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韩寒的青春范文

韩寒的青春精选(九篇)

韩寒的青春

第1篇:韩寒的青春范文

文/王永强

在一些年前,我们总是不断被询问长大后的理想。儿时的答案早已经想不起来,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一本正经地问另一个人关于理想的问题,这看起来多傻。

于是有人站出来说:现在的年轻人缺乏理想,这是不好的,他们必须要有理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才能成功。这个“有人”就是我们的专家教授,是我们的学校教师。这无关对错,因为每一个时代,总有人站出来说:现在真是世风日下,想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

那是因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是无意间把自己的青年时代过滤了一遍。现如今过得阔绰有余的人回忆起曾经的日子,就容易想起自己充满理想的部分,对比如今的现实,他们就不免要站起来发出不满: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可以这样子呢?相反的,现如今过得营营役役的人,记忆里虽然都是不好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声音却不容易被别人听到,甚至于他们根本不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因此,诸如此类的论调,并非是根据事实说话,而是取决于谁掌握了舆论发言权。

一向擅长一语道破玄机的韩寒在《青春》序言中说:理想本身什么都不是,一点也不高尚,理想就是毫无道理的“就是有点想”,是欲求的一种文艺表达。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强调理想是救赎青春的一种方式。甚至我不觉得年轻人需要什么救赎,什么方向,什么理想,什么希望,都不需要。

韩寒的话说得巧妙,我们从小就被告知理想是一种崇高的东西,有理想的人才是崇高的人。

这些话被老师们不时提起,被印刷在我们的教材上,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它们无处不在。因此我们从未想过质疑它,有一天这个叫韩寒的家伙站出来这么说,大家一想,恍然大悟。

于是就有自以为理解这些话意思的人给韩寒鼓掌,他说,我们都不要什么理想了,因为理想根本一点也不伟大。

理想并非那么高尚,那是因为理想并非本身就具有高尚的属性,毕竟有的人也把不好的东西当作自己的理想。理想自然也不是救赎青春的方式,因为青春根本不需要任何救赎,青春是一个人的肉体和灵魂都处于饱满的一个状态,是生而为人所应得的馈赠,本来无罪,何来救赎?

然而韩寒还说,年轻人不需要理想,不需要方向,不需要希望。有些擅长断章取义的人会说,韩寒都这么说了,我们就去放纵吧。

韩寒所说的不需要,其实是说不需要别人——老师、家长、社会强加给我们的这些。我们从小就是在各种“你应该做……不准做……”中长大的,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被规划好一切道路,被用标尺严格度量然后分类并贴上标签。

第2篇:韩寒的青春范文

“用青春和梦想写作的80-代未来将会领跑中国的文化,但那是未来。现实是,青春说出口,飘在空中,永远美好;可是一旦落在地上,成人的世界永远是用来教训邢春的狂热的,切记!”这句话作为韩寒相伴一生的名言,也令我有了无比的震撼。

韩寒,上于1983年,1995年读初中,不快乐的混日子,发表文章;1998年高中,进入市重点,体育加分。1998年,浮出水面,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1999年,看上去很美,成绩单挂红,柒盏留级....围绕其身上的传奇,光环和争议已经不许多说。第一本小说《三重门》重印无数版,正版销量100多万册。《长安乱》是其成为职业赛车手后所出的第一本小说,此前在《萌芽》上连载时已经备受读者推崇,首印30万册之后,近一个月就加印制43万册,许多人惊呼“韩寒又回来了。”

韩寒偏科偏得厉害,号称“利科特差生”虽然我也有点偏科,但我一定会努力赶上去的。我觉得很可惜的是他“弃文从武”选择了放弃文学,去当一名职业赛车手。有机会我真想问问他为什么。可惜到现在还是没有机会。

韩寒几乎每一本书都是记录自己的成长校园生活,就像“三重门”中那平庸而又句句精彩的语言让人嚼句句值得我们回味。

快去品读韩寒的作品吧,韩寒的作品会让你跨越人生的“三重门”;会让你体验“零下一度的寒冷”也会让你感到“像少年啦飞驰”的快乐与喜悦;还会让你知道“毒”的危险;又会让你领略“长安乱”的混乱!

第3篇:韩寒的青春范文

李宇春到底是真想疯狂,还是假“疯狂”之手,想要得到一些其他的什么?而我们所看到的李宇春所呈现出来的那些“疯狂”,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文艺为不服,疯狂为自由

从在“超级女声”赛中夺冠开始,李宇春就注定是一个不能以常理去判断或推断的歌手。正如去年一张《会跳舞的文艺青年》一出,还在让各界努力地在她与“文艺”这个词汇之间架构可以通联的空间,一年之后,她又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开始主打“疯狂”的姿态。

从文艺到疯狂之间的跨度,应该是很多人都不能在瞬间转换得过来的。这二者之间,到底哪个是江山不改的本质,哪个是擦枪走火的意外,抑或还有其他?

现在一说起来,李宇春就觉得,虽然她自己也一直觉得“文艺”这个词并不是和她完全不靠,但去年之所以要做《会跳舞的文艺青年》,看中的不是“文艺”这种潮流范儿,而是由歌词可能产生的矛盾,“会跳舞和文艺之间看起来是有矛盾的,大家一般都不太会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但我的点就在这里,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都只来问我如何看待文艺,但往往会把前面的‘会跳舞的’省略掉了,但我觉得一个字都不能省,通过它,我想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会跳舞的为什么就不能是文艺青年?我当时就是想有表达一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态度。”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细说起来,李宇春在歌坛的头几年,其实更算是一个“跳舞青年”的,很多人说起她,多都在说她的舞台魅力如何、她的舞跳的如何、她的气场如何等等,多是外在的强大震撼,而《会跳舞的文艺青年》中的李宇春,通过《对不起,只是忽然很想你》《淹死的鱼》《失心疯》《入戏》这些带些文艺腔的词汇表达,开始更多让人感受到她内在的情绪,也在她的气势之外,更多地让人谈论起她的气质和气息。

