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生的意义范文

一生的意义精选(九篇)

一生的意义

第1篇:一生的意义范文

作为我们人类来讲,一辈子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几十年的光阴,如果不珍惜的话,很快就像流水一般过去了,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度过有意义的一生,就要好好的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个体,我们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活的有价值的话,就应该要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不应该碌碌无为的度过,我们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所想要完成的目标有所规划,不能够得过且过。比如说我们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我们如果不去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任之发展,那么我们这一辈子也只能朝着平庸的方向去发展。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就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每天都做一点点的事情,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第2篇:一生的意义范文

张仕林

人活在世上,就要有意义,生命虽然有限,但是有限的生命要让他绽放光彩。

我看过一个故事,在一些旅客游玩时,不小心把火点燃了,火势虽然不大,但里面却围困着一群蚂蚁,火舌就要蔓延到它们旁边了,有许多蚂蚁想从火中突围出去,但是一碰到火就被烧焦了,火里面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爆炸声,蚂蚁们的数量迅速减半。

我听到这里,以为这群蚂蚁已经无救了,死神会慢慢降临在它们的身上。谁知,剩余的蚂蚁马上井然有序地抱成了一个团,最里面包着蚁王,最外面包着工蚁,径直冲向或火团。

我看着书,不由得为这些工蚁的行为而感动。它们为了整个家族的兴亡,而献身,却死而无憾!我钦佩它们的壮举,它们的生命是无价的,是高尚的,是意义非凡的!

那一刻,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第3篇:一生的意义范文

1、现代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增长的第一位因素;

2、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学,技术,生产有利于一体化,并起先导作用;

3、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主要的推动力量;

4、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的作用不断增强,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人力资源。

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

2、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

第4篇:一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铺设光纤 ip技术的运用 数字技术的运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通信服务的种类要求越来越多,速率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是满足打电话,看电视而已,而是出现了众多新的双向交互式业务:电子邮件、影视点播、会议电视、高速数据传真、上因特网等。这些业务种类多,而且要求高质、高速、可靠、有效及经济地传输。这就给整个电信网(或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这一制约通信的“瓶颈”(用户接入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三网合一”的基本内涵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铺设光纤的成本大大降低,ip技术的运用日益成熟,网络改造的成本降低了;数字技术的运用使高清晰电视所要求的带宽相对降低了。在这种技术条件下,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实行双向改造,就可以在不影响广电传输所需带宽的前提下向公众提供电信业务,而且这种改造从经济上来考虑是可以承受的。同时,对传统的电信网络而言,使用新的接入技术改造后,带宽不再成为其传输广电节目的障碍,而ip技术的运用,使点播可以以自动寻找地址的方式进行,同样可以达到广播方式那种同时向千千万万个用户传输的效果,从而使电信网可以同时承担电信业务和广电传输业务。实际上,无论哪个网络经过改造,都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广电网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电信网,而是一个功能更为复杂、多样的新网络。这样的网络同时还可以提供互联网服务,这就是所谓的“三网合一”。可见,“三网合一”,并不是简单地以某一个网络代替其他的网络,而是现有网络经过改造后,功能得到扩充,可同时兼容传统的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功能,是网络功能的融合。“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二、“三网合一”的网络体系的基本特征

1.网络在物理层上是互通的,也就是说,网络之间要互相透明。

2.用户只需一个物理网络连接,就可以享用其他网络的资源或者与其他网络上的用户通信。

3.在应用层上,网络之间业务是相互渗透和交叉的,但又可以相互独立,互不妨碍,并且在各自的网络上可以像以往那样独立发展自己的新业务。

4.网络之间的协议兼容或者可以进行转换。

三、“三网合一”将很快实现

1.电话:钞票更省话质更高

现在,电话已经成了每家每户的生活必需品。可是,每个月的电话费还是我们生活中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有些亲戚朋友在外地或是在国外的,打一个电话常常会让我们考虑半天,计算好一分钟能讲几句话,才会动手拨电话号码。正因如此,在传统电话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ip电话也得到了用户越来越多的重视。它最吸引人的就是低廉的话费,只需花普通电话30%的费用就可以打相同时间的长途电话。但是在目前,我们使用ip电话的通话质量还不是很稳定,经常会被时不时打断。

