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

云计算的核心概念精选(九篇)

云计算的核心概念

第1篇: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

本期记者走访的是北京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企业中为数不多的掌握了云计算平台核心技术的初创公司,友友系统正在产业链中定位自己的方向。

云计算是IT产业的一次大潮。在潮起潮落中,现有的IT厂商都会面临新的洗礼——淘汰者被大潮冲走,一批新的创业者也会涌现。位于北京云基地的北京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友系统”),就是在云计算大潮下出现的一个新面孔,它随着云计算大潮而生,正经受着云计算市场的严峻考验。

作为云计算产业链条中的一环,特别是位于云计算软件中的最底层——云计算平台,友友系统的产品显得过于专业,也不为人所熟知,但其产品却是构建云计算平台的核心,用友友系统员工自己的话说,就是通往云计算世界的一部梯子。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云计算平台核心技术的国产厂商,友友系统周围强手环伺。友友系统如何定位自己在云计算世界中的角色,其产品又怎样应对市场需求?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独家专访了友友系统的创始人之一、友友系统CEO姚宏宇博士。

发现云计算技术本质

关于云计算的定义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姚宏宇认为这并不奇怪,因为新的技术变革必需经历这一过程,就像之前的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甚至互联网一样,假以时日,人们的意见必然会趋同。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一种技术进步。”他说,对云计算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云计算是互联网模式的延伸和发展,它把互联网的服务从原来的信息服务延伸到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以及所有跟IT相关的东西。“我把云计算叫做Internet 2.0。从服务模式来讲,云计算与互联网的本质一样,都是通过互联网交付服务,只是云计算把这个范围扩展得更大。而从技术角度来看,云计算无非是把很多不同种类的、分布在各地通过网络联接起来的资源结合起来,这个结合体叫做‘云’。”

集群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是一些技术人员谈到云计算时总会提到的概念。姚宏宇认为,这些概念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等很多概念都是从最早的集群技术演化而来的。

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大规模计算有两种不同的发展理念,一个叫“Share everything(一切皆共享)”,一个叫“Share nothing(一切皆独享)”。第一个理念的代表是并行计算,其具体实现就是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的存储、内存和CPU都是共享的,比如CPU可能有几千个,但从操作系统层面看就是一个CPU。这一技术路线下的产品商业应用范围较窄,主要应用在特定领域,对社会和商业影响较小;第二个理念的代表是分布式计算,这种系统中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单位,每一个小单元完全可以自己做计算,能完成所有计算机该做的操作,目前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基本都是这一体系下的产物。

不过,上述这些理念和发展方向最终都能通向云计算。云计算的本质就是能够通过分布式计算、集群计算、网格计算等技术把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外面看到“云”,而不是看到很多小的计算机节点。同时,无论“云”里发生什么事情,上面的业务系统都不会受到影响。这就意味着这个云要足够大、足够有弹性。“而友友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是实现资源整合,特别是数据资源的整合,并且屏蔽掉过程中的技术复杂性。”姚宏宇说。

打造云计算操作系统

创立之初,友友系统给自己的定位是基础软件的技术提供商,后来又进一步明确为云计算平台技术供应商。“尽管不敢说是IBM和Oracle的竞争对手,但是友友系统与它们的产品的确处于一个层面,而和国内绝大多数IT公司不一样。”姚宏宇坦言,由于技术的专业性,要想跟普通大众描述清楚他们是做什么的,并非易事。

姚宏宇把自己的产品归为云计算操作系统。他说,从传统的IT架构来说,友友系统的产品属于中间件,位于操作系统之上、应用系统之下,因此叫云计算中间件比较合适。但中间件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而言含义并不明确,而命名为云计算操作系统是因为其产品之于云计算整体架构的确如同传统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的作用一样。“当然,我们提出云计算操作系统概念不是从传统IT架构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考虑到面向未来。”

姚宏宇解释说,一台计算机包括一个CPU、一个内存、一个磁盘外加一个外壳,这就是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典型结构。如果设想这个计算单元分布在1万台机器的CPU上,是由几十个计算节点组成的一个整体,用各种友友系统的软件对这个“超级计算机(云)”进行管理,那么这个软件就是云计算操作系统。因为业务系统是架在友友系统的软件之上的,下面则面对单机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对业务系统来说其下的整套东西就相当于一个虚拟的计算机。从这个角度说,友友系统的产品和普通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所做的工作是类似的。

不过,云计算操作系统毕竟不是我们常见的操作系统,而今称为云计算操作系统的也并不多,主流的包括VMware的vSphere和浪潮的云海OS等。那么,同为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友友系统CloudWare到底有何不同?

在姚宏宇看来,大家的方向基本一致,但与VMware和浪潮的云计算操作系统侧重于虚拟化和对虚拟化环境的管理不同,友友系统的云计算操作系统更侧重于资源的集中和整合。“我觉得云计算最终目的是,前台无数端,后台一片云。”姚宏宇说,云计算操作系统的作用就是能够把这一片云管理起来,让端都认为后台真的是一片“云”,前台需要的东西后台通过统一标准的接口可以提供。从技术上说就是,这个云计算操作系统能为前台提供一套SDK或者API。它能够把后台所有的分布资源管理起来,让前端认为后面就是一台机器,这个管理体系就叫做云计算操作系统,虚拟机的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研发五大核心产品

友友系统的云计算操作系统并不是一款单独的软件,而是由友友系统的一系列核心产品构成的。姚宏宇把这些产品分为两个层次:位于核心底层的Bitsflow、NetVM、DataCell;在其之上的平台产品智存、智维,它们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其中,Bitsflow主要负责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之间的通信和协作,是一个高容错、高性能的数据交换和应用协作平台;DataCell是一个用于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也叫云存储;NetVM是一个分布式管理系统及分布式计算开发框架,相当于三个产品中的总调度。

“这三个产品相当于三个引擎,就如同Linux内核一样,用于支撑之上的两大平台级产品,分别是智存和智维。”姚宏宇介绍说,智存主要针对对象和文件存储,类似文件系统;智维用于进行大规模系统的运维和管控。”姚宏宇说。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产品中负责网络通信的Bitsflow是基础,也是友友系统区别其他云计算公司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姚宏宇把云计算的技术路线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存储为核心,以Google为代表;第二类是以虚拟化为核心,以VMware为代表;第三类是以亚马逊为代表的混合体。而友友系统选择的技术路线区别于以上三者,友友系统是以网络通信为核心,这也是姚宏宇看重Bitsflow的原因所在。

“以网络通信为核心,这是基于我们多年来一直专注大型分布式系统研究的结果。”姚宏宇解释说,“所谓分布式系统是基于网络有延迟这个前提的,如果网络无限快,它就不是分布式系统了,而是一台超级计算机了。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管理好网络层,这就相当于缩短了分布式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距离,这是我们公司整个技术的理论基础。”姚宏宇说,正是由于选择了这样一种技术理念,才使友友系统解决了分布式系统的协同和数据交换问题,大大简化了其它后续产品研发上的技术挑战。

姚宏宇坦言,由于产品的专业性,特别是专注在云计算的底层,而且解决方法又有别于传统技术,使得他们的产品在推广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向客户说清楚他们的技术究竟是什么。不过,他遇到的最大挑战还是市场不成熟。比如在解决海量数据的整合时,人们更倾向于传统的基于数据库的各种集成技术,而没有想到或者还不太认同友友系统提出的解决方案,尽管友友系统的方案实现成本更低、上线更快。

“好在技术和成本优势明显,口碑正在逐步建立,这几年项目也渐渐开展起来,尤其在金融、电信、电力、政府、互联网、教育等领域,我们每年的进步都非常明显。”姚宏宇表示,未来友友系统的重点是继续培育市场,同时完善自己的产品。他说最大的愿望是有朝一日用户能像认可关系型数据库一样认可友友系统的技术。

