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苏凡范文

苏凡精选(九篇)

第1篇:苏凡范文

有论者认为:“如果我们要对沦陷区文学这一实体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是不应该忘记她的。”[①]我认为此说很有见地,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应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给苏青留下一席之位。

一、沦陷区的自由人,卖文为生的女报人

苏青祖籍宁波,家境小康,她的家族在新兴城市宁波主营田产兼做商业买卖。祖父是清朝举人但有“维新”和平民思想,父亲谋职于洋行。少年苏青生活在一个开通且受西洋文明薰陶的家庭,自小便聪颖过人尤擅言语。幼时寄居在乡下外祖母家中,颇爱山里人的朴野直爽,宁波人素有的热情耿直和乡下人的朴实坚韧早已收养在心底。父亲事业失败使小康之家迅速坠入困顿。但苏青仍凭出众的天分读完中学并得以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学习。求学期间,经济困窘使她几次辍学转学,生活的冷酷和艰辛过早地使这个有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小姐失去了风雅和恬静,而更多的是面对生活的实际与冷静。这种经历为她以后走向社会,独立撑持家庭打下了基础。“经济”对生活的制掣给她留下了深刻影响,并决定了她以后的人生选择和伦理价值标准。

在时断时续的求学生活中,少年苏青曾主演《娜拉》,参演《复活的玫瑰》、《青春的悲哀》、《孔雀东南飞》等剧。在“一·二八”战火中,自编爱国双簧宣传抗日,以后又阅读了“二十八部长篇英文名著”[②],看了“新文艺居多数”[③]的书籍。这表明了“五四”启蒙文学连同外国进步文艺倡导的“个性解放”、“平等”、“自由”新风已或多或少吹进这个寂寞倔强的少女心中。

30年代,中国社会根本性质未变,但风气已大为开化,经过“五四”新文化的批判和建设,女性与“平等”、“自由”、“解放”之关系已成社会无意识的一部分。然而,生活在大上海的苏青却突遭婚姻变故,在《关于我》中,作者不无感伤凄楚地说:“在三十一年冬,夫妻不幸反目了,连最低的生活费都拿不到,那时候大的孩子是七岁,小的孩子尚在襁褓中,一家五口连娘姨之内都要我养活,要在社会上找一个立锥之地,真是不容易啊,丈夫的回心转意既迟迟不可期,而孩子们嗷嗷待哺的情形倒是不容忽视,我只好投笔写稿了。”[④]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苏青柔弱的双肩始终担负着家庭家族的重担。对这种孤独无援的境况,作为苏青知己的张爱玲充满无限感叹:“生在现在,要继续活下去而且活得称心,真是难,就像‘双手劈开生死路’那样艰难巨大的事,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物质生活、生命的本身,能够多一点明了与爱悦,也是应当的,而对于我,苏青就象征了物质生活。”[⑤]在生存成为苏青生命的第一要素时,少年的经历和倔强坚韧的性格使她在上海这个物欲世界保持了鲜明独特的人生观。对此,苏青说:“我也可以用不正当的手段换得较好的物质享受,然而我没有做过,因为我有自尊及尊重别人的心……”[⑥]。自尊自立、自爱自强是她个人主义思想和自由人格的核心。她还说:“我千方百计地不妨害别人,也千方百计地不受到别人危害。”[⑦]这表明,苏青的个人主义思想中有求得自身发展无碍他人的自保意识,有圆滑世故、清高自重的自卫本能,但它是无碍别人而爱己的,利我而兼利他人的。

置身在上海这个“对实际效益精明估算”[⑧]的城市,面对柴米油盐这琐碎实际的生计,苏青自谓创作的动机是:“我很羡慕一般的能够为民族、国家、革命、文化或艺术而写作的人,近年来,我是常常为生活而写作的。”[⑨]作家“卖文为生”的无奈情境加上上海沦陷法西斯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时局,苏青坦言相告其创作的审美价值选择:“……我没有高喊什么打倒帝国主义,那是我怕进宪兵队受苦刑,而且即使无甚危险、我也向来不大高兴喊口号的。”[⑩]这种谨慎实用的写作宗旨加上生活经验的单一不丰富,使苏青在总结个人创作经历时只能说:“我的文章材料便仅限于家庭学校方面的了,就是偶而涉及职业圈子,也不外乎报馆杂志社,电影戏剧界之类……”[①①]。这必然使她的创作以开掘个人生活和体验兼及周围市民生活为特点。尤其她少年丧父,中年别夫的遭遇,使她充满着对女性生存境况的执著关怀,从而将个人心绪社会化、外化,将现世寻常人家的人生作为创作的中心题材,在中性话题,边缘问题,“莫谈国事”的题材中发抒个人的见解与智慧。在创作过程中,亟切单纯的经济考虑使其创作心态不同于许多作家要么优裕从容,要么痴迷执著的临界状态,苏青的审美是纪实性的和世俗化的;她既漠视个人同市民阶层趣味见解的差异,以俗世人的视角来观察理解生活,又在个人禀性与世俗社会文化大异其趣的同时,以反讽、调侃的态度表现对所属阶层、世俗社会的批判。

作家的生活和创作是互动的过程,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怀总在作品中以各种方式表现,创作可以巩固也可以改变作家的禀性气质。苏青独立而从众、超然而合俗的个性,创作的应景入世与适应节制,使她既不追风赶浪依附趋从政治上的某党某团,也不附就追随艺术创作的某家某派。因此,虽在沦陷区卖文为生,她却没有依附日伪当局做媚外作家、御用文人。她坚持恪守着自立自尊、自爱自强、实用生存的思想原则,以中间的自由文人自居,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烈尖锐的上海滩,以自己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举步维艰,如履薄冰的时局中,终于赢得了夹缝中的生存地位,保持着与反动的法西斯文化阵营、资产阶级右翼文人、左翼作家、抗战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人士的间距。以自己文章的趣味、以人生的智慧和见解及政治倾向上的模糊态度,求得了生存与发展。成为上海沦陷区《天地》杂志的创办人,各家报刊争相转载其作的“红作家”,并以其独异的散文创作赢得了散文界名宿知堂先生的嘉许扶助。

苏青创作非感于时代之召,非迫于文学精灵的叩扰,其创作的个人性、实用性、自由性,使她在即使是选择“中性话题”作为创作的热点时,哪怕是处在上海沦陷区文学以模糊性见长[①②]的时期,也有别于任何一位作家。“伟大的单纯”[①③]是她的特色。“苏青是喜欢充满生活情趣的热闹人生的,世俗而无所顾忌,她的散文和她的生活态度一样,平实而热闹,她的文字流利、明爽,坦白并含有几分男性的豪放和奇想。心想笔到、信笔由缰、大胆率真绝无规避之处。她从女性的角度,写男女之间的情感和情绪,写家庭生活中女人的艰难和困惑,写职业女性的快乐和失落,笔触自如地触及到细小琐碎的角落。”[①④]这,概括了苏青散文的取材特点和叙述方式,其内在的文化品格与周作人的平实风格有一脉相承之处,“不过周作人的是平实而清淡,她的却是平实而热闹。”[①⑤]在具体为文中,又分明透露出女作家的风神气韵。

二、关于女人种种……

女人的话题是亘古常新的,古今中外众多作家对此话题可谓妙语连珠,独出己抒,但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文化秩序中,男性作家总不可避免地以优越的态度表现对女性或观赏或厌憎的情感,究其实质都是置女子以非对等地位。以女人视野体味和描写女人,在古代社会早已有之。一部《中国妇女文学史》(谢无量编,中州古籍出版社)将女性对自我生命经验的咀嚼、观赏、发现及女性对时事、人生的见解照录下来,分明已表现出女性文学的特点:脂粉气与剑侠气,女儿态与男儿骨有机糅合在一起,但这些女性文学都未脱“闺阁文学”之囿。苏青散文则在前辈作家开辟的“新文学与人”之关系的大背景下,对女性生活的表现呈现出新的特点。

执著于女性生存境遇的抒写,尤其执著于对现代社会走出家庭受新教育的女性境遇出路的考察,表现女性在男性中心文化的社会里,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所受的性别歧视,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这是苏青散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最为评论者关注的特色。但有论者认为,苏青“纠缠如毒蛇般”的情节、人物癖好,表现了她强烈鲜明的女权主义态度情感:“她的这种相对狭窄的男女平等观、影响了她作品对婚姻问题探讨的广度和深度”[①⑥],我认为此说欠公允与准确。苏青对现代女性生活境遇如此关注,既受她生活环境——丧父别夫的情感经历及职业女性自立社会谋求生存的现实境况的影响、更有作家因此生成的情绪人格作用。作者曾说:“两年来,生活可真是到处潜‘辛酸’的,但我还是咬紧牙关过下去了,因为有它(写作及作品)在做我安慰,供我发泄苦闷,它便是文章呀;在白云悠悠的夏之傍晚;我辛苦地校稿样,在更深人静后,我还在防空灯罩下握笔凝思,究竟为的是什么?”[①⑦]为的是一个人“只有当他适应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当他同自己保持和谐后,他才能以一种理想的方式去适应外部世界提出的需要,同样也只有当他适应了环境的需要,他才能够适应他自己的内心世界,达到一种内心的和谐。”[①⑧]苏青对于现代妇女问题的“纠缠”还可在下述文字里得到解释:“任何行为的反常都可能标志着某种情结……情结也可以表现对某些非常熟悉的事情丧失记忆,因为同一种无意识的情结有某些联系而沉没在无意识之中,此外对于某种情境的过分夸张的反应,也标志着这一情境与某种情结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①⑨]正是对现代新女性及女性生活的迷茫困惑,对自我现状厌恶情绪的无意识,对辛酸生活的消隐,对女性问题的胶着态度,反映了苏青人格的“情结”——对男权社会的冷面谛视及调侃揶揄,对现代女性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男女关系、女人的现状和未来的深情凝视,成为苏青始终探讨不尽和常谈常新的话题。

笔者注意到,苏青散文的极小一部分是作家对童年往事的抒写,在接触这类题材时,作家的笔调总是欢快轻灵跳动的,总敷以淡粉色和葱绿色的情调,这两种色彩包孕了两层含义:一是往昔的天伦之乐是世俗人家的;二是尘世生活中蕴含了生命流动的某些秘密。这类散文有《朝花夕拾》的亲切和暖,有《往事》的轻倩童稚,但这“爱”与“情”更有寻常人家的朴实或世俗,因此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总使读者产生不可抵御的亲和力。

可以说,苏青的散文已突破了传统女作家“闺阁之乐”的局面,显示了“平民文学”的倾向,同时还更为深入地触及到了生命生存状态的某些侧面。

(一)女性孤独行旅者心绪心境的外泄

在现代文学史上,苏青是个孤独的存在,她不同于冰心、冯沅君、梅娘、张爱玲等,后者虽受“五四”新思潮影响,具有鲜明的独立、平等、解放意识,但生活安定,属于收入中等的知识阶层;也不同于庐隐、萧红,虽为生活所迫辗转底层,多尝艰辛,却依然以痴迷执著的文学追求撑持自己。苏青首先是个负有家族家庭之累的市民妇女,为求生而无奈卖文,创作同生活处于同步对应的密合关系之中,她体验并有切肤感受的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女性——受新文化些微影响走出家门的现代都市女性,在求生道路上的感受、追求和意绪。

