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欣赏是一种善良范文

欣赏是一种善良精选(九篇)

欣赏是一种善良

第1篇:欣赏是一种善良范文

关键词:学生音乐欣赏人格塑造

《乐记》的《乐象篇》中说:“乐者,德之华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亦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同时还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这些都说明了音乐可以引人向善,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使德育教育渗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这一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有体会,音乐欣赏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塑造良好的人格有着很好的作用。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受到好的艺术作品的熏陶,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是最具音乐艺术本质性和价值性的功能。音乐的审美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正如贝多芬的《命运》,其宏伟的结构、彭湃的气势、热情乐观的精神使人胸怀壮阔、坚毅刚强,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形成,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阴柔性的作品—宁静柔和的音乐能令人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则可以使人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可见,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二、音乐欣赏对形成学生良好品质的作用

学生是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通过音乐欣赏中的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浩如烟海的音乐文献构成了庞大的音乐文化体系。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必然要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体裁,题材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全部文化信息,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的全息性了。

由张艺谋执导的外国歌剧《图兰朵》的演出过程中,观众对歌剧中被作曲者普契尼采用的《茉莉花》为素材创作的杜兰朵公主演唱的小夜曲尤其注意和喜爱。海外的华人每当听到《思乡曲》就会勾起无限的思乡情愫,这些就是音乐文化功能所特有的本土性。这种全息化的音乐图景与本土化的音乐情境,将会在文化的框架下,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音乐欣赏对改善学生注意力品质和良好培养想象力的影响

音乐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是乐音的有序运动。学生会随着音乐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始终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因为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分辨音乐的风格、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就必然促使学生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格式塔派心理学家对此是这样解释,我们身体内部充满了大量的内部空间、时间和深度感觉结构,有各种感觉的接合点和中心,音乐欣赏正是开阔这些空间和开掘深度的催化剂。可见,欣赏音乐具有改善学生注意力品质和培养想象力的功效,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我觉得在实际工作中以下几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在此与大家探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认为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入物我两忘的欣赏情境、培养学生形成欣赏习惯的良好开端。一首音乐作品能否激起学生欣赏的热情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这首作品的熟悉程度,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熟悉感受和陌生感受制约着学生注意的兴趣,似熟非熟对人有一种驱使力,适应人的探索新奇的心理,为了获得这种效果,我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逼真”的情境,它包括:(1)提供积极、贴切的教学态度。(2)提供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3)提供融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挂图等,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熟悉感受,促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适度集中性和稳定性,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保持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期待和探索的状态。

上述情境的创设过程,也是音乐欣赏文化功能的逐步强化外显的过程。同时,又是音乐欣赏心理功能的具体体现与内化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负荷整体文化的音乐欣赏逐步逼近并进入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

2.多方引导,互动欣赏

音乐审美的这种非语言性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即非学生学习的主教导者,而是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通过文字欣赏法、图画图形欣赏法和舞蹈欣赏法的结合,达到学生、欣赏材料和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在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中想象力得到发展,从而提高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中的连动性、多面性和跨越性能力,并使人格在“高峰体验”中获得升华,促进个性更好实现自我完善。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与教化功能正是在这种互动中交相辉映、溶为一体,起到综合的促进作用。

四、对学生由美而求真、向善的个性品质的形成的影响

荀子在《乐论》中就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礼乐而民和睦。”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那么,学生在“高峰体验”中可以迅速、直观地把握人生的价值、自我实现的幸福与世界的本质,这就是音乐欣赏教化功能的内隐性了。它既满足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个性在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长发育时期,学生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处在变化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作为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如何运用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由美而求真向善,运用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运用音乐欣赏的教化和心理功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音乐欣赏的这四种功能也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欣赏是一种善良范文

一、音乐欣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功能

(一)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

各式各样的音乐文献构成了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体系。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首先要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体裁,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信息,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所具有的全息性。

举世闻名的歌剧《卡门》,就是以它浓郁的地方色彩,热情奔放的吉普赛女郎的情怀,倾倒一代代的的世界音乐爱好者。《黄河》也是以其强大的音乐感染力,激发起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这些就是音乐文化功能所特有的本土性。

学生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通过音乐欣赏中的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这种全息化的音乐背景与本土化的音乐情境,将会在文化的潮流之下,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向良好的完善。

(二)音乐欣赏的教化功能

荀子在《乐论》中就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礼乐而民和睦。”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学生在“高峰体验”中可以从中顺利地把握人生的价值、自我实现的幸福与世界的本质,这就是音乐欣赏教化功能的内隐性。它既满足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三)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是最具音乐艺术本质性和价值性的功能。

音乐的审美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

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它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结构宏伟、气势彭湃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壮阔、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

阴柔性的作品包括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学生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具有悲剧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剧美的音乐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

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四)音乐欣赏的心理功能

音乐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是乐音的有序运动。学生会随着音乐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始终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为了听、辨音乐作品的风格、旋律、和声等音乐的要素就必然促使学生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格式塔派心理学家对此是这样解释,我们身体内部充满了大量的内部空间、时间和深度感觉结构,有各种感觉的点接合和中心,音乐欣赏正是开阔这些空间和开掘深度的催化剂。因此,欣赏音乐具有改善学生注意力品质和培养想象力的功效,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入物我两忘的欣赏情境,培养学生形成欣赏习惯的良好开端,一首音乐作品能否激起学生欣赏的热情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这首作品的熟悉程度,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熟悉感受和陌生感受制约着学生注意的兴趣,似熟非熟对人有一种驱使力,适应人的探索新奇的心理,为了获得这种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逼真”的情境,它包括①提供积极、贴切的教学态度。②提供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③提供融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挂图、图片、教具等,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熟悉感受,促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适度集中性和稳定性,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中保持期待和探索的状态。