创业者档案

姚宏宇,198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93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和材料系的硕士及博士学位。自2000年起在硅谷从事大规模企业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曾任美国雅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SideStep公司资深管理人员及架构师等。2007年在北京创立友友系统, 并担任公司总经理。

记者观察

自信源于对技术的准确把握

采访姚宏宇后,有几个印象深刻。第一是他的技术背景,第二是他对市场的把握,第三则是友友系统的商业模式。

外界一提起姚宏宇,往往要说他在科大少年班求学、美国攻读技术专业、随后在雅虎工作。涉及到姚宏宇技术背景的部分,往往语焉不详。姚宏宇说,正是由于在雅虎的一段经历,才让他真正了解到互联网的魅力和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所以,在采访中,他一再把云计算和互联网相比较,坚信云计算是“IT行业真正的一次新技术变革,将产生无法想像的影响力”。他也坚信,“产品叫不叫云计算都无所谓,我们做的就是与大数据、大系统有关的事情,只不过现在赶上了云计算热潮。”

他的这种自信源于技术,而非概念炒作。

由于重视技术,友友系统成立几年后,一直在做研发,并没有将精力放在市场推广上。“现在大多数情况是用户提出需求后,其他公司做不了,才找到我们。”姚宏宇说,一是技术满足用户需求,二是大幅度节约用户投资,最多能为用户减少60%的投资。所以从供需关系看,潜在市场较大。但用户也有担心,因为技术太新,现有产品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采纳友友系统的方案。这让姚宏宇不得不一次次给用户阐述技术。

第2篇: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存储,技术

中图分类号:N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147-01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服务的架构体系,有两种基本服模式:云计算和云存储。基于云计算服务的应用程序,无论是金融服务还是网络角色扮演游戏,几乎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高性能的云存储来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随着Web2.0技术的成熟,大量的信息以井喷的姿势出现在互联网上,如何应对这种信息爆炸式的增长速度,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云存储是否能够应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保证云存储的高性能,如何才能保证云存储的灵活性,这些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1、云计算与云存储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拆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给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运算系统,经过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1.2 云存储的概念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简单来说,云存储就是将储存资源放到网络上供人存取的一种新兴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透过任何可连网的装置方便地存取数据。然而在方便使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重视存储的安全性,存储必须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及它在扩展性与性能聚合方面等诸多因素。首先,作为存储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尤其是在云时代,数据中心存储着众多用户的数据,如果存储系统出现问题,其所带来的影响远超分散存储的时代,因此存储系统的安全性就显得愈发重要。其次,在云数据中心所使用的存储必须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云时代,计算资源都被收归到数据中心之中,再连同配套的存储空间一起分发给用户,因此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是不需要关心兼容性的问题的,但是站在数据中心的角度,兼容性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3 计算机云计算的特点

首先,云计算具有非常巨大的规模及相应的维护团队。各个大公司如google、amazon、IBM等的云计算后台服务器都数以十万、百万计。这些服务器提供了最为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给终端计算机,病毒很难侵入这个数据存储中心,而且不会轻易丢失。大多数人认为,只有经过自己存储或者保管的计算机数据才是最安全的,其实这种结论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虽然经过自己存储的这些数据能够看得见,也能够信手拈来,但是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毕竟数据丢失的原因是多重的,比如自身的不当操作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以及盗号木马的侵入等。假如,我们在“云”的另一端存储计算机数据,管理这些数据的人员是将是专业的计算机团队,你就不用担心计算机数据会丢失或者是外泄了,除此以外你的数据还会被这些专家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得到多重的保护,没有经过你个人的允许,别人是很难对你的数据进行分享的。

2、云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

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由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自下而上分别为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

2.1 存储层

存储层是云存储的基础部分。各个存储设备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存储设备可以是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也可以是NAS和iSCSI等IP存储设备。在存储设备层之上是一个统一的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

2.2 基础管理层

基础管理层是云存储的核心部分,也是云存储中最难实现的部分。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系统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强大的数据访问功能。使用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进行内容分发,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同时,通过各种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可以避免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云存储系统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2.3 应用接口层

云存储运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并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比如视频监控应用平台、IPTV和视频点播应用平台及远程数据备份应用平台等。

2.4 访问层

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公用应用接口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单位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尽相同。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它的最主要特征是系统拥有大规模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向用户提供服务。为保证高可用、高可靠和经济性,云计算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来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即为同一份数据存储多个副本。

3、云存储未来发展趋势

云存储已经成为未来存储发展的一种趋势,目前,云存储厂商正在将各类搜索、应用技术和云存储相结合,以便能够向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数据服务。会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未来云存储的发展趋势,主要还是要从安全性、便携性及数据访问等角度进行发展。

总之,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它的最主要特征是系统拥有大规模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向用户提供服务。为保证高可用、高可靠和经济性,云计算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来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即为同一份数据存储多个副本。未来云存储的发展还是要从安全性、便携性及数据访问等角度进行深入发展。科学无止境,计算机进入了云时代,但这并不是终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技术还将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伟龙.基于IasS云计算的Web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

第3篇: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

关键词: 云计算 物联网 智慧地球

1云计算的概念及原理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云计算中心的要点之一是:以大规模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物理门户成为今天IT和业务基础架构的主干。在数据中心,应用和服务中间的紧耦合被打破。云计算平台通过从物理服务器上创建和管理虚拟运行环境,实现了由相同规模的物理数据中心支持更多的应用和用户,好比一个大的建筑被分成许多房间,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定制每个房间,通过可移动的墙来实现调节。数据中心可以为用户配备特定的服务,并实现按需付费的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云计算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对新服务的需求不再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而是即刻就可实现和应用。快捷和即时可用的孵化环境是我们的想法很快就得以实现,从而实现更大的创新。这将是对传统开发环境的一个突破。

2.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3.智慧地球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就像有“智慧”的生命系统,由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和自然系统互相连接而成,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来构建、汇集、整合和连接存在于任何地方的各类资源。

智慧地球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的“物联网”。构建“智慧的地球”,可以让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组织和机构更好、更高效地沟通。智慧地球可以理解为将物联网和互联网融合,把商业系统和社会系统,与物理系统融合起来,形成新的、智慧的全面系统,并且达到运行“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心。

4.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

4.1云计算促进物联网和智慧地球实现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的实现。

首先,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运用云计算模式,使物联网中以兆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智能分析变得可能。物联网通过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将各种物体充分连接,并通过无线等网络将采集到的各种实时动态信息送达计算处理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建设物联网的三大基石包括:(1)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2)传输的通道、比如电信网;(3)高效地、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技术资源处理能力。其中,第三个基石:“高效地、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计算处理能力”,正是通过云计算模式帮助实现。

其次,云计算促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从而构建智慧地球。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整合,需要“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这同样也需要依靠高效的、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计算机资源处理能力,而这正是云计算模式所擅长的。同时,云计算的创新型服务交付模式,简化服务的交付,加强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及其内部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创新,促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

4.2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是未来IT发展的趋势,云计算将使信息技术行业发生重大变革,对改变人们工作方式和企业运营产生深远的影响。云计算可以:

4.2.1随时随地提供可以大规模扩展的计算资源

4.2.2简化服务的交付

4.2.3实现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创新

4.2.4为新一代数据中心提供动态基础架构

事实上,云计算的演变从1990年左右就开始了,经历了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软件即服务(SaaS)几个阶段。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把IT资源、数据、应用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云计算也是一种基于基础架构管理的方法论,大量的技术资源组成IT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

4.3云计算的运营模式

云计算按照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公共云:以Google、Amazon为代表,通过自己的基础架构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并不拥有云计算资源。

私有云:企业自己搭建云计算基础架构,面向内部用户或外部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企业拥有基础架构的自,并且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改进服务,进行自主创新。

混合云:既有自己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又使用外部公共云提供的服务。

在云计算模式下,计算工作由位于互联网中的技术资源来完成,用户只需要连入互联网,借助轻量级客户端,例如手机、浏览器,就可以完成各种计算任务,包括程序开发、科学计算、软件使用乃至应用的托管。提供这些计算能力的资源对用户是不可见的,用户无需关心如何部署或维护这些资源,因此,这些资源被比喻为“云”。“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计算机的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只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得到授权,就可以使用这些能力和资源了。比如一个研发单位需要一份研究分析报告,上云计算服务中心平台购买就可以了,时间省了,成本也省了。一个广告公司需要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只要上云计算服务中心平台购买就可以了,因为上面“物联”着所有你所需要的调查信息,以及所有的信息调查公司。

5.结语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其高效、灵活、节能等特效可以帮助实现智慧地球的四大主题。放眼整个社会的发展,面对愈加复杂的应用需求,云计算这一新的模式将会越来越多地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推动我们的社会向“智慧地球”这一美好愿景前进。

参考文献:

[1]陈明,王锁柱.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J].计算机教育,2010,(12):1-3.

