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

第1篇: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我院新能源应用技术(风力发电方向)专业于2009年获得河北省教育厅的批准,2010年正式招生,现有3个年级共147名学生在校学习。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风力发电方向)专业自设立以来,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创建特色品牌专业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大胆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强素质,重技能,专业建设取得快速发展。

一、风电专业定位

我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风力发电方向)专业培养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与维护、风电场运行与管理、风电设备总装与调试等专业技能,完成风力发电设备运行、检修、维护,风电设备制造、组装与调试,变电站运行与维护等主要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设置坚持“立足市场,面向社会,服务行业”,以河北为核心,面向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满足区域风电资源开发、风电设备制造对风电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二、风电专业建设思路

坚持服务风电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密切关注和跟踪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及专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建设已做到至少牵手一家企业、背靠一个企业群,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深度合作。强化推进“内涵”及“质量工程”建设,狠抓人才培养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不断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岗位师傅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生产一线专家在专业开发与建设中的作用,使专业办学思路和培养目标切合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

与企业专家一起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任务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以企业真实项目构建教学内容,用工作任务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校企合作共同培训师资、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提供实习机会及就业机会;依据职业标准构建课程内容,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工作与学习相互交替。

建立实施了三岗实习制度,“识岗(认识实习)”、“顶岗(综合实习)”、“上岗(顶岗实习)”交叉进行。

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承担部分课程的讲授与实习指导工作。注重过程监控,校企共同参与指导和考核。

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研发科技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承担企业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仪等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严格执行运行检修操作规程,强化安全制度,珍惜学习机会、服从管理的学习态度,敢于负责的工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本专业坚持“面向市场设方向、瞄准职业定目标、对准岗位取技能、按照技能开课程、依据工种考证书” 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打破“学科中心型”的课程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首先将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必须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汇总构成专业基础课程(1~2学期);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融入主要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项目,可夯实学生在风力发电领域的专业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专业主干课程群(3~4学期),即以主干核心课程来支撑每个主要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并引入相关职业证书的考核内容及标准,构建“课、岗、证”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该课程群可培养学生面向风电岗位群的核心职业能力;再次,针对具体岗位对专项技能的特殊要求,制定 “专业综合实习课程+顶岗实习”强化课程群(5~6学期),形成特色职业技能,突出岗位专长的强化培养。

五、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

1.教学模式

(1)学校、企业两个课堂交替。利用学校课堂夯实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训练娴熟的职业专项技能;借助企业课堂,加深学生对生产现场的认识,训练他们应用专业理论解释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职业综合实践能力。不断强化和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强,真正做到学生的培养过程和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2)学生、“准员工”两类角色交融。在校内模拟的生产现场和企业真实的生产现场,采用“岗位团队模拟”的方式开展课程学习,通过引入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使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职业化的学习情境中,以职业人的角色,开展职业化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并以职业化的考核方式检验学习成果,真实地体验“职业人”的要求。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目标达标率和学生满意度都达到了90%以上,保证了学生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的形成。

(3)模拟、真实两种场境交互。一方面,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中,大多涉及到风力发电机组、变电站等大型设备,它们的生产情境无法在校内实训基地再现,这势必对学生职业核心岗位技能的形成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借助企业认识实习、校外综合实习,开展专业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现场认知能力,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针对生产现场安全操作要求高,很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现场操作机会来练就娴熟专业技能的特点,我们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风力发电机组缩比模型、供配电设备、气动液压系统、变电站仿真软件等为学生提供大量技能训练机会,再进入生产现场检修维护和提升。两种场境的交互,为学生形成稳定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教学方法上,专业核心课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虚实交替、讲练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充分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仿真教学、实物教学和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突出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应用虚拟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并采用现场教学、基于案例教学、开放式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利用仿真软件提供了与生产现场一致的操作环境,基本实现了学校教学与生产现场的一致性,集“教、学、做”为一体,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3)教学评价对接岗位。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课程考核职业化,将风力发电运行检修员职业资格标准及考核内容结合到专业运行类课程、检修类课程内容中。做到课程考核与企业考核相一致,将职业技能鉴定引入教学评价体系,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结合。

(4)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形式。我们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将部分课程安排到企业开展教学,利用企业资源,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加强学生现场认知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生产性实习的比例,切实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3.教学资源

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具体包括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电子版教材、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等。已建成电机运行与检修、变电运行技术2门院级精品课程,通过建立风电信息资源平台,为教师和学生的教研、科研以及学习提供优越的资源条件。

目前已完成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与调试、风电机械设备检修与维护、变电站运行与维护等多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六、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

近3年来,通过“引聘专才、分层培养、校企双栖”等途径,优化教师结构,培育出一支德才兼备、教研双长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团队由20名成员组成,高级职称比例为35%,中级职称比例达35%,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8人;技师2人;高级工7人。来自企业占50%,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有力地保障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新能源应用技术(风力发电方向)专业具有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现有风机测试与检修实训室、液压气动实训室、传感器应用技术实训室、电力电子实训室、电机检修实训室、控制原理与系统实训室实训室、220KV变电站运行与仿真实训室等7个专业实训室,计划2013年完成风场测试实训室、风电运行与仿真实训室等2个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建成后可以基本满足学生及企业员工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培训鉴定的教学要求,校外还建有承德红松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国电保定联合动力、大唐国际等多家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八、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每两年召开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审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分析职业能力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

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机制建设,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继续实施教师帮带工作,指派的指导教师应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2篇: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

随着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部署,把医院全体干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强化全员素质的教育和培训,是医院卫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干部接受培训的真实记录,是了解整个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信息渠道。

1 全员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收集内容

1.1 医德医风教育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我院《员工行为准则及服务用语规范》要求,医德医风和反腐倡廉教育,行风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等作为教育内容的学习记录。

1.2 示范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具有时代特色的艰苦奋斗、勤廉兼优的典型总结宣传、听报告会、表彰会、观看专题教育片等的学习心得体会。

1.3 岗前教育 侧重于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医疗制度及医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培训,包括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医疗纠纷防范、医疗证据管理缺陷、科技创新理念、病案书写要求、院感染控制知识等多媒体课件,分配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表、岗前培训心得体会、培训意见反馈表等。

