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国营贸易范文

国营贸易全文(5篇)

国营贸易

第1篇:国营贸易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国际贸易产生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是这个数据共享信息快速传播并且文化多元的时代,使得跨国性质的经济贸易活动成为可能。而就经济社会活动的发展来看,经济繁荣依赖于市场,而同时经济的繁荣发展又为人类社会再次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可能,为市场带来新的生机。随着人们的思想进步,以及跨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这也将商贸活动搬到了更大的平台上,让多人甚至跨区域跨国的商贸活动的实现成为可能,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国际局势大融合的背景下国际商贸活动的开展存在于更大的国际商贸市场上,这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可能性的同时也携带了巨大的风险,故需要审时度势,结合现代化下商贸经济活动开展平台的特点,以及时展下的新局势,对市场营销战略提出更新的要求。

1国际贸易

1.1国际贸易内涵。国际贸易,就其字面来看指的就是在国际大平台上开展经济贸易活动。其经营活动同传统的贸易活动相比,经营范围由单独的有限制的区域扩展到了世界大平台上,能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看到,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就相当于拥有了更多的顾客,拥有了更多的被世界各地人所了解的可能性。就其贸易内容来看,国际贸易产生于时展多文化融合的背景之下,故其内容被赋予更多形式变化的可能性,可以是实在的货物交易也可以是虚拟的文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交易,这一切的内容及形式的丰富性变化也是国际贸易发展下的新体现。1.2国际贸易特点。只有对国际贸易的特点有了详细地了解,才能根据国际贸易以及市场因素的不同性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营销战略,故接下来将具体探讨国际贸易的现状环境并分析出其特点。1.2.1复杂性。从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平台及环境来看,经济贸易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将会受到众多的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随着商贸经济活动开始走向国际化舞台,该商贸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将接触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从商贸对象来看,经济贸易负责对象众多,比如一个商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经历市场调研、采样、采购、做样品、试用,最后才到最终的大批量投入产出,而在商品制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下的负责人都是商贸活动所要负责的对象,因此就贸易活动过程中所接触的对象的多样性来看也增加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也难免会遇到由经济利益所引发的冲突,因各个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不同而导致商贸活动的复杂化,这在交易频繁的国际贸易平台上更为常见。同时,国际贸易更多的是进行跨国的往来交易,而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文化、习俗的差异,这也要求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需要考虑交易对象其国家习俗理解文化差异性特点,避免因企业文化冲突导致的经济利益损失后果。1.2.2干扰性。国际贸易本身所具有的跨国多元化因素,就决定了该贸易在实际经营活动开展中受国家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具有跨区域、跨时间、跨文化等特点,而作为影响国家重大决策走向的政治性因素,对贸易经济活动的开展起着严格的控制作用,因为一个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贸易活动必然要依靠于国家政治的支持,没有什么商业活动可以真正独立于国家进行,故政治性因素对于跨国进行的国际贸易活动起到强烈的干扰性作用,两国的政治性关系决定了两国的贸易往来,这在中美贸易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同时国际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商贸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社会环境的稳定性因素,以及贸易展开过程中与此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自然环境中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也会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干扰。1.2.3周期长。国际贸易还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这和国际贸易跨国交易拉大了时间以及空间上的跨度有关,从空间维度上来看,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因为存在于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故需要企业在跨区域市场之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经济贸易协商的目的,因此国际贸易活动在扩大贸易空间平台的同时,必将耗费更多的交流沟通成本,从而延长了国际贸易的周期性。从市场进入准则来看,国际贸易是指进入到不同的国际市场所开展的一系列的经济贸易活动,而国际贸易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因国家之间差异化的市场准则所引起的矛盾,并且不同区域、国家对于贸易经济所指定的流程也有所不同,每个国家也具有属于自己的贸易经济法,国际贸易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得不经历繁杂多样的审批程序和商贸流程,这也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同时延长了国际贸易的周期性。

