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

景观设计的功能精选(九篇)

景观设计的功能

第1篇: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庭院;硬质铺装;功能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69-01

一、休息及使用功能

硬质铺装景观首先是作为一种铺装形式而存在的,是庭院景观中的一种。它必须满足对地面使用性能的要求,提供坚实、耐磨、抗滑的铺地地面,保证人们的安全舒适的通行、休闲、娱乐,这是私家庭院硬质铺装最基本的功能。庭院硬质铺装是室内与室外的一种地面衔接,也是室内外风景的过渡,因此在庭院里每一块铺装都是主人休息、娱乐的地方,是最能体会到人性化的心理关怀的理想之地。

二、分割及组织空间功能

私家庭院地面铺装注重的是人们内心的需求,对人的心理影响采用的是暗示的方式来分割组织空间。人们对于不同的色彩、质感、图案所给人的心理暗示是不同的,可以应用不同的材料、色彩、图案等地面特征对不同的地面铺装区间进行划分,加强空间的识别性也同时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私家庭院铺装的各种变化中有区分行进、停留、休息、聚会等之间的差别。根据人们普遍的心理空间法则,一般认为只有地面用途改变时,地面铺装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才应改变。如果地面用途不发生变化,地面铺装也就保持不变,如休闲场所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同一种形式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的不同铺装组成整个庭院铺装景观,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

庭院环境能够连接起来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地面的格局。地面铺装是庭院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连接体,它如同一块大的底板让各具特色的颜色与质感的建筑如同一些模型陈列其上,因此地面铺装也与庭院建筑有同等的景观作用。在我国目前的私家庭院铺装景观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只关注的建筑实体的外观及室内的装修,而对庭院地面及建筑之间连接的地面铺装弱化,缺乏特色而有联系的设计。装饰典雅的庭院坐落于毫无易趣的巨大水泥地之上,使庭院空间冷漠缺少人情味,不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地面硬质铺装具有二维的平面属性,不同的色彩、质感、纹理、造型的硬质铺装可对三维空间起着完全不同的装饰、分割、强调、连接、划分作用,并用它自己的表面特性衬托立体的庭院建筑。庭院硬质铺装成为完美统一庭院内外空间环境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使庭院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巧妙的结合起来浑然一体,别具一格。

三、铺装的造景功能

(一)营造宜人的交往空间

庭院的硬质铺装除了具有使用功能以外,还可以满足人们创造优雅舒适的景观环境,营造适宜交往的空间。硬质铺装景观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环境艺术功能,通过铺装材料的色彩、材质、造型、尺度和比例,应用不同的形式的标高,边界的处理,为人们创造幽雅舒适的庭院景观环境。营造功能和特色不同的温馨适宜的交往空间,既能满足私家庭院社会功能性又能提高不同年龄层次人的需求,创造生活情趣,使人们远离城市的喧闹,在庭院中感受不同铺装景观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愉悦、快乐、自由自在的悠闲生活。

(二)美化庭院环境

庭院的建筑风格和户外环境是整个庭院形象最直接的外在表现。人们习惯于通过对其外在形象的评价,来感知和认识私家庭院的格调和品质。但是和谐的户外环境不是简单地植树种花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通过对整个庭院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设计才能实现的。庭院的硬质铺装是户外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庭院建筑、庭院风格是否一致,也直接影响到庭院的整体景观效果。因此,庭院硬质铺装应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统一,良好的地面硬质铺装景观则会加深人们对空间的印象,给人留下深刻的感受,配合绿化还可以有效控制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形成和谐生态的自然庭院景观环境。

四、小结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得我国私家庭院中铺装地域个性化文化传统受到强烈冲击。虽然说我国传统的园林中硬质铺装不论在平面形态组合造型上,色彩的搭配选择上还是文化的寓意隐含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令世人赞叹,然而在现如今的私家庭院景观空间中并没有得以很好的继承与发展。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挖掘传统历史中丰富的景观铺装形式,使硬质铺装景观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还要恰当地反映当今社会的多样性、矛盾性、多变性的时代特征和艺术效果,寻求一种生态环保人性化及具个性的硬质铺装景观在私家庭院中更好的应用,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第2篇: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

观类型而导致地域自身景观特征的丧失或异化,创造属于本地域的本土或乡土的专属性景观,将地域特征进行艺术再现并运用到功能性景观空间的设计中。通过提取项目的五大特点,即浪漫、开敞、共享、个性及生态,创造属于极具普湾新区地域特征的多元功能园林景观空间。

关键词:地域特征;多元功能空间;本土、乡土;专属性景观;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y Dalian Cape bay new Shenhai Expressway east of the coastal landscape zone (Project one) engineering design, the author realizes that the landscape creation must strengthen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avoid blindly copying the other natural geographical landscape concept type that cause loss of geographical landscape features or alienation, create the geographical specificity of local or native landscape, reproduce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artily and use the functional landscape space to design. Through the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traction project: romantic, open, sharing, individuality and ecology, create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 space belonged to Pu Bay New Area geographical features.

