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算会计的概念范文

预算会计的概念精选(九篇)

预算会计的概念

第1篇:预算会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影响

1土建工程概预算编制概述

概预算编制是指对设计、造价单位对某一个工程项目会用到的各种资金进行概算和预算,保证工程造价能够更加的准确。概预算编制分为概算和预算两类,概算通常有设计单位或者造价咨询单位依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编制,而预算则还可以由施工单位进行编制,预算的具体依据则主要是施工图设计文件。概算是对项目资金的大概估算,而预算则相对精确、详细,不能与实际资金出现太大差异。在土建工程中进行概预算编制,可以给企业向工程项目投入多少资金提供参考依据,土建工程的概预算编制成为其工程造价的重要参考依据,还能为具体的施工方案、工程管理、人员分配等问题提供重要的依据。概预算编制是现代土建工程中常用到的控制资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2建筑工程预算问题

2.1编辑预算的方法存在一定的落后性。

传统的建筑工程编辑预算方法对于现在的建筑行业来说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针对现代建筑工程的特点,相关建筑设计、造价单位必须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编辑预算。落后的编辑预算方法会影响实际的预算结果,增大误差。然而对于我国建筑行业来说,编辑预算的方法要做到全面改革创新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长期沿用的落后编辑预算方法很难完全被新的方法替代,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建筑行业的努力。

2.2建筑施工材料价格变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除了编辑预算的方法之外,影响建筑工程预算结果的还有工程建筑施工材料的价格变动问题。建筑工程的成本投入和造价是建筑企业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建筑工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成本的投入,使资金的利用率增大,为企业带来最高的经济收益。对建筑工程的资金成本投入进行概预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工程材料的成本投入是整个建筑工程中一笔主要的资金投入,工程材料的价格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和建筑企业的实际经济收益。通常来说,建筑施工材料的价格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不同类型的施工材料价格范围也不同,但同时,施工材料的价格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建筑市场的不稳定性是影响建筑施工材料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而建筑材料的价格浮动会导致工程预算的结果与实际工程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产生较大误差,那么工程预算将失去意义。所以建筑工程预算团队要注意这个问题,在预算施工材料成本资金投入的时候,最好市场调查,还要给施工材料变动预留一定的涨幅空间。

2.3施工设计问题。

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建筑施工设计文件,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如果建筑工程预算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那么建筑工程预算结果与最终的资金投入将会产生加大偏差。这就要求施工设计文件尽量考虑到实际施工的各种因素,减少变动和更改。施工团队也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文件进行施工,不轻易对施工设计文件进行更改,尤其是要防止一些施工团队为了从中获取利益而不按实际情况、不管设计方案,随意进行施工的做法。

3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的控制措施

3.1利用科技技术提升工程概预算造价数值准确性。

传统的计算方式具有很多弊端,不管是计算量方面,还是漏洞检查方面都具有难以忽视的劣势。为了解决传统的计算方式所具有的缺点,满足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如今的计算方式已经变为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助力造价预算的工作,如此不仅结合时代特征,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计算方式中数据重复计算、漏洞难以检查的问题。造价预算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计算方式,只需要输入相应的更方面的数据,就可以得出预算结果,最重要的是可以快速准确的对计算结果及数据结果分析,为后面的预算工作做参考。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计算方式具有三大优点:第一,减少人工计算的耗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大量时间;第二,提升计算准确率,计算程序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工疏漏、错算的风险;第三,避免工作人员盲目的依靠经验进行分析导致的数据偏颇,而运用此种计算方式可以有效的参考其他预算案件,进行合理的对比与借鉴,采用最科学的方法进行预算,达到提高的预算结果的可信度。

3.2对设计图纸和设计意向进行全方面的掌控。

如果概预算编制人员对设计图纸不够了解,而且不能很好的掌握设计意向,那么就不能准确的根据设计图纸中具体的范围与数值,精确详细的判断和计算出预算费用,那么最后将影响到预算结果的可行度,为后面的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造成后期工作因资金短缺而停工。为了很好的避免这一类的问题,概预算编制人员就应该深入的了解设计图纸,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和设计人员进行交流,解决内在疑问和准确的掌握设计意图,对设计图纸进行明确的分析。当然,概预算编制人员不仅应该对设计图纸和设计意向进行全方面的掌控,还应该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储存经验,这样才能更准确的计算出预算数值。

3.3提高概预算编制人员专业水平。

为保障概预算编制工作的良好实施,这就需要最大程度的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概预算编制人员专业水平是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关键,试想一个专业水平不强的工作人员,如果更高更好的利用科技技术提升工程概预算造价数值准确性,更好的对设计图纸和设计意向进行全方面的掌控,更好的实施其他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的措施。

3.4加强预算的精准度。

在以前的时候预算的数据是很准确的,不过在大数据时代当中,数据信息已经得到了改变,而且数量也随之增多,如果还是用以往的预算方法来进行预算,那么得出的结果就一定会缺少准确性,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现阶段在进行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信息技术来进行预算,使用网络将所有的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对所有施工材料的价格进行记录,在材料价格出现改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进行记录。

