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

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精选(九篇)

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第1篇: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

(一)会计审计工作不断加强,是有效提升国营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积极有效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国营企业经营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国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低、会计资料失真等问题比较突出,体现在资产方面、成本费用方面、负债方面、所有者权益方面、利润方面等。所以,加强国营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加大检查和处理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国营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保障。国营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十分重视会计信息,无论是在事前管理进行必要的决策前,还是进行事后的监督控制,都需要以国营企业自身得到经济效益高低来决策以及评价自身业绩。因此,国营企业就把经济效益高回报率作为国营企业管理目标的起点以及终点。从而将企业的经济效益视为国营企业管理的中心并将这一点自始至终体现在国营企业的整个管理中。由此可以得出,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国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心,更是现代国营企业会计审计方面的中心内容。所以到我们可以,只有不断地加强会计审计的工作,才能从事前、事中、事后这三个方面对国营企业进行针对性的监控以及管理,并提供全面的会计审计信息,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才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提供有力保障。

二、我国国企会计审计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成果,我国的会计监管以及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并且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使我国国企的会计审计工作现状较之前得到了长足发展,并进一步完善了国营企业得会计审计工作,但我国国企的现阶段仍旧存在着较多制约国营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发展的实际问题。具体的表现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国营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制度不完善,同时执行不力。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国营企业内部的行政监管制度十分不健全;有的企业虽然有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力,考核不力,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国营企业自身的会计工作全部处于监督疲软的不良状态中,以至于出现大量违纪现象。

(二)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失。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有部分的人员因自身素质导致对职业道德不重视,无法对会计法等相关性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严格执行,做假账及假报表等违法现象变成了常规现象;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工作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不能有效辨别经济活动真伪,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观念落后,还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上,会计审计工作局限于日常收支业务方面,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经营思想;还有的会计从业人员缺乏从业热情,对例如现代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无法进行高效的利用,致使在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会计信息失真。

(三)国营企业负责人法律观念淡漠。伴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深入,国家已经赋予国营企业经营自,但有部分企业的负责人却根据自身的需求无限放大权利,搞“一言堂”,无视国家法纪,致使企业的会计人员虽有监督职能,却无监督权力。

(四)会计从业人员在企业中没有独立的地位。现在大部分会计部门只负责会计业务工作,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而会计人员的任免则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喜好。目前这种现象在国营企业中很常见,这也严重影响了国家对会计从业人员原则性的硬性规定,导致会计工作独立审计职能根本无法正确的行使。

三、国营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当中的几点经验

(一)要明确会计审计在国营企业当中的地位。在完善管理的同时提高效益是国营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而高效的管理必然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基础,因此在国营内部必须要确定审计部门重要的地位,想要构建最为适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部门模式,首先,需要国营企业明确树立现代的管理理念。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对国营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提出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求企业健全自我监控、自我约束机制,以可以充分的适应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实,从而高效保护所有者权益。其次,在企业内部要不断提高国营企业负责人综合素质。要将会计审计在国营企业管理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立会计审计的地位,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者来实施。因此必须有具有高素质的国营企业管理者。毕竟管理企业、经营企都得依靠管理者。

(二)要建立和健全国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智能,内部控制是为企业发展的特定目进行提供合理保证而积极建立起的一系列完善的政策以及程序的有机总体,因此,内部控制的职能包括审查、核算、分析各种会计信息资料以及相关报告的程序以及步骤;包括国营企业管理当中用来授权以及进行指挥的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等一切相关经营活动的各种经营方式。包括针对企业内外部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以及评价而专门制定或设置的各类规章管理制度。因此,必须将内部审计的工作始终如一的贯穿在国营企业一切经营活动全部的过程中,要推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制度。要确立大审计观念,不仅要审计财、人、物,凡涉及到产、供、销、管的所有关键环节都需要要进行审计。同时还需要建立企业内部全方位审计约束机制,要积极推行审计奖励制,对查出收支、账目、报表显现问题的会计审计有功人员进行重奖。

