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例讨论制度范文

病例讨论制度精选(九篇)

病例讨论制度

第1篇:病例讨论制度范文

【关键词】 心肺内科; 护生; 带教; 管理; 病例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2.036

护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习是非常关键的时刻,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过程,对其今后的工作有非常关键的意义[1-3]。为探讨加强心肺内科护生带教管理工作的方法及效果,笔者对本院2012年4-12月接收的22名护理实习生进行研究,所有护生均实施一日一问及病例分析讨论制度进行带教。护生进科后分阶段进行3次考试,比较考试结果以分析带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12月共接收22名护理实习生,均为女性,年龄19~22岁,平均(20.4±1.2)岁。其中10名为中专学历,12名为大专,学时均为3年。

1.2 方法 所有护生均接受系统、科学、完整的带教计划,带教计划由科室组建的带教小组完成,小组人员均为科室骨干人员,并组织专业医生加入到小组中,给予专业医学知识支持。并重点实施一日一问、病例分析讨论制度。

1.2.1 一日一问 所有护生均实施一日一问及病例分析讨论制度进行带教。一日一问制,即一天对实习护生提问一个问题。首先组建带教小组,小组人员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对实习护生进行提问,要求所有护生逐个进行回答。每位护生回答完毕后由小组带教老师对其回答进行总结、补充、完善,最后护士长对所有回答进行评价。小组带教人员对每次会议进行记录。要求每位护生均端着学习态度,认真回答提问,前期进行复习。护生每日回答问题的评价分值与出科成绩挂钩,并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各项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2.2 病例分析讨论 每周五组织护生进行病例分析讨论,讨论中带教老师提出病例,所有护生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病例由带教小组统一进行研究制定,病例应具体代表性,最好从科室现有病案中选取。病例选择后让所有护生提前准备一周,要求其收集相关资料,并查阅相关书籍,护生必须提出自己护理计划表。讨论中应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所有学员都投入其中,大胆地提出自身的见解。讨论内容由护生中选取1位进行记录,并进行轮换。讨论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对讨论进行点评,并在实践中进行实施,这样可以强化护生的实践意愿,提高学习能力。应注重护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护生对讨论病例进行体格检查、收集患者资料、病案整理等各项工作,从而对病案患者的资料详细掌握。

1.3 评价指标 所有护生在进科后分3个阶段进行考试,分别是进科时、实习中段、出科时。考试内容包括笔试和实际两部分,笔试为闭卷考试,实践操作由带教小组统一安排实施,两项总分均为100分。内容由带教小组研究制定。所有护生在出科时还应填写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所有表格均为匿名填写,当场填写当场上交,由护士长进行整理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应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护生出科考试结果与前两次考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实习生在科室实习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其不仅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可总结前辈的经验、吸收消化以投入到日后的工作中。总之,实习阶段是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一个过程,是护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4-6]。如何进行有效护理带教,也一直是众多护理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通过护理带教不但要提高护生们的实践能力、医德医风,还应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这些都应由带教老师来完成。故带教老师的职业素质就很关键[5-8]。

本科室针对护生专门组建了带教小组,小组人员均为科室骨干人员,并组织专业医生加入到小组中,给予专业医学知识支持,科室护士长负责所有人员的调配。带教小组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带教成果,其实护生们临床实践的启蒙老师,其直接影响护生们技能的掌握程度。另外,实习计划的制定也应系统、科学、完整,本科室制定的带教计划均由小组讨论完成,所有人员均参与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并制定成册。内容包括实际技能、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科研研究等各项知识。

本科室在带教中强化一日一问和病例分析讨论制度,结果表明护生出科考试结果与前两次考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实施科学、系统的带教制度,重点实施一日一问及病例分析讨论制度,可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能力,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素招,宋春仙,应莲琴.实习积分加周记法在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4):124-126.

[2]周丹丹,罗阳,邓雪英,等.品质管理圈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218-220.

[3]阮菊意,张乃芬.激励式带教模式在改善妇产科护生实习积极性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9(4):110-113.

[4]温桂华.“统一培训”与“分层次培训”结合在临床护生带教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1,10(21):84-86.

[5]刘彩萍,陈月琴.PDCA循环法在护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4):2451-2455.

[6]李春玲,吴春子.传染科护生临床带教问题和对策探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2(10):46-48.

[7]王晓华.三级制护生带教效果观察与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3154-3155.

[8]张飞云.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8):38-41.

[9]杨阳,陕海丽,李琪.浅议临床护生带教的要点与技巧[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81-83.

[10]张丽英,耿岚.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5-77.

[11]李秀杰,郭嬿.目标管理在临床护生带教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27):51-53.

[12]张燕琴,张晓岚.骨科护生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中医,2009,22(1):63-65.

[13]张月琼,李影婷,余淑芳.手术室护生的带教与管理[J].现代医院,2009,9(3):145-147.

[14]钟桂芳,陈夏.视频对比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3,8(12):46-48.

[15]李艳萍,黄丽萍,彭小丹.电子教学网页与邮件信息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2,9(5):71-73.

[16]于红艳,张春燕.护理带教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08,6(2):30-32.

[17]孙燕,陈庆丽.泌尿外科优质护理病房护生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55-58.

[18]沈凤岐,陈慧华.入科教育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75-78.

第2篇:病例讨论制度范文

[关键词]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54-0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以及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问世,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1]。过去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均采用以手术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法,而现在这种传统的治疗模式将逐渐被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所取代[2],并且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是目前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即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我国部分肿瘤医院甚至一些综合医院也采取上述诊疗模式。借鉴国内外多学科诊疗模式[3],从2012年10月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肿瘤医院成立了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本文对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做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4637例,根据是否采用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进行分组,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20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00例,女800例;年龄52~80岁,平均(69.5±7.8)岁;恶性肿瘤类型:肺癌561例,胃癌355例,结肠癌70例,乳腺癌211例,子宫颈癌553例,食管癌250例;病程3个月~5年,平均(1.6±1.2)年。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263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600例,女1037例;年龄50~78岁,平均(68.7±7.2)岁;恶性肿瘤类型:肺癌671例,胃癌476例,结肠癌144例,乳腺癌321例,子宫颈癌663例,食管癌362例;病程4个月~6年,平均(1.7±1.1)年。两组恶性肿瘤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恶性肿瘤类型、病程等一般性资料无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诊疗方式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组采用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①以行政手段干预,成立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②成立多学科诊疗门诊;③通过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多学科病历讨论,督促各病种规范化、个体化治疗;④恶性肿瘤治疗有序,效率提高,促进科室相互团结。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恶性肿瘤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恶性肿瘤类型、病程等一般性资料情况;②观察两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率、放疗率。③观察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生存质量量表参照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针对恶性肿瘤特点设计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of stomach 22,OLQ-STO22),该问卷有9个分量表和22个条目: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吞咽困难、胃痛、呃逆、饮食受到限制、心情焦虑、口唇干燥、味觉、身体外观状态、掉头发等项目进行评分,每一项症状为1~4个等级,在线性转换后使其得分在0~100分,患者症状越严重,生存质量越差者其分数越高,反之患者症状改善或缓解,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其分数相应降低。所有患者的调查问卷均经过统一设计,调查人员通过统一的培训,分别进行逐条逐项的向患者讲解,选择患者自身认为最适合的选项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率、放疗率比较