3.5对价格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概预算的定制表格当中具有详细的设备材料的价格,这些价格能够直观的反映出编制总体预算的价格水平,使用定额对设计概预算进行编制过程中,是根据市场的价格来对其进行明确规定和判断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当中还需要对价格差进行一定的调整,这也是工作过程当中需要的动态管理问题,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的价格的数量比较多,并且价格的变化也会有大幅度的调整,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近几年的材料的价格进行明确的判断和分析,从整体上留出一定的价格差。

3.6完善建筑工程设计。

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时,首先需要对设计的观念进行完善,因为设计观念是建筑工程的基石,只有将设计观念进行优化和准确化,这样才能使后面的工作更加事半功倍,不然尽管后面的设计工作如何完美无缺,整个建筑工程设计却缺乏创新和信念感,而且容易设计出与设计观念完全相反的建筑。设计观念进行完善后,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时,应该结合多种设计方案来进行选择,这样有助于设计的创新化,有助于摩擦出设计的思维火花,最后选出最优方案。在设计时,最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把每一个施工步骤所花费的成本进行控制,这样有利于提高设计的可行度,让企业利益最大化。利用科技技术提升工程概预算造价数值准确性、对设计图纸和设计意向进行全方面的掌控、提高概预算编制人员专业水平、加强预算的精准度、对价格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这些方法固然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但是完善建筑工程设计这个措施并不能被忽视,相关人员不能顾此失彼。

第2篇:预算会计的概念范文

一、构建政府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重要性

关于政府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重要性,可以从层级制度系统具有的高效性特征来认识:

1、以概念框架为统率的多层次政府会计准则有助于具体规则间的相互协调,对于增强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全面实现政府会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社会中,制度服务于其目标是靠形成相互支持的规则群。如果各种规则系统形成一个从一般规则到具体规则的层级结构,就能在引导人的行为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层级结构中,一般规则往往是抽象的,它由正式制定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制度构成。当较具体的规则出现矛盾时,一般规则可以对其进行协调,概念框架在准则系统中就充当了这种角色。而较具体的规则只负责解释具体的问题,包含在具体的细则(如具体会计准则)中。可以说统率性规则(一般规则)为低层次规则(具体规则)创建了一个框架。如果对具体的低层次规则的合法性产生疑问,准则系统就会自下而上地(从具体规则到一般规则)受到评估。概念框架作为统率性规则在政府会计准则层级结构中发挥作用,不仅有助于增强准则系统的可理解性,而且能够在规则系统中建立起一种秩序,防止具体规则之间可能出现的抵触与漏洞,提高准则的效率,更好地实现政府会计目标。

2、建立概念框架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有助于政府会计准则发展和演化的连续性。

外部世界的不断变化,要求制度系统应具有演化的能力。规则系统层级结构的一个关键功能就是支持规则系统的演化。概念框架决定着具体准则可以规定什么和不可以规定什么,保证着规则系统的内在一致性,并且控制着规则调整的程序。概念框架规定了制度系统可以进行怎样的变革,以及如何就这些变革作出决策。这对于制度系统在不同时期合乎预期地发挥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当具体的、低层次的规则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环境时,一般的、较高层次的规则会使整个局面保持可预见性。

事实上,上述原理在国外政府会计准则制定实践中已得到验证:以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为例,其主席唐艾伦曾指出,GASB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健全的概念框架在政府会计准则发展中的重要性。为此,GASB先后专门了《联邦财务报告目标》(第1号概念公告)及《主体与揭示》两份概念公告,它们对随后的准则作用很大。例如,第1号概念公告中对报告目标的详细阐述对其后的具体准则制定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这一点在第34号准则公告《州和地方政府的基本财务报表以及管理讨论与分析》中表现尤为突出。为此,GASB坦言,“概念公告为准则提供了一个理论参考,从而引导了委员会的工作。它们也帮助建立了合理的判断范围,同时对公众了解财务报告的性质和局限性大有帮助。”

由此可见,以概念框架为统率的多层次政府会计准则将有助于政府会计目标的实现,并增强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发展演化能力,从而形成高效的制度安排。构建政府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重要性应予以肯定。

二、政府会计准则概念框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1、政府会计主体:记账主体与报告主体概念的适当分离。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单位或组织,包括记账(核算)主体和报告主体。在美国,由于引入了“基金理论”,政府会计的记账主体通常表现为各类“基金”。而报告主体则采用了双重视角:首先,政府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报告其和企业活动,对政府能够实际控制的财务资源的获得与使用进行报告,以评价其财务受托责任;其次,在基金层面,则以主要政务、企业基金和受托基金作为报告主体,并对那些主要的基金单独编报基金财务报告,非主要的基金则合并在一起编报基金财务报告。这一做法很好地体现了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的离合关系,满足了信息使用者依赖财务报告获取数据以对报告主体履行财务受托责任进行评估和制定决策的信息需求,值得我国借鉴。

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主体是每一级的预算单位。在总预算会计中,它是国家各级政府;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它是各级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由于这一模式将政府预算与具体使用资金的核算割裂开来,使得预算对具体财务资源的使用缺乏控制。财政资金的统一向下拨付又助长了各单位争资金而轻效益的现象,不利于提高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

