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明的故事范文

小明的故事精选(九篇)

小明的故事

第1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道德素质还有些欠缺,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不文明的人、不文明的现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争做文明人的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争做文明人的小故事1生活中,有许多不文明的事情,例如: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不爱护花草树木等。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位不怎么文明的小学生,人见人讨厌。

有一次,我正准备去上操,却发现在混乱的人群中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定睛一看,原来是那位“捣蛋大王”——小明。他一会儿在楼梯上又蹦又跳,一会儿又跑到楼梯扶手上滑滑梯。

这时,副班长看见了,劝道:“小明,这样很危险的,会碰到其他小朋友的。”“我才不管呢!那是他们的事,又不是我的事!”副班长气乎乎地去叫班长了。班长也来了,他也劝道:“你这样可不行,如果掉下来摔伤的是自己,还得去医院呢!”“不可能,玩这种游戏真是小菜一碟,你们别用那来吓唬我!”班长也生气啦,只好把老师喊了过来。

老师语重心长的对小明说:“小明啊,危险就在那一秒钟,快下来吧……”老师话音未落,只听“啊”的一声尖叫,小明从扶手上摔了下来,胳膊碰出来一个大包,还流了很多血。在场的人都慌了,他们抬起小明,急匆匆地走进校医务室。

自从这件事后,老师开了班会,教导孩子们争做文明小学生,大家都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不久,学校里涌现出许多文明的事迹: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上下楼梯轻声慢语……从此,再也没有出现攀爬扶手,互相打闹的现象。

所以,我们大家都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品德高尚的好学生!让文明从自身做起,让文明从社会做起,让文明从地球做起!

争做文明人的小故事2人怎么做,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部分同学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有些同学经常在学校的走廊里追逐打闹,还有一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还有个别同学破坏公共财物。我们都把学习文化放在首位,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谈、行为举止,自觉履行我们应带遵守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对文明礼仪并不怎么重视,从而我们会忽略文明。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遇到师长时的主动问好,是一不小心碰到对方后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地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行为举动……文明是一种品质,是被大家广泛推崇的一种道德行为。

作为新时代中学生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不能做一个文明的人。文明礼貌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同时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应当遵照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严格的要求自己,只要我们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尊敬师长,文明用语,我们就会成为新时期文明的中学生。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不算失败,因为有明天,但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失败,因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朝阳中学生。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争做文明人的小故事3这幅漫画写了,一天,明明和花花一起结伴回家,走到一半,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大堆垃圾,可分明旁边有一个垃圾桶,而里面却空空如也,两个人见此场景,非常诧异,花花俯下身,赶紧捡起垃圾往桶里放,并对明明说:“我在这儿捡,你也赶紧想想办法,别让大家继续这样扔下去了,有筒的,干嘛都扔在外面呀?”明明若有有所思,一个劲儿地想起来,不一会儿,他拿出笔和纸,写下了一幅字“文明只差一步”,并立刻贴到了垃圾桶上。这时,花花也已经把垃圾全部捡完了,看了明明的字,她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

看完这幅漫画,我不觉联想起生活中许多这样的事,每次我跟爸爸妈妈开车出去的时候,都会看见一些人从车窗内把垃圾扔出去,有时是一个瓶子,有时是一个垃圾袋……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气愤,因为这样不仅扰乱了环境,还给旁边的车辆带来危险,极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我就想,这样的人品质怎么这么差,道德怎么这么坏?垃圾可以下车再扔,干嘛这么不文明,在行驶途中随意乱扔?如果可以,真想上去训斥他们一番……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记得有一次,在我们小区,我刚下车,正巧前面一辆车的人也下来,只见他手里拿了一叠纸,然后一丝丝地在撕起来,横七,竖八,撕得粉碎粉碎,然后抛入空中,就像天女散花,洋洋洒洒,飘得到处都是,我愤怒到极点,气得牙痒痒,怎么会有如此恶劣,丑陋的人?地上是那么干净,整洁,难道他一点都看不见的吗,难道他就没有一点良知和道德心吗?他是怎么下得了手做出如此举措的,碎碎的纸屑漫天飞舞,地上到处都是,把原本“一尘不染”的地面弄得零乱无比,这种行为简直太恶劣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他这样,我们的环境还能好吗,长此以往,我们还能有美丽的家园吗,到最后,最受害的还不是我们自己……

所以,请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美丽的家园,幸福,快乐!

