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假期延迟通知范文

假期延迟通知精选(九篇)

假期延迟通知

第1篇:假期延迟通知范文

关键词:养老保险;延迟退休;养老金财富模型

中图分类号:F84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4)04-0074-08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4.04.008

收稿日期:2013-12-2;修订日期:2014-02-25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Postpone Retirement and Pension Wealth

YU Juyun

(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Postpone retirement is defined as “progressive” reforms, but most people worry about loss. Based on pension wealth model, this paper made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postpone retirement on pension wealth using cross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its impact depends o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arameters. There is rising pension wealth range under possible parameter combinations,which means delay retirement does not equal loss; when life expectancy is predictable, the longest delay retirement age has a certain st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extension space of retirement age for women is longer than men,to extend the same time, women will get more benefit than men. Therefore, the delay retirement policies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or different group, and implementing mandatory postpone retirement and flexible retirement at the same time.It is necessary to maintain predict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parameters for workers rational choice; to build corresponding interest adjustment mechanism etc. based on changes of the impact parameters.

Keywords:pension insurance; postpone retirement; pension wealth model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已进入“怎么做”的讨论阶段,而不是“要不要”的辩论阶段。尽管延迟退休政策被定调为“渐进式”改革,但其前景仍不容乐观。根据近日媒体开展的“关于延迟退休及缴纳社保年限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的市民不愿延迟退休,支持者多为政府公务人员。不愿延迟退休的主因之一是“不愿多交少领退休金”;而“在职收入比退休高”是愿意延迟退休的主因之一[1]。

那么,延迟退休的收入效应是否正如市民的主观感受,或部分学者的观点?――收入较高的人群因延迟退休将获得相对更高的收入,而收入较低的人群则相反,出现“多交少领”呢?为了减少短视或心理惯性造成的现实障碍,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厘清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延迟退休对个人利益的客观影响。本文基于养老金财富的视角,通过定量考察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力图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延迟退休后个人养老金财富是增还是减?二是不同人群所受的影响如何?三是延迟退休有无最适年龄?如果有,又是多大?

一、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关于退休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做了大量研究。格斯特曼(Gustman)和斯顿莫尔(Steinmeier)以及克里(Coile) 和格瑞博(Gruber) 等根据不同方法,运用微观数据,考察了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养老金财富及其变化等关键变量对个人退休行为决策的影响[2~3]。安卓(Anderw)的研究表明,决定退休可能性的重大经济因素不是恰好在某一时点上的养老金财富水平,而是由于继续工作所带来的养老金财富的增长[4]。邦德(Bound)等发现健康状况好的人提前退休的概率远小于健康状况差的人[5]。

国内关于退休年龄决策的定量研究,主要分成两类:一是个体特征因素对退休行为的影响;二是非个体特征因素对退休年龄决策的激励作用。对于个体特征因素,如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对退休行为的影响,封进、 孙佳佳、钱锡红等学者主要运用统计学和计量模型,基于微观个体的调查数据,对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6~8]。结果表明,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对延迟退休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失业或下岗可能性越大的个体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高;而劳动者收入水平越高,则越不愿意离开劳动力市场,越愿意推迟退休年龄。

对于非个体因素,如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给付办法、养老金替代率、工资增长率、投资收益率等对退休行为的影响,国内代表性研究主要基于养老保险精算原理。汪泽英、曾湘泉运用社会养老保险收益激励模型,计算出分年龄退休人数比例,发现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企业职工选择提前退休有激励作用[9]。彭浩然测算的结果是,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激励提前退休,并且这种负面激励作用的行业差异性较大,低收入行业职工的负面激励更严重[10]。刘万根据精算中性原理,分析了

退休决策的影响因素,发现延迟退休对职工利益的影响取决于养老金参数的不同水平组合[11]。李珍、袁中美等运用养老金替代率模型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延长退休年龄,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替代率都将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实际养老金替代率将更高,延迟退休更有利于提高退休后的经济保障,而高收入者将更低[12~13]。

以上研究对于中国养老保险退休年龄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但仍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个体特征因素方面,如工资收入、健康状况等对主观退休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这种主观决策行为,到底是否理智,需要客观标准检验。其次,微观个体调查数据的质量能否保证,并非不可置疑;此外,个体特征因素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外在因素,它们不可能成为退休制度改革的主要决策因素。

关于非个体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学者主要运用社会保障财富增减原理,基于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其具体模型构建和参数假定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误。如在构建模型时未能区分制度中人和新人;一些研究未区分男女退休年龄的现实,一律假定为60岁退休;彭浩然根据一组假定的参数组合,得出的相关结论无疑存在片面性[14];刘万在模型构建时,假设延迟退休期间不继续缴费,基于此假设测出的最优退休年龄显然虚高[15]。替代率只能反映养老金的相对水平,不能说明总量的变化,而终身养老金财富的增减才是退休者最终关心的,只是员工的有限理性,还不能从整个生命周期的得失来进行理智选择退休年龄。

养老金财富是指生命周期内养老金收入减去养老保险缴费后的期望净现值。本文基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分人群构建延迟退休的养老金财富损益模型,定量考察延迟退休对养老金财富的影响。运用交叉分析法,分析主要参数对养老金财富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基于不同的参数组合,测算养老金财富的损益系数,据此判断最优退休年龄,以期修正个体主观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延迟退休政策的设计和职工最优退休年龄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 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1.基本假设

我国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是1991年提出的,经过试点实施后,在1997年全面确立的。统筹账户采用现收现付制,体现社会公平;个人账户采用完全基金积累制,体现经济效率。 2005 年底国务院又出台《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2005〕38 号),其改革核心在于进一步调整基本养老金制度的缴费和计发办法(后面简称新的计发办法)。根据38号文件,个人账户缴费比例为8%,完全来自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全部进入统筹账户,不再部分划入个人账户,统筹账户的再分配功能进一步增强。同时,基本养老金的给付办法做了较大调整,新的计发办法建立了缴费与养老金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新的计发办法如下:制度新人: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中人的基本养老金相比新人多一块“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月标

准=(1+本人月均缴费工资指数)÷2×参保人员退休时该区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职工每年缴费指数之和/缴费年限;职工每年缴费指数=职工每年缴费工资/缴费时当年度本市在岗职工年平均缴费工资;个人账户养老

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由统筹账户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支付;目前退休人员调增的养老金也全部来自统筹账户。

根据国发〔2005〕38 号文,可做如下假定。

(1)在比较职工延迟退休前后养老金财富变化时,不考虑个人账户养老金。因为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具有完整的个人产权。如果退休人员死亡时,个人账户没支付完,可以继承;此外,个人账户如果支付完了,还可以按照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由统筹账户继续支付。

(2)基础养老金假定为非缴费型公共年金,即无缴费成本。因为个人缴费完全进入个人账户,统筹账户缴费完全来自企业,甚至在2000年前,企业的部分缴费还要进入个人账户。所以从个人缴费成本来看, 基础养老金属于非缴费型公共年金。

故比较职工延迟退休前后的养老金财富净值可以统一转化为“基础养老金财富净值”的变化。

2. 养老金财富损益模型的构建

根据国发〔2005〕38 号文,

假定某类职工开始参保年龄为a 岁,正常退休年龄为T岁,预期寿命为e0岁,参保后第t年的年缴费工资为Wa+t,统筹地年均缴费工资为w β(x)为养老金财富损益系数,如果 β(x)< 1,表示养老金财富减少,相当于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延迟退休施加了一个隐性税收(implicit tax) ,说明延迟退休导致职工利益受损,对延迟退休有负向激励;β(x)> 1,表示养老金财富增加,相当于个人因延迟退休获得一笔隐性补贴,说明延迟退休增加了职工利益,对延迟退休有正向激励;β(x)=1,表示不同退休年龄的养老金财富相同,符合精算中性原则,即无论何时退休,面临的退休激励都一样。

