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有色金属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有色金属发展趋势

第1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大环境中,市场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价格的波动和产量的变化影响着未来几年有色行业的效益。我们推测,2004年是有色金属行业的最景气阶段,2005~2006年都呈下滑的趋势。2007年,该行业将开始进入新的上升周期。

有色金属行业2004~2007

从目前的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状况看,预计2004年的产量也将达到1350万吨,增速也将保持在10%以上。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降低,但GDP将仍然会保持在8%左右的增长,相应会继续带动市场对有色金属产品需求的增长。预计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会保持10%左右的增长,有色金属行业因此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

2006年有可能是有色金属行业调整的一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实施将会使经济的发展速度趋于稳定,在行业的高速发展之后并在宏观环境发生一定变化的基础上必然会顺势出现一定的调整。预计2006年将是行业调整的一年,但行业的产量仍将会保持增长,但增速将会较低。经过2006年的调整,随着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保持,预计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之一,在2007年开始将会继续进入强劲的上升阶段。

另外产品的价格发展趋势将是2004年达到顶峰,2005~2006年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在2006年经过低位整理后将会在2007年开始恢复上涨趋势。

再生金属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快速增长。自1983年至今21年间增长了10倍,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但是中国又是有色金属矿产相对匮乏的国家。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铜和铝土矿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和7.35%。而目前中国探明储量中铜矿只够7年开采,铅的可采储量也只有6~7年,铝土矿也不足30年。国内资源供给不足导致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3年中国50%的氧化铝、60%以上的铜资源依赖进口,有限的矿产资源已经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桎梏。

废旧金属资源在国外称为“城市矿山”,95%以上的都可以再回收利用。截至2003年底,中国废铝积蓄量已达5320万吨,2004~2010年还可再积蓄4300万吨;中国废铜的积蓄量已达2346万吨,这将在未来30年内陆续进入再生铜市场。随着中国电力、电子、通讯和房地产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更新,各种工业和民用废弃物的数量和品种也急剧增加,构成了数量巨大的再生金属资源。另外,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废旧金属,为中国发展再生金属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证。

目前,中国再生金属的发展潜力远未释放出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3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为257万吨,只占有色金属总量的2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水平。我们判断,中国再生金属行业在未来几年中将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谨慎看好

不过,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因此,需抱谨慎看好的态度。

矿山资源逐渐枯竭。按照目前资源保有储量,到2010年,中国46%的主要有色金属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到2020年,仅有不足20%的能维持生产。如果在矿产勘探和替代资源方面不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未来矿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将会显著增加。

汇率变化的影响。有色金属品种基本上都是以美元计价,随着美元贬值,国际金属交易所中的有色金属品种价格出现一定上涨。而国内市场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另外上海金属交易所的价格基本上是以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价格基准而波动,因此,国内有色金属品种的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变动。此外,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将对按现货价格减加工费方式进口原料的企业产生负面影响,而对自身拥有丰富的矿山资源的企业来说基本没有负面影响。

第2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一季度:有色涨幅居首

对于国内自年初以来的行情,超出大部分人的预期。自年初以来,在基本面没有改善的情况下,A股大盘已经反弹了25.28%,自去年底点1664的低点反弹幅度达37%,已经初现“小牛”走势。而这一波行情中,有色金属板块再现大涨大跌的板块特征,在需求未有改善、金属价格持续低迷、企业经营步履艰难的情况下,仍然自年初以来上涨了84%,自去年低点以来反弹了128%,完全再现牛市走势,涨幅高居所有板块之首。

回顾一季度有色个股涨跌,发现明显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各子行业和各股仍表现出明显的同涨同跌趋势,尽管各子行业金属价格涨跌幅度明显差距较大,但各子行业板块股票涨跌之间差距并不明显。

其次,个股涨跌明显悬空于基本面之上,以题材炒作为主要推动力。如包钢稀土、贵研铂业在新能源汽车材料概念的炒作之下,在稀土价格未有改观、诸多稀土矿减产停产、镍价低迷不振的基本面情况下,股价却上涨了近2倍。恒邦股份作为金属矿业里业绩并不突出的小盘股,在硫酸价格大幅回落严重影响业绩的情况下,股价走势却位居所有黄金股之首。云南铜业在预告年度业绩巨额亏损之后,业界对其中铝整合云铜以及中铝注入云铜优质矿山资源保有良好幻想,由其云铜的股价涨幅位居第四。锌业股份也是再次在中冶借壳的传闻中上涨。基本上,涨幅居前的有色个股都很难与其糟糕的基本面相呼应。

再次,业绩稳健的防守型股票被遗弃。原本在市场动荡之时,业绩稳健发展的个股可以作为防守型品种,但在此轮行情中,此类个股实际上被市场所抛弃。如业绩在同类中明显突出的海亮股份、铝加工发展良好的南山铝业涨幅只是排在倒数第一、倒数第八的位置。而发展势头良好的中金黄金及山东黄金涨幅也是在倒数前十名之中。

二季度:成熟还是毁灭

展望二季度有色金板块行情,最重要的是对于大盘的判断,市场究竟是处于牛市还是熊市?大盘是走向“成熟”,还是步向“毁灭”?如果二季度牛市行情能得以延续,那在有色金属板块可能再创佳绩,因为板块中向来不缺少炒作的题材,诸如通胀预期、国储进一步收储、行业振兴规划细则等等都可能在企业经营状况未能改善的情况下助推板块股价进一步走高。反之,如果虚高的大盘步入熊途,那么毫无疑问的有色板块将首当其冲,再次迎领大盘下跌,跌幅将位居所有板块之首。或许,在对大盘走势判断未明的情况下,趋势投资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供需和流动性是影响金属价格的最重要两个因素,当两者对金属价格构成正反馈时,将加快金属价格的上涨;当两者对金属价格构成负反馈时,则将加速金属价格的下滑;而两者为一正一负时,金属价格则走势不明朗。

世界各国为拯救本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脱身,纷纷下调央行基准利率,加大货币供应量,以改善市场流动性。为抵御日趋严重的衰退,欧洲央行3月5日宣布将其基准利率由2.0%降至1.5%,同一天,英国央行宣布再次降息50个百分点,降至0.5%,再创历史新低。从当前从公司债利差来看,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已经暂时度过了最险恶的时期,情况有所好转;日本国内的流动性处于较为短缺状态,欧洲的流动性则可能进一步恶化。

美联储3月19日表示将在未来6个月内购入至多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同时还将在原有5000亿美元额度的基础上增加7500亿美元用于购买“两房”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另外,美联储表示考虑扩大另一项贷款项目的额度到1万亿美元,用于带动汽车、教育、信用卡以及小企业信贷。美联储这种举动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意味着更多的资金会流向股市和信贷,也意味着企业和消费者贷款的利率将会更低,还意味着美元汇率坚挺趋势的改变。美元贬值可能推高商品价格。

