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级作文模版范文

四级作文模版精选(九篇)

四级作文模版

第1篇:四级作文模版范文

(一)书写格式要求:

1.页面设置

(1)纸张:A4纸,单面打印。

(2)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cm,纵向,左侧装订。

(3)版式:页眉1.5cm,页脚1.75cm。

(4)字体:正文全部宋体、五号。

(5)行距:多倍行距为1.25,段前、段后均为0。

2.如用手写,所有填写项目必须用碳素或蓝黑墨水钢笔书写。

3.题目用黑体、小二、单倍行距。“摘要”和“关键词”字样用黑体、五号、加粗、空两格,中文摘要内容用宋体,英文摘要内容TimesNewRoman;“摘要”和“关键词”与具体内容之间用冒号相隔,摘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关键词3--6个,关键词间用分号隔开。

4.目录页排版只排到二级标题,即章和节或一、二级标题;“目录”字样用四号、宋体、加粗、居中,摘要与关键词不标序号、左边顶格,页码号用大写罗马数字标注,右顶格;目录的章、节或一、二级标题左边顶格,页码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右边顶格。

5.正文内容首行均空2格,回行顶格,一级标题为“一、”,二级标题为“(一)”,三级标题为“1.”。一级标题单独占行,标题加粗宋体四号居中段前段后各0.5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单独占行,“括号()”用中文半角输入,标题加粗宋体五号,末尾不加标点;三级标题不单独占行,与内容之间用句号隔开。

6.致谢字样用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7.参考文献字样用宋体、四号、加粗、居中,每条参考文献均顶格书写,序号加方括号,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1)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2)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3)论文集。[序号]著者.题名[C].编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

(6)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7)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文献作者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作者间用逗号隔开;3名以上则列出前3名,后加“等”(英文加“etc”)。

8.“附录”字样与附录标题内容间空两格、宋体、四号、加粗、居中,附录与论文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均另起一页。

(二)文稿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版面整洁,便于装订。文稿须打印或手写,手写文稿须清楚工整准确,不得请人写作。

2.各种计量单位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

3.标点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4.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要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

5.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6.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在同一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7.公式一般居中放置。有编号的公式顶格放置,编号需加圆括号标在公式右边,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下有说明时,应在顶格处标明“注:”。较长公式的转行应在加、减、乘、除等符号处。

(三)图纸和曲线图表要求:

1.图表内容及其表号、表名或图号、图名均用宋体、五号字,所有表号、表名统一列在表的上方,图号、图名统一列在图的下方。

2.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

3.图纸必须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准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4.曲线图表的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简单徒手画,须按国家规范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四)译文要求:

译意准确,书写清楚,内容必须与论文(课题)有联系,或在扩大专业视野等方面有参考意义。

(五)注释:

注释是对毕业设计(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说明。注释采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页脚),不可行中加注,注释编号选用带圈阿拉伯数字,注文使用小五号宋体字。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一: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针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代替传统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教学又是化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化学就必须做好实验教学。化学的四大分支学科之一的无机化学是以无机化学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实验是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跨入大学校园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相结合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无机化学实验具有独特性:一是所用仪器设备、药品种类等都很多;二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多样化;三是实验现象复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多练习实验操作,必须对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实验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让学生开展多开放性、设计性实验,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无机化学实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后,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正是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得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比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是单一的讲解式,而且所讲内容也是沿用了好多年的陈旧内容;教学课件使用多年,没有一点创新;学生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照方抓药,没有一点学习热情,也没有学习主动性,更谈不上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创造性思维了;实验中能力培养差;实验设备利用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能达到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综合素质人才需要越来越多,那么,还按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培养不出当今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所以,为了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这种扼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尽快实现改革创新,以便能更好地给学生以发展空间。

2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课题组对化学化工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一年级学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从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开放。

2.1实验内容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都是由老师指定的单一的基础类实验,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行教学改革后,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发生很大的变化。老师将根据新的课程目标提出多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类、验证类、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等等。基础类和验证类实验是每位学生必须做且必须掌握的实验项目,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奠定基础的。综合类和设计类包括必选和任选实验,必选实验是在教师提出的必选实验项目中,学生自己选择若干个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任选实验模块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教师只是提出问题而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的实验资源拟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创新思维。自主类实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题,自己拟定实验方案,自主完成的实验,很具有个性化发展。

