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范文

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第1篇: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范文

盐津,自秦开“五尺道”以来,即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境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景观雄奇。人文资源有:豆沙关唐袁兹摩崖、秦开五尺道、隋古城堡、夷都山乌蒙王遗址、僰人悬棺、东汉岩墓群等历史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劳作民歌“打鼓草”、古朴独特的草龙、独具匠心的牛灯、扣人心弦的高杆狮舞、气壮山河的关河号子等民俗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有:雄镇滇川的石门关、巍峨俊美的老黎山、百态千姿的长胜溶洞、飞流直下的三股水瀑布、古树参天的大佛山、延绵百里的方竹等奇观绝景。

近年来,盐津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提升旅游的思想文化内涵,使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中国·桢楠之乡”、“云南旅游强县”、“云南省生态文明县”等称号。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66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促融合。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具体规划,按照“规划引领、优化布局”的工作思路,编制完成《盐津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盐津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盐津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长期发展目标确定了“两核引爆、一带延伸、四片联动、一环串联”的文化旅游发展布局,近三年目标确定了豆沙特色小镇、牛寨田园综合体和黄草美食小镇项目。统筹编制完善豆沙关5A级景区、落雁龙塘峡谷湿地4A级景区、夷都山乌蒙迷城景区、安农村农文旅兼容示范项目等专项规划,形成了县、乡、村较为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

(二)抓项目促融合。按照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成果化的“四化”管理要求。结合盐津县育好“黑凤凰”、养好“致富牛”、种好“摇钱竹”的三大富民产业发展,加上沿河沿路种植槐花,竹子套种槐花等项目,最终实现半县槐花满县香,在产业发展中讲好文化故事,做好全域旅游面上的工作。围绕“两核引爆”,用“第一景区”的理念重点打造水田新区和豆沙关旅游特色小镇;围绕“一带延伸”,以乌蒙峡国家地质公园为引领,以大佛山、夷都山文化体验带作为补充进行整体打造进行延展;围绕“四片联动”,以特色集镇、特色村庄,并结合优势产业和人文资源进行联动打造,用“乡村驿站”的理念打造农村;围绕“一环串联”,用“景观长廊”的理念打造主干线,着力提升全县景区品质;在景观节点打造中挖掘好文化资源,全面做好全域旅游点上的工作。

通过推进豆沙关景区、水淹池花乡酒谷、云药花乡小镇、盐碘温泉旅游度假中心、牛寨安家村“农文旅兼容”示范项目、落雁万亩农业主题公园、兴隆万亩茶花等骨架支撑性景区建设。相继建成豆沙关3A级国家旅游景区1处及南丝路特色小镇1个,花乡酒谷3A级景区1个,牛寨安家村“农文旅兼容”示范项目和落雁万亩农业主题公园乡村振兴示范项目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个(豆沙万古、中和上村),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1处(兴隆大坪),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1处(滩头生基),三星级旅游酒店1个,二星级旅游酒店2个,县级旅游定点接待单位11家,旅游要素企业43家,旅游分社1家,旅行社门市部3家。

(三)抓资本促融合。全县旅游发展在一张蓝图描绘,多项规划融合,项目全面布局下。为解决政府建设资金不足,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政府配置资源辅助,出台优惠政策帮助,分节点分项目引进社会资本逐一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正在与昭通航旅集团进行合作将豆沙关提挡升级。

(四)抓产品促融合。深入挖掘全县历史文化特色和文旅产业特色,实施“旅游+”“文化+”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着力于文创产品打造。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打造金丽剪纸、王青烙画创意产品,编排《背山的女人》《关河船工号子》《雄关倩影》等一批反映盐津特色舞台艺术作品,深受观众喜欢。其中《背山的女人》获省群众文化“彩云奖”并在省内巡回演出,《背山的女人》《关河船工号子》还参加CCTV-3大型群众文艺展示栏目《群英汇》展演。二是着力于活动品牌打造。结合传统节日和法定节假日,积极打造盐津文化旅游活动品牌。先后组织开展“五尺道杯”全国象棋公开赛、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庙坝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牛寨玫瑰花文化旅游节、兴隆茶花文化旅游节、豆沙美食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盐津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得到有效提升。三是着力于特色产品开发。立足于盐津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打造茶叶、乌骨鸡、竹笋、白酒、石门三粑等文化旅游商品,召开旅游商品推介认定会议,认定旅游商品11种。着眼于盐津特色饮食文化,举办盐津厨艺大赛,评选出花生豆花、清炖乌骨鸡、酸菜米豆汤等“盐津十大名菜”。

(五)抓服务促融合。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为居民服务和为游客服务,发挥好综合效益,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一是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景区景点,加大停车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旅游厕所、书店(书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到在建设中增加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建成景区停车场4个、游客接待服务中心1个(在建4个)、旅游厕所24个、书店32个、豆沙乡愁书院1个,文化活动广场20余个。二是统筹公共服务功能设置。开通“盐津旅游”微信公众号、“盐津全域旅游”微博公众号。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步伐,大力宣传推介“一部手机游云南”APP服务平台,上线百度地图APP旅游厕所24个,旅游特色商品店4家。

