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精选(九篇)

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

第1篇: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互联网时代,信息数据的应用逐渐普及,数字化工作模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如今,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应用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求,医院应该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诞生和应用,为医院进行干部人事档案录入、管理、保存和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档案管理应用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1]。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数字化档案采集系统。医院需要将以往的纸质档案内容录入于数字化管理系统之中。为了便于归档和整理,数字化档案采集系统应该具有目录整理功能、数字化采集功能、材料审核功能、以及文件检测功能。借助于这些功能,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地实现档案录入和整理,并且通过系统自检,核实档案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以便于及时地进行修改。录入时,系统会自动生成检索目录,为档案查找和审阅提供便利。其二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做好档案的审核、保存以及系统维护工作。传统的纸质档案保存不易,极易发生丢失或损毁。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后,档案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为了彻底杜绝篡改、误删档案的操作,还应该在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加大信息安全管理力度,确保系统内的档案信息完整、全面且安全。其三是数字化档案网上查阅系统。在医院管理运行中,查阅档案是一项极为平常的工作。为了提升档案查阅的效率,减少力物力成本,必须在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中设置查阅模块,提高档案查阅和应用的效率。在这一子系统中,需要对档案查阅者的身份进行严格审查。根据档案内容将所有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分级,遵循分级审阅原则,建立严格的访问准入机制,提升系统与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2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意义

干部人事档案在医院职工入党、定编、评定职称以及升职提干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所以,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是现阶段医院内部管理运行的要求。传统纸质档案易发生损毁也极容易被篡改,无论是档案的安全性还是完整性都难以得到保证。所以,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医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图将更为便捷、安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于医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身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管理运行模式发生了转变。如今,医院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升,行政管理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如果仍沿用以往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需要聘用大量员工才能完成工作,会为医院带来大量的人力成本支出,且与当前医院的管理运行模式相违背。所以,一定要在医院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满足当前医院在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高效率、高科技以及高水平要求,提高管理科技水平,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损耗,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3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医院运行中的作用

数字化管理档案管理系统是人们追求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量和高效率发展的产物。将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在医院管理工作当中,不仅可以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还能实现人力资源优化,推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1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3.1.1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的安全性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将所有的档案信息以电子信息数据的形式保存在系统当中,提高了档案的安全性。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对于医院职工的个人发展而言十分重要,这些信息是衡量他们是否具有能够胜任当前工作岗位以及是否可以进行调岗或升迁的重要依据。如果档案信息出现缺失、损毁或涂改,那么档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而使用数字化系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中的档案信息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3.1.2档案的采集和归档更规范

高质量的档案采集以及档案归档,是保障干部人事档案完整性和有效性的根本。档案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工作的重心,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内部管理工作效率,推进医院的平稳运行。使用干部人事数字化系统,可以使干部人事档案的采集和归档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提升工作效率。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利用电子扫描仪器,可以将纸质档案中的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直接录入其中,而且在采集过程中还会对图像进行裁剪、图片挂接等简单的处理,是录入的信息更加完整清晰[3]。此外,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系统当中,实现了档案的合理分类。工作人员将干部人事档案录入后,所有档案会直接按照科室类、信息种类或其他共同类别进行自动归类,为医院的管理人员查阅档案提供了便利。

3.1.3提高干部人事档案应用效率

医院在选拔和任用干部时,会对其人事档案进行审阅,确定该职工的各项素质符合干部岗位要求后才会予以聘用。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分类功能极其强大,丰富了档案信息的查询渠道。能对外聘人员的档案进行追踪,如果其档案还没有录入本院系统之中,那么系统会发出提示,提醒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录入;系统中的类别划分极为细致,还可以对某一种材料进行单独查询、单独审阅。这样的模式,有效地增强了档案信息应用的针对性。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的快速查找和审阅,使档案的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快速推进医院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4]。

第2篇: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 人事档案 数字化

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状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它的出现给现有的学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一、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是计算机大量应用于高校管理的必然结果

首先,高校干部人事档案部门出于管理的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学校一直是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在接触新知识,获取新信息方面,高校档案部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计算机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一是自动编目,二是自动检索,三是对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进行辅助立卷,自动进行转档等等。计算机管理档案可以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它以光盘、磁盘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向数字格式转变。其次,计算机大量应用于高校管理,产生了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进而产生了数字化档案。许多高校建立了校园网,并与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连网相连,使计算机环境从辅工具很快发展成一种工作环境,这为高校建立数字化档案提供了充分条件。因此,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要彻底地加强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

