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秦兵马俑课文范文

秦兵马俑课文精选(九篇)

秦兵马俑课文

第1篇:秦兵马俑课文范文

关键词:秦兵马俑;地域性;服装设计教育

一、兵马俑服饰的艺术价值

兵马俑形象刻画生动,以其磅礴的气势让世界为之惊叹。兵马俑服饰是兵马俑艺术的主要体现,主要包括头饰、铠甲、布袍、鞋靴等。这些服饰形象各异,刻画细致入微,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兵马俑服饰的造型艺术

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其服饰造型各具特点。秦俑的服装是依据等级和兵种去划分的,如将军俑、中级军吏俑、下级军吏俑、驭手俑、骑兵俑、步兵俑等,他们的服装各具特点。秦俑服饰的装饰性主要体现在秦俑的甲衣上,秦人制作这些陶俑用来体现秦军威武的面貌。通过观察秦俑的服饰我们可以看到秦俑服装巧妙的装饰手法。如将军俑铠甲上的花结装饰,这种花结既可以用于系束铠甲,又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分别排列在将军俑铠甲的前襟部、肩部、背部,飘洒自如;又如秦俑铠甲上造型丰富的连甲带,连甲带本是用于连接甲片的系带,而秦俑甲衣的联甲带造型别致,起到了巧妙的装饰作用。这些连甲带排列整齐有序,形成了一种秩序美。

(二)兵马俑服饰的图案艺术

通过资料搜集和整理,秦俑图案的题材主要包括了几何纹、自然纹、植物纹等。其中几何纹包括菱形纹、双菱形纹、对己纹、三角纹、圆点、八角星纹、回形纹等。这些几何纹样是运用线条勾勒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秦人运用几何图形的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图案形式,丰富了几何图形的造型美;自然纹样主要包括一些矩化了的三角云纹、掣电纹、漩涡纹、雨丝纹等,这些图案有着各自的含义,饱含了对秦朝军人的祝福和赞美之意;植物纹主要是花序纹,分为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状花序、篮状花序等,组合形式灵活多样,极具装饰性。另外,秦俑图案具有整齐、和谐、统一的风格,秦人在装饰兵马俑服装的时候运用有序的排列组合,将这些图案整合起来,形成规则统一的视觉效果,极具装饰性。

(三)兵马俑服饰的色彩艺术

秦俑服饰的着色非常丰富,色彩主要包括了蓝色、绿色、红色、紫色、黄色、白色、褐色、黑色等。这些颜色分别见于秦俑服饰的冠、领口、铠甲、裤子等部位,这些颜色的搭配体现了秦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乐观向上的。如秦俑袍衣色主要为大红、粉红、大绿、粉绿、粉紫、天蓝等热烈明快的颜色。红色给人热烈、喜悦、勇敢的感觉;绿色给人平和、喜悦活泼的感受;蓝色给人宁静、沉着的心理感受;紫色给人委婉、尊贵的视觉感受。色彩可以影响人的心情,属于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秦俑服饰色彩追求明快、艳丽,给人积极向上的心理感受。通过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增强了秦俑服饰在视觉上的丰富性和立体感,给人热烈、朝气、坚强、乐观的视觉心理感受。兵马俑的服饰色彩搭配为现代服装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启示。

二、陕西高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陕西的许多高校都增设了服装设计的相关专业。由于开设专业的时间较短,很多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发展的模式往往还在探索之中。

(一)教育课程设置同质化,缺乏地域特色

据调查,艺术设计专业在陕西各大院校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些院校都以不同的优势为所在设计学科发展提供了各自的特色资源。陕西的艺术教育在全国已占有一席之地,如西安美术学院这样专业的艺术类院校,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陕西各所本科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大体一致,没有形成学校自身的培养特点。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民间艺术种类众多,如凤翔泥塑、洛川毛麻绣、华县皮影等艺术形式都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而陕西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体现陕西的艺术特色和优势,地域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与此同时,地方艺术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传承。没有地域特色,就会形成全国各类艺术类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大体相同。因此,难以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更没有体现地方特色,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二)教育课程中对地域性资源利用不够

据了解,陕西许多高校艺术专业设民间美术理论和考察课,理论课程课时量一般为60学时,通常开设在二年级,主要内容是陕西周边民间艺术文化考察,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介绍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陕西地区的艺术文化资源。考察课程是通过深入民间艺人家里,学习并制作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魅力。但是在短暂的考察中难以深入感受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学生在考察中往往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现象,对考察的对象并没有真正做到细致的体会和研究,导致考察学习出现了“旅游化”的现象。由于当前网络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学生在设计自己的作品时往往是通过网络获取资源的,但这种提取灵感的方式往往具有图像化的特质,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融入感情的设计,导致设计作品的形式化和单一化。因此,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重视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注重实践教学。

