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射频消融术范文

射频消融术精选(九篇)

第1篇:射频消融术范文

答:根据我们目前的治疗经验,不受年龄限制,并发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房颤也不受限。

问:所有的房颤病人都要常规华法林抗凝吗?华法林的副作用较多,配伍禁忌也很多,能够长期应用吗?

答:按照美国心内科医师协会2004第七次抗栓和溶栓会议的建议: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具有以下一项危险因素应视为脑卒中的高危患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短暂脑缺血发作、体循环血栓史,年龄>75岁,中至重度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或糖尿病史。这些患者应采用华法林治疗。对于年龄在65~75岁的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患者,无其他危险因素,可应用华法林治疗,也可以选择阿司匹林(325毫克/天)治疗。对于年龄

问:78岁老年人VVI起搏器安置后,仍有房颤出现,反复心悸不适、乏力,间断起搏器工作,此种情况,是继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加用抗凝剂,还是加用射频消融治疗。做一次房颤射频消融的价格是多少钱?

答:建议射频消融治疗。目前价格是6万~8万元左右。

问:每次电复律前都要常规静注安定吗?

答:为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电复律前最好静脉应用短效镇静药物,使处于轻度麻醉状态。

问:射频消融与外科迷宫术治疗哪个好?

答:外科迷宫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创伤大;射频消融比较而言成功率略低,优点大家都明确。

问:房颤病人只有10%的有附壁血栓吗?抗凝治疗对机化的附壁血栓有效吗?新发房颤患者最短多长时间有附壁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有多长时间老化或机化。机化的血栓怎么办?

答:非瓣膜病房颤血栓发生率为5%~6%,瓣膜病房颤在12%左右,抗凝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新发血栓,但部分心房血栓病人长期抗凝治疗血栓可以消失,抗凝对机化血栓无效;新发房颤持续超过48~72小时血栓可能性明显增加。

问:67岁女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2006年3月体检心电图示:频发室早三联律(二个正常一个异常)无症状,心率:80次/分,心脏彩超和颈A彩超正常,血脂略高,请问需要药物治疗吗?有必要做导管消融吗?

答:对于该室早而言,不需要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治疗。

问:对房颤导管消融有禁忌证吗?风心、二狭、左房扩大,心功能3~4级的病人可以做消融吗?做了消融能不能改善心功能?

答:有禁忌,对于严重的心肺等器官功能不全者手术风险大。

问:房颤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的剂量和注意事项?如果没有三维构象设备如何开展房颤的射频消融,如何定位?

答:我们观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平均维持剂量为3毫克,我国患者抗凝治疗经验性的将INR(为监测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一个指标)的目标值一般维持在2.0上下。华法林剂量的调整要根据INR偏离目标范围的大小和患者以前对华法令剂量调整的反应,大多数情况下华法林增减的剂量在5%~20%。华法林受饮食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几乎所有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酶都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加用或停用任何药物时时,应更密切监测INR,与华法令合用的药物中,最应引起重视的是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第2篇:射频消融术范文

射频消融术,全称是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是将电极导管经血管穿刺的针眼内送入心脏,用电生理标测技术找到心脏内异常电传导通道或异位起搏点,通过导管将100KHz~1.5MHz的射频电流导入局部心肌,使局部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异常传导通道或消灭异位起搏点的目的,从而根治心动过速。由于损伤范围仅为1~3毫米,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导管射频消融术手术在导管室进行,病人平卧。医生在病人的右侧颈部及双侧大腿根部局麻后穿刺血管置入导管。这个过程相当于静脉输液时的扎针过程,无任何痛苦,不需做皮肤切口及缝合。在消融中病人也没有任何感觉。平均手术时间为30~90分钟。术前要求患者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一周,如平时服用胺碘酮,则应提前一个月或一个半月停药。术后卧床6~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共4~7天。由于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根治性治疗,故术后无需再服药,一切生活、工作过程将恢复正常。

