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穴位养生范文

穴位养生精选(九篇)

穴位养生

第1篇:穴位养生范文

健康的中老年人共同的生理特征是:头发乌亮、耳聪目明、声音洪亮、形体健壮、身躯挺直、二便畅通、牙齿紧固、双目有神和肢体灵活等。可是每个人的体质及健康状况不同,其衰老期也有差异。

通过保健拔罐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再配合饮食的调节,情绪的调适,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即使到了衰老期,仍可保持身体健壮、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下面,就来为你介绍9个常用的拔罐养生的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七、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L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八、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第2篇:穴位养生范文

神阙穴就在我们的肚脐眼上,大家知道,这里是连接脐带的地方。胎儿在母体的时候,就靠脐带供给营养,就好像瓜蒂一样,是汲取营养的惟一途径,所以也称为命蒂,就是生命结蒂之处,非常重要。

神是指元神,虽然剪断了脐带,失去了和先天联系的纽带,但这里的元气并没有完全丧失,神阙穴的内部紧接大小肠。大肠是传导之官,也就是排出废物的地方。小肠是受盛之官,也就是吸收营养的地方,这样一正一反的两个过程,古人称之为化,“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神是物质转变的最高境界,是全身的主宰,在人体当中是最尊贵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人想什么事情想得入迷了。这时候有人拿手在他的眼前晃动,他可能要半天才能反应过来,“发什么杲呢,都失神了?”没有神的人就是这样,呆呆傻傻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而阙呢,则是指宫阙,古代皇帝会在宫殿的门外建起两座观望的台基,宫廷外面有什么事情,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所以岳飞诗句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个台基之间的道路就是阙。

那么神阙,就是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地位极其显贵。实际上,在人体当中,神阚穴也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我们知道,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能通达调济,就会引起阴阳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

而且,神阙穴在肚脐眼上,是腹部的核心,所以对于发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如调理五更泻、慢性腹泻、产后尿潴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戏。现代研究也表明,刺激神阙穴,可以很好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任脉上的穴位,艾灸是最好的途径,尤其是神阙穴,更是我们中医做脐疗的重要部位。这个穴有一个艾灸方法叫隔盐灸,就是将一小把粗盐填在肚脐眼上,上面放上切成薄片的姜片,然后用艾柱灸,灸到最后,肚脐上填满了黄黄的盐姜水,这样对于身体的保健效果相当好。上了年纪的同志如果经常感到身体冷痛,或者腹部不适的话,可以隔段时间做一个神阙穴隔盐灸,对于保持充沛的精力是非常好的。

上中下脘――胃病最无毒副作用的“药品”

在腹部,肚脐上方五寸、四寸、二寸的地方有三个穴,分别叫做上中下脘。上中下是依据位置的高低来分的,就好像桃园结义三兄弟的年龄似的。最重要的是这个“脘”字,脘指的是胃,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太仓是什么呢?一个官名,古时候有太仓令丞,就是替皇帝管粮食的官。

中医根据脾胃的作用,也将其命为仓廪之官,也就是人体的后厨房。上中下脘,表示这几个穴分别处于胃的上中下部。

上脘在胃的上部,和贲门相对应,贲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管,是食物进人胃的通道。上脘穴在这个位置,对于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现代研究也发现,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胃和小肠连接的转变处。胃虽然是消化器官,但它只对食物进行粗略的加工,就好比我们榨果汁,先要用刀将水果切成大块,再放到搅拌机当中。胃就相当于这把刀,只做一部分简单的工作,真正的消化过程是在小肠中完成的。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处。对于食物在胃中下不去导致的腹胀、胃痛、呕吐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从这里可以看出,上中下脘“三兄弟”在胃上形成一条线,相当于脾胃的卫士,对于和脾胃有关的疾病都有很好的防御和治疗作用,是胃的忠实护卫队。所以,对于胃系疾病,就像某个广告里说的,胃痛、胃胀、胃酸等等,都可以来找这三兄弟“助阵”,将它们一网打尽,绝对比广告里的方法真实有效。

第3篇:穴位养生范文

穴位一点通:

把大拇指伸直,在大拇指根部这一块泛白的地方是大鱼际,在大拇指根部和手腕连线的中点,就是鱼际穴。

鱼际,简单一点理解就是鱼腹,我们吃鱼的时候,都知道挑肚子上的肉吃,鲜嫩还没有刺。那一块肉是泛白的,和其他地方的颜色不一样,很容易区分。

关于这个鱼腹,还有一个很浪漫的词语,叫“鱼传尺素”。我们知道,过去通讯不发达,如果要和远在外地的亲人联络的话,只能通过书信。可这书信怎么传达呢?除了驿馆传递、熟人相带之外,浪漫而智慧的中国人发明了很多方法,比如大家熟知的雁足传书,把信系在大雁的脚上带过去。

还有一个更神奇的办法就是通过鱼儿来传了,有一首乐府诗就是写这个的,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鱼传尺素的典故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就是将书信藏在鱼肚子里面,通过鱼在河里游动,带到远方,有一些浪漫虚构色彩。

鱼腹传书的故事也许不太真实,但是鱼腹里面确实存在很多好东西,也许不能解相思之苦,却能解决我们体内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病。当然,这里的鱼腹指的是我们手上的“鱼腹”,也就是鱼际穴。我们摊开手掌,会看到,在手掌心里面,靠近大拇指和小指的地方的皮肤颜色和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肌肉隆起,泛白,这两个地方一块大一块小,大的就叫大鱼际,与大拇指相连,鱼际穴就藏在这里面。

这个地方黑白分明,阴阳交关,对于我们现在因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而造成的“鼠标指”、“拇指一族”等有很好的作用。除了常规的按摩方法之外,这个穴还有一个很轻松简便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工作、敲键盘累了,这时候可以停一会儿,将手放在桌子上,鱼际处抵着桌子,在桌子的边缘进行蹭擦,可以很省心省力地刺激鱼际。

除此之外呢,如果说休息、没事做的时候,比如坐车的时候,可以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在鱼际穴附近上下推动,推到掌侧发热,既避免了坐车时的单调无聊,也可以很简单轻松地刺激到鱼际穴。

鱼际

在古人看来,但凡手足上这样黑白分明,就好像鱼腹一样,处于颜色区分的地方,就叫鱼际。在脚部也有大小鱼际。

少 商――秋燥咳嗽就找少商穴

穴位一点通:

我们将大拇指指角的两条线,就是沿着指甲壳边缘的横向和竖向向外延长,两条线的连接点就是少商穴。

说到少商,可能大家会想到《天龙八部》当中的六脉神剑,其中第一剑就是少商剑。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这六脉其实就是我们手上的六条经脉。这几个剑气的名字就是根据手上几个穴位的名字来的,少商就是我们肺经最末的一个穴。

那么少商怎么来的呢?在说少商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音律知识。大家都知道古时候有五音:宫、商、角、徵、羽。琴也是五弦的,后来,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称为“少宫”。周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称为“少商”,所以七弦琴也称为“文武七弦琴”。《红楼梦》当中就有林黛玉与贾宝玉讲述弹琴的段落,在弹琴之前有一堆的讲究,可见古人对音律的重视。

少商是武王伐纣时加入的,为什么在出战前加一个商音呢?这里有一个讲究,在战争中,商音是由将军的鼓发出来的,商音主征伐,但凡军旅祭祀,刀兵之事,都少不了商音。而且,商对应的五行是金,金气有肃杀之像,正合战场上严肃的气氛,可以激起士兵奋勇杀敌的情绪。

那么少商是什么意思呢?少商是七弦琴当中最后一根弦,处在最末的位置。肺经上的少商穴也是如此,它是肺经上最后一个穴,在拇指上,是肺经的经气传入大肠经的起始处。肺经的经气从胸腔走到这里的时候,已呈微弱之势,所以称为少商。

少商在我们大拇指的指角,没办法像平常一样的按摩。我们要刺激这个穴位的话,可以找一根棉棒,或者将牙签倒过来。当然,在办公室里没有这些东西,取一根圆珠笔,将笔倒过来,用笔的尾端来刺激也是可以的。不管在哪里,也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圆钝头的东西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中医源自民间,取的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所以,了解它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为自己治病。