三、 实证分析

根据公式(7)和(7′)可知,不同参数组合,同一退休年龄下的β值有所不同。目前中国退休年龄规定: 男性60周岁, 女干部55周岁, 女工人50周岁,同时工龄满10年;此外,对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做了相应规定。

对此假定,女性职工a=20,T=50;男性a=30,T=60。根据目前养老金实际收益率2%~3%的现实,设r=3%;运用Excel编程,测算不同参数组合下的β值。

1.基准组合下的定量分析

当g1=14%,g2=10%,e0=74 时,根据图1中的对应曲线,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延迟退休的β值均为抛物线,β值由起点1先升后降,先升至最高点后下降至0,男女最高点(x,β)分别为(6,1.21)、(15,2.25),即男性延迟6年到66岁退休,养老金财富达到最大值,并为原来的1.21倍;女性延迟15年到65岁退休时,养老金财富达到最大值,并为原来的2.25倍。这说明在这一组合下,男女延迟退休的最高年限分别为6年和15年,小于这一年限的延迟退休都是有利可图的。

其次,在参数组合相同的情况下,男性对应的曲线普遍低于女性,说明延长相同退休年限,女性获利程度高于男性。

此外,延长相同年限,中人的β值小于相应的新人,即中人因延迟退休的获益程度小于新人。因为中人有过渡性养老金,它是对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前工龄的认可和补偿,是对个人账户积累不足的弥补,它主要由“视同缴费年限”决定,即中人在未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不受延迟退休年限的影响。若考虑之,相当于在β值的分子分母上同时加上一个正数。如果β>1,结果会变小,对应区间的曲线呈现下移趋势。同理,当a增大,即缴费年限降低时,根据公式(7)和(7′)可知,相当于在β值的分子分母上同时减去一个正数,如果β>1,则会使结果增大,对应区间的曲线就会上移。这说明延迟退休对缴费年限短的人更有利。

2.主要参数对β值的敏感性分析

(1)预期寿命e0对β值的影响。

根据图1可知,当其他参数一定时,随着e0值的增大,同一退休年龄对应的β值越大,且β值达到最大时的退休年龄相应更大;在曲线的上升阶段,女性前10年即60岁之前,三条曲线几乎重合,说明β值的增速相差不大,但之后,三组曲线的纵向距离显著拉开,即随着死亡年龄的提高,β值的增速明显放大;在曲线下降阶段,三条曲线基本平行,说明β值下降的速度基本相同。

此外,根据图1和表1可知,在g1>g2的不同组合下,对于同一预期寿命,不论性别,β值达到最大时的退休年龄基本相同,如e0=74岁时,最高退休年龄基本为65岁。这说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延迟退休有利于更大程度提高养老金财富,且在预期寿命一定的情况下,延迟退休的最优年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3. 延迟退休的最高年龄

根据相关参数的可能组合,通过测算,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男女最优退休年限,即β值达到最大时的退休年龄,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延迟退休不等于职工利益的受损。延迟退休对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取决于参数组合。根据几组具有一定现实基础的参数组合,测算的结果表明,β值均存在大于1的上升阶段,说明延迟退休有利于增加职工终身养老金财富。当g1=14%、g2=10%、e0=77岁时,女性养老金财富最大可以增加为原来的2.79倍;男性增加为原来的1.42倍。

(2)延迟退休的最大提升年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对于同一预期寿命,不论性别和参数组合,β值达到最大时的退休年龄基本相同,并且最高退休年龄随着死亡年龄的提高而加大。这说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延迟退休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且在预期寿命可预知的情况下,延迟退休的最长年限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当e0=74岁时,女性最高可延长15年,男性可延长5年。

(3)延迟退休对不同人群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控制一定的参数组合,延长退休年限相同时,养老金财富增加程度相对更高的人群――女性大于男性;制度新人优于制度中人;缴费年限短的人群高于缴费年限长的人群;养老金增长速度小的人群高于增速大的人群。

2.政策启示

(1)延迟退休具有客观必然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延迟退休的空间相应扩大;延迟退休不仅能增加养老金财富,而且养老金财富增加程度也会因之扩大。此外,随着退休年龄的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也会增加,且低收入人群的实际养老金替代率将更高[16]。所以民众应理性看待延迟退休,不能仅凭主观感受而否定这一改革,从而阻碍改革进程,延迟退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

(2)延迟退休政策应坚持强制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因不同人群所受的影响存在差异,特别是男女职工间的差异较大。如在基准参数组合下,男女养老金财富净值达到最大的退休年龄几乎一致,为64~65岁,但由于目前女性正常退休年龄主要为50岁,而男性主要在60岁以上,所以他们能延迟退休的空间相差较大。另外,延迟相同退休年限,女性养老金财富增加程度高于男性。故建议女性延迟退休的力度高于男性,或女性先延迟退休,男性延后再实施。与此同时,为了尽量降低延迟退休对特定人群的影响, 提高民众的认同度,必须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实行法定延迟退休的同时推行弹性退休制度。

(3)政府有必要保持养老金参数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以便职工结合自己的收入-闲暇偏好、身体状况、预期寿命等情况,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灵活而理性地选择退休年龄。同时,根据养老金财富影响参数的变化,建立相应的利益调整机制,如果延迟退休引起养老金财富降低,应有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如延迟退休后第一年基本养老金绝对值小于不延迟退休的数额,应予完全补差。

(4)协同推进其他退休政策的调整。一是原有的提前和延迟退休政策仍应保持,如对从事高强度或有害健康的工作可提前5年;对于高级职称、高级专家等可以延迟退休。同时,要特别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下岗等弱势群体的最低退休年龄。二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同时应该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否则扩大不同人群延迟退休效应差距,会造成新的不公平。但对于灵活就业人员,不建议同步增加其法定最低缴费年限。因为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的12%进入统筹账户,8%进入个人账户,两个账户的缴费义务全部由个人承当,而职工只需承担个人账户的缴费义务。相比之下,灵活就业人员的基础养老金是缴费型的。

参考文献:

[1] 刘林子.调查称90%市民不愿延迟退休 支持者多为政府公务人员[N].中国新闻网,2013-11-24.

[2] Gustman,Alan L.and Thomas L.Steinmeier.The 1983 Social Security Reforms and Labor Supply Adjustments of Older Individuals in the Long Run[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1985,3(2) .

[3] Coile,C.,J.Gruber. Social Security and Retirement[R].NBER Working Paper,2000.

[4] Anderw,A.S.New Evidence on Pensions,Social Security,and the Timing of Retirement[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8.70(11).

[5] Bound,J.,T.R.Stinebrickner,and Timothy A.Waidmann.Health,Economic Resources and the Work Decisions of Older Men[R].PSC Research Report ,2007.

[6] 封进,胡岩.中国城镇劳动力提前退休行为的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4).

[7] 孙佳佳,吴铮.个人退休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5) .

[8] 钱锡红,申曙光. 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对退休期望的影响――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经济管理,2012,(3).

[9] 汪泽英,曾湘泉.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收益激励与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6).

[10] 彭浩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研究[J].统计研究,2012,(9).

[11] 刘万.延迟退休一定有损退休利益吗?[J].经济评论,2013,(4).

[12] 李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与评估――基于养老金水平的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3-134.

[13] 袁中美.延迟退休与养老金替代率的探讨[J].人口与经济,2013,(1).

[14] 同[10].

第2篇:假期延迟通知范文

女员工产假期满后,未准时上班,人力资源部多次沟通未果,几天后,企业受到员工的邮件,提出延长一月假期,那么企业是否可以延长8天,员工未提供病假材料,公司能否批准病假申请?

