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语文的意义范文

学语文的意义精选(九篇)

学语文的意义

第1篇:学语文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英美文学语言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也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众多大学英语教师都在不断地摸索,总结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目前,很多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用丰富的视听材料给学生创设富有意义的课堂教学环境。

作为一种补充,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也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兴趣,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英美文学教育,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其功能和应用价值的体现不仅仅适用于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同时也适用于大学外语教学,而文学语言也可以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范本,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情操及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感悟力。一、文学语言与英语语言技能的发展众所周知,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人靠语言来表达思想。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语言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容量。作家可以直接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理解、评价及情绪、情感渗透在作品中,从而以情达理,以理融情,情、理相生。真正的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性。因此语言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对文学语言美的敏感与驾驭能力,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加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文学阅读的魅力与意义也就在于此。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单纯课文教学,语言点讲解等层面上,课本内容相对陈旧,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并无创新之处。其弊端是忽视英语的基本功能即表达功能,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另外还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将生硬的课本内容强行“灌输”;至学生脑海中,使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缺乏生气,长此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将陷入僵局。基于这一现状,以英美文学作品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文文本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尝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最美的语言主要存在于文学语篇之中,所以文学文本可以给英语学习者提供真实可信的阅读文本,对他们语言技能的发展益处良多;文学语言的使用颇讲究遣词造句,词汇的微妙涵义与繁复的句式可以在语言层面拓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交互过程,因此,我们同样需要研究造成语言学习者或群体在对第二语言输入解码方面意愿与能力不同的诸变量,如情感、态度和经历等”;。

第2篇:学语文的意义范文

1.小学作文的重要性

写作,对于识字不多的小学生来说,是令其掌握汉字、理解汉语意义以及培养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写作综合考查了一个人的词汇知识、认知能力、理解分析以及概括能力,小学作文教学不仅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体现,从思维和语言的功能讲,它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叶圣陶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有句话叫做“得作文者得天下”,在各级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在语文试题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且这一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小学作文占语文总分的30%左右,初中、高中占到50%左右。而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只有在小学时候有了过硬的写作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2.目前小学语文作文的教育状态

作文的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在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独立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行的教育形势下,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的课本中获取知识。目前的作文写作指导主要是积累的方式。但是写作源于生活,源于情感,但是作为生活在各种保护中的小学生来说,不可能有大量的生活实践。这样小学作文教学就只能来自于课本和老师的教导。没有活力的方法很可能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作文写作提供良好的题材。

二、影视资源的特性及其对作文教学的意义

1.影视资源的特性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课本的一个特点,色彩缤纷的插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插图也有很大缺陷,它是静止的,只能表现一瞬间的状态,想要了解插图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对小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但是影视资源的优势能够减少简单的图片给教学带来的弊端。

影视内容有表现内容和手段的丰富性、及时性、形象生动性等特点,成为反映生活、折射生活的一面镜子。影视资源具有生动性和综合表现性的特征。影视资源对生活和事件宏大场面的完整再现能够给人近于真实的感受。这种动态的、完整的、综合的、生动的表现手法即使是作为二手资料,同样能给社会经验很少的小学生一种震撼、深刻的印象。这能够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触。

2.影视资源对小学生写作文的贡献和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A.C.马卡连柯说过:“在我们的时代,电影不仅对儿童,而且对成人都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相较于课本,影视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图像的动态化。利用学生对这一特点的感知和敏锐性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趣味性,将学习内容以生动、全景的形式呈现每个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词句的运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课本为主,老师讲解,让学生多读别人的作文以培养语感、积累词汇使用方法。这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是也容易禁锢思想,使得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己语言的风格。

