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匆匆教案范文

匆匆教案精选(九篇)

匆匆教案

第1篇:匆匆教案范文

——题记

转眼间,快六年级了,毕业离我们很近了。小时的我们憧憬着未来,缺殊不知,离开的那一年我们会多难过。梧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这样重复地变换着。而我们的童年却不在了。小时候的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也消失了,却变成了残忍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没有心的自己。

时间匆匆,梧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当最后又来到教室时,那木木呆呆的桌子与板凳依旧摆放整齐,只是,只是,少了每天追逐疯打的同学,少了那欢声笑语在教室中漫步,一切都变得空荡荡的,黄昏。残阳。最后的光,燃烧在了教室里,有些阳光,有些冷清,以前的热闹?以前的欢喜,以前的梦想。都不在了。那种空荡荡的感觉就像心在堕落,在哭喊,在散碎。时间匆匆,留下的却是伤心与痛苦,寂寞与回忆,空荡与无奈。

又看到,又听到,又想到,以前的时候,多久才会回来,我很想念你们大家,想念你的疯闹,他的沉静,我的快乐。可惜不能回来了。我多希望能给我一颗安眠药,安睡吧,别在为时间而伤心而烦恼。这么小的梦想,却难以实现,时间呵,曾有多少人,臣服在你的脚下,而我,不屑臣服,我要让你做我的仆人,就这样我一直追逐你,殊不知,已陷入了时间的深渊,无法逃离,而时间在匆匆流逝,如握在手里的沙一般,点点滴滴落了下去,感悟真理落了下去,人的本性落了下去。我最终臣服了,为时间效劳。忘记了以前,忘记了小时候的梦想,忘记了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把我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个恶魔——没有心的恶魔,时间匆匆溜去,为我们带来的确实让我们深刻记住,后悔,却不能倒退。

梧桐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刚出生的嫩芽,又迎着时间激情四射,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多么希望那天赶快来临,却殊不知在逐渐消失,变成了一叶叶有心计的“黄人”,带走了绿色。他们落下了,然而,又变成绿色,就这样反反复复,时间匆匆带走多少无辜的绿叶,带走了多少无法实现的梦想。世界上没有狠心的人,只有被时间遗忘的历史。试问那些遗失了快乐,是否在花开的时候可以重见欢颜。那些弄丢了青春的人,是否在老去的那一天还能重寻记忆,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幻想从前,美好快乐包裹着我,却不懂,一心长大,到最后竟成了这副狼狈样,多想,回到从前,感受美好与温暖,哪有今天,这般残酷。

第2篇:匆匆教案范文

[关键词]“慢”教育;出错;教学重难点;教学评价;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85-01

近年来,一种相对“慢”的生活方式在一些国家逐渐流行起来:慢慢就餐,慢慢行走,慢慢阅读,慢慢说话……这些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回归自然、重视生命个体的追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应慢一点,稳扎稳打,切忌急功近利。下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慢”教育。

一、学生出错时要慢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教学资源,放慢教学速度,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那么数学课堂便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例如,教师出示一个问题:今年明明6岁,妈妈30岁,________?学生给出的答案如下:①妈妈比明明大几岁?②明明比妈妈小几岁?③妈妈和明明相差几岁?④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⑤再过几年,明明的年龄和妈妈一样大?这时,有的学生认为不可能存在第⑤种情况。教师抓住机会,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第⑤种是不是不存在呢?应怎么修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明白了第⑤种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明明的年龄不可能超过妈妈的年龄,明明年龄增加的同时,妈妈的年龄也在增加。各小组得出了好几种修改方案:①几年前,妈妈的年龄和明明今年的年龄一样大?②再过几年,明明的年龄和妈妈今年的年龄一样大?看起来,这样的“慢”教育似乎耽误了时间,事实上却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使得后面的教学更加顺畅。

在数学教学中,当有学生出错时,教师一定不要让这种重要的“错误”悄然“溜”走,而应该慢下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要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停留让学生不断做题的表面,而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舍得下“慢”工夫,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重难点知识。

