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知识问答范文

环保知识问答精选(九篇)

环保知识问答

第1篇:环保知识问答范文

一、抓好竞赛组织工作,做到有序进行

指挥部党委高度重视这次知识竞赛活动,把它作为深化安全环保基础年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委副书记魏银广和副指挥佟德安分别批示,要求认真组织好这项活动。党委工作部和质量安全环保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对竞赛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要求各单位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做好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动员和参赛组织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党委工作部、质量安全环保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指挥部安全环保工作现状,精心做好试题的编印工作,1.9万份试题在两天之内分发到二级单位,保证答题活动顺利开展。各单位专门作出部署,要求必须将答卷发到班组,确保全员参赛。钻井二公司为了抢速度,从网上下载试题后,迅速组织加印,并安排专人专车分送试题。录井公司、供水供电处把学习资料、试卷按照员工人数分发到队站,由各支部分发到班组。钻井三公司为保证在海外员工能够和国内员工同步参赛,将试题和参考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海外员工,保证不留死角,不挂空挡。

二、掀起学习培训热潮,做到寓教于赛

为了防止答题活动流于形式,各单位以此次竞赛活动为契机,及时对员工进行相关法规的学习辅导,加大安全环保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参赛过程成为学习知识、讨论问题、提高安全环保思想认识、关心企业安全清洁发展的过程。各单位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指挥部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指挥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指挥部反“三违”办法》等制度文件,并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强化对员工的安全环保知识教育。录井公司、特车公司组织员工统一观看安全环保教育专题片和安全环保知识展览,通过模拟事故应急处理演习等安全防范措施和方式进行教育,使广大员工进一步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安全生产操作内容和流程,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防范意识。钻井一公司组织开展安全环保案例教育活动,让员工对照检查自己是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是否有“三违”行为,发动员工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小车服务中心以《指挥部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为主要内容,举办了交通安全专题讲座,使所有驾驶员认识到按规定驾驶的重要性。机械厂举办安全环保知识培训班,强化对新招员工的培训,坚持做到培训合格在上岗。据统计,指挥部有8300多人直接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或学习活动。

三、全员参与竞赛答题,做到保质保量

在竞赛答题过程中,各单位都明确要求不能为答题而答题,更不能安排少数人答题应付交差,要认真组织好竞赛工作。广大干部员工更是把竞赛活动作为丰富自身安全环保知识,提升自身安全环保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组织,带头学习,带头答题。有的领导干部白天跑现场,利用晚上时间找资料答题,为干部员工作出榜样。二是各单位结合指挥部开展的“安全、高效、优质、低耗”主题劳动竞赛,发动干部员工广泛参与。有的单位还组织了答题互助组,一起学习讨论,利用休息日聚在一起共同查找答案;有的员工为了弄准答案,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直到全部答完。离退休管理中心以党支部为单位,将试题发给居住在西安、兰州、苏州、成都等地的离退休人员,组织3000多名离退休人员参赛,有些老同志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就打电话给子女,帮助寻找正确答案,使教育的覆盖面得以扩大,延伸了教育的空间。三是为保证竞赛活动有序进行,竞赛办公室还加大督察力度,通过随机抽查基层单位答卷、审阅各单位总结等形式,掌握各单位活动的开展情况。技术监测中心、鄯善物业公司等单位将竞赛试题作为考卷,专门设立考场,对领导干部、安全总监、hse监督员进行闭卷考试。物资供应处在答题结束后,结合案例,对试卷进行讲评,达到了加深印象,提高素质的目的。

四、联系实际求实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下,此次安全环保知识竞赛活动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一是这次学习竞赛活动摒弃了以往竞赛活动中答题者只抄答案,甚至不看试题内容的答题方式,各单位普遍结合实际,采取专题宣讲、演讲比赛、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安全环保知识及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多层次参加竞赛活动,掀起学习掌握安全环保知识的新高潮。二是通过这次竞赛活动,对于提高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安全环保技能和自身素质,对于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秩序,促进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广大员工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树立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坚决杜绝小隐患、小违章,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三是针对个别单位、部门安全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安全环保管理力度不够和安全环保规章制度不落实的问题,指挥部安全和宣传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宣传方式,深入基层,跟踪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采取有效措施,人盯人、点对点地解决安全隐患,把安全环保防范和宣传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保障了指挥部安全环保工作顺利推进。

第2篇:环保知识问答范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主观题 设问限定 答题准确性

高中政治主观题一般由背景材料及设问构成,设问一般包含“五种限定”:知识范围限定、主体限定、角度限定、对象限定、材料限定。例如设问:“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求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其中“政治常识”——知识范围;“国务院”——主体限定;“为什么”——角度限定;“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对象限定;“结合材料”——材料限定。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限定,才能准确分析问题、组织答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如(2012新课标全国卷)材料二: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2012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

答案: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一、要注意设问知识范围的限定

范围不同,需要运用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就不同。例如:“政府为什么重视就业问题”,如果要求用经济学知识回答,则参考答案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搞好就业工作有利于深化改革,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如果要求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则参考答案为: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搞好就业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客观要求;国家具有经济职能,搞好就业工作是政府的职责;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范围限定有的比较具体,如:运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由“强国”向“民富”的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美丽转身”。有的比较宽,如“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有的比较隐性,如“材料三体现了哪些方法论要求”?其范围限定为哲学知识。