第3篇:学语文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 文言文教学 现实意义

新课标下,中职学校的文言文教学,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代文化建设中避免对个性自由和文化教育的理解误区。只有避免这两个误区,当代年轻学子才可能形成真正的个性,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地从古典中学习,顺应当代文化的潮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当今谈到“文化教育”,总是一味强调自主性、创造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注重教育的启发功能,鼓励中职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思路是对的。但如果无原则地迷信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则容易形成很大的误导。如果不刻苦钻研,一味讨巧,断然难以获得学习的真谛,更不会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现在,中职文言文教学普遍的教法仍然以串讲加分析为主,教师从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一一教给学生,凡课本中涉及的字词绝不遗漏。课后,教师监督,学生背诵,反复地检查测试。这种教学方法,完全没有考虑文言文选文本身的区别,也没有考虑学生接受水平的差异。中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对知识完全死记硬背。这种教法看似面面俱到,教给学生“很多”内容,实际上最容易让学生听得兴味索然,昏昏欲睡。另外,教师逐句翻译,学生逐句理解译文,这种45分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的后果:是教师越俎代庖,中职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中职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难以培养热情;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程度,学生的参与性和师生的互动性不强。因为这种教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成不变,让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就是解释字词、翻译句子和背诵课文。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上对文言文的考察集中在语法和翻译上,因此这两方面也被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甚至以为文言文只需要教这些便已经足够,其他内容都是无用和多余的。另外,文言文在教材中比例变化大、选材较新的特点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传统、僵化形成了新的矛盾。这一情况,使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更显吃力。

二、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后,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文言文教学在经历了几次漫长而激烈的“文白之争”后,语文教学界现已基本达成了共识:文言文仍然需要教,需要学。对于文言文的现实意义,总括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走近传统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文言文的学习,首要意义应该是“继先圣之绝学”,即接受经典教育,传承祖国千古文明。学习文言文,不仅是我们藉以吸收祖国古典文学精华的最直接途径,同时也是传承和培育中华文化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比如,阅读《论语》和《孟子》,可以让学生了解作为传统文化内涵的儒家思想所秉承的“仁政德治”的治国理念。

2.提升中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根植于古代汉语的语言系统,古今汉语一脉相承,文言文、白话文并非径渭分明,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现代文读写能力。学习文言文,能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有许多古代汉语的常用字词,仍然沿用至今,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有些现代文,包含着深厚的古典文化的内涵,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功底,才不至于一遇到文言词句、文化典籍、古仁人智者,就一头雾水,张冠李戴,甚至干脆一窍不通。一个有较好的文言功底的人,更能顺利地进行现代文的阅读和领悟。因此,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一。

3.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健全人格

优秀的文言文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语文教育要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格。《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有必要有意识地凸显文言文中所体现的精神,并加以渗透,从而塑造他们的灵魂,增强学生对生活中不良现象和低级趣味的免疫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需要知道,我们绝不能否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更不能忽视语文教学中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任务。

三、对策

第4篇:学语文的意义范文

讲课效果的好差,和教师口语表达技艺的水平有很大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有情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之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教师先以充满深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看到桂林山之奇秀,水之清澈,深刻理解课文,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学生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语文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言有韵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上课并不是简单的听与被听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你讲得兴致高昂,语调“上”了却一直不“下”,时间一长,学生只觉得满耳都是噪音,很容易疲劳,根本无心听课了。相反,教师如果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语调,使之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当然就不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了。记得我上初中时有一位历史老师,他的语调我到现在还记忆深刻。当时的历史课一般总是安排在下午,要知道下午总是容易让人昏昏欲睡的。但是,只要是上这位老师的课,全班不仅没有人趴在桌上偷懒,反而个个精神十足。原因倒也不是他讲课特别精彩,而是他的语调真的可以用抑扬顿挫来形容。每当你觉得自己要走神的时候,这位历史老师总是用突然的高昂,或者是突然的低沉的声音把你从走神的边缘拉了回来,想不听都难。

三、言有异

语言丰富多彩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四、言有物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能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五、言有德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六、言有理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七、言有序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八、言有启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还能创新、开拓、深化。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九、言有趣