(六)抓管理促融合。县委政府按照“三个一”工作法,在全县一盘棋布局,一根指挥棒指挥下,选派86名副科级以上的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指挥。坚持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监管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是推动市场执法队伍整合。深入推动《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整合成立盐津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全面落实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市场领域的行政执法职能。二是推动市场主体联合。鼓励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对接合作,支持文化和旅游跨业企业做优做强,推动形成一批以文化和旅游为主业、以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三推动市场监管融合。加大融合发展新业态的关注、引导,不断更新监管理念。建设信用体系,上传涉旅企业诚信评价500余家,畅通文化和旅游市场“12315”举报电话,积极开展重大案件评选、举报投诉受理、证件管理等工作,切实做到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一并考虑、一并研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旅服务基础薄弱。全县旅游公路数量不足、等级不高,通达条件较差,在建旅游公路推进缓慢;停车场、旅游厕所、标示牌匾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缺乏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景区免费WIFI覆盖不足,大数据平台建设迟缓,缺乏旅游信息公共服务网上咨询平台,旅游公共服务不健全。

第2篇: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范文

一、现状

建设国际化社区,本质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市民和国际友人享受国际化、高品质生活,核心是坚持国际理念、国际标准,重点是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生活品质。全域国际化社区建设是深化城乡社区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表达。党工委深刻剖析在“二次创业”大格局中的定位,结合实际,提出建设“具有新时代公园城市特点产业小镇”的奋斗目标,以“产业服务型、文创旅游型、商居生态型”为重点,推动国际化精品民宿、国际化业态提升、国际化志愿者服务站三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

(二)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产业体系逐渐系统化。产业体系主要为农业依托型,同时以“小民宿”为方向的旅游业嵌入发展,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当前的产业体系仍然以农业为核心,以休闲、旅游、观光、采果、文创、体育等为衍生产业,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链共同推动街道发展。一方面街道具有特色水果产业优势。枇杷、樱桃、葡萄三大特色水果产业规模成熟、运行顺畅,在规模不断壮大、技术不断更新、现代科技不断融合的趋势下,水果产业良好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凸显。同时地处龙泉山森林公园范围内,生态保育功能显著,充分体现街道在全域规划中的功能分区特点,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聚。在建设樱桃基地、葡萄基地、枇杷基地、桃源村特色民宿产业示范区等产业基地过程中不断增强创新,开拓路径。另一方面街道“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商业、旅游业、服务业、文创业、体育业等第三产业皆是未来逐步占据产业版图的重点发展对象。体现“一三”融合发展的产业项目已不同程度投入运行。

特色水果产业是街道产业发展成果的初步体现,20年的产业发展所积累的成果较大提升了特色水果产业在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竞争力。2019年,街道枇杷种植共计19000余亩,年产量0.8万余吨,产值1.2亿余元,规模成熟,产量稳定;樱桃种植共计1000余亩,年产量50余吨,产值30余万元,附加效益强大,极具发展潜力;葡萄种植6000余亩,年产量400余吨,产值70余万元,融合科技兴农,更具规模效益。同时基于水果成熟季观光旅游,吸引20000余人前来观光旅游、体验采果,实现经济效益120余万元。

二是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初具规模。以x村为主覆盖街道全域的枇杷产业通过二十年的发展,成熟的体系、庞大的规模,在农业管理技术不断提升的加持下实现了强大的产业效力,是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x村樱桃基地建设十年,通过农学院的技术支撑,丰富了产业链,提升了果品质量,较大程度增加了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x村以及街道发展带来较大的推动力,形成产业规模效应与独特的产业特色,并提升了街道在观光采果业中的竞争力。樱桃沟产业成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乡村公路的美观度,增强了停车场的便捷度,为前来观光采果的游客带来了更加舒适的体验。同时樱桃沟基地成为x大学硕士、博士教学基地,完成了集科研、教育、产业为一体的综合试验基地建设,x村葡萄基地引领了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新方向。基地将现代农业科技运用到基地农产品种植、管理、丰富、繁育等全过程产业链中,与农业科学院密切合作,通过科研院所推陈出新的农业前沿科技,促进葡萄种类更加丰富、产品质量更加优质、采果时间不断延长,引入先进品种,丰富产业链,不断提升葡萄基地在成都市水果产业中的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干部对国际化社区建设缺乏深入理解

国际化社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面向基层干部,更是新上加新,基层干部缺乏对于国际化社区建设的相关理念,无所适从,仍然遵循旧思想、老办法。干部缺乏国际化社区理念,理解程度不够深入,整体把握较差,站位高度不够,对于如何建设国际化社区亦是无从入手,就事论事。

(二)特色产业根基需巩固,产业深入融合程度不够

特色水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特色特显不够充分,特色产业优势发挥不足,特色产业需提档升级。一是传承发展二十年的枇杷产业,出现产业园区“老化”现象。枇杷园区管理精细化程度低,果树老化、病虫害等问题较为普遍。二是x村樱桃产业基地已使用十年,综合经济效益较好,但目前规模较小、果期较短、品种单一,规模效益体现不够。三是葡萄产业虽然已达到一定规模,但存在品种丰富、农业设施良好、规模化种植的农户较少,全域内单体小农户较多,以种植某类品种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销售渠道不够多元,且受气候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不够强。

(三)国际化社区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不清晰

国际化社区建设虽然已经推动了大半年,但理念宣传不够到位,思想接收程度不够,导致国际化社区建设的规划存在一定的问题。国际化社区建设是全域全方位的工作,xx国际化社区建设核心便是特色产业的“一三”融合发展,以社区为链接形式。但表现出来却是产业是产业,社区是社区,没有一个融合发展的清晰路径。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夯实产业根基,加快发挥产业集聚规模效用