1.4 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 医院各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专题讲课课件,参加培训的考勤表、继续教育取得学历学位的学籍材料、医学教育登记本、外出参加学习进修的考核鉴定表、科研论文汇总表、课题申报项目表、举办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实践技能培训,年度全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举办全院学术活动参加签到,讲课后的心得体会。组织法律法规考试、医疗“三基”理论技能考核、护理人员技能考核、举办学术、病案讲座等材料、在职干部全员培训累计汇总记录表、在职干部培训登记证书等。

2 全员在职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的管理

2.1 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位 具体人事部门负责,党办、医务、科教、护理等部门协办,定期收集各职能部门培训形成的档案资料,以年度分类,装订成册。干部参加12 d以上的脱产培训,要填写培训情况登记表,并将其存入干部个人教育培训档案。对教育培训档案材料实行完整而有序地收集、保管和利用,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医院整个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貌;能够按中组部全员在职干部培训质量要求,及时做好培训效果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反馈到各主管部门,限期整改。做到干部培训教育与医疗业务技术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表彰,并与奖惩和绩效直接挂钩,纳入医院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2.2 实现信息化管理,完善教育培训电子档案。人事部门建立数据库,并增设教育培训子集,将全院在职干部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建立医院必要的档案管理网络,形成从院长到各职能科室的档案收集网络,完善收集形式,使各种教育培训信息的录入、管理和保存更加便利、准确、可靠,使干部教育培训的资料收集、梳理和评估汇总更加快捷。

2.3 创新管理体制,强化服务利用意识 在管理方法上做到专业化、具体化、分类化、动态化和制度化。建立干部登记电子台帐、登记卡、文书档案、文件资料库。在运用上做到“四个结合”:电子档案与文书档案管理相结合、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档案管理与安排培训计划相结合、培训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

第3篇: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职业化团队; 风电; 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122-02

职业化团队,顾名思义即为符合上面所述职业化要求的团队。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可以说具备了一名优秀员工的潜质,一个团队职业化程度高的企业,则拥有了博弈其它企业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必将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赢得发展。

1鼎新风电公司打造职业化团队的目标定位

鼎新风电公司在培养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精湛专业技能,优秀职业素养的职业化团队目标的基础上,分层次、分重点地把培养一个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决策管理好、工作作风好、工作实绩好的“五好”领导班子,一个鲜明责任感、强烈使命感、超强凝聚力、出色协调力、突出表现力的中层管理团队,一个执行有力、工作高效、勤奋务实的员工队伍,一个技能精湛、业务精通、卓越战斗力的专业技术队伍作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人才建设诉求,最终实现经营管理团队严谨、财务资产管理团队专业、人资管理团队高效、行政后勤团队优秀、生产运营团队过硬的职业化团队建设目标。

2鼎新风电公司打造职业化团队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风电二期项目开工在即、常乐火电项目等工作的持续推进等,都需要有大批的高素质员工去开疆辟土,开拓局面。而且团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慢火温炖”的过程,需要边干边学,尤其需要岗位成才,实践历练。所以,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打造职业化团队便成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把风电事业做大做强,成为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标杆”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公司自身看,员工队伍在风电领域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尚属空白,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环境艰苦,特别是风电事业的建设、管理、运营及常乐火电项目繁重的建设任务等都对现有的人员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挑战。“人才兴企”,公司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迫切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职业化员工队伍作支撑,为公司提供做大做强的人才基石。

3打造职业化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打造职业化团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内容丰富的活动载体及学习引导在员工队伍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上下功夫,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通过分层次、分重点、分内容的学习培训在提升员工职业化技能、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职业化道德上想办法,从而不断增强团队的执行力、协作力和战斗力,为公司实现“奉献清洁能源、共创美好未来”的企业愿景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理念引领。

3.1建体系、植理念,培育员工队伍的核心价值观。“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企业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员工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表现为在这种员工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作用下企业驾驭全局的能力,而这一切又都源自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认知和归属。打造职业化团队必须把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理念植入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在公司范围内形成激励员工成长,约束员工行为,指导员工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规范准则。

鼎新风电公司在深刻理解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通过博采众长的方式总结凝炼出有公司实践特色的以“高效、协作、实干、超越”的企业精神,“忠诚、奉献、责任、感恩”的核心价值观,“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人才理念和“100-1=0”的安全文化及廉洁文化为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编印《企业文化》手册,结合实际在风电场监控中心建设企业文化墙,统一公司固话手机彩铃和电脑桌面等让企业文化理念入眼入耳入心,从视觉和心灵体验上形成强大冲击,有效地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浓郁氛围。通过户外拓展,军训,演讲比赛,员工文化节、运动会及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文化礼仪、风机基础知识等专题培训活动,把企业文化内化为员工普遍认可、自觉接受、主动践行的价值理念。

3.2抓培训、筑平台,加强员工队伍职业化素质建设。鼎新风电公司在“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打造职业化团队”这一主题活动中,分阶段、分内容、分重点开展以领导班子、中级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培训对象的学习培训活动。其中,在领导班子间开展税务知识、预防职务犯罪、提升影响力及战略策划等内容的培训,在中级管理人员间开展如何带好团队、凝聚队伍及对标管理、绩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计划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在一般管理人员间开展如何做好执行力,如何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怎样有效沟通等内容的培训,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风机维护保养、电气线路检修、工程图纸学习等内容的培训,通过这一系列培训,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使员工始终处于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把学习与人才选拔有机结合,先后数次在全员间开展中级管理岗位、一般管理岗位、班组长、值长的岗位竞聘活动,开展计算机操作、电气故障处理、线路检修等为内容的技术比武活动,为员工在“人尽其才”的平台上创造机会。在基建期,为全面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任务,公司党委二次发起“决战二个一百天,把风电建设推向高潮,确保首批风电机组投产,为建党89周年和建国61周年献礼”活动”及“投产发电攻坚20天”活动;在生产运营期,针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改造及电气设备技术整改等工作,发起“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大50天,确保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向建党90周年献礼”及“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治理50天”活动,通过这些有形的活动载体不断加强团队的战斗力、执行力及协作力、沟通力、学习力、凝聚力为内容的“六力”建设,且把“六力”建设的实效发挥到了空前,员工队伍职业化素养持续提高。

