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云计算安全概念范文

云计算安全概念精选(九篇)

云计算安全概念

第1篇:云计算安全概念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安全

引言

云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网络、互联网。目前,云计算主要指计算机的各种能力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提供给所有需要的用户。它意味着远程用户可以以低廉的价格获得强大的各种计算机服务,而不用去考虑自己电脑的配置问题。云计算以其高效、经济、便利、可扩展等诸多因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政府机构的目光。它使这些部门从繁重的计算机升级维护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核心业务的发展。

但是,云计算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而安全问题首当其冲。并且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困扰云计算规模继续扩大的首要因素。

1.云计算的相关概念以及特征

对云计算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一直都没有一个更为明确的概念界定,直到2011年,美国同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才进一步给出明确定义,指明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从云计算的执行过程看,其中的数据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划分为六个阶段,即明确数据所有权和保证其安全属性的数据生成阶段;针对数据进行加密并且执行传输的数据迁移过程;被PaaS以及SaaS等模型调用并且实现索引以及查询等功能的数据使用阶段;而后是扩大数据使用范围使其提升价值的数据共享阶段;为数据完整性和再次迁移做出必要准备的数据存储工作;以及最后经常被忽视的数据销毁过程。云计算领域数据的安全挑战主要来源于如下3个方面。

(1)由边界不确定引发安全隐患。云计算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资源池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网络中所涉及到的运算存储能力以及其他硬件基础性资源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网络成员提供服务,及大地提升了相应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响应,但是这种做法却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网络的边界,使得以往以网络边界作为安全保护重要手段的安全技术也随之褪色。

(2)数据本身面临的风险,通常指数据处于传输以及存储状态下面临的风险,这两类风险对于传统网络而言同样存在,但是在云计算背景之下更为突出。由于在云计算环境下所有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都是借由云端完成,因此数据必然会面临更为频繁的传输,以及非本地存储,尤其是当数据需要进行集中存储的时候,一旦产生数据遗失或者泄露事件,势必会比传统网络产生更大的危机,伤害到更多用户的利益。

(3)云服务器自身安全是云计算环境下的又一种新的危机。在云计算的实施执行过程中,整个网络环境中需要处理和共享的数据都需要由云服务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调度,因此云服务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云计算环境的安全以及云计算的展开的有效性。而且同时必须注意到在多用户多终端的开放性网络环境中,云服务器比常规服务器面对更多的安全隐患。

2.切实提升云计算数据安全

目前云计算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应用领域逐渐拓宽,其安全性越来越关系到更为广泛的用户利益。针对于此种情况,结合云计算环境自身的显著行为特征,可以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安全度的提升。

2.1 边界安全

云计算环境中,其工作方式模糊了传统网络中边界的概念,因此既有的硬件安全手段也随之削弱甚至失效,包括网关在内的安全手段都难以依赖,而相应的网络安全手段应当向软件方向倾斜。包括防火墙以及入侵检测和病毒查杀在内的诸多软件层面的安全防范手段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和加强。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网络本身的特征展开相应的安全工作,对于安全度要求比较高的数据使用而言,可以考虑构建起网内网,借此实现网络边界概念和传统网络安全,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针对网络用户展开必要的培训,降低病毒等安全威胁的存在可能。

2.2 传输安全

在云环境中,传输成为安全防范的重点工作,无论是用户端到云端的数据传输,还是云端内部不同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都相对于传统网络环境更为频繁,也必然会面临更大的安全隐患。针对于此类问题,应当着力于加强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加密,必要的时候可以建立起相应隧道借以增强安全性能。如果出现对于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还应当考虑同台加密机制提升用户终端通信安全,即不对用户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而直接对密文进行相应的处理,最终返回密文处理结果给用户,这种数据加工方式目前并不十分成熟,当时其安全性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数据安全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3 存储安全

在云环境中存储的数据,面临多用户网络环境,因此更需要注重安全问题。加密作为有效提升云环境存储安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即对象存储加密以及卷标存储加密。对象存储加密相当于专用的文件服务器,其将对象存储系统配置为加密状态,借以实现其中全部数据的加密。如果用户还需要更高级别安全,则可以南用户自行加密并上传到云存储设备中。而对于卷标存储加密而言,具体可以通过串行在计算实例和存储卷标之间的加密设备进行加密,也可以仅对实际的物理卷标数据进行加密。

2.4 服务器安全

云服务器关系到整个云计算环境的安全以及T作能否顺利展开,事关重大,因此其安全必须引起重视。但是究其安全防范手段而言,云服务器与传统服务器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对于其操作系统的以及病毒防范软件等,同样需要及时的更新和补丁。除此以外,云服务器通常还需要为防范病毒配置虚拟服务器,允许在系统需要的时候通过当地引擎向云服务器提 病毒查杀请求并完成相应动作。

3.结论

云计箅是当前网发展的趋势所在,并且随着云计算应J}1的不断深入,其安全相关 题也必将日益突。针对于这一情况,必须深入分析当前环境下存存的数据安全特征,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及时关注相关技术进展,才能获取到良好效果,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云计算环境。

参考文献

第2篇:云计算安全概念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 网络安全问题 概念特点 解决措施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其特点

客观来看,云计算并非一个具体的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整合。之所以将其称为云计算是因为本身具有很多现实云的特征:规模很大,无法确定其具置,边界模糊,可动态伸缩等。虽然现在对于云计算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简单来说,云计算就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上的数据处理库,但是由于其规模极大,性能极强,能够通过一个数据中心向多个设备或者用户提供多重数据服务,帮助使用者用以最少的空间获得最大的信息来源。因此,云计算的核心所在便是资源与网络,由网络组建的巨大服务器集群能够极大地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与平台的服务质量。

二、现阶段云计算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1.客户端信息的安全

就现阶段云计算的运作现状来看,云计算是建立在现有网络基础上的大型信息处理库,而在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被认为云计算的一个节点。换句话说,一旦一台计算机被接入网络,那么其中的信息就极有可能成为“云”资源的一部分。这就涉及隐私保护问题,如果没有做好信息安全防护,造成一些私密信息泄露,对于一些特殊机构如政府、医院、军队等来说将是极为沉重的打击。同时,如果大量的病患信息、军事机密、政府信息等泄出,也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2.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

当前,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障碍便是安全性与隐私性的保护问题。立足于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问题来看,数据的拥有者一旦选择让别人储存数据,那么其中的不可控因素便会大为增强。比如一家投资银行的员工在利用谷歌在做员工社会保障号码清单时,实际上进行了隐私保护和安全保护职能的转移,银行不再保有对数据保密以保证数据不受黑客侵袭的职责,相反这些责任落在了谷歌身上。在不通知数据所有者的基础上,政府调查人员有权让谷歌提供这一部分社会保障号码。就最近频发的各类信息泄露事件以及企业数据丢失数据事件如2007年轰动一时的TJXX零售商信用卡信息泄露等情况来看,云计算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三、解决当前云计算安全问题的具体措施