三、秦兵马俑在高校服装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相比较而言,对于陕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结合陕西本地的地域文化进行课程设置。秦俑位于陕西临潼,为陕西地方高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具体建议如下。

(一)发挥地域性优势,开展特色教育

陕西是西部文化的中心,应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上有所建树,陕西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奇迹”,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秦俑服饰艺术对现代服装设计具有很大的启示。在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环节可增设秦俑服饰研究的相关课程,增加对人文地域风情的选修课程的开设,丰富学生人文素养。同时,在教材讲义撰写上,收集整理秦俑服饰艺术资料,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同时在专业配套方面成立专门的服饰文化研究室,配置相应的资料设备,力争打造西部乃至全国服装专业的特色品牌。

(二)建立校企合作,注重实践教学。

针对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滞后且不适应艺术实践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产学研不到位、政府和企业很少参与人才培养导致重论文轻设计和实践等问题。陕西高校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文化产业发展与研究、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与当地政府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优势,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作为陕西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文化之一,具有极大的价值。通过合作共建协议的签署,将为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发展规划工作等方面搭建一个更为宽广的合作发展平台,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政府为引导、学校为依托、地方产业为支撑,通过广泛深入地校地合作与实践,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

四、结语

秦兵马俑服饰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神韵,是世界人类艺术的瑰宝,为陕西服装艺术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陕西高校的艺术教育应发挥地域性教学优势,充分挖掘地方艺术文化资源,探索新的艺术教育方法,形成陕西地区艺术教育的特色模式。

参考文献:

[1]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2]周锡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3]曹玮.真彩秦俑[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4]孟剑明.秦始皇帝陵探秘[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1.

[5]刘永华.中国古代军戎服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徐人伯.秦俑艺术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第2篇:秦兵马俑课文范文

我读了《秦兵马俑》这篇课文,心里想:我们中华民族的古文化真是何等的辉煌。

当我读到: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 佣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佣又8000个。从这句话话中我知道了秦兵马佣的发掘总面积、数量到底有多少。这一句话又用了说数字的方法,是我知道了秦兵马佣到底有多少。

当我读到: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使我明白了兵马佣的总面积、数量多时,也使我知道了兵马佣有以下类型: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佣、车兵佣、弓弩手、马佣,(具体的神态我也没有介绍,对不起了)。

当我读到:秦兵马俑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兵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我从这句话中懂的了:秦兵马佣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第3篇:秦兵马俑课文范文

在这个暑假,我来到了古城西安——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课本中介绍的秦兵马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西安之行专门观看了秦兵马俑。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游秦始皇兵马俑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游秦始皇兵马俑心得1暑假,我参加了延安采风行活动,在西安,我看见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亲眼所见的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佣真是与书本,文章上略有不同啊!他们一个个栩栩如生,真是佩服古代人的雕刻手艺啊,正是因为高超的雕刻手艺而赋予了他们的生命。他们有的身披铠甲,有的牵牛牵马,有的趾高气扬,有的鞠躬尽瘁;他们神态自若,表情和动作都不一样,而且,有的兵马俑是上了色的,非常漂亮,而有的为了保存古迹,所以没有上色,仍然是一片土色,但有古代的颜色,有古代的味道,仍然漂亮;憨态可掬的面貌表情,严肃,冷清,热情,这些表情看似平凡,可在兵马俑身上,他们仿佛有了生命,仿佛有了人的喜怒无常,悲欢离合的表情,非常神奇;兵马俑也有许多种类,有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青瓷俑等等。

这么多,我感觉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秦朝,辉煌的秦朝。兵马俑是秦始皇要求仆人这么做的,因为秦始皇想在他死后,他也能统领千万大军和宫女,并且宫女是大活人,这样一来就有许多大臣去救宫女。可是,秦始皇已经在陵墓门口设下了重重机关,所以,有不少大臣死于机关下。

我也希望你们能去看一看,因为,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哦。那你们知道兵马俑是怎么来的吗?