2国际市场营销

2.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作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块包含在内。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国际营销是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国内营销和国际营销定义的唯一区别在于国际营销活动是在一个以上国家进行的。“在一个以上国家”,表面上看差别很小,却说明了国际营销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2对国际市场营销优势的分析阐述。相较于国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覆盖范围更广,且具有更为显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国际市场营销可以帮助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在某个国家中,当一个行业发展到接近饱和,意味着其提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这意味着只有走出国门,对国际市场进行拓展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国外能够为产品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条件。如很多国际企业都愿意到政治稳定、人力成本低且消费能力强的国家投资建厂。通过国际市场营销可以依托全球市场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如此一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获得快速增长。其次,国际市场营销有利于先进技术和外资的引进。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产品外销可以换取外汇,利用外汇则可以从发达国家引入行业相关的先进技术和工具。再次,国际市场营销可以推动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相较而言,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压力要远远高于国内,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必然需要将国际标准引入到企业中,不断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同时对经营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最后,国际市场营销有助于外销市场的保护,并保障原材料的充分供应。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通常会对进口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并设置限额。而若是选择在该国境内建厂,这样不仅方便获得原材料,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现有的外销市场,为市场的拓展奠定基础。

3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加强,国际市场已被大面积开拓,各国经济贸易活动也开始不再仅限于国内,贸易活动的走出去是时展下的总趋势,也是各国有效开展经贸活动的必然选择。因此,制定同时展变化相联系、适合国际市场生存,有利于经贸活动开展的市场营销战略,积极展开战略研讨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本国企业的对外贸易水平,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经济贸易的开展。

4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

4.1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手段。根据国际市场的复杂多变性,以及跨国交易所涉及的地域、人文、法规的差异性,要求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时,根据不同区域国家的差异化特定,制定出针对性强的营销战略手段,已满足区域国家的需求。根据现有的市场营销战略进行分析,制定出精准的战略方案,需要采用“STP市场营销战略”,“STP”中的“S”指的是划分市场,“T”指的是确立目标市场,“P”指的是精准的定位市场。采取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战略,可以快速找到目标细分市场,根据国家差异性需求找到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商品,从而为本企业的跨国营销获取最大的利润。4.2掌握国际贸易实时动态。国际贸易的跨区域大型交易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涉及区域广泛,时间周期更长,而不同国家每天都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政治性、社会性问题,或者是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的市场环境的变动,故跨国贸易的顺利展开,需要实时监控国际贸易动态走向,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需求,做好贸易活动的前期准备,构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贸易实务结构,以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4.3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最主要关注的还是商品的核心价值,质量以及服务。故要求国际贸易活动开展时更加注重提高商品本身质量,而不是靠一味地广告宣传,采用严格的国家标准规范对商品质量的合格性进行把关,同时,需要加强企业的售后服务,一个好的商品其背后必然有一套好的服务支撑,故要求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时做好商品的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服务,以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从而为本企业打下国际品牌好的口碑,促进本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

5结语

国际贸易活动产生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并且结合国际贸易跨区域、周期性更长的特点,受到更多来自国家区域差异性因素的影响,这也要求企业结合不同国家的区域性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手段,掌握国际贸易实时动态并且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从而提高本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在国际贸易平台上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昌.论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1).

[2]刘美城,于彩云,邹爱琳.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的共性研究[J].农家参谋,2017(06).

第2篇:国营贸易范文

关键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世界经济

中国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贸易阿国,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国家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正遭受来自主要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新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对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的301法案,将贸易保护主义的矛头直指中国,对中国制造2025的各个产业强加关税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利益。

