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趣的数字课件范文

有趣的数字课件精选(九篇)

有趣的数字课件

第1篇:有趣的数字课件范文

一、研究对象

中学生共121人,其中男生60人,女生61人。采用课件I对被试进行体育情境兴趣测试的有效样本总数为118人,其中男生58人,女生60人;采用课件II进行测试的有效样本总数为120人,其中男生59人,女生61人。所有实验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取t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所有统计数据均由SPSS10.0统计完成。

二、实验方法

视频演示型课件(课件I),是在对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根据篮球战术教学的需要,邀请专业篮球教练员对这些战术进行讲解,并由专业篮球运动员进行演示,配合NBA精彩的、有针对性的视频剪辑,由电脑软件压缩而成。在课件设计方面,主要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课程内容演示的全面与真实性;注重文字解说的专业性。“认知建构型”课件(课件B)在内容制作方面与课件I相同,主要包括篮球传切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和策应配合,与课件I不同的是,该课件充分运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了背景音乐、平面动画、视频录像及图片、文字的合成,课件界面设计友好,内容表现较为生动、形象。

三、实验结果

表1的数据显示,被试对课件I和课件II的体育情境兴趣的体验水平在各个维度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课件II在各维度上的分数除了挑战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分都明显高于课件I。对两种课件情境兴趣评价中,被试除了对注意力和挑战性因子体验的差异性达到了.05的水平外,其余各维度间的差异均达到了.01的显著水平。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两种运动项目总分差异显著,方差分析结果为F(1,236)=341.85(P

采用对被试测试的有效样本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通过对内部各因子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被试对在课件I和课件II的情境兴趣体验水平,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从而说明量表内各因子间的关系密切,各因子对体育情境兴趣有可能存在交互影响。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探索性以及愉悦感与个体对活动项目的总体兴趣都成正相关关系,其中,探索性和愉悦感与情境兴趣间的相关关系最为密切,在课件I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60和.72,在课件II中分别达到了.76和.92的显著相关水平。这一结果表明个体对运动项目的探索倾向及其在活动中快乐的情绪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情境兴趣的体验水平。

第2篇:有趣的数字课件范文

关键词:学习参与 数字化资源 教学应用 策略

新课程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宗旨。如何凸显师生在课堂上的双主地位,已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参与是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充分体现,也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显著标志[1]。21世纪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缺乏也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影响,当前我国课堂仍存在诸如环节老套、学生参与低、扩展补充少等问题[2],致使学生兴趣不足、动手能力低下,难以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充分交互与反馈等。因而研究基于学习参与的数字化资源教学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一、学习参与

1.学习参与和学习参与度

学习参与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行为[3],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表现。而学习参与度为学生学习参与的程度。学习参与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其主动地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4]。对教师而言,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是一种教学策略或方法;研究学习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2.学习参与的影响因素

学生的学习过程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智力因素承担着信息的加工、处理等,非智力因素指兴趣、动机、性格和意志等心理因素。前者属于认识活动,影响学习的快慢、学习的效果;后者是意向活动,决定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也是影响学习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

在非智力影响因素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意志力、感知到的教学水平、课程满意度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参与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动机越强、自我效能感越高,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态度越端正、积极,参与度越高;而意志力越高,则表现为越能克服一切外界的困难,投入到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满意度越高,也越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度。此外,学生的年龄、认知结构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参与度。

3.学习参与的提升策略

学习参与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完善专业指导、展示教师和课程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行挫折教育,使其正确对待课堂学习;其次,知识呈现要情境化,个性化、情境化、有针对性的乡土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参与热情,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的认知参与;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流程科学、实施可控、互动有效,通过及时的作业反馈、小组成果公开、同伴评论和讨论等一系列措施,营造参与氛围,提高参与意识;第四,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巧妙的评价设计可以激发学习热情,进而实现以评促学,提升参与度。

二、底只资源

1.数字化资源的内涵及优势

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问题,设计开发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当前教育信息化深入落实、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技术处理即可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资源[5],按类型可划分为文字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体现为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视音频动画资源、教育网站数据库等。