争做文明人的小故事4闲暇时,我们可以从大学路沿着金水河向西走,会看见一座假山顶上的一个亭子,名叫“紫云亭”。在这个亭柱上,刻下了许多“痴情话”,许多留言是用碳素墨水写的,很难除掉,除去旧的新的又来了,出现了“你留言,我清除”的被动现象,看到这一幕,我们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据我所知,这个现象在许多景点和公园里的公共设施都存在这样的现象,那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也许,许多人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都有着无所谓的心态,没有顾忌到别人的看法。其实这种行为对别人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影响极大。因为我们对社会上一些现象不具有正确的判断和识别能力,难免会对其进行模仿,对我们的成长极为不利。同时,对我们的美好生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试想一下,如果国际友人来到我们的旅游景点游玩,看到风景区内有乱写乱画的痕迹,那么他们会怎样看我们中国人?出现这样的现象,不仅有辱国人的形象,对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声誉也有很大的影响。别人会这样评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就是这样吗?听到这些,你不会感到是一种羞辱,不为我们的同胞害臊?这难道不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一个阴影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人都是这样,只是及个别的,所以,我们要在精神思想方面帮助他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更加友好。

还有,众所周知,全球天气变暖,是由于空气污染而使臭氧层有漏洞,难道说这还不足以对我们人类敲响警钟吗?像我们的长城、故宫等等都是人类文化的遗产,但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是我们仅有的一份,失去了就不再有了。所以,我们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我们要爱护身边的每一只小动物,每一棵草,珍惜每一滴水。从小事做起,把环保看作自己的份内事,并带动身边的朋友们,为改善全球环境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还记得一首歌儿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是啊,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蓝天碧水,只有我们社会这个大家庭团结起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所以,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吧!

争做文明人的小故事5八礼四仪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有些人也忘记了这个传统的美德。今天说的故事就是我亲身体验的事。

五一长假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我和家里的亲戚朋友们去绿博园游玩。还没到公园就让我吃了一惊,怎么这么多啊!停车位全满了怎么办呢?就在这时一个警察叔叔来帮忙,只见他麻利地把一辆一辆汽车疏通好,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就有了停车位。再看看警察叔叔已经汗流满面、大汗淋淋,身上的衣服全湿了。我们全家人由衷的感谢这位警察叔叔为我们的服务。

第2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小明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他喜欢踢足球。放学后,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踢足球。看见别的小伙伴都有自己的足球,他非常羡慕,他多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足球啊!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没有立刻答应给他买。爸爸说:“快考试了,你要抓紧复习功课,如果这次考试考好了,就给你买!”

第3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1、鲁班接受了一项任务,建筑一座宫殿。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紧,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效率很低,徒弟们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还是远远不够,耽误了工程的进度。鲁班非常着急,上山察看。上山的时候,他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他用这个简陋的锯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2、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头的。后来经过多次实验,母子俩在墨线头上拴了一个小钩,放线的时候,用小钩钩住木料的一端,可以代替用手拉线,一个人操作便可以。弹墨线不用再请母亲帮忙。后世木工便把这个小钩取名为班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1.故事教学法的概念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把整节课或者局部的内容整理融入某个创设性的故事背景下,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通过故事情境中引发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故事教学法的优点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其实,故事就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它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故事教学法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教师设计的故事情境能让学生以更轻松自主的姿态融入整个课堂学习,故事情境让学生兴趣得以激发,思维得以启发,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第一、初中生物生活气息较浓,比较容易和生活现象相互联系,整合成学生容易接受的、趣味性强的故事情境。第二、故事教学法本身应用到生物教学中,能加深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思维。