上述情境的创设过程,也是音乐欣赏文化功能的逐步强化外显的过程。同时,又是音乐欣赏心理功能的具体体现与内化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负荷整体文化的音乐欣赏逐步逼近并进入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二)多方引导,互动欣赏

白居易从“银瓶乍破水浆迸”的音响中想起“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画面,列宁从《命运》交响曲中听出了革命性,这都是音乐审美具有的不确定性。

第3篇:欣赏是一种善良范文

一、欣赏音乐,传承文化

我们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必然要了解它的风格流派体裁,作者、题材和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全部文化信息。譬如海外华人听到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就会勾起无限的思乡情怀,这就是音乐文化功能所特有的秉性。学生是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高中生欣赏音乐,可以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这种全民化的音乐图景与本土化的音乐情节,学生受其熏陶渐染,其个性品质必然良性发展。

二、欣赏音乐,教化洗礼

荀子在《乐论》中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礼乐而民和睦。”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美好的“高峰体验”。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他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学生在“高峰体验”中,可以反复品味人生的价值、向往自我实现的幸福、探求世界本真,这就是音乐教化功能的内隐性。它既满足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在个性的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三、欣赏音乐,坚毅乐观

欣赏音乐,是最具音乐艺术本质性和价值性的功能。音乐审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阳刚性作品的内容主要是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它能让学生意志坚强:结构宏伟、大气磅礴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激烈、坚毅刚强;激情洋溢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阴柔性作品以宁静柔和为主旋律,学生因之而心情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帮助学生走出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萌生学生悲悯情怀。悲剧美的音乐培养学生沉稳理性;喜剧美的音乐可养成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音乐审美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高尚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

四、欣赏音乐,涵养个性

音乐是动态的,是乐音的有序运动。欣赏音乐时,学生会随着音乐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始终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为了区分音乐作品的风格、旋律、和声等音乐的要素,学生必然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格式塔派心理学家对此是这样解释的:我们身体内部充满了大量的内部空间、时间和深度感觉结构,有各种感觉的点和接合的中心。高中生欣赏音乐正是开阔这些空间和开掘深度的催化剂。因此,欣赏音乐具有改善学生注意力品质和培养想象力的功效,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第4篇:欣赏是一种善良范文

一、运用多媒体,营造“声景并茂”的气氛

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足以在小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课堂更生动,尤其对音乐欣赏课来说,音乐欣赏需要合适的播放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提供音乐的欣赏,还可以提供视频的播放。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说:“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音乐欣赏意境很重要,意境的创造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大胆想象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然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声景并茂”,即在音乐的播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这段视频可以是音乐的“原配”,也可以是教师认为比较适合音乐情境的背景。我们都对音乐欣赏有一定的见解,当一首歌曲发行的时候,尤其一些电影主题曲或者电视剧主题曲,初步离开电影和电视剧的情境仅仅听一段音乐的感受和看过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配上背景的音乐更显真实和生动,所以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声景并茂”的气氛。

二、听前创造故事背景,增添童话色彩

小学生充满无限的童趣,仍然很喜欢美丽的白雪公主,喜欢聪明善良的喜羊羊,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故事,要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加入童话元素,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对于故事的构建是一种情景的再现,如第二册中的《杜鹃圆舞曲》一课,如果一上课就让学生听音乐,不对音乐背景做相应的解释,即使成年人也不一定会听得出“杜鹃”在哪里。为了让音乐听起来像在演动画片,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欣赏音乐之前,教师可以描绘一种夜幕低垂的景象,树林里的各种小动物纷纷欣赏杜鹃的圆舞曲,一段接着一段,不知不觉就会沉浸在小动物一起狂欢的气氛中。音乐听起来是有些悠长的旋律,前奏相对较平稳,这时的情境要完全符合夜深人静的感受,教师一定要提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气氛,但他们知道森林里马上就要有一场盛大的演出。故事背景一旦被创造出来,童话色彩就相应地浓厚起来。

三、音乐不同,欣赏方式不同

小学音乐并不只是《小燕子》、《春天在哪里》之类的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现在小学生已经渐渐开始培养对各种音乐的理解能力,但是碍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有些音乐的欣赏不可能完全透彻理解,也许只是听个热闹,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做的是谨记“音乐不同,欣赏方式不同”。

1.儿童音乐作品的欣赏。前面我们谈到,在普通儿童歌曲的欣赏过程中,重点是童话场景的设置,在这类音乐欣赏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融入童话般的情境中,切身运用听觉创造视觉场景。故事性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儿童音乐作品的理解。普通的儿童音乐是最适合小学生欣赏的,所以不要白白浪费这种音乐的重要性,采取适合的方式,将轻松快乐、简单易懂、具有创造性的儿童音乐传授给学生。

2.中国戏曲的欣赏。据我了解,现在一些成年人对戏曲的了解已经渐渐淡化,把戏曲这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音乐早已抛到脑后,所以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要从小抓起。虽然中国戏曲没有流行音乐动听,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音乐欣赏的概念并不是很完整。戏曲中最令小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应该是脸谱,抓到学生的兴趣点便可以由此下手,目的是让学生对戏曲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3.对民族音乐的欣赏。“56个民族56枝花……”民族音乐总是给人以一种团结有力量的感觉,音乐细腻,简单的歌词里蕴藏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色彩。借着民族音乐欣赏,老师可以把中国历史和文化包括这个民族的各个文化背景都给学生拓展一下,尽量说一些比较有趣的背景资料,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其实民族音乐的曲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那种流畅舒适的、小桥流水般的曲调正符合单纯孩子的心理。