(三)要开展常规性的会计审计工作。尤其是对国营企业中进行独立经营及管理的部门或者单位,如分公司相关的成本费用、收入、利润等数据真实性进行相应的会计审计。对部门负责人或其他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如果在审计过程中遇到严重违纪违规情况现象,必须根据违纪违规的情节,进行专人、立专案进行严肃认真地审计。尤其是对国营企业进行重点经营的环节,例如运输、销售、采购、库存管理等相应环节以及部门,必须要根据国营企业自身制定管理制度、预算标准及实际市场的行情进行专业经营性审计。并同时对国营企业的所属分公司和独立核算经营负责的,要对干部在任职期间进行定期审计、重点审计以及责任到期后的全面综合审计。

(四)加强培训,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营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地位如何是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国营企业审计所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宽,这就要求各企业要有计划的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并强化审计工作者的审计业务知识及相关理论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和手段;学习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从而促使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总体素质更加适应当前形势。

(五)要及时跟踪、实行动态化管理。要引进先进技术,建立国营企业审计数据库,随时掌握企业的动态。将被审核部门单位的各项财务指标和其他有关资料输入审计资料库,包括历史资料和动态资料,通过对企业情况的全面了解,有利于随时或定期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各项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及时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也有利于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2篇: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法;监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企业大都已经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经营和发展进行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会计监督制度是核心内容之一,它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财务运营状况的重要手段。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一是产权清晰,即企业内部所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归属清晰明确,资产所有者对资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及收益权属明确。二是权责明确。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权利是指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责任是与上述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也包含了通常所说的承担风险的内容。三是政企分开。政企分开是指政府将原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利归还给企业,转而从事对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和实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四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指企业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绩效考核机制、财务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判断企业是否具备科学管理机制的有效标准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

二、会计监督权利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发挥会计监督权利是《会计法》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会计法》中明确提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发挥会计监督权利。目前学术界对会计监督权利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认为《会计法》中提到的会计监督主要是企业会计人员要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其实施主体是会计人员,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会计监督实际是指企业要采取相应的监督措施,监督会计工作的实施。笔者认为,这两项内容对于企业生存发展都十分重要,而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一种理解方式,即企业会计人员要担负起监督企业财务运营工作的责任,这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神圣使命。

2.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前文所述,现代企业制度包括财务制度,而会计监督是企业财务制度的组成部分,也就直接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成内容。   3.会计监督是降低资金风险,保障企业财务运营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会计不但要承担企业内部正常的财务工作,还要负责监督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经营情况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实践证明,企业会计人员独立发挥监督权利,可以有效降低资金风险,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决策依据往往也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三、对于进一步提高会计监督权利的一些思考

笔者认为,提高会计在企业内部的监督权利,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切实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监督权利的认识。企业管理者要充分研究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规律,对于会计人员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明确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要将会计的监督行为看做是添乱、越权,要将其视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监督权利。

第3篇: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社会保障 企业年金 制度

一、目前民营企业的年金发展的现状

(一)民营企业的年金发展现状与从业员规模不符

中国市场化改革采取了先允许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民营经济日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吸纳劳动就业的主力军。2001年底,中国民营企业202.85万户,注册总资本高达18212.24亿元。2002年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为 48.5%。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员735万人,增幅为9.2%,远高于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的增长幅度;2002年中国就业人口总数为7.374亿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7163万人,占全社会的 9.4%,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量为3.09亿人,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42%,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4%,在城镇中的就业比重已超过70%。2002年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有65.2%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可见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

(二)民营企业的企业年金参与率低

在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迅速增长的同时,其员工的保障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民营企业员工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大大低于国有企业职工。以养老保障为例,2000年在2亿多城镇劳动人口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约为1亿,而且多是国有企业员工;另外1亿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劳动力,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职工和自营职业者。作为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参加人数更少。巨大的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与极低的年金计划参与比例形成强烈反差,民营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对民营企业年金制度的一些建议

在中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民营化的大趋势下,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提升退休人口的生活质量,不可忽视民营企业员工这一规模巨大的劳动群体。在中国目前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企业年金制度如果不能充分尊重企业利益,制度的推广将会困难重重。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应当改变过去将企业年金仅仅视为减轻政府基本养老保险责任、提高员工退休生活水平的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观点;相对弱化企业年金的社会功能,强化、突出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功能,以吸引更多的企业举办年金计划。

