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千劫火范文

千劫火精选(九篇)

第1篇:千劫火范文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举国同庆的传统佳节。每临这个特殊的日子,身处异乡求学、工作、创业的人们,总会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地赶回老家,和父母、兄弟姐妹团聚,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上一顿团圆饭。这是我们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习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

想必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储存着关于春节难忘的记忆。曾记否,孩提时代,我们总是在离春节还很久的时候,就开始和小伙伴们一起倒计时,算计着“过年”这一令人心动的时刻。算计着红包、压岁钱,算计着新衣服……可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因而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曾几何时红包、新衣服、烟花已无法沸腾我们的心情。反而逐年感觉到:过一个年,就是过一道坎,度一次春节,就如同经历一次“春劫”。

这些年因工作关系,一直奔赴于全国各地。在岁月的年轮中,经历了一个个滋味各异的春节。变化的是年轮,不变的是过年时痛并快乐的心情。似乎每次过年都得经历诸如“心劫”、“钱劫”、“情劫”、“体劫”等规模大同小异的“四大战役”。

“心劫”――每当春节来临,心里不免日渐感到紧张。因为回去过春节,必定要接受父母及同村长辈,甚至同龄人的“检阅”。如果在事业、财富等各方面红火还好,就怕走麦城的年景。回到家里,财富、事业都比不过人家,不但自己觉得没面子,而且父母也觉得脸上无光。那种过年,如在衙门里过堂。

刚出社会那几年一直不怎么顺,但春节到了又不得不按照习俗回家过年。因此,心也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被“劫”着,被撕着。对此,相信很多年轻人均有同感。

“钱劫”――每临春节,所有的商贩必定不约而同地发起“国难财”。特别是油盐柴米等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及车、船、机票,通常是一天一个价翻着跟斗往上涨。这成了“部级惯例”,似乎是已获得国人默认的潜规则。当然,所有的中国老百姓都未能幸免“遇难”。

我也不例外,每年回家过春节,钱包几乎都要被“洗劫”一空。来回车票就得花去一千多。回家后还得给自己和父母买一两套衣服,这也得花去一大笔钱。看到舅舅回来了,几个外甥围着团团转。为了捍卫本舅舅的“光辉”形象,那总得一人一个红包吧。光这项面子工程,就得“投资”一大笔。前前后后算起来,回家过一次年总得花去我几个月的工资。如同被劫,还不能报案,惟有暗自伤神。

“情劫”――有点小钱,能买上一张站票回家过年的人,还算幸福。最可怜的是,无钱买票,回不起家的人,或因为种种原因回不了家的人们。只能被迫留在异地他乡,思念、牵挂家中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除夕之夜,游荡在异乡清冷的街头,看着万家灯火,耳边响起欢腾的鞭炮声。一种有家不能回的伤感,必定悄然涌上心头。此情此景,又有几人不潸然泪下?鞭炮每响起一次,心里便随之阵痛一次。这种阵痛,相信每一位在外奋斗的人们都亲身感受过。

“体劫”――记得去年曾有一张走红网络的图片,牵动过无数网民的心。图中是一位蓬头垢面的民工妇女,胸前用布兜着一个婴儿,背上背着如同一座小山的大包。佝偻着背,急冲冲地赶路回家。这张图片所反映的,绝不是某个特例,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掠影。

春节期间,只要亲临火车站、汽车站,类似于那位妇女扛着大包小包,拖儿带女赶路回家的旅客满眼皆是。挤上车,有站的地方就算很不错了。可一站就是几十个小时,老人、孕妇、孩子无人例外。身体上的劳累,真难以用言语表达。

第2篇:千劫火范文

这里作为分析样本的是《南方都市报》“2005年度新闻报道奖•普通新闻报道奖”金、银、铜奖作品。根据要求,单一新闻事件的常规报道,消息、通讯、对话等报道体裁不限。作为媒体,最大量的就是单一事件新闻,它们构成了新闻报道中的常态,最能反映一家媒体的日常面貌;这一门类的获奖作品,则集中体现了一家媒体的采编思路和技巧,显示出该报塑造的新闻价值观。对“普通新闻报道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无疑具有解剖样本的意义。由于评审指标中“社会反响”为重要一项,我们也可越出一家报社的新闻评奖范围,管窥当下社会动态与思潮之一斑。

获奖新闻

《南方都市报》(下简称“南都”)2005年度新闻报道奖于2006年2月下旬公布,共有4个题材获得普通新闻报道奖。其中,金奖作品是《千里裹尸还》及后续报道;获得银奖的是《贫困县人头马喝哭志愿者》及后续报道;获得铜奖的有两个系列作品:《两少女遭绑架额头被刻黑字》、《光天化日女孩被抢、石碣扼颈抢劫案件》及后续报道。