2.2实验时间的开放

时间上的开放分为定时开放和预约性开放:定时开放是指学生在工作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预约性开放是指周末和寒暑假时学生采用集体预约和个人预约相结合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2.3教学组织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指导教师的组织。具体方案是:首先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管理本小组成员并分配任务。各小组查阅大量文献后提出问题,接着同小组讨论问题,最后自拟题目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并交由老师审核。老师审核如果实验方案没新意就不能通过,学生将重新立定方案;如果有新意,审核通过,学生再与老师预约实验时间并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整个组织实验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占主导地位,老师只起到引导作用。但是有一点是老师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保证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2.4教学评价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考试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实验成绩的评定不再是单一的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总评,而是平时成绩和每次项目考核相结合。具体的评价方式是:学期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项目考核总成绩(80%)。平时成绩按统一标准从实验态度、出勤情况、预习等方面进行评定。每次项目考核成绩由实际操作、数据记录、回答问题、实验结果、完成书面报告等方面评定。每次项目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完毕后,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实验内容的问题情况和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即时给出每次项目操作成绩。书面报告成绩给出以实验报告为依据。所占分值为:每次项目考核成绩=项目操作成绩(60%)+书面报告(40%)。项目考核总成绩等于多次项目考核成绩的平均值。

3结语

通过对2012级,2013级,2014级连续三年的各专业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改革过程学生是最大的收益者,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机械式的操作者,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协作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好的培养了大一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过渡期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越,让学生明白了学习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同时也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以后学习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锐,成冰.浅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206.

[2]曹高娟,蒋文静.农林院校《实验化学》教学改革初步建议[J].教育改革,2011,9(24).

第2篇:四级作文模版范文

关键词:出版社;盈利模式;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2-0062-03

一、引 言

目前,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出版业也进入了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十一五”期间,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基本显现,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数字出版总产出2006年为213亿元,2007年为362.42亿元,2008年为530亿元,2009年已达799.4亿元,预计2010年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1]。

面对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空前挑战,出版社应加快步伐,加速转型,依靠高科技手段和数字化信息迅速占领市场,谋求更多的盈利和新的发展模式,已成为目前出版单位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陕西数字出版现状分析

陕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较强的科技教育资源,近年来,陕西省新闻出版业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产业发展,使得陕西出版业的实力不断增强。我省出版社最早于2002年涉足数字出版,多数出版社从2003年开始介入数字出版,有些出版社还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专栏用于电子书的下载和销售。目前,我省每年有约千种电子书出版发行。近年来,我省数字出版的品种数量和销售利润,都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2011年陕西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我省网民人数1429万人,域名93282个,网站30041个,全省互联网用户389万户,手机上网用户1000.3万户。由此可见,随着我省互联网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的增长,接触和使用数字产品的用户势必会越来越多,这为数字出版消费创造了条件[2]。

(一)出版平台现状

在传统出版业之外的数字出版领域和传媒领域,并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应打造出版产业的新媒体平台,形成平台价值。2012年6月,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主导、西安高新产业开发区及相关企业积极参与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西部领衔”的西安部级数字出版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基地将发挥陕西的区域和文化资源优势,整合国内外数字机出版产业在版权内容、编辑、印刷、发行、技术、终端、广告等各环节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构建产业战略发展平台,发展新兴战略性数字出版产业,打造西部数字出版产业高地。

在商业模式方面,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大规模定制服务是基本特征,其基础是海量的数据和对微内容的微付费。2008年陕西师大出版总社通过参与网络文学征文活动、筹建作品资源数据库等方式,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平面阅读、分媒体阅读进入媒介融合、移动互联阅读时代之后,受众对出版产业提出的创新需求,还有很大距离。

(二)E-book出版

数字出版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迅速,产业发展的覆盖范围面广,数字出版的具体产品有:CD、VCD、DVD、电子书(E-book)、网络、MP3以及通过手机下载小说、游戏等,2009年陕西省手机报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万元,通过互联网销售期刊收入约40万元。

近些年,陕西省出版社通过E-book出版试水数字出版,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在陕西出版业中都无足轻重,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陕西E-book出版销售图

如图1所示,2007年陕西数字出版的E-book出版制作品种数为975种,在2008年为1093种,2009年E-book出版制作品种数为1051种,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类型,并且随着电脑技术、手机上网的发展,近些年的出版品种数在不断增加,同时销售量也跟随着提高,例如,2007年E-book出版总销售数为13774万元,2008年为13062万元,到了2009年陕西E-book出版总销售数为14547万元。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等通过尝试E-book出版,为数字出版积累了选题资源、人才资源,拓展了数字出版市场。特别是2006年成立的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发挥专业优势,成为继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之后的第三大医学专著和教材E-book出版大社。