(一)应该改变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的定位

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决定企业年金的定位。考察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由于各国养老保障方式,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否以及覆盖面多寡的不同,造成了不同时期企业年金功能定位的巨大差异,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的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特点。19世纪初,美国、英国等工业化国家的私营企业主就为其雇员举办了企业年金计划。二战后,随着发达工业化国家普遍强制推行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其覆盖人口迅速增长,企业年金制度逐渐成为养老保障的补充制度安排。但是由于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也造成了企业年金制度的不同定位。这些国家私人性质的企业养老金计划很少,不具有补充保障的功能;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或未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企业年金制度则成为雇员的基本养老保障,是养老保障的第一支柱。例如智利等拉美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从本质上看就是企业养老金制度。

(二)给予企业更多的年金选择权

1.账户流动性和筹资模式的选择权

从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历史来看,早期企业年金主要由私营企业主发动,其目的是鼓励员工为企业忠实服务如果工人在退休前离开企业,就会丧失这种津贴以此达到限制劳动力流动的目的。该阶段的企业年金权益不具有任何流动性。二战后,发达工业国普遍建立了公共养老金计划;随着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到来,政府为了减轻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压力,开始关注企业年金的养老功能,希望通过企业年金制度的推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这一时期,在企业年金领域形成了企业对员工利益的侵犯,比如任意取消员工的年金给付、严厉限制劳动力流动、在年金计划中存在对员工的歧视现象等,对企业年金养老保障功能的发挥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一些国家开始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比如非歧视性政策要求、企业年金受益权利的规定等。但在实践中,各国始终关注企业在年金计划中的利益,允许企业在年金领域享有足够的自主权。

在各国企业年金资金筹集办法中,主要存在两种方式:DB模式和DC模式。在DB模式中,企业通过承诺若干年后对员工退休金利益的给付,承担起员工退休保障的责任,将员工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便于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的管理;企业承担了年金基金“从收到支”过程中的多项义务,责任较大。为了减轻负担,部分企业开始采用新的资金筹集模式DC模式。在 DC模式中,企业只需要承担应负的缴费责任,并为参与人分别设立独立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所获得的津贴由其账户资金的积累及投资收益决定,企业对员工未来退休金不承担给付义务,从而减轻了企业责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年金制度对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力度。

2.可以考虑给予企业部分使用年金账户基金的权利

通过对企业年金资产的历史考察不难发现,早期各国企业年金计划资产与雇主资产是融为一体的,而不是独立置于信托基金中。以美国为例,从19世纪末期企业年金制度正式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仅有15%左右的公司将其所资助的养老金计划资产同本公司资产分离,将其放置在一个独立的信托基金之中;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年金计划资产与企业自身资产没有明确加以区分。随着企业年金制度在工业化国家的广泛建立,企业年金在劳动者退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同时劳资关系对比中劳方力量的加强,使企业年金参与人的利益及年金基金的安全性问题逐步得到重视,政府也开始对企业年金的行政管理和投资运营体制进行规范和监管。但直到今天,在美国年金计划DB模式中,企业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以运用年金基金,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决定是否动用年金资产。

综上所述,在以上分析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企业年金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给予民营企业更多选择企业年金筹资模式,把企业对年金账户资金的管理权限提高以及充分尊重企业在年金制度中的自主性,才是目前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缓慢的方法。通过大力开展企业年金给予民营企业的员工更合理的保障,那么这些民营企业自然就会更健全的可持续发展下去,而国民经济也会稳定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秉文.企业年金制度选择与企业竞争力.北京:中国证券报,2006,3.

第4篇: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私营企业;会计核算;对策

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合同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市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私人投资兴办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私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部分私营企业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已经成为资本雄厚,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它们在繁荣市场,扩大就业,增加政府税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私营企业在自身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会计工作不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是导致私营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混乱的主要原因。

一、私营企业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核算主体界限不清,即企业产权与个人产权界限不清。企业财产和私营企业主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互相占用情况,而且缺少必要的一些手续,有的甚至将企业财产视为其个人财产随意支配,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不少困难。管理者忽视会计工作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与独立性,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作用认识不清,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他们对专职财会人员的轻视,不能发挥财会人员管理职能作用。

