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

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精选(九篇)

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

第1篇: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

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大部分都是在室内进行,而有限的教学空间容易是儿童产生较强的拘束心理,这样就会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为孩子提供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是解除孩子拘束心理的有效手段。适当的戏剧教学穿插能够使儿童通过戏剧表演,并且表演中的每个动作都能够刺激儿童的神经发育,提儿童整个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比如小表演蝌蚪找妈妈戏剧,儿童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体现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理,锻炼儿童如何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提高儿童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儿童在特殊情境下对自身肢体动作的控制能力。

(二)锻炼思维能力

传统的学前儿童语言教学只是能够浅层次的刺激儿童的思维,而戏剧表演能够深层次的锻炼儿童的思维,包括思维的灵活度好和连贯性。戏剧表演对于儿童思维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其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儿童注意力集中能力和记忆力。通过戏剧情节的反复强化记忆,还能提高儿童的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戏剧训练能够将儿童的思维成长同语言成长同步协调进行,进一步促进儿童的成熟速度。

(三)语言能力的培养

根据长期幼儿教育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幼儿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教师要让儿童感到对于自己的客观存在,也就是幼儿教育不能将儿童放在比成人低一层次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鼓励儿童开口说话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戏剧表演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语言表达,比如常见的三个和尚戏剧表演活动,让儿童通过体会三个和尚挑水的心理活动来提高儿童对于具体词汇的理解程度,强化学前儿童对于相近词汇的辨析能力,并且三个和尚这种在儿童日常接触文化中常见的形象,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强其集体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通过调动儿童全身的感觉器官,实现对于儿童语言体系的充分刺激。

(四)锻炼儿童的组织能力

在戏剧法教学过程中,孩子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全身心的投入到戏剧表演中,在戏剧表演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既有效摆脱了严肃的课堂学习氛围,也使得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为自由的展现内心的思想,通过在戏剧学习中与其他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建立起孩子在机体中的组织能力。在戏剧法骄傲学中,孩子之间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有效实现了对戏剧内容的组织与表演,并在戏剧的表演过程中,对孩子的组织能力进行充分锻炼。戏剧法教学在对孩子的组织能力进行锻炼的同时,还会在孩子内心中建立起责任意识,并在戏剧课程的组织表演中将责任意识进一步深化,进而激发孩子对戏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表演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时,该童话戏剧表演由于人数较多,而且都是同时出现,能够很好的锻炼儿童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各个角色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整个戏剧的表演。并且能够通过自导自演来更深的领悟戏剧中所表现的真善美,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基础。

(五)总结

第2篇: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手工能力 小班幼儿

孩子的动手能力是不是只存在于学校的培养呢?此言差矣,家长更需要根据孩子的动手能力水平,为孩子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在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应教授幼儿太多的知识,而要让孩子们自己探索从而释放孩子们的双手,让孩子们充分想象力。怎样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本文将从学校和家长两个方面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

一、学校方面

1.在美工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现在美工活动已经被我们普遍认为是一种锻炼幼儿手工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会通过剪纸、撕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让幼儿感受不同形式美工活动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从而爱上动手操作的感觉。对于孩子的个别差异性,我们会以难度的不同,如我们班级的学习性区域“颜色数字配对”,一组我是给孩子水果颜色配对,但是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我就给他们点数和水果配对,这样就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别差异性。如在小班美术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印染画:幼儿用纸巾几层叠起,用纸巾不同的角沾颜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偏爱一种颜色,也有的孩子沾染角度不同,这样美术作品就会丰富多彩。不仅如此,我们也给幼儿提供五彩的皱纹纸、旧报纸、瓶盖、橡皮泥,剪刀、双面胶、蜡笔等,虽然这些材料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陌生,但是孩子还是可以知道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并且他们一边做一边兴奋地说着什么,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在评价和欣赏的同时体验着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

2.在户外活动中放开幼儿思维,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玩的运动,不仅要求孩子运动身体,其实也是一种运用智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活动着,幼儿对于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幼儿举一反三,把一个游戏完成多种的玩法,更有效地锻炼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同时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如跳跳乐,是幼儿要双脚并拢跳和单脚跳的游戏,幼儿要及时变换小脚,对于刚进园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比较难的运动。

