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语文的方法范文

学语文的方法精选(九篇)

学语文的方法

第1篇:学语文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课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14-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导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故被称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简明扼要、生动有趣的导语,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可调节课堂气氛,变“呆教”为“活教”,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巧妙导入,以保证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几种导入方法。

一 故事导入法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如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桂林的景色是大自然的杰作,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那里的山石、河流、树木、小桥几乎都流传着一段动人、神奇的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有姓龙的父子俩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艘大船,用来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没有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欣赏呢?再听听那段神奇的故事呢?”

二 情境导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有意创设生动、愉快的意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授《鸟的天堂》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当你置身于风景优美、空气清晰的树林中,倾听那美妙、动听的鸟叫时,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闭目遐想,犹如身临其境,争相发言。此时,我将话题顺势一转:“在祖国的南方,有种榕树,上面栖息着很多鸟。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了一个美丽的‘鸟的天堂’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优美的文章吧!”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很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三 巧妙提问导入法

提问是讲课常用的一种手段。但如何提问需要学问。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吃透教材,把握实质,问在点子上,既要避免满堂问、句句问,又要避免该问而不问,把答案告诉学生。问必须引起学生的思考,讲究“巧”字。围绕课题,设计提问,巧妙导入新课。如教授《绿色的办公室》这一课时,可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提问:“图中既没有房子,也没有桌椅,为什么叫办公室?还在前面加上‘绿色’二字呢?”这样揭示题目,巧妙提问,让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课文的心理。

第2篇:学语文的方法范文

    一、系统学习法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

    我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

    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零打碎敲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览,各门各类的书都翻一下,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用零打碎敲的学习方法,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学习从来都是乐事。

    三、读写结合法

    语文学习,必须阅读、思考、写作结合,才有高效率。一个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二是阅读、生活伴随写日记,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三是阅读、生活伴随文章的写作,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这样长期下来,近处,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远处说,才能成就事业,才能自成一家,成大家。

第3篇:学语文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学;具体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56-01

1.感悟文本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必须依靠具体的语言文字即文本,并与语文学习同步进行才能有效。文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文本时,首先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凝聚在文本中的情感,并使自己产生与教学内容同质的情感共鸣。比如,笔者在教八年级下册《春酒》时,通过对教材的解读确立了以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文中所表现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在上课伊始,笔者就抛出一个问题:你读出了蕴含在作品中的哪些情感?(浓浓的幸福与淡淡的哀愁) 学生抓住了文本的情感,所有语言的理解都显得得心应手,情感的渗透也顺理成章,语文课也不再会是一潭死水。

2.创设情境

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性、传染性是情感的重要特征,当今中学生的情感正处于由形象性感受向道德性感受发展的过渡阶段,其道德感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创设具有一定煽彩的生动情境,来唤起学生的相应情感。在教学《春酒》时,笔者接连设置了三个情境。第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曾经喝过酒吗?你在什么样的场合下喝酒?酒在这样的场合起到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很简单,同学们积极举手,情感一触即发;第二个问题情境:历代文人写酒的诗句有哪些?同学们纷纷背诵与酒有关的名句,情感得到了升华;第三个视频情境:笔者精心选取了一个Flash制作的视频《乡愁》,浑厚的声音诉说着游子离乡的淡淡哀愁,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的共鸣,为整堂课的情感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要善于引导学生逐步扩大其思维容量

任何学科教学的本质之一就是促使学生的思维成长,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把学生推向前台,课堂是学生思维发生发展的平台,在每一堂语文课上,我们都应当善于寻找激活学生思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并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畅所欲言,为学生创造易于拓展和扩大他们思维容量的空间,引领着他们走向思维的纵深之处,使学生真正成为上课的主角。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成功的语文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生气勃勃、充满思维冲突的学习交流。如果教师一味的想把学生的思路纳入教师预设的轨道,结果师生都会感到很累,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利用课堂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思维训练,既是语文教学的既定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实践的方向。

