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范文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精选(九篇)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第1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 高粱;铁杂18号;不育系;恢复系;选育;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4;S88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068-01

Breeding and Matching Technology of Sorghum Named Tieza 18

ZHANG Su-ping WEI Bao-quan ZHU Zh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Tieling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Tieling Liaoning 112616)

Abstract Breeding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sorghum named Tieza 18 were summarized,and matching technologies were proposed from cultivation and seed production,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ieza 18.

Key words sorghum;Tieza 18;sterile line;restorer line;breeding;matching technology

铁杂18号是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2007年以自选配合力高、抗倒伏、抗丝黑穗病、高抗矮花叶病、米质优良的长穗型不育系TL214A作母本,以品质优异、抗性强、恢复性好的恢复系T548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

1 任务来源与计划指标

铁杂18号高粱新杂交种选育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十二五”期间下达的作物育种攻关课题。项目名称:综合利用型高粱杂交种选育。育种目标:丰产性,2年区域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5.0%,生产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稳产性,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增产点≥60%,倒伏率≤10%;品质,蛋白质含量≥9.00%、单宁含量≤0.4%,赖氨酸含量≥0.20%,淀粉含量≥67.00%;抗病性,抗丝黑穗病(0.6%菌土接菌发病率在20%以下)。同时,它是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等特点的食、酿兼用型高粱杂交种。

2 技术方案

要想获得理想的杂交种,选择好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同等重要,采用抗性好、米质佳、配合力高的双亲容易配制出最优的杂交组合。针对育种目标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对现有的试材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后,采用(6B×KS23B)×京农2B经多年选育及多代回转而育成的具有穗大,配合力高,抗旱、耐涝、抗倒伏、抗矮花叶病、抗丝黑穗病、耐盐碱能力强等特点的不育系TL214A作母本,采用TL2049与外引恢复系719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具有品质优异、对丝黑穗病2、3号生理小种免疫的恢复系作父本,配制出一批新的杂交组合[1-2]。

3 选育经过

2007年用TL214A与TL2049×719的姊妹系手配出了一批新杂交组合。2008年进行产、孕、恢鉴定,2009年进行院内品比试验,2010年参加辽宁省春播中晚熟组第1年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辽宁省春播中晚熟组第2年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辽宁省春播中晚熟组生产试验[3-4]。

4 性能指标

根系发达,芽鞘绿色,叶片绿色,苗期长势较强,株高221.7 cm,穗长32.6 cm,叶片数22片,中脉蜡色。紧穗型,筒形穗,育性96%,壳褐色,籽粒白色,穗粒重83.8 g,千粒重31.2 g,籽粒整齐。着壳率0.1%,角质率高,出米率82%,适口性好。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52%,总淀粉含量77.95%,赖氨酸含量0.26%,单宁含量0.06%。2010―2011年,经沈阳、锦州、铁岭3点丝黑穗病接菌鉴定,结果为免疫。2009年在院内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产量11 683.5 kg/hm2,比对照铁杂17号增产8.8%。2010年全省8个点次平均产量7 689.0 kg/hm2,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10.7%,居第4位。2011年全省9个点次平均产量8 752.5 kg/hm2,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9.4%,居第2位。2年区试平均产量8 221.5 kg/hm2,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10.0%。2011年全省7个点次平均产量8 379 kg/hm2,居第3位,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7.4%,居第3位。

5 配套技术

5.1 栽培技术

铁杂18号在辽宁省的适宜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10日。该品种适宜在辽宁省的葫芦岛、锦州、朝阳、阜新、沈阳、铁岭等地种植。该品种较喜肥水,应选择平肥及二坡地种植,以多施农肥、少施化肥为原则,配合磷、钾、锌肥,增强抗逆性。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2左右为宜。适时防治地下害虫、粘虫、蚜虫及二化螟。

5.2 制种技术

母本:生育期130 d,幼苗浓绿色,蜡质叶脉,株高155 cm,穗长35 cm,长纺形紧穗,褐壳,白粒,穗粒重75 g,千粒重32 g,叶片数22~24片。父本:生育期125 d,幼苗绿色,蜡质叶脉,株高175 cm,穗长28 cm,长纺形紧穗,白壳,白粒,千粒重30 g,叶片数18~20片。播种时先播母本,母本钻锥时播1期父本,母本2叶1心播2期父本。父、母本行比为1∶6。

6 参考文献

[1] 李凤英,江又舟,张占金,等.高粱品种九粱8号(7615)选育报告[J].吉林农业科技,1995(2):27-28.

[2] 沈海军,杨树仁,杨广益,等.矮高粱绥杂7号标准化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3(10):57-58.

第2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范文

1.粮食作物

粮食在古代泛称为“五谷”,最早见于《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历来对“五谷”解释不一,如“黍稷菽麦稻”(《周礼·职方氏》郑玄注、《淮南子》高诱注)、“麻黍稷麦豆”(《周礼·天官·疾医》郑玄注)、“禾麻黍麦豆”(新莽始建国元年铜方斗五谷图)、“稻稷麦豆麻”(《楚辞·大招》王逸注)、“稻黍稷麦菽”(《孟子·滕文公上》赵岐注)等等。实际上,“五谷”只是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泛称而已。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种植了黍、稷、粟、麻、麦、豆、稻等粮食作物。大体上黄河流域以黍、稷、粟、麻、麦、豆等旱作物为主,长江流域以水稻为主。它们都有8000年以上的历史。

水稻是从普通野生稻驯化而成的,而野生稻只生长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目前考古发现的早期稻谷遗存大多数也是在这一地区。仅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目前就已发现130多处,其中属于长江流域的有110多处,可见稻作的起源地应是“饭稻羹鱼”的“楚越之地”[37]。

20世纪上半叶,有关稻作遗存的考古材料,只有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烧土上的稻谷印痕,由于地层不明确,其确切年代还有争议[38]。因而在稻作研究方面,未能引起重视。

直到解放以后,由于考古事业的发达,有关稻作遗存的发现才逐渐增多。50年代,在湖北京山屈家岭、武昌放鹰台、天门石家河,安徽肥东大陈墩,江苏无锡施墩、无锡锡山、无锡仙蠡墩、南京庙山,浙江吴兴钱山漾、杭州水田畈等处,发现了距今四千多年的炭化稻谷、稻壳或稻谷印痕,开始引起农学家的注意,丁颖教授在论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时就引用了其中的一些材料。60年代初期,在江西省修水县跑马岭、上海市青浦县崧泽、江苏省吴县草鞋山、湖北省郧县青龙泉和京山朱家嘴等遗址也发现了稻作遗存,其中崧泽、草鞋山等处的年代距今六千多年,远早于50年代的几处发现。可惜不久就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考古发掘工作陷于停顿,直到70年代才恢复,并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70年代初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和70年代末在浙江省桐乡县罗家角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炭化稻谷。在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的十几个探方四百多平方米范围内,普遍发现了稻谷和稻秆、稻叶,有的地方的堆积层厚达20~50厘米,经鉴定为中晚型水稻,籼稻约占60.32~74.59%,粳稻占20.59~39.68%,中间类型占3.6~4.41%(图一)。罗家角遗址六个探方中的第三、第四文化层也发现很多稻谷遗存。其中两个探方出土的稻谷经鉴定,籼稻占64.74~76.46%,粳稻占35.26~23.54%,均以籼稻为主,粳稻较少,而且还有一些中间过渡类型,说明是一个杂合群体(图二)。经碳十四测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的年代为公元前4780±90年,罗家角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5190±45年,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由于时代早,数量大,而且还伴出大批骨耜等典型农具,显示出已有一定的农耕水平,说明其种植水稻的历史还应往前推移。因而许多学者认为浙江杭州湾附近的平原可能是水稻的起源地。联系草鞋山遗址第十文化层的灰坑中出土结成团块的炭化稻谷,籼稻约占60%,粳稻约占40%,而崧泽遗址出土的稻谷则以粳稻为主等现象来看,有随着时代的进展而粳稻的比重越来越大的趋势,这对研究籼粳分化的历史具有参考价值。

到了80年代,在长江中游发现了更早的稻谷遗存,从而把我国稻作的历史又向前推移了一大步。1983年和1984年,在湖北省枝城市红花套镇城背溪进行了两次发掘,于陶片上发现了所夹稻秆和完整稻壳的痕迹,经鉴定属于粳稻,其年代为距今8500年至7500年[39]。1988年,在湖南省澧县大坪乡彭头山进行发掘,发现在陶器胎土中羼有大量稻壳和稻谷,发掘者认为其属于栽培稻,时代为距今8000年(图三)[40]。大约与此同时,1983年至1987年发掘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在红烧土中发现了保存甚好具有鉴定特征的稻壳印痕,粳稻特征明显,其年代距今8000年左右,是迄今为止,淮河上游已发现的最早的稻谷遗存[41]。

进入90年代,稻作考古又有更大的进展。1993年和1995年,两次对湖南省澧县八十垱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谷和已脱壳的米粒,其时代距今8000年。值得注意的是,堆积层中的一些陶片属于彭头山遗址最早期,年代极有可能逼近9000年[42]。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稻作遗存有湖南省道县玉蟾岩、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及广东省英德市牛栏洞等三处洞穴遗址。

1993年在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白石寨玉蟾岩发掘的三个层位均有稻属硅酸体,并出土一颗稻谷粒(具有野生稻特征,但具有人工初期干预痕迹)。1995年又在文化胶结堆积的层面上再次发现水稻谷壳。此水稻谷壳的栽培化特征明显,近于现代籼稻类型,但兼备野、籼、粳特征,是一种由野生稻向栽培稻演化的古栽培稻类型[43]。玉蟾岩遗址的年代经北京大学对出土稻谷同层位标本的碳十四测定为距今15000年至14000年。考虑到石灰岩溶洞地区碳十四测年偏早的因素,距今10000年应没问题[44]。仙人洞遗址的稻谷遗存则是从文化层泥土中检测出的水稻植硅石,经分析,可以看出12000年前的水稻植硅石属于野生稻,10000年至9000年前的水稻植硅石属于野生稻向栽培稻过渡的形态,7500年以后则完全是栽培稻[45]。也就是说,在仙人洞地区,栽培稻是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初期,距今大约10000年至9000年之问。1996年在广东省英德市牛栏洞遗址的第二、三期文化层中发现了水稻植硅石,属于非籼非粳类型,年代距今11000年至8000年之问(图四)[46]。

这三处发现表明早在1万年以前,原始居民就已经开始驯化栽培水稻,这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再次雄辩地证明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之一。同时也表明,史前稻作遗存的一系列发现,是20世纪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的最重大的成就。

粟是从狗尾草驯化而成的,属于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作物,喜温暖,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可春播和夏播,因此特别适合在我国黄河流域种植。粟去壳称作小米,含有10%~14%的蛋白质,高于大米、玉米和高梁,含有2%左右的脂肪,高出大米三倍,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长期以来一直是北方人民的主粮。粟原产于中国北方,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先后发现炭化粟粒、粟壳或粟的谷灰达40多处[47]。说明早在原始时代,粟就已成为主要的粮食。

最早发现的粟遗存是20世纪30年代在山西省万荣县荆村瓦渣斜遗址出土的粟壳,其时代为仰韶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这一发现当时曾引起国外学术界的注意[48]。40年代,陕西省宝鸡市斗鸡台遗址和辽宁省赤峰县蜘蛛山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粟粒[49]。50年代在陕西省华县泉护村和西安半坡村以及甘肃永靖大何庄、兰州白道沟坪,相继发现了粟遗存,其中以半坡的发现较为重要[50]。