而当宽带综合信息网进入家庭以后,优质而且同样低价的ip电话便能使你轻松地和天涯海角的亲朋畅所欲言。

随着宽带入户,还有一种新的通话方式将会进入你的生活,那就是可视电话。现在,可视电话对于我们一般的家庭而言还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但是有了新的综合网络,这种电话中的“贵族”将放下架子,进入寻常百姓家。当你通过网络,不仅能听到远方亲人的声音,还看到了他音容笑貌的时候,会为你提供多少的便利,又会给你带来多少的欣喜。

2.电视:好片大片随意点

现在,我们家里的有线电视最多可以收到几十套电视节目,尽管频道增加了,但是,我们仍然是被动地坐在电视机前,电视台播什么,我们只能看什么,毫无自主性。而几个卫星频道播放的节目往往是这个频道刚播过,那个频道接着播,观众的选择面还是比较窄。于是,vcd和dvd在百姓家里迅速普及开来,还常常花钱买一些质量很差的盗版光盘聊以解闷。

当宽带有线综合信息网建成,数字电视普及后,点播电视将会很快地进入家庭。届时,电视台将会每年给用户提供几百套影片,我们每个月只要花上几十元钱,就可以在家中随时点播高质量的dvd影片。电视台还会将一个星期的节目包括新闻都提前告诉你,你可以随时点播各地的新闻节目、各个时段的节目,还可以点播社区的动态消息。有线宽带网不仅能传送电视节目,甚至连报纸、杂志的文字新闻也能同步传送,到那个时候,只要家里有了有线电视,你就可以了解所有的信息。现在的有线电视,一些频道常常会出现图像模糊,甚至有收音机里的声音串进来的现象。随着有线电视光纤带宽的增加,我们不仅能看到没有任何干扰的有线电视节目,还可以同时收到国内100多套卫星电视节目。

3.电脑:上网犹如上高速

第5篇:一生的意义范文

是的,如果我们承认中国教育需要改革,如果我们真诚地认为教育与民族兴衰休戚相关,如果我们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自觉的使命,那我们就会关注与探寻每一项教育实验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的意义。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了让教育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的缘起,并非来自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同仁们困坐书斋、对某种经院式的教育学命题的玄想,而是来自他们对教育现实的真切感受。他们深深地感到,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某些弊端必须改革;他们要高扬一种理念:教育不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这就使生本教育的理论一开始就富有鲜明的实践理性的品格,从而也使生本教育突破了作为一项科研课题的限制,具有了普遍的理念革新的意义。

应当承认,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社会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努力,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样也要承认,我国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容回避的问题。

早在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指出:“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具体到现实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师本教育”源远流长、“频考文化”流弊甚多。

何为“频考文化”?郭思乐教授认为,当下的区域和学校教育常存在着这种现象: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十分频繁的、带有比较和控制性的统一考试。这种统一考试,不仅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对其的认同几乎深入了教育者和家长的潜意识,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频考文化”。对这种文化,郭思乐教授曾有一段精彩的描述:“通过权威的比较机制,使整个教育进入否定生命体系的、甚至也否定学科体系的考试体系,变异为日清月结的非生命方式,把激扬生命的教育转变为控制生命的教育,把质朴无形的教育变为无限复杂的可视和可比性的教育,把教育最终才开花结果的机制变成月月开花的机制,以致最后却得不到丰硕的成果。”

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同仁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频考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全社会貌似有意义实则无意义的教育紧张,使教师依赖考题而教,学生步步依赖教师而学”,“教育充满竞争”,“脱离教育本旨,离开人之素质培养的轨道”。他们要通过生本教育的实践,让教育激扬生命,使教育充满阳光。这无疑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教育改革,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理想追求。

十年来,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团队,锲而不舍地开展生本教育,表现了教育研究者可贵的责任与自觉。每一个关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识之士,都不可能对这种极具现实意义的教育改革漠然视之。正因如此,广东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宋海同志在有关文件中批示:“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及相关实践体系是广东本土原创性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对创建我省文化大省、教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也批示有关部门关注郭思乐教授的研究成果。领导的重视,不仅从一个特殊的层面证明了生本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证明了我们这个时代对教育改革者的褒扬与支持。这是宝贵的,也是令人欣慰的。"