《我的手》通过一双手的外形变化,不仅写出了自己一生的经历,更发出了“手是衣食父母”的辛酸感叹,文章有浓郁的感伤悲凉色彩,生之艰难于此可见一斑;《自己的房间》则以幻梦之笔写求职女性在“滚滚红尘”之外的自由欲求,心灵放松的亟切愿望和终不能得到的无奈。其他如《海上的月亮》等。这些篇什中主人公的情绪心境都是独立自由的职业女性在求温饱、求生存、求发展的道路上的细微情感,人物是红尘中的寻常人,而意绪则紧扣一个“俗”字,密合常人易察的一个“情”字,却无文人雅士、志士仁人的雅致或激昂。

同样是“淡淡的哀愁”,但苏青的“愁”不同于冰心,更不同于庐隐、石评梅,是面对人生窘境,渴望心灵片刻瞬时解脱放松而不得的愁绪,哀郁感伤的调子更多“红尘”的乐符。

转贴于

(二)洞悉解剖过渡社会男女关系,发独家之声,立个人奇论

苏青说:“我常写这类男男女女的事情,是的,因为我所熟悉的只有这部分,但我对于他们却并未如读者一般地感到兴趣,相反地,我是十分厌憎着的。”[②⑩]作家的自述颇能说明问题。苏青生活环境局狭单一,女人出于本能容易关注的事也常是日常生活的男男女女、婚姻爱情等情感题材,而作家生活的琐细繁冗喧杂也不可能使她对一个形而上或什么重大的意识形态问题发生兴趣,因而写过渡时代的男男女女就成了其专项产品。有论者说:“…无论小说散文杂文,所写所论几乎无一例外,清一色与妇女生活有关,她简直成了叙写妇女的‘专业户’,在我国现代作家中,写作题材如此专一集中,如此纯粹,似乎是不多见的。”[②①]

苏青发表如此众多的“男”、“女”篇章,不能忘记其有一个时代的大前提即过渡时代: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现代新思想新文化却与传统的旧道德旧思想并存杂糅,特别是现代社会政治的专制独裁往往使传统文化的恶瘤加速生长。因此,在苏青的很多散文中,作者通过透视男女关系的特征,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时代文化的特点,也隐喻了我们民族在接受现代新思潮时特有的文化“同化力”。

请看《第十一等人》:“大部分丈夫早已不把妻子当作第十一等人看待了,相反地,他把她认作全智全能的上帝,他要求她,第一有新学问兼有旧道德,那比以前做第十一等人时只讲‘女子无才便是德’要难得多了;第二能管内又能对外,管内便是洗衣做饭抱孩子,对外便是赴宴拜客交际跳舞……第三,合则留不合则去,从前男子虽把女人当作他的奴隶牛马,但总还肯豢养她,教导她,要她们生儿子传种接代,与自己同居到老死,而现在的男子呢?他们都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一旦马儿老了或尚未老自己骑厌了,便想把她一脚踢开,另换匹新的来骑,踢开一个妻子,横竖也不过是几千元赡养费的事……”。

这里,作者揭示了过渡时代男女地位的关系,现代与传统的交合使妇女虽在新文明的保护下形成可怜而浅薄的平等自由,但实际负荷的却是远较传统女性重的多的精神压力,这是女性的解放还是女性的桎梏?

苏青一针见血指出现代妇女的两难处境和扮演的尴尬角色,出语独异、见解新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青对女子解放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和质疑:要真正使女子独立,只有解决经济问题,走上职业女性的道路,但职业女性的情感归宿却是:“男人总不大喜欢职业妇女,而偏喜欢会打扮的女人,职业妇女辛辛苦苦,结果倒往往把丈夫给专在打扮上用功夫的女人夺去。”[②②]这是从男女性别心理出发,也是从情爱的辩证关系着眼,除此之外,职业妇女还要承担双重的社会责任,扮演两种性别角色:“工作辛苦是一端,精神上也很痛苦,职业妇女除了天天出外办公外,还得兼做抱小孩洗尿布,生煤球炉子等家庭工作……”[②③]。

以上是职业女性的苦楚,而绝大多数女性尽管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新思潮的薰染,但仍旧依赖丈夫在家中,由于男女性别不同,性别就造成了女子永远的悲剧,自然法则难以抗拒,经济独立也难实现,世界对男人是自由开阔的,对女性却是狭隘的束缚的。男人可以实行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多妻主义”,女人却依然必须维持“从一而终”的古训,“好色”是男人的专利,“嫉妒”仍旧是女人的恶疾。因此,男人尽可“移情别恋”,女人只能也必须将爱的心绪转移给孩子,完成由“女儿性”向“母性”的转移……这些论调在苏青的《谈男人》、《谈性》、《论女子交友》、《谈婚姻及其他》等篇什中多次回响。

这种有关男人女人的论说既有现代社会女性的新问题,也有人类自有史以来男女性别差异矛盾产生的二律背反;而历史河流的淤泥泛滥在现代的河床上,就使男女性别矛盾愈加荒谬和激化。苏青的分析还十分明显地打上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烙印,较准确地概括了市民社会男女关系的实质。这无论在情爱心理学的范围内,还是从性心理的角度看都包含着一定的真理性和智慧性,尽管作者对这些认识的张扬不免有扩大化之嫌。

(三)红尘女性面面观 难以走出家庭的娜拉们

易卜生以人道主义情怀和启蒙思想为武器,将温柔乡中的娜拉鼓噪出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时期,鲁迅先生则对走出家门的娜拉——子君的悲剧人生做过冷峻深切的思考。子君回归家庭的命运说明仅凭“个性解放”思想和一时之勇并不能取得真正意义的女性独立,女子解放须得力于全社会的解放和经济的独立。在“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春风鼓荡了多年的中国城市里,女性的实际情形如何?《我们在忙些什么》分明写出受新教育的女性回归家庭成了洋化的新太太,依然扮演着传统女性的角色:相父教子,侍奉公婆,宛若苍蝇因外力的震动,飞了一个圆圈又复归起点;《论女子交友》中,这些新女性之“新”往往成了装点生活和社会的化妆品;《小天使》则活画了曾为爱付出巨大代价的新女子在取得挚爱后,依旧成为新家庭的育婴妇——一个胜利了的子君……

这些篇什表现了苏青一以贯之的“现代女子教育失误论”的思想。她指出:现代女子教育对妇女解放发展的预设和传统社会女子性别文化的矛盾冲突,当世界潮流还女子以“人”的面目并在政治法律诸层面实现男女平权时,现代中国社会却仅在婚姻爱情等领域给女子浮表性的“解放”、“自由”权利,而在经济决定一切的国家里,女子的地位依然是世袭因循的……

这种对新女性不乏嘲讽的态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上海这个殖民地化的都市女性虚伪做作的批判,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由于苏青生活经验的局囿,对现代新女性另外一种人生际遇的抹煞和忽略。但可以肯定的是,苏青确实刻画出了市民社会的女性阶层无奈而必然的选择。

(四)女性出路探微

苏青笔下居于一隅的女子终究难免充当养子持家的角色,爱欲皆无;职业女性虽然经济自立,人格独立,却难摆脱“情归何处”的迷茫与守情守家的两难窘境。女性的出路何在?苏青对此做了回答:坚持经济独立,将女性职责范围内无可逃避的任务——生养孩子社会化、国家化。具体说,就是成立国家、民间性质的托儿所,宣传女子节育(《论女性的将来》),国家给予以养育孩子为终身职业的女性最优厚待遇(《恋爱结婚养孩子的职业化》)。这些将职业女性生命的责任义务公益化、社会化的思想都显得平实、实在又实用。在40年代的上海,此说似有“乌托邦”之嫌,但细忖却会发现其思想敏锐之过人之处:当娜拉成为自主个人时,鲁迅先生的子君悲剧却指出女子彻底解放的根本出路并不只是爱情自主、个性解放。苏青对职业女性解放的思考则更为具体、实际、深切,她从女性的生命进程、性别发展的本体角度提出了卓尔不群的看法。历史的发展部分地实现了苏青的设想,社会的进步会继续印证苏青的预设吗?答案应是肯定的。苏青从女性生命本体出发探究女子解放的出路,这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震聋发聩之贡献。

当我们对苏青散文篇什的女性世界做如是巡礼时,不难看出:苏青做为市民社会一新女性,以个体生命的真切体验和敏锐感悟对“女性”这一特殊群体在历史的发展中遭遇到的压抑摧残和贬损,同现代社会的虚浮怪诞造成女性生存的进一步困境作了洞幽烛微的观照。这是作家对个体类属生命的观照,是还女性一个“人”字后将女性当作不同于男性的另一种性别生命的可贵观照,这就使苏青对女性的抒写具备了女权主义者的义勇和敏锐,又有不同于她们的温婉与柔情。女性的困境,女性的解放得力于父权社会还女子以真正生命意义的女性本质,由此,一切荒悖都会消失。

三、中性话题——谈天说地,品评人生

市民社会繁杂喧嚣、光怪陆离,市民生活琐碎紧张,市民社会的文化构成因而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不仅农工商官匪痞文化交叉并存,上海还结合了殖民地文化与封建末世文化,但市民文化始终是主流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咀嚼日常生活的兴味,品尝俗世生活的乐趣,探究红尘生活的精微处,追求当下生活的现实享受,而且还长于对周遭生活的各种事件进行褒贬评议,以致于人言沸沸、形成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氛围。这种市俗情趣和市民心理也明显影响到苏青的性格和创作,使她将个人对生活的品味、情兴、态度诉诸笔端,使中间话题、边缘问题的抒写具有更为鲜明的俗常意味。

在苏青散文中有相当篇什谈论生活的方式态度,以此表现海派特有的智慧与生活的情致,追寻人类的共同情结。它们常涉及吃住睡行、男人女人等话题,但被苏青写来时却消解了“闲适小品”的悠游和温雅,也没有消闲生活絮语的精致与逸远,而更多地增添了在红尘中日常生活的“俗人”的情怀与趣味,流露出较浓重的海派和吴地气息。

苏青虽在大上海谋职、但在“食文化”上却顽固认同故乡。她赞美宁波人“吃”得清爽原味,吃得大气淋漓,吃得玲珑精致(《吃与睡》、《宁波人的吃》、《夏天的吃》),睡要睡得随意自在,静谧安闲。她谈论为人媳的隐忍与知礼(《做媳妇的经验》),她卖弄调解夫妻吵架的机巧(《论夫妻吵架》),她透露“老”与女人生活境遇之关系……凡此种种热门的、边缘的话题,都是作者逞才使气的好场所。这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才情和机敏,另一方面又再次体现了作者主观的审美需求:“天地之大,固无物不可谈者,只要你谈得有味道耳……”[②④]。

