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范文

洪涝灾害应急处置精选(九篇)

洪涝灾害应急处置

第1篇: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范文

关键词:防洪标准 自然条件 规划设计 防汛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洪涝灾害显著特点之一是内涝,即外河洪水位抬升,城区雨洪积水难以有效排除而致涝。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空间呈现出立体感,随着新城区地不断扩张,使得老城区更容易受到内涝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出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对策,对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位置以及江河洪水的特性, 在流域或水系防洪工程体系的框架下, 通过建设必要的防洪、除涝、排水等设施,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并采取非工程措施, 改善和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管理水平, 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 发生超标准洪水时, 应有预案对策, 以保证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与生产不发生大的动荡,使各类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因此,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管理的总体对策是采取工程与非工程及社会综合性防洪排涝减灾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 规范与指导人类的社会活动, 创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 减轻城市的洪涝灾害损失。

2 城市防洪排涝存在问题

2.1城市防洪标准偏低。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和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不足,多数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优先考虑城市地上建设,对防洪、排雨等地下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导致现有的城市防洪标准与这些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不相称, 在遭遇大洪水时, 由于城市规模扩大, 人口增加和经济总量的扩大, 同样的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是过去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2.2城市调蓄雨洪能力衰减。由于城市地区湖泊、洼地萎缩、面积减少, 土地硬化程度提高, 而且大量的建筑建造在原来的绿地和水域上, 致使城市调蓄雨洪能力锐减,易造成内涝。另外, 许多城市的排水管网配套建设滞后,城区原有设计的排水管网很多都是建设年代已久、排放能力不够、排水标准比较低,很多新建居民小区未按标准新建排水设施, 而是接入原有的市政管线, 加大了排水负荷。

2.3城市防洪排涝技术落后。城市洪涝灾害防治除了依靠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以外, 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如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新的3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卫星定位系统)等,我国目前在城市防洪排涝中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高, 特别是对城市老管网的布设、抢险、探测还缺乏预先防范的手段和措施。

2.4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备。很多城市应急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存在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薄弱, 预报预警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受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很多城市在城市建设和城市防洪管理上, 尚未考虑在遭遇大洪水时城市中可以被淹没的区域及设施, 受淹后又缺乏补偿机制。当遭遇超标准洪水时, 缺乏包括洪水保险、城市居民紧急疏散、撤离及救灾措施等内容在内的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

2.5城市居民防洪排涝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淡薄。由于对城市所存在的洪涝灾害风险宣传不够, 除遭受过洪涝灾害的城市居民对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有一定体验外,大多数地方领导及群众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足。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既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 又缺少足够的防洪减灾知识,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时往往束手无策。

3城市防洪排涝在水文水利方面的计算模式

3.1假设暴雨计算。通过统计一地区的历史数据,查询相关的暴雨资料之后取平均时态,又或者是选择相对较恶劣的一个组合情形,将其作为暴雨的时空分布设计依据,通过暴雨可以间接推测、计算出洪水。

3.2产流计算方式。这里提及的产流就是指在各流域里不同径流成分整个生成、整合的过程,就是水分处于垂直运行时,因受到各种综合性因素的影响,同样更是再分配降水量的一道工序。下垫面的条件不同其产流机制也会不同,而产流机制的差异会影响到整个产流的发展过程,出现一些不同的径流特色。因此根据产流机制的不同采取的产流模型计算也要因地制宜。

3.3汇流计算模型。它通常是遵循此流域最近一次降雨时的净水量分布规律,推导出流域进出口断层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数值。汇流的计算方式有很多种,依照流域的蓄泄关系可以划分为非线性以及线性的两种汇流模型;依照输入空间的分布差异可区分为集总和分布的参数两种模型;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坡面的汇流以及河网的汇流两方面计算城市汇流数值的。

4 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对策

4.1适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目前, 我国多数城市排涝标准偏低,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日趋严重。城市地下设施和城市网络系统的不断增加, 内涝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必然也不断增加, 因此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已成为我国城市防洪建设中的紧迫任务。

4.2防洪排涝规划、建设与市政建设同步进行。应处理好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间的关系,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注意防洪排涝问题, 明确城市防洪建设的方向、总体布局、建设规模、防洪标准及主要治理措施, 防洪排涝设施与市政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4.3强化防洪排涝非工程措施建设。进一步从实际出发, 制定和完善防御超标准洪涝水、风、潮预案, 制定相应的防洪排涝调度实施方案和应急方案, 如绘制城市防洪风险图、界定风险区、引进风险管理, 加强洪水预报、调度、警报, 建立城市排涝系统应急反应机制等非工程措施建设。

4.4逐步建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针对突发性洪涝灾害的预警制度, 洪涝灾害风险征兆识别、预报与预警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 特别是预报结果的传播和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建立健全预警制度, 对内容、标准和流程进行规范, 能够保证真实、准确、及时地洪涝灾害信息, 提醒城市居民注意自己身边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 使大家更好地防范洪涝灾害, 又可以避免公众的盲目恐慌和各种谣言的流传。

4.5建立和完善雨洪利用管理体系。城市雨洪资源利用不仅是水务部门和城建部门的任务, 同时还牵涉到气象、地质、水利、城市建设等其他众多部门, 具体实施时需与城市建设、市政管理、节水、建筑设计、环保和园林等许多部门通力合作。要有效推广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必须建立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 负责统一协调和管理包括防洪、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与配置、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等问题, 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监督。

4.6建立健全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由于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短期紧急调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义务与协调机制, 以及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 提高快速反应决策能力。我国防汛工作现行的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各有关部门的“防汛岗位责任制”,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组织方式, 今后需要继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配套法规, 强化组织管理体系。

4.7增加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建设资金投入。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必须按照防洪规划逐步完善和提高, 鉴于洪水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 因此要防止大灾大投入、小灾小投入、无灾不投入的被动局面。不少地方对防汛抢险舍得投入, 但对管理运行养护维修则往往投入不足; 对修建防洪工程设施可以按计划安排投资, 而对防洪的非工程措施建设则往往重视不够, 缺乏资金保证。国家在考虑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时, 不仅要考虑直接经济效益, 更须看到它的社会效益及其全部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安排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同时, 充分考虑对管理运行、养护维修和非工程措施的投入。

4.8强化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宣传手册、展板、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 对广大市民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普及洪涝灾害及其防御的常识, 增强城市居民防御灾害和灾中自救的本领, 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防洪减灾管理。

参考文献:

[1] 吕旭东,刘磊.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01) .

第2篇: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及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科学防范和处置各种自然灾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XX市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防范化解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

县气象局要针对低温雨雪冰冻可能影响的重点地区,加密与省、市气象局之间会商频次,密切跟踪监测天气变化,强化会商协同和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等各类预警信息平台重要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主动加强与交通运输、电力、通信、农业农村、民政等单位的会商和沟通,及时提供灾害性天气可能影响的区域、行业和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等信息。

(二)防范化解重大森林火灾风险。

加强责任落实,以政府名义公布划定的森林防火期和防火区,适时森林防火禁火令,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修订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开展专项督查、常态督查和明察暗访;加强火源管控,加大巡山护林力度,在全县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彻底排查整改,严格管控森林火灾多发地段、敏感时段和高危人群,适时适地开展计划烧除,切实消除隐患;加强预防宣传,及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和高火险天气警报信息,做好监测预警和火险趋势预测;加强能力建设,做好森林防火项目申报、管理和验收等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基层专(兼)职和群众森林火灾扑救力量。

