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匆匆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匆匆教学设计

第1篇: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主旨;语文素养;语用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要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迁移文本的语言形式的表达实践,如构词方法、句子表达方法、某个段落的构段方式、文章的谋篇布局、文本里的某种描述手段等多种方式。很多教师已经深谙其道,不仅在备课时能有意识地设定迁移拓展的目标要求,还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迁移拓展经验,养成了迁移拓展的教学习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奠定了语言形式训练的基础。

形式不再是秘密,核心内容如何聚焦,成为“语用训练”有效的关键。“拓展点不能随意选择,一般要以课文的主旨为依据”,而常识性课文和非常识性课文的主旨不同,拓展内容自然也应该有所区别。何为常识性课文呢?施茂枝教授在《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一书中阐述常识性课文为:“意在传播知识作为本质特征是判断常识性课文的依据或标准。”如《回声》《鲸》《只有一个地球》等用了较多说明方法的说明文,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小品文。反之,不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而以审美形象、人文内涵为目标的文章称为非常识性课文,语文课本中以此类文体居多。据此,常识性课文的语用训练内容应该指向“知识内涵”,而非常识性课文的语用训练内容则应该指向“审美内涵”。

一、常识性课文,语用内容指向“知识内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认识文化价值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有限的课堂上,对“语用训练点”的慎选、慎用,是“语用训练”有效的前提。非常识性课文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在语用内容的选择上,尤其需要每个一线教师细细斟酌。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内容上以宣传知识为主要写作意图,又充满童真童趣,兼具知识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中,本课设计的拓展点就选择在了解动物特点上,即将拓展的内容指向百科知识,将知识拓展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紧密结合。设计如下:

指导学生了解青蛙等其他动物冬眠的特点,并指导朗读后,出示小鸟、小猫、小猪、小鹿的脚印,进而训练表达,让学生把横线补完整,交流、评价、朗读。

师:小朋友,说说他们画的是什么吧。(预设:小鸟――小草,小猫――梅花,小猪――剪刀,小鹿――树叶)

出示――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又

小猫 ,小鸟 。

小鹿 ,小猪 。

不用颜料 ,几步 。

为什么没参加?他在 。

同样,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中,《小蜗牛》一课的教学设计将课文体式定位于介绍知识的常识性课文,在此主旨定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碧绿碧绿”的意思和重叠方式,接着换词形容树叶颜色,添词形容白雪颜色,循序渐进地进行词语积累与运用。将认识小蜗牛爬行慢的特点和不同季节小树林的特点贯穿于“语用训练”的始终。指导朗读时同样不强调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情,而强调读出蜗牛爬行速度慢的特点和不同季节树林的特点。如教学认识不同季节树林的颜色时,设计如下:

师:请注意这个词――“碧绿碧绿”。小蜗牛,你为什么要将“碧绿”重叠起来用?单用一个“碧绿”不行吗?(说明颜色很绿很绿)

……

师:哪只“小蜗牛”还能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看到的树叶的颜色?(金色、金黄)

师:哪个词也可以重叠起来,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碧绿碧绿的树叶全变成了

的了。(出示)

……

师:“小蜗牛们”,大家知道能用知道的词语来形容雪的颜色吗?(预设:白白、雪白、洁白……)

师:这一次,小蜗牛看到地上盖着

雪。(出示)

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把“在语言实践中懂得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等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将第三、第四自然段讲述小骆驼的沙漠旅行作为重点,质疑探究来了解沙漠恶劣的环境特点。其次,在第五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骆驼妈妈怎样引导小骆驼轻松应对风沙,为下文感受小骆驼的自豪作铺垫。最后,让学生扮演小骆驼,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在学生练说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运用课文语言,从脚掌、驼峰和睫毛几个方面说,这又是内化有关骆驼的知识的语言基础上的语言文字运用,彰显了语文的实践性特点,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同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一课的教学设计,在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也彰显了异曲同工之妙。

