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天文学就业前景范文

天文学就业前景精选(九篇)

天文学就业前景

第1篇:天文学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景观设施;工业化

1 当前中国社会的工业化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于个体劳动和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变革过程之中,工业化是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工业化必然要求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及一定的程度内获得最大的效率。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标准化是指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概括而言,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这三个步骤组成了工业化和标准化的进程。工业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工业化必然要求标准化,目的就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工业化的作用在于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产品质量;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

在当前工业化大发展的背景之下,设计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风景名胜区景观设施设计的研究必须结合工业化迅猛发展之一新的历史机遇。

2 关于风景名胜区景观设施

风景名胜区,一般是指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风景名胜包括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风景名胜区划分为部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部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部级级风景名胜区。部级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省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当前,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都逐渐增大,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风景名胜区中景观设施的工业化研究

3.1 风景名胜区中景观设施的类别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施的主要内容即郊野家具,一个风景名胜区好比是一个家庭有客厅、花园、卧室、厨房等。景观设施体现人于自然最亲密的关系,使之便捷、休闲、自然的高度人性化,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郊野家具”是特定涵义的概念,指在风景名胜区内的“人―物―环境”系统,小到果皮箱、交通标志,大到公交站台、照明设施等环境设施。包括主要人行道上设置的邮箱、果皮箱、电话亭、休闲座椅、公交候车亭、交通指示标志、广告牌、照明设施、花坛、宣传旗帜等,这些都是游客游憩中触手可及的服务设施,也被形象地称为“郊野家具”。

风景名胜区中景观设施按其使用服务功能大体分类为:

1)公共休闲服务设施

在风景名胜区中为满足人们休息、健身、娱乐等要求而设置的“郊野家具”,主要包括休息座椅、健身娱乐设施、电话亭、公共饮水器、邮筒、售报亭、照明灯具等。

2)交通服务设施

是指郊野家具城市街道中主要用于交通指示、组织的设施,包括路灯、交通指示灯、交通指示牌、路标、候车亭、路障、自行车停放设施、加油站、无障碍设施等。

3)公共卫生服务设施

在风景名胜区中为满足人们公共卫生要求而设置的“郊野家具”,主要包括垃圾桶(烟灰皿)和公共厕所。

4)信息服务设施

为满足风景名胜区环境的认知,引导人们快速到达目的地而设置的“郊野家具”,主要包括广告、信息张贴栏、布告栏、导向牌等。

3.2 风景名胜区中景观设施的工业化趋势

随着当代加工工艺与生产技术的进步,早期工业设计的大批量化生产正在向今天“人性化”、“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方式转移。工业设计具有机器化、大批量生产的特征。而公共设施设计往往采用专项设计、小批量生产的特点,这与环境设计的特征具有相似之处,因而较多的将公共设施设计视为环境设计的延续。事实上,设计中“人”与“环境”的因素已经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这一点与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特点是一致的。而公共设施设计的独特性原则就在于,设计者应根据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差异,对相同的设施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使其更好的与环境“场所”相融合。

工业化是工业设计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现代化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工业构件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趋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1)从降低成本考虑

由于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种类多、需求量大,所以工业化生产构件的互换化、多元组合拆卸、装配为批量生产提供了捷径,大大地降低了产品设计的成本,同时减少了包装和运输费用。

2)从生态环保考虑

在工厂生产出高精度的标准化配件、现场组合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又便于维修和拆卸,这样既方便了行人与车辆,又免除了现场施工的噪音与尘土,缩短了施工周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3)从时代性考虑

由于公共环境设施是城市文化载体,体现了城市文明,同时工业化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现代技术的高精度的构件组合、新材料的运用,最好地体现出时代精神。

风景名胜区中景观设施的工业化趋势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它是通过考虑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综合设施材料的特性,采用模数化的设计方法对景观设施系列进行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于正伦.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

[2]曾勇,林波.城市街道家具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建筑,2008.

[3]阮仪三.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唐建新,杨军.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高林.城市家具规划设计分析[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6]克瑞斯.街具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2篇:天文学就业前景范文

告别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贺淦荪先生”,横幅下方是身穿蓝色中山装的贺淦荪先生遗像,巨幅挽联“盆内藏华夏春秋浩然正气风雷激荡震寰宇,景中有天地精神锦绣文章山川氤氲美神州”分列两侧。贺淦荪先生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神态安详。

贺淦荪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盆景艺术家、盆景理论家、盆景教育家、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创立了中国动势盆景,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佳作,堪称一代宗师。贺老先后被国家建设部城建司等单位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授予“终身成就贡献奖”。贺大师先后参与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武汉花卉盆景奇石协会等社团组织的创立和建设。1984年4月,贺老参与创办《花木盆景》杂志,29年来带领本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奠定了本刊在全国盆景界的权威地位。

贺老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花木盆景杂志社、武汉花卉盆景奇石协会、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广东省盆景协会、四川盆景艺术专业委员会、海南省盆景艺术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甘伟林、胡运骅、赵庆泉、胡乐国、郑永泰、梁玉庆、李云龙、吴敏、林洪鑫、陈习之、黄明山、李茂柏、刘源望、彭行荣、张衍泽、刘小勤、熊俊龙等人及贺老诸多弟子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贺老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贺老生前友好和全国各地盆景爱好者也前往送别。

唁电

惊悉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先生与世长辞,我会及全国盆景界同仁万分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位功勋卓著的盆景艺术理论家、实践家、教育家、活动家,这是中国盆景事业的巨大损失!

贺老从艺六十余年,开创了树石盆景及动势盆景之先河,为创立湖北盆景风格及推动中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盆景人将永远不会忘记!贺老的光辉事迹将永载中国盆景史册!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祝愿贺老一路走好。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

2013年9月9日于北京

悼词

各位长辈、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2013年9月6日下午3点10分,一颗平凡而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至亲至爱最令人尊敬的亲人、导师,尊敬的贺淦荪先生与世长辞了!噩耗在中国盆景界迅速传开,唁电和花圈如雪片一般在这里集中,悲哀如电流一样在我们心中传递着。

贺淦荪先生,湖北武汉市人,生于1924年,享年89岁。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盆景终身荣誉奖获得者。美术副教授,擅书画,早年求学北师大,曾在武汉幼师、二师、华师、美院任教。深受同仁们的尊敬和爱戴。

贺淦荪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盆景艺术家、盆景理论家、盆景教育家、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从事盆景事业兢兢业业60余年,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

先生在盆景艺术领域,创立了中国动势盆景,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佳作,题材内容上与时俱进,形式与技巧上推陈出新,赢得了海内外盆景界的公认和赞颂。

先生是盆景艺术理论家。是《花木盆景》杂志的创始人之一。先生以渊博的学识与过人的目光,推荐和发表了大量的盆景学术理论文章,构建了动势盆景理论架构,在实践中检验了丰硕的成果:曾撰写多本美术教育理论书籍,开天辟地似地组织举办了中国盆景学术研讨会(共五届),先生就举办了三届,推动了中国盆景艺术理论的基本形成和发展。

先生是盆景活动家和盆景教育家。先生多次参与组织和主持全国性盆景展览、根艺展及盆景艺术研究班,为中国盆景事业呕心沥血,工作起来忘我拼命,每次活动结束都要大病一场。先生诲人不倦,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如今桃李满天下,为中国盆景事业培养了大量的盆景艺术后备军。

先生为人清正、高风亮节。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尊、自信与自强不息。不媚俗、不势利、不张狂、不萎靡,人品与艺品一致,德艺双馨,体现了崇高的人格追求。

先生的艺术成就以阳刚大美,体现了他的内在精神、风骨和豪迈。先生在盆景艺术的实践中,继承了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化景物为情思,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时代精神和现代的审美理念,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努力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盆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开创意义。

为了表彰先生对中国盆景事业突出的贡献,2011年10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授予贺淦荪先生“终身成就贡献奖”。

中国盆坛泰斗级的巨星陨落,贺淦荪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盆景界的巨大损失!

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贺淦荪先生开创的盆景道路发奋图强,开拓进取,创造新的业绩。

贺淦荪先生永垂不朽!

先生一路走好!

贺金荪治丧委员会

2013年9月10日

贺小兵答谢词

伟躯静卧花丛中,耳际尤闻鼾声浓。不是父亲长辞去,实为劳累入梦中。

首先,感谢各位亲朋好友,感谢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的到来!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贺老的追悼会,特别要感谢的是以沈连清馆长为首的贺老治丧委员会的同体同仁,以贺绍华副校长为首的贺老生前单位的领导及同事,以刘传刚先生为首的全国各地的代表,以张志刚先生为首的多年来陪伴在贺老身边的学生们!最后我需要感谢的是黄守贤、郑得义二位同学,在贺老重病的一个多月里坚守在贺老的身边精心照料,让贺老能安详地离去,没有半点痛苦。这验证了一句话,那就是人间自有真情在。

贺老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光辉在于,他高效做事;平凡在于,他低调做人。他的一生,廉洁奉公,克勤克俭。他为我们后人作出了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贺老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贺老是我一生中惟一崇拜的人,更是我需要用一生来感恩的人。父亲、老师,您放心,您的后人不会让您失望!您的思想,我们欣赏;您的思想,我们传承:您的思想。我们发扬。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憾月自圆。贺老的丰功伟绩,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谢谢啦,我的老师,您辛苦了!歇歇吧,我的父亲,您累了!我深信,贺老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我们到场的各位及你们的家属一生平安,万事如意!