除了按摩之外,少商穴还有一个刺激方法,就是刺血疗法。少商是井穴,在这里放血可以减轻咽喉的疼痛。这是因为肺怕热,喜清凉,少商放血,就相当于将肺经过热的气血引出去,还肺一个清凉的天地。刺血的时候,先用酒精将针和皮肤都消毒,然后捏起一点点少商处的皮肤,用针快速在皮肤上刺两下,同时挤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说了这么多方法,却还没讲它的疗效在哪里,少商最擅长的是我们常见的一个病症――咳嗽。在秋天的时候,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痛苦,时不时地咳嗽几次,严重的甚至咳出血来,咳得头痛。这时候,一定要记住我们大拇指上的少商穴,咳嗽的特效穴。

五音对五行

宫属土,商属金,木属角,火属徵,水属羽。同时五音也对应五脏,不同的曲调可以治疗不同脏腑的疾病。

第4篇:穴位养生范文

《易经养生法》 杨力 主讲 山东电视台《养生》栏目组 编著

手足穴位按摩

在人体脏腑里,哪怕是极微小的疾患,都能从经络上窥出端倪。如果自己动手按经络,年逾百岁尚年轻。那么,我们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哪些经络养生的技能呢?

首先一点,就是经络在我们手和脚分布得非常多,我们很多心和脑的疾病都能在经络上反映出来,我们可以通过按摩十个手指,其实就是十个穴位,来保护我们的大脑和心脏。我们还可以经常按摩劳宫穴,在手上的这些穴位中,劳宫穴可以养生。另外,我们都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手指操。具体动作可以随便编,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一定非要按照哪一种格式,反正你要活动你的手指。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用两个核桃,来按摩劳宫穴。

还有我们的脚,也有六条经脉。其中三条经脉,是从脚走到人体内部的。所以,我们脚不能受寒,尤其是起源于涌泉穴的肾经。肾里边是藏火的,藏着我们生命的火种。你冬天该穿暖,就得穿暖,我们有一句话叫做“人老脚先老”,我们看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年纪虽然大了,但是他行走如飞,他身体肯定非常好,如果年纪还不太大的时候,他走路已经步履蹒跚,那说明他身体不好。

我们可以经常脱了鞋走石子路,让小石头刺激我们脚底板的穴位。我们知道,这个脚底板就是躺着的一个人。就是说人的五脏都可以在脚底板当中反映出来。那么我们通过脚底板的走石子路运动,对我们五脏是个良性刺激。

除了脚底,我们的手上也分布着和人的五脏有关的经穴,我们的耳朵上也分布着和人的五脏有关的经穴。这些地方是经穴遍布的地方,又是精气循行集中的地方。所以,我们常搓搓耳朵可以养我们的肾;多按摩我们的脸,可以养我们的五脏;搓我们的手,也可以养我们五脏;还有捏脚尖、脚趾,用脚尖走路、脚跟走路,这对锻炼我们脑都非常有好处。

交通任督二脉的小周天功

多按摩穴位,多刺激它们,对我们身体很有好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如何交通我们的任脉和督脉。人体当中有一条脉叫任脉,它是往下行的;人体背后有一条脉叫督脉,它是往上行的。这两条脉就形成小圆周,叫“小周天”。小周天具体怎么运转呢?我们把气从鼻子里边吸进来以后,通过我们的中丹田,在胸骨的中部,叫做膻中穴,然后,让气在这儿停留一下。为什么要停留呢?因为你在中丹田把气运足了以后,它对我们心肺的养生很有好处。接着,我们把气沿着任脉往下降,降到肚脐下一寸半的下气海,也叫下丹田,在这里把气停留住,运足了,这样可以供养我们腹部的好多器官;然后,再把气往下,经过我们的纹底部分,就是脊柱的纹底,沿着脊柱上升,上升到我们的后脑,然后到我们头顶,到我们的泥丸。泥丸这个地方叫做上丹田,也叫上气海,它是大脑的中枢。那么你在上气海,把气运足了以后能养我们的脑。最后,我们再把气慢慢地呼出。然后再吸一口气,循环做刚才的功。这一套动作就叫做交通任督了,这就叫做小周天功。

我们经常按摩经络可以养生,刚才叙述过,按摩我们的心经循行,可以养心;那么按摩我们的肾经可以养肾。我们的肾气充足了,我们的生命就充足了。另外,我们还可以经常按摩肺经,按摩肺经对经常咳嗽、喘的人很有好处。除此之外,还有脾经、胃经等等都可以这样来按摩。