数字化资源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共建共享,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改变传统“语言+板书”形式,利于课堂组织管理;教学内容媒体化、多样化、交互链接式呈现,不仅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通过数字化资源设计开发,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加快其专业化成长。

2.优质数字化资源的设计与应用原则

优质数字化资源的设计,需在教学系统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握教学适用性、科学性、开放性、直观性、便携性、经济性等原则,与传统资源相结合,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自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育资源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的多元化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数字化生存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三、基于学习参与的数字化资源设计

1.学习参与对资源设计的重要性

目前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出现海量资源但又贫乏的现状,主要是由于建设机制不合理、交互性差、参与性低、不支持个性化教学等。此外,在进行资源设计时,参与式学习环境的建立也至关重要。因此,参与式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营造真实的问题解决和知识探究情境,学生将通过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对知识的建构和发展,对促进课堂教学、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实现个性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2.基于学习参与的数字资源设计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交互的发生是学习参与的本质表现,因此学习参与可体现为人机互动、人际互动、认知互动三个层面。

(1)强化人机互动,提升资源的人性化、情境化设计。人机互动指人通过与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对话的一种互动方式,包括计算机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信息和提示、人通过输入设备给计算机输入有关信息及回答问题等。在资源设计中体现在人性化的用户界面、结构化的资源组织、情境化的资源呈现等。

(2)强化人际互动,提高资源的协作学习设计。人际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强化原有知识体系,也可能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形成新的知识内容。数字化资源应将人机交互进行拓展,强化人际互动,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数字化资源设计,可以增加交流讨论区、分工合作等,强化学生间的协作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3)强化认知互动,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设计。认知互动属于深层次的参与互动,也是影响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关键因素。设计数字化资源时,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积极主动性基础上,要强化对学习者的认知互动,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自主建构,表现在强化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深化课堂训练与测试等。

四、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

1.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在设计策略指导下,以多媒体课件为例,展示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开发与教学应用。基于学习参与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在完善多媒体课件开发一般模式的基础上,即需求分析、教学设计、系统设计、脚本编写、素材准备、课件制作、调试运行及评价与修改,强化学习过程中参与而成,如图1。

笔者以小学英语为例,选取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In a Nature Park》部分内容,利用Adobe Flash CS6、Photoshop CC等软件,结合小学英语特点,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如图2。该课件可打包为可执行文件,在脱离编辑环境下能够良好顺畅地运行。

该课件分为单词学习、课文内容、情境模拟、巩固练习、课外拓展五个模块。单词学习模块介绍了需要掌握的单词、拼写、音标、读音及形象化的图片展示,加上单机交互操作,可以让学生深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单词;课文内容模块呈现了全文拼写及对话,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协作对话,强化人际交互;情境模拟模块,通过“动画+拼写+朗读”方式,强化认知交互,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巩固练习模块分为连线题、选择题、想一想三个环节,通过多种形式,配合即时反馈技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提高参与度;课外拓展模块,通过一首歌曲、配合动画呈现,激发兴趣,同时拓展英语学习。“说明”模块,用于在网络等渠道进行传播时对资源总体介绍、保护版权等。

2. 教学案例应用及讨论

笔者在所在单位附属小学进行实践,并作为该节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辅助者,参与了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实施,与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实施情况。

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可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界面简单、画面友好、导航清晰、操作便捷、提示到位,交互性强、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动画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

其次,教师也可将课件发给家长,O督学生温习。由于该课件可作教学辅助型课件,也可作自主学习型课件,所以可让家长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家校沟通。

为深入检验基于学习参与的数字化资源设计策略及多媒体课件的实践应用,笔者深入一线课堂观察、访谈。结果显示,通过实践,学习者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学习参与度也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或限制,如受环境条件限制,课堂上教师讲解、操作仍较多,学生主体性提升不够等,需后续做进一步研究。

在梳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人机、人际、认知三个交互层面构建了基于学习参与的数字化资源设计策略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式,并进行实践。应用表明,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参与度,同时“双主”的教育理念得以体现,丰富了优质教学资源库,从而深化了新课程改革。

――――――――――

参考文献

[1] 赵秋锦,王帆.教学应用型微博社群中的学习参与实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2] 邓敏杰,马源颖.基于VRP的三维学习课件设计与开发[J].软件导刊,2015(8).

