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精选(九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

第1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论文关键词】新题型 大学英语 四级通过率 提高 措施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总体难度提高,文章就当前如何提高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的问题,对学校、英语老师、二级分院和学生四方面因素及其关系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四者应采取的措施。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公认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测试,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英语四级的教学和学习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四级通过率也成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之一。同时,是否通过四级也是企业招聘的重要考察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大中小型企业越来越多涉及国际化业务的发展势头下,社会对英语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突出。 英语四级考试,学生是主体,是能否通过四级考试的决定因素;英语老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和帮助,虽然其本身不直接参加考试,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考生的考试效果来反映英语老师对于英语四级考试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学校和二级分院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它们的组织和推动作用发挥如何,决定了能否为应试英语四级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能否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因此,要提高英语四级的通过率,学校、英语老师、二级分院和学生四个方面应该共同努力和配合,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1 学校—加强软硬件建设,实施激励措施

1.1 建立英语试题库

严格按照国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规范、标准的大学英语一至四级题库,充分明确四级英语考试在听力、词汇与结构、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试卷应正规化、标准化。 新四级听力从原来所占20%的比例上升到35%,难度也相对提高,这样的改变无疑踩到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软肋。加强英语语音室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练习英语听力的学习条件,是学生适应新四级听力的必要条件。此外,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有声有色的语言学习环境,也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1.3 组织辅导组

外语学院可以成立专门的四级英语辅导小组,小组成员应把握四级考试中不断出现的新题型和新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可以每周组织一次专门研讨会,探讨有关问题,并请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指导。

1.4 实施激励措施

学校可对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英语任课老师给予奖励,其所带班级的四级通过率达到或超过学校规定的目标,即可获得奖励,以激发英语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中精神奖励尤其重要。

2 英语老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2.1 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老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图书馆等工具,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与教学成果比较突出的英语老师进行经验交流,或者到其他同类四级通过率比较高的学校进行考察,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

2.2 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要让学生知道,大学英语决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实际应用。为了获取自己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与信息,必须懂外语,并能利用这一语言工具来完成学习与研究任务。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外语有用,我要学会用”的观念。

2.3 重视大纲教学与四级考试结合

英语老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大纲教学内容与四级考试内容结合起来,如每课课文中的关键词汇与结构,讲解课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阅读速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2.4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英语四级的方法

良好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对于英语学习亦应掌握好的方法。第一,要让学生充满信心。凡是考进大学的人都具备通过四级考试的能力,信心越足,考试的成绩就会越高。第二,坚持提高听的能力。听力是学生学英语的薄弱环节,而薄弱环节最容易突破。第三,不断强化阅读能力。阅读是读写能力的基本标志,阅读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第四,特别重视写作。四级考试中作文占了15%的比例,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一项,学生一定要好好拿分。从整个考试的角度来讲,作文的战略高度又很高,它是考试的第一个部分,这个作文能不能写好,直接决定很多学生在接下来的考试当中,能不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继续完成剩下的考试内容。

2.5 强化试题训练

英语老师在四级考试之前,应多次组织学生做模拟训练,并认真总结讲评。通过正规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复习、巩固难点和重点,了解题型以及考试中应注意的事项,从而大大提高应试能力。

3 二级分院—以提高英语四级通过率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风建设

3.1 帮助学生规划人生,认识英语四级的重要性

起点决定终点,大学一年级新生通常会为自己考入了大学而喜悦,很少会考虑到四年以后乃至自己一生的规划。这时,二级分院尤其是班主任,就要提醒他们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提醒他们若要顺利达到他们心中所想的目标,在大学阶段就要取得毕业证、学位证、英语四级证和计算机等级证。这四证是他们实现自己理想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而四级是其中的关键。

3.2 帮助学生做好时间的运筹规划,处理好学习、休息和娱乐的关系,处理好英语课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大学的学习生活只有短暂的四年,但大学要学习的内容又很多,对于这个矛盾,显然不能用延续时间来解决,主要办法是讲究学习效率,在科学的使用时间上下功夫,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使学习时间利用得充分、合理。 "

3.3 明确上课和晚自习制度,严格考勤

二级分院在大一新生刚进校时,就进行深入的学风教育,使他们明确学校的上课、晚自习制度和相应的考勤管理办法。各班学习委员负责对上课和晚自习进行考勤,定期向辅导员汇报情况。辅导员、班主任也须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出勤及秩序差的班级、学生及时批评、教育、处理,严格管理。学风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之间要相互沟通、总结经验,为培养优良学风共同努力。

3.4 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多与英语老师、班主任沟通

根据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英语老师反馈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英语知识层次和学习态度,进行目标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大部分学生把通过四级考试作为自己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有着详细的英语学习计划,辅导员、班主任对这部分学生要经常进行鼓励和表扬,并随时监督其执行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小部分学生没有目标,对英语的学习很盲目,对这些学生要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培养对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布置任务并定期检查,最终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自觉学习。

3.5 配合英语教学,加强四级模拟考

召开四级考试经验交流会、举办讲座,请四级辅导老师、高年级中已过英语四六级的学生,介绍交流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应试技巧。在四级考试前二级分院按照英语老师复习进度,组织四级模拟考,从选择试卷、安排监考、播放听力到考完请英语老师阅卷、分析讲评都做得一丝不苟。每次模拟考结束后,及时将统计出来的模拟考成绩反馈给学生。模拟考可以模拟四级考试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使学生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训练,做到有的放矢。

3.6 引入竞争机制,实施鼓励政策

制定二级分院英语四级奖励政策,给辅导员、班主任定目标、压担子,班级四级通过率越高的班主任得的奖励也越多,四级通过率还与班主任工作考核相挂钩;对于辅导员,以整个二级分院的四级通过率来考核。二级分院还要对班级、寝室、学生个人分别实施奖励,从而使学生、寝室、班级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局面。

4 学生—树立信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英语、备战四级

4.1 树立信心,培养对英语的兴趣

开始,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简易读物,看原版片如动画片,听英文歌曲等。接着,可读内容较深的读物,看故事片,阅读英文杂志等。积极参加各种英语活动,如英语角、口语比赛、演讲会等。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四级的备考之中。

4.2 提高学习效率,认真做题

课前预习课文,带问题听课,注意力就更集中,同时还应及时主动地完成课后作业。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对于布置的试题,必须独立思考和完成,并通过做题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参加模拟考试,了解英语四级考题的类型和特点,积累应试经验。

4.3 学习技巧,培养良好的习惯

积极参加各种与英语四级考试有关的讲座,虚心地与指导老师和已经通过四级考试的同学交流,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应试技巧。每天投入一定的时间(约2~3小时)学习英语,通常,学生在3个月后就会感觉自己在英语方面有明显提高。坚持每天朗读的好习惯,这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

