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气象影视与观众的契合

气象影视与观众的契合

【摘要】气象影视节目作为一项由气象部门编导制作面向广大观众传播的气象服务产品,要契合观众的需求,一是节目要迎合观众的心愿,满足观众所需要了解的各项信息,并提高信息的科学含量,丰富节目内容;二是节目要符合观众的视听习惯,节目的编导、制作要从大众的视角出发,充分考量观众的认知水平,精心策划、编排节目,力求节目通俗化、形象化、视觉化;三是节目主持人要千方百计说合节目与观众亲近,充分运用各种主持技巧来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这样从节目内容、编导及主持人三个方面来迎合观众对气象影视的需求,就能实现气象影视与观众的契合。

【关键词】气象影视;观众;契合

我国传统的气象影视事业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迄今,已从当初由气象部门提供天气预报图表文稿,央视制作播出、节目内容单一、传播渠道狭窄到现在完全由各省、市、甚至是县级气象部门独立制播、节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传播渠道渗透到手机、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多种新媒体渠道,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机构健全、科学严谨的公共气象服务网络体系。气象影视作为一档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不可或缺的节目,如何契合观众的需求,是摆在气象影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节目内容、编导及主持人方面对这一课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丰富节目内容,增加信息量,提高科学含量,实现节目内容与观众的契合

(1)增加信息量。我国气象影视事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由当初单一的天气预报节目衍生出诸多类别的气象影视节目,并随着气象科学的深入普及而延伸到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观众的需求已经不仅是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能见度等气象要素信息,而是囊括了整个天气现象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气象服务类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由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逐步转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对与其相关的气象服务产品也提出了新的期盼。而从目前来看,不少气象影视节目仍然未能满足观众所提出的新要求。(2)提高科学含量。近年来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同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威胁,这使得气象科学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人们不仅希望得到更加精准的气象预报,更希望获得更加细致的防护指引和科学解释,揭开其面上的“神秘面纱”。但从目前的气象影视节目来看,观众除了获知基本的气象要素预报外,其所以然并不得而知。有人认为,天气预报节目受到时长的制约,在2~3min的时限内报完几项基本气象要素信息,时间就到了。但是,若我们在构建节目内容时能够统筹节目的科学性,也是能把其中的某项气象要素(或“热点”)的科学内涵传达给观众的。以2015年10月24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有关飓风的新闻———“飓风与台风的区别”为例,也不过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观众无疑都大致了解到这项气象资讯及相关的气象知识。(3)丰富节目内容。对一个气象影视节目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节目传播的核心内容,分清节目核心与非核心的主次关系。毫无疑问,天气预报节目的核心内容,也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即未来几天晴雨、温度和风向,但是,如果天气预报周而复始地传播这些信息,难免给观众造成“审美疲劳”,提不起兴趣。因此,围绕节目的核心来拓展其外延内容,使节目有骨有肉,曲线丰满,就更容易到吸引观众的眼球。节目核心内容的外延内容包括:预防措施、科普、节气及气象历史数据对比分析、物候、民俗、谚语等等。总之,与人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事物,能联系到气象相关的话题都属于外延内容的范畴。在节目编导、制作过程中,始终以核心内容为主,非核心内容为补,做到中心突出,主次分明,双向互补,从而达到丰富节目内容的目的。

2精心策划、编排、解构节目,力求节目通俗化、形象化、视觉化,实现节目编导与观众的契合

当一档气象影视节目的内容确定后,节目是否符合观众的需求就取决于编导对节目如何策划、编排、解构。多年来,经过广大气象影视编导的积极探索,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对不同类别的节目定位,需采用量身定制的方式对节目进行编制,但更重要的是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力求通俗化、形象化、视觉化。(1)通俗化。指信息解说语言通俗易懂。可以说,气象影视与影视传媒艺术一样,是视觉与听觉的共存的综合性艺术。不同的是,影视艺术中听觉对话一般观众都听懂,而气象节目讲的是气象科学,如果照本宣科,缺乏启蒙的语言,一般观众是难以理解的。这就要求编导在撰写演播稿时,要从大众的视听习惯出发,尽量使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代替那些深奥难懂的气象术语。如果有些非用不可的气象术语,也要尽量用通俗化的语言加以补充说明。(2)形象化。这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气象信息解说语言形象化。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节目内容,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写作手法,将气象现象描摹得栩栩如生,让观众感同身受。二是指节目的展示手法。这要求在背景搭建方面加强虚拟场景的灵活运用,把复杂的大气原理和气象知识通过场景搭配展现得浅显易懂,使观众对节目内容得以迅速、准确地了解和吸收。(3)视觉化。这就是要多运用图表处理等形式对各种气象数据和预报产品进行视觉转换。如气压场、温度场、实景画面、情景摸拟画面等,把错综复杂的气象信息“简化”,把深奥难懂的气象科学视觉化,必要时结合高端的气象科技短片冲击观众视觉,尽量让观众一看就懂。