例如,教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时,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从份数的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一难点,首先用课件动态演示把8个梨平均分成4份的过程,并提问:“1份梨是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辩论。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概念,课堂效果甚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分清主次,把握好速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评价节奏要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确保数学课堂“没有差错”,仓促评价,致使学生的一些新想法“流产”。殊不知,有时适当放慢评价的节奏,进行延迟性评价,反而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求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给出了两种解法:①(4+2)×2=12(厘米);②4+2+4+2=12(厘米)。教师没有马上给予评价,而是提问:“同学们都非常棒,大家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生1说:“还可以列式为4×2+2×2=12(厘米)。”生2说:“还可以列式为4×3=12(厘米)。”许多学生认为生2算错了,而教师则鼓励生2说出思考的过程。原来,生2发现2厘米是4厘米的一半,认为可以将长方形的两条宽合并成一条长,这样,长方形的周长就相当于3条长的和,也就是4×3=12(厘米)。

在数学教学中,把教学评价的节奏放慢,多征询学生的意见,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在课堂生成处要慢

在数学教学中,即使教师的预设再充分,课堂上也难免不会“节外生枝”。实际上,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资源,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设的教案,不理会课堂生成,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学“6的减法”时,教师让学生同桌之间玩“猜小棒”的游戏,即一人握6根小棒,随机地让同桌抽取其中一部分后(抽取过程中,握棒的学生不能看),然后猜出同桌抽取的小棒数量。学生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这时,一位学生突然委屈地说:“老师,我的同桌不让我抽。”只见这位学生的同桌紧紧地握着小棒,还在偷笑。教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将这种情况作为算式“6-0”的切入点,引导该生列出算式:6-0=6。动态生成的“插曲”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识,教学十分顺利。

可见,对于课堂生成,若它们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应放慢脚步,当堂解决。

第3篇:匆匆教案范文

唉,好累呀!起早摸黑地爬起来,匆匆洗漱,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去搭公车。拥挤的人群爆满了整个车厢,个个在连声讨论学习问题,若是往日,个个定会悠哉悠哉地谈笑风生。可期末复习又到了,这种颠倒的境况可真是如期而至,但却快的让人喘不过起来。

匆忙的往教室跑,远远就能闻见朗朗书声,洋溢整个校园。赶到教室,径直向座位走去,同学们坐满了整个教室,个个手捧书争分夺秒地读着,没有人会理睬你,甚至连瞟你一眼都没空!这样好的学风,又出现在学期末,不都是因为快要期末考了吗?

伴随着耳边响起的铃声,一张张试卷又飞奔而来,疲惫的同学们发出一声紧接一声的灰色浪花,却顶着两只熊猫眼打起十二分精神,灰灰的眼睛滚着火辣的亮光,坐姿端正而专心致志地做起平躺在桌上的试卷。

以往他们会这样吗?以往的他们个个不是翻书抄,就是教室里爆发接连不断的“纸团”大战;有的还故作生病逃避可怕的考卷呢,第二天来到直接抄老师的答案,省事多了!总算有个A班的样子,原由还不是因为期末复习又到了吗?

天天盯着书本试卷,似要把它们盯透望穿,一刻也不停歇。吃饭想着它,睡觉也想着它,做梦都念着它。

第4篇:匆匆教案范文

关键词:主旨;语文素养;语用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要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迁移文本的语言形式的表达实践,如构词方法、句子表达方法、某个段落的构段方式、文章的谋篇布局、文本里的某种描述手段等多种方式。很多教师已经深谙其道,不仅在备课时能有意识地设定迁移拓展的目标要求,还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迁移拓展经验,养成了迁移拓展的教学习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奠定了语言形式训练的基础。

形式不再是秘密,核心内容如何聚焦,成为“语用训练”有效的关键。“拓展点不能随意选择,一般要以课文的主旨为依据”,而常识性课文和非常识性课文的主旨不同,拓展内容自然也应该有所区别。何为常识性课文呢?施茂枝教授在《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一书中阐述常识性课文为:“意在传播知识作为本质特征是判断常识性课文的依据或标准。”如《回声》《鲸》《只有一个地球》等用了较多说明方法的说明文,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小品文。反之,不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而以审美形象、人文内涵为目标的文章称为非常识性课文,语文课本中以此类文体居多。据此,常识性课文的语用训练内容应该指向“知识内涵”,而非常识性课文的语用训练内容则应该指向“审美内涵”。