1当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

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以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绕开世界贸易组织的管束、通过设置各种关税或者非关税壁垒,保护国内优势产业或者支柱性产业的贸易政策。由于关税、配额等手段很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和受到WTO协议制裁,实施的效果较差,往往是损人不利己的结局。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如限制外国企业投资、绿色关税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成为阻碍自由贸易的主要力量,并对国际贸易新秩序的建立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1)以环境保护之名构建的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有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环境认证标志、原产地证明、绿色补贴等。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许多国家纷纷开始提高了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商品征收高额的环境税,通过提高环保等级等手段控制污染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汽车、机械、电子等产品大量征收环保税,同时,也通过环保等手段,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其出口,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2)依靠先进的技术优势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技术为主要借口,通过立法、条约等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标准要求,限制进口商品的技术门槛,技术性标准在汽车行业表现尤为突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规定了严苛的汽车排放指标,许多达不到标准的汽车很难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表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但是其本质是通过设立技术门槛的形式来保护本国产业,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3)传统非关税贸易保护手段的升级—“双反”措施和特保措施。“双反”措施是对反补贴措施和反倾销措施的简称;双发措施主要是为了反对不公平的产业政策而制定的一项措施,特殊保障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在加入WTO时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其设置目的主要是降低本国产业在入世初期的冲击,因此其实施对于其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说显得更加容易。大部分国家为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都制定了一些贸易措施,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往往都采取了诸如出口退税、免税等贸易手段、出口产品数量加大,对进口国市场及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进口国往往都会发起反倾销调查,如西班牙对于原产于我国的皮鞋进行反倾销调查等,因此,“双反”和特保措施已经成为主要的新贸易保护手段。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理论

新贸易保护主义源于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随着国家贸易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主要代表为以下几种主流观点。(1)地区经济主义新贸易保护论,该理论源于姆•朗和科林•海兹合著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一书中。蒂姆•朗和科林•海兹认为自由贸易政策存在着很多先天性不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自由贸易政策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自由贸易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国际间的协助,优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从而推进全球经济增长。但该政策带来的后果确实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失业率攀升,全球资源的分配愈加不合理等后果,因此,他们反对自由贸易主义,主张实施国家贸易保护。(2)“绿色”贸易保护论,它的基本论点是:第一,由于环保问题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突出性问题,为了保护环境,国际贸易需要考虑进出口货物对环保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将污染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减少进口环保要求低的产品,鼓励对进口品提高环保等级,采取更为苛刻的环保检查制度;第二,为了保护环境,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都必须达到环保等级要求,不能对进口国的环保造成危害.(3)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根据大卫李嘉图的理论,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资本成本较低,主要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和技术匮乏,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会使资本密集型国家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从而导致了失业率的增加。该理论主要强调发展中国家由于利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代替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大部分工作,从而导致了发达国家失业率攀升和产业空心化的趋势日益突出。

3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建议

中国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出口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向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变,与此相对应的,中国也遭受了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侵害,西方发达国家表面上是由于中国制造的产品对本国产业带来了冲击而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实际上的原因是中国制造品质的提升侵蚀了他们的利益,中国从一个出口附加值比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的国家向一个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中高级产品的国家转变,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上固有的利益带来了挑战,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沟通协调,坚持“磋商”与“反击”并行的策略。首先,要加强交流和磋商,坚持以“互利共赢”原则解决贸易争端,在国际贸易中秉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平稳增长。中国政府可以和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有贸易摩擦的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机制,争端的双方通过双边或者多边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贸易争端,尽量表明各自的主要诉求,通过协商谈判的形式管控各自的分歧,而不是单边的实施贸易制裁措施,双方在谈判的过程中互相让步,在争取本国利益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对方的主要诉求,努力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其次,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措施要区别对待。必要的时候,可以实施适度的贸易保护措施予以“回击”。如美国单方面宣布对我国电子、机械等制造行业实行特别关税,我国立即采取措施对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实施对等关税措施,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有效的抑制了对方的气焰,还击的方式和重点都恰当。特朗普针对中国贸易政策的表态均较为严苛。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全面审查与中国相关的贸易活动,调查中国倾销,敦促中国遵守WTO协定;第二,可能标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这些极端主义的做法对中国经济的伤害很大,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抑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2)努力扩大国内需求,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为主,而长期以来国内消费明显不足、内需不足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软肋,所以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应该定位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上,实现从制造大国到消费大国的转型;通过降低所得税、精简政府办事流程等手段,切实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负担,逐步降低对外贸的依存度,建立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的经济发展模式。首先,需要把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点,鼓励创新创业,实行乡村振兴计划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次,政府要鼓励出口企业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由于国内外市场的差异,中国的出口和内销商品往往有着显著的差异,政府要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结构,优化产品设计,降低产品价格,逐步降低企业对外贸的依赖度。同时,国家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开拓新兴市场,调整出口方向,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内经济的损害,实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3)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强国战略,贸易战的本质是为了保护本国的优势产业,中国经历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逐步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过去我们国家出口的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和资源品为主,价格低,技术含量低,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主要是被剥削的对象,近些年,国家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提高我国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但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有很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如高端芯片、创新药、飞机发动机等领域依然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领域的落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硬伤,美国对中兴通讯的制裁充分说明了核心技术靠化缘是不可能换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只有自身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才不会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在贸易争端发生时才会有更大的自信与勇气去面对。