[3] 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4] 侯志军,张巧梅.“学生学习参与”研究的发展阶段及价值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2(1).

第3篇:有趣的数字课件范文

飞速发展的社会已进入到数字信息时代,作为现代科学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进入小学数学课堂,也是平常之事了。小学数学教学犹若一个浩瀚的技艺海洋,其教学方式和方法可谓“百舸争流”。而利用多媒体辅助于课堂教学,就像在汹涌的波涛中添设了更多更高更亮的灯塔,引导师生破浪行舟去到达理想的知识彼岸。这,妙在“巧”用多媒体。

1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外在兴趣到内在兴趣,由短暂兴趣到持久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时,在学生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笔者采用动感多媒体画面来引导学生走进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屏幕中出现一个长方形,笔者把长方形的长慢慢变短,学生立刻兴奋起来,学习兴趣大增。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笔者问变成了什么形状?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呢?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发现了长和宽相等时面积就是边长×边长。这个动画的演示不仅推导出了正方形的面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利用火箭发射的场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当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现场倒计时,学生都会跟着数:“10、9、8、7、6、5、3、2、1,点火!”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强大动力。教师在学生学习兴趣正浓的时候直接引入新课:“我们刚刚数的数字就是以秒来计算的,比分更小的单位是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识。”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巧用多媒体,让学生感悟中明理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首先要求教师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到学习中去,能在感悟中明确其中的道理。因为形象、直观、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教学“0的认识”时,运用媒体创设猴子吃桃子的动画情境。盘子里有3个桃子,问用数字几表示?学生都知道用数字3表示。接着猴子把盘子里的3个桃子全吃光了,又问盘子里还有桃子吗?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没有了,用“0”表示。这样学生轻松地理解了0在这里的含义就是表示没有。

又如在教学“减法”时,创设小鸟飞走了的动画情境:树上有6只鸟,飞走了4只,树上还剩下几只鸟?学生能直观地看出还剩下2只,因为飞走的4只是从6只里面飞走的,所以用6减4等于2。这样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

3 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如在教学“旋转与平移”时,用变色、闪烁等手段,使学生明确运动前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后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点是不变的吗?运动后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有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抽象概念,同时也解决了重难点。

4 巧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

数学学习其实是获取信息、积累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整合性较为灵活,可根据内容的需要,拓展内容知识,通过网络下载有利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料展示给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教学解方程时,笔者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帮助学生: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两边仍然相等。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求方程的解,而且了解了天平的有关知识。如100+x=250,利用天平平衡,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即:等式两边仍然相等,就能得出x=150)。

第4篇:有趣的数字课件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数字信号处理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图像处理、语音通信、自动控制、航空航天、国防军事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越来越迫切,“数字信号处理”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生力量,其电子信息类专业普遍开设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性强、抽象概念多,而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出现畏学、厌学心理。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至关重要。笔者依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数字信号处理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前修课程有信号与系统,后续课程有DSP 技术、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及识别等。一方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与信号与系统课程之间有着许多交叉重叠的地方,如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等内容。为了节省课时,突出重点和难点,授课过程中对重复性内容只做简单介绍、复习;强调信号与系统课程的重点应当放在连续时间信号与连续时间系统的分析和处理上, 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变换和基本方法的学习, 培养起信号类课程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模式[1]。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则应当立足于离散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和处理, 强化系统设计、工程应用思想。

另一方面,把握好本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在平时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借助matlab软件,引入数字信号处理在通信系统、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在“DSP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用软硬件平台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如设计一个小型视音频系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后续“DSP 技术”、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及识别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法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做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通过课前回顾、设问法、讨论法等方式,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研究这个新知识、新知识的定义、物理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和实际用途。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透彻,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分配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或讨论,以 加深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及方法的理解;同时布置课外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复习多预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三)总结归纳法