因此当你熟悉了人体的十二经,当你按摩哪个经的时候,它就对它相应的脏腑起作用。

常用的按摩穴位

穴位养生非常好,比如我们要抗衰老,用哪几个穴位最好呢?涌泉穴是第一名。因为涌泉穴是肾经的发源地,肾是关乎着人体生命盛衰、寿命长短的重要脏器。肾气盛,人体的精力就盛,寿命就长,肾气衰,就反过来了。因此,我们要多按摩我们的涌泉穴。什么时候按最好呢,最好是在晚上泡脚以后,我们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说话,一边把涌泉穴好好地按一下,按到发酸发胀的程度就好了。

第5篇:穴位养生范文

一、头心百会穴

在头的正中间,即百会穴。百会穴位于督脉之上,别名“三阳五岳”,意思是众多的经脉交会于此,百会百会,百脉之汇,它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集中了众多经脉的功能。道家称百会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人体的足三阳经和督脉以及肝经在这里会合。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百会穴位居此地,自然要负起保障一方安宁的作用,所以,凡脑部的疾病如头痛、头晕等都可以找百会穴。

既然百会是诸阳之会,我们只要按摩它,就可以提升一身的阳气。所以,对于一些中气不足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最典型的就是胃下垂。每天用手指头在百会穴上旋转按摩30~50次,可以很好地帮助提升中气,固护阳气,将气血不能托起的胃慢慢托起来,继续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百会穴能够治疗的疾病很多,尤其是头部相关的病,如头痛、眩晕、头重脚轻、高血压、失眠、健忘、焦躁、老年性痴呆、中风后偏瘫等等,是头部保养首屈一指的重要穴位。

按摩百会穴之前,要全身放松,闭目仰卧在床上,之后用右手拇指外侧或右手掌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百会穴3~5分钟,每晚睡前一次,同时摈弃杂念,心中默念次数,会使您很快入睡。因此,常按百会穴会使睡眠又快又香,有高血压的朋友,也可以用手掌心紧贴着头顶百会穴,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揉,力度不必太大,以穴位有胀痛感为度,每天做上5分钟,不久血压就会降下来并稳定。

二、胸的中心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两乳的中点,是心包经的募穴,募穴也就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多用于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症,所以膻中穴又称为气会。膻中穴是和人体最重要物质活动的基础――气,密切相关的,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阻滞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尤其是那些有心脏病等的人,往往有气运行不顺畅,气滞血瘀,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这时候刺激膻中穴,可提高心肌的供血,实际上临床实验也发现,刺激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的功能。如果用拳头捶打膻中穴可以驱散邪气,驱散胸中的抑郁之气,当然还能排泄毒气。俗话说“捶胸顿足”,就是这个道理。拳头捶打时两手交叉握空拳,不要太实,稍留一点空隙,然后捶打这个穴位。

现代科学发现,人老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所以经常捶打或用手掌按摩这里,既可延年益寿,也是一种防癌的健身法。防癌健身法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的健身方法,具体操作是:早晚用干毛巾或手掌,自颈下至前胸剑突处来回按摩100~200次,直至发热。现代科学认为此法可以提高胸腺功能,使人的免疫力大大得以提高,刺激胸腺有抗癌作用。因此,这种古老的擦胸运动,就是一种防癌健身法。

三、下腹中心气海、关元穴

下丹田位于人体下腹部,乃生命的先天之本,要护养好,每天早晨晚上按摩,少则2次,多可4次,顺时针60下,逆时针60下,让下丹田有温热舒适的感觉。

下丹田的气海穴――元气之海,归属任脉。气,元气,海,海洋,气海穴寓意人体的元气之海。它位于下腹部肚脐直下一点五寸(两横指)处,属全身强壮之穴。经常按摩此穴可补肾虚、益元气,改善头发枯黄、神疲乏力、黄褐斑、月经不凋等。

下丹田还包括脐下的关元穴。《难经》认为丹田是生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丹田之气旺盛,即可以让人摆脱一天的劳累,促进体能尽快恢复。傍晚,17~19时之间,按子午流注,正是气血流注肾经的时候(酉时),此时,凝神丹田10分钟(即采取坐式或卧式,全身放松,微闭双眼,把注意力即意念集中在丹田处),就可以补补肾气。每天坚持10分钟,一个月左右就会有明显效果,这就是一个“秘密养神法”――补肾良方。