二、非常识性课文,语用内容凸显“审美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谓阅读能力的核心就是理解能力;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也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将通过语言文字获得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视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文字,借助语言文字获得文本所承载的信息,在此学习过程中思维由具体走向抽象,形成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获得文本的思想内涵和内容精髓,这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式之一。

非常识性课文不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而以审美形象、人文内涵为目标,毋庸置疑,正是要在学习中,落实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感知与理解。目前,各种教学设计中,不顾常识性与非常识性课文的辨析,一味重写法、轻人文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教学《匆匆》一课,单纯强调工具性,只注重语言形式就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仿写句子。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赵昭老师教学《匆匆》一课第三自然段时,采用先交流w会感受时间匆匆流逝,再用上句式联系生活实际说话的拓展迁移法。

师:“去的尽管去了……怎样地匆匆呢?”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三自然段?

生:“洗手的时候……双眼前过去”让我觉得无论我们做什么,时间都会匆匆地划过。

这样,笔未落,情已发,为接下去语用训练的有声有色作好了铺垫。

师: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你们身上吗?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式“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过去,_____是匆匆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句话吗?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连成完整的一句话。我们来作一首小诗!

生: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上过去,岁月是匆匆的;

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笑中过去,回音是匆匆的;

奋斗的时候,日子从汗水中过去,成长是匆匆的;

阅读的时候,日子从思考中过去,时间是匆匆的。

教师先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读懂句子的意思,用心感受句子蕴含的情感,实现理解“语言文字”向理解“形象、意义和思想”的转化。接着,让学生发现语言之“形”,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实现对本文语言形式的挖掘和把握。最后,内化表达之“法”,当学生体悟到语言形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如此表达的精妙所在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实现语用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卡罗纳》一课,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高玉梅老师授课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卡罗纳的“痛”,巧妙安排如下:

“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圈画出能感受到卡罗纳心情的语句,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的描写来体现他的心情。”

学生自主交流,抓住外貌、神态、心理、动作,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初步感受写作手法的同时,体会卡罗纳悲痛的心情。

“PPT出示句子: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交流: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写出卡罗纳的心情?”

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写作手法,并深入感受卡罗纳的悲痛的心情。最后,真切地走进卡罗纳悲痛心情,设计练笔如下:

“卡罗纳大哭,因为他想起了

。可是没有母亲,放学时, ;他参加考试时, ;他肚子饿时,

;他 时, 。”

三次交流,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表达的支架,让学生练说仿写,学习文本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描写的方法走进人物内心的方法。方法的习得是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卡罗纳失母之痛为内容指向,不断地丰富情感认识,为下文教学他人对卡罗纳的关爱作情感渲染,也为彰显“爱”的主题做铺垫。

总之,教师若无正确的认识,不顾常识性课文与非常识性课文的文本区别。着力关注语用,忽视常识性课文中的常识性、科普性知识和非常识性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人文价值,不顾学生的阅读感受、生活体验,就会产生教学的偏颇。反之,教师能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形式奥妙的同时,相机引导感悟文本,情感共鸣,语言训练就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工具,而将承载更多温暖的有思想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感悟。

参考文献:

[1]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施茂枝.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刘仁增.可贵的坚守 可喜的突破――对两节《匆匆》的分析与深度思考[J].福建教育,2013(9).

[5]刘春平,叶润生.丰富想象 了解常识 发展语言――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2010(1).

