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被遗忘的时光作文范文

被遗忘的时光作文精选(九篇)

被遗忘的时光作文

第1篇:被遗忘的时光作文范文

你在我的记忆里零碎

你在风暴里转身

遗弃了那朵凋零的玫瑰

遗弃了曾经的海誓山盟

你乘着泛黄的书页

飞出了我内心的世界

唯有沙漏记得

奈何桥边凋零的玫瑰

唯有彼岸花记得

我们在爱尔兰许下的契约

第2篇:被遗忘的时光作文范文

老师推荐的《被遗忘的小孩》一书我觉得超有意思。你知道作者是谁吗?她就是青年作家商晓娜姐姐。

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就是马一左和马一右,他们是一对长得一样的双胞胎兄弟,但性格各异,是做什么事都要在一起的“绝佳拍档”。还有马一左的“魔鬼同桌”——沙莉莉,她的内心非常孤独,然而表面上却装做大大咧咧,经常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她就是渴望得到家人和朋友关注的那个可怜的“被遗忘的小孩”。作者通过精妙的语言把这个经常恶作剧的女孩描写的细致入微,发生在她和“绝佳拍档”身上的每一件事都吸引着我,马一左和马一右以及他们的班主任小乔老师热心帮助沙莉莉的情景让我感动不已。可怜的沙莉莉,她的妈妈“沾上”了麻将,天天在家玩儿,有时连饭都没得吃,她只能到同学家里“曾”,沙莉莉似乎被家人遗忘了,她的内心开始感到孤独,她希望表现的与众不同,让所有人记住自己,哪怕得到的是父母的打骂,老师的斥责,同学的嘲笑,他害怕被遗忘……是啊,每个孩子都需要关怀,关心也是相互的,我比沙莉莉幸福多了,妈妈和爸爸每天都在围着我转,关心我的学习,冷暖,我应该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啊!当我看到这个被父母遗忘的孩子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又重新得到了家的温暖,我很感动,这个|“被遗忘的小孩”并没有真正被大家遗忘,他得到了来自大家的关心。

《被遗忘的孩子》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别人都不再提起你的时候,你可能已经被“忘记了”,这时的你要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把自己的心事向朋友,家人倾诉,大家齐心协力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不再被遗忘……

抚顺市望花光明小学四年级:李星含

作文 zuowenku.net

第3篇:被遗忘的时光作文范文

摘 要:本 论文 主要探讨米兰·昆德拉用法语写成的“遗忘与记忆”三部曲,即《慢》《身份》和《无知》中所体现出遗忘与记忆的诗性思考,意图进一步认知作家的存在观。

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本世纪以《帷幕》出版的到来,算是对其小说理论和思想与写作实践相结合的最后终结。《帷幕》延续了作家在《小说的 艺术 》和《被背叛的遗嘱》中建树起的小说史、小说思想、小说世界所构成命题——“小说,对存在的探索”,思考了“小说,记忆与遗忘”。1975年昆德拉移居法国后成为了正式的法国公民,萦绕在作家头脑中的依然是“遗忘还是记忆?”随着《生活在别处》的出版,作家意识到以“大笑”的方式面对“遗忘”,这是人之存在的一种可能而已。在勘探存在的可能性方面,昆德拉可谓是“存在之能手”,从《慢》《身份》到《无知》,显现出作家对存在的诗性思考。作品所表现“遗忘与记忆”的主题意蕴不仅是昆德拉对当下时代人生存境况的深刻体悟,也是作家对人之存在的一种诗性沉思,体现出一种存在主义的后 现代 诗学观。

一、遗忘与记忆

既然昆德拉视“存在”为其写作母题,“遗忘与记忆”又是其小说主题词之主题词,那么作家如何认识“遗忘与记忆”?在《小说的艺术》里,昆德拉提出遗忘就是“人与政权的斗争,就是遗忘与记忆的斗争”。这句话是作者借《笑忘录》中人物米雷克说出。该小说揭示了有关人之“遗忘”的两种 历史 存在形式:其一是所谓“有组织的遗忘”,表现为在极权 政治 的高压下,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的人既是被迫也是主动地选择了在“遗忘”中生存,于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甚至是语言文字在时间之河里渐然消音了;其二,个体的遗忘,主要表现为“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远不是一种简单得想要作弊的企图”①,这是一个存在的问题。因此,“遗忘:既是彻底的不公平,又是彻底的安慰。”这种彻底的不公平与彻底的安慰,正是遗忘的本质,也是人类的存在实质。记忆不过是遗忘的另一种形式,是遗忘的变体。因此,昆德拉通过他的小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存在的可能性:越是记忆的东西,越是容易遗忘。