第2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职责一、        负责校园语言文字运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监督实施。二、        建立学校各级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并有效开展相关工作。三、        负责校园普通话运用的检查、督促,使普通话确实成为学   校的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并逐步成为校园语言。四、        负责校园用字规范的管理、检查、督促。五、        负责校园语言文字运用规范的咨询;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与学生,经常监测校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并与有关部门共同整改校园语言文字运用中发现的问题。六、        负责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七、        负责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宣传与相应活动。组织骨干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和师生的普通话测试工作。八、        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生动活泼的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九、        完成市语委、天山区语委交给的各项任务。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措施为了更好地贯彻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根据乌鲁木齐市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天山区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将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水平,特制定本年度工作措施如下: 语 言 文 字 工 作学校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规范、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工作。精心组织每年的“推普周”活动,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一、        校长是语言文字工作第一负责人,制定出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规划、制度、措施,及时上交工作计划和总结,保证语言文字工作经费投入。二、        学校领导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指导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妥善处理语言文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        学校对区语言文字应用状况定期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研究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上报。四、        学校对有关文件、资料分门别类妥善保管,建立健全各种档案。五、        每年提前讨论制定“推普宣传周”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活动。 普 通 话学校将普及普通话纳入教育教学要求,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检查评价的内容,措施到位,制度健全,认真落实检查。将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在职教师必须进行普通话培训,达到规定的等级,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进行业务考核和录用的一项条件。教育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一、        按天山区下发文件的要求,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教育教学内容,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推广普通话的管理,定期进行自检。二、        校长提出普及普通话的要求,保证推普工作经费,提供必要设备,领导干部带头说普通话,发挥表率作用。三、        学校将用普通话教学列为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列为评选优质课和教学能手的必备条件,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成绩记入业务档案。新录用的教师,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持证上岗。四、        将在校内说普通话列为学生的行为规范,把普通话达标作为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条件之一。五、        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教学中不使用方言,教师学生树立使用普通话的意识,形成自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六、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大力宣传推普的意义和要求,校园里、走廊上、教室里均挂贴“请讲普通话”等永久性标语。在校内设立1—2处永久性宣传标语牌。文 字学校将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检查评价的内容,措施到位,制度健全,认真落实检查。名称牌、标志牌、标语、公文、校刊、讲义、试卷、其他自办印刷物、指示牌等用字要规范,加注的汉语拼音要正确、规范。教师板书及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和要求。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规范字。一、        建立一支熟悉汉字规范标准、有较高书写水平的教师队伍,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用字规范意识及能力。二、        加强写字课教学,加大用字规范化力度,字型、笔顺规范,纠正不规范用字。三、        学校有领导分管,有部门、人员负责,将用字规范化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四、        把用字规范化与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将用字规范化作为量化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月自检,每年重点检查一次。

第3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农业院校;拔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39-02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总体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及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力,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

1.我校分级、分类教学的具体操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农垦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全校共有13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学院招收学术型、专业性、农业推广硕士,并设有两个博士点。学校每年在全国22个省(市、区)招生,本科生招生人数近几年一直稳定在3800人左右,研究生600人左右。根据每年本科生的招生数量以及研究生比例,2013级学生入校后即根据学生们的英语入学成绩及所在院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类教学。

2.分级教学。自1992年以来我校就坚持英语的分级教学,从最初的预备级、A级、B级,演变为现在的A级、B级两大类,通过多年的分级教学实践,在教学方面卓有成效。针对2013级学生,我们从全校学生中选拔出最为出色的、英语成绩最好的546名学生组成了10个A级教学班。分级结果如下:

3.分类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及专业特点,我们将相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合并式教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拔尖人才类、文科类和理工+其他类。拔尖类为分级教学产生的10个教学班,学生来自学校各个专业,文科类包括经管+会计+人文三个学院共计6个教学班,理工+其他类为我校其他学院的学生,共计30个教学班。

4.教材的选用。我校大学英语改革以前(2012年)一直使用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不同层次的学生均使用同样一套教材,已然不符合分级、分类的教学要求。基于以上考量,以及学生们的分级、分类情况和学生们的不同水平、特点,我们为不同层级的学生们选用了不同的教材。安排如下:

二、拔尖人才大学英语的培养计划

1.培养政策。我校A层次学生,即拔尖人才(根据分级的实际情况,A级学生的英语最低分为105分)在入校以后即可参加本年度12月份的全国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者即可申请免修其他的英语课程,四级通过者成绩录入70分,六级通过者成绩录入85分,过级的学生可选修英语类选修课,以尽早达到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2.培养目标。我校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目标: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全体A级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六级,以及有考研意向的学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过国家线。二级目标:基于我校以农为主的特点,而且学生们毕业后的工作方向多与农业先关,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大农类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以英语作为基础文本。三级目标:培养学生们的英语人文素养。

3.课程内容设置。拔尖人才的培养从第一学期一直延续至第八学期。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是学生们的通识必修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为《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3册,《新通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3册。通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仍是帮助学生们从听、说、读、写、译几大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学期仍为通识必修课,学生们统一使用韩宝成教授为总主编,我校教师自己编写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农林类第一册》,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了解农林类的相关话题、知识是一门十分必要的必修内容。从第二学期开始至第八学期英语教师为全校学生开设各类英语选修课。主要包括应试类:实用英语四级,实用英语六级,考研英语;文化赏析类:英文电影赏析,跨文化交际和英文作品赏析等。部分选修课设置了一定的选课限制,通过四级的学生可优先选择有限制要求的课程。

4.课程评估。对于拔尖人才的课程评估我们采取的是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平时管理+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的方式。其中,平时管理占40%,期中考核占20%,最终的期末考试占40%。这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加大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没有一味地以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增加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相对减轻了学生们备考的负担,有助于学生们培养实际的英语能力,无论是应试方面还是日常的运用。

三、培养结果

通过第一个学期的培养,A级学生们的一次性平均四级过级率达到了32.23%,远高于我校的平均水平,教学效果初见成效。具体明细如表1。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的过级率又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达到了44.92%。具体明细如表2。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我校英语类的选修课的设置问题尤为突出,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可选性上,即英语选修课的资源过于贫乏,目前为止能够固定每个学期为学生们开放的英语类的选修课只有五门左右,这就导致了拔尖人才,尤其是较早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没有课可选,间接地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至少四个学期甚至更久的空档期,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的热情和英语能力的提高。

2.解决措施。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1)通识必修部分改为三个学期,第四学期转为选修课学期,即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农林类第一册》大农类课程改为选修课。(2)要求每位教师开设一门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选修课,从2014级学生的第二学期开始为学生开设,内部竞争,择优选择,尽可能增加英语类选修课的门数。