兵马俑,来自一个姓杨的村民的执着。当时,西安山上严重缺水,所以,他们就开始在山上挖井,后来,他们挖出了一点点陶瓷,他们便吼到:“啊!魔王降临了。”因为当时,他们相信有一个大魔王,只有姓杨的村民一直挖了下去,后来,他们挖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陶瓷人,于是他将俑运到博物馆去,就这样兵马俑诞生了。

奇迹的兵马俑,辉煌的秦朝,伟大的秦始皇,世上的奇迹。

游秦始皇兵马俑心得2秦始皇与兵马俑博物馆建立在秦兵马俑坑原址上的大型遗址性专题博物馆,1971年10月1日开放。馆内陈列着素有“世界地八大奇迹”美誉的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和“青铜之冠”秦陵铜车马。秦始皇与兵马俑博物馆--年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今天我有幸游览了秦兵马俑,我们先来到博物馆,首先引我注意的就是那铜车马,由四匹马拉着一辆车,车上有一把精致的遮阳伞,最让我惊奇的是那伞柄的中间有个开关可以随时调节伞的角度,在那个没有任何机器,仅靠手工制造的年代,能够制造出如此精致的伞,让我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我们继续前进来到了一号坑,这里排列着那么多的兵马俑,有的手持矛,有的手拿盾,还有的牵着马,一个个威风凛凛,面孔不一,神态各异,为什么个个面孔不一呢?原来每一个兵马俑都参照不同的真人来制造,造的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不由再次惊叹,中国古代人民的巧手和聪慧。由于现在的技术还不能完整保存兵马俑刚出土时那美丽的色彩,所以一号坑只出土了三分之一的兵马俑。稍微休息了一下,我又来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那里有许多兵队,二号坑是武装骑兵,三号坑是总司令部,也就是聚集着古代将军的地方,我想这三号坑就像是现在打仗的指挥部吧。

游览完所有的地方,我不由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真伟大,靠自己那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等所有的兵马俑都挖出来时,我一定再来一睹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

游秦始皇兵马俑心得3大家好!我是梦幻旅行社的一名优秀导游。很荣幸,今天能带领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游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组成。今已建成博物馆。兵马俑排列成阵,气势壮观。兵马俑分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陶马等。馆内还展出了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一号坑。一号坑在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东西有230米长,南北有62米宽,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6000多个呢!

那么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吧!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共文物等······

看!这就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那若有所思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

那个兵马俑名叫武士俑。它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还穿着前端向上翘的战靴,手里还拿着兵器,瞧他那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吓的屁滚尿流!

看这个身披铠甲骑在马上的青年,就是骑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去与匈奴大军作殊死拼博!

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看它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信任。拜拜!

游秦始皇兵马俑心得4听说星期天临沂体育馆将举办西安兵马俑展,我以前在书上读过关于兵马俑的介绍,早就想亲眼看看兵马俑了,爸爸说:“明天带你去看兵马俑,让你开开眼界!”我高兴地说:“正合我意!”

清晨,我和爸爸坐公共汽车来到临沂体育馆。就看见馆门前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来到售票口,我看见有老师带着学生来的;有父母领着自己的孩子来的;还有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是自己来的。他们都是慕名来观看兵马俑的风采的。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交上了票,进了展厅。

我和爸爸先参观了展厅中间的一张展台。台上有几个秦朝的立射俑,高约半米,外形十分威武,英姿飒爽。左边和中间的几个立射俑,左手拿弓,右手拿箭,昂首挺胸地站着,瞄准敌人,时刻准备放箭。可右边的就不一样了,这些立射俑全部向后面看着,似乎后面有敌人进攻,他们神情严肃,严阵以待,好像要把后面进攻的敌人一网打尽。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一件青铜乐器,用小棒一碰,就发出悦耳的响声,真好玩。听爸爸介绍说,这叫编钟,全部用青铜铸造而成,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我不禁赞叹道:“古代劳动人民真是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呀!”

我和爸爸又参观了另一张展台。展台旁有介绍说,这是兵马俑中数量最多的士兵俑。只见一个士兵扶戟而立,一个士兵右手举着一面盾牌,其他几个手里拿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他们好像在保卫自己的国家。

参观完了兵马俑,我想:西安兵马俑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要是能看到西安真正的兵马俑,那该多好呀!

游秦始皇兵马俑心得5我们一进大门口,就匆匆赶到了一号坑。据说一号坑中的兵马俑数量最多,而且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在这里被发掘的。我刚刚迈进一号坑,就被惊呆了:面前是一个长一公里,宽半公里的长方形大坑,坑的四条边都被栅栏围上了,栅栏的另一边是一条两米宽的供游客参观的小路。我抬眼往上望去,这里简直就像一个巨型的蔬菜大棚,房顶好像是用一条条钢筋编织而成的,上面还盖上了猩红色的钢板,近十条类似施工用的铁架子把房顶分割成了10块儿,每一块儿都有一个可以透进阳光的长方形小洞,温暖的阳光从中斜斜的射了进来,照亮了位于坑底的兵马俑。兵马俑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的正前方整整齐齐地排列了三排威武的“士兵”,每一排大概有二三十个,神态各异,全都面向前方,似乎正在为后面的军队开路。后面便是竖着的一排排齐人高的土山似的战壕,战壕之间零零散散地站着几个士兵,同样是面向前方。在他们的正前方偏右一点,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打井位置”。第一个兵马俑就是从这里发掘的。