2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机构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部分民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因为多方面原因,素质参差不齐,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存在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任用上多是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兼职人往往兼职几家,一般定期来做账,会计核算的及时性难以保证。有的企业由于工资待遇等原因导致会计人员经常流动,前后账簿交接不清,不仅会计核算及时性不能保证,准确性也难以保证。

3 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普遍淡薄。不少民营企业财会人员非“科班”出身,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更没有系统的会计知识、也没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有的财会人员上岗靠的是关系而非专业水平。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表现在对有关会计法律法规了解甚少,财经纪律自律性很差,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得不到应用,导致企业会计行为随意化,财务工作极不规范,也使企业无法运用会计信息指导企业经营和发展生产。

4 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有些民营企业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无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5 会计信息失真,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民营企业会计资料失真现象较为普遍。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上是因为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财务人员技术不过关,财会工作内外监督不到位;主观上则在于企业领导为达到其申请银行贷款、偷漏税收的目的,不惜违法造假。这些违法活动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给民营企业本身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6 国家执法机关存在执法不到位,执法不严的现象。当前我国确实存在着有些国家机关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对会计舞弊的打击不力的情况。有些地方部门为了达到政绩上的目标,对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作假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使私营企业老板不重视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进而也助长部分违法行为,这其实也阻碍了私营企业经营的规范化,不利于私营企业做大做强。

二、加强民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1 政府要高度重视私营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私营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执法和宣传教育的力度。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切实帮助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用真情感动人,增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用真心去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政府应要求民营企业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督促其依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严重违法的行为,特别是针对私营业主违法乱纪,授意会计人员篡改数据,编造假账,给国家以及社会造成损失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促使私营企业老板规范化经营。

2 切实推行会计持证上岗,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按照我国会计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单位会计岗位的会计必须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私营企业必须严格要求,所有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这样有利于提高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要针对我国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现状,加大现行会计制度特别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力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全面推进私营会计核算规范的重要环节。

第5篇: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

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内部审计已成为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面临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等问题,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问题:首先,国家缺乏对其的政策法规支持和相应的监督指导。我国《审计法》中只规定对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进行内部审计,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未作出相应规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只能参照国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方法和模式进行,不能结合民营企业的特点和生产经营实际,而且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也缺乏应有的监督和指导,甚至提出内部审计外部化,将民营企业置于内部审计的范围之外,形成并加剧了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对立。其次,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阻碍了其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家族式管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一大特色,而家族企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家族成员间具有感情联结的特殊凝聚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力。民营企业大多依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靠家族的凝聚力逐渐发展起来,往往用管理家族事务的方法管理企业,企业的命运实际上与家庭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管理制度中过分揉进了亲情的因素,削弱了企业管理者的制度意识,使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难以把握和处理集团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关系和经营行为。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机制,可能被认为是对信任和忠诚的怀疑,而不被一些家族成员接受。另外,一旦家族成员之间发生利益冲突的超出了亲缘的维系力,企业将难以再支撑下去,甚至会面临破产的危机。所以,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履行和内部审计作用的正常发挥。再次,审计范围狭隘。虽说现今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慢慢向现代内部审计发展,其审计范围逐渐广泛起来,但实际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基本上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主要进行一些防漏查弊的工作,而未向经济效益审计、非财务事项审计拓展。随着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企业的投资主体、经营规模、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不断发生变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如何拓展审计范围已成为一个关系到其生死存亡的问题。像被评为浙江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的正泰集团,它开展内部审计之初,也只是以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为对象,后来随着管理的需要,它的内部审计范围逐渐扩大。真正发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进而促进集团的高效发展。最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手段落后。我国民营企业大都采用家庭管理模式,审计工作作为核心部门更要由业主亲属主抓。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审计队伍的人才开发培养和更广泛的择优选聘,造成人员素质差,结构比较单一,缺乏专业技术、工程技术、物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外,虽然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应用,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造成效率低下准确性差,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完善我国家族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1.完善内部审计相关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分别有了自己工作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然而在我国,虽然拥有8万个内部审计机构、近30万内审从业人员,却尚无内部审计法,只有《审计法》中第二十九条几十个字的规定和《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一项部门规章,法律层次低,对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强制效力。因此,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我国应尽快完善适用于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法制度,严格规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资格和作业标准,明确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义务和职责等等,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者提供执法依据。