(三)防范化解重大洪涝灾害风险。

防范化解江河超标洪水风险。汛前明确各级江河防洪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逐一落实江河防洪工程行政、巡查、抢护责任人;抓紧组织力量对水毁堤防、险工险段进行修复加固,恢复防汛保障能力;依法开展河道清障,全面清除各类行洪障碍,确保江河行洪安全;加强汛期工程巡查,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做好沿江水库、水电站调度权限、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等工作,充分发挥工程调峰蓄洪作用。防范化解汛期水库水电站安全风险。进一步落实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到不漏一库、不漏一坝、不漏一人;进一步明确水库水电站调度权限,及时编制审批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完善水库水电站雨情水情监测预警设施和手段,严格执行汛期控制运行计划,严禁超汛限蓄水,对有安全隐患的水库坚决实行低水位或空库度汛;督促水库水电站管理单位进一步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加强巡查值守。防范化解山洪灾害风险,进一步建立健全山洪灾害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汛前开展各类山洪灾害隐患点的排查,用好管好已建县级监测预警系统,注重汛期动态管理,持续开展重点区域排查和县、乡、村预案修订完善及基层临灾避险演练,抓紧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防范化解城镇洪涝风险。严格落实城镇防洪排涝行政首长负责制,继续健全城镇防洪组织指挥和防汛应急体系;汛前抓紧对城镇防洪排涝设施进行全面检查,认真制定和完善城市防洪排涝预案,建立城市低洼区、滑坡危险区下穿隧道等部位的防汛预警机制;落实防汛排涝供电、治安、交通等保障措施,建立城镇防汛排涝应急抢险队伍,加强重点积水区、重要区域的防汛物资储备;广泛开展城镇防洪防涝知识宣传,确保洪水期城市居民人身安全,努力减少城镇洪灾损失。

(四)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充分发挥监测预报网络体系的功能。有条件的地方,要对城镇、乡村、学校、医院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人口密集区和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高山峡谷地带,有针对性地加密部署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现险情、发出预警。对重点区域内影响大、规模大、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隐患,采用监测设备采集数据、通过视频传输、无线传输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手段进行专业监测。做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选址的安全性和适宜性评估工作。多渠道争取和统筹使用资金,适当提高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补助标准。对实施搬迁避让难度大、威胁人数众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快工程治理,充分发挥地勘专业队伍的技术支撑作用和专家的技术指导作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

强化各类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维护管理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强化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地震监测力量部署,保障监测台网正常运行,提高监测质量和效能,密切跟踪震情形势的变化发展,加强震情会商研判。摸清重点危险区道路、铁路等交通状况,逐步加强对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进一步优化电源布局、电网结构,推广使用电力防灾新技术。对重要电力设施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基础设施、水库大坝及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监管,抗震设防要严格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标准。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XX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政府主导机制,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做好防御工作。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各类自然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救助能力。

(三)加强物资装备储备。

制定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根据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要求储备相应物资。建立健全救灾物资调拨和运输制度。

第3篇: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China's urban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urban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work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from the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tandard, town planning, early warning system, continue to introduce high-quality personnel to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Strengthen pair of existing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maintenance and renovation, make town dweller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waterlogging disaster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for urban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work,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management practice

关键词:城镇;防洪排涝;应对措施

Key words: urban; flood control; counter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镇防洪排涝安全是城镇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镇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城镇防洪排涝安全依托于科学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组成一般

包括水库、堤防、内河、水闸、排涝站及滞洪区等防洪排洪设施,我国现存的城镇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是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根据城镇在区域规划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确定城镇规划期内的防洪类型及标准,来制定城镇防洪安全措施.。

一、目前城镇防洪排涝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党中央对城镇居民的民生问题越来越重视,同过

去相比我国城镇防洪排涝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仍然存在以

下诸方面问题:

1、城镇防洪标准偏低

我国长期以来的防洪排涝政策是立足于城市的,是将城市的防洪排涝安全放在首位来

规划设计,城镇的防洪排涝安全是为处于下游的城市服务的 另外,由于城镇防洪排涝安全设施发展比较缓慢,所以,我国城镇的防洪标准偏低,绝大多数处于中小河流地段的城镇低于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在遭遇大洪水时,大面积的农田被淹,民房被冲毁,农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和经济收入得不到保障

2、城镇防洪排涝技术落后

城镇的防洪排涝现在主要依靠现有的防洪排涝工程,这些工程多建于20 世纪 60 、70 年代,抗险能力较低。现代意义的防洪排涝除依靠工程建设以外,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如防洪信息管理系统 洪水预报系统等这些新技术在城镇防洪排涝中的应用水平不高,对现有工程的维护,加固技术也停留在相对落后的水平。

3、城镇建设规划不合理

由于城镇建设规划是总体的全面的规划,规划的内容涉及到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设计

时并未考虑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城区内的雨水灌渠或者是雨水排放系统,在分期分

阶段建设过程中遭遇超过防洪规划重现期设计标准的降雨强度,排洪设施无法及时排除暴雨

产生的雨水,造成雨水蓄积形成内涝区 在城镇规划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时序性问题,局部地区尚未建设到规划设计的排洪或排水的标准,也是造成内涝的原因之一。

4、城镇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备

我国的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在各级城市当中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管理体系,也都有了相应的防汛组织体系 但在城镇及农村受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当洪水发生时,信息传递不畅,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薄弱,预报预警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在城镇建设和防洪管理上,尚未考虑在遭遇大洪水时城镇中可以被淹没的区域及设施。当遭遇超标准洪水时,缺乏包括洪水保险 城市居民紧急疏散 撤离及救灾措施等内容在内的城市

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以确保城镇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各种城镇生命线网络

系统,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尽可能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防洪排涝工程的施工技术

城区防洪堤工程设计采用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与土堤相结合,工程规模为Ⅲ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 级,设计洪水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地震烈度设防标准为Ⅳ度。

1、堤基施工

堤基施工的首要任务是按设计要求进行清基。按设计断面放线,确定清基范围,边界应在设计结构边界以外 50cm。迎水面浆砌石基础开挖时如果超挖,则应加大基础厚度,不得回填。堤身填筑前应进行削坡处理,清除区域内全部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其他障碍物。当基础为粉细砂层时,应将粉细砂全部清除,使堤基和堤身全部坐落在砂砾层上。堤基表层的不合格土、杂物、植物等必须清除干净,并不得作为堤身的回填土,清基深度≥20cm。

2、堤脚浆砌石施工

(1)浆砌石材料要求石料表面无泥垢、 油渍等污物,并保持砌筑时表面湿润。砂浆配合比必须经试验。

(2)按照设计尺寸放样,开挖基坑,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砌石施工。

(3)浆砌石体采用铺浆法砌筑,铺浆厚度30mm~50mm。砌筑时,石块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采用外面侧立石块、 中间填心的方法,不出现空缝。

(4)砌体的布置和尺寸以及分缝必须满足施工详图要求。

(5)施工中如遇小雨,应适当减少水灰比,同时应做好表面防护;遇大雨时,须保护好已砌工作面。

(6)砌筑过程如因故临时间断,应预留阶梯斜槎。继续砌筑前应将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干净。

(7)浆砌石堤脚要留伸缩缝,间距一般为15mm~20mm。伸缩缝为空缝,不作填充物。

3、堤身砌筑施工

(1)堤身砌体材料选用石质坚硬新鲜未风化岩石,冻融损失率小于1%。 堤身浆砌石采用上下两面平行、无尖角、飞口、薄边、有砌面的长方体块石。

(2)砌筑前,应在砌体外将石料上的泥垢冲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

(3)浆砌石采用座浆分层砌筑,铺浆厚度宜在 30mm~50mm之间。随铺浆随砌石,砌缝需用砂浆填充饱满,用铁杆捣实,做到不漏填、不空填、不得无浆直接贴靠,严禁先堆砌石再用砂浆灌缝。