供需是影响金属价格另一重要因素,毫无疑问的,当前产能是处于明显过剩的状态,大量工厂减产限产,部分矿山暂停采掘,很多矿山新建在建工程开始停工或者延期。当前,我们更关心的是需求回暖的情况,唯有需求真正回暖,方能从根本上解决供应过剩的矛盾。

由于国际基本金属均以美元计价,美指的走强或走弱直接影响到金属价格的下降或上升(至少名义上是如此)。

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的计划,意味着美联储率先启动“印钞票”,这将会导致短期内美元的供给急剧增加,从而导致美元短期内贬值。另一方面,美国流动性的改善,提振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信心,风险担忧的减少,避险资金的流入就会减少,同时,风险偏好较强的投资者就抛售美元资产,转而买入其他资产。同样会促使金属价格短期内的上涨。

然而,目前尚不能排除其他国家会仿效美国的做法,加大本国货币投放力度,导致全球性的货币供应增大。这一方面,将再次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商品价格高企;另一方面,美指的中长期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二季度基本金属价格在流动性开始逐渐泛滥以及伴随而来的通胀预期影响下,将短期内走强。但各国经济仍未彻底好转,下游低迷的消费、大量过剩的产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金属价格的涨势,而下半年的金属价格走势将更加扑朔迷离。

判断有色板块行情走势的关键在于判断大盘是继续“牛市”行情,还是重新步入“熊途”。短期内有色板块将在大盘带动下继续上行(或者说带动大盘继续上行),但行业并未好转的基本面、过高的估值都对板块上行构成压力,一旦大盘回调,有色板块无疑将成为领跌板块。

重点子行业分析

铜。短期内受美元贬值和中国收储及电力电网消费预期的影响,铜价仍有10%左右的上涨空间,但鉴于下游消费的低迷,严重制约了铜价进一步上行的空间,在短暂的上涨之后将面临更大的回调风险。

第3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对于整个有色金属行业健康发展来说,《意见》的出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严控新增产能,对有色金属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严控新增产能

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与此同时,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低迷,有色金属工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市场供求失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

“严控新增产能是解决行业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实现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就必须严控新增产能,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文献军说。

“2015年底,有色金属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严重低于成本线,甚至全行业没有一家企业赚钱。”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研究中心分析师罗荣晋说,这也迫使各大冶炼企业不得不纷纷采取大幅度减产措施,以应对经营困难,其中电解铝行业最为突出。为减少亏损,很多电解铝企业果断采取弹性生产措施自救,包括全部或部分停槽、减产,提前大修电解槽、延迟大修槽复产、提前淘汰低效产能等。

2016年以来,铝冶炼行业供需结构得到初步改善,上海期货交易所铝主力合约价格从2015年11月底的 9620元/吨,稳步回升至去年4月底的13000元/吨左右。

“目前,40%的电解铝产能是盈利的。可以说,现在电解铝价格既能反映行业平均成本,也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行业发展总体是健康平稳的。”文献军分析说,2016年新建产能不多,但2015年实行弹性生产、缓建缓投的企业将会有一定的产能释放。不过,由于前期行业自身通过压减存量产能、退出部分低效产能等措施有效调节了市场平衡,改善了经营环境,因此企业对于复产和新产能投放也会更加谨慎。

《意见》提出,要严控新增产能,确有必要的电解铝新(改、扩)建项目,要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并在网上公示。文献军告诉记者,严控新增产能并不是不允许新增产能,也不是不让新建,而是一定要在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前提下才能建。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处于关停的电解铝产能达427万吨/年,其中200万吨左右的产能是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无效产能,换言之,这些企业很难再投入生产。文献军说,“等量或减量置换就是在这200万吨无效产能的基础上做文章。”

深挖消费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严控新增产能的前提下,化解有色金属产能过剩,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还应深挖电解铝消费潜力,扩大高端需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钢铁、煤炭不同,有色金属行业产能过剩属于阶段性过剩,其消费顶峰尚未到来。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测算,“十三五”期间,铝消费增速将维持在7%至8%;预计到“十三五”后期,我国铝消费将达到4400万吨/年的消费顶峰,仍有1000万吨以上的消费增长空间。因此,继续深挖消费领域空间,已经成为电解铝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不二之选。

《意见》强调,要优化有色金属工业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进一步增加航空、汽车、建筑、电子、包装等领域有色金属材料消费量,使电解铝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一直把扩大消费作为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并先后在交通工具“以铝代钢”、电力行业“以铝节铜”、建筑模板“以铝节木”等方面做了大量推广工作,为扩大铝在交通、建筑及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增添铝消费新增长点,协会力争每年推广一个铝产品应用,给铝行业扩大消费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轻金属部铝业分会副处长莫欣达告诉记者,2016年铝消费的新增长点是全铝电动公交车,目前已在深圳试点,计划到2017年底,深圳公交车将全部替换成全铝电动公交车。

有数据显示,在剔除铝材出口因素、未充分考虑库存的情况下,2015年我国铝消费量达2709万吨,同比增长8.8%。其中,交通领域用铝量超过550万吨。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通过培育市场、引导消费,才能把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起来。”文献军认为,新的消费增长点经过几年培育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受刚需拉动,房地产及汽车等铝消费主要领域去库存加速,行业初步呈现回升迹象,“现在最大的担忧就是电解铝价格回归后一些地方会有新建、新投的苗头,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把《意见》精神落地,严控新增产能,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筑底企稳态势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编制的2016年5月份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今天。数据显示,5月份,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为19.9,较上月回升1.0点,景气指数近半年来持续回升,但行业回暖的趋势尚未形成。

第4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制造业结构演进实证分析

一、产值结构的演进

无论是从数据可得性角度,还是从对制造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来说,产值结构无疑是制造业结构分析的第一角度。通过1993-2008年16年间的产值比重变动率(以1993年为基期)时间序列数据来研究浙江省各细分行业占制造业比重的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比重增长速度位居前十名的行业依次是:化学纤维制造业(3.00)、家具制造业(2.7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8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5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3)、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39)。 比重降速最快的五个行业依次是食品制造业(0.38)、农副食品加工业(0.47)、饮料制造业(0.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51)和纺织业(0.52)。进一步发现比重降速最大的行业均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比重增速最大十个行业中有8个事技术密集型行业。

进一步研究比重前7位行业的位次变动状况。纺织业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始终位居一二位,这也是浙江省的两大特色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但有所不同的是纺织业的比重急剧下降,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比重则快速上升;通用设备制造业也基本保持在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排名分别比1993年前进了两位,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则分别比1993年退后了两位。这七大行业中有四大行业比重有所增大,而有三大行业比重则有下降的明显趋势。比重增长最快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5);其次是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5)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4);通用设备制造业保持了较小增速(1.23)。三大比重下降行业降速均很大,依次分别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64)、纺织业(0.52)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51)。这种结构变动反映了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转移和制造业结构演进的趋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二、就业结构的演进