其实,昆德拉早期作品《玩笑》里,就已经揭示出了遗忘与记忆不过是孪生姐妹罢了。路德维克因为给自己的女朋友写了一句在他看来是玩笑的话,却为此付出了人生的代价。于是,在他的记忆里,始终浮现的是自己被开除出组织的场景:他的自我谴责与批评,不但没有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谅解与接受,而且就连他自认为最要好的同乡与朋友泽马内克也举起了手赞成将他开除出组织,开除出学校。他们都选择了跟他划清界限,选择了落井下石。这令路德维克耿耿于怀,一直伺机寻求报复。然而,事与愿违,在他以为诱骗了泽马内克的妻子埃莱娜就是成功地对泽马内克实施了报复,却看到:那位昔日代表正义与理想化身的泽马内克,不仅对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抱有着讥讽的蔑视,而且公然在妻子埃莱娜面前与自己的新欢相拥接吻。记忆出现了差池,路德维克产生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幻觉,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都不属于“此时此刻,而是在往昔之中”。报仇把他跟往昔联系在一起,在“报仇雪恨的神话里,人物依旧,而实际上,他们现在都已面目全非”,本应该在事发的那一天打泽马内克的脸,可是一切都成了往昔,无法再补救了。于是,路德维克仿佛茅塞顿开一般,进一步地思考着自己的报仇行为,思索着往昔与现在的变化,意识到:“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双重误信的幻觉,一方面以为记忆是恒久不褪的(记忆中的人、物、行动、人民都不变);另一方面又以为补偏救弊是可能的(补救行为、谬误、过失、罪恶)。其实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一样大谬不然。事实恰好相反:一切都终将被遗忘,同时又无论什么事物都不可能得到挽回。挽回的作用(或通过报仇雪恨,或宽宥原谅)必须有遗忘为基础。任何人都无可挽回已铸就的过失,但一切过失却都将被遗忘。”{2}这一番对过去与现在、记忆与遗忘之中人与世界的关系作出了 哲学 式的思考,向我们道出了记忆的实质:记忆并不是对遗忘的否定。记忆是遗忘的另一种死亡形式。

二、“遗忘与记忆”的存在之图

昆德拉对遗忘与记忆的认识,着实打破了我们以往的认知——记忆是帮助我们减少或减缓遗忘的惯式。尤其是在后 工业 社会加速 发展 ,大众文化或商品消费文化泛滥的当下,遗忘与记忆的存在之谜,更是不容忽视,透过“遗忘与记忆”三部曲《慢》《身份》与《无知》,可以看到昆德拉如何向我们构建出当代社会存在之图的。

第一,透明的存在与速度的魔鬼。所谓透明是昆德拉本人对公共生活与个体隐私生活的理解。在他看来,正是由于个体隐私生活没有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尊重,致使人的存在成为了对自己的背叛,因为这个在政治与媒体语言中表示“面对公众的目光,揭示个体的生活”的透明,如今已然成为私人不管在爱情、疾病、死亡中,再也得不到那一刻的隐私;这个曾经被视为是侵犯他人隐私的古老形式,如今已经“机构化(官僚主义体制以及它的那些卡片;媒体以及它的那些记者),在道德上合法化(获得资讯的权利成了人的第一权利),并被诗性化了”③。

《慢》中,以知识分子贝尔科为代表的“舞蹈家”们,形成了一个虚伪做作而又极其可怕的生存现象,那就是对个体人独立意识的腐蚀与剥夺。他们所追求的意义不过是形而上的无意义。他们的行为是可笑的也是丑陋的,却成为了现代人追捧与模仿的对象,成为了一种社会生存的时尚,把人也引向了最终虚无。这些“舞蹈家”的特性是怎样的?——“不想要权力,只想要荣誉;不想成立什么社会组织强加于人,只是要占据舞台,发扬自我。”他们为了占据舞台,要把别人从舞台上挤出去,充分地利用被称之为“道德柔道”的战斗技巧,也就是“扔出手套向全世界挑战,谁比他更有道德(更勇敢、更诚实、更愿意作出牺牲、更说实话)?他施展一切手脚,把对方逼入道德劣势的境地”;他们不惧怕公开性,不惧怕被攻击或抨击,更不惧怕被人丑化,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诚实的了。他们“念念不忘把自己的生活堪称是一件艺术品的材质”;他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之美去感动和迷惑人。之所以会存在这些舞蹈者,一个直接有力的推动者就是摄影机。在这个小小道具面前,美与丑、真与假没有本质的区别,有的只是透明。一切行为都被机构化、合法化,甚至是诗性化。

在透明之下,个体人不再成为人,只是表演与作秀的机器而已。即便是两性之间这样私密的关系,也成为一种可供观看的机械性操作。在摄影机面前,每个人都争着展示自己,证明自己,宣布自己的声音,但除了混乱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世界陷入到了虚无当中。小说中,历经了昆虫大会的闹剧后的人物文森特,只想着如何虚构自己的故事来忘却事实真相,记住自己的成功——“我曾是个复数阳具”之后,加速而逃,不愿再回来。据此,昆德拉得出一个存在的公式:“快的速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因为“我们的时代被遗忘的欲望纠缠着;为了满足这个欲望,它迷上了速度的魔鬼;它加速步伐,因为要我们明白它不再希望让大家回忆;它对自己也厌烦了,也恶心了;它要吹灭记忆微弱的火苗”④。

同样地,在《身份》和《无知》中也描述了类似的一个摄影机世界。诸如勒鲁瓦的一番商业广告的言论;尚塔尔的大姑子对其隐私世界的直接侵入;伊莱娜的母亲对女儿的世界强势入侵等等。除了迅速地逃离事发现场,没有人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除了快速地遗忘,没有人愿意保留些许的记忆,每个人只想改写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只想努力补救自己在生活中的偏离,却没有料到自己失去了地球的引力而失重了。昆德拉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生存的尴尬与无奈,也揭示了现代社会文明的悖论:社会向前发展了,人的自我生存却在倒退。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存在之谜。

第二,自我的迷失与捉弄的意义。如果说在《慢》中,昆德拉意欲揭示现代人被迫公开自己隐私生活而导致对速度的追求,妄图通过快速遗忘来获得生存的片刻慰藉;那么在《身份》中昆德拉则又思考了个体人如果主动选择隐蔽自己的私密生活,主动地脱离摄影机式的透明世界,又会怎样?