(三)陕西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

由于陕西数字出版产业出现时间并不长久,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和规则来引导和约束。因此在数字出版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版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目前,中国有数百个提供电子书阅读和下载的网站,大多数都存在版权争端,有些甚至存在侵权行为。实际上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际上版权问题依然是数字出版的一个大问题,就连全球最大电子书提供商之一的亚马逊也是麻烦不断。

2.未形成确定的盈利模式。目前我省的数字出版还未形成规模效益,出版社大体的做法是把一些已经出版的图书转变为数字格式——电子书出版,很少有出版社把数字出版当作是新书的平台。多数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本质缺乏认真研究,几乎找不到赢利点。

3.行业缺乏统一标准。我省数字出版虽然在文化和学术研究资源上有优势,但是针对专业的数字出版转化技术,仍有所欠缺。再加上我省出版社都处于进军数字出版领域的初级阶段,因此在系统装备上离数字出版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尤为突出的是缺乏数字出版的行业统一标准。

三、陕西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选择

(一)盈利模式的类型

在数字出版行业中,盈利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就我省实际结合外省经验,我省的出版社盈利模式大致有以下四种模式:内容盈利模式、广告盈利模式、服务盈利模式和版权盈利模式。

1.内容盈利模式。内容的盈利模式是指出版物的生产经营者通过一定途径向出版物的使用者收取费用的一种盈利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出版条件下的盈利模式相类似,比较容易被传统出版机构采用,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出版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内容的盈利模式也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在线销售、受众付费下载与订阅等形式[3]。

2.广告盈利模式。广告盈利模式是指出版物的生产经营者向出版物的使用者免费或低价提供内容,其利润来源于第三方,主要是广告商向内容提供商支付费用。这种盈利模式与传统报刊的盈利模式有相似之处,即都是通过内容吸引读者,从而吸引广告的投放,并通过收取广告费来保证经营和盈利[3]。

3.服务盈利模式。服务盈利模式是指出版物的生产经营者通过向读者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实现盈利的模式。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教育类出版社就是利用其具有的教育专业教育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提供一些相关专业服务来实现盈利,比如建立在线教育数据库和在线信息搜索来实现盈利[3]。

4.版权赢利模式。版权是出版社的核心资源,在出版过程中,合理开发与利用版权资源,可以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在这一赢利模式下(在获得作者的授权下),可以转让作品改编权或其他衍生产品的开发权以及国外发行权。

(二)盈利模式的确定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由于我省数字出版还没有确定的盈利的模式,为了得到最适合陕西出版单位的盈利模式,可以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种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进行分析。

表1 陕西数字出版社盈利模式指标及权重

目标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陕西出版社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U

内容盈利模式U1(0.25) 在自有网站上直接销售U11(0.3)

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在线销售U12(0.2)

受众付费下载与订阅多媒体期刊U13(0.5)

广告盈利模式U2(0.1) 按传统的方式购买版面U21(0.3)

按广告被读者打开的次数购买U22(0.4)

以多媒体期刊的形式U23(0.3)

服务盈利模式U3(0.35) 建立在线数据库盈利模式U31(0.8)

在线信息搜索模式U32(0.2)

版权盈利模式U4(0.3) 单篇文献权利转让U41(0.6)

整本期刊的部分权利的转让U42(0.4)

设定目标我省出版社盈利模式的确定为U。可以分为内容盈利模式、广告盈利模式、服务盈利模式和版权盈利模式四种。即 。

内容盈利模式U1,包括在其自有网站上直接销售U11,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在线销售U12,受众付费下载与订阅多媒体期刊U13三个因素;广告盈利模式U2,包括按传统的方式购买版面U21(0.3),按广告被读者打开的次数购买U22,以多媒体期刊的形式U23三个方面;服务盈利模式U3,包括建立在线数据库盈利模式U31,在线信息搜索模式U32两个因素;版权盈利模式U4,包括单篇文献权利转让U41,整本期刊的部分权利的转让U42两个方面。

即:

从上所述,建立决定我省出版社盈利模式的因素指标体系 。本文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确定我省出版社盈利模式整体的盈利效果U进行评价。

2.一般模型求解。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模型为 。其中A为指标权重,R为单因素评判矩阵。

首先进行一级评价。由发展因素U1的三个因素(出版社资源U11,技术创新U12,人员技能U13),评出发展因素的综合评价B1由内容盈利模式U1的三个方式(自有网站上直接销售U11,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在线销售U12,受众付费下载与订阅多媒体期刊U13);先由专家确定这三个指标的权重 根据内容利益模式下的三种方式的盈利效果,把评语分为非常好,好,较好,一般,差五个评语,打分为5,4,3,2,1。再由专家对三种方式的盈利效果进行对比、考察、分析,得出隶属度评判矩阵R1。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 最大,得出我省数字出版的内容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基本为好和较好,各占50%的可能性。