HR来信:

我公司有位员工,2011年7月开始休产前休养假,并同时申请了170天产假(从2011年11月27日至2012年5月14日,包括90天产假,35天独生子女假,15天晚育假,30天难产假),公司已批准。

产假期满后(即到2012年5月15日),该员工未准时上班,人力资源部门多次与该员工沟通,但联系不上。2011年5月22日,员工发来一封邮件,表示因产后身体一直没有调理好,暂时无法返岗,特请假1个月,但并未提供病假材料,公司暂未批准病假申请,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员工尽快回来上班。

疑问1:国务院在4月28日并施行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其中把生育产假从90天调整为98天,这位员工的产假是否需要延长8天?

疑问2:我公司已通过邮件明确告知员工因旷工而违反公司劳动纪律,并请员工尽快回来上班。若员工还是迟迟不归,是否可以按旷工违纪处理?

专家回复: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自2012年4月28日实施,实践中,目前普遍以生产之日为准,即生产之日在4月28日前的不适用此规定,在4月28日后生产的女员工才应适用本规定,产假依法延长至98天。故该员工的产假无需延长。

就目前来说,电子邮件的法律效力并不高,所以如果只依据邮件来主张公司的告知义务,效力比较低,除非员工在此邮件上回复。实践中,电子邮件有被篡改的风险,故一般都需要公证。建议用人单位发送书面通知,明确公司请假的要求及旷工的后果,并以EMS方式发送。同时应当在外包装上注明通知的主要内容。如此,即使员工拒收文件,用人单位也能举证。

第3篇:假期延迟通知范文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人口老龄化严重而且速度很快,养老保险资金也存在很大的缺口。然后通过简单的模型说明人口老龄化对“资金缺口”的影响,最后一部分对缓减“资金缺口”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和适当放开生育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资金缺口;收支平衡;延迟退休年龄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虽然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是“人口红利”被普遍认为是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社会生产性强。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全面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结构朝老龄化方向发展。根据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的统计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7%,该国家和地区就可以视为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我国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近7%,标志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衡量老龄化速度通常是根据计算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由7%翻一番的时间。根据统计可知,法国需要115年,美国需要65年,而中国仅仅需要27年[1]。由此可知,中国老龄化的速度非常惊人,“人口红利”转变成了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新的挑战。2015年1月14日,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并轨”。这一举措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公务员与企业员工的公平,促进事业单位人才的合理流动,更主要是为了解决养老金“资金缺口”问题。刚刚落下帷幕的两会,“养老保险”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家都在关注在实施“并轨”以后,是不是很快就要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各种信息表明,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急需解决。国内很多学者也对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进行测算[2]。(如图1)

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预”――张乐

各位学者对“资金缺口”的预测结果有所差别,主要是因为各自的假设条件和使用的模型不同。总而言之,“资金缺口”已经不是网友流传的“吓唬人”,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从养老保险制度出发,研究人口老龄化对“资金缺口”的影响,以及针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和策略。

二、人口老龄化对“资金缺口”的影响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部分积累制转变。现收现付制度是以横向平衡为原则,用现在工作的人缴纳的保险费来支付上一代的退休金,这一模式可以很好的应对通货膨胀也充分体现了养老保险的社会共济原则。但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种模式很难实现收支平衡,会造成很大的资金缺口,代际间收入分配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基金积累制是在职人员将工资交社保经办机构,并且不断的积累和投资,本金和投资收益的总和向他兑现当初的养老金承诺。这种制度可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但是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比较大。我国将这两种制度结合推出“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在职人员缴纳的保险费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账户”,相当于现收现付制用来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金,另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进行积累。

“统账结合”部分积累制虽然是两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结合,但是体现现收现付制的“统筹账户”仍然不可避免的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冲击。“资金缺口”形成的另一部分原因是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型中形成的隐形债务,本文主要研究老龄化对“资金缺口的”的影响,隐形债务不作考虑。下文通过简单的模型构建对人口老龄化给现收现付制带来的影响,进一步说明对资金缺口的影响。

在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险的资金处于平衡状态,即一定时期的缴费数量与这个时期的养老金支出额是相等的。

StLtWt=EtVt(1)

其中, St 为养老保险缴费率;Lt 为养老保险缴费人数;Wt 为缴费职工平均工资;Et 为养老金领取者人数;Vt 为平均养老金水平。

为了推导出现收现付制度中的人口老龄化因素,将式(1)变形为:

St=EtLt・VtWt(2)

其中是养老金领取人数和制度缴费人数的比,也称作制度赡养率;平均养老金水平和缴费职工平均工资之比,也称作平均养老金替代率。

为了测算养老保险资金的盈余,设t年的资金余额为Bt这根据上面公式(1)可得:

Bt=StLtWt-EtVt(3)

因为不是所有的养老金都能收取,必然有个缴费率,假设t年的缴费率为θ,则t年的资金余额可以表示为:

Bt=θStLtWt-EtVt(4)

假设利率为r,则测算期内t0~tn年的期末tn年末累计资金余额为:

B=∑tnt=t0Bt(1+r)tn-t(5)

由(2)、(3)可知,随着老龄化的严重,养老保险缴费人数Lt 在减少,养老金领取者人数Et 增加,;平均养老金水平Vt 因为养老保险费用的刚性攀升也在增加。Bt、B出现负值,说明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受老龄化的影响造成了“资金缺口”。而且由图1可知,“资金缺口”将在2030~2040年达到顶峰。

三、 解决“资金缺口”的建议

养老金资金缺口其根本是指养老金的收支不能平衡,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无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加养老金的收入,在缴费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或者提高出生率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支出,但是养老金费用的减少似乎是不可能,因为养老保险费用具有刚性攀升的特性。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也遭受“人口红利”带来的“资金缺口”问题,他们大部分解决方案都是从延迟退休年龄开始。延迟退休年龄不仅仅可以增加收入而且减少支出,更加强了对资金缺口缩减的影响。以下主要从延迟退休年龄,提高生育率、提高保障资金运用效率三个方面对“资金缺口”提出建议。

(一) 延迟退休年龄,缓减“资金缺口”

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满60岁,女干部满55岁,女职工满50岁。这一制度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规定的,当时是很合理的,因为当时平均预期寿命在41岁左右。现在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2岁,但还施行以前的法定退休年龄很显然是不合理。而且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也明显低于其他国家,一般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而且美国和德国将提到67岁,所以提高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

“延迟退休”最重要的是可以缓减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简单假设,如果把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分别提高5岁,则意味着可以多收5年的养老保险,而且少发放5年的养老保险,专家计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全国养老统筹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而且采用渐进式延迟不仅能很好的应对公众的反对心里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3]袁磊设计了三种延迟退休的方案,在不同的组合条件下研究了延迟退休对“资金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方案可以推迟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时间的到来,也可以有力缓减缺口规模的扩大,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扭转。[4]郭永斌则从退休年龄的敏感性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延迟退休对“资金缺口”有很大的影响。

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延迟退休年龄虽然不能彻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但是可以缓减规模继续扩大。

图2退休年龄敏感性分析下的养老金缺口结构

(二) 养老保险资金的合理高效运用

虽然国家已经将延迟退休年龄提上工作日程,实际上很多学者反对这一做法,[5]李绍光、常云昆、于晨等都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对我国的就业、经济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所以要解决“资金缺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养老保险资金的合理运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国虽然放开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理论上讲投资渠道多元化,可以投资房地产、证券、基础建设等,但是我国还没有真正做到资金的高效投资,或者说仅仅为了追求资金的安全性很少投资一些有风险的渠道。[6]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表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90%以上都存在银行,由此可见投资收益率很低,这也是造成缺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养老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积极的参与多方面投资,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率。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而且可以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同时也是解决“资金缺口”的重要途径。