在场的各位是我贺小兵今生今世永远的亲人和朋友。

第3篇:天文学就业前景范文

根据国内有关旅游文化产业园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阜康市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在建设中出现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典型的案例(例如,西安曲江新区、曲阜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借鉴典型案例在园区开发建设中成功的经验与启示,立足阜康市地方文化特色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现状,提出打造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旅游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产业集聚;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位于阜康市境内,距离省会乌鲁木齐市45km,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天山天池不仅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然风景,同时还带有浓郁的新疆民俗风土人情,让本来具有色彩斑斓的天池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内涵。无论从神话还是从鳞次栉比的风景来说,天山天池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和游览价值。随着国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前我国旅游与文化产业交融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因此,阜康市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上重要的旅游城市,通过抓住当前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难得发展机遇,在借鉴全国旅游文化产业园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园区。同时准确对园区性质和发展战略定位,合理功能分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和用地布局,选择适合园区运营管理模式,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阜康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1研究区域概况

天山天池景区处于87°46′E~88°44′E,43°45′N~45°00′N之间,隶属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阜康市,其东侧为吉木萨尔县,西边连接着米东区,南边和乌鲁木齐相望,北边连着福海县;整个天池东西长为76km,南北长为198km,总共有8528.8km2。天池由南到北贯穿峡谷,呈阶梯形状交错着,由崎岖山地慢慢走向宽广平地过渡,气温也由原来湿冷山地变成干旱平原,这些所有转变仅在80km范围之间,海拔落差5000m,整个地形地貌表现出规律性带状分布,这正是展现了西北干旱地区独特的自然现象。

2旅游景观资源

2.1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景观资源调查是揭示一个地区景观资源吸引丰度的重要步骤,也是了解风景资源及其特色、品质和空间分布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景观资源的筛选、分类和评价可以为景区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提供依据。参照国家建设部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对风景资源调查内容的分类规定,在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景观资源进行分类。

2.2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天山天池文化产业园是阜康市人民政府按照“生态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惠民富市”的战略选择,以天山天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重点,全力打造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国际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园南起天池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北至吐乌大高速公路之南,东至四工河冲积扇,西至甘沟,总规划面积约23km2,以休闲、度假、会展、购物、娱乐、创意文化展示等为主要业态,目前已启动实施了新疆馆、五江天山温泉国际大酒店、丝绸之路奥特莱斯、王母悬圃文化园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2011年,文化产业园区投资2亿元建成了天山天池游客集散中心(景区门票处);产业园核心区道路、集中供热、供排水、电力地埋、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主通道建设;投资1.5亿元的世博新疆馆迁建项目已完成场馆建设;丝绸之路奥特莱斯项目(总投资35亿元)已完成项目区土地平整工作和三大区域基础工程;五江天山温泉国际大酒店(总投资11.8亿元)已完成主体建设,计划2015年10月完成装修投入试运营。2015年还将争取启动梦幻天山欢乐谷主题乐园、未来水世界、天池马文化游乐园、天池书画院、温泉小镇等项目。产业园雏形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天池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演基地和西王母文化培育保护基地等项目也将落地文化产业园。

3新疆天山天池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可行性分析

3.1园区战略价值分析天山天池位于新疆旅游的核心区,紧邻全疆旅游集散枢纽乌鲁木齐市,依托多样化旅游资源和产品,未来将成为新疆旅游的门户服务枢纽和“新疆”的区域旅游名片。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结合天山天池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和文化产品,将着力打造以天山为核心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将加快新疆特别是乌昌经济圈国际化进程,构建中亚首席区域性国际城市,实现多民族共荣发展。

3.2园区区位条件分析

3.2.1战略区位。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临近亚洲内陆重要的国际门户城市———乌鲁木齐市,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拥有绝佳的区位交通优势;随着高铁的开通,乌鲁木齐市的陆上交通枢纽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未来产业园区依托乌鲁木齐市的区位优势,可以共享国际国内客源。

3.2.2地理位置。天山天池位于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立足中亚五国,联系世界各地。

3.2.3外部交通。这里有26条国际航线联接中亚和俄罗斯主要城市,通航城市总数超60个,38家航空公司在地运营。这里有亚欧大陆桥国际铁路线,国内高铁通车后至西安约9小时,至北京约11小时,至上海约14小时。同时,丝绸之路开启亚欧互通有无、东西文化沟通的陆上通道。

3.3文化价值分析天山天池地处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天山天池文化,其具备承载“跨区域共同价值观”的潜力。从文化资源类型上来讲,神话宗教、高山湖泊、异域风情等多条文化发展轴线交汇,贯穿人类时间、空间、民族的演进脉络,影响深远;从文化资源质量上来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元化价值的综合体现,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学、民俗、宗教、美学、朝圣、科普、考古、艺术等价值。以高山湖泊主题的文化产品体现着自然文化价值;“天山”、“天池”寓意其山水资源禀赋的顶级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科普价值。

3.4资源禀赋条件分析新疆的天山北坡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利福尼亚共同处于北纬44°纬度线上,是全球三大酿酒葡萄黄金产区之一。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及土壤为生产优质葡萄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但是与丰富的资源相比,目前天山尚未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酒业品牌和葡萄酒旅游度假基地,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

4结论与对策建议

4.1结论本文以阜康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关于文化和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阐述了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所依据的相关理论支撑,针对目前阜康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特有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国内西安市曲江新区、曲阜新区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建设的成功经验,论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并得出以下结论,为阜康市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

4.2对策建议

4.2.1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阜康市拥有比较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其中以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北道之上的天山天池最为著名,该景区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风光水域、生物景观,同时将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化古迹融为一体。但是当前天池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天池文化中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没有充分利用。因此,在旅游产业文化园区建设中需要充分挖掘天池文化内涵,在建设天山天池旅游产业文化园区过程中大力发展天池文化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理解和把握具有市场性的文化产业和具有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的特点和内在联系,走出一条符合阜康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园区建设新路子。

4.2.2统筹旅游和文化资源,实现规划理念创新。以主题化、景点式的规划理念为核心,以瑶池、西王母古老的传说和天山壮丽地景为支撑,打造天池文化特色核心区。通过国内外规划设计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园区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特有的文化景观资源和旅游景观资源,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力求把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产品、高新技术、技术创意、科研人才等聚集的重要场所,形成新疆天山北坡地区文化、旅游和经济新的增长点。

4.2.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对于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不仅是先进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对产业发展软环境的改善。通过持续改善基础环境,给予更多优惠政策等途径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尤其是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尽快提高产业集群的规模和质量。阜康市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政府的政策倾斜力度为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园区内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针对关系民生的道路、绿化、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政府应该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并且优先划拨专项资金;对于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内开展的重大项目,其中涉及的水利、暖通、路网以及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阜康市政府可以从项目的专项管理资金中按比例进行补贴。

4.2.4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成立阜康市天池旅游文化产业投融资以及担保公司,通过财政资金来盘活园区内土地、文化以及景观资源,通过园区内重大的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来带动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支持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创业投资等公司进驻产业园区,提供金融信贷、融资担保、司法担保、履约担保、投资中介服务等政策允许的相关等服务,推进园区内旅游文化产业融资平台的完善,有利于吸收更多社会和金融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4.2.5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要继续发展壮大,需要依靠重大项目的实施来带动,以重大项目对大企业或者集团进行招商引资。这就需要政府引进国内文化产业中国营企业投资,发挥其在资金雄厚、企业管理经验丰富、文化创意多样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优势,形成园区内一批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集团。同时,阜康市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条例,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其较强的市场洞察敏锐度高、人才创新性比较强、企业运行效率高等诸多优势,促进阜康市旅游文化园区的建设。

4.2.6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园区品牌。阜康市政府应该对产业园区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科学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将园区产业集群的市场效率充分发挥出来,持续提高园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相关部门应发挥自身职能,全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品牌。

[参考文献]

[1]向勇.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樊盛春,王伟年.文化产业闶区理论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08(10):23-25.

[4]方世忠.政府在文化产业闶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以现代戏剧谷为例[J].上海人大月刊,200910(15):10-14.

[5]许莉,吴玥.西部文化产业闶区发展模式探索[J].生产力研究,2011(9):45-47.

[6]李兰.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的思考[J].前沿,2011,(24):172-174.

[7]张立波.文化产业园的产业链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91-95.

[8]樊盛春,王伟年.文化产业园区理论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08(10):9-11.

[9]祁述裕.建设特色文化园区,促进区域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8-10.

[10]王伟年,张平宇.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06(01):110-115.

[11]张海燕,王忠云.基于产业融合的文化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8):743-746.

[12]杨博.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13]马红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对西安经济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4]刘勤.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15]李忠武,部先蓉,王彬.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73-78.

第4篇:天文学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客房操作;实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客房操作课程教学优点

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来教学的,即学院就是酒店。学院的组成部分是餐厅、客房、前厅,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该校的客房操作课程在教学中有如下优点:

(一)实践课程安排密集

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客房操作课程是在学生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一般而言是学习五周,客房操作课程的学习内容即实际操作客房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工作量每周都会增加,以提高学生承受工作负荷的能力。每周三天,每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中午1小时用餐时间,把全校学生的客房以走人房的标准清扫。时间上与酒店客房部工作安排类似,密集的操作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让学生能够早一步适应未来酒店客房部的工作强度。

(二)岗位分工明确

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客房操作课程中主要岗位是洗衣房、公共区域、客房清扫、领班,这根据排班表互相轮流,第一次操作课程安排1小时的岗前培训课程,明确具体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各岗位所需填写的工作表,让学生对客房操作课程有一个整体认识;同时在正式清扫客房之前,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练习如何铺床,时间大概也是1小时左右。这样的学习模式,能让学生实践酒店客房部的各个岗位,为日后岗位实习做好了铺垫。

二、国内客房服务与管理实景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客房服务与管理实景教学的实质意义是:作为中国目前的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类学校,无论是高校还是职业类学校,都很难有澳班的实景教学方式,因此只能把实景教学放在酒店,学生在学校学习到一定的技能后,把学习的场所转到酒店,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到实际的操作。但是把教学场所转到酒店,会遇到一些教学上的问题。

(一)酒店服务人员技能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统一

高星级酒店客房清扫服务的培训工作,一般都是由一位服务员带一个新手,通过一周左右的“一跟一”学习,新员工就能上岗了。同时,高星级酒店员工每天的工作量要达到15间甚至更多,为了赶时间,员工的清扫质量往往会下降。学生到达酒店跟的师傅不同,那么她学到的东西也不同。在酒店实景教学中,有时会发现同一类型的房间,员工物品摆放的教学方式会不同,导致学生在初期的工作中比较混乱,学习进度缓慢。

(二)酒店工作量安排不合理,员工教学积极性不高

一般而言,每个酒店都会根据每天的退房数和住客房数安排客房部员工的工作任务,客房清扫人员工作的平均数一般为15间每天,如果带一个新手,开始几周会影响清扫人员的工作进度,而后面又会提高清扫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部分酒店在学生能独立清扫客房后,学生的工作量不算是客房清扫人员的工作量,而单独算开,这又会影响清扫人员培训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学生客房清扫的操作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房清扫人员往往会选择不断的让学生铺床,其他工作不教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技能没进步,工作积极性也会降低。

