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项工程范文

一项工程精选(九篇)

一项工程

第1篇:一项工程范文

Your life tomorrow will be the result of your attitude and the choices you make today. 明日的生活取决于今日的态度。

生活是自己动手建造的。说得明白些,你今天的生活就是昨天生活态度和选择的结果;同样,你明天的生活将取决于你今天的所作所为。

An elderly carpenter was ready to retire. He told his employer of his plans to leave the house building business and live a more leisurely life with his wife and his extended family. He would miss the paycheck, but he needed to retire. They could get by (通过).

一位上了年纪的木匠打算退休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板。木匠说自己打算离开房屋建筑这个行业,因为他想和妻子、家人一起享受更悠闲的生活。虽然他会失去这份收入,但他的确该退休了。至于生活还可以维持下去。

The employer was sorry to see his good worker go and asked if he could build just one more house as a personal favor. The carpenter said yes, but in time it was easy to see that his heart was not in his work. He resorted to shoddy (劣质的) workmanship and used inferior (差的,次等的) materials. It was an unfortunate way to end his career.

老板看到木匠要走了,感到很难过。他问木匠能否帮他个忙再建一座房子。木匠同意了,但他显然有点儿心不在焉了。他失去了往日的工作热情,他的工艺粗糙,选用低劣的材料。就这样,他以令人遗憾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When the carpenter finished his work and the employer came to inspect the house and handed the front-door key to the capenter. “This is your house,” he said, “My gift to you.”

当木匠干完活,老板来验收时,他把房子前门的钥匙递给木匠,然后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What a shock!What a shame!If he had only known he was building his own house, he would have done it all so differently. Now he had to live in the house he had built none too well.

木匠先是感到震惊,然后又感到羞辱。如果早知道他在盖自己的房子,他的干法会截然不同。现在他不得不住在这座不能令他感到满意的房子里。

So it is with us. We build our lives in a distracted (分心) way, reacting rather than acting, willing to put up less than the best. At important points we do not give the job our best effort. Then with a shock we look at the situation we have created and find that we are now living in the house we have built. If we had realized, we would have done it differently.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面对和这位木匠一样的情形:我们没能精心的打造自己的生活,我们宁愿消极的等待,也不愿积极的争取;我们宁愿中途放弃,也不愿追求完美。在关键时刻,我们不能全力以赴。因此,当我们生活在自己所建造的房子里,注视着眼前的一切时,我们不禁大吃一惊。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我们的人生会大不一样。

第2篇:一项工程范文

1、对监理的总体要求:大胆开展工作、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项目公司坚定不移的支持监理的工作,也请监理公司在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方面为项目公司把好关。

2、对总承包及施工单位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规范开展工作。自觉、主动地配合监理及项目公司的监督、检查等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开工前对进场设备、仪器进行报验,凡测量和计量仪器均应附法定检测单位的鉴定证明。进场的施工设备、仪器应与施工技术需要合理匹配。

2、项目管理人员要求到岗到位。开工前应报审施工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和相关资质,上报的管理人员名单要求到岗到位。各项具体工作应落实到人。尤其专职质检员、安全员必须到位。

3、对进场所有施工原材料的现场抽样试验必须经总承包、监理、或业主共同见证,其试验结果方能有效。

4、施工期间不能随意更换施工作业班组和主要岗位管理人员,如确需更换的应提前报请业主、监理同意,以免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5、施工准备工作应充分。开工前应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经监理审查批准报业主同意后才能开工。资料的时间问题请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填报。

6、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编制单位总工程师批准,经监理、业主审核批准后,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如确需变更,也必须经编制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同意,方可变更,否则不得随意变更。由于改变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而造成费用增加的,增加部分将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

7、设计变更必须通过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核、批准同意后才能发出。

8、为保证工程质量,要求做到“三严格”:

(1)、严格按图施工;

(2)、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

(3)、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9、总承包单位要在每月25日前报送施工月报及工程款预付申请。内容包括:工程进度、质量、投资的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需要业主和监理协助解决的有关事宜以及下月的工作进度安排与计划等。

10、建立项目工程例会制度,由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主持,业主、总承包、施工单位共同参加。根据需要可邀请相关单位参加。会议内容主要是提出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协调解决办法。

11、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监理实行旁站、巡视、平行检查及工序交接验收制度。要求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无条件配合监理工作,严格工序的交接验收。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必须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前通知总承包、监理和业主进行验收。否则不允许下道工序施工。

12、要求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必须尊重和服从业主工程师和监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同时,也请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对业主工程师和监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

 

会议流程:

1、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介绍各自驻现场的主要组织机构、人员及其分工。

2、建设单位根据监理合同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

3、建设单位介绍工程开工准备情况。

4、总承包单位介绍施工准备情况。

5、总监介绍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6、研究确定各方在施工工程中参加工程例会的主要人员、召开工程例会周期、地点及主要议题。

7、请建设单位对监理及总承包、施工单位提出要求。

 

 

 