3.故事教学法的可行性

故事教学法本身门槛不高,只需要老师用心挖掘教材中的整合点。如某个科学人物,某项科学发明等都十分容易包装整合成一个科学故事。其次,初中生物知识本身框架性较强,知识点间的联系较紧密,容易整合形成问题链条,进而构建完整的故事背景。第三、故事教学法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能实现"超越教材、用活教材"。

4.故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4.1抓住教材中的科学人物,围绕其事迹或某个实验发明进行故事创设。如《细菌》一节,教材中的知识描述是以发现、形态结构、生殖等为主线的,本身的趣味性不强,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吃力。笔者针对教材知识呈现较易整合为故事情境的特点,设计了关于细菌的几个小故事贯穿全课教学,如《列文虎克如何当上皇家学会会员》、《斯巴兰扎尼实验的不足》、在故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4.1抓住教材中的问题,将几个孤立的问题联系起来,整合成整个问题脉络,进而根据问题脉络包装成故事情境。如《眼和视觉》一节,教材中包含了几个知识点,"眼球的结构"、"眼球各部分的功能"、"视觉形成的通路"等,以初中学生的视野来看,知识点本身比较零散,若抓住知识点的联系,写故事,就系统而形象了。如《小明小刚参加全球爱眼日竞赛》: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去年的"全国爱眼日"时,小明参加"知识问答"比赛获得二等奖。他的奖品是一个盒子和一张图纸!

我们把小明和盒子拆开来看,是一个眼球仪模型。刚好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眼睛的结构,小明对这个眼球模型非常熟悉,能熟练的拆装并标出各部分的结构,他的最快速度是2分钟,同学们,你们能破他的记录吗?

小明参加"全国爱眼日"知识问答时有道题目是填完《咏眼诗》,他得了满分,你能填得跟他一样准吗?

眼睛小小零件多,XX透明在最前,XX有孔可调节,XXX双凸能弹缩,固定作用XX体,感光刺激XX膜,营养遮光XX膜,保护眼球是X膜,心灵窗户神奇多,三要四不莫蹉跎。

小明去年的知识竞赛有道题不会,因此屈居二等奖。你们能帮他解惑吗?"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和,并经过等的折射,最终落到上,形成一个物像。这个物像是像。(正/倒)

去年的全国爱眼日"知识问答"比赛,小明的同学小刚也参加了,他获得了一等奖,他的最后一道考题跟一副"找茬图"有关。(蜡烛透镜成像实验:A图凸透镜凸度小,白板上呈像;B图凸透镜凸度大,相同情况下白板不呈像)

小刚一等奖的奖品是一个胶卷照相机。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学了这一课,你知道照相机的结构分别相当于人眼球的哪些结构吗?

获一等奖的小刚虽然勤奋聪明,但由于用眼不当,在初三的时候检查出近视了。同学们,预防近视眼,你有什么妙招吗?

一个小故事情景片段,把教材中的孤立问题脉络化,一下子把抽象的问题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以主人公的姿态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融入到探究中,学习效果当然比较理想。课后,学生回忆本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回忆故事情境,解析了故事中的疑问,自然明了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4.3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迁移成某个生活现象或问题,变抽象为生动,进而包装成故事情境。如《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一节,"有机物和无机物"、"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能量转化器"这些都是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很费力,如果把它们迁移成形象的生活现象,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这同样可以用故事情境来做到。如《小明的一天》:

小明一早起床,喝了瓶豆奶,他看见豆奶包装上写着:由大豆制成,富含蛋白质。喝完豆奶,他想起妈妈说今天吃饺子,于是他到厨房帮她准备饺子馅。他先切白菜,发现切着切着本来干燥的砧板上有许多水;接着,他又去洗猪肉,发现洗猪肉的水里慢慢漂浮起一层油。弄好馅料,他吃了个梨,发现梨好甜啊!突然闻到一股味道,打开窗户一看,是楼下的清洁阿姨在焚烧堆积的落叶。他发现,落叶可以燃烧,烧到一定时候都变成了灰烬,再也不能燃烧了。小明很好奇,豆类、白菜、猪肉等这些物体的细胞里到底含有什么物质呢?