我们顺着小路慢慢往前走,来欣赏这一千多个兵马俑。有些兵马俑掉了脑袋,只剩下一架躯体,还有些肩膀也掉了,最惨的是位于右边的几个兵马俑,生生地变成了残疾人。虽然这些兵马俑已经不算完好。这里的兵马俑大部分都保存完好,并且排列整齐,就像一支真的皇家军队,正在威武地像敌人进发。

我们顺着小路继续往前走,我的腿肚子已经微微有些酸。在1号坑的后面,几匹马在一个断了手的马夫的指引下朝前威武地屹立着。这些马毛皮光滑,脑袋高高地扬着,全部是上等的好马。在这些马的前方,有两辆漂亮华丽的马车,由4匹马拉着,顶棚上似乎还有一些花纹,我可以想象出这辆马车刚刚制造出来时是多么的美观。正在我沉醉于这两辆马车时,我们已经到了二号坑的入口。

二号坑相比之下就小多了,并且光线非常暗,这里大部分都是一些首脑人物,大部分将军都在这里安置着。我们没有在这里停留多久,直接走向了三号坑。三号坑的`结构很复杂,但是兵马俑却很少。据导游介绍,这里的大部分兵马俑还没有被挖掘,远处盖着塑料布的地方就是已经发现但未被挖掘出土的兵马俑。我顺着她的手指往那儿看,竟然看见了一个半截身子埋在土里只露着脑袋的马匹。我们又看了兵马俑的介绍,逛了逛小商店,买了一些带有纪念意义的微型兵马俑,便迈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大门。回头再望望这古香古色的大门,我真是感慨万千。

5000年的文明古国,孕育出了多少勤劳智慧的人民!这些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还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象征着我们泱泱古国的灿烂文化。看着这些兵马俑模型,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第4篇:秦兵马俑课文范文

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教学中,我根据这一理论,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将班级里的50多位学生按优中差搭配、整体接近的原则分成13个由4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教师针对某一课文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然后组织引导或者巡视辅导,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完成一定目标的学习任务,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他的小组进行对比,来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氛围。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达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目的,让学生主动探讨、合作互助、主动发展,在快乐中成长。

起初,我担心小学生的词汇量不足,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实践中发现,这其实正给合作学习提供了空间,让学生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汉语的字词往往是多义的,而我们小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往往是它的最初意义或核心意义,对一些引申、比喻的意义缺乏了解,这需要在阅读中去充实,以免误解或费解。最关键的是阅读的文章,它的结构、思想是连贯统一的。很多学生缺乏联系上下文理解的习惯而导致理解能力不强,阅读质量不高,而合作学习能比较好地保留学生个体思维的完整性,有利于整体涵咏、整体阅读。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秦兵马俑》时,我这样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

一、合作学习生字词

生字词是小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小学低年级,主要是教师引导、带领学生学。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生字词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自学、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去交流、沟通,这样时间可能多花一点,但印象是深刻的,效果是明显的。

学生在尝试正确流利地朗读《秦兵马俑》之前,我明确提出要求:①画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读读,小组内谈谈。②尝试理解生词。对画出的生词,先尝试结合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小组内求助、求证;如果联系上下文有困难,可以查字典、词典后再回到文中去理解。③会写、会用。就是能正确书写、默写,为准确运用这些生词做准备;小组合作,故意挑错。④教师从“读准音、认清形、明白意、会组词、会运用”五个方面去检查,结合课下习题,并投影出示:“把词语补充完整:惟( )惟( )、绝无( )( )、南( )北( )、昂首( )( )、所( )( )靡、( )( )无双、( )( )欲试、扶老携( )。”学生再补充、整理。

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标题:秦,是秦代;俑,是古代陪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陪葬的军队和战刀偶像。同时,也较好地理解了课后习题“体会‘举世无双、所向披靡’等成语在文中的意思”。

二、合作学习理解文意

字词的障碍扫除之后,就该整体理解文章的意思了,我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②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③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学生经过独立阅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达成一致:①第一段总领全文,第二段写规模(三个俑坑的总面积、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与工艺,第三到第五段写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六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②结合段落划分发现:文章从“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方面来介绍兵马俑,二者靠“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来连接,很明显,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看到兵马俑――感到气势恢宏、工艺高超――折服――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对第三个任务,我创设情境,能过看兵马俑的视频来强化印象,刺激感受)