一、常识性课文,语用内容指向“知识内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认识文化价值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有限的课堂上,对“语用训练点”的慎选、慎用,是“语用训练”有效的前提。非常识性课文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在语用内容的选择上,尤其需要每个一线教师细细斟酌。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内容上以宣传知识为主要写作意图,又充满童真童趣,兼具知识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中,本课设计的拓展点就选择在了解动物特点上,即将拓展的内容指向百科知识,将知识拓展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紧密结合。设计如下:

指导学生了解青蛙等其他动物冬眠的特点,并指导朗读后,出示小鸟、小猫、小猪、小鹿的脚印,进而训练表达,让学生把横线补完整,交流、评价、朗读。

师:小朋友,说说他们画的是什么吧。(预设:小鸟――小草,小猫――梅花,小猪――剪刀,小鹿――树叶)

出示――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又

小猫 ,小鸟 。

小鹿 ,小猪 。

不用颜料 ,几步 。

为什么没参加?他在 。

同样,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中,《小蜗牛》一课的教学设计将课文体式定位于介绍知识的常识性课文,在此主旨定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碧绿碧绿”的意思和重叠方式,接着换词形容树叶颜色,添词形容白雪颜色,循序渐进地进行词语积累与运用。将认识小蜗牛爬行慢的特点和不同季节小树林的特点贯穿于“语用训练”的始终。指导朗读时同样不强调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情,而强调读出蜗牛爬行速度慢的特点和不同季节树林的特点。如教学认识不同季节树林的颜色时,设计如下:

师:请注意这个词――“碧绿碧绿”。小蜗牛,你为什么要将“碧绿”重叠起来用?单用一个“碧绿”不行吗?(说明颜色很绿很绿)

……

师:哪只“小蜗牛”还能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看到的树叶的颜色?(金色、金黄)

师:哪个词也可以重叠起来,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碧绿碧绿的树叶全变成了

的了。(出示)

……

师:“小蜗牛们”,大家知道能用知道的词语来形容雪的颜色吗?(预设:白白、雪白、洁白……)

师:这一次,小蜗牛看到地上盖着

雪。(出示)

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把“在语言实践中懂得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等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将第三、第四自然段讲述小骆驼的沙漠旅行作为重点,质疑探究来了解沙漠恶劣的环境特点。其次,在第五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骆驼妈妈怎样引导小骆驼轻松应对风沙,为下文感受小骆驼的自豪作铺垫。最后,让学生扮演小骆驼,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在学生练说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运用课文语言,从脚掌、驼峰和睫毛几个方面说,这又是内化有关骆驼的知识的语言基础上的语言文字运用,彰显了语文的实践性特点,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同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一课的教学设计,在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也彰显了异曲同工之妙。

二、非常识性课文,语用内容凸显“审美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谓阅读能力的核心就是理解能力;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也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将通过语言文字获得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视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文字,借助语言文字获得文本所承载的信息,在此学习过程中思维由具体走向抽象,形成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获得文本的思想内涵和内容精髓,这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式之一。

非常识性课文不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而以审美形象、人文内涵为目标,毋庸置疑,正是要在学习中,落实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感知与理解。目前,各种教学设计中,不顾常识性与非常识性课文的辨析,一味重写法、轻人文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教学《匆匆》一课,单纯强调工具性,只注重语言形式就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仿写句子。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赵昭老师教学《匆匆》一课第三自然段时,采用先交流w会感受时间匆匆流逝,再用上句式联系生活实际说话的拓展迁移法。

师:“去的尽管去了……怎样地匆匆呢?”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三自然段?

生:“洗手的时候……双眼前过去”让我觉得无论我们做什么,时间都会匆匆地划过。

这样,笔未落,情已发,为接下去语用训练的有声有色作好了铺垫。

师: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你们身上吗?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式“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过去,_____是匆匆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句话吗?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连成完整的一句话。我们来作一首小诗!

生: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上过去,岁月是匆匆的;

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笑中过去,回音是匆匆的;

奋斗的时候,日子从汗水中过去,成长是匆匆的;

阅读的时候,日子从思考中过去,时间是匆匆的。

教师先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读懂句子的意思,用心感受句子蕴含的情感,实现理解“语言文字”向理解“形象、意义和思想”的转化。接着,让学生发现语言之“形”,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实现对本文语言形式的挖掘和把握。最后,内化表达之“法”,当学生体悟到语言形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如此表达的精妙所在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实现语用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卡罗纳》一课,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高玉梅老师授课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卡罗纳的“痛”,巧妙安排如下:

“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圈画出能感受到卡罗纳心情的语句,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的描写来体现他的心情。”

学生自主交流,抓住外貌、神态、心理、动作,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初步感受写作手法的同时,体会卡罗纳悲痛的心情。

“PPT出示句子: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交流: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写出卡罗纳的心情?”