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日[(11.0±2.0)d]、手术率(67%)、放疗率(76.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0.5±2.5)d,30%,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2.2 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情况比较

分别从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口干、味觉、饮食受限、身体外观、焦虑及掉发9个方面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3 讨论

恶性肿瘤的临床的治疗往往是以单纯手术治疗为主的治疗模式,随着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诊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MDT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主要是两个以上的多个学科工作团队共同组成工作组,对恶性肿瘤进行定时定期的讨论,从而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4]。MDT的成员主要包括内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护理部、心理学专家及社会工作者等[5]。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实行MDT,首先是以行政手段干预,成立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在医院推选出符合条件,即工作在临床一线,理念先进、技术精湛、胸襟宽广、勇于创新、医德高尚、患者信赖的专家担任单病种首席专家,带领整个团队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工作。医院打破沿用多年的“一对一”诊疗模式,实行“多对一”高级医疗诊疗服务[6]。医院正式成立了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食管癌等单病种的首席专家团队,各团队由肿瘤外科系统、内科系统、放疗系统、介入治疗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影像系统、病理科、检验科、药剂科和护理等多个专业的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每个团队指定1~3名临床医师作为团队秘书,负责协助首席专家开展团队活动[7]。

有资料显示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种:①相关专家以循证医学理论为依据,参照美国NCCN肿瘤指南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常见肿瘤诊治规范,通过讨论编写出本院的系统的、成熟的、规范化的单病种肿瘤的诊疗规范[8]。内容应包括诊断标准、临床分期、必要检查项目、国际临床分期标准、治疗原则及随访要求等内容,详细描述患者接受的整个医疗护理服务过程,包括检查、化验、用药、治疗、护理、并发症、愈后情况及出院标准等相关信息,并讨论制定各病种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诊疗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图,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肿瘤诊治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安全性及有效性[9]。在实施过程中,对不正确、不合理或不合时宜难以实施的内容及时修订[10]。②制订并明确首席专家团队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及职责,包括多学科活动制度、多学科讨论病历制度等。要求首席专家每周定期召集团队成员在同一地点进行多学科病历讨论[11]。讨论对象为:a.新入院需经多学科专家讨论后共同确诊肿瘤分期及其治疗方案的病历;b.经外科手术肿瘤切除术后需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的病历;c.病情复杂需经多学科专家讨论后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的疑难肿瘤病历[12]。以上病历均由单病种范围内相关临床科室提供,由主管医师将患者病情摘要及相关影像、病理、检验等检查结果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在多学科病历讨论会上进行汇报,由多个学科专业的专家在一起对病历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为患者制定出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13]。主管医师负责记录各位专家会上的发言,最后在电子病历中填写《多学科综合诊疗病例讨论记录》表存档[14]。团队实行严格考勤制度,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参会者,须提前一天向首席专家告假;首席专家因公外出时,可委托团队专家主持讨论会,保证讨论会正常有序的开展。③各病种首席专家团队定期组织相关讲座、会议、读书报告会等学术活动。使各专业专家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最新动态和进展,营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我院克服多重困难成立了胃癌、结直肠癌、肺癌和妇科肿瘤等多学科专家门诊,由至少2名门诊专家从患者进医院初诊时便共同为患者评估病情,经初步评估后决定患者收住进相应的科室。患者入院后,诊疗方案将由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的成员进过多学科讨论后制定,而不是简单的主管医师和上级医师决定诊疗方案。体现了恶性肿瘤患者一进医院门就能享受到多个学科专家为其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很大程度上为患者减少了就诊时间和费用。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多学科病历讨论,督促各病种规范化治疗,患者得到个体化治疗。医院结合卫生部的诊疗规范制定符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的常见肿瘤的诊疗规范。经过多学科讨论的每份病历均由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射治疗科等学科的专家严格遵照肿瘤诊疗规范,共同讨论达成一致后确定其治疗方案。各学科间相互监督,保证肿瘤的规范化治疗。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诊治患者,科学应用手术、新辅助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手段,合理安排每一例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使每例患者均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使每例肿瘤患者不用再去咨询多个专家,省时省力,最终得到专家们统一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是否采用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诊疗方式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组采用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结果表明,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率、放疗率和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率,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明显地改善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另外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治疗恶性肿瘤可以在有序配合中进行,促进科室相互团结,各临床科室不再像以往由于利益问题抢收患者,而是诊疗有序,经过多学科讨论后,需要手术的患者在肿瘤外科手术后去肿瘤内科接受化疗或放射治疗科进行放疗。例如一例肺癌患者,一进医院就住进了胸外科,但根据其各项检查结果及多学科讨论后得出该患者无手术指征,需进行化学治疗,那么这例患者将立即转到呼吸内科进行化疗。提高了各个科室相互配合能力,从而加强了科室间的团结互助。MDT在院内造成一定影响力,同时促进各相关科室的共同发展。由于首席专家团队成员均由各个专业的专家组成,在讨论会上畅所欲言,讨论激烈,因此可以学习到很多不同专业角度的观点,从而吸引了很多在读研究生和进修生到会旁听,他们认为参与多学科病历讨论会是一个宝贵的临床学习机会,从中受益匪浅,同时也调动了各级医师的学习热情。通过讨论,临床医师可以在医技科室专家的帮助下对CT、MRI、病理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阅读,结合患者临床,对肿瘤患者病情诊断分期更加准确、专业和规范;同时,医技科室如放射科、CT、MRI等可以通过临床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回头去看自己的读片结果,积累了读片诊断经验。在MDT管理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MDT过程中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一方面,团队内部各专业间既要互相协作,又要互相监督,为了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应规定每月各临床科室各派一人组成检查小组,对各科本月出院的所有经多学科讨论的病例进行检查是否按照讨论后的方案进行治疗,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首席专家,首席专家每季度对其进行抽查;另一方面,医院的行政职能部门选择专人积极协调解决在各团队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对于医院怎样建立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②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随访工作意义重大[16]:一是提高生存率[17],在复发的早期阶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救治;二是增加患者对于癌症手术后的心理承受能力[18],同时帮助部分患者良好配合临床研究;三是有效掌握并发症、复发率和生存率。团队需将以前散在在各个科室的随访工作集中形成由统一团队专职随访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19-20]。

综上所述,MDT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个临床科室的专长,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协作,提高肿瘤患者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以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Wilmore DW,Kehlet H.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fast track surgery [J].BMJ,2001,322(7284):473.