1、     和谐工程---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珍惜在一起共事的缘分

2、     示范工程---安全、精品、卓越、平安

第3篇:一项工程范文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监理;一体化运作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开始对工业工程进行改革,将传统的只注重车间层次的效率和数学方法的运用转变为系统的工程管理和沟通技巧的运用,并对传统的工程管理教育专业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于是,现代工程管理的雏形开始出现,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已得到了完善的发展,广泛的运用在现代工程项目中。在现代工程中,工程监理的职责也非常重要,监理的职责是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促使甲、乙双方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得到全面履行,工程监理主要控制着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以及工程质量,协调工程承建者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工程监理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与国外结合我国国情出现的新型产业,是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目前,我国的工程一般都采用工程管理与监理分开的方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现代工程的发展,工程管理、监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工程监理与管理在结合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工程管理与监理人员的发展,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正常承建。近年来,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政策来鼓励工程管理与监理一体化,许多有实力的企业也在积极学习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运作是一种工程组织方式的时代潮流和科学发展方向,在工程项目的承建中,管理与监理的一体化已成为工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对工程建设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实践

1、项目概况:新景花苑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3.8376公顷,总建筑面积26.33万㎡,共有28栋住宅楼和2座地下车库,其中11层住宅9栋,15层住宅9栋,18层住宅11栋,该工程为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安置小区,可安置2143户住户。该项目工期要求高,(2009.12.25日开工至2011..30完成竣工交付),参与单位多,协调工作量大,工作内容涵盖:办理前期手续,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项目实施阶段、投资、进度、质量、风险、沟通、安全控制、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及各专项验收、交付等全过程。该项目由新桥镇政府委托我公司全过程项目管理,

在该项目上我公司采用了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运作服务模式。

2、项目管理监理一体化运行模式组织机构图

3、项目管理监理一体化运作模式特色

①项目经理(总监)为团队最高负责人,在内部管理和运作上实行一体化操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指令清晰,执行力强。

②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流程运作,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物力资源,降低运作成本。PM项目管理部在开工前,先后制定了《新景花苑考核细则》、《质量管理制度》、《进度管理制度》、《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道路保洁管理制度》、《生活区管理制度》、《工程款支付审核制度》、《保安管理制度》、《分包单位管理制度》、《项目经理考核制度》等十多项管理制度,做到每个关口有制度约束,有些制度在工程招标时即纳入招标文件中。每月还出一份《新景花苑建设简报》下发参建各方。制度的建设,使整个项目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了管理规范化,上档次,上台阶。

③从现场管理实践看,项目管理与监理人员一体化运作。监理完全融入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把自身以监理工作中“监工”的角色转变到“项目管理”的地位上来,监理成为项目管理的一个职能延伸,主要侧重于施工现场的质量和安全,向项目管理负责。

④监理与项目管理之间信息畅通形成合力,项目管理与监理人员人际充分沟通协商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这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由PM部统一制定了新景花苑一期工程“监理日报”表式,由专业监理将每天现场施工状况,存在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现状及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统一纳入到监理日报中去,以便PM人员每天掌握现场动态,以便有目标进行及时协调,达到最快速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⑤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与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均围绕现场质量与安全管控大要件,既有机结合又有所分工,项目管理工程师从设计上技术要求的高度来控制相关工程的进展,而专业监理工程师则从现场施工角度更加具体的实施管理并支持项目管理工程师的工作,实现项目管理监理无缝对接,充分利用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促进了现场质量、安全、综合管理。

⑥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运作,克服了多环节多口子管理的很多弊端,消除了互相扯皮,均不负责的局面,减轻了管理风险,做到联动管理,既讲究管理力度,更讲求管理技巧,它是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的全面体现,对促进项目管理的全局和整体性十分有效。

二、实施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运作过程体会。

1、目前绝大多数的监理企业主要是承担施工阶段的的监理服务,况且监理重点放在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而从事一体化管理工作范围向两头延伸。在前期协助业主完成政府审批手续及工程设计和管理,在后期完成系统联调、竣工验收、交付咨询管理服务。

2、项目建设中耗力最大的是协调。单一的施工监理难以胜任施工与设计,施工与采购的有效协调。解决了业主非工程专业人员管理工作项目的状况,管理团队承担了大量的管理与协调工作,弥补了业主的局限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3、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动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工作上可形成互补,避免了工作岗位重复设置。项目管理与监理团队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充分融合,高度统一,沟通顺畅,信息共享,决策迅速,执行力强。不仅能够保证质量、安全、进度,也能对工程的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业主可以节约管理成本,监理公司也能提高收费,实现双赢。

4、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运作,监理由被动管理工作转入主动管理,进度控制更直接,全面有效,从而能更快地找到设计,采购,施工及各方面平衡点、契合点,缩短磨合过程,保证工程按计划完成。

5、项目管理工作与监理一体化动作,容易与工程施工、设计各参建方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增进团结,以项目建设为目标、以合同契约为依据、以规范标准为指导,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各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6、项目管理与管理一体化运作,对监理企业的人员素质、专业技能、管理工作素养整体水平要求更高,需广泛吸收,懂技术、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系统培训,实践 、总结、 提高,才能与之适应。

目前我国工程监理管理与监理一体化动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经验不足,提升空间很大在,但是只要监理企业转变观念,始终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工作,完善各项制度,构筑企业文化,重视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不断提高监理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从而为业主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服务,推进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的进程,从而顺利实现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型。

参考文献:

李明安: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实践,建设管理{J},2010(8)

第4篇:一项工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1 项目管理具有的主要特征:

1.1 项目管理的一次性。

一次性是项目管理与其他重复性管理最大的区别。它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可以完全照搬、复制的先例。