生本教育实验的核心目标: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以生命为本,追求教育皈依生命,教育改革者表现出无畏的勇气与坚实的信念。勇气与信念从何而来?来自于生本教育倡导者们对教育本质的确认和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此,郭思乐教授有一段富有诗意的表述:“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儿童,我们的学生,是人类亿万年发展的成果,承接了人类生命的全部精彩。而人格和智慧的提升都是生命自身的生长过程。绝对需要而且可能通过人的自身的活动而实现。”

为了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生本教育找准了自己的核心目标:

——它“坚决、真实、矜持地实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本必定可为为信念,以实现真正的生本为宗旨,以学生的真正发展为指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它“以人的自主提升为核心,以不变应万变,取得任何改变中的主动权”。

——它追求“一种真正地、直接地、完整地进入课堂的改革,直指教育教学质量”。

——它“对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师观、德育观、管理观、评价观都产生了全新的思考”,而所有这些思考,都指向一个目标: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们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生本教育正是因为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把握,给教育实践者指出了一条如何“改造”的康庄大道,从而具有了一种普遍的指导意义,得到了认可。

生本教育理论表述的风格:智者对思想的诗意表达

郭思乐教授阐述生本教育的文字具有独特的风格:它充满着激情,既有思想的穿透力,又富于情感的感染力。这种风格是智者对思想的诗意表达。

我们不妨阅读几段代表性的文字:“教育应该是生命自身的行动历程,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地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

“生本教育的思考的层次,使我们有幸通过研究,同整个教育对话,同未来对话,来为我们祖国的教育事业做一些思考和实践。像艾青说的,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之所以特别关注这种激情,是因为这是一种理性的激情——它建立在改革者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之上,从而充满着自信与坚毅;并激励他们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筚路蓝缕,一往直前。

第6篇:一生的意义范文

一碗汤承载着看不见的心血

过去坊间关于喝汤的谚语有很多: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吃肉不如喝汤、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汤、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身材像水缸、杨家将的枪谭家菜的汤等等。熊敦盛说,过去没有味精、鸡精之类的调味品,厨师只能靠鸡汤来给菜肴增鲜提香。特别是那些鱼翅海参之类的更是需要上好的鸡汤来辅佐。喝汤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最喜爱的事物之一,女性坐月子、病人初愈、身体疲劳等。家人都会为她们炖一锅上好的鸡汤帮助她们更好地恢复生体增强免疫力。鸡汤营养丰富,极易吸收、富含人体所需各种氨基酸,蛋白质及多种矿质。汤有多种炖法。有文火慢炖、有武火急炖、瓦罐煨,还有隔水炖等。文火慢炖汤清味鲜、武火汤白味浓、隔水炖汤清味鲜更能保留原料的香味,但费火费料。白汤主要是脂肪乳化作用所以要用武火。高级大饭店还有二次吊汤,就是先炖一锅上好的鸡汤,打去油再用鸡胸肉剁细用原汤解开倒入汤里利用蛋白质凝固法把汤变得和茶水一样清澈见底、味道极其鲜美,此汤往往都在重大宴会上用来做鱼翅燕窝一类的汤菜的。百姓家里平常很少喝到。而熊敦盛经营的味道工程一直以来采用二次吊汤法,选用散养柴鸡吊汤,每天夜里吊汤,白天用再用鸡胸肉剁细加原汤解开倒入鸡汤里利用蛋白质凝固法把汤变清,作为汤底再加原料隔水炖制3-4小时最大限度保留原料营养及鲜香味。每一盅都用宣纸覆盖,令人回味无穷。一代烹坛巨匠集20余年烹饪精华开创金汤菜馆,那些你看得见的一碗汤一道菜,那些你看不见的心血和努力。