[2] 吴一龙.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困境[J].循证医学,2008,8(1):1-2.

[3] 周雍明,朴炳奎.“治未病”思想在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2036-2038.

[4] 陈孝平,张志伟,杨甲梅,等.肝细胞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J].腹部外科,2008,21(5):262-264.

[5] 丁建国.中西医冲突的潜在逻辑[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4):66-67.

[6] 吕史平,张文智,蔡守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应用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1):48-49.

[7] 丁罡,蔡秉良,施志琴,等.建立“合四为一”肿瘤诊疗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0,13(2):78-79.

[8] 刘志学.四位一体,创立康复医学综合诊疗新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3.

[9] 王悦华,李杰,王珍.肿瘤多学科整体治疗策略的基础与内涵[J].中国医药,2012,7(4):513-515.

[10] 王悦华,王珍.整体治疗策略在肿瘤治疗设计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7):140.144.

[11] 李杰,林洪生,侯炜,等.中医药治疗肿瘤理念及策略[J].中国肿瘤,2010,19(11):735-738.

[12] 周勇.探询中西医结合的交叉点和结合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3):4315-4318.

[13] 周逢强,齐艳美,岳爱学,等.MDT协助下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对手术影响[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1,5(1):79-80.

[14] 印义琼,刘春娟,覃清梅,等.胃癌围手术期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的综合治疗及护理[J].西部医学,2010,22(6):1140-1141.

[15] 张嘉庆,王殊,谢菲.不断提高我国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1,5(4):367-372.

[16] 汪晓东,冯硕,游小林,等.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的随访体系建设[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6):709-712

[17] Kiebert GM,Welvaart K,Kievit J.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routine follow up on cancer patients after surgery [J]. Eur J Surg,1993,159(11-12):601.

[18] Stiggelbout AM,de Haes JC,Vree R,et al. Follow-up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attitudes towards follow-up [J]. Br J Cancer,1997,75(6):914.

[19] 李恩.从我国“三个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看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必然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690.

第3篇:病例讨论制度范文

关键词:病例讨论;胃肠肿瘤外科;教学研究

医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我们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胃肠肿瘤外科在外科领域有着首当其冲的地位,诊治的疾病主要是众多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消化系统肿瘤,在此领域特别需要强调基础与临床的相辅相成,现代胃肠肿瘤外科临床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出色的疾病诊治能力的胃肠肿瘤外科临床医师,为此,我们探索了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在胃肠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我校2014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20例,平均年龄(19.53±1.62)岁,男116例,女104例,均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及部分外科学理论课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学员一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对照组110例采取传统模式进行胃肠肿瘤外科教学:①理论知识讲解:按照外科教学大纲制订系统、详细的教学计划,为学员讲解胃肠肿瘤外科的理论知识,对常见胃肠肿瘤的疾病概论、病因及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等进行详细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②诊疗操作示范:为了规范化学生的诊疗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时间对学员进行诊疗操作示范,如一些基础的查体、换药、缝合等等,由临床带教教师进行操作示范,按照规范化的步骤一边进行操作一边讲解操作的原则、注意事项等,示范完毕,让学生复述操作流程,以加深学员的印象。③安排学员上手术台,如第二助手、第一助手等进行循序渐进,巩固平常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锻炼其基础应用到手术台上,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组11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应用病例讨论方法进行胃肠肿瘤外科教学。围绕着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以及此前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内容,选择有典型性的临床病例,病例的选择原则是能够真实反映出疾病的发展,务必与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对学员要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或者是带有一定迷惑性的病例[1],目的是让学员充分领会到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该疾病诊疗的一般原则,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典型病例的来源可以来自参考文献或医院的典型病例,需经过教师组的集体讨论通过后方可用于病例讨论教学。选择好典型病例之后,由带教老师根据整理好的病例资料提出讨论问题,提前通知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讨论时,教师先进行启发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病例的诊疗要点进行概况和强调,讲解诊疗中的重点难点,注重培养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效果评价 课程学习结束统一组织两组学生进行闭卷考试,两组考卷相同,试卷中编制有病例分析题。对完成的答卷进行统一批改评分,满分为100分。再采用自行编制的学员调查问卷,对两组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考试得分均以(x±s)来表示,组间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学员与对照组学员考试成绩存在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的以提出和解决问题为基础的一种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的提出可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知名学府--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医学院[2],当时该校的教职人员提倡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一种复杂而有意义的提问-讨论情景之中,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合作讨论,并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从中学习问题背后所隐含的医学理论知识。

临床病例的讨论对于教学的理论结合实际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好方法。通过适当的标准严格筛选出的病例之中,重点涵盖了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并将枯燥乏味的病因病理等基础知识与之有机结合,以解决临床具体问题为纲,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加深对基础知识的了解,符合了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的潮流趋势,必然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病例讨论方法对于培养临床思维来讲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好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要根据疾病在患者体现出的各种体征,经由一系列的归纳、联想、排除等辩证方法,透过疾病表象来正确认识疾病本质,这是一种复杂的抽象思维能力[3],是所有合格的临床医生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建立这种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建立,不单要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还要大量地接触患者、大量地进行病例的讨论,通过带教老师有针对性地对临床具体病例提出讨论问题,启发学生运用独立思维能力、资料查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通过接触到病例的最初表现等浅层印象入手,尽自己最大可能地发挥直觉思维、纵向思维、横向思维能力[4],通过多方面的鉴别,进一步加强对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这为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贯彻PBL教学模式理念,将病例讨论方法应用于胃肠肿瘤外科教学实践之中,其效果非常明显,表明病例讨论教学有助于学员对医学知识点的掌握,且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职业使命感,对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杰,夏风国.浅谈病例讨论课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8):162-163.

[2]Farmer E A.Faeulty development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J].Eur J Dent Edue,2004.8(2):59-66.