Keywords: Geographical Features, Multi-functional Space, Local、 Native, Specificity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项目概况

1.1 区域、区位分析

“普湾新区”位于辽宁省普兰店市,于辽东半岛西侧,北纬39.23°,东经121.58°。属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无严寒之冬,无酷暑之夏,却又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摄氏8.4-9.4度,年平均降水量635-920.8毫米,年无霜期174-188天,日照平均每天7小时。

普湾新区为滨海区域,拥有浓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古称“沓氏县”,旧称“新金县”,是辽南历史悠久的古城。又因出土千年古莲子,得名“莲城”,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有辽南民歌、普兰店鼓乐、清泉寺庙会等。其中清泉寺是佛、道、儒三教并存。

1.2 现状分析

1.2.1 场地现状

本案位于普湾新区内湾核心区的滨水景观带,位于沈大高速以东,环绕渤海湾,总长度约为10公里,分为三部分,北岸沈大高速至十四号桥底,约2.4公里;南岸鞍子河入海口桥南至十六号桥底,约5.6公里;南岸十四号桥底至南22号路与零号路交汇处,约1.3公里。总面积约为139.5公顷。

1.2.2 自然植被资源

基地为滨海区域,具有明显的盐碱特征,周边原生山林植被资源丰富,以黑松、栎树、刺槐等植物为主,水生植被主要有:芦苇、碱蓬等。

1.2.3 海洋生物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80多种的海洋鱼类以及多种海洋生物。海洋鱼类主要有小黄鱼、带鱼、墨鱼等。

1.2.4 鸟类资源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也吸引来大量的候鸟作为迁徙驿站。主要包括黑领噪鹛、金翅雀、黑枕黄鹂、雀鹰等。

1.2.5 景观风貌现状

自然风貌格局为 “山、海、湾、林、田”等自然特征,景观设计应延续自然风貌特征,创造属于本土或乡土的专属性景观。

“山、海、湾、林”为普湾新区独有的自然景观,其中“海湾”这一独有的自然要素成为本案差异性景观的重要体现。

横纵交错的“海参田”,也充分强调了本区域自然景观的个性,成为展现本案地域特征的主要设计素材。

依据以上分析,园林景观设计应依托城市自然风貌特征,挖掘城市文化,打造属于普湾新区独有的滨海景观空间。

2 设计理念、目标及原则

2.1 设计理念

海浪定格 多元体验

海浪定格:湾区平缓的沙滩,凝聚成隽美的瞬间,形成对滨海生活的定格。

多元体验:契合地域的自然特征,创造多元的“3e”国际性滨海景观空间。

Easeful(舒适的):打造时尚、现代、浪漫的舒适生活及活力商业的开放式共享港湾。

Fashion, vitality,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enjoy life open harbor

Ecological(生态的):创造人类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共生、共娱、共栖的和谐生态景观空间。

Feel the romantic atmosphere of the harbour

Educational|(有教育意义的):强调文化性、知识性的人文环境营造,彰显城市个性,展现城市文脉。

Major lines, large opening sequence landscape, space, color rhythm using

2.2 设计目标

契合地域的自然特征,以共生的生态理论为基本,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以标识性建筑、主题性景观和特色项目为核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滨海空间[1]。

2.3 设计原则

2.3.1 前瞻性原则

依据普湾新区的总体规划,结合本案周边用地性质,路网关系,地貌形态,轴线特征等规划未来公园的功能性。

本案湾区特点及周边用地属性与悉尼湾极其相似,结合长远规划及周边用地性质确定了公园属性。在居住区相对密集区域、教育组团及滨海商务区营建海洋公园、航海科技公园和商务公园。

2.3.2 统一性原则

(1)平面海浪定格

在海洋文化定格了本案岸边公园的同时,也必然在整体湾区公园定格;在大空间形成浪漫统一风格的同时,一切景观要素也必然在海洋文化下展演。

(2)桥体的“海洋”定格

区内人行桥及区外车行桥统一考虑,均采取“海洋文化”元素设计。

(3)公园的整体统一性

在分隔桥涵时,要考虑到桥涵下公园的连贯性及海洋文化的延展。

第3篇: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

1.建筑表情的功能

建筑表情是给小区住客独特的人性化视觉体验,其功能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小区自身的文化价值。建筑表情作为建筑的延伸,是由环境转入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空间、家具和装饰这三大基本功能,而这三点也成为小区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建筑表情通过独特的视觉表现传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部分,以此体现空间和景观的特性。

2.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

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是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下,通过人工特殊的处理方式,将人类的思想与自然相融合,通过情感的释放,形成了各种情感元素和各种形式的小区人性化景观。人们在通过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应用到小区景观设计中,这在现在的小区景观设计中占有主流地位。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是基于自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人性思维让景观更具备公共属性,让建筑表情表达的更具特点。

3.建筑表情的人文思想

建筑表情的人文思想是指在景观设计中加入了很多的人性化思想。其特点被大量运用到小区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的人性元素加以组合,形成了非常有特点的建筑表情效果。代表的文化元素有:以地域文化为主要的景观设计来源,作为亲近自然主要的景观,让人们有宁静、安逸的视觉效果;以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元素,让人们产生心胸宽广之意;以山水为主的自然景观元素,让人们敬畏、尊重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二、定位景观元素是小区景观设计的基础

1.景观元素在多元化设计中的重新组合

在我国北方的小区景观设计中,由于地势比较平坦,大多的景观元素显得比较浑厚而大气。因为冬季相对来说较长,水系景观并不多见。这种因地制宜的小区景观设计方式使他们的居住空间与开阔的平原背景相和谐、统一,同时景观元素的多元化特点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的外在表露;在南方,小区景观相对比较注重环境的自然特点,人文景观相对比较少,而普通城市居民,大多偏爱淡雅、清新明快的景观。通过景观元素在多元化设计中的重新组合,能构思出一种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