通过对1995年-2008年28个主要制造业行业的就业比重变动率(以1995年为基期)的研究表明:1995年至2008年间,劳动力比重上升的行业有12个,依次分别是:家具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电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其中劳动力比重迅速上升(两倍以上)的行业有:家具制造业(3.35);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2.4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2.23),这12个行业的就业比重占制造业的50.35%。

1995年至2008年间,劳动力比重下降的行业有16个,依次分别是: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烟草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饮料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其中,劳动力比重迅速下降(一半以下)的行业有:食品制造业(0.33);食品加工业(0.35);烟草制造业(0.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49)。

为剔除产业规模扩大对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笔者进一步研究了1995-2008间年就业比重变化率与产值比重变化率的对比情况。发现浙江省28个主要制造业行业中,有12个行业的就业比重变化率大于产业比重变化率,这12个行业占制造业就业比重的57.4%。其中,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矿物制品业,这8个行业(7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值比重下降而就业比重却呈现上升趋势;电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随着产值比重上升就业比重呈现更快的上升趋势。有18个行业的就业比重变化率小于产业比重变化率,其中离查较大的多数为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这反应浙江省制造业就业结构变化符合一般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律。

三、产业集聚度的演进

本文选用区位商方法对浙江省1993年-2008年的28个主要制造业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进行时间序列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专业化较强(R>1)的行业有10个,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纺织业(2.2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10)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85);2008年专业化较强(R>1)的行业有14个,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化学纤维制造业(4.59)、纺织业(2.47)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19)。从1993年到2008年,只有一个行业(食品制造业)退出了专业化部门,有5个行业成长为专业化部门,分别是: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橡胶制造业。

四、出口结构的演变

本文分别对2000-2008年浙江省出口总值分类表和2003-2008年浙江省出口主要商品结构表进行了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从总体上看,浙江省出口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相应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从2000年的1748732万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4868136万美元;工业制成品比重由2000年的89.94%增加到2008年的96.38%,相应的初级产品比重由2000年的10.06%减少到2008年的3.62%。这说明浙江省的出口水平和档次得以提高,出口结构得以优化。

第二,从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看,在主要出口商品的20个部类中,至2008年,出口比重较大的商品(比重>2%)有7种,依次分别是机电产品(41.09)、服装及衣着附件(13.0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2.48)、高新技术产品(8.28)、农副产品(4.64)、家具及其零件(3.21)、鞋类(2.60)。在这些比重较大的商品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家具及其零件商品出口比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服装及衣着附件、农副产品和鞋类的出口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比重则呈现出先降再升的趋势。

五、制造业结构演进的趋同性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是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异常演变的突出表现之一,是指发展水平不同且资源与要素差异大的各区域趋于形成大致相同的产业结构,各区域优势产业不突出,区域分工不明确。区域制造业结构同构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近16年来浙江省制造业结构的同构化程度是否降低,这是我们研究浙江省制造业结构时关注的另一个问题。

结构同构化程度通常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的结构相似系数来衡量。结构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Sj = (∑XijXi)/√(∑Xij2∑Xi2)

式中,Sj为j区域的结构相似系数,Xij为j区域i产业产值占该区总产值的比重,Xi为全国i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Sj的值域为[0,1]。Sj越趋近于1,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程度越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1993―2008年间,浙江省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先大后小,然后一直在0.84左右徘徊,这说明特别是近年来浙江省制造业结构的相似程度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浙江省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主要制造业基地之一,浙江省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长期的制造业结构雷同必然不利于浙江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小结:制造业结构的主要演变特征

通过对浙江省制造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产业集中度、出口结构、结构趋同性的演进分析,我们总体判断浙江省制造业处于工业结构演变的第三个阶段,工业结构正从以轻纺工业为主向高加工度化的重化工业产业演变,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演变,并总结出浙江省制造业结构演进的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在产值结构方面,从总体上看,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重不断减少,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比重不断增大;从增速上看,化学纤维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增速明显,均超过了2.5倍,而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则减速很快,均在52%以下;从主要的大比重行业看,7大行业只是在位次上略有调整,最大的行业依然是纺织业,其余6大行业由1993年的平分秋色到2008年的逐渐分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比重渐渐上升,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重则急剧下降。

第二,从就业结构来看,有12个行业(占制造业就业比重的50.35%)的就业吸纳能力得到增强,就业吸纳格局有所改变,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烟草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迅速下降,而家具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的吸纳能力则迅速增强。剔除由于产业规模增大带来的就业增加,发现原来的12个行业中有3个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本身就业吸纳能力并未增强;而另3个行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塑料制造业)虽然表现出就业比重的下降,但提出产出规模的影响后却表现出了就业吸纳能力的增强。

第三,从产业集中度来看,28个行业中有大多数(19个)行业的专业化优势得以增强,有5个行业成长为专业化部门,9个行业专业化优势有所减弱,有1个行业推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最强的行业依然是传统的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第四,从出口结构看,总体上趋势良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提升,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就全国而言,初级产品出口依然占有很大比例,这与浙江省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海洋资源关系密切。

第五,从产业结构的趋同性来看,浙江省制造业结构在从1993年到2008年16年间一直存在较高的产业结构雷同现象,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缓解迹象,“地方特色”并不明显。

参考文献:

[1]钱雪亚金通:产业竞争优势的测度及浙江制造业优势特征研究[J].浙江统计,2001(11):20-23

[2] 孟岗超:重庆市制造业结构变动与经济效益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第5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魔幻仙境”——绿色是这一主题的主导色彩,这些绿色兼具了酸酸的味道和植物本身颜色的特点,这些都反应了这一趋势对人们的影响——人们渴望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机的、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远古时代”——古老的没有加工过的色彩激发了灵感,调和了金黄色茜草和强烈刺激的颜料。甜蜜、颤动、印度的秘密等所有的一切都在吸引人们的眼球。

“黑与白”——永恒的经典

色彩趋势Ⅱ—无限与自由

“平静”——反映了灰白色调已经悄然回来,重新跻身在时尚行列。被盐浸染过的景色,颜色里呈现着潮湿的沙、鹅卵石、蓝色的地平线和蓬乱着头发的冲浪者。

“海洋天空”——被看做我们生命中的永恒。作为潮流的集中颜色,它有激发其他颜色的力量,并使我们的身体感到平静,这种平静并不会随着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复杂而复杂,它是我们心底寻找的那种平静的感觉。