第4篇:病例讨论制度范文

【关键词】 看图对话;健康教育;糖尿病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teractive education with conversation map and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HEN Qing-bao, SHI Xiu-lin, LIN Ming-zhu.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wo different health education models of 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Methods 136 cases of diabe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received interactive education with conversation ma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ethods. The diabetic Knowledge and self-care behavior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diabetic Knowledge and self-care behaviors were not difference in diabetic patient of two groups before education (P>0.05).After nuring intervention, the the mastery of knowledge, self-movement, diet,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rates in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interactive education with conversation map; health education; daibetes

作者单位:361003 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1],我国糖尿病患者接近9200万人,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的质量,取决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之一,也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糖尿病健康教育已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教育模式教育时,患者会“忍受” 医疗专业人员的说教,但他们最终还是按自己得出的结论我行我素。糖尿病看图对话是一种新型互动教育模式,由国际糖尿病联会审核通过,具有科学性,特点:①有人辅导的集体、探索性学习。②结合直观图像的学习原则。③启发思想的苏格拉底式对话(通过提问引导对话和得出结论)相结合。本研究把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取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糖尿病患者136例,诊断依据为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64例;对照组68例,男35例,女33例,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66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54.06±10.0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学历占63.43%,初中以下学历占36.57%;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0年,平均病程(8.36±11.07)年。排除神志不清,明显智力障碍,严重精神病或多器官衰竭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并发症及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本研究采用访谈及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入院知情同意后进行第一次问卷测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予药物治疗和相应的常规护理,随后的一年当中定期参加我科举行的健康教育活动,观察组采用看图对话工具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育,糖尿病专科护士针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措施执行状况进行测评,由内分泌专科医生和经过培训的专科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每周1次,每次60 min、持续1年。1年后重新进行测评,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和询问方式,由专科护士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并填写调查表。

1.2.2 健康教育内容 观察组:患者以8~10例为一组,分期轮流采用看图对话的教育模式进行讨论,4套看图对话工具(①“与糖尿病同行”。②“什么是糖尿病”。③“健康饮食和运动”。④“和胰岛素同在”)与一本辅导员指南,辅导员与患者围绕铺有幅长1.52 m、宽0.91 m的彩色图画的桌子而坐,直观的图像可以触摸,诱发患者感兴趣的话题,由辅导员抛出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低血糖的症状、急、慢性并发症、饮食控制及食谱计算、运动的方式、时间、胰岛素的种类、保存、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糖尿病自我护理等。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谈心得、收获及体会,并可进行咨询、答疑。每周1次,每次60 min、持续1年。对照组:用电化教学通过幻灯、投影、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集体授课,这是糖尿病传统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血糖监测”、“糖尿病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治疗”等授课内容。每周1次,每次60 min、持续1年。

1.2.3 测量工具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糖尿病知识问卷[3]:糖尿病知识方面的测量主要通过糖尿病知识问卷来评估。该问卷共计39个问题,分5个方面,包括糖尿病的症状知识4题、危险因素知识8题(主要高危人群)、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知识11题、预防控制措施知识9题、治疗措施应用技能7题,每个问题采用“是”或“否”评分法,“是”表示知道该项内容,“否”表示不知道该项内容。记分方法为每题回答“是”得1分,累加得总分,满分39分。②自护行为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4]:(Diabetes Self-carScale,DSCS)进行评定。此量表曾在我国台湾地区及内地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本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2,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8 a值为0.88。包含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血糖异常的处理6个分量表,并采用5点记分法,5完全做到。4经常做到,3有时做到,2很少做到,1完全没有做到。调查时,先向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量表填写方法,然后请其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完成,当场填写问卷并收回检查,对有疑问的地方当场校正。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干预前后的指标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患者教育前、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前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组患者教育后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与教育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糖尿病患者教育前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的比较。(分,x±s)

2.2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自护行为的比较 两组患者教育前自护行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行为、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监测、规范用药、足部护理、血糖异常的处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看图对话工具的教育模式使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护行为有显著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用糖尿病看图对话式教育,直观的图像,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分享体会,患者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来接受新知识,往往事半功倍,主动参与决策过程,应该设定什么目标,采取什么干预方法,让患者感觉到自己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掌控自己的健康结果。对照组在传统健康教育前、后的依从性提高不明显,可能与患者被动接受教育、知识受限的因素有关。提示看图对话工具的教育模式显著优于传统教育方式。

表2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自护行为的比较(分,x±s)

a教育前组间比较,P>0.05;b教育后组间比较,P

3.2 看图对话教育模式- 看图对话工具有助于把一些复杂的糖尿病概念分解成简单易懂的常识。辅导员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可以鼓励患者通过回答问题找到自信,感到自豪,可以引导大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让大家各自管理好自己的糖尿病。这样得出的结论远比告诉他们怎么做更有意义。当有相似经历的一些人集中到一起,他们会惺惺相惜,很容易展开交流讨论。大家都想为参加讨论的人出主意想办法,他们也可以相互学习对方的经验。看图对话学习的过程中,对话+讨论至关重要,看图对话工具能吸引人参与讨论,帮助大家增加记忆的信息量,因为学习过程中涉及了不同的承诺方式,所以知识保留率(记忆效率)大大提高,并促使他们按自己的学习收获采取行动 (即,改变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带来行为改变,从而改善临床指标,长此以往就可以改善整个健康状态。

3.3 辅导员-专科健康教育者 应具糖尿病专科相关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调动氛围,不要冷场,要不断地抛出问题,用苏格拉底式的问答,要学会倾听、包容、要有亲和力。辅导员的角色的转变不再是一个填鸭式的宣教者。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讨论过程中如何掌控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难以预见的状况等,对组织讨论的辅导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患者之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这就要求辅导员思绪条理清晰,掌控力强,能适时引导患者,具有更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辅导员特别要让大家把重点放在所讨论的话题上,尽量避免随便乱说,脱离主题,谈论毫不相干或者对大家没有什么价值的内容。

3.4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失明,肾功能衰竭,肢体坏疽,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意外等[6]。糖尿病并发症极大地增加了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7],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患者有正确的糖尿病知识,足够的依从性,主动配合,使治疗和护理得到更好的延续,才能保证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控制除了合理治疗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健康知识和信念,遵医行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监控[8],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尤其重要,其本身也是一种治疗[9],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实施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对患者控制血糖,避免或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大“法宝”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和糖尿病教育。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血糖控制是保障、而教育是核心。如何寻找有效的教育方式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变患者自护行为,已成为目前糖尿病防治的重要问题[10]。因此,护士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制定全面系统的教育课程,在糖尿患者群中进行推广。如何将看图对话工具巧妙的结合中国国情在广大糖尿病患者中广泛运用将成为我们之后探索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N Eng I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

[3]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及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01.

[4] Onozato Y,Ishihara H,1izuka H,et al.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s and large flat adenomas.Endoscopy,2006,38(10):980-986.