1.建设以虚拟化为技术支撑的安全防护体系

云计算的突出特点就是虚拟性极强,这也成为云计算服务商向用户提供“有偿服务”的重要媒介和关键性技术。同时,在信息网络时代下,基础网络架构、储存资源及其相关配套应用资源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建立在虚拟化技术发展的前提下的。因此,在解决云计算安全问题时也需要紧紧围绕虚拟化这一关键性技术,以用户的需求与体验感受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应用资源合理分配方案,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存储计算方法。同时,在虚拟化技术发展运用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实例间的逻辑隔离,利用基础的网络架构实现用户信息间的分流隔断,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各大云计算服务商在优化升级时要牢记安全在服务中的重要性,破除由网络交互性等特点带来的系列弊端。

2.建设高性能更可靠的网络安全一体化防护体系

云计算中的流量模型在\行环境时在不同时段或者不同运行模块中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进行云计算安全防护时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更可靠的高性能网络节点,提升网络架构整体稳定性。但是在当前的企业私有云建设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大流量在高速链路汇聚的情况,安全设备如果不进行性能上的提升,数据极有可能出现泄漏。因此,要提升安全设备对高密度接口(一般在10G以上)的处理能力,安全设备要与各种安全业务引擎紧密配合,实现云计算中对云规模的合理配置。但是,考虑到云计算业务的连续发展性,设备不仅要具有较高性能,还需要更可靠。虽然近年来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双机设备、配套同步等的引入与优化,但是云计算实现大规模流量汇聚完全安全防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以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对无边界的安全防护

与传统安全建设模型相比,云计算实现有效安全防护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云”的无边界性,但是就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来看,建成一个无边界的安全防护网络是极不现实的。因此,要尽快建立一个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在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下,各个企业用户在进行云计算服务申请时能够进行信息数据的划分隔离,打破传统物理概念上的“安全边界”。云计算的安全服务中心负责对整个安全服务进行部署,它也取代了传统防护体制下对云计算各子系统的安全防护。同时,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也显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能够提供单独的用户安服务配置,进一步节省了安全防护成本,提升了安全服务能力。

4.充分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

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云端的超强极端能力帮助云安全模式下安全检测与防护工作的运行。新的云安全模型在传统云安全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客户端的云威胁检测与防护功能,其具体运作情况为客户端通过对不能识别的可疑流量进行传感测验并第一时间将其传送至安全检测中心,云计算对数据进行解析并迅速定位,进行安全协议的内容及特征将可疑流量推送至安全网关处进一步处理。总的来看,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可以提升整个云端及客户端对未知威胁的监测能力。

四、结语

云计算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作为新生的事物,其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进一步完善云计算的安全建设,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与私密是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新的时期,需要利用虚拟性技术、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更可靠的高性能安全防护体系等提升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可靠性,实现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云计算安全概念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云安全;云服务

1 什么是云计算

据统计,目前云计算的定义超过50种。不同的专家、企业都从自己的角度对云计算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其中得到认可的、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定义。

NIST对云计算的定义:云计算是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方便地按需访问一个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应用程序以及服务)的公共集。这些资源可以被迅速提供并,同时最小化管理成本或服务提供商的干涉。云计算模型由五个基本特征、三种服务模型和四种形态组成。

云计算的五个基本特征: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共享、快速的可伸缩性、可度量的服务。

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型: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架构即服务(IaaS)。

云计算的四种形态:私有云、社区云、公有云、混合云。

2 云计算的安全挑战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先后发生数据中心或云主机宕机事件,对企业和用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云安全这个问题又一次被摆上了台面,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2.1 易混淆的云计算安全

云安全的产业链条,包括了云安全环境、云安全设计、云安全部署、云安全交付、云安全管理、再到云安全咨询,是一个闭环。IDC 报告指出,云的安全性至少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制约用户接受云计算的信用环境问题,这是云计算得以应用的基础,也是广泛推广的门槛,然后才是云计算的应用安全。而其中,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云计算安全之基础,也就是说,只有用户认可并采用了云服务,接下来才谈得上云安全的技术问题。对于云安全的推动和实现,市场上的云安全提供商也发出不同的声音。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云计算安全,它与云安全的区别是Security for the cloud和Security form the cloud。云计算安全指的是如何保护云计算环境本身的安全性,云安全指的是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给用户提供安全服务。

2.2 云计算安全七宗罪

安全专家表示,选择云计算的企业可能熟悉多重租赁(多个公司将其数据和业务流程托管存放在SaaS服务商的同一服务器组上)和虚拟化等概念,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完全了解云计算的安全情况。

安全专家Reavis认为,选择云计算时企业应该采取更加务实的做法,如采用风险评估来了解真正的风险以及如何降低风险,然后再决定是否应该采用云计算技术。

云安全联盟与惠普公司共同列出了云计算的七宗罪,主要是基于对29家企业、技术供应商和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而得出的结论。

⑴数据丢失/泄漏:云计算中对数据的安全控制力度并不十分理想,API访问权限控制以及密钥生成、存储和管理方面的不足都可能造成数据泄漏,并且还可能缺乏必要的数据销毁策略。

⑵共享技术漏洞:在云计算中,错误的配置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为云计算环境中的很多虚拟服务器共享着相同的配置。因此必须为网络和服务器执行服务水平协议(SLA),以确保及时安装修复程序。

⑶内奸: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对工作人员背景的调查力度可能与企业数据访问权限的控制力度有所不同,很多供应商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还不够,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并提出如何筛选员工的方案。

⑷帐户、服务和通信劫持:很多数据、应用程序和资源都集中在云计算中,而云计算的身份验证机制如果很薄弱的话,入侵者就可以轻松获取用户帐号并登陆客户的虚拟机。因此建议主动监控这种威胁,并采用多重身份验证机制。

⑸不安全的应用程序接口:在开发应用程序方面,企业必须将云计算看作是新的平台,而不是外包。在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中,必须部署严格的审核过程,开发者可以运用某些准则来处理身份验证、访问权限控制和加密。

⑹没有正确运用云计算:在运用技术方面,黑客可能比技术人员进步更快,黑客通常能够迅速采取新的攻击技术在云计算中自由穿行。

⑺未知的风险:透明度问题一直困扰着云服务供应商,用户仅使用前端界面,他们无法确切知道供应商使用的是哪种平台以及将面临何种风险。

另外,云计算也有有网络方面的隐忧。由于病毒破坏,网络环境等因素,一旦网络出现问题,云计算反而成了桎梏。

3 云计算的发展与未来

云计算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阶段,主要进行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尚在尝试中,用户对云计算认知度仍然较低,成功案例较少;其次是起飞阶段,这一时期成功案例逐渐丰富,用户对云计算的了解和认可程序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介入,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应用解决方案;第三是成熟阶段,云计算产业链、行业生态环境基本稳定,各厂商解决方案更加成熟稳定,用户云计算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成为IT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云计算产业实际推进的过程中,2011年无疑是云计算应用的元年,各地云计算数据中心相继兴建和完善,很多软硬件厂商也推出了云计算发展规划和相应的云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云计算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劲头。