今天的“心律失常”患者再也没有必要担忧他们的“心脏乱跳”会成为终身挥之不去的“心病”,因为有了一把利器――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技术(简称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后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为心律失常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进入21世纪,许多心律失常已可通过导管消融得到彻底根治。射频消融术具体适合哪些人群?总的来说,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其主要的适应证。这一基本点没变,但面更为宽广。

1.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即显性和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房室间存在着先天性的“旁路”,导管射频把旁路“切断”,心动过速或预激波就永远不再发生了。

2.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房室结形成所谓“双径路”,这样小电流在适宜条件下,会在两条径路形成的折返环中快速运行,引起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把慢径消掉,只保留快径,这种心动过速就不会再犯。

3.心房扑动心房扑动是在心房里有一个大的环路(主要是右心房),微小电流在此环路上不停地转圈,心房可跳至300次/分,而心室一般在150次/分。导管射频可以破坏右房狭部造成环路的双向电流阻滞,从而根治房扑。

4.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速是由于在左心房或右心房的某一局部有异常快速发放电流的“兴奋点”或者在心房内有小的折返运动。经电生理检查标测到异位“兴奋点”,或折返环的部位,进行消融就可得到根治。

5.心房颤动(房颤)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科学家已认识到,房颤的触发是因为与心房相连的大静脉上的“心肌袖”发放快速电冲动;另外,房颤持续与心房肌自身重构也有关。采用导管电极在环肺静脉口消融,形成大静脉与心房的“电隔离”,或加上在心房内的某些线形消融,可以根治房颤。

6.室性早搏主要用于临床症状明显的单源性的频发室早。常由位于一侧心室流出道的单个“兴奋灶”引起。标测到异位兴奋灶即刻消融,室早消失说明消融成功。

7.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这种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的人群,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但心动过速犯得太频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其发生是由在心脏右或左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间隔上的一个“兴奋灶”快速发放微小电流,形成室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可找到“兴奋灶”所在地,把它消灭掉,室速就不能再发作了。

8.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病人发作时常发生晕厥、抽搐,需紧急抢救。此种心动过速是微小电流在左、右束支及左、右心室之间转圈。导管电极找到右束支时,发放电流把它阻断,这个环路就断了,心动过速就不会发生了。导管射频消融可以根治这一心动过速,但不能根治心脏病。消融不成功或室速有生命危险时,需植入埋藏式除颤器 。

上述适应证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扑、房速、室早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成功率达到90%~100%。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房颤动的治疗成功率略低,为60%~80%。另外,心室颤动以及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也在临床实践中。

第3篇:射频消融术范文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肝癌;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091-02

在临床上,肝癌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具有发展迅速和恶性程度高等特点,极易向病灶临近胆管和大血管进行播散,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1]。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特从该院在2009年3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32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32例肝癌患者,均符合WHO所制肝癌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其中,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41~70岁,平均年龄(55.56±1.15)岁;患者肿瘤直径为4~13 cm,平均肿瘤直径(8.56±1.17)cm;依据肝功能Child分级对其分级,21例为A级,11例为B级;其中原发性肝癌20例,肝转移癌12例。病灶数为52个,病灶直径为:不足3 cm病灶22个,3~5 cm病灶17个,5 cm以上病灶13个。病灶位置:靠近肝表面病灶8个,靠近大血管病灶10个,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病灶34个。