第2篇: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教师要使自己的提问有意义,既不要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来,也不要过高要求,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要善用启发艺术,提出疑问,激起思考。

(一)启发式的提问

如《唯一的听众》教学片断:教师这样提问:“唯一的听众”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她做了什么事情呢?这听众为什么让作者成功了呢?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知道需要阅读课文,作进一步的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这种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开放式的提问

提问不是追求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有一定的开放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抒发自己的见解,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如《井底之蛙》的结尾,教师这样设置疑问:“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说些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青蛙会很惊讶:啊!原来天空不是我想的那样渺小啊!是我看问题太片面了。”有的小朋友说:“它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会感叹道:啊!外面的世界好美啊,我不忍离开了!”有的小朋友会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纷纷谈出自己的感受。开放式的问题,开阔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目的式的提问

教师在提问时,要摆脱盲目性,仔细斟酌,提出有针对性、目的性的问题,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如《老人与海鸥》的教学片段: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的变了调的地方话,教师这样提问:“你从亲昵的变了调这一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目的性的提问,促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最终得出准确答案,而不是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

(四)次序性的提问

一堂课,教师往往会设置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一定有主次、先后之分,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的主次,学生理解的程度,设计问题的次序。如《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片断: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设置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含义?”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次序性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促使学生逐步理解教学内容,促使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艺术化的提问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上要多下功夫,设置出灵活、开放、有目的、有次序、有启发性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促使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板书艺术

教学板书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课堂板书,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上书写工整,恰当运用。那么教师要使板书具有艺术性,有哪些方法呢?

(一)锤炼词语式板书

锤炼词语式板书要求教师增强板书设计的意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把课文主要内容用精练的文字概括出来,抓住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好文章的内在联系,用关键词语搭建文章的框架,使学生一目了然。如《匆匆》一课的板书设计:匆匆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这样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展示了文章的行文结构,既有利于教师讲解课文又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二)适时呈现式板书

教师板书的设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适时地呈现板书。如《怀念母亲》的板书设计:怀念母亲母亲祖国频来入梦——真挚情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书写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3篇: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在这几次展示课中,我深刻认识到,“以学定教”要落到实处,要做到“贴着学生教”。

一、送孩子们一盏指路灯

“预习”是实现以学定教方法的第一步。在低年级时,我就教给孩子们预习的方法,当时只是停留在扫清字词障碍,读熟课文,弄清文章讲了一个什么事,这样一个低层面上。而升入高年级后,我对于预习就没再做过相应的指导。在这几次的听课中,我感受到了预习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重点布置预习作业,前几次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大多数只能做到读熟课文,解决不理解字词,自学一类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上。后来,结合其他老师的做法,我开始认预习纸的方式布置预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布置《跳水》一课的预习时,出示预习内容。

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在不民生词语下写注释。

2、掌握一类字词。

3、这是一个 的故事。(填一个词语,在文中找出填这个词语的依据,并划出相关句子。)

4、提出你的问题。(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天课上,当我检查预习时,我第一次发现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强。第三个预习题的答案在黑板上列出了长长的一列,每一个回答的同学都为自己的答案找出了充分的依据,这帮孩子们真让人刮目相看。同时,我也认识到,在预习中,老师的引领作用尤其重要。老师必须参透教材之后,预习问题要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触摸到文本的心脏。

二、把孩子们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以学定教活动中,我总感觉孩子们的问题意识不强,提问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们通常只会题目提问,缺乏问题意识,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着眼点,开拓他们的思维,把他们眼界放宽。

于是,在预习设计到提出问题时,我注意引领他们从题目入手,从内容上,从文中人物上,从人物的行为等提问,同时提醒他们要注意所提问题的价值,能自己解决的不提,能在文中显示的尽量不提。在这样一步步的引领下,孩子们提问有了一定深度和价值。

三、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们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学定教”的课堂显示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们自觉能力强了,老师的讲只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以前,在课堂上,我有时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当抛出一个问题时,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就匆忙地请学生回答,结果收不到良的效果,也得不到满意的答案。

第4篇: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A学生沉痛哀婉地发言:“他恐怕会自杀,因为没有别的出路,活不下去了。”

B学生面带微笑地说:“我想他不会自杀吧。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但他衣食无着,又无依无靠,看来只能行乞了。”

C学生情绪激昂地说:“卖炭翁在把牛车赶往皇宫的途中,越想越气,不肯再赶车就和宦官争执起来,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大声喊着,我和你们拼了,于是就和宦官打了起来。”

……

于是乎,学生的激情迸发出来;于是乎,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你说我说大家说,说得不亦乐乎,甚至演变成“两派”--“同情派”和“反抗派”之争。教师看到学生在体现着“主体性”,笑逐颜开,孤芳自赏!