3.在科学趣味探索活动中,一步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各种趣味探索中更能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们可以利用简易的工具展开有趣的科学活动。例如,在开展“摇一摇”的科学活动时,我准备了各式各样不透明的瓶子,让幼儿通过摇一摇的动作,感受瓶子内部东西的变化,从而知道瓶内的物体是什么。或者让孩子自己用纸杯做小电话,感受一条线可以彼此的声音传递,又或者让小灯泡亮起来等活动,教师再做一遍以后,让每个幼儿动手都操作一遍,当幼儿看到灯变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时,会高兴得直拍手。幼儿在探索中真切地感受到自我寻找未知世界的乐趣,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而且发展动手能力。

二、家长方面

1.在言语中鼓励孩子动手操作。

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在小班家访时候,家长都会说“我们孩子还小,不会做”、“擦屁股他们还擦得不干净”等,家长的潜意识里面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这件事上是做不好的,或者他们做得很慢,比如早起穿衣服和穿鞋子,需要家长包办。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抱着一种赏识自家孩子的心态,家长应该相信孩子一定会做好的信心,不要一开始就对孩子说:“做不好就不许吃饭”、“看你这么笨,什么时候才能做好”之类的话。这样做无疑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想着做不好了会受罚,因为害怕,做事时就会很慌乱,我们应该多和孩子说“你真棒”、“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通过鼓励的方式,给孩子增强信心。

2.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能力。

小班孩子在一日生活中的练习重中之重,家长更应该在家里满足孩子动手动脑的需要,在幼儿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日常生活方面,应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动手技能,家长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帮大人把扫把拿过来,把垃圾倒进簸箕里等,锻炼孩子们的“倒、握”能力,又或者让孩子自己挤牙膏,锻炼孩子们“挤”的能力。在生活自理方面,如穿脱和整理衣服、梳头、洗脸、洗手帕等,小班应开始教孩子如何脱裤子、翻裤子,如何把被子叠得很整齐等。在日常行为能力方面,我们可以让幼儿帮忙家里分碗筷,这样既锻炼了孩子数数能力,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又或者让幼儿游戏结束后自己收拾玩具,周末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给小花朵浇水等。孩子们在自我实践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小班幼儿对于这些行为都在一种摸索中,这时候家长要帮助幼儿慢慢学会,贵在放手让幼儿练习,如果幼儿做不好,应该多花时间在家练习。如果家长包办代替,那么幼儿只能止步不前,没有一点进步。

综上所述,一个人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和学习的过程,特别小班刚开始学习的阶段,我们一定要抓住幼儿时期这个黄金阶段加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脑的发展,手脑并用,孩子会在动手中渐渐增强信心,并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在探索和发现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

[2]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1985.

第3篇: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关心体育;踊跃参与;课程改革;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114

农村中学的体育设施因受到乡镇经济的牵制,所以大多数农村中学体育课比较难展开,学生体育运动达不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国中学生中,农村学生占了好大一个比例,他们的体质增强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为适应新课程的实施,要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确保中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新课程必须改革才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出路

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将新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性,为了更好地上好农村中学体育课,我们也进行了新课程教学的初探。

1. 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用1-2分钟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等等。原来较死板的立定跳这下成了动物园的各种跳跃了,活泼氛围一下就上来了,学生们也都运动起来了。

2. 发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们,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例如:在枯燥的短跑教学中运用发现法效果如下:设问:你在50m跑中,用多少步跑完?观察:让学生相互数出同伴50m跑的步数;启发思考:每人多少步数合理?讨论揭示:学生经过讨论,教师用简图和简笔画在小黑板上讲解,提示步频与跑速关系及霍夫曼提出的步幅/身高=1.20,步频(S)x身高=8的指数法为依据来衡量步幅与步频的合理搭配。验证: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在不减速的前提下,在跑道上按标志点跑,看哪种步长比较适合自己。实践提高:50M反复跑,摸索改进技术。