由广告盈利模式U2的三个方式(传统的方式购买版面U21,按广告被读者打开的次数购买U22,以多媒体期刊的形式U23),评出广告盈利模式的综合评价B2。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 最大,得出我省数字出版的内容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为一般。

由服务盈利模式U3的两个方式(在线数据库盈利模式U31,在线信息搜索模式U32),评出服务盈利模式的综合评价B3。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 最大,得出我省数字出版的内容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为好。

由版权盈利模式U4的两个方式(单篇文献权利转让U41,整本期刊的部分权利的转让U42),评出服务盈利模式的综合评价B4。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 最大,得出我省数字出版的内容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为较好。

根据上述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可以得出服务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最好,其次为内容盈利模式、版权盈利模式,盈利效果最差的为广告盈利模式。

接下来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目标层评判结果: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我省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在好阶段占数值最高,为0.3555,说明总体上来说我省数字出版的盈利效果还是很好的。

四、结 论

就我省出版社盈利模式而言,一般有内容盈利模式、广告盈利模式、服务盈利模式、版权盈利模式四种。而各种盈利模式下又细分为多个方式。并且在市场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确定何种盈利模式时最适合陕西出版社的盈利模式,对于我省数字出版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服务盈利模式的盈利效果最好,其次为内容盈利模式、版权盈利模式,盈利效果最差的为广告盈利模式。总体上来说我省数字出版的盈利效果还是很好的。我省出版社应进一步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完成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过渡,实现出版社的战略性转移。

参考文献:

[1] 廖小珊.数字出版五年突变 集聚跨越发展能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11-11

第3篇:四级作文模版范文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11日在京召开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对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是新形势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新闻战线要深入总结“走转改”的成功经验,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带着紧迫感自觉“走转改”,带着责任感坚持“走转改”,带着使命感深化“走转改”,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刘云山指出,“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了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要深刻认识新闻工作的主体和服务对象是人民,只有深入人民群众、贴近普通百姓,才能赢得广泛共鸣、发挥应有的作用;深刻认识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是实践,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新闻报道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有思想的深度;深刻认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导向是新闻的灵魂,做好新闻宣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在“走转改”活动中,要注意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把好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工作遵循,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指导实践。

总署要求6月前完成省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

新闻出版总署版权管理司副司长王志成在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新闻会上介绍说,截至2011年5月底,中央和国家所有的政府机关全部完成了软件正版化的检查和整改工作。省级政府机关的软件正版化工作将于2012年6月底之前完成,地市和县一级的工作要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

王志成说,截至3月31日,已经有北京、上海等11个省区市完成了省一级政府机关的软件正版化工作。其中上海、北京、广西、浙江已经全部完成了省级、地市级和县级的软件正版化工作。截至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共采购软件131.73万套,采购资金已经达到10.6亿元。

全国首家新媒体出版社揭牌

由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更名的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4月7日在合肥正式揭牌,这是我国首家主动战略转型至新媒体出版领域的音像电子类出版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海明在揭牌仪式上表示,运用高新技术、推动创新发展是时代出版的重要发展战略。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成立后将拓展产业链,开拓一条转型发展的全新道路。

据介绍,转型后的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将以“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链”为经营方向,以手机出版、网络出版和应用出版为三大主攻方向,借力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新兴的传播手段,立足多媒体教育,实施立体化、跨媒体、多元化经营。

十年铸造中国出版集团六大成就

4月9日,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十周年庆典上,集团公司通过对孙绳武、牛汉、屠岸、朱谱萱等人授予编辑名家荣誉称号和对一大批思想解放、勇于改革创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干部职工表彰,拉开了十周年庆典序幕。副部长翟卫华、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裁王涛主持大会。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集团在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实现了新跨越,在文化创造和文化导向上作出了新贡献,在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上实现了新发展,在经营管理和内部建设上开创了新局面,用六大成就为中国出版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是顺利实现体制转换,成功组建全国大众和专业出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的出版产业集团。二是精品力作硕果累累,充分发挥了出版“国家队”的示范作用。三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四是走出去工作成效显著,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五是“三支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人才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六是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开展,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2011年美国报纸广告总收入减少19亿美元