(4)浆砌石要上下层错缝砌筑。砌体外观面应平整美观,预留约3cm~4cm砌缝。

(5)浆砌体勾缝前应清缝,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缝内湿润,砂浆分次向缝内湿润,分次向缝内充填密实。

(6)浆砌体砂浆配合比应按设计标号通过试验确定。施工过程在砌筑现场取样试件。

三、保障城镇防洪排涝安全的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安全规划应在充分分析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城镇生产生活

实际情况和城镇建设规划提出切实的应对解决措施,在保障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和谐,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实现防洪排涝安全目标工作实践中以下几项措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1逐步提高城镇防洪排涝标准

城镇防洪标准既关系到城镇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又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是城镇防洪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洪标准定得愈高,防洪效益也就愈高,所需的工程投资也就愈大、防洪标准定得愈低,城市防洪安全性和防洪效益也愈低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固定资产的数额也在不断增长,发生同样大的洪水,同样的受灾面积造成的损失将成数倍增长。因此我国的现行城镇防洪标准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予以适当提高。

2 城镇防洪排涝规划应与城镇建设规划同步进行

应处理好城镇防洪排涝规划与城镇建设发展规划间的关系,在城镇发展规划中注意防

洪排涝问题,明确城镇防洪建设的方向、总体布局、 建设规模、防洪标准及主要治理措施,防洪排涝设施与城镇基础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另外,在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问题上必须考虑防洪能力的补偿,配套建设好排水设施,内外排水要统筹考虑在城镇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要预留出水口或配套建设排涝泵站,将重要关键的设备用房规划设置于高暴雨重现期的规划内涝水位之上。

3建立城镇防洪涝灾害预警预报机制

防御城镇洪涝灾害需要气象、水利、城建水务等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建立有效机制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城镇防洪涝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各相关部门可根据预警标准的各类信息,立即启动预警系统,并通过通信、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向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地有关防御灾害预警信号,将洪涝灾害对城镇的影响降至最低。

4、加强人才引进和高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进步,防洪排涝工作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技术掌握多与少直接影响到

防洪排涝工作效率和效果,也最终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些高新技术的使用,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增强防御工程运转的协调性 如信息管理技术的引入,可以建立防洪排涝智能应急响应系统,在洪水发生的情况下,为救灾决策和快速反应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指挥抗洪救灾提供通讯保障,并跟踪 反馈各项命令的执行情况,以达到减少人员 耕地 财产和资源损失的目的

5、做好城镇居民的防涝减灾常识宣传普及工作

我国的防洪排涝工作主要由政府和人民军队来完成。长期以来,由于对城镇所存在的洪

涝灾害风险宣传不够,特别是对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宣传不够,除遭受过洪涝灾害的城市居民

对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有一定体验外,多数地方居民对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在

发动城镇居民投入防洪减灾方面存在严重缺欠,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考虑足够的防

洪排涝减灾对策,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既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又缺少足够的防洪减灾知识,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时往往束手无策,在洪涝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成为防灾减

灾的积极因素,反而却成为防洪减灾救助的对象。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防洪排涝问题将逐步成为城镇规划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分析城镇防洪排涝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科学的

解决方案及应对措施,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广大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范文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城市内涝;雨水系统;雨水规划;治理措施[Abstract] In our city is located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rivers and the sea shore, in different degree by river floods and water logging threat. The new situation facing the city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enlargement of city scale, city population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facilitie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our country, city flood disaster loss caused by more and mor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ity "Shenyang Water Street" phenomenon, analysis of the main causes of waterlogging disasters in Shenyang City, on the planning method of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cit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ity construction of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keyword] city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waterlogging; city; rainwater; rainwater planning;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8.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2011年入夏以来,中国多个大城市因为暴雨出现内涝,多位专家受访时称,城市内涝不仅是大城市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到2010年间,全国351个城市中的60%在降雨量达到50厘米以上时曾发生过内涝。城市内涝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因极端天气造成城市排水不畅的现象,但本质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城市内涝不仅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而且严重的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南方多省遭遇严重的暴雨侵袭。多个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江西省新余市数个交通要道被大水淹没;湖南省奉家镇公路被冲毁;沈阳市中心城区的“积水街”现象也屡次出现……城市建设中如何提高防洪排涝的能力,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1沈阳市中心城区“积水街”成因分析

1.1中心城区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过低

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重地上,轻地下”,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大,沈阳中心城区原有的农田、沟渠逐渐变成了城市排水管网,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滞后,大部分排水管道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较低、排水管网布置不科学等问题。

据沈阳水务部门统计显示,沈阳市中心城区现有的5000多km排水管网,其排水系统的排涝标准偏低,达到1年一遇标准排水管网占总量的85%,达到2年一遇标准的仅有8%,中心城区还有部分重现期为0.5年,有些地区还没有排水管网,全市雨污分流任务仅完成9%,中心城区一旦发生强降雨就很容易出现大面积内涝,沈阳老城区排水管道设计标准多为1~2年一遇,即使新城区的管道也是按3年一遇的标准建设。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雄厚,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较高,如德国的合流排水渠里可以开小汽车,新加坡的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年以上,这些国家的排水系统完善,维护管理到位,“积水街”现象较少。

1.2公共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当

地下停车场因监控不严、排水不畅、未及时采取防御措施造成水淹,工地违规排放导致排水系统被破坏,这些因素都对沈阳中心城区公共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起到非常大的制约作用。长期以来,市政设施建设维护,都是由城市建设部门负责,现在提倡水务一体化,很多城市成立水务部门,但是有利于城市排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维护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1.3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城市内涝或者城市积水方面的规定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标准、规范,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有关部门在监督建筑物地下设施规划、设计时,缺乏法律依据。

1.4城市框架拉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这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力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

1.5中心城区排水体制不合理,雨污管道混接情况严重

城市排水体制一般为合流制和分流制2种类型。我国国家标准《城市排水规划规范》(GB50318-2000)明确规定,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在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截流初期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目前,沈阳市中心城区的排水体制不尽合理,雨水、污水管道混接的现象严重。中心城区大多是老城区,排水体制以合流制为主,新发展区排水体制规划为分流制,但现状多为合流制,一些新建小区按城市规划在小区内建设了分流制管道,但由于公共管理建设与小区建设不同步,造成沈阳市中心城区管道混接现象较为普遍,污水系统内合流制、分流制交替存在,排水系统混乱。城市中大多为直排式合流制,无完善的排水系统,雨污水直接排入河涌,严重影响涝水排泄并污染环境。

1.6极端天气明显增多

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强降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与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大气候背景的长期变化有关,在极端天气频发的大背景下,我国针对全球变化启动部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正当其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大气环流特征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 “常态化”趋势,亟须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治理和减轻“积水街”问题的主要措施

2.1编制完善沈阳市排水规划,提高中心城区排涝标准

沈阳应对特大暴雨内涝要考虑全面提高城市的排水标准,做好雨水规划,根据城市性质、重要性以及汇水地区类型(广场、干道、居住区)、地形特点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雨水规划重现期。对于新建地区按3~5年一遇的排水标准进行建设,对于老城区要通过排水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水标准。沈阳中心城区现状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普遍偏低(基本为小于或等于1年一遇)区域,如沈河、和平、皇姑的旧城区,设计重现期提高应采用与雨污分流同步、与旧城改造同步、与内涝改造同步的“三同步”措施,逐步扩大排水管道的过水能力,从根本上治理沈阳中心城区“积水街”问题。

2.2加强中心城区排水设施管理,建立排涝应急机制

一是完善市、区两级分级管理体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管养水平。一方面加强路面的清扫工作,减少路面泥沙进入雨水管;另一方面加强管道的清淤养护力量,争取实现清淤机械化。同时加强对爱护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的宣传教育,禁止市民乱丢垃圾、杂物等行为,对中心城区建筑工地加强监督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清理建筑废料杂物,消除造成“积水街”的人为因素。