总结归纳法是一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利用特殊的前提推导出普遍性结论,是对知识的高度概括。总结归纳法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规律化,直接运用结论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书上对于“IIR数字滤波器的脉冲响应不变法”,只给出了一阶和二阶模拟系统的数字化公式[2],没有具体介绍设计原理和公式。因此,笔者在给学生讲解时作了适当补充。先以流程图的方式展示脉冲响应不变法的设计过程,然后逐步推导其过程,直至归纳出脉冲响应不变法的一般设计公式。接着指出书上给出的公式只是该设计公式的特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验证。这样学生既学到了基本原理及方法,又掌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四)兴趣激励法

兴趣教学法就是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乐趣[3]。在本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兴趣激励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绪论课和开始讲授滤波器的设计时,先举例说明数字滤波器在语音消噪、图像处理、心电滤波、信号调制与解调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字滤波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课程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

(五)研究式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网上或图书馆查找资料,选取小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如在讲授“数字滤波器的设计”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小报告,其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10%。研究小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各组成员团结协作,查找方案,确定设计方案,借助matlab软件编写调试程序,设计出合适的滤波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领域。上课时利用一定时间,分组演示将给其他同学看,要求陈述清晰明了,能够回答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任何疑问。通过这种锻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钻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当然,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又能给予老师极大的启发和灵感,从而可以进一步指导其科研和教学。

(六)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将校级教研项目的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如将教研项目研究成果“FIR数字滤波器在VSB调制解调中的应用”[4]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既熟悉了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还体会到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手段

(一)将多媒体授课和黑板教学有机结合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授有机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步一步地展示授课内容,辅以图片或动画演示,既帮助学生获得了直观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又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趣味性。而对于公式的推导计算或教学重点的介绍,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可以方便学生紧跟老师的讲解思路,理顺知识脉络,加强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介绍FIR数字滤波器中的“窗函数幅频特性的影响”时,卷积过程给H(w)造成了起伏现象,涉及的公式很抽象,讨论项也较多,直接让学生看书上图或用多媒体放映,学生都很难理解H(w) 曲线图是怎么形成的。笔者经过几轮授课,觉得采用边用多媒体讲解边在黑板上画图的方法,效果更好,也更形象更直观。即先在黑板上,用虚线画出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幅度Hd(w)的曲线图来,以方便与FIR滤波器的H(w)作比较。然后针对讨论的每一种情况,用多媒体讲完讨论的结果后,都在黑板上描出对应的幅度归一化值来。最后以w=0为中心,画出另一半对称曲线,便可得到如书上所示的H(w)曲线图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很快地领会了H(w) 图的形成原理,还可以自己总结得到加窗所产生的影响。可见,光采用纯粹的多媒体教学或黑板教学,并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只有将多媒体授课与传统的板书教学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发挥这两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引入matlab实例教学

由于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抽象,概念性强,学生很难理解。而Matlab软件作为一款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科技应用软件,具有强大的矩阵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语句简洁直观,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广泛应于信号处理、自动控制、通信、雷达、生物医学等领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原理,运用matlab软件编程,现场运行出结果,以图形图像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抽象的理论。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还能体会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效率。例如在介绍完DFT的理论后,引入一个matlab实例:对下面的连续时间信号进行谱分析

xa(t)=0.15sin(2πt)+ sin(4πt)-0.1 sin(6πt)

该混和信号分别包含了频率分别为1Hz、2Hz的小信号和频率为3Hz的大信号共3个正弦信号,但从图1上半部分的时域波形图来看,似乎只含有一个频率成分的正弦信号,很难看到小信号的存在,这是因为它被大信号掩盖了。这时调用matlab中的fft函数对该信号做谱分析,可得到如图1下半部分所示的幅度特性。由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信号频率成分的存在,而频率为2Hz的大信号幅度比两个小信号大多了。可见在时域中很难辨识的小信号成分在频域中却很容易识别。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信号检测的例子,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地DFT变换的物理意义,掌握其实际用途。