参考文献

[1]于维军.国际贸易中的舆论壁垒及其应对措施--兼谈正确发挥媒体在食品安全中的舆论监督作用[J]

[2]闫克远.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盛斌,李德轩.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与WTO规则的完善[J].国际经贸探索,2010(10).

[4]梁艳芬.世界经济复苏脆弱,国际贸易竞争更加激烈[J].国际贸易,2009(10).

第3篇:国营贸易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形势;中国对外贸易;影响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间段受国际经济影响的程度都有所不同,例如国家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会跟随国际形势以及本国经济政策进行改变。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一定与国际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21世纪我国获得很多机遇,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做到互利共赢,迎接国际贸易带给中国的挑战。

1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1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中国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

我国的对外贸易较十年前有非常大幅度的增加,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贸易地位不断提升使我国有能力带动周边国家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增长。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国家贸易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促使投资与储蓄额的增加,大大提高了税收,提供就业机会,减少了我国的失业人数[1]。

1.2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逐渐出现较大幅度顺差

随着国家贸易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不断增大,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加工贸易出口国,加工贸易持续保持在第一大出口贸易方式地位。然而因为进出口增长速度放慢,占比逐渐减少,而一般贸易增长速度加快,造成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渐渐出现较大幅度的顺差,加工贸易一直都是顺差的主要来源。同时因为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外贸大环境的改变促使一般贸易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2]。

1.3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变,贸易顺差扩大

最近几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促进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变,进出口商品以工业制品为主,而初级产品较少。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日益增大,但初级产品贸易逆差却逐渐扩大。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比较优势更为突出的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例如服饰、家具和非金属制品等,比较优势较为不明显的则是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顺差扩大。

2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2.1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之间的矛盾

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出口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较低,处于加工贸易链的最低端。我国加工贸易在逐渐转型,但是在短时间内我国企业很难适应,企业的加工优化与劳动素质问题也无法快速解决,因此造成外贸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出现矛盾[3]。

2.2进出口规模扩大与国际舆论压力之间的矛盾

我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出口产品物美价廉大范围占据世界市场,由于中国对世界贸易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别的国家开始担心自身的国际地位,逐渐出现“中国威胁论”。随着中国出口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西方国家开始限制中国的出口贸易,我国进出口规模扩大与国际舆论压力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4]。

3关于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转变贸易发展方向,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

我国应该转变贸易发展方向,逐渐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要重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尽快减免出口退税,依照国际规则实行零退税政策。除此之外,还应该逐渐降低关税,对友好贸易伙伴给予最优惠的待遇,促进国内贸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3.2保持内外经济协调发展,维持对外贸易适度增长

我国必须维持对外经济政策与国内经济政策之间的和谐关系,逐渐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性作用,利用投资、对外贸易及金融发展提高外贸战略转型的速度。此外,还应该逐步增强对出口企业在进出口市场和产业结构方面的指导性,促使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一致,维持适度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5]。

4结束语

我国的贸易增长速度与传统贸易增长速度都与日俱增,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对国际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目前阶段我国必须转变贸易发展方向,发挥经济杠杆对我国的调节作用,稳定内外经济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曦.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6(7):149.

[2]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韩秀申.国际贸易形势及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07(12):30-35.