2.创建内部审计的最佳运行模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必须符合民营企业特点,建立与民营企业相适应的运行模式。根据民营企业的组织机构和贯彻内部审计独立原则,其内部审计模式主要有:股东会主导的内部治理审计、董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董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是较为理想的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监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内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并向监事会报告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树立内审机构的权威性,保持内审机构较高的独立性,而且有利于增强监事会的监督力度,使监事会的职责落到实处。

第6篇: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存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了很多的漏洞。会计人员素质能力不高,财务管理,账务管理混乱,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软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民营企业的家族式财务管理

我国的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因此负责企业的管理的人员大多是企业的创始人的家族成员。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以及整个企业的管理领导层,都是家族的人员,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就缺少精细化的分工,企业的某些管理者缺乏相应的财务知识,但是又越权行使自己的权力,造成财务数据混乱,财务控制力度不到位,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置之不理,最终导致财务报告的虚假,产生会计信息的失真。由于会计信息的质量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以及企业的资金的动向,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失真,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影响非常的大。同时由于是家族企业管理,很多的民营企业都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监控制度,很多中小型的民营企业甚至都没有健全的财务部门。因此企业的财务体制就不健全,缺少一定的监督管理体制,因此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财务管理就成为了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缺乏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的出入账进行登记,按月,按季度,年度编写财务报表,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财务报表的各个数据以及税务发票等工作。对于财务数据所体现出来的问题,财务部门基本没有负责过。然而作为科学的现代的财务管理理念,财务部门的工作不仅仅是要提供企业部门的资金的流向问题,现代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向企业的管理者以及投资人提供质量高的财务信息数据,同时财务部门要对提供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在每一个阶段,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流向做具体真实的汇报,同时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掌控,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企业在此经济活动中的可能存在的风险,促使决策者在进一步的经济活动决策中能够很好的规避风险。因此,现有的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失去了财务应该起到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三)企业内部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力薄弱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态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提供质量高的财务信息。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对于财务内部控制漏洞较大。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岗位分明,各司其职,各尽其力。而民营企业中财务部门大多为一个人负责企业的出纳、会计工作。因此在财务信息的相互监督上,可以说完全失控。在企业内部也没有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是形同虚设,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职责分不清。有些规模较小的民营公司,根本就没有设立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也是公司的自家人,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会造成企业拥有过多的烂帐、坏账,企业的资源不能够合理的进行分配。在资金上会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会受困难等问题。

(四)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不仅仅包含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还包括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品质以及为敬业的精神。民营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普遍的缺乏专业的现代财务管理知识以及管理理念。由于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同为一人,因此财务部门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过程中主要听从老板的安排,进而失去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而财务工作人员所具有的工作能力也仅仅局限于对于财务报表的编写以及日常会计行为信息。对于财务报告所反映出的问题,财务人员没有能力为老板提供任何帮助,导致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数据分析支持。

(五)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市场风险的巨大冲击。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然而在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保持着基本的财务功能,没有对企业风险的评估。更不存在企业风险评估以及企业项目风险评估的部门。由于管理欠规范,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管理程序及制度不完善,给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带来了困难。再加上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大多偏低,承受信贷资金风险的能力薄弱。民营企业的上述种种自身素质的缺陷,使其在经营管理中可能要遭遇更大更多的风险。而一般民营企业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业务上,很少真正关注上述风险的存在,没有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更没有投入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切实控制和降低风险。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一)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摆脱从前的单纯的财务信息的记录的工作理念,积极的学习财务管理知识,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精确记录,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好企业的项目的预算,结算等工作,通过对企业资金资源的调整,确保企业资源在一定时间内做到最优化的配置。

(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会计工作能力同时要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财务知识。民营企业在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激励方面做的不够。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的培训,以及激励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法律法规办事,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同时采取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的体制,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提升会计工作人员对于会计法、税法等法律制度的了解。通过定期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树立和更新会计人员的理财观念,提高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专业技能;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务实求是、尽职尽守的良好职业道德。要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与此同时,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内部激励制度与惩罚制度,对于遵纪守法,严格按照会计规章制度工作的会计人员,以及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良好建议的会计人员进行职位升迁或者奖金等奖励。对于违法乱纪,做假账坏账的会计人员要进行严厉的惩罚,以起到震慑的作用。通过正面的教育与反面的处理双方面的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三)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审计制度