[5] 高井全,邹继华,杨金伟.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行为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护理管理,2009,9(5):43.

[66]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控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0.

[7] 沈洪兵,俞顺章,徐耀初.我国糖尿病的发病变化及其经济负担研究.上海预防医学.1998,10(9):387-390.

[8] 沈清华,袁艳玲,孟虹,等.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分析.护理杂志,2005,22(4):9.

第5篇:病例讨论制度范文

    为本校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均为高中毕业,年龄18~21岁。设临床一班(67人)为对照组,临床二班(54人)为实验组。两组在生源、入学成绩、年龄和性别方面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学生具有可比性。两组授课学时数、授课教师均相同。

    2方法

    2.1教学过程实验组教学:(1)CBS病例收集:于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尘肺科收集尘肺病(矽肺、硅酸盐肺、混合性尘肺、金属尘肺)临床病例。(2)教案设计制作: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由授课教师与尘肺病医师一起讨论确定CBS教学案例,并设计一系列针对临床病例的诊断、治疗、预防问题,每个病例设计5~8个问题。问题的设计按照难度递进,并且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可通过自学及查找资料获得这些知识。(3)病例讨论:在实际教学中,以临床病例为主线,利用一线临床科室的病例及病人资源,灵活运用CBS教学法,对病例进行课堂讨论和讲解,并以病例总结教学内容。在进行病例课堂讨论时,由授课教师陈述病例,提出问题,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最后授课教师就学生争论的焦点或分歧较大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总结。对照组教学:根据大纲要求,采用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

    2.2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采取两种方式对CBS教学模式在尘肺病课堂中的教学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即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课程结束时,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准备试卷,实验组跟对照组采用同一张试卷进行考试,为了保证对两组的成绩评价客观公正,试卷以客观题为主。实验组考试成绩与对照组考试成绩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调查包括CBS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等。义。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调查包括CBS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等。

    3讨论

第6篇:病例讨论制度范文

Domestic Stomatology PBL Teaching Status

Survey and Reform Suggestion

LI Fujun, ZHANG Jiayin, JIN Huiyan, SUN Ao

(School of Stomatology,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ways to listen to the view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organizations, Wu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teaching undergraduates and those who carried out the investigation, PBL teaching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ase designed to improve participant motivatio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curriculum process improvement,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refor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BL.

Key words PBL teaching reform; stomatology education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据WHO 报告,全球目前约有1700 余所医学院采用PBL 模式。本调查研究针对PBL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设计问卷,针对学生问卷发放53份,回收45份,有效问卷43份,回收率为 84.9%,有效率95.6%,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 目前国内PBL教学现状

近年国内PBL教学实践已初显成效: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对掌握常见病的疾病理论、治疗时机、注意事项、疗效的预估有很大帮助;提高学生素质,对临床实际问题的讨论可提高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激发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同时还可以培养自信心和表现力,发挥潜能和创造力,加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学能力;提高教师水平,促使教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以外的知识,提高指导技巧和临床工作能力。

为探索更高效PBL教学模式,推进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改革,笔者针对PBL教学现状设计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及改革方案设计,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改善本科教学质量。

2 调查结果

2.1 PBL教材

调查中53%的学生认为“病例资料太陈旧”。讨论会上学生反映病例更侧重专业知识而非独立思考及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要求,通过简单查阅专业书籍即可解决问题,不具有讨论价值,讨论缺乏深度。

2.2 参与者

多数人表示可受到启发,课程形式新颖,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提升通过查阅文献、交流、讨论能力。但课程流于形式,虽由不同老师授课可体验不同教学模式,但老师节奏不同导致教学进度不一,收获取决于参与度与交流时间。

存在参与者重视度不足问题。将重视等级从-2到2分打分,统计分数均值为-0.06分,分数小于零,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根据结果绘制饼状图,可看出打分在零分以下,对课程不够重视学生占比例最大。

2.3 带教者

问卷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带教教师最需具备的素质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次为广博的学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对带教者问卷及学生意见反映情况中发现,在课程备课中,多数“仅参照病例涉及问题表进行大略了解,对自己不精通领域仍有些模糊”,导致在讨论过程中对于一些较模糊的专业问题,学生未能讨论出准确结果,或求助带教者时不能获得有效帮助,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

2.4 课程流程

60%学生认为资料应“课程开始前即发放,由同学课下先查阅好相关资料,课堂上集体讨论,提高效率”。认为理想课程应该“接触更多临床病例,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及自评互评环节设置,58%的同学反映“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可以去除”。问及是否需引入PBL实验课教学,学生意见较分散,持否定意见者略多,说明现存PBL理论课教学模式仍不成熟,是否开设PBL实验课有待考察。

2.5 考核方式及课程比重

经课程训练,表示“对病例能分析出病因病理”者占大多数,其次为“可诊断得出结论”者,能“较深入掌握并且触类旁通”者较少,且仍存在不容忽视数量的学生“感觉比较模糊,不能分析出病因”。由此见学生学习后缺乏统一考核标准,普遍未完全理解、掌握所需知识。

关于学生认为PBL课程应占课程比例,有62%的同学觉得应占总课程比例的10%以下,36%的人数认为应占10%~ 30%,只有2%的同学认为PBL课程应占总体课程的30%~50%。

3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制订改革策略

3.1 PBL病例设计

国内大部分口腔医学专业PBL教案为各校教研室自主编写,未建立有足够病例数量的病例库,缺乏专业的口腔医学本科生PBL病例教材。由于各高校教学目标不同,导致PBL教学长期处于一种较不规范状态。

建议由各科室编写并定期更新病例并互相参考尽量不设置重复讨论问题。病例编撰应尽量采用真实病例,内容覆盖各科,且难度逐渐深入,病例所引出内容有一定争议性或难度,以增加学生参与意识;编撰者将病例整个诊断治疗过程记录下来,并就其中有讨论价值的内容向带教者进行指导和沟通;各高校进行交流,将各自优秀PBL教材编辑成册以作为PBL教学范本使用。

3.2 参与者

由于分组方式随机,参与者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差异导致不同组间参与度及学习效果差异。存在团队运作效率不高、任务及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建议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对表现积极或有创新性思维者给予奖励;提高参与者专业素养,建立完整知识体系;根据参与者性格气质类型,培养参与者团队意识,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对参与者进行课程培养目的教育,纠正对PBL课程不正确的理解方式。

3.3 带教者

我院选用各科室临床医生带教,但由于PBL课程未形成完整体系,多数带教者PBL课程经验不足,对参与者应具备能力标准认识不一;带教者知识储备及备课程度差异影响其带教组教学质量;讨论参与度较低,仅进行问题引导而完全不参与讨论。