这样,让学生自己用科学的方法去诊断自己在短跑中应该如何去做,将运动的交给学生而不是教师要你这样做你就怎么样做,就成了会的学生去指导不会的学生进行练习,它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以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命令的方式,使必须去服从的形式。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跨栏跑这一节课时如果按老教法的话肯定会有人不敢直接跨过去。而且效果会很差花的力量也不小。如果采用游戏的形式就不同了。如: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布置场地摆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随意散点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主动让学生去得到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笔者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质:沙包(海绵垫、球等);救灾物质:粮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建议。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掌握运动技能:例如在学习新操等动作时,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为全面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用1-2分钟的时间,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导向价值: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如今,健康就最大的财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说:“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清华大学曾提出“8-1>8”的口号,即每天用一小时参加体育锻炼,学习效率反而大于不锻炼者。据一些报刊介绍,袁隆平在科研工作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干劲,是与他坚持体育锻炼分不开的。中国古话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在这方面,袁隆平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者。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互相配合、互相促进,都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四有”新人应当体魄强健,不然怎能完成中华复兴的伟业。总理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实现这个要求,学校有责任、社会有责任、家长也有责任。学校对减负要常抓不懈,要上好体育课、增加体育设施、坚持做早操、课间操、眼睛保健操、开展课外活动。全社会要营造一个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崇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双休日要给孩子玩的权利,提供适度时间和空间让孩子锻炼身体。健康不能靠补药获得,生命在于运动。让孩子们到操场上锻炼,到大自然中奔跑,保证他们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大事,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大事,万万不可小看。

参考文献:

[1] 吴志诚,曲宗湖,刘绍曾.现代教学论现代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2] 肖萍.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与途径[M].中国学校体育,1998(4).

[3] 韩志刚,吕伯东.导教合一、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教学杂志,1999(5).

第4篇: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

1.语言

宝宝的语言一般从1岁半后开始“突飞猛进”,不过开始多是事物名称类的名词,之后是动词和形容词,说的句子也是逐渐精彩起来,更有趣味性。

买来的水果蔬菜,不妨教他描述一番:翠绿的黄瓜、白白的豆腐、金黄的香蕉……提醒爸妈的是:提高孩子的词汇积累量与语言表达能力,前提是用孩子能听懂的简单语言作适当描述。

除了名词、形容词,还有一种词也很适合在厨房里有意渗透呢,那就是反义词。说反义词是3岁左右孩子最喜欢的口头游戏,而且学习反义词也能促进他的智力发育。您可以通过具体事物,请孩子自己做对比,比如拿出干湿两块抹布,请孩子自己对比发现区别;拿出擀面杖和筷子,一起找不同,引导孩子认出“粗和细”、“长和短”的区别……

2.数学

当您拎着沉甸甸的菜篮走进厨房时,不妨把小跟屁虫也领进来,请他和您一起来整理。按物体共同特征归置和分类的能力,是发展数学概念的一个最基本的能力。生活练习开始了,可先以外在的特征为类别,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将蔬菜、水果分门别类地放进冰箱或储物架,其中颜色是最易被孩子感知的特性。此过程还能锻炼小家伙的抽象思维能力呢!

问问宝宝想吃什么,如果力所能及,请他来做妈咪的做饭小助手吧——“宝宝,这个菜需要两个青椒、一个西红柿、三瓣大蒜,你能帮忙把它们装到这个盆子里吗?”……是不是数字和多少的概念已经暗含其中了?

此外,做饭中无时不在进行着比例、测量、比较、计时等活动:取多少米下锅,往锅里倒多少水,不妨让孩子也跟着看看刻度或量一量;在电饭锅设定时间时,也可清楚地告诉他,便于其了解数字;切青菜的时候,您可尝试有意直着切和斜着切,启发宝贝观察两种菜条的形状有何不同;切面包或馒头的时候,向他咨询:想要两份还是三份或四份,切成长方形、正方形还是圆形,这样几何和分数的概念在他的小脑袋里就留下了痕迹。

开饭了!如果孩子已经3岁了,那也让他承担一些“任务”吧!同时,另一组数学内容也“闪亮登场”了——具体集合和一一对应,它们是现代数学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孩子接触数学的感性基础。比如:果盘里的水果、家里的成员都可以作为一个具体集合; 而安排他饭前给每个家人分配一只碗、一副筷子、一只勺子,则让宝贝在行动中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上菜了!妈妈今天做了四菜一汤,既可请他数数菜有没有上齐,也可引导他将桌上的菜和汤一一对应……

3.科学

厨房不仅是提供美食的地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是孩子学科学的极佳场所。

让孩子帮忙洗菜,看看洗菜盆里哪些菜浮起来了,哪些菜沉到水底;炒菜前,让孩子认认各种各样的调味品,闻闻气味;看看盐是怎么溶化在水里的……

一起在厨房做几个小实验,让孩子见识科学的神奇吧!