自古以来,农业便在文明发展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资保障,是“二、三”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夯实农业根基,方能推动五千年文明永续。于xx而言,特色水果产业是农业中的主要产业,是整个产业体系中的关键核心。夯实产业根基,便是巩固好特色水果产业根基。要坚持科技兴农,深化与农科院、x大学的合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立合作试验基地,发挥科技产品效用,淘汰低产、老化果树,丰富特色水果樱桃、葡萄、枇杷的品种,推广高产、抗病虫害品种,加快产业的连线成片工作,打造好品牌化建设工作,发挥好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用。

(二)推动产业深入融合,健全都市观光农旅文产业链

要充分结合自身禀赋,发挥好特色水果产业的优势,推动产业深入融合,发挥体制优势,加快步伐集中力量建设健全基于特色水果产业的现代都市观光农旅文产业链。加快建设步伐,抢占特色模式发展阵地,争先建设好一个产业链发展模式地区,做好宣传工作,快速形成人流集聚地。提档升级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配套,加快完善标识标牌、停车场、道路增花添彩等配套实施,提速推动观光采摘步道、观景平台、展销点位等硬件设施建设。

第3篇: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范文

[关键词]创意农业;横县茉莉花;台湾

20世纪90年代,传统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诞生了创意农业。狭义的创意农业是从单一农业生产出发,对农业园区和农副产品进行创意设计。广义的创意农业突破农业生产的限制,通过创意把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事节庆、乡村文化和市场需求融合,构建新农业完整的产业链[1]。总体来说,创意农业是依托农村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资源,运用创意思维,深挖农业文化内涵,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展农业功能,促进三产融合,实现三农(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兴业态。

一、创意农业的经验源

中国创意农业以台湾为代表,经历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创意农业三个发展阶段,成为世界创意农业的佼佼者[1]。通过文献检索和案例研究,台湾创意农业经验总结为模式创意、产品创意、产业创意和营销创意。

(一)模式创意模式创意:集众家之长,政企农通力合作台湾创意农业的成功离不开官方、企业和农民的通力合作[2]。以台北竹子湖海芋季为例,台北市产业发展局和北投乡农会每年都会共同确定海芋季主题,确保趣味性和话题性。为吸引当地农户参与,官方和农会鼓励农户利用各自园区参与地景花艺设计,并开设培训班,邀请专人进行自主营造设计的专业培训。农民成为创意农业的主要参与者和设计师,根据每年主题设计不同地景花艺,提升竹子湖整体景观。

(二)产业创意产业创意:做主题文化,实现全产业衔接台湾创意农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自己的主题,或突出生态,或展示民俗,或强调科技。农园主围绕主题,打通上下游产业,跨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休闲服务业,形成一二三产全产业衔接[3]。台湾彰化花坛乡从茉莉种植入手,到开发茉莉花茶产品,再借助茉莉花茶的品牌影响力,将旧谷仓改造为农旅休闲园区。游客在茉莉花坛可以参与一站式体验,享受吃喝玩乐购一条龙服务。

(三)产品创意产品创意:走创新之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台湾创意农业从景观设计,到创意礼品,再到体验活动,处处充满创意设计。一是景观设计主题化。台湾创意农业大多就地取材,利用当地三生资源进行创意设计[4]。从游览设施到景观小品,都是生态和艺术的结合。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同时,彰显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主题概念。二是农业产品礼品化。通过创意外观设计和包装设计,普普通通的农产品摇身一变,变身人气商品,变身送礼佳品,变身高档艺术品。台湾彰化茉莉花坛茉莉花茶产品荣获德国IF设计和红点包装设计两项大奖,采用中国传统纸茶壶的包装和“花、鸟、风、月亮”经典剪纸图案,传递着生活的安定和谐。三是体验产品互动化。台湾创意农业注重互动性体验,茉莉采摘、茉莉窨茶、茉莉美容皂DIY,茉莉美食制作。游客在娱乐中感知茉莉花的魅力,在体验中学习成长。

(四)营销创意营销创意:讲品牌故事,用情感制造溢价台湾创意农业擅长讲故事,注入文化,用情感制造溢价[5]。如台湾第一农产品文创品牌“掌生谷粒”,品牌创始人以文字和摄影的方式记录稻农的辛劳,用古朴的牛皮纸包装,用书法手写产品和生产者的故事,传递对稻农的敬佩,表达对土地的热爱。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朴实动人,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共鸣。

二、横县茉莉花休闲农业SWOT分析

(一)优势横县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一是主题特色鲜明。横县是中国茉莉花之乡,茉莉花栽培历史悠久,花期长,香气浓。二是地理位置优越。横县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区2小时自驾游圈,毗邻越南,面向东盟。三是产业规模空前。作为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茉莉花茶加工基地,横县茉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占世界总量60%[6]。四是品牌效应初显。中国(横县)国际茉莉花文化节连续举办9年,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横县茉莉花已成为广西最具价值农产品品牌。

(二)劣势横县茉莉花休闲农业发展滞后。一是产品层次不高[6]。目前多停留在农业观光和茉莉采摘的基础阶段,茉莉文创产品品种和质量有限,茉莉窨茶、花茶冲泡、花食制作和花香DIY等体验活动多集中在文化节期间展示,未落地形成固定的体验产品。二是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够便捷,景观缺乏美感,各大休闲园区接待能力有限,配套旅游设施不全。三是营销力度不足。营销宣传多集中文化节期间,宣传方式和内容缺少创意。