1.2 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的32例肝癌患者在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医护人员指引患者做血小板、活动度、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AFP等肿瘤标志物。在采用射频消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当天,指引患者禁食8 h,依据B超或者是CT检查结果对穿刺点进行确定,并依据患者具体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直径的穿刺针,该次治疗采用美国RF2000射频系统。实施手术治疗前,医护人员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对患者注射10 mg安定和50~100 mg杜冷丁,指引患者选取左侧卧位或是仰卧位,通过超声对患者肝癌部位和大小进行探测,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对其穿刺点和进针方向角度进行确定。同时,在对患者进针时,尽可能的将患者开腹腔空腔脏器和胸腔肺叶避开。患者肝右前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腋前线或同肿瘤位置较近的第7、8、9肋间作为进针点;患者肺左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剑突下方右肋缘下为进针点;患者肝右后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后部肋缘下作为进针点。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者皮肝将特制治疗针穿插入肿瘤内部。之后医护人员采用常规消毒铺巾的方法对患者局部皮肤实施常规消毒,麻醉师采用局部买醉措施对患者进行麻醉后,用刀尖戳开穿刺点皮肤2~3mm,同时叮嘱患者屏住呼吸,通过多电极穿刺治疗针刺破患者皮肤,在B超引导下确定其进针方向和角度,之后快速将多电极穿刺治疗针插入患者肝脏肿瘤内部,对于没有出现差错的患者,按下穿刺针尾端使用电击10枚电极从鞘针尖端呈“伞”状在肿瘤内弹开。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从小到大对患者射频能量进行调整。并将多电极治疗针同PF2000射频发生器相连接,实施射频贯序治疗,初始能量为30 W,治疗10 min内增加到90W。整个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将计算机控制能量同阻抗相结合,阻抗随着能量增加和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在阻抗从30 Ω上升至270 Ω时,其上升陡坡迅速高达999 Ω,此时射频机停止工作,完成一个位点的治疗。之后医护人员依据患者肿瘤大小,采用上述方法对每个病灶进行2~4个位点的治疗。除此之外,患者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采通过静脉补液的方法对其实施治疗,并加以止血药物,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测。术后,医护人员采用保肝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同时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现象。

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在术后2 d内对患者呼吸、心率、血象、血压、脉搏、心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等进行密切观察,全部患者在治疗1周后进行肝功能复查。治疗2周后,通过CT或是B超对患者肿瘤大小及瘤体中心血流变化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32例患者术后24 h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患者术后肿瘤完全消融情况,并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病灶直径范围及病灶位置进行分类对比,肿瘤完全消融判断标准为:经增强CT检查或MRI检查,病灶完全坏死,病灶边缘或内部未见强化。展开为期2年随访,观察肿瘤局部复况,复发判断标准为: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肿瘤完全消除的患者,在随访时经经增强CT检查或MRI检查,病灶边缘或内部有强化现象。同时统计患者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

2 结果

2.1 32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术后24 h内,32例患者中1例(3.1%)出现肝包膜下出血,经止血及输血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3.1%)出现1度皮肤烧伤,位置为,未进行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无血气胸、腹腔脏器损伤或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2.2 不同疾病类型、病灶直径、病灶位置的肿瘤完全消融情况对比

经对比,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完全消融率显著高于肝转移癌患者(P

2.3 肿瘤局部复况分析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肝转移癌患者(P

2.4 32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析

经1年随访,32例患者中29例生存,1年生存率为90.6%,其余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1例,肝功能衰竭2例。经2年随访,25例患者生存,2年生存率为78.1%,除随访1年内死亡的3例患者外,其余4例患者死亡原因为复发转移2例,肝功能恶化和梗阻性黄疸各1例。

3 讨论

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与最有效治疗措施为外科切除手术[3],然而部分肝癌患者因肝功能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肿瘤位于肝脏中央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接受手术治疗[4],此时需采取其他措施为患者展开临床治疗。

一般情况下,动脉化疗栓塞、冷冻治疗、热疗和经皮无水酒精注射等治疗方法对肝癌疾病具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和射频技术逐渐应运而生,其在治疗肝癌疾病临床上具有良好作用,对患者有效生命具有延长作用。射频消融术对于不能使用手术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其理想消融对象为单发病灶且直径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32例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均十分轻微,经相应处理即可缓解,或无需进行特殊处理。通过分类统计,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直径不足3 cm者及病灶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的患者肿瘤完全消除率显著高于肝转移癌患者、病灶直径为3 cm及以上患者、病灶与大血管或肝表面靠近患者,同时其肿瘤局部复发率较低,说明在上述几种类型患者临床治疗中,射频消融术可取得最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术后肿瘤复发概率相对较低。通过2年随访,32例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0.6%、78.1%,这揭示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在肝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特别是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直接不足3 cm者及病灶位置为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患者远期中期生存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建,金霞,陈晓,等.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8):872-875.