第5篇:欣赏是一种善良范文

关键词:音乐鉴赏;心理健康;关系;主动;大学生

一、问题提出

1.问题的缘起

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何有效开展,众说纷纭。其中,音乐鉴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被许多人关注。对于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在国内研究中有许多研究者用理论阐述的方式进行研究。周善美(2011)认为,音乐欣赏在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提高审美能力和趣味,提升审美标准和情趣,使学生更好地正确认识自己;通过“游戏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性潜能;培养感情,调控情绪,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1]詹薇(2004)理论阐述了音乐欣赏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作用———文化作用、教化作用、审美作用、心理作用,并指出了音乐欣赏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通过对表达各种情感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的情感获到调节,心理得到和谐;通过音乐会的欣赏方式、以电声为传媒的欣赏方式等课外辅助式的多种欣赏途径进行调适。[2]柯锦泉(2002)从音乐欣赏的特点谈到其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音乐欣赏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手段。[3]还有徐威、郑玉香(2005)、王婷(2007)、符彦虹(2005)等人也进行了理论研究。他们在各自论文中都看到了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有一些学者提到了在实践中运用音乐欣赏的有效方式与方法。但国内学者都是从理论探讨的方式来研究的。在国外研究中,JoelW.Krueger(2011)指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做事情,将有助于控制情绪[4];JaakkoErkkil等人(2008)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探讨了音乐治疗对负性情绪的积极作用[5]。但目前国外研究中,并没有系统地直接研究音乐鉴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没有研究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以往研究只是从理论上探讨了音乐鉴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而没有采用实证研究(问卷、访谈等)的方式来研究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因此,这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2.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研究主要通过定量研究(问卷测量、统计分析等)的方式结合深度访谈、文献查阅等定性研究的方法来揭示出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并通过问卷、访谈、文献查阅、理论总结等方法研究出如何改善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行为,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将理论最有效地运用于实践。

3.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作为研究目标,是以往研究所未有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丰富了音乐的作用、心理健康塑造的途径等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优化了该研究领域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同时,本研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可以更好地为改善高校通识课程设置、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及践行教育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并提出具体良策。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来揭示出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如何改善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行为,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有量表SCL-90(测量心理健康水平)和自编的《大学生音乐鉴赏行为的问卷》(测量音乐鉴赏行为)。SCL-90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成熟问卷,它的分值越高则心理健康程度越差。《大学生音乐鉴赏行为的问卷》共11题,其中测谎题为2题,经过专家评定,是有效问卷;整个问卷的Alpha系数为.743,分半信度为.769。因此,本问卷是基本符合要求的。

3.施测与数据处理

研究取样对象为130名大学生,取样时兼顾性别、年龄、专业等因素,均为随机取样。施测主要采用问卷法,由主试清晰地宣读指导语,并提醒注意事项。问卷做答完毕由主试收回。研究者将无效答卷剔除,再依据研究的具体问题,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采取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研究对象

实验组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130名大学生(注:由于问卷是在3月份发放的,大四年级学生已经不集中上课了,故在被试样本中缺失大四年级学生)。由样本的基本人口资料统计表(见表1)可以看出,此次测量所取样本是比较合理的。

三、结果

1.心理健康程度与音乐鉴赏行为的相关性

如表2,通过心理健康程度与音乐鉴赏行为的相关分析,a7(音乐鉴赏主动)与心理健康程度的相关系数p值等于.015,p<.05,可得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音乐鉴赏主动正相关的关系具有显著性。如表3,进一步研究得出,抑郁、敌对、恐惧与音乐鉴赏主动的相关系数p值分别等于.038、.033、.041,p<.05,相关关系均呈显著性。

2.音乐鉴赏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预测情况

通过音乐鉴赏各种行为对心理健康程度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Stepwise法),从表4中可知a7(音乐鉴赏主动)对心理健康程度的回归系数t检验所对应的p值为.015,p<.05。因此,音乐鉴赏主动可以预测心理健康程度。从表5可知,决定系数R2=.045,亦即a7(音乐鉴赏主动)能预测心理健康程度4.5%的变异量。

四、分析与讨论

1.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前文得知,音乐鉴赏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揭示,音乐鉴赏主动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程度。鉴赏音乐可以使人的情感强度、情感产生发展的时间延续得到调节平衡,使之身心愉快、精神协调、心境良好。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可以使人兴奋与抑制得到调节,情感强度适中,时间延续适度,精神能量消耗减少,疲倦的身心恢复精力,不平衡的心理趋于平衡。[6]同时,个体通过对思想、精神境界较好的音乐作品的鉴赏,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情操。另外,音乐作品会表达出作者的自我意识,个体通过音乐鉴赏促进了对“自我”的探索,从而强化了自己的自我意识,并对自己的心理及行为进行调整,从而减少了心理问题产生的概率。故一个主动进行音乐鉴赏的人,心情抑郁时能更及时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高兴时能更适时地表达自己,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美,丰富自己的情感,有利于提高自我意识,净化自己的心灵,调控自己的行为,必然有助于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音乐鉴赏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音乐鉴赏主动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程度。前文进一步研究得出,抑郁、敌对、恐惧与音乐鉴赏主动的相关系数p值分别等于.038、.033、.041,p<.05,相关关系均呈显著性。这其实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越主动地鉴赏音乐,那么他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消除或缓解抑郁、敌对、恐惧等负面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音乐鉴赏主动能预测个体心理健康4.5%的变异量,但毕竟是有限的。心理健康变量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这要求大学生应该通过多个方面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对策