小说《身份》里,尚塔尔与男友让-马克都努力退出那种公开化的、毫无个体性的生活,本以为一切相安无事。谁想尚塔尔有一天发现沙滩上的男人们不再看自己,便生沮丧感。让-马克为了帮助女友尚塔尔追回自信心,匿名写了数封情书,致使双方的身份发生了质的变化,结果双方都陷入了身份的尴尬之中。恋人间的“身份置换”事件不仅是一次自我的迷失,也展示出现代个体的人尴尬的生存实境,不仅仅是来自于独立的个体自身,更重要的是其所在的环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甚至是人自身的陌生化强度,加剧了个体对自我的遗忘。小说中,人物所生活的世界处于无限的暴露之下,一举一动都被监控着,都被记录下来;无处不在的摄影世界使得人们的行踪无所隐藏,于是尚塔尔游移于“两副面孔”之间,保持着与世界貌合神离的关系,而让马克则干脆选择了边缘化的生活方式,拒绝就业拒绝与昔日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自觉地进入到世界的边缘。从意欲隐匿身份到置换身份再到暴露身份的过程中,他们陷入了迷失自我后所必然带来的失重状态,于是就在尚塔尔陷入一种神秘的逆境而不得救之际,作家跳了出来,拉开了灯,天下皆大白。原来不过是作家构想的一个故事而已,我们也顿感到了捉弄,却也意犹未尽地跟随昆德拉一起思考:是谁做梦了?谁梦见了这个故事?谁想象出来的?是她吗?他吗?他们两人?各自为对方想出的这故事?从哪一刻起他们的真实生活变成了这凶险恶毒的奇思异想?是在列车下英吉利海峡的那一刻?更早些?那个她跟他说要去伦敦的早上?还要早些?……是让-马克给她发第一封信的时候?可他真的放了那些信吗?或者他只是在脑子里想象着写了?究竟确切的是在哪一刻,真实变成了不真实,现实变成了梦?当时的边界在哪里?边界究竟在哪里?⑤

从对“你是谁”到“我是谁”不断追问与深思,实际上也就是勘探人的自我问题,包含了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以及人与人自身的关系问题,便成为了人类研究有关自身一切命题的开始与缘起。文学 艺术 更是在勘探这些关系过程中不仅仅展现了无限丰富与想象,而且也确立起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异化。法国著名文化研究理论家布迪厄深入研究了“身体”的文化性后,提出了“身体资本”的理论,也就是说身体也是一种资本,是一种符号和工具,更是一种话语的形式。这种形式在 现代 社会中,尤其是大众传媒直接刺激和消费身体性的东西,使得远距离的身体控制成为可能;使得身体空前地遭遇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分裂、欲望的冲击和现实社会权力的压抑,感受到边缘化情绪性体验,于是个人身心与制度、理性与社会的断裂都造成了现代人身体多种流动变化的踪迹。这样,重生命感觉性、灵肉分离性和精神游戏性就成为了当下审美文化和诗学的中心。⑥从这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当下文学艺术表现人存在于世界中的“异化”现象,就不难发现存在这样一个 规律 :异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抱怨的存在本态。既然异化是人类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根除的“肿瘤”,那么面对这一存在本态,昆德拉告诉我们不妨以“捉弄”的眼光来对待一切。

什么是捉弄?昆德拉告诉我们就是“一种不把世界当回事的积极方式”⑦。捉弄意味着一场游戏,一切都不当真,作家惯常于以游戏的方式对待笔下的故事。通过游戏的召唤来促使我们跟他一起思考世界之中人的可能存在之图。小说故事是虚构出来的,本身就不当真,但是透过游戏、玩笑的一面镜子,在现实与梦境的交融之中,既实现了小说的娱乐性功能,又寓重于轻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生活本来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中,在原位中永远坚定地存在”⑧。

第三,未知的背叛与绝望的孤独。早在小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里,昆德拉思考什么是“背叛”:“摆脱原来的位置,投向未知。”“未知”恰恰是人对自身所处的世界与未来的最根本性认识。它不仅仅意味着对未来无法把握的同时,更是对过去绝对的背叛。这种背叛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是否像萨比娜那样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遗忘三部曲”最后一部《无知》当中,昆德拉从流亡者“回归”的角度再一次勘探这个有趣的存在之谜。