2.景观元素在可持续设计中的运用

可持续设计在小区景观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独特的设计给人从视觉或是心理上都能有愉悦的审美感。日本是世界上在可持续理念运用最多的国家,在庭院景观中他们更喜欢柔和、沉静的景观元素,并通过大量的废弃景观改造使得空间利用的最大化。这种再利用的模式成为可持续设计的典范,在可持续设计的理念中还可以发现日本的禅宗文化。通过选择适当的地域文化运用到相应的景观设计中,能展现一种文化的内在自然美。

三、小区景观设计策略探讨

1.规划与布局的创新

规划与布局的创新满足了现代小区的自身文化需求。在小区结构和产业变化的同时,其规划与布局所发挥的空间越明显。规划与布局的创新是景观设计达到一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重要的景观设计存在形式。在理解景观设计基础上,我们应该把握小区文化的共性价值尺度关系,在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小区特有的价值风向标,使规划与布局的创新得到继承和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功能与材料的创新

景观功能与材料的创新是景观设计存在和活力的存在形式,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重视景观功能与材料与小区视觉传达的结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景观功能离不开景观材料的合理运用。在小区景观规划中应把景观接待区、休闲娱乐区、健身运动区、儿童活动中心功能合理划分好,因为这些功能区域作为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痕迹,有着许多无形的舒适基础,并渐渐融入了小区住宅景观功能中。功能与材料的创新是整个小区最能突出其特点的,景观材料可以采用实木作为人与亲近自然的主料,通过木材的质感让生活在小区里的人们就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小区文化载体中,景观功能与材料的创新更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有机载体和空间文化。

3.服务于设施的创新

服务设施人性化就是要以人文本,通过人体工程学把周围的环境景观融入在一起,使得小区景观设计更具有人文气息。我们应该对小区服务设施人性化的创新进行实际性的探索,在小区中设立服务于人的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等服务设施,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是小区景观服务设施最直观的创新表达。

四、结论

第4篇: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建筑;景观融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大自然侮一处能够提供舒适休憩环境的地方,大都有设计出色的景观建筑,景观建筑经营的舞台遍布城市的侮个角落。景观建筑中既有方便休息与游憩、具有优美造型的亭台楼榭,又有艺术美观与实用功能并存的建筑小品,还有设置于场所,便于人们生活的公共服务设施等。设计师们利用合适的景观材料,通过理性的分析,感性的表达,藉由特殊的设计语言,将景观建筑落实在实际的设计领域中,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一员。

1园林景观建筑

对于园林景观建筑的定义,狭义的理解是精神功能超越物质功能,且能美化环境、愉悦人们心灵的构筑物。广义的理解,景观建筑包括城市建筑与园林中提供观赏休憩的各种构筑物,其设计需要遵循科学与艺术的原则,研究景观环境与景观生态,进而进行规划、设计和修建管理。

1.1景观建筑的类型

景观建筑主要有五种类型:

(1)游憩性景观建筑,主要是指具有休息和游赏等使用功能,且具有优美景观造型的建筑形式,如亭子、走廊、花架、榭、舫、园桥等;

(2)园林服务性建筑,目的为使用者提供基础服务设施,如小卖部、茶室、餐厅、厕所等;

(3)娱乐与活动设施,用以开展园林内部文娱、体育活动或园林与外界交流沟通活动,如游船码头、俱乐部、露天剧场、演出展览厅等;

(4)公共管理用设施,如大门、办公室、实验室、栽培温室等;

(5)标志性建筑设施,如园区内假山、雕塑、标识物等。

1.2景观建筑的功能特点

根据园林景观建筑自身特点及其与周遍环境关系,通常承担着点景功能、赏景功能、引导功能以及空间分割功能。

1.2.1点景功能

承担点景功能的景观建筑通常是园林中的主体部分,该种类型的景观建筑能够控制整个园区的景观效果,在园林景观构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景建筑不仅自身景观效果较好,且要与园林自然景色相互融合,从而保证景观的整体性。

1.2.2赏景功能

园林景观建筑在园林中成为一组景观画面的重点时,是为建筑的赏景功能。一组景观建筑物与园区景观结合,相辅相成,成为动观全景的观赏线。该种功能建筑在设计时要考虑建筑朝向、门窗位置、体量等要素。

1.2.3引导功能

引导功能是指园林建筑在景观建筑中起到的起承转合的作用。使用者的眼光接触到一处优美的园林景观时,游览线路便会自然延仲,完成“移步换景”,建筑可以成为实现此类引导的主要目标。

1.2.4分割功能

园林景观建筑常常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变化安排给人以艺术美,以建筑构成的各种形式的庭院及游廊、花墙、门窗、园洞等都是组织空间与划分空间的优良手段。景观建筑的分割功能就是指建筑本身在园林空间组合和布局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2景观建筑设计与景观融合

优秀的园林建筑在使用上需要保证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建筑本身的结构、造型、功能与环境特点,二是园林对建筑的认同感。在景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如果能保证这两个方面的完善,那么建筑的设计将是成功且具有一定内涵的优秀作品。

建筑本身的设计,应该确保园林景观建筑的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功能性完善。在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2.1选址

在选址方面,应因地制宜地考虑生态、地形、水体、植物配置等问题,设计的建筑既要恰到好处地注重突出自然景色特点,又要有自身存在感,成为一处独立的风景线。此外,也应充分考虑立地条件,考虑土壤、水质、风向、方位等地理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2.2定题

景观建筑的定题主要是对设计初步概念性的思考和建筑语言的落实。设计者需要通过对建筑特点的构思和对建筑语言的表达完成景观建筑的结构、造型、功能特点和艺术内涵的表达。有一定立意的景观建筑,不仅能完成自身的功能特点,也能为其所处的环境增强艺术的氛围