第5篇:学语文的意义范文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但是人才首先要成人,然后成才。所以小学设立了思想品德课,所求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品质究其本源也就是一种习惯,一种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养成的良好品德。好的品质的形成需要学生所处环境的各个环节统筹作用,一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的课堂是学生养成品质的重要场所。语文课上,直观的呈现了中华文化5000年的灿烂成果,阅读的材料除了精品美文之外大多是包含了良好寓意的文章。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可以直观的从中提炼出对于学生三观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良好寓意。比如《爱之链》一文中生活窘迫的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从乔依的话中得到启示又帮助女店主的感人事迹,这种爱的传递、爱的延续感染了每一位读者。文中所述的人物就具备了人才所需要的一些优秀素质:顽强、拼搏、同情心、爱心。教师需要利用好教材的直观呈现作用,利用好生活边的案例,把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孩子们自己总结、提炼。从而明白一种高贵品质的养成需要做些什么,哪些品质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而这些本身对于我们的教学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也会使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二、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悟性,培养其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自我建构,它是建立在学生自主理解基础上的,教学中一定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枯燥的语言分析,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的同时,更注重对语言的品味,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悟性,培养其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一文中:春天到了,孔子带领学生来到泗水河边游玩。弟子们有的垂钓,有的赏景,有的嬉戏,而唯独“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发表了一番“水是真君子”的论述,不仅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的弟子,而且对我们后人也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学生凭借语言材料,通过品读、体味、深有感触,原来司空见惯的水,也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紧接着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有的说要像水一样,做一个有情义有德行的人;有的说要做一个善施教化、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说要做一个有志向遇到挫折毫不气馁的人……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刀锋1937》,这部电视剧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对于学生主体意体、主动性、创造性及品质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郑树森的黑社会老大品质,“老师”庞德设计了三次课堂——三次任务,设定主题一步步的引着郑树森养成他所希望的品质,其结果也正如郑树森所言:我成了魔鬼郑树森。而别一位“老师”黄旭初也同样设了一个大的课堂,用其品质言传身教,一点一滴的做给郑树森看,必要时加以思想引导,这样一个直接进行身教的结果慢慢地把郑树森再次的变成了“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要想把学生的品质提高到我们认可、社会认可的态度,有两点比较重要:其一,我们的课堂设计中要明确主题,要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把教材内容,尤其是寓意方面要挖好坑,分步聚的一步一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实践,一点点的去揭示那个我们想要他们揭示的真相。只有自己动手得到的才具有成就感和珍惜感。学生也更喜欢向上面发展。其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在学校很容易会发现一种现象:女学生爱穿老师正在穿的衣服,男学生爱做老师喜欢的运动,这正是如新生儿一般与生俱来的能力——模仿。

第6篇:学语文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审美 兴趣 功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同时也是一个很讲究逻辑的学科,它首先依靠表达而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与别人交谈和讨论,这些都离不开语文的表达作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就是说语文是一门相当实用的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些都是循序渐进的,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规律和常识,以此来提高语文的水平和素质,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但是如果小学阶段忽视了对于语文的教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不去,就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领悟真善美,奠定学生的美学基础。语文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通过语文教育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和情操,让学生去追逐内心的美丽,对于奠定学生的美学基础是极为重要的。“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语文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语文知识和理论的教育,而是对于语言、情感、德行、认知的教育,让学生各个方面的软实力得到更好的锻炼,这将是学生今后一生的财富。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等学科,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二、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

1.活化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学生入门的先导。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从语文中找到乐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快乐成长。

2.注重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还要将课堂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语文不是上层建筑,不是空中楼阁,它与我们平时的生活很接近;加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活为载体、还原生活场景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导入和教学,对于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野外郊游,给他们讲解一些小知识,怎样认识自然事物,如何描绘眼前的景物,词语使用上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语文学习和语文素材的直接来源。因此说,小学语文不能过多地拘泥于课本,而是要走出去,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语文。

3.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悟性。扩大语文的阅读量,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悟性。可引导他们多读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红与黑》、《傲慢与偏见》、《飘》;多阅读语文杂志和优秀篇目,比如冰心的《再寄小读者》、泰戈尔的诗歌、纪伯伦的诗歌。阅读是一个较长较慢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一旦积累量达到了,就会厚积薄发,这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4.有目的地让学生吟诵古诗词,加深语文功底。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古诗词,不仅能够让他们充分地领略我国古典文化的美感,同时也能够在无形之中加深学生的语文功底,对于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语文素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他们的经典广为世人传颂,这些经典篇章字字珠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营养品。

三、结语

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意义,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领悟真善美、奠定学生的美学基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学好小学语文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将是开启他们一生情感之路的金钥匙。在进行小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活化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悟性,有目的地让学生吟诵古诗词,加深语文功底。总而言之,语文学习是需要实践的,不能空谈纸上文章,要让语文的学习真正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应维英 让影像资料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助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2]王世建 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J].《电子制作》,2014,(03)。

