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主动学习的理解范文

主动学习的理解精选(九篇)

主动学习的理解

第1篇:主动学习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自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课堂是初中物理教学和学习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 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主动学习,自主运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监控和调整学习、自觉选择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能够自主的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物理“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必要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技能训练,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意识。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精神、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初中物理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与现实生活存在脱节。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紧密的与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物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学生通过日常的生活实例中理解物理规律和理论。但是在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发展,存在理论性强,知识体系比较复杂,有的理论知识与时展相脱节,与学生实际生活没有什么联系,常常把一些物理理想模型转化为单纯的理论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认识,结果形成学生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背诵的相当熟,但是不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严重的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不利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如何教材的组织和编排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建构。如果物理教材知识编排的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特点,接近学生的实际,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材编排中,物理知识的呈现缺乏生动性、活泼性,只是按照能力的高低进行呈现,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的不够紧密,也没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不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提示和引导,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维持参与兴趣的稳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维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会试图依靠经验进行总结、参考老师推荐的方法或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来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进行自主的探究,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有帮助,但是中学生很难判断一种学习方法对其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竞争机制,维持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给予学生重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2、培养学生观察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多种刺激的作用下,通过自主观察,发现学习的知识,并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以问题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一种近似真实、完整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自主解决情景中产生的问题,使他们激发出学习动机和学习的欲望,主动探索学习,最终获得问题答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改进一些实验常规教法,将一些实验教学改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物理中的奥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模拟真实物理现象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解决物理问题的积极性。

3、以“竞赛式”的教学方式,来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竞争的学习机制,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竞争学生能够体会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加深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在采用“竞赛式”的教学法中,一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合理的分组,让水平较高的成员多帮助物理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成员,激发学生自己的竞争兴趣,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和互相质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理解物理知识。小组成员之间应该据具有竞争意识,要有上进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小组学习中,使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

4、开发利用好自主学习资源。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适量的自主学习的资源,以便于学生自主对知识的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图形、图像等相关的对媒体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主播放相应的学习资源,自主的观察物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并最终能够得出问题的答案。《电功率》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电功

率”有更清楚的了解,可以安排学生到商店和家里调查各种家用电器的电功率,也可以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对各种电器的功率进行分析,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这样一方面体现了“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将物理与自然紧密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自己身边的学习资源,并能够学会自主学习。

5、更新校本课程理念。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校本教材,充分的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行研讨、设计等方式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教学科目以及活动,设计的校本的教材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利用校本课程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意将学生的学习和学校资源的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发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既可以弥补学生知识结构上的不足,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结语

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自主性的培养,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引导,能够提供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也要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高泽.一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J].物理教学探讨,2010(7).

第2篇:主动学习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

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和实质

所谓“自主学习”,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习的科学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物理“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理解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除让学生理解大纲规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精神、自我完善意识,成为能够主动地、创造性的进行认识的实践的主体。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二、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特征

1、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1)指导预习、讨论交流。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让学生有目的的地看书,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

(2)定向思维、实验探究。选择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进行的,提出问题,猜想成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等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导学导议、归纳新知。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开展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掌握重点。

(4)巩固应用、反思质疑。设计跟学生联系较密切的问题、练习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引起对知识的反思,提出质疑。

(5)课外延伸、自主发展。通过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做课外实验,以期获得对物理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

这只是一般的结构,具体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2、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的最显特征

(1)自主性特征。它是“自主学习”的最显特征之一,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性的探究,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体会物理原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重要标志。

(2)民主性特征。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不再是做报告者,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过程性特征。“自主学习”的物理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应用性特征。新《课标》把知识的应用和学知识提到同样重要的地位,选取学生周围熟悉的事例理解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它,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真正有用。

(5)创新性特征。“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我,个性具有鲜明特征,每个学生都是探究的主体,具有创新精神。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具有独特和创新性。