现实中的苏青是严肃认真、直言无忌的,她虽淡漠超俗、自爱无伤,但坦率明爽的性格及独立不倚的自由主义思想却使她对都市生活的许多恶瘤进行解剖抨击。这种嘲讽式的批判既继承了鲁迅先生对洋场社会国民劣根性批判的传统,也体现了苏青做为市民的特有胸襟和气度。

《搬家》分明是洋场社会“黑吃黑”的一出闹剧;《送礼》则嘲讽了中国文化的“面子”观念及繁缛迂腐无聊的人际关系;《敬凶》则解剖了中国人倚凶凌弱的集体无意识;《救命钱》又分明是对人情冷漠、拜金意识扼杀人性至情现象的愤慨和悲哀。这类散文可归结到鲁迅先生创立的“社会文化批评”类的创作风格中去,它使苏青散文在女性向度上更增加了男性向度的深沉和忧愤。

结语:俗世人生的抒写者,身归何处

苏青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个怪异孤独的存在,她的散文没有冰心散文抒写人生的明丽与柔美,不具备庐隐小说愤世的感伤和哀绝,也不像冯沅君小说造情觅情的炽热与大胆,缺乏丁玲小说作为阶级代言人的社会寓意,更不似张爱玲身为名门之后,以优裕的忧郁和冷静的调侃,去构造具有现代言情色彩的“海派小说”。苏青创作因卖文为生而带有较强的个性操作性,沦陷区政治时局下“海派小品”的兴盛,市民文化趣味的潜在要求,加之作者生活经验的局狭单一,个人情感的俘游与焦虑,境遇的多变与忧危,这使苏青散文更多地带有边缘性、中间性、个体性的显著特点。

鉴于此,不论苏青笔下的女性世界景观,还是其对多味人生的品评,抑或对社会生活的犀利解剖,都不折不扣地打上了市民阶层感情、意愿、趣味的烙印。如果说,冰心这一代女性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遵命文学”、“启蒙文学”,隶属“精英文化”,那么,苏青散文则毫无愧色的以其对市民俗世生活、凡俗人生的探索性抒写进入现代文学优秀作家的行列。她的创作分明揭示出了市民文化的某些侧面。苏青用自己独有的“话语”完成了对这部分人生活心灵的探索,她在“左”、“右”两派的夹缝中求生的创作显示出了其散文的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苏青散文在创作上追求“平实”。在评价个人的散文成就时,苏青自谓:“假如要勉强替它寻找出一些价值的话,那只有说平实的记录也可以反映这个时代吧。”[②⑤]以红尘男女的面面生活和世俗人生百态曲隐地反映特定时代市民阶层的情趣、态度、追求,塑造世俗形象,这是苏青散文的基本审美特征。

以平实之笔绘写凡俗人生,表现市民阶层对当下问题的关怀,这是苏青散文显在的审美品格。

① ①⑥ ②① 胡凌芝:《苏青论》,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第1期。

② 苏青:《元旦演剧记》,见《苏青散文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③ ④ ⑥ ⑦ ⑩ 苏青:《关于我》,见《张爱玲与苏青》,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⑤ ①③ 张爱玲:《我看苏青》,见《张爱玲与苏青》,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⑧ 余秋雨:《上海人》,见《文化苦旅》,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⑨ 苏青《〈浣锦集〉自序》,见《苏青散文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①① ①⑦ ②⑩ 苏青:《〈浣锦集〉四版小言》,见《苏青散文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①② 参见黄万华:《沦陷区文学鸟瞰》,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第1期。

①④ 见《苏青散文精编前言》,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①⑤ 胡兰成:《谈谈苏青》,见《张爱玲与苏青》,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①⑧ ①⑨ 转引自《荣格心理学入门》,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00、79页。

②② ②③ 《苏青张爱玲对谈记》,见《苏青散文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第2篇:苏凡范文

锦瑟道:“奴婢名叫锦瑟。”

“锦瑟?”皇帝玩味道,“是个好名字。”

锦瑟红了脸,道:“皇上缪赞了。”

锦瑟的脸红粉如霞,皇帝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道:“朕会记住这个名字的。”

锦瑟一惊,脸更红了。

皇帝一笑,拂袖而去。

远处的德妃看到了一切,意味深长地一笑。

——————————————————————

夜凉如水,清辉如霜。

苏凡坐在屋檐上,摘了一叶子,含着叶子悠悠吹奏起来。

曲子婉转悠扬,穿花拂柳般在偌大的皇宫里蔓扬起来。

“姑娘此曲甚为悦耳。只是……”

苏凡循声望去,在墨沉的夜色下,看不清来人的眉目,不过从声线可辨得是男子的声音。

苏凡微微一笑:“只是什么?”

男子道:“只是曲中寂寥味甚重。”

苏凡侧头悦然一笑,“本是曲通人心。”

她的容颜在皎洁明亮的月色下,猛地凸显出来。乌黑如绸的发丝散落在双肩上,双目澄澈如一汪绿水,眉似新月。一袭白玉兰长衫衬得她颜如玉,气如兰。素服月下,更似空谷新雨一般。其绝世轻灵之姿容,难以言喻。一颦一笑,尽显风姿万千。饶是男子见惯各色美人,也不禁哑然一震,感叹世间竟有如此女子。

男子忽道:“姑娘可会其他曲子?”

苏凡笑道:“当然。”

男子拱一拱手:“姑娘可否吹奏与我听?”

苏凡眼波欲流:“可以。”

男子心里一颤,心里随即泛起浅浅涟漪。

苏凡凝神一想,纤纤细手微握叶子,樱唇微动,曲音便从里流泻而下,混进无边无际的月色之中。

男子听后,微微悸动,道:“此曲清脆悦耳,不知名字是……”

苏凡淡淡道:“《望江南》”

男子道:“江南水乡的旖旎情怀,姑娘想必很是向往。”

苏凡赞同地看了他一眼,道:“不错。”

男子沉默了一会儿,拿出一箫,道:“用这玉箫吹曲想必比树叶更为好听。姑娘既是喜爱吹曲,不如在下便送与给你。如何?”

苏凡看着玉箫,其玉色十分通透,想必价值连城,遂道:“还是不要主人割爱与我吧。”

男子笑道:“何为割爱呢?姑娘还是收下吧。”

苏凡想了想,再推迟就是矫情了,何况自己也是十分喜欢,还是不要推脱别人的一番好意。她道:“那我就收下了,谢谢你了。”

男子把玉箫轻轻一抛,落在了苏凡早已放好的手里。

男子一笑,露出了清俊之极的面貌。举手投足间温文尔雅,是个翩翩谦君子。

男子转身欲走之际,苏凡想起什么似的,突然道:“尊驾是何人?”

第3篇:苏凡范文

凌晨1点,我跳完最后一支舞,身上只剩下一条黑色蕾丝内裤。我挺着傲人的身体走下舞台,有一双干净温和的手为我披上了长及脚踝的黑色风衣。

我在这个叫“迷上”的迪厅跳了两年,他是第一个为我披上衣服的男人。因此,我记住他。深的眸子,盛满望不到底的过往。薄的唇,压下来时带着潮湿的温度。我牵起他的手,踩着满地的烟头,来到最里面的包间。

凌晨1点半,我吃一种可以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药丸。我感觉自己在飞,身体轻飘飘地,躺在彩色的云朵上面。这种迅速快乐起来的方法,是苏娅教给我的。她说我最快乐的一次,把餐巾纸扬得满天都是,边扬边说,一百,二百,三百……

这次我更快乐。他说,刚才你一直在喊,肖凡,肖凡。

凌晨3点,我躺在刚刚认识两个小时的陌生男子的怀里。头很疼,像被锥子刺穿,身上还是那件黑色风衣。很少有男人的房间这样干净,我猜测这里住着一个贤惠的女主人。他说,她在三天前离开,跟着一个有钱的男人走了。

我和他交换了似曾相识的故事。我说,五年前,肖凡离开我,他受不了没钱买的日子。现在,我有很多钱,可他依然没有回来。

我说,在“迷上”,跳一场舞,可以有三千块钱的报酬。所以,即使,我也不在乎。

凌晨5点,天亮之前,我藏进8号街的深处。我把黑色风衣扔进洗衣机,光着身子坐在床上写信。早上8点,我把信寄往遥远的南方城市。我已经给那个地址连续写了五年的信,一封封地全给退回来。信封上印着:查无此人。

我依然不死心,那是我和肖凡共同生活了很久的房子,他是一个怀旧的人,终有一天,他会回去。

2、苏娅和她的孩子

我在大连生活了五年,几乎没有朋友。苏娅是和我关系密切的女人,传言她已经将近40岁,可是精致妆容过的脸上却没有任何老去的痕迹,她一个人掌管着“迷上”的一切。三年前的圣诞夜,我披着红色的披肩,身无分文地在街上游荡,一辆银白色的宝马把我撞倒。

就这样,我被苏娅捡了去。只是外伤,痊愈后我成了“迷上”的。一个月后,我成为“迷上”的台柱。我和苏娅之间,谈不上好,她却是我的恩人。她说,其实依你的条件,还可以赚更多的钱。

我摇摇头,身体是自己的,我不想把它给那些与我无关的男人。

苏娅从不为难我,她对我那样仁慈,就好像对她的女儿。我见过那孩子,公主一样漂亮,眼睛却是瞎的。苏娅把她搂在怀里时,脸上的表情是我从未见过的温暖。没有人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她仿佛也不需要男人,她有足够的钱让女儿生活得很好。

一周后,我又见到黑色风衣的主人。他出现在“迷上”门口时,我没有任何惊讶。每晚,有太多男人等着我,我却选了一个最穷的。出租车上,他告诉我他的名字,洛飞。

这次,我们没有要交换的故事,于是便交换身体。在此之前,我已经干涸了五年,所有的动作都是僵硬生疏的。洛飞看着我,有些不敢相信地说,真想不到,你竟然是这样的。

我扯过床单,遮住自己。在“迷上”,我可以将身体毫无遮拦地展现在很多男人面前,却无法从容地面对洛飞。他说,我马上就要交不起房租了,可以搬到你那里去吗?