第4篇:四级作文模版范文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人。出身贫农家庭,父母兄弟受日本帝国主义、反动派、地主和资本家的迫害相继惨死,他七岁成孤儿,在穷亲戚的帮助照顾下生活。1949年解放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被送人学校读书。他刻苦学习,并积极参加斗争。1950年高小毕业后,在该乡人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望城(现长沙县)县委当通讯员和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后参加根治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等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编人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他积极学习著作,努力改造世界观,迅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次年升任班长,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1979年版《辞海》第1997页)

二、《辞海》1989年版“雷锋”辞条原文: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简家塘(今属望城县)人。孤儿。解放后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被送人学校读书。高小毕业后在乡政府和中共望城县委当通讯员和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加入青年团。以后参加根治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等建设,多次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参加,在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次年任班长,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1989年版《辞海》第2243页)

三、《辞海》1999年版“雷锋”辞条原文: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简家塘(今属望城)人。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根治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等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在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多次立功受奖,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他公而忘私,爱憎分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雷锋的群众运动。涌现出成千上万个雷锋式的先进人物。

四、《辞海》1989年版、1999年版对“雷锋”辞条的两次修改删掉了什么?

第一,删掉了雷锋的阶级出身和他个人及家庭在旧社会的血泪史的内容。

第二,删掉了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雷锋的亲切关怀、抚育、培养、教育的历史内容。

第三,删掉了雷锋参军后努力学习著作,认真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从而成为一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历史内容。

第四,删掉了总理关于雷锋精神是什么和学雷锋学什么的重要题词。

第5篇:四级作文模版范文

传统的党报经过我国几代报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这种固定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固定的模式必须进行不断的革新,才能使党报要闻版继续保持广受读者喜爱的良好态势,才能充分发挥党报应有的政治作用。近年来,各级党报要闻版围绕“创新求发展”这个主题,都在对党报要闻版进行大胆的革新,受到了业内人士和广大受众的广泛好评。这包括要闻版的稿件编选、编校质量、版式设计、版面美化以及图片的使用等。这都为推动各级党报增强要闻版的吸引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地市级党报的要闻版,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如从刊载的内容上讲,它除了选载一些全国全省的重要新闻外,刊载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地市级领导活动内容和本地基层群众活动的内容。另外,地市级党报要闻版的稿源相对少,指令性稿件相对也就少些,编排压力小些,这有利于对要闻版进行革新。近些年来,我国地市级党报要闻版革新表现得十分活跃,许多地市级党报在要闻版的革新上创出了不少好的经验,也产生了许多好的做法。出于积极对地市级党报要闻版进行革新,使之增强吸引力,更好地发挥指导地方工作的目的,笔者认为,对地市级党报要闻版革新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编选内容进行革新。报社编辑部的思想意图,以及报纸的指导性、舆论的引导方向,也就是说要闻版的版面语言,很大一部分是靠对要闻版稿件的编选体现出来的。同时,编选稿件,也反映了党风和文风。“削文山,平会海”,几乎是近年来所有地市级党报在办好要闻版方面下工夫最大的一门“功课”。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在许多地市级党报的要闻版上,诸如“我市召开……会议”、“……会议在……召开”、“……通知”、“……意见”之类的会议新闻、文件稿件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跳出会议写会议”、“跳出文件写文件”之类有可读性的新闻。这不仅活跃了要闻版,也便于读者接受和阅读。但是,要闻版上关于领导活动的报道在一些地市级党报中仍存在问题。在这些地市级党报中,从总编到一般编辑,只要一编选要闻版的稿件,首先不是看其有无新闻价值,而是看其有无地市级领导。一个城市四大班子的正副职加起来有几十人,其活动充斥要闻版,要闻版就成“领导活动版”了。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党风,也违背了我们党一贯的办报思想。我们应该本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办报方向,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尽量减少地市级领导活动的报道,把更多的版面让给群众。让给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人和事。在这个方面,一些地市级党报做得比较好。他们把城市四大班子正职活动的新闻稿件上要闻版,四大班子副职的活动一般不发新闻。要闻版腾出更多地方刊登先进典型、普通群众的生活趣事、祖国各地新闻,以及简短的批评性稿件。遇到地市级主要领导活动的长篇稿子,要闻版只刊登1000余字,其余的都转到后边综合新闻版上,以保证要闻版上刊登广大群众喜欢看的内容。