而后是一个“权威人士”点评:“这次课堂讨论其气氛的热烈,学生思维的活跃,问题答案多样化,都出乎意料。我感到这次设疑讨论较为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不知老师们如果听了这样的课,听了这样的评,会有什么感想?反正我是觉得很悲哀,脊梁骨发凉。我们的孩子又被“忽悠”,手中的文本又被“搁置”了,拓展的戏又被“精彩”了。《买炭翁》的主题是控诉“宫市”的罪恶,揭露封建王朝剥削百姓、欺压百姓的本质,表达对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然而上面一节课的“拓展”,把学生引向了“超脱文本”的悬崖边。如果参照上面的“拓展”,遵照那位“权威人士”点评来实施教学,我们完全可以让这位“卖炭翁”举起大旗,领导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而后是痛快淋漓的“革命果实”展示:“把那两个‘手把文书口称敕’的黄衣使者处死。”那多痛快!

呜呼!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的“文本拓展”,也不知这“文本拓展”之“水”流向何方!还没有让孩子们带着情感读文本,带着理解读文本,就匆匆抛出“探究”、“拓展”,除了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还有什么?

不由得又想到某位老师的一节课,学习《孔雀东南飞》,教师走上讲台:“同学们,这篇课文课下预习了吗?”学生齐答:“预习了。”教师急不可耐的展示课件:“请你为刘兰芝、焦仲卿设计一条出路。”唉,又是一片讨论声,又是精彩发言,又是教师忙不迭的点评:“你说得很精彩”“这个方法很好”“你为他们找到一条好出路”……

我们不反对“拓展”,我们提倡“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读写”的“拓展”,因为语文学习就应该以提升学生语言素养为目标。但拓展决不能搞“空中楼阁”“扑朔迷离”“冠冕堂皇”那一套,还没有学生品读文本的空间,还没有给学生品位语言的时间,就“高屋建瓴”,那能让学生学到什么!

窃以为,“拓展”是有必要的,但要遵循如下原则:

第5篇: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一眨眼,党课的理论篇章就要结束,一切是那么的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于要接受更多党教育的我们,这不是结束,这是刚刚开始!我们不能只止步于党课的理论学习上,我们更多的是要用实践去检验真理,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

短短的六节理论课,通过倾听各位老师的教导,下课后自己的反思,真的受益匪浅。让我从认识上,从思想上改变了以前的一些单纯的,不成熟的想法!有时候,一个老师的举手投足间的动作,就能传达出一股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可以向我们学生传达任何信息。 最后一节课,万老师讲到目前时,他说:“在这样的干部管理下当地的人民是怎样的一种生活!”通过这句话我读懂了一个关心,担忧人民生活的党员! “忧天下之忧而忧”这是一个有责任,有良知的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要忧天下,更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为人民的忧做出贡献。

最后一节课主要讲了党的宗旨,及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宗旨,还有坚持这个宗旨的要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的利益是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做到这点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苏共的失败更是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是他只为少数人民某利益,这样的政党一定会被淘汰!在数据统计中发现,苏共仍然能工人的利益占4%,代表人民的利益占7%,代表党员的也只占11%,而占党干部及党机关的却占85%.看到这些数据,我们就深刻的明白为什么苏共在执政74年后解体!因为他谋的不是人民的利益!这样的政党迟早会被淘汰。

我们党为什么要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主要有以下三点:(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二)这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所决定的。(三)这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老师指出我们坚持党的宗旨的具体要求有: ⒈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⒉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⒊在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⒋正确处理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⒌时刻保持对权钱色的警惕性,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第五条指出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这点对我们党的建设很重要!目前有些党员不能坚持原则,最终走上,不为民谋利,不为民做主,官官相护,这样的现象我们党一定要彻底清除!