3.3育典型、建机制,构建文化兴企的长效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鼎新风电公司按照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的方式利用创先争优、评先选优、星级员工评比各类活动的总结表彰等活动载体,构建起了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奖惩激励机制,及时对开展的创先争优,决战百天、技术攻坚、演讲比赛、运动会、学习培训考试、知识竞赛等活动中涌现出的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奖励。按照自下而上,层层推荐的方式开展星级员工评选活动,按期进行先进事迹和人物的公示,在努力营造人人学先进,人人赶先进氛围。结合每月开展的绩效考核工作建立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公司把对领导班子、管理队伍的考核测评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且把考核结果与业绩考核挂钩,与年度的评先选优挂钩,对打造职业化团队实现同心跨跃,深入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了深远影响。

二年来,鼎新风电公司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在职业化团队建设上成效卓著:公司风电项目建设开工最晚、进度最快、造价最省、质量最优、投产最早。被酒泉市政府授予“在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建设中业绩突出风电企业”荣誉称号,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邓国荣被授予“新能源基地建设十佳企业家”荣誉称号;在酒泉市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暨“弘扬铁人精神年”活动总结表彰会上被酒泉市政府授予“弘扬铁人精神年”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集团公司年度总结表彰大会被集团公司评为“2010年集团公司项目建设优秀单位”,在瓜州县全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比中,被瓜州县精神文明办评为“瓜州县全县精神文明创建标兵单位”。

公司全员赴金风、华锐厂家技术培训,结业考试成绩优良率100%,在国内各风电企业中培训成绩最好。全员参加西北电网直调风电场运行值班员持证上岗取证考试,在酒泉风电企业中参考比例最高,通过率最高(100%通过),成绩最优。参加国家电网在西安举办的西北区域电网新能源知识竞赛,与华电、国电等12家单位同台竞技,荣获团体比赛二等奖。参加酒泉市举办的新能源“金风杯”羽毛球比赛,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20家风电企业中第一家完成风机低电压穿越改造……西北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白兴忠主任和孙骁强处长谈及鼎新风电公司员工团队时说:“工作积极、效率快捷,公司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带领大家干事、大家拥护干事的员工比比皆是”。

4结束语

总之,打造职业化团队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脱离企业发展实际和发展阶段,也不可操之过急,应根据阶段性任务和重点工作循序渐进、潜移墨化,通过学习培训和有主题有目的的活动开展把无形的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自身有形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打造职业化团队必须有理念与制度的融合渗透。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念,职业化是一种规范、一种制度,二者必须有机的融入结合且渗透到管理实践的各个环节,方可实现职业化团队同心、同向、同荣的局面。打造职业化团队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打造职业化团队不能急功近利,应进行长远规划,做到短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阶段性目标与重点目标相结合,通过完善制度,创新形式,强化考核,落实责任的方式构建职业化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余世维.打造职业化团队[EB/OL].

第4篇: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培训管理;团队

2009年6月,在公司“大营销”体制改革启动之后,华北电网廊坊供电公司配电中心正式成立,专业负责廊坊直供区域内10千伏配电网络的规划、基建、技改大修、运行检修、配网调度以及市区低压配电网的运行检修、急修任务。成立之初的配电中心共有干部职工177人,设有配网调度班、保护直流班、带电作业班、综合管理班、线路运行(检修)班等17个班组。人员全部来源于改革之前的各个基层单位,个人素质、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承担保障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任务艰巨。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一、廊坊城市配电网概况

截至2010年底,配电中心管辖10kV开闭站25座;电缆分接箱245座;柱上开关397台;10千伏出线261条,线路总长度2743km(架空裸导线1297km,绝缘架空导线495km,电缆线路951km);配电变压器1097台;0.4千伏线路2589km,其中架空线路2092km,电缆线路497km。配网线路绝缘化率52.71%,电缆化率34.67%,拉手线路比例42.53%,开关无油化率达到100%。

二、配电中心人员结构分析

年龄方面,配电中心35周岁以下人员65人,占配电中心总人数的36.7%;35~45周岁61人,占总人数的34.5%;45周岁以上51人,占总人数的28.8%。生产一线员工占总人数的80%,且45岁以上员工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随着现代化手段的不断应用,生产一线人员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不能胜任工作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年轻员工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亟需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实践来提高工作能力。

知识构成方面,配电中心大专以上学历(含后续学历)占中心人数的36.2%,大专以下学历113人,占63.8%。尤其是35周岁到45周岁年龄段内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职称方面,配电中心有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3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高级工52人,缺乏高级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将影响工作效率,影响配电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配电网精益化、标准化的需要,生产一线员工与电网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电网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上来;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管理岗位上来。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势在必行。在岗人员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实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以提高配电中心整体队伍素质,适应打造坚强配网、实现“四好”配网工作目标的需求。

三、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为适应配电网的发展需求,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围绕“我与企业共发展”培训主题,提出建立健全培训机构,运用多种形式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使职工在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精神风貌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使配电中心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1.健全机构,理顺教育培训流程

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发展之本。先进的配电网技术需要高素质的职工来掌握和使用。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取决于企业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配电中心自2010年初提出“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岗位技能”的培训方针。建立培训组织机构,负责培训、考核的管理工作,使配电中心的培训工作日趋制度化和规范化,培训和考试均有计划、有档案、有成绩、有考核、有总结。职工的培训学习观念与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变化,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逐步适应配电网发展要求提供了保证。

在公司培训中心的指导下,配电中心于2010年初认真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以及实施措施,建立培训项目负责制。保证培训项目开班前有计划、有申请,开班中有记录、有考核,开班后有报道、有测评。健全职工培训、考核台帐。2010年度,配电中心计划内培训项目25个,完成率100%;参加华北电网公司组织的培训项目16期;参加设备厂家组织的新设备新技术学习班8期;积极组织参加普调考和技能鉴定工作;认真做好带电作业兼职培训师工作;圆满完成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与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