《千里裹尸还》说的是:湖南农民左某猝死福建某建筑工地,和他一起打工的同乡李绍为等四人,将其装扮成醉汉,坐火车准备不远千里将尸体运回老家安葬。2005年1月2日,他们一行在广州火车站转车时,被警方发现。以都市人的眼光来看,这个李绍为确实蠢得可以,人死了首先应该通知亲属,然后就地火化。将尸体伪装成还活着的人坐火车,确实有悖于现代文明。但该新闻见报后引起的反响却是肯定性为主,大多认为李绍为等人是侠肝义胆,是忠信行为。

提名辞:绝大多数人认为难以置信的事在李绍为看来是那样理所当然,这种巨大反差正是背尸还乡新闻的价值所在。

《贫困县人头马喝哭志愿者》说的是:2005年7月24日,来到广东清新县寻访贫困大学生的北京志愿者,在县教育局的招待宴上动容落泪,因为宴席不仅鸡鸭鱼肉俱全,而且有洋酒“人头马”。这酒肉盛宴与志愿者们寻访所见的贫困生捉襟见肘的生活窘状,形成强烈反差,遂发出“扶贫岂可如此大吃大喝”的质问。

提名辞:我们看重这一新闻带来的轰动,更看重面对这一新闻时记者的敏锐、冷静与节制。

《两少女遭绑架额头被刻黑字》说的是:2005年8月11日凌晨和13日晚,在深圳某发廊打工的两名少女,先后被同一个男人带回出租屋,实施后,还向她们各自的家人索要1.2万元和3万元现金。因未拿到钱,歹徒对她们进行了各种,包括用针蘸墨,分别在她们的额头、、后背上刺下了“一号”、“”、“我是一只妓”等字。直至8月21日,分别被关押摧残了11天和8天的芳芳和甜甜,才被深圳公明派出所的民警解救出来。

提名辞:极端事件,极端新闻。

《光天化日女孩被抢、石碣扼颈抢劫案件》说的是,根据东莞热心读者提供DV拍摄的抢劫经过,南都记者经过多日暗访,2005年9月20日上晨6时许,该团伙在石碣镇东风中路的公交站牌附近,一个小时内,连续抢劫了3名单身女性,被摄影记者拍下全过程,掌握了石碣镇华润超级广场附近的一个抢劫团伙部分犯罪记录。记者报警后,9月22日早晨,东莞市公安局石碣分局实施抓捕行动,当场擒获28名抢劫犯罪嫌疑人。

提名辞:越位地做了警察该做的事,但更“到位”地做了“南都”该做的事。

采编技巧

在进行重要题材的采编方面,“南都”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运作体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重大题材连续报道,以免薪尽火灭

这涉及到新闻判断问题。如“千里裹尸还”新闻报道,若把李绍为判断为简单的愚昧之人,可能就认为不值得追踪,发一则消息了事。这起事件,从读者角度来说,他们有追根问底的兴趣;从新闻操作方面来说,对事件和人物进行多方挖掘,也有利于更深入揭示现象背后的动因。于是,“南都”就从2005年1月3日至1月11日,连续报道了9天,共发消息、通讯和图片14篇,其中,有6个整版。这对新闻的丰富性与延展性有极大促进。“千里背尸”报道按照三个方向展开:其一,回访李绍为的打工地点,还原他与死者的关系。这是最容易想到的思路。其二,探访李绍为的老家,求索他这种特异举动具有怎样一种文化环境与经济环境。其三,追踪李绍为的下一步落脚点。结果是,不少公司的老板被李老汉的忠义精神所感动,他最终受邀在惠州一私人农场做工。

如果说“千里背尸”体现的是一种时间上的连续性,那么,“石碣抢劫案”的报道则是一种空间上的拓展。在同一天,除了“南都”封面采用图片报道形式予以重点导读外,在“广东新闻版”、“东莞地方新闻版”则用了9个版面进行多版联动,分主题,多方面展示暗访、偷拍、报警与抓捕的整个过程。一次推出,报道干净利落。