盐和糖不见了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实验准备:盐和糖若干、温开水、杯子、筷子。

实验过程:先请孩子尝尝水的味道,然后,让孩子取少许盐(或糖)放入杯里,看着盐(或糖)沉入杯底,用筷子搅动,直到盐(或糖)渐渐看不见。再请孩子尝尝水的味道,看有什么不一样,并告诉孩子简单的科学道理。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问孩子:还有哪些东西到水里会溶化?

这个小实验,让孩子知道盐和糖可以溶化在水里,培养他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积极探索的兴趣,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

水会变魔术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实验准备:事先做好的冰块、小铝锅。

实验过程:家长从冰箱里拿出事先做好的冰决,让孩子摸一摸,知道冰是凉的、硬的、光滑的;然后将冰块放到小锅里加热,让孩子观赏冰遇热会融化成水。也可以将水继续加热,让孩子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告诉孩子冒出的热气叫水蒸气等。

此过程引起孩子对水的状态变化的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思维

提起思维开发,您是否立即想到辅导班?其实,厨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空间呢!

生活推理:推理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培养逻辑思维主要是通过推理进行的。在生活中,让孩子根据已知推导未知。当孩子知道了“下雪后大地变白”、“下雨后地面变湿”的因果关系以后,可就常见的情况提问、启发:“一壶水在火炉上不断地烧,水将会怎样?”……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运用一些策略和办法来解决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因此,日常生活中记得给他锻炼的机会哦!宝宝要喝水,在厨房倒了一杯热水太烫,怎么做可以凉得快一点呢?请宝宝动动脑筋。答案可以是:吹一吹,扇一扇;倒在大容器里;放在有风吹到的地方,等等等等。

理解两个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厨房里有真实的情景、实物,让孩子理解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关系就比较容易明白,并用相应的句子表述其关系。比如:“茄子比西红柿大,西红柿比茄子小”。

形成抽象概念:在头脑中形成抽象概念,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有些事物可以有不同层级的概念,比如厨房里的大米,上一个层级就是粮食;西红柿上一个层级就是蔬菜……拿出同类食物,教孩子认识名称,等他比较熟悉后,可以引导他明白上一层级概念,比如香蕉、苹果、桃子都属于水果。

总之,厨房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是要教化于无形,不要让孩子觉得在这里玩是一种负担,因为宝宝对于信息的吸收是无形的,家长不要把话说透。你可以问宝宝这是什么颜色,但不要要求宝宝一定要回答正确,哪怕宝宝不回答,也是一种知识的摄取,因为他会思考。

5.动手能力

动手的快速和准确性是孩子智力发展逐步成熟的标志。在这一活动中,孩子通过手的活动,可以间接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让孩子大脑积极地活动起来。

因此,不妨鼓励孩子在另一个角落模仿你做饭——为宝宝开一个厨房角。在这个角落里摆上小桌子、小椅子,再买套小炊具,一套由两只锅、一把炒勺、一把漏勺、一把汤勺组成的小炊具,外加西红柿、青椒、胡萝卜等蔬菜模具,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直接给他这套小厨具,可能有点索然无味,不妨依次将这套“家伙”在宝宝面前一一亮相,也可以亲子一起做道喜好的菜,相信宝宝会满怀热情的。

妈咪微博热议:

第5篇: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

摘要:从儿童玩耍、—直立状态、自然适应、阴阳转合、左右脑协同等几个侧面,阐述选择健身方法的辩证法。

体育健身的基本手段是一个个的身体运动动作,也叫身体练习。这些动作内容量大,多到像山野中的花朵,花以胜数。它们的存在是服从于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其中对立统一的规律就是一个基本的规律。例如:运动动作的难和易,所需发力的大和小,所需能量消耗的多和少,静力动作还是动力动作,高空动作还是平地动作,进攻动作还是防守动作,单练习动作还是协同动作等等。因而选择和运用何种运动动作作为自己健身手段,一定要分析两方面的矛盾情况,一方面是运动动作本身对立统一的矛盾,另一方面是锻炼者主体的内在矛盾,例如:锻炼者体质基本的强与弱,情绪心理的爱好矛盾,年龄特征的需要矛盾,业余时间的分布矛盾等等。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健身内容,就像从名医那里获得一张科学的辩证施治的运动处方。如果不从主客观方面的矛盾进行分析,随便选择锻炼内容、势必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带来恶果。本文从运动动作分类的几个侧面,采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法来揭示选择锻炼内容时的正确思路,为大众体育活动的推广提供参考。