二、要注意设问主体的限定

同一范围、同一角度、同一对象,主体限定不同,答案就不同。例如: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消费者、企业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实践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转变消费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企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开放,生产“能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战略,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循环利用资源,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利用产品培育机遇,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环境产品,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解题,尤其要注意区分主体,不能混淆,建议特别留心区分以下三组主体:一是党和政府,前者用党的知识解题,后者用政府知识解题;二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不同的机关有不同的权力、职能;三是国家机关与政协机关等。

三、要注意设问角度的限定

设问角度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角度不同则答案不同。例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扩大国内需求”,如果从“为什么”角度入手,则参考答案为: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内需对生产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企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需要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符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如果从“怎样做”的角度入手,则答案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要调整国民收入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要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改善;要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消费需求;要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四、要注意设问对象和设问材料的限定

设问对象不同,所选用的知识必然不同。例如: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哲学依据。答案为: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而“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则是坚持集体主义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3篇:环保知识问答范文

关键词:雾霾;中学地理,环境教育

去冬今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天气,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令人震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2013年1月15日上午出席会议时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他指出“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我们一方面要加大环保执法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力度,另一方面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可以说环境质量问题已经到了一个全民重视的程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眼下的环境污染来买单。因此,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注重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显得更加迫切。

一、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1.在问题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在问题中渗透环境教育。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这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当然,这些问题最好与当地环境有关,能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收集资料,并就获得的相关材料和初步确定的解决措施进行讨论,以使学生得到环境技能方面的训练、环境知识的丰富和环境意识的提高。

2.在比较中发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与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在环境教育中用比较法较为适用。比较法是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通过比较可以突出某一区域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深化对环境问题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在环境教育中,可以比较某一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状况。如结合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东部和西部环境问题的差异。东部由于生产力水平高、人口稠密、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的环境问题有资源开发过度、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城市垃圾严重等;而西部气候恶劣、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主要问题有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森林面积锐减、沙漠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这样既可说明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又可以明确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应同时考虑统一规划。传统的以资源的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在探究中体现环境教育。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这部分内容时,通过探究讨论有关环境保护问题,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上课时,让学生就“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不力所引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进行探究,既明确了环境问题,也探讨了解决办法。

4.在评价中关注环境问题。在评价中注意关注环境问题,对中学地理环境教育会起到促进作用。

(1)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题时要侧重记忆型,兼顾思考型。开卷考试答题时,可查阅参考书、笔记及有关书刊资料,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知识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题时着重于理解、思考和应用。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合理的答案、更好的答案、有新意的答案,鼓励学生思考出创造性的答案。

(2)课堂进行时的表述评价。课堂上要适时留意有关的环境内容,教师准备好多个环境题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环境知识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补充提问。

(3)利用编辑环境手抄报的评价。内容以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环境问题的看法,展示当前最新环境科技成果的新闻,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生动有趣的环保故事、人物、漫画等。

(4)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的评价,通过开展班级或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二、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第4篇:环保知识问答范文

关键词:自信心 儿童发展 问题回答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215

“问题回答”早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回忆自我成长,可否保证自己曾是一名自信的问题回答者?面对当下愈加沉默的课堂、聆听学生的解答时,可曾疑惑:那些本应满怀好奇、大胆发言敢于自豪地展现自我的孩子都哪去了?当我们一再追问、不得其解之时,是否想过“回答问题”这一学生最简单的举动,其实已变得愈加困难;教师眼中不曾注意到的“学生自信心”,在此环节中正慢慢减少、亟待关注。

1 问题之发迹

怎样的学生才算得上是自信的问题回答者?我们在教学活动、学生培养、教育事业中,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错,误使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越发不尽人意,学生在秉持回答问题的勇气、表述自我想法的无畏以及敢于接受评价这三个环节中,都存在着自信心缺乏的难题。

1.1 举手回答问题的勇气丧失

自信回答问题始于举手行为的勇气,若连“举手”这一简单动作都变得困难,也便难觅回答问题时的自信。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儿童回答问题时顾及越来越多的不是自我知识的获取、自我学习兴趣的满足与维持,而是他人眼中的“我”如何;学习行为得以延续的动力,不再是自我的满足,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变为他人评价的“学习表演”。“举手”为的是自我知识理解后的验证,自我学习疑虑的解答,自我学习能力的证实,以及自我学习动力的延续,学生作为主体考虑与在乎的应只是自我的认同、满足与鼓励。但如今的孩子却会因同伴的嘲笑、教师的批评,而丧失了“举手”的意识与能力,举手变为了一件超乎想象的难事,勇气不知何处可寻。

1.2 回答问题时的自信难觅

“举手”一环克服后的问题回答,同样面临着自信缺失的问题,这种缺失可以从两方面加以阐述。

1.2.1 行为举止的自信缺失

曾经是否关注过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行为表现,是否注意到学生的表现各异?也许我们过多注意在学生答案是否接近“标准答案”上,却忽视了他们的双手置于何处,是否不知所措地紧捏衣角,是否焦急难耐而“抓耳挠腮”,亦或抬头挺胸、毫不紧张地全盘表述?行为的一切细节便可呈现学生当时所处的多种状态,对答案毫无头绪的焦急,害怕回答错误的胆怯,或是知晓答案后的踌躇满志;但直视我们现在课堂中的孩子,真正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自信的孩子又占多少比重?教学伊始,此环节的自信缺失就须赋予关注。