1.2 项目管理的独特性

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这是建筑企业生产提供的产品自身的特点。工程施工的时间和地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自然和社会条件差异,因此项目实施的过程总是独一无二的。

1.3 项目管理的确定性

项目管理必需有确定的目标:

例如,它的时间,数量, 质量,成本等其他约束性目标,和其他需满足的要求。

1.4 项目管理的整体性

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相关联的,构成一个整体。多余的活动是不必要的,缺少某些活动必将损害项目目标的实现。

1.5 项目管理的临时性和开放性

项目管理班子在项目的全过程中,其人数,成员,职责是在不断变化的。 项目终结管理终结。参与项目的组织往往有多个,他们通过协议或合同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组织到一起,在项目的不同时段不同程度的介入项目活动。

1.6 项目管理成果的不可挽回性

项目管理的一次性属性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事情可以试做,反复做;也不同于其他产品批量生产,有一定的合格率。项目开始后,一旦失败就无法挽回。项目运作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2 项目管理的主要条件

2.1 项目管理经理的选择:项目经理是项目团队的领导者,肩负带领他的团队准时、优质地完成项目工程,在不超出预算的情况下实现项目目标。项目经理不仅仅是项目执行者,他参与项目的需求确定、项目选择、计划直至收尾的全过程,并在时间、成本、质量、风险、合同、采购、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2 项目管理的人员组织:是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人是第一要素。人力资源的有效组合,是项目管理的成败所在。

2.3 项目管理的周期: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的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具体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项工作。

2.4 项目管理的成本界定:是为了保证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预算成本、费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资源的配置,成本、费用的预算以及费用的控制等项工作。

2.5 项目管理的质量要求:是为了确保项目达到客户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

2.6 项目管理风险预测:涉及项目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制订对策和风险控制等。

2.7 项目管理材料采购:是为了从项目实施组织之外获得所需资源或服务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采购计划,采购与征购,资源的选择以及合同的管理等项目工作。

2.8 项目集成的管理:是指为确保项目各项工作能够有机地协调和配合所展开的综合性和全局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和过程。它包括项目集成计划的制定,项目集成计划的实施,项目变动的总体控制等。

2.9 项目管理的合同签订:一旦项目确定以后,人员管理,材料采购,施工质量、进度等都要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管理。

3 项目管理的一些方法

3.1 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组织水平主要是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不断提高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组织均衡生产,搞好现场调度和协作配合;注意竣工收尾,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

3.2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主要是研究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一新机器及其他技术革新措施,制订并贯彻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提高经济效果,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质量检验制度,提高工程质量,避免返工损失。

3.3 加强劳动工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合理使用劳动力,减少窝工浪费;执行劳动定额,实行合理的工资和奖励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3.4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使用率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3.5 加强材料管理,节约材料费用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组织分批进场,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尤其是三大材,大搞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和废料回收,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第5篇:一项工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管理, 技术管理, 制度管理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a, project management should be in personnel management as the core. Second, project management should be to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as the foundation. Three, project management for the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system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以来,我们经常提到要进行项目管理,可什么是项目管理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对项目管理的一些认识与看法。首先项目是一项短暂的任务,去实施建立一个唯一的产品或服务。德国DIN69901对项目的定义是:项目是指在总体上符合如下条件唯一的任务(计划),具有预定的目标,具有时间、财务、人力和其它限制条件,具有专门的组织。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

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监理单元我们可以称之为监理项目,监理单元的管理,也应认为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包括机构建设、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管理等各个方面。

一、项目管理应以人员管理为核心

监理任务的完成是监理人员智力行为成果交付的过程,以监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的发挥为成果的表现形式。影响监理服务质量的第一核心要素,就是人的要素,因此,监理项目管理应以人员管理为核心,对于人员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注重组织建设、明确岗位职责

项目进场之初就应进行组织建设,确定项目部组成人员、依据合同及工作要求确定岗位及岗位职责,根据监理人员的经验与能力确定每人的具体岗位,岗位确定了,其职责也就随之明确了。岗位职责是指导监理工作的基础,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建立组织机构,明确监理职责是项目负责人的首要任务之一。

项目人员的组成及岗位安排要考虑层次性。层次性应考虑经验、能力、年龄的要素,有经验的领导无经验的,能力强的领导能力弱的,也要考虑年龄因素,使工作易于配合。工商局高层住宅楼工程在项目监理部组成时,我们根据业主委托及合同要求的岗位配置了各级监理人员,包括项目总监理工程师1名,总监理工程师代表1名,专业监理工程师5名,现场监理员8名,资料员1名。但合同的这种配置要求,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人员太多,而工作效率太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了调整,专业监理工程师3名,现场监理员4名,其中1名现场监理员兼负现场资料。这样精简了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果,并且有利于管理

2、培养有团队精神的集体

要想发挥项目部的整体作用,建立团队精神是非常关键的,这决定了一个项目工作质量的优劣,一个好的项目部肯定是一个团结一心的项目部,有一致的目标、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在项目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团队精神。

(1) 宣传企业文化,建立一致或相通的价值观

在项目成立之初,通过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对公司的发展进行宣传,增加监理人员对公司的信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宣传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所有监理人员坚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在思想上做到团结一致,除了开会贯彻之外,大家经常同在一起交流、谈心,加强他们的自我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并正确认识监理工作的公正性。