4.要善于通过有层次的教学组织来引导学生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组织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不管是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在思想的领会与把握,还是注重学生思维容量的扩大与拓展,都离不开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语文课教学组织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有层次上,这种有层次的教学组织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在课前对教学情境设计的合理性,再一方面还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中对实际问题发生的应变能力。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无论是导入、板书、结尾、迁移、甚至是作业布置都应认真准备。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情境,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应变能力,就一定会具备出色的教学组织能力,从而成功地引导学生畅游于浩瀚的语文之林。

5.保持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6.给学生信心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你身边的每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哪怕他是一个残疾人,霍金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相信学生,唤醒学生的自信。只有相信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第4篇:学语文的方法范文

2011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第5题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中国观众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主客移位)

2011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第5题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语意重复)

上面笔者列举了三个省份的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病句题的三个选项(当然还有很多地区的高考题涉及语法问题,不在这里一一赘述)及出现的语病。由此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法知识仍然是出题者考查学生素质的重要考点。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展开,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因此很多人提出“语法教学应该抛弃”甚至“语法教学是‘买椟还珠’”等观点,事实上语文教学在注重人文精神培育的同时,仍然不能丢弃语文的工具性,适度的语法教学还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甚至到近乎取消语法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实行下来的结果也并不乐观,可以说,既没有减轻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也没有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很多学生还是话说不清,文写不通。究竟是应该淡化语法还是换种教语法的方式,这里谈点儿粗浅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学习汉语语法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获得,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汉语语法应该说是有用的,但是为什么很久以来都被淡化?正如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一样,中学语文教学淡化语法也是有原因的。据笔者分析,面对“素质教育”,教育部出台的“新课程标准”对语法一词做了这样的规定:“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并且还提到教学中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明确提出:“语法不作为考试的内容。”还有以前的汉语语法教学方式也是有问题的,以前的语文知识教学中总喜欢强调知识的完整性,而且花费很长的学时来向中学生讲授系统的语法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就会反映“语法学习让他们感觉很枯燥”,从而使好奇心旺盛、抽象思维不发达的中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这样看来似乎语法在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弊大于利,是不是真的没有学习语法的必要性了呢?其实不然,我们从身边的人和事就可以看到语法对一个人语言表达的影响。学过语法的人比起没有学过语法的人来,文字通顺的比例也总要大些。学语法好比总结经验,把经验总结总结,懂得其中的道理,把不自觉的变成自觉的,不但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就会巩固和提高。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语法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旺盛、接受力强”这一特点,尽量化抽象的语法理论知识为简单易学的知识,从而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写作。笔者赞同运用感性――理性――感性的语法教学方式。比如,随文教学语法的方式。

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以哲学为基础的,哲学中的实践观告诉我们,一切活动都应该是从实践――理性――实践。因此,任何的学习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学习规律:感性――理性――感性。即:先在感性材料中学习,获得感性知识,然后从感性知识去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然后用理性知识指导学习新知识,指导理解感性材料,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比如:在接触大量感性材料的知识中一般没有也不允许有“不桌子”“不教室”之类的说法,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并在适当的时候归纳出‘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等规律性知识,以便用这样的规律性知识去指导学习运用,规范自己的说话与作文,判断自己及别人用法的正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学语法对学语言的重要作用。反之,如果不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学习质量就不是很好,不能用理性知识解决类似问题(不说“不桌子”,保不准会说“不春天”)。

随文教学语法是感性――理性――感性的语法教学的最好的方法。

首先要结合正在学习的课文,提出学生应该了解的文中的语法修辞知识,然后扩展延伸,联系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出现的这一知识点的典型例子,以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性了解。例如代词的一些用法:

(1)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鲁迅《故乡》)

(2)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冰心《小桔灯》)

(3)……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

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一件珍贵的衬衫》)