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写作手法,并深入感受卡罗纳的悲痛的心情。最后,真切地走进卡罗纳悲痛心情,设计练笔如下:

“卡罗纳大哭,因为他想起了

。可是没有母亲,放学时, ;他参加考试时, ;他肚子饿时,

;他 时, 。”

三次交流,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表达的支架,让学生练说仿写,学习文本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描写的方法走进人物内心的方法。方法的习得是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卡罗纳失母之痛为内容指向,不断地丰富情感认识,为下文教学他人对卡罗纳的关爱作情感渲染,也为彰显“爱”的主题做铺垫。

总之,教师若无正确的认识,不顾常识性课文与非常识性课文的文本区别。着力关注语用,忽视常识性课文中的常识性、科普性知识和非常识性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人文价值,不顾学生的阅读感受、生活体验,就会产生教学的偏颇。反之,教师能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形式奥妙的同时,相机引导感悟文本,情感共鸣,语言训练就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工具,而将承载更多温暖的有思想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感悟。

参考文献:

[1]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施茂枝.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刘仁增.可贵的坚守 可喜的突破――对两节《匆匆》的分析与深度思考[J].福建教育,2013(9).

[5]刘春平,叶润生.丰富想象 了解常识 发展语言――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2010(1).

第5篇:匆匆教案范文

(1)还给学生阅读主动权。传统的阅读教学重于讲、问、灌,而学生则忙于听、答、接。其结果是教者觉得难,而学生更感到无趣、无味、学得苦。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段、句),自由选择方法(朗读、默读、诵读、浏览),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提出疑问,自由发表感受……甚至连课文由谁先读(老师读、录音读、学生读),我都尊重学生的意见。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学生提出喜欢听录音读,我就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边放录音,边用悠扬舒缓的音乐渲染情境,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仿佛自己也处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他们听了一遍,还想听第二遍、第三遍,不知不觉中能把桂林山水的特点背诵出来了。可见,学生有了阅读的主动权,他们就能主动地读、高兴地读,并从中获得美好的感受和乐趣。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的主动权,还得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才能使他们“有权乐用”、“有权多用”。否则,他们往往就会出现“有权不用”的现象。培养兴趣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通过创设情境、运用电教媒体、制造氛围、增设材料,等等。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从题目入手,巧设疑问:“为什么父母对孩子写的第一首诗有如此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你的看法又是怎样?”这么一提,“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们有急着要破解的欲望,认真阅读课文,并议论纷纷。有的说母亲说得好,孩子很高兴;有的说父亲太严厉了,伤了孩子的心;有的说父母亲的评价都很好,对孩子有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真是众说纷纭。有的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父母对自己某方面的评价也有类似的现象,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由此可见,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多么浓厚,对课文的理解又是多么深刻。

(3)以读为本、重在感悟。很多事实证明,阅读课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是事倍功半的。这种以讲代读的方式也是有悖于现代教学理念的。《语文课程标准》里也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读为本,重在感悟,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只用了一句简单的开场白: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你们一定很喜爱它!这便吸引学生主动地读起课文来。有的朗读,有的默读,有的一句一句地细读,有的浏览了一遍后细读自己喜爱的、重要的句、段。同时,在读中还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文中的生词。在圈画语句时,很多学生都圈画了我刚才说的那句话。我问大家为什么都圈画上这句话?他们都说:“谁不喜爱母亲呢?”

在认真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我稍作点拨,便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文中所阐明的道理。学生们悟出的道理比老师估计的还要多、还要好。

(4)自主探究、发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阅读体验,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教学《匆匆》一文时,学生在小组交流探究作者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为复返呢?”,文中究竟有没有作出了回答?