在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和墓葬中都发现了很多粟遗存。 F37出土的陶缸中有腐朽的粟粒壳;F2门道口有一个双耳大瓮,内有腐朽灰白色谷物粉末;T8出土的贮藏罐藏有保存完好的粟粒;M152压在女性儿童左脚上的5号和6号钵也装有粟粒,两钵的内壁还粘附许多粟壳;F88内东北角有一个小窖穴,深不到1米,底径约1米,内有粟粒朽灰堆积,显系一贮藏粟米的粮窖;H115内亦堆积厚达18厘米的谷物朽灰,谷灰呈灰白色的半透明状,应亦为粟遗存。粟不但发现于房屋、窖穴,还发现于墓葬中,成为女孩的随葬品,可见粟在半坡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半坡遗址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为公元前4800年至前4300年。在50年代,这是年代最早的一处发现,它证明粟的栽培史可达六千多年(图五)[51]。

60年代,在陕西省邠县下孟村、河南省洛阳市王湾和甘肃省临夏市马家湾等地也发现了粟遗存[52],但其年代没有突破。真正有重大突破的是在70年代。

1976年至l978年,在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2579平方米的面积上发掘出大量灰坑、房址和一些壕沟,发现一批制作规整的农具和粮食作物。这些发现向人们展示了华北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的农耕水平。磁山遗址共发现476个灰坑,其中88个灰坑存有粮食。灰坑一般呈长方形,长1~1.5米,宽0.5~0.8米,深1~5米不等。口、底大小基本相同,少数底略大于口。坑壁垂直,有些坑壁面上留有木耒痕迹。腐朽的粮食均堆积在窖穴近底部,十分疏松。有些窖穴底部的粮食堆积中有完整的陶盂,可能是装粮食的容器。还有一些窖穴,在粮食堆积的底部整齐地摆放着猪、狗等家畜,可能是存放粮食时为举行某种宗教仪式而放入的。还有些窖穴上半部堆积层下常有一层黄色硬土,它与底部粮食堆积之问常有高0.5~0.6米的空隙,这是因粮食腐烂下沉体积缩小而形成的。空隙之上,由于这一层硬结的黄土而使上部堆积未塌落。可见,这些窖穴当年存放粮食之后是用黄土封实盖住的,以后一直未曾动用过。这些腐朽粮食出土时略为潮湿,颜色显绿,风干后呈灰白色,大部分已成粉末状,质轻疏松。粉灰之中,可以看到清晰的外壳,颗粒完整,外部形态圆隆饱满,直径约2毫米,与现代粟粒基本相同。磁山遗址出土的粮食堆积数量之多是极为罕见的,有人曾根据88个窖穴粮食堆积的体积进行测算,推测其可能达到5万斤以上[53]。尽管这一推测会有误差,但无论如何,磁山遗址出土如此之多的粮食,使得人们对原始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不得不刮目相看。磁山遗址经碳十四年代测定,为公元前5405±100年和公元前5285±105年。树轮校正后为公元前6005年至前5948年,比半坡遗址早1000多年。这样就把粟的栽培历史推到8000年前,从而有力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同一时期在河南省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年代相近的粟遗存。裴李岗文化是以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为代表的早于仰韶文化而与磁山文化相当的一种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境内。出土的农业工具有类似磁山文化的石磨盘、石磨棒、石铲和石镰等,且制作得更为工整。虽然70年掘裴李岗遗址时没有直接发现粮食遗存,但后来在发现属于裴李岗文化的新郑县沙窝李遗址以及再次发掘裴李岗遗址时,都发现了粟遗存。说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粟。沙窝李遗址在第二文化层距地表0.5米深处,发现一片比较密集的粟的炭化颗粒,面积约0.8~1.5平方米。沙窝李遗址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5220±105年(未经树轮校正),可见河南省种植粟的历史也可推到7000多年前[54]。

以上发现多数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似乎表明粟的起源地应该就在这一带。大约经过千年左右的发展,粟的种植已经扩展到黄河下游。七八十年代,在山东省胶县三里河、莱阳县于家店、栖霞县杨家圈、广饶县傅家以及滕县北辛等遗址,都发现了距今五六千年的粟遗存。在胶县三里河遗址的一座1.4米深的窖穴内出土了体积达1立方米多的粟遗存(只剩下粟壳)。这座窖穴占据了屋内将近1/2的面积,因此,这座房屋可能是当时的一座库房[55]。三里河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距今4800至4200年。而滕县北辛遗址的年代距今约7000年左右。可见黄河下游种植粟的历史也经过漫长的岁月。

大约到了商周时代,粟的种植已经传播到遥远的南方,如云南省剑川县海门口,出土了公元前1150年的成把粟穗。甚至连海峡对岸的台湾也有粟出土。如台湾省台南市牛稠子头、台中县清水镇牛骂头遗址也发现了距今3000年左右的粟粒和粟秆的压痕[56]。商周以后,粟在中原大地的种植已经很普遍,战国至汉代的文献中经常记载粟是主要粮食,如“粟菽多而民足乎食”(《墨子·尚贤》),西汉的农书《氾胜之书》就将粟列为五谷之首。因此在江苏、湖北、湖南、广西等地的西汉墓中都发现用粟随葬,可见长江流域各地也种植粟。河南省洛阳市含嘉仓的发掘证明,粟在粮食作物中的首席地位一直保持到唐代。考古工作者在含嘉仓城中探出259座大型粮窖,仅第160窖中就保存有约25万斤炭化粟粒,它们绝大部分仍保持颗粒状,由此可见隋唐时期粟的种植已达到非常发达的程度了。宋代以后,粟的“五谷之首”地位才被水稻所取代。转贴于

黍、稷

黍、稷均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作物,生育期短,喜温暖,不耐霜,抗旱力极强,因此特别适合在我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种植。商周时期黍、稷是北方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甲骨文和《诗经》中黍的出现次数最多,远远超过粟。黍、稷本是同种作物,农学界一般将圆锥花序较密,主穗轴弯生,穗的分枝向一侧倾斜,秆上有毛,子实黏性者称为黍;将圆锥花序较疏,主穗轴直立,穗分枝向四面散开,秆上无毛,子实不黏者称为稷。至于先秦古籍中的稷是指黍还是指粟,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本书介绍的出土实物是农学界所称的黍、稷,而不是粟,出土的粟已在前面介绍过了。

相对于粟来说,出土的黍、稷要少得多。目前见诸报道的新石器时代的黍、稷遗存只有十几处。实际上恐怕不止这些,除了有的发现尚未报道外,可能过去有些发现未经科学鉴定,往往分不清黍和粟的区别,而以粟的名称报道,因而过去考古报告中的粟,如果未经科学鉴定,其中有的可能就是黍、稷。目前经过科学鉴定而年代最早的要算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一期文化层中出土的炭化黍粒(经甘肃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鉴定,确认其为黍,也有人认为是稷)[57]。经碳十四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5850年,可见黍在中国的栽培也有近8000年的历史了,与粟一样古老,它为黍起源于中国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此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陕西、青海、新疆等省区也发现了五六千年前的黍、稷遗存。其中辽宁省沈阳市新乐遗址出土的黍粒,年代为公元前5300年至公元前4800年。山东省长岛县北庄遗址出土的黍壳,年代为公元前3500年。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出土的黍壳和朽灰,年代为距今5500年至5000年(图六)。甘肃省东乡县林家遗址,在F20出土的陶罐里发现了和粟粒、大麻籽装在一起的稷粒;在H19和H21发现了带有细长芒的稷穗捆扎成束堆放在一起,堆积面积达1.8立方米。从出土的情况观察,当时是用锋利的石刀或骨刀将带小穗的花序割下来,再精心地将稷秆分别扎成小把,待晒干后整齐地堆放在窖穴之中,可能是为第二年播种准备的种子,由此可见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已大有提高。林家遗址属于马家窑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可见至少到了5000年前,黍、稷已为北方各地所种植,成为当时的主粮之一[58]。

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尚未发现过黍、稷遗存,可能因它不适于在潮湿多雨而又炎热的南方种植,故不受南方人民的重视。只是在江苏、湖南和广东的一些汉墓中出土了一些黍粒和稷粒(多为空壳)。但是它们可能是从北方运来的粮食,不一定就是南方的产物,这也许和墓主人的身分、籍贯与喜好有关。

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多主张小麦起源于西亚,中国的小麦也是从西方传入的。日本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的小麦可能是张骞通西域之后才传入的[59]。但随着近年来考古新发现的增多,国内也有学者主张中国的小麦是独立起源的[60]。

解放前曾在山西省保德县王家湾史前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发现印有某种类似麦粒和芒的痕迹,因缺乏科学的记录,未引起重视[61]。解放后最受人注意的考古发现是1955年安徽省亳县钓鱼台遗址出土的炭化麦粒。出土时,麦粒装在一个陶鬲中,呈青黑色,颗粒完整,共重900克左右。麦粒粗短没有稃,腹沟向两旁伸展,经小麦专家金善宝教授和南京农学院植物教研组鉴定为小麦栽培种。它比当地种植的现代小麦的籽粒略小,每粒平均长3.89毫米,宽2.68毫米(现代小麦平均长5.49毫米,宽2.9毫米)。这一发现曾当作中国新石器时代已经种植小麦的实物证据而引起国内外的重视。但是考古学家杨建芳先生著文指出,该遗址在地层上应有早晚之分,出土陶鬲的地层与龙山文化地层不属同一时期,盛麦的陶鬲也不是龙山文化的器形,而是西周时代的器形[62]。这样,小麦的时代最多只能定为西周。即使如此,这一发现对研究黄淮流域小麦种植的历史仍然有重要价值,对小麦是张骞通西域以后才传入中国的说法是一个有力的冲击。转贴于

此后,在60年代初,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颗粒完好的炭化小麦粒,不过其绝对年代却不超过距今3000年。197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西北约70公里的孔雀河下游北岸的古墓中,出土了一批小麦粒。经四川农学院农学系鉴定为普通小麦和圆锥小麦,其年代为距今4000年左右(图七)。与之相比,巴里坤县石人子乡的麦粒稍大,比较饱满。说明经过1000年左右的栽培,新疆的小麦品种已有明显的进化。1986年,在新疆哈密市五堡乡克孜尔确卡古墓中发现了大麦植株和穗子。与现在哈密地区普遍种植的大麦品种相比较,它们除穗子较短外,其他特征基本相似,说明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3200年左右。这对于研究大麦的起源、传播和品种的演变,都是难得的实物资料,并且由此还可看出新疆地区在我国麦类作物栽培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63]。

到了80年代,有关麦的研究才有较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瑶教授于1985年和1986年两次在甘肃省民乐县六霸乡东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麦、小麦、高粱、粟、稷等五种炭化籽粒。其中采集到的数百粒小麦籽粒,可分为大粒型、普通型和小粒型三种。大粒型平均粒长5.7毫米,宽3.75毫米,厚与宽接近,形状为椭圆形或卵圆形,胚部与腹沟都清晰可辨,籽粒尾端圆;普通型平均长4.9毫米,宽3.35毫米,厚接近于宽,籽粒形状为短圆形或卵圆形,籽粒尾端圆,胚部与腹沟清楚;小粒型平均粒长4.05毫米,宽2.95毫米,厚与宽接近,籽粒形状为短圆形或卵圆形,胚部与腹沟清楚可辨。这些麦粒均与普通栽培小麦粒形十分相似,属于普通小麦种(Triticum aestiuum)。可以看出它们当时是混合生长在一起的,植株有高有矮,穗头有大有小,很不整齐,是一种粗放耕作的原始种植业。出土的大麦粒呈纺锤形,两头尖,胚部与腹沟都很清楚,绝大多数为裸粒,平均粒长为5.21毫米,宽3毫米,厚与宽接近。它们与现代西北地区种植的青稞大麦形状十分相似,属于栽培型的青稞麦(Hordeum vulgare uar.nuda)。此外还可能有少数皮大麦和黑麦籽粒[64]。东灰山遗址的年代经碳十四测定为距今5000年左右,这样就解决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是否种植小麦的长期争论,把我国小麦种植的历史推到5000年前,是我国近年来农业考古的一个重大收获(图八)。