例(1)两个“我们”含义有别,前者是排除式,后者是包括式,后者可以用“咱们”来替换而基本意思不变,前者则不能。通过这个句子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的两种用法以及“我们”和“咱们”的区别。例(2)可以很好地说明第三人称代词“他”和“她”的一些区别:专指男性或男女不明时用“他”,专指女性时用“她”。指同一个人而分别用“他”和“她”,当然不是作者的笔误,而是作者用词的细心准确:“我”不知道这位大夫的性别,所以用“他”;而小姑娘知道这位大夫是女性,所以用“她”。例(3)可以较好地说明指示代词的远指和近指:前面两个“那”与“往事”和“1972年8月3日的夜晚”照应,立足现在说过去,是远指;后面一个“这”承上文.回到现在,是近指。指示代词“这”和“那”的准确运用,起到了很好的篇章连接作用使文章的结构自然而紧密。教师带领学生从随文学习中感受到感性语言中这些特点,再和学生一起将这些语言特点总结出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言规则,将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中娴熟的运用这些语言规则,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其次,应当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着重从语用平面来教授语法修辞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和“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语法研究有三个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语法知识的“随文教学”,重点不在结构平面,即句子结构的分析理解。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学生在长期的社会语文生活中已经基本上习得了母语的大部分语法结构规则。过去的语法知识教学之所以不成功,其主要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过于侧重语法的句法平面的知识教学。例如各种语法结构的分类、辨识和分析,有的甚至是专家语法的内容,如主谓谓语句的类型、句首时间词语和处所词语之于主语和状语等。由于汉语语法的灵活性和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这些语法知识很难讲得清楚,而且它们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并没有多大的直接的帮助,所以学生学不懂,讨厌学。语法知识的“随文教学”,应当把重点放在语义和语用平面,尤其是语用平面,即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法形式的表达作用,从而学习运用各种语法形式来恰当地表达思想。例如带领学生掌握语序的排列和变化的不同作用、被动句、倒装句的不同表达效果等,这些都有利于他们以后的表达的准确、娴熟。例如下面几个被动句不同表达效果的例子:

(1)他的天才可能从此就被理没。(何为《第二次考试》)

(2)这是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小巷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笼一般,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是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宿三十多个人。(夏衍《包身工》)

例(1)(2)都是被动句,但使用被动句的原因却不完全相同。例(1)是因为说不出,或者用不着说出主动者。例(2)的中间一句使用被动句,让“工房区域”做主语,一方面是为了承接前面一句的宾语“工房”,另一方面是为了同后面一句的主语“房屋”保持话题一致,使三个句子语意连贯。

第5篇:学语文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优化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小学生各种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人格上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点点滴滴不能放松。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教育心理学就此专门提到:“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出现强制字眼,就应该遭到批判。这种倾向恰恰说明了现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区。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教育以人为本,并不是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

角色表演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而且通过角色表演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语言的节奏,使学生在表演中逐渐对课文产生感情。《牛郎织女》是一个千古传唱的神话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当然,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比如,当牛郎织女分别多年后,在鹊桥上相见后会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模拟相关的对话。我相信用这样的方法,肯定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更有激情。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关键看老师怎样进行开发。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大都依赖老师的课堂教学,这种灌输式教育,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因此,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就很重要。所谓“点”,就是要抓住学习的“重点”和“要点”;所谓“拨”,就是为学生解答疑难,排除学习障碍。它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排除疑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逐步拥有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智力。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应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工夫,不能机械地讲解课文中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有更深地体会。

在教《月光曲》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在导入时,播放了《月光曲》钢琴曲,使学生先对这首曲子有了最初的感受,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这首美妙的乐曲是怎样谱成的。在课堂中教师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铺设台阶引导学生情感朗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采用这样的文字激情引导:“盲姑娘怎么也想不到,在这偏僻的乡村竟能如愿以偿地听到如此精湛、如此纯熟的钢琴声,而且酷爱音乐的她猜想眼前这位演奏者很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贝多芬先生。因此,盲姑娘又惊又喜地说……”学生仿佛已经和盲姑娘融为一体,很激动地朗读课文,感受盲姑娘的激动和贝多芬由同情到遇知音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复杂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轻松引导、自己的深入朗读中,明白了《月光曲》的旋律实际就是贝多芬当时的情感变化过程,巧妙地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四、审美教育的策略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人文性等为一体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揭示了五彩纷繁的美好世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审美观点,进一步促进全面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利用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地调动学生情感,对他们进行美育渗透,才能收到最佳的美育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教师如果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进行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的受到美的感染。老师可通过创设意境、表情范读、看图想象、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总之,在语文教材中有优美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觉美、理解美、领悟美、发现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的。