他看出我脸上的满足感,又将身体凑过来。他说,不要不承认,你需要男人。

洛飞搬来之前,我去超市买了很多。以前买不起,现在狠狠地补回来。

3、没有退回来的信

我仔细回想上封信里写的内容,却怎么也记不起来。自从吃了那些让我迅速快乐起来的药丸,我的记忆力就变得越来越差。肖凡的样子竟也开始模糊了。

信没有退回来,我却失去了兴奋的力量,希望被拖得太久,等它实现的时候,便没有了预期的快乐。我现在想的是,到底是怎样的内容,让肖凡收下了这封信。

洛飞有一张好看的脸,他一直以为,漂亮的男人和女人一样,不需要工作就可以过奢侈的生活。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一旦来了,他便会想尽一切方法抓住不放手。

在床上,洛飞像一只训练有素的狗,一丝不苟地完成所有动作。在床下,洛飞就成了一只贪婪的猫,谁有好吃的他就跟谁去。

所以,我看到他对着苏娅露出讨好的笑时,并没有一丝受伤的感觉。洛飞很聪明,他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最需要男人。他同样懂得在不同的女人身上拿到自己想要的。他在苏娅那里得到钱,在我这里寻找归宿。因为苏娅从不留宿任何男人。

凌晨2点,他从苏娅那里回来,我正在煲玉米粥。这是最贫穷的日子里,我和肖凡经常吃的一种东西。我对洛飞说,他要回来了,反正你有钱了,那就搬出去吧。

让我想不到的是,一贯温顺的洛飞忽然变得像一头发疯的狮子,扯过我的头发便要往墙上撞。我挣扎着,用脚拼命踢他。洛飞抓住我的胳膊,死死地把我摔在床上,歇斯底里地吼叫,你为什么还爱着肖凡?我给了他一个肾,为什么他还要抢我的女人?

洛飞的拳头雨点一样砸下来,我反抗,洛飞打得更狠了。边打边骂,你这个贱女人!终于打累了,他又抱着我,像个受伤的孩子,一点点地给我讲他的故事。

洛飞从小就喜欢他的邻家小妹妹,可是贫穷让他抬不起头来,18岁那年,他终于有了机会。他拿出一只肾,拯救了一个频临死亡的男孩子,同时得到了16万。手术很成功,一个月后,男孩出院了,牵着一直守候在病床前女孩的手,站在阳光下。

男孩问女孩,我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才挽回我的命,我现在一无所有了,你会离开我吗?女孩微笑着摇了摇头,踮起脚跟吻上了他的唇。

他们幸福的模样刺痛了洛飞的眼睛,18岁的少年,狠狠地握紧了拳头。

洛飞喜欢了很久的那个女孩,就是我。

4、原来都在等待一个人

洛飞说,他欠我的,现在我要加倍拿回来。我得不到的,肖凡也别想得到。

洛飞又说,我在“迷上”看了你三天,你是让我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如果那天你没有叫肖凡的名字,我一定会继续爱着你。你以为我真的没钱交房租吗?你以为我稀罕苏娅那个老女人吗?我在她的瞎子女儿面前和她,就是因为那孩子是肖凡的!

洛飞一直在说,我却听不下去了。我把自己关在洗手间里,蹲在地上给肖凡写信。我让他不要回来,永远别回来。

只是,那封信却没法寄出去。洛飞把我软禁了一个礼拜,他出门买食物时,就用绳子把我绑在床上。他回来,如果心情不好,就不会给我松绑。他一口一口地把饭喂给我,然后用力地和我。

洛飞说,我要等他回来,让他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女人和我亲热。

我说,你死心吧,他早已不爱我,即使他回来,也是为了看他的女儿。

之后,洛飞便哭。他抱着我,泪水一滴一滴地打在我的身上。他说,你太残忍了,为什么在我爱上你之后,又让我知道你的过去。

是仇恨支撑他活到现在,他千方百计地了解肖凡的一切,所有的计划都在他的掌握中。只有爱上我,是他始料未及的。

洛飞说,他已经回来了,在苏娅那里,你要不要去看看他。

我轻轻地摇头,洛飞,我现在爱的是你。那个男人,我早就忘记了。

洛飞的身体一点点地顺着墙壁滑到地上。他说,为什么,你不爱他了。你们都不爱了,我又怎么能伤害他?

5、假如可以重新活一次

为了保护肖凡,我骗了洛飞,说我爱他。那些天,我像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哄着他。洛飞敏感地像个雷达,他不肯相信我真的不爱肖凡了。他说,如果你真的爱我,就给我生个孩子。

第一次,我们没有任何距离地。五年前,肖凡离开我之前,留给我一个未成型的孩子。当我一个人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结束一条无辜的生命时,我就告诉自己,就当这是死了一次,等我活过来,我会重新去爱他。

再次见到苏娅时,她的精神很不好,眼神涣散,不再是那个妖媚的有毒女人。断断续续地,苏娅开始对我讲她的故事。

苏娅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丈夫比她大了30多岁。她嫁给了他的钱,却把爱留给了肖凡。丈夫死后,苏娅得到一大笔钱。她远走高飞,来到大连,抹去不堪的过去,成为“迷上”的老板。

肖凡没有跟着她,苏娅明白,那是一个风一样的男人。有了钱,他就会天涯海角地飘。没有哪个女人可以把他留住,苏娅不行,我也不行。

苏娅想忘掉肖凡,可是肚子却一天天地大起来。终究是爱的,她舍不得打掉肖凡的骨肉。她把孩子生下来,和我一样,给肖凡寄信。

肖凡之所以能回来,不是看了我的信,而是看到了苏娅寄给他的小女孩的照片。那封没退回来的信,早已在途中丢失了。

苏娅说,我得了乳腺癌,晚期。你能替我照顾女儿吗?

我问,肖凡呢?

走了。苏娅的眼睛像一颗陨落的星星,我说过,任何人都留不住肖凡,即使是他的女儿。

临终前,苏娅把“迷上”卖掉。我领着她的女儿,继续藏进8号街的深处。

6、住在寂寞的隔壁等你

洛飞的精神越来越糟,他对我的爱,终究抵不过伴随他十几年的仇恨。一旦失去了复仇的可能性,他的灵魂便灰飞烟灭了。

我带回肖凡的女儿,是对他最致命的打击。洛飞疯了,为了不给孩子造成伤害,我不得不把他送到医院。只要一有空,我便去看他。洛飞被关在一间空荡荡的屋子里面,手脚都被捆了铁链,犯人一样蜷缩在墙角。

我用两年来存下的积蓄生活,那么多钱,本来是为了等肖凡回来,和他一起生活的,最终却花在了洛飞的身上。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我对洛飞说,看到了吗?这是你的孩子。

此时,洛飞深深的眸子空得像一口枯井,那眼神如苏娅临终前那般。最后,他还是没能等到孩子出生,他打碎了饭碗,在房间里割腕自杀。

第4篇:苏凡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3-0067-06

20世纪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世纪,20世纪的国际秩序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和平的喜悦,也有战争的创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两个国际体系,最近几十年对两者的研究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成果颇丰、观点甚多,有具体分析,也有一般阐述。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对比,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于国际新秩序的创建者引以为戒。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相同之处

作为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两大国际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产生的背景相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都是在世界大战造成的各国(主要是美、英、法、德、意、日等大国)力量对比、相互间的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的背景下产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称雄世界,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作为殖民帝国,拥有335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占全球面积的1/4,成为地跨五大洲的“日不落”帝国。法国则依靠资本输出,收取高额利息来增加国民收入。据统计,当时法国依靠利息为生的人数高达500万,占其总人口的1/8,因此法国也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德国也不断地加大国外投资,甚至与美国争夺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同一时期,美日则分别通过战争、改革迅速崛起,形成了对欧洲的挑战之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力量对比,加速了欧洲的衰落。在经济方面,战争使欧洲工业倒退了8年,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发生了动摇。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实力受到严重的削弱。英国从美国的主要债权国沦为美国的债务国,伦敦作为战前世界唯一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并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法国则由战前所谓的高利贷国家变得负债累累。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严厉的制裁,疆界和赔款使其国力急剧下降。沙俄经过十月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被排斥在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美国和日本则通过一战进一步崛起。美国利用战争机会一跃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由欠有30亿美元的债务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世界金融中心开始由伦敦向纽约转移;日本则利用一战竭力掠取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不仅取得在山东半岛一切特权,而且几乎独占了东北市场,扩大了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经过一战的冲击,战前所形成的英、法、美、俄、德、日六国争霸格局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英、美、法、意、日五强争夺。在五强中,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强国和殖民帝国,法国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依然保持着在欧洲大陆上的优势。而此时美国虽然经济力量雄厚,但军事力量薄弱,并且海外殖民地少,对于国际事务尤其是欧洲事务的发言权比较有限。因此,英法成为巴黎和会的掌控者,并控制了国联,建立了战后欧洲的新秩序。

随着国力的增强,美国不再满足既得利益,而是寻求更多的海外利益。于是,在美国的强烈要求下,英、法、美、日、意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了关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的华盛顿会议。这样,一战后,英、美、法、意、日等国按实力对比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自身存在许多矛盾,不仅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而且战胜国与殖民地、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大爆发和这些矛盾的激化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中、苏、美、英、法为主的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二战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德、意、日彻底战败,英法也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英国虽然在战时与美苏并称为“三大强国”,但是已没有了大国的实力。

战争期间,美国的实力急剧膨胀,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曾感慨:美国“今天正处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经济上,成为世界第一,军事上建立起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这增强了美国的政治野心。杜鲁门总统上台之初,就声称要“领导世界”,“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而独自拥有原子弹,更加强了美国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和平”的信心。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强国。战后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使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在二战期间,美、英、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对战后世界秩序做了一系列安排,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均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意志。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集中体现了英、法、美三个帝国主义战胜国的意志。凡尔赛体系是以英法为主导,通过《凡尔赛和约》《圣日耳曼条约》《纳依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完成了对战败国的宰割与分赃,建立了英法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又重新被纳入欧洲列强控制的范围。同时,两国还控制着国际联盟。国际联盟建立时虽然宣称其宗旨是“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但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它的影响力相当有限,它成为英法操纵的、维护它们在战后建立的新秩序的外交工具。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虽然一再标榜按民族自决原则处理各国的领土问题与纠纷,但实际上却是根据英法等国的意志建立了一系列民族国家,使这些地区新独立的国家之间本来就存在的民族问题、边界纠纷更加复杂,成为以后大国挑起新的国际争端的温床。华盛顿体系则是美国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及《九国公约》等条约,达到了其预期的全部目的。它以《四国公约》取消了英日同盟,用《五国海军条约》抑制了英国的海上优势,借《九国公约》牵制和阻止了日本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独霸行动。美国借此在太平洋地区取得巨大优势,这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霸权提供了条件。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标志着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完成了全球范围内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雅尔塔体系集中体现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意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仅德、日、意法西斯国家一败涂地,就是英、法等反法西斯国家也跌入低谷,降为二等国家。法国曾为德国所败,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英国实力骤减,已无力问鼎世界霸主之位;而美国和苏联的势力则在战争中逐步强大起来。苏联虽然在经济上逊于美国,但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十分强大,特别是打败了法西斯德国,在二战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强国。随着传统西方大国的衰落,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并在政治上把西欧、美洲、日本等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美国“再也不能将自己限制在两个海岸中间,甚至也不能只限于自己这个半球了”。这样,在雅尔塔体系形成过程中,美、苏逐步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不仅成为新国际秩序的主宰,从而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而且还根据自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由此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北约组织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华约组织长期对峙的局面。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区别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建立起来的国际新秩序,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在背景、性质、结局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因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必然有很大的差异。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不同的创建过程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才考虑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于是战争仅仅结束两个月,巴黎和会就召开了。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匆忙和急切,既没有调解的场面,也没有磋商的气氛,有的只是战胜国对于战败国及其殖民地残酷的宰割。从《凡尔赛和约》到《圣日耳曼条约》《色佛尔条约》《四国条约》《九国公约》,“和约”一个接一个产生,与会者根本没有经过认真的酝酿和讨论,也无法对条约具体内容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研究。更有甚者,所谓的“和平会场”,其实就是一处“交易市场”。美国只关注国际联盟的命运,英国只关心媾和条约和它的海外殖民地,法国则看重对德国的制裁和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由此可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是仓促的,