五、总结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英语已然进入了社会化考试的新纪元,基于我校生源的实际水平,今后我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必然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甚至可能会出现学生英语水平越来越低的趋势,大学英语的教学有出现边缘化的趋势,这就更需要高校英语教师做到与时俱进,更加大胆地加快、加大改革的力度,找到最适合本校学生英语学习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4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沉甸甸的成绩单离不开校长对学校的规范管理。对于办学,校长龙土发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办学思路。“一”是指“一个目标”,即“培育少年英才的精品校园与素质教育基地”;“二”是指“两条途径”,即“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重的道路”;“三”是指“三种理念”,即“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人本理念,“宽而有度,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育人理念;“四”是指“四种机制”,即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合作机制;“五”是指“五项工程”,即优质生源工程、名师工程、德育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和精品校园工程。沿着这样的办学思路,阳朔中学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成为阳朔县高中教育的窗口学校。

内外兼修气韵佳

龙土发校长说:“我校十分注重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和文化育人功能。”园林式的校园环境、舒适安全的校园生活、充满人情味的人文关怀,体现了阳朔中学“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人本理念与“服务学生、关爱学生”的办学宗旨。

走进阳朔中学,仿佛走进了一座大花园。四周青山环抱,犹如碧莲簇拥,依偎漓江之滨,龙脊山之旁,大自然赋予了阳朔中学得天独厚的灵气。现代建筑、校园网络、先进设备则彰显出阳朔中学的现代意识。

该校于2009年开展了部级课题“学校安全工作的有效探索”课题研究,2012年10月已顺利结题。在三年课题研究中,课题组龙土发、王宇红、林木青等13位成员分析“显性”与“隐性”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措施,同时投入240多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安全设施:修建300米塑胶跑道,增建15个球类运动场;建立校园监控系统,增添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增添食堂卫生安全设备,修建预防山体滑坡防护墙、隔离带等。同时还建立了桂林市三级心理辅导室——“心灵小屋”,改建了学校医务室,增添了2名医务人员。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为学生提供了舒适安心的生活环境,学校也由此获得系列荣誉:学生食堂被评为桂林市学生示范食堂,学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卫生学校”、桂林市中小学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在该校求学的学子们都说,阳朔中学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大家庭”。近三年来,该校获得政府拨款、社会筹资33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500人次。学生刘广宏曾因身患重病差点失去学习机会。得知他的病情后,阳朔中学为他筹措了两万多元的医疗费,使他顺利地完成了手术,重新回到了校园。刘广宏说:“我非常感谢阳朔中学,感谢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75年学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阳朔中学大力开发“现代校园文化”,精雕细琢,让每一块石头、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徜徉于阳朔中学校园,欣赏该校的校园文化长廊、“会说话”的奇石、寓意深刻的宋哲元将军纪念石刻、楼道里学生自己绘制的美术作品,你能感受到阳朔中学高雅浓郁的文化氛围。

阳朔中学以历史积淀为基础,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文化内涵。2012年9月,阳朔中学语文组编写的校园文化读本——《百里漓江百里诗选读》由广西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其内容涵盖自唐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名家赞美漓江风光的优秀作品。龙土发校长说:“漓江山水诗词负载着阳朔当地1400多年的历史文化,是阳朔当地文化的精华,是优质的人文课程资源。”这本教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创作力,还能激发学生研究地域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的热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这些诗词的阅读、赏析和模仿创作,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创作了音韵和谐、情真意美的诗篇,一些学生还写出了文质兼美、有独到见解的鉴赏文章。

校本培养树名师

阳朔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徐进是阳朔中学的骨干教师之一。从教30年来,他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因班风好、学风浓、成绩优而多次被评为桂林市先进班级、自治区先进班集体。他教学方法新、活、精,语言幽默生动,课堂教学特色鲜明。由于骄人的教育教学成绩,徐进曾荣获桂林市首届“教学能手”“2010-2012年度桂林市拔尖人才”“自治区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

阳朔中学拥有多位像徐进这样经验丰富、堪为表率的优秀教师。龙土发校长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就是要造就一批高层次的骨干教师,使学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为此,阳朔中学坚持高标准培养教师,大力开展校本培养工作。

阳朔中学制定有《阳朔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方案》(A、B、C类)等方案,并实施多样化的骨干教师校本培养措施,总结出了骨干教师校本培养的途径,即确定培养对象分类制定培养方案依方案实施多样化的骨干教师校本培养措施对校本培养进行总结。

首先,选苗子,确定培养对象。在教师本人申请、教研组推荐、学校行政会议审核认定后,将教师分为A类(45周岁以下,是本校学科实力的代表人物,综合水平高)、B类(40周岁以下,多年教毕业班,成绩优秀,某一方面有专长)、C类(新教师培养对象,教学工作未满三年,有责任心和潜力)。

其次,分类制定培养措施。每学期,各类骨干培养对象均要承担各级别组织的研讨课、竞赛课、示范课及参加课题等教学科研活动,在相应教师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建立教学档案,撰写成长故事、论文、教学反思。通过校内外专家指导A类对象,以A类指导B类对象,B类指导C类对象的形式实施培训。

第三,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实施多样化的校本培养,并总结出“读与写结合式”“专家引领与教师自我反思结合式”“集体研讨与骨干示范引领式”“校内周末讲坛与校际合作式”四种主要培养方式。

该校让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研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怎样评课》《让生命的价值在教育科研中闪光》《教师100个好习惯》等文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组织教师编写《漓江诗词鉴赏》《百里漓江百里诗选读》以及撰写教学论文、个人成长故事等,有效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该校多次邀请区内外的专家、特级教师来校作讲座,如陈玉秋、彭豪、马子坤、尹顺林等人,由这些专家及徐进、李孟星、龙土发等本校名师对各类骨干培养对象进行指导。同时要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撰写课后反思(随笔)以促进自身成长。

该校坚持两周一次的集体研讨,组织成员进行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学期,该校均举行“骨干教师优质课竞赛”,让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展示自己的优秀课例。通过以A类教师指导B类对象,B类教师指导C类对象的形式,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近三年来,该校青年教师有300多人次获得区、市级各类教育教学奖。

该校在校内开设有周末讲坛,形式有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学习心得体会等。2010年至今,李孟星“谈高考作文素材的运用”、周小明“谈元杂剧的内容结构与角色”等均走上了周末讲坛。此外,“校际合作式”也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和锻炼的舞台。2010年以来,李孟星等教师经常到县里的其他学校上示范课。每一次考察学习后,教师都要作课堂教学汇报,把学习的收获与全体教师共同分享。

目前,阳朔中学拥有中高级教师140人,区市级先进、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拔尖人才等89人,硕士研究生8人,研究生进修班结业58人,教师队伍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化。阳朔中学教师钟小飞由衷地说:“我是一名来自外地的老师,学校对师生的人性化管理,对青年教师不遗余力的培养吸引了我,我很喜欢这里的工作!”