伊莱娜回归久别的祖国,正如当年跟随丈夫马克远离祖国一样,始终处于被动境地。当年为了逃避强势母亲所带来精神上的压迫感,无奈之下她选择自己并不爱的一个男人马克做丈夫,随之又踏上了离家之路。生活在异国他乡,不再有母亲的强势,她感到轻松与自在,眷念着巴黎的风景线,祖国渐渐在淡化之中变得模糊起来。但是在朋友眼中她始终是作为一个被祖国遗弃的流亡者身份而被关注与同情,一句“你还在这儿干什么”的质问,使得女主人公内心深处隐藏着的祖国之情顿然而起,于是一场“大回归”便在“一无所知”下拉开了自己的帷幕。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伊莱娜的大回归是失败的,甚至将自己抛进了一次混乱、颠倒与迷失的尴尬处境当中。昆德拉在其中穿插进去了伊莱娜少女时期一段意犹未尽的恋情。回归途中偶遇昔日恋人约瑟夫,伊莱娜以为这段偶然邂逅便是自己选择回归之意义,哪里知道在自己记忆深处所保留的美好的往事,在约瑟夫那里却遭到最彻底的遗忘,误解由此而来。遭到回归重创之下,伊莱娜试图重燃与约瑟夫的旧情来弥补回归的无意义与内心的孤独;约瑟夫却把伊莱娜当作自己回归后一次记忆的救赎。结果两个人都无法根除那来自回归后精神上绝望的孤独感,致使一个喝得烂醉,另一个只想赶快逃离。

这就是“回归”存在的可能性,也是“背叛”的全部意义所在,即“孤独:独自穿越生命而不用任何人关心;说话不用人倾听;经受痛苦而不用人怜悯”⑨。在多次的访谈录中作家都表示了他将不可能再回归自己的祖国捷克,也不想尝试回归。通过《无知》,我们得到了答案。对“回归”深度思考中,昆德拉揭示了人之存在境况的一个根本性特征:一无所知。正因此,人们才会在生存之路上留下种种遗憾和悔恨,才会想要改变或抹煞些什么, 自然 也就在不断摆脱原来位置的同时,纵身于下一个未知领域,于是遗忘便成为了最终的指向,虽拥有记忆不过是加速与强化遗忘罢了。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消除肉体与精神两方面的孤独,注定人只有在一次次的流亡途中才可能摆脱牢狱般的生存状态。不仅仅是伊莱娜与约瑟夫的误解是建立在“不公正的、令人愤怒的不平等”记忆之上;她与法国女友、男友古斯塔夫以及回国后同旧日朋友、母亲的再次相聚等等,都表明了人之生存的一个现状,也就是《无知》精神所在:沟通与理解的不可能性,只能使未知的背叛与绝望的孤独成为了可能。

三、小 结

西方存在主义 哲学 在思考存在的问题上,被誉为是一门关于“人”的哲学,而昆德拉则通过小说的艺术形式对这一哲学命题作出了自己沉思般的美学思考,揭示出人之存在被遗忘的根源,试图敞亮那被隐蔽的存在。通过“遗忘与记忆”三部曲,昆德拉向我们提出在现代科技进步之下,个体人的存在又是如何被遗忘与记忆的?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认为的,现代 科学 声称只和存在者打交道,而实质上是它遗忘了存在本身。科技的进步遗忘了的人之存在这个事实。在科技那里,人不过是物的一种罢了,人之生存所拥有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全然丧失,怎么可能不出现人之生存危机呢?在作品中无论是爱情还是性,无论是 政治 还是 历史 ,所有严肃的话题都在调侃与戏谑中被昆德拉讽刺性地描述与探究着。一方面揭露了大众媒体、新闻评论对个体性的吞噬,致使人陷入到加速遗忘奔向死亡的生存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展现了大众生活对个体隐私的绝对入侵,致使个体陷入迷失自我的陷阱之中;最后,揭示了科技的进步,时代的 发展 ,人却更加孤独,人与人的隔阂真的成了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

尽管昆德拉反对在他小说中寻找所谓的意义,他认为小说只是在探寻一个又一个的存在,只是在提出问题,并未给出答案。实际上,这就是作家想要达到的一个目的:要将小说建立在不间断的思考之上,而这恰恰是与20世纪“这个根本不喜欢思考的时代的精神相违背的”,从而激发出“对偶然性、对存在于世界中的人的有限性和对世界差异性的真切认识”。这种认识体现出了一种存在主义的后现代诗学认识观,即“将人从昏昧和麻木中惊醒,感到死亡的幽暗和震慑,从而唤醒本真的生命意识——生命是一个过程,旋启旋灭,不存在任何永恒的超验的生命形式,一切都将逝去”⑩。因此,我们看到《慢》中作家堂而皇之地戏仿一个中世纪骑士故事来讽刺现代人对速度与遗忘的追求;《身份》里面又虚构一对男女爱情故事来探究有关于人之自我被遗忘的问题;《无知》则通过虚构出一对回乡人物来思考了记忆的真相,勘探了“孤独”的意义。存在的荒谬与荒诞,生存的悲剧与虚无,“生活好像是一系列原因、结果、失败与成功明亮轨迹,而人,用急迫的眼光紧紧盯着他行为的因果之链,更加快了他的疯狂之旅,奔向死亡”{11}。

① 米兰·昆德拉.笑忘录[m].王东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10.

② 米兰·昆德拉.玩笑[m].蔡若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48.

③⑦⑧{11}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79、191-192、203.