因此,在我国政府会计主体概念选取时,必须要从有利于实现评价财务受托责任的报告目标和加强政府财务资源管理、规范政府财务行为的双重角度出发,对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分别加以界定。在确定记账主体时,一方面,要确立未来基金会计模式中基金的记账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应在目前以各级预算单位作为记账主体的基础上,健全现有各种基金的核算机制,将这些基金作为记账主体。在确定报告主体时,要注意层次性,把政府会计的报告主体分为基本政府和基本政府的组成单位(行政和事业单位),条件成熟时,将基本政府的相关单位(如国有独资企业、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等)以及主要基金纳入报告主体范围。

2、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从修正的应计制到完全的应计制的渐进演化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现金制,应计制在评价政府公共管理绩效和促进政府提高运作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它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政府资产、负债方面的信息,使财务成果更接近于经济实质,对管理当局的舞弊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大部分国家已进行了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改革,采用的方式可分为三种:修正的现金制、修正的应计制以及完全的应计制。美国GASB的第34号准则公告则要求政府会计根据财务报告视角采用双重形式的核算基础:政府整体报告、企业基金使用完全的应计制,政务基金使用修正的应计制。

根据我国的国情,政府会计基础目前宜选择修正的应计制,但应当以完全的应计制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因为,从当前趋势看,修正现金制已逐渐被各国所淘汰,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共机构委员会在编制国际公共机构会计准则新草案中更是将其删除。而实行完全的应计制则意味着对政府固定资产的大规模重新评估,考虑到我国政府会计报告范围界限尚未确定,以及一步到位带来的舞弊可能和成本效益原则,也不宜尽快采用和实施。此外,我国还应借鉴GASB的“双重标准”经验,对纳入报告范围的不同主体分别采用不同的核算基础。例如,若将某些公共企业和盈利性事业单位纳入政府报告主体,则可直接采用完全的应计制。

3、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为基础,强调相关性,把提高透明度作为综合的质量目标。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标志,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表现。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放在一般原则中论述,共十一项。其中质量特征包括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七项。显然,这种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混在一起的做法并不合理。因为它们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政府会计准则结构中,首先应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区别开来,以便正面表达其涵义,突出其重要地位;并把基本质量要求与其制约因素划分开来,以便分清主次。在核心的两个质量特征中,应以真实性作为基础,并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总括性质量特征的描述方面,应引入西方评价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概念。因为事实证明,将全面、相关、及时、可靠、可比等质量特征进行综合后的“透明”信息对于使用者了解报告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风险程度和评价报告主体的财务受托责任都是非常有效的。

4、会计要素设置:设置结余账户,评价财务受托责任。

目前,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都规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类要素,这种划分体现了与企业会计的区别,基本上符合国际惯例。但与GASB会计要素作进一步比较后,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以下差异:首先,资产定义方面的不同:GASB的资产定义的内涵是一种财务资源,我国则定义为一种经济资源。其次,GASB将基金资产(负债)与固定资产(长期负债)分开核算,这将有助于区分各年度的财务受托责任,我国并未进行区分。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美国实行的是以基金为会计主体的核算模式。通过将资产与负债的差额表述为“基金余额”,对于评价特定会计报告主体在特定期间的财务受托责任无疑是十分便利的。

为了突出对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反映,建议我国政府进行会计要素划分时确立结余要素。同时,应积极地推进基金会计核算模式,在该模式建立后,确立新的基金结余要素。而针对目前已设立的专项基金的使用情况,可选择的方式是:专门设置“基金结余”账户,在净资产类要素的“经费结余”科目中进行明细反映。

5、政府会计报告模式:从政府层面报告到可选择的双重视角报告。

政府会计报告是使用者据以分析、评价报告主体管理当局的财务业绩和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并作出相关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选择适当的报告模式,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政府会计报告由总预算会计报表和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构成。这些报表的提供者为各级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

第3篇:预算会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估算;概算;重要意义

1 水利工程估算概算的定义

所谓水利工程建筑产品,主要是根据建筑结构和设计要求在指定的地方建造的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每个建筑工程规模,结构类型,施工条件,装修标准不同,气候条件,施工期不同,所以不可能确定一个统一的建筑产品价格,但在施工之间,必须按照各种设计文件的规定和要求,之前对其进行经济预算[1]。水利工程估算概算,是指在建设实施过程中,根据定额,指标和其他费用的具体内容和收费标准,来进行设计的,通过计算和确定每个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来确定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的文件。它体现在建筑工程各施工阶段的经济使用上,能有效的体现建设工程计价文件的成本,是项目投资,分配,决策,管理和控制的主要依据[2]。

2 水利工程估算概算的编制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水利工程估算概算之前应掌握以下主要文件资料。

2.1 建筑工程概预算定旅及其有关文件 预算定额和有关文件的基本数据和计算标准的项目预算[3]。它包括已批准的预算执行情况,投入的基本成本,单位估价表,材料的预算价格和其他相关文件等。

2.2 设计资料 设计资料是编制水利工程估算概算的主要工作对象。它包括经会审和审批后的设计施工图,设计选用的国标、说明书、构件、各种设备安装、配件图集和门窗图集等。