2.不同组别的记者分工联动

如“千里裹尸还”新闻报道,报社整合内部采编资源,前后出动的有社会新闻组、深度报道组与图片部的记者共达6人。社会新闻记者对突发事件反应迅速,记者肖海坤首先报出核心内容:四个民工乘车千里背尸还乡。这一独家报道,引起读者强烈反响,记者随即对李绍为贴身跟踪采访。后来,深度报道组记者姜英爽与王吉陆先后加入采访,2005年1月9日见报的《李绍为:“只要良心觉得快乐就好”》,以对话的形式发掘了李老汉的内心情感与思想观念。两天后见报的《阴阳之间――“千里背尸还乡”故事背后,两个农民的生活现实和乡村生死观》,则是记者赶赴李绍为湖南老家,调查解剖当地社会生活、经济状况与乡村文化景观,使这一事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极大的拓展。由“南都”图片部主持的“目击”版也在1月9日推出两个版的《农民李绍为》,以图片的形式记录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湖南汉子。

3.以评论作配合,深化新闻事件的价值

新闻报道追求客观冷静,重在还原事物本相;对新闻意义的阐释与评价则交由评论来做。在业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南都”评论版,面对重要事件、新鲜现象,从不会失声。如“人头马”事件报道次日,即2005年7月26日,“南都”即发表社论《“人头马”喝哭志愿者志愿者要哭醒谁》。对此现象评论说,“他们的声音,不代表国家机器反腐倡廉的制度努力,但应当代表黑白之辨的公民意识与民智努力”。第三天,评论版发表两篇读者来信,从正反两面解读这一现象:《太失冷静的志愿者》一文对志愿者的“哭”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此事曝光,增加了派出方与当地政府继续合作的难度”。《给清新县教育局官员提点建议》一文则以微讽的口吻评议了该县教育局官员的辩解,同时,发表网友的《官场相信志愿者的眼泪吗》,将此事置于中国传统官场文化的大背景下,认为有关官员的心态是“殷勤接待即使无功也会无过”。作者虽然对一举改变官场潜规则并不抱太大信心,但还是认可这一事件显示出的积极意义:“志愿者这样‘不识好歹’的行为在今天社会显得有些稀缺,但对酒一哭还是给我们带来一丝安慰。”评论从各个角度进行阐释,令读者对这一事件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

同样,对于“千里背尸”、“少女额头惨遭刺字”事件,评论版也作了相当迅速而深入的解读。角度各异,却都是以现代文明为指针的理性言论。

4.与各类媒体合作,扩大独家新闻的辐射力

如“少女额头惨遭刺字”事件首次见报后,这一恶性事件迅速成为网上新闻焦点,许多网友希望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幕后消息。“南都”记者陈文定遂应邀作客搜狐网,积极做答,形成报纸―网络互动的局面。再如,“人头马风波”发生后,中央电视台也予以关注,“社会记录”栏目对“南都”独家报道的当事人进行追踪采访,记者田霜月也应邀作客央视。8月10日播出相关内容,次日“南都”即对央视节目摘要报道,使这一新闻在经历十余天的沉寂之后,再现往事,使新闻的传播半径大幅扩展。

取胜之道

在“南都”通行的且极富特色的采编技巧之外,这些获奖作品的决胜之道还有什么呢?我们试作分析。

1.“千里背尸”:城乡文化间的差异与断裂正如颁奖词所言:“题材惊人亦感人”。读“千里背尸”新闻,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名初看甚是愚昧的老汉,一名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老汉。他背着尸体坐火车,就不怕引起病菌传播?就不怕惊吓同车乘客?经过新闻追踪与评论阐释,继而我们发现他是一名善良的老汉,一名侠义的老汉。他带老乡出门打工,也要尽责让同伴“尸骨还乡”。虽然李老汉以非理性的手段欲达成理性目标,人们仍不吝用“义薄云天”这样的词来描述这一平凡的农民工,而略去其愚昧的一面。其中暗含了民俗浇薄的现代都市对乡村淳朴文化的一种景慕与向往。

在把握新闻走向的时候,“南都”采编人员有着清晰的判断。他们没有循一个常规的方向去挖掘李的同伴的死亡以及医疗等等农民工问题,而是去湖南李绍为的家乡进行生活现场的还原:经济条件差,已五旬开外,却仍要离乡背井去打工,其中的酸楚令人动容。另一方面,通过对话展示出其纯朴的道德理念。这些文字,更放大了李绍为在当下中国的典型意义,丰富了这一新闻的内涵。于是,社会广泛的同情心聚焦到这名贫穷的老汉身上,又引发了众老板争相聘请李老汉的局面,不期然地暗合了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大团圆”模式。