随后,师生共同总结整体阅读的注意点:理清结构,注意概括性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语等。最后,让学生带着整体理解去尝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次的教学尝试,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优势。小学高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始、拉大。合作学习提倡首先在小组范围内解决问题,然后再扩大交流范围,非常适用于基础各异、层次参差不齐的状况。同时,学生在合作中感受竞争、体验乐趣,能较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能力的发展。同时,合作交流的过程,也是自我检验、同学评价的过程,从而加深对词语的领会、对课文的理解。

第5篇:秦兵马俑课文范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

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观客观因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外,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他本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写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通过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法建议

一、司马迁和《史记》

1.教师讲解纪传体体例和通史的含义,并注意其与编年体体例和断代史的区别。

2.学习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要从《史记》的写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鲁迅的话:《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秦兵马俑

1.建议运用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规模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示例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教学重点:司马迁和《史记》;秦兵马俑

教学难点:纪传体史书体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1.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2.佛教传入的时间?3.道教兴起的时间?总结引入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人,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史记》。其体裁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司马迁编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要深人探究司马迁著《史记》成功的原因。①时代的呼唤。西汉从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进入极盛时期。这是汉朝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怎样才能长治久安,避免秦亡的悲剧重演,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时代呼唤一部能总结前人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历史巨著问世。②家庭的影响。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令,即汉朝的史官,很想写一部历史著作,遗憾的是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病逝了。司马迁著《史记》,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③丰富的历史知识。司马迁20岁时,到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珍贵史实,为他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④发愤著书。司马迁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重刑,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仅勇敢地活了下来,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著作。

在史书体例中,最常见的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的特点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中心。注意区分通史和断代史。

二、乐府诗

"乐府"为汉武帝时期始设的音乐机构,搜集各地民歌,经加工配乐,称为"乐府?quot;,其特点是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西汉时乐府搜集各地民歌共有138篇,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三、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的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的内容:第一,秦陵兵马俑的发掘;第二,秦陵兵马俑的壮观和宏大;第三,秦陵兵马俑的价值和发现意义。秦始皇陵位置: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大(骑、步兵俑7000多件,陶马600余匹,战车100多辆)

第6篇:秦兵马俑课文范文

一、抓住文章标题设计,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是文章内容的缩影,是文章重点的提示,是文章线索的暗示,是文章丰富情感的外化,是作者思想感悟的折光。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章的标题是文章最敏感的神经,抓住文章标题进行阅读整体性提问的设计,可以便捷地引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率。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阅读教学时,我根据文本的特点,围绕文本标题设计下列整体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儿童多处呈现出什么情境?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认真阅读文本,在整体性提问的引领下,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儿童多处热闹非凡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天真烂漫。作者选择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不仅是因为儿童天真活泼,生机勃勃,而且是因为在作者看来,儿童就是春天,儿童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儿童有无限光明美好的未来。“只拣儿童多处行”表明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更表明了作者对儿童的无限关爱,希望儿童得到春天般的呵护和感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整体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阅读文本、感知内容、探索发现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进一步激发了阅读文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抓住文章结构特点,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好的文章都有一个好的构思,构思在写文章时是作者思路的运行,这在读者面前表现为文章的结构脉络。作者借助思路把内容庞杂的文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读者借助文章的结构脉络把握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和体会作者的情愫。写得好的文章在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抓住文章结构上的特点,设计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问,引导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文的阅读教学设计时,我发现本文叙写的对象是秦始皇兵马俑,围绕这种特殊的对象,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既具体地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具体情况,又显得脉络分明有条不紊。根据文本结构的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整体性提问的问题: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西安临潼的哪几种秦兵马俑,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课文开头结尾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和中间部分构成什么关系?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本,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梳理出秦兵马俑有着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课文依次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驭手俑和军士俑)、弓弩手俑和马俑等六种典型的秦兵马俑。文章的开头指出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地处西安临潼,结尾指出其政治意义和艺术价值。文章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是总分总的关系。这样,学生充分整体感知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清晰地把握住了文章的结构脉络,为下面进一步深入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住文章语言赏析,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经典,许多篇选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堪称经典范文,这些课文都有过人的文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感受如此精美的语言,总让人有一种如痴如醉的美好感受。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美好的语言,认识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和创造语言美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第7篇:秦兵马俑课文范文