2.3 工具书等相关实用资料 在编制水利工程估算概算过程中,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直接计算过程中出错,同时也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水利工程估算概算通常需要借助于材料或五金手册,或者将常用的各种标准文书提前制作成工具性图表,在编制水利工程估算概算过程中直接查用。在一些较复杂的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收集所涉及的辅助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2.4 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确定单位工程具体施工方法、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施工进度计划等技术文件,这部分资料在选择定额项目、计算工程量以及费用计算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在水利工程估算概算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3.1 在水利工程设计时就应考虑水利工程估算概算 水利工程设计和工程概算系统必须首先从经济的角度去把握设计,每个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4],并控制施工图设计编制施工图设计预算参考测量,确定设计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在此基础上选出最佳方案[ 5 ]。改变设计人员的经济概念,克服目前地理事实不具备条件的设计观念,片面追求高标准的现象。如果片面追求高标准,必须事先加强设计的修改。因此,提高预算的编制和审查,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的目的。

3.2 掌握要素价格市场动态 在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预算,合同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施工单位应当关注风险的动态变化,关注工程的焦点。对设备材料的品种,工程造价人员要求的规定,设备的性能和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当投标时必须及时了解市场价格,预测趋势,使价格合理,降低风险的潜在因素。在实施更应密切关注行情,在动态分析中,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材料的顺序,确定合理的价格要素,减少风险。尚未实现的产品价格,结算费用只能完成项目的真正代表的的市场价格[ 6 ]。因此,在数据收集,分析,在合同期内,质量控制,成本的三要素的要求和对合同做到知道具体的工程项目成本费,以及相对应的指标的得分,明确相应的违约责任,为合同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3 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控制预算 工程是影响工程造价预算的原因,计算合适不合适,这将带来重大影响工程造价指数。基于工程综合考虑施工特点,应做好准备工作,收集工程勘察报告,地形图,施工设计图纸,各种标准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和建设方案,深入现场调查,调查施工环境,了解当前的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材料预算价格的收费标准,统一使用的数量。尽可能的得到第一手工程建设的信息项目资料,控制好工程造价预算。特别是相对复杂的防腐保温工程项目及桩基工程,应特别注意工作项目的成本问题。严格按照清单计价范围,把握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提高工作的内容,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增加项目的变化,确保成本预算的有效控制。

3.4 提高水利工程估算概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这施工项目成本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事成本预算管理,人事成本预算管理人员应掌握工程预算的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在设计,材料采购,工艺,工程结构,投资分析,质量控制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应该熟悉。对图纸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地方特色,必须了解。员工成本预算管理还深入工程一线,因为实际情况非常重要。专业人员的基本预算项目成本管理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人单位应提供对水利工程估算概算人才培养服务,进一步建立研究人员的成本预算管理改进的平台。

4 小结

实践证明,工程概算和水利工程设计是确定工程造价是否合理,以便能更有效地控制投资,同时更有效地控制建设规模,防止投资预算超概算现象。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工程概算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办法和新的途径,找到控制建筑水利工程设计和项目成本预算的新捷径,使工程概算有机的结合起来,坚持做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新理念,通过水利工程估算概算的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圆满顺利按期的完工。

参考文献:

[1]郑晓茜. 《关于建筑水利工程设计概算编制方法的探讨》河南科技,2013.

[2]李亚莉. 《CAD技术在机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工程管理学报,2013

[3]陈凌昌. 《电力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探讨》.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

[4]陈怀志,刘志川,苏凯,等. 《关于钢结构水利工程设计问题的分析》河南科技,2013

第4篇:预算会计的概念范文

一、要求具体,目标明确

导致小学生数学预习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常常是要求不具体,目标不明确。一些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常提出笼统、乏味的预习要求,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无章可循”,只好粗糙、快速地浏览一遍,应付了事。事实上,学生带着问题读一遍教材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都要高。为了把学生的课前预习落到实处,教师必须提供简单易行、具体明确的预习要求。

例如,在布置“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预习中,笔者给学生提出了如下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1. 读:认真读课本第75至76页两遍以上,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画圈并适当作批注。2. 说:读完之后,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3. 想:想一想本节课新知(分数的基本性质)与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联系紧密?你认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4. 问:通过预习,你还存在哪些疑问?5. 练:尝试做课本第76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如此,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从“读、说、想、问、练”等五个方面(称“五步预习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的预习有了具体的抓手,避免了预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由扶到放,扶放结合

我们对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预习要求不能一刀切,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放逐步进行。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不具备预习的能力,因此忽略或干脆放弃让学生预习。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比较弱,但此时却是让他们树立预习意识,培养预习习惯的重要起始阶段。因此,对他们的预习要求,教师可以降低到简单的一至两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特征,结合教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特点,再依据不同的课型内容,对他们的预习要求可以是在看书的基础上,选择“说一说”(看图说图意),“摆一摆”(数的认识与计算,让学生摆小棒),“找一找”(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在课前走进生活,观察物体形状),“玩一玩”(如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和家长在课前通过游戏熟悉人民币)等预习形式。这样,让学生在课前接触教材,初步感知新知,并在动手实践中初步体验新知,有助于学生初步学会独立思考,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对他们的预习要求可以慢慢提高。到了高年级,可以把上面提到的“读、说、想、问、练”这“五步预习法”作为各种课型内容的常规预习要求,再根据不同课型内容补充一些具体的预习要求。另外,低年级的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较低,预习最好安排在课内进行,教师的指导不可缺少;对中年级学生的预习,可以课前、课内交错进行;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预习习惯也初步养成,这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独立预习。