三、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师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即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树立主体的学生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体的构建过程。知识不同于实物,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公式、规律,必须由学生自己来构建,并组纳入自己己有的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摒弃过去那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收器,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学生观,树立主体的学生观。其次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做得更好,在学识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了,而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生也有自己的专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加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途径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应当改变过去那种讲实验的状况,积极地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实验”等形式体代替“独角戏”式的实验模式,把总结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品尝成功的喜悦。

物理教学的实践性还体现在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物理习题的设计都应取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在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归纳形成理性思维,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核心

学生的学习是由动机激起和推动的,它直接影响到自主学习的水平、进程和效果,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的意识,主动发展的精神,必须把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动机和兴趣放在首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首先教师应了解青少年一般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尽快掌握物理的思维方式,进入物理的“境地”。第三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第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物理的实用性,培养学好物理的动机。

4、讨论、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解决过去模式中那种单纯灌输、严重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去讨论交流,解放学生的身心去自我实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提昌“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使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3篇:主动学习的理解范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仅是一种解释,但具有动态性;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成人学习策略主要有自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定向学习。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仅是一种解释,但具有动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以及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都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而仅是一种解释、假说或假设;知识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深人,而被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因此,知识并不能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而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同时,知识虽然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同一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是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

2.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既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习者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3.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是学习者这一学习主体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地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且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来代替。

当然,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而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重新进行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习者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也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而是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作出某种调整和改变,使同化和顺应两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因此,只有将同化和顺应统一起来才能深刻地理解学习的实质。

4.学习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只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而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更为重要。因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都·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另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一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习者还可以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并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

为此,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者之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相互沟通、相互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建构起对知识的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了,学习者就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之间认识的不同,尤其是观点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进而达成对问题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建立更完整的表征。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成人学习策略

1.自律学习

对于相对拥有较多主动及独立学习条件的成人学习者来说,自律学习是一种有益的学习策略。自律学习也称自我调控学习。自我调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检查等活动,以判断自己学习的进展以及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这种自我监控的学习能使学习者更好地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修改自己的策略,以便使学习者获得持续的进步。对学习进行监控、诊断与反思是建构主义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就成人学习者而言,边工作边学习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分散自学为主的,而且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能够自己独立作出判断,及时地对学习进行调控。因此,成人学习者更应辜分利用其自我调控能力,将自我监控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策略。成人学习者的自我监控学习主要包括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准备、采取必要的学习步骤、对学习进行控制、进行反馈和评价、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动机等内容。

2.自主学习

与青少年学生相比,成人学习者有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适当选择、整合、运用各种可获得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激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增进情感参与,积极能动地选择、理解知识,使学习者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因此,成人学习者应掌握自主学习策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发展方向等特点,自主选择相应课程,确定学习目标,并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把总的学习目标分解为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确立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拟订学习计划。这样既可以使成人学习者不断品尝成功的乐趣,又可以不断激励其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心理上形成一种昂扬进取的态势,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3.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的,由于不同学习者的经验背景不同,不同人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而不存在对事物的唯一正确的理解。因此,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学习,就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对方的见解,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为丰富和全面。许多建构主义者都十分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建议学习者采用合作式进行学习。

应该说,成人学习者在功利的支配下,其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学习的成绩以及学习过程中个人能力的展现和发展。但有不少的研究都表明,成人学习是注重合作、交往的学习,成人学习者仍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他人身上。成人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而是成人学习者与教材、与同学、与人类历史不断进行精神交往与互动以达成共识的过程。

与青少年学生不同的是,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往往是与生活和工作同步进行的,而且一般都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因此,他们必然会有较多的社会交往,他们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讨论进行学习,以弥补单独学习的不足。因此,合作学习应是成人学习者的重要学习策略。

4.问题定向学习

第4篇:主动学习的理解范文

一、立足教材,全面梳理基础知识

教材是知识的承载,是复习的根本.以往的高中物理一轮复习中,很多教师都不直接用教材,教师直接归纳单元章节知识后给学生练习,练习后再讲解.这种复习方式较为枯燥,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复习过程,对知识点的系统归纳权在教师处,学生只能忙于记笔记,归纳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这种教学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师在复习中依然占统治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只能被动接受.