1.2.2 言语表述的自信缺失

外在行为表露出学生居于的状态,内在语言的表述同样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信程度。标准化答案的制定阻碍了教师对儿童言语哲学的理解,而用“标准”去“规范”他们的语言;学生因表述方式的不适应以及成人化,使其自信心渐渐衰减,语句难以完整表述,取而代之的是字词杂乱无章地堆砌,学生对知识尚未理解的真实情况便显露出来。师者成人化的言语规范,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儿童自信的表现,儿童因尚未完全理解成人世界,难以用自己世界的语言进行问题解答,一次次问题回答的偏差、错误,渐渐耗尽了儿童言语表述时的自信心,学生最终便“自知之明”地放弃了回答问题的机会。

1.3 正确接受评价时的判断失误

回答问题后的评价帮助学生纠正知识理解方面的偏差,指引完满的学习方向,鼓励学生一步步前行,学生也借评价更好地认识自我、充实自我、督促自我、发展自我。但当下教学现实却在接受评价一环同样出现了问题,一次问题回答时的失误,同学无心的“笑”之行为,换来的不是回答者“保证错误不再出现”的奋进,却是同学关系发展中的隔阂,友谊建立中的裂痕;教师的一次指正与批评造成的后果,更变为学生对该教师的“疏离”,甚至该门学科学习兴趣的全部丧失。不得不承认学生无法自信且正确地接受、理解评价,只顾对自我进行全盘否定,忘记自我视角之独到、忘记自我兴趣之体现、忘记自我知识储备与他人的不同、忘记自我个性之宝贵,最后忘记“我”之存在。接受评价时的自信缺失,对“人”之成长同样应受到重视。

2 “自信的问题回答者”之存在价值

面对自信心诸多环节上的问题,反思当代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必须直面的是“自信问题回答者”之培养意义,以及此项尝试的存在价值。

2.1 自我发展的良好起步

学生主体自信心的树立及强化,应于起步阶段得到重视,学生个人的获益与成长才是“人”之教育的开端。

2.1.1 知识的领悟

“自信的问题回答者”存在之初,为的不是学生可以毫无差错地道出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勇敢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学生真正对问题有所知、有所解,真正将问题背后的知识内化为自我学识的一部分,创造属于自己的“活”的知识,自信表达的背后不仅是对问题、知识的理解、探索,更是自我独到见解的直接表达,自我言语风格、思考方式、兴趣爱好、成长阅历等多方面个性特点的全面展现,“知识”不再是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体现学生不同风格的知识领悟,上升为各自宝贵的思想,而这也是儿童成长之基石。

2.1.2 自信心的树立

学生不同见解之表述、各自智慧的闪光点都在回答问题中体现,你来我往的思维碰撞、各具特色的知识契合以及自我特有兴趣、爱好、经历等的体现都有助于自信心的树立,“我”之见解自有认可之处,“我”之存在自有我之价值。

儿童回答问题时不再顾及答案能否接近“标准”,在乎的是观点认可后自我延续的动力与方向,无形中自信心便开始成形,大胆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始绽放光芒。学生的自信心也因此由简单的问题解答上,拓展到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度思考和探寻中。

2.1.3 学习兴趣之初建

学生自信心树立的直接影响便是学习兴趣的初步建立,学习旅程继续探索的不竭动力。正如前所述,学生“碰壁”、“遇挫”后往往容易对某一学科的学习产生倦怠、甚至放弃,这一切又怎谈论学习兴趣培养的可能?正是自信地回答问题,正是坚持自我的独特见解,正是鼓励自己深入钻研,才唤起了自己浓厚的兴趣,才在探索的路上孜孜以求、不断前行。

2.1.4 “人”之完满成长

“自信”作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品质之一,无法通过他人告诫、简单训练便能短期养成;自信建立经历的过程于无形之中,一件件小事的成功、一句句简单的认可与称赞、一次次探求的大胆尝试都在创建自我的信心,而这一切都是人之健康成长的必备因素。自信地回答问题、领悟知识、保持信心延续、建立学习兴趣、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独特价值,良性循环下直至人的完满成长。

2.2 人际交往的间接改善

可曾思考学生间的不协调、不良竞争甚至歧视,都源于何处?也许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但会发现课堂上同学对他人回答失误的“笑”之行为,可从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诱因,无心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令回答者窘迫、自卑甚至恶化为对他人的不满、敌对;学生间缺少了和睦相处、共同成长,而是暗自比试,甚至演化为不良竞争;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不仅耽误了学生良好学习时机的把握,更不利于儿童自身的成长。

问题回答的自信、独到见解的表述、各自优势的体现,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笑”之行为发生的可能,学生间不再相互嘲笑,竞争更确保其在正确方向上延展;答案、见解的交流,思想擦出的火花,交往间的和睦营造学生间的共同进步、成熟的美好画面。