[2] 尚春生,王峰,刘永晟.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J].中国介入放射学,2009,3(1):57-59.

[3] 刘景美,蔡光兆.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评价[J].吉林医学,2012,33(9):1918-1919.

[4] 方磊,胡道予.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长期疗效[J].放射学实践, 2007, 22(2): 113.

[5] 韩治宇,董宝玮,梁萍.肝癌射频和微波热消融治疗的肿瘤免疫学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139-142.

[6] 邹玉英.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14):520-521.

[7] 周军,王峰.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07(6):521-522.

第4篇:射频消融术范文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且死亡率低,已成为近年来最有希望根治房颤的技术。2011年先后对180例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经过术后精心护理及病情观察,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80例,男125例(69.44%),女55例(30.55%),年龄45~79岁,平均61岁。术前持续房颤114例,发病时间1个月~10年,术前阵法性心房颤动66例,其中房颤合并心功能Ⅱ级20例,房颤合并高血压45例房颤合并冠心病25例。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

治疗方法:局麻下经左侧股静脉放置4极冠状窦电极导管,穿刺右侧股静脉置入2个8F鞘,其中一个交换为swart长鞘,经其穿刺房间隔。穿刺成功后静脉注射普通肝素100U/kg,此后每小时补肝素1000U并将肝素盐水用微量泵以20ml/小时持续冲洗swart鞘管,芬太尼或瑞芬持续小剂量泵入以达止痛效果。通过鞘管进行各肺静脉选择造影。使用冷盐水灌注在三维标测系统下构建的左心房三维解剖图后于肺静脉前庭处行环双肺静脉性消融。冷盐水灌注流量在放电时17ml/分。放电间歇2ml/分,设定放电时最高温度45℃,预设输出功率35W,每个靶点有效放电时间至少10秒,每一消融点是局部双极心内电位振幅降低80%以上,并将每一点消融点在三维结构图上进行标记。

结 果

本组18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术后无食管心房瘘,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无严重皮下血肿。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例,给予积极抢救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后康复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1年。

护 理

术前护理:电复率前保持良好心态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本组对术前医生向患者及家人讲清电复率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士根据不同的心理给予鼓励 开导以及与手术成功患者的交流,消除患者顾虑取得合作。同时术前做好术侧肢体备皮,术前指导患者少量饮水,清淡饮食以减少因手术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建立静脉通以路方便术中用药,协助患者更换清洁舒适的开衫,增加患者舒适度。

术中护理:保持患者清醒,密切配合医生,密切监护生命体征,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血压变化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术后护理:①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尤其是观察房早数量及频率,观察有无心房颤动复发。观察有无影响血液动力学等,一旦有上述症状者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同时告知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术后给予保护胃黏膜药物,并告知患者一周内避免进食较硬的食物。②穿刺部位护理:导管射频消融术多为穿刺股静脉,故术后告诉患者平卧6小时,12小时可下床活动,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穿刺部位压迫可能引起患者肢体不适及肿胀应及时向患者讲明,取得配合。同时给予间断按摩侧肢以增加患者舒适度。③心功能的维护:心衰可引起房颤,因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术中心脏的创伤及麻药的影响,术后有可能发生心功能不全,护士应严格根据医嘱补液,既不能控制太严格也不能在单位时间里输液过多加重心脏负担。④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护理:由于射频消融对心肌有损伤,或射频消融导致局部心肌水肿,以及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运用,都可以引起房室传导阻滞,造成心动过缓,术后应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发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应立即通知医生。我科室有2例患者均顺利停用起搏器。护士巡视病房时注意观察起搏器信号和起搏效果,将备用电池固定在床旁桌上,特别做好患者和家属工作,各班护士做好交接班。⑤并发症的护理:一般急性并发症多表现为心包填塞,患者多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烦躁、意识模糊或意识丧失、血压迅速下降、心率减慢增快或骤停,X线下可发现心影增大但搏动消失。对于术后患者,护士应严密观察心电、血压、神志等变化,重视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一旦确诊心包填塞立即内科心包穿刺引流或外科开胸手术准备,配合医生抢救。⑥康复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新方法,且成功率高。但仍有少部分患者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因此术后宣教和随访很重要,告诉患者按时服抗心律失常药及抗凝药物,告知患者在服用此药物期间少食芹菜,木耳以防止引起出血,同时在服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心房颤动复发及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及皮肤瘀斑等情况,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如果服华法林3~6个月后,心律仍为房颤者应继续服用华法林直至恢复窦性心律为止。