二、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数字化档案的收集。它不同以往的纸质档案收集,对纸质文件生成阶段的管理,档案工作者很少直接参与,一般只要把好归档接收环节就行,对于数字化文件如果也简单照般这种管理方式,发现了问题可能无法挽救。数字化档案的收集工作体系,要求采用以前所说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数字化文件的内容、背景(包括文件产生的原因、形成过程、各阶段的责任者等)、元数据(包括文件数据字典、逻辑结构、系统环境、软件平台、应用程序等)等信息的完整性,使它不至于时过境迁后将文件形成的背景、运行环境等信息被丢失或破坏掉。数字化文件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数字化归档管理的根本方式。

2.数字化档案的保管。由于数字档案载体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传统纸质载体档案保管条件,即:所谓库房要“八防"等条件进行保管,档案存放方式由档案柜架变为用数字存储器以及光、磁盘存储,极小空间可存放大量的数字文件。它主要包括数字档案设备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方面,设备安全主要是在设备制造、系统安装、应用软件配置时考虑,主要是抵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而信息安全则需要有一系列措施给予保证。保证数字档案的可读性和可利用性,对设备更新情况进行跟踪,在出现不兼容或不可读取等问题之前就应将旧载体上的数字文件转换到新载体上。同时,防止信息丢更改等,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中,更应注意共事与保密、逻辑性处理与物理存储管理等问题。与此同时,要降低数字档案对设备的依赖性。因为技术发展太快及设备的依赖性过强,给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应以一种超脱于各种设备的方式存储数字档案,以统一而且简单的格式存储,使数字档案不再依赖于原来的数据库,降低设备和软件频繁更新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才能有利于长久保管。

3.数字化档案的利用。高校校园网的成熟运用,为数字化档案馆提供了极好的网络环境,也为开展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数字化人事档案的建成和利用,更为高校做好干部人事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简化了传统管理体制下的各种复杂程序,利用者和管理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效率和利用率。二是保密措施更加完善,档案资料更加准确、生动、翔实,修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4.数字化档案馆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建立数字化档案馆,不能再照搬照套原有的制度,要根据工作的发展以及数字档案的特点,指定完善、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文档一体化制度、归档制度、文件保密制度、数字档案鉴定制度、数字档案备份制度、网上利用者身份确认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从而保障数字化档案建设安全有序地开展。

5.档案工作者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没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才不可能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和服务。要通过培训、考察、考核等教育方式,使档案管理工作者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传统档案管理知识,更要努力学习掌握计算机操作、数据录入、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等,不断提高操作数字信息和管理数字档案的能力。

第3篇: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自主择业干部;档案;数字化

1、自主择业军官档案数字化管理优长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将档案信息以数字记录方式存储于硬盘、光盘等存储器中,进而借助电脑与网络,实现档案信息的同(异)地调阅、存储及信息的随机补录与更新。自主择业军官档案数字化管理特点如下:

1.1对接网络,异地服务。构建于现代信息基础上的数字化档案,设计之初如打破部门、地域限制,借助网络将脱密后的自主择业军官基本情况、个人专长、择业意向等信息于特定人才网站,无疑在其个人与招聘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人才供求之桥,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信息的针对性。

1.2文本多样,载体丰富。继传统纸质档案材料外,旨在多文本展示个人专长、成果及意向的影像资料、重要照片、录音材料等,皆可按拓展服务纳入自主择业干部档案。从企业招聘情况看,但凡个人信息文本、载体愈丰厚者,愈便于被企业认知,成功几率就愈高;而单一表格,则难免徒走流程。

1.3信息量大,内容广泛。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使得自主择业干部的档案内容,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内容上因人而异、包罗万象。以某政工干部为例,既可如实“南疆参战”、“98抗洪”等特殊经历,以此择射其献身精神,也可将其发表的各类稿件附于个人专长里,或起到一稿遇知音之效。

1.4链式检索,随附商机。自主择业干部档案,如挖掘得法、到位,其意义与商机远非局外人所想。以医学、车管、油料、新闻等人员为例,经必要的脱密处理后,可将工作经历、专长及求职愿望,链接于个人的档案检索中;业已再就业、再创业人员,可将业务信息链接至档案检索,或有助商机。

1.5包容个性,分类荐才。数字化自主择业干部档案,除规范性的信息要素外(如军龄、军衔、地域、职级等),大可包容个性、分类荐才,即在个人的信息采集、整理中,凸显个性化优势与专长,并通过文字、图表、声音、视频等方式,予以充分展示;为达规模效应,可按人才类型整合,以专见长。

2、自主择业军官档案数字化管理瓶颈

尽管档案数字化管理优长诸多,但观念的滞后无疑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主要瓶颈。在一无专项经费、二无硬性要求的时下,自主择业军官档案数字化管理,虽属大势所趋,但仍存在着诸多细节性瓶颈:

2.1工作量大,耗财费时。估且不计软件成本,仅台式电脑、数码相机、扫描仪、移动硬盘等设备,即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加之从信息采集、确认、扫瞄,到归类录入、网页更新,个中数字化转换工作,其人力、财力问题,对于尚无专项经费的中心,确为当下乃至若干年内的瓶颈之一。

2.2方式陈旧,利用率低。当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大都局限于原始档案、文件汇编、目录汇集的开发和利用,而自主择业军官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更是新生事物,且无先例可资借鉴。故此,自主择业干部的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缺乏对信息的再加工和专题性编研,致使档案信息利用率低。

2.3利用单一,开发滞后。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与其说瓶颈在于利用单一,不如说是发开滞后更为确切,而开发的滞后,则使然于观念、市场、商机、技术、人才的游离。欲走出传统的档案借阅和文件汇编窘境,必须在档案信息的多样化、多功能、多层次上下功夫,方能迎接新的挑战。

2.4载体陈旧,质量堪忧。就档案质量而言,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面临着急剧增加的各种载体的挑战。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载体档案大量增加,信息传播、开发及利用频繁,给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增加了新的困难,使档案信息的质量问题成为档案管理的一个严峻问题,使档案价值陡降。

2.5设备不足,技术落后。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是一门兼融现代办公技术与档案专业的综合性业务,面临着现代技术设备的挑战。多年来,由于档案管理投入不足,有限的资金仅用于维持基本的档案管理与服务,加之自主择业干部档案管理起步不久,故此,设备、技术落后在所难免。

3、自主择业军官档案数字化管理对策

自主择业军官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意在借助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办公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采集、管理、及可视服务。鉴于各地经济、技术、人才的不平衡性,既不可盲目跟进,亦不宜被动等靠:

3.1解放思想观念,更新服务手段。档案专(兼)职人员,要解放思想、善于创新;服务主官,要重视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着眼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挖掘信息、服务社会,促进再就业作为档案信息开发的重点,积极开发出高效能的网络平台。

3.2筑牢服务意识,把握发展方向。自主择业干部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看似个体再就业、再创业,实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自主择业人员,兼负老子、孩子、房子等重荷,其再就业既关乎小家的稳定,也倍受战友的关注。因此,档案管理者惟其筑牢服务意识,方能着眼瓶颈、攻坚克难。

3.3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基础建设。在集中统管、科技兴档的同时,要把档案信息的采集、挖掘、开发作为重点,构建信息平台,整合档案资源,努力在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借助先进的、成熟的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诚然,数字化档案的基础建设,确需一个渐进过程。

3.4盘活地域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尽管当下人才流动已无地域限制,但对于企业而言,市场的地域化拓展与开发,除决策层和重要岗位的外籍化,大量的岗位仍首选当地员工。故此,及时掌握本地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着眼市场、因情而异,不断拓宽服务内容、服务领域,方为长久之策。

3.5建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体系。要突破传统的编研方式,有计划地编研一些适用、新趋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信息预测制度,超前分析预测,掌握人才需求动向和发展趋势,尤其对需求重点,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和信息输出;严格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6树立人才意识,提高人员素质。档案管理者不仅要精通档案业务和信息化技术,还要深谙自主择业人员的优势与专长,以便因人荐才;拓宽人才选用渠道和范围,利用新老交替之际,真正把懂技术、会管理、善谋划的人才选调进来;通过多种培训、综合培养,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

4、结语

限于人力、技术、资金等因素,自主择业军官档案数字化建设,虽时不我待,却步履维艰。但主要心存大局、更新观念、抓住人才,自主择业军官档案数字化管理终会云开日出。

参考文献

[1]王国娅,顾健.浅析数字化档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5)

第4篇: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各位到**区委干部档案室参观指导工作,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区委干部档案室的情况。

**区委干部档案室成立于     年,曾获得     荣誉,干部档案管理数量由最初的     本增加到现在的    本,随着干部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也为了满足我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区委、区政府共投入资金***万元,对干部档案室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从根本上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和办公条件。

场地一:查档室(档案室文化长廊) 

现在各位领导所看到的是我们的查档室,同时也是我们档案室的文化长廊。查档室承担着档案材料的查(借)阅功能,我区各部门进行档案查(借)阅都是在这里进行,为了更好的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我们将制定的档案查(借)阅、档案转递。。(可加)等   项规章制度及流程全部上墙,任何部门和单位查(借)阅档案都要认真履行相应的手续。“求真、务实、管档、治档”(记不清了,改一下)既是我们档案室的座右铭也是我们今后的工作准则。(上墙的还有什么再加上。)