3 自信问题回答者的培养策略

3.1 “提问模式”向“对话交流”转变

起立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因“提问任务”之艰巨而倍感紧张,学生面对“提问”时越来越多地转向沉默,当下甚至恶化为“坐等答案”的境地。不妨假设:课堂伊始我们便转化提问模式,在对话交流的轻松环境下进行,不必起立、不必言明正确答案,仅仅为各抒己见;我们不在乎答案所谓的正确与否,只在乎学生可以轻松自信地将自我观点说清道尽,为的便是从回答问题之初保留他们仍敢发言的勇气与欲望,建立好的开始。真正培养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自信,更有利于体现教师对学生想法的尊重、认可与赞赏,以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更好实现。

3.2 评价环节作用之弱化

教学评价依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好坏”依据的又是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在以往教学中成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一标准无形中浇熄了学生许多宝贵的智慧火花,学生的自信也因此消失殆尽。不禁思考,我们想造就的是毫无生气、呆板统一的“默书者”,还是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思考者”?学生观点言之有理便应认可,学生独到的见解更应获得赞赏;无所谓“好坏”的评价,知识与思想的生命力不是几个“标准答案”便可体现的(当然理科知识应排除论述之外)。学生各自闪光点的自我发现、他人认可与欣赏,因评价环节之弱化得以持续、稳固发展、直至自信心的最终形成而贯穿始终。

3.3 小组组长轮换展示机制的建立

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多倾向于小组活动,自信的问题回答者也可借小组模式加以培养,将无形的自信心培养于有形的教学活动之中。

3.3.1 合理的小组分配

小组建立之初不应随便分配,注意的应是学生男、女分配的相对平衡,学习分数高、低者的相互协调,学生不同课外兴趣的相互补充,以及小组成员不同风格、个性的相对平衡(如外向大方、开朗活跃、细致稳重、内向拘谨等相互搭配),分配的目的便是同学相互发现他人优点、特长之后,“扼杀”歧视意识之萌芽,相互学习中建立和谐的小组氛围并共同进步。

3.3.2 定期轮换机制的建立

自信的问题回答其实是一个锻炼的过程,问题回答不再是师生间的互动,而是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后的组长展示,而依据的原则初步拟为“三次一轮换”机制。

3.3.2.1 初次适应

作为一个小组,无论是展示的小组组长,还是幕后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的组员,都会接受老师及其他同学的检查与评价。第一次尝试时都会紧张且不知所措,但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对组长的默默支持,都会在无形中增强组长的胆量与勇气,体会到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告诫自己将小组成果尽可能充分展现,而一次好的开始便赋予其坚持的理由与信心。

3.3.2.2 第二次的完善准备

牛刀小试的体验之后,小组成员可以针对第一次准备的不足,找出合作中的遗漏环节,并大胆尝试、力求创新,凸显小组自己的特色所在。组长的第二次锻炼也就在小组更加完善的准备下进行,面对更加充分的展示内容、力图呈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团队,组长信心在更大程度的强化后,会克服紧张并真正掌控全局,安排展示环节,作为一名真正的“领导者”,将小组的成果呈现于其他人面前,而组长的自我能力也在此次准备中更好地展现。

3.3.2.3 第三次的完美卸任

最后一次的展示可谓组长的“卸任演出”,节奏的掌握、表述时流露出的自信以及能力无形中的形成,都见证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培养之成效显著;小组成员也会在第三次的准备过程中,驾轻就熟地完成各自的任务,合作的和谐、彼此良好关系的建立都在无形中慢慢萌芽,无论是组长亦或是组员都会在各自的小组轮换之中得以锻炼与成长。

教育追求的不是默默无闻的“读书者”,而是自我个性突出展现的“思考者”;成长中的儿童需要的不是知识、技能的堆砌,而是自我信心的树立、自我人格的发现。重视自信回答问题的价值所在,创设有形的教学环节,践行“人”的完满教育,这一切从做一名“自信的问题回答者”开始!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实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第5篇:环保知识问答范文

毕业设计过程是真正锻炼学生的重要一环。土建相关专业毕业设计一般都从最后一个学期开始,时间一直到毕业前一个星期,最后一星期准备答辩。而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当前情况下学生就业压力过大,由于有些学生毕业实习一结束,就忙于找工作,毕设一拖再拖,最终只能匆忙凑合,有些学生工作找好了,又无心思做毕设;另一方面,有些老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多,而毕业设计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因参加招聘会、面试、复试等原因不定期缺勤,很难组织学生集中开会,给予实质性的指导。如此种种错误认识和现实情况,使得许多学生的毕设“照搬”过多,“参考”过多,致使毕设成果成了彼二人设计的“改版”或“再版”,根本谈不上求实创新。因此,毕业设计过程中严格要求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利用各种方式给学生指明,他们面临的社会竞争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作为大学生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点,而毕业设计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对所学知识最系统、最全面的检验,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这是他们必须要认识到的一点;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选题对整个毕设过程做出详细的进度计划,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规定任务,以保证毕设的深度和质量,之后,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完成情况进行成果验收,评定各阶段成绩,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参考依据。然而,过于严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保证毕设质量,此时,老师应当花更多的时间跟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动态,及时答疑,创造老师与学生之间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从而高效保质地完成毕业设计。“一丝不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也是取得科研成果的基本保证。