一、 教什么的问题

首先谈谈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抓住知识要点的能力,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并获取说明性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知识、语言、思维、学法等方面均有收获,这些都应该成为说明文的教学内容。这里以《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为例,具体谈谈教什么的问题。

1. 教材有什么?从内容看,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以及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表达了作者对埃及金字塔这一人类奇迹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的赞叹。

从说明顺序看,全文紧扣“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一句组织材料,先概括介绍金字塔的地点、外观、修造的时间和名称来历等,再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具体介绍金

字塔的宏伟与精巧,最后介绍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是科学的。从说明方法看,本文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介绍金字塔的特点。从语言看,本文语言质朴平实,却又科学准确。

从文章结构看,全文首尾呼应,并以“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这一过渡句承接上下文,条理清晰。

2. 学生适合学什么?教材具有并不等于适合在课堂上教与学,这些内容,哪些可教学?哪些需要重点教学呢?需要结合“课标”目标和学生特点来作选择确定。

本文课后习题第2题,让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第3题,则是让学生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本单元的另两篇说明性课文,课后习题也都有这样的设计:“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由此,我觉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够抓住要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应该成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从本文的结构特点出发,通过抓过渡句把握本文要点,即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和“建造方法”;“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是本课又一重要教学内容,这一目标又该落实到何种程度?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学过一些说明性文章,本学期第三单元也学过一组说明文,学生对基本的说明方法有所了解,那么,根据学情,本课教学在了解基本说明方法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并尝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除以上教学内容外,站在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的角度,教学内容中还必须加入学习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等元素:将本文学习放在单元背景及本学期说明文学习背景中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勾连比照的方法阅读,即获取这一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也应该是本课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概言之,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能够通过过渡句提取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凭借具体语言文字,体会说明性文章简洁准确和质朴平实的语言特色;借助勾连和比较阅读,相机渗透说明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策略。上述这些基于“课标”、学段目标和教材文体特征的思考便成了本课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 怎么教的问题

1. 说明顺序。说明文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特点,对知识内容的说明是按序列层层展开的。因此,说明文教学,首先是要学生明白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致力于从整体与局部上揣摩、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和表达顺序,这对学生今后“有条理地表达”是大有裨益的,也可相机渗透说明性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因此,本课教学初始,我通过复习回顾,抓住总起、过渡及总结句,引导学生梳理本文结构,并与《秦兵马俑》一文勾连,发现其结构的相似,然后指导学生明白阅读说明性文章首先要学会梳理说明顺序。具体如下:

(1) 整体回顾。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通过抓三句话(出示《埃及的金字塔》三句话),了解了课文的表达顺序,总分总的结构,尤其是抓住过渡句的几个关键词,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2) 前后勾连。还记得刚学过的《秦兵马俑》一课的三句话吗?(出示《秦兵马俑》三句话)同样是总分总的结构,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3) 迁移学法。阅读一般说明性文章,首先就要理清说明顺序,这样你将很快抓住文章的要点,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学生应掌握的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学会前后勾连着去思考,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

2. 说明方法。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学过一些说明性文章,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不陌生,所以说明方法的学习并不是重点,关键是在了解基本说明方法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揣摩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学中我带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走近金字塔,了解其宏伟精巧的特点,并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准确而形象地表现金字塔的宏伟,同时,再次引导学生勾连《秦兵马俑》,深化对说明方法作用的体会。具体如下:

(1)品味数字。哪些数字让你体会到它的宏伟?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数字谈感受,从不同角度感受金字塔建筑之

地方专线

宏伟,工程之浩大,相机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2) 比较阅读。如果去掉这些数字,这样介绍可以吗?为什么?(出示改过的较为笼统的语段)所以说,恰当地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能准确的凸显事物的特点,使事物形象更为鲜明,也更具说服力。

(3) 勾连前文。还记得《秦兵马俑》中介绍规模宏大的一段文字吗?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规模宏大?两文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① 列数字(面积大,数量多,规模宏大,印象深刻);② 作比较(和熟悉的事物比较,具体形象,更为真切);③ 举例子(一号坑,最大的金字塔,都是最有代表性,也最具说服力的)。

(4) 方法小结。说明文往往会采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类常见的说明方法。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去发现这些方法,前后勾连着学习,收获会更多。

3. 说明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因此,让高年级的学生在初步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之后,尝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感受不同的说明语言风格,对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教学中,我运用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析“几千年”“锋利”“据说”等语言的作用,并勾连本学期学过的说明文中“估计”“可能”等词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的特点。为丰富对说明文语言特点认识,我继续运用勾连的方法,再次与《秦兵马俑》语言比照,让学生发现说明文语言可以是准确科学的,根据表达的需要,也可以是形象生动的。具体如下:

(1) 出示第3自然段相关语句。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锋利”让你读出了什么?“几千年”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那么,去掉“锋利”“几千年”这些词语,你觉得可不可以呢?