气海和关元穴均属任脉上的要穴,在我们下腹部就象一对好姐妹一样,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就是强调这个穴位的养生保健作用。实际上现代实验室的实验也证实,艾灸气海时免疫球蛋白有明显的增加,可见,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来说,气海都是一个极其有作用的穴位。

刺激气海穴的时候,要求我们和呼吸结合起来,先排空大小便,换上宽松的衣服,放松腹部,然后手抵住气海穴,徐徐用力下压,同时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6秒钟之后,再恢复规则自然呼吸,如此不断地重复多次,可以很好地填精补肾,让人每天都有饱满的精力。

四、手心劳宫穴

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一个穴位,刺激劳宫穴就可以快速有效地补益气血,协调心主神志活动的功能,而且治疗疾病时,泻心火必选劳宫。

手心劳宫及其相关的养生保健法:

1、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可以用两手大拇指互相按压,也可以将两手心顶在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2、双手搓热后,闭上眼睛,空拳捂在眼睛上,多停留一会即可,每天数次,可以明目、去风、去痒;也可以保护眼睛视力,消除眼睛的疲劳。

3、劳宫“灸天柱”,提神醒脑。用自己两手的劳宫穴去“灸”膀胱经上的天柱穴(后发际正中线上半寸处,旁开一点三寸,左右各有一穴)。当你感到疲乏困倦的时候,你就靠在椅子上,先把两手掌互相搓热,之后两手五指在脑后交叉,用两掌心分别去捂颈项部的左右两个天柱穴,每次捂2~3分钟,重复3次以上,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4、端坐,双手搓热,放在两膝盖上,可以起到保护膝盖关节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顾护胃气。

5、手掌中心的劳宫穴对准下腹部关元穴(脐直下三寸),手捂小腹几分钟,有热感即可。经常做有生阳延寿作用。

6、手掌心按摩命门(脐中神阙穴的对面即脊柱上的命门穴),因为手掌心的劳宫穴是火穴,可以添加命门之火,壮大生命的火力。

7、睡前手心贴腰眼,睡前将两手放在后腰部的肾俞穴,腰部有热感,可起到补肾作用。

五、脚心涌泉穴

涌泉穴准确地说在脚底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是全身位置最低的穴位。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肾是先天之本,属水,为阴,人体五脏六腑的阳气都是靠肾阴的滋润。肾经的经气由太阳经的阳气转入而来,促使肾经经气的生发,如同天一生水,滋润万物。

涌泉可治疗的疾病很多,所有和肾阴不足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找涌泉帮忙。

脚心在人体当中位置最低。按照“上为天,下为地”的理论来说,这里就是地底下,是托起人体这个“擎天巨柱”的基石。夯实了基石,身体的健康也就有了基础的保障。涌泉是滋润脏腑的第一源泉。按摩涌泉穴可取坐姿,用搓热的双手来搓两脚掌心,每次5~10分钟。能改善睡眠,还可以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同时,按压涌泉穴还有强壮心脏的作用。我们晚上用热水洗脚的同时,不要忘记按搓几分钟涌泉穴,健身效果是非常好的。因此,手心劳宫穴按摩脚心涌泉穴,是很好的经脉速通健身法。

最后再介绍一种健身法就是与“五心”养生法中几个中心相关的站桩养生。

“两手往胸前一抱,静静地站着”,这个动作在武术里叫做“站桩”,用在养生上称之为“抱住健康”养生法。

“抱住健康”养生法非常简单,随意地站立,不要加意念,双手在胸前环抱,全身放松下来,想些愉快高兴的事就可以了。锻炼“抱住健康”养生法,既节省时间又不占地方,我们看电视时可以做,聊天时可以做。

第6篇:穴位养生范文

脾出问题引发疲劳

现代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也快,有些人除了白天忙碌,晚上也要持续性工作,受到疲劳的侵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有的人每天稍微做点事就会感到疲劳,甚至睡眠后疲劳还不能得到缓解。