多元发展显个性

5月17日,阳朔中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英文歌曲歌唱比赛——“Let’s sing”,本次比赛由英语组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及部分教师参赛。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有外教Richard、音乐教师和高三年级组的6位英语教师。龙土发校长为此次比赛致开幕辞:“学一门外语不仅要学它的语言,而且要学它的文化,英文歌曲是学习外国文化的一种形式,希望大家能在今晚的比赛上有所收获。”在本次比赛中,选手们的参赛形式多种多样,有器乐弹唱、歌舞秀等,给观众们以美的享受,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经过激烈的角逐,高二(1)班莫云科和高一(5)班唐皓同学夺得了此次晚会的特等奖。

阳朔是旅游名县,每年到阳朔旅游观光的游客很多。2004年以来,有近200多个国内外、区内外考察团到阳朔中学考察交流、参观访问。多年来,阳朔中学聘请专业的外籍教师为学生上英语口语课,并经常开展英语沙龙、英语角、英文影视欣赏、英文短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长期熏陶下,该校大批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中学生英语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近三年共有300多人考上高校外语本科专业。浓郁的英语教学氛围已成为阳朔中学的教学特色之一。

龙土发校长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才,是阳朔中学的育人目标,高考成绩在阳朔中学不是成功的唯一尺度,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个成功的学生。”因此,阳朔中学很注重发展自身的办学特色,除了凸显英语教学特色,还积极发展体艺教育特色和科技教育特色。

阳朔中学是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完善的体艺设施设备给了学生良好的训练环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体艺特长。近年来,该校有200多人考上体育、艺术类院校,体育特长生陈庭意说:“我们每天在体育场上挥洒着汗水,追逐着体育的梦想。”

2010年6月,学生毛长榕、莫志敏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荣获广西赛区高中组机器人篮球赛冠军,并代表广西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决赛获得二等奖;2011年5月,该校3个机器人篮球参赛队作为广西唯一的县级代表队,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广西预选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得益彰。阳朔中学每年举办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月、田径运动会、红五月活动,要求全员参与,让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同步提升。该校以高中新课改为契机,积极探索特色办学新思路,加强课程设置环节,增设了通用技术、英语口语、语文阅读、影视传媒等课程,开设音乐、美术、书法兴趣班和地理、历史兴趣小组,组建“碧莲春草”文学社以及记者团、广播站,涵盖了各个学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现个性的舞台。

第5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关健词:大学英语 改革 教学模式 网络 教师培训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绩。2003年, 教育部正式启动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其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 切实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们通过教改实践也得到了锻炼, 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规划纲要》),确定了今后十年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其中包括要 “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规划纲要》:49),确定了今后十年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回顾

从2002年至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主要包括《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的颁布、立体化教材的成功开发、教学试点及相关扩展项目的实施、教学评估的改革等。推出四套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系统。《大学体验英语》、《新理念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和《新时代交互英语》等四套系列教学系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立体化、声像化和网络化, 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确定180所高等学校进行教改试点, 探索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遴选出两批共65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 出台《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 进行大学英语四级网考试点。为进一步深化改革, 教育部近期决定新增35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 使示范点项目学校总数达到100所。在试点取得初步成果后,教育部于2004年下半年成立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组,集中精力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较为重点的一环, 因为考试改革成功与否对整个教学改革有重大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促使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切实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要求》提出的问题。《课程要求》提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业评估,“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但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自发性形成。很多学生自我监督能力不强,在没有常规有序的外在监督环境下,根本不可能形成自发性学习能力。另外,部分试点院校在试点结项报告中提出网络获得学分的比例制定偏高的问题。在现有的硬件设施下,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应占英语学学分的30%-50%,满足全部学生每周2-3学时的上机时间,在全国很多高校即使是重点大学也无法都达到。

2.网络教学模式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培训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让教师充分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特别是网络, 并合理自如地运用于教学当中,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综合文本、图画、视频、音频等技术,如何设计英语课程(instructional design),给学生创造“浸润式”学习环境,以收到最佳教学效果,这些都是网络教学模式下给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

3.计算机网络的不稳定、服务器功能的不完善使得使用网络课件的教学活动受阻的事件频频发生。试点院校指出, 学校硬件环境在试点中不能有效保证正常运行, 经常出现“学生终端非正常停机”、“服务器突然掉线”等,这就造成成绩无法记录在服务器上”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教学软件的运行不稳定以及软件制作理念与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或是无端“做了一半就死机”, 或是“一句简单的话重复了十几次还是不能过”, 或是“跟读正确出现哭脸, 错误反倒是笑脸”等。这些技术问题的出现在不利于网络教学的正常进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教学实施的质量以及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教学的积极性。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1.针对《课程要求》的问题。《课程要求》作为纲领性的指导文件,我们建议专家组对试点院校作进一步的调查, 综合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部门三方面的意见, 如认为有必要可再次进行修订。同时,各高校要积极配合,从管理部门到一线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查找问题。另外要制定切实科学、合理的有效地措施,将外部监督和内部引导相结合,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 建立起基于课堂和计算机的新教学模式,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应加强教师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训,把教师培训作为今后教学改革推广的重要任务,而且应有重点集中进行。如聘请国内外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授课,并选在有培训条件且教学试点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切实提高教师的整天教学水平,从而高效地进行网络型教学。

3.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一大决定因家就是网络软硬件环境的运行状态。因此提供稳定的网络软硬件运行环境是必需的。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的需要通力合作, 定期检查网络设备,不断调试,保证硬件在授课期间正常运行。网络中心派专人负责软硬件的技术维护与咨询,大力提高网络教学技术的新发展。至于软件的教学设计与技术问题,我们需要通过研发,不断使软件升级,从小范围试用到全面推广不断完善等措施逐步解决。

四、结束语

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部署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历了《课程要求》的颁布、教材的开发、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到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同改革,并积极参与改革,勇于实践,取得了的可喜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已取得的成绩,特别是教学模式改革为教学带来的变化及效果,以《规划纲要》为指导,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改进英语教学繁荣发展背后存在诸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 扎扎实实地继续实施改革, 富有成效地继续深化改革, 落实在未来更大范围大学英语教学当中, 从而培养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强的大学生, 使他们能运用英语自如地进行国际交往, 从而为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做出我们的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绩。2003年, 教育部正式启动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其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 切实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们通过教改实践也得到了锻炼, 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规划纲要》),确定了今后十年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其中包括要 “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规划纲要》:49),确定了今后十年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回顾