关上窗户,帮妈妈弄好饺子的馅料后,小明开始洗海带煮海带汤。突然想起生物课上说过海带富含碘,那为什么海带长期浸泡在海水里,海带中的碘不会跑到海水中呢?海带细胞的什么结构控制了碘的进出?他于是上网查找资料,有了发现!

查完资料,他玩起爸爸送的生日礼物――太阳能小汽车,他发现好神奇,汽车在有强光的时候就能行走,没光的时候自然停下来,他想知道为什么它见光能自动行走。一个短短的故事,呈现了"有机物种类"、"物质进出""能量转换"等现象,这实际上是教材知识点的迁移,正因为有了这个故事背景,学生对进一步的教材剖析也就水到渠成。

5.关于故事教学的反思

第5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一、精心创编故事,增强预设的故事性

增强课堂预设的故事性,精心创编生动的故事,能够用丰富、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想象,触发学生思考,触动学生情感,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使学生在感悟故事中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创编故事要注意:第一,精心设置一些清晰简洁、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具有情感冲击力的小标题。第二,精心锤炼故事内容,做到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永不满足,永不懈怠。要在故事的价值引导上、在贴近学生实际上、在故事的开放性上狠下工夫,使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合理、科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故意给故事“留白”。把故事叙述得十分圆满并非理想的境界,故意不把故事叙述完整,把增补和完善故事的机会留给学生,这种“留白”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空间,不但使故事的吸引力更强,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例如,本课在合作探究环节精心创编了故事《小明交友记》:

1.不妥之处

小明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因为学习很好,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调位时,班主任让他和学习较差、家庭经济困难的小华同位。他很不情愿,有时还欺负小华。一天,小明正在学习,小华问他问题,他不耐烦地说:“自己想去!没看到我正在忙着吗!”回头对另一个同学说:“小四眼怎么那么笨?我才不告诉他呢!”一次,小华不小心碰掉了他的铅笔盒,小华向他道歉,他大声地对小华发脾气:“你没长眼睛吗?太不小心了!”还有一次,小明假意答应小华周六早八点到科技馆,小华苦等了一上午,也没等来小明。

讨论:(1)说说看,小明的行为有哪些不妥之处?(2)你准备怎样劝说小明改正错误?

2.差点挨揍

小华越想越生气,觉得小明太过分了,应该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一天放学后,小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小军和小强,他要求他们帮助自己把小明揍一顿。小军和小强一听,认为朋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便爽快地答应了。幸亏被老师发现得早,制止了错误行为的发生。通过老师的教育,小华以及小军和小强都提高了对友情的认识。小明也开始反思自己差点挨揍的原因。

思考:(1)你觉得小华在交往品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他应该怎样做?(2)请你评价小军和小强的做法。(3)如果小明挨揍了会有什么后果?

3.态度转变

一天早晨,小明来到学校不久,突然感到肚子剧痛,小华连忙扶着小明去医务室,接着又陪着小明去了医院。原来是急性阑尾炎,必须做手术。在住院期间,小华多次去医院看望,还给小明端水、服药,嘘寒问暖,使小明很受感动,改变了对小华的态度。出院以后,小明不但补上了自己落下的功课,还帮助小华补习功课,使小华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好伙伴,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思考:(1)小明和小华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2)讲讲自己的友情故事,与大家分享你的感动吧!