五、丰富教学内容

第6篇:学语文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

一、大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具,开发直观性教学

由于汉语拼音无法进行性实物直观,所以他的直观性教学的开发,其实就是开发课堂教具。因为与汉语拼音教学配套的教具不多,所以许多教具都得教师自己来制作。下面我介绍集中聚居制作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依葫芦画瓢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教具制作方法。主要用于第一课新声母,新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把与新授拼音相对应的图片,找教材上的样子画下来,贴于黑板即可。这一方法一般都用于拼音卡片代替,但拼音卡片有一个缺陷,它是图片拼音同事出示的,而且色彩也不够鲜艳,若教师自制图片的话,就可避免这些缺陷。不过自制图片需要一些时间,且较为麻烦,所以这一教学手段主要用于一些在字形或发音上较难掌握的拼音上。如果韵母o,u;声母b,d;f,t;p,q;复韵母等。

(二)、儿歌法

根据字母的字形编出儿童喜爱的顺口溜、小儿歌、绕口令来教儿童记忆那一个个干巴巴的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活的形象,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这些字母。无论是说儿歌或绕口令、顺口溜,都要结合课本中的每一幅画面,形象直观地帮助儿童牢记每个字母的字形与发育以及各种规则。如标调号歌:“标调号有方法,有a不放过,没a找oe;oe都不在,就找i和u;iu并列标后边。”拼写规则歌:“jqx三兄弟,从不和u做游戏。小小有礼貌,见到jqx就脱帽。小见到jqx,脱帽去点儿行个礼。”为了帮助儿童发准干舌音和翘舌音,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儿童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使儿童牢固地掌握了拼音字母和各种规则。

二、大力开展趣味教学,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处于幼童时期的孩子,是十分贪玩好动的,单个图片和活动教具是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他们不仅好看,好听,还好玩,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

(一)多开展动手练习

动手练习的形式很多,有动笔的,有模仿老师动作的,有摆放学具的等等。在进行摆放练习时,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摆放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拼音知识,更可以顺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手能力,是一项十分实用有效的综合性教学手段。

(二)结合游戏,娱乐来进行拼音教学

低年级最常见的游戏就是“找朋友”。不过这个“找朋友”可以找不少名堂。可以复韵母找朋友(如:an,一个学生拿a,另一个学生拿n);可以整体认读音节找朋友,也可以两拼,三拼音节找朋友,还可以图文找朋友(如:“转笔刀”,一人拿图片,另一人拿相对的拼音词语名称),形式多样,灵活实用。

除了“找朋友”,还有“摘苹果”比赛。在“苹果”后面写上音节,进行拼读比赛。

(三)提前读写,巩固拼音,初试写话

在拼音全部教授完以后,可以试着用拼音来练习组词,造句的练习。一开始可先用拼音来试着写词语,待熟练之后,让学生用口头说一句完整的话,再用拼音写下来。这样的练习可以布置在周末做,用对老师说的语气来写。题为“每周一句话”。这一练习不必过于严格要求,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可以巩固,运用拼音,也可以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果开展的比较好。今后还可以成为老师与学生互相沟通的重要渠道。汉语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积极合理的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内容的缺陷,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

三、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一)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根据儿童的着一心理特点,我们利用录音,录像,投影等现代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旋律等参与拼音教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拼音学习兴趣一对于中年级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声像引路,反复朗读的步骤进行教学。

(二)社会生活实践

第7篇:学语文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育方式

随着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思想价值观念不断的形成于发展,加强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是现在教育的重点需求,孩子在初次的教育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与帮助构建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念,只有在班级的沃土上让孩子充分放飞自己理想的翅膀,才能让孩子在班级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在孩子进行语文教学教育的同时,要让孩子充分完全的融入到班集体的建设之中去,体会到梦想的真谛,培养孩子努力向上的精神,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放飞梦想的舞台。