小麦的种植到商周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甲骨文已有麦、来等字,并有“来麦”、“受麦”、“呼麦”、“告麦”、“田麦”、“登麦”、“食麦”等卜辞,可见当时中原地区对麦的种植是很重视的。《诗经》中麦字出现九次,仅次于黍、稷。《战国策·东周策》:“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推广小麦的种植,说:“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各地西汉墓中经常有小麦出土。对于“五谷”一词,历来众说纷纭,但不管汉儒的注释如何矛盾,其中必定有麦。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新莽始建国元年铜方斗,上面刻有五种嘉谷图,其中就有“嘉麦”,足以证明至迟到了西汉,麦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粮食。

高粱

高粱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作物。高粱秆直立,叶片似玉米,厚而较窄,穗形有扫帚状和锤状两类,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色;种子为卵圆形,微扁,质黏或不黏;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我国南北均有种植,以东北各地种植最多。农学界多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中部,而我国文献记载直到晋代才有“蜀黍”一名[65],唐代才有高粱的名称。据陆德明《尔雅释文》载:“按萄黍,一名高粱,一名蜀秫。以种来自蜀,形类黍,故有诸名。”因此,过去很多学者都认为我国的高梁是魏晋时期才从国外引进的。但是,解放后在辽宁辽阳三道壕、陕西西安市郊、河南洛阳烧沟等地西汉村落、墓葬中发现了高粱籽粒,在河北石家庄市庄村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高粱。1957年还在江苏省新沂县三里墩遗址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炭化高梁秸秆和叶片,标本是经过南京农学院农学系鉴定的。于是人们又到文献中查找汉代以前是否有高粱的其他名称。有的学者认为古文献中的“粱”、“膏粱”、“秫”、“粱秫”等都是指高梁[66],有的则认为“粱”指的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粟类作物[67]。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这个问题有待农史学家继续研究,考古学家们更关心的是地下实物。

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山西省万荣县荆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过高粱,因是孤证,人们总是有所保留。而50年代的一系列发现的时代均在战国以后。中国新石器时代是否已经种植高梁,学术界始终持怀疑态度。70年代在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第三期房子中出土了一瓮仰韶文化时期的炭化粮食,经李瑶教授通过对其外表形态观察判断,认为是高粱米[68]。但是后来黄其煦先生对标本用灰像法进行观察,并未发现高粱的灰像,因此认为大河村的材料是靠不住的[69]。这样一来,不但对大河村的高粱予以否定,而且也对荆村高粱的可靠性和科学价值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才出现转机。1980年初,在陕西省长武县碾子坡遗址的先周文化层中发现了3000年前的炭化高粱,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为未去皮的高粱籽粒。这样就把高粱种植的历史大大推前了一步。更为珍贵的是前述李瑶教授等人1985年和1986年在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发现的5000年前的炭化高梁,其形状和现代高粱相同,接近球形。以20粒平均数计,粒长3.8毫米,宽3.2毫米,厚与宽同。炭化籽粒中有一些破损,有一些胚部可鉴,比较完整,经鉴定是中国高粱较古老的原始种(图九)。这两处重要发现再次填补了中国农业考古上长期留存的空白,使人们对过去荆村的发现给以重新评价,也使主张中国高粱独立起源论的学者信心倍增。当然,要解决中国高粱起源于何时何处的问题,目前还为时尚早。但中国种植高粱的历史可以早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看来是难以否定的。

高粱的种植到了汉代有较大的发展,这从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江苏和广东的汉墓中都有高粱随葬可以得到证明。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汉墓出土的陶仓上经常书写“麦万石”、“粱万石”、“豆万石”之类文字,这显然表明地主阶级对财富的贪婪占有欲,死后还幻想挥霍大量粮食。但有意思的是,将写有“梁万石”陶仓里的谷物送到河北农学院鉴定,竞发现是高粱[70]。可见,汉代文献中的“粱”有可能是指高梁。于是,本来应该由农史学家们去解决的高粱名实之争,由于考古资料的发现,却使考古学家身不由己地卷了进来。

大豆古代叫菽。《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诗句。汉儒在解释“五谷”时,或说“黍稷菽麦稻”(《周礼·职方氏》郑玄注),或说“麻黍稷麦豆”(《周礼·天官·宰下》郑玄注),或说“稻稷麦豆麻”(《楚辞》王逸注),都有大豆在内。前面提到的新莽始建国元年铜方斗上的五种嘉谷图中就有“嘉豆”。战国时期的文献更是经常“菽粟”并提,《战国策·韩策》:“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都证明大豆在古代确实是主要粮食之一。

大豆原产于我国北方,是从野生大豆驯化而来的,山东省滕州就出土过4000年前的野大豆粒。80年代在陕西省扶风县案板出土的已经钙化的“豆类颗粒”,距今4000多年。其次是五六十年代在东北的发现。如黑龙江省宁安县大牡丹屯和牛场遗址以及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遗址都出土过大豆,其年代距今3000年左右。稍晚些的是吉林省永吉县大海猛遗址出土的大豆,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2590±70年,相当于中原的春秋时期。在山西省侯马市也出土过战国时期的大豆,出土时大豆还呈淡黄色,其外形和现在栽培的大豆很相近[71]。

大豆在汉代,已经被普遍种植,西汉农书《氾胜之书》专门记载了大豆的栽培技术,并认为“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书中提倡每人要种五亩大豆,“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还指出利用区种法种植大豆,亩产可达16石(约等于今天亩产396.5斤),产量是很高的[72]。各地的汉墓中也经常出土豆类实物,如河南洛阳烧沟、湖南长沙马王堆、广西贵县罗泊湾的西汉墓中出土过大豆,湖北江陵西汉墓中出土过黑豆,甘肃敦煌马圈湾汉墓中出土过豌豆[73]。

大麻为桑科一年生草本作物,系雌雄异株植物。雄麻古称为枲,纤维细柔,可作为纺织原料。雌麻古称为苴,籽粒可以食用,古代曾列为五谷之一。甘肃省东乡县林家遗址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大麻籽,说明作为食用的大麻种植历史至少有5000年以上[74]。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麻籽粒,河南洛阳烧沟、湖南长沙马王堆等西汉墓中,也出土了麻籽,说明大麻直到汉代还经常被当做粮食。难怪汉代郑玄在注《周礼·天官·宰下》“五谷”时认为是“麻黍稷麦豆”,竞把麻放在第一位。不过,汉代以后作为粮食用的麻籽逐渐退出五谷行列,汉以后的墓葬或遗址中也就很少发现有麻籽遗存。

第3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范文

以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民生工程,打造农业发展新亮点。

二、主要目标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206.9万吨,比*年增加3.5万吨,其中高粱种植面积3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6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7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2万口,改造中低产田土12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00万亩,继续争创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实施稻鸭共栖绿色防控工程10万亩;建设优势特色农业示范园区3个;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实现农民从种植业中人均增收80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一)继续抓好粮食生产

切实保护耕地,积极参与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工作,认真落实国家鼓励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组织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水稻、高粱、玉米、薯类“四大增粮工程”,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调优结构。一是优化品种结构。高粱、马铃薯和大豆种植面积分别扩大8万亩、8万亩和2万亩,适当调减小麦和油菜和玉米种植面积。二是优化品质结构,大力提高优质粮油比例。优质稻、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优质专用大豆、脱毒薯、双低油菜要分别达到140万亩、40万亩、40万亩、14万亩、5万亩、15万亩。

2.主攻单产。一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二是大力推广配套栽培技术;三是大力推广高效栽培模式;四是坚持防抗结合,提高抗灾能力;四是开展水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优质高产创建活动;五是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3.改革耕制。一是突出抓好再生稻生产,大力推广中稻/再生稻超高产强化栽培配套技术,再生稻蓄留面积达到130万亩;二是巩固“三田改旱”成果;三是完成全市旱地改制50万亩。

4.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强化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和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确保粮食安全。

(二)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

强化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示范片,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长江沱江沿岸、赤水河永宁河流域和321国道、泸合路沿线等各具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在抓好优质稻、果蔬、高粱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荔枝、龙眼、蚕桑、青果、茶叶、马铃薯等地方名特优农产品。江阳区、叙永县、泸县、合江县、龙马潭区已被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首批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基地,要各自围绕蔬菜、马铃薯、柑桔、荔枝、优质稻产业,做大做强良种繁育基地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生产示范基地,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强县。

1.明确发展思路。用抓工业的理念和思路抓优势特色效益农业,面向市场、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规模开发,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培育主体、打造品牌,发展产业、提高效益。

2.强化规划引导。一是要明确发展目标;二是科学制定规划,着力打造泸隆高速公路及赤水河流域甜橙产业带,长江及沱江沿岸蔬菜、龙眼、荔枝产业带,赤水河、沱江流域高粱产业带,古、叙山区马铃薯产业带和川南名优早茶产业带、川南反季节蔬菜产业带;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四是明确发展重点,集中投入,力求突破。

3.认真组织实施。一是要做好项目包装,积极争取部省资金投入;二是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促进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涉农项目,推进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园区建设;四是切实抓好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1.建立良种引进试验示范体系。重点围绕蔬菜、粮油作物开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优良品种、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做好品种储备。每个区县要重点抓好2-3个引进试验示范和展示项目。

2.打造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围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在全市集中打造3-5个几千亩上万亩的示范园区,配套建设园区现代生产设施,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形成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出口生产基地和加工原料基地,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带动特色效益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各区县也要围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打造1-2个农业综合示范片。

3.抓好农业技术推广,推进科技进步。抓好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农技服务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示范推广50个主导品种和10大主推技术。整合农业推广、科研、教育等多方资源,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产业骨干农民。进一步完善“农技110”和手机短信发送信息模式——农信通信息化服务体系。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扎实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

4.抓好防灾减灾,减轻灾害损失。坚持抗灾夺丰收思想不动摇,坚持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反应处置,抓好恢复重建,努力减轻灾害损失。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完善绿色防控体系。加强植保专业防治队伍建设,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完善突发重大疫情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逐步实现病虫害预报可视化,准确把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病虫信息。认真贯彻综合防治策略,完成病虫综合防治100万亩,确保全市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重点主产区要力争控制在3%以内。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项目为依托,狠抓耕地地力建设,搞好中低产田造,实施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和与土地整理项目的整合工程、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搞好业务培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规范建设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带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发展。

2.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以甜橙、荔枝、龙眼、蚕桑、茶叶、蔬菜、加工粮食等重点产业为依托,大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培育和命名5个龙头企业。重点选择甜橙、荔枝、龙眼、加工蔬菜、粮油产品等优势农产品,整合、培育或创立农产品著名品牌2个。泸县、江阳区、龙马潭区要做响龙眼品牌;合江县要做响荔枝、青果品牌,特别要唱响奥运荔枝品牌,带动合江荔枝产业跨越式发展;纳溪区、叙永县、古蔺县要做响茶叶品牌;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叙永县要做响外销蔬菜和加工蔬菜品牌。