对版式设计进行革新。版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要闻版有无“亲和力”。过去的党报要闻版的版式基本上届于“严肃有余、亲和不足”的类型,一个要闻版采用“咬合式”组版,密密麻麻上万字,让读者感到压抑,毫无轻松之感。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压得读者喘不过气来”的要闻版的版式越来越失去读者了。在地市级党报要闻版的版式上,除了要讲究消息、通讯、言论、图片各种文体俱全外,还要注重版式的设计革新。近年来,许多地市级党报开始尝试不用“咬合式”的版式,而采用“几何式”的版式。这种版式布局整齐大方,大胆地留白,使版面以疏朗有致见长,给读者以轻松、爽快的感觉。尽管对此种版式业内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它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

版式设计的革新看似是一个要闻版的外观问题,其实它是个增加要闻版“亲和力”的大问题。对于地市级党报要闻版来说,版面整齐美观、庄重大方不更使广大读者乐于接近?况且以疏朗见长的“几何式”版式,对缓解现实生活中工作、家庭、社交等各方面的压力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图片运用上的革新。要闻版上的图,片是版面上的点缀,还是版面上信息来源的重要方面?这反映出对要闻版图片价值的认识程度。许多新闻信息不需要用大量的文字去追根溯源地表达,一张图片就能让读者了解了。这种观点是基于现在读者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工作繁忙,无暇去了解信息的枝枝蔓蔓而建立的。承认“读图时代来到了”,反映在党报要闻版上,就是对图片的大量、大版面运用。要闻版上除了大幅的主图(或组图)外,同时也配发一些次要图片,每个要闻版上的图片总占位置在1/3左右。遇到重大事件,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国庆等。图片占版面位置要在1/2强,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尤其是目前地市级党报彩印已经普及,大量地、大版面地运用图片,则更会使要闻版锦上添花。另外,地市级党报要闻版承担领导活动的报道不像中央级、省级党报那样指令性那么强,完全有做大图片报道的余地,这也是地市级党报要闻版革新的一个优势所在。

总之,地市级党报要闻版由于其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的版面编排革新的可能性和便于操作性。对地市级党报要闻版进行革新也是完全有必要的,这也为地市级党报要闻版积极革新办出特色,以适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提供了必然性。

第6篇:四级作文模版范文

一、从课程性质看变化

新版课标首次提出了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这就告诉我们,作为工具,学生不仅能从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掌握一门语言,还要通过语言的学习发展智力、促进思维能力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学生能通过学习英语课程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从课程基本理念看变化

新版课标中,没有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列入进来,并不是否定与摒弃任务型教学模式,而是希望教师能够具有新的教学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采取最佳教学模式或是多种教学方式互相补充的模式。

三、从课程目标看变化

1.语音方面

新版课标将2001版课标的五级要求掌握的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语音现象放在二级语音的标准描述中。

2.词汇方面

新版课标的二级标准中除要求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外,还增加了学生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的要求。在附录词汇中,不再出现词性及中文释义,其目的是要求我们教师理解词汇的意义在不同情景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也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独立地教学某一个单词,而应该将词汇放在具体语境中和篇章中去教学。

3.语法方面

新版课标的二级标准明确了需要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意义和用法的五个语法项目,包括名词、代词、四种基本动词时态、介词及简单句的基本形式。五级语法项目中也有一定的删减。

四、从情感态度看变化

新版课标二级目标中,强调了学生体会英语、感知且积极尝试使用英语和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并能在小组活动中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且强调了学生能够不怕出错、大胆求助。

五、从文化意识看变化

新版课标中文化意识目标的五级标准里,删去了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以及常见动植物的文化内涵和自然现象可能具有的文化内涵。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和增强爱国文化意识。

六、从教学建议看变化

新课标特别强调了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就告诉我们,教师使用教材时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符合学生实际的增加、删减或调整。但是,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不是随意的,还必须遵循课标要求。

七、从评价看变化

第7篇:四级作文模版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62―03

一 引言

为在北京市属各高等学校大力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2003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发出的 《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高教司[2000]79号文),联合北京市人事局下发《北京市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培训通知》,并委托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开展了北京市市属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2003年,“中心”首先组织有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培训工作经验的专家与教师共同编写了教育技术培训大纲和教程。随着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以及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先后对培训大纲和教材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培训的目标和内容能够跟上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了使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能够在北京市属高校顺利开展,北京市教委将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的职称评定联系紧密挂钩,成为职称评定的一个必要条件。本文联系北京市属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进行总结和思考。下面将从培训要求和总体目标、培训内容及模式、资源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1]。

二 培训的要求和总体目标、培训内容及模式

1 培训的要求及目标

培训要求及目标是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调节控制着整个培训活动过程。在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时,需要明确培训的要求及目标。经过对北京市属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实际水平以及对教育技术培训需求的分析,设置了两个级别的培训。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参加一级教育技术培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参加二级教育技术培训。