雅尔塔体系则就不同了。早在1941年8月,英美就联合签署了《大西洋》,提出重建未来世界的八项原则,宣称战后建立普遍和永久的国际安全体系,从而拉开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序幕。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的德黑兰会议,就战后处理德波边界、成立国际组织、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在雅尔塔举行了会议,在安排世界的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协议,为战后世界格局奠定了基本框架。1945年4月,48个国家代表在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制宪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该成为雅尔塔体系的支柱。1947年2月10日在巴黎通过的《五国和约》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国际新秩序的确立。1951年9月召开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并达成了二战后对战败国的最后一个和约《对日和约》,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形成。从中可以看出,各大国在创建雅尔塔体系时,吸取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创建时的教训,经过深思熟虑,历经多年,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表现得十分谨慎。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具有各自的内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组成,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德国问题。这是凡尔赛体系的核心。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追究德国及同盟国的战争责任,分割德国的大片领土,瓜分了德国的殖民地,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索取巨额赔款和财富。第二,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建立了国际联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第三,重新划分一战后欧洲国家疆界。英法等主要战胜国根据自身根本利益,在有限地承认民族自决权的基础上,在欧洲重建和建立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第四,苏俄问题。苏俄虽然没有出席巴黎和会,但苏俄的社会主义性质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恐慌,由于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认为社会主义苏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威胁,尽管苏俄没有参加会议,和会议程中也没有苏俄问题,但“列宁是一个占据了无形一席的无形成员”,是影响和会的强有力的因素,所以英、法、美想方设法抵制和打击苏俄。巴黎和会成为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的大本营,凡尔赛体系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反苏的工具。

凡尔赛体系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对于亚太地区涉及很少。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的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日益尖锐。为争夺亚太地区,大国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争,更加剧了远东国际关系的紧张化。华盛顿体系承认了美、英、法、日四国在亚太地区的权利,限制了列强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解决了中国的山东问题,打破了日本对山东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终于成为现实,成为华盛顿体系最大的赢家。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如何彻底打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这些方面通过同盟国的认真磋商得到了有效解决,即对德国实行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和管制,并实现非军事主义化,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发表公报:“根据已商得同意的计划,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邀请法国承受一个占领区,并参与管制委员会,作为第四委员。”第二,重新绘制战后的政治地图,确定战后美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中、美、英三国促使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曾做出决议:“日本领土上经盟国指定之地点,必须占领。日本之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在远东,苏联获得了库页岛南部、千叶群岛和在中国东北的若干权益;美国则在太平洋、中国、日本获得了优势和支配权。第三,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会议决定:“建立一个一般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和平与安全。”第四,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旧的欧洲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开创了美苏控制世界的两极格局。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的不同处置方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失败的。在《凡尔赛和约》签订时,帝国主义战胜国表面标榜是为了和平,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但事实上,它们不仅把战争责任完全推给德国等战败国,而且对战败国进行了苛刻的掠夺。法国为了报普法战争之仇,为了争夺欧洲霸权,竭力打击德国,它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力图把国联当作遏制德国的工具,以便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德国政府则竭力摆脱,“无论是谢德曼政府、斯特莱斯曼政府,还是希特勒政府,都难以容忍,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桎梏是他们既定的政策”。德国人把凡尔赛体系中严厉的条款变成了仇恨,和会刚一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煽动民族复仇情绪,仇恨又变成了战争。战争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又导致了新的战争。从这个意义上看,不得不说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自掘了坟墓。

与之相比,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则是小心谨慎的。在处置战败国时,美、英、苏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它们身上过多的重担。在以雅尔塔会议为核心的一系列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而不是一味地打击和宰割战败国。同时,雅尔塔体系也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关于被解放欧洲的宣言》《五国和约》等,都明确规定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战后五十年间,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在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却具有相对稳定性。美、苏两国冷战对峙并几次达到“战争边缘”,但最终都没有冲破雅尔塔体系的安排,直到1989年东欧剧变,雅尔塔体系才和平地崩溃。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产生了不同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恶化了各种矛盾。围绕巩固法国自身安全和欧洲霸权,英法展开激烈的争斗。美国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使凡尔赛体系建立伊始就遭到重创。意大利、日本虽为战胜国,由于英法在战后没有全部兑现战争中对意大利的承诺,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的扩张野心,导致它们对该体系极端不满,并不断寻求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机会,与美英法的矛盾不断加剧。在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形成了亚洲战争策源地,为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埋下了伏笔,意大利则在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打击最大的是战败的德国。战胜国根据各自的国家利益对德国采取不同的政策。英国为了维护世界霸权并主宰欧洲,反对过分削弱和肢解德国,继续推行传统的大陆均衡政策;法国企图建立欧洲霸权,力图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确保自己在欧洲大陆的绝对优势。这使德国利用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矛盾,通过外交手段,不仅恢复了大国地位,而且经济得到重新发展。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希特勒趁此于1933年在德国建立法西斯。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德国重新实行普遍兵役制,在积极扩建陆军的同时,又通过《英德海军协定》,加紧扩充海军军备。1939年,德国法西斯闪击波兰,用武力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发起了全面挑战。这样,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产生的结果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冷战很快取代了双方的合作,整个世界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它们都力争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广到其他国家。正如斯大林所说:“这次战争与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在这种背景下,美苏两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把美国推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开始进入了全球扩张的时代。早在战争期间,罗斯福就开始设计战后世界秩序,确定了美苏合作、美国主导的政治蓝图。随着美国实力的急剧膨胀,美国领导人的政治野心日益增长,杜鲁门继任总统后,改变了罗斯福与苏联合作的计划,转而将苏联视为自己假想敌,对苏联采取强硬和对抗政策。苏联作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政治、军事大国,一方面试图在东欧和中欧建立一系列亲苏国家,以确保苏联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则极力谋求在远东的利益,并积极推进和扩大苏联在世界上的影响。美国争霸世界的既定方针和苏联的战略方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两国矛盾急剧发展。在美苏关系急剧恶化之际,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里雅斯特,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下。”这就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公开破裂和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在冷战中,除直接交战之外,美、苏动用了的一切手段进行对抗,双方的战略态势,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基本是美攻苏守,其后则为苏攻美守。最终两德统一、剧变,两极格局以“和平”方式走向终结,支配战后国际关系长达40年的雅尔塔体系彻底崩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虽已解体,但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对比分析,对发展和完善国际新体系具有一定的启迪:

第5篇:苏凡范文

如果说电商冲击了线下商场,O2O则是拯救线下商场的稻草。马云数年前曾豪言,要依托电商彻底击败传统线下购物中心时,也没有料到今天会出来个O2O,竟然还这么火,能够有望盘活线下实体,给传统购物中心雄起的机会! 传统购物广场打造自主O2O模式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型购物中心都在开始向O2O转型,并纷纷推出了自主打造的O2O,不过目前打造自主O2O模式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是大悦城。但是大悦城的模式能不能成为购物中心O2O的最终方向呢?先来分析下大悦城成功的原因:

首先,大悦城拥有中粮集团作为雄厚的“后台支撑”,能够保证足够的资源和资金,这就相当于搬走了转型路上很大一块绊脚石;其次,大悦城主打年轻群体,在设计上注重时尚、有视觉感的元素,提高了购物体验;第三,果断提出“去百货化”的战略思路,专做线下体验购物店,同时它还自建了360度会员管理和大数据营销体系,用互联网思维盘活购物中心的运营机制。

这几条说得轻松,但每一条都是高成本、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并不适合绝大多数购物中心效仿。尤其是后期运营的成本,更是中小型购物中心无法承受的,比如线上线下会员、积分的打通,以及线上平台的维护、大数据开发建设、分析管理,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从互联网思维层面讲,互联网时代是共享经济的时代,而自建O2O顶多是让自己有了线上平台,会员、积分等都无法实现共享,就算可以打通连锁购物中心,要想加快自主O2O发展速度,也得用传统开发商的方式,先拿地、开发、建设、装修到招商,建设一个新的购物中心,才能向前挪一小步,这样的发展步伐很难跟开放的O2O平台竞争。 万达打造的平台:飞凡

近日,飞凡开放平台正式上线。随后又传来了万达与大众点评合作的消息,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在表明万达正在大刀阔斧地改革和转型。按照飞凡的设想:年内要完成1亿注册用户,同时完成与370个大型商业中心的合作。那么,飞凡模式能否成为购物中心的出口呢?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眼下飞凡APP能够提供找店、电影、地图、排队、停车等多种服务。飞凡建设了基于大数据的会员运营管理平台,庞大的线下线上资源为会员提供最优最完善的会员权益;同时以会员账户为基础,聚合资金、积分、卡券、银行卡、公交卡、预付卡、微信支付、百度钱包、快钱等有价值的账户,实现一卡通消费;并与平安万里通、京东、招商银行、携程等达成积分业务合作,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目前飞凡已拥有近6000万名注册会员,未来通过整合腾百万会员体系,会员总数将超过10亿,微信、百度地图有望成为飞凡用户强大的入口平台,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流量入口对于商家来说吸引力十足。尤其是飞凡已经形成了大数据应用体系和数据产品,对包括百货、商管、儿童、酒店、地产等多个业态具备了完整的分析框架,可提供管理、营销、客流、会员、积分等各方面的分析结果,帮助商家实现精准营销。

对于线下购物中心而言,飞凡开放的平台则帮助他们省了一大笔费用开支。飞凡背后的百万腾实力雄厚,依托飞凡平台,他们能够借助飞凡的会员体系、一卡通、积分联盟等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借助飞凡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对用户的精准营销、管理等。对于其他购物中心来说,他们正需要这样的平台来帮助自己实现转型。

打造购物中心O2O的关键在于线下的用户体验,万达广场本身在购物中心已经积累多年的经验将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做线下体验。飞凡通过借助万达在全国的100多家购物广场,能够在前期迅速打进全国多个城市,而后依托万达广场作为根据地,再渗透到每个城市的其他购物中心。飞凡未来只需要把以下两步路走稳了,其模式成为众多购物中心的解脱道并不难。

第一步,资源整合问题。如何将万达的会员体系与腾讯、百度的会员体系打通,如何将万达广场所有的消费体验都整合到飞凡平台上,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成功整合其他购物中心的资源,并打通数据,这个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同时也将会面临一定的阻力。