[2]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的初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5):94-96

[3]韩燕波,赵卓峰,王桂岭.物联网与云计算[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0.6,(2):58-62.

第4篇: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

随着云计算迅速兴起,云电视也备受关注。201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云电视”专题节目。在“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评选中,“云电视”成为十大新词语之一。然而,媒介经济学理论还没有深入研究云电视的新现象。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又很难对云计算和云电视等领域做出合理的解释,为它们的规划编制和政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试图运用标准经济学的理论,①对云电视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提出政策建议。

我国云电视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各方共同关注云计算,为云电视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根据三网融合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可以知道,电视机制造、节目内容制作和传播管理要充分融合,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但是,在三网融合中意见没有完全统一的各方,都对云计算表现了极大的关注。2010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合确定了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的试点示范。2011年被称为“云计算”落地之年,各地大力推动云计算应用示范。北京的祥云计划、上海的云海计划、无锡的物联网和云计算基地等都已经开始了务实的推动,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据2010年7月《经济参考报》的《云计算将成三网融合核心技术》报道,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川在“云计算广电应用与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云计算将成为三网融合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核心技术。广电总局规划院副院长谢锦辉认为,三网融合和下一代广电网项目,是要为用户提供多样的、便捷的服务。由于云计算可以大大降低数据储存、计算和分发成本。这将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三网融合中来。有的专家认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上马,将为云计算提供切实的应用机会,也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2010)认为,“信息网络的未来其实将简单化为两个东西,一个是管道,一个是云”。“要开放,要合作,站在长城上,多抓几朵云”。③在“十二五”时期,如何构建自主可控的“中国云电视”,让云电视实现真正落地,已成为我国电视机制造业、电视节目内容制作和电视传播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各方都共同关注云计算,为云电视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云政策支持环境已经明朗,理论研究亟待补功课。电视链的显示终端制造、内容节目制作和传播等各个环节,在“十二五”规划体系中都得到了高度重视。与云电视密切相关的云计算、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新型显示器件等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201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去年的主要工作时提到,“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步伐加快”。④“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均把“云计算”作为重要内容来强调。《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传播体系建设,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建设。要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在确保播出安全的前提下,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与电信企业可探索多种合资、合作经营模式。《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在发展重点中,提出要“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推动跨平台、跨领域的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和综合性数字应用平台的开发建设”。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然而,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现实的发展。在经济学中,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非常丰富,对传统农业和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有很强的解释功能,但却不能对云计算、云电视等新兴领域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在我国新兴领域进行“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理论准备不足已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们要在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重视理论研究“补功课”。

三、云电视发展受制于云计算的安全模式和自主可控水平。自2006年8月美国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后,最近五年云计算在全球高速发展。电视业应用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并引入“云”的概念和计算模式,也就有了“云电视”。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信息化的首要因素。思科董事长兼CEO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曾表示,云计算是“一场安全噩梦”。在2010年5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产业界、政府和研究机构达成共识,认为云计算发展面临三大考验,即安全、标准、重复建设和初期泡沫。云计算应用的法律环境和信任环境有待建立。田杰棠(2011)认为,“云安全”问题仍是云计算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云安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用户层面担心的数据安全问题。二是国家层面的安全问题。⑤2008年后,云计算成为国家竞争的新兴领域,美日等国将云计算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有报道称,谷歌利用Android系统定位追踪用户位置,苹果利用iPad、iPhone搜集用户所在位置的数据。与三网融合一样,我国发展云计算首先必须高度重视的是安全性问题。笔者曾撰文提出,三网融合后的中国网络环境可能更不安全。出于对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全局考虑,必须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通信产业和核心技术体系,融合后的“新三网”才能不成为伤害自己国家的锐器。如果云计算的安全得不到有效解决,仓促快速发展中国云电视,则后果难料。

四、只靠硬件和终端制造厂单方面挺进,云电视难成气候。国内彩电业近年不断推出新概念。在云电视的热潮中,国内彩电制造商比节目内容供给者走得更急。2011年,海尔、TCL、创维、海信等企业相继推出“云电视”,这是继LED电视、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和3D电视之后,整机厂商推出的又一新概念。但刘步尘(2011)认为,云电视只是智能电视的另外一种表达而已,⑥国内整机厂商很难掌握云电视发展的主导权。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核心技术和标准受制于人。由于我国电视机产业的芯片、面板等核心部件长期受制于国外,国内电视机厂商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在云电视时代,掌控基础软件、核心高端芯片的国外厂商可能主导全球云电视价值的分配。在一流的云电视中,最关键的是要具备稳定而强大的操作系统。苹果、谷歌等美国IT巨头进军云电视领域的路径与我国彩电厂商有所不同,它们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操作系统、芯片和内容供应。目前云电视大部分基于Android等智能操作系统,国内云电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本土彩电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明显不足。二是内容供给能力处于劣势地位。回顾我国电视业的发展历程,整机厂商在电视节目内容方面积累的经验、人才和资源都不足。多年来,国外厂商掠走全球彩电产业利润的大头,国内彩电行业利润薄如纸,如今要向电视节目内容方面扩张,并没有比较优势。总之,我国云电视的发展,很难遵循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从利润分配结构来看,云电视的主要利润将由内容供应环节(电视节目内容制作)和节目内容播放管理等环节获得。云电视发展的主导权取决于对节目内容的控制力,因此,未来云电视的主角属于内容供应的强者。

促进我国云电视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抓住云计算国际标准化机遇,争取云电视国际标准话语权。标准对全球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它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实施国家标准战略,全力扶持和推进本国标准的国际化。全球范围内的云计算标准化竞争激烈,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等云计算标准化工作组织积极参与云计算标准的制定。各家标准组织从自身发起时确立的目标出发,专注于云计算不同领域的标准制定。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开放云计算接口、云计算基准、云计算试验平台等。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努力争取在云计算和云电视国际标准竞争中的话语权,加强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各方作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有重点、有步骤地提升我国实质性参与云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活动水平。实现若干领域国际标准的重大突破,争取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及相关管理层的活动,主动参与战略、规划和规则的制定。组织力量争取承担更多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推动具有我国特色和技术优势的标准发展为国际标准。

二、树立节目内容优先的理念,创新节目制播与整机制造融合模式。与以前的电视相比,“内容为王”现象在云电视时代将更加突出。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德毅(2011)认为,基于内容的服务在高度综合、集中、专业化的同时又高度分化、碎片化、精细化。一方面,龙头服务企业凸显;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无穷无尽社区表现出的长尾市场的多样化需求。⑦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DISA)在云计算方面确定了全球信息栅格内容分发服务(GIG GCDS)等大计划,十分重视GCDS提供内容交付服务的功能。在云电视的发展路径方面,苹果APPStore开辟了新的内容营运模式,而索尼、三星等电视巨头也一直在内容上大做文章,将云电视发展重点从以前的硬件技术向内容服务转移。