(三) 提高出生率,适当的放开生育政策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人口急剧增长,7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不可否认,这一政策减缓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也避免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但是这几年随着老龄化的加快,这一政策的弊端很明显的暴露出来人口结构不合理,赡养率明显增加,[8]范荣欣指出,在人口结构年轻的时候三个在职员工缴纳的养老金可以供养一个老年人的退休金,但是在老龄化严重的时候,抚养率上升,大概一个年轻人只能支付一个老人的养老费用。因此,从人口结构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角度出发,应该适当的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改善人口结构,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和养老保险收入注入新的血液。[7]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中国当前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188。而且人口结构格局已经确定,所以大幅度提高生育率难度很大。但是从长远来说,提高生育率可以对中国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起到很明显的作用。(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蒯小明. 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 云梦学刊, 2014(35)

[2]杨欢1,袁磊2. 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测度与解决方案―基于延迟退休年龄视角[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 2014(3)

[3]袁磊. 延迟退休能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吗―72 种假设下三种延迟方案的模拟[J]. 人口与经济,2014(4)

[4]郭永斌. 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评估和可持续性分析[J].保险市场,2013(4)

[5]乐章、刘二鹏.延迟退休年龄:研究进展与若干争议 [J].社会保障研究,2015(2)

第4篇:假期延迟通知范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化系统 控制 保性能 状态反馈

论文摘要:针对大规模、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集散工业控制环境,建立了闭环控制回路用网络来实现的网络化系统.针对网络化系统,提出了一种多时延系统模型.考虑到模型的不确定因素,推出了无记忆状态反馈、鲁棒保性能控制器的存在条件.给出了如何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器设计并给出性能优化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有很好的鲁棒性,对所有允许的网络不确定延迟和模型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可以用于分散环境下的大型工业控制系统.

网络化系统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既涵盖控制又关联网络.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控制和网络的因素.网络的引入将给系统带来延迟,同时,系统的模型会具有不确定性因素.依照这个宗旨,本文针对带有不确定性模型结构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建立了多延迟系统模型,证明了其无记忆状态反馈保性能控制器(guaranteed cost control)存在且使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该控制器设计和性能优化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对带有不确定性模型结构的网络化控制系统,该控制器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1 多延迟模型的建立

本文所研究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传感器为时间驱动,且采样周期定常,设为h.控制器和执行器均为事件驱动.系统中,用s和a分别表示信号从传感器到控制器、控制器到执行器之间的网络传输延迟,并且假设控制对象(plant)的全部状态采样值用一个包传输.

假设系统中延迟s和a是定常的,并且小于两个采样周期.因为系统中延迟和周期采样的影响,系统模型将被转换为

由于环境的复杂、器件的老化和非线性等因素,在实际的网络化系统建摸中,系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文将考虑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网络化系统模型

模型(2)中,假定控制向量为范数有界,且具有以下形式:

式中:d,ej为反映不确定结构的常数矩阵;而f为满足条件ftf≤i的未知不确定矩阵,其元素lebesgue可测且有界.系统的性能指标定义为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对具有模型(2)的网络化控制系统,设计一个无记忆状态反馈控制器

c(k) =kx(k), (5)

使得对所有允许的不确定性,该网络化控制系统是渐进稳定的,且性能指标值满足j≤j*,其中j*是某个确定的常数.通常称具有这样性质的控制器(式(5))是不确定网络化控制系统(式(2))和性能指标(式(4))的保性能控制.

2 保性能控制设计和优化

文献[1~4]中,采用增广状态法,建立起了滞离散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无时滞的离散模型,然后应用一般的线性二次型规则设计的方法,给出了一种状态反馈控制律.这种方法使系统状态维数增加并给计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将使设计出的的控制器不仅依赖当前的状态,而且还依赖以前的状态.因此,本文针对模型不确定网络化控制系统(式(2)),设计一无记忆状态反馈保性能控制器.在以下主要结论的导出中,要用到文献[3]中的一个引理.引理1[3] 给定适当维数的矩阵x,d和e,其中x是对称的,则x+dfe+etftdt<0.对所有满足ftf≤i的矩阵f成立,当且仅当存在一个常数ε>0时,使得

定理1 对于系统(2)和性能指标(4),若存在矩阵k,对称正定矩阵p,s和t,使得对所有允许的不确定性,矩阵不等式

证明 若存在对称正定矩阵p,s,t和矩阵k,使得对所有允许的不确定性,矩阵不等式(6)成立.系统(2)中,取控制律c(k)=kx(k),则导出闭环系统为

x(k+1) =acx(k)+b1kx(k-1)+b2kx(k-2). (7)

选取一个李雅普诺夫函数

则v(k)是正定的,沿闭环系统(7)的任意轨线,v(k)的前向差分是

若条件式(6)成立,则对所有允许的不确定性,有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网络化控制系统(7)是渐进稳定的.进而由不等式(9)可得式(10)两边对k从0到∞求和,并利用系统的稳定性可得kx(k)是系统的一个保性能控制律.定理得证.下面以lmi的形式给出该保性能控制器构造的方法.矩阵不等式(6)可以写成

式中ω4=-p+ktsk+kttk+q+ktrk,根据矩阵的schur补性质,代入ac,b1和b2的表达式,再利用引理1可得三角阵

再利用matlab的lmi工具箱,可解出具有最优性能的无记忆鲁棒状态反馈控制器.

3 仿真结果

考虑如下控制系统:

不失一般性,不妨假设传感器采样周期h为10 ms,时延s和a均为8 ms.q=diag{1,1},r=0.3,d=[0.1 0.1]t,e=0.1,e0=0.1,e1=0.1,e2=0.2,根据前面的讨论,通过matlab的lmi工具箱可以构造出的最优性能鲁棒控制器为

c(k) = [0.112 1-0.126 1]x(k).

闭环系统性能指标的最优上界为112.254 1.仿真结果表明,该无记忆状态反馈保性能控制律,对允许的网络延迟和模型不确定性,确实具有良好的性能.

参考文献

[1] zhen wei, xie jianying. online-evaluation control for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c]∥ieee conference ondecision and control. las vegar: ieee controlpress, 2002: 1 649-1 650.

[2] lian feng-li, jame m. optimal controller design andevaluation fo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with distrib-uted constant delays[c]∥proceedings of americancontrol conference. anchorage: ieee controlpress, 2002: 3 009-3 014.

第5篇:假期延迟通知范文

黄亚英*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法学类核心期刊<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

[内容摘要] 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相关银行在处理信用证单据时的规则和责任已成为诸多此类法律纠纷的焦点。本文紧密结合国际著名的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下列四个问题:(1)处理单据的时间要求;(2)独立审单责任;(3)拒受通知的内容;(4)拒受通知的传递方式。

[关键词] 信用证 严格相符原则 单据不符 拒受单据 拒受通知

众所周知,信用证已成为国际经贸中最主要的一种结算支付方式。而信用证业务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业务,即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也就是说,在信用证业务中,只要受益人提交了符合信用证条款要求的单据,开证行就应承担付款或承兑的责任。受益人与有关银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单据买卖关系。根据已被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银行普遍接受并在信用证条款中采用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这种单据买卖中的单据提交、传递、审查和因单据与信用证不符而产生的银行拒绝付款“买单”行为都应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则。因此,《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有关信用证单据处理的这些规则将成为解决信用证纠纷和判定相关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本文将从《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的规则和规定入手,结合国际上最新的典型司法判例,对信用证单据处理中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则和责任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银行处理单据的时间要求