二是建立雨天排涝应急机制。全市各级排水、市政部门应当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抓好积水黑点的应急排水工作;发生涝灾险情时,各部门应及时行动,排水管理部门及时清理道路排水口,检查水闸、泵站等设施的运行情况,加强疏通地下排水管道,确保排水通畅。

2.3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和“积水点”改造工程

一是“雨污分流”改造。雨污分流可以提高污水及合流管(渠)的过水能力,减小合流管道的雨天溢流量;提高雨水管设计标准或通过新建雨水管道,客观上增大城市排水管网的雨水接纳能力,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城市积水现象。新建、扩建地区和旧城改造地区,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逐步改造为分流制。新建小区、改造城区以及道路等市政公共设施,必须全部实现雨污分流,雨水管和污水管不得混接,并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正本清源,实现源头排水户、小区排水、市政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有效解决排水系统存在的雨污混接、错接、乱接问题。

二是“积水街”改造。2007~2011年,沈阳市对中心城区200多个较严重的积水点进行整治,从已完成的165个“积水点”改造项目来看,积水点改造对于提高局部区域的排水能力,并通过强排措施,解决局部积水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水街”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今后应继承实施“积水街”治理工程,对重点地区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2.4尊重自然和谐发展,增加城市地面透水性。

城市内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生态发展。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增加中心城区绿地面积(如绿化广场、公园等),在人行道、广场等地区采用透水砖,以减少城市地表的径流量。还可以参照以前的公园与城市比例,通过连通河涌、建造公园等手段,扩大水面,加大渗透率,增强天然的排水功能。城市建设应积极推广渗透性新材料,以降低降雨径流,综合运用雨水调蓄与综合利用技术,适当控制城市建设改造前后径流系数的差异。

2.5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现象。城市热岛主要是由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硬质化、城市大气污染、人工热源增多、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减少等因素引起,是造成城市中心城区频繁暴雨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规划、增加中心城区绿化面积(如在中心城区建设青年公园、中山公园、万柳塘公园、怡静园、南湖公园、鲁迅公园、八一公园、南运河带状公园、北运河带状公园等),增加地表渗透能力和集水空间。同时应注意城市规划要利用城市通风,通过节能减排措施来控制中心城区的热量排放,推行环保车辆,提倡市民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使用排放温室气体的机动车和工具,以提高缓解热岛效应的自然能力。

2.6转变传统观念,走雨水排放与利用相结合的道路

传统观念上的排水系统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保护城市公共水域水质为目的,认为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21世纪的排水系统的定位应从以前的防涝减灾、排污减害逐步转向雨水、污水的资源化。沈阳治理“积水点”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雨水利用理念和技术,使雨水工程从传统的排放方式转向利用与排放相结合的思路上,采取各种雨水渗透与雨水蓄滞措施,以立法形式要求新建、改建小区必须设置相应容积的雨水调蓄库,改变让雨水尽快排入河道的传统思路,调蓄库中储存的雨水在洪峰过后排入河道,或作为绿地浇灌和城市清洁等用水。

3沈阳防御洪涝灾害的规划方法和实践总结

3.1沈阳防御洪涝灾害的规划方法

3.1.1规划原则

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城市安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合理选定防洪排涝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的方案。

充分发挥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效能、功能和效益,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修建水库和分(蓄)洪工程,要尽可能的考虑综合利用。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要区别轻、重、缓、急,随着城市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抗洪、涝能力。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把非工程措施提高到与工程措施同等重要的地位,以节省防洪费用,提高防洪效益。与城市环境美化相结合,考虑保护环境提高环境效益,美化城市。

3.1.2城市防洪规划

防洪标准:按沈阳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流域面积形状、洪涝灾害程度,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城市的大小、人口的多少等具体情况,确定城市防洪等级,选定防洪标准。

防洪水文分析与计算,设计洪水与设计潮位的计算。主要防洪工程设施等级、标准,对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采取的对策性措施方案。

现有工程设施改造利用措施及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方案。城市进行雨水工程规划设计时除须对雨水管网进行计算,确定雨水规划重现期,对于新建地区按3~5年一遇的排水标准计算雨水管网,在进行城市雨水工程规划设计中,雨水管网的计算是根据沈阳地区的暴雨强度进行计算的。还须精确计算出雨水提升泵站的流量及调洪湖的容积,使城区内既确保不发生内涝又可减少基建投资。雨水规划时根据地形地貌绘制汇水区域图,根据汇水面积及暴雨强度计算雨水量及调洪湖的容积,在城市中心区除了扩大原有公园绿地内的人工湖面积外还可以规划下沉式绿化广场、下沉式篮球场、下沉式极限运动场等,以充当调洪湖的容积。当暴雨来临时,雨水通过这些体育场所、绿化广场周边分布密集的环形沟渠缓缓流进“水池”,并存蓄其中,暴雨过后再排入浑河,所以,当雨季来临时,这些运动场地便成了雨水调蓄池。

3.2沈阳防御洪涝灾害的实践经验总结

扎实推进城市综合防洪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城市发展与防洪排涝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组织动员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全面提高沈阳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有效应对沈阳极端天气和强降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尽最大努力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统筹兼顾、依靠科技、依法防控五个原则,正确处理好城市防洪与流域防洪、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统一指挥与部门联动五个关系。

突出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政府主导,切实加大城市防洪资金投入。沈阳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加大了城市防洪工程、排水管网和排涝泵站建设以及排水管道清淤疏通等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第二,加快达标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沈阳正全力推进城区堤防、河道、管网、泵站等工程建设,提高了城市整体防洪能力。城市建设是以统筹市政和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加强防洪设施的管理和养护,及时疏浚河道,疏通排水管网,确保通畅为指导思想进行的。第三,加强涉水管理,恢复和加大城市河湖调蓄能力。城市水系调整要符合防洪规划,并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审批。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要避开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增加涝水调蓄空间,留足渗水地面,努力提高城市防涝能力。并认真开展洪水影响评价,消除防洪安全隐患。第四,健全防洪预案,着力提高城市防洪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城市防洪排涝预案编制导则和管理办法,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组建防洪抢险队伍,配备应急抢险设备和器材,切实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应急处置能力。第五,狠抓基层防汛,大力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能力。加强社区防汛组织建设,提高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的自保自救能力。低于地面的地下空间和公共设施,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进水受淹。城市企业根据防洪法的要求,在政府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本行业、本企业的防汛工作。第六,搞好预测预报,着力提高城市暴雨预警响应水平。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城市水文、气象站网建设,大力提高城市暴雨预测精度和预报准确率,延长暴雨预见期。建立和完善预警体系,及时预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提前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第七,注重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城市居民的防灾意识。根据城市河道、湖泊和管网的防洪排涝能力,绘制和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图,以明显标识标明可能受淹的情况。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让公众了解洪涝灾害风险,掌握防灾避灾知识。以适当方式开展防灾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实战能力。第八,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夯实城市防洪排涝基础。

抓紧修订完善城市防洪规划,加强城市防洪规律及技术标准研究,特别是城市防洪和排涝标准一致性与协调性研究,使城市防御外洪和内涝的能力相匹配。

加强城市防洪法规体系建设,开展城市暴雨专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城市防洪排涝基础研究,提高城市防洪科技水平。

落实易积水点、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的预案,强化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等应急防范措施。加强预报,及时预警。气象部门加强预测预报力量,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向防汛指挥部门报送暴雨发生时间、地点、范围、量级和发展趋势等预测预报信息。水文等部门加强河湖水位、流量的监测预报。利用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等渠道,及时主动向公众雨情、水情、道路积水等有关情况,指导公众做好防范工作。