中医学说认为,疲劳与五脏中脾的功能有关。脾的作用是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它不断地运输食物和水经过消化生成的津液。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下降了,就像是传送带瘫痪了,得不到营养,没有能量供应,人自然会觉得疲劳困倦。另一方面,能量不能够被运送出去,就会堆积在仓库里,形成囤积,时间长了就会变质、发霉,变成垃圾和毒物,成为严重疾病的诱因。而且,因为人体内有阳气,阳气会蒸腾身体里的水分,水分凝聚以后会变成痰,痰也是毒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痰不是可以咳出来的有形的痰,而是无形的痰,称为痰邪。痰邪会到处流窜,如果流窜到脑,就会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果流窜到心,就会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同样的,它流窜到人体经脉的其他部位,就出现相应的阻塞问题。所以,中医认为,引发疲劳的关键是脾出了问题。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一旦开始出现疲劳,会觉得身体很困重。困和重是两个概念,困是指困倦,重是指身体有发沉的感觉。这个沉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因为人体的仓库囤的东西太多了,产生了刚才所谈到的痰邪。当然,这只是一个早期的问题。之后因为人体原有的仓库堆放不下过剩的营养,人也就会发胖了。除了营养过剩,水分如果堆积太多,就会形成水肿。所以,肥胖和水肿都是因为脾的功能下降而导致的。因此,中医把这种情况称做脾气虚。

调节脾经气血缓解疲劳

大包穴可以通过促进脾的功能来缓解疲劳。大包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穴位。足太阴脾经从下肢内侧上行,经过胸腹以后,在腋窝的下面到达最末端,这个位置就是大包穴。它主要治疗周身困重以及脾功能失调导致的肥胖和水肿。

大包穴是足太阴脾经最终末的穴位,它可以调节整条经脉的气血。另外,人体的十二条经脉都有各自的络穴,络穴是连接相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的联络通道,足太阴脾经除了本身的络穴,还多了一个络穴,就是大包穴。它被称做脾之大络,沟通人体全身的各部,把经气散布到身体的五脏六腑里面去。如果给这个位置一个正确的刺激的话,就可以振奋脾气,也就是振奋脾的运化作用,让它旺盛起来。脾的运化作用一旦旺盛,人体营养的摄取、代谢和水的合理分布都会得到调节和提高。

同时,按摩大包穴对于人体脾胃的一些疾病也有不错的治疗作用。比如能够治疗女性胸部的疾患。因为脾的经脉上行的时候,是先走到的旁边,然后再折行下来的,所以,对于的发育不良和乳腺增生等,都可以通过大包穴进行辅助治疗来缓解。

大包穴的取穴

因为大包穴是一个点,这个位置比较局限,常见的说法是“腋窝下六寸”,但是很多人还是会觉得这个位置不容易找。此时,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简便的方法找到大包这个穴位。首先把两拳相握,两拳相握的时候,每拳之间会有缝隙,在我们两侧的肋骨的地方也有缝隙。然后将拳头拳面的位置放到肋骨的缝隙,把手嵌进去,就像是阴和阳、凹和凸一样。基本上拳头的拇指或食指的位置正好跟相平。所以我们就把手握拳,先找到的位置,然后水平划到肋骨缝隙处,把手嵌进去就能覆盖到大包穴了。

大包穴的按摩方法:理大包

按摩大包穴的方法叫做理大包。

找到大包穴的大致位置以后,就可以做用力点的动作。点的时候会有特别酸痛的感觉。尤其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酸痛感会更为强烈。点住以后,做收肩、扩胸的动作。收肩的时候,肩部的肌肉就开始收缩。这时候坚持15到20秒,然后放松下来。一定要注意,扩胸的时候,手要一直顶住,点的力量不能减弱。15秒到了,放松,然后再做。反复进行。

反复做这个动作五次以后,也就是大概两三分钟以后就不用再做收肩了,改成做耸肩和转肩。还是要一直用力。然后转肩关节,向前,以拳柄的位置作为轴,转肩部。在这个转的过程当中,会有明显的酸痛感。这个转肩部的动作也可以向后转,转的次数因人而异,十次八次也行,二十次三十次也可以。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做几次,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这样的方法反复操作,会让肩背和颈项的气血供应都充足起来。同时又能够刺激到大包穴。因此振奋脾气,让气血更多地往后颈部的位置供应。并且全身的五脏六腑都能够得到营养供应。伏案工作的人常见的颈肩部酸痛、头昏、头沉等症状能够有效地缓解。