(三)课程安排不紧凑,学生学习进度缓慢

一般而言,实景教学是学生进入酒店进行操作实践,学校一般安排在课程授课期间进行,课程安排往往只有半天或一天的时间。这样的课程安排,意味着学生每周只在酒店练习一次,完全达不到效果,往往这周练习了,下周又忘了,进度比较缓慢,酒店也不太欢迎这种模式的实践,增加了员工工作的负担。

三、国内客房服务与管理实景教学模式优化的方式

(一)教师跟班跑点,提高管理力度

澳洲蓝山管理学院在客房操作教学过程中,就是由多名教师担任不同岗位的协调管理工作,来回巡视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工作情况。实景教学不同与实习,实景教学是属于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环节中,由于学校无法达到实训的条件,因此把教学搬到酒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跟班教学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本身是一门课程,在酒店跟班跑点中,由于客房工作人员承担了主要的实践教学工作,教师相对教学环节就弱化了。但是如果教师跟班跑点,切实循环指导学生清扫过程,提高学生清扫质量,从而能提高实景教学效果。

(二)教师企业实践,达到无缝衔接

澳洲蓝山酒店管理学院的专业教师都是在高星级酒店曾工作多年,然后再转到学院教学,对行业非常熟悉,他们不仅理论课堂很丰富,操作技能也很过关,从事操作训练也能指导到位。而国内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在这方面就比较弱了,如果教师对客房操作很陌生,如何去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工作量。国内职业院校可以利用暑假期间与酒店达成协议,相关客房操作任课教师下企业实践,体会一下客房清扫的劳动强度以及工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在实景教学中指导学生。

(三)分组、分阶段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澳洲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客房操作课程的人数基本每组10人,这样的安排才能让教师照顾到每位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锻炼,提高劳动技能。国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往往是整班上课,一个班级的学生至少40人,这样的人数,理论授课可以接受,但是对于操作课程来说,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景教学。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可以进行一些改革,如把客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开,理论课程为期一学期,而实景教学的操作课程集中到一个月分批进行,让相关专业教师下企业跟班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实景教学模式是对解决目前学校无法创造实境教学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中客房技能的训练,只能依托于真实的酒店环境。《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实景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其作用,需要不断的摸索改革,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完成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王小娟.《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现场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6).

第5篇:天文学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优化策略;英山县。

引言。

现代旅游业产生于19 世纪。是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揽、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环节的综合性行业。20 世纪是世界旅游业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二战后旅游业在和平的发展环境中,首次超过石油业、汽车工业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从产业活动的角度看,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性的综合性产业,它能够为一个国家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提高[1]。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全球的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旅游业占全球GDP 的比例,旅游业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人数的比例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呈高速发展态势,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力争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

英山县自1995 年成立旅游局以来,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成效明显。英山县利用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人文底蕴,相继开发了英山温泉,桃花冲风景区,乌云山茶叶公园,毕昇纪念馆,大别山主峰风景区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0 年旅游人数突破75 万人次[3]。但英山旅游发展状况相对滞后,本文就英山旅游资源现状作简要分析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英山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英山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推介英山旅游,提高了英山旅游市场知名度,拓展了旅游发展的空间。英山县政府相关部门制作了英山旅游宣传册5000份,拍摄了《毕昇故里美英山》(旅游篇)专题          片。在《旅游卫视》、中央七台《乡村大世界》栏目播出英山旅游宣传广告,较好地宣传推介了英山丰富的旅游资源[3]。从英山旅游的知名度和效益来看,目前英山旅游仍有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景区定位失误。

从旅游规划的特色性原则来看,旅游规划的本质是通过开发最富地方特色,最具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增强目的地系统的旅游吸引力,从而促进旅游系统的高效运转,问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客源市场和其他保障条件;旅游业发展需要特色突出的旅游规划,特色突出有利于增强旅游业,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2]。

英山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坐落其境内,该县山秀水清,发展旅游是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立足点,发挥这一特色,主打生态牌。但是在近二十年的旅游规划中并没有贯彻这一原则。

目前的大别山主峰风景区的原始前身是英山县吴家山国营林场,后来为适应旅游的发展申请为国家森林公园。2002 年吴家山森林公园招商引资,武当内家祖庭掌门人游玄德秉承三丰祖师“五百年后必开南脉”的遗训,来到英山县的吴家山开创南武当山道教圣地。2003 年10 月,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办了以“世界和平、人类健康”为主题的中国英山南武当山首届国际文化旅游节,至此,吴家山正式更名为南武当山。但是人文景观的建立不是光靠硬件就能实现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积淀在大众心里形成文化烙印,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较大的吸引力。2009 年4 月该景区更名为湖北英山大别山主峰风区(国家AAA 级景区)并举办了2009 年度旅游推介会。显然景区建设没有遵循实际规律,南武当景区定位以失败告终。那么,英山旅游开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景区定位失误。

2.景区建设滞后。

从旅游规划的前瞻性来看,旅游规划不仅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设想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处理。因此,旅游规划要充分分析参考旅游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和发展基础,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对旅游区10 年甚至20 年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并由此制定当地旅游发展的方针及战略[2]。

以大别山主峰风景区为例:该景区是英山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相关资源到2009 年才规划整合完毕。大别山横亘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主峰天堂寨位于湖北省的英山,罗田与安徽的金寨三县交界处,三县都主打大别山旅游的招牌。而金寨,罗田的景区建设走在了前列。金寨县1994 年以来,天堂寨相继编制了《天堂寨总体规划》、《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及《天堂寨风景名胜区规划》,2002 年,天堂寨又被批准为省级旅游扶贫实验区,这古老而美丽的山寨,以她神秘而独特的魅力成为大别山之旅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2007 年8 月20 日,天堂寨风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AAAA 级风景区。天堂寨风景区集国家森林公园,部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为一身。

罗田县极力发展大别山旅游,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天堂寨商标。一九九六年五月林业部组织专家组对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罗田)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和评审,一致认为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并正式批           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英山县的大别山旅游规划则严重滞后,景区两度改名。天堂寨为三县所有,而英山目前对其发掘过少。因此,英山旅游的第二的问题是规划严重滞后。

3.景区服务质量不高。

从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来看,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形产品的质量,二是无形产品的质量。有形产品的。质量主要表现为旅游景区的各种设施、设备和实物商品的质量。无形产品的质量是旅游景区所提供的各种劳动的质量。就这两方面的关系来看,有形产品的质量是无形产品的质量的凭借和依据,无形产品的质量是在有形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劳动来创造的,是游览服务质量的本质表现。两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4]。

从英山旅游区的服务质量来看存在很大问题。以大别山主峰风景区为例:天堂寨景区(金寨)及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罗田)分别于1998 年和2006 年建设了观光索道,而英山县目前尚在计划中。重修(2010 年3 月)。罗田县在2009 年武英高速(武汉—英山)通车前就已经修通了连通罗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高等级公路,英山县目前尚无任何动作(截至2010 年3 月)。以英山温泉为例:名泉开发上,温泉旅游开发一直没有破题,温泉渡假区名不副实,温泉跳水馆、温泉疗养院规模过小、档次不高、利用率较低,未能发挥更大作用和效益,得天独厚的地热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5]。以红色旅游为例:英山是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红色遗迹较少,革命先烈的事迹大多处在口头相传的形式上,有实质的物质载体不多。仅有南河“段氏府”(1931 年至1947 年间,红十五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以及刘邓大军都在这里设立指挥部,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徐海东、曾中生、张体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挥作战),红二十七军根据地,县烈士陵园等少数红色景点。大多以纪念碑的形式存在而且布局分散……4.景区知名度太低。

英山旅游的社会知名度较低,仅在周边县市有一定知名度。游客多来自本县,对周边发达地区的客源没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华中及华东地区就大别山旅游的知名度而言,同湖北罗田县大别山森林公园相比有较大差距,与安徽金寨县的天堂寨部级森林公园的社会知名度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二、英山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化策略。

依据旅游开发原理对英山旅游开发现状作综合分析,有如下优化策略。

1.英山旅游的重新定位。

目前根据英山优美的自然风光着力开发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是正确的。较发展以道教为主的南武当风景区相比,此举更贴近英山实际,也符合“亘古原生态,都市后花园”的旅游名片。

对旅游景区的定位,就是对旅游景区的价值、特色、吸引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审定,以确定其在同类景区中的地位[6]。搞好景区定位的同时应实施旅游名牌战略,国内旅游发展较成功县市的经验表明。旅游发展必须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通过精品名牌的辐射和带动功能,驶上旅游发展的快车道[7]因此,加快发展英山旅游业,必须强化旅游精品意识,打造旅游精品名牌。之后应以大别山主峰风景区为主打,辅以英山温泉,桃花冲景区,大力宣传这一突出山岳风光和峡谷风景的旅游品牌。

2.实施景区前景规划。

为此为增强同兄弟县市的竞争能力,应加快制定英山旅游业的前景规划。学习安徽金寨县和罗田县的先进经验。积极进行申报国家AAAAA 级风景区,部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等项目的规划。联系英山实际,做好5—10 年或者10—20 年甚至更长远的英山县各个景区的前景规划。

3.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提供服务质量,不断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和享受欲望,我们就必须在英山各个风景区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交通、供水、供电、信息通讯、环卫及安全等配套设施,强化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服务功能,为游客提供高档次、高水平的旅游服务空间。特别要加强英山县城至景区的道路建设。

目前从武汉至英山县城的高速公路贯通良好;由县城至景区的交通亟待改善(英山至吴家山旅游干道已改造完毕)。

4.大力宣传、提升英山旅游知名度。

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产品质量不可预知、产品易受大环境影响等特点。宣传营销是提高景区知名度、激发人们出游愿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景区应大力开发“注意力经济”,创立品牌营销理念,创新营销机制,实施“整合营销”,注重景区宣传营销的针对性和独特性。英山旅游的知名度同邻县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切实注重宣传。首先是加强网络宣传,信息时代网络尤为重要,应建立服务等级较高的网站来宣传英山旅游。道路广告宣传,在高等级公路上设立景区指示牌。如武英高速通车后,罗田县在其境内设立了多个到该县景区的道路指示牌,使得外地人很容易找到风景区。而英山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动作,不仅要在武英高速公路上设立指示牌,在临近的市县或省份的主干道上也设立英山风景区的指示牌,方便和引导司乘人员进入英山旅游。积极与邻县沟通,建立英山、罗田、金寨的联系机制,引导罗田和金寨游客来英山观光。

结语。

旅游开发是个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课题,英山旅游业还有诸多问题需要完善。需要更多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随着社会经济、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日益深入,特色旅游产品的逐步推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英山旅游业必将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 英山县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4.