我国云电视应该超越彩电产品的概念更新,更注重提升节目内容的实用价值。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际文化传播竞争的需要,我国云电视的发展不应沿袭电视机厂商与节目内容制播分头发展的模式,要树立云电视节目内容优先的理念,创新内容制播与终端制造融合模式。融合创新不仅是“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强调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抓手。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2011年3月,联想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在上海签署协议,联手进军电视市场。地方政府也积极探索“云电视”的发展模式,2011年湖南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了在信息技术领域深度合作协议。但是,我们还需要在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而从国家战略层面构建内容制播与终端制造融合的新模式。

三、优化云电视标准化组织模式,掌握产权利润分配的话语权。只有国内云电视龙头企业的标准水平提升了,成功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我国云电视产业才能避免“低端锁定”的困境。云电视的产业政策要符合现代经济利润分配模式的发展态势。在传统工业时代,一般是先有技术和产品,然后才制定标准。而在现代工业中,经常在产品规模化生产之前,产品的技术标准就开始成型了。在不断改进实验室产品雏形的过程中,专利和标准就开始布局,部署全球产业利润的分配格局。所以,发展我国云计算、云电视必须有“标准先进,标准先行”的新思路。目前我国云计算和云电视的标准化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国电视业标准化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以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TMB)、数字视频编解码标准(AVS)、数字音频编解码标准(DRA)等为代表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体系已经形成。其中DTMB已经取得国际电信联盟(ITU)地面数字电视D系统代号,AVS成为国际主流视频编解码标准之一,DRA成为蓝光高清视盘国际联盟可选标准,“闪联”“e家佳”标准分别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为国际标准。2011年10月,《云电视行业推荐标准》,从系统、平台、硬件、软件、应用、交互、服务、产业链等角度对云电视作了全面的界定。我国在国际云计算标准方面已有建树。2012年,国际电信联盟标准组织(ITU-T)成立了一个新的工作组制定云计算相关标准,中兴通讯获得云计算架构方向报告人席位。华为积极推动云计算标准的建立,在国际主流云计算标准组织内担任重要角色。云电视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工业产品经济的形态,它是以标准为先导的新型经济模式。在云计算和云电视布局阶段,重视超前布局专利和标准体系,以期掌控和留住更多的产业利润,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部署完善标准资源配置模式,促进形成产业利润分配合理的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支撑中国特色的云电视产业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①标准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主要有《标准经济学――理论、证据与政策》(Knut Blind,2004)等。目前已深入分析了标准与经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如“标准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2002年,经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批准,“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中研究了“标准对综合国力贡献率”等问题。

②侯云龙:《云计算将成三网融合核心技术》,《经济参考报》,2010-7-20。

③任正非:《在云计算上超越思科谷歌》,《中国电子报》,2010-12-03,第2版。

④在新华社北京2012年3月15日电播发的《政府工作报告》附注中,指出“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⑤田杰棠:《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经济纵横》,2011(8)。

第5篇: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

甲骨文董事长拉里・埃里森曾经这样评价。不仅IBM、Google、微软、百度、阿里巴巴等老牌中外互联网巨头

投入重金角逐,甚至现下十分流行的微博、团购网都开始加入到“云”的网络中。

虽然云概念大热,但多数人却根本说不出“云”为何物,更不知其盈利方式。

云计算是什么?

谷歌CEO埃立克・施密特将“云计算”表述成从“PC机时代”重返“大型机时代”。只是现在的大型机看不见、摸不着,它们存在于共享的网络世界中。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在一起,由后台的“大型机”处理数据信息,用户不必再受到硬件设备(电脑、联网手机、电视机顶盒、其它联网设备)储量及运算能力的限制,就能体验每秒超过10万亿次的运算速度。

通俗的说,随着云计算的成熟,许多企业将不再需要购买并架设自己的服务器,而改为购买云基础设施服务商的存储服务。而云计算的更高层次发展,终端设备最终可能变为一个控制显示器,通过超高速网络与远程云端连接,由远程云端来完成复杂的运算,最后将画面通过网络传回呈现给用户。也就是说未来你的手机不用装Office软件,就可以在云端处理你存储的Word文档(这将直接导致微软对盗版的控制能力增强,因为你可能会按使用Word次数付费,而微软只要盯紧那些云端服务提供企业,而不是现在庞大的个人用户就可以让盗版无所遁形),而数据运算量巨大的气候预测、甚至模拟核爆炸等都可以由手机通过网络在“云”中实现。这无疑将带来整个IT产业的巨大变革,这一切都在飞速实现,云计算早已不是概念。

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表示,“这个世界只需5台电脑――它们分别是谷歌、雅虎、微软、IBM和亚马逊。” IBM中国开发中心CTO毛新生说“云战役就是这几个家伙的战役,IBM是其中的一员。”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称真正的云平台只有几家大公司可以做,微软就是一家。

IDC的预测全球IT行业用于“云”的支出在接下来的5年内可能会出现3-5倍的增长。到2013年将达到8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对于竞争对手而言,谁能更快的找到持久的盈利模式,谁就能在云计算市场中占得一块先机。EMC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主席范承工称,“云计算的商业模式目前还不是很清晰,到底是否发生、发生概率多大没有人知道,但我们认为它发生的概率大于50%。”显然,这“大于50%”的重要性在计算机行业大佬的心目中远远超过了对当前经济效益的追求。

“云计算”模式怎么变现?

国内的云计算上市公司在去年有一波“小高峰”,以基础设施服务见长的中兴通讯,打造应用平台的网宿科技、华胜天成,以及发展信息安全的卫士通等上市公司在“云计算”的光环下都走出了上扬行情。但因为国内缺少成熟的“云服务”提供商及成功案例,被一些投资者质疑有“炒作”之嫌。

从财务数据看,背靠云计算的上市公司201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华胜天成,公司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11.34 亿元,同比增长了13%, 实现EPS 0.0783 元/股。公司销售毛利润自2009年以来基本稳定在19%以上。

国内云计算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下列两点体现:

(1)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用户时间成本;实验表明,采用云计算能使每台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从7%提高到68%-80%;部署时间从小时级降低到分钟级;服务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从20-40小时降低到15-30分钟。这些节省的时间转化而成的经济利润,将能够削减云端数据中心总运营成本的3成以上。时间成本优势对于购买云服务的中小企业尤为重要,而提升的云端服务器利用率大幅缩减了云端服务提供商的设备采购成本,花一样的设备采购费,可以为更多的终端客户提供服务,使得利润加厚,如世纪互联。

(2)业务范围的纵深:国内云计算上市公司最初走的是一条并购化之路,通过收购来完善技术储备,从而实现行业和区域的扩张来实现利润。如华胜天成继公司收购ASL、摩卡软件和磐天集团后,今年又通过成员公司ASL 收购了i-Sprint,其核心信息安全技术层面大大加强。

云计算的出现降低了互联网的应用门槛,你不必自己构建服务器,只需支付费用租用IaaS企业的云端。云计算以弹性计算的特性解决了网站流量、订单突增后,服务器宕机的核心难题,IaaS的弹性扩展,资源池调配等特性,使带宽和服务器配置可随着网站的流量和压力需求而增减,计费也如同水电费一样,占用多少带宽和服务器资源而支付多少。国内世纪互联的云计算、云快线的云主机等已为国内的一些微博、团购、中小企业、个人网站提供了类似的服务来获取利润。

移动云的“春天”

第6篇: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

最先在企业内部进行云计算部署实践的几家企业,如谷歌、亚马逊、微软,在云计算方面投入最大的前若干名公司,如HP、IBM等,都是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企业,同时,围绕着这些巨头也出现了很多中小企业提供云计算产业上下游某个环节的产品服务,出现了众多可行的云计算商业模式。回顾这5年来云计算在美国的发展,观察分析参与其中各方--企业、政府、机构的表现举措,对我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将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巨头出于自身需要发展出了云计算服务