2.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2010年,配电中心结合重点工作和职工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职工教育培训。有计划地进行了基础理论知识、安全教育、专业技术、信息系统应用、自动化建设、智能电网、企业管理、消防等培训活动。

(1)安全培训。安全意识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配电中心加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春检、秋检前的《安规》、“两票”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中心领导亲自授课,严肃培训、考试纪律,培训成绩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使每位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进而做到“我能够安全”。职工安全思想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从源头堵住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技术与技能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扎实做好一线员工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和转岗员工。采取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交叉培训的方式,使员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上岗。针对所有在岗员工进行的在岗培训主要包括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知识。专门制定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按照“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专业、班组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现场实操、定期测评、技术比武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员工的学习动力。

(3)新技术与新技能培训。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要使员工适应新形势要求,就必须加强对员工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的不断学习。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配电中心组织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拓展为重点,紧密围绕生产实际,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取得明显效果。通过培训学习,先后完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建设、配电综合应用平台设计、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

(4)融入中心,开展实践活动。配电中心在40天时间组织5次配网春季检修会战,配合主网停电对21条10千伏出线进行清扫检修。在完成检修任务、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2010年4月中旬启动“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月”活动。配电员工走进“三场”(商场、广场、施工现场)、走进农村集市开展用电宣传,发放5000余份《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册》。在汛期及夏季大负荷到来之前,协调地方政府解决树线矛盾,清理树障5300余棵,保障了线路的安全运行。5月启动“安全宣传月”活动。采取安全宣传“赶大集”、安全警示片连环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5)素质提升拓展培训。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是高素质、高绩效职工队伍的核心,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0年配电中心分两期组织全员参加素质提升拓展培训。通过相应的项目设计,让员工通过富有挑战性、充满激情的项目活动,磨练意志和毅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及应变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沟通和信息交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四、培训工作亮点

1.建设实训基地,搭建培训平台

配电中心把总经理在2010年初职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方案策划、设计审核、材料准备、现场施工等各工序严格按照建设方案有序进行。在基地施工安装现场,配电青年员工把基地建设作为检验与提升专业技能的良机自觉加班加点,仅用一周时间就建设完成。速度快、标准高,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新建成的实训基地在10月下旬举办的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实操中得到首次应用,为提升配网作业队伍专业技能提供了高质量训练平台。

2.设立“迎迎课堂”,打造培训品牌

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设立“迎迎课堂”,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师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管理时间、有效沟通、信息写作、系统应用、智能电网知识等多项培训,多角度、多形式提升全员素质,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品牌。积极引导一线员工立足本职开展“五小”创新创效活动。2010年,配电中心有4项“五小”活动成果、2项合理化建议被推荐到网公司参评,有4项管理创新、5项QC成果被推荐到公司参评。市区运行班专责工白庆永研制的带电安装10千伏线路驱鸟器等两项工具在华北电网公司“五小”创新创效活动推进会上获得好评,白庆永同志也被推荐为河北省“金牌工人”,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五、实施效果

通过强化培训体系建设,配电队伍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员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营销体制改革的“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管理效果得到初步显现。

配电网运行平稳。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未发生误操作、误调度事故,未发生人员责任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供电可靠率RS-1完成99.934%,比预控指标高0.0229个百分点,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V用完成99.77%,比预控指标高0.03个百分点;完成带电作业119次,节省8630时·户数,增加供电量101万千瓦时;圆满完成“省运会”、“城博会”及“热气球节”等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圆满完成新奥高尔夫智能小区建设任务。总之,全面完成各项绩效考核责任目标。

六、2011年培训重点工作

认真落实网公司营销部务虚会议精神,做好基层调研,发挥专业主管优势,认真做好2011年培训规划,确保切实可行。

梳理规范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建设,确保培训工作运转常态化。

积极利用配电实训基地平台,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水平。

持续开展“迎迎课堂”,创新培训形式,推进企业文化、班组文化落地,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培训品牌。

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班组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培训,促进配电职工岗位成才,提高配电作业水平。

第5篇: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全员培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着力推进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加大人才公开择优、竞争上岗力度。完善经营、管理、技术、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制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重点引进电工电气装备制造、金融、国际化等业务领域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科技领军人才、优秀专家人才。严格把好新进人员入口关,统一开展招聘统考工作。深化全员培训。分层级、分专业开展好“三集五大”岗位培训、重点专业培训、转岗员工再培训和新员工入职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建设公司“网络大学”。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赵建国:

推行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以企业文化为引领、以打造领导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以队伍作风建设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进行:

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持续推进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全面加快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和满意度。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积极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让每一名职工都有均等发展机会。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云公民:

加强党建和队伍建设。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坚持从严选配领导班子,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推进“一把手”工程、“70、80工程”、“千百”工程,健全配套制度,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推进总部与基层之间的交流任职、同级管理岗位之间的干部轮岗锻炼。关心员工生活,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休假、医疗等保障制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员工“幸福指数”。

中国能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继学:

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考核体系;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编制规划,建设标准化数据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制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待遇政策;全面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技能鉴定工作。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玉卓:

推动党建、人才等工作再上新台阶。围绕集团公司战略,积极推进人才规划落实和人才工程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劳动用工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神华管理学院要紧紧围绕集团人才战略,做精做细培训组织工作,做优做实品牌培训项目。

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冬:

加强队伍建设,为集团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按照集团公司人才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一是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开发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选用机制,形成绩效优先的人才评价机制,形成与市场接轨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成立引才工作组,设立引才专项资金,实施引才目标责任制。建立发电、配电、燃气、新兴产业等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主动联系,长期跟踪,适时引进。创新引才方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实施半职、短期服务、项目合作、顾问咨询等柔性引才政策。研究通过收购兼并、战略合作等方式,整体引进技术、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等措施。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按照“对标一流、注重引领”的原则,启动领军型人才培养计划,集团公司围绕提升管理创新能力重点抓好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的培养,二级公司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抓好学术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三级公司围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抓好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培养,全力推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为集团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动力保障。