色彩趋势Ⅲ—情感与知觉

“发展自我”旨在在伦理学上使消费者仔细思考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他们穿什么?时尚的、有趣的…今年的粉色调和紫色调在深紫红色到森林浆果色再到糖果色等等这些之间无穷的变化着。

“感觉上的诉求”,棕色与各种颜色的结合被完美的表达,从温柔的女性粉红色到温暖的稻草色再到大胆的红色,这里一应俱全。

色彩趋势Ⅳ—的与精炼的

“的沙丘”一裸色在时代的变革中长久逗留。奔忙不停的都市人和永不休眠的城市生活,与裸色的对比是绝对的主流,比如裸色/血色的对比、裸色/青绿色的对比、裸色/橘红色的对比,等等

“开拓”表现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向上无限循环,突出了人的本质和原始本性……激发了古老特征间的调和,完成了最美好、最典型的人类记忆。

女装要素

视觉与几何学的搭配制造出一种鲜明的、现代的、流行的气氛。来源于大自然的一种更柔软的女性韵味,其中大花的图案在无尽精致的图纸上被勾勒出来。大胆的未来主义的画面浸透在清晰明亮的色彩当中,流行艺术、抽象绘画、超粗的条纹和超大的笔触。带有传统元素的柔和轻薄呈现出的优雅形象。五十年代的搭配与眩光剪影。

抗菌的深色牛仔裤,纯粹的面料和极薄的不透明的纤维组合是这个春天里一个强烈的趋势。无毒的,安全的。

男装要素

奢华的运动时尚制造出绸缎与金属的未来主义面料的样子,结合了璀璨绚丽的霓虹灯线;最真实的金色与银色的锦缎面料相结合。奢华的运动装使用绸缎和金属材料,包括亮片;锦缎,皮革和潮湿的外表足以达到未来主义的新颖效果。

第6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服装流行趋势往往与快时尚联接在一起——使用者在空间内提前6个月知晓下一季服装设计色彩、面料、款式、廓形等的流行资讯,所以在室内色彩设计布局之时应该控制不同介质信息存储空间范围,以规范使用者活动空间。

(1)极简主义色彩风格:

在色彩设计中采用纯简、利落的色彩,色相不宜过多过杂,自始至终秉持减法设计(Reduce)。与极简主义(minimalism)强调的“Lessismore”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减少物料的加工与处置。对繁复装饰的摒弃,以达到形式与内涵上双重洗练的目的。用色以单色的白色、黑色、高级灰为主,强调空间内的几何线条分割构成,通过大面积的“留白”与“空”来塑造形式美。

(2)自然主义色彩风格:

采用自然事物中的色彩,如玫瑰红,湖水蓝等缤纷色彩提炼出系列色块,如果将不同的颜色和木材、土地的颜色进行调配,会得到清新自然的视觉效果。例如,日式审美中强调的残缺之美,朴素顿拙,wabi是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如竹子、稻草、泥土、石头中的图案),sabi指时间的光泽,如一件物品在使用中提升了它的价值和美。木材、竹、陶器、石头与土壤色彩在室内装饰中广泛运用为这种自然主义审美奠定了基调。尤其是在简洁的自然属性中引入日式审美(侘寂之美)Wabisabi,在清简朴素中寻求更本质纯粹之美,在使用者的使用中焕发出丰沛神韵。

(3)新工业色彩风格:

与众多年轻态奢侈品品牌门店内部色彩设计类似,新工业色彩风格强调现代化冰冷银色金属与黑色酷感的厚重实木构造出几何廓形,间以蜡色皮革,天鹅绒,几何分割大理石地板,米色地毯,有机搭配柔软性与坚固性,抛光不锈钢辅以温暖色系柔和辅助织物,通过视觉引导在金属材质冷色调的色系氛围中点缀出刺激感官和触觉的现代化工业质感。

2流行趋势室内色彩元素规划

室内色彩的协调统一对服装流行趋势实验室来说至关重要,巧妙引导受众视觉流动性可以弥补实验室空间内在缺陷与硬伤。如空间窄而长或层高不足等,针对空间窄长或层高不足可采用进深处采用纯度较高、对比鲜明的色彩图案于窗户、玻璃、窗帘和墙纸之上,亦可将冷暖色调做区域规划,入口处采用冷光,进深处采用暖光叠加暖色吸引受众延长行走动线。首先,服装流行趋势实验室整体色彩调性并非一成不变,作为多变的时尚产业相关信息展示与研究空间,陈列流行面料小样的侧挂往往需要符合时装春夏(spring&summer)、秋冬(fall&winter)、早春度假(resort)、早秋(pre-fall)等季节属性,并且素色与花色、针织与梭织、经编与纬编、毛织与棒织等诸多面料织物在磅数、厚薄各不相同的情况之下分类的唯一依据就是色彩。采用活动式多层侧挂通与圆管抓钢相互配合,多轨道顶灯定位照射与营造氛围的线型LED投光灯相互结合,将面料小样侧挂成系列、成整体设置在实验室空间内。因为面料陈列墙均是由可拆分、装卸的抛光金属零件构成,所以在变更实验室布局之时,面料成列墙可以随意变更组装,与任何墙体无痕连接。其次,服装流行趋势实验室另外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是情绪板(moodboard)的陈列与摆放。moodboard是指经由对使用对象与产品认知的色彩,影像,数字资产或其它材料的收集,可以引起某些情绪反应,作为设计方向与形式的参考。设计师运用它来检视色彩、样式,并据以说服其它人之所以如此设计的理由。从高校内的服装流行趋势实验室作为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大赛,教师指导服装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参与纵向与横向科研课题研究、产学研活动项目落地等的必备场所,moodboard的设置不可或缺。从室内色彩元素和谐的原则来看,情绪板设置成为白板、KT板、银色抛光金属板或者原实木板均可,服装设计师可以灵活利用磁贴、剪贴、绘图等方法综合制作色盘,定义关键词内涵与外沿、定位服装影像风格,满足团队协作过程中的理性与感性融合,利于脑力激荡(brainstorming),所以根据室内整体色调风格选取适宜材质的情绪板是设计高校服装流行趋势室又一核心任务。再次,流行趋势资料纸质资料陈列也是必不可少的色彩元素,非常多的国内外服装潮流杂志:《ELLE》《VOGUE》《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TEXTILEVIEW》《服装设计师》与《流行色》等纸质期刊成为检索阅读的辅助资料,这些潮流期刊与全球色彩权威机构Pantone公司的“纺织服装色卡”、国际时尚预测机构的“未来流行趋势手稿型录”一起成为室内层板、搁架、半通透书柜中保存展示的完整色块。最后,流行辅料陈列应以透明亚克力盒为基准陈列单位,100枚拼合放置于陈列台之上,盒内展示纽扣、蕾丝、拉链,铆钉等流行服装辅料。因服装辅料应该直观可见,易查找检索、易取得,所以透明颜色的亚克力或玻璃材质的盒子成为不二之选。