从2002年至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主要包括《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的颁布、立体化教材的成功开发、教学试点及相关扩展项目的实施、教学评估的改革等。推出四套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系统。《大学体验英语》、《新理念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和《新时代交互英语》等四套系列教学系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立体化、声像化和网络化, 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确定180所高等学校进行教改试点, 探索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遴选出两批共65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 出台《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 进行大学英语四级网考试点。为进一步深化改革, 教育部近期决定新增35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 使示范点项目学校总数达到100所。在试点取得初步成果后,教育部于2004年下半年成立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组,集中精力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较为重点的一环, 因为考试改革成功与否对整个教学改革有重大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促使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切实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要求》提出的问题。《课程要求》提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业评估,“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但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自发性形成。很多学生自我监督能力不强,在没有常规有序的外在监督环境下,根本不可能形成自发性学习能力。另外,部分试点院校在试点结项报告中提出网络获得学分的比例制定偏高的问题。在现有的硬件设施下,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应占英语学学分的30%-50%,满足全部学生每周2-3学时的上机时间,在全国很多高校即使是重点大学也无法都达到。

2.网络教学模式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培训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让教师充分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特别是网络, 并合理自如地运用于教学当中,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综合文本、图画、视频、音频等技术,如何设计英语课程(instructional design),给学生创造“浸润式”学习环境,以收到最佳教学效果,这些都是网络教学模式下给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

3.计算机网络的不稳定、服务器功能的不完善使得使用网络课件的教学活动受阻的事件频频发生。试点院校指出, 学校硬件环境在试点中不能有效保证正常运行, 经常出现“学生终端非正常停机”、“服务器突然掉线”等,这就造成成绩无法记录在服务器上”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教学软件的运行不稳定以及软件制作理念与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或是无端“做了一半就死机”, 或是“一句简单的话重复了十几次还是不能过”, 或是“跟读正确出现哭脸, 错误反倒是笑脸”等。这些技术问题的出现在不利于网络教学的正常进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教学实施的质量以及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教学的积极性。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1.针对《课程要求》的问题。《课程要求》作为纲领性的指导文件,我们建议专家组对试点院校作进一步的调查, 综合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部门三方面的意见, 如认为有必要可再次进行修订。同时,各高校要积极配合,从管理部门到一线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查找问题。另外要制定切实科学、合理的有效地措施,将外部监督和内部引导相结合,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 建立起基于课堂和计算机的新教学模式,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应加强教师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训,把教师培训作为今后教学改革推广的重要任务,而且应有重点集中进行。如聘请国内外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授课,并选在有培训条件且教学试点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切实提高教师的整天教学水平,从而高效地进行网络型教学。

3.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一大决定因家就是网络软硬件环境的运行状态。因此提供稳定的网络软硬件运行环境是必需的。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的需要通力合作, 定期检查网络设备,不断调试,保证硬件在授课期间正常运行。网络中心派专人负责软硬件的技术维护与咨询,大力提高网络教学技术的新发展。至于软件的教学设计与技术问题,我们需要通过研发,不断使软件升级,从小范围试用到全面推广不断完善等措施逐步解决。

四、结束语

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部署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历了《课程要求》的颁布、教材的开发、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到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同改革,并积极参与改革,勇于实践,取得了的可喜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已取得的成绩,特别是教学模式改革为教学带来的变化及效果,以《规划纲要》为指导,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改进英语教学繁荣发展背后存在诸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 扎扎实实地继续实施改革, 富有成效地继续深化改革, 落实在未来更大范围大学英语教学当中, 从而培养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强的大学生, 使他们能运用英语自如地进行国际交往, 从而为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3]李宇明,中国外语规划的若干思考,《外国语》第1期, 2010

[4]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政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2007

[5]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3).

[6]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5).

[7]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8]胡壮麟. 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 (11).

[9]刘润清.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笔谈之二[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10]高远.外语教学改革要科学论证和放开搞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第6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摘 要】以华南理工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在2013-2014年间为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采取的具体做法及其效果为例,探讨在研究型大学中培养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有效策略, 指出策略实施的具体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资交流和借鉴。

关键词 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25-03

作者简介:周建新,男,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英诗歌对比与翻译研究;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3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英语本科专业为例”(编号:x2wy/N913079a)的阶段性成果。

研究型大学以其卓越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其立校之本,一向注重培养和推动师生研究能力的发展,因而,在研究型大学中,从本科生阶段起即提倡研究型教学,注重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这是较为普遍的做法。最近几年,华南理工大学在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连续有本科生在国际顶尖杂志《科学》和《自然》上,引起业界关注,称为“华工现象”。在外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自2013年起,也开始采取新举措,执行新计划,努力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在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方面,实施了一些策略,尤其是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策略,同时,也着眼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自然也包含了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因此,两者所采取的措施并非截然分离,而是互有共通之处。为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首先形成了培养思路,并依据培养思路和现实具备的条件,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培养一个人科研能力的行动,总有开始、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其中,开始和过程的实施效率直接决定了结果的质量,因此,开始和过程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就华南理工大学英语专业而言,自2013年起,外国语学院在开始阶段实施了源头精选策略,在过程阶段则分别制定了过程实施策略和后勤保障策略,以保证实施的结果,截至目前,已经实施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策略2年了,取得了一定效果。鉴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难、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实践工作,本着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精神,现将本单位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一些做法和启示总结如下,以资借鉴与批评。自2014年9月起,外国语学院开始招收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因此,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策略既针对原英语专业本科生,也覆盖2014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而其中的生源精选策略则主要针对2014级和2015级学生。

一、源头精选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也包含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学院自2013年起确立了提升生源质量的指导思想, 决定自2014年起,在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新生中提高外语学校保送生的比例,亦即从源头开始,就要精选生源,提高生源质量,换言之,实施源头精选策略。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决策,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稳定、高效的实施。

1.成立以学院领导为核心、包括各系部负责人在内的招生小组。学院成立了以学院主要领导为核心,包括所有院领导和全院各系、部负责人的招生宣传小组,并多次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使大家认清了方向,形成了思想共识。此后,在学院主要领导的指引和带领下,开始进行各项相应的具体工作。

2.制定招生宣传策略、生源遴选方案和标准。首先是制定了招生宣传的内容、宣传的方式方法;还讨论和制定了生源遴选的方案和具体标准。这样,招生宣传工作就有了理论方向和实践准备,可以开始进行实际的宣传和招生工作了。

3.积极主动与各外国语学校进行交流。统一了思想,制定了宣传内容和策略,明确了生源遴选方案和标准后,招生小组从2013年起就分批次、分组次,分别和各个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联系,积极主动和各校进行交流互动,让各校的师生了解我校、我专业。

4.投入经费保障招生工作。为保证招生宣传和生源遴选工作顺利进行,学院不仅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也投入了足够经费,在财力上全面支撑招生宣传和生源遴选工作的具体实施。

5.践行公正、公平的生源遴选办法。在对报名学生进行选拨时,实施了公正、公平的遴选办法。从笔试试卷出卷、监考、阅卷评分,到面试考官遴选、面试程序和计分、统分等环节,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做到了2014级和2015级学生遴选工作的合理、合规,公正、公平。