该故事前后连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生动性、生活性。借助故事,让学生思考“怎样劝说小明改正错误”,“评价小军和小强的做法”,推测“小明挨揍了会有什么后果”,以及“讲讲自己的友情故事”等问题的设置,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对于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交友的主动性、自觉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学生在感悟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

二、精心选取情感材料,增强预设的情感性

增强预设的情感性,精心选取激发学生情感的各种材料,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更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思想品德课具有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特殊重要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增强预设的情感性,有助于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提高学生的情意能力,让学生的心智变得更健全、心灵更纯洁、情感更丰富、意志更坚强、人格更完整、精神更崇高,在情感提升中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精心选取情感材料要注意:第一,精选真情事例。现实生活中具有众多感人的真实事例,教师应该善于发掘真情事例所蕴含的有价值的情感因素,将其生成情感教育的资源。第二,精选名言诗歌。人类几千年所积累的文质兼美的名言和诗歌,是极为丰富的精神食粮,无疑也是情感教育很有价值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情感丰富的名言诗歌,会使学生的情感丰富而细腻起来;用这些饱含真情的名言诗歌情感材料来教育学生,能够收到情感教育的奇效。

例如,本课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入了富兰克林的名言:“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还引入了诗歌:“天空宽容了云朵,才拥有了彩霞。江河宽容了小溪,才拥有了浩瀚。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丰收。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成功。”“在我困难的时候,您伸出过无私的手。在我痛苦的时候,你奉献过真诚的心。在我孤独的时候,您伴我同行。感谢你给予我真诚的友情。”

上述名言、诗歌都是教师精心选取的情感材料。学生欣赏名言和诗歌的过程,就是感悟友情、激发学生情感的过程,也是情感提升的过程。

第6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讲故事的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15-01

复古的色调,湍急的镜头运动,诙谐的节奏,行云流水的故事,华丽的演员阵容。整体看来这部电影不仅仅是部电影更像是一件艺术品一场停不下来的华丽舞会,将韦斯・安德森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怀旧致敬主题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说起致敬,所有看过电影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灵感来自于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942年法西斯肆虐欧洲,身为犹太人的茨威格因欧洲的沦陷而离开,而又因旧世界的消失和人类文明的毁灭而绝望最终在异乡自杀。但如果想要真的看懂《布达佩斯大饭店》还需要知道一个人,那就是瓦尔特・本雅明,和茨威格一样,同为犹太人,同在二战期间遭受德军的迫害,甚至连最后为消失和毁灭的传统文明而绝望自杀也如出一辙。

单从这部电影故事的内容来说似乎并不是多么吸引人,但韦斯・安德森却将这个逃亡的小故事放在大格局进行讲述,并配之以套娃结构,四层故事层层剥开,巧妙地重现了昨日世界。韦斯・安德森以一个清新文艺的女孩作为影片的开头,她拿着一本书走进墓园,走到作者的雕像前,打开书。韦斯・安德森似乎在提醒我们,影片在这里是以读者和作者的关系视角进行叙说。读者在读作者所写的故事这是影片套娃结构的第一层,是开头也是结尾。然后影片通过书的特写转到了作家的画面,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是作家的自述,与上一层结构相比作家不再是写别人的故事而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这是影片的第二层结构。随后画面就转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作家和zero相遇,面对面进行交流,zero亲自向作家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影片的第三层结构,在这层结构里作家是听故事的人,zero是讲故事的人。那么讲的故事呢,就影片的第四层结构,zero和古斯塔夫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古斯塔夫的逃亡故事。影片就在这样的一个套娃结构中依次展开层层叙事,逐渐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中,他提到:“讲故事的人无论如何是踪影难觅了。”来叹息传统讲故事的技巧的消亡。那么什么是传统方式的讲故事呢?在本雅明看来,传统讲故事的人就是通过口头经验,人与人之间口口相传的讲故事方式。在那时人与人面对面交流,讲故事的人讲着自己的故事也或者讲述着自己听来的别人的故事。即使是听来的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沉浸在讲故事的人的生活中,随着对故事的记忆与复述,于是在讲别人的故事时也出现了讲故事人本身的生活痕迹。而如今讲故事的人却已日薄西山。原因在何处?根据本雅明的观点,认为让讲故事的人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小说得以印刷得及传播得以繁荣,小说使人们口口相传的经验逐渐丧失,这种口口相传的经验是复述故事甚至是史诗得以流传的基础;小说使读故事的人相比听故事的人变得孤独,而且小说不仅使读者孤独,就连作家写作时也是孤独的,与世隔绝的。讲故事的人讲给听故事的人,听故事的人为了能将故事继续讲给别人而仔细地听故事,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与讲故事的人互动提出自己对故事的建议,这里本雅明称之为“忠告”。可惜小说中已找不到这种“忠告”。当然工业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小说的繁荣还有新闻的兴起,新闻更是使人们对故事失去了兴趣,它将人们引入一个快节奏的信息传递平台。正如本雅明所说“如今没有一件有利于讲故事艺术的存在,几乎每一件都有利于信息的发展。”新闻将信息进行一系列心理分析强加给观众,这是复述故事所没有的,也是新闻短暂价值的原因。而古老的讲故事的方法却不加任何个人色彩只是自然地复述故事,这样的方式使得故事得以长存,与快餐式的新闻大行径庭。或许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工业变革是一次伟大的进程,而在本雅明和茨威格的眼里却是一个时代的灭亡,是人类最后的文明的消失。