《UCP400》对开证行处理信用证项下单据的时间作了两项规定:第16条c款规定,开证行应在合理时间内审核单据并决定接受或拒受单据;第16条d款又规定,如果开证行决定拒受单据,它必须不得延迟地通知寄单行或受益人(着重号为本文所加)。另外,《UCP400》第16条e款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开证行违反以上c、d这两款中的任何一项规定,则无论单证是否相符,它都无权宣称单据与信用证条款不符而拒受单据。如何理解上述“合理时间”和“不得延迟”呢?对此,克里斯托弗·斯托顿法官在“Seaconsar Far East Ltd诉Bank Markazi Jomhouri Islami Iran”一案 的二审中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第16条d款中不得延迟地通知义务与第16条c款中合理时间内的审单义务是两种不同的义务。因为审核单据所需的时间不易十分明确,这一时间的长短将视信用证规定的单据的多少、详略程度以及是否清晰等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旦审单完毕并作出了拒受单据的决定,那么下一个相对简单的任务便是通知受益人或寄单行。由于已经给了银行合理的时间审查单据并作出决定,所以银行在履行随后的通知义务时便没有理由再拥有一段时间。按照《UCP400》规定,履行这两种义务的时间期限是前后连贯和接续的。也就是说,开证行首先依第16条c款在合理时间内审查单据并决定是否接受;如果它决定拒受单据,那么就开始了第二个时间,即依第16条d款不得延迟地通知受益人或寄单行。

《UCP500》则将原《UCP400》第16条c款中合理时间内的审单义务规定在了现在的第13条b款中,而原《UCP400》第16条d款中不得延迟的通知义务现规定在《UCP500》第14条d款(i)项中。虽然《UCP500》将履行审单义务和履行拒受通知义务的总计时间规定为不超过从其收到单据的翌日起算七个银行工作日,但对这两种义务的各自履行期限仍有不同的要求。从《UCP500》第13条b款来看,其中的“合理时间”仍未明确量化。该“合理时间”包括了审查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单据并作出是否接受决定所占用的时间。而第14条d款(i)项中的“不得延迟”则是对作出拒受决定后紧接着的下一个程序的时间要求。因此,英国上诉法院在“Seaconsar案”中关于上述两种义务及各自履行期限的解释和区别,仍对《UCP500》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从《UCP500》的整体条文结构分析,也可看出对这两种义务的区别规定。《UCP500》第14条e款规定,如果开证行或保兑行违反了第14条各款项规定,则无权宣称单据与信用证条款不符。但《UCP500》对违反第13条b款没有规定明确的救济方法。《UCP400》则明确规定,违反上述两种义务的任何一个都将使开证行无权宣称单据与信用证条款不符。这一点与《UCP500》有着明显的不同。

总之,按照《UCP500》的规定,在不超过从其收到单据的翌日起算七个银行工作日的前提下,如果银行在审单和决定拒受方面超出了合理时间,但却毫不延迟地发送了拒受通知,则不能援引第14条e款剥夺它宣称单证不符的权利;相反,如果银行在合理时间内完成了审单并作出了拒受决定,但却拖延了发送拒受通知的时间,则依第14条e款,它将无权宣称单证不符。例如,某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审单合理时间本应为三个银行工作日。假设甲银行用了六个工作日完成了该信用证单据的审单并决定拒受,且在第六日当天发出了拒受通知。那么可以认定甲银行违反了第13条b款中“合理时间”的要求,但却未违反第14条d款(i)项中“不得延迟”的规定,故不能适用第14条e款剥夺甲银行宣称单证不符的权利。相反,假设乙银行仅花费了两个工作日便完成了对该信用证单据的审查并决定拒受,但乙银行却在时隔两个工作日之后的第四天发出了拒受通知。那么,虽然乙银行未违反第13条b款中“合理时间”的要求,而且乙银行处理单据的总计时间仅为4个工作日,比甲银行总计6日的时间还要短,但乙银行却因违反了第14条d款(i)项中“不得延迟”的规定,其后果将导致乙银行按照第14条e款丧失宣称单证不符的权利。当然,上述关于第14条d款(i)项中“不得延迟”的分析和理解不能绝对化,因为银行确会因内部业务程序需要或主管人员病休、出差等客观原因,在发出拒受通知的过程中花费必要的时间,但只要总计未超出七个工作日,而且银行无主观过错的情况下,不宜仅以作出拒受决定与发出拒受通知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间隔来判定银行违反了第14条d款(i)项中“不得延迟”地通知义务。

无论如何,上述规定和分析已明确表明,当排除了可以抗辩的客观原因时,一旦银行决定拒受单据,那么允许它将此决定予以通知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应该越快越好。

二、银行的独立审单责任

第6篇:假期延迟通知范文

(1)处理单据的时间要求;

(2)独立审单责任;

(3)拒受通知的内容;

(4)拒受通知的传递方式。

[关键词] 信用证 严格相符原则 单据不符 拒受单据 拒受通知众所周知,信用证已成为国际经贸中最主要的一种结算支付方式。而信用证业务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业务,即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也就是说,在信用证业务中,只要受益人提交了符合信用证条款要求的单据,开证行就应承担付款或承兑的责任。受益人与有关银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单据买卖关系。根据已被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银行普遍接受并在信用证条款中采用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这种单据买卖中的单据提交、传递、审查和因单据与信用证不符而产生的银行拒绝付款“买单”行为都应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则。因此,《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有关信用证单据处理的这些规则将成为解决信用证纠纷和判定相关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本文将从《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的规则和规定入手,结合国际上最新的典型司法判例,对信用证单据处理中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则和责任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银行处理单据的时间要求《UCP400》对开证行处理信用证项下单据的时间作了两项规定:第16条c款规定,开证行应在合理时间内审核单据并决定接受或拒受单据;第16条d款又规定,如果开证行决定拒受单据,它必须不得延迟地通知寄单行或受益人(着重号为本文所加)。另外,《UCP400》第16条e款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开证行违反以上c、d这两款中的任何一项规定,则无论单证是否相符,它都无权宣称单据与信用证条款不符而拒受单据。如何理解上述“合理时间”和“不得延迟”呢?对此,克里斯托弗。斯托顿法官在“Seaconsar Far East Ltd诉Bank Markazi Jomhouri Islami Iran”一案 的二审中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第16条d款中不得延迟地通知义务与第16条c款中合理时间内的审单义务是两种不同的义务。因为审核单据所需的时间不易十分明确,这一时间的长短将视信用证规定的单据的多少、详略程度以及是否清晰等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旦审单完毕并作出了拒受单据的决定,那么下一个相对简单的任务便是通知受益人或寄单行。由于已经给了银行合理的时间审查单据并作出决定,所以银行在履行随后的通知义务时便没有理由再拥有一段时间。按照《UCP400》规定,履行这两种义务的时间期限是前后连贯和接续的。也就是说,开证行首先依第16条c款在合理时间内审查单据并决定是否接受;如果它决定拒受单据,那么就开始了第二个时间,即依第16条d款不得延迟地通知受益人或寄单行。

《UCP500》则将原《UCP400》第16条c款中合理时间内的审单义务规定在了现在的第13条b款中,而原《UCP400》第16条d款中不得延迟的通知义务现规定在《UCP500》第14条d款(i)项中。虽然《UCP500》将履行审单义务和履行拒受通知义务的总计时间规定为不超过从其收到单据的翌日起算七个银行工作日,但对这两种义务的各自履行期限仍有不同的要求。从《UCP500》第13条b款来看,其中的“合理时间”仍未明确量化。该“合理时间”包括了审查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单据并作出是否接受决定所占用的时间。而第14条d款(i)项中的“不得延迟”则是对作出拒受决定后紧接着的下一个程序的时间要求。因此,英国上诉法院在“Seaconsar案”中关于上述两种义务及各自履行期限的解释和区别,仍对《UCP500》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从《UCP500》的整体条文结构分析,也可看出对这两种义务的区别规定。《UCP500》第14条e款规定,如果开证行或保兑行违反了第14条各款项规定,则无权宣称单据与信用证条款不符。但《UCP500》对违反第13条b款没有规定明确的救济方法。《UCP400》则明确规定,违反上述两种义务的任何一个都将使开证行无权宣称单据与信用证条款不符。这一点与《UCP500》有着明显的不同。