在人们还没完全揣摩透李宇春的文艺味儿的时候,才一年的时间,李宇春又开始狂打“疯狂”牌,这当然不是李宇春在跟人玩折返跑的游戏,这一次,她给出的理由是:“疯狂就是想更自由一些。”而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真正追随自己的内心,“就像那个唱片文案里写到的,就是可能过去更多考虑的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我不能做什么,现在我是希望没有这个东西的。”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李宇春最先开始尝试的自由式疯狂是什么?“单独行动。”譬如自己一个人去逛建材市场,自己一个人去看电影。这一点对于艺人,尤其是像李宇春这样著名的艺人来讲,确实会是个很疯狂的想法,在以前绝对是属于“不能做的事情”,“过去要看个电影,就总得有工作人员陪着,因为,你们也知道,总觉得被人认出来,可能会有很多麻烦,总觉得会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但当我真正试着自己一个人去看电影的时候,发现情况也没那么麻烦,是会有人认出我来,但人家也顶多就是在我背后说一句,哦,这个李宇春,然后就走过去了而已,也没遇到什么特别疯狂的人。”

韩寒李宇春,到底是谁的疯狂?

有一种比较广泛的说法,说李宇春这次的“疯狂”是由韩寒发起的,说是韩寒给了李宇春这个建议,于是才有了这张“疯狂”专辑。但李宇春说,其实在见韩寒之前,她先见的是林夕。专辑那时预备要做的主题还并不是“疯狂”,而是叫“天花乱坠”,并且前前后后都还有过其他的备选。林夕激发了李宇春的一些思路,回来后,在公司的安排下,促成了韩寒和李宇春的合作,两人碰撞之下,最后韩寒动笔为李宇春写下了《似火年华》这首歌,成为了这张专辑的主打歌。歌词中写到:“再不疯狂青春就荒了,再不疯狂我们就忘了。”于是便有了“疯狂”这个最后确定的主题。

韩寒与李宇春合作,在很多人看来,也确实是一件疯狂的事情,因为之前二人完全没有交集,合作之后,韩寒还承认,以前甚至还“黑”过李宇春。即便是确定合作之后,两个人实际上也就见过一面,“主要是通过短信联系”。关于二人的这次疯狂合作,从动机到成果,甚至包括衍生出来的绯闻,先前各大媒体早都做过很多报道,这里已经无需赘述。只是在仔细阅读过韩寒的歌词之后,我们还有一个很少被提及的疑问:常理和媒体都在说这是一次韩寒为李宇春的度身定做,那韩寒在写这首歌时,到底是在写“疯狂”,还是在写“李宇春”?

“当初确定要跟韩寒合作之后,我们就拿了一些曲子给他听,没想到他最后挑中了我写的这首,可能是他觉得这首刺激到了他的一些想法。”李宇春说,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韩寒根据他自己对这首曲子产生的想法,写出了这样一首歌词,“实际上就相当于他以这个曲子做了一首在‘疯狂’为题的命题作文,却未必是在写我,他的歌词里,更多是在表达他眼里的疯狂,而不是在写他眼里的李宇春。至于他写出来的这些东西有多少像我?30%吧。”

在李宇春看来,她和韩寒都是属于公众形象与自我反差很大的人,“很多人都觉得他孤傲,不好接近,刚开始我也不敢找他。但实际上他并不是这样,而且他写这首歌完全没收我钱,他不是当一个商业的交易来做,而是就是他自己想这么写,想这么做了。”

虽然李宇春自己也给这首曲子填了一版歌词,歌名就叫《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但如此做法当然不是对韩寒的对抗或者否定,恰恰相反,说到韩寒的这首歌,李宇春说:“这首歌里写出了我的骄傲。”

与林夕的合与不合

然后该说到林夕了。

李宇春与林夕的合作,固然不像与韩寒的合作那样有着“疯狂”的意味,但给人的惊诧感也并没有少到哪里去。而对于这次合作的双方,他们各自予人的特质特色,他们各自对对方的认知和要求,他们最终选择一起合作的方向,也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错位。

前面讲到李宇春与韩寒合作,也不过只见了一面。李宇春也坦承,以前在找人给自己写歌的时候,都基本上是不怎么跟创作人见面的,“以前写歌都听公司的,一是自己小,没什么想法,也不敢表达想法,二是那些创作人都很大牌,像高晓松,易家杨什么的,我当然是要相信他们的。”2007年开始,她也开始尽量跟创作人面谈交流,但是想想这些年别人写的这些歌,李宇春说:“都是在写他们认为的李宇春,都不太像我,因为他们不了解我,也没见过我。”

这次做专辑,李宇春与林夕在香港见了一面。据记者了解到的信息,当时见面并非就冲着要找林夕写词,就是单纯地聊一聊。但这两个平时说话都不太主动的人那次聊了一个下午。专辑的文案中有一句话记录了这次的见面,“两人分手道别时,林夕突然问:你为什么现在才来找我?”

为什么呢?李宇春说,以前是因为自己太小,觉得林夕的歌词太美,自己还无法承受。但她还记得当时见面的一个细节:“当时桌上摆着一张陈辉阳的创作专辑,他随意看了一下歌名,就说,这些歌里面,譬如杨千女华的《少女的祈祷》就不适合我,然后我就问,那张国荣的《我》适合吗>他想了一下,说适合,因为那首歌是在唱‘孤傲’。”李宇春一下子就觉得,林夕是懂她的。

孤傲,确实算得上是林夕与李宇春之间的一个共通点。但还是会有很多落差的地方,譬如,林夕词作一个公认的特点就是,非常的“怨妇”,而“怨妇”这个词却是很难会让人联想到李宇春的。李宇春说她还真没注意到过林夕的“怨妇”之处,反倒又说出,自己先前填的一些歌词,倒总是那么“怨妇”。

而李宇春对林夕这次合作的提出的方向,竟然是“朴素”。这不免又让人诧异了:林夕用词是一个多么晦涩诡异多么曲径通幽的啊!而李宇春看到的却是,林夕的歌词很能讲出一些人生道理。这次与林夕合作的歌曲当中,《聋子》和《HELLO BABY》都是讲人生道理的歌曲,前者是讲人在面对各种声音影响时把握自己的方法,而后者则讽刺了当下人际关系的假亲热真疏离乱象。