3室内色彩设计原则

色彩作为空间设计非常重要的设计因素,承担着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影响力。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色彩视觉审美,但是在服装设计流行趋势实验室的色彩设计过程中也要注意大众对色彩形成的通感,也要充分调动自然光、人工光源对室内色彩的作用,塑造室内空间造型丰富的光色体验。室内色彩与生俱来的温度感、重量感、距离感与尺度感均成为服装流行趋势室室内色彩设计需充分考虑的元素。(1)色彩质感和谐空间构图。室内设计师面对一个空间常常需要思考如何将空间规划成和谐整体,既能够表达设计师本人的艺术审美,又能够适宜于使用者的需求。实验室内主色调的确定应该遵循时尚潮流与色彩物理特性有机结合的原则。与私人空间强调的隐私性,强调稳定、安静、柔和的低明度性的配色不同,作为服装设计专业实验室,公共性与高明度色彩搭配成为流行趋势室的更优选择。空间设计亦需要考量视觉、触感体验,材质的触感与质感与视觉色彩结合起来方能呈现时尚感。同样是黑色,亚克力与乌木、黑檀及金属之间的差异化质感也能塑造不同风格。(2)色彩搭配以人为本。选取适当材质、光线与色调能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效果。最终室内色彩设计效果仍然要让使用者来检验。在色彩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考虑配色技巧之外还应当更多地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综合设计室内色彩尺度。在较小的空间内设计浅色的立墙与明度更高的天花塑造放大空间的效果,更如麦当劳、肯德基在室内色彩中采用高纯度明亮色调来刺激消费者食欲与保证空间载客量与流动量,在暖黄明亮色调空间内停留太久会造成消费者心理焦虑,洋快餐品牌利用这点达到客流流动;而星巴克等客单价、毛利率较高的咖啡馆内空间色彩则采用沉稳、宁静色调,让消费者可以在空间内休憩,停留时间可以较久。所以空间色彩搭配应当以人的使用需求因素为核心考量。

4总结

第7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10-0010-05 收稿日期:2010-06-02

随着国际间产品内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产品内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国家进口中间投入品,组装加工之后再出口到另一个国家。这种产品内贸易形式成为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深圳利用其低廉和丰富的劳动力,毗邻香港和灵活的特区政策优势,成功发展了以中间产品贸易方式为动力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中间产品贸易对深圳制造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企业的微观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制造业门类13―42大类,与《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HS)结合起来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深圳制造业的产品内贸易规模。

一、文献综述

产品内贸易理论是近年来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随着二战后贸易壁垒的减小,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加,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迅速上升,这为产品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产品内贸易是伴随着国际间垂直专业化分工产生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指国际分工深入到产品生产的各个工序,不同的生产阶段分散到不同的国家与地区进行。产品内贸易就是指这个过程中,生产产品的中间投入的贸易。垂直化分工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Balassa(1967),而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的概念最早由Arndt(、1997)系统地提出。

产品内贸易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沿用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新贸易理论框架,产业组织和契约理论框架。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产品内贸易模型,主要是将产品的生产过程拆分成几个要素的密集度不同的阶段,并且把这个假设引入李嘉图模型或者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等传统的贸易理论模型中,例如Di。it和Grossman(1982)以及国内学者卢锋。新贸易理论框架下产品内贸易的理论研究,进一步讨论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垂直专业化和产品内贸易的成因,主要的文献有:Chen、Ishikawa和Yu(2004)、卢锋。近年来,有学者从产业组织理论和交易成本角度研究产品内贸易的问题。例如从人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商品链和价值链的视角来分析和解释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内分工和贸易的问题。

关于垂直专业化和产品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垂直专业化的度量。最重要的度量方法,是David Hummels(2001)的VS度量。Hummels使用用于出口产品的进口中间品的价值来度量这种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相关研究的认可。第二是基于VS指标,对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比较分析。这类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程度在产业间和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别。第三是垂直专业化和产品内贸易对国际贸易、生产率、产业竞争力、技术进步、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一)产品内贸易的度量

本文描述的产品内贸易概念特定地指从一个国家进口中间投入品,并出口到这一国家或另一个国家的产品内贸易方式。对中间产品贸易的度量主要采用Hummels(2001)提出的VS(vertical specialization)概念。Hummels运用的是投入产出的方法,垂直专业化=进口的中间投入品×总出口在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其经济含义是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加工成最终产品后用于出口的部分,是一个绝对数量。对研究深圳市制造业产品内贸易情况,更有意义的是VS的出口份额(vertical speeialization share of export),我们简称VSS,即用于出口的进口中间投入品占出口额的百分比。

(二)数据来源和分析

本文微观数据源于《海关进出口数据库》(2000~2006年)和《深圳统计年鉴》(2001~2007年);宏观数据(2007~2009年)来自于深圳海关的海关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制造业门类包括13~42大类,与海关编码(HS编码)结合起来进行数据处理,由于本文的数据是HS编码,为了将海关数据和制造业的类别协调一致,最精确的调整方法是逐个将进出口产品根据制造业的门类分类和HS编码进行归类,这样调整的工作量太大,所以为了简化将海关代码中的前两位,即从第一章至第九十七章与制造业的门类进行匹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2004年2月26日海关总署令第11 3号),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本文的VS值选取深圳市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装配贸易的进口数据。

依据海关数据统计出深圳市制造业的VS值(如表1所示),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在两位的海关编码很难分清,所以将这两个产业合并分析其VS值;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都处于两位海关编码第八十五章(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之中,所以也将两个产业合并分析;其他项中包含没有统计在制造业中的海关进出口货物。根据VS值区间,我们将各个产业划分为以下四个大类进行分析。

第一类,VS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产业,总体上这类产业有上升的趋势。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呈平稳上升态势。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呈急速上升态势。10亿美元以上中间投入品进口的产业基本呈上升的趋势,这些产业是深圳市参与产品内贸易较为深入的产业,也是深圳市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产业,中间投入品进口的明显增长表明随后的加工贸易出口将有大幅增长。

第二类,VS值在10亿美元-1亿美元之间的产业。其中,纺织业;橡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呈上升态势。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呈急速上升的态势,七年几乎翻一番。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呈平稳下降的趋势。

造纸及纸制品业呈上升的态势,2004年达到9834万美元,此后开始下降。化学纤维制造业小幅波动后呈下降的态势。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波动性很强,2002~2003年急速上升达到2亿多美元,随后下降,在2006年又开始上升。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呈波动态势增长。亿美元以上进口中间投入品的产业发展的态势有所不同,虽然这些产业的VS值较高,但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都呈下降的态势,这些基本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下降的趋势表明这些产业的产品内贸易在下降。