3.抓好农产品营销。要强化市场意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开展市场调研,搞好需求预测,引导农民以销定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搭建农业部门与批发市场、营销主体的信息交流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参加第七届国际农交会、第十届西博会、全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博览会、四川优质特色农产品北京展示展销会等重大农产品推荐、交易和展示展销活动。

4.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打造亮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照不改变资金性质、不改变用途、不改变安排渠道的原则,整合国土整理、沼气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培训、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灌溉建设、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农业机械化推进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已确立的重点产业、优势农产品集中发展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方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5.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一是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二是抓好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三是抓好农业生物质产业,加工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产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四是利用好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抓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构建乡村物业化服务机制;五是抓好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不断提高资源质量,强化外来入侵生物防治。

6.健全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实行农业综合执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业务培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开展农资打假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督促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实现可追溯管理。

(五)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和仲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在有条件的县(区)、乡镇建设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三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每区县1个,单个规模不低于3000亩,其中核心示范片面积不低于500亩);切实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申报认定(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力度,力争新认定无公害基地7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1个(面积不低于3000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个;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围绕荔枝、龙眼、茶叶、甜橙、优质稻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我市地方区域特色品牌;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切实做到机构、编制、经费和目标、任务、职责“六落实”;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基地以及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处罚力度,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七)切实抓好民生工程

沼气建设:坚持建管结合,充分发挥其工程综合效益。一是严格操作规程,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二是建立物管服务体系,抓好沼气建后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三是积极争取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四是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的研究探索,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

农民工培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技能培训”,推行订单培训,创新办学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就业服务,提高科技引进吸收转化能力,提高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全年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技能培训0.8万人,培训骨干农民0.24万人,带动农户科技推广4万户,实用技术培训130万人次。

(八)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和争取工作

围绕标准农田、新一轮“菜篮子”、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基层农业公益服务能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农村沼气建设、种子工程大项目和甜橙、荔枝、龙眼、高粱、红薯、蔬菜等特色优质产业,按照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思路,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编制、申报和争取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是扎实推进目标管理,严格按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实施,完善各项奖励机制,实行奖惩逗硬,提高工作绩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是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贯彻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职工素质教育,“抓两头、带中间”,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调研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和谐型”机关。

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机制激励人,管好自己的手,看好自己的人,严防各项违法、违纪、违规的行为发生,严禁铺张浪费,奢侈攀比,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做好维稳工作。处理好国有农场改制遗留问题,农资质量、土地承包等涉农纠纷,开展领导定期接访和干部下访工作,确保机关和农村社会稳定。

第4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范文

为切实抓好*年农业生产工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建设川东特色农业大县步伐,现结合*实际,制定**年大春生产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思路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大目标”,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川东特色农业大县。即:以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继续做好“粮油、黄花、水果、蔬菜”四篇文章,延伸、培育粉葛、中药村、花椒等优势产业;以中低产田造、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以科技入户、阳光工程为着力点,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支撑;以保障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加强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三、奋斗目标全县计划粮食种植面积160.5万亩,比上年扩大0.45万亩,计划总产58.83万吨,比上年增加5.58万吨。其中,小春粮食55.7万亩,比上年扩大0.42亩,总产12.83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大春粮食计划种植104.8万亩(水稻51.4万亩、玉米18万亩、红苕22万亩、高粱8万亩、大豆4.5万亩、其它0.9万亩),大春粮食总产46万吨,比上年增加5.38万吨;全年经济作物计划种植达到74.5万

亩(油菜20万亩、水果14.3万亩、黄花4.5万亩、蔬菜21万亩、花生10.5万亩、苎麻等4.2万亩),总产达到56万吨以上(油菜2.76万吨、水果10万吨、黄花0.24万吨、蔬菜42万吨、花生1.26万吨)。农民种植业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80元以上。

四、工作任务

(一)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全力抓好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力度,抓好旱育秧、抛秧、地膜玉米、免耕栽培、旱作节水、稻田保护耕作、蔬菜设施栽培、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等实用技术的普及,贯彻“公共植保”安全、卫生理念,狠抓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2、综合开发利用中低产田土。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并举,走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之路,加大对深脚田、烂泥田、坡薄地、瘦瘠地的整治、改造力度,做到当年改造、当年利用、当年见效。加快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年计划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400口。

3、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技能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科技入户、阳光工程、新型骨干农民培训等项目,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提升行动,拓展农民从业渠道,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1.捆绑科技攻关项目,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窗”

一是大抓三百示范工程。以中滩、有庆、三板、鹤林等乡镇为核心建立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示范基地,并积极向渠江、渠北、涌兴、望溪、琅琊等乡镇辐射,力争全县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达到15万亩。优质水稻种植达到4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0%,优质玉米种植达到15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86%,优质红苕种植达到18万亩,占红苕总面积的82%,大宗作物优质率平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二是大抓优质高产创建。按照农业部“6789”和省农业厅“6642”高产创建要求,通过高产创建,逐步实现水稻600公斤/亩、玉米600公斤/亩、小麦单产400公斤/亩、油菜200公斤/亩、洋芋2000公斤/亩产量的奋斗目标,并培育一批水稻、玉米亩产超700公斤典型。示范片严格实行“三统一”,即统一良种、统一培训、统一植保,组装集成测土配肥、强化栽培、连作免耕等技术,通过“四带动”(即带动增产增收、带动结构调整、带动加工增值、带动体系搞活),实现“六良”配套(即良壤、良灌、良种、良法、良制、良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实现增产10%以上。各乡镇要分别建立水稻、玉米100亩以上的核心高产示范片。

三是大抓品种试验示范。进一步加大对大春优质粮经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积极开展超级稻、强化栽培、种薯脱毒、测土施肥、柑桔品改、黄花切片、免耕化除

、沼肥利用、蔬菜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试验示范,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来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择选提供依据。示范片内集中展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品比试验、密度试验、施肥水平试验,进一步探索节本降耗模式及挖掘增效潜力,为科学指导全县农业生产办好“试验田”。

2.突出“花果”良繁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精品区”

一是打好“黄花牌”。以清溪、望江、屏西、青龙“优质无公害黄花示范基地”为核心,积极向射洪、拱市等黄花适宜生态区辐射,推动全县黄花改良2000亩,抓好黄花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建立早熟“武坪早”切片繁殖圃,加快“武坪早”、*花等繁殖速度,优化早、中、晚花品种比例;积极招商引资,扩大种植规模,狠抓加工营销,打造“*黄花”品牌。完成*黄花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工作,办好*年*首届黄花节,进一步扩大*黄花知名度和美誉度,为*黄花产业做大做强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打好“柑桔牌”。在卷硐、双土柑桔示范基地实施、补植,积极向巨光、文崇、汇东、汇北、丰乐等柑桔主产区扩展,建立巨光高橙产业区。在“318”沿线继续抓好枇杷、油桃等优质伏季水果示范带建设,帮助农民早投产、多增收,着手制定*柑桔无公害标准,在三板乡大石村新建100亩新品种示范园,购置柑桔、茶叶无公害商品化处理设备,打造“*柑桔”和“硐茶”品牌,实现*茶果业新发展

三是打好“现代牌”。坚持“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鼓励省、市、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升级,协同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及产地一体化认证;坚持“大群体、特色化、市场型”,引导农民开展农作物区域布局,加快土地“自愿、互利、依法有偿”流转,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方向,壮大药材、花椒、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依托多家龙头企业,完成一批绿色食品申报,培育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3.健全病虫预警体系,关紧现代农业“安全阀”

及早制订主要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治预案,扎实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为重点的植物检疫,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重大病虫草鼠害的发生、蔓延;积极搞好病虫测报,做到病虫防治程序化;积极探索建立病虫统防统治“一事一议”新机制,组建病虫害防治应急队伍,有效控制住常年性、多发性、危险性病虫草鼠害和突发性病虫害的发生。

4.强力推行订单农业,激活龙头带动“火车头”

加大*七星黄花公司、*精米加工厂、金隆植物油厂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抓好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生产,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连结共同体,实行产、加、销一条龙,上订单、塑品牌,努力实现企业、农民双赢目标。力争全年落实订单62万亩。

5.狠抓农民素质教育,建立现代农业“智力库

利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绿证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短期培训和学历培训等农民素质教育,采取“实用技术”与“农民科技书屋”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和技能。

6、促进和谐新村建设,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

一是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管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依法保护农民利益;三是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四是积极开展村社财务审计,强化管理防范措施;五是建立农民技术协会,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三)未雨绸缪,因势利导,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

1、全面落实“六制”抗旱措施。一是坚持以早制旱,适时早育、早播、早栽、早管,以早避灾。二是坚持以旱制旱,在干旱常发区和无水源保障区,扩大玉米、红苕、高粱、豆类等作物种植面积,有效规避旱灾风险。三是坚持以改制旱,着力改革耕作制度,搞好前后季作物茬口衔接和间套种植。四是坚持以调制旱,宜粮则粮、宜经则经调整作物布局,生产上变对抗性为适应性。五是坚持以水制旱,抓住一切降雨机会蓄水保水,争取主动。六是依靠科技制旱。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根据作物生长特点,落实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关键技术。

2、全面落实生产自救措施。认真总结抗灾经验,始终绷

紧抗灾之弦,因势利导完善落实“收、救、改、防、补”等灾后生产自救措施,认真做好物资技术、思想准备、及时应对自然灾害、全力实现“大灾”之年不减产、重灾之后要增收目标。

(四)强化农业执法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进一步完善、规范农资商品双向备案制度,规范引种程序,未经审定的品种和未在本县试验示范的品种一律不准大量引进、推广;抓好农药、种子、苗木、检疫等执法检查,对无证照生产、经营的经销商进行严厉打击;积极开展打假扶优护农行动,适时农资信息,依法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查处不法商贩,保证全县种子、农药、农械等农资进货渠道正规、价格合理、品质优良,达到净化农资市场,促进种子、农药等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

五、保障措施为把*年农业农村工作抓好抓真抓实,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今年农业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破解工作难点。

一要加强领导。党政一把手要对大春生产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二要加强督查。要组织力量在农业生产每一个关键时段加强督促检查,督促工作落实。