1、尽兴玩耍,身心皆适

体育活动包括健身和娱乐两大主要功能。孩子们以游戏玩耍为天性:他们的健身活动必须从体育的主要功能出发,反映他们的心理特征。采用机械的强制性的规定,只会造成“身顺而心违J精神受无量之痛苦”①。*这类活动有传统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例如滚铁环踢毽子,各种形式的跳绳、“跳房子”、放风筝、抽陀螺、跳橡皮筋等等。这些活动的好处是:①活动者可以独自自由进行,活动量可大可小,也可以自邀同伴组合比试能力;②玩具的制造由家长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玩具的式样和活动的花样多,孩子们可以开动脑筋创造。因而活动时间矛盾,场地矛盾和经费消耗上的矛盾等都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在科学发展的现代社会,市场上可选择的健身性玩具不少,推广的潜力大。例如,骑童车、滑旱冰、掷飞盘、“飞去来器”、玩呼拉圈、跳流星球、跳弹力桩等,这些活动无不具有健身、娱心‘增智作用。

对于儿童的玩耍有些家长则横加干涉,怕他们的孩子玩疯了,招惹是非,浪费学习时间。要处理好这些矛盾,首先要肯定玩耍的积极作用。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长身体,在愉快中建立童心的友谊,操作玩具的实践中动脑子,培养随机应变及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能力,培养真、善、美的情感。另一方面孩子们玩什么,怎样玩,应该有意识地引导、辅导。第三,对健身性玩乐必需的消耗应尽可能满足——可帮助加工制作。这比吃零食,玩电子游戏机更经济,有实效。

2、自然挑战,其乐无穷

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人是自然的骄子。阳光、大地、雨露、空气对人的恩赐无穷地尽使人体得以生存。然而“天怒也会给人以毁灭性的灾难”。人又是驾驭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主人。利用自然力强身健体,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受益无穷的手段。例如:爬山、越野、游泳、溜冰、滑雪、漂流、冷水浴、日光浴、风餐露宿、踏浪、滑水、铁人三项等。毛泽东等革命伟人就是利用大自然锻炼的典范。选择这类锻炼手段,用徐特立老人话说是“自找苦吃”,“好身体是斗出来的”。利用自然力的这类条件,当然不会是舒舒服服的条件(革命年代的革命者们锻炼身体更无好的锻炼条件可言),而要经受“吃大苦, 耐大劳。”*的磨练。其主要作用是:①机体运动承受环境阻力的强刺激,强冷和强热刺激,可增大内脏器官功能,增进皮肤、视觉等感觉器官功能、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以及对环境变化适应性和对疾病的抵抗力。②与自然挑战意味着自我的不断超越。例如,游过一条条河流,登上一个个山头,一次次的战胜严寒、酷热、颠簸都是一次次的自我超越,能体会到成就感,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发展个性。②利用自然力条件健身最经济实惠,不花钱, 获大益。向大自然挑战无不充满矛盾,那就是在决策时候“敢”与“不敢”,在困难难忍时是 咬牙坚持还是“打退堂鼓”。敢与不敢、进与退的结果,最终以获得实效的强弱分。这就是辩证法。

3、仿生形意,防患未然

人类直立,以发达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文明的世界,可是直立也给人体带来不少忧患,这是因为垂直状态使人体重心升高,重力的作用使处于高于心脏位置的大脑获得足够的氧气加大了难度,胸、腹部中的脏器受重力的作用容易下垂。常见的如心脏下垂、隔肌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下支静脉曲张等疾病都是重力作用造成的。而动物的心脏同大脑及其它脏器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没有这种现象产生。这就是直立状态的矛盾。如何防止这些器官产生病变?仿生学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其原则是每天要有相当比例的时间使身体成水平姿势。睡眠有八小时,应平躺休息(小孩应在8小时以上),婴儿不能过久的坐、站,多让他们爬行。少年和成人平时多做垫上或草地上的滚翻,多做背腹练习以及各种形式的倒立—斜倒立、扶倒立、靠墙倒立等及参加游泳运动,使肌肉发达,有力量对内器起支撑固定作用。多做下肢按摩,促进静脉血回流心脏。过于消瘦的人对从高处冲击地面的动作应谨慎。水平姿势的活动对动物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人应该有意识地多做这些不习惯、不方便的仿生运动,模仿动物的形意动作。