三、课型不同,方法各异

1. 在多形式阅读中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在预习中如果以阅读文本的方式快速浏览一遍,是读不出其中精髓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变换形式多读几遍,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圈画批注阅读。

为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可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圈画(如将重点词语画上横线、波浪线等)并做适当的批注。促使学生养成在读书时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的习惯,阅读效果会更好。

(2)咬文嚼字阅读。

在数学概念预习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对重点、关键词语的理解进行阅读。例如“倒数的认识”一课的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乘积”“1”“互为”等,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分析与推敲,学生明白了倒数是对两个数而言,一个数不能说是倒数,而且这两个数的乘积必须是1时,才有这种关系。从而深入理解倒数的意义。

(3)联系对比阅读。

许多数学概念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预习中引导学生把联系紧密的概念进行对比阅读 ,使学生在阅读中分析、比较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理解它们。就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学过的哪些知识(商不变的性质)联系紧密?并对它们进行对比阅读,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4)列举事例阅读。

数学概念是基于现实生活而抽象出来的,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到这些概念的生活原型。在数学概念的预习中,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概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锐角与钝角”一课的预习中,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有锐角与钝角特点的例子,这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

2. 在尝试练习中掌握算法。

在现行教材中,计算课在编排上是以例题的形式展示计算方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在预习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在初步感知算理算法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习题计算。学生自主经历计算过程,深入体验算理算法,检验预习效果的优劣,感受预习成功的乐趣。因此,在计算课的预习中,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后,可让学生尝试计算教材“做一做”中的习题,并让学生思考:“你的计算方法与书本中例题的计算方法一样吗?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鼓励学生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 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规律。

规律性知识,如果只靠在书本上读读看看、圈圈画画,学生是无法正确理解与掌握的。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发现规律,这样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然而数学课堂上的动手操作环节,往往因为时间原因,在速度较慢的学生根本来不及完成时,就被教师“喊停”,动手操作往往成为“走过场”。如果把操作部分提前至预习环节,可以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操作、探究与发现,也为课堂节约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展示,让他们发现数学规律。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的预习中,除布置常规预习要求外,再布置如下操作活动:①用1立方厘米的学具摆一个你喜欢的长方体,并记录下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②数一数长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③你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④再摆一个长方体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在摆、数、猜、再摆、再数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便是水到渠成。

第5篇:预算会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铁路工程造价;概预算;定额

中图分类号:H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64-01

编制工程概预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概预算专业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还需要了解工程相关背景、专业设计理念和施工工艺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作为一名专业的概预算编制人员,首要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提高概预算的编制质量,进而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

1、严格的选定概预算编制依据

如何选定编制依据是编制概预算的重要前提,它的选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在概预算编制之前,编制人员首先要向相关人员进行询问,了解此项目的工程性质以及相关内容。收集对概预算编制有价值的资料并整理记载。综合上述条件,编制人员才能正确的选定此工程的编制依据。包括编制文号、定额选用、材料价格、费率标准及价差调整的标准等。

2、广泛的搜集基础资料,为概预算编制做前期准备

所谓的搜集基础资料,实质就是进行现场堪查。在工程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亲自到当地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工程概况。本人在做呼伦贝尔工业园区专用铁路这个工程时,编制概预算前,曾到海拉尔地区做一系列详细调查。与建设单位配合一起去当地国土资源局了解征用土地价格和拆迁价格;在当地建材市场了解一些建筑材料的价格及运距,比如水泥、砖、钢材、木材等;重点了解当地砂石料场的位置、运距、落地价格等。并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核对和补充,为以后合理的编制工程概预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正确套用定额

作为一名合格的概预算编制人员,必须要熟悉定额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和定额所含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熟悉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对工程有个整体的、初步的印象。一旦发现图纸、说明和工程数量有明显矛盾时,要及时和专业设计者进行沟通了解,以便能够正确、合理的套用定额,力争做到定额项目和工程实际相符。不重复计算,不漏算,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4、熟练运用铁路工程软件,正确、合理的计算各项费用

首先,概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十分繁杂、枯燥的工作,因此它要求编制人员必须要具有较强的耐心和细心。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工程造价的偏差。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铁路工程计算软件层出不穷。计算机应用软件在概预算编制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极大地减轻了概预算编制人员的工作强度,而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保证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其次,还要学会灵活的套用定额,例如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观光小火车新建工程,该项目是全国范围内第二个窄轨铁路。全程10.15正线公里,总投资约1.33亿元。作为工经专册,我考虑到此工程的特殊性,不能完全机械的套用铁路工程预算定额。因此我和相关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对铁路工程定额进行最接近工程实际情况的合理调整。并亲自去现场实际调研,调查当地的砂石料等价格及运距,经过多方的对比分析,最终科学、合理的确定了工程造价。

5、加强审核力度,力求工程投资更加合理、准确。

编制工程概预算工作虽然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但是由于建设方要求,工期要求等众多原因,很容易出现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这就要求概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并准确的完成此项任务。因此,审核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加强审核力度,才能进一步提高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那么具体都应该审核什么内容呢?