房颤是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成为目前根治房颤最有效的手段,术后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环节,因此做好术后护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第5篇:射频消融术范文

临床资料:15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在25-58岁之间,身体健壮,受伤后通过CT及B超检查脾脏损伤程度为3-5cm,出血量约700-1100ml,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无其他合并外伤,病人精神较好,生命体征平稳,受伤时间短,

1.术前护理

1.1.接诊病人后,立即把病人安置于抢救室,给予氧气吸入2-3升/分,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并且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加重脾脏损伤和增加出血量,建立双输液道,加快补液速度。|

1.2.加强心理护理工作,脾破裂均是外力直接撞击腹部引起的,病人会出现左上腹或左侧腹部疼痛,因此病人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和恐惧的心理,担心切除脾脏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带来影响,护士应给予病人无限同情,同时告诉病人脾脏损害的程度,以及我们将对其实施的射频消融部分切除脾脏的手术方式、手术过程及手术的安全性,消除其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的心理,解除其心理负担,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1.3.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抽血检查,配血,安置胃管及尿管。

1.4 倾听病人主诉有无口渴心慌等,观察尿量,判断有无出血量的增加及休克的发生。

2.术后护理

打开腹腔,利用射频消融手术者可以直视病变部位,止血效果更好更彻底,避免高温给周围邻近器官造成损伤。手术切除受伤的部分脾脏,射频消融处理了创面,创面组织蛋白凝固,术后要防止凝固组织脱落引起再次大出血的可能,应密切加强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2.1.病员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吸氧3升/分,心电监护,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根据血压调节输液滴速。

2.2.妥善固定引流管,密切管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15个病人术后2天内引流管内引流量均在200-400ml左右,颜色较鲜红,通过输血及止血药物的应用,引流管内的引流量均明显减少,颜色暗红,经B超检查腹腔内无明显积液,6-9天拔出血浆管,切口周围无渗血渗液,腹腔内无积液。

2.3. 密切观察病人的尿量、面色、神志,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脱落,防止再次出血时血液积在腹腔内发生休克。

2.4. 术后采取舒适,协助病人床上翻身,告诉病人不能过早下床活动,防止剩余脾脏断面再次出血,如病人喉头有痰鸣,要鼓励其深呼吸,咳嗽,注意保护切口,帮助咳出痰液,避免肺部感染。

2.5. 病人持续胃肠减压及保留导尿期间要加强口腔卫生及会的护理,协助其活动四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2.6加强营养,调节病室内温湿度,防止感冒,定期抽血检查血常规,观察血小板变化情况。

2.7术后1-2周病人都有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如超过38.5,及时报告医生,作退热处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膈下脓肿。

3.健康教育

3.1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碳水化货物,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增加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2劳逸结合,预防感冒。

3.3如有腹痛、发热及时到医院就诊t, 百拇医药

3.4 15例患者1个月之后复诊,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张志勤.外伤性脾破裂38例的观察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9):1420./ft, 百拇医药

[2] 杨小兰.48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和临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6(29):742./ft, 百拇医药

第6篇:射频消融术范文

回顾分析我院自开展射频消融术以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5年来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提高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5~2010年在我院住院行射频消融术患者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13~72岁。4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慢—快型;29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3例左侧旁道,16例右侧旁道;2例室性心动过速(VT),4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其中冠心病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