二、重视毕设答辩指导

毕业设计答辩是毕设的最后一环,目前大部分高校是本人以PPT的形式展示毕设内容,由答辩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的,它是以面对面的、步步深入的问答形式进行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以口头的形式,简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原理、依据、方法以及见解,并回答老师的相关问题。这一过程主要起到检验“产品”的作用,也能全面检查设计质量和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取得更大收获。然而,历届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总有老师因为只是片面地要求学生圆满地完成任务,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毕设答辩的指导,造成了有的学生设计完成了,但没有全部消化,以致答辩过程中基本问题出现“卡壳”现象和“空白”区,甚至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现象。在此环节,老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的指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及早准备,明确重点,全面复习

答辩前的准备工作应从毕设一开始就启动,因而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温习所学的有关各科知识,重点掌握专业知识。边设计、复习,边搜集资料。每个阶段过去,应对该阶段内容进行小结,对一些关键内容,如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计算等要进行必要的记载,以供随时复习查看。

2.阶段性总结所做工作,积累经验

土建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其涉及的深度和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老师应当指导学生认真做出阶段性总结,找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就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热情,而且,讨论过后,学生的印象也会加深。

3.主动出击,克服被动心态

第6篇:环保知识问答范文

一.选择题1.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15年地球日的活动主要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下列做法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A. 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B. 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C. 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各种化肥、农药D.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废弃塑料考点: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水资源状况;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分析: A、根据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分析;B、根据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可提高汽油利用率分析;C、根据化肥、农药会对水土造成污染分析;D、根据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塑料可节约资源并可防止环境污染分析.解答: 解:A、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故正确;B、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可提高汽油利用率,故正确;C、由于多施化肥、农药,会造成对水土污染,故错误;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塑料可节约资源并可防止环境污染,故正确.故选C.点评: 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解答时所选答案要与题目总要求相符.2.近年来我区各盟市陆续建立了许多生态农庄,为广大市民假日游玩提供了新的去处,赏花、观景、摘草莓等极大丰富了市民的假日生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为了增加草莓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 就地焚烧农庄中的秸秆可以增加田地肥效C. 花和草莓的香味不同说明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D. 观光电瓶车充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考点: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污染解答;B、根据焚烧秸秆会造成环境污染解答;C、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D、根据能量的转化解答.解答: 解:A、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污染,不能为了增加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错误;B、焚烧秸秆会造成环境污染,错误;C、花和草莓的香味不同,说明不同的分子的性质不同,正确;D、电瓶车充电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化学知识结合实际进行.3.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B.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C. “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不同D.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考点: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 根据化学肥料对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 解: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错误;B、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错误;C、“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都是水中营养元素过量引起的,错误;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4.以下是生活常见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A. 为了加强农作物产量,要尽可能多的使用农药B. 工业排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C. 在室内放盆水能防止CO中毒D. 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不能把它投进带有 标志的垃圾桶考点: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A、根据大量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塑料属于可回收物品,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为了加强农作物产量,要尽可能多的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B、工业排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D、塑料属于可回收物品,能把它投进带有 标志的垃圾桶,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大量使用农药的危害、水体污染的来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A. 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C. “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D. 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考点: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白色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化学与环境保护;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 A、可结合电池的成份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B、根据羊毛中含有蛋白质解答;C、根据“低碳生活”是指少排放二氧化碳解答;D、根据可结合白色污染的防治方法作答.解答: 解:A、电池中含有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所以应该回收减少污染,同时又可以节约资源,所以正确.B、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点燃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别棉花和羊毛,所以正确.C、“低碳生活”是指少排放二氧化碳,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错误.D、减少白色污染可从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塑料、提高技术生产可降解性塑料等方法.所以正确.答案:C点评: 化学与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化学知识去了解人的健康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用化学知识与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6.2015年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其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保护金属资源B. 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C. 大力发展新资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 洗菜的水用来浇花考点: 金属资源的保护;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 A、根据回收金属资源的意义解答;B、根据节约的原则解答;C、根据化石燃料的使用解答;D、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解答.解答: 解: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正确;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可以节约能源,正确;C、化石燃料是目前的主要能源,不能禁止使用,错误;D、浇菜的水浇花能节约用水,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A. 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B. 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C. 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 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考点: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 A、根据加高烟囱不能减少气体的量分析;B、根据塑料焚烧的危害分析;C、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防止雾霾分析;D、根据磷元素是水中浮游植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增多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来判断;解答: 解:A、加高烟囱不能减少产生的废气,解决的办法应该是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利用,故选项错误.B、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解决的办法可以是少用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故选项错误;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防止雾霾,故选项正确;D、因为大量氮元素、磷元素的使用,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但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应合理使用,故选项错误;故选项为:C.