关注市场及时进行品牌升级

“关注我们的食客都知道,‘吃游记’不仅有节目,还有一家线下实体餐厅。这家餐厅不仅让奥运冠军邹市明、演员左小青、歌手胡夏、水木年华缪杰等明星端茶倒水当服务员,还每周换厨师,每周换菜单。为了给大家奉献上最地道的‘家乡味道’,竟然将各地的食材、厨师和水全部搬运回北京。经营得非常好。”熊敦盛说。“吃与游”相结合是味道工厂的主体。综合来看,餐厅主要主打顶级食材、健康饮食。重新营业的“吃游记・味道工厂”是一家中西餐结合的特色餐厅,既能提供纯正的国宴菜、宫廷菜、官府菜,也能贴心地为周围上班的白领们准备商务午餐。熊总说,升级后的品牌主要有几下几大特点。第一,健康烹饪,少油少盐,拒绝鸡精、味精,尊重食物本真味道。例如竹荪汤,一碗清汤用好几只鸡清炖,一直熬到鸡汤变白变浓成鸡茸状,再沥出杂物,变成清汤,然后和竹荪一起烹饪,这样才叫正宗的“高汤”。第二,所有菜品都甄选顶级新鲜好食材,无论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还是国际进口食材,本身就具备营养价值和特殊口感,不需要用更多的调料去衬托它们的味道。只用高超的厨艺,根据食材特性加以烹饪,保证其色、香、味、意、形就足够了。过多调料的摄入,不仅影响食物本身的鲜美,也有损人体健康。第三,顶级食材,平价消费。在星级酒店需要几千元才能吃到的大餐,在这里只需要几百元。除了需要预约的“国宴菜”,普通聚餐,人均消费60-80元。第四,日常小菜高端做法――吃出精致美学体验,愉悦身心。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烹饪界名流评价说:“这里即使是普通的小菜,都是顶级大厨用的高端做法。”

第7篇:一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意义,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

1机电一体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1.2蓬勃发展阶段。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1.3智能化阶段。智能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逐渐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

2.1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效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使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变,大量新型自动化电子设备的使用彻底转变了煤矿的作业模式,明显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2.2提高劳动安全保障。提高了劳动安全保障传统的煤矿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在潮湿、充满煤尘的环境中长时间、高负荷地工作严重影响到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某些情况下还会危及到他们的人身安全。采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煤炭的采掘、运输、提升等,不仅可以使矿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能降低发生事故和危险的几率,防止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保证了矿工的生命安全。

2.3增加经济效益与矿工劳动收入。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矿工的劳动收入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使得煤炭的产量大幅提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样使矿工的劳动收入有所提高,改善矿工的生活质量。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3.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电牵引采煤机。它具有许多液压牵引采煤机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良好的牵引特性。在采煤机前进时它可以提供牵引力,在采煤机下滑时它还可以进行发电制动;可用于大倾角煤层。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可用在40°~50°倾角的煤层,而不需要其它防滑装置;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与液压牵引不同是电牵引采煤机除电动机的电刷和整流子有磨损外,其它元件没有磨损,因此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结构简单、效率高。电牵引采煤机机械传动结构轻便简单,只做一次转换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转换效率可高达99%,而液压采煤机的电能转换机械能的转换效率只有65%~70%左右。

3.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提升机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是矿井提升机,为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尤其是内装式提升机,在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二为一,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充分体现了机械~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综合体。而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使电器安装大大简化,此外,硬件配置简单,互相兼容。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提升机,其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其性能先进、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3.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带式输送机已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主要采用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它是一种专门为煤炭或金属矿石的长距离皮带运输机而设计的软驱动装置。一条皮带运输机可以由一台或几台CST驱动。由于尚未解决动态分析和在线监控技术以及启动延迟技术,我国带式输送机一般为3点驱动,对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和运量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且,输送机的监控设备的功能、可靠性、灵敏度和寿命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着的差距。

第8篇:一生的意义范文

语言是活的东西,它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且总是不断发生变化。语言变化的研究是历史语言学和英语语言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一个字或词汇都是发音、形态和意义的单位。所有的单词意义都发生变化,其含义与它们第一次进入英语时比较起来大相径庭。

一、语义变化

读者可以在一个句子或文章中找到术语定义或者一个单词的含义的解释。使用者很容易根据作者写的内容、目的和方法发现语义信息从而理解其主题。研究意义的转换,许多语言学家使用不同的术语,例如“意义的转变”(copley’s term)、“意义的变化”(room’s term)和“语义的变化”((matthews’s term, hartmann’s term)。“语义变化,通常指单词意义的变化。(matthews, 2000: 333-334)而hartmann的语义变化指单词或短语在很多因素的推动下产生的意义的损失和获得。各种因素都在起作用,例如意义缩小(“减少”或“专业化”)、意义扩大(“泛化”)、积极的转变(褒义)或消极的转变(贬义)等 。(hartmann, 2000: 123)