2.3布局

景观建筑的布局主要考虑组合形式、对比与层次、空间序列以及借景。

2.3.1组合形式

景观建筑组合形式包括:独立的建筑物为主景,与周遍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空间:建筑组群,自由组合,成为连续性景观,形成开放性空间:建筑围合形成庭院空间,形成半开放空间,有一定景观整体性:混合式空间布局,总体布局,分区域构图。

2.3.2对比与层次

在园林景观建筑中,对比是把两种有显著差别的因素通过互相衬托突出各自的特点,同时要强调主从和重点的关系,即在设计中要注意主从配置得当,防比滥用建筑元素而破坏园林空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层次的获得主要有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和室内室外的渗透与层次两种表达方式,可以用对景、框景的手法,也可以利用空廊及建筑空间穿插、错落彼此渗透,增添空间层次。

2.3.3空间序列

园林景观建筑空间序列的设计表达,组合形式通常可分为规则对称和自由不对称两种。规则对称多用于功能和艺术思想意境要求庄严的建筑和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自由不对称空间序列多用于功能和思想意境要求轻松愉快的建筑群落空间布局。在设计中需结合环境特点完成表达

2.3斗借景

在园林景观建筑规划设计中,借景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借景需要把各种能够增添艺术情趣的形、声、色、香融合与场所中,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确保景色特点并富于变化。设计者可通过借形组景、借声组景、借色组景、借香组景等手段,利用景观建筑自身特点,达到建筑画面构图、景色融合与艺术表达的需要。园林对建筑的认同感方面,应该确保景观建筑能够在园林的空间中有准确、合理的定位,符合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和对景观整体性的期待。

(1)要有环境设计与景观建筑单体设计相互同步的思维。有相互统一的设计思想,考虑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采取技术措施和艺术手段,解决环境与建筑之间的矛盾部分,确保两者的相互统一。

(2)要有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相同步的思维。考虑景观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时应与空间环境进行整合,促使它们在反复不断的同步修改完善后能够有机结合,与景观协调。脱离整体,与整个景观设计割裂的片面单一的建筑设计时不可取的。

(3)要有建筑设计与工程设计同步的思维。景观建筑设计的最终建造是在工程施工允许的基础之上的,在设计中应避免单纯追求单体效果与景观追求而脱离现实,应基于对结构的思考完善构思,控制建筑设计的展开。

(4)要有设计调整与环境互动的思维。理性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以及未解决的园林与景观建筑,景观建筑与人的矛盾,即使调整设计思路,避免设计效率低下。

满足景观建筑在以上两个方面获得优势实属不易,景观建筑的设计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客观地分析人们心理特点和诉求,能够合理总结场所的现状与内涵,能够熟练应用不同形式的表达技巧,从而准确传达出自身的构思和意愿,完成与园林完美统一的优秀景观建筑。

3结语

有鲜明特色的园林景观是在理解和尊重景观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地域自然属性和人文精神而设计完成。园林景观建筑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建造同样需要随着自然界需求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历经实践与演进,在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的同时,完成园林对其功能的要求。相关组织与设计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提炼发展,确保园林景观建筑更适宜园林景观,也更适宜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俊红.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对植物配置的要求[J].中国园艺文摘,2011.(4).

第5篇: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对策;原则

1 关于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作为客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可以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意义,指具有审美感的风景,这是景观最常用的含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地理学中的“景观”,是指地表上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对象的有规律的组合;第三种是作为生态概念,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看作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和空间单元。山地城市景观严格说来并不是一种新的景观定义,而是在景观所包含的体系下一个具体的研究范畴,这个范畴包含的是山地城市特定区域内由风景、山水、地形、地貌等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所构成的自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体。

节约型景观设计是指在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中用最少资金和资源投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预的景观设计模式,以“因地制宜”为准则,以“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原则,以“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为途径的,为人类提供高效生态保障系统的景观设计,是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技术为手段,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的景观设计。

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应是以山地城市特殊自然环境为背景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设计要体现对山地资源的合理和高效利用,体现对原有山水格局的尊重,体现对山地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应成为山地城市景观建设的节约型设计之路。

2 实现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的对策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节约型景观将是山地城市未来景观建设的主导方向,应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来对待。

(1)健全机制与体制。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建立健全的机制和体制是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能够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

(2)合理规划与定位。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基于合理的景观规划与定位。山地城市应根据城址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的历史文脉,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景观阶段性发展目标,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们应将城市景观的规划与定位作为一个战略性研究课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并以此为指导开展深入细致的建设工作。

(3)选择适宜的设计策略。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必须科学地分析和掌握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征,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围绕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思路来选择适宜的策略。

(4)培养节约与生态意识。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的建设要求设计师具备保护生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广大民众要形成“以生态、节约的景观为美”的景观审美标准,具备景观的评价能力。

(5)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过程需要有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公众代表参与方案讨论、设计师与公众互动交流等形式获取公众的意见,疏导整理后采纳正确意见并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去。

3 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原则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怎样的原则下研究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本文提出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景观设计的主体是人,人为了更好的生存而设计,设计为满足人的需求而存在,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对环境的需求。“以人为本”是指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衡量活动结果的尺度,体现出的是对人的关怀、对人性的关注。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要尊重人们的景观审美意识和环境心理需求,充分考虑景观的实用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以人为本的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应该在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存环境追求的基础上考虑资源的节约和环境承载能力,如果一味地强调资源的节约而忽略了对人的考虑,那就违背了景观设计的初衷。