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主任卜凡强:

加快“三中心两基地”(领导力发展研究中心、高级专业人才发展中心、文化传播交流中心、政策研究基地、战略咨询基地)建设;开展国际一流企业大学对标,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体系建设;加快“五纵两横三体系”(“五纵”指党建党性培训研究、领导人才开发研究、专业人才开发研究、国际人才开发研究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研究,“两横”指培训模式创新和培训智库建设,“三体系”指项目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建设。

(国家电网报)

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分公司总经理叶廷路:

大力加强人员培训,加快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全面开展专业调考,以考促培、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促进员工业务水平快速提升。加大人才引进、干部交流力度,完善人才选拔流程,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展岗位责任体系建设,全面实行全员绩效管理。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同智:

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创新战略,建成全系统领先的“1516”培训资源支持体系,确保在能源、电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部级创新成果。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四好”班子创建及干部素质能力考评指标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研究建立干部实践锻炼机制。实施大培训工程。深化全员教育培训,实现省市县全覆盖,确保全员培训率100%。打造人才高地。以全职业生涯人才培养为主线,着力推进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积军:

加强教育培训。深入推进全员培训考试,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干部队伍的领导力培训。全体干部员工都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克服“知识太多学不完、知识太深学不懂、知识太少学不起”的心理障碍,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

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冯军:

人才强企,加强人才培养和全员培训。创新人才机制。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评价、薪酬激励机制。严把新进人员入口关,加强人才定向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培养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公司一线技能人才和青年英才,打造一流的人才高地。加强技术创新、技能比武、劳动竞赛和调考活动管理,力争取得优异成绩。深化全员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师资力量,推进覆盖各电压等级的线路、电缆实训基地建设,着力开展面向特高压、智能电网的一体化培训,分层级、分专业组织员工培训。建立涵盖营销、生产、基建等各方面的网络学校,开展网上培训、远方培训和视频培训。

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李卫东:

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员能力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搭建“专业类型齐全、能力特点互补、性格气质相融”的领导班子。完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多形式的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本部空缺一般管理岗位,全面实行公开招聘选聘。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国际性、复合型领导干部。加大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完善培训设备设施,分类分专业开展全员培训、全员考试,构建培训、取证、比武、作业、薪酬分配关联运作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专家和通道人才作用,充实内训师队伍,实施师带徒计划。推广劳模工作室跨地区培训,选送业务骨干到设备制造企业培训,培养优秀技能、技术人才。开展“追求卓越”工作,从实践中找差距、出思路、提建议,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规范人才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四个通道”人才考核选拔机制。深入开展“三位一体”综合竞赛和重点工程立功竞赛。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葛国平:

加快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滚动优化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明确各类人才开发培养目标。建立全员培训考试积分制度,应用于定级、晋级和专家人才选拔考核。统筹开展培训和竞赛调考,增强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三集五大”岗位培训、重点专业培训和转岗员工再培训。健全分级、分类、分专业人才考核评价指标和选拔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能力培养力度,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拓宽员工发展通道。

新疆电力公司总经理王风雷:

持续强化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创新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方式。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公司培训中心和网络培训学院的双重作用,实现网络培训与集中脱产培训相结合。完善转接领军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突出加强生产一线人员技能培训,建立以技能实训和新技术、新技艺、新标准普及为主的培训格局。以持证上岗为导向、单元制培训为手段,不断提升员工履职能力。注重目标激励与实践引导相结合,全面强化培训质量和效果管理。建立农电员工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电员工培训,提升农电员工技能水平。

第6篇: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电力员工军训心得体会一: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期两个月的培训生活已经结束了,还记得在临走的时候,大家唱起了“祝你一路顺风”,那种感觉一下子又拉回来了大学毕业的情景。是啊,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一同走过了军训生活的艰辛与磨练,一同接受了来自市公司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彼此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已经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两个月,我们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思想意志方面,在公司的安排下,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我想军训绝不仅仅是为了锻炼我们的体格,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们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军训场上,没有感情,没有亲情,有的只是铁的纪律。还记得军训期间,我们两名队员为了协助部队出一期黑板报,连夜坚持工作了5个小时,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但是在早上出早操的时候,又见到了她们的身影。我们在赞叹两名队员坚毅品格的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这个团队所表现出的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我想这也是国网公司安排军训的初衷所在。

业务技能方面,从一开始学习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入手,先后学习了变电运行基本知识,调度运行,营销管理等等课程。从时间上来说,课程安排紧凑,以至于我们中间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从内容上来说,课程涵盖面广泛,涉及到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培训效果来看,由于内容较多,所涉及到的某些问题的讲解不甚深入,但是使我们对公司的运营管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进而确立了今后的奋斗目标。

个人发展方面。还记得初入公司,刘局长告诫我们要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两个月前,刚从大学校园走出,面对社会,面对工作,心中不免彷徨。而现在,在接受了公司安排的一个月集中培训之后,我们已经渐渐融入到这个电力大家庭里面,成为了其中一个角色,然而能否将这个角色扮演好,需要我们按照刘局长的指示精神,找准定位,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踏实工作。就我个人而言,由于从事了三年的技术研究,还是希望能够到一线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践,认真学习,争取为公司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培训虽已结束,但是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将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去实践自己的理想。相信,我们一定会牢记公司领导嘱托,牢记各位授课老师的教诲,勤奋学习,刻苦工作,为打造我县坚强稳定电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公司为我们安排此次培训,赠上一首小诗,与各位新同事共勉:

“是星星,总要发光;是玫瑰,总要开放;是蛟龙,总要腾空;是鸿鹄,总要飞翔;路途的漫长,人生的风霜,终会被毅力和自信,化为生命的芬芳;拼搏的刚强,开拓的激昂,终会为有志者,奏出精彩的乐章;展开你飞翔的翅膀,看清你远航的方向,迎接你灿烂的曙光。”

电力员工军训心得体会二:

那里的夏天格外“暖和”,晴空万里,太阳猛烈地炙烤着大地,滚滚热浪弥漫空中,火烧火燎,令人窒息,花草树木仿佛也已向太阳屈服,无精打采地低垂着。但我们这由二十五名国网运行新人组成的军训方阵,却头顶骄阳,脚踏热浪,在训练场上顽强地同酷暑抗争,任凭汗水打湿衣襟,滴落在地……