毫无疑问,云计算确实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契机。《2012年中国云计算安全调查报告》显示:

⑴2012年,79.6的企业在进行或考虑用云计算来做事(PaaS、IaaS、SaaS、云存储/备份、私有云、混合云)。

⑵超过22.8%的企业正在使用私有云,50%的企业正在考虑建设私有云。

⑶企业当前使用最多的云服务依次为电子邮件业务管理应用(如谷歌APP、微软Office)、远程存储/备份、网络监控/管理。

……

然而,过去一年里爆发的云计算安全事件,如亚马逊云计算中心宕机、微软云计算交换在线服务故障、谷歌邮箱用户数据泄露等,使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瓶颈。

另外,从调查报告中我们也看到:

⑴企业表示对信用卡数据、商业或合作伙伴的财务数据和客户身份信息等特殊类型的数据永远不会迁移到云端。

⑵在云计算模型中,企业认为私有云是最安全的,其次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位居第三。

⑶在云计算模型中,企业认为软件即服务(SaaS)是最不安全的。

……

不难看出,安全问题仍是横亘在云计算与企业之间的一扇门。能否破解这道难题,是摆在云服务提供商、信息安全厂商面前的又一道坎,也是云计算未来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

4 总结

有业内人士认为云安全是一个伪命题,这种说法过于激进,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安全永远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安全存在。就好像飞机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方式,却还是会出现事故一样。现在云计算的概念非常火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云计算的重要性,开始投资部署云计算。

可以预见,随着新的安全解决方案和技术的不断出现,企业的业务、数据管理模式必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发展,统一、简单、自动化、现代化的数据管理模式必将成为主流,也将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

第4篇:云计算安全概念范文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名词“云计算”。云计算这一概念始创于2007年,它以应用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发展为前提,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数据储存方式的同时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为人们的工作或学习提供了无限的便利。但是在网络信息技术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下,云计算在实际运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而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云计算的效力,就需要立足于云计算的发展现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首先对云计算的概念及特点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分析现阶段云计算运用时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云计算 网络安全问题 概念特点 解决措施

云计算(cloudcomputing)依托于网络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云计算的出现不仅打破了用户传统使用计算机的方式,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云计算的涉及领域很广,由许多信息网络技术相互融合而产生,但是因为出现时间较短,其中很多技术比如Web数据集成、个人数据空间管理、数据外包服务以及移动上网等还不是十分成熟,对于隐私的保护还不能尽如人意,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云计算将会改变现有用户对网络的认知,将信息网络发展推向一个新高潮。

1云计算的概念及其特点

客观来看,云计算并非一个具体的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整合。之所以将其称为云计算是因为本身具有很多现实云的特征:规模很大,无法确定其具置,边界模糊,可动态伸缩等。虽然现在对于云计算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简单来说,云计算就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上的数据处理库,但是由于其规模极大,性能极强,能够通过一个数据中心向多个设备或者用户提供多重数据服务,帮助使用者用以最少的空间获得最大的信息来源。因此,云计算的核心所在便是资源与网络,由网络组建的巨大服务器集群能够极大地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与平台的服务质量。从云计算的研究现状来看,云计算大致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规模极大且虚拟性极强。迄今为止,已经有几百万台的服务器支撑着云计算的运转与数据的存储,同时通过网络技术的即时传播,用户能够在任何位置、任何地点获取到服务。同时,由于请求的“云”并非实体,云计算在实际运行中也显示出超强的虚拟性。其次,按需收费但价格低廉。云计算能够向终端提供各种资源,但是用户需要向平台缴纳一定的费用,但是在公用性与通用性极强的特点下,“云计算”的资源利用率极高,这也使得云计算的收费极为低廉。当然,云计算也具有极高的拓展性,不断地进行资源获取与资源处理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及其应用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2现阶段云计算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2.1客户端信息的安全

就现阶段云计算的运作现状来看,云计算是建立在现有网络基础上的大型信息处理库,而在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被认为云计算的一个节点。换句话说,一旦一台计算机被接入网络,那么其中的信息就极有可能成为“云”资源的一部分。这就涉及隐私保护问题,如果没有做好信息安全防护,造成一些私密信息泄露,对于一些特殊机构如政府、医院、军队等来说将是极为沉重的打击。同时,如果大量的病患信息、军事机密、政府信息等泄出,也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2.2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

当前,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障碍便是安全性与隐私性的保护问题。立足于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问题来看,数据的拥有者一旦选择让别人储存数据,那么其中的不可控因素便会大为增强。比如一家投资银行的员工在利用谷歌在做员工社会保障号码清单时,实际上进行了隐私保护和安全保护职能的转移,银行不再保有对数据保密以保证数据不受黑客侵袭的职责,相反这些责任落在了谷歌身上。在不通知数据所有者的基础上,政府调查人员有权让谷歌提供这一部分社会保障号码。就最近频发的各类信息泄露事件以及企业数据丢失数据事件如2007年轰动一时的TJXX零售商信用卡信息泄露等情况来看,云计算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3解决当前云计算安全问题的具体措施

3.1建设以虚拟化为技术支撑的安全防护体系

云计算的突出特点就是虚拟性极强,这也成为云计算服务商向用户提供“有偿服务”的重要媒介和关键性技术。同时,在信息网络时代下,基础网络架构、储存资源及其相关配套应用资源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建立在虚拟化技术发展的前提下的。因此,在解决云计算安全问题时也需要紧紧围绕虚拟化这一关键性技术,以用户的需求与体验感受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应用资源合理分配方案,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存储计算方法。同时,在虚拟化技术发展运用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实例间的逻辑隔离,利用基础的网络架构实现用户信息间的分流隔断,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各大云计算服务商在优化升级时要牢记安全在服务中的重要性,破除由网络交互性等特点带来的系列弊端。

3.2建设高性能更可靠的网络安全一体化防护体系

云计算中的流量模型在运行环境时在不同时段或者不同运行模块中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进行云计算安全防护时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更可靠的高性能网络节点,提升网络架构整体稳定性。但是在当前的企业私有云建设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大流量在高速链路汇聚的情况,安全设备如果不进行性能上的提升,数据极有可能出现泄漏。因此,要提升安全设备对高密度接口(一般在10G以上)的处理能力,安全设备要与各种安全业务引擎紧密配合,实现云计算中对云规模的合理配置。但是,考虑到云计算业务的连续发展性,设备不仅要具有较高性能,还需要更可靠。虽然近年来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双机设备、配套同步等的引入与优化,但是云计算实现大规模流量汇聚完全安全防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3以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对无边界的安全防护