既然音乐鉴赏主动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促进作用,那么大学生如何提高或完善自己的音乐鉴赏主动,以促进心理健康?根据问卷调查,特对大学生提出以下建议:(1)树立对音乐鉴赏正确的认识音乐鉴赏不仅可以娱乐消遣、打发时间、排解寂寞、孤独、悲伤等情绪,还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大学生只有对此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主动将音乐鉴赏行为落实在长期实践中,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2)主动、合理地进行音乐鉴赏,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第一,主动拓宽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欣赏的方法,努力提高音乐修养。我们音乐鉴赏时若不懂音乐基础知识,那么鉴赏音乐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听音乐的同时要学习一些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并把理性的知识融汇于感性的体验之中,这样才能使我们逐渐具备一双能听懂音乐的耳朵。[7]大学生可通过上课、上网、书本学习等渠道深入了解有关音乐基础知识。只有对音乐基础知识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内涵,陶醉在其中。同时只有学习音乐鉴赏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改善对音乐的理解,陶冶人身心。可见,这些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养的提高。第二,多听音乐、专心地听。多看音乐鉴赏节目或视频,多听经典曲目;试着去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认真用心欣赏音乐,尤其是多听一些有文化背景的音乐,感受其内涵。这些均有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注意力和意志力。第三,与他人一起欣赏、交流,深化对作品的认识,培养自己宽容、豁达的心理。每个人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会有所不同,通过交流知己不足,知人之长,长期以往,可培养自己宽容、豁达的心理。第四,积极主动利用音乐的力量来改变自己。首先,多听一些有内涵的音乐、积极向上类型的音乐,塑造自己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胸怀;其次,加强对音乐的了解,结合自身的感情、经历,升华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和心理素养;最后,善于通过音乐来调节情绪。例如,当自己情绪低落时,可以通过一些情调欢乐、节奏明快、风格悠扬的音乐来提升情绪。这时,自己可欣赏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斗牛曲》、旋律呈螺旋式上升的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表现鸽子自由飞翔的手风琴曲《白兰鸽》。[8]第五,要长期坚持良好的音乐鉴赏行为。这种长期的良好音乐鉴赏行为可以使心理不断优化。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通过音乐鉴赏行为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大学生要长期坚持良好的音乐鉴赏行为,要将之变成一种习惯。

五、结论

音乐鉴赏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音乐鉴赏主动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程度。

参考文献:

[1]周善美.音乐欣赏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192-193.

[2]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9):401-402.

[3]柯锦泉.浅谈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2,(9):63-65.

[4]Krueger,W.Doingthingswithmusic[J].PhenomCognSci,2011,(10):1–22.

[5]Erkkil,J.Gold,C.etal.Theeffectofimprovisationalmusictherapyonthetreatmentofdepression:protocolfor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BMCPsychiatry,2008,(8):50.

[6]李华东.欣赏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塑造的正面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8):88-91.

[7]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1.

第6篇:欣赏是一种善良范文

我欣赏文人雅士,欣赏文人雅士的代表——陶渊明。

一首《桃花源记》,一句“良田美池桑竹”让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向往美好的愿望,读懂了你感情的丰富,更读懂了你就是一朵隐逸傲骨的菊。你厌恶了凡世的纷争,你淡泊了官场的名利,你乏味了世人的勾心斗角,所以你选择了做菊。以写诗为好,以赏花为乐,以品茗为趣,以旁观者的身份看世,你的雅为清高之雅。

我欣赏文人雅士,欣赏文人雅士的灵魂——李清照。

好一句“藕花深处,不知归路”十五六岁的豆蔻年华,却埋下了“雅”的种子。现在的“雅”为天真浪漫。好一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多娇的你,已诗兴大发,用心灵浇灌出了一棵小小的幼苗,你对诗的无限依恋与热爱回报了你--情真意切的“雅”。好一个“舟轻愁重,欲语泪先流”,多愁的你,伤感压翻了你的轻舟,是什么让你“欲语泪先流”,你经历了什么?走过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带走了什么?为何你的多愁善感却带给了我无限的哀思。难道埋下的种子,结出了一颗让你苦涩的果?可如今你的“雅”是青春给予你悲欢的“雅”啊!你的雅为清丽之雅。

我欣赏文人雅士,欣赏文人雅士的精华——屈原。

你的“雅”并非“汩汩”泪罗,就能诉说完你对国家的雅意。并非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而能表达出你埋葬心底那份愁绪万千的“雅”,你的“雅”却得不到抒发,满腔热血洒到江中。也许那是一种释怀,只有涓涓细流的泪罗,方能抚平你心中的伤痛。你的雅为赤诚之雅。

我欣赏文人雅士,我欣赏文人雅士的领袖——孔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从字里行间向我们渗透出对朋友的热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的一席话,让我胜读百年文学,告知了我正确的态度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的八字经典为我吹散了黑暗的浓烟,展示了中华子孙的优良道德。孔子,你的圣人训让我如何忘怀,你用儒家观念,为世界讲了一课“中国魂”。你的雅为圣洁之雅。

第7篇:欣赏是一种善良范文

“严以修身”是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的一大方面,说明修身之重!如何修身?在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有关文件以及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里已经讲得很清楚。这里,笔者从宽容的角度谈谈共产党人的修身养性。