在云计算概念提出之前,有部分互联网巨头已在公司内部实质上地部署了云计算系统。由于谷歌率先提出的“云计算”名词能够比较形象地概括这套系统对外服务的特点,于是就被各家广泛认可,各自引用来包装自己的产品服务。可以说,“云计算”是先有其实,后有其名,这也使得云概念在一开始提出的时候,就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亚马逊、谷歌的云计算服务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亚马逊的主营业务是B2C电子商务,用户流量并不是均匀分布在全球,在某些特定的时段(比如圣诞节),流量会急剧攀升,所以亚马逊在IT资源的投资上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花大价钱购置的服务器、存储、带宽只是为了应对突发的高峰流量,而在其他大部分时间里,这些资源利用率可能都不到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亚马逊设计了云服务AWS(Amazon WebService),这项服务主要是想把平时闲置的IT资源利用起来,有那么点“变废为宝“的意思。在随后的时间里,亚马逊陆续推出了包括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弹性计算云,此后业界谈及亚马逊云服务,大部分就是特指EC2),Simple DB等近20种云服务,逐渐完善了AWS的服务种类。

由此可见,AWS对于亚马逊来说,并不是一个崭新的系统,而是基于原有IT系统改造包装,使之适合于向公众开放服务的升级版。在向公众推出AWS之初,亚马逊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运营经验,保证了云服务的品质。实际上,AWS最大的用户就是亚马逊自身。

再看谷歌。在企业初创阶段,谷歌获得的投资有限,只能自己攒机,但是很差的机器不可能满足服务器的高性能和稳定性要求,于是只有在已有基础上提高可靠性,利用很多“破烂”机器获得更高的性能。这就有了云计算的雏形。可以说,云计算技术架构的建设升级完善贯穿了谷歌公司的整个发展历程。

在2006年之前,谷歌就已经拥有了成熟完整的云计算技术架构,不仅在硬件网络方面应用了自己设计的机架架构、服务器刀片、数据中心、全球网络连接,也在软件系统方面开发完善了操作系统、文件系统GFS、并行计算架构MapReduce、并行计算数据库BigTable以及开发工具等云计算系统关键部件。提出“云计算”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与其说“云计算”是谷歌包装出来的用于引导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概念,不如说是谷歌对自身发展经验和技术积累的系统性总结。

产业分工精细,中小企业也有很多机会

云计算虽然适于互联网巨头,但是今日美国的云计算市场并不只是巨头的舞台,很多中小企业也活跃其中,并且表现出了很强的发展潜力。

Joyent公司

主营业务和亚马逊EC2类似,提供IaaS,据媒体报道,2009年Joyent就已经为约25%的Facebook的应用提供了平台支持,其客户之一LinkedIn单月的访问量也已经突破10亿,另一个和Twitter类似的流行微博客服务提供商Identi.ca也选择了Joyent,而Joyent当时的员工总数仅为22人,还包括管理和销售人员。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2008年因为不满Twitter架构设计的不稳定,且拒不接受Joyent的优化建议,Joyent说服Twitter离开了Joyent。

Okta公司

Okta专注于云中的身份识别管理,以企业软件即服务(SaaS)为目标将不同的服务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使用不同种类SaaS应用的单点登录入口。Okta的云局域网络被认为是局域网的发展,结合与管理并保护用户的云应用。在SaaS的应用领域,相对于完全的云服务,较少的安全威胁对厂商来说是最有利的。Okta创始人Tom McKinnon曾参与过Salesforce.com的工程开发,因此他具备足够的技能经验,以应对云计算中的管理和识别。

Skytap公司

Skytap为用户提供基于云的虚拟实验室运行示例和开发环境。其用户也正在开发它的新用途,包括建立虚拟培训教室。已经有用户通过Skytap建立了自己的部署应用。Skytap还允许用户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中构建虚拟私有云。这一服务使得Skytap成为私有云市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代表厂商。Skytap的客户已经超过了一百名。它还表示,与去年相比,其收入已经增长了一倍,但未公布具体数目。早在2008年,Skytap就已经从Madrona Venture Group、Ignition Partners、Bezos Expeditions和Washington Research Foundation Capital获得了1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Egnyte公司

第7篇: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

[摘要]云计算是一项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引起图书馆界的关注。云计算已不是概念的炒作,而是大型企业的实际运作。图书馆学应该关注云计算,云计算也将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可能应用包括:软件即服务、图书馆集成系统、云存贮、平台即服务或基础设施即服务。

[关键词]云计算 软件即服务 图书馆学

[分类号]G250.7

1 引

2009年,信息技术(Inform~ion Technology,IT)的发展再一次强烈冲击着图书馆学。产生这次冲击的技术有许多,其中名称最浪漫的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产生于IT领域的概念。根据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博士的定义,可以将互联网当作一片云,云计算就是“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让互联网这片‘云’成为每一个网民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

当前绝大部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架构于IT之上,IT不仅决定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成本。因此,当图书馆人获悉IT领域可能出现一种稳定性、易用性和经济性更佳的基础设施、平台或服务模式时,他们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图书馆界最先关于云计算的报道仍然来自博客。2009年年初,迈克尔・斯蒂芬在博客文章“图书馆如何使用云”对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做了初步的展望,不久又将云计算列入2009年的图书馆界的10大技术趋势。Keven在总结2008年图情十大技术进展时,也将云计算列入其中。接下来是图书馆应用层面跟进。2009年4月23日,OCLC高调宣布即将推出基于WorldCat书目数据的“Web级协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这被公认为是一项云计算服务。由于OCLC在图书馆界的深远影响,此举预示着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广泛应用的开始。紧接着,学术期刊也不甘落后,《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年第3期发表的一组年度综述中,刘炜将“亚马逊的云计算”作为从2008年国内外图书馆界众多的技术进展中选取的典型内容之一。综述中所涉及的与图书馆学相关的云计算研究除了迈克尔・斯蒂芬的研究外,还有Tech Source在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网站上编发的多篇涉及“云”的技术介绍。随后《数字图书馆论坛》发表了孙卫的文章《图书馆在云时代的思考》。文章的主要篇幅是介绍云计算技术本身,但在结束部分仍对云计算与图书馆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讨论了“全国性的联合编目云计算环境”、“地域性的总分馆图书馆自动化云计算环境”、“利用虚拟机技术,把各自图书馆的多种应用和服务整合成内部云计算环境”等问题。2009年7月,一贯关注技术进展的《大学图书馆学报》高调刊出一组有关图书馆和云计算的文章,包括刘炜的《图书馆需要一朵怎样的云》、胡小菁、范并思的《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和王文清、陈凌的《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这组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云计算与图书馆学研究的密切关系,描述了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的巨大潜力,云计算应用可能导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

尽管国际图书馆界对云计算反响热烈,但不同的声音也随处可见。正如当年数字图书馆技术出现后,图书馆界出现很多质疑声音一样,图书馆人研究云计算的尝试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质疑。一些典型的质疑包括:对云计算技术和研究本身的质疑,对图书馆学家或图书馆管理者关注云计算的质疑,对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的质疑,等等。为了推动图书馆利用新的云计算技术与提升服务能力、降低运行成本,有必要对并围绕这些质疑进行一些讨论。

2 几点辩护

2.1

云计算是不是一场新的炒作

客观地说,当前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云计算是一场炒作:一个有些响亮的名称,被人描绘出动人的前景,众多大小企业纷纷跟进,涉及IT的行业探讨应用,等等。类似的炒作,在IT发展史上屡见不鲜:大企业提出新的概念,引得他人跟进,使自己获得名声、资金,或使自己领跑某一领域。云计算的概念出现后,我们的确看到有企业“搭车”,将自己早已使用的基于Web的服务冠名云计算。正因为如此,云计算出现后人们看到的是一派乱象。以云计算的概念论,云计算出现时间并不长,Matrix已总结了云计算的20个定义,而在这20个定义之外的定义更是俯拾皆是。以至有了惠普公司副总裁Andy Isherwood的打趣:“很多人在投身云的潮流,但我没有听到两个人说同样的事情”。这样的乱象,很难使人不去怀疑这一概念的“炒作”特征。