在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作家可以坐在zero对面听他亲身经历的故事;而影片开头的女孩却只能坐在作家的墓前孤独地读着作家的小说,导演把女孩安排在墓前其实就做了很明显的暗示,女孩想要寻找与作家的共鸣和作家一起经历故事,可两人生死两隔的现实却不禁让我们哀叹。而到了我们,与故事之间就不只是观众与荧屏之间的距离了,这就是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与传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带来的是发展却又是悲哀。

其实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电影,都是在看一个故事。对于叙事结构,平常的一部电影也大都习惯了平铺直叙地叙事,也就使我们对结构麻木了。这部电影不仅仅是用了套娃结构增加电影结构本身的多样性,而更是通过这种极具中、东欧洲风格的结构向那个时代的茨威格、本雅明致敬。一个饭店,时光流逝,新旧变更,物是人非。复古的色调配乐、穆斯林风格的浴室让人不禁怀念旧欧洲的文化风韵,怀念慢节奏时的一个故事。

第7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122―01

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常常利用小故事来进行教学。故事虽小,但作用不小,恰到好处的应用小故事,不仅会给历史课平添乐子,而且还能化大道理于小事之中,亦能传正能量于无意之中。小故事,开启了历史教学的大课堂。然而,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如何选取故事以及怎样呈现故事才能使历史课堂效果更好、更精彩呢?

一、运用故事进行历史教学的作用

1.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运用故事教学说理,形象生动,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亲切、自然、愉快的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教材内容。

2.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故事得到理论,再用理论剖析故事,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3.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讲议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故事中蕴涵的厚重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精神力量等,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故事选取的原则

1.目标原则。小故事的选取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直指目标。可见选取典型的“小故事”要与历史教材的内容息息相关,为教学重点服务。如,我在讲商鞅变法时选取“立木为信“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2.价值观原则。历史课有一个更高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小故事的选择要能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向思维。如,在讲述“戚继光抗倭”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学生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会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比敬佩,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这个小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简洁原则。小故事要精心选取,一定要注意简短、真实而典型,切不可虚假乱造、冗长。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4.趣味性与真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还要注意故事的真实性。如,在讲“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得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这个真实的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明朝皇权高度集中的这一史实。

三、运用小故事进行历史教学的方法

1.讲,就是讲故事。方法有很多,如教师讲,学生讲,学生观看多媒体,师生共同讲述等,其实质是运用“生动直观”的故事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悟出课本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2.问,指提出问题。要求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将故事与历史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为了让故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可以直接就故事提出设问,如,故事中的人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怎样?等等,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展开讨论。

第8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哲理小故事;德育工作;原因;做法;注意事项;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59