1.语文作文实验班级的建设

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重要转变就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真正使学生的历练创新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结构化指的是课堂内和课堂外均要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和内容。确立学习任务为主导的学习型创新教学课堂有利于教学工作更加深化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树立语文实验班级的愿景,成为大家自觉自愿的追求,师生、家长都可以参与讨论,然后才形成各类奖惩机制,如:课堂要求、课间纪律、午休规则等等,增强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在“语文童梦”文化的引领下,教室就像一个温馨的家,每个班级都会成为一个散发无限童真、童趣、童心、童情的童梦乐园。为了让班级成为儿童梦想生长的沃土,我校积极倡导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校的“童梦园”大主题下,各班根据孩子特点和实际情况,由师生、家长共同确定班级主题、口号和奋斗目标,征集班徽、班歌、班旗,大家齐动手、共参与,美化教室,提高师生品位,丰富班级文化内涵。为了使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内化为师生共同的愿景和自觉自愿的追求,师生们通过民主讨论,形成各类奖惩机制。在创建班级文化过程中,班级特色不断得到凸显和强化。每个班级都在大胆探索,让班级成为孩子张扬个性、追求梦想、实现生命价值的摇篮。

2.语文作文教学方式

在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需要依据孩子们的梦想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通过对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念的总结和优化,找出各个孩子的梦想取向的具体方面,对孩子自我梦想的树立加以深化指导,给出具体的发展前景,充分激发孩子为梦想奋斗的动力。同时依据优化的课堂的组织结构,具体分析出同班级孩子们梦想树立的共同点,找出实际的联系,确定班级梦想发展的方向,以此让孩子们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交流自己梦想的价值和自己实现梦想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找出孩子理想的班级状态的样子,促进同学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彼此合作竞争共赢,共同感受班级的温暖,努力打造班级发展的梦想之舟。在孩子梦想不断发展认识的今天,孩子梦想发展的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关系认识还没有形成共识。而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仅影响班级能力理论的学科属性,也影响孩子梦想结构搭配的社会价值。在班级梦想树立背景下,孩子对先进的梦想和思想要有最为清醒的认识,建立梦想互助发展的班级建设模式。

3.树立清晰的语文班级梦想

新的教学创新模式的要求下,班级梦想的建设应采用学生梦想互动的创新型教学方式,应鼓励学生自身大胆尝试、大胆创新,结合多种和形式技术手段,为自身提供尝试、创新、创造的机会和条件。在梦想的引导作用下,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通过自己的心来感知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去感触自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问题等,以此来不断激发自身的热情和精神。以培养价值梦想为导向的学习还包括学生走出自己学习的区域走向社会感悟社会,参加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多接触形形的人,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完善自身的心理创造、提高理论和实践的认知的水平。其次,在进行情景模拟化的条件下,要充分开展“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组成优化的教学模式搭配,带动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原理,从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知识的学习效率。还要十分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除了创设情景教学法,还适时采用讲故事、演讲、小品,竞赛、课本剧表演等方法,激发学生们学习基于生活的语文的兴趣。在课堂上利用表演教学时,注意兼顾各种档次的学生,让他们人人都有机会参与,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想像表演,由优生和后进生进行组合,由优生带动后进生,教师做适当指导,由于准备充分,安排合理,从而获得成功,让他们充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的上进心和语文学习的能力。

4.结语

学好语文需要每个孩子树立自己的价值梦想,寻找放飞梦想的方向,老师要引导自己班级的学生建设班级的梦想价值体系,合理规划引导班级的梦想追求,为孩子梦想的培养和放飞建设一个合理的舞台,采取合理的语文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搭配语文教学方法,建立实验性的语文教学班级。

【参考资料】

[1]张坤炽.以教材为生发点,有效拓展阅读[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0(Z1)

[2]陈红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浅谈[J]. 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 2009(08)

第8篇:学语文的方法范文

一、在诵读中积累复述语言

小语教材中所选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熟读成诵,充实语言库存,复述时语言的丰富性便水到渠成。复述前,闭上眼睛听一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课文中的锦言佳句,精彩部分,鲜活人物在头脑中一一闪现;有目的出示幻灯图片,仔细观察每一组图画,依据板书,将课文中精彩的一幕幕与之一一对应;教师根据图画、板书提纲示范讲“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记;根据以上提供回忆的线索,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复述课文。教师帮助学生在诵读中理清文本思路,层层递进,这样的复述训练才有法,才有效。对于篇幅较长,结构复杂的课文,教师指导时要强调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复述,加强语言积累。可以用循序渐进的策略,从少到多,积少成多地记忆,先复述一部分,再渐次增加;也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回忆,学生详细回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复述的过程;还可以用图画、课文提纲、板书的形式提供复述线索等。