(三)机遇横县茉莉花休闲农业的发展机遇好,有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当地政府《关于加快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的意见(2018—2020)》和《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暂行办法》等政策的出台,为横县茉莉花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挑战横县茉莉花休闲农业竞争激烈。一是产地方面,对手强劲。作为茉莉花茶的发源地,福建福州独占先机。2014年,福建茉莉花茶传统窨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江苏南京因一曲名扬国内外的地方民歌《茉莉花》中外闻名,更注册了“好一朵茉莉花”文创品牌,进行茉莉花文创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二是市场方面,客群年轻化。90后、95后成为休闲旅游市场新兴的消费主体。根据茉莉花茶消费调查,50~60岁传统消费群体消费能力逐年下降,25~40岁中青年消费者占比逐渐加大。相比中老年群体对价格、口感和质量的关注,年轻消费者更看重消费体验、产品设计、个性化以及购物便捷性。

三、创意农业视角下横县茉莉花休闲农业发展建议

(一)招贤纳士招贤纳士,发挥多方能动性横县茉莉花休闲农业要更快更好发展,应招贤纳士,特别是有创意、懂技术、会管理、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一要加强外来引入。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人员进驻,加快技术革新,推进创意落地。二要强化就地提升。借鉴台湾发展创意农业的经验,邀请专业人士加强对农民技术技能和创意的培训,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使农民成为创意农业的重要主体。通过花艺竞赛的方式,吸引当地农民参与茉莉花景观小品的设计,提升横县整体景观。政府、企业、农民、技术人员和创意人员多方通力合作,共同助力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

(二)三产融合三产融合,推进全产业发展横县茉莉花休闲农业要加快三产融合共生。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已成规模,今后要依托南宁市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加快茉莉花新品种、新产品的研发,发挥创意进行产品升级、包装设计和营销创新,将茉莉花转化为有技术含量的创意农副产品,转化为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资源,推进茉莉花全产业链发展。

(三)产品创新产品创新,丰富产品附加值横县茉莉花休闲农业要从景观设计、产品包装、体验活动、民宿产品等方面加大产品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一是完善景观设计。南宁至横县公路沿线以及各大茉莉园区要增设景观小品,美化环境,提升茉莉花产品文化内涵。二是创新包装设计。包装是文化表达的载体,是产品灵魂的外形。现有茉莉花产品包装设计地域特色不突出,可设计成绣球样式纸盒包装,点缀壮锦花纹或者壮乡经典图案,突出广西壮族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三是丰富体验活动。除了观光和采摘体验外,有必要丰富茉莉花体验类产品,如茉莉插花、茉莉绣球制作、茉莉窨茶、茉莉花茶冲泡、茉莉香包DIY、茉莉精油DIY、茉莉美食DIY等系列产品。此外,可适当增设茉莉研学旅行、茉莉禅茶修行、茉莉香道研习、茉莉花嫁新娘等针对特定群体的主题产品,各取所需。四是增设夜游民宿。茉莉花多盛开在七八月份,正是南宁最热的时候。其习性与昙花习类似,多夜间开放。若能开发茉莉花夜游产品,开发横县民宿资源,将推动茉莉花休闲农业发展。

第4篇: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范文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将公益事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奉献爱心和休闲放松的双重属性,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1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___文化小镇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1、承办单位:__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__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12月01日,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咨询;

旅游管理;

文化学术交流;

会务及展览服务;

酒店管理;

餐饮、住宿、娱乐等。公司地址: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八家畈黄湾村信应公路东侧。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三、建设地点: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一期规划占地面积3700亩。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___文化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包括:1、根亲文化园占地400亩,主要建筑物有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坛、姓氏纪念馆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2、民俗名人文化园占地100亩,主要建筑物有名人塑像、名人纪念馆(二层)、茶社等,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3、万国植物博览园占地500亩,栽植各类植物50000株;

4、骑猎园占地300亩;

5、水上乐园占地400亩,主要是安置水上乐园设施。

第二大板块:休闲商业区,占地1200亩,包括:1、餐饮文化园占地200亩,主要建筑以仿古式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2、漫步风情街占地90亩,主要建筑物以二至三层建筑为核心,建设步行街,以商店、古玩店、餐饮为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3、历史文化长廊占地100亩,主要建筑以壁画形式展现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4、休闲度假村、民宿酒店占地300亩,单体以二层建筑为主,设游泳池、商店、古玩店、餐饮店等,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第三大板块:养生、养老公寓区、旅游度假酒店、民宿占地1310亩,主要包括:1、港湾社区占地400亩,建筑物以2+1层为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入住人员以建设区原有住户为主;

2、医疗康复中心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医技门诊楼(三层)、住院部(三层)、康复综合楼(三层)等,建筑面积68600平方米;

3、养老社区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老年公寓楼(三层)、综合楼(三层)、医疗保健中心(三层)、娱乐中心(三层)、餐厅等,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

旅游度假公寓510亩。

五、建设年限:5年,其中建设期3年,完善期2年。

六、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0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466.0万元,其他费用6756.0万元,预备费9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496.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七、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对于提高___文化小镇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该区域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居住的绝佳场所,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___市浉河区景区品位和改善游乐条件,为___文化小镇景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好,项目所需的各项建设条件均己具备,本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投资建设目标,应积极开展实施。

经以上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得当,规模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议

1)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设施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本工程建设后的正常运行。