建议选用PBL教学经验丰富的带教者;定期开展交流会,并对其进行培训,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提前将讨论资料发放给带教教师,给予教师以足够课程准备时间,完善其不精通领域的知识储备,以备课堂讨论时为学生答疑之用;提高带教者讨论参与度,鼓励带教者与学生共同讨论;建立有效带教者反馈机制,每次课程后针对学生表现给予反馈,总结学生特点,并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指导。

3.4 课程流程

由于学生专业知识缺乏,第一次课程仅能提出需查阅问题而无讨论过程。每个病例讨论次数为3次,每周一次,进度缓慢,参与者通常专注于自己的资料,对病例整体把握不足。

建议采用第一天资料提前发放形式节省时间,讨论前对可能出现问题进行专业知识准备,讨论时迅速进入状态,实现高效学习和互相学习;病例讨论次数缩减为两次,训练学生迅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

讨论形式方面,多数参与者通过课下查阅参考书、专业文献、图书馆资料、杂志信息的形式进行准备并进行PPT展示,由于长期被动接受知识,加之表达方式、个人风格差异,导致很多资料展示如同读资料交流会,真正接受理解知识很有限。

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交融的方法,提高课程自由度及趣味性。讨论形式展示多样化,可通过PPT、纸质资料、电子资料、口头讲解、板书书写、图像、模型、表演、辩论、板书、竞赛等方式增进知识理解和交流。

3.5 考核方式及课程比重

课程比重不足。港大医学院等PBL课程所占课程比重在80%左右。我院PBL教学课程比重为10%,且打分差异不大,可能也是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因素之一。建议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课程比重,通过增加课时数、增加课程比例等方式鼓励学生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需建立科学有效的量化考评标准,对每项能力的指标进行评测,对每个量化指标进行评估;分期进行测评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每次病例结束即给予结果,建立即时反馈机制;适当增加课程比重以实现临床课程重心的倾斜;对学生进行引导,提供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鼓励其自行查阅,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良习惯。

3.6 结论

第7篇:病例讨论制度范文

CBL教学法是高等医学教学中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医学生利用涵盖某一主题大部分知识点的典型临床病例,进行学习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随后在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在中国的医学教学中也逐渐流行。CBL教学法核心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及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病例编排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灌输式”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具体病例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知识融入到临床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收集、分析和归纳病情的本领,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

2C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中的具体运用

目前,虽然C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自觉的被采纳着,但对病例构建、问题设计、讨论模式及如何引导尚无规范、系统的研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本课题组在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设计。

2.1构建高质量病例

病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题组针对夜大学生掌握集中欠佳的内容,如混合性脑神经、脊髓和脑干的内部结构、下丘脑与端脑内部结构等,对应的挑选了来源于医院的真实病例,进行编排与构建,如周围性面瘫、脊髓外伤、动眼神经交叉瘫、垂体腺瘤与内囊出血等。真实病例常较复杂,初学者分析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对病例进行再构建,把教学重点和难点与临床学科知识相结合,体现出设计思路及预期教学目标。病例构建的原则:

1)主题鲜明,即一个病例围绕一个主题,且能覆盖该主题的大部分知识点;

2)客观、真实和准确;

3)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深广度;

4)具有启迪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组将30名学生分为4~5人的小组,各组分一个不同的病例。

2.2设计问题

教师在布置病例后不主动提问,而是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仔细查找病例中隐藏的问题,制作能体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考过程的课件,在课堂中讲解并讨论。但这不是说教师处于完全旁观的角色,而是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在构建病例时就体现出。设计问题,要结合理论课程的逻辑主线,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渐深入,把问题藏在病例里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中。问题内容既要明确教学目标,体现神经解剖学的基础作用,又要广泛联系临床各学科,具备实用性。这需要教师对病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脊髓外伤病例中,主要目的是考察脊髓内部的传导束,但可加问手术入路。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椎骨与脊髓的对应关系,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让他们提前接触临床,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3巧妙引导

夜大专升本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解剖学知识,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病例,应紧扣教学难点和重点,而不能像传统“讲授教学”一样面面俱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仅作为主持人,引导学生不偏离主题思考及讨论,点评学生发言,适当的归纳和总结,把握课堂节奏。教师对病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才作补充讲解,但每次讲解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讨论。例如讨论周围性面瘫病例时,面神经损伤的位置不同,如在内耳道、面神经管和腮腺等处,其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也不同。教师对其损伤的位置巧妙加以引导,就能深挖病例价值,扩展学生视野。

2.4充分讨论

课堂上由各组派出学生代表讲解他们自己制作的课件,充分展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夜大学生虽已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对病例分析较为全面,但也会出现较多的分歧。此时,教师宜鼓励其他组成员积极提问,让主讲人及其同组成员作答。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分析分歧出现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既巩固了神经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临床专业素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从“授之于鱼”转变为“授之于渔”,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这点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2.5课后巩固

在课堂分析讨论后,每个病例会挖掘出大量的知识点,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教师对此进行概要分析和总结,课后要求每位学生选取1~2个侧重点,撰写科研小论文,进行知识点扩充。值得注意的是,不宜过多加重学生负担,字数以1000~2000字为佳。学生通过检索和查阅资料,请教相关专业人士,一方面巩固了课中所学,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锻炼了获取信息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培养了科研思维。

3开展CBL教学的体会

第8篇:病例讨论制度范文

【关键词】死亡病例护理讨论 CCU护士 专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004-03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for deaths CCU nursing care to discuss th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methods Organization of general n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rsing CCU death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o identify care deficiencies, lessons learned, make relevant improvements. Results CCU nurses, first aid theory of test scores,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capabilities, rescue techniques and the CCU ward management,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Care to discuss deaths, is a good form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help CCU nurse specialist capacity and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deaths in care discussion, CCU nurses, specialist capacity

冠心病监护病室(CCU)的护士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包括责任、技术、服务等,要尽到CCU护士的职责,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和学习,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仪器诊断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及识别处理,如心电图、多功能监测监护、心脏除颤仪、呼吸机等操作使用,CCU护士的语言、仪表、动作和技能都应有严格要求,否则都会影响到病人的生与死。为了保证医疗质量、提高诊疗水平,死亡病例都应进行讨论,以往科室组织的死亡病例讨论主要是医生参与,侧重点是发病机理、死亡原因、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案等方面分析,从护理角度分析、总结的内容和机会不多,然而在临床工作中,CCU护士常常是第一反应人和抢救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发挥了与医疗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护理的角度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探讨患者救治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CCU护士的综合能力。我院心内科自2008年起开展了死亡病例讨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1月,CCU死亡24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龄26~82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41.7 %)、冠心病4例(16.7%不计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心肌病5例(20.8%)、主动脉夹层2例(8.3%)、急性肺梗塞2例(8.3%)、风心病1例(4.2%)。