二、关键词引领,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复述

关键词引领,为学生复述提供了一根拐杖。借助这根拐杖,既帮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精髓,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同时又为学生留下了表达的空间,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第六册《女娲补天》时,学生理解了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各种灾难后,抓关键词“塌下、露出、震裂、燃烧、围困、挣扎”让学生结合课文简要地讲一讲灾难的过程。这样的简要复述训练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词语,积累了词汇。当学生在读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利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全文,然后让学生借助课题、板书、课件来讲故事,尽量用上书上的好词好句,如能加上自己对课文内容独特的理解更好。这样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不仅有提示作用,而且还能在复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插图或自画连环画配字引导学生复述

许多课文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配上的插图,合理、巧妙地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学生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有的学生的绘画能力比较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课文情节画连环画,在每幅图下配上简单的介绍情节的文字,帮助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如教完课文《七颗钻石》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画几幅连环画,实在不会画的同学就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三幅画,在每幅图下配上简单的介绍情节的文字,对照插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第二天,让学生把自己画的连环画放在投影仪下,对照自己画的连环画讲故事。有的学生甚至画了七、八幅图,配上了课文中没有的语言。这充分说明学生已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听着学生生动的复述,我想对于指导学生复述童话故事,画连环画并配上文字是再恰当不过的方法啦!

四、看动画片――读课文――讲故事引导学生复述

许多课文是根据神话故事改编的,学生在学课文以前已看过含有课文内容的动画片,在指导复述这类课文时,我采取看动画片――读课文――讲故事的形式。如教学第六册《女娲补天》时,课前,我在网上下载了“大地欣欣向荣,人民欢歌笑语”、“水神与火神打架”、“女娲炼石补天”三个片段。教学时,我依次播放三个片段,让学生在课文中分别找出相关的内容多读几遍,然后丢开书本加上动作把这段故事讲给同桌听。当学生准备充足后,以比赛的形式讲一讲每段故事内容,当场评选“讲片段故事能手”。当学生能生动地讲述三个片段后,我再一次播放三段录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说这个故事,如能加上动作更好。最后,全班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这样逐步地提高复述要求,让学生感觉复述课文是件多么愉快的事。

五、列出提纲理清思路引导学生复述

根据对原文的理解,理清复述思路,列出复述提纲进行创造性复述是一种极好的形式。如在教《争吵》一文时,先帮助学生归纳熊猫说话的思路:先说我们为什么争吵,再说我们怎样和好,最后说爸爸告诉我什么,我明白什么。同时板书这一提纲,大面积进行模仿复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说话复述,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

六、改编原有文体,复述多种可能

每篇文章的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也是作者的意识与感情的结晶与沉淀,让学生们学习、阅读及理解那些文章,其最主要目的在使他们能够和作者达到心灵和文本间的交流及沟通,去了解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寄托,并掌握其独特的写作方式,把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利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灵活的运用。因而,若想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课文复述的效率,就需要让他们能够合理的、科学的运用已有的这些文章来认识经验,以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库存来对课文的文体做出改变,运用自身熟练地方式把那些曾学过的文章生动的、想象的再现出来,例如,把“通过讲解员的身份来讲解的文章”改编成为“通过讲述某件事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或者直接改编成一个故事等等文体转化的方式来复述及再现文章的感情与内容。

七、续编课文以引导学生复述

第9篇:学语文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方法

从理论上讲,现在没有人对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学习外语必须同时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这已成为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共识。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王振亚说过文化教学的状况是“教师随机任意地教,学生凭兴趣随意的学。”(1)这种状况在中学阶段尤其突出。从主观上讲,有些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外语的初级阶段,只要学生记住单词、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就够了,没必要导入文化知识,他们只承认大学阶段应该教学文化内容;还有老师担心教学文化会加重中学生的负担,也不愿把紧张而宝贵的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所以就放弃了文化教学。而客观情形是教学大纲对文化教学没有具体的要求,致使中学英语教师在这点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意的成分就更大。而这样就导致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比较薄弱的局面,这也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遇到尴尬。