大气,不小气。我们说的“大气”源于“大器”,器皿的器,是一种容积。“器”后演变为“气”,多指气量、气质。大气者大开大合,宽宏大量,坦坦荡荡。小气者斤斤计较、手足无措。一个境界低下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小气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更干不出大气的事。心胸能装多少人就能办多大事。大气者谋“略”,小气者谋“术”,“略”之不成,“术”将鄢附?古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说的就是大气。胸怀全局和万事者,胸怀坦荡,随和大度,必能志存高远,立高走远。人要有大境界,大气象,树正气,养大气,养浩然之气,大气要养,浩气要养,别养小家子气。小家子气的人,不可能干大气的事。大气者办大事,小气者办小事,正气者办正事,邪气者办坏事。

相互欣赏,不求全责备。一位智囊机构的领导说,他用相互欣赏振兴了一个团队,赢得了一个团队前所未有的地位。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没有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全身是优点的人不是人,而是神;全身是缺点的人,也不是人,而是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欣赏优点你就是聚宝盆,只看缺点你就是垃圾桶。懂得认同别人,更容易肯定自己。懂得赞美别人,更容易赢得认同。赞美是人间最好的剂,最廉价的奖品。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学会相互欣赏,切忌求全责备。反对说长道短、评头论足的“婆婆”行为;树立与人为善,相互欣赏的君子风范。欣赏出团结,欣赏出和谐,欣赏出合力,欣赏出成绩,欣赏出凝聚力,欣赏出战斗力,欣赏出蓬蓬勃勃的事业。

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善良一些,厚道一些,大智若愚一些,若愚是一种大智慧,也是一种大境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斤斤计较,点点小事就往心里去,总是放不下,越积越多,就成负担,最后积重难返,“积劳成疾”,许多“大病”都是这样“积”出来的,许多不好的事都是这样“积”出来的,最后,既搞不好团结,又害了自己。每个人的心就是一扇门,只要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能唤起心中的巨人。学会微笑、学会和气、学会善良和厚道,甚至学会委屈都是本事,要知道只有委屈才能求全,只有忍辱才能负重。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而是你一生中善待过多少人,有多少人想念你。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智;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抛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该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起来的人。从此,你便进入凡事皆为恩的境界,宽容便油然而生了。

与人为善,不以人为敌。立己者立人,怨人者人怨。你立人,人立你,你怨人,人怨你,你与人为善,人与你为善,你与人为敌,人与你为敌。与人为善者善报,以人为敌者恶报。和善出人缘,和善出平安。谁都有想出口伤人的时候,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与人为善,才能有个好心态,心态好了心情好,心情好了万事好。有首歌叫:孔子曰孔子说,天下大同贵为和。扭头看看远方那些硝烟战火,还有多少人在流离失所。大世界,小村落,你别争,他别夺,都是地球的过路客,大家有话好好说……

第8篇:欣赏是一种善良范文

关 键 词:音乐 美感 耳朵 大脑

音乐是用音响来表现人们的内心细腻情感的艺术。音乐音响通过人耳刺激大脑,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情绪,因而人耳对音乐音响的接受能力便是音乐欣赏者需要培养的。当然,一个音乐鉴赏行家少不了父母赋予的一副善于辨音的耳朵,但即使是一副异常灵敏的耳朵,它对于瞬息万变的各种音高、音色、音质、音量的感受力,以及对复杂音响组合形式微妙效果的敏锐听觉,都只有在刻苦的音乐欣赏训练中才能趋于完善,才能有形成上述辨别力的“音乐的耳朵”。然而一个人仅有“音乐的耳朵还不能成为高水平的音乐鉴赏家,还不能说已具备了高层次的音乐审美感,还需要一个善于进行音乐形象思维的大脑,去浮想联翩,去探寻、领悟和再造一个音乐的神妙境地。所以人们常说,音乐创造了音乐的耳朵也创造了音乐的大脑。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艺术的对象创造了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①