4、阴阳太极,习武练拳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养生方法,各家武术讲究攻防结合、虚实结合、形神兼备,气功太极贯注阴阳转合、调心调气。在继承、发展、运用传统养生术中部必须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指导。

选择武术、气功作为全民健身的内容,由于其内容十分丰富,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文化层次和审美能力的人练习。学练武术有利于欣赏影视功夫片、历史剧和武侠小说,看这些文艺佳作也反过来促进武术学习的兴趣。

5、对称运动,左右脑协同

第6篇: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

为孩子选择玩具也是门大学问,选得恰当能起到让孩子快乐和益智的作用。那么,孩子的玩具如何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挑选玩具:

1、1-2个月时,父母可选择色彩鲜艳、会动、有悦耳声响玩具,挂在童床或者墙上,如音乐风车等,供婴儿看、听、甚至抓取;

2、3~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玩有柄的拨浪鼓,手可以抓住它,摇动时又能发出声音;

3、1岁左右的儿童大多已开始学走路了,此时可选择带有的推车、学步车及拖拉玩具等;

4、3岁左右的儿童则可选择一些拼版、串珠子的玩具以培养孩子的图形概念,锻炼孩子的眼手协调;

5、4岁以后的孩子可选择玩具范围更大了,如小自行车、遥控或声控的玩具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父母为孩子选择了超越他年龄的玩具,孩子就无从玩起;而选择了太简单的玩具,孩子索然无趣,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二、有了玩具,但该怎么玩?

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其实也大有讲究。就拿积木来说,小年龄的孩子一开始喜欢自己玩,但这时他只会把积木一块块排成长队,而不会“往高处”发展;如果父母把积木叠起来,他会显得很不开心,并把积木推倒重新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还是先让他自己玩为好,等他第一次觉得往上叠也是种可行的方法后,父母就能顺势引起他了,比如教他一块一块往上叠高,还要教他如何让积木“站”得稳稳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可以逐渐教他照着图案搭桥,接龙等;对于大年龄的孩子,则可根据积木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圆柱形等来构建物体,它对孩子形成抽象思维和数学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木的作用不仅仅是“搭建”,父母还可以教孩子认识积木上的图案,如小动物、花、草、树木、水果等,而且还教他们认识一些小常识,如草是什么颜色?哪些动物是吃草的,哪些动物是食肉的?等孩子全部掌握后,还可以引导孩子自己编故事,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玩具并不象一些父母认为的,买来的就好、越贵的越好。相反一些自制的玩具不仅经济,还能起到培养孩子想象力和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作用。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把豆腐盒制作成车厢、利用饮料瓶制作成娃娃和望远镜等。共同制作玩具,除了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父母还可以选择一些能起到锻炼孩子身体、培养孩子灵敏性、集中注意力的玩具,价廉物美的小皮球正是最佳的选择,通过拍球、抛球、接球正好能起到上述作用。

第7篇: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

刚开始,贝贝只会玩镶嵌式的木制拼图玩具,把一个个小动物、小人、各种几何图形摆到合适的位置。玩了一段时间以后,贝贝不再满足于这种简单玩具,开始对完整切割的拼图感兴趣,喜欢拿片数较多的拼图玩。我很开心,因为我们夫妻本身都很喜欢拼图,陪孩子玩一点也不闷,而且从早期开发智力的角度上来说,拼图的益处也是非常多的,既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变得心灵手巧,又可以促进孩子的空间想像和逻辑思考能力。

拼图教会幼儿认知力

贝贝开始玩拼图时,玩的是两片木质拼图,那时她还不懂游戏规则,数字和26个字母都处在会说但不会看的阶段。玩拼图时,就需要我来讲解,比如数字拼图,要学会点数,找到和下面的数字一样多的实物,两片就可以拼到一起。字母也一样,她很早就会唱26个字母歌,但跟字形对不上号,而且单词量也不够。后来,妈妈先教她画上的实物英文名称,再让她对上相应的拼写和英文字母,很快,这套26个字母的拼图她就会玩了。