但是,我们既要看到IT发展史上有过许多炒作,更要看到IT发展史上有些“炒作”对技术进步和信息服务的重大影响。Web 2.0就是一个有炒作之嫌的概念,但这一概念对人们重新思考网络信息服务,理解互动、共享和网络精神功不可没。退一步说,适度炒作概念其实也能动员社会对于技术的关注,吸引企业界投入研发资金,最终推动技术的进步。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后,社会反响了了。但经戈尔副总统演绎为“信息高速公路”,也就是被大肆炒作后,NII理念得到迅速的普及,对因特网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今天,云计算已经不是学者书斋中的概念,也不是个别企业的单兵突进。云计算已经吸引了众多大型IT企业的关注。例如,在云计算标准制定领域,2009年1月,云计算标准制定组织“开放云联盟”(OCC)成立,思科、雅虎成为其首批成员。2009年4月,包括AMD、思科、惠普、IBM、英特尔、微软等众多知名企业支持成立于1992年的标准化组织“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组建“开放云计算标准孵化器”。IT企业之外,公共媒体也对云计算表现出极大热情。云计算文献已经出现在BBC、《经济学家》等重要媒体上。如2008年10月《经济学家》发文评述云计算问题,其中一段被人们广为引用的文字是:“云的崛起不仅仅是使技客们(Geeks)得到又一个兴奋的平台。它无疑将改变信息技术产业,也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公司的经营方式。它将使数字技术渗透经济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在前进的道路上创造出一些棘手的政治问题”。

云计算概念的“浪漫”是很多人质疑它是炒作的理由,但作为一名学者,应该透过名称表面,去考察它的实质。云计算的实质就是它代表了建立IT基础设

施的基本方向。在缺乏IT基础设施的年代,一个组织需要IT能力,首先是购买服务器等硬件,购买信息系统软件,雇佣IT管理员,然后才能开展信息服务。而这些硬件和软件以及IT管理人员,实际并不属于组织的核心业务。有了云计算基础设施后,组织若需要获得IT能力,需要的只是联网、选择供应商和付费,然后就可开展信息服务。就是说,TT硬件和软件能够成为如供水、供电一样的基础设施,用户无需一次购置大量IT设备并配备维护人员,而是通过互联网,按需付费地从提供云计算的专业公司获取软件运行、数据存储等服务。Nicholas Cart最早将云计算导致的IT模式变化与供电基础设施相比较,他形象地说道:“今天,我们正处在另一个新纪元巨变中,一个世纪前发生在发电上的一切正发生在信息处理上。由个别公司建造与运行的私有计算机系统,正经由公共网格即互联网、被中心化的数据处理厂所提供的服务排挤掉。计算变成了公用事业……如同电力公用事业,新的计算公用事业正达到远超过大多数公司以自己系统所能达到的规模经济”。如果看不到这种变化的前景,我们可能失去重要的机会。

2.2

图书馆学是否应该关注云计算

有人不认可图书馆学家应该关注云计算,大致有这么一些理由:云计算是亚马逊、谷歌、SUN这些大公司的项目,离图书馆太遥远,图书馆学家没有必要关注;图书馆学应该关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而不是云计算一类技术;图书馆学研究必须坚持自己的核心内容,跟着IT走将迷失自己,等等。对此,我想表达的观点是:

2.2.1

云计算离图书馆并不遥远

云计算是一种规模化的IT服务,因此更适合于大企业运作。但云计算有多种类型,至少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如果说PaaS和IaaS更适合大企业运作的话,那么SaaS则几乎适合任何规模的组织。不但图书馆服务企业可能提供SaaS,图书馆本身也适合提供SaaS,如总馆通过SaaS向分馆提供服务。如果认可云计算的宽松概念,即将XaaS(x代表所有IT设施)都看成云计算,那么云计算早已在图书馆运用。如,书目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商很多年前就以网络数据库取代了光盘版,早期的镜像版也越来越多地被网络版所取代,这可以看成将图书馆接入了数据库云。很多软件提供商不断尝试改变软件提供模式,通过提供IT服务取代简单地销售软件产品;比如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1LS)托管平台,在厂商的服务器上安装管理软件、由厂商负责维护,图书馆通过网络浏览器实现业务的自动化管理。以前这种软件即服务的产品主要面向中小型图书馆,或者只限于图书馆的某些辅助应用,如WebFeat Express就提供托管型的跨库检索系统。由于云计算服务可望从基础设施层面解决许多长期困扰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如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总是赶不上技术的进步,高薪聘用的IT管理人员始终无法融入图书馆服务团队,等等。可以预料,会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试水云计算,通过云计算来提升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与服务的水平,降低管理与服务的成本。

2.2.2

关注信息技术是图书馆学的传统 现代图书馆学是伴随着分类编目等图书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越来的。计算机出现后,图书馆人对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IT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迟早启动对于图书馆相关IT的研究,可以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推动图书馆学站上学科高地。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960年代后期及时启动机读目录研究,产生了MARC这样的对图书馆自动化和图书馆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成果。云计算作为一项技术,首先是IT专家和企业所关注的问题。但它的可能应用领域包含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因此有前瞻性的研究者应该考虑研究它。事实上,云计算出现后很快见到图书馆学家对云计算的关注。2008年10月,Jason Griffey在《图书馆杂志》旗下的netConneet杂志发表文章,提出“云图书馆员”(Cloud Librarians)的新概念。他认为,“图书馆建筑物不会消失,我们仍将有许多资料需要照料。建筑物将越来越具有当前的双重性质,即仓库与聚会场所,而我们的服务与内容将存在于云中,远离任何物理场所”,也就是说,云计算的到来将使图书馆员依托云而非实体图书馆提供服务,成为“云图书馆员”。2009年5月,英国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供应商Talis公司的Richard Wallis等人讨论云计算,提出了“云计算图书馆”(Cloud Computing Libraries)的新概念,这表明Talis试图找到一个能够聚合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的新的术语。为什么这些图书馆学人如此敏锐地关注云计算?因为他们知道,IT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图书馆的社会生存基础,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给图书馆事业带来新的挑战,都值得图书馆人关注,云计算技术也不例外。

2.2.3 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

因为云计算将改变图书馆的IT基础设施,因而它将超越IT本身,而成为一个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相关的问题。图书馆也许不能成为基础设施层面甚至平台层面的云计算提供者,而只是云计算的应用者。但是,面对迅猛而来的云计算,不可能设想云计算提供商能解决图书馆应用层面的所有问题。图书馆界一方面需要研究云计算与图书馆的关系、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等基础性问题,丰富图书馆学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是更为紧迫的理论问题,是对于云计算应用的行业管理问题。如果图书馆管理者(包括行业管理者和单个图书馆的管理者)有能力驾驭云计算,这种先进的IT基础设施将为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利益。但这只是一种可能。从云计算的基本理念及图书馆应用云计算的可能框架分析,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所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例如,加特纳公司所指出的云计算七大风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rmbrust等人的技术报告《云之上:云计算的伯克利评论》所讨论的云计算的十大障碍。马里兰大学的Jaeger等人讨论的云计算的八个“规则”。所有这些问题,可能在图书馆云计算这个领域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也就是说,图书馆应用云计算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前方的道路可能比以往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的进程存在更大风险。这就需要图书馆界迅速应对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提出的挑战,对应用云计算所导致的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面对云计算应用可能导致的图书馆管理的挑战,图书馆学家需要尽快启动对于云计算管理问题的研究,积聚理论资源,为国家、行业或图书馆的管理者提供必要的政策思想、管理规则和解决方案。