场地二:大库房、小库房

现在大家进入的是我们档案室的库房。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库房全部安装了防爆门窗、防爆灯、监控设备等设施,配有灭火器2个、空调2台、除湿机1台,达到了防潮,防火,防盗,防尘,防虫,防霉等“八防”要求,保证了干部人事档案的基本保存需要。

(密集架介绍)我们现在使用的密集架是沈阳沈飞档案设备联合公司生产的产品,目前看到的大库房的密集架共十列,每列四节,每节六层,可容纳档案11200卷,小库房的密集架共四列,每列三节,每节7层,可容纳档案3360卷。合计可容纳档案14560卷。目前全区共管理干部档案10282卷。(其中区委干部档案室管理存放档案3215卷;区人才交流中心代管档案816卷;区教育局代管档案6251卷。)按照当前只进不出的档案管理模式及全区每年大致干部进出

人次,扩容后的档案室预计至少可容纳未来十几年的全区干部档案。

场地三:整理室

现在各位领导进入的是整理室。刚才库房里的全部档案都是通过我们档案管理人员无数个日夜经过收集、鉴别、整理、归档才得以形成的。

为了满足全区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扫描工作需要,我们新购置电脑6台,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4套,红光扫描仪4台,通过软硬件升级改造,不断完善数字化档案信息库,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档制”,使干部档案全面实现数字化。实现查询快捷、数据安全的管理目标。

下面请我们工作人员为各位领导演示一下如何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达到使用安全快捷的目标。

(工作人员边演示边讲解)

    场地四:办公室(如果需要就加一点儿,不需要就去掉)

    

第5篇: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一、开发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档案利用水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收集、加工、整理、保管档案资源,为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以及广大师生、校友提供档案利用和信息查询服务。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档案在利用中存在着明显缺陷:查询速度慢,利用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档案实体磨损。档案专题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专注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按照不同的专题遴选有较强利用价值或潜在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最大程度满足用户专题信息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实现各类专题数据的输入、修改、统计、分析、汇总等多种功能。因此,加快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是档案资源利用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校档案工作由“被动”向“主动” 服务转变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的优化和增值。档案专题数据库是档案编研的特殊形式,是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未经加工整理过的档案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无规律的、浅层次的,通过对已有馆藏信息实行鉴定、筛选,并加以比较、概括、整理,深入挖掘尽可能反映主题内容的信息,将不同全宗和案卷中具有某一特定专题内容的档案信息提炼出来单独建库,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浓缩和增值。同时档案专题数据库突破了传统纸质档案编研成果的功能局限,具有使用方便、传递快捷、检索排列方式灵活多样等优势,提升了档案信息的内涵和利用价值。

3.有利于推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是信息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现实要求。随着信息技术以及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功能强大的数字档案馆是高校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二是实现档案信息在接收、传递、存储、查询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三是实现档案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经过深入加工、整理、优化而形成的档案专题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后台保障。因此,通过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不仅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信息储备,也积累了技术基础。

二、基于个的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的主要类型

1.教学档案数据库。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中,教学档案是利用率最高的。因此,将学生录取名册、学籍、成绩、学位、毕业登记表等构成的教学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教学档案数据库,可以为毕业生求职、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提供快捷方便的相关材料,同时也提高了档案部门检索过程中的查全率、查准率。另外,还可根据高校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学科与实验室建设以及其他有关教学档案材料,分别建立各种教学专题档案数据库,如:教学管理数据库、教学信息数据库、教学研究数据库、教学成果数据库、学科建设数据库等,从而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掌握教学动态,评估教学质量等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

2.科研档案数据库。教学、科研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工作以外,还在日常的科学研究中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有价值的档案资源,主要包括:科研课题档案、科研管理档案、教师个人科研档案等。科研档案数据库作为科研信息的载体,它的建成使用不仅可以为高校各类科研人员及相关部门快速提供系统的信息支撑和有价值的数据材料,还可以通过数据库实现数据统计、分析、修改、输出等多种功能,这对于改进科研档案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校科研水平提高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在深入调查科研人员及学校领导相关科研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主题内容,把已归档的科研档案材料通过数字化加工,建立科研管理、科研项目、科研论文、教师著作、教师专利、科技成果等科研专题档案数据库,为学校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的科研信息支撑。