2)建议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经济合理。

3)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加快进度,力争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社会满意的工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的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1、___项目坐落于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浉河区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___风景名胜区鸡公山、南湾湖都在浉河区,浉河区也定位为生态旅游功能区。

2、十三里桥乡是浉河区重点旅游乡镇,市、区、乡三级政府旨在十三里桥乡打造幸福健康小镇,落实城乡一体化大概念,把城市建在山水间,作为___旅游名片。

3、十三里桥乡支柱产业有1)花卉苗木基地;

2)生态旅游景点;

3)高效观光农业:万亩草莓种植和5000亩黄金甲鱼养殖为重点项目;

4)特小镇生态旅游。

(二)项目建设背景

1、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打造特色休闲小镇,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

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1)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

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把文化融合进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来,让农民、新村民、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展示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4、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当前,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的独特效应。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发展。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其他衍生利益。例如参与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较为合理的经营性收入。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路径:1、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乡镇建设,也不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功能的简单叠加。在保留区域自然禀赋、特定人文底蕴等作为项目的标的基础上,联合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专业机构的导入,以缔约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种利益壁垒,形成“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2、构建灵活的体制机制,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等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对___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___旅游在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旅游品牌来支撑旅游产品线的完善与发展。___文化小镇的定位,在于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泡浴、度假、养生、寻根、商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于___市旅游结构和旅游品质的完善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拉动___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重要新生力

___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方面,___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旅游景点面临老化,新景点开发不够,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对高端市场过分依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与___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又对___旅游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___必须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

优美的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___文化小镇完全可以建设一个集客属交流、朝拜、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亮丽的景观,高档次的服务,淳朴的乡情来吸引众多的游客。可以弥补___大型旅游胜地的的欠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

3、是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面亮丽旗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为有助于乡谊的沟通、乡亲的互助,特别是客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20世纪起,不少客属有识之士就积极探索和实践以适应于这种要求和目的的载体,所以,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血缘、地缘、族缘和业缘的客属社团和组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8届,规模逐渐扩大,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弘扬客家精神,增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目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联络客属乡谊的知名盛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4、项目区自然环境及发展的必然结果

___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___独特的人文环境。___是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城市等头衔。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___市全境,规划区域总面积达10.86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___作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2016年9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与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分别代表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支持国家级___茶叶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

___近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然而,对比研究发现,在___,除了毛尖、华英鸭等产品以外,在地方品类辨识度、旅游项目开发等地标性名片建设,尚无全国乃至全球都能有着广泛认知度和辨识度的带有___特质的符号级别作品。___,需要一个经典的作品!成为带有___特质的符号,在全国以及全球成为品类需求的首选目的地。___文化小镇项目,对于提升___旅游形象、完善旅游结构、优化旅游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3(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范畴;

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2、项目建设符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的要求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3、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生活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项目建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景区,塑造国际国内旅游形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培育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发展全域旅游。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2一、概 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

2.建设单位: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注册资金:50万元

4.项目负责人:某某

5.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

(二)、项目总投资

1500万元。近期5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公司筹资3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项目合作700万元。

(四)、建设期限

三至六年

(五)、编制单位

某某规划设计院

二、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 村,东接 镇、西靠 镇。

距市中心约3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人口2226人,8个生产组,13个自然村,438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34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某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

通过某村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某村地处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某村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某村民俗文化的需要

某村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某村区位看,该村地处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1-2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某村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某村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

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30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将某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50万资金,支持某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某村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某某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某村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某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某村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乡间小路、世外桃源

(三)旅游形象定位

某村杏花村——下港某村(主要用于春季、夏初)

某村民俗村——下港某村(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某村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某村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 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一区”:即某村乡村旅游休闲中心。

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

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二)、“三沟”即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通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 1.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规划形象:杏花村

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

重点抓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2.林下休闲旅游区。

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

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

3.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

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

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

六、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某村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某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某村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7-1:

表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

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151.2、488.3、1385.1万元。估计6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 (二)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 3、保护古树名木。 (三)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

约计到2010年可安置160人直接参与旅游,到2014年可安置约350人,到2020年,安置约750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扶贫。

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九、结论和建议

从对某村乡村旅游的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前景较好,符合产业结

构调整的政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定会成为市乡村旅游的示范,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项目投资风险小,各种效益较好,实施单位有能力落实,能有效带动本地的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项目本身来看,该项目指导思想明确,设计科学,技术可行,预算合理,预期效益较好,符合项目立项的规范和要求。建议尽快立项建设。

项目建议人:

某某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3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概况

三、项目建设意义

四、主要财务指标说明

第二章 旅游行业市场

一、宏观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当地经济发展

3、政策环境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1、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2、旅游消费群体分析

3、旅游业发展趋势

三、旅游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一、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公司发展历程

3、公司股东介绍

4、公司近几年主要财务指标

二、企业经营理念(宗旨、文化)

三、组织架构

三、主要管理人员介绍

第四章 项目规划与建设规模

一、项目总体规模

二、项目功能规划

三、项目建设规模(估算旅游项目可接待人员能力)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二、地理位置

三、交通条件

四、基础设施

五、人文环境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与总图布置

一、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二、总图布置方案

三、建设经济指标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阶段规划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八章 建设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资金使用计划