点评: 本题考查了与环境污染有关的问题,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的理念,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二.解答题1.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如图是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资料1: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HCl等有害气体.资料2:+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 内 能转变为电能来发电.(2)为了不污染环境,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必须通入   性溶液来吸收.(填“酸”或“碱”)(3)请你谈谈对“H2”的认识   (任写一点)(4)SO2是形成   的主要物质(填“白色污染”或“酸雨”);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   .(5)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 环境中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填“过滤”或“蒸馏”),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   .(6)请你对身边的生活垃圾处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考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 (1)垃圾焚烧会放出热量;(2)根据烟气的成分来分析;(3)氢气具有可燃性,热值高,生成物只有水;(4)从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角度来分析;(5)根据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以及亚铁易被氧化来分析;(6)根据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来分析.解答: 解:(1)垃圾焚烧会放出热量,实际上是内能转化为电能;故填:内;(2)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HCl等有害气体,所以应该用碱性溶液来吸收;故填:碱;(3)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故填:是一种清洁能源;(4)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因为酸性物质能和很多物质反应,所以酸雨的危害是很多方面的,如: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使土壤酸化,使水体显酸性等.故答案为:酸雨、使土壤酸化.(5)分离硫酸亚铁晶体与液体可用过滤的方法,因为:+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利用化学性质稳定的氮气来做保护气;故填:过滤;防止硫酸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6)对生活垃圾要分离回收,合理利用,既减轻了环境的污染,又能节约资源,故填:分类回收重新利用.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从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2.资料一:原煤中含有硫,燃烧时生成的SO2会污染空气;资料二:测量SO2含量的反应原理为SO2+2H2O+I2H2SO4+2HI;资料三:加了生石灰的原煤燃烧时刻减少SO2排放,反应原理为2CaO+2SO2+O2 2CaSO4.请回答:(1)原煤燃烧产生的SO2在雨、雪降落过程中会形成 酸雨 ,它能腐蚀建筑物、使土壤酸化等;(2)取用原煤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样品1米3,缓缓通过含碘(I2)1.27毫克的碘溶液,刚好完全反应.则该工业废气中SO2的含量为 0.32 毫克/米3,(假设工业废气中的其它物质不与碘反应);(3)若该工业废气中含有128可SO2,要除去这些SO2,理论上需在产生该工业废气的原煤中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多少克(假设工业废气中的其它物质不与氧化钙反应)?考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 化学与生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 (1)原煤燃烧产生的SO2在雨、雪降落过程中会形成酸雨;(2)依据化学方程式中碘溶液中碘的质量可以求出二氧化硫的质量;(3)由二氧化硫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理论上需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的质量即可. 解答: 解:(1)原煤燃烧产生的SO2在雨、雪降落过程中会形成酸雨;(2)设1m3工业 废气中含有SO2的质量为xSO2+2H2O+I2H2SO4+2HI64 254x 1.27mg=解之得:x=0.32mg(3)设理论上需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的质量为x,2CaO+2SO2+O22CaSO4112 12880%x 128g=解之得:x=140g答:理论上需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的质量为140g.点评: 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主要是利用已知量求未知量的基础性计算,难度不大.3.“五水共治”指的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绍兴市近几年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工业废水排污达标率100%,生活用水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1)人畜的代谢废物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人体内肾单位的工作模型,最终排出人体外尿液的成分与图中 ④ (选填序号)内的液体一致.(2)尿液在马桶内若不及时冲洗,会形成污垢,人们常用“洁厕灵”清除,为了证明“洁厕灵”呈酸性,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证明 实验方案酸性 方案一:取少量稀释液,加入金属锌方案二:取少量稀释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方案三:取少量稀释液,加入碳酸钠溶液①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方案一和方案三 ;②下列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ABC (选填序号)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B.用“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考点: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酸的化学性质.专题: 空气与水.分析: (1)尿液在肾小管内形成;(2)①根据反应是否有明显的现象分析;②从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角度分析.解答: 解:(1)尿液和血浆相比,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尿液中含有的尿素含量是的.在④肾小管中形成尿液.(2)①方案一: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气体,有气泡冒充,方法合理;方案二: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现象不明显,不适合证明“洁厕灵”呈酸性;方案三: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明显的现象,方法合理.②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能够节约用水,合理;B.“洁厕灵”中含有酸性物质,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是正确的;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可节约用水,合理.故选:ABC.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生物和化学相结合题目,需要同学们做到各科知识融会贯通.4.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我国冶炖钢铁的铁矿石大量从国外迸口,钢铁年产量为11亿吨,约占世界年产量的45%.我国钢铁的年使用量约为8.4亿吨,出口1000多万吨,进口300多万吨.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当前我国过剩钢铁生产的三点弊端.(1) 产品积压,企业利润下降或亏损 ;(2) 浪费资源和能源 ;(3) 增加有害气体排放,增加PM2.5排放 .考点: 金属资源的保护.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 根据我国钢铁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钢铁工业是一个生产周期相对较长的行业,其投入产出之间的时长相距较长,极易引发产能过剩的问题;从数据上看,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目前钢铁产能过剩的三点弊端主要是:(1)产品积压,企业利润下降或亏损;(2)浪费资源和能源;(3)增加碳排放(增加有害气体排放,增加PM2.5排放等).故答案为:(1)产品积压,企业利润下降或亏损;(2)浪费资源和能源;(3)增加碳排放(增加有害气体排放,增加PM2.5排放等).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当前我国过剩钢铁生产的三点弊端,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已成为当前产业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第7篇:环保知识问答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合理应用提问手段配合课堂教学,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对学生们提问,可以对他们的课程知识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能够进一步实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来强化巩固学生们的课程知识。正因为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并精心准备提问问题以保证其实际效果的发挥,最终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任务的圆满达成。我认为,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 培养学生耐心倾听和掌握学习方法

一是耐心倾听,培养习惯。一个人的听觉器官是与生俱来的,而听说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是后天培养的,听的能力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在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学会倾听”,在每一学段的目标中都有“听”的具体目标。在听话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时暗暗地提醒听话走神的学生。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往往没等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把双手举得高高的要做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往往一边自己专注地听同学把话讲完,一边暗示其他同学耐心倾听完同学的发言,再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从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开始。二是边听边思,掌握方法。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听话方法。要实现听人说话达到了解主要内容,抓住要点复述或转述的目标,必须学会边听边思,掌握听话的基本方法。