笔者使用的语义变化强调语义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语义场方面。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关注词义的变化和意义发生变化的方式。 (baugh, 2001:302)

二、语义变化的范畴

当我们查阅语言学字典关于语义变迁的意义,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语义变化的类型包括意义的延伸与扩展、意义的限制、褒义和贬义的变化,也涉及修辞变化,包括暗喻和一些传统的修辞。(matthews,2000:333-334)

但我认为room的研究是最好的,它有很好的逻辑和系统化。字典意义的变化研究更系统。他列举了语义变化的11种范畴:1. 意义的功能迁移;2. 意义的缩小;3. 意义的恶化;4. 意义的延伸;5. 意义的联想迁移;6. 意义的抽象;7. 意义的改进;8. 意义的弱化;9. 意义的科学更正或调整;10. 意义的人为变化;11. 意义的加强。

现在,笔者将说一下copley对语义变化所做的贡献,他讨论的每个条目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洁的词源,结合实例以及最新的发展,他并没有明确地分类语义的变化。

笔者主要参照room的观点,并结合一些二分法或三分法的方法,这种方式使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容易理解语义变化的机制。

(一)意义扩大和意义的缩小

意义缩小,指名词或形容词的意义已超越从一般到具体的发展。如accident,最初指“事故”、“演员”、“实干家”。

意义的限制,词义变化仅仅用该词特征表达。例如:deer,以前泛指动物,现在表示一种具体动物——鹿。(p.h. matthews,2000:319)

事故的最初意义上是指发生的不幸,如莎士比亚的《暴风雨》:

……我的生活故事,

特别是不幸发生了

自从我来到岛上……

目前,这个单词的词义变得更窄。

意义扩大表示单词所表示的内容扩大。例如:bird,在早期的英语里指“小鸟”,现在泛指任何“鸟”。意义扩展也被称为“意义延伸”,但是,限制意义的延伸(如bird指小鸟的限制)与增添新意义的延伸有本质的不同。(p.h. matthews,2000:404)

意义扩展表示起初是具体的意思现在变成泛指,从而意义扩大了,这与意义缩小正好相反。

(二)褒义和贬义

褒义(ameliorative)指一个词慢慢变得受人喜爱。例如nice(好的,受人喜爱的), 当初从13世纪古法语中借用来,意思是“愚蠢的”;或minister(长官,部长),最初在prime minister中,意义是“仆人”。ameliorative也可以写成meliorative,其对立的意思是pejorative(贬义)。(p. h. matthews,2000: 16)

意义改进(improvement of meaning),这与意义恶化(deterioration of meaning)正好相反,在一些语言学书中又叫“改良的意义”。它包含一些不好意义的词已提升到“好”或至少是“中立”的意义。如liberal (自由的),在英国的自由主义中

指不受束缚。policy(政策),最初指政治阴谋或政治把戏,现在这个词意是中性的。practice(实践),以前表示阴谋或背叛意义,这个词现在已经失去了这个意义。

贬义(pejorative),用来指某人或某事不被人接受。因此,早期beast (大型动物)实际上已被其贬义取代,如the beast hit me (那野兽攻击我)。另外,词义改变慢慢会让人接受,也许animal(动物)一词可能在未来会发生类似的贬义的变化。(p.h. matthews,2000:270)

词义恶化(deterioration of meaning),语言学上又称为“意义的贬抑”(pejoration of meaning),包括词的含义已经从“好”,或者至少是“中立”变成坏的含义。如形容词artful(艺术的)、crafty(有手艺的)、cunning(狡猾的)等等最初指的是skillful(熟练的)或clever(聪明,机智的),根本看不出任何有坏的涵义。

(三)意义弱化和意义的加强 本文由收集整理

意义弱化(weakening of meaning)指一些单词原来“强”的意义已被弱化。terrible (可怕的)现在已经失去了其原来意义上的“激起恐怖气氛”,目前该词经常用于口语表达。意义加强(strengthening of meaning)与意义弱化正好相反,表示一类意义“弱”的或“中立”的词经过演变意义变强了。如莎士比亚的作品《李尔王》中的一个句子,“and turn their halcyon beaks/with every gale and vary of their masters”,(刘炳善,2002,447)其中gale(大风)这个词,现在它指的是温和的风或微风。