会计质量信息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要建立起内部审计制度来规范和监督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民营企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要严格的将财务部门中的会计、出纳、审计职能分开。通过对人员的筛选,选定每个职位的优秀人才。各个部门之间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内部审计部门要独立于其他部门,对于财务部门以及各个工作部门提供的相关的数据进行核实检验,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同时通过与财务部门的合作,总结出企业各个阶段可以进行的项目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交给决策者。作为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同时要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要提升企业财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位置,加强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人员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四)强化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营运资金在企业的全部资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周转短、形态易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民营企业要认识分析生产状况,合理确定营运资金的需要数量;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要遵守勤俭节约的原则,挖掘资金潜力,精打细算地使用资金;要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加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日常管理。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库存现金使用范围,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实行内部牵制制度,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使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及时做好银行结算工作,按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清查,保证银行存款安全完整。二是加强财产控制和存货管理。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定期检查盘点财产,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三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要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民营企业由于财务管理意识薄弱,以及缺少风险预测以及风险控制部门,使得民营企业对风险的抵御能力非常低。因此在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要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充分的发挥好财务信息对企业风险的预警作用,通过对财务部门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到企业资金运营现状,分析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财务工作人员要主动学习风险知识,掌握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分析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为避免和控制重大风险提供依据,从而使企业能够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结语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业务,壮大自己的经营规模的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系统的建设,不断的培养财务人才,提升企业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现代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天明.我国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10

[2]亢雅瑞.浅谈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09.08

第7篇: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路径

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组织形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随着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质量低劣的问题更加明显。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的缺失、政府部门监督力度不够以及社会监督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我国的民营企业会计工作者专业素质较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后,财务管理混乱,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从而对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基于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特征,本文列示出相关的见解以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部分措施。

一、会计信息含义概述及特征

1.会计信息含义概述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原始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形成的较为专业化的数据信息,同时会计信息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标准。会计信息质量是指对会计信息提出质的要求,使之既要符合我国会计制度和相关规章的标准,又要将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要求考虑在内,使会计信息具有可理解性、决策有用性。所以,会计质量的高低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以及社会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被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利用,做出正确而合理的经济决策,进而促使预期的经济目标得以实现;相反,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会使相关使用者在经济规律面前发生混乱,最终导致做出不尽合理或者是完全错误的判断。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倍受重视。因此,会计人员应该力求会计信息的各种特性的最佳组合,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追求更高的标准。

2.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评定需要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便自然而然的承担起评价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任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以分为基本特征、次要特征和约束条件。其中,作为会计信息质量基本特征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回忆过去、把握现在、预测将来,即要求会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同时会计信息应该有助于使用者证实或者纠正已做出的决策,即要求其具有反馈价值;可靠性要求会计工作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作为依据,即反映要真实。其次,次要特征中的可比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纵向可比与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的横向可比的特性。最后,约束条件中的效益性要求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或者将会带来的效益应该大于其付出的成本;而重要性要求会计信息的提供应该注重对相关信息使用者的利用价值方面。

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1.股东大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企业经营业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个人经济利益的实现。股东大会有权对企业决定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有权对企业合并、分立、解散等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同时股东大会有权检阅企业章程、股东大会的会议记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进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或者提出质询。因此,企业股东大会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2.监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监事会在企业中往往拥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其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监事会有权行使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职能;第二,企业监事会有权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重大决策问题进行相应的战略决策。然而,目前在我国民营企业中,监事会的独立性较差,在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监督作用是有限的,实际中往往无法实行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有效监督,从而无法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督。我国民营企业中,监事会实际是有名无实的机构,在企业中未发挥应有职能,然而其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3.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董事会在企业中是直接参加经营管理的机构,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经董事会批准才能报出,因此董事会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根据董事会的特征可以得知:较大规模的董事会有利于处理经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或者是危机,有助于防止企业内部的营私舞弊现象,利于提高董事会的经营管理效率,进而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董事会与总经理两种职位是否合一,将会影响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效率和信息的交流沟通效率,同时也会对企业监督机制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两职的合一将会导致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功能降低,同时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的单位,其独立性的高低以及专业性的强弱将会影响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效率。