[2] 陆林。 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2)。

[3]肖浪平,王运安,雷刚。英山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EB/OL]. http://www.hg.gov.cn/news1/news1/20091118/20091118114418.htm[4] 王昆欣。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9.

[5] 肖浪平。英山旅游开发的问题[EB/OL]. http://www.1078.cn.

第6篇:天文学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字:风景名胜区;功能;保护;价值

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with National Key Tourist Attractions / XIE Ning-gao

[Abstract]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the treasure of human beings. It is therefore our mission to study, appraise, protect and preserve them and to

pass them down to our younger generations for continuous utilization. Special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such aspects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as the character of value and orientation, function and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gislation and monitoring , benefit

and scientific education, etc..

[Key words] Tourist attraction; Function; Preservation; Value

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以下简称风景区)主要有以下特点:①风景(名胜) 区的基础、主体是具有或自然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②与自然有精神理念联系的文化或人文景观融于自然景观之中,不是相加,更不是强加于自然之上的人为物体。③风景区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即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④范围较大,资源丰富而集中,是包括地上——水圈、生物圈和气圈、地下——岩石圈、洞穴和日、月、星空等各种景观要素有机结合的地域空间综合体。

1、风景区的价值、性质与定位

风景区的价值,主要指有关自然科学、自然美学和历史文化等价值。三者,前两者必居其一,后者不一定都具备。

自然科学价值,主要指从地质、地理、水文、生物、生态等科学的角度,或从生物多样性、特殊生态系统及濒危物种栖息地等角度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其价值如是部级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或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如果是世界级的,为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文化遗产。同理,从自然美学的角度看,亦作类似的评价。我国传统的名山大川,其美学价值较重视如形式美——雄、奇、险、秀、幽、奥、旷等形象,还有色彩美、动态美、音响美等等。历史文化价值,则包括从历史、考古、民族、宗教、建筑、等角度评价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级别。传统的名山风景建筑、构筑物,均以尊重自然、天人合一、“与天地精神往来”等理念而融于自然。如帝王之封禅、道家之“道法自然”、儒家之“乐山”“乐水”,佛教之深山净土和不杀生等教义以及普遍崇信的风水观念和神秘观念等,形成农业文明朴素的生态环境观,在此理念指导下,又形成以自然为主,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名山文化。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非常珍贵的有着自然文化双重价值的遗产。

自然科学价值是客观的反映,没有国界,全世界有统一的标准。自然美也是客观存在,而审美主体却有主观性和民族性,但总地看来也是大同小异。把传统的山水审美与的科学美、生态美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亦是必然趋势。文化是主观创造的,必然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尤其是环境文化、山水文化,应该继承和,保存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和地方性,这正是《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所要求的,而不是去抄袭外地、外国的文化景观,改造、取代风景区的地方、民族文化原作。对自然文化遗产来说,照抄外来文化景观不仅没有什么新的价值,而且是破坏遗产证据。

价值是确定风景区遗产地的品位、级别及其保护利用的基础。国家风景区是国宝,是无价之宝,它不仅是珍贵的物质财富,而且更具有难以用金钱的精神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价值体系。所以风景区自然文化资源也可以说是一种物质形态的精神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取代、永续利用的资源。它不仅直接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需求,而且间接地产生风景区外乃至整个国家巨大的、和环境效益。对于这样一份价值很高的遗产,如何定性、定位是极重要的。

从历史上看,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帝王封禅泰山、颁旨保护天下名山、“禁樵采”、“禁渔猎”之事实。自古儒者,乐山乐水以比德;道者,视为仙境求得道;佛者,视为净土以修行;文人学士视为求美求真之灵境;百姓视为风水宝地以求福。可见名山大川是寄自然于各种精神文化活动之胜境,从皇帝到老百姓各有所求,都可享受。它的定位,比最高统治者的皇帝还要高。

世界进入时代,产生于美国的国家公园,经100 多年的国家公园运动,现已遍及全球各国,足见其生命力。美国国家公园是经国会通过、由总统批准、并立法保护、通过国家管理。国会中有国家公园委员会,总统有国家公园顾问, 民间有国家公园保护组织。他们认为国家公园是“国家最完美的象征”、“爱国主义激情的胜地”、“生态实验室”、“环境课堂”,是美国引以为荣的创造物。有一位美国家说,“如果说美国对于世界文明发展作过什么贡献的话,恐怕最大的就是设立国家公园的创见了。”可见,国家公园是保护性的以精神文化科教功能为主的社会公益事业,它在和国家形象中的定位也很高。

我国国家风景区是在名山大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且多数风景区早在唐宋时代已是名山了。它与国际上国家公园接轨是为满足现代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活动,从感性基础上向理性发展的需求。由国务院批准公布,“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部门,不得出让或变相出让。”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是国土景观的精华、壮丽河山的缩影,是国土资源中价值、品位最高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国宝,其中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就是全人类的瑰宝。这应当是国家风景区的定性和定位,可是还没有落实在国家的立

法、决策和实践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部门、有些地方,把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定位于资源,造成性质、品位错位,导致错位开发,破坏风景区、遗产地的价值。旅游资源是部门、行业和专业的概念及称谓,不是游览地的本质属性。从国家和政府或遗产科学出发,应以本质属性给予定位,如泰山、黄山,它们的本质属性就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而不是旅游资源。这是由泰山、黄山的价值、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它们有多种价值、多种功能,游览只是其功能之一,而且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

的,风景区遗产地是保护性的以精神文化功能为主并象征国家形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两者的性质、品位价值不同,如果定位错误,必然导致破坏性的错位开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风景区的功能与保护

风景区的功能,主要是指人与大自然精神联系的种种形式及其发展和演进。也就是人们利用风景区价值的方式,如因风景区的科学价值而相应产生科研和科教功能,因美学价值而产生审美、游览功能,因历史文化价值而产生考古的、研究历史的功能。由于多种价值的交叉感悟,而激发爱国情怀和山水文化创作的灵感等等。

功能是发展变化的,也是因人而异的,从泰山的摩崖石刻中可看到不同时代、不同素养的登山者,各有心灵上的

追求:帝王封禅;百姓求福;僧人修行;羽士求仙;隐士避世;君子“洗心”、“涤虑”;雅士“超然尘表”;文人审美;学

者求知;画家“师法自然”;诗人寻求灵感;而“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的志士仁人,则以“直上危巅休怯险,登

天毕竟要雄才”的气慨,“登高壮观天地间”,“张志气、拓胸襟”,悟“国家柱石”、“民族精神”以及“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等等。这就是人们通过登泰山,体验泰山“精神”,而得到心灵上的感悟和满足。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积淀于名山大

川中的独特的山水文化和山水精神,各种不同名山胜水,各有不同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意蕴。

风景区的功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有的功能随着封建帝制的结束,而成为历史,如封禅祭祀、隐居读书等。有的功能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产生,如上世纪初,地质学家发现了泰山古生物地层,这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为泰山发展科研、科教功能写下了新的篇章。还有许多功能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如游览、审美、创作体验等等。

中国的山水文化精神历史悠久,丰富,充分体现了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山水文化精神的特有价值。吸取其精华,使其延续和发扬,并吸收现代国际共识的国家公园主要功能,综合形成科研、教育、游览、启智及创作山水文化体验等现代功能。尤其是科教功能,它是发展国家风景区功能的基础,没有科研,就不能鉴定风景区遗产地的价值,更不知道如何保护和利用;有了科研成果,才能向管理者和广大游客传播遗产知识,为规划建设提供依据等等。现在,国家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公园在与科学接轨

上存在很大差距,科教功能需要赶上。

风景区功能的发展,保护是前提,无论是古代名山,还是国外国家公园,今天的风景区无一例外,原因是经济功能与精神文化功能的矛盾,不可能在同一空间内解决。好比天安门广场,是升国旗、瞻仰、参观、游览等社会公益性的精神文化活动的场所,不允许在广场上建旅馆、开餐馆、在中轴线上空架索道、坐缆车观光。如要吃、住、购、娱,请到前门、王府井、西单等等商业区去。这就是功能分区的常识。

名山、风景区、国家公园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不同阶段所产生的。由于物质利益的驱动、无时无刻都有人有意无意地破坏其精神功能,尤其是缺乏文明素养的决策者和开发商。因此,风景区遗产地始终都要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历史上也有不少名山,因为没有保护好,改变了性质,成为普通经济山地而销声匿迹了。

古今中外,保护风景遗产,就是限制、禁止其经济开发,发展其精神文化功能。如古代的“天下名山”,从作为经济开发对象的普通山岳中分离出来,保护起来,专为精神文化活动场所。在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名山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社会性保护体系,如帝王下诏:“凡五岳及名山⋯⋯皆禁樵采”(《大唐六典·尚书工部卷》)。具体到一座山,如“天台山中避封内四十里,为禽兽草木生长之福庭,禁断采捕者”(唐睿宗《复建桐柏观数》)。文人从欣赏、歌颂山水去保护名山(规划设计名山建设),批评破坏行为;宗教保护其仙山佛国境界;百姓以风水宝地、宗教意识保护名山大川。除了战争、动乱年代,名山一般都

能得到有效保护。

各国的国家公园都是以立法《国家公园法》严格保护。世界遗产,更是以全世界的力量,以“公约”形式共同保护。各签约国都庄严承诺要“竭尽全力”,做好世界遗产的“鉴定、保护、保存、传播,并传承后代”的工作。保护的标准是保护保存好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

所谓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是遗产的“原作”。对自然遗产——大自然的“杰作”来说,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水文、生物、生态环境的原生性及其自然关系中全部或大部分有关的相互依赖的有机系统。如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不仅要保护好石英砂岩峰林地质地貌及其地区土壤、植被、水文景观的真实性,还要保护好与其成因相关的周围地质地理环境的完整性。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是指保护保存反映遗产历史文化价值的“原作”,包括其设计、建材、施工及环境等方面都符合真实状况,还包括保护其遗产的法规和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其完整性主要指文化遗产本身的系统性及其相关环境风貌的完整性,如清东陵,包括整个皇陵建筑群的地表地下整体格局及其周围风水环境的完整性,而20 世纪80 年代~90 年代,陵区曾建了不少旅游服务设施,破坏了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后来按《公约》要求,拆除了,恢复了清东陵的原作风貌,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必须立法,无法就难以有效地保护。如果以保护性的精神文化功能为主的国家风景区的立法滞后于经济开发性的立法,后患无穷。现在风景区的错位,超载开发,以及由此造成的“三化”现象,都是套用经济开发区法规的结果。