复习是一个系统归纳整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学会自主归纳和整理,然后再辅以针对性的练习,如此,复习效率才会更高.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归纳,虽然教师的归纳够系统、够全面,但学生没有主动经历归纳过程,对知识的系统性构建不强,其综合应用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故而在一轮复习中教师还得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归纳,然后教师再给予指导.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中,教师要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尤其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落实到实践则需要让学生主动掌握复习方法,学会归纳整理,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如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单元中,基本概念如机械运动、质点、时刻、位移、路程、速度,对这些概念的系统归纳由学生自主采用树状或分层归纳方式进行,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针对概念中的关键点进行整理.如对“质点”概念的归纳中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就要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强调.

二、突出技能,引导学生应用知识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是一轮复习的重点,即让学生逐渐从知识理解走向知识应用.新课程标准中也极力强调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很多问题并不是很难,更多注重是的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一轮复习中加强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解决基础问题开始,让学生在应用中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才能为其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一轮复习中提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不能等同于应试能力.否则教学容易陷入“题海战术”的极端.在一轮复习中所选练习题要强调其典型性,尤其要注重结合教材知识而让学生能从练习中提炼知识点或解题方法.一轮复习中,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的引导.

以“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习练习为例,引导学生对“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的概念系统归纳后,出示练习题如: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列各值中的哪个?A.μmg;B.μ(mg+Fsinθ);C.μ(mg+Fsinθ);D.Fcosθ.对本题,关键是要根据木块匀速运动时受力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是力的合作和分解概念应用,将摩擦力F进行正交分解,因木块做匀速运动,在x轴上,向左的力等于向右的力(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在y轴上向上的力等于向下的力,即可得出B、D都正确答案.

三、注重渗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在物理高考中,基础类应用是主体,而综合应用类问题也是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式,正因为高考这一导向,很多教师在复习中就狭隘的认为复习中要带领学生解决难题、刁钻题,结果整个复习中都在围绕难题进行,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根本听不懂,学不会,复习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高.其实,高考中的综合应用类问题目的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查,针对这一点,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学科内知识进行综合,更好地解决综合类应用问题.

综合应用类问题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即一道题可能涵盖多个知识点,甚至是知识点的交叉应用.一轮复习中加强引导学生对前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将不同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提高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这对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有积极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综合应用问题时,在解题方法上的引导是关键.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学生解题时不会审题,对问题中所给已知条件分析不到位,从而导致解题出现错误.因此,在解决综合应用问题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所给条件深入分析,然后再寻找解决办法.

例 如右图所示,半径长为1.8 m的光滑半圆轨道竖直固定在高5 m的水平台上,平台上BC长为4.5 m,质量为1 kg的小球b静止在C点.现在要将一质量为2 kg的小球(b球)从A点释放,运动中在C点和b球发生碰撞后,两球分别落在水平地面的M、N两点,此两点和平台边的距离为分别为3m和4m,两球可视为质点,g=10 m/s2.问题一:碰撞后b球的速度;问题二:碰撞前a球的速度;问题三:BC段是否光滑,如不是求动摩擦因素.解决该题时,首先要判断b球碰撞后的运动,即平抛运动,由此而得h=12gt2,xa=vbt,从而求得b球的速度;而a球碰撞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碰撞中动量守恒,由此可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三则要根据动能定理找出v>v0的关系而判断BC段不光滑,然后再根据动能定理求解.这道题不太难,关键是在解题中要分清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逐一求解.

四、关注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和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区别在于对学生发展的关注,传统高中物理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利用知识去考试,而新课改下的物理则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学会灵活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尤其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轮复习中,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安排复习计划,引导学生独立对知识进行归纳,学会在合作中分析并解决问题,逐渐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复习方法上要讲究创新,从学生角度而言,不同的学生在复习中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享那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如概念记忆中通过勾画关键词的方法.从教师角度而言,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尤其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多交流方法,能共同探究问题.