三、提高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必要性

1.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经济决策是否正确有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收集到充足的具有准确性的会计信息。在民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者只有获取足够的经过会计人员或机构加工处理的数据化的会计信息,并通过专业的会计技术分析,才能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合理的、可执行的经济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专注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意义。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本企业做出高效的经济决策,同时伴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也将随之提升,进而促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好地为相关使用者使用,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以及社会的实际经济状况。

2.提升民营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经济运行模式和合理的经济体制,但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并非乐观,在其经营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体制与运行模式。企业会计信息是本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反映;相反,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将会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也将更加准确。因此,企业应该致力于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促使企业自身的体制能够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相符合,同时应加强企业外部调节机制的建设,建立起内外结合的经济体制。

3.提高会计素质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管理者利用正确有效的会计信息做出合理高效的经济决策基础之上,虚假、质量低劣的会计信息已经失去其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效用,不利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相反将会助长企业中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市场中,民营企业在经济组织形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此种情况增加了我国对民营企业的管理难度,实际生活中往往导致地方税收机关的工作力不从心。而民营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往往投机取巧,编制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反映虚假的会计信息。因此,提高企业中会计人员的素质,进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路径

1.建立健全外部法律体系

针对于我国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进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劣的现实状况,我国政府应该加大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改革和建立力度,建立起适合于民营企业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同时消除以往在会计概念中以及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模糊不清或定义界限不清的情形,通过对适合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会计法律体系的不断探索和建立健全,进而不断的加强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规范。我国政府应该基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世界各国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对民营企业的会计法律体系进行探究,从而为我国民营企业量身定制一套会计规范,进而突出会计法律体系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法律的角度确保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提高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2.完善会计监管体系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企业自行招聘,此种现象必然导致会计人员听命与企业的管理者,从而出现部分企业管理者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唆使会计人员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而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混乱、偷税漏税现象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所以,为防止此种现象的继续恶化,政府应该在不改变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独立性和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经济行为的前提下,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进入方式进行有目的的改革,对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实行政府委派制,以达到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和提升的目标。同时,作为社会监督机构的会计师事务长期以来始终未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监督行为进行规范,此种情况导致社会审计工作失去应有的强有力的监督和审计功效,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更加猖獗,助长了不正之风。所以,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体系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规范和管理,进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提高会计工作者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只有严格规范自身行为,遵守职业道德,才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正确性,才能进一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所以,企业会计工作者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会计人员定期审核制度,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核;同时,企业需要储备专项资金,用以对会计人员实行定期的培训,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者专业素质的提升。在会计工作中引入财务会计软件,利用软件系统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核算和处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需要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避免相关企业制度形同虚设,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只有通过不断引导企业按准则建账、按准则行事,才能逐步规范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4.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我国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营运资金缺乏等原因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先进性,机器设备较为落后,生产技术较为低下。基于此种现实,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寻求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的途径,进而改进本企业的管理体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由此,首先,企业需要巩固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利用适合本企业的高效率的会计核算方法,对本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提升;其次,企业需要设立会计稽核岗位,严格执行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复核;再次,企业应该建立内部牵引机制,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监督,对控制岗位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或手段进行设置,从而控制企业的经营;最后,会计人员必须明确职权、责任,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和监督,达到减少差错,防止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五、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却存在诸多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其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助长营私舞弊、偷税漏税的社会不正之风。对于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提升,不仅是政府的任务,不仅需要政府加大相关制度改革或改进力度,最重要的是民营企业自身的改革,应该积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提高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在会计工作中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最终实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玉霞.海外交叉上市、信息质量提升及实现路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4).

[2]李昀.基于内部控制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路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3).

[3]胡亮.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融资困境背景[J].财会通讯,2014(36).

[4]饶茜.政治关联、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D].重庆:重庆大学,2012(10).

[5]燕玲.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6).

[6]王赛.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4).

[7]胡亮.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融资困境背景[J].财会通讯,2014(36).

[8]戴小玉.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路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8).

[9]李晓波.会计信息质量与政治关联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4(3).

[10]陈春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和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5).