第二步,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眼下飞凡在成都的云计算基地即将建成,飞凡也已经形成了大数据应用体系,但是要通过借助原有线下数据的基础,并结合线上用户的消费行为等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这个也并非那么简单轻松。 阿里、苏宁打造的购物中心O2O

其实说到购物中心O2O,很多人都喜欢拿万达打造的飞凡与阿里打造的喵街进行对比,因为从实力上来说,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进行对抗。不过在笔者看来,喵街与飞凡并不具备可比性,一个是具备传统行业基因,更懂线下;而另一个则是具备强互联网基因,线上更有经验,反倒是阿里喵街与同是电商出身的苏宁具备更多相似性。

阿里喵街眼下在杭州已覆盖西溪印象城、天虹购物中心、武林银泰、城西银泰城等10多家购物中心,进入上海与万科2049海上传奇达成了合作,而苏宁易购则通过6家苏宁广场和8家苏宁生活广场的打造,在购物中心的规模上与阿里喵街相当。

第6篇:苏凡范文

解读萨纳依《关于爱》

萨纳依(公元1080- 1140) 是最早利用叙事诗形式宣传苏菲思想的诗人。他生于伽兹尼的一个上层人家, 青年时期在伽兹尼宫廷效力。担任宫廷诗人期间写过不少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诗歌。但是萨纳依是一个对现实生活有着清醒认识的诗人, 具有诗人高尚的品德和骄傲的灵魂。在中年时期他放弃了宫廷优越的生活, 走向民间。萨纳依于公元1124 年启程去麦加朝觐。在此行中, 他游遍了伊朗霍拉桑的文化名城, 如巴尔赫、内沙浦尔, 赫拉特等地。这次旅行在他的思想上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同苏菲派长老的接触后, 他接受了苏菲派的观点。决定从此退出宫廷, 避世隐居, 创作具有苏菲思想的作品。萨纳依一生创作了14000 联诗, 其中叙事诗有九部。在他之后的苏菲派诗人将他视为苏菲派诗人的前辈和楷模。除叙事诗外, 他还写了抒情诗和书信集各一部。在他的作品中, 一个为爱牺牲的烈士形象栩栩如生, 苏菲诗人的爱情这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下面这首诗歌选自他的作品《fakh rī- nāma》中的片段“关于爱”:关于爱爱走近夺走了灵魂割下了头颅却显露了秘密。爱向他诉说是头颅泄露了你爱的秘密凡人不拥有爱真爱不属于人间爱, 泄露了内心的秘密爱, 解开了裹身的衣服爱走近它是水, 点燃了炽热的火它是火, 沸腾了滚烫的水爱超越了生命(原意为超越了支撑人类生存的四大元素: 水、火、土, 空气)犹如智慧鸟冲破了囚笼可是远离了真爱的灵魂却似困于家中的鸟飞不到更高的天空张开翅膀却载不动灵魂觅食是它的心愿盘旋是它的能力带着沉沉的梦想上船却不知珍珠在海底深处驰骋陆地, 马、驴可以代步遨游深海, 却要以头颅为价寻找珍珠的人将自己交给了大海他的头颅早已成为海中前进的鞋入海前, 先交出你的头颅这样至少能得益于你自己的影子唯有如此才能找到珍珠倘若不, 来日在市场上, 你如何用微薄的银两购买面包人间, 游戏的乐土天堂, 公平的爱人们在深夜割下了自己的头颅而你, 却在思考如何偷走别人的腰带bp在Sany’∽n 的诗歌里提到了“爱走近, 割去了头颅, 夺走了灵魂, 却泄露了秘密”。关于割去了头颅和泄露秘密的理解苏菲文学中有很多种观点: 苏菲主义认为激烈的爱应该保持自己的贞洁, 隐藏自己爱的秘密, 为爱情牺牲, 做个为爱牺牲的烈士。在了解了苏菲派诗人对于爱的观点之后就不难理解诗中提到的“割头颅”的含义了: 首先, 当情人死在自己爱人的手下时,他便是一个烈士, 他才可以得到永生。其次, 情人为自己的爱人牺牲时, 他爱上一个人的痛苦才能就此终结。除此之外也有诗人将情人割去头颅比喻成蜡烛剪去部分灯芯。为了让蜡烛燃烧得更厉害, 只有剪去它的灯头。为了让爱更加激烈, 只有割下自己的头颅。也有些诗人认为情人的头颅必须被割去, 因为它会泄露爱的秘密, 这时头颅又被象征为人的嘴巴和舌头。N izāmī将头颅看成是造成烦恼和头疼的根源。而爱人的作用就是割去情人的头颅, 带走他的烦恼和痛苦。因此在这首诗歌中,“爱情来了, 它割下头颅, 泄露了秘密”这里指爱情只对那些割下头颅, 牺牲性命的人展示它的真谛, 显露真爱的秘密。于此同时Sanā’ī还认为头颅是泄密者(ghammāz) , 它出卖了情人。因为在自己的爱被别人知道之后,尤其是被自己的爱人知道之后, 就意味着痛苦的开始, 所以它应该被割去。在第二句中提到真爱不属于人间。苏菲主义认为从凡人的爱到达真主的爱有几个不同的阶段。最初只是人间的男欢女爱,只有在经历了各种磨难之后, 诸如分离的苦, 相思的苦, 失去爱人的苦, 得不到爱人的苦等磨难之后, 人们才会领悟到爱的真谛。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为了自己的爱人献出生命, 成为烈士,得到永生。因此真爱往往在凡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后才能明白,所以人间不拥有真爱。诗歌中提到的爱很明显不属于人世间的男欢女爱, 因为它超越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四大元素, 它是人们用尽一生心血所追求的真爱。在诗歌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凡人的爱, 犹如被困在笼中的鸟, 徒有智慧, 冲破了困住其肉体的牢笼, 却冲不破禁锢其灵魂的牢笼。永远也飞不到更高的天空。这里强调了苏菲主义中对于爱情和理智的观点: 理智固然重要, 然而在爱情面前, 它已变成了一种拖累。对于爱人而言, 理智会阻止其奋不顾身, 为爱牺牲。因此在真主面前, 大无畏的精神和狂热的爱就已足够了。在之后的诗歌里描述了寻找真爱的过程: 带着沉沉的梦想上船, 却不知珍珠在海底深处。信徒们以为凭着一腔热情, 颂经祈祷便可以表达对真主的爱。这显然不符合苏菲派提倡的苦修的观点。真爱决不会轻易的就让你得到, 海底深处和船上分别象征着苦修的苏菲长老的生活和人世间的生活。珍珠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 因为它并非存在与凡人愿意去的地方, 而是存在于可能让你失去性命的危险的海底。在陆地行走, 可以以马、驴代步。而去危险的深海, 却要将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只有具备这般忘我的精神, 才能找到真爱, 在终审的那天, 重返天堂。诗歌的最后将人间描述为游戏的乐土, 而天堂则是公平的。人间的爱被看成是找到真爱的第一阶段, 也是完成人生轮回的途径。凡人通过经历人间的爱, 才会明白爱的真谛。然而因为凡间的人们往往没有这个悟性, 纷纷迷恋于凡夫俗子的爱情,所以人间成为了游戏的乐土。但是天堂不同于人间, 首先它是个, 需要你倾其所有, 甚至牺牲了性命。同时它又极其公平, 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在终审的那一日, 你的所做所为都会得到公正的评价。在最后的一句诗歌中, 当有人为了寻找真爱, 割下了头颅,放弃了生命的时候, 也有人在思考着如何偷走别人的腰带。通过这样的对比, 预示了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 虔诚的信徒将在终审时进入天堂, 而崇尚凡间物欲生活的人, 最终还将留在人间继续受苦。

五、结语在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然而在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文学作品中, 对爱的描述和理解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疯狂的爱、内敛的爱、神秘的爱, 人与人之间的爱、人神之间的爱, 每一部描述爱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苏菲派神秘主义诗人笔下的“爱”, 疯狂而忘我、从爱人到爱真主、从人间到天堂, 这种种对爱的描述和阐释无一不是建立在伊斯兰教内部神秘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的。在了解了中世纪波斯人尤其是那一时期的苏菲派诗人对爱的定义和理解之后, 再读苏菲派大诗人的作品, 对于其关于“相爱即死亡”的观点, 以及“在爱里要抛头颅、撒热血”的行为就变得比较容易理解了。

第7篇:苏凡范文

关键词:俄罗斯;军事油画;人道主义精神;精神体现

前言

在苏俄军事油画中,对于人道主义精神进行了很好的体现,而在苏俄军事油画的创作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将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加以有效的体现,与其和艺术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苏俄军事油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发展至今,苏俄军事油画中呈现人道主义精神的方式主要包括讴歌英雄使命、关注平凡的生命、缅怀战火中的温情、诗化乡愁和直面战争痛苦。苏俄军事油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我国的军事油画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所以对于苏俄军事油画中的精神进行解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苏俄军事油画发展概述

苏俄军事油画中之所以会将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与其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俄罗斯东正教是苏俄军事油画人道主义精神的起源,东正教有着非常浓厚的人道主义和道德理想色彩,而这些扎根于俄罗斯民众的心中,并且在其民族性格中得到了沉淀,所以对于其艺术创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后来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又进一步影响了俄罗斯的艺术创作,最终使得俄罗斯艺术创作的内涵更加深广,形式也更加丰富。

在十月革命至卫国战争期间,苏俄的军事油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由于历史的大变革,使得俄罗斯的艺术创作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一时间新文化形式、新艺术形式不断的涌现,而且列宁也提出关于艺术的论断,强调艺术必须要服务于最底层的民众,所以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下,使得这一时期的军事油画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特点。虽然当时的大环境如此,但是苏俄军事油画中的人道主义关怀仍未中断,在这一期间的军事油画中,仍然体现着对于底层群众的关怀及对和平的渴望。在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期间,苏俄美术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一系列的美术社团相继成立,艺术思想也异常活跃,而这一阶段的军事油画更加趋向于对于朴素情感的表现,在军事油画中对于普通士兵生活和训练状态进行了展现,但是这也是和平时期人道主义的一个体现,所以这一阶段的军事油画往往都是对于普通士兵的奉献及坚强进行歌颂。

而在卫国战争到苏联解体之前,这一阶段的战争尤为残酷,整个国家面临着深重的灾难,经过不屈的奋斗,苏联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苏联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而这场战争也大大地刺激了苏联的画家们,直到苏联解体前,卫国战争的题材经常出现在苏联军事油画之中,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来抒发着自己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表达着对于战争的愤怒,比如说普拉斯托夫的《法西斯的飞机飞过之后》以及拉科技昂诺夫的《前线来信》等作品,都表达着这些情感。在卫国战争期间,军事油画作家们对于战争进行了描写,在其作品之中歌颂了苏联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献身精神,虽然面临着深重的灾难,他们仍然在其作品中对人道主义精神进行了很好的表达。而在苏联解体之后,苏俄的军事油画仍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并且取得了很多的发展。