2.3

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的展望

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大量研究与实践完成之前,我们无法预料所有可能的应用领域。但这不妨碍我们展望一下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

前景:

・软件即服务(SaaS)。SaaS是最早出现也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云计算类型。SaaS的基本理念是将软件置于运营商的服务器上,由运营商对其进行维护与升级管理,购买软件的用户只是购买通过网络使用该软件的权限,并不在本地安装该软件。过去已有的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包括大量属于Web 2.0的图书馆应用,例如在图书馆服务中采用Conduit在线服务生成的浏览器工具条、利用即时通讯工具QQ、MSN及Mee,bo、“晒网”等在线服务提供实时参考咨询等,基本都属于这种类型。只是由于市场不够成熟,这些“服务”仅为免费服务,不是典型的SaaS。

・计算机集成系统(ILs)。基于云的ILS其实也是一种SaaS,现有ILS有很多是系统提供商利用Web对用户提供服务,用户支付一定维护费用。但是ILS不同于一般软件,它对于书目数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更多地系统提供商仍将系统与数据保存于本地服务器,只是通过Web对系统进行远程维护或升级,如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的Millennium。但是,由于OCLC拥有几乎是全球最完整的英文书目数据,因而它有能力推出完全基于云计算的ILS。2009年4月23日,OCLC宣布即将推出基于WorldCat书目数据的“Web级协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这一项目将给用户提供完全基于云计算的ILS,即从软件到数据到用户和书目数字的存贮均完全建立在云之上,用户只要接入网络就可使用ILS的所有功能,不再需要服务器和存贮器。OCLC这一项目的目标是以Web级协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完全取代各类型ILS,它对图书馆自动化产生的影响将是惊人的。

・云存贮。对于图书馆而言,云计算最大的问题应该来自存贮。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依赖于数字资源。由于图书馆服务的特点,图书馆所收藏的数字资源数量大、有永久保存的必要,这对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挑战,当年图书馆自动化的先行者美国国会图书馆再一次表现出对于信息技术的远见卓识。2009年7月,国会图书馆宣布进行为期一年的试验,在他们的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计划中测试云技术对永久保存数字内容的应用,可以预料,这一试验将对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

・平台即服务或基础设施即服务。即使在软件业高度发达、高度市场化的社会中,仍然有一些图书馆因为需求的个性化,必须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但即使这样,图书馆也有可能利用云计算,即租用因特网上的软件运行平台或磁盘空间,将自己的软件置于云端上的平台或磁盘中。利用PaaS或IaaS,图书馆可以一劳永逸地摆脱对于机房、服务器和专职IT人员的依赖,使自己的业务和员工队伍更加集中于核心业务。

第8篇: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

云计算物联网智慧校园应用

1云计算

1.1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是抽象的概念,具有很多优势,它拥有超大的信息数据,计算能力强,通过负载均衡、网络存储、虚拟化等技术使其操作快捷,成本低廉,将许多计算机数据集合在一起,使其信息量庞大,可实现数据共享、计算快捷,并提供了基础服务(IaaS)、平台和软件都可以为大家提供方便地方式来运营,这可以使用户大幅减少在投资和进行维护方面的开销,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设备间的信息共享。利用云计算,能够有效汇集大量的网络计算资源,保证实现丰富的计算资源池,这样的基础上,能够方便开展调度管理工作,同时,结合具体的需要,满足个性化服务的要求。我们把能够提供信息的现代化互联网,叫作云。

1.2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计算站台给才智学校供给了高合成,高功效,智慧化的电脑数字站台,其将网络作为铺垫,使用非真实化的技能提供新的服务器,把多种数字汇合到一起,在同时间内为客户供给需求。这种平台包括了几种不同的设施和服务,这几种设施和服务不仅构成了平台的线上基础也够成了平台的云端基础。通常所说的硬件设备和存储端就构成了智慧校园的线下基础也就是最基础的设施。智慧校园最核心的部分是其对整个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这种功能不仅现实中对用户提供使用也是指虚拟系统的使用。平台最基础的核心部分是软件服务,就好比是整个运转系统的核心思考部位,用户面对对象的服务接口也在这个部分中为用户和平台带来了方便。

2物联网技术

2.1物联网概念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

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我们想要让人跟世界物体或者人自身进行各种交流与沟通,只需要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就可以了,它是对我们具体的试验对象进行感知后计算它们的相关信息。

2.2物联网技术应用

运用有效手段将internet、传感网以及通讯使用的网络融合起来,再将物理与信息合为一体,就形成了物联网的技术核心。在互联网校园创建过程中,网络感知过程是尤为重要过程,利用网络、收集

器、RFID以及二维码等感知设备,对校园环境进行标志,构建智慧校园环境数据库、服务平台,有效地实施监控与智慧管理。将物联感知系统应用于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学习系

统、研发系统、财务系统、财务管理、总务管理、阅览室管理等等。互联网应用框架有三层,即:认知层、多媒体层和推广层。

3智慧校园系统构建

3.1统一门户服务系统

统一门户服务系统是用户获得服务的入口,系统以统一门户系统作为系统访问框架,所有的子系统都需要通过门户系统进行集成,用户的访问也是通过门户系统统一认证、统一登录,从而获得各子系统的使用权限。用户只要拥有网络和终端设备,就能够像使用水和电一样,随时随地随需地使用教育资源。

3.2服务支持平台

服务支持平台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是在各种应用系统的基础上以服务流程、业务流程和综合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服务集成架构,实现各种业务互通和数据共享,向全体教职员工提

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高学校各种应用系统的服务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实现互联、共享和协作。

3.3数据信息融合平台

信息化是如今多数校园的发展趋势,信息的整合度是校园建设的核心竞争力,高度的信息感知、精准的身份认证、高效的数据存储等等因素有效地提高了信息化校园的含金量。

我们目前有一种平台,它既具备了信息管理服务,又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传递加工,和管理等,那就是数据信息融合平台。

3.4网络融合基础平台

我们为了最终给智慧校园提供发展空间,现在大力发展并支持作为硬件条件的网络金融平台,具体方式是,为达到全部网络都能实现无线连接,覆盖范围较广,我们将各种技术都统筹在一起

理、控制与维护的网络基础平台。将各种通信功能嵌入到各种应用系统中,为用户提供安全多样的网络接入方式,最终达到智慧校园既有多样化网络应用又有统一通信管理的网络融合基础平台的目的。

3.5标准信息体系

每一套信息体系都需要统一的标准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进而实现各个端口的对接,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端口千差万别,那么不同端口间信息的管理、各种资源的共享就无法得到统一的运用。

所以建立标准体系显得的非常重要。

3.6安全平台体系设计

安全部分系统设计利用云计算能力,平常是三层安全措施,即程序等级的安全、网络等级的安全自己应用等级的安全结构。对于现如今的云计算来说,它可以将各种信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共享,具体过程是,在使用各个数据构建节点再进行一定的整理。这样既保证了安全性,也提高了可靠性。

4结束语

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给创造新的教授变化提供了不一样的机会,而以云计算与事物联系网络技能为基础的才智学校,就是其建造里面很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从长远发展来看,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具体实践,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稳步推进,使智慧校园的发展成为助推中国教育信息化转型与变革的有利推手,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

陈宝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国家发改委企业信息化专家组专家。

长年专注于中国信息化、高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负责科技部RFID项目,对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应用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有着深度研究和理解。

陈宝国用他的笔和他的声音,表达着对信息化工作的真知灼见。近年来,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信息化论文100余篇,他的专著《信息战争》一经出版就成为行业畅销书,他还经常参加信息化论坛发表自己对信息化的认识和见解。

他习惯于独立思考,理性而不盲从,对事物有客观的判断。在和他谈话的过程中,他的思考者的角色愈加清晰。

首位信息资源宏观管理博士后

陈宝国是国内研究信息资源宏观管理的第一个博士后。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设立了研究我国宏观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流动站,招考博士后。这一年,陈宝国正好从北京交通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毕业,他参加了博士后考试,并顺利地进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为产业经济学博士后。