最重要的一个错位在于:林夕最为人传诵的词句,都是关于爱情,而这次与李宇春的合作,居然不写爱情。“有啊,《聋子》就是从爱情的角度来写的。”李宇春这样说。

但爱情依然一直都是李宇春尽量回避的东西,问李宇春为何,她说:“也不是刻意回避,以前都是公司给定位,我很少能自己来表现自己,所以我的作品中,的确都不怎么唱爱情。另一方面,我可能也从来没有爱情的部分被媒体曝过,因为确实就是没有啊。”

那些曾被视为的疯狂

疯狂,在很多人眼里,也代表着打破常规,打破。而以“疯狂”为新主题的李宇春,显然也突破了很多从前的,只是这些突破的原因,也未必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

譬如说,讽刺。在《HELLO BABY》这首歌里,“我首次开始讽刺,”李宇春说,她讽刺那些虚假的人际关系,甚至自己把林夕歌词的最后一句改成了“你好卑鄙”。而讽刺之于从前的她,是不该做的事情:“以前老得顶着各种标签,‘青年偶像’什么的,就总得让我表现得很积极很正面,但其实我内心里有很多叛逆的东西,都没有办法表现出来。”然后就此回首自己的成名之路,想到当初李宇春的成名夺冠的点,就在于为她的叛逆她的不同寻常不合常规,而真正成名之后,她反倒不能叛逆反倒得凡事合乎规矩不能有一点负面差池了,“就觉得这个事情很讽刺。”

譬如说,女性化的妆扮。从成名开始,李宇春最大的争议就是中性化的形象,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坊间都在说李宇春是不可能穿裙子了,这一话题也一度成为李宇春的话题,公司严防死守不让别人问李宇春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两年的李宇春,却实实在在地让人感觉到,她的形象渐渐有了一个从硬到柔的转化倾向,上一张《会跳舞的文艺青年》专辑上,李宇春就破天荒地穿上了裙子站在封面上,而今年举办的“疯狂世界”巡演当中,李宇春特别请到了国际大师Jean Paul Gautier为她设计演出服,其中就包括几套惊艳的裙装,李宇春的几处亮相,甚至让人想到了从前的大姐大毛阿敏。这次李宇春就很坦承的面对这个话题,她说,其实她以前也有过长发飘飘的时候,最长时留到腰际了,不过是在上中学之前,上中学之后,学校要求女生必须留短发,就只好剪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发质的原因,就再也没留过长发,也习惯了简单方便的装束,真要她穿起那种女性化特征很明显的服装,她也的确会不习惯。最近频繁开始穿得像个女孩,李宇春说,也并不是刻意要转变或者突出什么,而是开始明白一个道理:

“你在舞台上表演,所有的打扮和表现都得符合你表演的这个角色,角色要求你是什么样子就得是什么样子,角色要求你很女人,你就得很女人。”

那些未必疯狂却有价值的新尝试

只是疯狂,也未必都是那些让人触目惊心大跌眼镜的东西。李宇春所有这些疯狂的变化,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想要“自由”,更多的,还是要追求更为成熟的质感。于是,李宇春也在选择一些新的方法,并可能形成她接下来新的方向。

譬如,《海上的月亮》。基于本身的个性、声音及形象定位特点,李宇春的从前的歌曲,基本都是以动感的舞曲为主,都是中板的还是快板的,多在展现李宇春爽朗的一面。而这张专辑中的《海上的月亮》一歌,歌曲很好的把握住了李宇春声音中最好的中音区的特色,无论是从歌词、旋律还是演唱上,呈现出的却是恬静、典雅和沉稳的气质,这对于李宇春是很难得一见的。李宇春说,这一面正是担任这张专辑制作人同时也是林夕老搭档的陈辉阳发掘出来的,而李宇春坦承,这也将是接下来的一个演唱发展方向。

譬如,音乐剧的表现形式。李宇春这些的疯狂巡演,最为人称道的之一,就是整个演出结构的编排,有一个很清晰的逻辑线索,像一出完整的音乐剧,“刚开始是以一个皇后的身份出现,因为我第一张专辑叫《皇后与梦想》,所以就设计成为皇后加冕的段落;第二部分则表现加冕后的皇后如何被爱情唤醒,第三部分则是被唤醒后她内心的挣扎,到了第四部分,她就要放开自己,因为,再不疯狂就老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设计,李宇春说,这个巡演跟以前每年一次的WHYME演唱会不一样,“那个更像做一场与歌迷互动的联欢会,像个PARTY,而巡演则是一场大秀,需要更完整的表达。”李宇春这两年经常去国外,看了很多大秀,也看小剧场的东西,就有很多启发,也觉得以前的演唱会太常规了,她需要这让这个演唱会整体更像是她的一个作品,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把好多歌放在一起唱的演出活动。

那些想试却不能试的疯狂

“想去跳伞。但不能蹦极,因为我怕我弹不回去。”

“想给自己放假。就给自己放一个星期的假,难道会死吗?”

“想跳槽。为什么艺人就不能跳槽?但我又没想好我跳槽了能做什么。”

第4篇:韩寒的青春范文

韩寒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说过赛车就是他的生命.

我们喜欢韩寒,不只是喜欢他的文笔,更喜欢他的性格,难道不是吗?

有许多人反对韩寒,认为他是叛逆的,不良的.事实上他只能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他脱轨了.只是幸运的是火车没爆炸,却火了.接着一发不可收拾.

越来越多的韩迷,越多的人去崇拜他.

韩寒有了一个他的时代.

有人把他和鲁迅比较,如果鲁迅代表的是中国人的思想,那么韩寒代表的就是我们青春一代的思想.可以这么说.

自然一个人开辟了一个时代,那么就说明他的能力.只是他是幸运的,没有第2个了.

现在的教育,抨击了依然巍立不倒,迎着风直直的站着.你说一个韩寒能够改变的了什么呢.但是我可以说他已经尽力了,而不必超水品发挥.