与传统安全建设模型相比,云计算实现有效安全防护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云”的无边界性,但是就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来看,建成一个无边界的安全防护网络是极不现实的。因此,要尽快建立一个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在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下,各个企业用户在进行云计算服务申请时能够进行信息数据的划分隔离,打破传统物理概念上的“安全边界”。云计算的安全服务中心负责对整个安全服务进行部署,它也取代了传统防护体制下对云计算各子系统的安全防护。同时,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也显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能够提供单独的用户安服务配置,进一步节省了安全防护成本,提升了安全服务能力。

3.4充分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

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云端的超强极端能力帮助云安全模式下安全检测与防护工作的运行。新的云安全模型在传统云安全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客户端的云威胁检测与防护功能,其具体运作情况为客户端通过对不能识别的可疑流量进行传感测验并第一时间将其传送至安全检测中心,云计算对数据进行解析并迅速定位,进行安全协议的内容及特征将可疑流量推送至安全网关处进一步处理。总的来看,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可以提升整个云端及客户端对未知威胁的监测能力。

3.5在云计算中确保数据安全

对于普通云计算用户可能缺少解决云计算安全漏洞的能力,但是在云计算使用过程中同样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一些私密数据进行保密。首先,可以在保存文件和信息时对其加密,加密虽然不能阻碍数据上传但是可以有效减少数据信息泄露情况的发生。其次,要尽量使用信誉良好的服务,大的平台、大的服务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较强,也不屑于与营销商共享数据。同时,采用过滤器对数据进行监控与检测,查看哪些数据离开了网络,防止敏感数据泄露。

4结语

云计算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作为新生的事物,其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进一步完善云计算的安全建设,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与私密是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新的时期,需要利用虚拟性技术、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更可靠的高性能安全防护体系等提升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可靠性,实现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蔡艳 蔡豪 单位:河南教育学院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超.云计算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研究与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

[2]李菊茵.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通讯世界,2015(9):15-16.

[3]荆宜青.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9):75-76.

第5篇:云计算安全概念范文

电子政务的发展萌芽产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作用。直到2002年,我国建立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我国的电子政务才正式踏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和使用给我国的公共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式变革,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在2002年到2010年的8年间,数据显示,我国一线城市的在线服务事业达到2000项以上;省部级单位以上电子政务网站已经实现覆盖率100%,地市级达到91%,县区级达到85%以上;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覆盖率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在发展。其中,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即资源共享的功能给职能机关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政府机关由于先天职能不同,受地域限制,在资源共享方面往往只能依赖传统的方式。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能力的推出,让政府工作人员不再局限于纸媒传递信息的方式,而是能够通过更加方便的电子文档等方式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这不但极大的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技术原理。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使用依赖于存储空间的预留和交互访问的设定。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库会预先保留存储共享信息的存储空间,当贡献信息存储以后,数据库会为数据进行加密,用于解密密钥的用户才可以获得共享资源。这种模式在专业角度上依赖于两点:一是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二是共享安全的设定。

2云环境下资源共享的问题

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两点问题,即存储空间和资源共享在云计算环境下都能够被轻松的解决。云计算是一种由网格技术发展而来的虚拟化计算和存储技术。云计算能够收集并同意利用当前网络中闲散的服务器和存储介质,将它们统一利用,实现效能的最大化。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共享可以借助云计算的巨大优势,发挥它存储和计算的功能。这样,在云计算被引入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共享以后,数据库存储空间的问题就得到了最好的解决,在用户权限控制的角度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仍然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2.1在技术层面上,云计算安全无法保证

云计算大规模兴起并重发发展的过程是最近十年。这十年中,云计算经过了由探索到不断成熟的过程。至今,云计算的基本架构、服务模式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唯独在云计算安全问题上是个“老大难”。云计算提供的存储服务在概念上没有明显的外延,这就导致了在云计算安全问题的研究上,研究者们无法借助原来的大多数安全问题的解决经验。

2.2在认知层面上,人们还不愿意把的共享资源放到云端

云计算的概念在很多初次接触的人眼里,是一个虚无的概念。云计算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存储原理、计算特点等都不容易被人很容易的接受。因此,许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习惯了使用传统资源共享方式的工作人员,不能理解将利用云计算服务来解决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共享问题的建议,而且这部分反对派的人还不在少数,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云计算在电子商务系统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3解决建议

云计算服务是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潮流。云计算的普及和使用是不以任何人和集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势所趋。在未来,云计算必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共享也应当正确看待云计算,不能应为云计算中存在一些问题,而产生排斥心理,具体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

3.1加强宣传力度

云计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从初期的一个概念模型变化为一个成熟的、可以利用的、新的计算模式。因为,云服务提供商应当加大力度推销自己的云服务商品。让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们真正认识到云计算带来的巨大便利,从根本上打消他们对于云服务的疑虑。只有这样,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使用才会有“明天”。

3.2提高技术水平

云计算的安全问题的确是云服务提供商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云计算服务日趋而完善的今天,安全问题成为了唯一一个拖后腿的因素。许多由于云计算引入而产生的新的安全问题,没有能够给出彻底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技术层面上,云服务提供商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云计算系统,特别是在安全方面,为用户带来新的安全体验。

3.3“由易到难”尝试

在不了解云计算安全性能的前提下,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共享可以从“由易到难”的顺序实现。首先从密级较低的数据共享开始,考察云计算的效果,最后,在考虑是否将核心数据放到云端存储共享。

4小结

第6篇:云计算安全概念范文

云计算是否真的值得我们期待?各地的造“云”热情是否潜藏危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刘俊生谈了自己的观点。

什么不是云计算

记者:网上资料显示,对云计算的定义有上百种。这种现象正常吗?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刘俊生:这的确是云计算所面临的非常尴尬的现状。大家对云计算的理解各异,侧重点不一,甚至不无矛盾。但我的看法是,之所以有这么多定义,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于以表象定义事物,就像盲人摸象,每个人对摸到那部分的阐述本身是对的,但缺乏整体性把握,缺乏对本质的探寻。这是我们在发展云计算之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毋庸讳言,当前大家造“云”的热情高涨,且大多是在并未真正了解云计算本质的前提下就加以推行的,这严重影响着云计算在我国的真正建立和健康发展。这样做无外乎会造成两个后果:其一,把发展云计算变成信息产业的一次公开的“楼堂馆所”兴建风,一次有授权的信息产业大规模重复建设;其二,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把发展云计算变成跨国IT巨头掌控中国数据资源库的绝佳机遇,拱手将数据资源开采权送与他人。这两个后果无论是哪一个,都会对我们的地方经济、信息产业发展、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冲击。

记者:那么,您是如何理解云计算的?