二、过程实施策略

从2013年起,即开始实施了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策略,2014级新生到校后,也及时开始了科研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学生入学后,科研能力培养工作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即过程实施和管理阶段,在这第二阶段,制定和实施了清晰的过程实施策略和随时保障过程实施策略顺利运行的后勤保障策略。在过程实施策略上,主要实行了以下几个措施: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即为每位本科生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有义务为学生今后四年的大学求学生涯提供生活指引、学业规划建议、未来职业和人生发展咨询等。为有效地贯彻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学院还制定了相关的实施计划。

2.开设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是研究型大学普遍开设的一种课程类型,旨在专业、学业学习和研究方面对新生进行宏观指引,特别是在学生未来的专业研究上起到方向性的引导和入门介绍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整体认识,明确自身研究方向,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为科研工作打下心理基础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院已经为本科生开设了《语言与文化》和《外语学习与文学》两门新生研讨课,为学生明确自己未来四年的研究方向预先做了方向性的指引。

3.实施100本书读书计划。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必须在学生自身具有扎实、广博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为此,必须努力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多学多思,这样才有了提升其科研能力的前提条件。为此,学院实施了100本书读书计划,要求每位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必须读完要求必读以及推荐阅读的总共100本图书。为落实100本书读书计划,学院制定了相关措施,并稳妥、有序地执行,定期举行“悦读分享会”便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措施。

4.实施“导师工作坊”制度。自2014年起,开始在学院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工作坊”制度,不定期地邀请校内外学有所专或做有所为的教师、校友、社会贤达、企业高管等人士为本科生做专题讲座,以开阔学生的学业和社会视野,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推动师生申报学生研究项目。积极推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师,特别是指导教师的组织下申报学校的学生研究项目(SRP),借助学生研究项目,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进行相关项目的实际研究。近两年来,每年都有学生研究项目申报成功,有一批学生在1-2年级阶段就开始进行了科研工作,并初见成效。

三、后勤保障策略

在过程阶段,除了在过程中具体施行的旨在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具体过程实施策略外,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后勤保证策略,以确保这些具体的过程实施策略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否则,缺乏足够的后勤支撑,过程实施策略就会落空,无法真正实行。学院制定和执行的后勤保障策略包括:

1.成立领导小组,确立行政保障。为确保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学院成立了以院领导领衔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和责任,并不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分析情况,制定应对办法,确实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实行专人专门管理,明确责任和任务。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100本书读书计划、导师工作坊、本科生学习和研究实践等涉及学生生活、学习、实践和研究等几方面的工作,学院都指派了负责人,实行专人、专门、专项管理和落实,并明确了责任和任务。

3.施行动态监控,确保过程高效。对学院制定的旨在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和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学院实施动态管理模式,即学院不定期的对专人专门负责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要求汇报、实行会诊、联合决策等,确保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监控,以保障各项措施的正常、正确运行。

4.投入经费支持,保障运行资金。为保障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和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各项举措的长期稳定实施,学院拨出了适当的经费,对各项措施进行评估,分别给予经费支持,使各项措施均在经费上获得足够的支持力度,得以顺利实施。

四、效果与问题

学院在2014年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并在2014年9月开始招生,为了提升原英语专业本科生和2014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为与学校研究型大学的地位相适应,尤其要提升外语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在确立了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特别是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工作目标后,学院在2013年出台了各项措施,既保障在源头上首先提升生源质量,也确保在过程中各项措施运行良好,以达到最终的良好结果。从目前情况看,近两年(2014年和2015年)的新生中保送生比例均大幅提高,达到了提升生源质量的目标,同时,在培养过程中,目前各项措施实施顺利、有效,实施两年来,已经有几位本科生发表了科研论文,可以说,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在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1.教师工作量难于量化计算。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工作涉及多方面,包括前期基础和准备工作,如开头阶段生源的遴选、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扩充和深化、研究方向的指引等等工作,还包括后期学生进入实际研究阶段时的指导和评估等,这诸多工作中有些是可以量化计算的,而更多的则是无法细化、量化计算,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参与的教师的工作量如何计算和评价,这是一个难题。目前还主要依靠工作布置和教师个人自觉来实施各项工作,虽然效果还不错,但是教师工作量难以量化的问题始终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需要进行研究。

2.师生互动积极性有待提高。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其动力源于教师和学生当事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双方必须积极主动配合和推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不然,措施再多,如果师生都没有积极主动性,那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各项措施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中和学生中同样都有积极主动性参差不齐的情况存在。有些教师比较积极,有些则相反,反观学生,也是如此。在导师和学生之间,有些是导师积极,学生则不积极;有些是学生积极找导师,而导师则不积极,只是消极被动应付学生的求教。因此,总体而言,就出现了师生互动积极性参差不齐的情况,有些导师与自己指导的学生关系紧密,在学习和研究中都有合作和指导,有些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则较为疏远。师生互动和交流是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提高师生互动积极性,目前还亟需研究解决。

3.激励机制难以制定。为了促进师生更加积极参与到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实践中,也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长期、稳定的推进和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参与教师的工作量难以细化、量化,激励机制也就难以制定。

总之,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特别是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学院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探索性地实施了两年,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成绩和问题都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启示我们在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实践之路上且行且谨慎。

参考文献:

第7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安全走路”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深化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为载体,集中开展“文明安全行警示语征集”、“文明安全行黑板报展示”、“文明安全行小黄帽路队制”、“文明安全行辅导课观摩”等评选活动,营造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进全省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交通安全法治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提高交通安全认知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进而影响和推进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公众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视和关注,进一步保障中小学生出行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活动时间和内容

全县“小手拉大手,文明安全行”活动从200年11月上旬启动,至12月底结束。主要组织开展四项系列活动:

(一)“文明安全行警示语征集”评选活动。各中小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针对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成因和特点,围绕“文明安全行”的主题,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组织每一位中小学生,创作一条以上文明安全行警示语(学生、家长分别署名),分中学生、小学生两组,以学区为单位组织开展“文明安全行警示语征集”评选活动。在此基础上,以学区、直属学校为单位(灵溪、龙港学区各30名、宜山学区10名、其他学区各20名,直属学校5名),将“文明安全行”警示语及名单(含学生、家长姓名)于12月10日一式两份报县教育局学生工作科。

(二)“文明安全行黑板报展示”评选活动。以“文明安全行”为主题,每所中小学校刊出一期以上“文明安全行”黑板报,组织“文明安全行黑板报展示”评选活动。在此基础上,以学区、直属学校为单位(灵溪、龙港学区15名、宜山学区8名,其他学区各10名,直属学校5名),将优秀作品(拍成照片)及名单(含出板报的单位可以是学校、年段、班级、学生社团或团队组织及指导师),于12月10日一式两份报县教育局学生工作科。