三、分年投资计划表

四、资金筹措

第九章 项目财务评价

一、基本财务数据假设

二、销售收入预测与成本费用估算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章 项目综合评价

一、项目建设建议

二、项目结合评价结论

温馨提示:因每个项目投资企业实施细节不同,投资地的具体产业政策及环境有所差异,本内容本着传播知识、服务大众的目的,报告目录框架仅供参考,一诺美太投资咨询不承担您当前所阅览的此目录产生的任何有关责任;若有疑问敬请咨询中国项目咨询网在线客服人员。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4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__镇__自然风景区海拔2303米,由于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使项目区形成灌丛,森林和亚高山草甸三大生态系统,是华北保存最完好的生态区域,素有华北“小西-藏”之称,是避暑休闲和旅游的最佳地方。项目毗邻北京,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外,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通讯便利,交通方便,开发的`市场和潜力巨大。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

__镇是中华三祖文化的发祥地,古文化遗址修护及人文旅游景点初具规模,每年到__寻根祭祖的游人络绎不绝,而与之相匹配的休闲生态游才刚刚起步。为此,__镇党委、政府将旅游产业化做为今后几年的优先发展方向,尤其将__九龙洼避暑休闲开发做为三祖文化旅游产业的延伸,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国际看,在全球逐步变暖的趋势和背景下,世界各地的避暑型气候资源已经属于越来越紧缺和珍贵的生态环境资源。目前,香港佳顿集团有限公司就对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开发表示了浓厚兴趣,并与镇政府签署了有关协议。

从国内看,随着全国气温的不断上升,许多城市已成“火炉”,甚至包括一些北方城市。而__自然风景区却以凉爽宜人的气候,打出“清凉气候牌”吸引着国内“火炉”城市的人们纷纷涌入。针对这一现象,__镇可以打造依托森林草甸资源、气候资源,在项目区修建避暑山庄、酒店、乡村旅舍等高中档的住宿场所和狩猎尝跑马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四、项目建设内容

1、拟修建避暑山庄一处。

内设四星级酒店二处、当地特色的农家小院十处、旅游产品专营店一处、综合管理办公楼一座;

2、新建狩猎尝跑马尝过山索道各一处;

3、附属设施:道路、台阶、护栏等。

五、项目建设期限

从2010年起至2013年止,共计4年。

2010年,为规划设计阶段;2011年,为主体施工建设阶段;2012年主体完善和配套建设阶段;2013年试点运营和投入使用阶段。

六、项目建设投资与资金筹措

预计总投资2亿元,其中主体工程1.6亿元,附属设施0.3亿元,其它0.1亿元。

项目建设资金由承担单位统一筹措。其中拟贷款1.5亿元,自筹0.5亿元。

七、经济效益分析(略)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5一、概 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

2.建设单位: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注册资金:50万元

4.项目负责人:某某

5.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

(二)、项目总投资

1500万元。近期5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公司筹资3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项目合作700万元。

(四)、建设期限

三至六年

(五)、编制单位

某某规划设计院

二、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 村,东接 镇、西靠 镇。

距市中心约3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人口2226人,8个生产组,13个自然村,438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34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某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

通过某村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某村地处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某村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某村民俗文化的需要

某村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某村区位看,该村地处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1-2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某村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某村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

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30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将某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50万资金,支持某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某村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某某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某村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某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某村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乡间小路、世外桃源

(三)旅游形象定位

某村杏花村——下港某村(主要用于春季、夏初)

某村民俗村——下港某村(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某村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某村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 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一区”:即某村乡村旅游休闲中心。

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

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二)、“三沟”即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通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 1.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规划形象:杏花村

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

重点抓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2.林下休闲旅游区。

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

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

3.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

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

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

六、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某村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某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某村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7-1:

表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

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151.2、488.3、1385.1万元。估计6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 (二)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 3、保护古树名木。 (三)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

约计到2010年可安置160人直接参与旅游,到2014年可安置约350人,到2020年,安置约750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扶贫。

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九、结论和建议

第5篇: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范文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__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牢牢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机遇,主动对接吉泰走廊建设,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四区,差异发展、打造强县”战略,凝心聚力、攻坚破难,开拓创新、扎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迈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县”新步伐,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__建设呈现新局面。

__年是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之年。我们面临的形势虽然是机遇和挑战同在,压力和动力并存,但顺势而为、趁势而上的有利条件更多。虽然,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但是,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特别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推进新一轮深化改革,为我们先行先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提供了重大机遇。当前,我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上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能力更强、劲头更足、斗志更旺,为共奔小康积蓄了蓬勃正能量。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就一定能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一)着眼于激发内生动力,主动对接、先行先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发展导向、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轴牵引,改善体制、放活机制,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把简政放权、提高效能、优化服务与政府机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对接省市要求,确保今年三季度前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去行政化,引入竞争,优化服务。精简放活审批权、整合执法权,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变多头执法为综合执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健全“马上就办、马上就查”工作体系;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实施流程再造,探索完善“集中受理、委托协作、合并主办、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模式;加快推进省级电子政务试点,确保年内实现网上在线办理便民服务和行政审批事项。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政府部门预算改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从紧编制“三公”经费预算。有序推进“营改增”工作。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序开展政府融资,控制与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积极做好城投集合债联合发行工作,切实抓好土地经营,保持合理收益,保障政府性重大投资项目的资金接续能力。切实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监管,强化事前评审、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扩大金融开放,大力引进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县内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加快推进海能实业上市步伐,推动唯冠油压加入“新三板”挂牌融资,积极引导更多企业进行资本运作。