刘俊生:了解云计算,首先必须要了解什么不是云计算。第一,云计算不是硬件的简单堆砌,不是多买了几台服务器、建设了几栋数据中心大楼就可以建成云计算了。其次,云计算不是简单的软件服务的更新,不是在应用软件基础上改造出一套Saas(软件即服务)的单系统多用户体系就可以宣布造云成功了。第三,云计算也不是简单的数据存储,不是“高筑墙、广积粮”,将数据信息搜集起来、存放起来就完成云计算的建设了。我们,特别是我们的各级政府只有真正了解了什么不是云计算,才不会任由某些IT企业根据自身的商业目的随便“忽悠”,才不会陷入发展云计算的迷局,才不会浪费资金与精力去搞重复建设、缘木求鱼。

透过现象看本质,云计算事实上是一种方法论,一套控制模式,一种建立在新技术资源上的数据整合能力和分析(学习)能力。它的本质特征有两点:

――来自技术,超越技术。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等概念的发展和商业实现,在虚拟机、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分布式编程与计算、虚拟资源的管理与调度、业务接口、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技术。但需

要强调的是,这些技术本身并非云计算,正如人工生命理论的创立者兰顿所言:“生命的本质不在于具体的物质,而在物质的组织形式。”构成云计算的这些先进技术只有通过一定的架构有效组织在一起并能够随时提供服务,才可以被称为形成了“云”。

――重在整合,重在控制。如果说技术架构是撑起云计算这个机体的骨骼,数据则是血肉。但正如机体首先必须有充足的血液,血液必须流动起来才能够供养机体,必须在血管中有控制地循环流动才能够保证机体健康一样,从某

种程度上说,云计算正是“数据为王”的升级版本,它必须建立在占有海量数据、深度整合数据、严格控制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运行,三者缺一不可。

正是因为云计算说到底是以新技术手段为依托的一种模式、一种能力,因此它才能够演化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产业、一家企业在未来经济竞争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将这种模式的创造、这种能力的把握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要神化云计算

记者:云计算最终能够演化为话语权和竞争力,它到底有怎样的好处,又是否存在可以预见的弊端呢?

刘俊生:作为最新形态的信息技术理念,云计算带给我们丰富的启迪,它甚至颠覆了传统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点对点、端对端的线性思维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啻为一种革命。但我们一定不要“神化”云计算,也千万不要“迷信”云计算。云计算归根到底是一种实现社会经济更高发展目的的工具,是人类社会为实现更高的经济发展目的而衍生出来的能力。这就像一台目前最高配置的电脑,我们可以通过它实现过去成千上万人用数年甚至数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但这并非是电脑自身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人的操作,而人也要掌握如何控制这台电脑、让它发挥最佳效能的能力。如果仅仅将电脑买回来,放在那里,甚至放手被黑客入侵,对于我们自己的事业究竟还是毫无裨益。

既然云是工具,是能力,它就难逃“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也就存在好处与弊端,存在被谁使用、为谁服务的现实问题。

云计算的好处显而易见。它可以通过云内的资源协调,使用户大幅节省硬件成本;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随时增减设备资源,并按需计费,显著提高效率和灵活性;它可以让数据集中统一调配,既解决了重复存储的问题,又可以几何级加强数据搜集、分析、整理、使用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云计算的开放性和多维架构提供了无限的发展可能,未来它甚至可以提供一种类似“自助厨房”式服务,而不仅仅是“自助餐”式的服务,就是说用户可以不再被动接受服务,而是根据云这个平台提供的各种原料自行组合、制作成品。事实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在着手逐步去实现这个目标。目前我们在北京、广州已建成了四个数据灾备中心及云计算服务平台,在福建安溪、重庆、山东青岛等地正在建设数据、云计算外包服务园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的平台和园区也正在选址、规划中,就是希望能够建立这样一个基础的布局,通过分布式的架构,把分散的信息、资源、数据和需求逐步整合在一起,探索资源统一调配、信息全面互通的解决方案,以在不远的未来将这种“自助厨房”式服务的“云计算”概念变成现实。

但是,我们也必须很理性地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对于使用者来说,云计算也有自己的软肋。由于云计算模式的原理,使得托管公司能够访问这些数据,并且必须允许托管公司对这些数据进行背后操作,这就造成了隐私与安全性问题。

事实上,云计算隐私与安全问题并不仅仅是企业所担心的。在我国各地轰轰烈烈的造“云”热潮中,大量的云资源的使用者是政府机构或相关行业组织,他们部署在“云”中的数据很多属于敏感信息,关系地方经济、国计民生与政府决策。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必须得到高度关注。我们打一个比喻,造云就像放风筝,谁是云的建设者谁就有资格拽动这根风筝线,谁

也就可以获得云及其所包涵的数据的控制权。这真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记者:云计算的隐私与安全问题是否无解?

刘俊生:云计算的隐私与安全问题与生俱来,但并非无解。解决问题的钥匙就在“可控”两个字上。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的这句诗,大家耳熟能详,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云计算的写照。云计算已经成为科技强国之间下一轮竞争的重点,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由于存在安全隐患就不出门上路,那样只会输掉未来。但我们在轰轰烈烈的造“云”热潮中一定要头脑冷静,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都要本着对人民、对国家负责的原则,紧紧拽住那根风筝线,牢牢掌握住云的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好云带来雨露,乌云带来苦雨。各地在选择造云的建设者时,务必要形成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知道什么样的云是“好云”,什么样的云是“乌云”。

事实上,“云计算”建设要纳入国家安全范畴,并非什么样的企业都可以造“云”。地方企业制造的“云”,区域的局限性过大,无法收集到海量数据以满足“云计算”大开大合的数据整合需求;著名的跨国IT巨头制造的“云”,虽然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也可能汇聚海量数据,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经济安全的课题,其中的重要数据外泄将有悖于各级政府造“云”的初衷,也不符合“云计算”从本质上支持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建设的目的;国内私人企业制造的“云”,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授权和监管,其无论从资质背景、技术支撑、信息数量、数据质量、安全保障等各方面都无法提供“云计算”未来演化所需要的必要保障和权威性。

总之,云的开放性特征、分布式架构、数据整合的能力、安全控制的需求决定了,一朵“好云”的建设者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应该有强大的硬件支持,要有大而专业的数据备份中心,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够给云制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应该有足够的软件支撑,要有庞大、海量、全面、系统的数据库,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够为“云”提供更现实的技术服务;第三,应该有充分的隐私和安全保障手段,要切实考虑并符合产业经济、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够真正实现“云”的可控,让云计算充分发挥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与升级的作用。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数据在中央,服务在地方”的理念。这里所说的“中央”,不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一个物理概念,更不是一个垂直管理的概念。它其实就是指将分散在全国各个地方、产业‘小平台”上的数据汇集在一起,同时引入国家机构、国际机构等各个平台上的资源和数据,共同组建成一朵“云”;在“云”中充分实现数据的全面互通、分析、提炼、整合,由分散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需求各不相同的客户按需调用;而在这个过程中,部级的硬件支持、技术服务与安全保障为“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全面支撑。这其实就是“云计算”的基础模式,既符合“云计算”的本质特征,又能够保证“云计算”数据的可控与安全。

造“云”的原则

记者:对目前造“云”热情有什么建议?