有的学生认为在第二段课文里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写出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有的学生认为在第三段课文里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具体写出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稍纵即逝)。

第6篇:匆匆教案范文

交流轮岗不应是“做客”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东祝小学教师卢建斌,上学期进行了交流轮岗。在轮岗的过程中,卢建斌发现了一种倾向:交流轮岗只是换了一所学校任教,与原校任教没有实质区别,备课、上课等常规教学还会延续以往的模式。还有一部分教师觉得:交流轮岗并不利于学生。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卢建斌认为:交流教师的人事关系等都不在轮岗学校,这使交流教师从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是匆匆过客,急盼着轮岗完毕回“娘家”。在轮岗学校,交流教师有时并不会刻意去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多的选择是适应。因为交流时间短暂,轮岗教师在熟悉了所任班级学生的情况后,又不得不匆匆离去,导致教学的连贯性被破坏。这让轮岗教师很无奈:一方面,不得已去交流,另一方面。却又来去匆匆,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衔接过渡。

实际上,许多家长对于教师交流轮岗也持反对意见,原因只有一个:频繁更换教师会让孩子们无所适从,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衔接。而有些轮岗学校校长则表示:和前几年的教师支教一样,学校对如何管理交流轮岗“做客”的教师,有些犯难。

如此看来,教师交流轮岗似乎已经陷入一种尴尬境地。为了不让交流轮岗成为“变味”的支教,卢建斌认为:教师交流轮岗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必须再细化相关制度。在某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上,一位教育局长曾表示,如果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不改革,一个校长或教师在两所学校任职任教,很有可能出现因轮岗学校“不是亲生的”,而将工作重心放在原学校,导致轮岗难以收到实效。

全国试点县管校聘

轮岗教师的责任心问题,需要制度来解决。今年4月,教育部下达《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开展教师轮岗管理首批改革示范区的申报。在公示的19个示范区中,包括东部地区9个,中部地区5个,西部地区5个,共涉及15个省份。按照计划,县管校聘这种模式要先在示范区试行,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所谓“县管校聘”,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将教师关系归于区县教育局,由学校聘任,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

在这19个示范区县中,教师不与具体的学校签订合同,而是与区县教育局签订合同,然后再由教育局派往不同的学校,由学校聘任,以此推动区域内的教师交流轮岗。

早在2014年9月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会,对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做出全面部署。其中,提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据教育部教师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19个示范区是从30多个申报区县中遴选出来,都是已经实施“县管校聘”或是类似这种管理模式的区县。

不应只适合城区学校

从去年开始,北京市东城区要求九年一贯制学校、深度联盟学校及优质资源带上的学校教师、校长都将流动起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点评称,这种学区间流动已经类似教育部提出的“县管校聘”方式,令择校热大大缓解。过去,在很多区县教师轮岗的过程中,普遍出现“轮岗像串门”,教师积极性不高,待遇无从保证等问题。东城通过出台政策和奖励机制,保证老师们的积极性。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干部教师轮岗将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绩效工资以及职称制度改革相结合,并通过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吸引教师主动报名。

第7篇:匆匆教案范文

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就是:“热爱读书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人云:“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我们身为小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在课堂上,老师教我们课本上的知识,那是仅仅不够的,所以,在课后,我们还要阅读一些对我们有益的书,来提高我们的知识量。

但是,在阅读时,一定要保持阅读质量。不能你匆匆读完这本书,连书的内容都不确定,这样读与不读可以画等号。有的人读老师学校布置必读优秀书籍,完任务似的着急看完,居然连书主人翁的名字都已忘了读音。想想看,老师学校布置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了你会获得什么?反之,你匆匆获得与失去什么?相信大家心中自有答案。那为什么做不到?没时间?这是借口,如果你每天拿出十分钟,几天就会收获不少“又大又红的苹果”。如果你喜欢有兴趣的读一本书,你不用再管制自己,就会废寝忘食的看完它。所以,兴趣和质量是阅读的保证。

一日 无书,百事荒芜。书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书籍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增加我们的生活经验,陶冶我们的情操,令我们受益不尽。

我爱书,爱读书,爱去细细品味一本好书,如品味一壶清新的好茶,我陶醉其中, 忘了时间,忘了自己,忘了自己在什么地方,忘了一切,我知道我陶醉在一本好书中,静静地读着只觉着美好。