充分激发基层发展活力。重点推进扩权强镇和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乡镇和园区发展活力。扩权强镇重点推进洲湖、严田两个市级试点和泰山、横龙、寮塘、赤谷四个县级试点,科学明确试点内容,着重围绕提高乡镇的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赋予试点乡镇收支权、行政管理权和计划单列权,理顺“七站八所”管理体制,提高乡镇土地指标、项目专项资金安排自。加快推进园区扩权提效,充分赋予园区自主审批与项目运作权,着力健全园区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封闭运作的运行机制和综合优质的服务体制,把园区打造成自主经营、权责统一的经济实体,推动园区升级发展。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认真对照省、市改革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既在重大体制机制的改革上求突破,也在具体管理制度的创新上求实效,重点在推进撤县设市、完善景区管理、放活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机制,以及探索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会展中心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二)着眼于增添发展活力,主攻项目、创优环境,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举,持续扩大项目投入,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加快项目建设促投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推进74 个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园区31个、

城建21个、社会事业8个、旅游及交通事业3个、农业基础设施及产业11个,争取年内完成投资48亿元以上。继续完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采取“一线工作法”,实行按月调度、按季督查、实时通报,高质高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全面扩大开放增后劲。加大争资跑项力度,主动抓住各种政策机遇,通过各种途径,力争更多项目挤入中央、省、市规划盘子。积极拓宽招商领域,既加强工业招商,又加大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招商力度,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围绕液压机电、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补裢招商、以商招商,引进配套产业项目入园。加强与央企和科研院所的对接,把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结合起来,提升主导产业的技术优势。大力培植生产型出口企业,着力优化出口结构。

优化环境添活力。主动衔接上级政策要求,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实行宽进政策,制定负面清单,全面放宽市场准入,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登记条件,优化登记程序,最大限度提供创业便利。进一步开放公共服务领域,通过完善土地供应、购买服务、规费减免、财政奖补等办法,激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基础性设施建设和惠民性产业。

(三)着眼于加速产业升级,集聚产业、提高效益,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优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龙头上量级,做强支柱上能级,做优集群上水平,加快生态园区、效益园区建设。

发挥优势提升产业集聚度。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式发展,重点发展液压机电、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矿产建材、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林产加工、品牌鞋业五大优势产业,努力形成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2+5”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液压机电“1218”工程和省级液压机电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唯冠油压、江液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绿色食品“211”工程和省级绿色农副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扶持企业建设种养基地,促进农企对接;继续稳定铁矿水泥企业的生产,促进矿产资源的有序开采;积极策应吉泰走廊建设,推动电子企业出口方式转型,提升电子产业的整体规模和效益;加快能源化工园与央企的对接步伐,靠大联强,借力发展;依托裕元鞋业吸引配套项目入园并加快建设,巩固提升品牌鞋业。

做大规模提升企业贡献率。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增长点,扎实推进真品缘、川媳妇、回味、科华电子、江液重组、江森机电、亿通机电、联兴汽配、金水自控、鸿森泰等项目建设,年内力争实现全部投产。大力帮扶投产企业正常生产,推动企业达产达标,千方百计助推勃客酒、丰阳食品、极信邦光电、博世顿液压、建鹏机械等企业加足马力生产。继续推动优势企业扩产提能、二次创业,努力形成规模效益,加快推进超威二期、唯冠二期、固欧二期建设,尽快启动开元__火腿三期、实华燃气二期建设。加大力度盘活停产企业、闲置土地和厂房,实行企业自主招商、引进合作伙伴和政府招商推介相结合,大力扶持银杉白水泥等重组企业生产。

强化配套提升园区竞争力。积极推进园区扩区调区,抓好与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无缝对接,加快推进园区电网改造和世纪新城、路网、自来水厂扩建、供水管网、污水管网、标准厂房、医院、小学、幼儿园等建设,着力打造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尽快启动园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提升园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生活服务功能。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积极帮助园区企业招工,对优势骨干企业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争取培育规上企业20家以上。鼓励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帮助海能实业、开元__火腿等企业申报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着眼于促进城乡一体,做美城乡、提升品位,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促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加快推进“山水__、美丽樟乡”建设。

加快推进县城板块式打造、组团式开发。以功能体系为牵引,重点加快“三大板块”的组团式开发建设。城东板块方面,尽快完成分文铁路至湛田桥城市景观道、湛田桥至园区段房屋立面改造,加快推进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华鹏新城等建设,尽早启动商贸物流园建设,促进城园对接,拉大城市框架。城南老城区板块方面,尽快连通文苑路和公园路,完成武功山大道疾控中心至汤家桥段出城主干道、武功山大道地面、宝成路、老体育场、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和城中村等改造工程,全面推进老城区综合改造和小游园建设,启动推进安林大桥至安平电站段两岸路堤结合景观工程、平都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改善老城区面貌。公园路板块方面,尽快完成公园路延伸段和站前大道绿道建设,加快推进蒙岗岭公园、天玺嘉园、社会福利院等建设,尽快启动五星级酒店、平二小异地新建等工程,打造县城新亮点,提升城市品位。与此同时,积极抓好管道天然气等重大基础性设施建设,推进护城河综合治理,加快城市社区和县城周边村改造步伐,打通泸水河三桥内循环道,加速新区、老区融合。年内力争县城重点项目投入完成10亿元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2.5平方公里以上。 加快推进镇村带状打造、片状建设。点线面结合加快全域性规划、整体性推进、综合性提升,努力打造庐陵风格彰显的最美樟乡。面上重点加快集镇建设,以“九个一”工程为主要内容,实施治水、增绿、拆旧、建园、造景、净化、亮化立体式的综合改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圩镇环境,提高承载力,支持洲湖新区、泰山风情街、洋溪新农贸市场、横龙移民新区等高标准建设,提升集镇建设档次。点上重点打造6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五美”标准和“四位一体”模式,以“三清六改五普及”为抓手,大力开展镇村联动、村落连片建设。线上重点抓好通道整治,进一步推进瓜泰、安茅、吉福公路综合示范带打造,加大通道沿线村庄建设纵深推进力度,狠抓通道沿线村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强化通道沿线农民建房的管控,提升通道建设品位。