因此,建议国家立法保护风景区遗产地正是当务之急。

3、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

规划的要旨是在风景区科学和相关法规的指导下,落实和解决风景区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问题。规划的基本原理是以风景遗产资源的综合调查、鉴定、评价为基础,并以相关的法规为依据,根据资源类型、价值和功能的空间分布,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在保护风景区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分区保护利用,并使之可持续发展。

功能分区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因资源的特点、类型、价值不同及其空间分布不同,可分为大分区和小分区。所谓大分区,即指在风景区内外,主要解决区内外的不同功能,即区内以精神文化和科教功能为主,区外以经济功能为主。区外依托附近原有城镇,新建旅游镇或设施齐全、高度现代化的旅游城,作为旅游服务基地,作为由“旅”转“游”的“旅游码头”,其规模大小,视风景区大小而定。少数大的,个别特大风景区,因区内原有历史城镇,自然可成为旅游服务基地,但因处在风景区内,产业结构、城市景观风貌应体现地方文化的延续和风景环境的协调。风景区内的小分区,有多种分法,综观国内外分区,我国风景区宜分5 个区为宜:

(1)生态保育区:面积较大,生态科学价值高,只对科学工作者开放( 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对游人开放。

(2)特殊景观区:美学价值、科学价值高,对游人开放,可建步游道、解释系统、观景点(选择适当景位、以自然山石为主),个别可建得体的亭台厕所等,游时游程较长的可建小型茶饮点,但不建餐馆、住宿设施和机械。

(3)文化遗产保存区:历史文化价值高,供参观游览,按文物保护法利用,可建防火、文保、卫生等设施。在不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下,有的古建筑可用来展示风景区历史文化价值。有的价值一般的老建筑,可设置茶室、休息。本区不能兴建营业性设施。

(4)服务区(游憩区):在大风景区内,除以上3 区外,如环境容量允许,可选择交通、供水、供电较方便,景观影响较小的地方,建过夜服务区—游憩区。有的国家称宿营地,有的称山庄,有的称接待站,其性质是体验性。服务区的规模、建筑高度、密度、体量、材料、色彩等都要与景观、地方文化协调。美国研究认为“必需的公园内宿营地应根据自然景观来设计和操作,豪华宾馆无疑是不合适的”(Ronald A·Foresta,1986)。防止商业化和城市化。本区与区外的旅游服务基地性质不同,严防错位。

(5)一般控制区:除以上4 区以外,皆属一般控制区。本区内一般多有数量不等的农田、村落,或从事其他产业如林、牧、渔业等产区。本区应限制发展,居民出而不进,限制影响和破坏景观的产业,发展与景观协调的产业,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改粗放农业为精细农业、生态农业,山坡地改成果木园并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禁止伐木和扩大用地的开发。随着国家城镇化计划的发展,逐步引导居民迁居区外的旅游城镇,发展经济。少数大、特大风景区,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暂时迁不了的,有的长期共生的,对于村落民居建设高度,应体现地方民俗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形成现代田园风光。有的可设置家居宾馆,不过更多的家庭宾馆应在区外发展。

此外,风景区的应有保护地带,其范围大小,视地理环境条件而定,如上游上风不准建污染的工业,四周要防止破坏植被和对地形的开发,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风景区规划,应始终贯彻限量开发利用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对原生自然景观的干扰和破坏。功能分区解决了错位开发的问题,而超载开发必须以生态环境容量和视觉容量加以限制和纠正。我国风景区不但存在普遍的错位开发,而且也存在严重的超载开发,国外把“人满为患”视为破坏景观生态的严重现象,国家公园中的重要景区、景点,采取限量游览,如韩国智异山国立公园中的古塔,一天只准许400 人参观。但对我国风景区遗产地来说,“人满为患”已习以为常,更严重的是“屋满为患”,风景区内,甚至在核心区(生态保育区、文化遗产区、特殊景观区)内,大兴土木,如泰山架索道、建岱顶闹市,武陵源建观光电车、电梯,黄山建豪华宾馆饭店、高坝水库等等,把具有世界级价值的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的核心区,改造成为灯红酒绿、吃喝玩乐的山区小集镇。“人满为患”,踏坏了草、灌木,还有恢复的可能。“屋满为患”,则工程所到之处,彻底破坏岩石、地形、土壤、植被,并造成视觉污染和精神损害。因此,限制利用,首先应严格限制风景区遗产地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减少服务设施是减少观光客的有效办法。限制的标准就是不影响风景区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就是保存大自然和祖先的原作。

规划还应修复被错位、超载开发所破坏的“污点”,“残迹”。比起现代地学和生态学对国家公园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要求,我国农业时代的名山开发度,就已相当高了,而近几十年来的过度开发,非整治疏解不可了。

有人形容风景区遭破坏状况是有些地方决策者与开发商违规开发,造成“先上车,后补票”、“先建设,后规划”、“先

破坏,后整治”现象。这也反映了规划与建设脱节,地方决策者无法无规的行为。总规—详规—设计—建设,这是实现总体规划的程序,“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因此,必须健全规划设计和审批的程序,来纠正错位、超载开发的错误导向,整治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对风景区遗产地的破坏性开发,尽可能恢复原作的度、美感度和灵感度,这是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风景区详规与项目设计,都应严格选择景观空间的位置—景位,做到“点缀得宜,不掩其胜”(徐霞客)。任何设计都应融于自然,不夺自然之胜。尽可能不破坏自然,少干扰自然。防止规划设计者迁就甲方,或本身误用城市设计手段误导“三化”。

要利用风景区自然遗产地,无疑要开发建设。为了明确风景区建设不同于一般城乡开发建设,更不同于开发区的建设,需要明确风景区开发建设的概念,以免在实践中产生误导。风景区自然遗产地的开发建设可分为有形开发建设(或称硬开发建设)和无形开发建设(软开发建设)。所谓硬开发建设,是指一切人工的有形物质形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开发建设;软开发建设是指对风景区遗产地所蕴含的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深入体验,并不断发现新的价值,提高认识水平和审美水平。根据不同功能区而言,硬开发建设有禁止的,有限制的,有控制的。

总之,风景区硬开发的总量要小,小到为游人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国外这种规定很严。这些有限的硬开发建设在定位定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并以小散、藏的形式融于自然。软开发建设,是没有止境的,因为人对自然的研究认识,对山水审美,以及管理人员、游人对风景区价值的认识,以及素养的提高,都是无止境的。硬开发以尽量减少对风景区遗产地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和破坏为原则,而软开发则以不断提高对其价值的认识,达到可持续利用和为目标。在当前普遍存在错位( 包括软硬开发的错位)、超载开发的状况下,加强软开发建设,整治错位、超载的硬开发建设,是当务之急。建议政府下令,不准在风景保护区内招商引资。

4、风景区的管理、立法与监察

管理是贯彻实施上述各项,保护利用好风景区遗产地的关键。现在管理权关键在地方政府,中央有关部门只管“业务”。由于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导致管理上较为混乱的局面。国家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含量很高,价值很高,是国家和全人类的瑰宝。地方政府管理有一定局限性,再加上被眼前经济利益所驱动,法制不全,决策靠领导人说了算。有的地方领导认识水平高,管理很好;有的领导水平低,无知加武断,管理就很糟;有的这届领导管理好,换了一届就遭了。现在很多都出在这里。这样的管理,很难使风景区安全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很难实现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庄严承诺:“竭尽全力”,做好“鉴定、保护、保存、传播、并传之后代”的工作,很难贯彻国务院关于风景区管理的方针:“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风景资源及其土地是国家所有,任何地区和部门不得出让或变相出让。”有些地方政府违背国家法规,把风景资源与土地及其设施出让、拍卖、上市。何以置之不理呢?

纵观世界各国的国家公园和世界遗产,都是国家立法,国家直接管理,地方政府相应管理其地区级遗产,形成国家公园(包括世界遗产)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系统。如韩国只有20 个国立公园,国家直接管理,中央一级管理机构就有67 人,负责人由总统任命。我国有151 个部级风景区,可只有1 个风景处,这惟一的风景处只有3 个人办公。

因此,建议成立国家遗产管理局,直属国务院,直接管辖部级和世界级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及自然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相应管理地区级遗产。国宝要由国家管,代表国家的地位、形象和权力。只有这样,才是名符其实。如果一时成立不了国家遗产管理局,建议建设部把现在的风景处提升为风景管理司,提高其管理地位和权威性,也有利于与国际上国家公园体制接轨。先把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文化遗产直接管理,取得经验再直接管辖国家风景区。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国宝的命运。

国家也要投入管理、保护、科教等经费。151 个国家风景区,每年只投1 000万元,平均每个风景区只有6 万多元,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韩国(与浙江省面积、人口差不多)20 个国立公园,每年的投入相当于6 亿人民币,美国2001 年投入国家公园的经费是43 亿美元。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就借口国家不给钱,“以景养景”,“靠山吃山”,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大兴土木,进行错位开发和超载开发。于是借“文化”搞“神文化”、“鬼文化”,如桂林有一处唐代就已开发的科学美学价值很高的溶洞,塑起“天上玉皇”、“地府鬼神”;有的借“生态旅游”,由旅游公司接管自然保护区,将保护区管理人员“扫地出门”,进而大兴土木建宾馆、饭店于保护之核心区。还有不少人造的旅游资源(名符其实的)、主题公园,错位入建风景区,造成自然文

化遗产地的严重破坏等等。至于架索道、建豪华宾馆、、商业城等等经营性项目,都是在“以景养景”,“靠山吃山”的借口下建的。然而,这些项目多数不是“靠山人”,或“景中人”建的,而是政府部门、外地、海外公司招来的。结果是毁景牟利,经济外流。本地富起来的只有小摊、小店、小旅馆及相应的服务行业等。地方政府应合理组织当地居民按功能分区经营服务业,使他们更好地富起来。“以景养景”,“靠山吃山”先决条件要保护好景,定好经营性服务设施的区位、景位,即“内景外商”、“内名外利”。功能分区、协调发展,才是正道,政府应从区外的商业利税收入中,返回部分给风景区作管理保护费用。这是世界国家公园的普遍做法。政府做不到这点,那么,管理部门靠收门票来“养景”、“吃饭”是无可非议的、合情合理