一、区划良莠

音乐欣赏与其他艺术欣赏一样,有高低之分、良莠之别。对于青少年来说,音乐欣赏中的良莠之别更为重要,它既是抵制靡靡之音污染的手段,也是建立正确音乐审美感的起点。资料表明:情调萎靡的音乐对青少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足以腐蚀他们的心灵。譬如在一个劳教所里,50名18岁以下的少年犯中,竟有37人最初堕入犯罪的原因是来自不健康歌曲的诱惑。当前不少青少年音乐欣赏活动尚处于盲目和被动的状态,听、学音乐仅为了自娱自乐,多没有更高的目的和追求,多以音乐流行的程度来衡量音乐的好坏,更有人想在音乐中寻求某种刺激,作为情感发泄的媒介。音乐审美的无知往往成为有害音乐乘虚而入的条件。在音乐欣赏中如何防止低级、庸俗的音乐侵入,培养人耳最基本的鉴别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主观上有意识地去抵制、区划那些明显不健康的音乐。可先从音乐中的非音乐因素入手。②歌词色情挑逗、荒淫放荡、庸俗不堪,或陈词滥调是容易识别的;黄色的、颓废的器乐曲标题也不难辨认。然而不少青少年对歌词良莠无所谓,不予区划,认为音乐欣赏纯属娱乐消遣,无需天惊小怪,错把腐朽当成了神奇,误把糟粕当成了精华。除文字外,音乐本身也有良莠之别,有些歌曲常与动荡、诱惑性的节奏相联系,过量地使用滑音增加了轻佻和撩逗的效果。在乐队伴奏中,小号、萨克斯管的大幅度的波浪式颤音进行和大气息的强弱对比,以及机械式的、刺激性的节奏、高强音响、疯狂的打击乐,使人感官沉溺于强烈的刺激之中,若长期沉湎其中,人的意志容易错乱或消沉,由此带来的是多愁伤感、醉生梦死或疯狂的情绪波动,对青少年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音乐是一门非常感性化的表演艺术,音乐表演上的颓废和堕落贬低和丑化了音乐,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音乐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心灵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和侵蚀。有些艺人表演矫揉造作,歌声嗲声嗲气;另一极端是用不加修饰的喊唱和嘶叫的沙哑声来表现音乐艺术。这两种音乐表演使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乐教价值降到了极低点。因而,音乐表演的分寸感也是区划良莠的标尺。当前有害音乐往往词、乐、形三位一体,综合作用于青少年,其诱惑力相当可怕。有些歌曲从歌名上已见一斑,如《疯狂的周末》《性感系列》《济公戏嫦娥》《僧尼浪漫曲》《小尼姑做了一个梦》《猪八戒戏嫦娥》等等。在高科技的今天,这些歌曲很快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流动。音响商和词曲作者为了逐利,见利忘德,以商品价值代替了艺术价值,甚至把人本能的欲望和潜意识层次中的动物性冲动作为作品的主要内容,致使多年绝迹的靡靡之歌陈渣泛起,粗俗不堪的作品屡禁不止。长此以往,就会重蹈美国20世纪50年代由于摇摆乐而出现“垮了的一代”的覆辙,而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所以说,青少年音乐美感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区分良莠,改变在音乐欣赏,尤其在歌曲欣赏中认丑为美的低级音乐审美观。

二、由浅入深

好的音乐也有高低之分,虽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在多听、多品、多评氛围中,便会逐步扩大“耳界”,逐步提高人耳对音乐美的接受能力,建立音乐美感,就会自然而然发现音乐中的雅俗之分,深浅之别,就会较明确地分辨出哪些是追求感官刺激的、低级的,哪些是简单的、浅层次的,哪些是意境深远的、高层次的。比如从形式上看歌曲、器乐小品等,虽然其中也有各种因素的对比变化,但总的来说美感的形态还是比较简单和单一,或表现单一的阴柔之美,或表现单一的阳刚之美,应属于浅层次的音乐形式。而较大型的、复杂的、多乐章的作品,如民族器乐曲、大合唱、歌剧、交响乐、戏曲音乐等则往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兼而有之,是较高层次的音乐形式。青少年在音乐欣赏中应该由低向高,从音乐小品开始,逐步在不同形式的音乐欣赏中扩大“耳界”,训练耳朵听觉反映能力和记忆能力,从中不但获得了乐趣,也接受了音乐欣赏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也促进了人格、情性的陶冶。音乐美感的初步建立,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比较欣赏

在音乐欣赏中,人耳通过欣赏比较,最易使鉴赏力得到提高并建立高层次的音乐美感。比较是把两种音乐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在比较中准确地认识各种音乐现象。我们了解到,青少年在音乐欣赏中,爱听歌曲的多,爱听乐曲的少;爱听独奏独唱的多,爱听合唱、合奏的少;比较喜欢听旋律性强而优美的、和声织体简单的主调音乐,不太喜欢听和声织体复杂的复调音乐;爱听内容明确、形象鲜明、感情浓郁、表现强烈的标题音乐,不喜欢听内容抽象、形象游离不确定的无标题音乐。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生理因素、文化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因素、时代因素等,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没有在比较中训练和锻炼耳朵。音乐欣赏者只要常把不同表现方式的音乐比较起来听,就会滋生出新感觉和新味道来。而且在比较欣赏过程中必然熟悉较多的音乐语汇,尤其对表现内容相同的音乐体会更深。人耳储存不同音乐语汇愈多,音乐美感就会愈丰富,高敏度音乐听觉,即音乐耳朵的实现就会近在咫尺。

四、理论与分析

高层次音乐审美感的建立,除了有目的地训练音乐耳朵以外,还应培养大脑的分析能力。要具备音乐分析能力,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要多听、多看各种形式的音乐讲座。除认真学习乐理以外,还要了解各种乐器和人声的特点,分辨出各种音色,并且对各类音乐的结构样式、体裁题材、表现方式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音乐结构(这里指乐章、乐段、乐句等)将歌曲或乐曲分解成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自然对音乐的各个细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名曲的历史背景、相关的文学内容和其他与名曲相关的艺术知识的了解。特别对标题音乐的认识更有益处。因为许多中外著名的标题音乐都蕴含着丰富的背景知识。如我国著名的传统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其内容是表现楚汉垓下之战,如果我们仅从感官上去直接感受其音乐的形式美,而不知其历史,就无法与楚汉垓下决战那种刀光剑影、短兵相接的殊死搏斗和鼓角震天、万马奔腾的浩荡场面相联系;如果我们不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曲》的理解就大为逊色。如果对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创作意图全然不知,那么对这部不朽名曲所浸透的作曲家热爱民主、追求进步的思想就无法领会;不知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对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的理解就容易浮浅;不知越剧《山伯访友》和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深层意蕴就难以把握。如此等等,举不胜举。这些启迪对开始建立音乐美感的入门者来说更为有益。倘若有音乐兴趣的同道者边听、边议、边论,音乐美感的建立将会更快更好。当然,高层次音乐美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多半要经过长期熏陶,切不可操之过急。一般地说音乐文化知识越丰富,人的大脑音乐思维能力就会越强,对音乐的把握和理解就会越准确,越深刻。