(2)减量与高效原则。减量,是狭义的节约定义,是指有节制、有约束地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它与浪费相对。高效,是广义的节约定义,是指通过提高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环境资源代价,它与粗放相对。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中的减量与高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天然资源和可再生资源,采用各种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生态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要合理地利用山地城市的山体、气候、植物等自然资源。

(3)再用与循环原则。再用,是指利用废弃的土地和废弃的材料服务于新的功能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废弃的不能说明它就没有使用价值,究其根本原因是它放错了地方。废弃土地和废弃材料包括景观建成后遗留下来的建筑垃圾、废旧材料等,还包括其他行业中被视为无用的废弃物品,都可以成为景观设计使用的对象。设计师应该考虑如何拓展自己的设计思路,如何变废为宝,对它们重新加以整理、设计和提炼,使其服务于新的功能,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同时大大减少处理这些废弃材料所带来的资金压力,缓解城市环境问题,节约新材料的生产投入,实现资源的节约。

(4)功能叠加性原则。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而功能叠加是指同一事物能够发挥多种有利的作用。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功能叠加性原则是指尽量叠加组合多种功能于同一个景观要素上,以实现对空间的节约和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具体来讲,就是设计的景观既要满足人们的视觉欣赏要求,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还要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功能,更要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使设计的景观能结合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条件,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山地城市景观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功能叠加性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欣赏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叠加;多种使用功能的叠加;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叠加;欣赏功能、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叠加等等。

(5)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四个层次之间彼此联系、相辅相成。山地城市环境是一个物质和运动都极为丰富而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实体,具有地形的复杂性、气候的多变性、边缘的多样性、生态的脆弱性等特点,生物多样性维持了山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是保护和改善山地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对于这一问题,在设计上应该做到:保持和维护有效数量的山地环境乡土动植物群;保护山地各种类型、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保护山地复杂多样的边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原则无论是从科学原理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生存的角度出发,或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都是必须受到保护的。

(6)让自然做功原则。让自然做功是指景观设计要遵循山地环境自然规律,让自然发挥最大的作用,让自然作为真正的设计者,设计中应考虑如何把人为的干扰降到最低,设计师要做的工作是顺应自然做适当调整,而不是对自然的再一次破坏。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与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我们可以显著减少设计对生态的影响。山地自然环境是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结果,有极强的自律性,不需要人工维护,具有自维持、自调控、自我设计和自我管理的功能,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人为设计,还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

(7)彰显地域性原则。彰显地域性的景观设计要求尊重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自然所赋予的地形条件、光热条件、材料条件,结合功能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节地、节能与节材的规划。同时,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民族传统,尊重当地的礼仪和生活习惯,与当地社会和地域文化所赋予的价值紧密联系,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提炼并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对于山地城市而言,彰显地域性的景观设计既要尊重山地自然环境特征,也要注重地域人文景观特征的提炼,从而使景观拥有山地城市的特质和灵魂。

4 结束语

总体来说,山地城市景观能否朝着节约、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制和体制是否健全、决策者的素养、设计者的专业水平和平民大众的综合素质。同时,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资金的节约,更重要的还在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山地城市的各种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节约自然成本。

参考文献:

[1] 杜春兰.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学位论文)[D].重庆:重庆大学,2005.

[2] 华亦雄.山地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法(中国市场)[J].2008(48):1920.

[3] 刘月.山地城市园林景观特色的营造方法研究(学位论文)[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1.

[4] 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风景园林)[J].2007(1):5564.

[5] 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中国园林)[J].2009,25(2):7882.

[6] 黄铁苗.节约型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第6篇: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行政中心景观、规划设计、“形式与功能兼顾”、“本土景观”、“生态”、“景观艺术”

赣州市行政中心北区占地36009,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中心地区,东临长征大道,北靠赞贤路,是市级行政办公中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考虑行政中心平面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其次从设计理念到设计原则,从环境协调到细部设计,都应该充分体现景观区域特色原则及景观生态原则。

一、场地分析

做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认真仔细分析周边环境及目标的规划功能要求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

1、市政中心北区作为行政办公中心,其办公停车的功能要求很突出,一定数量的停车位是不可缺的,同时结合城市生态景观的要求,停车场设计成生态停车场,采用透水型的植草砖,以及停车位之间种植大树。

2、东北角的办公大楼是开放式的,且临两条城市道路交汇点,决定了东北角的绿地景观同时也是城市景观节点,景观应具有标志性特征,同时也应是城市景观亮点。所以我们设计了精致的喷水池以及镂空风水球等。

3、东边及北边临道路侧绿化景观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并同街道景观风格相统一。

4、市政中心北区出入口正对南区的中心大楼,决定了主道路的位置以及景观主轴线。主道路两侧种植大规格的行道树引导视线。

5、西侧绿地位于办公楼西侧,作为后花园景观设计。因考虑办公区严肃氛围的要求,需设计成不进人绿地,因此其植物景观需考虑整体统一、绿色生态以及植物群落色彩等合理搭配,季相变化等。

二、设计理念

在仔细分析场地现状之后,我们提出了以下方案设计理念:

(1)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组合

赣州市行政中心北区作为一个行政中心,其布局主要作用是要发挥行政办公的功能。其景观在满足行车通行、办公车辆停放的功能之外,力求美化办公环境,同时为办公人员及群众提供一个安静、优美的生态景观办公场所,在这个前提下还应该具有明显的生态观赏效果。因此,设计方案在形式上必须首先服从于这一基本功能,再进行设计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2)场所与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