的。因为收门票不破坏景观,一旦国家增加投入,门票随时可减可免,毫不损害风景遗产。而有的地方政府利用门票当摇钱树,不断提高票价,那就不合理了。

现在,国家、舆论和百姓都关注风景区的保护问题。不少风景区开始整治,有的认真治本,如九寨沟下决心彻底拆除沟内7 000 多床位的错位开发,恢复九寨沟的原始风貌。但有的只整治百姓的小商、小摊、建筑,而不治核心区的“三化”,如泰山违规工程中天门索道、岱顶商城,黄山不治核心区北海、西海城市化,武陵源不治张家界核心风景区的锣鼓塔街、旅游电车、观光电梯等等。还有的多数只治民间小商摊,而不治部门宾馆、饭店、培训中心等等。凡此种种说明管理权在地方政府局限性很大,管不住大于他们的条条系统和利益集团。同样说明,没有法是不行的。古代保护名山有皇法,国外有国家公园法,唯独我们《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暂行”了十八年还不立法。保护性的法律滞后,欲行破坏牟利者,就拿经济开发的法规错位套用于风景区遗产地,后患无穷!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对世界遗产要实行定期监察和反应性监察,一旦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轻则批评整治,重则列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录》,如不采取措施恢复原作风貌,就要被《世界遗产名录》取消。监察机构有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此外广大人民和各种媒体都有保护和监察国家遗产和人类遗产保护状况的义务。我们还没有监察机构,群众组织也没有监察的权利。监察是保护风景区遗产地的重要手段,它对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提高全保护利用好风景遗产意识,都有重要意义,这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手段,我们应当。尤其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根据相关法规和风景遗产科学进行保护。

5、科教兴风景名胜事业

科学是反映客观的学问,是无疆界的,无所谓“国情”,风景遗产事业的科技含量很高,应当吸收世界上先进的世界遗产和国家公园科学,来保护和利用好我们的遗产。如果没有科教作基础,那就无法鉴定风景区遗产地区的价值,也不知保护什么,利用什么,建设什么,开发也就成了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强加。由于缺乏风景遗产科学知识,几十年来,风景区遗产地,在“抓革命”时成为“破四旧”的对象;在抓生产时,就去开山取石、伐木毁林;抓旅游开发时,就大兴土木、盖宾馆、架索道、造“鬼文化”,建“三化”的“吃喝玩乐综合体”。结果,风景区自然度、美感度、灵感度急剧下降。大自然历经几亿、几十亿年所记录的史册,祖先用几百、几千、几万年所创造的杰作,被改造、降格为任何地方都可建造的商业性的大众游乐园。

如今,应更好地发挥名山风景区科教功能,鼓励人们到世界或国家独一无二的“天然博物馆”、“生态实验室”、“历

史文化博物馆”和“爱国主义和环境教育课堂”研究、学习、游览和体验,而不是让无知决策者和毁景牟利的利益集团把“一流大学”——人类瑰宝,改造成惟利是图的“吃喝玩乐综合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游憩活动必然要发展,除了风景区自然遗产地的功能之一——高品位的游览以外,更需要寻找价值一般、环境较好、自然度较高的非风景区遗产地,创建各种类型的现代户外游憩区,如主题公园、游乐园、度假区、休闲地、山地机械运动游乐园等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体对户外游憩活动的需求,以分散国家风景区和世界遗产地的压力,建立户外休闲游憩系统,这是大有可为的、必需的事业,其数量与容量应大于风景区遗产地。这好比中小学的数量与学生

数必然大于大学一样。进而有效地制止那些破坏风景遗产、毁景牟利、降格使用的行为。坚持高品位资源高利用原则。韩国公立公园画册上有一标题很好,“韩国公立公园无与伦比的美丽,这里只邀请热爱大自然的客人。”美国NPFF 的研究则认为,“容许国家公园被用于商业目的的旅游,是对一种国家公园的独特、绝妙财富的浪费,并且所有这类旅游都应被制止。”我们的国家风景区世界遗产地,为开发商业性旅游,架索道,盖豪华宾馆,建观光电车、电梯、火车、滑道、等等设施,不惜破坏地形、生态、文物,破坏国家和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博物馆”和“一流大学”,再去“打造”、“包装”成一个没有文化的吃喝玩乐的山区旅游城。这是违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也是与现代国家公园科学和功能背道而驰的。

风景区遗产地呼唤科学与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的山水文明与山水精神,尽快结束错位的功利开发对风景区遗产地的破坏威胁,恢复壮丽河山的庄严和美丽,让世世代代都有享受的权利。

6、风景区的效益

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既是物质财富,更是物质形态的精神文化财富。这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取代的无价之宝,是古代文明的产物和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遗产,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对所在地区和国家来说,都是无比的荣耀!它是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圣地,启发心灵感应的源泉,陶冶情操的净境,探索自然规律的本底,凡此种种都是无划师PLANNERS法用金钱的。

这种不可再生、无法打造、搬不走的国宝,吸引着全国和全世界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包括科学家、家、家和旅游者。它们留下不尽的财源。对于风景区经济,我们要全面看,不能光在风景区内计算经济效益, 其实它的经济效益更多地在区外,所以要全面。20 世纪80 年代以前,九寨沟的价值未被发现,它的经济产业就是林场伐木及几个自给自足的小村寨的农牧业生产,根本不存在因九寨沟内的精神文化功能的发展而连环产生沟外、国内和国际经济效益。风景区遗产地经济效益的大小,直接取决于风景遗产的价值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价值越大,吸引力越大。破坏遗产,价值下降,吸引力也随之下降。看不到风景区内外价值的互动、转换作用,功能错位,必然破坏风景的价值,效益自然下降。九寨沟原规划规定“沟内游、沟外住”原则,但开发者以沟内经济利益驱动,进行错位开发——沟内游,沟内住,结果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给游客造成很大的精神损害,国内外专家、游客纷纷提出批评,后来把旅游服务设施拆迁到沟外,还九寨沟原始风貌,如果不

改,后果非常危险,一旦自然科学、自然美学价值丧失,还有什么吸引力,还有什么经济效益呢?

风景区自然文化遗产地,作为种质资源库、环境教育课堂和地区生态平衡的本底,对扩大和改善地区乃至国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也是难以估量的。

可见,保护和利用好风景区遗产地,为地区、为国家、为世世代代带来巨大的文明、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风景区遗产地是源,各种效益是流,只有保护好源泉,才能长流不息,水到渠成,反之,则两败俱伤,悔之莫及。

7、结语

第7篇:天文学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苏州园林;古典园林;园林建筑;“园冶”;园林景观

从古至今始终有着最高评价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为中国古典园林本身特有的风格与韵味而独树一帜。《园冶》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造园家计成所创作的园林营造的大量实践的总结、归纳的基础。《园冶》是一部对江南私家园林的整体规划、内部设计、施工以及园林各类部局、细节处理论述的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园林专著,它将经验提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见解独到、内容丰富。

1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提出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宗旨,同时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总体原则,这一理念贯穿了全书的整体内容。

所谓巧于因借中的“因”,指的是我们从无形物体的表象层面出发,就是说要根据地形势的高低变化随着地势的高低变化,设计出与其地形、地势相对应的园林景观。例如在高山上就适宜搭建凉亭,在濒临水岸处可以依照水的流势来建筑水榭,我们也可以将蜿蜒而偏僻的小路来做游览园林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精而合宜’者。

所谓巧于因借中的“借”,如果我们从无形物体表象的角度来分析,就是说我们打算规划的园林构思和立意虽然用地范围已经很明确了,但是营造园林不能被这块用地的景区所限制,应该从整个地域的文脉以及文化背景来考虑园林的设计思路。如果古典园林的景区脱离了当地的地域文化与环境背景的根据与影响,也就成了没有根部的木头。整个地域环境的远近相互因借,有机整合是园林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是“巧而得体”,进而为广大游客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秀丽景色。远借、邻借、俯借、框景、应时而借等是在园林景观上用于借景的处理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园林的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遵循“体宜因借”、“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生搬硬套,园林中的构造景观应该设计的巧妙得体,更应该贴近自然源于自然,这才能使游览者的审美体验达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境界。

2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古代造园理念受到了儒家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的深远影响。风景式山水园林包含中国古典园林,不论是早期对真山真水的单纯复制,还是后期对自然山水的提炼、重构,表达的全都是对自然风景的追求和向往。计成把前人的这种思想和追求加以精练、准确地概括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古化造园的追求目标和造园的风格特点。

“人作”的意思就是人工的,“天开”就是天然的,两者本身是一对矛盾体,同时处在对立面状态,但是,计成用“自然”将“人作”与“天开”二者统一起来,“人作”的原因是崇尚自然,目的是为了追求自然,而“人作”的最好的效果就是像“天开”一般,这才是“人作”的最高水平。如果要想“宛自天开”,“人作”找先就要必须符合自然法则、按照自然规律去规划,不论是园林总体的布局规划还是局部中的掇山理水,都当是“师法自然”。只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才能做到“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1]

如今在对景观项目的设计手法上很少有设计师采用完全古典式的设计手法了,“宛自天开”已经很难再像原来一样全园范围内可以看到了,即使如此,但是在园林中一些局部细节上的处理,依然会追求“天开”的效果,就比如说在处理园林中人工河滩的时候,会将大小不同的鹅卵石、块石散布在河滩周围,有的稀碎、有的疏密,设计师尽可能地做出自然河滩的效果,这仍然是遵循“宛自天开”的造园手法。

在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下,强调要素为自然景观的古典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审美的境界;受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学理论的影响,在古典园林艺术中成为一条遵循的不可动摇的原则是源于自然,崇尚自然,并且以前者为重心。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悠久的生活智慧和对自身认识的凝结。从某种意义上讲,古典园林就是充分地表达这些哲学观念的载体,也就成为了一种在儒、道思想影响下的艺术形式。

3 开林酌因、[2]当要节用[2]