一级培训的要求及目标:掌握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思想、现代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变革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重要作用;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视听理论、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点;掌握教学技能的应用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建立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掌握电子文稿、演示文稿和媒体处理软件以及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二级培训的要求及目标:二级除了要达到一级培训的要求和目标外,还要达到以下要求和目标,掌握教育技术的传播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要点;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评价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电子文稿、演示文稿进行教学的能力。

2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设置需要考虑北京市属高校教师的需求、教师发展的要求和教育技术学科特点。为了帮助北京市属各高校掌握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将培训内容分两个等级。大纲中规定了每个模块包含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教育技术一级的内容设立七个模块:

3 培训模式的设置与实施

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学历达到要求后,智力和专业水平已不再是影响教学或管理的关键因素。而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和教学或管理的效果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而这些往往是高校教师们欠缺的。对北京市属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2]:

(1)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短期培训有定期培训、不定期培训,专题讲座等几种。“中心”会根据对市属各高校调研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办相关专题的讲座,且这些讲座的内容对各种类型的学校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根据专题班的规模,为每个学校分配名额。专题讲座安排在计算机房,边讲课边让受训者操作,提高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和课件制作能力。高校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也可以参加本校教育技术培训部门或者各自院系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

(2)长期系统培训。“中心”授权某些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专业单位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一般学习时间较长,能按照教育技术培训《大纲》要求,对教师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且这种培训一般在教育技术等级考试前两个月前举行。一方面全面提高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教师参加北京市教育技术等级考试的考前辅导。

(3)远程网络培训。“中心”组织教育技术专家,计算机专家来共同开发网络课程,利用文字、图形、录像、声音、动画等多形式将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技术理论、技术、应用等内容传播给受训教师或管理人员。远程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种虚拟课堂环境,无论学员所处地理位置的远近,学员只要将计算机联入互联网,便可使用网培训课程进行学习。这种培训方式,使受训者的学习时间可以灵活安排,适应了高校教师的不同需要。

三 培训资源的建设

资源建设是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基础,没有一大批供教师授课用的课件、素材、案例,没有供学员收视、自学的资源,教育技术培训就形同虚设,就不可能产生效益,当然也不会给教学带来效益,培训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断积累和更新的工作,它比设备和技术平台的构建更加困难[3]。

1教材资源建设[4]。按照教育部颁布的《现代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的要求,2003年“中心”组织有关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培训工作的专家与教师共同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二级)》(第一版)。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第一版教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2006年对第一版教材进行了修订,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二级)》(第二版)。随着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以及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原来的教程已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习需求,因此,2009年“中心”组织人员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二级)》(第三版)。与前两个版本相比,第三版教材重点突出了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用性,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编写实例上都有了较大的创新,内容更加精炼实用。第三版教材以丰富的实例贯穿知识点的讲授,加大了对案例的分析,充分切合教师的需要,让读者以“DIY”的方式迅速掌握有关内容。在叙述方式上,第三版教材摒弃了传统的章节式叙述结构,创造性地提出了“模块―单元―环节―问题―学习材料―案例分析”式的新体例结构,采用了“情景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读者置身于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环环相扣的环节设置和问题引导将读者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思想、现代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变革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作用,掌握互联网信息搜索和媒体处理方法,熟悉教学技能的应用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子文稿、演示文稿和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用技术,了解网络课程的概念、开发过程和开发技术。

2网络资源建设。以北京高校教师网为基础平台,中心组织一批优秀的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进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课程的设计及开发。该课程在2009年9月制作完成,以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二级)》(第三版)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的网络课程。课程紧扣培训大纲,分成一级、二级,并分别进行讲解,每个级别的内容分为七个模块的网络培训课件内容。网络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指导说明,帮助参与培训的教师掌握基本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课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把抽象的理论、枯燥的操作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培养一线教师主动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改善,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课程中采取网络异步学习为主、以同步音视频讲座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5]。

为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除了建立了网络课程,还建立了学习论坛、作品交流区及作品库。在学习交流区,实现了全体学员的协同学习,学员可以相互合作,进行课程讨论,共同进步。在搭建的作品库中,把北京市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的优秀的获奖作品展示其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作品库的中的作品进行在线点播学习[6]。

四 采用一种考试为主,多种考核测评为辅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培训能否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评价采用新的评价理念与多样化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将评价的结果和激励机制紧密联系起来。采用教育技术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法,其他考核测评为辅的评价机制。