四、结论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课程的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提升。俗话说“教无定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教学,笔者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多借鉴其他院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探索出一套更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为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罗轶.信号与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吉首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1,32(1):118。

[2]王华奎.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耶晓东.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兴趣教学法初探[J].高教论坛,2011(1):97

第5篇:有趣的数字课件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507-01

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及时获取信息、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快速传播交流信息。因此,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更符合"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更体现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长期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数字化环境下,要他们立即转向自主学习,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数字化环境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这一首要而又迫切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所以,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就必须创造和具备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因素、条件。

1.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过硬的技术能力

1.1 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新课程要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大力推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教学活动,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自主学习,进行实验、探索和研究,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要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

1.2 教师要有熟练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集一体,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在数字化环境下,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教师首先本身就要有较强的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要掌握上网查阅资料,然后下载的技术,要会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的基本操作,假如会flash、dreamweaver等的媒体制作技术则更佳。

2.学校要有系统的硬件配置和丰富的软件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全新的学习舞台,学校和教师必须努力开发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资源。

2.1 建设系统的硬件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筑建平台。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有硬件支撑。学校建立的校园网,必须有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等。学校教师最好人手配备一台电脑,为全体教师使用电脑进行备课、搜集资料、网上交流等提供物质条件,大大方便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学校要以宽带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节点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师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浏览学习,吸纳接收新鲜的知识和新课改的经验,下载课件和习题,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这些都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2.2 开发实效性的软件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能量。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软件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就难以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学校必须加强各种软件资源方面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资源。软件资源主要包括:学校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媒体素材、案例、课件、视频素材资源库等。

2.2.1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但教材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纯文本或文本加图形的形式,对学生的感官的刺激也就比较单一。因此,依据教育性、交互性、实用性、校本化的原则,通过计算机的多重交互功能,学校必须建立系统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建立交互性网站或网页学件、专题学习网站等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自主学习的平台和空间。

3.课堂要有合理的情境创设和科学的教学方式

3.1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驱力:"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3.2 科学的教学方式。在数字化环境下,学生要实现自主学习关键是要改变教学方式。只有在教学方式改革的前提下进行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整体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教学方式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

4.学生要有融洽的学习氛围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4.1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重视讲解,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教师灌输式的教学牢牢地把学生禁锢在师承学受的定势当中,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自主学习的热情被全然扼制在萌芽状态。

4.2 持久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以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了持久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真正调动起来,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就会萌发强烈的求知欲,对事物能不断生疑、质疑、释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总之,信息技术为创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和切实可行的道路。在数字化环境下,学校和教师必须创造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各种有利条件,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且要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学习思考,寻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软件资源、情境问题;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创设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最佳自主学习教学氛围,使广大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115-11;124-128.

第6篇:有趣的数字课件范文

一、利用儿歌、顺口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认数和数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儿歌、顺口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的顺口溜:“1像铅笔能写字,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能听话,4像红旗迎风飘,5像鱼钩把鱼钓,6像哨子能吹响,7像镰刀能割草,8像葫芦上下圆,9像勺子能盛饭”.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愉快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其听课.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教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数字5的读写”时,[JP2]教师可以设计“抢凳子”游戏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唱歌,歌声停下后,学生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JP]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趣味情境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兴趣是一种具有e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学生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也都是在无意识下完成的,他们一旦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所以,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画面、文字于一身,既可以将现实生活原汁原味地再现,又可以对客观现实生活进行加工和提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趣味情境,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四、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地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本上的图片自己编故事.这样学习算术,学生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第7篇:有趣的数字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092-02