第5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范文

2.防治辽北土地荒漠化对策新农业 蒋德明

3.为啥农村土地纠纷化解难任德波,王殿辉

4.切实理解『新农村杨志红

5.公安厅的扶贫真情辽宁省公安厅

6.脱贫路上巧打3张牌西丰县扶贫办公室

7.管理村干部有了新规矩张洋

8.给农民工市民待遇杨建军

9.从农民工到"金牌工人"小杨

10."西红柿大王"——车亚萍汪铁锁

11.新农业 新农民

12.杂交棉套种圆葱马勇,曹永胜,朱景权

13.水稻节水栽培郑春艳

14.河滩地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唐光春,夏常颖,陈方铭,邹成国

15.玉米为啥空秆秃尖陈丽华,吴凤国

16.高营养蔬菜食母菜的开发利用迟长久,刘勇,于晓莹,梁景春

17.刺嫩芽反季生产技术要点王黎明,刘辉

18.烟剂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崔巍

19.锦香梨的几种加工工艺与操作张竞强,张立道

20.龙园秋李早果早丰栽培技术李泉,王学良,邵阳成,王占伟

21.怎样提高南果梨果品质量王斌,葛丰,赵威,闫凤坤,王春强

22.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范代伏,吴微,杨君

23.科学养鹅讲座(三)鹅的饲养管理韩俊彦,张秀莲

24.青饲料喂猪注意事项栾华东

25.乡村采风

26."富友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大奖赛

27.獭兔养殖技术谢犁春

28.控制环境条件提高养兔效益李章锁

29.如何提高母兔受胎率曹水丽,孙海岩,管乐,于天锡

30.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林悦,杨晓辉

31.仔藏獒犬的管理孔凡树

32.水产养殖施药法新农业 李德智

33.油菜繁种配方施肥孙宝山

34.钾肥在蔬菜上的合理应用孙立纬

35.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预防佟立纯

36.水稻旱种化学除草张绿洲

37.投药灭鼠应注意郑朝荣

38.早防大棚黄瓜枯萎病刘绍江,宿高鸿

39.玉米种子包衣应用效果杜太利

40.高粱新品种王海朋

41.树木的养护与管理韩凤,杨琳,朱楠

42.山杏嫁接大扁杏(下)李凤梅,蒋春英,高艳朋,杨树勇

43.致富新项目——扁桃栽培李希乔,张光美

44.百合二茬花生产技术刘翠环

45.绿化优良花灌木——紫斑牡丹毕晓颖,丁玎,孙巨明

46.绿色食品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刘文莲,王延安

47.露天生料栽培竹荪丁湖广

48.欢迎您来问朱四光

49.水稻机插秧技术问答(1)周鹏飞

50.昔日自由散打今朝联合作业——庄河市大营镇创办农机协会孙福青

51.根茎类中药材起获机械刘玉和

52.沼气发酵的基本条件(一)黄岳海,赵伟

1.2008年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建议项亚平

2.金色纽带——大连市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掠影大珂,朱巍

3.农村"两地"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韦海涛,燕鹤鹏

4.2008年的一号文件说些啥大珂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心得(10)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啥实行一人一票制孙春城

6.贫困劳动力就业新渠道——本土化转移傅萍

7.突出农委职能优势加大项目投资扶贫永欣

8.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介雷庆勇

9.新农业 机械化带来好效益孙世河

10.经营农机有赚头张久安

11.优质服务效益高/行万里路赚外省钱/农机大户是劳模

12.入社养牛富得快冯玉强

13.花生新品种唐油4号高产栽培金权

14.种花生要因地制宜刘庆学,马冬梅

15.红宝石1号小番茄杨慧

16.食用观赏兼用型蔬菜——乌塌菜温智民,苏广峰

17.番茄常见病的防治隋友华,张丹

18.香椿芽菜生产技术高延红HttP://

19.红南果梨丰产优质栽培技术金龙哲,,周洪富,刘凡

20.葡萄建园当年防霜害韩书杰

21.望山红——早熟优质苹果新品种李雪,王德生

22.大樱桃栽培应注意的问题林文忠,陈吉慧

23.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吴琼

24.乡村采风

25.正确使用渔药贾丹丹,彭国祥,罗宇良

26.鲤、鲫鱼的人工繁殖(二)刘玉文,刘迪

27.猪用植酸酶王忠赟

28.猪食酒糟中毒的救治崔聪玲

29.鹌鹑育雏王克钦

30.奶牛产前产后管理李权,牟海日

31.肉鸡用药程序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部

32.肉鸡肠毒综合征李想

33.哺乳仔猪饲养要点刘丹,王振武

34.豆秆黑潜蝇的发生与防治丛德峰,孙宝国,赵世东

35.赤眼蜂防治果树卷叶蛾新农业 张莉,王磬宇

36.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徐彬彬,徐应建

37.保护地甜瓜病虫害控制法周颖,焦敏,李明熹

38.玉米苗期病虫草害防治彭海峰,石莹,彭娜

39.农家的优质谷子龙

40.选购玉米种子三注意鞠洪韬,曲金伟,赵德珠

41.百合生产中的问题和对策李玉荣,王玉芹

42.大树移植技术要点李希乔,刘卓

43.平欧杂交榛子幼树丰产栽培(上)曲广伟,钟声,李晓云,吴庆林

44.樟子松育苗技术任宝君,丁淑华

45.红肉苹果嫁接繁殖,关晓野

46.虎奶菇袋料覆土栽培(下)丁湖广

47.保蚕宁3号防治蚕病效果好赵兴贵,郭殿荣

48.柞蚕蛹卵期保护丛娟

49.读者咨询百信回音朱四光

50.新型多功能电子播种器周洪福,何丽,安晓娟

51.水压式沼气池施工技术要点赵大伟,杨海玉

52.秸秆固化技术(下)栾云松

1.坚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不动摇李晟阳

2.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推进沈阳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陈永祥

3.辽宁省发展肉羊生产的思考李延春,廖允勇

4.如何减轻养猪对环境的污染张永泰

5.生猪生产的基本形势李连任

6.蛋鸡生产形势及走势庄洪廷,杨日桓

7.新农业 畜牧高新技术苏玉虹

8.浅谈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尹荣焕

9.控制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对策曹忠君,李冰

第6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范文

林洪成

(鹿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西 柳州 545000)

[摘 要]大豆是我国当前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开展大豆高效栽培对提高我国大豆产量、改善品质、降低

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大豆产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高产、稳产方案。

[关键词]大豆 高产 栽培 技术

大豆栽培技术是大豆生产必须重视的一项环节,直接关系到大豆的产量和

品质,其主要内容包括种子准备、减缓重迎茬措施、耕整地技术及施肥技术。

1 种子准备

1.1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

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

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

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

种植。

1.2 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豆

的苗齐、苗壮、苗全。

“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增产一成左右。因而,在播

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

2.整地技术

合理耕翻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

苗全苗壮的基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

土壤

容重不超过1.2g/cm 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发育。因此合理耕

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块。

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无深翻深松

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

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

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对于垄

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

垅并镇压;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

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垅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

6cm。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

秸秆长度为5~10cm。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

40~50cm。

3 播种方法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种法、等距穴播法、

60cm双条播、精量点播法、原垄播种、耧播、麦地套种、扳茬种豆等。

3.1 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cm厘米

宽行距为40~50cm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

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

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3.2 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

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3.3 60cm双条播

在深翻西征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

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

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3.4在秋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

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

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3.5 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用原垄茬上播种方法。此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

要作用,可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多在干旱情况下

应用。

4 合理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夹数和单位株数。因此,在

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

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

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

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密,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延期播

种宜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宜稀,与早熟矮秆作物间作宜密。

5 施肥技术

5.1 增施农肥

施用农肥做底肥,营养元素安全,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改良土壤结构,

增强保肥保水的能力,同时肥效长可适合大豆生育后期吸肥多的要求。腐熟的

有机肥,还可以产生有机酸,能把土壤中各种不易分解的养分溶为易吸收的营

养,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2 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

的施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的

肥料品种。根据我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二铵,土壤磷元素较多的特点,大豆施

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品种较多,要在当地推广

部门的建议下采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kg、五氧

化二氮46~69kg、氧化钾20~30kg的量,折合为所用的化肥、复合肥或复混肥

的实际用量。在确定施肥品种和施肥量后,要根据土壤条件,生产条件等科学施

用。根据施肥时间和位置可分为底肥、种肥、根际追肥和页面追肥。

化肥做底肥要结合秋整地起垄,在土壤封冻前10天进行,不宜过早,过早容

易造成肥料浪费。也可以在春季结合顶浆起垄施入垄底。

大豆在幼苗期根瘤菌固氮作用尚未进行。为了满足苗期所需要的营养,施

用一定量的化肥做种肥,可以促进豆苗生长和根瘤的发育,为大豆中后期生长

打下基础。

根际追肥:根据各地区经验证明,根际追肥对大豆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特别

是在土壤肥力较弱对大豆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岗坡地

或其它瘠薄地块,大豆苗期生长较弱,封垄有困难的情况下,在大豆分枝期或开

花期进行一次追肥,对大豆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在土壤比较肥沃,而且底肥和种

肥较多的情况下,大豆植株生长健壮、比较繁茂时,可以不进行追肥,以免徒长

倒伏。因此大豆追肥要根据大豆植株长势、地力和施肥基础灵活掌握。追肥主要

以氮肥为主。大豆幼苗生长较弱时,二遍地铲后趟前在大豆根部追施氮肥,每公

顷施尿素37~74kg,在垄侧开沟,距植株5~10cm,深5~10cm,追肥后立即中耕

培土。

叶面追肥:一般在大豆盛花期、结荚期进行。如喷1次以初花期为宜;喷2次

第7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能源农业;产业选择;发展思路;生物质能源;能源植物

中图分类号:S21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3.013

Discussion on the Choi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Key Industries of Energy Agriculture in China

JIA Fengling1,2, LIU Qiang1, MENG Haibo3

(1.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2.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Tianjin 300192, China; 3.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Beijing 10012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of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has been valued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Energy agriculture as a form of agriculture to provide raw materials for biomass energy, has been initially developed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ca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agriculture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agriculture, around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marginal land, and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crops and energy plants, the top 10 key industri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re put forward, which are Sugarcane, Sweet sorghum, Cassava, Rape, Jatropha curcas, Xanthoceras sorbifolia, Pistacia chinensis, Panicum virgatum, Jerusalem artichoke and Castor, and the next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agriculture task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develop policies.

Key words: energy agriculture; industry choice; development thought; biomass energy; energy plant

在能源短缺c环境污染双重约束下,世界各国均在着力探索替代一次能源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农业是新兴产业,是为新能源企业提供生物质原料的一种农业形态[1]。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资源丰富,生物质类型多样,尤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这些农业废弃物均可以作为生物质原料用于生物质能源生产。生物质能源具有原料丰富、充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特点。实践表明,能源农业已成为为生产生物质能提供丰富原料的重要途径,在替代化石能源、促进环境保护及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随着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突显,能源农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3]。当前,能源农业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生物质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对生物质原料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为推进能源农业快速发展,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在不与粮争地的基础上,合理统筹布局能源农业发展空间,明确出重点产业及下一步发展思路,以此指导、推进能源农业产业规模化、健康持续发展。

1 能源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我国石油、煤等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枯竭。2013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34 264.8万t,消费量为49 970.6万t,进口依存度达到了68.6%。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76.9%。石油进口依存度的日益攀升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资源可再生且潜力巨大的生物燃油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能源农业是以生产能源产品为目的的农业。这些能源产品如电力、气体燃料、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能有效替代一次能源。如巴西2002年利用蔗糖发酵制取生物乙醇104达104亿L,替代率接近40%,有效缓解了一次能源利用的紧张形势。

1.2 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抓手

农业面源污染除了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更多的则是农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加工废弃物、林木枝杈等。能源农业发展是将这些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农业形态。我国是农作物秸秆生产大国,每年可生产7亿多t。据调查,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肥料和工业原料的比例大约为40%,其余60%可用于开发生物质能,相当于2.1亿t标准煤;林业剩余物中有40%作为生物质资源用于新能源生产,相当于0.3亿t标准煤;畜禽粪便一部分可作肥料,其余可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生产沼气。可见能源农业的发展,能有效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程度。

1.3 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功能不断拓展,涌现出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等诸多农业新兴产业。能源农业是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物质收集、加工、储运、能源转化等一系列活动,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能源农业已成为欧美等资源短缺型发达国家能源的重要来源,能源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也必将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向。