3.文书档案数据库。高校党政机关在各项日常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件、会议记录及纪要、工作总结、计划,以及上级机关与学校有关党群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材料等构成了高校的文书档案。文书档案是学校过去各项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也是学校各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学校各项工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高校档案部门要对学校党委、行政部门每年产生的应归档的纸质文件及时实施数字化,并对接收的电子文件进行实时录入管理,根据文书档案形成部门及内容等,分门别类地建立各种专题数据库,如:行政发文数据库、党群发文数据库、会议纪要数据库等,通过提供文件信息的检索和利用,从而为学校党政部门各项管理活动及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4.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是记述和反映高校教职工个人经历、德能勤绩、工作表现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发挥着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准确的信息作用。在涉及干部的提拔聘任、工作调动、职称晋升、学历提高、进修学习、工资变动等方面,都需要借助干部人事档案,利用频率较高。建立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要借助专门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专用软件,通过人工著录个人基本信息、将纸质档案扫描加工转换成可供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数字信息等步骤,运用相应的管理软件或网络进行查询、利用和管理。高校档案部门可以结合干部人事档案特点,在目录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干部任免、职称晋升、教授专家、工资变动等专题数据库,通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检索、动态统计和结构分析功能,从而为学校人事部门以及教职工个人及时、准确、迅速地提供信息和数据,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利用服务。

三、基于个的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实施路径

1.确定选题。选题是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的第一步,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分析档案利用规律,坚持遵循实用,兼顾特色的方针,注重分析档案应用规律,对档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准确的细分和定位,了解学校领导及相关党政部门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馆(室)藏档案内容,按照不同的专题,遴选出有现实利用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的档案主题开展编制工作。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利用率不高的档案信息资源都以数字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2.数据采集。高校档案数据库信息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通过计算机录入、电子扫描、数码拍摄等方式将纸质和其他介质的档案转变成计算机可识别处理的数字信息;二是通过高校档案网站或档案管理系统接收的各归档单位的应归档电子文件,按照确定的专题,选取专题数据库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三是网络相关信息资源。通过关键词检索、全文内容检索等手段,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查找所需要的专题数据材料。数据采集是数据库建设最基础工作,要在保障人、财、物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并根据专题内容,合理确定数据采集范围。

3.加工整合。通过数字化采集的档案信息往往是零(下转第40页)(上接第42页)散、杂乱、无规律的,因此必须对这些信息资源要进行数据分析和重组,按照某种联系归类排序,转化为系统的、有序的、深层次的档案信息。要针对不同的专题数据形式制定统一的数据库字段和数据格式,对于采集到的不同类型数据进行技术加工和整合,不符合规范格式的要进行统一转换处理,确保整个专题数据库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可共享性。专题数据库建设不仅要包含目录数据库,包括全宗级、案卷级、文件级目录,还要开发档案全文数据库,涵盖文本、图形图像和多媒体等。

4.构建平台。档案专题数据库建成后,应将各类专题数据库刻录于光盘或存贮于磁盘、硬盘等仓储平台中,并通过传输平台、窗口平台以及其他工作平台向用户提供查询或自助查询服务。因此,专题数据库建成后,在切实保障全文数据库安全的前提下,要通过学校档案门户网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拓展专题数据库的使用价值。特别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有效搜集、整理、存贮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并及时、高效地提供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的平台,是档案信息用户利用数字档案馆时提交申请、检索、咨询的基础交流工具,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真正发挥专题数据库应有的功能和利用价值。

开发档案专题数据库涉及OCR识别技术、信息存储与压缩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图文关联技术、网络传输与安全技术等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因此,高校档案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确定好选题,保障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专题档案数据库的作用,为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及师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第6篇: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干部档案;现状;问题;管理

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一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均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各省、市档案管理部门也不定期的召开管档人员培训会议,加强对管档人员业务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档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为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组部先后下发了《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档案的通知》、《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档案查﹙借)阅、转递、归档等方面的细则,可以说自上而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已初步建立。三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管理逐步得到重视。为全面补齐档案管理的历史欠账,全面消除档案涂改、造假乱象,自2014年中组部就部署开展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截至2016年全国已有420名省管干部因档案造假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186人因档案问题被记录在案。可以说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已逐步得到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视。