第三类,VS值在1亿美元一千万美元之间的产业:食品加工业呈先快速上升后下降态势。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呈下降的趋势。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急速上升,2003年达到2亿多美元,后开始下降。金属制品业呈平稳上升态势。这些产业处于参与产品内贸易程度较低的产业,除了金属制品业基本处于下降的趋势。

第四类,VS值在千万美元以下的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呈下降的趋势。饮料制造业2002年达到178万美元,随后急速下降,2006年降到2万美元。家具制造业先急速上升,至2004年达到1425万美元,后呈下降的趋势。医药制造业先急速上升,至2003年达到905万美元,后呈下降的态势。烟草制造业的Vs值为零。这些产业属于深圳市参与产品内贸易程度最低的制造业,基本呈下降的发展态势,这些产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最低。

2007、2008、2009年深圳市的VS分别是811.09亿美兀、789.48亿美元、688.04亿美元,可以看出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深圳的VS值呈下降的趋势,2009年下降非常剧烈。

VS值是一个绝对量,在垂直专业程度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的扩大也会导致VS值的增加。为了更精确地反映深圳市制造业的产品内贸易程度,根据Hummels(2001)的文章,引入VS的出口份额(VSS)这一比值,将深圳制造业做细致分析。根据表2中的结果,IL(2006年VSS值为划分标准,同样用区间分类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类,VSS值在10%以上的产业:纺织业在2000年的VSS值为34.93%,2001年继续增加,随后呈迅速下降的趋势。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2000年VSS值分别高达72.45%和67.45%。随后逐年急速下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呈下降的趋势。化学纤维制造业较为特殊,2000年和2001年VSS值分别为165.08%和206.89%,这说明此产业的进口中间投入品远远高于产业出口值,随后几年呈下降的趋势,2006年降至24.98%,也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VSS值。橡胶制品业呈先降后升的态势,总体趋势是下降。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呈下降的趋势。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是唯一一直呈上升趋势的产业。VSS值较高,说明这些产业生产的出口产品较大比例用于进行产品内贸易,这些产业也是深圳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

第二类,VSS值在5%~10%之间的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呈下降的趋势,这两个产业是深圳市主要的出口产业,尤其是机电产品的出口更是深圳市的主要出口产品,7年中两产业的VSS值处于16.78%~9.31%之间,虽呈下降的趋势,但其参与产品内贸易的程度仍然较高。

第三类,VSS值在1%~5%之间的产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呈下降的趋势。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在2000年时VSS值达到34.19%,处于较高水平,随后逐年下降至2006年的4.7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呈波动性上升的趋势。这些产业的VSS值较低,表明其参与产品内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

第四类,VSS值在1%以下的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呈小幅上涨后下降的趋势。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金属制品业呈迅速下降的趋势。烟草制造业的VSS值为零。医药制造业呈波动性下降的趋势。这些产业的VSS值最低,几乎趋于零,产品内贸易在其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微不足道了。

整体来看,深圳市制造业所有产业的VSS值7年来都呈下降的趋势,只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成上升趋势。说明深圳市制造业参与产品内贸易的程度降低,这也符合深圳市的产业政策,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减少低附加值的产业出口。

从整个深圳市的角度看,2007年的VSS值为37%,2008年下降为33%,2009年急剧下降为20%。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圳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下降。

三、结论

首先,深圳市制造业的VSS值整体呈下降的趋势,只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呈上升趋势。这一结果表明深圳市制造业参与产品内贸易的产值,在绝对数量增加的同时,产品内贸易程度降低。这个结论与深圳市产业政策调整和深圳市产业升级的情况相一致:产业转型升级进展迅速,低附加值的产业出口逐渐减少,更多的较高附加值产业利用国内要素进行生产并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深圳市的VSS值持续下降,预计2010年受世界贸易的回升而有所反弹。

其次,深圳市的各主要产业具体分析。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VS值较高并且VSS值也较高,说明这些产业参与产品内贸易的程度较高,并且在产业出口中所占份额也较高,这些产业也是深圳市的主要产品内贸易的出口产业,从产品内贸易视角来看,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第8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美元指数;有色金属;负相关;内生机理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2

一、引言

60年代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形势恶化,美元危机多次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在此背景下,1973年美元指数诞生,在之后的近40年里,美元指数严格意义上的大幅上涨周期只有1980-1985和1996-2002年,大部分时候都处于贬值状态。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次大幅震荡。1982年以来出现3次大幅上升,大约每8年左右要经历一次大涨,尤其是2004至2006年间的持续上涨最为突出。而最近几年,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2003年以来,受到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有色金属需求增长和金融资本进入有色金属期货市场进行投机的双重作用,有色金属价格又出现了新一轮急剧上涨。

分析二者在近40年里的历史表现,美元指数与有色金属价格之间似乎确实存在着某种负的相关性。一直以来各大投行的投资报告也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既有结论来进行预测。但很少有人探究美元指数与有色金属价格的相关性到底有多大?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内生机理又是什么?

二、美元指数与有色金属价格的统计性特征

2002年元月3日以前,克林顿时代的美国采取强势美元政策,有色金属价格都比较低。但此后,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后,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和优势,采取弱势美元策略,意图通过美元贬值将美国国内的很多矛盾转移到其它国家,其最直接的结果是资源性大宗商品大幅度涨价。

对美元指数的数据分析发现,从2000年1月3日的100.22到2012年11月24日的80.22,美元指数下跌幅度为24.93%,年平均下跌幅度为1.92%。而同期铜现货价为7762美元/吨,铅为2196美元/吨,锡为20868美元/吨,镍为16563美元/吨,与2000年1月3日相比上涨幅度分别达到321.53%、351.16%、242.15%、102.93%。年平均上涨幅度分别高达24.73%、27.01%、18.63%和7.92%。

由以上分析可知,美元指数与有色金属价格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反向关系,但其相关到何种程度难以直接看出,因此我们对2000年到2012年13年间的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下表:

美元指数与有色金属相关系数表

分析上表我们发现,在采集的13年数据中,2000-2002年相关性较差,但2003年起,美元指数和有色金属的负相关性明显增加。其中2000-2002年和2006-2008年间的铅/美元指数和锌/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呈现异常的正相关,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很可能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和07、08年次贷危机的情境下,全球避险情绪升高,对美元的需求增加,其增加的影响部分反映到有色金属价格上(有色金属可作为避险工具)。

三、实证分析

1.美元指数与有色金属价格的数量关系

确定美元指数和有色金属价格之间的负相关性后,为探求美元指数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有色金属价格的形成,我们同样以2000年到2012年13年间的676组数据作为样本,建立回归模型解释美元指数对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

将美元指数和铜的价格对数化后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用EVIEWS处理得:

通过上述模型测算可以看出,美元指数能解释79.6%以上的铜的价格构成,回归模型对铜的解释效果较好。截距项和系数的P值都为0,模型很显著。但DW值为0.155496,存在一阶正相关。加入一个滞后项R(1)修正,得:

修正后R-squared为0.97,解释效果非常好。DW值也接近于二,有效消除一阶正相关。得最终模型:

同理,我们对铝、铅、锌、锡、镍分别与美元指数建立回归模型,测算得到,美元指数对铝、铅、锌、锡、镍价格的解释效果分别为56%,82%,52%,78%和70%。

根据模型测算,在涨跌幅度上,美元指数每涨跌1%,铜的价格涨跌幅度约为-0.13%,铝、铅、锌、锡、镍价格的涨跌幅分别约为-0.43%、-0.19%、-0.21%、-0.20%、0.21%。显然,铝对美元指数的变动较敏感,其他几类金属对美元指数的1%涨跌幅的反应变动都在-0.20%左右。

2.美元指数与有色金属价格负相关关系的内在机理

数量关系分析的结果显示,美元指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有色金属价格的构成。通过对文献、投行研究报告的阅读和总结,结合美元指数与有色金属价格相关性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变化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出二者负相关性的内在机理包括以下几点:

(1)美元是美国经济好坏的标志,美国经济影响美国货币政策,政策信号影响股市汇市。

美元指数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美指的高低直接反映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情况。美国经济向好,美元坚挺会增强人们持有美元的信心,从而各国增加对美元的需求,使美指上扬。

美联储通常根据非农数据、GDP(国民生产总值)、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消费信心指数等一系列经济数据来判断美国经济的景气状况,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来实现对经济的干预,如调节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贴现率、30年期国库券收益率(也叫长期债券)、控制货币发行量等,这些政策信号会传导到股市、汇市,使美指和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比如美国从08年起多次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了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增加,促使有色金属等资源性商品变成“准金融商品”,促进有色金属牛市的形成。

(2)美元指数变动影响非美元地区的购买力变动,有色金属需求变动影响价格。

美元指数综合反映了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美元指数下降,其他货币相对美元升值,非美元地区购买力增强。购买力的增强促使非美元地区增加有色金属的购买,需求的扩大引起有色金属价格变动。

(3)美元指数变动影响有色金属名义价格,投机行为强化有色金属价格变动趋势。

国际市场有色金属通常以美元标价,美元的贬值推动有色金属名义价格的上涨,当其涨幅传递到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上时被成倍放大,以美元标价的有色金属期货、期权就显得更有利可图,投机活动对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美元指数下跌,美元的贬值促使有色金属逐步成为新的避险工具。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基金为防备受到更大的影响,以免遭更大的损失,纷纷从美国股市等资本市场撤出,资金的趋利性又使得资金会重新投入到更为有利、更为安全的场所,而此时已调整较长时间的金属期货市场是基金选择的最有利的避险场所。

(5)美元指数波动包含其他货币走势,其他货币因素影响有色金属价格。

由美元指数定义可知,美元指数是美元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以占比重最大的欧元为例,影响其走势的一系列事件也会通过影响美元传导给有色金属。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后,受欧元下跌影响,有色金属价格下跌。直至今日,有色金属价格仍未回到2011年3月的最高点。但随着欧债危机出现转机,可以看到欧元和有色金属价格的缓慢上涨。包括欧元在内的这一揽子货币都可以看作是美元的交易对手,与美元具有明显的反向变动趋势。影响这些汇率变动最主要的因素是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它们会直接影响各国对美元的汇率,从而传导给有色金属。因此,各国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色金属价格,特别是量化宽松政策或类似政策的出台都会引起本币贬值,从而导致对手货币升值以及有色金属价格的上升。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前文分析,我们得知,美元指数与有色金属价格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性。通过建立模型可知美元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有色金属的价格,铜、铅、锡的解释效果较好。在涨跌幅度上,铝对美元指数的变动较敏感。美元指数每涨跌1%,铝的价格涨跌幅度约为-0.43%。

结合美元指数和有色金属价格的历史表现和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得出美元指数对有色金属价格产生作用的内在机理。

首先,美指反映了美国经济状况,美联储针对美国经济状况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资金的趋利性增加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推动有色金属牛市形成;其次,美元指数的波动影响非美元地区购买力的变动,需求变动影响有色金属价格;再次,美元指数变动对有色金属名义价格产生影响,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强化有色金属价格波动趋势;另外,近年来美指的下跌也使得有色金属逐步成为新的避险工具;最后,由于美元指数的组成包含其他货币因素,其他货币对金属价格的影响也通过美元指数得到反映。

由以上分析,我们对政府及投资者提出几点建议:

(1)根据美元指数与有色金属价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由美元指数可通过分析美国经济政策、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等进行预测的数据可得性,可以用美元指数走势来预测有色金属价格走势。

(2)由美元指数与有色金属价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以考虑利用有色金属作为避险工具,建立美元外汇储备和有色金属储备的制衡机制,降低风险。

(3)在充分考虑美元指数波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选择以铜、铝等有色金属作为投资对象,从而使其从美元指数波动中中收益或者保值。

(4)美元指数对部分有色金属解释能力稍弱,如铝、锌(美元指数可分别解释铝和锌56%和52%的价格构成)。考虑到突发事件会降低美元指数对有色金属的解释能力,在遇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突发事件情况时,分析有色金属走势(尤其是铝和锌)应考虑更多的参照指标。

参考文献:

[1]林阳.2012美元反弹冲击金属价格——美元指数与金属价格专题报告.东兴证券,2012-1-10.

[2]张建国,沙俊杰.国际金融市场铜价与美元指数相关性研究.科技信息,2007(01).

第9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区域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单元在这一潮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被人们所熟知并且得到政府部门、实业界和学者等各界人士的重视。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三大区域之一,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大经济增长极之后的第三大增长极,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时期,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比如将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为与上海浦东、深圳开发区并列的部级开发区,从而将滨海新区的开发与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次国家发改委2006年编制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标志着国家对京津冀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口号。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是打造我国经济增长极、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还是协调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手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是区域产业一体化(叶堂林,2011),也就是区域内的产业实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状态。区域内产业形成分工合理的新型产业分工体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区域内产业竞争力,乃至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区域产业发展过程,是一个新旧更替的过程,区域产业分工与布局最先从不合理的状态转变成为分工与布局合理的状态,势必要伴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即某个地区落后的或者被淘汰的产业需要转移到其他适合的地区发展。