(2)活动,增强监理部人员之间的互相了解,以利于工作的相互配合,组织游泳、打球等集体活动,增强监理人员之间的彼此了解。

(3)在工作安排上,避免小团队现象。增强与监理部成员的广泛交流与沟通。在工作安排上,交叉安排,在岗位设置上尽量分致潜在的小团体,增加各部分人员在工作中的合作机会,使项目监理部更具有整体性。

(4)对于项目部的内部管理,做到大家决策。监理部在进场之初,按监理规范、公司相关制度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考勤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都经过内部讨论,使每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一致通过后,再去执行,使每位成员都有主人翁的意识。

(5)每月制定监理工作安排一览表,并上墙公布,明确每月须开展的工作,由谁来完成,完成的时限等。监理目标的明确,监理任务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

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先进

每一个监理项目,都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一个项目的完成,也锻炼一批人、成长一批人,这样公司才有发展的潜力,监理项目才能越做越好。首先,项目部负责人应加强业务学习,起到带头作用;其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一些素质好、工作积极性高的监理人员进行培养,所谓培养,就是让其担当较重要工作,有独立工作机会,多参与监理项目部的内部事物,多与其交流,指导其业务与思想的进步。

二、项目管理应以技术管理为基础

监理工作提供的是技术服务,技术是工作开展的基础,没有技术基础的项目部就相当于建立在流砂上的房层,无任何工作质量可言。因此,在监理项目管理中,必须注重监理人员技术素质,在工作中,可从以下途径培养、提高监理人员的技术素质。

l、根据工作开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①.对监理理论的系统掌握,是开展监理工作的必要知识。在进场之初工作较少,利用空闲时间,项目监理部组织监理人员学习监理规范、公司下发的监理手册等,深入了解应如何开展监理工作。

②.在施工准备阶段,进行桩基、深基坑施工技术知识的学习。同时,在此阶段,组织全体监理人员参加了项目的深基坑专家论证会议。

③.在施工监理过程中,严格按监理规范及公司相关制度、条例要求进行监理,严格把关,做到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④.学习同考试相结合,检查学习效果。项目部参加公司的监理业务考核,全体人员通过考试。

⑤.进行帮带培训,以老带新,使新进人员逐渐胜任工作。尤其对于新进的监理员,每人都要到施工现场,避免光说不会做的现象。

⑥.鼓励自学,项目部很多监理人员均通过函授、自考、注册考试等途径进行学习提高,不断学习是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这种学习给予支持与鼓励,在轮休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2、为主要监理人员有提供锻炼的机会

项目监理人员都比较年轻,缺乏项目管理的经验,因此,让大家有机会了解、参与监理事务的处理,非常重要。如:

(1).在公司发文处理方面,做到公开性、广泛性。所有监理项目部均阅览公文,同时,进行讨论、学习,这样使主要监理人员了解整个公司运行及管理情况,并了解公司对所有事务是如何处理的,增强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2).凡项目监理部发文或下发指令,均由专业工程师起草,总监代表审核,项目总监签发,锻炼监理人员的文字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对外的正式行文应按规范的相关条款及公司相关制度严格执行。

(3).为主要监理人员提供参加工地会议及其它会议的机会,并让他们独立发言。

(4).每个监理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独立工作中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5).加强对监理人员工作效果的考核,考核以交谈了解,查看内业资料,询问其他相关人员的方式进行,掌握其工作情况,对于不足之处及时纠正,纠正方式也主要以口头交流为主,使其易于接受

3、定期召开内部技术交流会,在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阶段,尤其是质量不稳定或不良倾向及出现安全不稳定因素时,及时召开技术会议,加强主动控制,及时处理质量、安全隐患,保证工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三、项目管理实行制度化管理

项目要想规范化运作,必须建立各项制度,并使这些制度得到贯彻执行,在项目监理部主要建立如下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监理规范,公司各种管理条例,各个监理岗位职责等,特别是要严格执行旁站监理制度,各工序验收制度,安全制度等。

2、离开工地请假制,离开工地必须书写假条,经总监或总监代表批准方可离开。

3、严格考勤制度,考勤做到公开、透明,但休假可以采用调休方式,累计假期方式,增加灵活性。。

4、建立全体监理人员工作考核制度,定期对人员的工作能力、态度进行量化考核、了解,及时的进行调整和帮助。

第6篇:一项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0引言

建筑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建筑产品的产生,是由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生产出来的。建筑产品生产的一次性、单件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为项目管理形式。一般而言,建筑施工企业,会通过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实现对工程的管理工作。经过市场检验与反复实践,这种管理模式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合同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等方面效果明显,然而在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详细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提高建筑工作项目管理质量的关键。

1项目管理概述

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就是施工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施工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也就是说,通过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和评价,从而达到生产满足工和目标的,质量较好的工作产品的目的。在实际工程中,项目经理通过对项目的安全、质量和生产,以创优质、高速、低成本、安全文明生产为中心,通过制定各种计划以及规章制度,以以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达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目前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经营管理思想落后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企业在经营思想、经营理念上必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表现在经营过程中对市场格局的变化反应迟钝,致使管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面有:

决策盲目:在经营决策中缺乏民主参与和科学论证长官意志、盲目进行决策,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忽视发展战略研究:存在很多的企业,没有根据市场需要,以及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从而导致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造成企业在竞争在没有竞争力,无法适应形势快速变化的市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2项目管理观念淡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一大批水利、电力、交通、通信、能源等工程项目相继开工。这为许多企业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会,各企业都把项目承揽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加大了承揽的力度。然而在具体建筑的过程中,却对项目的管理工作过于轻视,出现了项目管理混乱、工程质量下降、企业效益滑坡现象。因此企业要认识到这种思想的错误性,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2.3管理者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在目前的管理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

理论水平偏低:虽然现有建造师和项目经理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63.6%,然而初始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仅为39.1%,大部分为是后来才取得的学历,造成整体素质偏低

年龄层次偏高:在建造师队伍中41岁以上的超过50%,因此整体上表明,队伍年龄层次偏高,梯队培养不足。

能力素质需要提高:由于生产规模快速扩张,项目管理人才紧缺,真正有资格、素质高、管理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十分紧缺,而且存在相当一部分的项目经理,年龄大、学历低、知识水平有限,缺乏现代管理的理念,然而由于人才紧缺,仍被任用为项目经理,难以适应现代项目管理要求。

2.4其他

此外还有项目融资能力不足;合同管理不完善;项目风险意识不强;施工组织不合理、不科学,技术手段及所用设备落后;项目承包考核制度不完善,承包合同缺乏科学性,奖惩制度执行不严格;现场管理人员管理松懈、职责不清,工作不到位,缺乏责任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法律知识的欠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材料管理和进度计划的实施,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有待强化等问题。

加强项目管理的一些措施

3.1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做好人才培训

① 企业通过自身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可以按照自己所需专业和梯级动态确定协作伙伴,与学校签定协议,从而广泛吸收大学毕业生,同时还可建立委托培养制度,通过学校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与学校建立友好、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广泛开展明确的岗位技能培训和梯级资格培训;② 是对进入企业合作资源库的施工队伍向业主一样提出人力资源要求,明确其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实习生适当扩大数量后,送到一定的组织中进行培养,从而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将资源培养压力外延;③ 丰富辅助专业人员,通过各种政策,以及福利等,鼓励专业人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资格考试、认证考试,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至少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可以尽快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3.2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较为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因此,一定要按照国家政策以及相关行业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从而完善项目的管理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也要通过各种手段,培育和发展我国建筑市场体系,从而确保建设过程中的全部活动都能纳入法制轨道。同时还应当注意加强前期工作,搞好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以便使投资项目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同时抓好工程的“干”与“算”

工程项目的承揽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关系着企业的兴旺与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对中标的每一个项目,我们都要认真组织,确保工期,从而创作让业主满意的优质工程。尽量做到每完成一个工程,便添一次信誉,树一个形象,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项目管理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我们一定要抓好工程项目的核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项目的最大利润,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在"干"与"算"这两手中,干是基础,算是核心,我们一定要分清双方的关系,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3.4实现项目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我国建筑企业也引入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从而促进现代管理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但建筑企业还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工程技术人员,接受现代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并使之成为其上岗考核的重要内容,以优化项目的管理工作。

3.5注重项目合同管理

项目管理主要是一种通过实现合同的价值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在项目合同签订之前,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合同中的内容,通过分析与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从而避免将来发生纠纷。如果实施过程中出现变更,就要及时地办理施工签证及联系单,收集各种和合同相关的资料,从而确保这一项目具有经济效益。

3.6提高全体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从上层项目经理、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一直到施工现场操作工人等全体人员共同参与,涵盖管理负责、监督负责和操作负责。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应负的责任,并在工作过程中持续改进自己的业务技能,通过精益管理中的“工作标准”到“标准工作”的持续交替过程,建立起持续改进的机制。

第7篇:一项工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6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发生在项目施工发生之前,强调用科学的预测或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发生在项目施工进行之时,强调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开支进行核算和控制,使其实际花费能够与成本预测和计划的内容相匹配,达到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则发生在项目施工完成以后,要求对项目实际的每―项成本开支进行分析,并对照成本计划对所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考核,明确每一项成本的权、责、利,为项目的业绩考核提供相应的依据。项目成本管理的这6个部分,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个时间纬度上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共同构成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很不理想,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成本核算环节上,问题十分严重。在我国许多施工项目中,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企业没有依据成本计划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进行成本控制,而事后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由于没有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也无法进行。造成项目实施前的预测和计划以及实施后的成本分析和考核都流于形式,使成本管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项目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提高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水平是规范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

一、项目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

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项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成本核算的定义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通常认为成本的概念有两种: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通常称之为财务成本;根据施工项目管理和企业实际经营决策的需要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通常称之为项目成本。一般来说,财务成本核算是为了满足国家纳税的需要,以及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要求,但是,财务成本核算并不能满足企业和单位实际工作中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要求。从我们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实际角度出发,我们这里所谈到的项目成本核算是指的后一种成本核算,而不是财务成本核算。企业财务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

1、核算的主体不同。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主体是企业。通常,由建筑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财务负责人,组织财会人员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合理支出,作为企业财务成本。而项目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是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和上级企业的管理要求,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2、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所有期间费用。而项目成本核算的范围则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仅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3、核算的目的不同。企业财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的费用,从而按照国家的规定编制对外财务报表,准确计算企业的应计利润和应缴各项税金。而项目成本核算的目的则是为了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提供相应所需要的数据和依据。