4结语

在沈阳市中心,水广场很多,平日里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的空间。在少雨的季节,它可以储水,而在暴雨天气,水广场可瞬间变身,成为一个防止积水的“排水道”。一些体育场所,比如篮球场、极限运动场,本身就设置在凹地里,雨季来临时,便成了蓄水池。只要利用好,威胁一样变机会,这是沈阳市对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生动诠释,在城市规划建设的细节中,增加一些既经济可行、又方便实用的治水措施,既能应对突如其来的暴雨考验,又能起到长期的环保美观效用,真正做到了把非工程措施提高到与工程措施同等重要的地位,节省了防洪费用,提高了防洪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司国良,黄翔.沿江城市内涝灾害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水利,2009,(19):39-40

[3]丁鹤.对内涝灾害的基本认识和主要对策[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11)

【作者简介】

第5篇: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范文

 

抗洪救灾简报一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抗洪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工委抗洪救灾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江西省农科院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科技优势,广泛发动和动员全院干部职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科学家的强烈责任感,积极投身科技救灾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生产恢复的支撑作用。

 

6月29日,我院召开党委会,专门研究和部署科技救灾工作,成立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百名农业专家赴洪涝灾区开展科技救灾活动领导小组、百名高级农业专家服务团和赴洪涝灾区开展科技救灾分片负责工作小组,研究并制定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组织百名农业专家赴洪涝灾区开展科技救灾活动实施方案》。

 

6月30日,我院召开了百名高级农业专家赴洪涝灾区开展科技救灾活动动员大会,院党委书记杨兰根对科技救灾活动进行了全面动员,院长谢金水主持动员会,副院长陈光宇介绍了院科技救灾方案,院纪委书记谢英胜传达了省委省政府抗洪救灾精神,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所所长刘光荣研究员和青年专家代表邹志恒作科技救灾工作发言。杨书记的动员讲话对院抗洪救灾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高度统一思想,全力以赴做好科技救灾工作,把科技救灾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科技工作重点来抓,院、所当前一切工作安排和活动要服从于科技救灾工作,迅速组织生产自救和科技服务,立即组织科技人员到灾区一线。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科技对灾后农业生产恢复的支撑作用,要求各专家服务团结合当地受灾情况和夏季农业生产的实际,加强灾民农业科技需求调研,针对性的开展专家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使各项防灾减灾技术、生产恢复自救技术到村、到田、到户、到人,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灾后有关农业结构调整、生产自救、生产恢复等方面的科技问题。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目标,确保科技救灾工作持续推进,院所严格压缩各项经费开支,挤出100万元设立科技救灾专项经费,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科技救灾的持续推进。会后,院科技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会议,部署了下一步科技救灾工作的具体工作。

 

抗洪救灾简报二

 

x月x日、x日,镇巴县连续遭受两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短短2小时内降雨量达200mm以上,全县基础设施严重损毁,群众房屋倒塌严重,交通、通讯全部中断,损失十分惨重。灾情发生后,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快速反应,紧急行动,把抗洪救灾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率先垂范,奋力抢险救灾,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一、率先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面对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县上领导坐阵指挥,科学调度,果断决策,亲临一线组织指挥干群抢险救灾。灾情发生后,县委书记杨彦生立即召开全县防汛抢险工作紧急会议,通报当前防汛形势,研究部署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并多次到防汛的险

 

重地点查看汛情。县上成立9个抗洪救灾工作组,由县委、县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分别负责城乡安全隐患排查、水电路讯畅通、治理内涝和清除淤泥疏通管道、灾民安置、医疗救助及疫情防控、灾情普查等工作,全力以赴抗洪救灾。县上抽调千名干部由县级领导带队组成24个抗洪救灾工作指导组分赴各乡镇抢险救灾。县委紧急下发了《关于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抗击特大洪灾中创先争优的通知》,号召各级领导干部率先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率先深入灾情险情最重的地方帮助排危除险,率先深入困难最大的群众当中传递党的关怀和爱心。同时要全天候坚守,掌握了解雨情、汛情、灾情,靠前指挥调度。

 

x月x日,第一次灾害发生时,在县上带班值班的县委书记杨彦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代斌,副县长李明华迅速行动,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灾情,先后深入泾洋镇、3道翻板闸、城区各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地段靠前指挥,落实排危除险措施,指导抢险救灾,收集上报全县灾情。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勇健根据全县汛情,及时督促水利、民政等部门调运储备防汛救灾物资,全力搞好抗洪救灾应急保障。x月x日,县人大主任程正银连夜赶赴小洋镇查看防洪河堤,指导抗洪救灾。政协主席周宗佑第一时间赶往联系乡镇黎坝乡指导抗洪救灾,安抚灾民。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郑永涛积极指导电力、电信等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x日凌晨城区一度停电,他带领抢修人员冒雨摸黑抢修一小时,恢复了供电。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朱晓玲在x.x洪涝灾害发生时,组织带领通讯组、广电局第一时间深入一线,抓拍第一手资料,及时向外。

 

公安局全员出动,24小时不间断在城区进行巡逻,最新汛情,确保了关键时期社会大局稳定。x月x日,赤南水库出现险情,乡党委书记童世宏带领乡上干部20余人组成抢险队徒步淌过齐腰深的水到水库指导抢险,转移群众1800名。盐场镇奎星村党支部书记王三兰关键时刻冲在前,她第一时间组织带领30余名村民转移群众,抢救财产,安抚受灾群众。碾子镇莲花村店子坪组组长、预备党员汤仁霞,冒着倾盆大雨,及时劝撤熊仁兵、熊仁才两家7口人提早撤离,避免了后来发生的600多立方的泥石流的袭击,确保了人员安全。

 

二、率先深入灾区排危除险

 

灾情就是命令,各级党组织不等不靠,迅速组织力量深入乡镇、村组、农户,查灾救灾,排危除险。县委副书记樊强x日下午得知泾洋镇庞家坝小组等3处低洼地带可能出现内涝危险,迅速带领相关人员冒着倾盆大雨前往,现场果断决策,把200余名群众提前撤离到了安全地带。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程开耀生病住院,得知灾情后,不顾医生劝阻就出院,在电话指示组织部机关快速行动抗洪救灾的同时及时返回县上,在210国道阻断,无法通行的情况下,徒步赶赴受灾最重的杨家河乡、陈家滩乡拉溪塘村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就地成立6个工作组,进行到户查灾统计,安置灾民,慰问灾民,紧急集中安置45名房屋全毁灾民,就近就便、投亲靠友安置灾民374人。

 

x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代斌同志得知三号翻板闸排洪受阻后,实地查看,果断处置,调来挖掘机撬开堵塞闸门,排除了隐患。次日又徒步几十公里深入观音镇查灾救灾,途中不慎扭伤右脚,仍带病工作。人大副主任谭启九、政协副主席齐正旭快速反应,在灾情出现后的最短时间内带领工作组徒步奔赴碾子、兴隆重灾乡镇,查看灾情,安抚群众,把受灾情况及时报回县上。x日凌晨,县委组织部干部档案室进水,全体组工干部全力抢救,1608份干部档案无一份受损。随后又到险情最重、街道积水最深的马王庙街,组织群众撤离。面对惊慌失措的群众,部领导带领支部全体党员,沉着应对,组成三支抢险突击队,摸黑

 

踩着齐腰深的水,冒着生命危险,组织72户285名群众安全撤离,紧急抢救群众财产价值30余万元,片区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县交通、公路管理段调集大型机械装备118台次、技术人员180人,冒雨加班加点清除210国道、镇简路、镇碾路等主干线公路垮方滑坡151处4.5万方;赤南乡庙子坝村4户18名群众被洪水围困,乡长毛忠诚带领9名干部火速赶往现场,面对被洪水团团包围的房屋和不断上涨的河水,他立即组织青壮人员采取手拉手的方式接近围困人员,经过近半小时奋战,18名被困群众安全救出。