总之,按照《UCP500》的规定,在不超过从其收到单据的翌日起算七个银行工作日的前提下,如果银行在审单和决定拒受方面超出了合理时间,但却毫不延迟地发送了拒受通知,则不能援引第14条e款剥夺它宣称单证不符的权利;相反,如果银行在合理时间内完成了审单并作出了拒受决定,但却拖延了发送拒受通知的时间,则依第14条e款,它将无权宣称单证不符。例如,某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审单合理时间本应为三个银行工作日。假设甲银行用了六个工作日完成了该信用证单据的审单并决定拒受,且在第六日当天发出了拒受通知。那么可以认定甲银行违反了第13条b款中“合理时间”的要求,但却未违反第14条d款(i)项中“不得延迟”的规定,故不能适用第14条e款剥夺甲银行宣称单证不符的权利。相反,假设乙银行仅花费了两个工作日便完成了对该信用证单据的审查并决定拒受,但乙银行却在时隔两个工作日之后的第四天发出了拒受通知。那么,虽然乙银行未违反第13条b款中“合理时间”的要求,而且乙银行处理单据的总计时间仅为4个工作日,比甲银行总计6日的时间还要短,但乙银行却因违反了第14条d款(i)项中“不得延迟”的规定,其后果将导致乙银行按照第14条e款丧失宣称单证不符的权利。当然,上述关于第14条d款(i)项中“不得延迟”的分析和理解不能绝对化,因为银行确会因内部业务程序需要或主管人员病休、出差等客观原因,在发出拒受通知的过程中花费必要的时间,但只要总计未超出七个工作日,而且银行无主观过错的情况下,不宜仅以作出拒受决定与发出拒受通知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间隔来判定银行违反了第14条d款(i)项中“不得延迟”地通知义务。

第7篇:假期延迟通知范文

@独孤求败:假日安排,是一个众口难调的事,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聚居、生活习俗差异大、多气候特征等,考虑得再完备,也会有瑕疵。况且,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同,企业生产周期不同,都有赖于出台差异化假日安排方案。

@追梦人:社会假期安排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较之于2.5天休假制度,我们仍面临着“底线不保”的现实困境,双休、带薪休假、加班费等都还远未落实。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推行法定假期之外的2.5天休假制度,其所展示的“理想色彩”本就需要正视。

@月满西楼:“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黄金周,充斥着蜂拥的扎堆人群和蜗行的高速公路,风景只能是人头,2.5天的休假制度能否终结这种现象。

@甲方乙方:在日常性的法定假期与带薪休假的落实上,机关、事业单位原本就比一般企业规范得多。当前只有少数地方“尝鲜”2.5天休假制度,其实很可能既符合一些单位自身的实际条件,同时也兼顾了舆论的“情绪”。

把“延退”做成一道选择题

记者获悉,今年底,延迟退休初步方案将会出台,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此前,人社部曾对外表示,2017年将出台延迟退休方案,而2022年将正式实施延迟退休。对于不同职业的人,延迟退休不会“一刀切”。(6月18日《中国经营报》)

@领舞者: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年龄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延退持有自己的看法。所以,这项关系到众多家庭的民生政策,施行起来应该更应慎重。

@余音绕梁70038:下岗的人,都50多岁了,打临工微薄收入根本交不起。上有老下有小,身体也透支了,技术单一,很难再就业,还得想法上交不断上涨的养老金,希望延迟退休多考虑一下下岗工人。

@摘星的你14945:人上一百,种种。“延退”,大一统、一刀切是不行的。在推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人们诉求的复杂性,多制定一些配套的、鼓励“延退”的政策,并且坚持灵活、弹性的特色,让人们有自主的选择权,把“延退”做成一道选择题。

@悠闲的猫48344:中国国情不能与发达国家比,不能因不够发退休金就提高退休年龄。不够发退休金国家财政应多出,才能使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不能一味地效仿他国延退。

盐业改制能否走出“一放就涨”的怪圈

国务院日前《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废除了食盐计划管理和政府定价机制,要求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批发企业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开展跨区域经营,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以自主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6月15日《人民日报》)

点评:“靴子”终于落地了,“百味盐为先”,盐业体制改革的每一步都牵动公众的神经。

“抓死放乱”是公共管理难题,也是公众对盐业体制改革的一点忧虑。食盐虽为公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天都离不开,但大多数消费者对食盐的认知非常有限,甚至连真假都无法辨别,购买产品全凭对盐业公司的信任。

毫无疑问,随着盐业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监管难度将随之加大,专业化管理必须提速。管理与价格放开了,盐业改革迈开实质性一步,期待未来有更多实质性举措,解决食盐这个民生大问题。

别让高温津贴变成“纸上清凉”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温季,不少地区连续出现高于35摄氏度的天气。记者调查发现,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制定高温津贴标准,但发放名目、标准等差异很大。一些中小企业的高温津贴仍是“纸上清凉”,有的企业违规以防暑饮料充抵高温津贴。(6月20日新华网)

点评:高温津贴是保障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中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的一种补偿。关怀高温下工作的劳动者,体现社会的文明和时代的进步。

事实上,各地执行高温补贴政策已经有多年,然而这项充满人情味的政策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白纸黑字的文件规定落不到实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谁又能保证高温津贴发到劳动者手里呢?

因此,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还是需要有关部门的强势保护,将高温补贴的发放置于有效的监管之下。确保高温补贴真正发到每个劳动者手里,让这份体现人文关怀的政策,真正带来一份清凉。

如何不让“路堵”变“心堵”?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拥堵成了不少大城市的“心头之痛”。如何找到治理拥堵的“药方”,也早早就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近日,北京市今年或将动“真格”收取拥堵费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究竟该如何看待拥堵费?(6月14日人民网)

点评:拥堵费既关系城市治理大局,更与广大车主、居民利益息息相关,自然格外牵动大众的神经。

任何一项改革和政策,都应于法有据。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向谁收取?如何收取?收取的标准是什么?这样一些“二阶问题”不解决,即使收取拥堵费成为共识,也会在征收时遭遇困难。

交通治理,根本目的还是方便群众出行。不过,假如公共交通承载量不够,接驳不畅,车主要交拥堵费不说,还要承受交通不便带来的困扰,实则是堵上添堵。

曝光恶意欠薪的企业只是第一步

近日,人社部公布了《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被追究刑责等8类情况,人社部门查处后要向社会公布,公布内容包括这些企业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办法拟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6月24日《京华时报》)

点评:劳资两利、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治理现代化的要义之一。也只有如此,市场经济的天平才能重新趋于法治化平衡。

第8篇:假期延迟通知范文

【论文关键词】从众行为;理论模型;述评

从众行为(HerdBehavior)又称羊群行为,按照Seharfstein和Stein(1990)的定义是指投资者违反贝叶斯理性的后验分布法则,只做其他人都做的事情,而忽略了自己的私有信息。已有的研究表明在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分析师以至整个市场层面都可能受到从众行为的影响。因此许多政策制定者也对从众行为非常关注,认为从众行为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造成市场的不稳定,加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甚至会加剧金融危机。如Eichengreen和Mathieson等(1998)就认为从众跟风效应放大了与亚洲金融危机相关的资本流动的波动性,Folkeas—Landau和Garber(1999)及Furman和Stiglitz(1998)在讨论国际金融体系建设时都提到从众跟风效应的重要影响。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退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市场的从众行为,以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一、探究从众行为产生机理的理论研究

从众行为可以分为理性从众行为与非理性从众行为,在前者中行为人被认为是理性的,而在后者中行为人被认为是非理性或不完全理性的。从而关于从众行为产生机理的理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从理性人假设出发是,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基于信息角度的信息类模型,基于声誉的观点和基于报酬结构的观点;另一种从非理性和不完全理性假设出发进行讨论。