4、核算的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进行的,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而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没有国家统一的相关规定。需要企业和项目负责人因时、因地、因项目的具体制定。而且在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除了要用到一些基本的财务会计方法外,还需要常常采用统计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核算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5、核算信息的处理程序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程序进行,要求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相符,数据计算应精确有据。而项目成本核算通常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且所需处理的信息繁杂多样,包括会计、统计、业务核算等各方面的信息。数据并不要求十分精确,但要求数据符合重要性要求,并能满足企业实际成本管理的需要。

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项目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如果在实践中,将财务成本和项目成本混为一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成本核算周期长、手续繁琐、数据繁杂、核算结果对项目管理没有指导意义等现象了。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项目成本,一切从成本管理需要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将可以解决上述的两个核算成本的矛盾,使成本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项目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就成本核算的一般财务要求来说,应该要求成本核算根据不同的核算对象,设置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因此,要做好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首先就要求明确项目的成本核算对象。项目成本核算对象一般要求根据不同的项目合同内容、施工特点、费用发生情况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具体特征来进行确定。在实际工作中,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不好,其主要原因往往是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与项目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相脱节。成本核算对象没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划分,有时划分过粗,把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不能反映独立项目施工实际成本水平,不利于考核和分析工程成本;有时又会将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过细,造成成本核算与实际脱节,出现许多间接费用分摊工作,不仅大大的增加了成本核算工作量以及核算成本,更为严重的是难以做到准确的核算项目实际发生成本,也同样不利于后期的成本分析以及成本考核工作。在划分项目成本核算对象时,我们应该尽量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而对大型主体工程则应尽可能的以每一个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这样可以保证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单位工程进行核算。

2、对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则可以考虑将工程划分为若干个部位,以每一个部位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3、对同一工程项目,若由同一单位施工,具有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单位工程量较小的若干单位工程,为减少成本核算工作量和成本核算成本可将其并作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核算。

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旦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以后,工程成本明细账的建立,以及所有的原始记录均需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填制。为集中反映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费用,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帐,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以便计算各成本核算对象实际成本。

(三)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及步骤

1、项目成本核算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成本核算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项目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预测与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进行项目实际发生成本的账务处理。首先要求对实际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在审核通过后,再确认计入工程成本费用的各个根据成本对象所设置的相应费用科目以及期间费用科目之中。同时,还需注意的是,在每月月末应该将各项成本费用进行相应的归集和分配,并对未完工工程项目进行盘点,接转已完工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

3、成本核算结果的处理。企业在完成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之后,应该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进行系统储存。这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该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1个小时的内部作业时间,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对相关的项目进行成本管理。

二、项目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规模不一,施工队伍混乱,企业应设的财务收支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基本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针对成本核算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开支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给实际的施工企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二)成本核算会计科目设置混乱

如前所述,各个单位应该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在合理的确定了成本核算对象以后,根据其设置一整套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进行成本核算。如企业应根据项目需要在“应付账款”科目下的“应付分包工程款”下再设置“验工款”、“预结算款”、“已付工程款”“、其他扣款”等相关三级明细科目,用于核算某个分包单位已验工、未验工但已预提费用以及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罚款开支等情况。但是,实际上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随意性较强,造成许多费用开支无法明确归属到相应的成本核算对象。

(三)工程结算成本不符合实际,财务无法确认其合理性

许多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采取建设单位提供的方式,由于项目建设工期长,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化频繁,成本核算人员很难进行准确的核实,于是建设单位就有意的提高或降低建筑材料成本,造成项目成本核算无法准确、真实的核算出其相关成本费用开支。

(四)项目成本核算中,各项费用列支混乱、不实

由于成本核算对象设置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造成许多成本、费用无法计归到相应合适的相关科目之中。在实际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将应计入期间费用的经济业务直接列入相关项目的工程成本科目之中,或者不同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相互混淆,人为因素、随意性太大。

(五)项目成本核算指标的管理

项目成本核算的指标实际上是项目的责任成本,因此,企业实际的各个项目部对分给自己的责任成本,也必须按管理责任进行分解和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成本核算指标确定的不合理和随意性较大的问题,造成即使明确了成本核算指标,大家也都不去遵守,使得成本核算工作完全流于形式,起不到成本管理应有的作用。

三、政策及建议

单位领导不仅要重视争取建设项目,更要注重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支持财务工作,特别是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相关财务工作。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工程开工以后的工作,财务人员在项目前期就应该参与,从财务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在施工项目进行中,应该严格项目施工的成本费用支出,加强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从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方面对项目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虚增支出等问题的出现。

第8篇:一项工程范文

论文关键词:科技立法;系统工程;整体优化

二战后,国家之间的竞争由军事竞争转向经济竞争,经济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竞争。为此,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为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党中央先后制定出“依法治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站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就如何有效实施“依法治国”、“科教兴国”,关系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大战略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而进行科技立法,实现法制和科教有机结合,作为治国、兴国的保障,才是解决重大战略问题的关键。而考虑如何进行科技立法,要涉及方方面面问题。具体来说,影响科技立法的要素很多,诸多要素又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立法问题,决不可就事论事,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而必须采取系统科学方法,把“科技立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找出和抓准这一系统的主要要素(子系统),做到整体优化、结构调整、统筹兼顾,才能收到实效。