刘俊生:我想,归纳起来,造“云”应有“四要四不要”:

首先,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行业组织,造“云”要有布局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局观,不要画地为牢,人为分割市场。地方“云”不仅仅是落地在地方,行业“云”不仅仅要服务一个行业,它要真正发挥“云”的效力必须要有大局观,更关键的是要着眼数据的大整合和大流动。当今之世,没有一个地方、一个产业可以偏安一隅,生存与发展必须融入整体大局、融入世界大势。因此“云”的建设应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立足自身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胸怀全国、放眼世界。这也正是“云”的价值所在。

其次,造“云”要着眼整个产业链条与分工,学会借力使力,不要闷头只搞基础设施与重复建设。实际上,“云”的真正价值在于数据整合及落地服务,即:所有海量数据能在同一平台上被按需调用、高度整合、快速处理和安全存储,并将结果有效反馈给客户为其提供其所需的服务。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引入可靠、专业、有制造真正的“好云”实力的建设者。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云”的建设运行与安全控制的需求,还会事半功倍,避免因造“云”而产生的经济泡沫与浪费。

第三,造“云”要立足国家安全的战略角度考虑问题,不要使“云”建设成为一场对中国经济数据的控制权之争,成为一场对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技术的围剿。过去不少血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信息数据也是一种重要的稀缺资源,甚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守土有责,无论地方政府还是行业组织都要时刻铭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地方与行业云计算建设的过程中,云平台的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和机密数据的存放运行应该由具有资质的企业承担,最好在部级层面进行掌控;应把握时机,树立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云计算平台的领导厂商地位,并通过产业链的建设,打造完全一体化的自主可控云计算平台。只有我们做到了这些,才能说我们真正把握住了“云计算”带来的服务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第7篇:云计算安全概念范文

关键词:引航员登离轮水域 风险评价 云模型

Abstract:Taking pilot boarding&disembarking water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By analyzing every factor that should be concerned, the paper has emphasized the security risk and obtained its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then found up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of pilot boarding&disembarking waters based on cloud model and take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for it.

Key words:pilot boarding water, risk assessment,cloud model

风险评价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类,在海上通航风险评价方面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事故树理论、事件数理论、贝叶斯网络方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

李德毅院士在基于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云模型,把空间实体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集成到一起,减少了人工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上方法的局限性,能够较好地实现定性概念与定量之间的不确定转换,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息处理提供了有力工具。基于云模型,以青岛港为例,对案例海港的引航员登离轮水域进行风险评价,为沿海港口引航员登离轮水域的选址设置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及应用参考。

云模型基本理论

1、云的定义

设U是一个用精确数值表示的定量论域,C是U上的定性概念,若定量值x∈U,且x是定性概念C的一次随机实现,x对C的确定度μ(x)∈[0,1]是有稳定倾向的随机数μ:U[0,1],xμ(x),则在论域U上的分布称为云,每一个x称为一个云滴。

云滴是对定性概念的定量描述,云滴的产生过程表示定性概念和定量值的不确定性映射,每个云滴的确定度反映了模糊性,且云滴本身也是一个随机值。云是用语言值表示的某个定性概念与其定量表示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模型,由云滴组成,云滴越多,越能反映这个定性概念的整体特征。

云的数字特征用期望Ex、熵En、超熵He三个数值来表征如图1所示。

2、云发生器

云发生器是指生成云滴的算法或硬件。包含正向云、逆向云、X条件云和Y条件云发生器。正向正态云发生器是某个定性的语言描述概念同定量数值表示之间相互转化不确定性的模

型,是由定性到定量的关系映射,具有前向直接的特点。

正向正态云发生器算法:

输入:参数(Ex,En,He),生成云滴的个数n。

输出:n个云滴drop(xi,yi),i=1,2,3,…,n。

(1)生成以Ex为期望值,En为方差的正态随机数x;

(2)生成以En为期望值,He为方差的正态随机数En’;

(3)计算 y=exp[-(x- Ex)2/2(En’) 2];

(4)组合(x,y),形成一个云滴;

重复(1)~(4),直至生成所需n个云滴。

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评价云模型的构建

1、风险识别

引航安全包括引航员登轮过程的安全性及引航过程的安全性,在引航员执行引航任务的全过程中,影响引航员人身安全的最主要环节是在登离轮的过程中,引航过程的安全也与登轮水域位置关系密切,因此登离轮水域的设定是否合理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引航员登离轮过程中各项关联因素,总体上存在的风险因素如图2所示。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量化

为了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进行评价,首先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评价因子可根据上文风险识别中

的风险因子确定,选取自然环境、水域环境、交通环境4个一级评价因子,9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风险评价标准采用百分制,分5个区间,分别对应风险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评价等级,如表1所示。

3、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在评价过程中,各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对于评价结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常用的评价因子权重确定方法主要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等。文中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采取专家询问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根据不同专家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的认识程度,给出各评价指标之间的两两重要度对比,得到加权平均后的指标权重,确定各级评价因子对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的权重wi,wij,见表1:

4、评价标准的概念云模型描述

利用正态云模型来描述已确定的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评价评语集的5个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百分制,分为5个区间。每个评价标准的等级状态都有对应的评语取值范围,具有上下界,形如[Cmin,Cmax],利用正态云模型将其云化。云参数计算式为:

Ex=(Cmin+Cmax)/2

En=(Cmax-Cmin)/6

He=k

式中,k为常数,其大小可根据变量本身的稳定性进行调整。

对于只有单边界限的评语取值范围,形如[Cmin,+∞]或[-∞,Cmax],可先确定其缺省边界的参数或期望值,然后再按照上述公式来计算云参数。

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建立的风险评价标准及评价标准的概念云模型表述方法,本文5级风险评价标准的概念云模型可表示为:高(100,10/3,0.5)、较高(80,10/3,0.5)、一般(60,10/3,0.5)、较低(40,10/3,0.5)、低(0,10,0.5),如图3所示。

5、评价因子的评价云模型确定

根据上文建立的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并列出一级评价对象U={U1,U2,…,Um},二级评价因子对象Ui=(Ui1,Ui2,…,Uim)(i=1,2,…,m)。然后再根据港口水域实际通航环境,通过理论分析、专家经验判断和专家询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并列出评价集V={V1,V2,…,Vt}。

假设给定m位专家参加评判,每位专家对每个指标给出评价的分值,将所有专家的分值利用逆向发生器云算法进行计算,得出云模型参数(Ex,En,He),再根据上述结果运用正向云发生器即可得到每个属性的实际云模型。