(一)关于从众行为的理性解释

1.信息类模型

(1)外生序列信息流模型。外生序列信息流模型的关键特征是决定信息流的决策序列是外生的,在这一前提下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献。Bane~ee(1992)较早提出外生序列的信息类从众行为模型,其关键假设包括:假设存在N个投资者,每个人都最大化同一资产收益空间上的期望效用函数;决策按外生序列进行的;博弈的结构和贝叶斯理性是共同知识。这一模型的主要结论是决策者并不总是按私人信息做出决择,后续决策者会受到前面决策者的影响。Bikhchandani,Hirshleifer和Welch(1992)提出了信息流(informationcascade)的概念,进入信息流是指决策者将忽略自己的私有信息,而依靠观察前面决策者获取信息。信息流一经形成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将阻止新的信息进入,最终产生无效率的结果,而且信息流的产生和信息传递的次序有关,他们还论证了信息流具有迅速性、随机性和脆弱性。Avery和Zemsky(1998)采纳外生序列信息流模型的主要观点,解释股票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从众行为,他们认为如果股票价格仅由一维的不确定性如不确定的指令流控制则从众行为发生的程度将较低,但实际上股票价格由多维的不确定性支配,而衍生证券增加股票价格的维度,协助定价过程,使从众行为和价格泡沫减少,因为多维的股票价格可匹配揭示多维的不确定性。Park和Sabourian(2006)通过修改Avery和Zemsky(1998)模型的信息结构后,证明即使股票价格仅由一维的不确定性支配,从众行为仍会发生。完全信息阻塞(informationblockage)的信息流模型一般没有考虑私人信息获取成本,Bur—guet和Vives(2000)分析了有调查成本的社会学习模型,其结论与基本的信息流模型类似,认为信息阻塞仍会出现。Calvo和Mendoza(2001)的模型则涉及跨国资产投资行为,他的模型假设投资者在N个不同的国家投资,关于国家A的信息搜集成本固定,那么投资者搜集信息的回报随着投资国家总数的增加而下降,当N充分大的时候,掌握国家A信息的投资者数量将显著减少,因此投资者在作关于国家A的决策时将出现从众行为。

(2)内生序列信息流模型。Chamley和Gale(1994)提出对外生序列这一假设的质疑,因为在实际的市场中,并不存在决策者要依次作出决策的规定,决策者可以有决策的延迟或选时。在他们的不可逆投资模型中个体拥有投资项目质量的私人信息,可以决定投资或延迟,模型论证在均衡状态下是存在延迟的。投资者延迟决策可以从先行者的行动中获取信息,但如果每个人都延迟则延迟就没有优势。因此在均衡状态投资者延迟的长短是随机决定的,一个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可以立即触发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小的投资可以跟随巨量的投资或崩溃。因此这个模型不仅论证了序列可以内生而且论证了信息流的瞬时性(Simultaneity)。Chamley和Gale(1994)中,时间是离散的,GulandLundholm(1995)发展了连续时间模型,内生序列将同样导致信息流形成。Gale(1996)又对参与者行动的收益假设了连续分布,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人在开始两期行动,那么博弈将永远结束,即投资行动崩溃将发生。Zhang(1997)的模型中投资者不仅有投资项目质量的信息还有信息精确度的信息,他论证信息精确度高的行动者的延迟会少于信息精确度低的行动者,因为信息精确度低的投资者需要时间确认信息精确度,在均衡状态的延迟应是拥有最高信息精确度的关键投资者的延迟,因此只要他投资其他投资者会立即跟从,即使他的投资是无效率的。Chaf和Kehoe(1999)也证明了信息流与个体内生的决策时间选择,连续行动空间和信息分享概率相关。

(3)基于信息学习的模型。针对序列性模型市场参与者进入市场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且决策不可逆的假设,有学者提出非序列性的模型,较早对非序列性模型进行研究的有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Hirshleifer,Subrahmanyam和Titman(1994)、Odean(1995)等。非序列性的模型允许市场参与者同时处在市场中,且他们的决策在通过信息沟通、相互调查,相互学习后可进行修正,因此也把非序列假设下的模型称为信息学习模型。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的模型认为通常的以信息为基础的投资模型都表明交易者将尽力去了解别人所不知道的信息,其隐含的假设是投资者是长期视野的,而他们的模型证明短期视野的投资者在同样的信息下发生从众行为,这些短线投资者也会尽力去学习哪些消息灵通的投资者所掌握的信息,因此存在多重羊群均衡。从众行为的投资者会选择学习信息,甚至包括那些完全与基本面无关的信息。他们认为对于短期均衡,信息学习是有效的,市场在信息无效的条件下也可以达到均衡状态,在这种均衡状态中包含了某种程度的从众行为。Hirshleifer,Subrahmanyam和Titman(1994)的模型则提出已有的信息学习模型中所有投资者都是同时收到信息的,他们的模型则分析一些投资者在其他投资者之前收到私人信息时,交易者行为和均衡变化情况。他们的模型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将仅关注于证券的一部分而忽视其他有同样外生特点的证券,即发生从众行为。模型也说明投资者中幸运的,有较高技能的人能在其他投资者之前获取潜在信息,而且能利用信息获取优势,因此稍迟被发掘的信息将有较少的价值,即使它们还没有被公布。Odean(1995)也舍弃了序列假设,并通过一群相互影响的人处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去研究信息收集和学习过程。其关键点在于个体对于不同来源的信息(如他的私人信息和他对群体意见的观察)占有不同权重。如果个体给集体信息权重较大,则个体的行为会依赖集体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学习,主体的行为最终会收敛于某一行动(买或卖)。

2.基于声誉的从众行为模型

考察从众行为产生原因的另一个角度是考虑证券投资基金的委托一问题。投资基金经理的报酬一般不是直接来自其投资收益,而是来自其掌管的基金的管理费,因此可以认为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是为了表现更好的能力,赢得更好的声誉,增加管理费。Scharfstein和Stein(1990)建立了基于职业声誉的从众行为模型,该模型考虑两个面对同一两元投资选择的经理,经理能力有高低但无法直接观察,因此观察者只能从他们的投资行动上推断,并根据推断的能力给予回报。模型假定高能力的经理们能观察到同样的有价值的信号,而低能力的经理只能观察到独立的噪音。模型论断存在羊群均衡,其中第一个经理作出选择,第二个经理则模仿这个行动忽略自己的信息,假如第二个经理遵从他自己的信息,做不一样的选择,观察者会认为两个经理都是低能力的,而第二个经理模仿的话,观察者会认为两个经理都是高能力的,即使失败也属于偶然。因此基金经理为了提高个人的声誉,有模仿他人决策而忽略自己私有信息趋势,这种行为将无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只会催生更多的从众行为。在Seharfstein和Stein(1990)声誉模型后,不少研究对该模型进行了延展。Trueman(1994)将声誉模型应用到金融分析师的从众行为上,认为分析师有动机作出偏向原先市场预期的预测。Prendergast(1993)的模型认为下级经理存在动机作出和他们上级原先信仰一致的推荐。Graham(1999)也发展了声誉理论认为如果一个投资经理对于自己的投资决策没有把握,那么在考虑投资失败产生的声誉成本时,会产生从众行为。Zwiebel(1995)指出基金经理宁愿选择一个常见的决策而非创新决策,原因在于相对于创新决策,社会对评估常见决策的相的评估标准。DevenowandWelch(1996)指出经理人为了避免业绩落后于同行,将倾向于做出与其他经理人类似的投资决策。Sciubba(2001)提供了一个模型在该模型中组合管理经理总是追寻过去的表现,而发生惯性从众行为,目的也是提高声誉。DasguptaandPray(2008)的模型也指出基于声誉的考虑,金融市场上会出现从众行为和信息流现象。