④ 米兰·昆德拉.慢[m].马振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9-140.

⑤ 米兰·昆德拉.身份[m].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189-190、204.

⑥ 王岳川.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56.

第4篇:被遗忘的时光作文范文

十七岁,下着雨的夏天。这个夏天,有点冷。用微笑来伪装这残破的青春,显得那么不自然,总怕被人看清什么。十七岁的夏天,有点冷。心碎在青春的尾声,那么好听。喜欢听着忧伤的歌曲,哼着凄楚的小调;喜欢捧着一本青春疼痛小说,一边数着自己那破碎在流年里的回忆。那么伤,那么痛,因为那是青春。曾经,多少美丽编织的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如今却跟着沙漏悄悄的流走了,留下一片空旷的牵挂。到最后问自己一句: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然后却是站在原地,不停的搜索着那一片空白的记忆,结果眼中只有迷茫。

那年夏天的雨下得很缠绵,缠绵着那褪色的书签。那本关于青春成长的书,夹着一枚褪色的书签,那也是一段褪色的小插曲,记载着被遗忘在岁月后的那些人,那些事。就算记起了又能怎么样?还是改变不了一切。似乎疼痛就是青春的代名词。总愿意将心情涂上一层忧伤,那些被遗忘的人和事才显得有意义。也常喜欢用“绿水因风吹皱,高山为雪白头”作为个性签名,但也只有自己才会默默地观赏。也许,不同的人看,就有不同的含义,但也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或者说无所谓。

也有些人与事不是被遗忘,而是被我们忽略。潜意识里根本就不愿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青春就是这样,有时候不得不去接受残酷的事实,而有些人更愿意沉睡在回忆和幻想中。那年夏天有点冷,我们都在甜酸中成长。梦醒来,我们又要到哪里去寻找曾经熟悉的感觉。

其实我们一直都不寂寞,只是我们太沉默;不是我们愿意沉默,而是我们以为自己很寂寞。

那年夏天有点冷,我们十七岁了。

.

.

.

.

.

第5篇:被遗忘的时光作文范文

“三网合一”、“媒介融合”、“大数据”并非空谈,它们确实向世人证明了裂变式的传媒变革力,让媒介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质变,让每个活在市场经济下的个体卷入技术先导的信息世界,生活被重新定义。可是,在媒介融合照耀下的世界里,不乏存在机械相加的阴影;在大数据包围着的世界里,也会有我们无处安放的隐私和被遗忘权。“互联网+”,似乎加号后面是不是无穷的符号――∞,逻辑上是否成立呢?农民可以把收割的玉米通过互联网送向城市,大学生创业的古方红糖能够通过互联网送到爱人手里,似乎任何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可以存在于加号后面。但是,即使是太阳普照着的地球,都会有阴影出现。

一、“互联网+”加不了“去名”

就像冷泉那样,“互联网+”带来利益的途径是让冷泉扬名天下,让更多人知道,在更多的人里做营销。我们先将“互联网+”的概念搁置,先谈谈互联网。互联网可以让很多事物扬名,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具有大众媒体所有的媒介功能――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以及“聚光灯”效应。互联网让凤姐成名、让《滑板鞋》风行一时、让罗胖拥有650多万双耳朵倾听,即使是早已过去了6年的“猴赛雷”,谁也不会料到会在2016年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里……互联网是一盏聚光灯,是炒作的利器,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谁都有可能成为焦点,一夜成名。

已经扬名互联网世界的人,是否有可能“金盆洗手”,回到默默无闻的时候?这个可能性不能说没有,等所有知道“猴赛雷”的网友们全都去了天堂,或许就回到了默默无闻的那个时刻了。但我们用事实说话,炒作一时的网红还没有哪个又成为默默无闻的一个人,现在能做到的,只有让人们慢慢淡忘,就像张国荣已经离去多年,可是人们还是忘不了那个程蝶衣;就像李小龙沉睡了已经二十多年,醒着的人依然记得他踢碎“东亚病夫”牌匾的身影……这些忘不了的一切,或许在人的大脑里叫记忆,在互联网里叫做数据。所以,如果想要重回匿名,进入“去名”,难度无异于从黑洞中逃亡。

二、“互联网+”加不了被遗忘权

我们继续从“去名”出发,“互联网+”刺激的是信息生产,而非信息删除和消亡。那么,到互联网上的信息,是否能够被遗忘?有关被遗忘权的提出也是近年国外热议的焦点,吴飞在《大数据与被遗忘权》一文中阐述有以下几点:

1、被遗忘权目前在立法层面面临阻碍,且欧洲和美国的立法观点不同,欧洲认为:这信息是我发出的,所以我有权收回;美国认为:进入公众领域的信息无法做到再回到私人领域。

2、被遗忘权在提出“互联网+”概念的我国还没有被重视,我国的注意力集中在信息安全方面。

3、被遗忘权与隐私权不同,进入公共领域就不再是隐私。

“互联网+”着重于信息生产,是加法;被遗忘权着重于信息删除,是减法。这两个概念难以水火相容,因此,互联网加不了被遗忘权,保护隐私、保护被遗忘权,也无法指望技术层面的互联网。我们能做的,只有谨慎地在互联网信息。