现在讲究全面发展,学生也一样,在考场上明争暗斗,到处都是硝烟四起.就连学生的家长也是互相拔剑

钱权的时代,什么都在变质,甚至学生.

出了个寒门才子,大家四处喧扬,可是多少富翁的孩子进了北大清华谁去管了.钱象石头砸的那些所谓的领导满脸铁青.他们还笑呵呵的把那石头当干粮.

腐败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见怪不怪的常规.

所谓的潜规则大家心知肚明.

最苦寒门学子,最苦学生也

没有第2个韩寒了,现在有谁站出来大声说不

恐怕反倒被那些你所拥护的对象踩下去.

现在最多的是去问你们,你们为什么不喜欢韩寒?

第5篇:韩寒的青春范文

摘要:韩愈作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巨公、唐代怪奇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中有着白青红绿等各种色彩,这些色彩的使用或有异同,恰到好处的烘托点染了诗歌。本文对韩愈诗中出现的各种颜色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诗歌,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韩愈 诗歌 色彩

诗人往往将情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描写揉进诗歌,引导读者突破心理界限,实现感觉的交互。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家……必须在他的想象里把感发他的那种意蕴,对适当形式的知识,以及他的深刻的感觉和基本的情感都溶于一炉,从这里塑造他所要塑造的形象”。

读韩愈的诗,总似有劲风破空而来,以慑人的气势将人卷入诗歌独特的奇诡瑰丽的世界中去,使人或如狂涛中的一叶扁舟,或如风暴中随风势徘徊的海鸟,在激荡的诗句中酣畅淋漓不能自已。晚唐诗论家司空图就评论韩诗:“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在韩愈的诗作中出现的颜色有青、白、朱、紫、黄、绿、金、翠、赤、黑、丹等,除开联诗,以青、白两色的使用频率最高,红、绿、黄、紫、金、朱次之。

一、韩诗中的“白”

“白”在诗句中单独使用时,常与“白头”“白发”等意象相伴,多言人之年老、鬓发斑白,感慨时光流逝,世事白云苍狗,瞬息万变。如“清宵静相对,发白聆苦吟(《孟生诗》“聆”或作“怜”,“耻”),写清宵之夜、万籁俱寂中,静对着白发孟生的苦吟。虽整句无一怨怼之词,但与前文所述孟生求官的遭际相结合,却使人生出深深的哀感与不平。未能施展抱负便已“发白”,已经白头却依然吟咏,这“发白”虽似写实一笔带过,却格外刺目,惹人感慨了。韩诗中此类的诗句很多,例如:

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感春四首》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短灯檠歌》

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和归工部送僧约》

李白曾有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韩诗将原本的漫长变的短暂,又将短暂压缩在一句之间。巨大的时间跨度使人徒呼奈何,生死之问及人生价值本是人们一直追寻的不解之题,朝夕之间,青丝成雪,便有了使人动容的气势。如:

瞥然一饷成十秋,昔须未生今白头。《刘生诗》

尊酒相逢十载后,我为壮夫君白首。《赠郑兵曹》

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东都遇春》

此外,当“白”作为“白日”这个意象并在同句有与之相反的意向对照出现时,在诗中往往有象征义,如:

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重云李观疾赠之》

秋阴欺白日,泥潦不少干。《龊龊》

二、韩诗中的“青”

韩诗中叠用“青”字的有6处,为写景、寄兴之作。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青青水中蒲》

青青四墙下,已复生满地。《秋怀诗十一首》

君居泥沟上,沟浊萍青青。《题张十八所居》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闲游二首一》

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过南阳》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盆池五首其五》

韩愈诗词中单用“青”字的有很多,除一两处用“青”字形容烛光和植物,多表现为“青天”“青云”“青山”“青冥”。在这些诗句中,并没有染带很浓烈的怪奇色彩,气势也不是很强。在韩愈诗中单独出现的“青”用法相对传统,多凸显天之高远或山之耸峭,很少借“青”色造势。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古意》

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郴口又赠二首》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荐士》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感春五首》

萧萧青云干,遂逐荆棘焚。《送陆畅归江南》

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感春三首》

决云中断开青天。《利剑》

韩愈诗中其他的颜色如红、绿、金、碧等单独出现的情况不多,往往是与其他颜色形成组合或进行对比,在此仅小述单独出现较多的红色和绿色。

红色多以形容花、叶,如:“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梨花发赠刘师命》、“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感春四首》、“三月嵩少步,踯躅红千层”《送侯参谋赴河中幕》、“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题百叶桃花》;形容旗,如:“半作军人旗上红”《赠张徐州莫辞酒》、“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作侍郎”《赠刑部马侍郎》。

绿用以形容树:“森森绿树猿揉悲《岣偻山》”、“绿杨匝岸蒲生迸《寒食日出游》”;形容水:“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岳阳楼别窦司直》、“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东都遇春》、“平沙绿浪榜方口”《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红色和绿色在韩愈的诗作中更多的作为明快鲜艳的色彩在写景抒情的作品中出现。

三、多种颜色共同使用

与单用一色相比,一句或一联中使用两种或多种颜色,能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产生情感联想。在韩诗中,两种颜色的搭配有青白、红白、红绿、红黑、黑白、红紫、黄绿、黄紫、白紫,在这里只取出现数目较多的青白、红白、红绿进行简要分析。

1.红白。

红白的颜色对比强烈,有的描述花开时彼此交叠纷繁热闹的景象,如:“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寒食日出游和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感春三首》;有的描述某一时段中的光感,如“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感春五首》;也有的在一联诗句的前后两句中形成对仗,“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和席八十二韵》,总体来说风格是明快的。

2.青白。

青白二色的运用在双色搭配中出现的最多,效果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并列,青白二色出现在一联诗句中,无所谓对仗或不对仗,共同构成某幅景象,如“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题韦氏庄》、“玉不磨著泥土,青天孔出白石补”《昼月》、“浮云散白石,天宇开青池”《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一种是两种颜色处在对仗的位置,相互强化突出彼此的存在,如“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谁氏子》、“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答张彻》。