 

全县通讯中断后,县电信公司副经理张伟亲自带队,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抢修通讯线路,忍饥挨饿在泥泞中连续战斗10小时,终于抢通了全县的固话线路。青水乡郭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文在全乡唯一通道被水冲毁后,不顾个人安危,翻山越岭,爬山涉水65公里赶往县城报灾,为领导决策,科学施救赢得了时间。南关社区出现多处内涝,支部书记张俊福、主任周欢组织辖区青壮年紧急转移群众136人,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率先深入灾民传递爱心

 

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全县11.2万人受灾,解决灾民的生产生活成为各级党组织的首要任务。x日晚,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在抗洪救灾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紧急通知》,要求党员干部自觉深入到灾情险情最重的地方,妥善安置灾民,确保灾民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就医,做到哪里灾情最重,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真正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县民政局党组织积极筹措救灾物资,累计向受灾乡镇紧急下拨救灾粮2.5万公斤,救灾资金200万元,发放棉被2420床,帐篷216顶,方便面500件,矿泉水300件。县委组织部支部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迅速深入包村扶贫单位兴隆镇开展抗洪救灾工作,为受灾户送去资金1.8万元,对7户房屋垮塌户和62户重灾户进行了慰问。x日,县委组织部再次组织3名干部由部领导带队深入兴隆镇指导查灾救灾工作,安抚慰问受灾群众。县林业局党员毛永斌不顾自家房屋进水,与妻子女儿一道为邻家80多岁的老人清理屋内淤泥,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目前,全县134个县级部门单位分别深入所联系的乡镇、村开展传递爱心,结对共建活动,共慰问受灾群众3315户,提供帮扶资金132.6万元,建立帮扶对子2292对,有力推动了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

 

抗洪救灾简报三

 

近期雷雨天气频繁,学校防汛工作责任重大。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20XX年中小学(幼儿园)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筑教办(保)发【20XX】116号)》的文件精神,圆满地完成今年的防雨防汛工作任务,确保师生及学校的财产不受损失,严格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做到“防患于未然”,使校园内外排水畅通,院内无积水,房屋不漏雨,20XX年5月25日上午,在文艺校长的组织和带领下,全校教师对全校的防汛设施情况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自查。

第6篇: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范文

今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和近期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并要求“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防汛抗旱并重,不断建立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立投入增长机制等,从根本上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的减轻旱涝灾害损失,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繁重的任务。

一、防汛抗旱形势严峻、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意义重大

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5省遭受世纪大旱,造成5000多万群众受灾,50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2000万群众面临饮水困难。2010年7月22-24日,我市40小时过程降水量达最高达316毫米,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沮河柳林段洪峰流量达到1100立方米/秒,洪水超百年一遇。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等5省持续偏少的降雨,遭受严重干旱。入汛后,又发生干旱急转、旱涝交替频发的洪涝灾害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给群众饮水、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根据气象部门分析预测,今年汛期我市降水仍然偏多,夏末有伏旱,入秋后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但有秋淋,局部发生旱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实化、细化、量化、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全力确保我市安全度汛。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防汛抗旱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防汛抗旱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旱涝灾害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的关键时期。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尊重规律、人水和谐,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本治标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加快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城镇和水库安全,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主要目标是:基本完成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基本建立覆盖全市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综合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及群众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洪涝灾害损失进一步减少,抗旱减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不断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积极推进防汛抗旱“两转变,一提高”。重点抓好三个体系建设。

(一)加快预警预报体系建设。一是建设旱情监测系统。建成市级监测中心站1个,旱情固定监测站12个。二是基本建成市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3年内实现市、区县两级防汛抗旱视频会商和重点乡镇、重点部位视频会商,5年内实现市、县、乡镇及重点部位防汛抗旱视频会商全覆盖。三是完成4个区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建成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5年内实现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水情监控系统,并延伸至重点水库、村组和重点地段。

(二)加快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建设。一是基本完成漆水河、沮河城防段建设任务,提升城防段设防标准。5年内完成五里镇河、红土河、清河等主要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提升沿河主要乡镇农防段防洪标准。二是加快我市抗旱水源战略储备建设,建设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同时建成一批水窖、涝池等小型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抗旱应急工程20处。三是重新编制漆水河、沮河流域防洪预案,并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为防汛抗洪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四是编制完成市抗旱规划,为科学指导今后抗旱减灾工作打下基础。

(三)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二是5年内完成市级防汛抗旱救灾专业队伍建设及基层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三是建设市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物资储备达到省定标准,实现防汛抗旱物资属地管理、统一调配。

三、全力做好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正处“七下八上”的关键节点,做好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意义重大。

(一)夯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确保防汛抗旱安全。一是采取得力措施,层层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组,落实到厂矿、社区。二是认真落实防御超标准洪水的组织指挥机制,要从人员安全撤离、巡堤抢险、物料供应、交通保障、安全保卫、新闻宣传、救灾安置等方面逐一落实责任和措施。三是提早落实包抓河道、水库、城镇以及重点防洪工程的包干责任制。四是认真落实联户叫醒责任制和防汛信息员制度。使预警措施、撤离方式、安置地点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扎实抓好各项非工程措施的落实。一是开展防汛安全检查,对本辖区的防汛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登记,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二是组建好以民兵、预备役为骨干的防汛抢险队伍,加强防汛专业队伍建设。三是结合本地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并细化有关防洪调度方案和预案,制定或修编抗旱应急预案,落实群众迁安方案。四是加快预警预报系统建设进度,积极做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旱情监测系统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加快防洪抗旱工程建设,提升应急能力。一是全力推进防汛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年内完成五里镇河治理工程建设,新建城镇段堤防2.89公里,农村段护坡11.94公里。二是加快完成沮河庙湾、柳林、瑶曲、照金、新区段,漆水河城区、大同沟、史家河、孙家河、青年路段水毁堤防修复加固工程。三是开展以治理河道“三乱”为主要内容的河道专项整治活动,维护河道生态秩序。四是完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修复5处,新建3处,新增应急灌溉面积1300亩。

(四)强化措施,保障水库运行万无一失。一是严格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和水库管理权限,落实水库防洪安全责任和措施,精心搞好水库汛期调度管理,坚决服从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调度命令。二是强化淤地坝的防汛措施,落实汛期安全巡查制度,真正做到标准内洪水不垮坝,超标准洪水有措施。三是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区七一水库、耀州区涧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紧宜君县马沟、梁塬、东舍水库,耀州区沟西、友谊水库,印台区枣园等6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

(五)积极抓好城市防洪工作。鉴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部分大、中城市内涝形势严重,城市防洪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一是要把城市防内涝工作作为我市防汛重点工作之一,采取行政领导负责、制定完善预案、分片包干、联户叫醒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抓实抓好,改变目前重地上建筑、轻地下设施,重平面硬化、轻立面拦蓄,重建设、轻管理的“三重三轻”现象。二是要加快建设规划步伐,从根本上消除城市防内涝不安全隐患,在城乡建设规划前要事先征求防汛部门意见,工厂、小区、道路建设、特别是沿河地段的各类涉河项目工程建设,应由防汛部门前置审批。三是抓好隐患排查。要组织人员及时排查各类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每次强降雨过后,要及时组织人员清理排水渠、下水道淤积,避免“水漫金山、逢雨必涝、逢洪必瘫”的现象发生。