行政中心景观,体现城市区域特色文化是对设计方案是否具备浓厚底蕴的重要考验。在城市小区绿化不断增加的今天,乔木、灌木、绿地、小品等都是共性的特征,同时应突出体现行政中心景观特色。赣州市行政中心北区绿地总面积为19644,绿地率为54.6%,园林景观大有可为。行政中心邻两条城市主干道,其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景观节点的设计尤显重要。本土的赣南风水文化在景观设计中也应有所反映和体现。

(3)生态与景观的合理定位

方案设计之初,业主就要求绿化多种大树,体现生态景观,体现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目前在生态效应与景观效应的偏向上,我们也更偏重生态;景观草坪对局部环境的改善效果远低于成片树林。为此,我们在景观方案时尽量减少草坪及硬地的比例,停车场也尽可能地种植大树,遮荫与生态的效果并重,注重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生态效益,并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最大效应的统一。

(4)景观艺术的合理体现

行政中心19644的绿化需强化景观艺术的体现,要能通过较小的空间折射出赣州城市发展的活力与文化底蕴,做到以小见大。大到功能分区,小到道路、喷水池的设计,都应该别具匠心,体现出本土景观与文化特色。

三、行政中心北区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设计

行政中心北区两栋29层办公建筑,办公部门及办公人员众多,最缺办公车辆停入空间及生态绿化。故358个室外停车位均做成生态停车位,停车位中间种植大树,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西侧11275大面积绿地,堆土形成景观高程点,以种植大规格树木为主,搭配四季开花小乔。同时,小区内车行道周边种植大樟树为行道树。小区东北角也是长征大道与赞贤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相交的城市节点,此处景观设计有喷水池及大型镂空石雕盘龙风水球,作为行政中心的景观标志。喷水池往外辐射的铺装小广场及绿地,分别种植了大桂花及大榕树等,让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浓浓的绿色意境。行政中心绿地均以常绿树为主,兼种四季开花小乔,让人感觉绿意的同时也能欣赏不同季节的繁花景观。林下种植低矮灌木,上有绿乔覆盖,下则视线畅通,从马路及人行道上均可透视绿地景观。

(二) 地形竖向设计

行政中心北区办公大楼在东北侧,而西侧11275大面积绿地则是后花园也是重点景观绿地,设计种植堆土最高处达2米高,形成景观制高点。地下车库顶上绿地堆土大于60cm,中间堆高为1.3米种植适量乔木。其余绿地面积大不,中间稍做微地形,以利自然排水、造景和组织空间。

(三) 绿化树种选择

行政中心北区景观树种选用能反映中国园林特色的传统植物和赣州的乡土树种,如桂花、榕树、香樟、银杏、白兰、广玉兰、红花羊蹄甲、南洋杉、红枫、紫薇、黄花槐、樱花、杜鹃、小叶栀子花、红花继木、丰花月季、五色梅、文殊兰、雪茄花、鸢尾、萱草等,种植形式自然、传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需修剪的造型类植物。其中,背景林以大叶女贞、木荷、香樟、桂花为主体,特大规格的桂花、樟树、小叶榕等作庭荫树,孤植或丛植在草坪上;紫薇、樱花、枫树等成片栽植在林缘或庭荫树下,形成花林、色叶林。南洋杉、造型红继木桩、铁树、花叶鹅掌柴、美女樱等栽植在建筑出入口,形成赣南特色景观等。

(四) 景观功能分区

在总体功能布局方面,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以办公区景观为重点景观进行打造。配合植物四季变化的景观进行功能分区,整个行政中心北区分为三个功能区:办公活动区、生态停车区、生态景观区。办公活动区:在正对办公楼主入口的东北角设计了一个景观休闲小广场。半园形的广场以弧形及辐射状园路分成特色鲜明的景观层次。第一层是迭水、涌泉,中间设置镂空石雕盘龙球。水的流动、涌动给人带来灵动之美,而中心石球则体现城市文化主景,两者互为补充,形成建筑主入口主景。第二层景观是树阵铺装小广场和生态景观草坪,树阵广场提供休息坐凳,使人们在办公之余可以在绿树下感受到自然美景。生态景观草坪中间种植大榕树,构成自然宁静的景观。生态停车区:主要是考虑人们停车办公的便捷要求。室外设置了358个停车位,停车位中间种植大树,兼顾遮荫及生态景观效果。

第7篇: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已逐步突破了传统的行车、安全、经济、合理等基本要求,更多的追求以人为本、生态结合绿化、文化、美化为一体的景观之路,高速公路景观正逐渐成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力度加大、环保意识的增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高速公路在不断发展完善建设的同时,公路环境的绿化美化同样得到了相应的重视。

1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重要性

绿化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它与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美学、自然地理学和路桥工程及历史、文学、艺术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既要满足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又能改善视觉质量,保障行车舒适以及提高公路景观。

绿化景观设计应根据项目区的地域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生长条件,采用具有符合项目区自然环境及人文内涵的绿化景观设计,以及相应的养护管理技术,以期获得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始终遵循适地、适树、适量的理念,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采用当地植物种类,达到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一致。

2 绿化景观设计目标:尊重自然、还原自然

2.1设计理念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结合项目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在设计理念上采用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相结合的生态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1 尊重自然,保护利用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的减少对项目建设区域原有生态环境保护利用。