26日上午,全党举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第6篇: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科任,能认真订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授教化理论,认真备课和教授教化,积极参加科组运动和备课组运动,上好公开课和均衡课,并能常常听各先生的课,从中汲取教授教化经验,取长补短,进步本身的教授教化的业务程度。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睦、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依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控制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越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导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康健,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付个别差生,应用课间多次倾谈,勉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导其戒骄戒躁尽力向上,奋不顾身,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建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成长本身的看念,建立高贵远大的抱负。

作为教初二政治课的先生,明白本身对课本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材料。为进步每节课的进行后果,教授教化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课本,把握好根基、重点难点外,还采纳多媒体教授教化,如:投影、幻灯、漫画、灌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步讲堂的教授教化质量,按时完成教授教化任务。

通过一学年尽力,能订定好温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温习课,培养好尖子生,进步中等生,赞助差生。但由于本学年讲课光阴较短,温习内容较多,温习对照仓匆匆,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收才能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课本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年教授教化造诣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授教化工作中,要赓续总经验,力争进步本身的教授教化程度,还要多下功夫增强对个别差生的指点,相信一切问题都邑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垦植总会有劳绩!

以校为本,是教导革新与成长的全新的教导理念。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革新的紧张内容,是学校成长的动力,是匆匆进教导教授教化进步的有效形式。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历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类具体问题为工具充分施展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授教化工作与教授教化研究融为一体,在看重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分外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和谐与互助,互相学习,彼此支持,配合分享经验。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离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提倡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气氛,在学校领导的鼎力督匆匆和全体教师的配合尽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风起云涌,取得显著的后果。

开展校本教研运动,其目的是为了进步全校教师的理论程度和综合素质,匆匆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导看念的改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介入研究的兴趣,加强教师驾驭课本的才能和运用今世教导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今世化教导手段进行教导教授教化运动,实现教师角色的改变和讲堂教授教化的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校订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增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治理监督。

1.我校本期的校本教研采取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授教化反思,教授教化论坛,教授教化看摩,案例阐发,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2.增强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成长内存的必定要求和最佳道路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滥觞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导理论,控制多媒体技巧帮助教授教化,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能力进步自身的教研程度。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订定规划,肯定专题,改进教授教化措施,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赓续完善自身的知识布局和理论素养,赓续进步研究和办理教授教化实际问题的才能。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在学习中做到了“四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课改实验区的优质讲堂实录与本校的讲堂教授教化利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才能稽核结合。每位教师都有本身的理论学习笔记和,通过课后反思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校本教研办理教授教化疑难利诱,使学习、利用、反思、交流进步融为一体。

3.看重教授教化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看重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紧张性。教授教化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授教化工作的反省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授教化后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授教化中的成败与不够的紧张历程,常写教授教化反思,对教师进步自身程度、优化教授教化是行之有效的法子。在日常的教授教化中我校异常看重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授教化反思的记录。

(1)记本身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授教化中赓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进步自身的教授教化程度。

(2)记教授教化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看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授教化工作中的前车之鉴

(3)记录学生在学习历程中的利诱,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办理措施记录下来,赓续富厚本身的教授教化经验。

(4)记教授教化中学生的独到意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本内容的实践来观,通过他们本身切身的感到,经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意见,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富厚本身的教授教化内容。(5)记教授教化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授教化环境进行全面回首总结,依据本节课的教授教化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实时修订教案,进步本身的教授教化才能。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授教化反思成为进步本身业务理论程度的有效道路,将反思贯穿于教授教化的整个历程中,并将反思列入教师考评。