要特别说明的是,一开始做这个按摩动作的时候,因为颈肩部的肌肉没有得到锻炼,所以要多进行按摩。

大包穴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的治疗

大包穴和许多其他的穴位是可以配合使用的,能得到更好的疗效。

大包穴位于人体的侧部,如果在人体的正面和背后选择两个穴位跟它配合在一起的话,就能够起到综合的治疗作用。

我们可以在任脉和督脉上面各选一个穴位。比如大椎穴和膻中穴。大椎穴在人体的后面,膻中穴在前面,而大包穴在两侧。将这三个穴位放在一起治疗,就会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疲劳会引起胸闷、气短的症状 ,还会出现一些颈肩部的问题,诸如颈椎病。大包、大椎和膻中这是一个黄金三角,配合使用治疗能够事半功倍。

穴位自助按摩注意事项

第一是要取穴准确。如果穴位取得不准,就没有了刺激的基础。

第二是操作动作要柔和。一般来说,这些按摩的手法是作为家庭保健养生或者是缓解疾病的,所以要特别强调手法柔和。

第三是要持久。持久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操作手法要有一定的时间,操作两三下是不会有效果的,我们介绍的方法每一个都至少需要按摩三分钟到五分钟;另一方面就是要持久地进行按摩,因为穴位有一定的深度,只有进行持久的按摩,体表的感觉才能都渗透到穴位,才能够使穴位感受到来自体表的刺激,才能够真正发挥养生保健的作用。只要找到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坚持下去,五年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这样慢慢地进行积累,才能够见到按摩的真正效果。

程凯教授系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医针灸泰斗程莘农教授的嫡孙,“程氏针灸”第三代传人。

第7篇:穴位养生范文

文/陈雪焦

当五指并拢时,大拇指与食指之间,便会有一块稍微隆起的部位,在其正中央有一个“合谷穴”,几乎五官上的小问题都可以通过按摩它来解决。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适度按摩合谷穴,可以减轻或消除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病症。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如头痛、牙疼、口干、流鼻血、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此外,由于合谷穴与整个头部组织有关,若坚持按摩,还可使面部皮肤变得光滑、细嫩,有预防长皱纹的功效。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每2秒钟1次,两手交替进行。需要提醒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这样才能达到按摩保健的作用。

每天按摩穴位有效止鼾

中医认为,想有效止鼾,按揉穴位效果很好。每天早晚各1次,每个养生穴位按摩5分钟,可以按照阴陵泉—丰隆—中脘—天枢的顺序来做。

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丰隆穴

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中脘穴

此养生穴位是腑的会穴,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疗。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

天枢穴

此养生穴位在腹中部,离肚脐眼正中2寸。取穴的时候从肚脐眼正中向左或者右量2横指即是。天枢属于胃经,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调理胃肠、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湿生痰,用它与中脘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

哮喘常按风门穴

第8篇:穴位养生范文

【灸治穴位】

丰隆、水道、水分。

【灸法操作】

用艾条悬灸,每个穴位10~15分钟,每天1次,

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证】

肥胖、水肿等。

【注意事项】

发烧、有传染病、孕妇禁用艾灸减肥。

作者简介

张来生,副主任医师,先后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中医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心脑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修。曾担任由北京市卫生局批准的第一家设在高级饭店内的北京东方传统医学门诊部(原首都知名中医专家特诊部) 外宾部主任,并为多位高层及相关领导人保健医。历任福州军区空军医院中医科主任、江西庐山空军疗养院副院长、马来西亚吉隆坡“殿玉”执行主席、中国藏医学研究中心外宾部主任等职务。现为北京大医堂养生机构特聘专家,《赢家大讲堂》主讲养生专家。

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胖是不能容忍的,尤其是看到窄瘦漂亮的衣服与自己无缘,都会有一股郁闷之火,恨不能回到唐朝,像杨玉环那样以胖为美。回到唐朝不现实,不妨试试中医的办法。

在中医看来,脾胃虚弱是肥胖的根本原因。因为脾是管运化的器官,当脾胃健康,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就会很快的被消化,有营养的被吸收,没营养的被运出。当脾胃虚弱了,则运化的力量不够,对于吃进去的食物就会处在消化和堆积的状态,时间久了,那些无法运走的水汽、湿气和浊气积累成脂肪,人就变胖了。因此如果帮助脾胃把这些垃圾运走,也就成了是否能够成功减肥的关键因素,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三个可帮助脾胃运送垃圾的穴位――丰隆穴、水分穴和水道穴,艾灸这几个穴位,可有效让赘肉缩水。

为什么选择这三个穴呢?