[4]侯建卫.中国石油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第4篇:国营贸易范文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贸易策略

绿色贸易壁垒是从生态环境角度制定并形成的国际贸易制约条件,既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顺差持续增加,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进行限制,使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消除其负面影响作用,必须全面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并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采取必要的协调手段,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实现合作共赢。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当时美国政府根据《海洋哺乳动物法案》提出捕捞金枪鱼使用的渔网可能误捕海豚,而东太平洋的海豚已经濒临灭绝,于是提议应禁止使用捕捞金枪鱼的渔网,并限制墨西哥金枪鱼出口。这个著名的“金枪鱼贸易案”拉开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序幕,使其逐渐以一种合法性、隐蔽性的形态出现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总体而言,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是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由,采取的进口贸易限制措施,具体包括制定市场准入标准、推行绿色技术标准、制定卫生检疫制度等。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大背景下,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有其必要性。作为目前最重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之一,其内容涵盖绿色标志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反倾销、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市场准入机制等六大领域。从其合法性来看,绿色贸易壁垒都有特定的法律依据,一般为国际环境管理标准(SIO14000)体系、WTO贸易协议中的环保条约、GATT环保公约等。虽然这些条款不直接作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条文,但其中部分条款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建立绿色贸易壁垒所使用的引用条文。此外,由于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实际设立动机判定较难,绿色贸易壁垒还具有隐蔽性,为出口国制定贸易保护对策增加了难度。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1.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总体影响

首先从进出口贸易角度来看,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有直接影响。在进口贸易方面,发达国家主要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较低这一劣势,将污染性较高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比如废弃船舶、汽车等工业垃圾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旧服装和日用品带来了传染病和病虫害问题。就目前我国进口产品来看,高能耗型原材料产品进口量逐渐增多,包括矿物燃料、化工材料和原油等,也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在出口贸易方面,发达国家则通过制定较高的绿色环境标准,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长期以来,初级产品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工业制成品出口金额也占较大比例,两者均成逐渐上升趋势。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欧盟、日韩、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通过制定较高的绿色贸易限制标准,包括防污标准、包装标准和噪声标准等,我国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由此导致近期出口贸易活动受到影响。比如欧盟推出《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后,我国出口欧盟的700多种化学品需要被重新注册和评估,如果未通过许可,则不能继续出口。这些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不仅增加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难度,也增加了进出口贸易的成本。比如一些国家以环保之名向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绿色关税、反补贴税等,造成出口产品成本直接增加,进而导致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竞争力不足。还有一些国家将绿色环保理念和技术融入到产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中,要求构建无污染生产模式,这导致我国出口企业为满足其环境标准,必须完成环保产品检验和认证等一系列工作,也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大幅度增加。

2.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既然绿色贸易壁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那么必然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在看待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时,应站在客观的角度,公正的审视绿色贸易壁垒的利与弊,从而积极把握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绿色贸易壁垒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贸易壁垒有利于调整进出口贸易模式,创造有利于实现环保目标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快相关绿色标准的建设、推动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从而达到降低污染排放、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效果。因此,绿色贸易壁垒总体上是有利于绿色生产发展的,应对其形成意义进行深刻认识,并响应保护环境的积极号召;(2)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为我国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变相提供了推动力,在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的情况下,相关技术产品的研究也被各个国家提上日程,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先进的科技产品与落后的产品技术之间的壁垒,要正面击破这一壁垒,必须从相关科研工作上下功夫,实现专利与标准的融合,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3)绿色贸易壁垒的推行也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为应对贸易壁垒,国家必然会采取相应的经济干预措施,在宏观上进行引导。这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建立新的节能环保型国际贸易结构,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竞争力;(4)绿色贸易壁垒也有利于强化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下,为实现与国际贸易标准的对接,必然会制定更多强制性措施,要求企业整改高污染生产模式,从而满足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制性要求。