基于云模型的风险评价

选取青岛港作为案例港口进行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评价。结合青岛港港区布置、航路航线及通航环境条件,广泛调研当地引航及海事相关专家意见,初选出5处引航员登离轮水域,5处登轮水域均位于青岛港进出港航线上及附近,从外至内依次编号为P1~5号。P1号登离轮水域为青岛港第二航线、第三航线的交汇水域;P2登离轮水域为青岛青岛港第一航线、第一预备航线与主航道的交汇水域;P3登离轮水域为第三警戒区;P4登离轮水域为第二警戒区,即青岛第四航线与主航道的交汇水域;P5登离轮水域为第一警戒区,即主航道至各个港区航道的交汇水域。5个登离轮初选水域的位置见图4。

5级风险评价标准的概念云模型可表示为:高(100,10/3,0.5)、较高(80,10/3,0.5)、一般(60,10/3,0.5)、较低(40,10/3,0.5)、低(0,10,0.5)。

以P3登离轮水域为例,二级风险因子评价云模型如表3所示。

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评价因子有四个一级评价因子(d11~d14),其中前三个一级评价因子(d11~d13)下共有9个二级评价因子(d21~d29),底层评价因子即为9个二级评价因子(d21~d29),采用浮动运算法对9个底层评价因子进行集结,形成一级评价因子的虚拟云,如表4所示。

根据上述结果运用正向云发生器即可得到四个一级评价因子(d11~d14)的评价云模型,如图5所示。

利用云算法对一级评价因子进行虚拟云计算,得到P3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评价云模型为(67.9,6.5,0.72)。运用正向云发生器即可得到P3登离轮水域的综合评价云模型,如图6所示。

由结果分析可知,P3登离轮水域风险等级介于一般与较高之间。我们对5个初选登离轮水域分别进行了计算,综合评价云模型参数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上述结果运用正向云发生器即可得到5个初选登离轮水域的综合评价云模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P1的风险等级为一般偏上(期望值为62.5),P2的风险等级为一般偏下(期望值为59.5),P3的风险等级介于一般与较高之间(期望值为67.9),P4的风险等级为一般偏下(期望值为55.2),P5的风险等级较高偏下(期望值为71.7)。5个初选登离轮水域的风险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P5、P3、P1、P2、P4。

结语

引航工作是船舶进出港作业的最重要一环,对于维护国家、保证船舶航行安全、船舶周转速度、港口作业效率、维护航行秩序以及保护港口水域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风险识别方法及评价理论,对引航员登离轮水域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对引航员登离轮水域风险进行定量评价,且充分考虑海上通航风险的随机性及不确定性。

在对引航员登离轮水域进行风险评价时,利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难免会遗漏一些潜在的风险因子,风险因子的划分还不够详细具体;进行风险因子的权重计算及风险评分时,虽然利用云模型考虑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及随机性,尽可能地消除了专家主观因素造成的影响,但风险评价过程仍较多地依托专家经验,主观因素仍然存在。

参考文献:

[1]王玉怀,潘德祥,李祥仪.应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评价进行煤矿安全评价研究[J].煤炭工程,2005,(3):60-62

[2]何正风.模糊数学建模以及层次分析法在矿山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227-231

[3]胡甚平,方泉根,蔡存强.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的船舶航行风险评价.船舶航泊安全的新经验新技术论文集(上册),2007:82-90.

[4]李德毅, 孟海军, 史雪梅. 隶属云和隶属云发生器[ 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5, 32( 6) : 15- 20.

[4]陈兴伟,王志明.港口水域海事安全风险分析法.中国航海,2009,32(1):68-71

第8篇:云计算安全概念范文

摘要: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数据的计算和存储需求激增,往往通过购置更多数量的服务器来增加计算和存储能力。通过互联网租用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就可以大大减少对自有硬件资源的依赖。因此,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存储领域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文主要分析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存储,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服务的架构体系,有两种基本服模式:云计算和云存储。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应用程序,无论是金融服务还是网络角色扮演游戏,几乎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高性能的云存储来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1]。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随着 Web2.0 技术的成熟,大量的信息以井喷的姿势出现在互联网上,如何应对这种信息爆炸式的增长速度,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云存储是否能够应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保证云存储的高性能,如何才能保证云存储的灵活性,这些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1、云计算与云存储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拆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给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运算系统,经过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1.2 云存储的概念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基础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与云计算类似,它是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云存储是对现有存储方式的一种变革,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架构服务。如同云状的广域网和互联网一样,云存储对使用者来讲是透明的,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备,而是指分布在不同物理地域的多台存储设备所构成的集合体。云存储的核心是应用程序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存储设备向存储服务的转变。

2、云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

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由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自下而上分别为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

2.1 存储层

存储层是云存储的基础部分。各个存储设备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存储设备可以是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也可以是NAS和iSCSI等IP存储设备。在存储设备层之上是一个统一的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2]。

2.2 基础管理层

基础管理层是云存储的核心部分,也是云存储中最难实现的部分。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系统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强大的数据访问功能。使用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进行内容分发,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同时,通过各种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可以避免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云存储系统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2.3 应用接口层

云存储运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并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比如视频监控应用平台、IPTV和视频点播应用平台及远程数据备份应用平台等。

2.4 访问层

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公用应用接口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单位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尽相同。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它的最主要特征是系统拥有大规模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向用户提供服务。为保证高可用、高可靠和经济性,云计算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来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即为同一份数据存储多个副本。

三、云存储未来发展趋势

云存储已经成为未来存储发展的一种趋势,目前,云存储厂商正在将各类搜索、应用技术和云存储相结合,以便能够向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数据服务。但是,未来云存储的发展趋势,主要还是要从安全性、便携性及数据访问等角度进行发展。

第9篇:云计算安全概念范文

【关键词】西方政府;信息化建设;启示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迎来了深刻的革命。同时,政府部门也乘着信息化的浪潮在管理领域改变着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和管理绩效。

本文以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这三个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领跑者为例,先从这三个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概况出发,在深入研究其政府信息化建设优势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普适路径选择:保证信息安全,建立公钥基础设施;树立共享意识,建立云交换平台;打破部门限制,树立集成管理理念;构建云政府,利用信息技术重塑政府。

“信息化”一词起源于日本,由日本学者梅倬忠在《信息产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对于这一概念,中国的学术界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高度现代化”;有学者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或者再加上通信化”。总之,信息化就是以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为主导,以信息网络为平台,以信息人才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二、西方政府信息化建设概况

美国作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在很大程度上给全球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模板。其信息化建设起源于1980年末1990年初,当时,美国财政预算赤字很大,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政府决定走信息化、少纸化或者无纸化政府道路。1992年,克林顿总统向民众宣布要全面实现“无纸”办公。1995年签署的《文牍精简法》,要求以电子方式呈交各种表格,到2003年全部实现电子文件。“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了“第一政府”网站,这标志着世界级的中央政府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诞生。”