我们先来看丰隆穴,其穴名取自象声,它是胃经上的络穴,胃经及脾经的水湿之气轰轰隆隆聚集在此,故名。丰隆穴是公认的治痰要穴,元朝王国瑞在《玉龙歌》中说:“痰多宜向丰隆寻”。李时珍也说:“痰湿犯胃,取丰隆。”对于痰湿肥胖来说,艾灸丰隆能调脾胃,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消除脾胃里面的水湿浊气,使气血畅行,痰湿自化,消脂减肥。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水分穴,任脉的重要穴位之一。水,即水液,分是分开。本穴的重要作用就是将聚集在任脉的水液散开,促进水分代谢。水分是治疗水肿性肥胖的常用穴位。《针灸资生经》中曾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叫李生的医生,碰到一个患水肿病的患者,吃中药没什么效果;有一天突然想到可以用水分和气海穴来进行治疗,结果第二天患者的水肿便消失了。因此,对于痰湿肥胖来说,艾灸水分是属于对症下药。水分穴位于肚脐直上一横直(大指)的腹部正中线上。

水道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治疗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的临床要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刺激水道,能打通脾胃里的水道,让滞留的水顺流而下。痰湿肥胖的人体内都存有很多流不出的水液,因此艾灸水道穴就好比是给那些水开了个渠,让它们顺畅地流出。水道穴位于下腹部,当肚脐下三寸(相当于自己的食、中、无名、小指四个指头的宽度),距前正中线两侧两横指(大指)的两个穴位。

第9篇:穴位养生范文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71-02

在目前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中医护理一直不受重视,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正确应用中医护理,能使临床疗效得到一定的提高。笔者近几年来一直在规范的西医治疗和西医护理基础上使用中医护理中的穴位按摩,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进行护理性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观察的99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2月~2012年10月本科的住院患者。其中男58例,女41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63岁,平均年龄75.5岁;病程5~15 a不等,男女比例为1.45:1。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部分患者已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51例,B组48例,2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和治疗方法

2.1 B组采用西医护理

2.1.1 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禁止患者吸烟,控制探陪人员数量,避免交叉感染。急性发作期,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恢复期适当下床活动。患者卧床期间,协助生活护理,经常翻身,保持皮肤、口腔清洁,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

2.1.2 情志护理 肺气肿患者大多病程较长,日益加重,尤其伴有呼吸困难时,患者表现极度紧张、恐惧,因此要加强情志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满足患者需求,帮助患者了解目前的病情、程度及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如症状、诱因、治疗和护理方法等。与患者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使患者通过消除诱因、合理用药等,减轻症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培养患者主动乐观的态度,可让患者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或根据年龄、性别、文化素质培养兴趣爱好,如下棋、打牌、养花种草、散步等,以分散注意力,缓解精神压力,改善焦虑情绪。

2.1.3 饮食护理 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补充适宜的水分、纤维素;避免食用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避免食用汽水、啤酒、豆类、马铃薯和胡萝卜等易产气食品,防止便秘、腹胀影响呼吸。指导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进食后不产生饱胀感为宜,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习惯。

2.1.4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制订锻炼计划,如散步、慢跑、气功、体操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戒烟酒。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出院后遵医嘱合理用药,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到医院复查。

2.2 A组患者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和西医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经络及穴位理论选择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膈俞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天突穴、定喘穴;属热者加大椎、尺泽,属寒者加风池、风门。每穴按摩5 min,早晚各1次,10 d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对A组和B组治疗和护理一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喘病的疗效标准分为:显效: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改善,发作次数减少。未愈:临床症状无变化。

4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属于祖国医学的肺胀一病的范畴,中医认为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后期转归而成。肺胀的发生多由于多种慢性肺部疾患反复发作,久病致肺脾肾三脏虚损,痰浊瘀血潴留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肺失宣降而引发诸症。其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由于脏腑虚损,感受外邪,引动痰浊瘀血壅塞胸中而发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操心悸等症,临床以喘、咳、痰、胀为主要特征。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