(四)意义的抽象和意义具体

意义的抽象(abstraction of meaning)包括一些意义原本具体的词变成了抽象含义或者最初的字面意思成为修辞化意义。如deduce(推断),最初是来自于拉丁词deducere,其字面意思是“领着走”、“带”、“传达”。下面,笔者列举意义的修正或调整,因为这个类别包含随着科学分工词语意义从抽象分裂成具体含义。意义的科学修正或调整(scientific correction or adjustment of meaning),这是古希腊的词汇,其含义是随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思想发展词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science(科学),指的是具体的某一学科,像化学、物理、生物科学等等,而它开始却指整个知识范畴。再如philosophy(哲学)一词表示的是“文学研究”或“语言科学”。(t.f. hoad,1986:350)这种用法被视为意义的缩小。

(五)意义的迁移

意义的功能迁移(functional transfer of meaning)指一些词因为他们定义或表示事物或行动本身已经改变而产生的意义变化。像lobby和secretary, 前者在void lobby里指游说,其最初的意义是大厅入口,而现在却变成参与参议院投票的人。后者的意思也逐渐从知己变成收发信件的人,现在具体指公司秘书。

意义的联想迁移(associated transfer of meaning),这个与意义的功能迁移相似。其区别在于联想迁移是由于主要意义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变化。如bureau一词来自于法语,表示带有抽屉的办公桌或写字台,现在指带有桌子或椅子等供人办公的房间。意义的人为变化(artificial deflection of meaning)表示词义来源于“假词源”。也就是说,一些词与别的词有错误关联,但人们仅仅接受了其错误的关联意义。

三、语义变化的原因

为什么词义会发生变化呢?schednl给出了一些解释,既有语言学方面的也有超语言学方面的,因为语义变化的背后是历史语言学起重要作用。它为了适应新的交际需求和满足人心理变化等都被视为超语言学因素,一些语言学家指出语言学因素才是语义变化的重要方面,尽管这还没有得到求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语义场是语言变化的重要因素。

第9篇:一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原初意义 言谈意义 图像意义 读者意义

对艺术意义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艺术运转的规律,对艺术的发展方向和价值也有一定的建构意义。本文试图借鉴西方对艺术意义的分析,从逻辑建构的层面,也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原初意义

1.艺术意义的第一个层面是现实。任何艺术意义,都只能来源于现实并在现实的读者中实现。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激起他的原动力只能来源于现实;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他所能阐释的意义也离不开艺术本身的现实和读者本人的现实。在20世纪的“语言论转向”中,随着对语言力量的认识,现实的概念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语言不仅构成了人类交往的工具,更构成了人类的现实本身。语言构成了社会,同时也构造着人类的现实。而个人要进入社会,首先要学会这个社会的语言,这就是伽达默尔所说的教化过程,也即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所以,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它制约着个体的所思所想进而构成了个体的世界,个体只能在语言的现实中生存并用语言进行思考。结构主义也指出,如果人类不拥有语言,那么,人类就不可能构成意义。个体能产生的经验只有经过语言系统的命名和定位以后,个体方能明了这种经验,因而经验也是一种语言事件。艺术意义的生成,不能离开现实层面的语言成分。

2.现实的事物进入作家的头脑,形成作者最初的创作冲动。从意见流程的全过程来看,这种创作冲动的产生意味着“原初意义”在语境中的触发和产生。当然,这种“原初意义”离不开语言的构造力量。

3.作者将这种创作冲动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创作,进入具体的创作过程,在这个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演变过程中,作者的“原初意义”经由文字的传达和表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者预留在艺术作品中的意义是不容抹杀的。艺术的意义事件在其产生之初,就已预留了许多作者的意义踪迹。当代许多西方文论流派倾向于毁弃作者对作品的作用,认为“作者已死”,但他抹杀不去作者对艺术文本的先在性和作者与作品的血缘关系,只要作者的生产权还在,其对意义的预设就不能无视。