“开林”指的是开林辟土,是针对建造园林立基时而言的。对于园林建设,开山破土、堆山挖池的事情都在所难免,“开林酌因”的意思是说设计园基和构思方案的时候要认真考虑现场的场地条件,不能一味地盲目地更改基地的现状。“开林酌因”应该是从施工的角度来看待设计,是在造园方案阶段考虑到后期的施工时期及工程造价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节用”通俗易懂就是“节约使用”的意思,一方面节约是造园开支的另一方面是材料的节约。

造园开支的节约一是避免大范围对基址现状的变动,避免大的土方工程,二是避免材料上盲目追求高档,应该遵循就地取材。对边角废料的再利用是对于材料的节约使用。如碎片、小瓦、方砖多为此类都是苏州园林中常见的花街铺地所采用的材料,看上去像没有用的材料却可以点石成金做出好的景观效果,内容丰富多彩的纹样。计成在《园冶》中有言:“废瓦片也有行时,当胡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斗,冰裂纷纭”。[3]

4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内容丰富、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在古代造园经验总结的《园冶》一书中的许多理论见解和造景的手法在今时今日的设计师们仍然在适用。经过仔细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园冶》等造园著作,提炼并继承和沿用其中的精髓,是更好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坚实的基石。

《园冶》虽然为三个世纪前的古老园林书籍,但是其中所揭示出的园林以及相关风景设计的总体原则、选址立意、构景手法以及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对于我国现阶段的风景园林规划建设和景区开发中出现的偏差,提供了回避和解决的方法,尤其在理念思辨的层面,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震亨(明).长物志校注[M].陈植,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 园冶注释[M].计成(明),注.陈植,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7,195.

[3] 周为.古典园林的选址和立意[J] .中国园林,2005(04).

[4] 张薇.《园冶》文化论之一[J].中国园林,2005(07).

[5] 张薇.《园冶》文化论之二[J].中国园林,2005(08).

[6] 张薇.《园冶》文化论之三[J].中国园林,2005(09).

[7] 张薇.《园冶》文化论之四[J].中国园林,2005(10).

[8] 王辉.《园冶》中折射出的古典园林设计理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7):12.

[9]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朱赛鸿,河北工业大学教授。

第8篇:天文学就业前景范文

在俞孔坚的心中,景观设计的最理想境界是“城市越来越走向艺术化”。而他的务实、坚定和自信,正在把中国人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一步一步地向着更加现代、科学的方向推进。

今年5月1日,世人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拉开了帷幕。“野草之美”、“足下文化”、“滩的回归”、“人性的场所”、“工业遗产的价值”……当人们用这些词汇来阐释上海世博园核心区景观设计时,都会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它的设计者――俞孔坚。

身为中国首位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他最早把景观设计概念引入中国,出版著作15部,设计作品遍布海内外,不仅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而且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谈及成就,俞孔坚总是把灵感归结为――土地。

爱土地爱得深沉的“海归”

俞孔坚从小生长在浙江金华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家乡的溪水和草滩让他从小对土地就有着独特的感情。“每当见到大片高高的野草,我就会忍不住去拥抱它们,甚至愿意就那样生长在它们中间,无休止地、时时刻刻体验它们的美丽。”

1980年,17岁的俞孔坚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临行前,母亲从村前的树林里取出一捧土,用红纸郑重地包好交给了俞孔坚,说远在他乡,带着家乡的土就不会“水土不服”。他双手接过,把这包土小心翼翼地放进行囊,带到了北京。12年后,当他启程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时,仍然不忘这包家乡土,将其带到了美国,最终又从美国带回了家乡。

1996年12月31日,已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担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的俞孔坚,突然对妻子宣布“决定回国”!

瞬间,妻子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此时的俞孔坚已经拿到了绿卡,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俞孔坚却说,“我的追求是,在中国大地上设计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而这一理想,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实现。”

1997年1月8日,俞孔坚放弃了百倍于国内的优厚薪金,举家回国了。“其实,我出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肯定是要回来的。在飞机上,一听到了中国领空,我就流泪了。我当时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报国思想,只是觉得终于又回到我熟悉的土地了。”

“我与艾青是老乡,他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最能表达我对土地的感情。”俞孔坚一直相信:“如果是搞景观设计的话,农民出身的学生一定会比城市学生强,因为他对土地有感觉,这不是教能教出来的。”

1999年5月,俞孔坚在河北邯郸做一个文化广场的项目。为了寻找设计灵感,他决定在郊外露宿。

晚上八九点钟,俞孔坚一行人来到赵王台遗址。“那只有个黄土台地,四周是大片的农田、草丘,还有好多坟墓,很冷。同来的人都很害怕,我就让他们都回去了,剩下我和助手。想支帐篷时才发现由于去得仓促没有带支柱,身边只有从宾馆抱来的两床被子。”于是,两人索性把帐篷铺在地上,露天睡在赵王台的废墟上,感受大地的灵魂。

“晚上有风,四周的农作物在生长,小动物们也都出来了,土地上发生的一切,这一夜我们都感觉到了。”第二天凌晨5点多,两人就起来,沿着赵武灵王的古城遗址走。

天刚蒙蒙亮,在他们眼前是一幅辽阔壮观的画面:在黄褐色的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粟垄一直伸向天边,农民三三两两在地里,女儿在前面拉着驴子,父亲扶犁,母亲在后面撒着谷种……

“这正是华北平原所特有的种植方式和景观。”这时,俞孔坚的脑海里立刻跳出了两句诗:一万年粟垄连天,三千载古道成河。“因此,我们的设计就是在这两句诗上做文章。但是后来这个项目交给房地产开发商来做了,我们的设计没能实现,非常遗憾。”

信奉“土地教”的“土人”首领

在俞孔坚的讲演和著作中,他一直称自己信奉“土地教”。“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觉得心里空虚,物质生活如此丰富却还觉得没有归属感,因为失去了敬畏。对自然失去敬畏,人们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比如,北京的日坛、月坛、天坛、地坛都反映了人对土地的敬畏。”

回国后的俞孔坚,面对几乎还是空白的国内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当时,北京大学为其提供了10万元的经费。然而,在购买一部机器和几套软件之后就所剩无几了。俞孔坚清楚,缺乏资金,一切都无从谈起。于是,他决定创办一个提供景观设计服务的实体,为科研教学筹集资金。

1998年,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研究所应运而生,是最早进驻北京市海淀区留学生创业园的单位。

而之所以起名“土人”,俞孔坚称:“‘土人’就是土地和人,人和土地和谐相处,这两个字概括了我对这个学科的基本认识。‘土人’理念的精髓就是设计要尊重自然,要有对土地的敬畏、归属和认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创业初期,“土人”只有三个人,海淀区留学生创业园免费提供了一个2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并免税三年,办公室里除了几张桌子,空无一物。“当时,国内不允许教授办企业,我没有法人资格,只好让我的妻子回国担任董事长。”

然而,当时更大的问题是民营设计所很难申请到资质,俞孔坚找项目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各种会议上做演讲,给市长们讲课,宣扬他的景观设计观念。“我国的设计行业垄断性很强,许多部委都有自己的设计院,甲级资质的设计院几乎清一色是国企,民营设计所很难申请到资质,即使有资质也很难有设计大型项目的机会。通过宣扬‘土人’的景观理念争取项目,通过做项目来使更多的人认识和认同‘土人’的景观理念,这是‘土人’的生存经营之道。”

设计所没有资质就像医生没有行医资格,“土人”只能与其它公司合作,以让出部分利润为代价。“土人”第一次参加设计招标是由海淀区留学生创业园破例推荐的,由于没有设计资质,“土人”还接到过威胁电话,说“土人”是个没有资质的“野班子”,根本不能参加竞标会。

1999年中关村西区改建招标,汇集了国内外19家顶尖设计院,就连美国、英国、德国的著名设计院也闻风而至。而当时“土人”只有10多个人,但俞孔坚信心十足,并特地去了一趟美国硅谷。那里的高新技术园区果然给他带来了灵感,他提出了崭新的“模块式”建筑框架,强调建筑本身能不断组合改造以符合中关村技术型、知识型特征。此方案最终被评为最优,获得30万元奖金。

在随后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软件园、丰台科技园的设计大赛和公开招标中,“土人”三次获得第一名,两次中标。

“土人”开始在业内扬名。直到2002年,“土人”终于凭实绩获得了甲级资质。

具有批判精神的理想主义者

“现代城市空间不是为设计师设计的,不是为市长们设计的,不是为机器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普普通通的人设计的。场所或景观不是用来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的。”俞孔坚非常反对建筑业中盛行的崇洋风气,他认为这不仅是设计思想平庸、设计灵感枯竭的表现,更是一种文化的沦丧。

于是,他高扛“反对城市美化运动”的大旗,大肆批判城市建设的“暴发户心态”、“小农意识”,甚至断言,我们的秀美山川正经历着5000年来最为严重的破坏。在第40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世界大会上,他发表演讲,告诫西方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不要用你们的景观垃圾来填塞处在景观饥饿中的中国大地”。

俞孔坚说,“但是,生活是螺旋式发展的,我们并不是要简单地回到原始时代,而是要找回原始时代的人性。其实,这种人性的回归也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实现。”

俞孔坚回国后做的第一个项目,是2002年受广东省中山市政府的委托,把一个废弃的造船厂改造成岐江公园。

当时,俞孔坚是在一个城市自然情况分析研讨活动中,与中山市的领导有了接触,了解到改造废弃的造船厂已经有了初步方案,但是中山市的领导不太满意。俞孔坚在后来的招标中提出:最好保留造船厂的原味。比如,可以在船厂厂棚的基本构架不动的前提下,设计一些茶桌、凳子,利用现有的设施改造成一个有船厂味道的茶社;考虑到人们爱走捷径的心理,采用每个入口和出口之间任意拉直线的方式,道路本身不构成任何图案或形状;重新包装水塔,使之变成了照亮过去50年过往时间的灯塔。

此方案一提出,立刻遭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反对。因为按当时国内流行的设计做法,大兴土木、山水“搬家”似乎才能体现出景观设计的水平。最后,还是中山市市长、规划局局长等领导站出来支持,这套设计方案才被认可。

2002年10月19日,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年会在美国硅谷举行,来自各国的4000多名业内专家和人士参加。会上颁发了年度全球景观设计的多项大奖,由俞孔坚领衔设计的中山市岐江公园项目,与其它四个项目一起荣获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这也是景观设计界最高奖之一,更是第一次颁给美国以外的设计师。

评委会认为:岐江公园建造在一片废旧的造船厂的场地上,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50年工业化的不寻常历史,设计很好地保留了船厂浮动的水位线、残留锈蚀的船坞及机器等,很好地融合了生态理念、现代环境意识、文化与人性。

“我是用中国土捏出来的人,所以我知道很中国的东西怎么可以很现代。当设计完这个公园时,我就预感到这个项目能得大奖。因为我注重足下的文化,我立足脚下。惟有立足脚下,才能尊重当下;惟有立足现实,才会懂得尊重和注重人性,才会得到‘神’的护佑。而这个奖项的意义在于,它标志了中国的景观设计已经开始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同。”俞孔坚自信地说。

有一次,在湖南,一个开发商找到俞孔坚,想让他设计成白宫似的气派和豪华。“我向他介绍国际上早不流行这种做法了,他听不进去。我说既然这样,那你另请高明吧,我是不能做白宫的!”