1.2 方法:47例各类型心律失常患者,按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均行电生理检查。左侧旁道经冠状静脉窦(CS)电极大致确定其部位,然后经股动脉逆行大头电极在二尖瓣环心室侧细致消融;右侧旁道在三尖瓣环心房侧细致标测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先确定房室结双径和AVNRT诱发区,在希氏束和冠状窦口之间寻找A小于V波且无H波的靶点消融;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起搏标测或寻找最早V波的方法消融。

2 结果

4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慢—快型,1例快—慢型,1例慢—慢型;29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3例左侧旁道,16右侧旁道;2例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成功率95.7%。本组4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其中冠心病1例,在射频消融术同时行冠脉造影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13%,有1例损伤房室结,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但很快恢复为1∶1正常房室传导。恢复率2.13%,后再次行射频消融术成功。

3 讨论

第7篇:射频消融术范文

【关键词】射频消融;心房颤动;周术期护理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严重着可导致患者死亡。长期以来房颤缺乏安全有效的节律控制方法[1]。传统上应用药物治疗,副作用明显,疗效差,近年来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进展,这项治疗操作较复杂,对护理要求较高,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2月43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20例,持续性房颤23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1~ 79岁,平均48.4岁。合并高血压26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l0例,肥厚型心肌病4例。术前食管超声检查示左心房扩大18例,43例患者右颈内静脉穿刺,置人冠状静脉窦电极,右侧股静脉穿刺,送入Swarts鞘,穿刺房间隔后行双侧肺静脉选择性造影。经Swarts鞘将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置入左心房,通过CARTO系统重建左心房三维图形,接下来对肺静脉前庭周围进行射频消融,43例患者除出现2例无症状的肺静脉狭窄,余患者未出现相关的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要准备好好术中所需要的各种急救药品、各种导管以及芬太尼止痛药物。器械准备心脏程控刺激仪、吸痰器、除颤器、射频仪、三维标测系统、多导生理记录仪、临时起搏器、氧气、心包穿刺包、输液泵。确保各种仪器设备保持功能良好。术前给于患者常规备皮,常规胃肠道准备,术前4 小时禁食,帮助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患者入导管室前排空膀胱,术前行碘过敏试验,患者在手术前需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在术前12 小时停用抗凝药物。

2.1.2心理护理 由于对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一般情绪高度紧张,严重者会有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和家属多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告知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房颤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使患者及家属对经导管房颤消融术治疗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多讲解成功患者的范例,鼓舞和激励患者,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手术。

2.2术中配合 患者进入治疗室后,取平卧位,常规鼻导管吸氧。护理人员给于患者连接好心电监护仪、三维标测系统、心电生理记录仪以及射频仪,给患者贴好电极,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生理检查、标测定位及射频消融。静脉穿刺成功后在X线指导下房间隔穿刺,应用肝素盐水灌注泵,保证肝素盐水灌注通畅。在射频消融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注意心律、心率的变化,监测体表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需平卧6小时,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基本生命体征常规给于患者多参数心电监护,重点监测患者血压、心电、血氧监测,并予以半流质饮食3 d。患者术后立即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穿刺部位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复查心电图。同时定期复查Holter。

2.3.2穿刺部位的护理: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常规进行抗凝治疗,患者整体处于低凝状态,需要关注穿刺部位。 我们在患者穿刺部位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在加压包扎过程中嘱患者进行足趾屈曲活动,尽力避免静脉血栓形成。密切关注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护理人员定时巡视患者,重点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敷料是否干燥以及有无血肿及渗血。

2.3.3并发症护理:

肺静脉狭窄: 肺静脉狭窄是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特有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1%[2]。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可通过肺静脉造影检查了解有无肺静脉狭窄,无临床症状,则不需要处理。心脏压塞:心脏压塞是射频消融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高能量消融,在靶点放电时间过长,医生在患者房间隔穿刺、肺静脉标测导管及消融导管等操作过程中也可引起心肌穿孔、心脏压塞。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观察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汇报值班医生,并协助医生处置。医源性心律失常:由于左心房内消融线不完整导致房内折返,部分患者在房颤消融术后可出现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新的心律失常,注意观察并及时处置。