一、科技立法首先需要实现系统整体优化

科技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要素主要包括体制要素、政府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等。体制要素,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在科技方面的各项基本政策,并通过进一步的改革,使科技立法得到体制保障;政府要素,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发挥政府对于科技立法的保护和扶持作用,这一点可以说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的普遍重视。针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仅实行20多年的时间,法律制度不健全,而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具体落实到政府部门就要“依法行政”,政府部门转化职能、转变思想观念、改进管理方式等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于科技立法这一系统来说,政府及其致力于科技立法的行为,有利于科技立法制度的健全等,则成为重要的子系统;经济要素,就是指在实施的现存经济制度中和从事经济活动中对科技立法的建设起促进作用的有利经济因素,既能保证科技的高速发展,又使其得以转化为经济的繁荣,即达到科技经济协调发展因素;社会要素,就是指一如既往地发挥社会对科技立法的响应和支持作用。

“整体优化规律作为系统科学中的首要原则,是指系统整体功能的增殖、放大和最佳化。在一般情况下,系统整体呈现最佳状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系统内部各要素比较协调和谐;二是系统相互作用系数最大、性能最强;三是系统性质取决于序参量组合最合理、最科学状态。”[1]依此看来,科技立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符合整体优化规律,即要使科技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立法,就应使这一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统筹兼顾,大力协同,配套联动。而我们一个时期以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则明显缺乏系统思维。如: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一方面科技活动规模较小,另一方面,一切都是在计划体制下面进行的,因此,科技立法屈指可数,僵化的体制束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科技的发展;而即使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虽然在经济体制下鼓励、支持科技的发展、进步,“但既存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中的缺陷又在许多环节上制约着科技的进步。如市场经济模式对利润的单一化追求使科学研究在我国走上了急功近利的畸形发展道路,基础科学研究遭到忽视,严重影响了科技发展的后劲。”[2]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保守、迷信观念也极大地妨碍了科技进步。总之,体制要素、政府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缺乏协调配合,导致阻碍科技发展的结果,因此,科技立法必须从系统整体化的原则出发,使组成的系统的各个要素以保证科技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科技立法为总目标,多管齐下,配套进行,不断提高系统要素的有机优化程度,才能使科技立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迹。

二、结构质变规律是科技立法的内在要求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立法的目标要素

可持续发展就是协调科技、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全面的发展。科学技术不仅要在生产领域迅速应用,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发展,而且要帮助人类深化对人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发现节约能源、消除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并把这些技术运用于生产,要求科研、生产、生态平衡一体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从社会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到意识形态;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到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到社会管理结构、人的观念结构、思维方式。因此,科技立法,首先要建立鼓励与促进科学技术向社会全方位渗透的机制。既要保障科学研究的进行和发展,又要预防科学研究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更要预防和禁止科学研究中可能出现的犯罪行为;既要促进和保障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作用,以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要防止科学技术应用中对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既要保护科技人员合法的权利,特别是保护科学技术成果的专有权,又要防止对科技成果的非法垄断等。

(二)政府加大对科技立法的扶持和保护力度——科技立法的保障要素

经验表明:对于科技立法的保护和扶持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把它作为特定历史条件的权宜之计。在这方面,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各级政府应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科技立法的重要性,只有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主动。政府加大对科技立法的扶持和保护,应当系统地进行,通过各种要素或举措配套互动、整体推进:1、依法行政,因此,在研究起草有关科技法律、法规时,把那些无法管、无力管的事情彻底还政于企业、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把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责明确、具体,在强调政府领导的同时,也应改善政府的领导;2、要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政府部门在研究和起草法律、法规时,要充分重视行政管理相对人应当享有的权利。避免以“管”的观念对待别人;禁止随便审批、收费、罚款,而且通过立法来争夺部门利益更是不允许。各级政府努力促进科技进步法制化、科技普法深入化、科技司法规范化,保证科技立法的有效贯彻实施。

(三)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科技立法的原则要素

21世纪的科技立法,应体现科学技术的社会化,1、科技活动既以本国为基础,为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又在整个世界范围展开:它既立足于本国,又要面向世界。因此,它需要国家规模,乃至国际规模的科技发展方式。这需要全国性、全球性的运作与协调,必须发挥其宏观组织、管理与协调的作用。这就要求国内科技立法乃至国际科技立法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2、当代科技革命,已从人的体力解放发展到人的智力解放,消灭文盲、向大众普及科学技术,不仅需要通过国家立法予以促进,而且需要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援助,需要国际社会对此作出努力。社会发展的科技化。当代科学技术愈来愈显示出其在社会的决定性作用。当代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讲,科学都是一种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立法的动力要素

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经济体制配套改革。党中央做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日益增大,仅仅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调整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科技立法不断增多。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推动科技立法不断进行。

1、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国家用法律形式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阻碍科技发展的不利因素,被逐渐排除。科技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迅猛发展。科技进步不仅提高综合国力,而且提高国际竞争力,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威望不断提高,对国际重大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科技进步引起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贸易方式、交往方式以至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尤其是二战后,随着大科技时代的到来,在科技对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影响中,人们认识到以法律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在西方,从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家已经自觉地以立法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在我国科技立法的高潮也已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接踵而至。