身为中国最早提出景观设计概念的人,在俞孔坚的心中,景观设计的最理想境界是“城市越来越走向艺术化”。而他的务实、坚定和自信,正在把中国人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一步一步地向着更加现代、科学的方向推进。

在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中,他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与“土人景观”的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突出了都江堰历史与文脉的“水文化”特色。

他主持的昌都步行街的设计,以朱红色为基调,凝重而明快,体现了的独特文化与现代都市气息的完美结合,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中心区景观设计国际竞赛三个入选优秀方案中,“土人”是惟一的中国人。

……

2003年,国内第一家专门培养城市景观设计师的学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宣布成立;2004年,景观设计职业正式被国家认可;2005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同意北京大学开设景观设计硕士;2006年,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教育基金成立……

俞孔坚在推动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确立和发展的同时,带领“土人”集团完成了国内百余个项目的景观设计,还投资设立了“土人基金”以资助、奖励国内从事景观设计学研究的优秀人才。

第9篇:天文学就业前景范文

景观设计师

1963年生于浙江金华

1984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主攻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1995―19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

1997年回国,现任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时尚也可以不花钱,时尚也可以很简单。品位这东西,完全不在于是否昂贵。而在于顺乎自然,以人的舒适为起点。接下来全看手法高明不高明。”

向我阐释这番理念的。不是T台上某位妖娆多姿的服装设计师。更不是从香车美酒花团锦簇中走出来的绝代佳人,而是一位跟泥土、跟大地有着深厚感情的学者、工程师兼艺术家――他最迷恋的是野草和稻田,乐趣是与土地为伴,他乐意把它们作为自己一生研究的对象和共事的伙伴。

这个人叫俞孔坚。

俞孔坚属于人们通常说的“海归”,但他没有英文名字。

冰山一角

今年春天,北京曾有过一场著名的“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众听证会”,举国关注。之后,更多的人认识了俞孔坚教授,听到了他批判眼下违背生态规律的种种做法的呐喊之声,并且记住了这位浪漫和斗志都充沛得无以复加的年轻设计师。尽管,抨击他的人可不比支持他的人数量少,情绪激烈程度不相上下。

4个月之后,恰好在本次采访结束的第二天晚上,中央台新闻频道播出国家环保总局关于防渗膜一事的最后决定:已经铺下去的防渗膜全部撤掉,还没铺设的部分当然也不再继续,总局领导公开表示,改用天然办法防止渗漏“显然是最好的”。

几乎与听证会同时,北京某家日报于4月初刊登了一则消息――“景观设计师:正规军不过干人,资深人员年薪达30万”。文中这样解释:景观设计这门学科是从国外引进的,过去把这个职业的名称翻译成“风景园林师”,但是它范畴小,主要指设计配套绿地的人员;现在译成“景观设计师”,则是沿袭美国的理念,范畴扩展到整个城市的景观脉络设计和大尺度的规划。

相信当时没几个人能猜到这番“更新换代”背后的故事,也尚且没有足够多的人意识到,景观生态学是渗透进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事,说白了,这件事明白得早、搞得好,大家都能住得舒坦、活得自在,否则就只能眼瞅着我们生存的城市一天天沦陷下去。

景观设计师的前世今生

2004年12月20日,著名的《焦点访谈》罕见地用13分钟篇幅,来介绍一项“新”的职业――景观设计师。当时俞孔坚出现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满面笑容,由于他和众多同仁多年的努力推动,这一传统行当的新形象终于被国家劳动部及有关方面认可,名正而言顺,成为国家承认的新兴职业之一。

一年前,清华继北大之后成立景观学院。如今,清华每年花费上百万从西方“引进”景观生态学教授。

两年半前,北大景观中心正式脱生为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任院长,仅仅通过网络消息的1周之内,就聚齐了全国各地800多人在揭幕之日到京参会。

6年前,俞孔坚领导的“土人景观”跟中山市政府合作,将废弃造船厂改造成岐江公园,地处市区、占地11公顷。历时3年,波折无数,终于按俞孔坚的设想落成:在保留旧有工业设备的基础上,生出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园子,水木相依,人器相谐。2002年,这园子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年度荣誉奖(专业领域里的最高奖);今年又意外获得第10届中国美展金奖,评委们说它“具有标本意义”,把中国的设计大大推前了,因此破天荒地把奖颁给了油画、美术之外的景观设计类作品;今时今日,公园周围的地价翻了3倍不止……

8年前,俞孔坚满腔热情回国创业,他是头一个学成归国的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刚一回来就接受北大邀请,成立了景观设计研究中心。同时他振臂一呼,成立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既是公司,也是研究所,当时成员大概两三人,现如今已有200多人。

16年前,26岁的青年教师俞孔坚怀揣着些许茫然和更多期待,携妻赴美,开始他事业上的“哈佛之旅”,也开启了他在景观生态学上的研究之门。

同样是那一年,北京林业大学(俞孔坚出国前在那儿读书、执教)首次招收“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而等到1997年俞孔坚回京时,该专业竟然已经被取消了,直到2004年在多方努力下才又恢复。

前文中提到,“风景园林师”一职,后来发展成新生代行业“景观设计师”。

先天下之爱而爱

8年回国路,走得不平坦,但俞孔坚坦言“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他的生态观在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他在向理想飞奔的路途中也结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仿佛怀着某种信念在黑暗中一点点摸索,终于牵到了彼此的手。

在去年举行的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他态度温和、语气坚决、言辞犀利的演讲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

“高速城市化扩张,使原来的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变成了单一的建设区。大地景观正发生着五千年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民族生存空间的危机、国土生态安全危机是史无前例的。”

“土地是活的,是生命的有机体……把土地的血脉切断了,破坏了山水的自然格局…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我们的城市也将是死的。”

“当西方人在炸掉他们的人工河渠,埋掉高架桥时,我们却在花大把的钱重复着100年前美国人犯过的错误……”

这位曾被国内同仁赞誉为“公用型知识分子”(相对的还有雇用型和御用型)的人,他发出的声音一开始是细微的、压制的、被淹没了的,如今已逐渐地扩大开去,更多民众开始留意他的想法,倾听他对土地那番恳切的讲述,逐步认同他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设想,还有――亲身享受他设计的项目。

他最近刚刚完成两件事: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校园;浙江省整个台州市的“反规划”发展方案。

前者利用校区用地原本是郊外一块稻田的天然条件,将水稻种进校园,既可做景观,也可让“中国人”的传统在学生群体中充分延续,例如中国的很多节气,都是根据庄稼收割来的。春种秋收的切身感受让学生们知晓自己未来职业的出发点,始终应立足自己的民族和土地,这也是俞孔坚在事业追求上一贯坚持的。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赞道:“育米如育人,稻香飘校园。”

后一个项目则考虑到台州市需要抵御海潮袭击的特点,先划出一部分地区,不得盖楼建厦,是为“反规划”的第一步,即先确定哪里不可以建什么,接下来才是哪里可以建什么。反规划理论在国际上也是比较前卫的。

2005年7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公布,“反规划”之台州案例、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两项目,分别获得规划荣誉奖(ASLA Honor Award,Planning and Analysis)和设计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两项专业大奖。北大和“土人景观”也成为美国之外惟一的设计者却同时拿到两项大奖。

俞孔坚开玩笑说:“如果每个项目都按我的设计思路实现,每个都会拿奖。”最近这四五年,土人公司差不多实现了200个项目,只占他们接洽项目的20~30%,其他的不是理念不合,就是中途夭折。后者更让人难受,因为俞孔坚往往在立项之初就跟他要做项目的土地建立了感情。

“我们不缺好的设计师,我们缺好的甲方。”俞孔坚说。曾作为甲方跟他合作过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阎立军说,俞孔坚曾经在邯郸为了做一个项目,因为特别重视土地,重视“魂”的东西,把酒店的被子搬出来睡在野地里,感受了一夜寒风,仿佛又见“千年古道”。做出来的方案后来还是被否了,他跟对方争论得很激烈,眼泪都快出来了。

对土地的情感、对河流的热爱、对草木的疼惜,恐怕从俞孔坚小时候在家乡金华的白沙溪畔放牛时,就深深埋进他心里了。

从近年来他的团队所获奖项也可看出,这个领域是典型的边缘学科,或日跨领域学科,需要丰富的知识,除了科学,还有艺术,除了技术,还有天文、地理、历史、植物……然而,对中国的现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情感。

理想中的桃花源,也许并不远

俞孔坚17岁离家到北京念书,当时母亲给他带了一包家乡的土。现在25年过去了,这包土一直陪他进京、赴美、回国,他把土跟博士服搁在一块,并将自己的公司也命名为“土”人。

俞孔坚鼓励十几岁的儿子利用暑假期间回金华探亲,看看当年他曾留连的小溪、池塘和芦荡,看看当年滋养过村里好几辈人的土地。儿子拍回很多照片,内心触动很大。俞孔坚开心大笑道:“看,这就是俞氏寻根之旅。要让他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另外更开心的是,他为岐江公园项目撰写的《足下文化野草之美》一文被收录进江苏版的中学语文课本。

俞孔坚锲而不舍地做着教育推广的工作,并坚信“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的学生们的”。他自称牺牲者,但是从笑容里可以看到他内心强烈的自信。他当算是世界上最乐观的“牺牲者”了。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