曾有位心理学家说:“儿童是有个性的,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数学这门课程,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学过程不再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课程的创造和开发;不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在新一轮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尤其讲究一个“趣”字,想方设法让学生体会到“趣”的真谛。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营造生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中史话、数学家的故事以及趣味数学等方面的内容,千方百计地通过兴趣的诱导,引发学生逐渐形成“爱数学”的良好动机。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计算”时,学生可能感到枯噪乏味,这时就讲一个“埃菲尔造铁塔”的故事:一百多年前,法国人要建一个大铁塔,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在设计时把上百个零件的尺寸都一一计算得准确无误,结果所有的零件都一次安装成功,至今埃菲尔造铁塔仍矗立在巴黎塞纳河畔的战神广场,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这样的数学故事导课将数学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在第四册“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二、生动的“学”中“动”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一个儿童的注意力水平是他能否学好和心智发展快慢的最基本条件。数学课之所以有较多同学倍感害怕,主要是因为同学们没有感受数学课的快乐,总是沉浸在一大堆阿拉伯数字之中,这样是非常枯板的。尤其是小学生来说,他们爱动,活泼,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一定要有新意和活力。所以,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像以前一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小学生那种喜欢讨论的特点,课堂也应该学会灵活运用。

低年级可多让儿童摆弄学具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如:认识数字8的教学时,笔者就是通过引领小学生做游戏来学习“8”的。第一,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小圆片,用学习7的组成的方法,同位合作学习摆一摆 8的组成,指名汇报,师生根据汇报情况及时点评纠正。第二,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把1-7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7个同学,每人拿着一张站在讲桌前,然后 指名其中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的卡片站在6个同学的对面,用自己的卡片去找朋友,他的数字卡片和对面的数字卡片组成了8,大家齐说:“对!”,否则,齐说:“不对!”;第三,看谁得分多,老师和同学比赛,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全体同学说出和老师数字卡片组成的数,说对了,学生得分,如果有一个说错了,老师得分。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们更齐心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少出错。第四,同位互动,边拍手,边唱儿歌。甲同学伸出一只手指说:“我出1”,乙同学伸出七个手指回应说“我出7”,再甲乙二人共同说:“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这样进行8的认识教学,把学习内容渗透在游戏 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学习注意力也就更持久,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实践证明,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活动进行教学, 突出一个“活”字,小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兴趣浓厚,积极性也会很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中年级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让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等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能提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例如,笔者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组织学生用小刀切橡皮泥,切下第一刀时,引导学生感知“面”,竖着切下第二刀时,引导学生发现两面相交的边——“棱”,再切下第三刀后,出现三条棱相交的点——“顶点”。这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三要素“面、棱、顶点”的概念,在引导学生操作中建立起来,并自然地进入新课。

同时,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高效。例如,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稳定性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的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三、生动有趣的练习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维持、内驱和强化的作用。因此,设计练习应注重题目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1、以游戏练习巩固。游戏在于“享乐”,但游戏者在“享乐”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玩”是孩子的天性。如,笔者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在学生建立了单位“1”的概念并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创造了一个游戏性练习巩固情境:笔者拿出9颗糖,自己一边说分数,一边叫学生拿糖表示,谁拿对了就奖励给谁。先让一位学生拿走9颗糖的三分之一,再让另一个学生拿走剩下6颗糖的三分之一,并故意强调让这两名同学都拿走三分之一是为了保证游戏的公平。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质疑。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说出老师这样做真的公平吗?从而使学生明白,在面对不同的单位“1”时,表面上是同一个分数,但表示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因为它的被分得对象变了。单位“1”不一样了。喜新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新颖的题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练习状态。

2、竞赛引趣。适当开展竞赛练习,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种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生动的“结尾”

好的开头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作用,巧妙的结尾能收到“课结束,趣犹存”的教学效果。趣味结尾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和好奇的心理特点,把趣味性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尾结合起来。通过趣味性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兴趣盎然中结束课堂教学。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的结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请按下面的顺序要求走出教室”。“学号是最小质数的、学号是最小合数、学号是质数的、学号是合数的、还剩下的是几号?”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对数学更感兴趣。设计一个精彩的“趣”尾,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而且能提高教学的实效。