2 讨论方法

2.1 建立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制度

2.1.1 建立死亡病例护理讨论记录本

2.1.2 时间安排,患者死亡后两周内,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后,护士长、责任护士必须参加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以便对病人的诊断、治疗、抢救措施、死亡原因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听取医生对护理过程的评价和建议。

2.1.3 形式和参加人员。由护士长确定时间,提前通知分别准备,会议由护士长主持,教学干事记录,科内全体护士参与。可邀请科主任、护理部领导参加。

2.1.4 讨论内容。围绕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前后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包括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见能力和应急能力、医生与护士之间的配合、与患者家属及其他患者的沟通协调问题,护士自身的急救技能,护患配合,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患者的心理反应,护士的心理素质,CCU的工作环境及抢救仪器的备用状态,抢救药物和物品的备用情况,抢救记录的书写,尸体料理等。

2.2 讨论过程

先由责任护士简述病史、诊断、治疗及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措施、结果等,参与抢救的护士报告患者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再由责任护士叙述死亡病例讨论的主要内容,大家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护士长进行归纳与总结。

3 改进措施

3.1 培养CCU护士对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风险预测能力

3.1.1 重视高危因素,积极消除诱因。对于心肌梗死、再梗、扩张型心肌病、夹层动脉瘤、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高危患者,护士应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饱餐、便秘、精神紧张等不良诱因刺激。

3.1.2 及时发现猝死先兆征象,讨论中我们总结出患者出现顽固性胸痛、血压动态降低、出汗不止、惊厥发作、心电图有动态改变、尿量急剧减少,电解质紊乱,护士应警惕猝死先兆征象,同时发生的先兆征象越多病死率越高[1]。

3.2 提前做好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工作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备齐常用抢救药物和仪器,对于高危患者,将除颤仪、抢救车备于床旁。

3.3 提高专科护理抢救能力

除心电图知识外,CCU各种危重症护理专科内容很多,心脏电复律、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压测定、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各种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CCU护士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CCU护土专科能力的提高大幅度提高抢救水平。

3.4熟练掌握“2005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规范抢救流程,对心电监护示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的患者,护士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应强调“首先求救”的呼救原则,护士立即徒手心脏按压,给予按压频率100次/分,心脏性猝死患者一般先心跳停止,复苏早期,单纯的心脏按压足以维持机体基本通气要求,人工呼吸可稍后进行.同时心脏按压虽不能直接恢复正常心律却能为早期除颤奠定基础,研究表明70%~80%左右的心脏猝死患者为室颤,自行转律者较少,早期电击除颤是唯一有效的手段。每延迟一分钟成功率下降7%~10%[2]。

3.5 抢救人员合理组织分工

抢救时护理方面由护士长负责安排,护士长不在场时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和分工。①专人记录口头医嘱,并记录病情变化。②专人抽药、专人推药、专人填写抢救记录[3]。③呼吸道应由专人管理,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同步进行,互相配合,严格执行抢救中口头医嘱的查对制度。

3.6 加强与患者、家属及同病室其他患者沟通

凡进入CCU的病人,由于病情需要建立多条治疗通道,加之陌生的环境和各种监护仪器的报警声音,均加剧患者的紧张与濒危感,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神紧张,情感低落这种情绪状态常常伴有生理性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加重心肌缺血,所以我们CCU护士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焦虑情绪,对患者的细微的心理进步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为了让家属放心和安心,病房应设立家属休息室,保证病人和家属及时取得联系,每天上午由管床医生与家属汇报病人的病情。17:00~18:00点进行家属探视。护士以亲切和蔼、沉着冷静的态度、熟练的操作、有序的安排,给病人以安全感,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增加舒适感并减少痛苦,使患者得到呵护和尊重。患者家属由于对患者突发疾病预后的担心,对抢救时一系列侵入性医疗操作缺乏理解,以及治疗费用等因素出现焦虑情绪,往往是医疗纠纷的根源[5]。医生和护士应耐心听其倾诉,理解其心情,耐心解释,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而抢救过程对同室的患者更是强烈的不良精神刺激,易造成其紧张不安的情绪,甚至加重其病情,尽量拉上床帘,让其他患者有一个相对安静、安全的空间,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保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避免大声议论引起其他患者的不安。所以在抢救过程中我们避免家属在场。

3.7 及时整理环境,保证抢救后续工作的进行

当班护士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时补充抢救物品、药品,归类固定放置便于取用,保持环境整洁有序,为下一班次抢救做好准备工作。

3.8 改善CCU工作环境,提高抢救效率

讨论中我们发现抢救过程中有些抢救物品、药品取用不方便。实施“五常法”让护士参与病房管理,通过日常工作中“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实现人、物、场所在事件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6]。例如:抢救车内的药品、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由于全院统一摆放,不适合CCU专科疾病的抢救需求,因此根据专科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为抢救患者创造便利条件,赢得宝贵时间。

3.9 指导CCU病人的饮食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食过多时可诱发心绞痛并增加心肌耗氧量,不宜进食过热过凉的食物,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因此CCU病人(4~24h)通常仅摄入流质,病情稳定时才准许进软食,这对于需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如血管内成型术的病人是非常重要的。现代资料显示:“把每日餐量分成六小份是最理想的”。

3.10 用药监护

CCU病人病情重,用药复杂。护士应熟知心血管常用药的作用、用途、毒副作用、配伍禁忌,严格执行医嘱,静滴时不可外漏,严格按要求调整滴速,观察疗效,详细记录到护士记录单上。如使用硝酸甘油、利尿剂、利多卡因等,了解疼痛是否缓解,室性心律失常是否改善,尿量是否增多等;心梗患者如使用吗啡止痛,观察疼痛是否改善,有无呼吸困难;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心率是否减慢,有无复视、心律失常、胃肠道症状等中毒症状。

4 结果

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后CCU护士的抢救技能明显提高。通过护理部和科室质量管理员不定期检查,定期组织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护士长日查房等进行综合评分。理论考试着重于心内科急救护理知识;风险预警能力主要考核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心电图知识和各种监护仪的使用与观察;抢救技术除心肺复苏、静脉穿刺技术(包括留置针、中心静脉穿刺)、输氧、导尿、吸痰外还着重考核心电监护仪、心脏电复律、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压测定、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各种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等;病房管理包括危重病人护理与管理、急救药品的配备与使用、护理文献书写、收费核查及医嘱执行、消毒隔离、护理安全与健康教育等。考试考核计分以参考人平均分数为准;病人满意度以问卷形式对出院病人进行调查。