3.红绿。

红绿的色彩组合一直为很多诗人所喜爱,在韩愈诗中也频频出现。与其他诗人朱栏翠袖碧水红花的一贯表现方式不同,这一组合在韩愈诗中有自己的特点。如:“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青红连用,本身已经给人强烈的色彩反差,形容的对象竟然是寺院壁画上的鬼物,这青红便更罩上一丝宗教色彩。在《晚春》中“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红”和“绿”以“慢”与“妖”形容,也不似以往诗作的明丽旖旎,别有一番风韵。

除此之外,韩诗中不乏通篇运用多种颜色的作品,这些色彩搭配往往与宏大、怪奇的写作手法相结合,烘托出更强烈的情感表达。如《李花赠张十一署》中的“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漫天的李花竟把夜空照亮,群鸡误以为天亮,纷纷惊起鸣啼,接着太阳似从海底飞出,耀目的红光驱散天空中的青霞,白、金、朱、青四色连用,一气呵成,完美的映衬出诗中奇壮至极的宏阔意境。又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中“彤幢绛旃紫纛幡,炎官热属朱冠”“丹蕤盖绯翻㠾,红帷赤幕罗”用彤、绛、紫、朱、丹、、绯、红、赤一系列语义相近的词语却无一重复,极尽铺排的渲染的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神话色彩、颜色艳丽张扬的世界,使人如临其境、叹为观止。

参考文献:

第6篇:韩寒的青春范文

《后会无期》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也符合那些特立独行和标新立异者的煞有介事般的个性。

了解韩寒和他作品的人,都能知道他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在他饱受争议的十多年里,教他做人的人难以计数。那些在校园里慨叹他不读书的师长,社会里小有成绩(或者说也就是有个糊口的工作),踮起脚来,捻着手指教别人做人的画面,时常能够看到。再后来,突然有一群人质疑他的作品是“”,在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前提下,韩寒又多背了一个“罪名”。

围绕在韩寒周围的争论,因果逻辑其实也都很简单。作为个性叛逆的代表人物,他一直是一个现象级存在。从多门功课不及格的辍学生,到中国最畅销作家,成绩最好的赛车手,票房最高的导演……当然,这些荣誉后面加上“之一”就更贴切一些。

韩寒似乎没有理由不具有优越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曾经吹过的牛都实现了”。小人物逆袭的巅峰也不过如此。对于那些喜欢给韩寒讲大道理的人们,的确是各种“打脸”。

我所知道的一个评论家前些年一直批判韩寒,近几年才略微和缓。观之生活,估计是被现实遭遇给绊了个跟斗。其实他儿子和韩寒同龄,走出大学校门之后在老子的关照下找了好几份工作,有知名报社的,也有出版社的,最终都辞掉了。原因是怕苦。该评论家以师者的名义去指点江山,最后发现自己的儿子竟没“望子成龙”,那杆批判之笔也就笑渐不闻声渐悄了。

出来混,喜欢打人脸就时刻要准备着被打脸。批判者的面孔杂糅着心理失衡和落差的批判,仿佛让人回到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年代,令新人们恐惧。

年轻一代往往最反感教别人做人的人,在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总是喜欢自行其是。如果不出现大的差池,长辈与师者的话总是当做耳旁风的。这不是一个时代的事儿,叛逆是从属于青春期这段年龄的典型特征,几无变化的可能。但走过青春期的长者、学者们,却都开始做着违反自然生长的规律,做着与个性为忤的事儿。

比如王蒙要教刘翔获奖时要再谦逊一点,陆天明批评邓超的电影太三俗,对于这些站着说话的观点,网友那有一致的反馈:关你什么事儿?

成年人的傲慢与偏见,是难以被年轻人用道理说服的。所以,那就只能等待客观的时间去评说了。

回头来看,那些年轻时标榜“特立独行的猪”,大多数都难以逆转时间所赋予的沧桑感,老气横秋地给新一代灌输他们的经验主义。桑田沧海,周而复始,莫不如是。这是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青年人,没谁有时间听谆谆者侃侃而谈那些过时的世界观:“即使正确,我不在乎。”

第7篇:韩寒的青春范文

柏寒是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曾塑造了《庄妃轶事》里的庄妃、《罪证》中的曾文君等角色。鲜为人知的是,柏寒的人生经历、家庭与她在《媳妇的美好时代》中饰演的曹心梅竟十分相似,第一次婚姻不幸,再婚后丈夫去世。儿子韩青的性格和剧中的儿子颇为相似,有趣的是儿媳杜菲菲和剧中的毛豆豆一样也是名护士。而在生活中,“明星婆婆”柏寒和80后儿媳如何相处,也成了观众关心的话题。

初婚不幸,未能磨砺掉她对人生的憧憬

柏寒祖籍江苏扬州,1956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叫大喜胡同的大杂院里。柏寒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体弱多病,后来精神也出了问题。

别的孩子从小享受着母亲无微不至的爱,而柏寒自懂事起,还得经常照顾母亲,不让母亲乱跑,怕母亲走丢了回不来。尽管这样,母亲还是以自己的方式给她力所能及的爱。

柏寒记得很清楚,在她10岁那年的春节,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方崭新的手帕,含混不清地说:“这是过年给你的礼物。”柏寒非常感动,尽管母亲的礼物不是她期待的压岁钱,或者期待中的新衣服,但这方小小的手帕也是母亲对她的爱意的表达啊!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柏寒高中毕业后,直接参加了工作,到北京市供电局当了一名工人。她先是当车工,后来,又走门串户做起了查表员。工作中,柏寒尽职尽责,把挣来的工资都用在了家里。她小小年纪便学会了做饭,收拾家务。

柏寒是一个心中有梦想的人,并不想一辈子只当一名车间工人。她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演员,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表演给别人看。尽管童年生活不如别人幸福,但柏寒品味出的并不仅仅是悲苦,还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工作后的第三年,柏寒打听到中央实验话剧院招生的消息,随后报了名。工友们听说柏寒报名考演员,有的说她“小姐身子丫环命”,不知道天高地厚;有的说她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一个小工人想成为大演员,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这些风言风语给了柏寒很大的压力,但她生性倔强,别人瞧不起自己,她便非得证明给别人看。很快,她以出色的实力被中央实验话剧院录取,并按照悲剧类型的演员进行培养。