五、生动的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都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取得的成功转化成激发学习兴趣的动力。对于学生在学习和作业中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给以热情的鼓励。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可以借鉴作文课给学生作文写评语的做法,在学生作业的精彩或疑问处加以批语提示,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如:“你的解法很妙,坚持这样学习必是未来的航天人才!”;对于学习上信心不足的学生,在作业上批上:“后劲不可怕,就怕无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动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加油!”等。对作业一向潦草马虎,敷衍塞责的学生,只要出现一次完成比较工整认真的情况,抓住这一次“闪光点”,在他们的作业上画一张笑脸,批上“认真是进步的开始,你又想成功的殿堂迈进了一步!”,“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扎扎实实地学习,一定能跨入优等生的行列,努力呀!”等批语。这些既中肯地评价了学生的作业效果,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可以在班级制定评比活动,以表扬、鼓励那些能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或进步明显的同学。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都应显得鲜活有趣、妙趣横生。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同时,在新课程背景下,激趣教学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激趣教学永远常青!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袁中学主编.小学数学教育[J].辽宁教育杂志社.

[3]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有趣的数字课件范文

【摘 要】Matlab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准确可靠的科学计算标准软件,也是理工科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工具课。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如何根据Matlab语言的特点教学,及如何与相关课程相结合等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 Matlab课程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研究

一、引言

Matla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工程计算及数值分析等领域的高级语言,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准确可靠的科学计算软件。在设计研究单位和工业部门,Matlab已被认作进行高效研究和开发的首选软件工具。在欧美各高等院校,Matlab已经成为线性代数、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课程的基本教学工具。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理工科专业也都开设了Matlab课程。本文结合作者对Matlab课程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如何根据Matlab语言的特点教学,及如何与相关课程相结合等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高校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Matlab课程,一开始就很抽象地介绍其环境和特点,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我们第一节课在介绍课程内容之前,会为学生展示多种实例。例如,以线性代数中的解方程组、求矩阵的特征值和行列式,高等数学中的求函数的极限、导数和积分等为例向学生展示Matlab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便捷性;以函数作图和图像处理为例展示Matlab强大的可视化功能等。使学生对这个软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兴趣只是起点,如果在Matlab的后续教学中,仍然采用常见的“学生听教师讲、看教师做”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工具虽好,与己无关”的思想,从而又失去学习兴趣。为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可采用众多教学者建议的实例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实际做法是:一方面,教师以专业课程中的相关问题为背景设计教学任务,例如,以绘制和比较《数字信号处理》中不同的信号为任务,使学生掌握Matlab中的基本绘图和参数设置方法、图形标注和修饰命令、绘制子图的不同方法、GUI设计等内容。另一方面,可鼓励和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很多学生对此的参与热情非常高,例如,电子专业的学生模拟了不同信号与谐波的叠加、设计了不同的滤波器,物理专业的学生模拟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和双缝干涉现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模拟了加密解密算法,还有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利用Matlab合成出了美妙的音乐,等等。我们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专业课程中的相关问题为背景设计教学任务,采用实例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Matlab的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Matlab软件工具的能力,又能深化学生对专业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

三、根据Matlab语言的特点教学

Matlab除了具有非常强大的数值计算、符号运算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外,还提供了信号处理工具箱、图像处理工具箱、计算机视觉工具箱、通信工具箱、控制系统工具箱、优化工具箱、统计工具箱等数十种应用于不同工程领域的功能丰富的工具箱。Matlab的强大功能也使得其内容相当庞杂,因此不可能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就让学生掌握Matlab的所有相关内容。教师对教学的意义也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要根据Matlab的特点和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重点教给学生使用Matlab的思想和方法。

例如,Matlab的一大特色是其矩阵和数组运算。数组是Matlab的核心数据结构,矩阵和向量主要由数组表示(矩阵和向量是特殊的数组),而Matlab中的多数功能都是基于矩阵、向量和数组运算的。充分利用Matlab中的矩阵和向量运算、冒号算子(:),以及数组的乘法(.*)、除法(./)和乘方(.^)等运算,不仅可以简化程序的编写,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提高Matlab程序的运行效率。但这对于刚接触Matlab语言的学生来说很难熟练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要反复练习。