1.4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内容

能源农业发展能够带动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能源作物、植物的种植、生产以及加工转化,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同时,能源农业的发展,使农民通过向生物质能生产企业销售秸秆、畜禽粪便、树木枝杈等有机质获得额外收入,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渠道。

1.5 缓解气候变暖的重要支撑

世界各国一直推动生物质能源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就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改善生态环境[4]。能源植物的种植,一方面通过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另一方面,生物质能生产可以替代煤、石油等一次能源减少碳排放。有研究者在对比化石能源与生物质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指出,玉米乙醇能量平衡为1∶1.3,与汽油相比,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2%;甘蔗乙醇能量平衡高达1∶8,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6%;纤维素乙醇能量平衡比高达1∶36~1∶2,温室气体排放可减少91%。可见,能源农业的发展,不但提供绿色能源,也是净化空气、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方式。

2 能源农业发展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现代农业生产和边缘化土地利用为支撑,以增加生物质能源供给、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推进能源农业产业发展,构建完善的能源农业产业链。产业链上游,充分利用边缘化土地大力开展能源植物种植,不断拓展能源农业发展空间,构建能源农业产业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政策研究体系;产业链下游,重点发展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林业废物等能源型综合利用产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衔接,打造能源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逐步配套完善相关设施,建立完善能源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市场环境,积极推动生物质能源生产和消费,逐步推进我国一次能源利用向可再生能源利用转型。

3 能源农业重点产业布局与选择

3.1 产业布局原则

3.1.1 全局统筹协调原则 能源农业生产遍布全国各地,要从整体全局的视角出发,把全国能源农业生产作为统一整体,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资源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出若干重点发展地区,明确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建设项目。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盲目生产,以及产业重复定位的相互竞争,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体现。

3.1.2 社会经济进步原则 本着推进社会经济进步的原则进行能源农业产业布局,一方面要考虑到能源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经营组织为支撑,提升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源农业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其资源和环保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农业型产业,利用好农业废弃物及边际土地。

3.1.3 区域分工协作原则 区域分工协作原则,主要体现在从全局的角度,通过资源条件类似地区的优势组合,形成不同特点的区域板块,按照地域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同时围绕专业化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布局相关联产业,形成合理的重点突出的地域经济综合体,促进能源农业各要素的流通顺畅,逐渐形成具有本地区特点的专业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和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地域经济综合体,突出地方特色经济。

3.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产业布局的合理性,最重要一点是基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即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农业相关联产业布局,要做到注重农民增收及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的市场拓展,同时产业本身要考虑环保要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3.2 重点产业布局

能源农业发展,除了农业主产区农业生产产生的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外,能源植物、能源林等主要利用边际性土地进行生产。

3.2.1 现代农业主产区 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我国农业发展已形成了七大主产区,分别是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地区,与其他农业地区构成“七区二十三带”的农业发展布局[5]。根据农业主产区不同的农作物种类,在满足其他消费需求后,将剩余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进行能源化综合利用,通过合理选址,在农业主产区区域范围内建设相关能源化利用设施,配套相关设施设备,促进农业废弃物的最大化利用。

3.2.2 边际性土地 在我国国土中,有一部分土地因自然条件较差,尚未被利用,而这些土地又能生产生物质,具有一定的生产潜力和开发价值,这样的土地被称为边际性土地(石元春,2004年)。这些暂时不宜开垦为农田的边际土地,可作为未来农用地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以及能源林业原料生产的林地。由于我国面临土地资源紧张和粮食安全的压力,发展能源农业要坚持“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原则,耕地面积较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当前,要充分利用我国存在的大量山地、滩涂、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可种植甜高粱、木薯和甘薯等这些适应性较强的能源作物,建成具有经济与生态环保双重价值的能源基地。

据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CAREI)生物质能转换技术专业委员会测算,我国“宜能”土地总计667万hm2,这些土地可适度进行能源农业发展。全国“宜能”土地利用结构详见表1。

3.3 能源农业重点产业选择

目前,我国可转换为能源用途的作物和植物品种有200多种,根据能源作物、植物的生长特性及用于生物质能源的产出效果,适于我国主推的能源作物、植物主要有十大类,分别是甘蔗、甜高粱、木薯、油菜、小桐子、文冠果、黄连木、柳枝稷、菊芋、蓖麻。其中适宜开发用于生a燃料乙醇的农作物主要有甘蔗、甜高粱、木薯等,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农作物主要是油菜,另外部分边际性土地可开发小桐子、文冠果、黄连木、柳枝稷、菊芋、蓖麻等这些主要用于生物质能源生产的能源植物。

3.3.1 甘蔗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适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栽种,在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甘蔗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目前我国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区有66.7万hm2宜蔗土地,若50%的土地生产甘蔗,按产量90 t・hm-2计算,年可生产约3 000万t,可生产燃料乙醇200万t,折合标准煤285万t。

3.3.2 甜高粱 是禾本科高粱属粒用高粱的变种,喜温暖,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等特性,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在全国均有栽培,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新疆等省份。甜高粱是高能作物,产量4 500~6 000 kg・hm-2,同时产60 t・hm-2以上秸秆。若充分利用我国0.1亿hm2盐碱地的1/5面积种植甜高粱,按一般农田产量的50%计算,可收获甜高粱秸秆6 000万t,按照每16~18 t茎秆可生产1 t燃料乙醇,可生产燃料乙醇约350万t,折合标准煤约500万t。

3.3.3 木薯 属于直立灌木,具有易栽、耐旱、耐涝、高产等特点,适合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在我国适宜种植木薯的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江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有约0.13亿hm2宜农、宜林、宜牧的边际未利用土地,若1/5用于开发木薯,按单产约30 t・hm-2计算,可收获约8 000万t木薯,按7 t鲜薯可生产1 t燃料乙醇计算,则可生产燃料乙醇约1 000万t,折合标准煤1 430万t。

3.3.4 油菜 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性喜冷凉或较温暖的气候,抗寒力较强,适宜各种土质种植,目前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在长江流域、黄淮地区、西北和东北地区都比较适宜种植,适宜区耕地面积达到1亿hm2以上。目前,我国南、北方冬闲田约0.093亿hm2,均可以用于种植油菜。如利用50%的冬闲田种植油菜,按照菜籽产量1 1 800 kg・hm-2,可产菜籽约840万t,按照30%的产油率,可产生物柴油约250万t,折合标准煤350万t。

3.3.5 小桐子 小桐子又名麻疯树,其种植具有适应范围广、耐干旱瘠薄、性喜光、喜暖热气候等特点,由于其根系发达,可以在贫瘠的荒地(石砾质土、粗质土、石灰岩地等)上生长,在我国小桐子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6]。据测算,成熟单株麻疯树可年产麻疯果4~5 kg,则每公顷麻疯树可年产9 000~12 000 kg麻疯果,可获得麻疯果油2 700~4 050 kg[7]。

3.3.6 文冠果 文冠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中国北部和东北部,西至宁夏、甘肃,东北至辽宁,北至内蒙古,南至河南,各地也常栽培。文冠果耐干旱、贫瘠、抗风沙,在石质山地以及沙区均能生长,是中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文冠果种子含油率为30.4%~47%,种仁含油量高达66.39%。文冠果籽油内含18C的烃类占93.4%,而且无S、N等污染环境因子,是理想生物柴油指标[8]。目前,文冠果柴油提取技术已获成功,陕西、河南、甘肃、北京等地区已在积极筹建文冠果油加工厂。

3.3.7 黄连木 为药木落叶乔木,在我国黄河流域至华南、西南地区均有分布,具有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二氧化硫和烟的抗性较强、抗风力强、生长较慢、寿命长等特点。黄连木具有较好的药用、工业、园林、木材等价值,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出油率高、油品好的特点。研究表明,黄连木种子含油率42.26%,种子出油率20%~30%,果壳含油量3.28%。随着生物柴油技术的发展,黄连木被喻为“石油植物新秀”,已成为制取生物柴油的上好原料。

3.3.8 柳枝稷 是能源草的一种,原产北美,为大型丛生多年生禾草,刈割后的幼苗可形成草皮,目前在草业、园林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柳枝稷具有生态适应性强、既耐旱又耐湿,适于各类土壤,草原、盐碱地及开阔的森林,都可以大片生长。柳枝稷富含碳氢化合物,能够吸收大气中94%的温室气体,还具有炭活性高的特点,燃烧后对环境污染非常小。美国10多年的研究表明,柳枝稷在可再生能源中将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柳枝稷与煤混合,可用于燃烧发电,能有效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也可通过热解和气化作用生产甲醇、综合燃气、热解油等,也可以制备乙醇或甲烷。柳枝稷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乙醇能量较大,比“玉米酒精”多大约2.5倍。据测算,平均每吨干物质的热值相当于0.65 t标准煤的热值,4.5 t干物质可以转化约1 t纤维素乙醇。柳枝稷的开发对缓解大气污染、能源危机以及沙漠地区的防风固沙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9]。

3.3.9 菊芋 又名洋姜、鬼子姜,是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具有耐寒抗旱特性,同时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除酸性土壤、沼泽和盐碱地带不宜种植外,一些不宜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如废墟、宅边、路旁都可生长。菊芋块茎中富含系列多聚果糖-菊粉,经过一系列化学过程,可转化为生物柴油。经测算,菊芋一般单产30~60 t・hm-2,按照目前的技术,25 t鲜菊芋能生产1 t左右柴油,具有较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除适合在农户普遍推广外,特别适合开展沙地产业化经营。

3.3.10 蓖麻 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热带或南方地区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蓖麻具有喜高温、不耐霜、酸碱适应性强的特性,在中国广为栽培,自海南至黑龙江北纬49°以南均有分布。华北、东北最多,西北和华东次之,其他为零星种植。蓖麻的适应性很强,各种土质均可种植,可利用沟边路旁、房前屋后的空隙地零星种植;也可利用荒山荒坡成片种植。据测算,蓖麻籽一般单产3 000~3 750 kg・hm-2,蓖麻种子含油量50%左右,可产蓖麻油1 500~2 625 kg・hm-2。蓖麻油为重要工业用油,也是高油原料,农户和经营组织均可广泛经营。

3.4 能源农业重点产业布局

按照能源农业十大重点产业的生长特性,充分利用边际土地在适宜地区进行布局生产,同时在区域内扶持相关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配套相关设施设备,鼓励相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上、下游及关联产业联动发展的局势。重点产业布局见表2。

4 能源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遵循适度发展原则,因地制宜确定重点发展产业,适度开发能源作物、植物,走出一条通过能源农业支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路子。根据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及能源农业品种特性,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边际土地,适度规模化种植能源作物、植物,使能源农业作为农业的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4.1 编制全国能源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在做好全国能源农业发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全国能源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能源农业单品种发展规划》,依托区域土地、气候、水文地理等资源优势,明确区域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全国各省市实施方案,全力推进能源农业产业发展。

4.2 提高能源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能源农业经营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宽,目前尚处于无组织状态。为推进规模化生产经营,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协会”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零散资源组织起来,逐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形成能源农业的规模效应。

4.3 加强能源农业新品种选育

能源作物培育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对象。按照《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重点在海南、广西、广东、河北和湖北等省区,建设一批能源作物、植物良种选育基地。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土地等特点,依托地区科研机构,对能源作物、植物的原原种、原种进行研究开发,并引进优良品种进行品种实验及良种选育,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油料植物(小桐子、文冠果)、淀粉植物(木薯)、能源草(甜高粱、柳枝稷)等,培育高产优质能源作物新品种[10]。此外,还要开展新型能源作物的筛选工作,培育优质的能源作物品种进行推广。

4.4 加强能源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不与粮争地原则,充分利用盐碱地、荒坡地等边际土地资源以及冬闲田,建设一批甜高粱、油菜、薯类、甘蔗、小桐子、柳枝稷等能源作物、植物,通过土壤改良、完善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发展机械化作业,开展能源作物、植物的规模化种植示范,打造一批大型标准化、规模化的能源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示范引领全国能源农业发展。

4.5 加强能源农业生产加工一体化示范推广

利用十大重点能源农业产业,在新疆、黑龙江、广东、广西、四川和海南等地区,建设一批能源农业产品生产、加工一体化的示范项目[11],建成一批从生产到加工的生物质燃料乙醇、生物质柴油、生物质固体燃料等一体化发展的示范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关联产业共同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示范项目精品,向适宜的成熟地区推广。

4.6 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引导

目前能源农业发展还尚未被全国大部分农户及经营组织所重视,一方面新能源利用市场尚不完善,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户对能源农业认知程度较差。为提高农户认知水平,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及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普及相关知识,使农户充分认识能源农业发展对环境保护和就业增收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户充分利用边角地、闲置地等发展能源农业。

5 小 结

能源农业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科学布局能源农业重点产业对支撑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分布上,要根据能源农业产业的特性,选择适宜地区,鼓励农户和农业经营组织进行规模化开发,即绿化美化农村生态环境、为生物质能源生产提供丰富原料,同时也可为农户带来一定收益,是农民就业增收的一条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徐曼,张涨,左玉辉.我国能源农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环境保护,2008(2):55-57.