梦想成真,柏寒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学起表演来非常用功。她还幸运地得到了韩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点拨。

1978年冬天,柏寒参演了一部戏,拍摄地点在北京。就在此时,柏寒母亲的病加重了。由于拍片十分紧张,柏寒很珍惜这次出镜机会,没有向导演提出请假。每次拍片结束后,她就急三火四地赶回家里,给母亲做好饭,喂完药再赶回片场。为此,她经常要迟到一会儿。导演是个非常严厉的人,对她提出了批评。柏寒没有解释迟到的原因。后来,导演知道她迟到是因为要赶回家照顾母亲,非常感动,特许她拍完自己的戏后可以先回家。

第二年夏天,母亲不愿连累女儿,竟选择了自杀,这让柏寒悲痛万分,更加感到了人生的无助。为了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柏寒很快结了婚。婚后不久,柏寒非但没有感受到婚姻生活的甜蜜,反倒发现无论在生活理念还是价值观上,自己与丈夫都格格不入。两个最不该走到一起的人生活到同一屋檐下,该是多么别扭。

当柏寒下决心结束这段婚姻时,却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为了腹中的孩子,她又动摇了离婚的念头。9个月后,儿子韩青来到世间。

为了不让儿子承受单亲家庭的痛苦,柏寒忍辱负重把这桩婚姻又维持了8年。儿子读三年级那年,她亲手结束了这段婚姻,儿子跟随她生活。婚姻虽然结束了,但有钟爱的演艺事业相伴,柏寒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与教授丈夫共享一段美好生活

没有了婚姻的牵绊,柏寒把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成长中的儿子,一半给了心爱的演艺业。

由于片约不断,柏寒经常外出拍戏,一去就是大半年,她自嘲自己只能算是“半个妈妈”。儿子韩青从幼儿园起,就当起了住校生,一直当到大学毕业。柏寒有愧于儿子,总想加倍补偿他。想不出更好的补偿方式,柏寒只能在物质上对儿子百依百顺。

很快,儿子步入青春期,父母离异,母亲长期不在身边,韩青的叛逆心比一般的同龄人要重得多。柏寒管教起孩子来感到力不从心,就在这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韩小磊走进了她的生活,成了她和儿子的良师益友。

柏寒和韩小磊能牵手共度一段美好婚姻生活,得益于朋友的牵线。两人结婚后,韩教授自觉担负起了教育韩青的任务。

还别说,人与人之间真的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缘份。叛逆少年韩青和韩小磊相处了没几天,便自自然然地接受了这个和蔼、博学,而又做得一手好饭的后爸。

然而,韩青的学习仍让人不省心。有一天,柏寒接到了韩青的老师的电话,说韩青迷上了滚轴溜冰,经常逃课去玩,希望柏寒能管教一下。

柏寒听后忧心不已。韩教授听了妻子的述说,思索了一下,对柏寒说,对于韩青这种情况,你越是打他骂他,他越是抱着对抗的心理与你周旋到底,不如先顺着他,让他自己吃点苦头,他就会迷途知返。听了丈夫的分析,柏寒觉得很有道理。

随后,柏寒、韩小磊与韩青进行了一次严肃、认真的谈话。韩教授对韩青说:“我和你妈不反对你退学去溜冰,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用父母的钱,你想办法挣钱去玩吧!”

韩青同意了妈妈和继父的意见,他想出一个主意,就去恳求溜冰场的老板,他想在溜冰场洗客人用过的袜子,以此换得老板让他免费溜冰。老板想了想,同意了。

第一天,韩青洗袜子还是比较认真的,并用这种方式换取了免费溜冰的快乐。但到第二天时,他受不了了,一闻到顾客脱下的袜子的臭味就想吐。由于和父母事先有约定,想玩就只能用这种方式,他无奈地回了家。柏寒看见浪子回头,备感欣慰。

可不让柏寒省心的韩青又提出一个要求,他还是不想去上学,想去混剧组(即到剧组里帮工)。继父再次顺从了他,并通过自己的关系,让韩青去了一家剧组打杂。没过多少天,因受不了剧组的苦累、琐碎。韩青自动向父母投降,说:“我觉得还是上学好。我想去上学!”

在外面尝到了苦头的韩青学习很努力,成绩也提高得很快,并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柏寒很高兴,觉得丈夫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自己棋高一筹。

大学毕业后,韩青步入了影视圈。韩小磊发挥自己电影学院教授的专长,经常给继子开小灶,给他借来大量的影牒。父子俩一边看,一边品评。韩小磊把自己对角色的把握与创造都讲给儿子听。韩青悟性很好,很快,他就在《厨子当官》等电视剧中有了不俗表现。

2003年7月的一天,柏寒参演的一部戏杀青,就在家里专心陪伴老伴和儿子。一天中午,她看到丈夫捂着胸口痛苦地倒在了地上,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并给丈夫喂下速效救心丸。

救护车呼啸着把丈夫送到了医院急救,韩青也被妈妈的电话招到了医院。然而,由于丈夫心脏病发作,医生经过努力也无力回天。就这样,柏寒失去了人生中的伴侣及良师益友。

珍视亲情,“明星婆婆”与80后儿媳温柔过招

没出演《媳妇的美好时代》曹心梅这一角色前,柏寒就跨入了婆婆的行列。儿媳杜菲菲在一家医院当护士,是典型的80后儿媳。历经人生种种苦难的柏寒很珍视亲情,当然,做婆婆对她来说,也是个新的挑战。

生活中,柏寒是个有个性、跟得上时代潮流的人,开越野兜风、上网冲浪,她一点也不落伍。儿媳杜菲菲性格开朗大方,大部分时候,婆媳相处还是很愉快的。

然而,柏寒毕竟是从艰苦岁月走过来的人,两代人的生活观念、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柏寒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一日之计在于展,每天早上,她都是早早起床,收拾家务,做早餐,忙得手脚不停。