第5篇:主动学习的理解范文

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10-01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宗旨.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需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指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情绪与情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心理因素和行为素质。怎样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讲解非常清楚、详细,却使学生养成了过于依赖教师的习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是把物理学习当成是记忆一些重要的物理结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事实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好的重要保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他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要通过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1.2培养学生持久不衰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活动起着驾驭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物理课堂选用生动、新奇、趣味事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重视小实验、小制作,满足学生的好玩、好动、新奇的心理;多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1.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起源于问题”,首先要不断引导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一个个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的“小脑袋”越学问题越多,新颖的想法也越多,使学生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翔于湛蓝的天空。其次,要让学生直面于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冲动之后,就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还要学会查找工具书、与同伴研讨、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等办法。学生不断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产生成功之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无穷动力。

1.4训练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经常用榜样来鼓励学生,指导他们战胜困难。教学中应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科学探究和物理实践活动,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探究活动中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意志。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1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作业等环节的指导。二是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等一般科学方法。五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如学生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作笔记的方法等。

2.2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解题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教给学生规范、正确的解题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其次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解题技巧的习惯。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另外,物理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3.2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来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增长知识和丰富经验,它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独立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3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6篇:主动学习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中学物理;学法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品质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在笔者看来,物理非常有趣,可以解释自然界中的很多东西。但是很多学生却认为物理艰涩难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法指导进行研究,搜集和总结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介绍给学生,逐步引导、训练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作业等环节的指导。二是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等一般科学方法。五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如学生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作笔记的方法等。

2.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解题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教给学生规范、正确的解题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其次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解题技巧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指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情绪与情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心理因素和行为素质。怎样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讲解非常清楚、详细,却使学生养成了过于依赖教师的习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是把物理学习当成是记忆一些重要的物理结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事实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好的重要保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他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要通过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2.培养学生持久不衰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活动起着驾驭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物理课堂选用生动、新奇、趣味事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重视小实验、小制作,满足学生的好玩、好动、新奇的心理;多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起源于问题”,首先要不断引导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一个个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的“小脑袋”越学问题越多,新颖的想法也越多,使学生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翔于湛蓝的天空。其次,要让学生直面于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冲动之后,就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还要学会查找工具书、与同伴研讨、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等办法。学生不断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产生成功之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无穷动力。

4.训练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经常用榜样来鼓励学生,指导他们战胜困难。教学中应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科学探究和物理实践活动,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探究活动中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另外,物理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2.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来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增长知识和丰富经验,它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独立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切实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教师应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放手”让学生合作,当然,学生也不可能一开始就会合作的很好。在准备阶段要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每位学生都可能是主持人、陈述人、记录人、进行科学探究的小科学家。

(2)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并非纯粹的小组讨论,不能过分追求场面的热烈,要注意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有意义。课堂中学生各执己见,有时甚至争执、辩论,乱作一团,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更不用说如何达成共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合作学习的过程,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亦不能流于形式,要及时纠正偏见,消除误解,预防冷场和过度依赖,更要关注学习消极的学生。

(3)学生在自主探究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合作技巧的指导。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共同讨论;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 ②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也是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小组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3.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或学术)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科学结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可以在现场活动中充分地感受、深刻地体验、大胆地想象、踊跃地表现、积极地交流,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广泛的刺激,增强学习意欲,摆脱狭小空间的束缚,在亲身经历中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和人本性,使学生得以广泛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自身,个性得以尽情展现,情感体验极大丰富,从而提高其与人交往的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及创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对“演示实验”的处理,传统上的“演示实验”一般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完成的。但教学中发现,每每遇有实验,学生们总是很兴奋,大部分学生都站起来看。有时效果不太理想时,一些学生甚至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上去做。因而笔者因势利导,对“演示实验”作了一些改进:一是让学生来做“演示实验”;二是对“演示”的仪器等进行一番“改进”或要求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三是增加一些与书本上原理、操作或装置不一样的实验进行对比演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同名实验(可以课后进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力求避免使“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一家之演”和“瞬时之作”,而成为学生们开动脑筋、锻炼能力、相互学习的活动,拓展了“演示实验”的教育时空和功能。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这样的物理教学,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师要不断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学会学法指导的方法,提高学法指导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1999(1).