2、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国家用法律形式有效监控科技成果应用时负面效应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给我国的科技人员带来发展的历史契机,宽松的科研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优越的福利待遇、鼓励创新的机制等众多有利条件,保障科研人员全身心的投入科研事业,从而带来丰硕的科技成果,但科学技术本身双刃剑的性质,导致这两方面结果:一方面,科技成果既可以合理利用造福人类;另一方面,对科技成果的误用、非道德使用、甚至是反人类使用,又将引起灾害性的后果。犯罪分子、恐怖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从事犯罪、恐怖活动,已经是很现实的问题。“在当代,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等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严重的信息污染、基因污染、电磁波污染,越来越成为当代的问题,”所以,利用法律手段监控科技成果利用,严防高智能的犯罪、恐怖活动,科技立法显得十分必要。

3、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国家用法律形式来调整一系列的社会关系

由于科技体制改革而产生的科技活动,在活动中,引起的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的调整,仅仅靠行政手段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科技立法应运而生,如:(1)以市场为引导的科技活动需要有法律形式加以解决;(2)科技成果即知识产权需要法律加以保障;三是科技纠纷需要法律加以解决;实施科技活动引起的新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去调整。如,科技体制改革后,许多科研机构断了“皇粮”研究所的法律地位如何,它有什么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它的管理体制如何确定,它的活动应遵循什么原则等等,都是需要法律加以确定的。

4、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国家用法律形式保障我国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面临着开放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环境,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必须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但我们在交流与合作中,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应考虑到:(1)在当今科技、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的外贸政策是与他的科技政策和科技立法战略相互配合的;(2)在国际贸易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凭自己的科技发达的地位,想让其他国家听其摆布,人为的把技术壁垒越垒越高;(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总是试图将国内法使用于国际竞争的场合。在和平时代,国际斗争越来越体现在法律层面上。无论WTO谈判、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还是签订与其他国家政府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协定,科技立法显得尤为重要

第9篇:一项工程范文

“你不要相信那些小报的炒作,都是假的。”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办副主任陈熙同对近期围绕他们的媒体报道大为光火。他嗓子有些发炎,声音嘶哑着向《望东方周刊》解释:“这是中央、国务院批示正面宣传的好东西,能把假冒伪劣全部消灭,是太伟大的一个工程。”

他所说的“伟大工程”,是国家质检总局在2007年12月下发的582号文件中要求部分重点产品企业必须加入的“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按照总局的蓝图,将建立覆盖全国所有产品的“一品一码”式电子监管网络,实现全世界最大的从生产到消费全程动态监控的数据平台,甚至期望写入《食品安全法》。

这个工程自提出之始就遭遇很大的非议,而随着推广力度的加大,反弹也随之而来。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的第一天,4家防伪企业以国家质检总局利用行政权力推广电子监管网经营业务涉嫌“行政垄断”为由将其诉至法院。

非议和反弹的一个焦点是认为防伪是行业特性很强的技术,如此统一并不能达到监管之效,而技术也并不成熟。另一个焦点则集中于该“伟大工程”背后的利益纠葛。

早晚也得入,只好入了

为推进这项“伟大工程”,质检总局下了很大力气。2005年至今,国家质检总局单独或联合个别国家机关挂名,了近百个文件,同时多次召开现场会、片会,由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领导巡回各地,出席会议,发表讲话,督促各地企业将产品赋码加入电子监管网。

为加大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力度,国家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产品质量电子监管推进领导小组,副局长蒲长城亲任组长,下设推进工作办公室。

2008年的3・15晚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在电视上公开宣布,要求所有企业年底前必须入网,否则一律不得出厂。在这种氛围下'全国质监系统都动了起来。

一家油脂公司经理向本刊回顾他了的入网经历:先是区级质检人员召集开会,一人发一个红头文件要求入网。他没有理会,很快市级质检部门又召集开会,“挨了一顿臭骂”,几次会下来,他想,这是政府强制要求的,“早晚也得入,只好入了!”

全国的动员收效明显。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电子监管网入网企业已从大半年前的几百家一跃上升到7万家,而中国防伪行业龙头企业的北京兆信经营10多年的客户累积数量不过几千家。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是防伪行业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拥有30%权益

电子监管网技术由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检)提供。在此前诸多媒体的正面宣传中,国家质检总局的电子监管网一直以一种“利国、利民、利企、利商”的政府“德政工程”形象示人,中信国检与国家质检总局的合作关系多被淡化。陈熙同也一再向本刊记者强调“中信国检只是提供技术支持”。

但各种蛛丝马迹和一点点被披露的信息,似乎在这一说法。

早在2005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已开始推广当时刚刚成立的中信国检经营的电子监管网业务。

中信国检很快进入一些防伪企业的视野。他们通过查询上市公司公开资料发现,中信国检的投资方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信21世纪公司。

此案律师周泽向本刊记者表示,这些内容说明中信21世纪成立中信国检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营利能力,中信国检的电子监管网业务,显然并非政府行为,而是企业行为。

合资公告又称,中信国检人民币6000万元的注册资本中,中信21世纪电讯拥有50%权益,另30%权益由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拥有,其余20%权益则由中国华信邮电拥有。

周泽认为从这一合资公司成立公告中可以解读出:“中信国检的成立,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的责任是提供政策支持。合资公司的成立,正是为了经营国家质检总局的产品质量监督权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