参考文献:

第8篇:射频消融术范文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术;护理

在我国,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手术切除虽然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到肿瘤的位置、大小、患者的自身体质等因素的限制,适合手术切除的仅占20%左右。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微创技术,在治疗肝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症多,对大多数肝癌病灶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1]。我们针对我科2011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的45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行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发现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于2011年4月~2013年2月接受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45例,其中男40例,女5例,年龄36~56岁,平均年龄52.3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等综合分析,符合肝癌诊断标准;肝功能均为Child A-B级;所有患者经CT或核磁证实并综合评估,确认为射频消融术适应症。

1.2 方法 根据病灶位置,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在CT引导下确定肿瘤的大小、部位,经体表精确定位,选择距离肿瘤较近且适宜进针的部位,确定穿刺方向、角度及进针深度后,CT引导性进行穿刺,确认穿刺针进入肿瘤中心后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完毕,行针道射频止血。

2 结果

本组未发生与消融治疗相关的死亡,未出现肝功能衰竭病例,出现气胸1例(2.3%),经胸腔闭式引流1w后痊愈。RFA后1月复查示,经射频消融后的肿瘤均出现体积缩小、坏死或液化,肝功能异常者均恢复正常,患者食欲增加,精神状况好转,发热、腹痛者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术后6个月生存率95.5%。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因受当前社会、心理及人文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对自己病情不甚了解,而且多数患者对射频治疗存在陌生感、恐惧感,担心疗效及并发症,部分患者还存在经济方面的担忧。经护理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言语向患者说明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原理、手术方法、过程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针对性地消除其恐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以取得积极配合。对不知病情的患者进行保密,使患者放松心情接受治疗,增加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保证治疗效果。②完善相关检查:手术前需全面了解患者各项指标如血常规、血凝四项、肝肾功能、离子、血糖、甲胎蛋白、心电图、胸片等,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手术耐受程度,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并尽可能达到预期目的。③术前准备:术前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手术前1d常规备皮,清洁皮肤,嘱患者术前8h禁食,6h禁饮,术前一晚保证充足睡眠,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手术当天嘱患者更换病服,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术前用药。

3.2 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患者返回病房绝对卧床12h,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肤色等,如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费力等及时报告医生[2]。给予低流量吸氧以增加肝细胞含氧量,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细胞损伤。准确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②饮食与活动:术后6 h禁食,6 h后如无恶心呕吐及明显腹痛可进流食或半流食,次日开始进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12h后取半卧位,即可床上活动,如无异常,24h后可下床活动。

3.3 并发症的护理 ①出血的护理:皮肤穿刺处加压止血4~6h,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淤血,覆盖穿刺部位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如出现腹腔内出血,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本组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②疼痛的护理:疼痛是RFA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穿刺处和肝区,因穿刺损伤及射频消融术后局部组织水肿刺激肝脏包膜所致。本组根据疼痛的程度,给予口服止痛剂或针剂治疗后缓解。③发热的护理:射频手术后的发热,大多数是机体对肿瘤坏死组织的吸收而产生的吸收热。一般于手术次日出现,体温在37.5℃~39.0℃之间,持续3~5d,可自行退热。术后要监测体温变化,至少测量4次/d。对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可给予温水擦浴及冰块冷敷等物理方法降温,高热不退者可给予退热药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补液治疗,注意保暖。④气胸的护理:由于操作不当或肿瘤靠近膈肌,穿刺针损伤膈肌和胸膜会导致气胸。出现气胸需遵医嘱密切观察,严重者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本组出现1例气胸,给予胸腔穿刺行胸腔闭式引流,1w后痊愈。⑤肝功能异常的护理:本组4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轻度升高,经保肝治疗后,10d~3个月患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3.4 出院指导 嘱患者继续口服保肝药物,定期复查肝功和AFP,每1个月复查肝脏B超,3个月复查CT。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

4 结论

RFA为新兴起的医疗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直接等优点,近年来在肝癌的治疗中应用甚广。据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不同,治疗的效果和及患者的反应也不尽相同[3]。因其在国内开展时间短,许多患者对治疗过程的不了解、对治疗效果的疑虑及对并发症的恐惧,可能会影响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的接受程度;对术前准备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术后注意事项的不明确,可能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的恢复。所以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护理、密切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对于提高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的接受度、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肝癌治疗效果、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的认识,有利于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小平.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术治疗肝癌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76-277.