站军姿是我们每次训练前的必修课,在这三伏天气里,站不了一会儿,就汗流浃背,豆大的汗珠从额上滚落,滑进衣领,痒痒的,很是难受;嘴唇稍有放松,便会有汗水滑入嘴里,又咸又涩;衣服也像刚从水里捞起来似的,粘乎乎湿漉漉的,紧紧地贴在身上;慢慢地,腿脚开始不听使唤,特别是脚掌,火辣辣的,又麻又疼,腿弯和后肩的肌肉也如针扎似的,张得生疼。但我们都紧记教官的教诲: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大家依旧站得笔挺,咬着牙,互为勉励、互不服输,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只有坚持,再坚持……

训练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们不断体会着更深层次的含义:我们知道,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要的就是耐心和团队协作,任何一个人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所以,大家都严格要求自己,一遍遍地练习,直到动作整齐划一,脚步声洪亮有力。我们都默默告诉自己,要打造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

就这样,喜欢和大家一起训练时的挥汗如雨,喜欢训练场上一起唱军歌的酣畅淋漓,喜欢同大家一起咬牙克服困难后的冲天豪情,喜欢听到大家整齐的脚步声的满心欢喜。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累并快乐着……

电力员工军训心得体会三:

告别了难忘的学生时代,怀揣着对美好前程的憧憬和从零开始的心志,我进入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这么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家庭。为了提高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加快实现由学生向电力员工的角色转变和企业文化的融合等等,集团公司组织了20xx届新进高校毕业生为期28天的新员工培训,还安排了严格的军训。

在整个军训过程中,教官对我们即严格又耐心。炎炎烈日下,教官和我们九班四六个学员一同吃苦,一起流汗。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也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军训让我收获很多很多:

军训中严明的纪律带给我深刻的体会。训练中我们必须做到令必行、禁必止,严格按照口令要求执行各种队列会操命令,即使是汗雨如滴、蚊虫叮咬,我们都不能有任何的小动作,电力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高压高空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和操作票、工作票的要求一步一个动作,一个口令一个动作,任何一个小动作都可能造成电网或人身伤亡的重大事故,听从命令和服从指挥在电力行业尤其重要,本次军训极大地强化了我遵章守纪的意识。

第7篇: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85年,是中国与德国、日本、西班牙三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3月整体迁入中国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近年来,伴随着天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和利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区域优势,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紧紧围绕天津经济发展和滨海新区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以国际合作为依托、校企合作为支撑,瞄准引领技术发展的高端产业,重构专业组群,发展形成了9个专业组群40余个专业,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强化了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的专业优势;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了大力度的职业培训,年均培训规模达到1万人次,为天津工业优势支柱产业和滨海新区重大项目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成为天津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

一、坚持就业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一)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加快建设适应重大项目和优势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核心专业组群,强化先进制造业专业领先优势

专业优势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专业设置是否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是学校发展水平的标志。为了适应天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立足已有的制造业专业优势,主动适应工业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支柱产业的发展,调整专业结构,拓展专业方向,完善专业组群。改造了传统专业,新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的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会展等专业,做优做强了制造业与制造类服务业的专业优势。2010年,新申办专业4个(航天器制造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物流管理),“十一五”期间专业数增长幅度达到83%。2011年新申办专业2个;2012年新申办专业2个。

一是组织开展天津市工业重大项目人才需求分析专项调研,全面对接产业需求,为专业建设与调整提供依据。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2007年以来,天津紧紧抓住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组织实施了总投资2.27万亿的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1440项,用大项目好项目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做大总量规模。学院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及时组织开展了天津工业重大项目人才需求分析研究,于2010年8月份形成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天津市120项工业重大项目与中德学院专业对接及人才需求情况分析报告》,定量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工业重大项目高技能人才需求总规模、新增规模及其产业分布并作出了预测,为学院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调整与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办学方向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指明了方向,主要意见已经成为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的主要思路和内容。2011年,工业重大项目人才需求分析成功申报了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同时又启动了服务业重大项目专项调研。开展对天津工业和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调研,对于进一步明确学院改革发展用力方向,做到专业围着产业转,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育新的核心竞争优势。强化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专业优势,提高专业和课程结构调整针对性,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原有机电类专业优势,加快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专业组群建设。随着空客A320、中航直升机产业化基地、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天津航空航天产业已经形成了“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的发展格局,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形成。学院抓住机遇,立足原有机电类专业优势,依托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加快了航空航天专业组群建设。

随着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增长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天津正在成为世界风能企业聚集地,世界风电主要企业维斯塔斯、歌美飒、苏司兰相继落户天津,汉森传动、广东明阳、东汽叶片、西门子电气传动等一大批风电企业也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建立了风电整机厂及研发中心。根据这一需求,学院以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基础,2009年开设了“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天津还具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光伏产业链,2010年我院又成功申报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为新能源新材料专业组群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配套天津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物联网产业、信息安全等新兴产业的发展,2010年学院成功申报了“物联网应用技术”,加上原有的信息类及通信类专业,信息与通信技术类专业组群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

三是“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继续把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满足重大项目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专业建设和改革发展方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扬长避短、稳步推进,实现传统优势专业做强、新专业做优。到2015年,构建完成以制造业类专业组群为核心、以制造类服务业专业组群为支撑的总体专业布局;形成以航空航天技术与服务、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汽车技术与服务5个制造业类专业组群为核心,以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语言、经贸管理、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4个制造类服务业专业组群为支撑的专业集群;总体建设9―10个专业组群、45―50个左右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