通过死亡病历讨论,科室护士的理论考试、风险预警能力、抢救技术、病房管理、病人满意度等各项考核指标均有显著提高(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前后一年的护理考核和护理质量比较(分)

5 体会

5.1 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形式

我科毕业5年内的护士占50%多,缺乏临床经验应急抢救能力不足,在每次讨论中,年轻的护士常常意识到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查阅文献资料,丰富临床经验。

5.2 培养CCU护士病情观察和预警应变能力。心脏性猝死(SCD)是最难以预料的心血管事件,通过组织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我们归纳了可能发生SCD的患者和先兆征象培养了CCU护士对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预见能力。所以,CCU 护士应特别注意每一新情况的出现,善于判断,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3 有利于抢救技能的不断提高,通过每次的讨论分析找出抢救过程中护士急救技术操作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我们结合病例学习“2005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判断,心肺脑复苏术、电除颤、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的应用进行培训考核利于抢救中发挥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例如:CCU一例心肌梗死的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室颤,值班护士立即呼救并同时除颤,及时抢救了患者的生命。

5.4 有利于发现护理缺陷,除技术方面的问题外包括管理、服务方面的不完善,通过讨论我们提高了认识,完善了CCU相关的管理制度,护士的管理协调能力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5.5提高了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护理纠纷。抢救过程紧张急迫,护理人员往往注重急救,而对抢救记录不够重视,为护理纠纷埋下了隐患。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件,在实行举证倒置的今天,完善抢救记录,对护理人员有保护作用,避免护理纠纷或在护理纠纷时不处于被动地位,而客观的抢救记录也是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依据[7]。通过护理讨论,护理人员能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到护理职责,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完善抢救记录书写。

5.6 提高了管理者对下属护士业务水平的了解程度。 护士畅所欲言的讨论中透示了其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士长可更确切地了解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了解下属的不足与长处,有针对性进行培训或进修,有利于流畅管理工作 。

总结:通过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训练和培养了护士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整体护理模式及临终关怀模式的开展。日本石川馨教授指出: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无限能力,创造尊重、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素质[8]。通过各种培训改善了CCU的环境,物品井然有序,全员素质普遍提高,给患者创造了一个可信赖的环境,使患者对入住CCU增加了安全感。

参考文献

[1] 赵平凡,杨书香,罗希芝.68例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 :77.

[2] 黄爱珍.心肺复苏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6.

[3] 柴湘平,吴祖林.抢救人员的组织分工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3,15(8):504.

[4] 杨晓云,王蕾,张利梅.CCU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新医药,2003,2(4):88.

[5] 吕志红,刘敏.影响危重病人家属焦虑因素的分析[J].护理研究,2003,17(8):933.

[6] 陈书盈.CCU实施“五常法”规范管理的实践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

[7] 胡敏,王敏,李玉梅.通过病例讨论有效规范临床护理行为的探讨.上海护理.

第9篇:病例讨论制度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病例探讨课;意义

0.引言

病理学是我国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病理功能与形态上的变化,通过对病症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使学生对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具有突出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病例讨论课在病理学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探究,为我国今后的病理学教学提供可行性参考。

1.病理学教学中开展病例讨论课的要点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正确选择病例问题,在选择过程中不能选择太难或者太简单的理论性问题,优秀的病例既能贯穿整个理论教学中的问题与难点,又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病例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理论知识的梳理与归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病理学当中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1]。

教师在选择病例时应结合理论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大纲设计临床病例思考题,利用这些病例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根据病理学教科书中章节,在每章节中选择3-4个病例作为讨论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们围绕这些病例开展详尽的课程讨论,在病理学理论知识的延伸与巩固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应按照病理教学中的典型病例,将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输入课堂病例讨料汇编中,利用汇编与整理出来的病例资料,实现优质化的病理学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为切实保证病例讨论课的有效性,应根据教学的进程,在实践教学中提前将病例讨论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讨论与探究过程中逐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梳理与引导,就可以实现优质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病理学知识[2]。

2.病例讨论课对于病理学教学的意义

2.1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病理学教学意义在于培养出优秀的医护人员,能在实践工作中能够更好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帮助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疗工作。而病例讨论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都应在自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与探究,使学生在发表自我认识与观点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语言表达能力。从教学要求与教学意义上进行分析,病例讨论课与病理学教学不谋而合,高效化的病例讨论课堂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现阶段的病理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2.2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病例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围绕病例理论知识展开医学知识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实现了自我思考与自我理解,在实践探究与判断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应用能力逐渐获得了提升,在不断地问题讨论与结果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知识与数据分析,对已知的理论内容进行研究,逐步提高了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开展课堂病例讨论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这种高效化的学习方式一旦养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加主动地对病理学问题知识进行研究,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索与钻研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内容不断扩充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2.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病理学教学中添加病例讨论,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好的接触到病理学以外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病例讨论课程的开展,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有效解决了学习当中存在的疑惑与问题,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查询与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在开展过程中有效改善了传统病理教学的单一性,使病理知识教学转变为多元化、自主性的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

3.病理学教学中开展病例探讨课的措施

3.1开展小组式讨论

病例讨论课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应以班级为编制,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小组式划分,使班级成员在病例讨论课中更好地实现自主性的病理知识学习。

我校在2014年3月的病理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在传统病理课程中开展病例讨论,使学生以小组形式积极参与到病例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过程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班级内所有同学按照学习情况与综合能力进行划分,在教学开始之前设置了不同难度、不同种类的病例讨论内容,使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别参与到病理学讨论当中,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对教学提出的意见进行质疑,充分实现高效化的病理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3.2实施针对性讨论

教师在病例讨论课程中,应切实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这些差异性进行重点的考虑,如表1所示。在我校某班级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情况,将班级学生按照学习优异状况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能力较弱。B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能力强。在为期2个月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对A组学生进行病理知识的强化教学,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分层次、多角度的帮助A组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利用针对性讨论教学模式,提高该组学生的病理学理解能力。在B组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病例讨论的形式,以病理重点知识为讨论观点,在课堂活动中帮助B组学生巩固病理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病理学内容的理解。通过本次实验教学,A组与B组学生的病理学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两组学生成绩提升效果比较如表1所示。

3.3营造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

轻松愉悦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好对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清晰的头脑与理性化的思路,更好的参与到病理学知识讨论活动当中。在病理学教学中开展病例讨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归纳课堂知识内容,教师应积极营造更加轻松愉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知识讨论氛围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病理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病例讨论课中的问题与选择,在整个理论教学中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开展系统化的病例讨论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