第7篇: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范文

一、入汛以来的汛情和灾情

今年入汛以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东部、湖北西部等地区和淮河流域先后发生持续性强降雨过程。除淮河外,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韩江,长江流域的渠江、綦江、沮漳河、府澴水、滁河等河流发生超警戒或超保证水位的洪水。总的看,汛情、灾情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6月份以来,全国降雨主要集中在淮河、嘉陵江、汉江流域和黄河上中游地区,降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多5成到1倍。特别是6月29日以来,淮河流域除有2天间歇外,持续强降雨,流域面平均雨量290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3~5倍,折合降雨总量785亿立方米。其中300毫米以上降雨面积为14.7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54.7%;*毫米以上降雨面积19.77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73.2%。最大点雨量安徽临泉852毫米。

二是洪水涨势猛,量级大。四川嘉陵江支流渠江罗渡溪站7月3日由204.80米起涨,7月7日出现225.37米的洪峰水位,4天内涨幅达20.57米,超过实测历史最高水位0.33米。淮河干流王家坝站自6月30日的20.52米起涨,7月4日就超过28.0米,随后又超过29.0米,淮河干流上中游和洪汝河等支流全线超过保证水位。在蒙洼等行蓄洪区分洪运用后,干流王家坝、润河集两站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仍超过*3年,其中润河集站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07米。洪水涨势之猛、量级之大为多年所罕见。

三是山洪灾害频发,损失严重。我国西南、江南、华南和西北等地山洪灾害频发,共有276人因山洪灾害死亡,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67%,其中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山洪灾害28起,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贵州、江西、重庆、广东等地。

四是旱涝急转,防汛难度大。6月份以前,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南方地区受旱面积一度达到3720万亩,上百万人饮水十分困难。进入6月份以后,西南等地旱涝急转,洪涝频发,尤其是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受强降雨影响,水库、堤防多次出现重大险情,饱受干旱之苦的旱区又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防汛难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

五是灾害频繁,洪涝损失重。截至7月16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发生洪涝灾害,一些地区反复受灾。全国农作物受灾9038万亩,成灾4016万亩,受灾人口8813万人,因灾死亡411人、失踪105人,倒塌房屋35.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72.6亿元。其中淮河流域农作物受灾3370万亩,受灾人口2042万人,倒塌房屋7.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2亿元。

二、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今年以来,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对防汛抗洪和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总理在淮河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亲赴淮河抗洪第一线视察灾情,慰问群众,指导防汛抗洪工作。回良玉副总理及时对重大汛情和灾情作出指示,在洪峰到来前亲临国家防总指挥中心主持召开异地视频紧急会商会议,作出运用蒙洼蓄洪区的关键性决策,亲赴安徽、湖北等地视察汛情灾情,安排部署淮河流域防汛救灾工作。国家防总、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各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利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救灾工作的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一是强化预报,及时会商决策。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雨情、水情,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和汛情的变化,淮河汛情出现后,加强监测力量,加密测次,及时准确地作出淮河洪水的滚动预报。针对严重的汛情和灾情,各级防汛和水利部门及时研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会商,还通过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多次与重点地区举行联合会商,分析汛情的发展变化,提出防汛抗洪的决策意见,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依法防洪,科学调控洪水。根据《防洪法》《防汛条例》和国务院批准的《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国家防总和有关省防汛指挥部宣布启动应急响应,进入紧急防汛期,并紧急调度石漫滩、宿鸭湖、板桥、薄山、南湾等上游水库,拦洪错峰,有效减轻中下游防守压力;及时启用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河泄洪,降低洪泽湖水位,以利上中游洪水下泄;及时运用行蓄洪区,降低中下游河道水位。先后运用蒙洼、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老王坡等9个行蓄洪区,累计分洪约10亿立方米。特别是在淮河防汛的紧要关头,及时启用蒙洼蓄洪区分洪,有效缓解了淮河干流的防洪压力。

三是以人为本,及时转移群众。由于汛情来得猛、洪水量级大,群众转移任务重、难度大。为确保低洼地带、水库下游受威胁地区以及行蓄洪区内群众的生命安全,沿淮各省以及四川、湖北等地克服困难,紧急动员,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先后转移群众320多万人。由于转移及时、措施得当,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大大少于多年同期。淮河大水紧急转移50多万人,行蓄洪区运用紧急转移9000多人,无一伤亡。全国共有2座中型和4座小型水库垮坝,也未造成人员伤亡。

四是加大力度,做好巡查和抢险。为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努力把险情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地普遍加强了水库、堤防等工程的巡查和抢险工作。由于查险及时、措施得力,湖北等地发生的水库漫溢等重大险情及时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淮河干支流共出现险情564处,其中淮河干流险情238处,均得到有效控制。高峰时期,沿淮三省共组织51.18万人上堤防守,其中人民、武警官兵1万余人。

五是防范未然,及时派组指导。针对各地汛情、险情、工情和灾情,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利部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及时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抗洪现场,协助地方做好抗洪抢险工作。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带工作组在洪峰到来之前赶赴淮河一线,与地方同志一起抗洪抢险。目前,国家防总、水利部累计派出25个工作组指导地方抗洪抢险。

六是全力支持,安排资金和物资。根据各地汛情和灾情的发展,国家防总及时商财政部门拨付特大防汛补助费8.05亿元,全力支持地方防汛抗洪工作。其中7月9日拨付沿淮三省和淮委1.08亿元,并紧急调拨280艘橡皮舟、100万条编织袋、80万平米编织布、24万平米无纺布、1*0件救生衣等中央防汛物资,支援有关省抗洪抢险工作。

三、全力做好下一步防汛工作

当前全国正值主汛期,大江大河大湖随时可能发生大洪水,强台风随时可能登陆。从历史上看,我国大江大河的大洪水多发生在7月下半月至8月上半月,即所谓的“七下八上”。如淮河“75.8”大洪水,黄河“58.7”、“82.8”大洪水,海河“63.8”、“96.8”大洪水,辽河“85.8”、“95.7”大洪水,松花江“32.8”、“98.8”大洪水都发生在这个阶段。目前,全国防汛已进入最关键的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国家防总、水利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对当前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回良玉副总理在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出的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

一是切实做好当前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目前,淮河第二次洪峰已过王家坝,正在向中游推进,中下游干流全线在警戒水位以上运行。由于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堤防长期浸泡,管涌、渗水等险情增多,防守压力加大。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淮河流域仍有强降水过程,淮河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沿淮地区要充分考虑大堤高水位浸泡时间长、水库高水位运行、干支流堤防险情增多、部分行蓄洪区分洪运用等情况,发挥连续作战的作风,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做好水库、行蓄洪区和湖泊的调度,加强巡堤查险,加大抢险力度,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二是切实做好其它大江大河的防汛工作。据预报,近期长江上游和部分支流仍有强降雨,有关地区要做好迎战大洪水的准备。黄河、海河等北方河流也随时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各地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制,强化预测预报,科学调度洪水,加强防洪工程的抢护,确保江河安澜。

三是切实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我国8万多座水库有3万多座是病险库,水库安全度汛是防汛抗洪的难点和重点。迄今,全国已有6座中小型水库垮坝,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应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小型水库的安全度汛工作??和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提前转移下游群众,避免因水库垮坝造成人员伤亡。

四是切实做好山洪灾害和台风的防御工作。近几年来,山洪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特别是今年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山洪灾害频繁,各地要强化山洪灾害监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和防御措施,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沿海地区要完善防台风预案,密切监视台风动向,加强预测预报,提前做好防御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8篇: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范文

部分地区雨量破极值

5月20日,今年以来最雨袭击广东,其中茂名信宜市出现特大暴雨,成为本次强降雨的“雨窝”,刷新了日雨量历史极值,6小时雨量达429.5毫米,不仅超过6小时历史最大值195.7毫米,而且超过了24小时历史最大值331.8毫米,超200年一遇,造成严重灾情。广东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洪水,暴雨重灾区茂名信宜市山洪暴发,洪水漫堤。据初步统计,暴雨已造成茂名市23个镇55万多人受灾,其中8人死亡、4人失踪。