一、利用哲理小故事教育学生的原因

1. 有必要。班主任不但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满腔的热情,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有了这些,是否就能够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呢?其实不然。比较“乖”的学生一说就通,比较“皮”的学生听惯了道理灌输,产生“抗体”,已然不以为意。这时,我们不妨利用哲理小故事来教育学生,更有说服力,更有现实教育意义。

2. 有实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宜导不宜堵,只能采取对症下药、循循善诱的说服教育的办法,而不能采取粗暴压制的做法。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更愿意听取富有说服力的批评,如果能带有点哲理,那就更好。所以,班主任在做思想工作时,必须集思想性、知识性、现实性、哲理性于一炉,详细耐心地阐明道理,只有这样,才有实效。

3. 有可能。学生接受能力较强,能对哲理性的德育故事加以理解领会。班主任选择有哲理性的、有寓意的德育故事来教育学生,让其体会其中深刻的意蕴,激发其情感,以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 有互动。说教式的德育方式太注重于灌输,班主任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了注入器,而学生成为了接受器。班主任只是按照社会道德的要求来宣讲学生应该达到的道德标准,未能使道德达于学生的心灵,起不了震撼心灵的效果。而讲述一个哲理小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就有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故事之间的思想碰撞与认识上的冲突,是一种互动的德育方式,学生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认识与体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德育的积极性。

二、利用哲理小故事教育学生的方法

1. 定期印发哲理小故事。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印发几则哲理小故事,发动同学讨论故事的哲理所在,引导同学发掘故事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价值。用一则则生动的故事来阐述一条条人生的哲理,远比空洞的大道理和说教更容易令人乐意接受。经过同学的充分发言讨论后,班主任作最后的总结发言,阐明故事的教育意义,并结合班级情况类比引申。

2. 适当增加经典短名言。在利用哲理小故事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言经典,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这样教育效果会更好。

3. 导入课堂激发求知欲。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上课之前讲一两个小故事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考,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才会产生持久的正能量,专注课堂。

4. 撰写心得润物细无声。把哲理小故事编辑成校本教材,让学生经常翻阅,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在阅读故事、撰写心得的过程中如沐春风,感悟和理解了故事中的事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了“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的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

三、利用哲理小故事的注意事项

1. 单位时间内故事不宜太“多”。太“多”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没有彻底消化故事内容。哲理故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2. 哲理故事不宜太“长”。大量的篇幅内容可能造成主次不分、本末倒置、适得其反,要力求短小精炼,微言要义,以小见大,以浅掘深。

3. 哲理故事不宜太“远”。引用的故事要围绕德育主题,恰当精准,避免离题万里、覆水难收。

4. 平时做好德育小故事的积累和分类工作。我们可以把哲理小故事分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热爱科学”“团结协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文明礼仪”“爱护环境”“助人为乐”“勤俭节约”“谦虚好学”等12个主题。

四、利用哲理小故事教育学生的案例

案例一:《温水煮青蛙》

哲理故事: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青蛙放到一锅热水中,那青蛙遇到剧烈的变化,就会立即跳出来,反应特别快。但是要把青蛙放到冷水中去,慢慢给水加温,你就会发现青蛙刚开始会很舒适地在水里游来游去。锅里的水温度在慢慢地上升,它毫不察觉,仍然感到暖洋洋的自得其乐。一旦温度上升70~80度时,它觉得有威胁,想跳出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它的腿不听使唤,再也跳不起来,最后只得被煮死。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德育观点:“温水煮蛙”道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说明的是由于对渐变的适应性和习惯性,失去戒备而招灾的道理。突如其来的大敌当前往往让人做出意想不到的防御效果,然而面对安逸满意的环境往往会产生不拘小节的松懈,也是最致命的松懈。安逸的环境中,人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最终导致消沉、放纵和堕落。