[3]马雪.关于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9).

[4]张璞扬.中学物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李建新.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的实践[J].宁德师专学报,2001(3).

第7篇:主动学习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创设;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学科以其自身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了解,面对复杂的知识内容,学生很难从讲解中进行深入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多种途径、方法带有目的性的选择学习活动,在选择学习活动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逐渐失去了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权利,长期以往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造成影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确立课堂学习目标,学会自主制定符合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计划,为课堂学习提前做好准备活动。另外,“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自身特有的创新性、独立性、能动性的特征,通过“自主学习”教学可以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1]。

2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策略

2.1创设自我学习环节: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进行自我学习。在学生自我学习环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引导,首先明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内容的提纲,为学生提供物理实验所需的相关器材和设备。其次是引导学生对教师制定的课程内容提纲进行思考,并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标记,同时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学生的身边,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进度进行观察,及时的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讲解和点拨,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应予以重视,多提供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这节高中物理课程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采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首先为学生列出这节课程的教学提纲,如1.平抛运动是什么?2.平抛运动的条件有哪些?3.受力特点有哪些?4.分析平抛运动的形成。其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教材的阅读,鼓励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指导学生进行平抛运动的实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减少讲解的时间,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学生通过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可以增强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推动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2]。

2.2创设小组讨论环节: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也是必不可少,在创设小组讨论环节之后,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有利于学生全面、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相仿,彼此间的交流就会更加顺畅,而且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差异也不是很大,同学之间的压力不大,相比较于教师,学生更愿意与同学进行真实想法的交流。在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中创设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自我学习中的表现将学生有组织性和个性化的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和哪位同学分在一组进行讨论学习。在分组之后,组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小组讨论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尽量做到每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到谈论学习中,自己可以和其他每位同学进行交流,从谈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另外还需要鼓励不善言谈的学生多发言,增强学习信心。在小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2.3创设全班探讨环节: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全班探讨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对自主学习的难点、重点、分歧点知识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采用辩论等方法让学生自我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全班学生探讨之后仍然存在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教师在进行精讲。例如,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和受力是学习的重点,其中利用隔离法、整体法分析受力情况对以后分析物理受力情况、运动状态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力也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是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这时通过全班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精讲,但更多的是采取点拨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4]。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祁永斌 单位:海城市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何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证研究———以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例[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03):70-74.

[2]朱晨华.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56.

第8篇:主动学习的理解范文

论文摘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策略,从而获得有效学习的认知能力。第二语言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的习得过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语言输入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对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试从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自主学习理论出发,分析如何在语言输入阶段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实现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自我构建。

在自然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下,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可以使语言学习者自然地掌握语言。然而,第二语言学习不是学习者机械被动地接受语言输入,而是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调控学习手段。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者是参与语言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者,其个体差异及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语言习得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言输入阶段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习者内化、吸收语言输入,主动构建语言知识。

一、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的理论基础

1.输入假说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包括五大假说的“监控理论”。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在输入假说中,krashen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且输入的量是足够的,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krashen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i+1”是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1”代表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与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的过渡距离。

2.自主学习理论

现代自主学习理论是伴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有着坚实的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知识结构与社会交往互相补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体验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1]其基本观点包括:(1)作为学习者的个人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并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即新知识的过程,是发挥学习者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过程。(3)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交往过程。[2]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终生必须具有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在国内外教育研究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界定。首次正式提出了“学习者自主”概念的holec(1981)指出,学习者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3]zimmerman(1994)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六个理解维度,即自我激发的学习动机、有计划的学习方法、定时有效的时间安排、对物质和社会环境的高度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总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愿承担学习责任,根据自身语言学习情况和客观物质条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并根据目标的实现程度不断实施学习目标或方式的自我调控。