我不知道后来贝贝突然学会实物数数是不是于此有关,但显而易见,数字拼图对她理解具体的实物数量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关联有很大的帮助。至于那套字母拼图,对贝贝的自然拼读帮助非常大,后来她基本上不需要再去找相应的字母图形,单凭画上的图案,就能轻而易举地选对字母。

拼图锻炼幼儿观察力

玩过拼图的人都知道,想把一块块“部分”图案放到“整体”图案的正确位置上,需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和色彩分辨力。成人在玩的时候,会依靠逻辑判断,比如最好先从边缘开始拼起;而小朋友往往是凭直觉,根据颜色与形状来判断。虽然一开始拼图的速度可能不是太快,但很锻炼观察能力。

渐渐地,贝贝开始挑战更复杂的拼图:不规则多片拼图。这个不仅需要观察能力好,还要会思考,考验幼儿脑、眼和手的协调配合。小拼图到了贝贝手里,摆弄来,摆弄去,这个角度不行,就换一个方向。刚开始时还会找我帮忙,后来我这边手还没动,她那边就欢呼已经拼好。

现在贝贝拼图的速度越来越快,手指摆弄图片时越来越灵活,观察力越来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拼图培养孩子专注力

贝贝是个急性子,坐不住,我给她讲故事时,常常没念几句,那边的人就没了。我虽然没有勉强她坐下来听故事,却也担心她以后学习的时候没耐性。

不料,自从贝贝爱上拼图以后,居然变得坐得住了,经常一个人坐着琢磨如何拼。有一次她玩遍了所有拼图,无聊着,我拿出一盒准备给她以后玩的50片的拼图,这对贝贝来说是一大挑战,我很长时间没听到她的声音,不放心过去看看,结果小人儿正坐在那里研究呢,连我过去都没注意到。

经过拼图的“锻炼”后,贝贝的耐性也明显好了,我给她讲故事时也能听上一段时间了。

Tips:带孩子玩拼图的技巧

根据我的经验和贝贝的试用结果,选择幼儿拼图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要找孩子喜欢的图案。比如迪斯尼的卡通画就很好,对孩子来说形象熟悉,画面漂亮,这样才有玩的兴趣。

图案鲜明,线条明显,不要3D图案。幼儿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尚在发育中,色彩鲜明的比颜色近似的好分辨,拼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第8篇: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思辩能力学习 教学

语文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技能。语文学习在我们的一生中至关重要,而学习中思辩能力的培养更是举足轻重。小学语文在教会学生识字、断句和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好基础。就我本人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现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浅谈如下。

一、让学生多读,如此才能多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每篇课文,学生在读的过程,就是思维和领悟的过程。小学生的语文课教学,老师一定不要在学生读几遍课文后不管其理解几何,就给灌输字义词义,分析课文结构和语法结构,之后也不问其是否接受,这篇课文就算讲完了。实属敷衍塞责。我认为老师应该先让学生通读,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的前过程。在听学生的感受,七嘴八舌的讨论他们对文章情感和美好句子的理解,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至于字词义,当学生熟读并且达到了几乎可以背诵的情况下,也就其义自见了。至于还不会的问题,老师先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组织答案并且发表他们的见解,最后给与补充或者更正。当一个问题全班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时,此时老师在予以指导和帮助,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开良好的局面。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起,不悱不发”。只有多读,才能多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万万不可替学生省了这一环节。一节课应该留出十到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加强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至关重要。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于创新,一个人的灵气更在于创新。创造性思维就如源头活水,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文是个很好的载体,特别是想象类的作文。我认为小学生作文少命题为好,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情境体会,最后将自己的感悟写出来即可。这样学生可以多视角写作,才能写出真东西,并且养成善于思维、善于观察的习惯,不怕他们对作文产生厌烦心理。作文过程就是思维和书面表达的过程,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给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如果一定要命题作文,那也应该是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如《我想要...》、《幻想二十年以后的我》等这类题目。至于老师,对学生的习作要充分肯定,并且给出恰如其分的点评,对一些想象奇特的地方要特别提出表扬,鼓励他勇于创新。老师的点评十分重要,学生的每篇习作,老师都应该给出意见并鼓励,并且表现出期待他下一次更好地表现的期望。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他的创造型思维。