此次造成茂名信宜市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一是此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二是罕见的极端强降雨。由于信宜位于广东三大山脉的云开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是广东的暴雨中心,在强降雨的袭击之下,极易引发暴涨暴落的山洪,特别是信宜市区,四周群山环抱,在强降雨的连续袭击下,周围洪水集中汇聚在市区,导致严重内涝。

暴雨引发次生灾害

南方多地出现持续降雨,导致多条河流超过警戒水位,地质灾害频发。

5月7日,福建西北部发生大暴雨,5月8日凌晨5时许,福建三明市泰宁县开善乡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池潭水电厂1座办公楼被冲垮、1座项目工地住宿工棚被埋压。事故已造成41人失联,另有多人受伤。

5月28日下午,由于突降暴雨,广东台山凤凰峡景区发生山洪,部分正在景区漂流的游客被山洪冲走,截至当日15时30分,事故已造成8人遇难,多人受伤。

5月10日,强降雨同样袭击了广西大部地区。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广西部分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在玉林容县厢南村,暴雨引发洪涝,当地有8名村民被暴涨的河水围困。接到报警,消防队员立即前往救援。在消防队员帮助下,8名被困村民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浙江建德,大雨不仅使城区严重积水,还导致了山体滑坡。5月29日,在横路自然村,有多处房屋受损,6人失联。经过搜救,有3名被困人员被找到,但已无生命体征,当地相关部门在全力搜救其余失联人员。

大量人口受灾

经济损失严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16时,江西已有28万余人受灾,2000多人被紧急转移,多地房屋倒塌、农田受淹。

湖南省普降大到暴雨,衡阳、永州、郴州、邵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沙、株洲等地出现雷暴、大风、短时暴雨等灾害天气,全省25个县受灾。部分地方道路、通信中断,房屋损坏、农田被淹、大面积的农作物受损。据当地初步灾情统计,全省受灾人口50万人,紧急转移人口1.8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0.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6万公顷,绝收47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6亿元。

广西贺州、桂林等5市16个县(区)出现洪涝灾害,29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35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74亿元、家庭财产损失2136万元。

而广东受灾人口已经达到56.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2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63亿元。

6月1日凌晨,武汉骤然暴雨如注,部分城区最大降雨量达到120毫米。暴雨导致城区数十处地段出现内涝,重要交通道路被阻造成拥堵。据湖北省防办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日15时,暴雨造成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黄冈市罗田县、麻城市、黄州区4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10万人,受灾农作物3160公顷,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337万元。

6月10日,贵州黎平、榕江、兴义、安龙、桐梓等地降下大到暴雨,导致大量农田村寨被淹,并致包括黎平县九潮镇九潮村村支书刘善平等3人失踪、5000多人受灾。

多地启动救灾应急响应

国家防总派工作组指导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5月24日通报,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130毫米,较常年偏多23%,列1961年以来第二位,其中甘肃北部、内蒙古西北部、吉林中部偏多1倍以上,江南、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地部分地区偏多三成至1倍。江淮、江南、华南、西南等地连续出现了14次移动性强降水过程。

受强降雨影响,湖南湘江、江西赣江、广东北江、广西桂江、福建闽江等118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为近5年以来同期最多。南方大部江河来水量明显偏多,其中长江偏多四成至五成,洞庭湖水系湘江和鄱阳湖水系赣江分别偏多六成和八成,西江偏多七成。当前长江、淮河、西江、太湖等江河水位较常年偏高0.32~3.71米,其中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偏高2.49~3.26米,均高于1998年同期,但均低于警戒水位。

为应对此轮降雨造成的灾情,一些地区已经启动救灾应急响应。

广东省民政厅已启动二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茂名灾区开展救灾工作,下拨帐篷200顶、被席蚊帐300套、矿泉水300箱、方便面200箱、大米10吨等救灾物资。

湖南省减灾委办公室、省民政厅也于5月21日17时,紧急启动省级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并已先期向灾害较重地区调拨棉被、毛毯等救灾物资。

国家防总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江苏、浙江、安徽、江西、陕西等省协助地方开展防汛抗洪工作。

超强厄尔尼诺

气象专家表示,今年的异常天气很大程度是源于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本轮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始于2014年9月,是20世纪有观测记录以来历时最长、强度最大的。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于2015年11月达到峰值,随后逐步减弱,于2016年5月结束。

而根据以往规律,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当年往往会发生较大的洪水灾害。

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出现特大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重。1998年是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次年,而2016年则是1951年以来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次年,两者气候背景十分相似。再加上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1880年以来全球最热的年份,全球变暖更为显著的背景使得今年主汛期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同时也加大了气候预测的难度。

第9篇: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范文

 

根据安排,现将我县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汛救灾安全生产批示及近期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吸取省内外汛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教训,有序有效抓实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有力维护了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精心应对,深入抓好汛期排查。一是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时安排部署,分别于X月X日、X月X日组织召开全县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X月X日,我县召开第三季度暨防汛救灾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会议。X月X日全省、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召开后,我县迅速对全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吸取各类事故教训、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力以赴抓实当前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二是协同配合,全力抓好排查。县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合力出击,深入抓好X个在册地灾点汛期巡查,督促严密落实群防群策机制。X月X日至X日,我县成立X个督查组,对全县X个乡镇(街道)、X个县直部门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工作开展全面督查。X月X日,我县印发《全县防汛救灾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开展为期X天的防汛救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县X名县级领导牵头开展河长制安全度汛巡河,县防汛办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重拳整治侵占河道、临河非法建设等行为。全县上下紧紧围绕“防风险、治隐患、遏事故、减灾害”目标,全力抓好山涝易灾、低洼易涝及临河临沟地面灾险的排查工作。

二、精细应变,统筹抓好应急演练。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县防汛办会同水务部门对X个乡镇(街道)防汛专项预案及X处小二型以上水库(水电站)、X个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方案进行审定,科学做好灾害防范应对。二是开展防汛抢险演练。县政府组织开展山洪地灾地震综合演练,X个乡镇(街道)分别开展综合演练,X个地灾点及X个易灾易涝村寨,均开展逃生避险演练,有效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健全灾害防治队伍。全县X个村(居)均配齐了灾害信息员,分乡镇(街道)完成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避险转移及查灾报灾等“第一响应人”作用。

三、精专应战,培育铸造应急铁军。一是大力推进X人的民兵应急连规范化建设,着力抓好水上救援、山地救援等技能训练,联合做好专业设备储备,实现军地协同联动。二是全力推进X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作战队伍编队、救援设备使用、基本救援操法等训练,实现部门力量联合。三是全面推进X人的危化、矿山、工业领域专业救援队伍实战性建设,分类抓好事故灾害处置训练,实现专业队伍联建。四是探索推进基层救援中队建设,优化调整基层安监力量,试点组建乡镇(街道)应急救援中队,构建乡镇(街道)综合救援、专职消防、民兵应急“三位一体”力量体系,加快社区基层单元应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二合一”整合运行。

四、精确应灾,周密做好应急保障。及时分类制定县级、乡镇(街道)、村(居)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分级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一是示范探索县级应急物资联储联管联调机制,定期清库、及时补库、分类储备、统一调配、资源共享。二是试点推进乡镇(街道)应急物资统储统管统调,实现X个乡镇(街道)地灾、救灾及森防、汛防、消防“两灾三防”应急物资集中储存管理、统一调度使用。三是针对村级主灾种应对,分类分批完成X个山洪地灾、地质灾害等村(居)紧缺应急物资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