4.强化教师培训,进步教师业务理论程度

本学期,我校充分应用培训资源,多渠道进行教师培训。我校曾多次请进修校指点员来我校对教师进行课本教法培训,业务理论培训。充分应用校本教研进行讲堂教授教化培训,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学校为各科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面。

第7篇: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一、不宜“急进”

“语文味”和“人文味”随着年级的递升而螺旋式上升。例如,小学低年级侧重于识字写字和正确朗读,此阶段过多地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文渗透,既没有生命力,也不会在学生心底留下多少投射和划痕;小学三四年级,侧重于句段理解、写作能力和阅读分析,逐步进行人文层面的熏陶、渗透和滋养;小学高年级,侧重于深入的阅读理解和课外阅读的扩大,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侧重于兴趣培养与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不可统一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课文感情充沛,适合于情感熏陶,比如,《珍贵的教科书》《秋天的怀念》;有的课文形象生动,适合于审美熏陶,比如,《观潮》《爬山虎的脚》等;有的文本条理分明,适合于逻辑思维训练,比如,《只有一个地球》《桂林山水》;有的文本语言丰富,适合于语言品味,比如,《翠鸟》《匆匆》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课文,涵盖了以上多种,这自然需要师生或在取舍中择其一二,或下大工夫综合训练。

三、不可泛滥

尽管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但是,这并不意味要冲淡语文味。常常看到一些公开课,为了不至于冷场,为了凸显人文味,音乐、画画、舞蹈、视频等纷纷亮相,所谓语文的“语言品味、朗读入情和熏陶渲染”反而被挤压到边缘地带。事实上,语文首先姓“语”,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顿悟有时靠音乐、画画等是无法完成的。

第8篇: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一、中高年级随堂写题目的设计要遵循一下原则和方法

(1)以深化落实课标、发展思维为目的,进行多样化的创新写作。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在识字、阅读、写作的基本知识方面已经有了量的积累,有了一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了一定发展,此时的随堂打写应该内容更深入、形式更丰富,既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又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更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2)高年级的随堂打写内容宜短而精。高年级阅读文本篇幅变长,即使长文短教,花费时间也比中低年级多,在保证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高年级随堂打写更宜短而精。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小见大,针对性强,从小处着眼,只就某一点有的放矢即可,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实效;

(3)写作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真情实感流露、促进情感内化为出发点。题目的设计要能够促动学生流露真情实感,能够促动学生进行深度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的目标是内隐的目标,仅依靠教师的说教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审视、去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并且还要将情感目标落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二、中高年级语文随堂写题目的设计方法如下

1.课文内容的感悟

中高年级有许多富有启发性、充满真情挚爱的文章,学生在充分学习、阅读理解了课文之后,心灵会有所触动,情动而发,必然有话可写。

“阅读材料”中《匆匆》一文关于时间的思考,看看学生的感悟:

“时光匆匆,只要一不注意,时间就流过了。时间流逝了,就算叹息也没有用了。”

从学生写的内容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积极思索,这是对文本更深层次地思考,当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时,课文主题已经深深地内化到他们自己的思想中去了。

2.课文内容的提炼升华

中高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必不可少。随堂打写可以设计对课文内容的提炼升华,打写时间不用多,但效果不错。对课文内容的提炼升华一方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很好地发挥了打写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

例如学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可以将打写题目设计为给居里夫人写一段诺贝尔奖颁奖词。部分学生作品如下:

“这是一个美丽而不平凡的女性,她在一个“破棚子”里创造了人类伟大的发现――镭,镭的光芒融入了她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她视工作为生命,视名利为粪土,她为科学献出了青春和健康,她成为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她就是玛丽?居里。”

“居里夫人的坚定、刚毅、顽强,在人们的心中永恒不变。她一生勇于为科学而奋斗,她的坚持赢得了成功,她把物理学带进了全新的世界,她的荣誉当之无愧。”