第8篇: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

我们把28家私营企业作为调查样本,主要从销售收入的反映、帐簿的建立、会计人员的设置三个方面入手,其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平均实际收入

60万元左右

平均申报收入

131166.60元

企业平均人数

35人

平均申报人数

10人

平均帐户个数

3个

会计兼职企业数

27户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销售收入反映不真实,账簿的建立不规范,会计人员的设置不合理。这些现象说明在私营企业中专职财会人员数量很少,会计核算真实性令人怀疑、财会信用度低。据我们调查,私营企业的会计工作存在着企业负责人随意干预会计工作,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纳税“跑、冒、滴、漏”的现象屡禁不止等。一些私企建立了会计账簿,但不完整、不规范的有之;没有账册,“以票代账”、“倒轧账”的现象也颇多。在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和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帐目混乱零散、帐实不符;内控制度虚设、交接不清等问题较为普遍,由此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同时也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会计秩序紊乱、造假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的原因分析

1.政府监督有待加强

各级政府部门缺乏实施有效监督的内在动力,政府公务员不是企业的出资者,其收入与私营企业业绩没有任何联系,当政府对其是否正确履行职责缺乏有力约束时,他们很少真正代表国家正确行使监督权利。监督成本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身处外部的政府部门不可能对企业进行及时、全面的监督。另外,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由于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使得这种固有的息不对称现象较之国有企业更加明显。

2.社会审计监督不力

社会审计的业务范围目前尚未全面涉及到私营企业,还不是私营企业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一是法律上尚未明确规定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方能报出;二是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和内控制度很不完善,经营活动中违规违纪现象较为普遍,对其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会有很高的执业风险,会计师事务所不愿从事私营企业的审计。

三、加强私营企业会计控制的措施

1、在政府的监督下,导入社会审计

要发挥政府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建议国家应尽快从法规上做出明确规定,私营企业必须实行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会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私营企业来讲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2、财政部门应下大力气,做好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财政部门应指导督促私营企业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帐簿体系。对暂时无法达到规范化要求的私营企业可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或要求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记帐。高起点制定“游戏规则”,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新《会计法》中,赋予财政部门对各企业单位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职责,按新规则开展会计工作,帮助成千上万家私营企业建账建制,成为财政部门的新举。财政部强制私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内部人的价值取向问题,除了在激励方面充分考虑会计工作涉及面广、原则性强等特点,给予诸如授权激励、报酬激励、市场竞争激励以及对其工作的支持等激励手段外,还需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新《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就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9篇: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

一、1949—1978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规范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逐步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加强中央对全国经济的调控,新中国在会计建设方面的第一个重大举措便是着手建立统一会计制度。1950年7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个统一会计制度《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统一会计制度》开始施行①,而后,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燃料工业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贸易部、农业部、卫生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和出版总署等部门的统一会计制度也陆续颁布施行。统一会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会计规范建设成果,它在中国会计规范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首先,统一会计制度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完成制定和审批工作并予以颁布施行,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果,它为新中国整顿会计工作、建立会计工作秩序提供了依据;其次,统一会计制度一直是我国解放后五十年来会计规范建设的基础,如它规定的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从凭证到账簿再到会计报告的会计工作流程等一直沿用至今,统一会计制度虽未明确说明所采用的记账法,但从它的会计科目说明、账簿格式和分录举例来看,它是主张采用借贷记账法的,而借贷记账法也一直沿用至今;最后,统一会计制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成本计算表是四种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信息主要供上级主管部门使用,并不向社会公开,故不存在成本保密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1950年统一会计制度的实行并不十分理想②。苏联专家马卡洛夫认为,统一会计制度存在着本质上的缺点,它不适合于监督计划完成这个任务,……阻碍了苏联先进经验的采用①。于是,1952年开始施行《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及会计科目》、《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办法》和《国营企业提缴折旧基金及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些会计制度力图克服1950年统一会计制度末能注意与计划配合的这一弱点,它不仅注意运用将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比较这一普遍适用的方法,而且将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及其项目分类方法的设置也从有利于监督计划完成这一任务出发进行变更。因而,它们得到了广泛的好评。1952年年底,财政部陆续颁布施行了国营工业企业、国营企业建设单位和国营包工(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国营供销企业、农业企业、商业、铁路、交通等企业的会计制度在此之后也陆续颁布施行。这些制度改变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分部门制定的状况,实现了会计制度按照国民经济分类的统一制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