加拿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加快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进程,于1999年正式颁布了国家信息化战略计划“政府在线”(Government On-line),提出政府要在2004年实现政府全面上网。总之,“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全国“无缝”网站,通过政府的网络和计算器,政府就可以与公民直接对话”。

新加坡政府1986年推行“国家IT计划”,旨在集成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来加快行政部门的计算机化,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或者无站式服务。1992年,其了“IT2000计划”,努力将新加坡变成一个智慧岛,成为全球IT产业的核心。有学者说“新加坡的政府站点,像一本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

三、西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分析

(一)重视信息安全性

信息安全是当今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逐渐普及,公众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众多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被泄露和窜改的威胁。政府网络延伸趋向的广泛性,使得政府众多信息资源流向四面八方,如果疏于防范,信息的机密性、可靠性、完整性就无法得到保障。美国针对信息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个人隐私保护法》、《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等,以对政府信息化建设发挥规范和保障的功能。加拿大政府将信息保密工作放在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首位,并在所有政府网站建立了一种安全渠道(Secure Channel),这种渠道可以保证各部门之间安全有效地传输、接收和交换电子数据,保证公民个人隐私免受攻击。

(二)强烈的共享意识

与我国相比,西方国家具有强烈的信息共享意识。美国作为现代信息网络发展的领头羊,首先在意识层面把信息共享放在了政府管理的日程之上,逐次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部级数据中心等。美国首先制定了相关信息化法律法规,来强制推行各部门信息数据的共享;其次以资金补贴的方式来激励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加拿大政府也通过制定统一信息代码,建立信息共享目录的形式来规范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极大地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意识。20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指向了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并利用十多年的时间建立了数据共享中心,并构建了集成化的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的交互式,给公众提供多个信息获取路径。

(三)有效的部门沟通

打破部门限制,实现各部门有效沟通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催化剂。美国在2002年发表了《国家国土安全战略》,本战略号召以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农业部等部门为协调实体,以全国灾害管理系统为载体,并建立了全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各部门以协调有序、沟通顺畅的应对方式来整合分散计划,进行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加拿大政府也是以有效沟通为前提,建立了一个跨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企之间信息的共享,优化了one step shopping 的“一站式”服务。新加坡政府以委员会作为协调主体,在遇到一些涉及跨部门利益的问题时,由委员会来分析和确定责任主体。一般政务工作多由一个确定的牵头部门执行,其他部门协助,确保每一项事宜都有负责人,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主体。

(四)前言的信息技术

目前,硬件配置高速提升的背后,是网络信息的迅猛增长。云计算、云安全、云服务等以云化趋势为潮流的云技术充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是云计算概念的起源地,美国政府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政府各项信息资源,并计划在未来4年以内,取消其40%的网络信息中心来降低其巨大的科技资金投入,使得服务提供方式变得更现代化加拿大基于云安全开拓了数码经济革新技术,将云计算融入了隐私保护领域,为公民和企业实现了隐私保护功能”新加坡政府实行了“智慧国2015”,旨在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获取所需信息资源,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将新加坡建设成一个智能化都市。

四、西方政府信息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一)保证信息安全,建立公钥基础设施

安全的信息化环境是政府有效运作的保障。为了保证政府网络的可靠性和信息通信的有效性,需要建立一种可以为所有网络提供安全服务的密码管理和证书管理平台,即“公钥基础设施(PKI)”,这是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安全领域新崛起的一种主流安全技术。从政府视角出发,建立电子印章系统,预防假冒、篡改现象;采用非对称密码加密技术进行政府内部文件的传输,以公钥和私钥的非对称解密形式,实现文件保密,提高验证率;在政府相关网站建立基于电子钥匙和数字证书的登录系统,在用户登陆的时候保证电子钥匙和保护口令同在才可以登陆,以此进行高强度的身份验证,以防非法用户的假冒行为;政府在电子公文的流转过程中,对相关安全软件增加数字签名功能,保证公文内容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二)树立共享意识,建立云交换平台

云时代的到来,使多种数据大集中、大数据分析所引发的信息流量飞速提升,各部门之间对数据传输、数据挖掘、高性能数据的共享需求不断增长,因此,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就需要建立可供各种资源共享的动态交换平台,即从数据的集成化、云化发展趋势出发,建立云交换平台。在云交换平台上,用户不仅可以在线使用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换,还可以动态的实现大数据之间的大交换,对异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步服务;其次,还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共享,延长时间窗口。建立云交换平台,对政府的整个管理链条进行信息化支撑,必要之时建立部门的私有云,或者相应的灾备系统来确保云安全。

(三)打破部门限制,树立集成管理理念

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就要打破信息资源部门控制的局面,为政府有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此基础上要实现理念的根本转变。突破传统理念,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即集成管理理念,将管理对象的重点转移到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为主的智力资源。从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来看,集成管理不仅强调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本身的集成,而且强调管理技术、创造技术、信息技术等的相互融合和综合集成。总之,集成管理是一种效果和效率并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核心在于强调运用一体化的思想和集成理论指导部门的实践。

(四)构建云政府,利用信息技术重塑政府

云时代的到来,使得政府管理与服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政府目前的需要出发,构建云政府,使政府运用云计算的强大能力来提高政务运作的效率。“云政府是政府机构融合云计算模型及业务体系所衍生的一种新概念、新理念,是广义云在技术上和概念上的专业化延伸,是所有服务的集合体”。通过建立云政府,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对政府服务的各种需要,这些服务以开放公用的方式集中在上层云端,公众只需要一个点端就可以享受到云端的各种服务,因此,云端和点端之间的沟通将会更快捷方便,实现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高效服务成为必然。因此,构建云政府,不仅是目前云时代的大势所趋,也是政府通过云计算这个大平台来改善自身运作能力和运作效率的最佳方式。展望未来,“云政府将会是政府架构的主要理念,也是政府行政技术及产品创新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干部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唐任伍.中国政务信息化研究[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3] 覃正,李艳红等.中美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 张红梅.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务管理[J].乐山师范学院院报,2013,08.

[5] 田珺鹤.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经济,2011(14).

[6] 卢光明.加拿大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及比较[J].政务实践, 2007(01).

[7] 郑琦.美国政府的救灾体制[N].学习时报,2011-05-09.

[8] 陈雪.加拿大电子政务启示[J].湖南农机,2010(05).

[9] 蒋立群.新加坡电子政务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J].信息化建设,2006(06).

[10] 和中,陈芳.基于云计算架构的云政府服务[J].中国行政管理,2012(03).

[11] 姚国章,林萍.加拿大电子政务发展解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4期.

[12] 陈彦玲.公钥基础设施在电子政务安全的研究与实现[J].陕西电子技术,2006年03期.

[13] 孙玉美.公钥基础设施的设计与解决方案[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4] 卜娜.华为“云引擎”为数据中心输送云交换动力[J].中国计算机报,2012,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