2 提问方式要选对

提问教学手段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提问教学往往是验证性提问,即早已给出了答案,学生们只需要回答是还是不是,或者完全照搬课本教材上的提问模式和回答顺序,将学生思维固定在一个较小的框架里,学生无法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回答和对问题的看法及补充,丝毫没有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这种提问方式陈旧落后,需要得到根本性的改革。如今我们采用新型提问教学模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不再是老师问学生答的落后教学法,而是师生双方互相提问、互相回答、共同思考,将提问过程和学生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创新能力培养过程融合到一起,对教学过程大有裨益。学只是接收知识的途径,问才是将所学知识巩固吸纳并灵活运用的提高方式,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多问多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帮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牢牢把握住所学知识,这对他们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另一方面,良好的提问也可以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3 预先做好提问准备

只有在保证学生了解问题的前提下再适当增加提问难度,全面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学程度,这样他们才能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收获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乐于参与到语文课堂提问中来,积极配合老师教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目标我们老师在每节小学语文课上课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并设计出最为合适的提问问题。提问的重点方向应该是课程上的重难点以及疑点部分,提问的内容应该尽量贴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便在课堂提问时能快速转到问题本身并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然后才会想去了解去回答。在提问问题难度的设置上也应该合理把握,保持在一个中等水平上,太难了或者太易了都不行。如果问题太难,那么大部分的学生对问题的答案都没有头绪,无法回答,打击了学生们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会陷入僵局,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严重影响到教学效率;如果问题太易,那么学生们可以轻松回答问题而不需要过多思考,不但不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提问感到无聊,学习兴趣大幅度丧失,造成消极面对学习的状态,对学生对老师都是非常不利的。

4 为提问创造合适的环境

第8篇:环保知识问答范文

目前全国使用的人教、鲁教、湘教、中图四个版本的教材在知识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差异明显,各版本教材中都有一些不属于考试说明要求考核的内容。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只能以考试说明作为命题依据,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复习。对考试说明删减的知识点,初中地理除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外的知识不再复习。最后阶段考试复习的依据不是教材而是考试说明,复习回归的是考试说明,而不是教材。

前进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宽容不但是一种成熟,也是智慧。

二、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考试说明》规定高考以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为主,因此只要真正掌握好《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知识,就足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事实证明高考中真正使考生拉开差距的是中低档题。考生要考出高分,也要从中低档题做起。难题的得分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过分重视难题,忽视基础知识复习,造成中低档题的得分率下降,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因此,作业考试应以中低档题为主,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高考试题以原创题(新题)为主,不要一看到新题就觉得没学过,其实新题考的仍然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知识和原理,解答能力立意的试题,无一例外都要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

基本题和难题所得的分数是等值的,不会因为难题多得几分而优先录取;基本题和难题所花的代价是不同的,保证基本题尽量少失分是大多数人能够做到的。保证难题不失分,只有极个别人能够做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要把啃出一道难题作为成功,要把基本题少失分、不失分当作成功。

三、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由于考试时间和题量的限制,命题必然会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复习时应按照考试说明要求把四套教材的共性部分整理成复习讲义,让学生直接根据讲义复习,提高备考的准确度和效度。为了督促引导学生对这些主干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最后阶段教师可对整理的讲义进行系统全面的默写,通过默写进一步明确复习重点,发现复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确保主干知识掌握到位。

四、突出人文地理复习

考试说明规定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别占40~60%,但从新课程高考的实际命题情况看,人文地理的占分比重较高。自然地理考核内容难度大,主要集中在选择题中,短期内成绩较难提高,而人文地理占分比重大,且多集中在综合题中,记忆性内容多,强化记忆对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大有益处,因此,最后阶段必须突出对人文地理的复习。

五、注重知识体系建构

高考常以中心问题设计情境,编制试题。因此,复习时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知识整合,形成重点问题的知识结构,在掌握学科知识结构的同时,要注意掌握描述和分析问题的知识结构,如自然地理特征、水文特征的描述,气候成因、工农业区位的分析,通过掌握知识结构,掌握描述、分析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得高分、得满分。

六、重视基本技能训练

高考试卷中地图数量多,形式新、信息量大且比较隐蔽。读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图像构建空间概念,理解概念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利用经纬网、海陆位置等各种方法进行空间定位,以免因定位不正确而导致答题偏离主题。

七、抓好热点知识复习

地理高考试题必然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嫦娥三号、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问题,产业转移、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问题、、黄岩岛领土争端问题为2014年高考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备考的过程中,选取地理热点问题时,要淡化事件的本身,挖掘事件背后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相关地理知识有机整合,并加以题型化处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阐述现实中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学生养成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

八、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命题倡导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但其知识原理一般都来源于课本,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迁移来进行回答。复习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如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迁移到东亚季风气候、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的形成。把鲁尔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综合整治迁移到山西能源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等,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试题虽然不会考到教材相同的案例,但一般会考到相应的模式,注意建立正确的答题思维模型,注意不误答,漏答。如原因(自然、人为)、条件(有利、不利)、影响(正面、负面)等等,按模板归纳答题要点,答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克服不得要领的叙述,并注重课本知识迁移,规范使用所学的地理术语,注意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坚决杜绝使用“大白话”式的语言答题。