另一方面,对于如解线性方程组、求函数的极限、导数和数值积分等大量Matlab函数和指令的运用,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跟学生讲解,可以让学生自己查看Matlab的帮助文档,并上机练习。Matlab提供了几乎包含其所有内容和功能的在线帮助文档,其中的“Matlab函数参考”覆盖了Matlab所有核心函数,提供了有关函数句法、详细资料、数学算法(部分)等,很多函数还给出了实例。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Matlab的帮助文档非常重要,既可避免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

四、与相关课程的结合

如前所述,为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热情,采用以实例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实例和任务应该与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紧密结合,并且要从易到难,具有渐进式特点,这样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解。例如,我们依次与《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学建模》等课程相结合。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因此首先以《线性代数》中的计算问题来设置任务,使学生顺利入门,并掌握Matlab的基本运算。然后,以《高等数学》中的数值计算和公式推导等来设置任务,使学生可以熟练运用Matlab进行常见的数学运算和简单的公式推导。接着以电子专业的《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基本问题来设置任务,使学生加深对专业课程理解的同时,熟练掌握Matlab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及数据可视化等功能。在学生掌握了以上基础之后,我们根据多年来一直参与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的经验,将数学建模竞赛中出现的编程问题提炼出来设置任务,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Matlab的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往往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兴趣以及对Matlab继续学习的热情。

五、结束语

我们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上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问题总是不可避免,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继续进行教学探索和改革,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开利,邓春晖.MATLAB基础及其应用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邢雪宁,刘丽娜.关于MATLAB课程教学的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1,(7):67-69

[3]李秀滢,王建新,彭静.Matlab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2):104-105

【作者简介】

章权兵(1977—),男,汉,籍贯安庆,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

第9篇:有趣的数字课件范文

关键词:教学;多媒体;运用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应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自制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而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课件,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

譬如,教学《打字的基本功》一课,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了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运用该课件分别向学生演示:①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应养成怎样的良好姿势。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位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打字。”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应注意哪些姿势?”②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应轻放在键盘哪些键上。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示意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双手各个手指应分别固定在哪些键上?”③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是怎样分工管理键盘的。我又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分工管理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各个手指对键盘的‘管辖范围’怎样?”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样,既节约了讲解枯燥知识的大量时间,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精选学习软件创设操作环境,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操作环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用较少的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某知识点,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当然,在学生上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胆精选一些有一定趣味性、娱乐性的学习软件,创设寓教于乐的实践环境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学生反复实践操作才能掌握、形成技能的教学内容,更应创设寓教于乐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譬如,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键单击、左键双击、拖动等操作,我们可以大胆鼓励学生玩“纸牌”游戏。又如,为了让学生切实练好键盘指法基本功,我们可以选取优秀的学习软件“金山打字通2011”,并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采取比赛的形式,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姿势和输入准确度,可利用“金山打字通2011”中的“英文打字”,要求学生比赛“看谁操作姿势正确”和“看谁输入少出错”。(比赛时从易到难,即先“键位练习”,再“单词练习”,最后“文章练习”)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输入准确度和输入速度,可利用“金山打字通2011”中的“速度测试”,要求学生比赛“看谁输入又快又准”。第三阶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输入速度,达到能够盲打,可利用“金山打字通2011”中的“打字游戏”,让学生玩“打地鼠”、“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打字游戏。

三、注意学科联系,创设实践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质

在网络信息时代,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可以说,不会使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今天,走向明天。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普及网络文化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掌握网络文化知识,提高他们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收集、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网络文化知识去完成一定的工作,实现他们的创意。

譬如,我们可以结合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创设实践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协作性的学习活动。例如,结合数学课“圆的周长”一课,为了让学生对“圆周率”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了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收集有关“圆周率”的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谈谈他们对圆周率的认识。又如,结合语文课“荷花”一课,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到网络世界中去欣赏、品味更多美丽的荷花,并要求他们把从网络中收集到的有关荷花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作品。这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用所学网络文化知识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语文知识,而且能促使学生对计算机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信息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