当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博士后报考竞争很激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原则是宁可不招,要招就招素质非常好的人。当时有5个方向,每个方向只录取1个人,有30多个人报名竞争这5个位置。录取非常严格,分为初试、笔试和面试,最后只录取2个人,我是被录取的两个人之一。”陈宝国说。

在做博士后期间,陈宝国参与了很多大型的国家信息化研究项目和评审项目,这让他的信息化认识视野更加开阔。陈宝国说这期间很多专家对他产生了非常深的影响。“很多前辈和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的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赵小凡司长,当时任国信办信息化推荐组组长,他的思想以及很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的思想对我影响很深,他们能从更深入的角度,更全面地把握、更透彻地理解和诠释信息化的真正含义。不是从技术角度,而是从资源整合的角度,从最优化的角度去谈信息化,去认识信息化。不是从系统和产品的角度,而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眼光更长远、立意更中性。在那段时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信息化的理论知识,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对管理和经济学的看法。”

在成为信息资源宏观管理博士后之前,陈宝国早就开始接触信息化。1991年,燕京大学材料学研究生毕业后,陈宝国进入秦皇岛电力公司物资处从事物资管理工作,这是他深入接触信息化工作的第一步。“当时我负责管理保管班,主要任务是管理保管员,我担任保管班班长。我们的入库出库领料账等全部是手工下账,效率低,集合慢,统账慢,因为我们要求账物卡符合,这样每个月保管员在统计单子时特别麻烦。因此我牵头和秦皇岛电力公司信息中心合作,做了一套计算机集成系统。”他的这种做法当时比较领先,秦皇岛电力公司因此成为华北电管局第一家甩账的公司,也成为国家电网首批通过物资达标的企业。

2001年底,陈宝国被调到北京国华电力担任物资处处长,同时他也在攻读北京交通大学的管理学博士学位。进入国华电力后,陈宝国认真推动实施国华电力的全网上采购理念,最终使得全国华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集中采购,改变了原来分散采购的局面,实现百分之百网上采购,这项工作做的非常成功。

“做什么事都要做精”

陈宝国认为,人做任何事都要做精,要自己去思考,不能盲目跟随。

就在云计算概念铺天盖地地席卷了整个互联网的时候,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云计算究竟是什么。“云计算为什么这么热呢?是因为很多人并未真正地去了解云计算是什么,而是去炒这件事情。别人谈什么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尽量少去炒作,要冷静下来看问题。”陈宝国说。

大家都在谈云计算,但在中国很多云计算专家对于云计算是什么以及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也不清楚,而陈宝国却对云计算进行了很深的思索。“云计算到底是什么?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云计算真正能带给我们什么?云计算真的能形成一个巨大的创新型产业吗?”陈宝国认为,云计算和原来的平台级服务没有大的区别,没有大的颠覆性的创新应用。

“虚拟化就是云计算吗?没有云计算有没有虚拟化?虚拟化技术是做平台或者服务器公用技术最早的技术。” 陈宝国说,云计算是人们现在所构建出来的号称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其实这种服务模式最早在应用平台里就有。

“那么云计算的重点和核心是什么呢?是大集中、大数据还是大存储、大处理?如果没有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就没有意义了吗?如果说云计算更趋向于集中的话,目前全国各级发改委立项的云计算基地有500个,那么云计算到底是集中了呢,还是分散了呢?500个云中心,遍地都是中心还叫中心吗?”陈宝国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他认为目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但是恰恰没有人思考这些问题。

面对全社会对云计算的狂热,陈宝国认为大家需要理性对待云计算。“我不反对云计算,我觉得对于云计算我们一定要知道做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现在各地都在发展云产业,某地做了一个5000亩地的云产业园,现在成了鬼城,圈了一块地做云地产,却没人去了,有多少云产业园是要来做房地产项目。调查一下,现在有很多人打着云计算的旗号做房地产, 整个社会处于云概念炒作的狂热阶段 ,借炒作过程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想达到目的的途径和想法,有的想要圈地,有的想要圈钱,有的想借助这个东西拓展客户市场,但是真正的云计算、云应用、云技术、云模式还处于探讨摸索阶段。”

“我不反对叫云,也不反对推广云,我恰恰觉得应该推广云,但是我觉得有很多人利用云概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陈宝国说,目前主要是缺少中立客观的观点解释这件事,当一些中立客观的观点出来以后大家可能更关注。

“其实,十一五期间大家就在谈平台服务,并不是有了云以后才有这些技术。云是什么呢?云是旗帜,原来那些平台技术现在都被称做‘云’,大家把旧东西装到新瓶子里来做。我不反对这么做,但是我觉得大家更应该理性地去理解云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云的创新模式是什么。大概现在很多的云模式都是原来的平台模式的一个翻版和照抄,只是把原来的平台中心系统改成叫‘云’重新炒,恰恰云的核心技术我们掌握不了,云的未来的创新模式我们没人去认真地研究。”

在云计算异常火热的时候,陈宝国认为应该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待云计算。“大家对云的狂热态度可能和我们整个的国民情况及国内氛围有关,大家整个都很躁动,不去沉下心来想问题。”

陈宝国说,大家对物联网的态度也和对待云计算一样盲目,到底什么叫物联网?物联网的中心在哪里?没有人去思考。“物联网刚热的时候,真正去理解探讨物联网的很少,大家都在跟风,有把物联网做成自动化的,有把物联网做成监控的,只要一有硬件设备连上都叫物联网。那么把原来的产业打发一下就是物联网吗,物联网产业的增值在哪?它的新增量呢?很少有人去认真地探讨这些问题。”

他主张理性思考,“当人们都在炒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思考,起码要知道定义是什么,你要体验到你所说的是什么,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要知道应该去探讨什么,去追究什么。我们不去别人谈什么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尽量少去炒作,要冷静下来看问题。”

跑在网络上的信息化时代

陈宝国认为,信息化综合起来讲是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最早的国家信息化包括六要素:第一是信息技术,软件和通讯都是信息技术。第二是信息产业。第三是信息化政策法规。第四是信息化的人才,没有人才无法做信息化。第五是信息资源,主要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第六是信息基础设施,没有基础设施谈不上信息化。但是后来国家又把信息化加入了一个要素――信息安全,所以信息化具备七要素,这七要素的总和就叫信息化,这才是信息化的统称。

目前,信息安全已经无处不在。陈宝国认为,现在无论对于个人信息终端产品,还是对于企业级的系统,信息安全都是产品制造者或者集成者、产品使用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和平时代信息安全无疑已经成为整个网络建设和内容防护的首要因素。

在谈话间,陈宝国幽默地使用了一个穷人和小偷的比喻。“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信息化推广的一个制约因素,原来的信息资源少,信息化发展程度低,所以安全或者不安全并不重要,穷人谁会防小偷?只有当你有钱的时候你才会防小偷,兜里有两元钱还怕小偷吗?”

陈宝国认为,信息资源现在已经被人们所关注,它将会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你的资源被偷了,原来你认为它是一堆沙子偷就偷吧,但是当发现它是金子的时候,你就不能让它被偷了。人们对信息资源作为财富的认知度提高了,并且它的价值也的确在体现。”

提起对信息化的感受,陈宝国说,现在全社会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和关注度都比以前提高了,如果离开网络,人类已经无法生存。

“信息化已经被人们挂在嘴上,现在说一件事如果离开信息化、离开物联网好象你就不时髦了。”陈宝国说,无论是从中国来讲还是从美国来讲,原来说人类社会是驾驭在汽车轮子上的,其实就现在而言人类社会是跑在网络上的,没有网络人不可能生存。没有网络人可以活着,但是生存不只是活着,人还要生活和进行人际沟通,如果缺少网络人们如何去和别人进行沟通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