(二)实施“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最需要、最适用的人才

重大项目技术含量高、技术装备先进,对人才要求较高。订单培养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师资、技术、办学条件合作共享、工学交替进行教学,学生毕业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企业避免了人才选择的盲目性,学生就业有了保障,是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非常适合重大项目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以来,大火箭、空客和天航等都采取了订单班的方式和学院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他们的实践证明,订单式培养,企业提前介入,学生精心挑选,课程精心设计,实训精心安排,学生感到收获大、进步快。以“火箭订单班”为例,“火箭订单班”是为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大项目专门订制的,学员来自学院相关专业的三年级学生,订单培养周期为一年。从2010年9月开始,我们与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公司联合设立“中德―大火箭订单班”,为企业量身打造政治过硬、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两年来共培养出两期60多名学员,获得企业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创新合作机制,校企共建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实现用最先进设备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抓住国家示范校建设和搬迁海河教育园区的重大机遇,我们在新校区规划建设了3万平米的工业中心,凭借学院自身吸引力依托校企合作,与德国德马吉、博世、西门子、日本三菱、美国IBM、NI等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投资6800万元建设了数控技术中心(最先进DMG数控加工中心16台套)、液压与气动、电机自动化机械手技术实训中心与体验中心等一批校内实训中心,在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这些实训中心和体验中心都是校企共建、共管、共享,一方面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直接服务于技能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作为企业产品展示中心、培训中心和技术交流中心,实现了产学研结合,走出了以往实训基地建设只是花钱买设备的阶段,即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还可保持技术先进性,真正实现了用最先进设备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四)策划实施重大校企合作项目,为以专业建设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2010年以来,我们成功实施了与大火箭、空客、天津航空、中广核风电、博世力士乐、麦格纳合作的6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项目,对学院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带来了巨大效益。

二、坚持服务宗旨,紧盯重大项目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我们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学院在技能与管理培训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紧紧围绕我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政府和企业三方合作”,共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定向、定岗培训,为重大项目建设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储备、员工再提升培训服务,得到了企业广泛认可。“十一五”期间,学院面向空客A320、苏斯兰风能发电有限公司、SIEMENS电气传动有限公司、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夏利、天津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公司等近百余家重点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培训两万余人次。

新一代运载火箭项目落户滨海新区后,我们主动服务项目建设。2010年,我们成功实现了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全面战略合作,并一举实现了与火箭研究院下属天津火箭公司、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十八所等6家大型航天制造骨干企业和研究单位的合作,中德学院成为首个与“中国航天”全面合作的院校;拥有60名学员的两期火箭订单班成功举办,中国航天首批订制高技能人才已经从天津中德出炉;成功申办了“航天器制造技术(运载火箭方向)”新专业,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拥有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泰达―大火箭奖学金设立、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成为“火箭订单班”校外实训基地……一系列不断深化的合作成果,特别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火箭研究院的合作,层次高、深度大、领域宽、模式新,体现了高水平,为学院发展搭建了一个较高的合作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德学院品牌影响力和发展实力的提升,必将对我院长远发展产生历史性重要影响。

与空客公司的再度成功合作是我院围绕重大项目开展职业培训的典范。2006年,空客A320项目落户我市伊始,我院成功竞标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的技能人才测评中心和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为空客公司考核测评人员1344人次,培训一线员工255人,占总装线上首批招募的400多名员工的半数以上。去年,我院与空客公司再度成功合作,以订单培养方式、按照国际标准为其2012年新入职员工实施为期6个月的电工技术培训,主要涉及电工基础(M2)、航空电工基础(M3)和英语(M5)三个模块的培训。抽调教师联合进行教材开发,编制了一套符合空客公司要求和行业规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英文专业培训教材;发挥学院国际合作的优势,专门聘请空客德国汉堡总部培训中心专家为我院特聘教授,对空客项目和航空专业建设予以支持;组建了11人组成的教学团队,全英文教学、考试、评估,培养锻炼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教师队伍;建立了以项目管理为特色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高效快捷地调动资源和组织协调,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培训项目自2010年12月28日开班以来,进展顺利,我院空客项目团队出色的工作得到了空客公司上下高度认可和赞赏,赢得了空客公司的信任。鉴于行业特性及其对质量和标准的严格要求,鉴于空客公司的影响力和实力,能够成为空客的技术培训供应商,无疑对学院航空专业建设及长远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第8篇: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能够作为Xx的代表参加本次培训班的结业典礼,我感觉非常荣幸。

这次Xx电力的领导干部培训班共举办了六期,在清华大学举办两期,在Xx电力培训中心举办四期。我参加了全部六期的教学活动,也作为Xx的一个管理人员,全程关注着六期培训的教务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Xx电力的领导干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热爱Xx、热爱电力事业。Xx地大物博,对于国家发展和稳定极为重要;同时也是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艰苦。学员中有Xx籍的各民族同胞,有支边前辈的后代,有支边青年,还有援疆干部。我作为一个有八年支边经历的人,深知你们的艰辛和付出的牺牲,但是我没有听到半句牢骚、怨言,我能够感受到的只有你们对Xx的爱、对Xx人民的情、对Xx电力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业务能力强、作风过得硬。这次培训时间长、内容丰富、作业多、课题难度大,还安排了早操、晚自习等活动。参训的领导干部,以饱满的热情、虚心的态度、旺盛的激情,投入培训班的各项活动。刚才我们见证了第六期学员的课题汇报,精准的概念、精细的组织、精彩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领导干部在培训班上的优异表现,反映了Xx电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风貌;反映了Xx电力能干、能说、能写的业务素质;反映了Xx电力团结和谐的组织氛围;反映了Xx电力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管理风格。