儿子新婚时,柏寒觉得良宵一刻值千金,小两口睡睡懒觉是正常的。可半年过去了,每到节假双休日,小两口晨昏颠倒,柏寒心里便有些不爽了。

一个双休日,韩青和妻子上网打游戏,直到凌晨两点才睡下。柏寒早上六点就起了床,她蹑手蹑脚地打扫完卫生,又到集贸市场买菜回来,已是上午9点了。看到儿子儿媳那间房门仍门窗紧闭,她无奈地摇摇头,心想这俩孩子看来早餐也不会吃了。

当时针指过上午十点半的时候,柏寒有些坐不住了,她忍不住上前敲敲儿子的房门,轻声说:“东子(韩青的乳名),该起了吧,十点多了!”只听屋内传来儿子睡眼惺忪的声音:“嗯,马上就起来!”说完,又没动静了,他俩可能又睡着了。柏寒心里这个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一晃又过去半个小时,儿子屋里依旧鸦雀无声。柏寒的气已经积到胸口处,心想:“再不起床,我这中午饭还做不做啊?”于是,她径直推开儿子的卧室门走了进去,大声说:“起床,起床,都快十二点了,再睡就不像话了!”儿子儿媳这才哼哼唧唧不情愿地起了床。柏寒过后才知道,小两口上网打游戏直到凌晨两点才睡下,不禁又心疼又生气。

儿媳杜菲菲平时穿护士服上班,业余时间喜欢各种时装,牛仔裤更是她的最爱。这几年,女孩子时兴穿低腰裤,杜菲菲也不例外。柏寒穿衣一向严谨,对大街上那些稍一下蹲就露出大半截后腰的女孩子颇有微词,没想到儿媳也爱穿这样的裤子,就想提醒一下。

一次,柏寒正在厨房里忙活,儿媳下班回来’,就过来给她帮厨。儿媳蹲下择菜时,露出了大半个后腰,柏寒上前拍拍她出的腰部,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小菲呀,老穿这样的裤子,当心老了会腰疼!”

聪颖的杜菲菲听出了婆婆话里的意思,心里虽然有些不悦,但也没说什么,只是以后在婆婆面前。她很少穿低腰裤子。柏寒后来也想买一条牛仔裤,找来找去,发现市场上很少能见以前那种高腰裤子。她这才意识到儿媳穿这样的裤子,也是被潮流驱赶着,并不是有意为之。

80后一代,是喝着可乐,吃着洋快餐长大的。看到儿媳爱吃膨化食品,可乐、雪碧不离手,柏寒就觉得不好。有一次,柏寒熬了一锅红梨汤,对下班回家的儿子儿媳说:“你们别老喝那些碳酸饮料,喝多了对身体不好,我给你们熬了点红梨汤,天然的东西对身体好,快去喝吧!”没想到,儿媳只是象征性地喝了点,让柏寒颇觉无奈。

饮食方面,柏寒喜欢素食,儿子、儿媳自夸是“肉食动物”,一天不吃肉,就觉得浑身无力。做饭方面,柏寒要荤素搭配。

一天晚上,柏寒感觉胃不太好,就熬了些粥,弄了几样素菜,儿媳儿子结果吃得很少。柏寒有些内疚,第二天早上就做了几样精美的早点弥补小两口,没想到儿子儿媳基本上没怎么吃。柏寒很是纳闷。儿子主动坦白,说昨天夜里太饿了,小两口从冰箱垒了只素青鸡,一会儿给“干”掉了,柏寒这才恍然大悟。从那以后,她尽量每顿饭都让儿子儿媳有肉吃。

尽管生活观念上有各种各样的不同,但婆媳俩一起手挽手逛街,却是柏寒很享受的时刻。

有一次,柏寒到广州汕头参加活动,杜菲菲正好休假,她便把儿媳也带了过去。活动间隙,婆媳俩去汕头繁华商业区购物。试穿一条长裤时,柏寒征询儿媳意见,杜菲菲张口就说:“太难看了,妈,您的腿和身材不成比例啊!”柏寒听后,赶紧把裤子脱了下来,商场售货员咧着嘴说:“您这么听女儿的话呀!”柏寒笑着说:“这是我儿媳妇。”售货员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儿媳能这样给婆婆说话,现在的女孩真可以!”柏寒却觉得儿媳直率得可爱。

生活中,杜菲菲常使些小性子,有时婆婆唠叨得多了,脸上也会晴转阴,柏寒意识到后,就会主动上去拍儿媳的肩膀:“嗨,妈就这脾气,不对了你担待着点!”婆婆的大度让杜菲菲感到不好意思,因此,婚后这么长时间,婆媳俩从没红过脸。

第8篇:韩寒的青春范文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柳絮 御苑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禁烟火东汉顺帝 帝后之兄梁冀

宫内皇帝特赐烛以照明 及其四子 均封侯 故云五侯

注:1、唐德宗李适欣赏韩翃的《寒食》诗,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誥(掌管皇帝诏令)的显职,因成一时流传的佳话。

2、寒食:清明前两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古时很重视这个节日。相传春秋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一次断粮,介子推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煮吃了。归国后重耳做了君王,赏赐跟他逃难的人,惟独把介子推给忘了。他就背上老母隐居到山中。后来有人提醒重耳,才派人到山里去请他,没找到。有人建议烧山,他不就出来了。结果,他和老母一起抱树而死。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在这一天禁止烟火,不能做饭,只能吃前一天的剩饭,所以称寒食。

韩翃,少有文名,天宝末年进士,为人乐观随和,跟他有交往的都是当时的知名之士。只是他太贫穷了,屋里四壁空空,身无余物,邻居是李某的别室(二奶)柳氏,看他也太可怜,李某来时必邀韩同饮。韩翃也每邀必到,从不拒绝。李某为人非常豪爽,说一不二。来往日久,亲密无间。柳氏平时无事,常从外间观瞧,韩翃总是读书吟诗,有客必名士。她想,这样的人肯定不会久贫贱,将来可能有大作为。趁李之来,密告李,是不是帮帮他。李也认为应该如此。