第8篇:匆匆教案范文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方块字有一种特殊的美丽。它奇特而规则的组合,再现了人类语言中最富于魅力的古典情怀。而以书写汉字作为表现形式的书法艺术,则是艺术园中的瑰宝。字体的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点画的富有情趣、意境深远、造型优美;用笔的情由兴至、节奏明快、千变万化,无不洋溢着美的韵律。可以说,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美。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写字不那么重视了,他们认为,既然电脑这样好用,哪用得着费尽心力来练习写字?于是在课堂上,我们会看到,在鼠标的轻轻一点之下,生字缓缓地从起笔到落笔,一一演示出来,那种完美令我们赞叹不已。在看完之后,有的老师就直接让学生们练习写字了,省略了教师的范写步骤。我不仅愕然,难道我们的老师不敢在黑板上写字了吗?难道机器的完美使得我们老师不敢再尝试着去自己亲身示范了吗?

    思索了很久,我想,究其原因,大概是我们做老师的自己首先就不够重视写字吧!记得前几年,教育界掀起了大练基本功的热潮。那时,上级要对教师进行过关考试,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老师们也不敢懈怠,“三字一画”,那真是练得极其辛苦。可是,随着电脑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练字被打入“冷宫”。大家又蜂拥而上,练起了电脑技术。现在,每逢上课,电脑课件是必不可少的,而写字,却退避三舍,成了配角中的配角。老师们因为有了电脑,再也不想费劲去练习什么书法了。于是,有的老师甚至很少写字了。现在,教案有的是复印的,遇到上观摩课,网上下载,打印。有的老师所写的字,已经到了不敢恭维的地步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公开课上,少有老师敢于公开指导学生写字,即使有,也是挑几个容易写的匆匆了事。

第9篇:匆匆教案范文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拥有话语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一些语文课上,合作却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或分工不明确,糊里糊涂,一片混乱:或虚晃一枪,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或无味地争执不休,放任自流……这样的合作学习,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那么,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

一、合作学习需要预设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预设,教师就会盲目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出现学习要求不明,讨论匆匆,部分学生主宰讨论,讨论不深入等现象,教学成为信马由缰的活动。只有精心预设方案,教学活动才能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地进行。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对合作内容、对学生、对合作目标、对教学方法等进行预设,编制好合作的方案,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例如《忆江南》这首词,诗人白居易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的春天随处可见,岂止是“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就能概括?词中的一个“好”字,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教学时,我预设这样一个问题:“江南好”,到底好在哪呢?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积极展开合作,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谈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万紫千红总是春”,描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春天场景,展示了一个光彩夺目的江南春天,既丰富了想象,又活学活用了许多古诗词。

预设让教学过程有计划,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按照预设的方案亦步亦趋实施教学活动,课堂就容易变成“填鸭式”的满堂灌,抹杀了学生的智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限选了合作过程的丰富性和生成性。

二、生成让合作学习更有效率

“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课堂应是动态生成的,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眼界、兴趣、特长等参与合作学习,这就使教学过程具有差异性、不确定性、创造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合作学习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方案,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可以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悟,通过讨论,让不同的思想汇合、碰撞,使课堂精彩纷呈。如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难点在于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后,为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张扬个性,我组织了一场辩论会,以“你觉得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更需要怎样的人?”为辩论题,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分为正反两方合作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课上,面对学生的不同想法,我没有抑制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认同我的想法,按原计划一步一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花生的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像落花生那样,不注重外表,也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善于表现自己,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生成让教学过程更灵活,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生成,忽视预设,没有选择合作的内容和时间,讨论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那么课堂虽然气氛异常活跃,但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缺乏实质内容和真实意蕴,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好坏是分不开的。

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教学的主导地位不可少。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学生通过审题、读文、质疑,确定了探究的主题为:“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爸爸却非要让“我”将鱼放掉,这是为什么?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作者钓到鱼距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爸爸不想违反这里的规定。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浅层面上。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给予及时点拨:如果作者和爸爸悄悄地把鱼收起来,那么并没有人知道我们钓到大鲈鱼呀。这样一来,学生探究的思路一下子畅通了,继续深入探究,理解了:父亲是为了对作者从小进行严格教育,使他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合作学习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预设基于教学过程的计划性,而生成是基于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教学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精心预设能让合作学习有目标,提高合作效率;教师的有效指导能让合作更有价值,生成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陈永林.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