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干部档案管理重视不足。干部人事档案是干部的成长记录,但是很多单位对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干部档案管理既不能服务中心工作又不能创造经济价值,对单位发展的作用不大。二是管档队伍不稳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备。从严管理干部档案,队伍建设是基础。但是很多档案管理部门未配备的专职管档人员,有的即使配备了,他们也只是忙于档案材料接收、转递、整理等简单重复的劳动。同时,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被重视,不易出成绩,很多工作人员热情不高、干劲不足,普遍存在岗位不留人和人在岗位留不住的情况。三是日常管理不够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干部档案从严管理,日常管理是保障。近年来,各地出台了很多文件和规定,但普遍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备、执行落实不到位等情况。有的政策和规定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和完成标准,有的工作的程序、步骤主观性性较大,让基层难以把握。四是个别干部受利益驱使档案造假问题凸显。干部人事档案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基础,个别干部为了谋求职务上的晋升伪造年龄、入党、招干、学历等方面材料,如“五假副部”卢恩光。更有甚者为满足自己私欲,需要什么信息就肆意更改档案信息,其中轰动一时的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其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可谓是“一身是假”。五是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手段落后。有些单位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资金投入上不到位。很多单位的干部档案管理依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上,有些即使是利用了信息化的技术,也只是简单的将档案的目录进行了数字化的录入,并没有进行专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档案的制作更成为一种奢望。

第7篇: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对策

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加强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组织人事部门应充分认识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构建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强化档案意识,为建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提供思想保证

干部人事档案记载了干部的历史情况和现实表现,为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和数据,是评价和使用干部的基本凭证和重要依据。组织人事部门历来十分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2009年10月,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开展领导干部档案审核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重点环节和工作任务,对提高干部人事档案质量、确保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8月,省委组织部又下发了《关于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改版升级的通知》,对加强全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和内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组织人事部门必须不断提高档案意识,深化对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学习贯彻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熟悉掌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标准。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校教职员工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和支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二、完善规章制度,为建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证

制度是搞好工作的保障,构建档案管理长效机制也要有制度作保障。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少数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涂改的现象,给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为了防止类似现象发生,高职院校组织人事部门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逐步完善相关的配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确保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真实准确、手续完备。

1.建立完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制度。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过程中,要把握重点、兼顾全面,使档案材料全面反映干部个人的真实情况,为选拔干部提供依据。要对干部人事档案逐卷进行清查、核对、鉴别,凡缺材料的干部人事档案,填写《人事档案所缺材料登记表》,落实责任人,进行清收、催交、索要。

2.建立完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审核把关制度。在干部人事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转入的档案材料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把好材料入口关,清理出来的档案材料应当退回给本人的,立即退还;应当转入其它档案的,立即转入;应当销毁的按照干部人事档案销毁制度进行销毁;手续不齐全的,补齐手续。对有缺漏、错装混装、涂改、填写不全、不规范或手续不完备、信息不准确的干部档案材料逐一分类登记,要求相关部门补办或重办,待重新审核合格后再整理归档,防止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入档入库。

3.建立完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整理制度。在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重整理,轻利用”甚至“过整理”的整理方法,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的手工劳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档案材料的鉴别、分类和审核上来,重点做到“三清”,即清理档案卷数、清齐档案所缺材料、清准“三龄两历一身份”等基本信息,确保整理入库的档案材料鉴别准确、手续完备、信息无误、目录明晰。

4.建立完善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在干部人事档案提供利用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不断研究新方法,实现干部人事档案高效管理和快速查询,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查借阅服务;另一方面更要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没有办理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审批手续的一律不得提供查借阅,任何人不得查借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干部人事档案。

三、加强培训研讨,为建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提供人才保证

1.强化培训机制,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高职院校组织人事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可采取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不定期的选派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到上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跟班学习;校内定期组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先配后调制度,新上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获得相应专业培训合格证后才能上岗,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队伍。

2.强化理论提升,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科研能力。通过召开专题研究、理论研讨会,组织申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课题等方式,支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理论研究,鼓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不同层次上实现提高和突破,为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3.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多由组织人事干部兼任,按照岗位设置的规定此岗位为管理岗位,待遇不高,又不能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组织人事部门在严格要求和管理的同时,应多关心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困难,对于素质好、成绩突出的要及时使用提拔;对于主要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事干部应提供职称评定的机会,将那些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吸引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队伍中来。

四、加强信息建设,为建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提供信息保证

1.制定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研究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各个环节的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法、步骤,并对时限和标准做出具体要求,做到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从收集、鉴别、归档、整理、保管、保密等环节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2.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硬软件建设。申请专款购买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电子设备,为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数字化提供硬件支持;抽调专业人员提供目录录入、档案扫描、数据备份等技术支持,为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软件服务。

3.实施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将分类整理的干部履历材料、学历材料、干部任免材料等纸质档案材料进行扫描等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形成与纸质档案材料内容一一对应数字化档案;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目录、所缺材料清单、“三龄两历一身份”、职称职务变化情况等各类基本信息录入计算机,建立基本信息数字化档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共享,逐步建立干部人事档案局域信息网,不断推进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姚路明。试析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史志,2013(9)87.

[2]王红敏。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管理观察,2012(22)144.