(三)“文明安全行小黄帽路队制”活动。这项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对今年9月份以来开展赠送“小黄帽”和“小黄帽路队制”活动情况进行自查。二是到目前尚未开展赠送“小黄帽”工作或赠送“小黄帽”未到位的,各学校做好统计工作,由学区汇总上报活动办公室,做好赠送和补赠工作,力争小学一年级学生达到一人一帽,其他低年级学生按需赠送。三是在开展“小黄帽”赠送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小黄帽路队制”活动。四是开展“文明安全行小黄帽路队制”活动的检查、评选工作。请各学区于10月30日前将《公路沿线小学一年级学生数统计表》(附件)上报县教育局学生工作科(报电子稿即可,直属小学直接上报)。今后每年在9月初开展“小黄帽”赠送活动,确保小学一年级新生一人一帽。

(四)“文明安全行辅导课观摩”评选活动。组织学校教师或基层公安交警,以“文明安全行”为主题,开展交通安全法制辅导课活动,以学区、直属学校为单位(灵溪、龙港学区各10名、宜山学区5名、其他学区各8名、直属学校2名),将辅导课光盘及名单(含单位名称、辅导课授课人)于12月10日一式两份报县教育局学生工作科。

四、工作步骤及措施

(一)启动阶段(11月上旬至20日)

1、由县交警大队牵头,联合教育部门,召开各交警中队负责人和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会议进行部署;

2、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校分管领导或班主任教师、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动员。

(二)实施阶段(11月21日至12月25日)

1、组织实施“文明安全行警示语征集”、“文明安全行黑板报展示”、“文明安全行小黄帽路队制”、“文明安全行辅导课观摩”等四项系列活动。

2、县级开展以上四项系列活动的评选工作。(联系人:,联系电话: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25日至31日)。各单位要对本地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安全行”活动情况认真进行检查、总结,县里要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推荐部分优秀作品参加省、市比赛。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工作。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特别是200年9月开展全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以来,全县中小学生和学前儿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出现了下降势头。但全县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和学前儿童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如果工作稍一不放松,就有可能出现反弹现象。对此,各地公安、教育学区、学校领导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把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安全行”活动作为巩固和深化全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的延伸措施,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的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并以此带动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工作,为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第8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知识的灵活扩展,真正将英语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实处。在五年级的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的内容和难度。本册中所涉及的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过去时等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对小学生都是一个难点,要打好此部分的基础,为六年级的毕业考试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或短语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4.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5.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材重难点

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

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难点

1.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

2.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3.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

五.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后进生转化措施:

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

3、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还是要狠下工夫监督学生去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课后做到个别辅导,尽量减少差生的数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班主任多做交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六年级的教学任务。

优秀生提高措施:

对尖子生加强培养,发掘其潜力,设计更多的弹性问题,让心有余力的优秀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教学进度

由于本学年教学时间紧张,学习内容多,因此对本学年的教学作如下安排:

教材共六个单元。每单元6课,其中5节新授课,计两周一个单元。书本知识共32课,不排除因为课文难,学生接受较慢而增加课时。教学中还穿插各种形式的小测验,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还有数次作业、考试的评析,同时由于放假、学生差异、教学容量、教师进修、考试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将按实际需要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这是六年级学习小学英语的最后一年,本学期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为中学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UnitOne6课时

第三周、第四周UnitTwo6课时

第五周、第六周UnitThree6课时

第七周、第八周RecycleOne6课时

第九周、第十周UnitFour6课时

第十一、十二周UnitFive6课时

第十三、十四周UnitSix6课时

第9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关键词: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2-0106-05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推进,以及我国加入WTO,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民族教育面临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为适应民族教育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快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2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教育工作的经验,深刻阐述了民族教育在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新形势下民族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新世纪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了全面明确的规定。其中,对现阶段我国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政策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决定》中规定的双语教学政策,对我国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政策制定的背景

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所具有的鲜明特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障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公平、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事关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问题,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双语教学的需要,制定了相应的双语教学政策。200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规定的“双语教学”政策,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双语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制订的,是对1992年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有关规定的继承和发展。

1992年,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中针对“双语教学”规定,在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地区,需因地制宜地搞好双语文教学,大力推广普通话。民族学校的教学语言文字政策的具体实施,主要由各省区遵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和有利于民族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各民族的科学文化交流的原则,根据多数群众的意愿和当地的语言环境决定。需提倡汉族青年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医学等,以利于各族学生增进了解,广交朋友,团结互助,共同进步。要认真抓好民族文字教材编译出版和审定工作。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出版,除省(区)财政拨专款给予支持外,要改革管理体制,按照“以教材养教材”的原则以盈补亏(即用出版汉文中小学教材的盈利补贴出版民族文字中小学教材的亏损)。跨省(区)使用的教材,由国家教委组织审定。本省(区)使用的教材,由省(区)教委组织审定。未经审定,不得作为教材。

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间,我国民族教育面临的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明确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给双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国家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双语教学。同时,经过十年的发展变化,我国双语教学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政策已显滞后,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如关于提倡汉族青年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问题,在现实中几乎没产生任何影响,很少有汉族学生主动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关于“以教材养教材”以盈补亏支持民族文字教材的出版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行不通;另外,原有的政策没有从整体上对双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措施及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等作出规定。此外,1992年的《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是以国家教委、国家民委的名义颁布的,权威性不足,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阻力。针对这些情况,2002年7月,以国务院的名义颁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对“双语教学”作出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规定。《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规定: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正确处理使用少数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关系,部署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在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应开设一门外语课。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按照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编写少数民族学生适用的汉语教材。要积极创造条件,在使用民族语授课的民族中小学逐步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国家对“双语”教学的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点,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型”教师队伍。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强民族文字教材建设;编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字教材,不断提高教材的编译质量。要把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资助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审定和出版,确保民族文字教材的足额供应。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颁布后,对民族教育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全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了新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近几年通过不断落实《决定》中提出的双语教学政策,双语教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二、政策内容分析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双语教学的目标。1992年的《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在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地区,需因地制宜地搞好双语文教学,大力推广普通话。”这一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发现,要搞好双语教学,需要处理好少数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关系,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语言习惯和思维特点,不断建立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特别是对于汉语程度有限的少数民族学生,要大力推进汉语教学,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以有利于他们今后融入主流社会,参与主流社会的竞争。因此,通过不断总结这十年来双语教学政策实施的经验与成果,《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正确处理使用少数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关系,在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双语教学的目的,即在民族中小学建立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