1 严格北京市属高校教育技术等级考试制度。自2004年开始,北京市高校教师需参加教育技术等级考试,考试结果作为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采取在规定的时间内操作计算机直接解答考题,每场考试90分钟,考试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理论部分的考题形式采用客观题考核,操作部分的考题形式全部采用全真操作题考核,试题总分值100分。一级, 模块一至模块四,采用客观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核;模块五至模块七采用全真操作题的形式进行考核。二级,模块一至模块三和模块七采用客观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核;模块四至模块六,采用全真操作题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达60分即为合格,颁发合格证书。

2 定期开展北京市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为了促进培训学习在教学及学校管理中得以有效应用,“中心”在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教学课件评比。通过举办课件比赛来提高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师们的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进一步整合,推动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有效应用。对参赛及获奖人员分别给予继续教育学时奖励,即,根据获奖教师已经掌握的教育技术情况减少按规定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学时;对所有获奖人员,将颁发奖状或奖品;对一、二等奖获得者,将列入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专家信息系统专家库;所有参赛作品,将收录于北京高校教师网资源库。

3 认可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成绩。在短期培训结束后,要求教师根据培训内容提交作业,考核合格颁发结业证书。

五 结论

北京市属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加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培训,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教师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教学设计理论。针对文科、理科以及艺术类教师的不同起点分别开办教育技术短期培训班和集中培训班;同时把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放到教学网络平台上,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弥补因授课任务无法参加集中培训学员的缺憾。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绩与他们的业务考核和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和环境,激励广大教师自觉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7]。

当前北京市属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对将来改善教育技术培训的思考。(1)北京市属高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应用领域不够宽广,应用态度不够自觉,还需从整体上提高。(2)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希望将北京市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的获奖结果能与教师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同。这样能够更好的调动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学习的积极主动性。(3)设置若干教育技术领域的科研课题,鼓励教师申请立项,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到教育技术研究的课题中来,推动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推进高等学校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徐曼.关于构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5).

[2] 蒋霞,毕海滨. 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J].继续教育研究,2003,(1).

[3] 冯钢,原宝华,刘国强.关于当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16(6).

[4] 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二级)(第三版)[M].北京:邮电出版社,2009.

[5] 程庭喜,邓静红,莫佰琳.教育技术网络培训模式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第8篇:四级作文模版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 衔接

如何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平稳地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起来,使大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对比《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是做好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的基础,明确课程性质,掌握课程教学要求,熟悉整个课程设计思路,帮助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式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以适应多样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

一、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国际交往创造条件,提高民族素养,增强综合国力。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阐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知识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七级的词汇要达到2500左右,八级达到3300左右,九级达到4500左右,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大学生经过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只能跟在老师后面跑,自主性较差,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重复。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这两套教材编写的体系以话题为中心(每单元一个话题),教学材料内容广泛,多为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学英语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平时的授课中才能挑选学生在中学阶段所熟悉的、能接受的词、短语及句型来组织教学,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缩小学生与英语课之间的距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

高中用英语课程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按模块1~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系列i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六个即英语6~11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完成6~8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英语9~11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系列ii的课程为任意选修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力度和效果。全面、多元、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都采取了形成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

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务部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等。

终结性的评价是指期末考试或水平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能使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从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比研究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中得出中学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在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思路,在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模式中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和差异,但在最后的教学评价过程中达成高度的一致,为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衔接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调整,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确保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旨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07.

[2]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9.

[3]肖第郁.教育评价的新取向.教育评论,2002(5).

(4)王松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英语.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第9篇:四级作文模版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英语教学;衔接

如何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平稳地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起来,使大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对比《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是做好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的基础,明确课程性质,掌握课程教学要求,熟悉整个课程设计思路,帮助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式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以适应多样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

一、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国际交往创造条件,提高民族素养,增强综合国力。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阐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知识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七级的词汇要达到2500左右,八级达到3300左右,九级达到4500左右,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大学生经过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只能跟在老师后面跑,自主性较差,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重复。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这两套教材编写的体系以话题为中心(每单元一个话题),教学材料内容广泛,多为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学英语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平时的授课中才能挑选学生在中学阶段所熟悉的、能接受的词、短语及句型来组织教学,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缩小学生与英语课之间的距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

高中用英语课程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按模块1-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系列I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六个即英语6-11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完成6-8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英语9-11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系列II的课程为任意选修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力度和效果。全面、多元、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都采取了形成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务部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等。

终结性的评价是指期末考试或水平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能使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从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比研究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中得出中学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在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思路,在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模式中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和差异,但在最后的教学评价过程中达成高度的一致,为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衔接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调整,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确保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旨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07.

[2]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9.

[3]肖第郁.教育评价的新取向.教育评论,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