5.1 审核工程量和采用的定额单价,看最终的指标是否合适

1)根据设计图纸、设计说明、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审核工程量。

2)审核采用的定额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内容是否满足施工方法要求。

3)定额包含的内容是否与实际设计相符。

5.2 审核材料价格

对材料价格、运杂费进行审核。材料价格,材料运输方法及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实际。

5.3 审核其他费用

1)取费标准是否符合工程性质。

2)费率计算是否正确。

3)计算基数是否符合规定。

6、注重造价资料积累

编制工程造价概预算虽然是一项繁琐而又枯燥的工作,但是这其中还是有很多规律和窍门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窍门,我们就会更加高效且省力的去编制工程概预算。而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就是积累与分析。

积累我们自己从业多年来调查的各个不同地区的详细资料,如征地价格、拆迁价格、材料价格、各类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等等。并分类归档,或输入到电脑中保存。一旦需要,随时调出查找。而且定期对掌握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有效的数据。这样既加快了新工程的概预算编制,又可为新工程的工程造价提供有效理论依据,双重保证了新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质量。

7、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编制概预算的综合水平

应该看到,目前铁路行业大多数在专业设置上设计与概预算分置。各做各的事,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设计人员只管技术,不问概预算;概预算编制人员也只管按照图纸、工程量套用定额,对设计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试想,对工程整体缺乏了解,对专业知识也理解朦胧。如何能深入、全面的搞好概预算的编制工作呢?

首先,概预算的编制人员需要有很强的综合业务素质。这种综合业务素质不仅体现在编制概预算上的技术精湛,也体现在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沟通,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从而能够全方位的控制整个工程的工程造价。其次,现在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涌现出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时代的发展更要求概预算编制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8、总结

综上所述,在编制铁路工程概预算的过程中,要想更加准确的反映工程实际投资,我们首先不仅要详细了解工程概况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还要认真调查当地的材料价格等众多影响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通过详细对比分析,合理的确定人工方案,材料方案和运输方案。然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专业设计理念准确、认真的套用定额。最后分析单项概预算指标的合理性并及时整理总结。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充分加强审核的力度,才能进一步保证工程投资的准确性。另外,在不断发展的今天,工程概预算编制人员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才能力争按照“实事求是、精打细算、从严控制、节省投资”十六字方针更好的做好目前的铁路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 铁建设[2006]113号,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S].

第6篇:预算会计的概念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3—0075—01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实践证明,预习能开拓听课思路,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学能力。经常进行预习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不预习的学生高,而且这种差异是显著的。下面笔者就对小学数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进行预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概念课的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若对概念不清,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不少学生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教师可以设计简要的提纲让学生预习。

如,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数的产生”时,先提出方法:一读,二想,三做,四问。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以下提纲:1.知识点摘录。让学生将本课的三个知识点:人们计数的方法、什么是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通读后摘录出来,从而初步了解本课所涉及的知识;2.自己的发现。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发现“算”是什么,“筹”是什么;3.自己的疑惑。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4.自己的收获。有学生写道:“我发现古代数学家很聪明, 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数学家。”也有学生写道:“自然数数也数不清,有无限多个。”5.自己的尝试。让学生试着去做书上的练习,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己出填空、判断、选择题等。

计算课的预习

虽说计算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使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如,预习“小数加法”一课时,首先,要看懂例题。可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预习:1.例题给出几条数学信息?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对于加法问题你如何计算?教材以例题的形式出示了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书上的例题是计算运动员跳水的决赛成绩,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掌握这些方法了;然后,要尝试练习。 新教材往往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剩余的几种情况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学生可以试着将统计表中空白的问题填完整。上课时,教师先指定学生展示预习,进行板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学生虽然能说出,但说得没有规律。此时,教师进行引导:你们能概括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很快总结出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计算,并用总结出的方法规范地说计算过程,而后进入练习训练过程。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小数加法的计算学生学得非常熟练、扎实。

第7篇:预算会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目前,企业实际管理和核算中有大修理费用专项费用的概念,这一概念来自于过去传统管理和核算理念,是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一种惯性思维和概念。笔者认为,无论从市场经济对企业经营增效的要求,还是新的会计准则对修理费用的规定,都应取消大修理费专项费用的概念。