第8篇: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延续着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及普遍应用,加之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这种手工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信息化建设成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人事档案一般分为高校干部档案和高校学生档案两部分。其中,学生档案在学生入学时由学生管理部门组织进行接收,学生毕业时再根据升学及派遣等就业信息进行转递,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及社会实践的真实记载,是今后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录用、考核方面的重要依据。干部档案是高校组织、人事、劳动工资等部门在对高校教职工进行考核、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是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原始记录,在高校职称评聘、工资晋升、人才选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中,由于高校干部档案与学生档案各自的特点,两者的管理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高校学生档案流动性较强,其工作环节主要包括新生档案接收、日常归档、查阅利用、毕业归档以及档案转递等内容。以我校为例,在新生入学后,新生人事档案也随即转入我校,新生人事档案入库前要形成新生花名册,依照新生档案接收的情况在花名册中做好缺档记录。学生在校期间随时存在奖励材料、党员材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材料的日常归档及学生档案的查询、利用工作。学生毕业前,会形成学历及论文等一系列的毕业材料,为了不影响毕业生就业,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批量毕业材料的归档工作。同时,在学生毕业时需根据学生不同的去向转递学生档案,转递过程需要形成转递单、机要单和毕业生发文本等台账,以确保转递过程准确无误。相对于学生档案流动性强的特点,高校干部档案相对稳定,新入职干部档案入库后,按中组部干部档案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和装订,之后随着每年考核、人事调动、学历、工资等材料的归档,分类、整理和装订的工作也会持续进行。高校干部档案的利用率很高,主要针对人事及组织部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档案查借阅服务的同时需要做好登记备案,以保证高校干部档案的完整与安全。通过对这种手工管理模式的研究不难发现,无论是高校干部档案还是高校学生档案,工作过程都是复杂而烦琐的,但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如果能够将其中的规律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整合,形成一套专用于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那么档案工作人员将会从复杂烦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创新中,这是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能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更能提高档案自身的质量与档案服务的质量,而一轮又一轮的人事制度改革更是要求作为人事工作重要参考的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发展。

二、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1.建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专用于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内容。在这个管理系统中,对于干部档案,首先将干部基本情况的数据导入系统,在系统中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基本信息的数字化;系统应当可以对干部档案进行自动分类,将其分为干部、工人、退休、去世、自动离职等不同类型;系统要具备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关键字和条件值进行查找;鉴于人事档案的保密性和我国的相关国情,干部档案的具体内容不能信息化,系统应当可以将其中的“干部档案目录”、“干部职务变动表”和“工资级别变动表”等目录性质的资料信息化,以便查找和利用;系统要为每个档案设定一个唯一的号码作为校验码导入或导出数据,并将档案密集架的编号输入系统以便通过系统快速查找到档案所在位置;系统应包括档案查阅、借阅情况的记录,以方便掌握在库档案的情况以及档案利用的情况。对于学生档案,首先将新生相关数据导入系统,实现学生档案基本信息的数字化,并将各学院核查的缺档情况数据导入系统作为档案核查的依据;系统应当可以支持学生档案的多种管理,可以自定义分类的方法和参考字段,既可以按照学历分类,又可以按入学年份分类;毕业派遣时,将毕业生派遣数据导入系统,系统必须能够根据检索条件进行排序,并打印形成统一的学生发文本、转递通知单、地址签和机要文件交寄单等报表文件;系统应当能够记录查阅、借阅档案的情况并具有相关的统计功能。2.建立专业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在系统建立完备之后,我们面临的便是长期的应用与管理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也是如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顺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首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化档案,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恪尽职守,求真务实,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其次,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管理者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努力学习现代化技术,不断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服务。3.加强档案管理法规建设。新技术的使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原有的档案管理法规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对电子档案的凭证作用,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档案管理法规为其提供法律依据。在确保数字化档案真实性的前提下,电子档案应该具备和纸质档案一样的法律凭证作用,这就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一定修改,以保证电子档案法律凭证作用的发挥。作为档案工作者,要强化管理意识,学习《档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制定人事档案工作计划,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实现依法治档。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1.人事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首先是保密性的问题,《档案法》规定:人事档案属于国家,是国家信息资源的一部分,需要区分使用权限。因此人事档案管理者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或他人的要求随意处理和利用档案,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区分可公开的和不可公开的人事信息将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之一。在建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时,除去可公开的信息,例如,高校干部档案中的工作考核、职称申报表、个人履历和高校学生档案中的报考录取材料、学历学位材料等等,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在录入系统后,对于不同的利用者必须设置不同的权限,以保证高校人事档案的保密性。其次是安全性的问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立初期必然面临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例如计算机自身的不稳定性和网络安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对数字化档案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充分运用身份认证、使用权限设置、防火墙、文件加密等技术手段,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2.人事档案材料的内容缺乏规范性与完整性。高校人事档案材料主要来源于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由于没有具体的归档要求,很多部门并不能保证规范归档,并出现扩大归档范围使档案庞杂或缩小归档范围使档案材料缺失的情况。有时由于当事人的疏忽,在填写相关材料时可能出现字体潦草甚至信息有误的情况,使人事档案的规范性难以保证。在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如入学年龄、入党时间等信息时有出现内容前后不符且没有说明的现象,一些原本该有的履历、考核、学历、职称等材料由于各种原因并不健全。对这些情况,人事档案部门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没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档案的管理及利用带来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在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初,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体系。前期的档案材料收集工作要出台相应的归档要求,努力做到真实、完整、及时、规范的归档。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各个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及具体操作说明,使档案管理工作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安全规章制度,保证人事档案的保密性与安全性,逐渐实现档案的收集、鉴别、归档、整理、查询等工作环节的信息化处理。3.资金不足造成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备。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消耗人力,更消耗巨大的财力。高校在进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资金和设备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生命周期较短,高校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往往不会优先考虑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而现阶段我国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并不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3]。面对这一现实,首先,各高校需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投入,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人事档案的技术装备。其次,对容易受损的、利用率高的、相对重要的材料优先进行数字化,待条件成熟之后再对其他的档案材料进行数字化建设,这样不但减少了盲目的投入,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除此之外,档案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和法规,积极挖掘档案资源的利用,在向个人和社会提供利用时,适当收取服务费用,用于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4.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水平较低。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作。为了尽快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在得到高校领导班子的重视与扶持之下,要不断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专业素质以及信息化意识。受高校传统用人体制的制约,加之档案部门待遇不高、工作单调,优秀的管理人才难以吸引进来。目前,我国高校人事档案部门管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计算机使用水平偏低,信息化意识薄弱,在观念上并未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大部分的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落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当务之急。一些老员工熟悉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这能帮助我们总结之前的经验,分析人事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分析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可能性,在实施信息化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同时不断引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不同学科的综合利用,这其中不仅涉及档案学相关知识,也涉及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等学科的知识。高校有必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待遇,这样不仅能激发工作热情,也能吸引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投入到档案工作中,投身到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中[4]。近年来,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愈发受到重视,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在2008年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虽然长期以来固守的管理方法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彻底改变的,但是作为新时期的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要善于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努力创造积极条件,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孙广福.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刍议[J].兰台世界,2005(8).