第7篇:学语文的意义范文

(一)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有力手段

在主张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现代教育体系中,提高审美教育迫在眉睫。同时,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感情表达为主的学科,它本身就与审美教育有着各种各样的天然联系。语文虽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但是它拥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的特点。把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进行结合,可以让语文这门学科的优势得以充分的体现,从而更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

(二)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的教学发展

因为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入美的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的感情系统的形成来源于审美教育,经过审美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中美的元素,对美拥有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总之,小学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的。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内容的丰富化、生活化、综合化,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不断凸显,审美教育的发展因为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出现了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

(一)审美教育在语文教育中所处位置不明确

在提倡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夸大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地位的误区,混淆了在提倡审美教育的风潮中什么最重要。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对审美教育高度重视,鼓励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应用研究。这样往往会给大家产生错觉与很多的误区,认为现在审美教育是重中之重,颠倒了主次地位。对审美教育的理解产生庸俗化、表面化以及简单化。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本是不可分离的,这样本末倒置的想法,不仅不会促进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的发展,反而会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自身素质的落后和差异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因为不同教师对审美教育的不同理解,产生理解的偏差,审美教学的形式主义也随之产生,例如滥用课件、滥用多媒体教学等,脱离自身的教学实际,忽视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次,教学内容不得当,教师的主体观念太强,严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视学生是课堂主要参与者的事实,没有给学生机会去通过自身的阅读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这种变异的审美素质教育,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阻碍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最后,教师自身的素质差异。在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之前,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如果教师的审美素质低下,就没有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必要性了。老师的语言规范性、外表穿着、板书的工整性等方面如果不到位,就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开展。

三、解决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作为一门艺术的教学,是非常讲究教学技巧的。小学教育拥有良好的教学对象,外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可以有力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与艺术性。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对审美教育投身其中。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设计好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去体验语文中的美元素,进行良性互动,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最终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相关的手段来渲染美的氛围,例如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渲染和熏陶。最后,要让学生充分融入所讲内容中的角色里,比如让学生进行扮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美,体验作者的情感。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里面的落后理念

良好的教学理念贯穿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里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审美素质是首要任务。首先,教师要改变自身的主体观念,懂得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等硬件措施。然后,教师应该不断地去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以至可以更好地教学。最后,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语、穿着以及板书的书写等。

四、总结

第8篇:学语文的意义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与国外文化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也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为跨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中,我国大学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导致我国英语的整体水平下降,所以,在大学的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利用好文化多元化的优势,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入一些国外的文化,帮助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本文通过对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进行分析,了解跨文化对于英语学习的帮助,提升大学英语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

一、全球视野下的文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文化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文化,一种就是狭义的文化。文化在广义中主要就是指人类在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统一都成为文化,这种文化所包含的种类非常多,比如说我们常见的艺术、教育和文学等都属于广义的文化。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留下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狭义的文化,这种文化一般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于生活中所出现的现象进行总结,得出的一些观念,在人们心中长期驻扎,早已根深蒂固。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十分综合的个体,在文化这个个体中,每一个学科对于他都有着不同的描述和不同的规定,但是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来看,文化与文化之间就有着非常明确的界定。国外的一些学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于文化就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大概有44类之多,经过人们的分析和总结,人们发现,不管是那些文化或者是某些地方的文化都是人们社会实践过程的一种折射和表现,各地域的人们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出不一样的文化内容。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及训练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学好一门语言,首先就是需要充分充分了解这种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让学生在记忆单词开始,然后学习一些语法知识,通过一些题目的训练来将强英语的学习,听声英语能力,这种方式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能够让W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在现在的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学生,英语成绩十分理想,但是英语口语能力十分低下,甚至连简单的英语对话都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提起做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帮助从根本上提升英语的学习成绩和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学校让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在英语方面的交际能力,试想一下,学生连一些简单的对话都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怎么能够顺利的与别人交流?比如说,在我国上世纪,存在着很多的人因为一些个人问或者是家庭问题导致很多人都没法办法完成学习,但是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汉语这个大环境下,对于汉语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所以与人交流就变的非常容易,还有一些,国外的孩子,对于母语的表达是非常流利的,这就是因为在这个语言文化的渲染下,人们耳濡目染的就能够学会这种语言,所以,文化的学习和文化的交流对于语言的学习是非常具有帮助的。