2.1.2 尊重科学,符合规律

绿化景观设计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尊重科学,特别是要符合生态学的规律。

2.1.3 因地制宜,适地适物

根据不同的现状和资源条件,设计相应的生境类型,认真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2.1.4 合理布局,满足功能

从高速公路各个区域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进行合理布局,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2.1.5 种类多样,季相变化

大多数园林植物其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在种植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四季景色,应用较多的植物种类,使园林环境在每一个季节都有代表性的特色景观。

2.1.6 密度适宜,远近结合

植物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景观效果和绿地功能的发挥,在绿化设计中综合考虑乔、灌、地被植物的种植比例及种植密度。

2.2 设计原则

通过对每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特点的归纳与分析,以及对项目区域路网规划、交通量发展、交通组织分析、工程总体规划及现状的充分认识,为保障实现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绿化景观设计应采用如下设计原则:

2.2.1 项目建设融于周边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高速公路对所经区域自然环境的破坏;

2.2.2 “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经济实用、景观协调、易于管护”的原则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2.2.3 在设计手法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借景、障景的手法,在景观设计时,周边环境景观效果好的就露出来,不种树或少种树,景观效果不好的就采用苗木密植的形式进行适当遮挡;充分做到路中有景,景中有路,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 的审美愉悦感;

2.2.4 绿化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公路的线形布局、地域文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特点,全盘考虑、统一规划,紧紧围绕“生态路、景观路”等指导思想,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讲求实效;

2.2.5 景观设计应根据项目区的气候、土质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当地树木及植被,尽量减少绿化造价。

2.3 突出主题

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前,应调查清楚项目区的自然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景观设计最好的就是对周边环境的尊重,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从而做到高速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充分融合。在绿化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山、水、田、人四方面的熔融结合,在互通立交 、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收费站等绿化景观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充分体现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

2.4 设计思路

2.4.1 公路中央分隔带及路基两侧绿化设计

在北方地区,中央分隔带一般采用以桧柏为主,合理的选择花灌木间植形式,在变化中求统一。桧柏能够起到防眩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花灌木提高绿化景观,美化路容。

路基两侧绿化设计,植物选择考虑项目区生长的乡土植物,边坡种植紫穗槐、荆条、杠柳等耐旱、耐瘠薄、已于养护、固沙能力强的植物,护坡道种植色叶植物及开花植物如紫叶李、红叶碧桃、海棠等花灌木,边沟外侧种植一排杨树,隔离栅内侧种植一排野蔷薇。

2.4.2 互通区绿化设计

根据高速公路与被交路关系,绿化设计分为重点互通绿化和一般互通绿化设计,针对被交路的功能和等级确定绿化景观设计手法。被交路为城市道路的一般运用城市园林式景观设计手法;被交路为干线公路和乡村道路时一般运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园林设计手法,以防护为主,绿化构图。

2.4.3 收费站服务区绿化设计

收费站、养护工区、服务区、管理处等绿化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空间划分和植物配置,以建筑物为主体,在传统园林艺术基础上,结合现代园林表现手法,并以山石、水面与植物造景相结合,人文园林与农业文明相融合,达到观赏、休闲、提环境质量的目的。收费站、养护工区、管理处在绿化设计中结合站区所在区域,设计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绿化整体布置采用乔灌草结合、常绿落叶结合、色叶开花结合的配置原则,森林式栽植。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了地区间人力、物资、信息的交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下,高速公路建设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而忽略了环保效应与景观效应。通过对高速公路自然景观及其构造物的新颖设计,把单一的公路工程建设变为复合的交通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而且优美舒适的公路景观系统会使司乘人员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心理方面,均感到旅途的快速、畅通、安全和舒适,从而达到功能、经济和美观的统一。本文结合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对高速公路如何进行绿化景观设计进行探讨,以寻求合理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手法。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还应结合公路线性特征、公路特点、功能要求及项目区的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等实际情况灵活的选用绿化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篇: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桥梁美学;景观设计;设计原则;实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U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3-0147-02

桥梁是人类依据自身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的一种公共建筑,以其实用性、社会性和艺术性而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至本世纪,桥梁以“新型、大跨、轻质、灵敏和美观”的特点呈现在世人面前。可以说桥梁美学愈来愈受到重视,桥梁美学方面的处理已成为桥梁设计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桥梁建筑的美学表现不是形、色、质的单一呈现,而是三者在美学法则的指导下的相互作用,有机统一。桥梁景观设计是桥梁美学的具体实施,涉及桥梁自身和周围环境各方面的总体美学考虑。当前我国桥梁建设事业正处在一个高峰期,为实现桥梁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桥梁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桥梁景观与景观设计

桥梁景观首先作为“景观”的一个子集,能够给人自然和艺术的美感,并反映了人、景观实体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桥梁景观的内涵大致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功能美。

2.形式美。

3.与环境相协调。

4.桥梁景观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入或其表现出的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使桥梁横生出文化景观的韵味。

桥梁景观设计是以桥梁景观为对象,根据建设单位所指定的桥梁景观建设标准和要求、景区开发利用目标和要求、地区规划和环保规划等,结合桥型特点、交通特点、人文和周边环境特点,在桥梁结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照美学原则对桥梁进行的景观创造和景观资源开发。

二、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桥梁景观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越来越被重视。早在1400多年前,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如图1所示)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它特别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善于利用地形、地貌,效法自然,使桥与景融为一体、互相烘托、相得益彰,获得了“如初月出水,长虹饮涧”和“奇巧因护甲于天下”的美誉。在上世纪50年代,围绕武汉长江大桥(如图2所示)的景观建设就曾发动建筑师、艺术家与桥梁工程师为一体的设计专班对其桥型、桥塔、桥两侧观景台以及硬质景观元素如桥栏、灯具、雕塑等进行反复比较设计,直至今天武汉长江大桥还以其独特的景观、耐人寻味的细部、完整优美的桥姿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与城市标志。