一、从设备大修与小修、中修的区别联系看取消大修理费专项费用的必要性

设备是进行生产的技术装备,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检修情况,由此产生了设备的小修、中修、大修。小修是对设备进行局部修理。通常只需修复、更换部分磨损较快和使用期限不大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并对设备作局部调整以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转到下一次计划修理时间。中修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部主要零件与基准件(主要更换件一般为10~30%),或修理使用期限不大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同时检查整个机构系统,紧固所有机件,消除扩大的间隙,校正设备的基准,以保证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大修需将设备全部拆卸分解,修理基准件,更换或修复所有丧失了工作性能的主要部件或零件。设备大修理是固定资产的局部再生产,是对耗损的固定资产进行的部分补偿。大修理的质量原则是:一以出厂标准为基础;二是修后的设备性能和精度应满足产品工艺要求,并有足够的精度储备;三是对有些磨损严重、巳难以修复到出厂精度标准的机床设备,如由于某种原因需大修时,可按出厂标准适当降低精度,但仍应满足修后加工产品和工艺要求;四是达到环境保护法和劳动安全法的规定要求。从上述概念来看,小修、中修、大修是指在计划预修制中,根据修理工作量的大小和对设备性能恢复的程度来区分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无质的区别,其目的都是恢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局部丧失的工作能力的过程,其区别仅在于修理工作量的大小和对设备性能恢复的程度。

二、从企业管理本质要求看取消大修理费专项费用的紧迫性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企业基本上推行的是以修理为中心的设备管理制度,多年来实行计划预修制度,企业实际管理和核算中有大修理费用专项费用的概念根深蒂固。近年来,有些企业又引进和学习了国外的一些新的维修体制。这些体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状态完好(如完好率指标的考核),断然是必要的。可是,继续沿用计划预修制度下的大修理费用专项的概念,对大修业务单独编制预修计划专项进行管理,会带来各个方面的弊端:

1、生产性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庞大落后的修理行业

由于我们的工业结构落后,专业化协作水平低,因为多年来实行计划预修制度,在工厂设计时就确定了相当规模的维修车间,以分散的方式进行本厂设备的大、中修理。因为存在大修专项费用的概念,实际中由于自身企业维修车间的规模和维修能力制约,许多大修业务往往又委托给专业的修造企业实施。长期以来,促进了企业后方的“大而全”和“小而全”,整个国民经济中生产性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庞大落后的修理行业。

2、不利于企业的内部绩效管理易形成财力的浪费现象

大修理能够利用被保留下来的零部件,从而节约大量原材料及加工工时,这一点与购置新设备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因为存在大修理费用专项的概念,企业往往单独预先编制设备大修理计划。有了专项大修计划,对实行内部考核企业来讲因为大修属专项费用,又成为逃避考核(不考核生产单位)的渠道。在实际中,业务部门为了计划的执行率会出现必须按计划发生费用和业务的现象。并往往需要委托专业维修企业实施,会造成企业原内部能自己修理的通过大修外委修理,浪费财力和现有的修理能力,甚至原本可以不修或少支付修理费的却因为有了大修专项的概念后必须按计划发生费用和业务。

三、从实际核算和有关规定看取消大修理费专项费用的合法性

第8篇:预算会计的概念范文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8537(2002)06-0073-01

设计概算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及说明、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各项费用定额或取费标准(指标)、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等资料,编制和确定的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交付使用所需全部费用的文件。采用两阶段设计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编制设计概算;采用三阶段设计的,技术设计阶段必须编制修正概算。设计概算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五点:

⑴.设计概算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国家编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定计划投资总额及其构成数额,要以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为依据,没有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的建设工程不能列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设计总概算的投资额,是该工程建设投资的最高限额。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银行拨款或贷款、施工图设计及其预算、竣工决算等,未经按规定的程序批准,都不能突破这一限额,以确保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

⑵.设计概算是签定建设工程合同和贷款合同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合同价款的多少是以设计概算为依据的,而且总承包合同不得超过设计总概算的投资额。

设计概算是银行拨款或贷款合同的最高限额,建设项目的全部拨款或贷款以及各单项工程的拨款或贷款的累计总额,不能超过设计概算。如果项目的投资计划所列投资额或拨款与贷款突破设计概算时,必须查明原因后由建设单位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调整或追加设计概算总投资额,凡未批准之前,银行对其超支部分拒不拨付。

⑶.设计概算是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施工预算的依据。经批准的设计概算是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设计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总概算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不得突破设计概算。如确需突破时,应按规定程序报经审批。

⑷.设计概算是衡量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合理性和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的依据,设计概算是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合理性的综合反映,据此可以用来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合理性的比较,以便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⑸.设计概算是考核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依据。通过设计概算与竣工决算对比,可以分析和考核投资效果的好坏,同时还可以验证设计概算的准确性,有利于加强设计概算管理和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

对经济概念的再认识。其1,设计工作者首先应树立经济概念。在方案设计中,要注重设计方案应控制在批复的投资额以内,在满足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建设资金。搞建设首先考虑的是投资效益,应在有效的投资范围内,争取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其2,优选设计方案应抓经济比较。在进行设计方案时,应注重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比较,建筑师应从如何使设计方案更经济,更合理入手,避免造成浪费。其3,目前,所有的设计评比中,没有对工程造价进行评比。我认为应将投资效益作为评选优秀设计的一项指标,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建筑师、工程师树立经济概念,并对节约基本建设投资起到促进作用。

那么设计部门不编制概算是否正确,对此我有如下浅见:

⑴.随设计图附设计概算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从上述的设计概算作用中已经阐明。设计部门不编制概算违反了国家规定,对于设计文件来说,如果缺少了概算,将是一个不完整的设计文件。