[2]戎晔.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信息化建设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3]王冠.浅析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及意义[J].科技信息,2010(3).

第9篇: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范文

1、数字档案室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核心要件。目前,国家正准备提出全国数字化档案馆(室)建设方案。因此,水文数字档案室建设正当其时。作为水文档案存放、整理和加工中心,水文数字档案室应当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系统工作站、扫描仪、刻录机、光盘库和中转服务器等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同时,根据国家统一规范的数字档案管理规则和标准,设置相应的管理服务软件及其传输浏览等应用系统,从而真正建立起集信息收集、加工、馆藏、交流、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档案室。

2、信息化网络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基础支撑。根据数字化归档的要求,需要在水文系统构建三个对接电子网络。一是机关内部的局域网络。在单位内部实现各部门之间和数字档案室与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并在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的前提下实现资料文件的数字化归档。二是联结各个基层水文站的数字信息传输网络。各基层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文站点的文字、图像等数字信息要适时同步地通过专用互联网络传递到水文信息处理中心,实现适时测报分析和有选择归档。三是外部电子文件传送网络。通过互联网络联通,实现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各级各部门的电子文件传送与收集相对接。

3、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首先,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有关标准,对馆藏历史档案按照类别、年度、密级、等级进行数字化归档处理,以磁盘、光盘等介质进行分类陈列,并刻录到档案信息中央处理器以供查阅。其次,要运用归档整理应用软件,对新生成电子文件和数字信息资料及时予以归档。第三,要尽可能地将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在外网空间,切实丰富外网水文信息资源的内容。

4、浏览查询系统建设。数字档案的鲜明特点就是储存容量较大,浏览查询便捷。没有一个快捷高效的浏览查询系统,再好的库网条件也会失去其应有意义。当前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浏览查询系统软件已经十分成熟,完全可以通过专业人士或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其基本要求是项目齐全、内容丰富、查询便捷、更新及时、结果精准。同时,既要能够联合使用日期、类别、主体、关键字进行精准查阅,也要能够做到汉语及拼音双识别查询,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查阅效率。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