第9篇:射频消融术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119例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经过 结果 经过精心系统的护理,117例经一次消融获得成功,2例复发后再次行射频消融获得 成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 严密的术中监护, 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 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护理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经锁骨下(或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 分别在冠静脉窦、右心房、右心室、希氏束处放置电极导管, 行电生理检查并标测定位后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靶点, 用射频消融导管利用射频能源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 使局部心肌组织坏死, 以达到根治的目的。目前RFCA已成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双径路等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和室早的治疗。RFCA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而且高质量的护理对于安全有效地开展RFCA意义重大。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19例住院患者中, 男性83例, 女性36例,年龄21~ 68岁, 平均年龄46岁;预激综合征38例,阵发性室上速62例,室早19例

1.2 方法 患者全部采用局麻下经皮穿刺术,分别选择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X线透视下插入数根电极导管置高位右方、希氏束区、右室心尖部、冠状窦, 先行电生理检查, 确定双径路或旁道或室早的存在,再行标测确定靶点位置, 然后打开射频仪放电消融靶点。

1.3 结果 119例患者中, 117例1次手术成功1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第1次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行第2次RFCA, 术后未再复发。1例室早复发后行2次消融亦未再复发。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RFCA前需向患者反复介绍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治疗目的、重要性、消融操作过程、术中配合、术中和术后有关注意事项以及该手术的成功病例, 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 从而树立治疗信心, 这对顺利完成手术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2.2 术前相关准备

术前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电解质、肝肾功能、术前四项、心电图、心超等。 术前一日备皮, 包括双侧腹股沟及左、右侧颈肩部、腋窝皮肤, 注意勿损伤皮肤。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指导患者床上平卧排便,防止术后尿潴留及便秘。术前最好禁食4h。

2.3 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准确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极, 调试心电示波以准确反映患者心功能的导联,准确记录监护参数, 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并准备好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及各种抢救药品, 开放静脉输液通道。配合医师进行消毒、穿刺、插管等工作, 及时提供台上所需各种导管、电极、尾线等,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穿刺成功行放电消融时, 可能会因能量过高而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应密切观察,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随时听取患者的主诉, 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痛、胸闷、心悸、出汗等不适。注意有无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术中保持环境安静, 各项操作序贯有规, 忙而不乱。同时配合及监督医师,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4 术后护理

2.4.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心电监护24h, 若出现心律失常或低血压, 患者感觉胸闷、气促、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警惕心包填塞, 及时处理。

2.4.2 术毕拔除鞘管时, 由于疼痛刺激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出冷汗、低血压甚至休克, 所以护士在拔管前应备好抗心律失常药和升压药。 拔管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一旦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立即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立即按医嘱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同时减轻按压力度,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2.4.3 伤口护理 拔除鞘管后, 局部伤口应按压10~ 15min, 若为动脉鞘管伤口, 按压时间应延长20~30min,按压伤口的力度要适宜, 以局部不出血而能触及足背动脉搏动为宜, 确认止血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宽胶带加压包扎, 沙袋压迫4~6h, 手术肢体制动6~8h, 卧床休息24h。经常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 有无渗血, 血肿。 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强弱是否一致及皮肤温度、颜色, 询问患者有无肢体麻木和僵肿感, 防止血栓形成。并嘱其术后1周内避免抬重物。

3 小结

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中术后严密观察护理, 及时发现心律失常、低血压、迷走反射、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使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