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分工与产业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祝尔娟(2009)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产业合作、整合与升级存在良好的现实基础。邢子政等(2009)也认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并不严重,从三次产业这种比较大的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相似度比较大,但是从工业行业内部或者更细分的工业内部的优势产业来看,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并不大。可见京津冀区域具备良好的产业合作的条件并且产业一体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那么,经过这些年国家政策的调控和经济发展,京津冀地区产业一体化实现到什么程度了呢?京津冀地区产业一体化的分工现状如何呢?京津冀地区是否存在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该地区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特点如何?上述问题成为学术界乃至各级政府普遍关心的焦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京津冀地区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产业份额的结构变化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与演变过程,并且分析产业在区域内的转移情况,以期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以及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为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二、 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实证研究

1. 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本文借鉴大多数学者(Krugman,1991;梁琦,2004)用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构建方法,计算公式为:

Zij=■|xki/xi-xkj/xj|(1)

其中,k表示产业,i,j分别表示地区,xki和xkj分别表示地区i和j的k产业产值,xi和xj分别表示地区i和j的总的工业产值。如果两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那么这个指数为0,反之,这个指数为2。指数越大,说明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差异越大。

本文所用的数据是以二分位分类的工业产业数据,来源于国研网。所用的数据从2003年~2011年,之所以选择2003年开始,是因为2003年开始使用新的行业分类代码,国研网的分行业统计数据也从2003年开始。

2. 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从表1中可以看出,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2003年~2011年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该区域的两个最重要城市间的分工和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同时也可以看到,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三个城市之间的专业化指数里是最低的,众所周知,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区域的两个超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比较接近,导致北京和天津的工业结构也比较类似。北京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2003年~2008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3年为0.83,到2008年达到0.94的高水平,说明北京与天津的分工水平一开始就比较高,并且随着一体化进程分工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2008年~2011年,专业化指数在0.90~0.94之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原因可能是北京与河北的专业化分工在2008年达到0.94的高水平之后,难以进一步提高。天津与河北的专业化指数在2003年~2006年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不断下降趋势,说明近些年来,天津与河北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竞争大于合作的现象,原因可能是天津自身的发展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还有吸纳产业发展的空间,导致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天津和河北省竞争从北京市或者其他地方转移过来的产业。

以Krugman和Venables(1995)、Puga和Venables(1996)为代表的学者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研究产业转移理论,根据该理论,产业首先集聚在一个大城市,当这个大城市集聚程度达到饱和之后,产业从这个大城市转移一部分到第二大城市,因为第二大城市由于规模经济更加接近第一大城市,是承接从第一大城市转移产业的最佳地点。当第二大城市也达到饱和时候,产业将会从第二大城市转移到第三大城市,以此类推。北京市是京津冀区域最大城市,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的地价、房价和工资等不断上升,显示出北京市的集聚程度达到或者接近饱和状态,北京市需要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或者在产业链中地位比较低端的产业转移出去,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北京转移出来的产业最容易转移到天津,其次才是河北。从京津冀内部各地区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变化趋势来看,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不断上升并且幅度最大,而北京与河北的专业化指数虽然也有上升但是幅度不大,说明三个城市之间的分工主要发生在北京与天津之间,或者说北京的产业转移主要转向天津。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2006年~2011年之间呈不断下降趋势,也进一步说明了,随着北京市的产业逐渐向天津市转移,使得天津市的工业结构与河北省的工业结构越来越大。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与北京相邻的周边河边地区比如唐山和秦皇岛等地建立工业园区主动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未来河北和天津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有可能会呈上升趋势。

3. 京津冀各地区工业产值份额演变情况.本部分通过分行业的工业产值比重份额来进一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情况,试图找出哪些行业已经转移,哪些行业正在转移。表2是京津冀内部各地区分行业的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可以看到,2003年,北京市有优势的产业有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可见北京市的工业中优势行业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天津市产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可见天津市优势行业除了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之外,还有资源型行业;河北省有优势的产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疗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可见河北省的优势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行业。

到2007年,北京市除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其他绝大多数行业的比重都下降。天津市行业产值比重上升的行业有饮料制造业、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他绝大多数行业产值比重下降。河北省行业产值比重上升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可见,从2003年~2007年之间,北京市一些行业在逐渐退出或转移出来,转移到河北、天津或者其他地区。

到2011年,北京市除了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之外,其他产业均有所下降,说明北京市的工业行业再继续退出和转移出来。天津市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造纸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河北省产业比重上升的行业有非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可见,2007年~2011年之间,北京市绝大多数行业进一步转移出去;天津市转移出去的行业不多,而且有许多行业在转移进来;河北省的产业正在承接北京市和其他地方转移出去的产业从而得到快速发展。

从各行业产值的加总起来的比重来看,北京市工业产值比重从2003年的0.29下降到2007年0.26,到2011年下降到0.19,可见2003年~2007年间,北京市的工业产业转移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转移的规模还不大,2007年~2011年间,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幅度明显,下降了7个百分点,说明这一阶段是产业转移的快速时期。天津市工业产值比重2003年、2007年和2011年分别是0.29、0.28、0.28,说明天津市在这两个时间段几乎没有发生产业转移,因为天津市自身的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还没有达到像北京一样的饱和状态,一定程度上还是扮演承接产业转移的角色。河北省工业产值比重2003年~2007年间从0.42上升到0.46,上升了4个百分点,2007年~2011年间从0.46上升到0.52,上升了6个百分点,可见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在后一阶段发展更加迅速。从这两个阶段的产业转移综合比较来看,也可以看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在2007年~2011年间得到快速发展。

三、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以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产业份额的结构变化方法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得出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低。从2003年~2007年之间,北京市一些行业在逐渐退出或转移出来,转移到河北、天津或者其他地区。2007年~2011年之间,北京市绝大多数行业进一步转移出去;天津市转移出去的行业不多,而且有许多行业正在转移进来;河北省的产业正在承接北京市和其他地方转移出去的产业从而得到快速发展。总的来看,北京是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而天津产业转移得很少,因为天津市自身的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还没有达到像北京一样的饱和状态,还是扮演承接产业转移的角色。

基于此,京津冀地区应该更加注重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进一步引导北京的产业很好的转移出来,同时为天津和河北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天津和河北之间应该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分工与合作,天津不能盲目的追求短期利益而将北京转移出的产业都承接过来,不要与河北争抢从北京转移出来的产业,而是有选择性的承接。

参考文献:

1. Krugman, Paul, Geography and Trade,MIT Press, Cambridge,1991.

2. Krugman, P, and A.J.Venables,Globali- zation and the Inequality of Nations, Quar- te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857-880.

3. Puga, D.and A.J.Venables, The Spread of Industry: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Economics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 rnational Economics,1996,(10):440-454.

4. 梁琦.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世界经济,2004,(12):32-40.

5. 叶堂林.“十二五”期间京津冀区域产业升级与整合研究.开发研究,2011,(1):23-26.

6. 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经济地理,2009,(6):881-886.

7. 邢子政,马云泽.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倾向与协同调整之策.现代财经,2009,(9):50-5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11&ZD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