3.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

相比于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表现得更加直接,而且在短期内会成为主要影响作用。如前文所述,绿色贸易壁垒实际是高标准与标准、先进技术与落后技术之间形成的壁垒,而且处于落后状态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这种差距。如果发达国家制定的绿色贸易壁垒过于严苛,将直接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产生限制和阻碍。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国际贸易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1)对我国出口贸易市场范围以及外向型产业产生的影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仍以制造业出口贸易为主。但多数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制定的绿色贸易标准越来越严苛,使我国出口贸易范围受到较大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向型产业的发展步伐;(2)绿色贸易壁垒直接引发我国出口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减少,并间接增加了产品生产成本,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削弱。客观来看,相比于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绿色生产和监督体制,我国在标准建设和技术水平上都较为落后,在出口过程中产品必须接受相应的检验和认证,对我国出口贸易增长起到限制作用;(3)发达国家制定的绿色贸易壁垒不仅建立起一道围墙,将我国的高污染产品和产业阻挡在外,同时又利用绿色标准的差别,向我国转移高污染产业,对我国生产环境和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这样的贸易壁垒不利于发展平等的贸易关系,容易引起贸易纠纷,加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不利于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4)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对国际贸易依赖性较高,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使微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多数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下,企业出现经营危机甚至破产,还会导致大批员工失业,增加国内就业压力。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三、绿色贸易壁垒影响作用的应对措施

1.政府角度的应对措施

基于上述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国际贸易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内外兼修。首先从内部环境来看,除极少数能够在绿色贸易壁垒中获取利益的特殊集团外,其余外向型企业都面临着较高的生存压力。但不能因为我国暂时处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弱势地位,而采取极端的对抗措施,应坚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认识绿色贸易壁垒积极的一面,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快绿色理念和绿色技术在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的融入。在此方面,还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举一个较为明显的现状问题,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为15.33万亿元,是目前全球最大出口国,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的58.4%,家具、箱包、纺织服装、玩具、塑料制品等传统出口产品占20.1%。从出口结构来看,发达国家制定的绿色贸易壁垒也主要针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产品,原本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可以使这些产业的产品获得优势,但在承担额外环保成本后,这种优势则被抵消,甚至由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制定过于严苛的标准,使部分产品无法得到出口标准。针对类似问题,需要制定以下几方面应对措施:(1)加快与国际贸易标准的接轨,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和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积极参与到国际环境标准化制定过程中,并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和责任,积极协调环境贸易问题,同时明确立场,对无理要求坚决反对,与发达国家共同分担环境责任和义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对国内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在实现制度接轨的基础上,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是企业生产能够达到国际环保标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限制;(3)引导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针对发达国家制定的绿色贸易壁垒进行研究,搜集相关信息反馈给科研部门和生产企业,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创新发展规划,尽快弥补产品和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企业角度的应对措施

站在企业角度来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微观企业也是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直接承受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有较大影响。站在企业角度,应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应对措施:(1)在政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下,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产品生产、加工,到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都要满足相应的节能环保要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加快调整贸易产品结构,提高管理技术水平。针对发达国家制定的较高标准,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和环保标准,对自身的生产技术安全性负责,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于环境效益,提供更多绿色环保产品,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3)积极申请绿色认证,构建完整的绿色管理体系,通过主动申请国际标准绿色认证,扫清我国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化的障碍,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应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原则和WTO争端解决机制,比如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等,通过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构建和谐的对外贸易关系。此外,还应善于采用迂回战略,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跨越绿色贸易壁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国际贸易带来的多方面影响,需要同时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作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发挥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绿色生产技术创新发展和绿色标准建设的积极作用基础上,采取必要的协调措施和迂回策略,将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童俐丽.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服务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7(35):69-70.

[2]葛杭军.长江经济带与南亚贸易潜力研究[J].特区经济,2016,(12):46-48.

[3]白琳,王翕彤.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谈判技巧提升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6,(12):125-126.

第5篇:国营贸易范文

跨国公司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当地资本合股拥有企业,并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公司。目前国际贸易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三分之一,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占三分之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占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2010年全球商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约有19亿美元,而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额约为6.3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对内部贸易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指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国外子公司与第三国同系子公司之间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贸易活动。跨国公司为了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回避风险,协调公司内部关系等目的,进行内部贸易。在内部交易给跨国公司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

1.内部贸易的正面影响

(1)内部贸易扩大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依据不同国家地区要素的比较优势,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使得生产分工更加精细化,主要体现在某个国家或某个企业只生产某种产品的一个小部件甚至只是该产品的某一生产工序。同时,这种配置扩大了协作在全球的范围。例如,提供苹果公司iPhone的零件供应厂商来自13个国家地区,这13个协作的国家跨越了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供应厂商数目最多的是中国,有349家;位列第二的是日本,139家;而美国厂商排在第三位,只有60家。跨国公司为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在全球各个地区设立生产点。无论是垂直型经济分工或水平型经济分工还是混合型经济分工,它们都加快了国际生产的专业化与协作化发展,扩大了国际分工。