九、合理处理讲练关系

要避免盲目追求大题量、高速度、快节奏的复习方式,精选试题,进行限时独立练习。以分单元(比较小的单元组合在一起)、分册练习为主,过多的综合训练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通过及时认真的批改,提高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加以弥补。根据考试情况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重点讲评。讲评要就题论理,明确错误原因,弄清问题实质。要善于小题大做,借题发挥。通过讲评扩大知识的覆盖面,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要注意对试卷进行二次批阅,检查学生的听讲记录,以督促其认真听讲,认真订正。

十、看题与做题相结合

最后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适当减少做题的数量,做到做题与看题相结合。对自己手头资料上的一些题目可采取看的策略,具体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想要点,即想答案的要点;②对答案,即把自己所想的要点与题目的答案进行对照;③找差距,即找自己所想的答案要点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④析原因,即分析两者存在差距的原因所在;⑤理思路,即综合自己的思考和题目给出的参考答案,对答题思路重新进行整理;⑥忆知识,即回忆相关知识,归纳出其可能的命题趋势。加强对错题的研究。什么题目最有价值?自己做错的题目最有价值。原来会做的题目做对了,顶多称之为训练;原来不会做的题目现在会做了,才真正体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第9篇:环保知识问答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知识标识;互动

尽管相关规定对幼儿健康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但在实际研究中却发现部分幼儿园并没有将幼儿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师生之间对健康知识的互动性也不强,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幼儿互动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幼儿园健康知识标识设置与幼儿互动的必要性

确保幼儿健康是幼儿园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需要幼儿园经常开展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为促进幼儿对健康知识的理解,教师也要主动参与到健康知识的传播中与幼儿互动,帮助幼儿快速掌握健康知识。幼儿年龄较小,记东西的速度快,但忘记的速度也很快,再加上幼儿习惯是多次练习下的结果,所以,只要经常练习,设置合适的健康知识标识,经常与幼儿互动,就能让幼儿记住健康知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健康知识标识与幼儿互动措施

(一)幼儿园健康知识标识设置

为做好幼儿健康教育,可以在幼儿园中设置一些健康知识标识,帮助幼儿记忆,如很多幼儿园在进门以后都有一定数量的圆柱,可以在圆柱上粘贴健康小知识,如,多吃蔬菜、水果身体好,可以将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蔬菜、水果图片张贴在上面,最常见且具有补充维生素C作用的蔬菜有柑橘、西红柿、大枣等。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看图片说蔬菜或水果的名字,幼儿都有较强的好胜心理,希望能够获得教师的认可,所以在老师提出问题以后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如果存在错误答案教师及时纠正即可,然后每天都要让幼儿观看一下圆柱上的健康小知识,让他们掌握这些蔬菜、水果的作用,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记住这些内容。同时也可以在圆柱上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健康知识问答题,这也是加强幼儿对健康知识理解的有效措施,如某幼儿园在每周五下午时都会重新张贴与本周健康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回答,由于幼儿记忆能力有限,所以,每次设置的问题不能多,控制在10个以内,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幼儿就会获得一个小奖励,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这一环节被称为“健康知识问一问”。在月底的时候,幼儿园又会将以前所学的健康知识汇集在一起,设置几个题目帮助幼儿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还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讲健康知识,也就是“健康知识说一说”环节,长此以往,幼儿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健康小知识。

(二)与幼儿互动

在幼儿学习健康小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幼儿的互动,帮助幼儿掌握健康知识。幼儿园应该经常组织一些健康知识学习活动,让幼儿掌握必要的健康食谱,为加深幼儿的记忆,可以将学习的健康食谱内容做成食物供幼儿食用,如星期一的午餐为面条和菠菜汤,那么,就可以将这些食谱作为幼儿学习的内容,在幼儿吃饭前,教师要告诉幼儿这就是健康食谱中的一部分,然后问幼儿:“吃饭之前必须要做什么?”幼儿就会回答:“洗手。”“洗手r要用什么才能洗干净?”幼儿回答:“洗手液、香皂。”那么就让幼儿排队用洗手液洗手,且将手擦干后再吃饭。在吃饭前后问一下幼儿“小朋友们,今天中午我们吃的是什么饭?”幼儿就会回答教师的问题,由于幼儿园每周的食谱基本固定,长此以往,幼儿就会记住。同时,在幼儿健康教育中,还要设置一些与天气有关的内容,不同的天气要穿戴不同的服装,防止幼儿感冒,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幼儿:“冬天给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样的?需要穿什么衣服?”然后再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幼儿回答,如“今天天气比较冷,那么我穿夏天的裙子可不可以?”也可以问:“手上被蚊子咬了一下,要怎么处理才不会痒呢?”这样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幼儿也会逐渐掌握这些健康小知识。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幼儿园要始终将保证幼儿健康放在首位,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合适的位置张贴健康小知识,并经常让幼儿学习,教师也要经常与幼儿互动,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做好健康知识传播,让幼儿逐渐掌握这些健康知识。本文联系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幼儿园健康知识传播与幼儿互动的措施,认为应重视教师在健康知识传播中的参与,多与幼儿沟通,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做好幼儿健康教育,希望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曾瑶,刘河燕.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8):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