三、“互联网+”加不了宗教仪式

宗教是陪伴人类走过漫长岁月的信仰,经历了1600年奴隶制社会、2400年封建制社会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先把“互联网+”的概念搁置,先了解一下宗教的相关信息:宗教的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一个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是因为它包括三个层面,其一为宗教的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教义),二为宗教的崇拜行为及礼仪规范(教仪),三为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教团)。而宗教仪式的作用主要在于,保护神秘力量的神秘性、至高性、唯一性,让信徒完全信仰宗教。

接下来我们回到“互联网+”:首先,互联网的媒介属性之一就是去中心化和去权威性,那么,这中媒介属性与宗教仪式的作用是相左的,一个让人们抵制权威,一个让教徒内心信仰。其次,互联网为网络社区提供平台,那么宗教的第三个层面――教团,理论上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社区,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信徒建立了自己的网络社区。但是即便如此,三步一叩首地去拉萨朝拜的仪式不会搬到互联网上;基督徒信众每周的祷告不会在网络上进行而是在教堂;犹太人也不会把哭墙搬上互联网……所以,“互联网+”加不了宗教仪式。

第6篇:被遗忘的时光作文范文

??曾经很喜欢紫色并且坚信会一直喜欢,可是当走过这一季后才发现心中的那段紫已经慢慢的消退,淡远。那时心中充满幻想时曾喜欢过的颜色,那时追求浪漫的见证。现在,那些青涩的季节已经离我远去了,而我喜欢上了安静静而略带忧伤的蓝色,于是我明白了,有些东西总是会被忘记的,尽管它们可能曾长期占据过你的心灵。

??曾经再追求成功的路上摔到过,并且把自己弄的遍体鳞伤,在尴尬中徘徊,零星的掌声中坐下后,我心冰凉,我不断的提醒并告诫自己要铭记伤痛,要给自己加上保护层,要作到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要保持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的心态。可是当身边的他们一个个自信的走上演讲台时,我早已忘记了最初的誓言,在掌声中义无返顾的走了上去,哪怕再次受伤。于是我懂得了有些决定,你认为一直都不会改变的最终还是改变了,有些伤疼,你认为永远都无法愈合的,最终还是在时光的流失中被遗忘了。

??翻开发黄的日记,品味昔日的自己,当初的信誓旦旦,当初的咬牙切齿都随着文字获得重生,可是任凭我怎么追忆都无法从那些蒙胧或晦涩的文字中找到一点往事的痕迹,我甚至想不起来能让自己做出那样决定或发下那样誓言的人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有些时候连我们刻意去铭记的最终都在不经意间被遗忘了,原来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远。

??不知是谁曾说过忘记过去是一种背叛,,可是那些徒劳的记忆只会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一种羁袢,一种负担,那些灰色的记忆或那些美好却再也得不道的回忆只能成为心中永远的疼,把那些别人无意间带给你的伤害铭记只会让你永远也做不到心胸宽广。“好了伤疤忘了疼”从莫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是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每个人都有幸福的瞬间,都有过辉煌的时刻,于是我们式着去珍藏,想让它们成为自己成功的激励,殊不知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沉浸再曾经的辉煌中不原面对现实,于是我们埋怨,我们彷徨,我们甚至再自我欺骗中迷失自己,这个时候遗忘不仅是一种勇气梗塞一种睿智。

第7篇:被遗忘的时光作文范文

夜深人静,星星那一双双天真,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成了黑暗中的照明灯,像烟花闪着微亮的光芒,照亮迷失方向,寻找梦想的人们。春风轻轻地吹着,如同一股暖流淌进人们的心里,是要把人们哄睡了吧,生怕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人们醒来便发现自己躺在甜蜜之中……夜静得可怕,我已遗忘了自己的存在,遗忘了心跳,遗忘了呼吸,遗忘了时间……为什么一切都那么轻易被我认为一文不值的遗忘,许多情感已被流星拐带,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天空,不留一丝痕迹,只留下无限的追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友谊是牵动你我的缎带,当黑暗袭来时,它便向你走来,用熊熊大火照亮你的路途;当你绝望时,它用热情照亮你的心房。它与你分忧解难,与你分享快乐,与你同舟共济;它陪你失落,陪你欢笑,陪你哭泣。总是人生,总是旅程,总是行色匆匆,留不住什么。人生,当你骤然回首,身边留住的不是金钱,不是权位,也不是青春,而是友谊长存。然而,友谊像童话般美好,纯洁,它虽实固,有时也容易破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友谊扶缠一段路以后,如果对方在诚实的镜子前露出狰狞的面目,暴露出披着羊皮的狼的狠角色,便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对方。又比如说,对方的某种行为给你造成了误解时,不给对方解释的机会,又毫不留情离开,没有商量的余地。虚伪的友谊就像一个水晶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纸始终包不住火,这种友谊迟早会离你而去的。从而可知,友谊是真实的。有时候,在你的幻想里它是完美的,是天使的化身,是洁白的羽毛,在这无穷无尽的梦幻国度里你大可自由畅想,而友谊就像魔女的咒语,无时无刻地祝福你,给你带来希望。因而给你想得到它的欲望,不停地去触摸,得到了不珍惜,失去便又转移目标,这样反复着,直到它遗弃了你……遗忘?友谊这个东西确实很伤人,我已被它戏弄后成为淘汰的对象,选择遗忘,把它变成我删除的过往,是脱离苦海的最好的办法。但它又曾带给我不少的欢乐,已记忆在我的芜杂,抹也抹不去了。那就把它作为回忆珍藏在脑海的最深处吧!因为我知道离开根的花已经不属于我,属于地上的世界,凋谢。