2.课堂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训练。对于英语课堂中的跨文化训练来讲,主要就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表层方面,也就是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直白的体现,还有一种就是深层的文化,这种文化主要表现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政治、等多个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的英语知识前,通过一些方式方法,寻找一些具体的文化背景和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背景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英语并且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提升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了解,在根本上提升英语的口语能力。

三、交际法语言文化教学模式

在我国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交际法是一种在近现代刚刚崛起的一些新兴的语言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方法最开始来源于英国,并且取得不错的成效,然后面向全世界推广,并且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交际法的产生使各国对于外语的学习和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交际法语言教学模式,主要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某种语言使,让学生能够通过口语的表达进行阐述,这样除了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外语的学习外,还能够提升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对于语言的文化文化背景有着深刻的了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深刻的认识,从根本上学生的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中,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而且不可避免的,想要学生学习好英语,就需要让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有着深刻的了解,这样除了能够帮学生学习英语,锻炼学生口语能力外,还能够加强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英语的整体水平,使英语的学习和教学带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塞缪尔.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 2013.9.

第9篇:学语文的意义范文

    论文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加以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另外,文学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精髓,并大力弘扬世界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本文仅就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做以浅要分析。  

    在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始终难以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仅是被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辅助内容而展开。文学教育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以内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取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的文学教育,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爱好,而且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1 探究文学作品的精髓,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世界文化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都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不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文笔表达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世界。毛泽东主席曾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2]”由此可见,优秀文化作品的意义绝不仅是表现在文化理论方面,对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而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智力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深层次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而且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形成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素养。学生若想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必须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进而才能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相联系。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建立于文学作品精髓的基础上,是学生精神层面感悟和理解能力的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文学教育,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精髓的探究,具有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2 文学教育具有深层次开发学生精神世界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在进行文学教育时,只是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内容来进行,而相对忽略了文学教育在学生精神世界开发中的潜在意义。文学作品是创作者的心血结晶,更体现了创作者在精神层次上对于社会、人生、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在受到社会风气及周围事物的影响过程中,精神世界尚未完全形成的中学生难以准确分辨出事物的好与坏,进而导致学生精神世界的形成与发展中与现实世界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学生作为可塑性极强的客体,其在对于文学作品的领悟中,那个主要依据为教师的讲解,并且与自己的实际感官能力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初级层次的精神世界观念,并且将其运用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例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选择《浮士德》中的部分章节作为文学教育的基础内容,并且通过对于作品精神层面的深入剖析,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深层次、多角度的开发。《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之一,全剧共两部52场,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在德国和欧洲现实的社会背景下,描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的艰辛历程[3]。在《浮士德》中,歌德强调人生在世需要竭力克服堕落、努力向上,并为更多人谋得幸福,可是歌德还是强调,人不可能成为上帝,越是有理想性格的人,这一生就越需要经历谦卑的洗练。歌德认为,我们这一生不可能有任何意愿,是完美无缺不具有任何伤害性的。但他相信上帝的怜悯与爱,悔罪与这一生奋斗的过程,上帝会纪念,并接纳进永恒、给我们恩宠[4]。上帝接纳人此生的每个阶段,也乐意看见认真面对生命的人,在这一生的各种经历中更接近善。每一场奋斗都伴随着自我的软弱,而每一个经历都更看清自己也更认识上帝。通过教师在文学教育课堂的系统讲解与引导分析,学生的精神世界中会逐渐形成对人生、生活、命运的深层次感悟,并且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促进意义。

    3 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人文精神是建立于物质和道德观念基础之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养时,教师要将眼光有书本知识逐步拓展到教材以外的部分,使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并且在内心中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当代中学生为了实现自我的突破,以及精神层次的进一步提升,他们需要更为广阔的人文精神发展空间。 

    人文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不是说学生读过几部文学作品,或者在课堂中接受了一些文学赏析教育就可以实现的。中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文学教育连贯性、系统性、科学性实施的重要性,在课堂内容、教学活动、课外活动、课外作业等方面的布置中,教师要力争通过为学生提供愉悦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5]。另外,就国内优秀的古典、现代文学作品而言,每部作品中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教师要通过对于文学作品中精华部分的摄取和讲解,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4 结语 

    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对于推动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中学语文文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并重点突出语文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文学教育时,要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学生人文精神、认知程度、感悟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强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 

    [2] 赵云锋.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其价值[J].青年文学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