小结:“锋利、几千年”高度科学、准确的反映金字塔建筑的精巧,乃至蕴涵的智慧。说明性文章用词就要讲究科学准确。

(2) 出示《秦兵马俑》第4~5自然段。两段话同样也写得很简洁、朴实,让我们一读就明白了建造的过程和蕴含的智慧。注意到这里的“据说”这个词语了吗?“据说”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去掉?

小结:如果将未经证实的推想写成确实存在的事实,未免武断,令人难以信服。所以,这样的表达反而让语言更加科学准确。

(3) 及时回应,关照全文。其实在本文还有不少这种看似不确切,却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用词。能找到吗?读一读。(“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4) 勾连前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也有相关的语句。(出示)“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水是生命的源泉,看来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然而,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

小结:这就是说明文语言表意严密准确之处,前后勾连着去学习思考,你的收获就会更丰富。

(5) 比较阅读:《埃及的金字塔》和《秦兵马俑》在说明方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那么在说明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精美,四字短语,短促有力,语言富有节奏,联想丰富,兵马俑惟妙惟肖、个性鲜明。

《埃及的金字塔》:语言简洁、平实又不失准确――宏伟、精巧的建筑特点。

小结:用生动精美的语言展现兵马俑个性的鲜明,用质朴平实,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金字塔建筑的宏伟精巧。可见,介绍不同的事物,根据不同的需要,文章的语言风格就不一样。

第8篇:秦兵马俑课文范文

乘着颠簸的大巴,从学校出发,一路向北到达繁华大都市---上海,这是古城之旅的中转站。

终于上了火车,卸下沉重的行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我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再次醒来的时候,向窗外望去,景色已变得面目全非了,到处都是黄土地,偶尔遇见一两座山,也是光秃秃的。这时,忽见政治老师举着相机拍摄着窗外的景色,我不解地问:“老师,不都只是些黄土吗?”政治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这些照片对于我上课很有帮助,同学们可从来没见过这些,我带回去让他们感受一下北方地区的特色。”我坐了下来,与政治老师一起欣赏窗外的景色,以解旅途的烦闷。

时间飞快,广播里响起了列车员的声音,我们该下车了。

追溯千年文化---秦俑文化

西安的第一站便是遐迩中外的----秦俑博物馆,一进门,便可见几个巨型建筑物展现于眼前,这里面,难道就是距今已有千年的秦始皇兵马俑吗?建筑物前立着一个大大的标志,外圆内方,爸告诉我这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仔细端详着它,我不禁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环顾四周,大厅里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其中有许多外国人,这使我对兵马俑---这一文化遗产更加敬重了。

终于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兵马俑,于馆顶呈巨型半圆状之下,雄壮的队列使我震惊,有身披铠甲的步兵,骑马全副武装的骑兵,统领军队的将军,引弓欲发的射手,膘肥体壮的战马眼中含着斗志,综观全场,俨然一副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的战斗模式。这使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铁蹄纵横沙场的情景。先是大致的领略,然后便是细致入微的观察,我又发现了一个微小而又惊人的工程!那就是兵马俑的发丝清晰可分,从整体到部分,与真人几乎毫无二致。当然,经历了千年,时光也在兵马俑上留下了痕迹,有许多兵马俑已是支离破碎,我想,这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来到出口处,扶栏下直接就是秦土,触手可及,我伸手抓起一些,放到口袋里。

但愿,秦始皇不会责怪我。

西安事变

这次西安旅行又一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西安事变的情况,在课堂上时,幻想真能去西安一趟,以亲眼观察西安事变所留下的足迹,当时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仍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杨虎城,张学良因受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决定求蒋抗日,但拒绝要求,无奈之下,张、杨两人进行兵谏,到所在办公室进行活捉,后来于第二天在山中一块巨石背后抓到.在那座山上,为了纪念西安事变,特地在抓处建了一个捉蒋亭.在旁观办公室及其他房子时,发现玻璃窗上留下了几个子弹穿透的痕迹,这更让我们真实地想象到了当时被捉时的情景.穿过此地不远,就是著名的华清池.

传说当时杨玉环长期于此地沐浴,沐浴之水为天然温泉.华清池因此成名.华清池中到处都是“御汤”(古时候的温泉),随着官职的逐渐提升,所浴的御汤也不一样,最后我们在相传是杨贵妃所浴之水处洗了手,便离开了.