一日,李某购得美酒佳肴,邀韩话旧,酒过三巡,李说:“秀才是当今的知名之士,柳氏呢,也是当今的知名之妓,以名妓配名士,这可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呀!”因命柳侍韩,韩翃大惊失色。说:“咱们是至交,你叫我喝酒,我不能不来,可是柳氏是你的夫人,我怎敢无礼,我实在担当不起,你不能这样,若不我就走了。”“别介,你听我说,大丈夫相遇,彼此又相投,一言道合,可以相许以生死。我看你二人有缘,我才把柳氏许配给你,你再外道,那咱俩还有什么知交的情分!再说啦,你也太困难了,柳氏有资百万,你尽可取用。柳氏为人真挚,可以为你操持家务,可以为你分忧,无论何时,都不会有任何差错!”随即长揖而出。等韩翃醒悟过来,出门再看,李某早已不知去向了。

当下二人,你看着我,我瞅着你,相视许久,也不知说什么是好,直如梦境一般。后来还是柳氏借着热饭热菜,到厨下,又烫了壶酒,二人谈到掌灯时分,韩翃才把被褥搬了过来,结成意想不到的秦晋之好。

他们夫妻和美,相敬如宾,从来没红过脸。不知不觉,过了好几年。这时淄青节度使(相当于后来的省长)侯希逸,奏请韩翃为他的从事,给他当助手,管文书,因为那年头不太平,不敢携带家眷,就把柳氏临时安置在都下,准备过了年再来接她。不料一连三年都没有机会。韩翃买了一块足赤的美金,包裹在白练之中,装在口袋里寄到家中。袋内附一简,题着:“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答:“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柳因一人独居,又以自己之美恐为人所欺,竟落发为尼,移到佛寺里暂住。时韩翃也随侯希逸入朝,曾寻访多次,均未找到。时柳氏被已立功的沙叱利(是肃宗时的蕃将,因作战勇敢,才被重用)劫走,宠为专房。韩更加惆怅,无法割舍。苦闷焦虑之极,东转西转,日以继夜。一天遛到城东南角,遇一犊车,他就跟着瞎走,车中忽然问:“是不是青州韩员外?”答:“是。”车帘一开:“我是柳氏,已失身沙叱利,无法自脱。明天还从此过,请来作别。”韩翃深为感动。次日,如期而来,不多时,犊车也到了,车中投出一红巾包,语声呜咽,“终身永诀!”声极凄楚,车疾驰而去。韩翃感慨万端,为之垂泪。

这一天临淄大校在都市酒楼设宴,也邀请了韩翃。韩翃也想开怀,别人有说有笑,唯独他闷闷不乐。座客便问:“员外平时风流倜傥谈笑风生,今天怎么了,这么郁郁寡欢呢?”韩翃只好把他和柳氏的奇缘说了出来。这时卫尉许俊也在座。他年轻气盛,又有一身武艺,再加上几分酒力,立起身形,一抱拳:“我许某曾以义烈自诩,愿得员外手书数字,我当飞马取来!”时在座诸公,齐声喝彩,无不赞同。韩翃不得已,书写一纸,交给许俊。许乘一马牵一马,径至沙府,适逢沙叱利已出,乃入门而报:“沙坠马,垂危,命柳夫人到!”柳氏大惊而出,见许俊,许即以韩字交柳氏,立请柳氏上马,绝驰而去。席未散,卫尉已到,即以柳氏交付韩翃,说:“幸不辱命!”一座皆惊。

时沙叱利初立功,皇上正自宠幸。这很可能引起杀身之祸。乃全体至节度使府稟告原委,侯希逸兴高采烈,又是扼腕又是捋髯而说:“这正是我年轻时所作所为,而今许俊办了如此美事,真是大快人心!”当下修表,立即奏闻。代宗皇帝李豫赞叹良久,御批:“赐沙叱利绢两千匹,柳归韩翃。”

第9篇:韩寒的青春范文

《小时代》自2013年上映就引发争议,焦点大多集中在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拜金和炫富。“小时代”虽“小”,却反映了“大时代”的背景。

《小时代》中的重要地理空间是上海。与上世纪90年代在大众文化中流行的摇曳多姿、风情万种的30年代老上海、夜上海不同,《小时代》所讲述的是一个浦东开发以来的新上海,一个中国经济崛起时代的上海故事。

《小时代》的片头与结尾,航拍镜头总是围绕着陆家嘴地区比邻而居的三座最高建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和“金茂大厦”,它们和东方明珠塔一起成为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地标,甚至《小时代1》和《小时代2》的片名就镶嵌在这万千楼宇之间。影片大量使用自上而下的俯视镜头和自下而上的仰视镜头,分别表达一种俯瞰大地的空中优势以及对高高在上的有钱人生活的羡慕之情,这就是“刺金时代”的价值观。

郭敬明经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奇迹”,是他从四川自贡的文学青年,在短短几年间成长为上海文化产业大亨的故事。而《小时代》不仅没有讲述他这种个人奋斗的“中国梦”,反而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无需奋斗的富二代们的“优雅”与恶作剧。

面对一个财富积累已然完成的时代,上海弄堂女孩林萧只有一种人生选择,就是心甘情愿地与富二代“做朋友”,这也许就是这袭华丽、空洞的外衣里包裹着的最隐秘的悲凉与宿命。

相比《小时代》对于大城市、奢华酒会、欧洲旅行、高档名牌的迷恋,韩寒所拍摄的处女作《后会无期》则显得有些另类、反叛和充满青春的激情。

与《小时代》瞄准中国经济崛起的核心地带浦东陆家嘴不同,《后会无期》选择了一个偏远荒凉、人人都想逃离的荒岛――东极岛。这本来是一个被现代化抛弃的空间,但经过三个小镇青年的“西天取经”,最终东极岛变成了旅行者的文化天堂,一个丽江式的小资旅游胜地。

这种“变废为宝”的能力,不仅源于韩寒深深懂得当下中国小资、中产们的消费偏好,更重要的是,韩寒在《后会无期》中所传递的价值观,与小资、中产们的文化追求高度同构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