三、组织辩论会

辩论会训练人的思辨能力。让小学生从小练习,养成能言善辩的能力。人是一个社会群体,每天的生活离不开思维和表达,现在的教学体制培养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连一个自我介绍都结结巴巴,抓不住重点、表达不清。这也是学校教育的可悲之处。因此,在小学时就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能言善辩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组织辩论会,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9篇: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育意义;锻炼能力;开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63-01

为了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成长和发展,课堂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除此之外,课间游戏互动对幼儿的教育和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园的学生而言,游戏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分析能力,开发理性思维。本文对幼儿课间活动中的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进行研究,以促进幼儿成长成才。

一、“石子赛跑”,锻炼数数

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形成时期,对于数字的认知感还不是很强烈。在幼儿活动中融入数字游戏,可以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认识数字。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能够加深幼儿的数学思维。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将游戏应用到幼儿的活动中,通过融合数字游戏的方式,可以全面锻炼幼儿的数字能力。例如,在幼儿日常的活动中,教师带领他们进行“石子赛跑”的游戏。在游戏开展前,教师可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一个负责扔骰子,另一个负责跑步,并互换角色。这样,扔的幼儿能够锻炼对数字的认知,跑的幼儿则锻炼了数数的能力。在这个游戏开展的前期阶段,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教师还可将数字设定在1、2、3阶段,接着是4、5、6阶段,以此类推分阶段进行,使幼儿有个循序渐进的接触过程。教师还要及时鼓励和引导幼儿:“孩子们,我们在和别人合作时,要理解自己的小伙伴,因为他已经尽力了。对于每一个尽力的小伙伴,我们都要鼓励和支持,大家说对不对。”“对。”幼儿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对“合作”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

有很多游戏都非常适合幼儿活动,只要对这些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再结合实际对这些活动进行改进和变通,使得活动变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就能够对幼儿起到引导作用。接着,教师再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就能够让他们在活动之余锻炼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滚动套圈”,发挥想象

在游戏中,有很多游戏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灵活的游戏而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思维和发挥,充分对游戏进行想象和了解,让游戏发挥更深层次的教育作用。幼儿的想象力是活动时重点锻炼的部分,教师可对游戏中一些能够提高幼儿想象力的部分进行改进。例如,游戏“套圈”起初是游戏者站在指定的位置对物品进行选择,通过圆圈的投掷来套住物品。这个游戏非常简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讲比较容易接受。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对这个游戏进行了改进,将“套圈”变成了“滚动套圈”。让幼儿手拿着圈,并让圈在地上滚动,然后跑步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会有一些小物品,这些物品属于原始材料,幼儿每次套中一个材料,最后将材料进行手工小制作。这个游戏要求幼儿在滚圈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充分发挥想象,设计自己要制作的物品。在制作过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孩子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发明?”这个游戏不仅对他们的想象力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培养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在将游戏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才能够达到效果。

三、“新过家家”,团结合作

“过家家”这个游戏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童年,十分贴近生活,可以增强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同时对幼儿的生活教育也是一种启发。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将“过家家”游戏进行了改进和变换,在实际活动中丰富了他们的游戏内容。例如,教师将参与的幼儿进行了扩充,通过分组,让每个小组的幼儿在十个左右,而且每个幼儿都各有分工,如收拾屋子、做饭、买菜等,将家庭中的真正的角色融入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拿着扫帚认真扫地,增强了家务能力,并从锻炼中体会了生活。当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引导:“小朋友们,通过这个游戏,大家都学习到了哪些生活技能呢?”“我学会了扫地,我今天回家要帮妈妈扫地。”“我学会了擦桌子。”幼儿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这种方式,使幼儿们真正受到了教育,并且锻炼了能力。

游戏与幼儿活动的有效结合,可使游戏对幼儿的活动起到引导作用。在这种引导下,幼儿们能够相互学习。同时游戏的过程也是增强幼儿动手能力的过程,于幼儿而言,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会使他们信心大增,有足够的动力来迎接新的挑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多以幼儿为主体,认真思考研究幼儿的内心世界,让幼儿充分接受知识,学习知识,将来成为有用之才,从而为祖国贡献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春霞.5-6岁幼儿的游戏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王亚东.如何开展幼儿区域活动[J].现代教育科学,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