万佛胜地-----龙门石窟

下一个拜访之处是又一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景点到了,抬头仰望,立于你之前的是一道巨大的门,整道门是用花岗石筑成,乌黑发亮,气势逼人.

走过龙门,有一条八九米宽的道路,游客来来往往,知了更是令人心烦地叫着.走着,右手边的山壁上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半米见方的石洞,其中端坐着一个个佛像,手工非常精致,只是有些佛像的躯体已变得缺胳膊少腿.随着步移景换,山上的石像越来越多,以至于让人眼花缭乱,不过,起初的小佛像也渐渐变大了,直到如同巨人一般.虽没有乐山大佛那般,但也算雄伟.从导游那里,我得知了佛像被损坏的原因,时期,造反派借口说这些佛像属宣扬迷信思想,不顾他人阻止,将一些佛像打得七零八落,以至给人类又一个巨大损失,但至今有如此多的游客来拜访他们(佛像),他们应该无憾了.

中华武术发源地----少林寺

乘着汽车延着盘山公路向嵩山行进,不知不觉中,已来到了几百米高的山上.少林寺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曾为佛教禅宗祖庭.来到少林寺,感觉似曾相识……哦!原来是在电影《少林寺》中见过.这儿的环境真不错,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环游全寺,既没见到铜皮铁骨的十八罗汉,也没见到方丈,似乎感觉不到电影中的少林寺氛围.直到后来,看到演出之后,我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伴着雄壮的音乐,来到观众席坐正,便真地见到了十八罗汉,他们果然武艺精湛,全场观众看得热血沸腾,霎时间,全场掌声雷动,看毕全部演出,竟无一处雷同,少林寺功夫果然名不虚传,令我大开眼界.

第9篇:秦兵马俑课文范文

目前影像资内容相当丰富,目前所见影片大可以分成几种类型,一是大型企划影片,这类影片是主题性的影片,或者是政策性的影片,通常制作经费较充足,制作也较为严谨,一般而言,品质算太差。主要是以中国历史五千为主题的影片,主要有五部,分别是京青少音像出版社出版发的中华历史五千等,这些主题完整,可以作为中国史教学的主要辅助教材。除以上中国通史的影片外,也之针对历史的某些主题深入探讨的影片,如前述集合中国最近重要的考古遗址及考古成果制作的《考古中国》;以文物介绍为主的影片,如《国宝档案》。其次还有之前十分风的《百家讲坛》节目,《百家讲坛》开播已有数,初期并受重视,一直到2006中天在《百家讲坛》讲授《中天品三国》之后才大为风,中天以类似古代说书的形式,佐以学者考证及符合现代的语言形式,让《百家讲坛》一跃成为中国十分风的节目,日后于讲述《论语心得》及《庄子心得》,以自己对于《论语》及《庄子》的见解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又形成另一个高峰。虽然现在《百家讲坛》节目已像过去那么风,但能够在《百家讲坛》主讲的学者,大部分也是学有专的一时之选,如钱文忠讲《玄吴西游记》,钱文忠是季羡的学生,本身也是佛教思想研究者,他讲授《玄吴西游记》深入浅出,十分受到欢迎。

二、历史课程影像使用心得

第一,教学上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影像资只能作为辅助教材,教材的设计应该经由师讲解之后再用影像资作为辅助。大部分的影片长是四、五十分钟左右,使用影像资教学最好的方式是整节课播放同一部影片,一开始学生可能会有新鲜感,但这类影片是剧情片,剧情起伏大,学生的新鲜感会维持太久,久自然丧失观看的动。因此,适当的剪接内容,是一件必要的事。教师是配合自己讲授的教材内容,将影像资融入自己编写的教材中。因此,以一节课五十分钟为,一次要放太长的时间,约五到十分钟为宜,配合讲解时间,二堂课约二至三个片段,就足以解释及说明问题。尤其现今中学历史课程断被压缩,目前已呈现时数足的情况,五千的中国历史要在一个学期内讲授完毕,而且每个星期只有二个钟点,单单是赶完进就十分困难,甚至会有太多时间可以做教材补充。而且历史课程上教师担负讲解的责任仍然十分重要,因此整节课放个片子来消耗时间的教学方式十分宜,用影像教材来从事辅助教学最重要的原则是能占用太多时间,通常五至十分钟的影片,就可以完整的说明一个议题,这也是类似《国宝档案》这些影片制作的原则,尽将影片放映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又能完整的介绍一个问题,在辅助教学上十分。

三、课程影像选取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