案例二:《心中有盏灯》

哲理故事:一只捕蟹船上住着老艄公和他的儿子。常常,他们爷俩高挂桅灯,摇着一叶扁舟到海里捕蟹。那满船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可惜,老艄公害上了眼疾,几乎致盲。但是,他仍陪着儿子下海捕蟹。一夜,艄公父子正捕蟹,突然乌云乱滚,恶浪汹涌,狂烈的风哗啦一声就拍碎了桅灯,顿时他们被卷入了黑色的旋涡,覆舟在即。“爸爸,我辨不出方向啦!”儿子绝望地喊。老艄公踉踉跄跄地从船舱里摸出来,推开儿子,自己掌起了舵。终于,蟹船劈开风浪,靠向打火辉煌的码头。“您视力不好,怎么还能辨出方向?”儿子不解地问。“我的心里装着一盏灯呢!”老艄公悠悠地回答。

德育观点: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下转第49页)(上接第59页)遁入黑夜,但是心中唯独不能缺少一盏灯。只要心中有盏灯,走到哪里,都是光明。

一则则哲理小故事,让学生醍醐灌顶,也让班主任拥有了人格魅力。我们的教育也就在学生入神倾听与积极思考中实现了。我们不冀望于一则小故事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但至少,这些故事会化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份份营养餐,帮助他们更加愉快地学习、更加健康地成长。

第9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一、借助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这些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而且寓意深刻,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借助成语故事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成语故事中明白思品课的道理,成语故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思品课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学习艰苦奋斗精神时可给学生讲“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等故事,学习诚信时可以给学生讲“徙木为信”、“一诺千金”等成语故事,学习意志品质时可以借助“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成语故事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成语故事的讲述,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感悟思品课的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成语故事起到的画龙点睛之效果。

二、从历史故事中受到启迪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可见从历史中可以吸取经验教训,使人变得聪明。在思品课的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一些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感悟思品课的道理,学会做人做事,做个合格的公民,实现思品课的教学目标。

三、幽默故事使学生在快乐中学思品

林语堂先生说:“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学生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也喜欢听老师讲一些幽默的故事,思品课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老师通过幽默的故事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思品课的教学。

四、寓言故事启迪学生的智慧火花

寓言故事虽然短小,却能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启迪人的智慧。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的插入一些寓言故事,启发学生的思维,寓言故事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一课时,我用了一个寓言故事导入新课。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说:“毛虫妹妹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毛虫妹妹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说:“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我讲了这一故事后,对学生说:“同学们,蜗牛妈妈说的多好啊——靠自己!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靠什么立足于这个社会,立足于天地间?”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迪,纷纷思考,各抒己见,很快得出结论我们要学会自立。寓言故事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学生的智慧的火花。

五、在争议的故事中明理

有些故事是有争议的,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老师可讲一些有争议的故事,让学生讨论、争辩,在思辨中明理。例如学习《三思而后行》这一课时,我讲了一个网瘾少年的故事,一个叫明明的品学兼优的孩子,自从迷恋上网络游戏,再也无心学习,学习成绩下降,受到家长的批评。他决心不再去网吧上网,可当他路过网吧门口时,又挡不住游戏的诱惑,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于是又进了网吧,我问:“这真的是明明的最后一次了吗?他还能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来吗?”学生对这一问题各执己见,他们讨论争执,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明明能不能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来取决于明明自己,如果他是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远离网络游戏。通过对故事的争议,明白了思品课所讲的道理。

六、走进真实故事在共鸣中学思品

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更喜欢听生活中真实的故事,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我讲父母之爱的伟大时,讲了汶川地震时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自己3、4个月大的孩子,临死前在手机上给孩子留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学生从新闻报道中知道汶川地震时的一些事,当老师讲到这个母爱的故事时,学生产生了共鸣,深深受到感动。再如学习孝敬父母这一内容时,我讲了徐州矿大附中学生邵帅捐髓救母的故事,邵帅作为学生身边的同龄人,我讲述他的故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从学生的眼神了我看到了佩服。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学生对故事产生共鸣,才会有教育的效果。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