(2)内部贸易推动技术贸易二战以来,跨国公司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全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基本都掌握在跨国公司的手里。为了防止公司的技术产品在公司外部交易时,被竞争对手抄袭而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的发生,贸易内部化就显得很有意义。据统计,发达国家的500家大型跨国公司垄断了工业发达国家生产技术的90%,国际技术贸易的75%,而其中70%-80%属于内部贸易。内部贸易可以让技术贸易发生在公司内部,防止那些优势技术扩散出去,从而获得高于技术本身价值的效益,创造巨额利润,增强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和竞争力。跨国公司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保持技术优势,往往会让新技术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公司内部流动,产生高收益。这将促使跨国公司不断开发新高技术,推动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3)内部贸易优化商品结构内部贸易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幅度地下降,从1937年的63.3%降至1960年的45%,再到2003年的20.5%。另一方面,制成品和中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幅度地上升,从1937年的36.7%升至1960年的55%,再到2003年的79.5%。东道国为了维护自然资源主权迫使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内容发生改变,退出某些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部门,转向劳动、资源密集型的制造部门。而且随着跨国公司生产技术的提高,开发出新型材料来代替初级产品的进出口而在公司内部流动,降低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同时增加了制成品和中间产品的比重。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内容的改变及技术的进步减少了初级产品的进出口,增加了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制成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贸易,从而使得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优化了商品结构。

2.内部贸易的负面影响

(1)内部贸易影响自由竞争跨国公司为了企业利益,通过内部贸易采取转移价格。当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产品、技术、服务等贸易时,有意地调节价格以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原则下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以此达到获利的目的。但是,这种行为会对国际市场价格机制造成不小的破坏作用,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而且,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国别市场界限消失,形成一种封闭的贸易市场,随意定价,排挤竞争对手,造成外部市场扭曲。这些都不利于市场自由竞争。

(2)内部贸易损害东道国利益跨国公司通过内部贸易采取转移价格避免在商品进出口时遇到关税壁垒以及减少所需上交的税费,这不仅影响了市场自由竞争,也对东道国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母公司与在东道国的子公司进行贸易时,母公司会对设有高关税国家的子公司以极低的价格发货,减少所需缴纳的关税,降低进口成本,以此来增加子公司的利润,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虽然,转移价格有利于跨国公司获利,但是,这会减少东道国应有的税收收入,不利于东道国的公司经营。根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亏损比重高达4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75%,因此许多合资企业的中方无利可分,甚至连年亏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内部贸易进行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会损害东道国的利益,不利于国际贸易的长期发展。除此之外,有些跨国公司为了母国的利益,将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项目设立在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东道国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因此,内部贸易让东道国在制定外贸政策时显得更加左右为难,东道国即希望通过跨国公司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但又不得不面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转移价格及自然破坏带来的损失,而限制外资投入国内。

三、应对内部贸易负面影响的措施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它既能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也能阻碍国际贸易发展。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放大正面影响,并针对内部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

1.监控跨国公司转移价格

转移价格虽然有利于跨国公司,但是它会破坏市场价格机制,影响自由竞争,损害东道国的利益,因此监控跨国公司转移价格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多数跨国公司属于发达国家,吃亏的东道国为发展中国家,而大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展并不久,缺乏相关的信息和经验,因此要管制跨国公司转移价格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当前发展中国家首要任务应该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跨国公司信息库,开展国际税务合作。有关部门应及时采集、统计、更新境内跨国公司会计信息数据和国际市场行情及相关国家的税率情况,加强对外资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一旦发现问题,便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2.增强本国自身实力

面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给东道国带来的种种不利,东道国首先应该增强本国自身的实力。一方面,东道国可以加入像WTO这样的国际性贸易组织,或者与有关国家加强合作。以此来提升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强自身实力。另一方面,东道国应该结合基本国情实施有利于本国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和贸易条件,增加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国际立法和提高生产技术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