断了线的弦,再怎么连,我的感觉你已听不见,你的转变像断掉的弦,再怎么接,音都不对……

珍惜那份已不属于我的友谊的回忆吧,我知道已经不能再留住它了,也知道不能没有孤寂。悄悄地藏起来吧,可别遗忘了!我早已待在谷底。毕竟到了人生的尽头,你什么也不能带走,除了那份温馨而美好的回忆……

第8篇:被遗忘的时光作文范文

一、被遗忘的王国

丽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湮没罕闻,乏人问津。在十万年的历史中,丽江人在自己封闭的王国里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繁衍生息,静谧而祥和。直到公元1941年,一个叫顾彼得的俄国人闯入了这个被遗忘的王国,丽江才开始重新被世人所知晓。在《FORGOTTEN KINGDOM 》一书中,顾彼得写道:丽江就是"美丽的水",小城里有淙淙溪流淌过,加上座座石桥,使人产生小威尼斯的幻觉。丽江没有贫民窟,城区整洁高雅。丽江没有灰尘,没有臭味。煮饭和取暖用栗炭和松木,照明和烧火用明子(浸透松脂的松木碎片)。于是,清晨总有一股芳香的松木青烟在小城的上空升起。丽江没有小汽车、马车或人力车,大家都走路,不论贫富,不论将军或士兵,不分社会等级。在这个"世外桃源"里,很少能看见警察,因为这里没有职业扒手或抢银行的强盗。商人们可以随便把几千元的钞票或几百元的银币堆放在开口的篮子里,由妇女背着慢慢地走过四方街,安全地送到街的另一头。丽江的居民对任何民族和种族都很宽容,随和相处。他们对高官富商不阿谀奉承,自尊心很强,且爱好自由和独立。在书中,顾彼得还谈了很多有趣的事。比如,喇嘛寺盛大的隐居处开放庆典,捉鬼仪式,殉情仪式,以及为超度殉情者们的灵魂而举行的"海拉里克"(祭风)仪式等等,在今天传承下来的已经很少,有的几乎销声匿迹。

二、新生后的发展

1949年7月1日,丽江县解放。从此 ,丽江人当家做主人,开始了建设丽江的新征程。"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丽江大地渴望自强为国的潜能,在期待中积蓄了千年万年的巨大能量,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喷涌而出,如同滔滔金沙江奔流,以势不可挡之力,冲出虎跳峡谷,实现了万里长江向东流的伟大转折,浩浩荡荡奔腾而去。正是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丽江为国争光的新纪元,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为国争光,举世关注,举国瞩目。

三、革新中的进取

大江东去,玉龙巍巍;丽江之路,壮丽辉煌;三十年历程云和月,一百万人民创新天。改革开放三十年,丽江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大遗产的申报过程,也完成了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到世界级文化和自然旅游圣地的华丽转身。丽江的辉煌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的缩影之一,丽江三十年的发展道路是中华文明的光荣;在三十年辉煌的彩霞霓虹、弦歌清音中,丽江人在面对未来的挑战,丽江人在沉思未来的发展。三十年的丽江,不仅给国人和世界人民呈现了圣美的人文自然风景,更将人类最纯真也是最具生命力的生活和发展理念发扬光大。回望丽江三十年,是美的感悟,也是精神的洗礼。

四、劫难后的腾飞

天有不测风云,正在丽江申遗的重要历史时刻,一场猝不及防的劫难,降临到了丽江的土地上。1996年2月3日,一场里氏7级的大地震,不幸降临丽江,山河崩裂,房倒屋塌,人畜伤亡惨重。当时正是丽江古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时刻,丽江,面临严峻的考验。

纳西人有句谚语:骏马面前无沟壑,勇士面前无强敌!在劫难后奋起的艰苦创业历程中,丽江人用其传统的坚韧笃厚、不畏艰难、好学上进、广采博纳、崇尚和谐的民风,铸就了一种焕发着新时代气质、生机勃勃的"丽江精神"。

丽江人独具慧眼,在震后的重建中,慎思明辨,他们重建家园,全力恢复有突出民族特色的纳西民居建筑的原貌,"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并借重建家园的机会,毅然决然拆除了一批与古城的文化品位和风格不协调的钢混结构建筑。

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们满腹狐疑、忧心忡忡地来视察震后的丽江时,看到丽江的民居建筑和古城格局的保护与恢复重建做得那么出色,满城民居古色古香,满眼民俗灵动鲜活,不禁喜形于色,拍手赞扬。

1997年12月4日,与丽江大地震时隔仅1年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了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城镇获得这项世界殊荣的地方。

与此同时,丽江人以面向世界的眼光,充分整合自身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打造了一系列顶级的旅游项目。2003年,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表决,滇西北的"三江并流"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丽江位于"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丽江市收藏的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从此,丽江成了中国独一无二有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神奇之地。