⑵.招投标合同价是不完全造价,不能代替设计概算。目前,有些人认为概算作用不大了,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比较严重。但是,这只是暂时的,是由于建筑市场不规范造成的。

⑶.入世后,更讲求经济效益,如果我们还停留在目前的阶段上,势必会在市场竞争中遭淘汰。一个工程的好坏,不能不取决于它的经济效益,这不仅对投资者来说是最最重要的,同时也是国家引导科学消费的关键词。

第9篇:预算会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预算 建筑项目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DF4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设工程概预算的概念

建筑产品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在指定地点进行建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而每个建筑产品的结构类型、工程规模、装修标准不同,施工条件、施工周期、气候条件等也各异,因此不可能对建筑产品确定一个统一的价格,而是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及各种规定的要求,事先进行经济上的计算。建设工程概预算,是指在执行工程建设程序过程中,根据不同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费用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项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的文件。它是建设项目在不同建设阶段经济上的反映,是预先计算和研究建设工程价格的费用性文件,是对工程投资进行决策、分配、控制、管理、核算和监督的主要依据。

二、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之前应掌握以下主要文件资料。

2.1 设计资料设计资料是编制概预算的主要工作对象。它包括经审批、会审后的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及设计选用的国标、市标和各种设备安装、构件、门窗图集、配件图集等。

2.2 建筑工程概预算定旅及其有关文件概预算定额及其有关文件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基本资料和计算标准。它包括已批准执行的概预算定额、费用定倾、单位估价表、该地区的材料预算价格及其它有关文件。

2.3 施工组织设计资料(施工方案)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确定单位工程具体施工方法(如打护坡桩、进行地下降水等)、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等的主要施工技术文件,这类资料在计算工程量、选择定额项目及费用计算中都有重要作用。

2.4 工具书等辅助资料在编制概预算过程中,有一些工程中直接计算比较繁琐也较易出错,为提高工作效率、简化计算过程,概预算人员往往需要借助于五金手册、材料手册,或把常用各种标准配件预先编制成工具性图表,在编制概预算时直接查用。特别对一些较复杂的工程,收集所涉及的辅助资料不应忽视。

另外,建设单位发放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招标文件内容及其在材料、设备、加工订货方面的分工也是施工概预算编制的依据。

三、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要点

建设工程概预算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可行性研究及设计任务书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纸预算施工预算完工结算竣工决算。

3.1 设计方面控制预算 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要从经济角度影响设计,由工程造价人员对每个设计方案作出估价,通过编制施工图纸设计预算来衡量和控制施工图纸设计,供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确定设计限额时参考。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造价,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在此基础上推选出最佳计方案。改变设计人员的经济观念,要克服当前某些设计中不结合地域实情,片面追求高标准的现象。片面追求高标准的,必须修改设计。因此,搞好概预算编制和审核,才能保证工程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的目的。

3.2 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控制预算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预算的原因之一,计算的正确恰当与否,将给工程造价指标带来很大影响。在综合考虑工程的施工组织特点的基础上,应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工程勘查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各类标准图集等相关资料,深入现场勘察、调查施工环境并进行施工方案研究,了解现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材料预算价格。尽可能多的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第一手资料,控制好工程造价预算。对工程总造价影响较大的桩基工程和相对复杂的保温防腐项目,特别要注意工作内容漏项的问题。严格按照清单计价范围,掌握项目施工过程,完善工作内容,尽可能的避免施工过程中增加项目变更,保证预算造价的有效控制。

3.3 掌握要素价格市场动态价格在市场中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预算,也是合同风险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建设单位应重点注意其动态变化而带来的风险。要求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对设备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和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在投标报价时必须及时了解市场价格,预测其变化趋势,使报价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在实施中更应密切关注,搞好动态分析,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材料订货,确定合理要素价格,减少风险。尚未实现的产品的成交价,只有竣工工程的结算造价才能真正代表市场价格。因此,在资料收集方面,工程造价人员对具体工程的造价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对合同中工期、质量、造价三要素的控制要求及相应违约责任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合同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4 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对造价预算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要掌握工程预算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对设计、材料设备采购、现场工艺、工程整体结构、投资分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应熟悉。对图纸、当地法规文件、地方特色一定要了解透。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还要深入工程第一线,因为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图纸上的有时候差别很大。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人单位要关心预算管理人才的培养,为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深造和提高搭建平台。

3.5 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静态”管理是对造价预算实务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统一管理,全国有统一法定的定额,这是定数。但是市场中的人工、材料等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整个市场都是“动态”的,单一的用“静态”的定额来预算,难免造成工程风险投资增大。尤其是人才、材料市场波动得非常频繁,城乡区别大,定额中的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的价差增大,必须引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对市场经济中的政策变化和价格起伏。

总而言之,建筑项目概预算工作只有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投资,有效地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才能防止概算超投资,预算超概算现象发生。因此,要求造价预算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找到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新途径、新方法,并抓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蔡兆霖.改进设计概预算工作的建议[J].建筑工程.2009年07期

2 徐刚.设计概算为什么不能控制建设项目投资[J].煤炭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3 认真审查概算 严格控制投资[J].投资研究.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