这样的设计再次升华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课文主题。学生为了创作必然要对课文内容深入研读、思考、咀嚼和消化,在大脑中重新组织语言,而且要注重语言的精炼和创新,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文字输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3.典型句式、段落的仿写

语文学习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课文语言规范优美,学生可以仿写,让学生在文本精炼的语言中吸收、积累、运用、创新,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语言,提高写作技能。仿写时可以写那些经典的让人过目不忘的句式。例如《匆匆》一文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学生仿写之后更易感受到时间的稍纵即逝、光阴似箭,更有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以下是学生的作品:

“洗脸时,时间从脸盆里过去,吃早餐时,时间从满是面包屑的嘴边过去;赶路时,时间则从急促的脚步声中过去。在时间不停地流逝中,因时光飞逝而深感无奈地低下头深思时,时间又从我一分一秒地深思中过去,则当我重新躺下时,时间从我每次鼾声中闪去。一天过去了,而在我静下来沉思时,时间又从我的脑中逝去。”

除了典型的句式仿写,段落仿写也是一种很好的随堂打写形式。《北京的春节》很多段落运用总分的写法,是学生仿写的好例子。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有三个段落都是运用事例来论证中心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而且三个事例都是遵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的。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运用上面的思路来写一个能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

4.单元主题小结

人教版教材是按照单元来组织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它不仅概括了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单元学习方法,是阅读教学的纲。

第9篇: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根据校园活动比较多这个特点,广东实验中学海报设计课程(艺术必修课程)从每个班级选报5名喜欢海报设计的学生作为学员,进行每周一节,每学期18~20节的海报设计课程教学。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海报设计基础知识教授;海报设计基本技法教授;实践课程教授;作品自评、展览环节。此四个环节涵盖了海报设计的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在分类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员的特点开展教学。课程在2004~2013年间逐渐成熟并形成了固定的教学环境,为学校的社团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提供了一批又一批很好的宣传海报成品(如图1)。

结合多年的课程开发实践,笔者认为海报设计课程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提升校园活动的宣传力度

在海报设计课程没有开设之前,校园活动的海报大多色彩单一,设计缺乏新意。白纸黑字或红纸黑字,动漫人物加标题等没有设计风格,这样的海报或者宣传单对读者来讲简直是一种视觉污染。过去的大字报时代已经不存在了,21世纪的人们进入读图时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大多数人工作学习特点,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留住读者的目光,让读者记住你的海报,就必须改变海报设计的风格和制作技法。以体育节海报为例,根据课堂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学生们在体现体育运动方面学会变单一的人物动态到局部代替整体的效果(如图2),从单一的动漫风格到形式多样的复古风、现代风和欧美风格的特点(如图3)。技巧的提升和风格的转变,让整个校园变得更有视觉冲击效果和艺术氛围,很多师生情不自禁地在海报前驻足观看,拍照留念,发微博、微信等。师生在茶余饭后也开始讨论着这些有新意、有创意的海报,这样的传播形式带来的是更好的宣传效应,从而提升了活动宣传的力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提高师生们的审美情趣

海报设计课程在开设的时候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着重海报的分类、特点以及构成要素;在过程与方法上着重从对比分析―引导观察―启发点拨―设计制作等环节下功夫,每节课解决一个问题,让实践检验理论;在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着重个性引导,鼓励多种尝试,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细节来入手寻找创意点。这样产生的作品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共鸣,这些共鸣会让学生在讨论一张海报的时候延伸出一些海报设计方面的知识,甚至上网查询与其相关的信息。这种延伸在某种程度上就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海报知识和审美情趣的提高。比如艺术节海报的设计制作,课程设计着重在有关艺术元素的方面提高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从生活细节中找灵感,从生活元素中发现创意,从而建立设计者和读者之间的信息链接,产生更大的共鸣。在共鸣的基础上,师生们享受到了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如图4)。

三、增加校园文化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