五、一座古城 三遗产

丽江古城

1997年12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正式批准,丽江古城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我国第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古城镇。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从丽江北眺,是高耸云天的玉龙雪山,景致雄奇变幻。民谣说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里素有"动植物宝库"的美誉,又是巨大的天然水库。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在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可见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这股股清流都来自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城内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马龙潭和多处井泉至今尚存,人们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头塘饮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顺序而下,既科学又卫生。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顺势下泄,便可涤尽污秽,保持街市清洁。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厢房与壁围成的三合院。房屋多在两面山墙伸出的檐下,装饰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曰"悬鱼",以祈"吉庆有余"。堂前廊檐大多比较宽,是一处温馨惬意的活动空间。丽江纳西人历来重教尚文,许多人擅长诗琴书画。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著名。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丽江纳西古乐曾应邀赴欧洲多国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由于乐队成员多是来自民间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纳西寿星乐团"的美誉。

三江并流

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 "自然景观列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从青藏高原并行,从北至南奔腾而下,穿过大小雪山、云岭和怒山山脉,形成"三江并流,四山并立"的自然奇观。"三江并流"区域内的地质奇观美不胜收。大自然的天工神斧雕凿出深邃莫测的三大峡谷,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南下,东侧的金沙江与西侧的怒江之间最近直线距离仅66.3千米,怒江与澜沧江仅隔18.6千米。景区内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与雪山相伴的是众多的山岳冰川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6740米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博格与2700米的现代低纬度冰川明永洽高差达4000米,为世界之最。与白雪皑皑相映成趣的是丽江黎明、黎光及兰坪锣锅箐霞辉灿艳的丹霞地貌风光。高山喀斯特地貌有长达27千米的泸水瓦拉亚溶岩洞穴、贡山丙中洛、兰坪锣锅箐等地的峰丛,福贡月亮山的"石月亮",香格里拉白地流银泻乳般的白水台――"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天然博物馆。"三江并流"地区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

由于该地区未受第四纪冰期大陆冰川的覆盖,加之区域内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区。这一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山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目前,这一区域内栖息着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77种部级保护动物和秃杉、桫楞、红豆杉等34种部级保护植物。雄、奇、险、幽、美的人间天堂,这便是丽江的三江并流。

纳西东巴古籍文献

2003年8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 6次评审会上,经评委审议表决,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第9篇:被遗忘的时光作文范文

终于,在一切被邂逅过,带走我在遥远的以后。

那是彼岸——灯火阑珊处,一丝丝夜晚的暗光,照耀在我渐渐拖长的影子……

我与时光渐行渐远,周围的万物都复苏,只剩我,仿佛还静静地躺在远方的天堂,静静地等待着一个人的到来。她不是别人,是我的师傅……

我还傻傻的不知道命运已经开始轮回,还淹没在悄然无声的世界里,静静等待……

转瞬即逝,原来那些烦躁的日子早已逝去,等待着我的是下一个春秋

静止了所有的花开,遥远了沉寂的爱,等来年不知道会不会落下一地的忧伤和蔓愁?我深知,有师傅在,我一定不会有忧愁……

追寻寂寞,喜欢在阳光洒下的窗边低头沉思,默默想念着师傅对我的点滴;喜欢在此起彼伏的雨天静静的看着,因为师傅最喜欢的是绵延细雨;更喜欢仰望无限的蓝天,想着天马行空的爱念,寻找师傅的笑靥……

我到不了,忘不了,所谓的遗失的美好;当那些日子完美地谢幕以后,那些曾经竟是成了永远

这个夏天,有了太多莫名的伤感;我怎么也无法忘怀,是师傅帮我试着忘记,师傅的话语成了记忆深处的回响……

无奈的昨天,还是一般的无聊,一切尽在我无限的叹息中流去;明媚的今天,忽而即逝,而我却舍不得,师傅又要走了吧,那个一路陪着我的师傅。

无法言喻此时此刻我的想念,抑制不住的,是对天空下鸟儿的向往,是对师傅的不舍……

周遭的一切,无声无息,像是静止了千年的风声,转瞬,又叮当作响

寂寞横亘在岁月里,常常心有所思,向月亮诠释着我剪不断的忧愁……

仲夏,一丝风带走了一片墨绿,后又地飘落在我的手心

我用泪珠融化了这片孤独的翅膀,深深的感叹,原来生命亦如我是那样的脆弱……

又是一个月黑风高夜,想着期待的日子会慢慢到来,可是惦念的曾经会与我渐行渐远

时常会若有所思,某个地方的空位为了谁,那另一个天堂的座位在等谁,思索了好久,才明白,那是师傅,那个给我肩膀依靠的人……

相濡以沫的片段在一天天逝去,那片一抹阳光的大地给了很多我珍贵的情谊,所以当师傅离去,我只能活在自己的假想里,幻想着某一天,那些熟悉的事物又再一次回到我身边

于是,想着想着,我便扬起了沉重的嘴角,这样的感觉似乎早已遗忘了,我的微笑,也只为师傅扬起……

师傅,今天是你的生日,我还写出有点悲的文,我舍不得你。嘤儿,会为了师傅,一直微笑下去,师傅要常回来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