三、虚怀若谷、勤奋好学。大家都很感激Xx电力党委安排的培训机会,认真学习管理理论、积极交流管理心得。参训的领导干部知识面很广、业务水平很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生阅历,但是大家都能够以空杯心态,认真参加学习和研讨。对授课讲师尊重,对带班老师支持,展示了谦和、质朴、善良、友好的高贵人格。Xx电力有一批这样优秀的管理者,Xx电力的事业必将蒸蒸日上,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同志们,与Xx电力合作,是Xx2010年业务开拓的一个亮点。这次合作开创了与国家电网省级电网全面合作的良好开端;这次合作顺应了国家西部开发、支援Xx的大好形势;这次合作满足了我们厚德主要管理者和骨干讲师的西北情结和继续服务西北的美好愿望。这次领导干部培训,使得我们有机会为你们服务、向你们学习。对此,我代表Xx和Xx总经理,向Xx电力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系列培训班得到了各位学员的认可。这是对我们最珍贵的反馈,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我们深知,学员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存有你们的包容。我们不会因此而自满,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将在为你们服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吸收Xx电力的宝贵经验,研究Xx电力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和服务水平。在此,向六期全体参训学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系列培训班的成功举办,离不开Xx电力培训中心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在整个项目合作中,我们亲密无间、通力合作。中心领导全程管理,教学人员全程组织,后勤人员全程服务。我们的教师和工作人员,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你们的优质服务,保障了培训的成功举办,获得学员的高度评价;你们身上体现的敬业精神、业务素质、服务态度和协作精神,令我们十分敬重。在这次成功的合作中,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Xx与Xx电力培训中心已经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在此向Xx电力培训中心的全体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9篇:风电培训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课程 专业建设

一、学校校企合作概况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双方合作的教学模式。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企业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让学校和企业就师资、设备及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既节约了教育成本,又达到“双赢”目的。

笔者学校校企合作的汽车品牌有:华晨宝马、一汽奥迪、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和北京现代等。以上汽车品牌厂家均在学校设立培训基地。具体做法是:由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去汽车厂家接受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成为某品牌汽车培训师。该培训师回校后,主要面对汽车4S店员工以及即将毕业准备上岗的定向班学生,开展有关技术、服务方面的培训。

学校汽车产业系专业分为:现代汽车维修、汽车电气与空调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应用与管理、汽车运动与改装等。培养层次为高级工和预备技师。学生经过4~5年的学习后,初步了解现代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锻炼了排除故障的能力,掌握了基本的汽车保养与维修技能。汽车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毕业生不了解企业文化、岗位要求,与同事相处存在困难,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等。

为了进一步促进汽车专业学生对汽车企业文化、岗位要求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提早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笔者学校将校企合作培训课程穿插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使汽车专业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汽车产业系(预备)技师班从第二学年、高级工班从第三学年开始学习。学生经过两年在校学习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其职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应用方法

1.前期准备

首先,汽车产业系筛选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借助汽车企业员工培训的教学标准和考核方案,制定符合高年级在校生的教学标准和考核方案。

其次,安排上课时间。由于每学年第二学期有定向班毕业生的培训,外加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造成师资、设备以及场地比较紧张。故此在校生的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大部分安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

第三,对学校各个培训基地的设备、工具、资料和场地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培训更多的学生。

2.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

学校2012级汽车维修(预备)技师01班在校期间已学完汽车文化、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和汽车车身电气等专业课程,初步掌握了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预备)技师所要求的汽车维修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东风标致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第一阶段:整体认知汽车企业,了解厂家生产的车型。

在此阶段,学生认真学习《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简介》PPT课件,观看有关介绍的视频。重新认识东风汽车公司和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两大股东,了解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与四地四厂布局。重点理解东风标致“同心同行,标新致远”品牌口号、“严谨、激情、致雅”品牌优势与“蓝色关爱”服务口号的含义,熟悉东风标致一系列车型的车内电气设备功能、操作方法,准确区分不同车型配置不同的动力总成和底盘结构。本阶段实行理论、实操一体化教学,学生通过现场实操之后加深对企业、车型的认知。

第二阶段:熟悉各车型总成结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专用仪器和网络资料。

东风标致的车型分为301、307、308、408、508和3008等,发动机型号有TU3AF、TU5JP4、EC5、EW10A和EW12A等,手动变速器型号有BE4、MA5,自动变速器型号有AL4、AT8。不同车型配置不同型号的发动机、手动或自动变速器。此阶段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包括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变速器及其他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学生能顺利使用东风标致汽车专用的DiagBox诊断仪,来读取故障码与数据流;能熟练地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提供的网站上查阅维修资料,能独立、正确地拆装不同型号的总成。

第三阶段:培养学生对标致汽车的故障检测技能,撰写技术总结。

在前期学生整体认识标致汽车的基础上,老师讲解各总成的电控系统、车身电气的电路图、原理图,设置一些电控系统、车身电气的故障点,让学生诊断、排除故障。学生要学会独立分析标致汽车的电路图,写出故障诊断的技术总结。其技术总结要充分体现出学生检测故障的思路,方为合格。此阶段安排的课程有:标致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专项训练、标致汽车底盘电控系统专项训练及标致汽车车身电气专项训练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专项训练课程,逐步提高自己对标致汽车的故障检测的实践能力。

三、应用效果

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社会培训人才。其培训课程应用目标是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采用校企合作培训课程与传统汽车专业课程交叉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夯实学生的基础,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汽车专业知识,增强多种品牌汽车的维修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客户服务与运营管理岗位工作。2012级汽车维修(预备)技师01班四位学生在2016年初成功应聘东风标致汽车维修、前台接待及汽车销售等职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得心应手,尽职尽责,受到领导、同事的好评。通过校企合作培训课程的应用,使学校的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015年12月,学校成功通过了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验收,汽车专业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校企合作模式在汽车专业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思考

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应用到日常的教学进程中,深受学生喜爱,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培训的人数多,有利于学生就业

根据学校以往校企合作的做法,接受培训对象仅限于企业员工和即将上岗的“定向班”毕业生,每年受训人数少,教学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自从学校的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后,受训人数增多,学生素质大幅度提高,企业挑选人才面广,多种岗位需求可满足。

2.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处理好校企合作关系

笔者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尽量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但企业本身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些关键知识点只能面对企业员工,不能对在校学生进行培训。企业侧重于员工培训,不希望受到在校生培训的影响。所以学校要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发排好培训时间和实践场地,以免发生冲突,并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3.课程安排要注重渐进与交替式,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安排采用渐进与交替式。在授课内容上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校企合作课程与传统专业课程交替,各品牌汽车培训课程之间相互交替,使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时刻处于实践活动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蔡福洲.探索“工学交替”培养模具专业(预备)技师学生实践能力之路[J].广州技工教育与培训,2013(5).

[2]叶琦.试论校企合作“双元制”教育的推广与实施[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