五、联想与想象

高层次音乐美感的建立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怎样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联想和想象力呢?行之有效的办法除多听、多分析和积累上述各种知识外,便是调动大脑的积极思维,边听、边记、边想,要身临其境,要与生活相联系。音乐经过大脑思索后,必然渗进了自我长期积淀的知识和情感,就会自然地产生联想和想象,把时间流动着的音响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艺术形象。只有在大脑的密切配合下,音乐欣赏才能进入对音乐理解认识的较高层次。很多青少年音乐欣赏者之所以不能建立高层次的音乐美感,无法品味音乐美的无穷情趣,除了缺乏音乐天赋和音乐欣赏基础外,主要是他们多满足于毫不费劲就能获得的感官享受,仅注意了音乐耳朵的培养,不愿深入作品意境之中去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和领悟作品的弦外之音和无声之乐。要建立高层次的音乐美感,不仅需要想象力,更需要调动全身的音乐感受力去丰富这种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架起通向神秘音乐的桥梁,成为知音人。“音乐的耳朵”和“音乐的大脑”才能在密切的配合下趋于完善,方可获得高层次的美感享受。

综上所述,青少年音乐美的建立,尤其是高层次音乐审美感的建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感性阶段、理性阶段和共鸣阶段。感性阶段是音乐欣赏的开端,是人对音乐音响的最初感知。如果没有这样的感知,就不可能形成音乐的表象,一系列的音乐记忆和思维就不可能产生。音乐首先是得到心灵上的印证而非理智的思考,它将人带入“规定情景”之中,使欣赏者不由自主地与它融合。当我们专注地欣赏某一作品时,自己处在被音乐激起的情感经验中,这种“移情”作用是欣赏任何艺术所共有的,但在音乐欣赏中主客体的统一表现得最完全。建立音乐美感的方法并不复杂,就是在不断扩大“耳界”的基础上,采取精选自我觉得喜欢的几首乐曲或歌曲,反复听,反复哼唱,记住其中主要旋律,直到从内心中被音乐之美妙所感动。理性阶段是通过对乐曲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各种技巧的运用、作者意图、历史背景等作品鉴赏分析后,在理性上进一步综合作品的内容,感受作品的手法美、内容美、风格美,正确地贮存音乐信息。最后是与音乐共鸣阶段,它是通过人的大脑思维对贮存的音乐信息进行加工,产生联想,产生想象,并与之共鸣,这是对音乐现象的深层认识。听者完全沉醉其中,与音乐融为一体,音乐美感的建立过程便从动听、动情、动感趋向了化人,使听者感受到意境美、哲理美,达到“百听不厌”“难舍难忘”“余音绕梁”的境界。这就是音乐的耳朵(高敏锐的音乐听觉)与音乐的大脑(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协作的结果,建立起高层次的音乐美感。

注释:

第9篇:欣赏是一种善良范文

【关键词】:音乐 美感 耳朵 大脑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105-02

音乐是用音响来表现人们的内心细腻情感的艺术。音乐音响通过人耳刺激大脑,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情绪,因而人耳对音乐音响的接受能力便是音乐欣赏者需要培养的。当然,一个音乐鉴赏行家少不了父母赋予的一副善于辨音的耳朵,但即使是一副异常灵敏的耳朵,它对于瞬息万变的各种音高、音色、音质、音量的感受力,以及对复杂音响组合形式微妙效果的敏锐听觉,都只有在刻苦的音乐欣赏训练中才能趋于完善,才能有形成上述辨别力的“音乐的耳朵”。然而一个人仅有“音乐的耳朵还不能成为高水平的音乐鉴赏家,还不能说已具备了高层次的音乐审美感,还需要一个善于进行音乐形象思维的大脑,去浮想联翩,去探寻、领悟和再造一个音乐的神妙境地。所以人们常说,音乐创造了音乐的耳朵也创造了音乐的大脑。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