3运用各种主持技巧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实现节目主持人与观的契合

主持人的整体形象是节目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更是拉近节目与观众距离的重要媒介,节目录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就看主持人的演绎。为此,运用各种主持技巧来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认识气象、亲近气象、热爱气象,与气象节目结成朝夕相处的“伴侣”,应该是气象影视节目主持人追求的终级目标。要达到以上的效果,与主持人的演播稿二次创作技巧、无声语言技巧、有声语言技巧、临场发挥技巧有很大关系。(1)演播稿二次创作技巧。气象是一门科学,气象节目演播稿原稿多为教科书式的语言,在短短300字的篇幅堆砌深奥、生僻的气象术语,没有学过气象的观众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主持人将这些气象术语转换成口语化、人性化、生活化的语言,观众就会更容易接受。无疑来讲,语言自然贴切,亲切和善,主持人和观众之间完全是以平等状态进行的心灵与情感的沟通交流,观众便觉得主持人可亲、可近、可信。(2)无声语言技巧。指的是主持人在节目外景拍摄过程中,面对各种天气状况,在镜头前诉诸举手投足、神色姿态间等身体语言与有声语言同时表达。如在寒潮天气过程拍摄,主持人用手裹紧外衣,语速加快等更能体现风大和寒冷的感觉,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传达效果。(3)有声语言技巧。指主持人在拍摄节目过程中,对不同的天气状况采取不同的语速和声调对所要传播的信息进行叙述、讲解和评论的技巧。(4)临场发挥技巧。指的是主持人在节目外景拍摄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到实地拍摄时,稿子往往与现场有些距离,这就需要主持人随机应变,围绕节目的核心内容,施展各种临场发挥的技巧,通过自身主持素养进行生动演绎,才能让观众看到最真实、最自然、最和谐的表达方式,确保节目拍摄成功。

4结语

气象影视节目是传播各种气象信息、传授气象科学知识和防御知识等,但是对观众来说,却是了解各种气象信息与知识,应对各种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作为气象影视工作者,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是服务百姓最有效的方式,只要在编导策划节目内容时,根据节目的种类,始终以节目的核心内容为主,将节目的信息性、科学性和服务性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加特定观众群体所需要的信息量,提高信息的科学含量,切身处地站在大众的角度来丰富节目的内容;在节目编导、制作过程中尽量消除那些深奥、生僻的气象术语给观众造成的各种视听障碍,力求节目通俗化、形象化、视觉化;主持人则施展各种吸引观众的技巧,展现个人魅力和亲和力,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长期以往,经过气象影视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观众的广泛关注与互动,气象影视就能达到与观众的完全契合。

参考文献

[1]王晓莉.面向公众需求的气象影视服务改进策略.

[2]董元元,李田,冯瑶.从我国气象影视节目当前存在的问题看未来的发展、气象影视演播稿的创作与创新性思考.

[3]方珂,黄亮.关于气象影视节目传播理念的思考.

[4]李清平.气象影视节目演播稿的写作.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6).

[5]章娜,章劲松,董元元.气象影视节目中编导的主导作用分析.传媒论坛,2013,1.

[6]容军,齐朋.全媒体联动的气象影视服务策略.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

[7]任美洁,陈雷娜,曹阳,朱宣颖.谈精品节目的亮点.浙江气象,2015,36(2).

[8]唐昌秀,邓丽玲,严玲,廖静姝.浅谈如何撰写观众喜爱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演播稿.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6).

[9]练江帆.气象影视科普的创作原则和发展特点.广东气象,2012,34(6).

[10]随剑利,郭明霞,弓美桃.气象影视节目中外景的拍摄.内蒙古气象,2014(1).

[11]雍新芳,张潇予,卢德全.气象影视文稿标准化写作探索.科技传播,2013,12(下).

[12]徐洪丽.主持人播讲稿的编写.

作者:滕景文 莫钧 韦力榕 单位:来宾市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