2.“人头马风波”:日常潜规则与悲悯情怀在给“人头马风波”的颁奖词中,有这么一句话:“可能被忽略的泪水,触动记者敏感的内心”。熟悉当下中国国情的人,对于“人头马”出现在政府的接待宴会上,大多会认为官员们是按惯例招待“上面来的人”,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记者如果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面对志愿者因喝“人头马”而哭泣的场面,就会觉得他们书生气,不谙世事,就会麻木不仁,丧失捕捉新闻的能力。因此,记者的敏锐性在这里就起了决定性作用。事实上,在“人头马”与贫困县的表象下隐藏着几组事物与观念的对立:

探访扶助贫困生与作为奢侈品象征的“人头马”出现在同一个时空中,构成巨大的反差与讽刺。上述的种种对立元素因志愿者的哭泣而交织在一起,爆发出极大的情感张力。志愿者们坚守着一份梦想,较少受种种潜规则的熏染,尚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毫无疑问,记者的敏锐性是与这种“悲悯情怀”息息相通的。

3.“刺字事件”:题材极端、处理内敛

客观地说,刺字事件汇聚了吸引眼球的各种新闻元素:“少女”、“发廊妹”、“吸毒者”、“”、“绑架”、“”、“刺字”、“”……由于当事人身为发廊妹,以寻常眼光看,不免产生歧视心态,报道不免会抱着客观主义的想法,渲染耸人细节。事实上,网络上转载这一新闻事件时,就用了诸如:“两少女遭绑架额头被刺侮辱文字”、“无辜少女被,禽兽在其额头刺字‘女一号’”等题目。

但“南都”在报道这一起恶性事件时,封面标题以及内页大标题分别是“两少女惨遭凌虐”和“两少女遭绑架额头被刻黑字”,措辞相当冷静内敛。在新闻报道的行文方面,“南都”也力求在揭示歹徒残忍行径的同时,对受害者抱着“理解之同情”。她们出生农村,年龄尚小(一名15岁,一名18岁),是到城市未久的打工妹,是误入风尘的发廊妹。记者以小心翼翼的笔触还原其身份:“其实她们只是和大多数女孩儿一样的花季少女”。这起惨绝人寰的恶性事件的采编相当成功,正如颁奖词所言:“克服了血腥,节制了煽情,态度平静,叙述清晰,情怀温厚。”

4.“石碣抢劫案”:常态新闻、非常操作

抢劫事件在珠三角城市屡见不鲜,此类新闻经常见诸报端,但是记者这次报道引起巨大反响,原因何在?

我们不时会听说“治安乱”,这是宏观的说法;也会听说“抢劫者凶残嚣张”,但失诸抽象。在这次报道中,“南都”通过多日暗访调查,在石碣拍得多幅犯罪现场图片,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地表达出来:抢劫者众多,光天化日,肆无忌惮;旁观者未施援手,避之唯恐不及;被抢劫女子自认倒霉,没有报警,乘公交车离开了事。反抗会带来生命危险,事后报警也没指望,这种治安状况下的民众之无奈与绝望,于此可见一斑。耐心暗访,放大一个抢劫现场,“石碣抢劫案”报道后,由一个具体而微的场面真切反映了东莞治安现状之严峻,震撼人心。

理念透视

金银铜奖的顺序反映了一种什么理念?“南都”为什么更推崇“千里背尸”与“贫困县人头马”新闻?

作为单一事件新闻,四则获奖作品可分为两大门类:“刺字事件”与“石碣抢劫案”体现了突发事件新闻的特质;“千里背尸”与“人头马风波”作品则是对“日常”两字作了很好的演绎。这两大门类的新闻可谓“双峰并峙,二水分流”,最终站在了南方都市报“2005年度新闻报道奖•普通新闻报道奖”的顶端。从“普通新闻报道奖”的金奖银奖铜奖的排序,可以看出“南都”对自身新闻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古今中外,凶杀、抢劫、贩毒、绑架等社会非常态信息,都会引人关注。回顾“南都”的新闻报道可知,铜奖两组作品淋漓尽致地延续了“南都”从“广州火车站宰客电话”到“东莞超市剁指事件”以来的新闻报道传统,只是在操作方式上更为娴熟冷静、火候老到。

而今,“南都”显然更看重对日常新闻事件的敏锐发现与深度发掘。西方现代著名剧作家梅特林克说过:“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悲剧性,它比巨大的冒险事件的悲剧性远为真实、远为深刻、远为符合我们真正的存在。”从余音未了的反响来看,“人头马风波”颇像日常生活中的小意外,但作为一种真实深刻的现实,也许更符合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李老汉千里背尸,事件的开端似乎是“平地一声雷”,但新闻报道则仍是循着日常生活持续展开:他的打工现场,他家乡的经济现状,他朴素的语言,他获得社会各方的好感与帮助等等,新闻表现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喜剧。而同伴的遗体渐渐退居新闻幕后,物化为李老汉忠义之心的见证。上述获得金奖和银奖的作品和烧杀抢掠题材无缘,甚至带有温情,带有一种文化的观照和一种制度的反思。这也反映“南都”的一种转向与升华,充分体现了主流大报在评奖中的理念与风范。