加快推进城乡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继续推进“两创建、两巩固”活动,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大力开展县城种菜、环卫、交通等专项整治活动,争取完成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积极整合天网工程、数字化城管“三全平台”、社区网格化管理等资源,创新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后续管理,逐步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为主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坚决整治“两违”建房,依法对县城核心区内的闲置土地进行清理盘活。严格执行“八个禁止”,加强耕地保护,强化农村宅基地管理,积极治理“空心村”,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工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创新流动人口管理,积极推行居住证制度。

(五)着眼于夯实“三农”基础,调优结构、扩大规模,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致农业与高效农业,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努力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在稳定粮食播面的基础上,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积极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抓好正邦集团50万头生猪养殖、江西北辰德天然科技有限公司龙脑樟开发、江西蓝晶有机蓝莓种植等龙头企业的培植,继续推进优质烤烟、井冈蜜柚、花卉苗木、高产油茶、珍稀楠木、黄栀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组建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在提高烟叶质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烤烟生产规模,力争烤烟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

努力放活农业经营机制。重点突破土地流转问题,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组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平台,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流转,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的组织程度,力争新增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一个上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积极策应全省“百县百园”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实现招商运营。

努力提高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全面推进“十大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毁工程修复、第四批全国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中小灌区渠系、山塘整治、水源性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和5个乡镇的防洪工程,力争新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完善农技推广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气象水文服务、动物防疫、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安全保障能力。

(六)着眼于拓宽增长空间,决战景区、多点发力,全面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武功山旅游为龙头带动,坚持生产性与生活业并重,新兴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快打造景区经济“升级版”,积极创建全省旅游强县,着力推进文家游客接待中心、杨思慕景区等工程建设,尽快完成金顶索道、观音庙等项目建设,年内实现杨思慕景区的对外开放。按照大旅游的思路,全力打造一批乡村特色旅游景点,大力开发旅游系列商品,年内争取培育3A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以上。积极整合资源,加大旅游营销和宣传力度,不断集聚人气,扩大影响。

繁荣发展商贸物流业。合理布局县城市场体系,推进城北农贸市场尽快投入使用,有序引导商业网点向城北布局,做旺城北商气。加快推进城南国际、城市综合体、商务中心等大型商贸项目建设,提升商贸服务档次。引导乡镇加大对老旧市场的改造扩建,规划建设高水平超市、农贸市场,推进商贸网点向农村和社区延伸。尽快启动集物流中心、商贸市场等为一体的商贸物流园建设,壮大物流实体,逐步构建区域性的物流枢纽。

注重发展生活业。积极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加强社区服务业发展,启动并推进县城老年公寓和社区居家养老点建设,尽早在城东规划长运汽车站、在城郊规划启动汽车专业市场建设,鼓励和推进社会力量发展信息消费、中介服务、教育培训等多种服务业态。

(七)着眼于提升生态优势,狠抓监管、强化建养,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立足可持续发展、负责任发展,尽力保护好、建设好美丽家园。

严格环境保护。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坚持项目入园、用地、规划“三会审”制度,严把环保、投资、贡献“三个准入关”,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严格落实项目环境“三同

时”制度,加强环境评价跟踪管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畜禽清洁生产和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水生态保护工程,加大泸水河等水系的综合整治,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整治,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加强水库水质保护和治理,全面取缔施肥养殖,实行“人放天养”。 加强生态建养。按照“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三级生态梯度建设格局,在推进县城各类公园、绿道建设的同时,对城郊的横龙石溪、枫田车田等生态优势突出的乡村,按照郊野公园、农旅结合的模式打造成县城居民休闲的后花园。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大力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和生态防护建设,力争完成造林5万亩以上。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划定区域生态红线,合理确定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等生态保护区范围。

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南方水泥低氮燃烧脱硝等重点减排项目的正常运行。大力推进企业节能,促进能源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利用和清洁利用,确保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抓好赤谷矿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申报工作。

(八)着眼于促进协调发展,民生优先、均衡投入,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主动回应群众的期盼,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坚持保基本、重托底、广覆盖的原则。积极开展就业培训,落实税费减免、相关补贴、政府购买城乡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扶持政策,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努力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400套廉租房、400套公租房和国有林场二期、国有农场200户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完成农村危房年度改造任务。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突出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实施泰山、浒坑、钱山等乡镇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和日常管护。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和社区延伸、提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城关中学扩容,稳步推进14个乡镇94所村小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建设,年内恢复10个教学点,完成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并实现招生开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消除卫生室“空白村”。争取实现国家级非遗项目认定的突破。推进社区健身场所建设,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加大失独、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帮扶力度。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依法治县,推进社会治理社区化、单元化、网格化。推行“阳光”,畅通渠道,推进诉访分离,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和制度管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矿山、学校、交通等安全工作。加强综合性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加大互联网监管力度,强化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