二、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只要学习者接触到大量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向学习者提供足够数量的可理解输入,语言习得就会自然产生。保证真实语言材料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是二语习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者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数量巨大,获取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输入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学习者具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形成自主学习态度、选择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可理解输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或策略、通过对主动的知识构建完成对输入语言材料的内化,是实现有效语言输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自主学习态度的形成

在与自主学习相关的个体学习者等诸因素中,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被认为是促使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行为承担责任的心理因素,在自主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语言输入的有效吸收,学习者必须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端正关于自身学习角色的观念,逐步减轻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具备关于自身能力的正确观念,培养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在选择语言材料的自主输入之前,学习者必须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以便在语言输入过程中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对自己学习负责。

2.可理解输入的选择

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具备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为前提的。实现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要求教师明确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然而,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级学生的语言水平总是参差不齐,在提供“i+1”公式时,教师更多的只能靠直觉和经验,很多时候照顾不到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最多只能做到照顾符合大多数学习者的目前水平。同样的语言输入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困难重重,增加失败的经验,降低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对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来说则可能会因为输入质量过低而对语言学习产生枯燥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习者在课堂外充分发挥语言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兴趣,合理利用各种图书、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输入是外语习得的重要条件。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时,可以自行判断输入材料的难度,进行有选择性地输入。这就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语言学习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策略性,不能为减少学习难度而选择对自己没有任何挑战性的语言输入,也不能因急于求成而选择难度过大的语言材料。同时,只有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新的输入方式、新的输入源,才能更好地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性,激发起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吸收、消化新知识,实现语言输入的内化和语言习得的发生。

3.自主选择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认知策略是指语言输入过程中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指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监控、调节和自主指导的能力;社会/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及对自身情绪的调节,如降低焦虑等方面的能力。三种策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与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密切相关,对语言学习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客观物质或社会条件等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调整。如果个体认知加工时倾向于以外部信息作为参照依据,容易受外界环境信息的影响(即依存性的认知风格),学习者可以在选择符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材料后,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和语言水平相当的同伴共同探讨,再寻求教师的意见,逐步实现语言输入的意义构建,并不断监控自己的语言输入,以便更有效地习得语言。

4.输入过程中的主动构建

“可理解性输入”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语言习得条件,但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在强调外界输入对二语习得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语言输入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来输入,而是主动选择、同化、顺应输入的信息,使新输入的材料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重新构建,形成新的结构。因此,除了保证可理解性输入自主选择外,还需要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有意识地关注语言输入对二语习得是非常必要的。语言材料的输入首先面临的是主体的选择性注意。语言输入的材料只有被注意,才有可能被理解,从而转化为吸收。输入假说强调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其实,不管输入如何可理解,最终有多少输入材料被理解并吸收,还要取决于主体的选择性注意。输入的材料如果没有得到主体的选择性注意,就谈不上吸收,更谈不上成功的习得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可理解性输入主体选择性注意的重要条件。

三、结语

语言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4]如何有效地习得语言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和教师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习得的过程才能达到运用的目的,而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语言习得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习得者本身的自主学习意识。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环节,研究语言输入阶段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对语言习得研究还是对当今我国外语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晓琼,华立群.网络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相关性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208-210.

[2]陈青松.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第9篇:主动学习的理解范文

论文摘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策略,从而获得有效学习的认知能力。第二语言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的习得过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语言输入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对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试从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自主学习理论出发,分析如何在语言输入阶段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实现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自我构建。

在自然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下,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可以使语言学习者自然地掌握语言。然而,第二语言学习不是学习者机械被动地接受语言输入,而是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调控学习手段。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者是参与语言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者,其个体差异及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语言习得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言输入阶段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习者内化、吸收语言输入,主动构建语言知识。

一、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的理论基础

1.输入假说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包括五大假说的“监控理论”。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在输入假说中,Krashen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且输入的量是足够的,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Krashen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i+1”是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1”代表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与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的过渡距离。