[2]国家能源局.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2-07-24.

[3]雷震.我国能源农业经济发展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64-65.

[4]易霞仔,王震.基于世界视角的能源农业战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2(4): 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Z].2015.

[6]李远发,梁葵华,王凌晖.麻疯树资源分布及其应用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3):311-314.

[7]陈元雄,毛宗强,吴宗斌,等.麻疯果油料的综合开发利用[J].中国油脂,2006,31(3):63-65.

[8]赵彩云,宿华,赵英顺.文冠果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31(6):118-119.

[9]章春彪,陆国权.柳枝稷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3 (11):175-176.

第8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范文

一、思路和目标

*年全县大春生产要按照“稳定面积攻单产、科技避灾争主动、优化结构提品质、产业化经营增效益”的工作思路,以“抓示范推科技、抓基地促产业、抓龙头创品牌、抓教育强管理”为工作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大目标”和“一带三”活动要求,大力实施“五个一万”示范工程,做大做强“花、果、粮、油、薯、菜”六大优势产业。具体目标是:全县计划粮食种植面积160.2万亩,总产58.3万吨,比上年增加7.56万吨。大春种植104.5万亩,比上年增加2000亩;大春粮食总产46万吨,比上年增加5.87万吨;全年经济作物计划种植达到72万亩(油菜19万亩、水果14万亩、黄花5万亩、蔬菜20万亩、花生10.5万亩、苎麻等3.5万亩),农民种植业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60元以上。

二、具体措施

(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年我县大春粮食面积务必稳定在104.5万亩以上,其中水稻51.4万亩、红苕22万亩、玉米17.5万亩、杂粮13.6万亩。为此,各地要切实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禁乱占滥用耕地,注重土地开发利用,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努力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和数量。一是要以实施良种补贴项目为契机,鼓励群众多栽多种大春作物;二是要继续严格保护耕地,挖掘耕地潜力,发动群众大搞增、间、套、围,通过推广麦/玉/豆种植新模式和春玉米间作冬大豆,努力提高旱地复种指数;做好田坎文章,尽力扩大种植面积。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杜绝耕地撂荒。

(二)积极推广农业科技

1、推进科技入户,抓好试验示范。一是在望溪、琅琊、李渡、天星、渠南、渠北、青龙、中滩、有庆、渠江镇等乡镇实施全国小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在小麦、黄花、柑桔、蔬菜、水稻等作物上实现农业科技全年入户、综合入户,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户运用脱节的问题,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和农业科技贡献率,力争实现科技示范户“增粮100斤、增收100元”的“双百目标”,全县培养科技示范户3000户,辐射带动6万户以上农户,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在中滩、有庆、三板、鹤林等乡镇实施“三百”增粮科技示范工程,抓好“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超级稻)、水稻抛秧、水稻连作免耕各500亩”的“三五”科技示范工程,其它乡镇抓好各50亩的小“三五”示范片,以此推动全县农业平衡发展。同时加大优质粮经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积极开展超级稻、强化栽培、分级移栽、种薯脱毒、测土施肥、柑桔高换、黄花切片、免耕化除、沼肥利用、蔬菜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试验示范,掌握科学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来年全县高产优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坚持科学避灾,做好防灾减灾。我县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近年来干旱、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今年要确立“顺势而立、主动应对、科学避灾、积极抗灾”的抗灾夺丰收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抗旱、防涝减灾措施,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避灾。一要以早制旱。水稻播种期,平坝浅丘区宜安排在3月10?D15日、海拔400米以上的地区宜安排在3月15?D20日,玉米、红苕、红粮南边安排在2月底、北边安排在3月初为宜,实现适时早播、早育、早栽、早管,以早避夏旱、躲伏旱。二要以旱制旱。大力推行耕作制度改革,搞好前、后季作物茬口衔接和间套种植;坚持把高?Y田、漏沙田和无水源保证的稻田及早改种旱粮,有效规避旱灾风险;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坚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在干旱常发区,扩大玉米、红苕、豆类、高粱等耐旱作物种植面积。三要以科技制旱。科学选择抗逆力强、优质高产的冈优188等优良品种,大力推广旱育秧、肥团育苗、盖膜保湿增温等抗旱节水技术,发动群众育足、留好预备种苗,为实现满栽满插打好基础;四是综防病虫。推进基层病虫应急防治队伍建设,及早制定“农业重大灾害应急预案”,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努力实现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三)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

按照市“七大特色产业规划”的发展要求,加大*七星黄花公司、聚源果业有限公司、*金隆植物油厂、*精米加工厂(*薯类加工厂)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建好基地、推行订单、打造品牌,抓好“花、果、粮、油、薯、菜”六大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生产,努力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全年力争落实订单50万亩,其中油菜15万亩、水稻20万亩,红苕(葛根)12万亩、水果2万亩、黄花1万亩。

1、推进“万亩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超级稻)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县粮油生产发展。以省“三百”增粮科技示范工程为载体,在中滩、三板、鹤林等乡镇建立“万亩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示范基地”,积极向其它乡镇辐射,力争全县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15万亩,优质水稻40万亩,优质玉米15万亩,优质红苕18万亩,优质小麦35万亩,“双低”油菜17万亩,大宗农作物优质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2、推进“万亩黄花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县特色农业发展。以清溪、望江、屏西等乡镇“万亩优质无公害黄花示范基地”为核心,积极向射洪、拱市等乡镇辐射,推动全县黄花改良2000亩,抓好黄花“两病一虫”(即叶斑病、锈病、蚜虫)为重点的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积极筹资建立早熟“武坪早”切片繁殖圃,加快“武坪早”、*花等繁殖速度,优化早、中、晚花品种比例;加快*“中国黄花之乡”誉名申报和*黄花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申报工作,搞好10000钵黄花盆栽,进一步扩大*黄花知名度和美誉度,为*黄花产业做大做强奠定良好基础。积极招商引资,扩大种植规模,狠抓加工营销,打造“*黄花”品牌,力争全县面积达到5万亩,干花总产5000吨,产值8000万元,比2006年增长10%以上。以万亩黄花示范基地建设为带动,促进粉葛、双苞菇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在“318”线有关乡镇成片发展粉葛1000亩以上,建立10余个品种的粉葛品比试验区;在三板、鹤林和“318”线、望石路等多个乡镇发展双苞菇500?D1500亩。

3、推进“万亩柑桔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县水果产业的发展。在卷硐、双土万亩柑桔示范基地继续实施高换,积极向三板、鹤林、巨光、文崇等其他柑桔主产区扩展,力争高换低改5000亩25万株,并在示范片内及时补植4万株。在渠南中滩一线继续抓好枇杷、油桃等优质伏季示范带建设。全县水果面积稳定在14万亩左右,实现产值超两亿元,比2006年增长10%。制定*柑桔无公害生产标准,引进无病优良品种母树8000株,在三板乡大石村新建100亩新品种示范园,积极做好柑桔、茶叶无公害商品化处理,打造“*柑桔”和“硐茶”品牌,实现*茶果业可持续发展。

4、拓展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提高蔬菜生产效益。在土溪镇、天星镇、渠江镇、渠北乡、李馥乡等城镇近郊及沿江地域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商品蔬菜,探索蔬菜温室大棚栽培技术,发展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保证蔬菜面积20万亩以上,其中商品蔬菜3万亩,产值比上年增加5%,建设蔬菜专业村35个。在土溪镇的先锋、万河村,渠北的流江、庆丰村,天星镇的菜场、文昌村等地连片打造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示范亮点建立,引导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全县蔬菜产业良性发展。

5、探索蚕桑生产新路,建立管桑养蚕示范片。按照“关注市场、稳步发展、管好桑树、科学养蚕”的思路,在嘉禾、清溪、龙潭、白兔等乡积极建立“一步建园”、“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技术推广以及管桑养蚕示范片,建立“优良桑母本园”,带动全县蚕农栽桑、管桑、养蚕,促进桑农增产增收。

6、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为*农业提供智力支持。

积极利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绿证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短期培训和学历培训等农民素质教育,在望江、定远、龙潭等乡镇积极开展现场咨询、菜单式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在三板大石、清溪百花、中滩寨坪、望溪石坝村创建“农民科技书屋”,以此促进全县乡风文明,掀起科技兴农热潮,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和技能。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狠抓农村沼气建设。严格把关,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农村沼气建设5400口的任务。继续实施2006年度国债项目2500户户用沼气池建设及“一池三改”,大力争取*年度国债项目和市级项目,促进广大农村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把好事办好、办实。切实抓好县级项目,积极适应农村条件变化新情况,在三板乡大石村、鹤林乡阳山村等新农村建设示范重点村积极开展乡村清洁示范工程、户用秸秆气化利用工程、规模养殖场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为实现“村容整洁”目标探索新路。加强农村沼气的管理工作,建立*农村沼气配送服务中心,确保农村沼气建设使用安全高效。二是狠抓农田基本建设。积极配合县农发办、国土局等部门,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金土地等项目实施,改造治理中低产田土1.7万亩,在改造区积极培肥地力,改质与改形同步,培肥与利用同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2、加强农经管理。一是强化农民负担管理。积极强化涉农收费、生产性收费和“一事一议”农民筹资筹劳的监管,落实种粮直补面积、科技入户物化补助等惠农惠民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规范“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程序,按“统一规划、干部引导、村民自治、贫困减免、钱物民管、帐务公开、民主管理”28字方针强化管理,制定筹资筹劳中自愿以资代劳的标准,加强涉农收费和农民负担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二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要依法调查登记和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的流转,力争农户间小型流转合同签定率达100%,规范率达100%,防止土地流转中的隐患发生;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力争土地承包合同、台帐建立健全100%,加强对土地承包、征占纠纷的调查处理,依法保护农民利益,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力争查处结案率100%。三是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推行村社财务委托制,实行村帐乡管、社帐村管,做到乡村集体经济资产土地清、财务清、合同清、手续清,规范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实行村级财务公开,重大村务公开率100%。四是开展村社财务审计。加强村干部的离任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指导全县村社财务管理工作。五是建立农民技术协会。积极引导农民建立黄花、柑桔、沼气、药材等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民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及时到民政等部门注册备案,实行统一宣传、统一生产、统一营销、统一管理,以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3、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完善、规范农资商品双向备案制度,规范引种程序,抓好农药、种子、苗木、检疫等执法检查,对无证照生产、经营的经销商进行严厉打击;积极开展打假扶优护农行动,适时农资信息,依法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查处不法商贩,保证种子、农药、农械等进货渠道正规、价格合理、品质优良、市场净化,确保生产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第9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农村发展 订单培养