二、言谈意义

作者的原初意义在作者的脑海中仅仅表现为一些意向和冲动,需要作者用语言去对它进行分割、定位甚或命名,使其符合语言的规约,改造成社会所能接受的意义秩序,在将“原初意义”表达出来的过程中,“说”可以部分地对这种意义进行条理化。因而我们姑且将这项改造后的意义称作“言谈意义”。在其后的过程中,便进入真正的创作过程,要将“言谈意义”再次转化为“文字意义”,如果说,在“言谈意义”中,作者距“原初意义”的设定还比较近,有时甚至和它有着同一个语境,那么,在真正的艺术创作中,在由“言谈意义”向“文字意义”转化的过程中,作者所面对的只是一些符号和图像而已,他需用符号或图像表达他对人生的理解,这个过程已远离了那个产生“原初意义”的当下语境,作者的生产原料只有符号或图像本身,要求他从那些符号或图像中找到那个他认为合适的东西。其中充满了意义和表意工具的搏杀或矛盾,这就是所谓的“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盖非知之难,能者难矣”。可见,从意义产生的初始过程来看,作者对艺术意义的设定是不可抹杀的,作者的创作本身就有对意义的记载和固定,艺术意义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无视作者的建构力量,否则只能使艺术意义脱离了艺术本身。

三、图像意义

意义进入图像状态之后,便以具体的艺术形式流传于世,这就形成了“图像意义”。正如语言一样,图像也只是一些符号,不同的图像对同一读者所生成的意义不同。同一图像在不同的读者那里也生成了不同的意义。甚至于同一图像在同一读者那里也会伴随着心情或阅历的不同生成为不同的意义。波兰现象学家罗曼英伽登认为,艺术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构造,其中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方面层,包含着许多的“未确定点”,因而“艺术作品自身就是一种图式化结构。伊瑟尔进一步指出,艺术的空白和未定性构成了作品的基本结构——召唤结构。这就将图像或符号的不确定性上升为图像的内在本性,从而在大大增加了理解的可能性的同时,将这种可通用性上升为艺术本身的规定性,为艺术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多层次性提供了更有根据的说明和论证。

艺术图像在进入现实的流传之后,就进入了由各色艺术文本所组成的巨大的“互文之网”,解构主义对“互文性”的发现使得艺术意义又多了一层增生和开放的可能性。“互文性”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任何文本都和其他文本交织。这样,对文本占有数量甚至占有秩序的不同,都有可能导致对文本理解方式的不同。艺术意义又增加了另一种可能性。一文本携带着另一文本甚至所有的艺术文本的意义,从而使得艺术的意义活动永无完结之日。对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想一下中国的梅、兰、竹、菊这四个图像在封建社会后期的意义。正是由于对这四个图像的意义的扩充,才有了这四个图像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重新理解。

四、读者意义

读者意义是读者和艺术图像的结合,艺术文本的召唤结构要求读者和它对话。20世纪对读者的研究,使得读者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传统的读者是一种透明的读者,他阅读作品,只是为了获得作者预留在艺术作品中的原意。但随着对人类本性的分析,人们发现,这种读者只是某种理论的假设而不可能是现实的个体读者,因为人们不可能完全抛弃个人的视角。从胡塞尔的意义向性概念开始,存在主义、诠释学等都反对过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他们认为,首先,读者对艺术的欣赏是他在世生存的一部分,因而只能用读者个人的存在来说明阅读现象,不能用主客对立的方式来看待阅读。其次,读者在阅读时,并不是一个透明的主体,他有着自己的前理解或前见,不可能完全无主观地追求作者的原意,因而读者的阅读是一种对话,是有着前理解和前见的生存着的个体和承载着历史和现实的艺术文本的对话。伊瑟尔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又提出了“游移视点的概念”,认为读者阅读过程中视点的不断推移转化会使得意义处于不停的变化中,从而使得意义生成为一种事件和过程。总之,艺术意义逐渐成为一种生成性的、主观性的一个过程,即“如果我们一般有所理解,那么我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在理解”。

文本和读者的结合使得艺术的读者意义有了进一步的升华。艺术的意义事件经由作者、艺术文本、读者的几重改造和增生,离作者原初的意义已有了相当的距离。每个时代的读者都有各自的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而艺术的魅力正来自于此。艺术意义被不同时代的人所填充、丰满正是艺术本身流芳百世、长盛不衰的秘决。只要还有人欣赏,艺术意义的事件就不会终结。

参考文献

[1]伽达默尔.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4).

[2]刘勰.文心雕龙神思[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