一、区划良莠

音乐欣赏与其他艺术欣赏一样,有高低之分、良莠之别。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欣赏中的良莠之别更为重要,它既是抵制靡靡之音污染的手段,也是建立正确音乐审美感的起点。资料表明:情调萎靡的音乐对学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足以腐蚀他们的心灵。譬如在我校,本人调查了全校30名差等生中,竟有19人无心向学的原因是自小受不健康歌曲的影响。当前不少学生音乐欣赏活动尚处于盲目和被动的状态,听、学音乐仅为了自娱自乐,多没有更高的目的和追求,多以音乐流行的程度来衡量音乐的好坏,更有人想在音乐中寻求某种刺激,作为情感发泄的媒介。音乐审美的无知往往成为有害音乐乘虚而入的条件。在音乐欣赏中如何防止低级、庸俗的音乐侵入,培养人耳最基本的鉴别能力呢?本人认为,首先应该在主观上有意识地去抵制、区划那些明显不健康的音乐。可先从音乐中的非音乐因素入手。歌词、荒淫放荡、庸俗不堪,或陈词滥调是容易识别的;黄色的、颓废的器乐曲标题也不难辨认。然而不少学生对歌词良莠无所谓,不予区划,认为音乐欣赏纯属娱乐消遣,无需大惊小怪,错把腐朽当成了神奇,误把糟粕当成了精华。除文字外,音乐本身也有良莠之别,有些歌曲常与动荡、诱惑性的节奏相联系,过量地使用滑音增加了轻佻和撩逗的效果。在乐队伴奏中,小号、萨克斯管的大幅度的波浪式颤音进行和大气息的强弱对比,以及机械式的、刺激性的节奏、高强音响、疯狂的打击乐,使人感官沉溺于强烈的刺激之中,若长期沉湎其中,人的意志容易错乱或消沉,由此带来的是多愁伤感、醉生梦死或疯狂的情绪波动,对学生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音乐是一门非常感性化的表演艺术,音乐表演上的颓废和堕落贬低和丑化了音乐,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音乐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心灵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和侵蚀。有些艺人表演矫揉造作,歌声嗲声嗲气;另一极端是用不加修饰的喊唱和嘶叫的沙哑声来表现音乐艺术。这两种音乐表演使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乐教价值降到了极低点。因而,音乐表演的分寸感也是区划良莠的标尺。当前有害音乐往往词、乐、形三位一体,综合作用于学生,其诱惑力相当可怕。有些歌曲从歌名上已见一斑,如《疯狂的周末》《性感系列》《济公戏嫦娥》《僧尼浪漫曲》《小尼姑做了一个梦》《猪八戒戏嫦娥》等等。在高科技的今天,这些歌曲很快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流动。音响商和词曲作者为了逐利,见利忘德,以商品价值代替了艺术价值,甚至把人本能的欲望和潜意识层次中的动物性冲动作为作品的主要内容,致使多年绝迹的靡靡之歌陈渣泛起,粗俗不堪的作品屡禁不止。长此以往,就会重蹈美国20世纪50年代由于摇摆乐而出现“垮了的一代”的覆辙,而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所以说,学生音乐美感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区分良莠,改变在音乐欣赏,尤其在歌曲欣赏中认丑为美的低级音乐审美观。

二、由浅入深

好的音乐也有高低之分,虽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在多听、多品、多评氛围中,便会逐步扩大“耳界”,逐步提高人耳对音乐美的接受能力,建立音乐美感,就会自然而然发现音乐中的雅俗之分,深浅之别,就会较明确地分辨出哪些是追求感官刺激的、低级的,哪些是简单的、浅层次的,哪些是意境深远的、高层次的。比如从形式上看歌曲、器乐小品等,虽然其中也有各种因素的对比变化,但总的来说美感的形态还是比较简单和单一,或表现单一的阴柔之美,或表现单一的阳刚之美,应属于浅层次的音乐形式。而较大型的、复杂的、多乐章的作品,如民族器乐曲、大合唱、歌剧、交响乐、戏曲音乐等则往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兼而有之,是较高层次的音乐形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应该由低向高,从音乐小品开始,逐步在不同形式的音乐欣赏中扩大“耳界”,训练耳朵听觉反映能力和记忆能力,从中不但获得了乐趣,也接受了音乐欣赏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也促进了人格、情性的陶冶。音乐美感的初步建立,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比较欣赏

在音乐欣赏中,人耳通过欣赏比较,最易使鉴赏力得到提高并建立高层次的音乐美感。比较是把两种音乐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在比较中准确地认识各种音乐现象。我们了解到,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爱听歌曲的多,爱听乐曲的少;爱听独奏独唱的多,爱听合唱、合奏的少;比较喜欢听旋律性强而优美的、和声织体简单的主调音乐,不太喜欢听和声织体复杂的复调音乐;爱听内容明确、形象鲜明、感情浓郁、表现强烈的标题音乐,不喜欢听内容抽象、形象游离不确定的无标题音乐。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生理因素、文化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因素、时代因素等,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没有在比较中训练和锻炼耳朵。音乐欣赏者只要常把不同表现方式的音乐比较起来听,就会滋生出新感觉和新味道来。而且在比较欣赏过程中必然熟悉较多的音乐语汇,尤其对表现内容相同的音乐体会更深。人耳储存不同音乐语汇愈多,音乐美感就会愈丰富,高敏度音乐听觉,即音乐耳朵的实现就会近在咫尺。

四、理论与分析

高层次音乐审美感的建立,除了有目的地训练音乐耳朵以外,还应培养大脑的分析能力。要具备音乐分析能力,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要多听、多看各种形式的音乐讲座。除认真学习乐理以外,还要了解各种乐器和人声的特点,分辨出各种音色,并且对各类音乐的结构样式、体裁题材、表现方式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音乐结构(这里指乐章、乐段、乐句等)将歌曲或乐曲分解成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自然对音乐的各个细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名曲的历史背景、相关的文学内容和其他与名曲相关的艺术知识的了解。特别对标题音乐的认识更有益处。因为许多中外著名的标题音乐都蕴含着丰富的背景知识。如我国著名的传统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其内容是表现楚汉垓下之战,如果我们仅从感官上去直接感受其音乐的形式美,而不知其历史,就无法与楚汉垓下决战那种刀光剑影、短兵相接的殊死搏斗和鼓角震天、万马奔腾的浩荡场面相联系;如果我们不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曲》的理解就大为逊色。如果对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创作意图全然不知,那么对这部不朽名曲所浸透的作曲家热爱民主、追求进步的思想就无法领会;不知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对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的理解就容易浮浅;不知越剧《山伯访友》和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深层意蕴就难以把握。如此等等,举不胜举。这些启迪对开始建立音乐美感的入门者来说更为有益。倘若有音乐兴趣的同道者边听、边议、边论,音乐美感的建立将会更快更好。当然,高层次音乐美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多半要经过长期熏陶,切不可操之过急。一般地说音乐文化知识越丰富,人的大脑音乐思维能力就会越强,对音乐的把握和理解就会越准确,越深刻。

五、联想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