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桥梁建设活动急剧增加,使桥梁景观设计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尽管一些享有盛誉的桥梁美学专著面世及在很多大型城市桥梁中开始重视建筑艺术和灯饰夜景工程,也难使桥梁美学实践呈乐观态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尽管大跨桥梁和一些景观桥梁在美学上受到特别重视,但这多局限于感性层面,缺乏理性思考。

2.传统认为景观设计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使桥梁设计与景观设计相脱节即桥梁设计领域的“‘胖’结构、‘瘦’景观”现象,不仅使桥梁景观设计的研究偏于沉寂,且有关学科中的一些新方法也得不到结合。

3.行政力量对桥梁景观设计的干预作用太大,公众未发挥应有作用。

4.在景观受到强调的桥梁设计中,往往是主体结构标新立异而附属结构草草处理,桥梁各部分之间缺乏统一与协调。

5.违背桥梁设计原则进行桥梁景观设计,诱发质量硬伤。如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或拱,使桥梁形式与结构不符。

6.缺少实用的针对大多数工程设计人员的桥梁美学与景观设计方面的理论。

现代桥梁已不纯粹以满足实用功能为目的,其强烈的形体表现力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桥梁景观设计不仅要保持对功能、构造技术、材料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传统,还应因时制宜,不断创新。此外,我国的路、桥设计和管理部门应完善机制,博览纵长,在设计过程中吸引更多的建筑师、地景师、环境艺术师介入,实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和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三、桥梁景观的设计原则

桥梁形态、风格迥异,环境多种多样,在桥梁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桥梁形态、材料、色彩和质感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桥梁与环境相协调,以达到“简洁明快、轻巧纤细、连续流畅”的效果。设计原则如下:

1.体现桥梁本身特性原则。桥梁景观最重要的是体现桥自身的特性,体现得越充分,则设计方案越成功。

2.保证桥梁使用功能要求原则。桥梁景观是在满足桥梁基本使用功能基础上视觉效果的升华,不能以影响桥梁的交通功能、通航功能和行车功能为代价来追求不切实际的景致,以免画蛇添足。

3.质量、安全至上原则。以桥梁受力为主体的艺术造型景观设计应不降低结构承载能力、结构刚度、结构稳定性和结构使用寿命。景观设计必须保证桥梁的质量和行车、通航安全。

4.以桥梁结构作为载体的景观建设项目。如夜景灯饰、涂装等不会影响工程质量和结构受力,不应受结构设计的限制,而应以充分发挥景观的美学效应为主旨。

5.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原则。桥梁景观应特别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使桥与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同时维护周边环境生态平衡,减少或杜绝声、光、电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6.尊重民风民俗并与文化背景相和谐的原则。桥梁景观设计也要考虑当地的民风、民俗,并与文化背景相和谐,从而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富于教育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快速发展,桥梁景观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并有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如江苏润扬长江大桥(如图3所示),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 (如图4所示)等均在继承中有了发展和创新,同时体现了桥梁结构和环境的和谐,增强了美感,成为桥梁结构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典范。

四、结语

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桥梁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其实质则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新时代的桥梁景观设计需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拓展“绿色”桥梁设计理念,推动我国的桥梁设计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亚斌.景观桥梁结构造型设计与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06.

[2]席绪荣.桥梁景观的内涵研究[J].中国水运,2007,7(6).

[3]周超民.桥梁景观设计探析[J].房材与应用,2006,185(34).

第9篇:景观设计的功能范文

1.1古典园林的设计方式及发展过程

西方古典园林的功能极为丰富,包括生产功能、遮荫功能、游乐功能、赏玩功能、装饰观赏功能、空间组织功能、环境生态平衡并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因此,设计者需要将自然引入庭院,美化环境,提高绿化程度及环境的活力,并充分利用植物景观的蒸腾作用及遮荫效果,调节局部的气候,提高空气湿度,吸收热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逐渐代替了建筑材料,各种建筑材料制作的园林建筑、墙体或者砖石建筑的室外空间逐渐减少,植物景观数量增加,也属于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如果庭院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则可以适当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包括水果、蔬菜、鲜花等,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功能。现代西方园林修剪技术逐渐的进步与发展,也明显地体现出了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园林景观的各种功能设计逐渐完善,展现出了设计者对于美学的理解。在空间组织方面,灵活地将各种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包括列植、间植等,创新设计手法对于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幽深小径等道路实施改进措施,强化遮荫功能,调节小气候。

1.2西方现代的园林设计发展

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相较传统有了较大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随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经历了许多个发展阶段,包括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及现代园林。在该过程中,人们对于植物景观功能要求不断出现变化,使得设计手法更加丰富多样。在传统园林的基本功能上,有衍生出了环境生态功能,因此,在设计上,更加突出乡土特征的植物、归化植物,其生境景观等元素构成的自然景色。设计者会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置自然保护区域,其中的植物则是具有当地特色且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印象,包括沼泽、荒野、草原等自然景观,构造生态型园林。该园林植物设计方式被许多国家的设计师应用于实践的活动中,包括草原风格浓郁的林肯纪念园,即是充分利用了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植物逐渐生长稳定,各类草原植物均会得到一定的生长空间,且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养护工作,成本较低。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