2.自主学习理论

现代自主学习理论是伴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有着坚实的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知识结构与社会交往互相补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体验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1]其基本观点包括:(1)作为学习者的个人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并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即新知识的过程,是发挥学习者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过程。(3)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交往过程。[2]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终生必须具有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在国内外教育研究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界定。首次正式提出了“学习者自主”概念的Holec(1981)指出,学习者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3]Zimmerman(1994)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六个理解维度,即自我激发的学习动机、有计划的学习方法、定时有效的时间安排、对物质和社会环境的高度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总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愿承担学习责任,根据自身语言学习情况和客观物质条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并根据目标的实现程度不断实施学习目标或方式的自我调控。

二、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只要学习者接触到大量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向学习者提供足够数量的可理解输入,语言习得就会自然产生。保证真实语言材料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是二语习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者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数量巨大,获取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输入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学习者具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形成自主学习态度、选择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可理解输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或策略、通过对主动的知识构建完成对输入语言材料的内化,是实现有效语言输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自主学习态度的形成

在与自主学习相关的个体学习者等诸因素中,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被认为是促使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行为承担责任的心理因素,在自主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语言输入的有效吸收,学习者必须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端正关于自身学习角色的观念,逐步减轻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具备关于自身能力的正确观念,培养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在选择语言材料的自主输入之前,学习者必须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以便在语言输入过程中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对自己学习负责。

2.可理解输入的选择

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具备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为前提的。实现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要求教师明确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然而,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级学生的语言水平总是参差不齐,在提供“i+1”公式时,教师更多的只能靠直觉和经验,很多时候照顾不到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最多只能做到照顾符合大多数学习者的目前水平。同样的语言输入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困难重重,增加失败的经验,降低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对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来说则可能会因为输入质量过低而对语言学习产生枯燥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习者在课堂外充分发挥语言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兴趣,合理利用各种图书、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输入是外语习得的重要条件。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时,可以自行判断输入材料的难度,进行有选择性地输入。这就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语言学习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策略性,不能为减少学习难度而选择对自己没有任何挑战性的语言输入,也不能因急于求成而选择难度过大的语言材料。同时,只有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新的输入方式、新的输入源,才能更好地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性,激发起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吸收、消化新知识,实现语言输入的内化和语言习得的发生。

3.自主选择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认知策略是指语言输入过程中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指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监控、调节和自主指导的能力;社会/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及对自身情绪的调节,如降低焦虑等方面的能力。三种策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与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密切相关,对语言学习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客观物质或社会条件等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调整。如果个体认知加工时倾向于以外部信息作为参照依据,容易受外界环境信息的影响(即依存性的认知风格),学习者可以在选择符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材料后,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和语言水平相当的同伴共同探讨,再寻求教师的意见,逐步实现语言输入的意义构建,并不断监控自己的语言输入,以便更有效地习得语言。

4.输入过程中的主动构建

“可理解性输入”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语言习得条件,但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在强调外界输入对二语习得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语言输入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来输入,而是主动选择、同化、顺应输入的信息,使新输入的材料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重新构建,形成新的结构。因此,除了保证可理解性输入自主选择外,还需要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有意识地关注语言输入对二语习得是非常必要的。语言材料的输入首先面临的是主体的选择性注意。语言输入的材料只有被注意,才有可能被理解,从而转化为吸收。输入假说强调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其实,不管输入如何可理解,最终有多少输入材料被理解并吸收,还要取决于主体的选择性注意。输入的材料如果没有得到主体的选择性注意,就谈不上吸收,更谈不上成功的习得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可理解性输入主体选择性注意的重要条件。

三、结语

语言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4]如何有效地习得语言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和教师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习得的过程才能达到运用的目的,而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语言习得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习得者本身的自主学习意识。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环节,研究语言输入阶段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对语言习得研究还是对当今我国外语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晓琼,华立群.网络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相关性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208-210.

[2]陈青松.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