二、苏俄军事油画中的精神解读

(一)爱国精神的解读

通过对于苏俄军事油画发展史的回顾,不难发现,在众多的军事油画作品之中,都对爱国的精神进行了很好的体现,苏俄军事油画大都是以战争作为素材,通过对于这些素材的描绘来表达出艺术家的爱国之情,来体现出整个民族的爱国之情。比如说艺术家通过对于英雄的赞美和讴歌来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很好的展示,这些英雄在战争中承担着拯救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为了和平而与敌人不断的抗争,在苏俄的油画作品之中,从来没有停止对于英雄和正义的歌颂。在苏俄的军事油画之中,这些英雄可以是小孩,也可以是老人,还可以是妇女,但是他们都具有同一个特征,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通过牺牲自我来救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比如说在阿・伊・因戴扎罗夫的作品《狙击手》中,描绘了以为年仅十二三岁的小伙子在胸前挂着一把狙击枪,脸上还有着天真的笑容,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位战争中的狙击英雄,正是因为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才使得他在如此小的年龄就拿着枪走向了战场,捍卫民族。

(二)人道主义精神的解读

战争是一场深重的灾难,在战争中,人们流离失所,遭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摧残。因此在苏俄的军事油画作品中,还对人道主义精神进行了体现,充分地体现了对于战争中人们的关怀,虽然在苏俄军事油画中有很多关于英雄的描绘,但是也从不缺乏对于平凡生命的关注,所以在苏俄军事油画中,既通过对于英雄的描绘来对爱国精神进行了表达,同时又通过对于平凡生命的描绘来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苏俄的军事油画作家也对这些平凡生命的奉献精神和人性美进行了赞扬。而在苏俄军事油画中出现的平凡的生命大都是老人、妇女或者小孩,画家通过军事油画的创作既抒发了对于他们的人道主义关怀,同时又赞颂了他们的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比如说巴普柯夫的《小护士》,所描述的就是战地医院里一位小护士守护在伤者病床前的景象,从一个护士的角度来对战争中妇女的生活状态进行描绘,充分地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三)民族精神解读

在苏俄军事油画之中,还对于民族精神和信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比如说萨维茨基的《游击队的圣母》,就将传统文化中的圣母画像的样式应用到了其画作之中,使得军事油画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充分地体现了其民族精神和信仰。无论是对于英雄还是平凡的生命的描绘,都无一例外地展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挠、英勇奋斗。

三、结语

苏俄军事油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苏俄军事油画作品还对民族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及爱国精神进行了有效的展现,军事油画已然是苏俄油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于许多精神进行了有效的展现。

[参考文献]

[1]李永林.军事题材油画创作的历史启示[J].美术观察,2005,(9):16-17.

[2]杨友成.中西油画艺术的创作背景与现念比较[J].美术界,2013,(1):85.

第8篇:苏凡范文

北京香山饭店、卢浮宫金字塔、达拉斯音乐厅,贝聿铭一生中完成了一百多项杰出的建筑设计,赢得了50多个重要奖项,是当之无愧的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

2006年金秋10月,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历经5年的建设隆重开馆。文化部长孙家正专程带来了国务院总理给贝聿铭先生的贺信。贝聿铭先生也应邀出席并讲话,他说:“苏州的同乡们,我也是苏州人,我离开中国已经有73年了,可是,我觉得我的根在中国的苏州,我对于苏州的感情也是很深,我很希望有这个机会,可以留点纪念,这个新馆,这是我希望的,是我给你们的小小的贡献。”

作为东方卫视职业主持人,我曾特地赶往姑苏古城,在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内对他作了一次访问。

建筑变戏法非常要紧

曹可凡:非常高兴能够今天看到您,我前几天一直在苏州博物馆在看您的作品,以您这样的高龄来做这个作品,对您来说应该是一个新的挑战。

贝聿铭:是个挑战!你说上海话,是吗?

曹可凡:说上海话。

贝聿铭:说上海话好,因为我普通话说得不太灵,说上海话比较容易点,那你讲上海话吧。

曹可凡:我想您以差不多九十岁的高龄来做这么一个苏州新博物馆,对您来讲是个新的挑战。

贝聿铭:不是因为我九十岁,就是七十岁、八十岁,这也是个挑战。

曹可凡:您对每一个作品都觉得是挑战。

贝聿铭:这个问题是大问题,比如我五十岁,我还是觉得是一个挑战,因为苏州的文化非常悠久,2500年文化,苏州出多少人才啊?诗人、画家,明朝、清朝,苏州是和欧洲的佛罗伦萨一样,所以在这里做东西,总会想到跟历史方面有相当关系,不能够随便做的。

贝聿铭先生早在1935年就前往美国攻读建筑专业,他早年从包豪斯运动发起人洛洛皮乌斯、建筑大师柯布西椰、哈佛大学教授阿尔瓦·阿尔托等的学术中懂得了建筑是用来行使某种特定功能的,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它必须与生活本身,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产生某种联系,因此,在接受了苏州市政府的邀请后,贝聿铭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确定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方案。

曹可凡:我看整个建筑实际上是蛮新颖的,但还是符合原来苏州的一些明清建筑的特色,粉墙黛瓦,基本上是灰和白的色调,您当初设计的时候怎样把这个理念放到您的作品当中去的?

贝聿铭:我在心里想来想去,觉得一定要做成灰白色,你看苏州城从前全是灰白色,粉墙非常要紧。门么,要漆成黑色、红色。现在苏州变样了,不过我觉得灰白色还是苏州的本色,所以我就决定要用灰白色。苏州从前的建筑用砖头,而现在用砖头不行了,砖头是工艺品,非常难做,所以就改为用石头,其实用石头反而容易。

曹可凡:而且这石头蛮奇妙的,碰一碰水就变成黑颜色了。

贝聿铭:碰碰水变黑颜色了,太阳一照就变灰。另外一个问题要解决的就是用瓦,苏州人总归要用瓦,叫瓦是吗?

曹可凡:瓦片。

贝聿铭:大家都说苏州一定要有瓦片。瓦片这事得从梁思成说起。大概是1920年的时候,梁思成是主张大屋顶,他也有他的道理。那时候在北京不能乱造房子,高高低低,平顶房子造起来不像样,应该有点气派,所以他讲要用大屋顶,他看法是对的。不过你到苏州来也用大屋顶,就没有机会可以变化,所以这顶顶要紧是要立体方面能变化。变戏法,建筑变戏法非常要紧,所以我在斜坡上和在墙上都用石头,变成全是一体,那么里面就可以有变化。如果这里是瓦片,那里是白墙,我就不能够变化了。我在这里面的变化就只有两个平面的。变化在建筑方面确实非常要紧。

米芾山水画中得到灵感

贝聿铭对变化的认知还要追溯到他的童年,1917年,贝聿铭的叔父买下了苏州狮子林做自家的祠堂花园,儿时的贝聿铭就常常玩耍于这假山园林之间。他记得,堆叠成假山的材料是太湖石,烟波浩渺的太湖盛产太湖石,石匠们根据原石的可塑性初步造型,再在湖畔仔细寻找空地,将石头置于其中,任凭流水冲击,通常是石匠本人把石头放到湖里,十到二十年后再由他的子孙去收回,这时的石头经过天然侵蚀,风水冲刷,变得纹理纵横,形态奇巧。由石头引发的时间认知,驱动着贝聿铭把苏州博物馆外的北墙设计成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石片山水景观。

贝聿铭:世界上恐怕也只有中国这个地方有这么有趣的事情,我能够感觉到这件事情对我产生的影响,那就是时间的重要性,它不仅仅影响了我的作品,同时也影响了我自身,艺术作品的创作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让你非常满意的效果,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不论是建筑,还是艺术作品,它真正的价值,最终都只能交给时间去作评判。我认为时间对我的创作来说至关重要。

曹可凡:在花园当中,您用石头做成的山水风景我印象非常深,据说您是从米芾的山水画里面得到一个灵感。

贝聿铭:对,仿这个宋人的画,用石片来仿,当然不太十分理想,我想做得差不多可以说百分之五十,将来可以做得更好,不过要做好啊,不仅要选石头的材质、形状,还要讲究切割的办法。我们到济南去了六七次,寻石头切割,蛮费时间的,将来有办法也可以寻找简单的办法做,可以做得非常好,这次还不是十分完整。

曹可凡:我知道您非常喜欢石涛过去做的片石山房,您在做苏州新博物馆的时候,是不是也是石涛园子给您带来的启发?

贝聿铭:片石啊。我设计的房子在欧洲、美国,用石头非常多,用石头非常坚固,而这次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用石头并不多,就是用在墙角上,墙头角上是一定要用石头,因为这个粉墙在角上不够坚固,所以用石头来保护它,是这个缘故。

贝聿铭在设计中,巧用石头的范例不胜枚举,在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中,他曾经要求工人们用切割钻石般的精准切割石材,以便做成尖锐的角度。他认为做出这种非常非常尖锐的角度,形成干练的线条是整个设计精神的体现,任何形式的钝化,都会减损这种气势。不过,工人们拒绝这种做法,他们说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因为这样会让石头碎裂,那时候您就会后悔的。贝聿铭对他们说,这些我都清楚,但是我准备冒一次险,还是想试一试,工人们就同意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人们喜欢这种设计,因为他们显然经常用自己的手去触摸它。

真正能存活下来的永恒还是建筑

贝聿铭:我觉得1984年年初时,人们针对我和这个项目的批评,是令我难以独自承受的。人应该坚持,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原则,当然可以有很多种坚持的方式,很多说服对方的方法,可以是很礼貌的,也可以是非常不客气的,但那并不是说我的坚持和要求会打折扣,一点都不会。我属于那种把几何性作为设计动力的建筑师,我们必须在几何学的范围之外,进行各种变化和组合,我们能这么做,那还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与造型有关,比如空间,事实上建筑就是空间。另外你还得考虑光线,光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了光线,谈何所谓形体。太阳光具有神奇的魔力,因为他的变化是如此丰富。不管怎样,我觉得几何图形对于建筑师来说仅仅是开始,它能有计划地、系统地将物体连接起来。但除此之外,你还得考虑质感、色彩、造型、光线和空间。所以说要将几何学的概念转变为建筑,需要很多其他的因素。

贝聿铭关于建筑几何学的理解,通过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得到了最为生动的例证。1926年,他的父亲贝祖贻(1893—1982)曾经是中国银行的第一任总经理,为了向父亲的光辉业绩致敬,贝聿铭接下了这个项目。在设计上,贝聿铭让最高的一根立柱将整个建筑的重量均分到四个角上,使之可以在每个交会点通过对角型结构把负重分散到四周的角度上,由此,他取得了一个工程学上的突破。不幸的是贝聿铭的父亲在几年后就辞世了,他甚至连中银大厦设计的模型照片都没有看到,这让贝聿铭深感遗憾。同样的人生遗憾还发生在为肯尼迪总统设计图书馆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导致整个工程持续了14年。当1964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整个美国都笼罩在一片哀痛的气氛中,人们开始计划修建各种纪念性的建筑,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项目,众多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聚集在肯尼迪家的客厅里,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贝聿铭也提出了创意,只不过他当时是其中最没有名气的一位,所以他认为自己不太可能被选中。