二是明确了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途径与措施。要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教师和教材是关键。为此,《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点,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型”教师队伍。关于教材建设,《决定》提出,要按照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编写少数民族学生适用的汉语教材。要积极创造 条件,在使用民族语授课的民族中小学逐步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并提出,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国家对“双语”教学的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重点扶持。这些政策措施对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强化了政府在发展双语教学中的职责。特别是明确了政府在双语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及民族文字教材建设中的职责。《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规定,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国家对“双语”教学的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重点扶持;加强民族文字教材建设,不断提高教材的编译质量,要把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资助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审定和出版,确保民族文字教材的足额供应。

政策不足之处:一是没有明确规定政策的执行要求,对双语教学政策的实施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规划和执行步骤。二是没有提出与民族文字教材相配套的教辅资料的资助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深入发展。三是对有语言文字但在逐渐流失的少数民族学生没有明确提出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要求。

三、政策的执行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规定的“双语教学”政策几年来在逐步的落实,主要体现在:

一是国家加强了双语教学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都设置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母语教学方面研究的课题。

二是加强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主要用于补助民族地区中小学基本设施的建设,但是1000万对于全国那么多的省区,有如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2007年开始,国家调整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的使用方向,将这1000万全部用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这极大的促进了双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另外,为加强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国家在编制上进行倾斜,设置了专门的双语教学教师编制。

三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加强了民族文字教材的出版补贴,加强了双语教学的软件、课件建设。自2006年开始,民族文字教材的出版亏损问题已由中央财政和地方省级财政全部解决,这样,民族文字教材的出版就不存在亏损问题了。关于双语教学的软件、课件建设,到目前为止中央和省级地方财政已经投入将近5000万元,正在全面推进。另外,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设立了专门的经费,对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的教材,负责大纲编写。同时还成立了教材翻译委员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出版社,给予补助,翻译一些汉族教材、教学资料。

四是加强了对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特别是加强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成效的评价。自2002年起,国家在有关省区试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即MHK)。MHK是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部级标准化考试,它的考试对象为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学校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并加授汉语,母语为非汉语的中国各少数民族学生,也称民族汉考。MHK从低级到高级,共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级为评价小学毕业生汉语水平的依据;二级为评价考生能否适应全日制民族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汉语的依据;三级为评价汉语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应考者汉语水平的依据;四级为评价少数民族大学本科毕业生汉语水平的依据。经考试达到相应等级标准者,可被授予相应的等级证书。当前,新疆、内蒙、四川、青海、吉林五个省区,实行了高中毕业以后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汉语考试,用MHK来评定级别,定分数。MHK的实施,对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政策执行效果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双语教学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及有关省区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决定》规定的加强双语教学研究、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出版补贴等政策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我国双语教学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不少地方接受双语教学的人数、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断增加。据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双语教学情况的调查,在国家和自治区双语教学政策的指导、推动下,内蒙古的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合理、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区特色的办学体系。全区现有小学547所,在校生17.58万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的487所,在校学生13.40万人;普通初中188所,在校学生11.34万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的159所,在校学生7.71万人;普通高中58所,在校学生8.07万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的47所,在校学生5.40万人。全区现有双语教学专任教师小学15220人,学历合格率98.23%,其中专科毕业及以上教师占58.15%;普通初中7653人,学历合格率91.77%,其中本科毕业及以上教师占38.57%;普通高中2762人,学历合格率84.36%。又如云南,有四个民族开展双语教学。2002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对云南双语教学支持的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投资在双语教学的经费将近一千万元,_这样双语教学教材的编译经费就比较充裕。因此,云南编译的双语教学教材种类比较多,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也相应增多,这样带来了教师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再如新疆,据统计1982年全疆中小学共有从事双语教育师资1516人,到2004年底增加到14880人。但必须指出,《决定》规定的“双语教学”政策执行以来,我国双语教学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能忽视、值得今后修订政策时注意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是关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根据《决定》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在使用民族语授课的民族中小学逐步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当前在一些省区如内蒙、新疆等,在小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既要学本民族语言,又要学汉语,同时还要学英语,导致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值得研究。

二是关于民族文字教材、教辅资料、教学用软件、课件建设问题。当前,民族文字教材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能保证供应,但教材多以翻译汉族的教材居多,有些内容不符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同时,教材品种少,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当前民族文字教辅资料严重缺失。少数民族的一本教材一般只有1.3本教辅资料,但汉族学生一本教材有17本教辅资料。许多民族地区的学生,只有教材,没有教辅资料,一本课本要容纳全部的知识点,可想而知其中的难度。即使有极少的教辅材料出版,普通老百姓因经济困难一般也不具备价格昂贵的教辅资料的购买能力。此外,教师教学用的软件、课件非常缺乏,教师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关于与MHK相配套的汉语教材问题。MHK实行以后,与之相配套的汉语教材建设跟不上,一些民族地区使用的仍是原来的汉语教材,与MHK不匹配,这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困惑。

四是关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升学与就业问题。民族中小学用民族语言授课的学生,高考招生时,其所选择的学校及专业受到限制,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选择本自治区内相关高校或相关专业就读,区(省)外许多高校不向这些学生开放。学生毕业后,因其专业和语言限制,大多数只能在本地相应岗位就业,或根本找不到工作。这一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和研究。若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五是关于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当前双语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偏低,缺乏高层次的双语教学人才,出现了为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岗教师中接受过专业双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师资数量有限,不少双语教师不懂双语教育规律,缺乏双语教育经验,专业技能不过关。二是由于待遇较差、用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接受过高等院校专业双语教育的人才进入民族中小学教学第一线的人数较少。

五、政策的延续与修订

200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规定的“双语教学”政策,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有力推进了我国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但随着双语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发展双语教学中的职责。要明确政府在双语教学经费的保障和资助、双语学校、幼儿园或双语班的举办、民族文字教材和教辅资料建设、双语教学软件和课件建设、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双语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政府在双语教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要切实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要利用重点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知识和资源优势,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免交学费并提供一定生活补助等方式,大力培养能“下得去、留得住”的双语教学人才。明确规定为民族中小学培养双语教学师资是重点师范大学或相关大学的职责。同时,要加强在岗双语教学师资的进修培训,为他们提供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双语教学专业素质和履行双语教学的能力。要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培训院校有责任加强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与培训。此外,为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工作,应规定给予双语教学教师相对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相对较好的工作条件。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字教材和教辅资料建设,及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材建设。在保留规定给予民族文字教材编译出版资助的同时,要进一步规定,加强民族文字教材的研究,编写适合民族中小学实际教学需要的各科教材,而不是简单的将汉语各科教材翻译成民语。同时规定,组织开展民族文字教辅资料的研究与开发,资助编写质量较高的民族文字教辅资料的编译、出版。为提高民族中小学学生汉语教学效果,规定,要进一步加强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材建设,组织编写符合民族中小学实际、循序渐进的汉语文教材,并与MHK相配套。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