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一定要与文化教学想结合,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裂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内容。笔者结合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此提出几种文化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讨在中学阶段文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化教学。

一.词语挖掘法

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词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解词汇时应注意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词义的文化因素挖掘可视具体情况采取语境法、词源法、搭配法、比较法等。比如:讲到news一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词的来源。所谓消息,也就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新鲜事,news这个单词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方位: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也就是汇集四面八方来的事。又如美国英语的秋天常用fall,这是美国人用落叶一词生动形象地展现秋天时节落叶缤纷的情景。再比如我们在讲解英语中对女性称呼的三个词Miss、Mrs、Ms时,进行一翻讲解学生就知道其用途了。Miss表未婚小姐,Mrs表已婚女士(夫人),而Ms一词则不表明此人婚否,这个词是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者所创造的一个词,因为我们称呼男性时一律用Mr,而不区别此人婚否,所以女权运动者为了与男性平等而用了一个新词Ms,所以Ms不仅是一个新词的诞生,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观点和态度,此类例子举不胜举。这种讲解方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词的表面意义,而且使他们了解词的文化内涵,为他们日后准确运用打下基础。

二.语法提示法

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把目的语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融进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具有目的语文化特点的语法现象,这样做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英语中的独立主格结构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个语法项目。难就难在它体现的是英语语法中重结构,重视词与词的组合,而汉语语法重意思的差异。比如下面这个句子学生经常出错。

It

Sunday,the children are at home now.

A)is

B)being

C)was

D)will be

选项中C、D可首先排除,因为时态不对,但很多同学在A和B选择时会选A。咋一看,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和汉语意思正好吻合,而且连标点符号都一致。殊不知英语里重句子结构,如果选A,It is Sunday.主系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第二个句子 the children are at home now.又是一个完整句子,而两个完整句子不能用逗号连接起来,要么用连词连接成一个并列句,而句中没有,这时候为了让两个句子在结构上发生关系,我们选择B,用分词的独立主格结构作后一个句子的状语,这样就符合英文习惯了。而汉语则不同,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这种结构和意义上都是完整的句子放在一起,用逗号连接,在汉语中我们认可这种句子。类似的语法还很多,像英语中的从句,从句里面又有从句,这些句法现象都是英美人思维严谨的特点在语言上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恰当的时候把这些解释给学生,那么他们就不至于一头雾水。如果我们能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语法,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而且容易举一反三。他们就不是死记语法规则,而是灵活地分析句子结构。

三.翻译对比法

王佐良先后于1984年、1985年在《翻译通讯》上发表了《翻译中文化比较》和《翻译与文化繁荣》两文。他以丰富的实例说明:“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翻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吕淑湘先生也说:“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知识广博。可见,积累掌握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对翻译者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对保证译文质量,促使译者忠实、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等助益匪浅。”(2)所以我们在做翻译练习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英语式汉语或汉语式英语,这些都是阻碍我们用英语交际的因素。如:在翻译“我们通过实践来学习英语”这句话,学生用英语表达时写成“We through practice to study English.”,可见,学生在翻译时受汉语干扰严重。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将那些突出反映目的语文化特征的词汇、句式、篇章结构等语言项目提取出来,与母语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异同所在,选择最佳的对应方式。

四.文化旁白

文化旁白是指在介绍有关语言知识内容时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到有关圣诞节时,可以顺便介绍圣诞节的缘由、庆祝方法和习俗;在讲虚拟语气的礼貌用法时,可以见缝插针地讲解英语国家人士的交际习俗和规则。“文化旁白”也可以是“文化渗透”在某一个语言上的扩展,例如:在讲到英国人惯用天气打开对话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由于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水特别多,随时都会下雨,所以他们出门时特别关心天气,就像我们中国人关心温饱问题一样,总是以吃、穿来打开对话。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其实人类的心灵有共同之处,关心什么就谈论什么,只是世界范围内的人关心的问题不同而已。

五.直观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