1大庆三农现状

大庆市有132万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8%(1)。而大庆市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3.8:79.3:16.9(2013年数据),增加值分别实现166亿元、3434亿元、732.7亿元(2)。对于大庆这座石油城来说,农业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较小,但是农村人口却将近全市总人口的一半。大庆市2014年的工业增加值是2211.5亿元,位居黑龙江省第一位。其中石油石化的比例最大,高达86.3%,但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现了负增长。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工业增加值为82.5亿元,比例仅为3.73%,但增长较快,达到6.5% 。依托农产品发展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增长,对于大庆农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好事。然而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深加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现代经营思想的人才来转变传统农业经营的思想。大庆农村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却存在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就是能考上大学的人基本上都留在城市不回来了,留在农村务农的人大多数教育水平低下,教育层次居中的人则去城里打工了。这无疑给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小的阻碍。大庆实现小康的目标需要拉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不能定位在振兴农业经济的比重上,于是切入点就要落在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教育质量上面。只有农村人口富裕了,大庆的全面小康才能实现。

2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大庆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国务院近年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号召职业教育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教育部也积极倡导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教育扶贫工程。大庆职业学院作为大庆市唯一一家高等职业院校,虽然根植于大庆油田企业,但从长远来看,要服务于大庆经济的发展。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庆职院在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提高大庆农村人口素质,对大庆农村子女的职业教育进行订单式培养。

在对大庆市农业经营的调研中发现,发展迅猛的农业企业或农村合作社至少会有一个具备现代经营思维的领军者,他们高瞻远瞩,容易接受现代化经营理念和农业发展新思维,并在实践中高效地应用。拿两个较为突出的合作社来讲,一个是大庆市肇源县娄家寨粮食种植合作社,另一个是大庆市大同区双榆乡红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前者的领军人物曾是一位教师,认定粮食发展需要走有机认证的道路,并通过参加各种农展会、绿博会与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让入社的农户迅速尝到有机认证带来的甜头。粮食产品打入深圳、北京甚至海外市场,并成为国家示范合作社和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并积极申报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社。每年投入有机认证的费用达20多万元,这对于农村合作社来说不是小数目,如果没有领军者娄云鹤的现展意识,是不可能推行下去的。后者的带头人则是一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普通农民,认定红高粱只能酿酒,知道本地的红高粱出酒率高于其他地区的红高粱,但却拿不出专业机构的认证报告或其他实质性的证据。在国内白酒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的红高粱销路出现了问题,就想自己酿酒卖酒。但是酿酒的营业申请目前是受限的,推荐他们与有营业资格的小酒厂合资合作,他们却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不肯接受这种方式。我们为其分析,即便申请到酿酒资格,熟悉酒的销售模式吗?很有可能红高粱的销售解决了,但问题却集中到了酒的销售上,而他们红高粱的销售之所以不理想,正是因为白酒市场的不景气。最后,只是问题转移了而已,而且转移到一个他们更不了解的领域。他们还面临另一个选择,与山东的一家企业合作开粮仓,但是要求他们合作社目前的用地合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我们积极为其联系了律师,这件事很容易解决,但是这家合作社的领导者却不情愿支付土地租金,也很在意合法化的那些开支,虽然这些开销用不了太多资金,并且远低于它带来的赢利。两个合作社均具备较好的农业资源,但是两者的领军人物的思想却天壤之别,这也造成了他们的发展大相径庭。

从这两个突出的案例不难得出一个道理:农村人口的人才培养和现代化教育对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能留在农村愿意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的高等教育人才莫过于脚踏实地的高职人。发展大庆农业经济,有必要推进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

3庆职院订单培养的状况

订单培养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量身订造”培养专业型人才的一种培养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确保供需双方零距离对接、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办学模式(3)。在高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上,庆职院的订单培养有较好的业绩。庆职院目前的生源,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农村生源,对于服务农村经济的高等人才培养具备扩大化的资格与条件。

2015年6月在市政府主导下,庆职院与大庆沃尔沃经过多次沟通洽谈和相互调研后,初步达成了在大庆职业学院建设“大庆沃尔沃汽车学院”的合作意向并签署了合作培养人才相关文件。

工商管理系与庆客隆连锁商贸有限公司在多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2009年5月开始校企合作),成立庆客隆订单班。庆客隆是黑龙江省大庆市首家大型连锁超市,2005年加盟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2009年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如今,庆客隆连锁经营网点遍布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二十多个城市,成为具有百货、大卖场、超市三种经营模式的旗舰之师,在快速成长期急需大量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如今我院培养的这些人才成为庆客隆的中坚砥柱,多人成为扩张中的各分店店长。

石油工程系与西安通源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通源订单班,第一批订单班学生于2014年8月,经过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将31名同学中表现优秀的27名同学被分配到大庆、辽吉、长庆、玉门、焦石、塔里木、通源正合等7个项目部参加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通过订单班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岗位、磨练心性,毕业后就能顺利过渡,直接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

机电工程系与尊荣亿方集团大庆公司签署订单式培养协议,尊荣亿方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乘用车综合经销商集团之一,订单培养主要面向大庆沃尔沃4S店和捷豹路虎4S店等豪华、超豪华品牌汽车的销售与维护人员的培养。

比较成熟的订单班还有华宇物流订单班、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企业订单班、温都水城酒店订单班、外贸旅行社旅游管理订单班、苏宁电器订单班等。

订单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闪光点,这种模式不仅缩短了企业和用人者之间的磨合期,还让企业在员工规模化储备、科学化培养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也让学生实现了“入学即就业、毕业就上岗”的目标,学习技能更加有针对性。将这种模式用于农村高等人才的培养非常适合,还能促进农村生源回家乡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

4庆职院针对农村子女的订单培养的思考

4.1对于农村考生,高职相对于三本院校的优势

就读高职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分数可上三本院校,但家庭状况不佳,负担不起三本院校过高的费用;一类是分数较低,虽然家境不错,但分数不够三本录取最低分数线。三本院校一般包括:(1)多数独立学院(公、民合办,民企出资,属于民办范畴)。(2)多数民办高校。(3)少数公办本科高校的部分专业。(4)少数本科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属于民办范畴)。三本院校主要是独立学院、民办学院以及中外合作院校,因此费用相对较高,而且需要开学前将学费上缴,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负担较重。这也是高职院校的农村生源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科院校目前有对贫困农村的定向招生,高职院校也可对农村子女进行类似的订单培养,分数线可相对优惠一些,或者对高分农村子女进行学费减免。目前庆职院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对不同分数的学生有一定的学费减免政策,可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庆农村子女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家庭特困的农村子女则鼓励他们参加自主招生,来实现他们的大学梦。

4.2农村子女订单培养模式的学费问题的思考

关于学费问题,不可能一刀切的全部减免。学费问题可分为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贫困优等生,根据高考分数和自主招生分数,推出不同级别的学费减免。目前庆职院已经推出针对贫困优等生的学费减免政策,来吸引更多优秀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实现零元钱读大学的梦想。而这些优秀的贫困生走向社会也会给高职院校争得更多的美誉,强化高职院校的品牌效应。另一种是分数较低的农村学生,不论是高考成绩还是自主招生成绩,分数均不是很高,勉强能上大学。对于这类学生不可能减免学费,否则他们身上奋进的细胞就会萎缩。为了让这类学生有一定的担当,上学期间可争取一系列的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资助,还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贷款上学,工作后一定年限内将学费还清。这两类方式均可以帮助那些贫困农村学生实现大学梦,并且不给高职院校增加过重的负担。有压力还会有动力,这样高职学习期间就不会太茫然,会更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学习内容。

4.3面向大庆农村子女订单培养的高职教育的构思

对于职业教育面向大庆农村子女的订单培养,笔者认为可以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大庆农村子女就读庆职院目前已经成熟的各专业的订单班,学习自己感兴趣并能为家乡出谋划力的一技之长;另一个是与大庆杰出的以农业经营为主或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形成特有的农业经营方向的订单班。目前有合作意向的是肇源娄家寨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为主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规模尚小,还不能独立形成一个订单班,可以考虑多企业联合订单的模式。大庆农村地区的主要产业范围有:大棚蔬菜经济、粮食种植经济、旅游文化经济三类。庆职院在农业技术上并没有八一农垦大学有优势,并且大庆农村地区最需要的还是农业经营方面的人才,而我院工商管理系和人文科学系在这方面还比较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果蔬经营最关心的是市场渠道的开发与维护,农超对接是目前我国这方面最成熟的模式。而我院与庆客隆、永辉超市的订单培养及校企合作均有较好的成果。华宇物流订单班则可帮助果蔬类易损害品的物流管理有较大提升。电子商务对于粮食作物的网络经营非常有利,大庆有丰富的粮食作物,但形成品牌并在网上向外经销的产品并不多,主要是农民和相关农业企业的电子商务营销的知识与经验欠缺所致。大庆目前的旅游景点开发较好,林甸北国温泉,杜蒙连环湖景区、阿木塔风情园、奈湿地,龙凤湿地风景区,大同八井子采摘景区,大庆牧场草原景区以及冬天的冰雪旅游等,都是不错的旅游文化经济。庆职院的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系统化地为当地的旅游文化经济筹谋,与现已开发的旅游企业以及尚未商业化的牧场草原合作,共同将大庆的旅游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这对于大庆农业经济的发展无疑助益匪浅。庆职院的园林专业还可助推农村经济林木花草种植与发展,在现有的果蔬与粮食种植之外,开辟园林林木与花草的栽培,主要针对城市园林景观的构建需求进行相关的配套服务。目前我市这方面的需求还是蛮旺盛的,但是当地的规模化供应还尚未健全,这不能不说也是一大商机。庆职院将现有的资源针对大庆农村地区的特点进行清晰地定位和推荐,让农村子女通过自己的需求进行自主选择,还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成若干专业招收订单班,甚至可以打破系部专业的界限,根据市场的需求成立订单班,学习的内容由各专业进行全方位整合。

比如,成立农业经营订单班,主要学习农业的田间管理、有机认证/绿色认证、举办展会/展会营销、农超对接管理、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经营财务管理、农业人才招募与管理、农业现代化管理、农业深加工商品学、农业企业创业训练等。成立大庆旅游景区管理订单班,主要学庆的旅游景点知识、大庆的人文地理知识、旅游景区经营与开拓、大庆旅游的网络营销、大庆农产品与旅游的互助推广、景区定位与产业化发展、观光农业的发展等。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向他们做好宣传定位,庆职院不只是授之以鱼,而是要授之以渔,就是要在零元学费读大学的基础上,学会零元钱创业或经营的本事。

参考文献:

[1]大庆市建四大平台调动农民创业积极性[OL],大庆网,2015-04-14.http:///zwdt/qszwxx/525261.shtml.

[2]经济结构[OL],大庆网,2014-07-03 .http:///jrdq/jjfz/494730.shtml.

[3]周晖.“师徒结对、订单培养”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