3.基于报酬结构的从众行为理论

从报酬结构来考察从众行为也是一类重要模型。Brenman(1990)和Roll(1992)提出假如一个投资者(人)的报酬取决于他的表现与其他人的表现的比较,那么这将扭曲人的行为动机,产生无效的投资组合,也将导致从众行为。Maug和Naik(1996)指出,风险厌恶的投资者(人)在与基准挂钩的报酬结构下将面临极大的压力,虽然基金经理(人)和基准投资者都有不完美的私人信息,但为避免业绩落后于基准,谨慎的策略是舍弃自己的信息或信念,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趋同于基准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对于委托人来说,和基金经理之间签订薪酬与业绩相对表现相关联的合同是最优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激励人去搜集信息,降低道德风险;另一方面能将好的基金经理与差的基金经理分离出来,降低逆向选择,但是这种与基准业绩挂钩的合约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基金经理之间彼此模仿投资组合,造成机构投资者中的从众行为。Admati和Pfleiderer(1997)分析了一个多维风险资产模型,资产由拥有股票回报私人信息的基金经理管理。他们发现与基准业绩挂钩的报酬合约对人而言是无效率的,与最优决策不一致的,也是无助于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原因在于该模型与单一风险资产模型不同,基准调整的回报不再是关于人私人信息的充分统计量,因此与基准业绩挂钩的报酬合约是属于报酬结构缺陷,由此引起的从众行为是无价值的。Khanna(1997)和Khanna和Slezak(2000)的论文则重点研究在面对经理人从众行为时,各种优化激励的报酬机制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据Khanna(1997)期权合约会刺激经理人进入信息流(即发生从众行为)。Khanna和Slezak(2000)发展的是一个公司内部模型,模型说明如果激励合约要消除信息流(从众行为)问题,将面临成本过高的问题。

(二)关于从众行为的非理性解释

正如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金融市场确实存在一些传统理性金融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异象”,其实从众行为也可以看成一种“异象”,而使用心理学,动物学,行为金融学的方法研究。因为从众行为的关键特征是模仿,Gibson和Hoglund(1992)以及Giraldeau(1997)指出不论是在野外还是在实验中,大量的物种表现出模仿特征,如在鸟类,鱼类和哺乳动物的觅食,择偶,选择领地及抵御猎食者等方面都存在。Blackmore(1999)指出原始人类的进化就有关于模仿创新和复杂行为的强烈选择,所以人类大脑尺寸是随着模仿能力的增长而增加的,人类在出生的1个小时内就开始模仿行为。因此金融市场上的从众行为也可以解释为一种心理和生理的本能趋向。Barsade(2001)指出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在个体的相互交往中也存在情绪传染。Lux(1995)提出了一个基于模仿与情绪传播的从众行为模型。他假设有2N个固定数量的投机交易者,用n+和n一分别表示乐观和悲观的投资者,用x=0.5(n+-n一),N∈【_l,1】表示市场投机者平均观念指标。随后使用情绪转变概率的概念建立x对t的微分方程,然后从投机者净超额需求出发建立价格形成的动态方程。这样就建立了包含情绪传播和价格形成的微分方程动力系统描述了证券市场上模仿和情绪传播的过程。起初,投资者没有任何偏见,假定某一随机事件引起股价上升,随着股价上升,资本收益增加,市场上某种占优势的情绪上升,并且传播使投机交易者占绝对多数,潜在购买者逐渐减少,随后导致价格增加消失,基本情绪发生变化,交易者的预期从有信心到缺乏信心。当交易者认识到利润机会正在减少,就很快会导致价格泡沫的崩溃和悲观情绪增加,这引起卖出增加,价格下降,悲观情绪传播增强,但随后价格下降又减缓,收益又恢复导致基本态度倾向再次发生反转。此前Shiller(1989)也曾建立了兴趣传染模型来理解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对某一特定资产产生兴趣的原因。后来Shiller(2000)和Lynch(2000)则发展了这类模仿传播模型。另外也有从时尚(fad)角度解释从众行为的,他们认为机构投资者也可能因为追寻时尚而产生从众行为,主要支持者包括Barberis和Shleifer(2001)等。此外还有所谓特点与个性从众行为模型,他们认为机构投资者会被特定特点与个性的证券所吸引,也会产生羊群从众行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有Falkenstein(1996),DelGuercio(1996),Gompers和Metrick(2001)以及Bennett,Sias和Starks(2003)等人。

第9篇:假期延迟通知范文

一、双方权利及义务

甲方:

1.提供_______课时_______课程_______学时的培训。

2.对教师进行上岗前培训。

3.选取配套教材。

4.提供教学场地及配备相应教学设施:

5.为学员提供教学辅导及实时沟通. a每周提供英语周刊;?b msn在线辅导, e-mail沟通; c 定期手机短信交流; d 举办沙龙活动等。

乙方:

1.尊敬老师,不问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

2.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遵守课堂纪律, 上课专心听讲, 做到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4.上课时间不可在教室或走出教室接听手机。(老师有权对影响他人的学员作出处理)。

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消化吸收周刊中的精华。

6.按时参加沙龙及学习小组活动。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二、报名及测试

1.为保证质量,________教育中心将在学员就读前对学员进行测评,学员就读的级别由测试结果决定。如学员对测试结果有异议,最迟须于开班前提出,但最终决定权在_______教育中心。一旦定下级别,不可随意更改。

2.测试成绩在6个月内有效。若学员于6个月后就读,须重新测试。

3.学生登记“学员注册表”时须详细、准确填写联系方式,以便________教育中心能及时通知开课或传递其它重要信息。如学员所留信息不完整或错误,以至无法及时联络,________教育中心恕不负责。

三、缴付学费

1.学员须于确定报读当日缴清所有费用.如学员未按规定期限缴付费用,不可享受________教育中心规定的优惠。凡是经户外活动所发生的费用,________教育中心视具体情况收醛?

2.已注册缴清费用的学员,请务必保留原始单据,并凭单据领取教材及报到上课。

四、退学

1.开课4个课时内学员要求退学,经________教育中心审批后可办理相关手续。________教育中心扣除该学员已上课费用和手续费人民币?? 元,

教材费和磁带费视具体情况而定。退学学员需退还单据,若单据遗失,须承担所开单据金额的税费。

2.正式开课 4个课时后学员要求退学,________教育中心一律不予办理。但学员可将其学位转给他人,接受转学位者必须经过测试

并由________教育中心安排到相应的班级,费用视具体情况而定。学位只能转让一次。

五、延期

1.如学员于正式开课前突然决定更改上课时间,须提前至少3日与________教育中心协商,________教育中心将尽可能为其安排另外的上课时间,

但不保证必定能作出有关安排。

2.在正式开课后,如学员确有特殊原因要求延期上课,该学员必须提前一周交书面报告给班主任报________教育中心领导审批。学员必须在延期后的半年内复课,复课时必须缴纳人民币_______元作为学位占用费。如半年内________教育中心无相应班级, 恕不另行安排,也不退费。?

?

六、缺课

1.学员如因要事请假,必须提前两天以电邮形式通知________教育中心,未提前请假,则按照旷课处理。 若学员在一个阶段内累计请假/旷课超过_______次,所报读期内不可获得证书。

2.学员因个人原因所缺课程,________教育中心不予单另补课、退费和转费续读。

3.学员上课时不得无故迟到。为免影响其他学员学习,老师有权拒绝迟到超过15分钟的学员进入教室上课。

七、考试及证书

课程结束前将进行考试,________教育中心向考试通过者颁发的结业证书。未通过考试者, 如出勤率达90%以上,________教育中心可免费为其提供再次学习其报读课程的机会

八、因不可抗力而导致的停课,________教育中心一律不予补课或作出其它补偿。

九、本协议的最终解释权在________教育中心实业英美教育咨询,协议在双方签署之后即告生效。

________教育中心:(盖章)______

经办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