贝聿铭:我记得当时我正和家人在意大利度假,我住的地方没有电话,我收到了办公室发来的一封电报,让我在某时到某地接听一个电话。那是一个咖啡馆,我按照约定的时间到了那儿,电话铃响了,我拿起了听筒,是肯尼迪夫人的顾问比尔·沃尔特,他说,我入选了。他说,总统夫人觉得和我有默契,也很想参与到这个工作里来,很希望能与我成为合作伙伴。

这次非凡的中标,改变了贝聿铭默默无闻的现状,他逐渐成为美国建筑界的热门人物,不断收到更多的设计邀请。在各种设计理念风云变幻中,贝聿铭从不刻意追求新颖和前卫,他的设计以一贯的优雅,体现着现代建筑的魅力,他用那黑色圆框眼镜后投射出的坚定目光,孜孜不倦地攀登着一座又一座的艺术高峰。

第9篇:苏凡范文

过去几年里,卖衬衫布鞋、卖电器、卖书、卖小米手机,进军物流在CEO陈年“试错”精神鼓励下,凡客一路狂飙突进。而质疑凡客高库存、亏损额加大的声音也如影随行。“整个公司在反思,也在调整。”9月4日,凡客内部管理人士直言,去年凡客总体扩张速度过快,自从去年年末开始就进入了调整状态,而如风达裁员只是凡客整体调整的一部分。

“烧钱”的物流

2008年,不足50人;2010年,1260人;2011年,5000人,以上数据,是如风达官网披露的近几年急剧扩张的情况。

陈年在卓越的老部下、如风达总经理李红义,讲述了如风达创建的过程。2008年,李红义主管凡客物流,由于对手下的过度信任,导致凡客上海仓库监守自盗,损失巨大,陈年一怒之下将李红义“贬”去负责快递业务。快递业务当时仅仅是凡客物流的一个小部门,只有几十号人,李红义拿着10万元启动资金,带着如风达起步。按照如风达原计划,“2011年覆盖全国28座城市,建设站点超过300个,员工数量达到8000人”。

事实上,凡客自建物流早就有筹谋。在成立不到半年、资金周转尚不顺畅的时候,凡客便自建第三方物流配送队伍。也正是凭借自建物流,凡客拿出了“24小时送货”、“30天内包邮费无偿退换”、“当场试穿”等服务。

凡客认为,网购衣服客户摸不到也穿不着,物流是整个网购过程中能与客户最近距离接触的一环。自建物流已为凡客赢得了不少良好购物体验的口碑,并让凡客换来了超过50%的二次购买率。

据凡客官网显示,截至2011年,如风达快递网点开通城市达26个,站点达到400多个,自建物流部分占总配送量的60%—70%。同时,凡客将打造24小时配送圈,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凡客物流中心为核心,300公里内开通24小时配送服务。

而中国物流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凡客大把“烧钱”自建仓储和配送背后,是沉重的物流成本支出,在配送体系、物流基地建设、运输管理等投入上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徐勇认为,因如风达不能承接公司以外的快件,即使凡客一天有十几万的运送量,如风达也无法达到快递公司盈亏线上的35万件/天;而如风达作为一家中小型快递公司网络不全,凡客40%左右快件需要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这样,如风达每天运送的快件量过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使得凡客自建物流的成本直接高于第三方物流成本。

“自建物流虽然能为凡客带来服务,但也直接侵蚀了凡客利润。”徐勇认为,按照规定,购买59元凡客物品无需支付物流费用,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如风达在免费邮寄,凡客需要用电商的盈利弥补快递的成本。

物流成本已经成为凡客沉重的负担。凡客一份筹备上市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1年一张凡客的“典型”订单,构成大致如下:客单价108元,产品成本71.5元,物流成本14.5元;分摊到其中的营销成本26元,其他运营成本23元。

进退之间

2011年8月,凡客销售品类扩张至9万种。而根据陈年的目标,公司将向1万人大军扩展,而2012年的销售目标为100亿元。不断膨胀的公司,导致外界对凡客质疑不断,加之2012年上半年电商“泡沫论”,关于凡客的各种负面消息接踵而来:推迟IPO、高管离职、库存过高……面对失控的凡客,陈年曾直言:“凡客膨胀了,高层变得心浮气躁,基层变得骄横腐败。”

“去年年末,凡客也在反思扩张过快的问题。”凡客内部管理人员透露,为此陈年也曾展开讨论会议,对公司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从去年7月开始,陈年终于大刀阔斧进行内部“换血”,这次大调整一直持续到2012年的6月份,凡客从两个事业部扩到五个事业部,再到六个事业部、七条产品线。

“如风达物流成本确实较高。”凡客的内部调整也延伸至物流领域,凡客内部人士表示,裁撤和关闭的站点涉及东北、西南、华南、华中四个地区,裁撤的站点共有十几个。

上述人士解释,此次“撤退”是如风达进行既定的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战略,未来除一线城市仍继续加强自建物流体系以外,凡客在二三线城市将更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撤出部分的配送将交予第三方配送服务的合作方。如风达将向配送合作伙伴输出技术、管理、培训系统。

“裁员并没有2000人,但目前也尚未完全统计。”上述人士表示,去年至今如风达确实在裁员,目前总人员不足4000人。此次裁员,与凡客欲在今年盈利无关,如风达是撤并了一些站点,但同时在一些重点区域还在加强布局,增加人员。其实这一裁撤始于去年年底并逐步实现,实际总裁员约为数百人,其实是为了配合公司四季度实现盈利目标。

对于调整原因,凡客方面坦承,为了自己能掌控并保证较高的服务品质,如风达员工人均配送服务成本高于部分第三方快递公司。一位熟悉如风达的电商物流业人也表示,如风达的人均成本确实较高,如薪酬水平较高、不要求员工加班等。加上在部分凡客订单并不充裕的二三线城市,配送量又“吃不饱”,如风达成本压力不小。

一份来自凡客的财务报表显示,凡客的配送成本确在一路加快走高。这份报表统计截至去年三季度,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配送费用率为8.08%,2010年全年为8.50%,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三季度配送费用率已为12.1%,当时如风达已进入快速扩张期。去年凡客全公司进入全面扩张状态,2011年上半年配送费用率则攀上13.58%,而三季度已高达18.97%。

而可对照的是,此前京东透露给投行的财务数据显示,去年其包括仓储、配送的整体物流费用率不过6.6%。

“在这种情况下,如风达的调整是理智的。”前述电商物流业人士说,与第三方合作可能更为经济。

结缘苏宁?

事实上,为了实现陈年此前提出的“今年一定会盈利”的口号,除裁员旗下物流公司外,凡客还采取了其他措施。今年7月份,凡客减少了四大门户和部分垂直网站广告投入,线下也减少了公交车等广告站牌等投放。凡客方面强调这一调整主要缘于眼下正是服装销售淡季,但在电子商务研究员鲁振旺看来,减少广告投放对凡客的影响着实不小,致使凡客的流量下降较多。

在过去几年里,凡客一路狂飙突进,而质疑凡客高库存、亏损额加大的声音也如影随行。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凡客陷入这样一个僵局:广告投放减少导致订单减少,这加剧了库存消化压力,随着大量应付账款到期,凡客的供应链会更加紧张。对此有分析认为,自建物流对B2C平台来说一直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国内的物流服务水平有限,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电商不得不自建物流,但是受淡旺季、大促、地域等影响,又很难平衡物流的配置,必须通过开放物流平台解决这个问题,不能指望B2C做整个供应链所有事,战线太长。

在鲁振旺看来,如风达必须从凡客诚品彻底剥离开,因为服装配送受季节等因素影响太明显,配送体系空闲时段多,如风达现有的配送体系按照促销高峰值设计,很多时段容易导致订单数量不足,成本过高。另外其隶属凡客旗下,也易导致同类电商顾虑,影响业务拓展。

对于近年来因高速扩张一直饱受非议的凡客诚品而言,经历了外界对于其资金链问题、高库存问题以及推迟IPO等更严重的危机之后,能否合理处置物流业务面临的困境也成为这家公司今后发展走势的一个缩影。

“自建物流时机已过,也根本来不及。”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孝华看来,电商考虑自建大都是迫不得已,在第三方社会化物流没有起来之前,中小电商不建物流是等死,自建是早死。好在大B2C的自建物流会走向开放,加上外部专业物流公司能力的提升,更多电商开始外包并走向良性循环,社会化物流体系逐渐形成。

转机或许已经到来,传统家电零售大鳄苏宁电器计划在未来两年投资超过150亿元建设物流基地,这其中不仅仅是为自身的电商业务服务,更将为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凡客诚品似乎有意登上这艘“大船”,据接近凡客的人士透露,陈年已经与苏宁方面多次接触,寻求在物流等方面全面合作。

这样的“牵手”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敌人”那么简单,凡客诚品急需寻求一条将自身资产由重变轻的路径,而苏宁则要给自己构建中的物流平台添加更多的用户。

“实质上已经延伸到了未来的物流平台之争,主角是京东商城与苏宁,凡客能否借助苏宁这艘大船成功上岸,也是苏宁第三方物流能力最好的注脚。”前述电子商务企业市场人士如是说。

垂直电商加速洗牌

尽管自建物流的服务质量相比第三方物流更有可控性,但其带来的巨额成本往往让中小电商不堪重负。中国物流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凡客大把“烧钱”自建仓储和配送背后,是沉重的物流成本支出,在配送体系、物流基地建设、运输管理等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如风达每天运送的快件量过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凡客自建物流的成本就高于第三方物流成本。

据凡客前员工透露,凡客在用人上并不科学,在凡客成立之初,由于大部分高管是卓越的老兵,所以很多观念都与网上买书有关。这就给了下属钻空子吃回扣的机会,并且由于公司对元老的重视,一些了解服装行业的人并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

而凡客的另一个挑战则是品牌。“凡客在2010年的确发展得不错,而且开始注重品牌的培养。但是在2011年,为了追求规模,凡客又开始走低价路线,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它的品牌认知。”国内一家知名风投负责电商项目的合伙人分析道。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的垂直电商面临着发展困境。凡客是代表,其他如红孩子将被收购、奢侈品电商佳品等深陷裁员欠薪风波、“中国电商第一股”麦考林濒临退市……近日,贴身衣物电商网站维棉也传出资金链断裂、拖欠货款、被供货方申请法院查封仓储,导致公司暂停业务的消息。

亿码总裁柯细兴坦言,“2012年为所谓的电商‘洗牌年’,而遭淘汰的电商企业将主要是垂直类电商。”今年整体电商环境不容乐观,资本迅速“退却”,不能吸引融资的中小电商只能缩减广告、推广等各方面的开支,从而导致流量和订单的持续下滑。另一方面,平台类B2C的“疯狂”扩张让那些没有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垂直电商“痛不欲生”,加上本身成本和投入并不低,因此,亏损便无法避免。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