第3篇:千劫火范文

一百四十八年前的一天,同样是在这片星空下。

英、法联军在疯狂地劫掠之后,决定用一把火来毁灭这些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艺术结晶。

这园中所有,可毁,可拿的东西,他们全部拿走,毁掉。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精彩”的一幕。

一百四十八年后的今天,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将在2009年的2月25日至28日,拍卖那次劫掠中,他们得到的鼠首和兔首铜像。

然而,这两件铜器只不过是圆明园长春园海晏堂前的一个装饰物罢了,但,他们的估价是八万至一亿千万欧元,可这只是一件的价格,请记住这只是一件的价格。

而两件竟价格为2亿,人民币啊!

两件“破”铜器竟值2亿,这是为什么?

而现在竟有人在想办法让这值2亿的铜器,不费一分钱地回归祖国。

中国人永远都是这么“天真”,一百四十八年前,天真的相信,

“天朝”的武器最强,一百四十八年后,天真的相信所谓的“国际友好”!

为什么一百四十八年前,他们能火烧圆明园,而一百四十八年后,我

们却不能去火烧卢浮宫!

为什么一百四十八年前,他们在圆明园中疯狂的地劫掠,而一百四十八后,我们却不能在大英博物馆中疯狂地劫掠!

为什么美国可以联合多国,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我们却不能联合那些失去宝藏的国家,去讨回我们的宝藏,用武力去讨回!

当然这无法实现,也不可能会实现。因为我们太弱小,太善良;面对无赖的花言巧语,也无法回答。而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武力,让他们知道,拳头的味道。

第4篇:千劫火范文

“雷电行动”出笼

客机被劫持的这天,以色列总理拉宾正在召开例行内阁会议。下午1点30分,一份标有“特急-摩萨德”字样的密件递到了他的手上。就在这架被劫持的客机中断与地面的联系几分钟后,无孔不入、神通广大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就做出了“已被劫持”的判断。拉宾总理看罢密件,脸色阴沉,心情十分沉重,对年轻的运输部长雅克比说:“如果客机真的被劫持,必须尽快摸清情况。”随后,以色列政府立即成立了以拉宾总理为首,由佩雷斯国防部长、雅克比运输部长、格尔总参谋长等政要组成的危机对策委员会,商讨对策,专门处理此次劫机事件。会议决定首先搞清劫机的情况、意图,而后初步制定出两套应对方案:和平营救A计划和武装营救B计划。

随后几天,危机对策委员会陆续收到了诸多重要情报和消息:劫机分子共4名,他们是巴勒斯坦和联邦德国恐怖组织的成员,这伙人心狠手辣,劫机的目的就是以人质交换被关押在以色列、联邦德国和法国等国的53名;该机最终降落在乌干达首都恩德培机场,劫机分子把人质关押在候机大厅内。乌干达总统阿明,曾出现在恩德培机场“看望”过人质,并放出声来,说要充当劫机分子和以色列之间的调停人。劫机分子把犹太人乘客和其他乘客分开隔离,对犹太人乘客予以重点“关照”;劫机分子发表声明说:“如果在以色列时间7月1日下午2点还得不到满意答复,就要枪杀人质,炸毁客机。”

劫机分子之所以把飞机劫持到乌干达,是因为乌干达是个狂热的反犹国家。乌干达总统阿明军人出身,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暗中与巴勒斯坦恐怖组织勾结,同情支持巴勒斯坦对以色列的斗争。他对阿、以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屡战屡败极为痛心,曾表示,迟早要让不知天高地厚的“犹太佬”饱尝“乌干达铁拳”。阿明总统拥有军队2.1万人,坦克装甲车辆270辆,大口径火炮60余门,各型飞机80余架。他极为同情和支持劫机分子,认为如此“义土”应该受到尊敬和厚待,所以当被劫持的飞机一落地,他惊喜若狂,立即派遣一支伞兵部队进驻机场,与机场警卫勤务分队及劫机分子(7月1日,又有6名从索马里赶到恩德培机场,使增加到10人)合兵一处,并将人质押进恩德培机场候机大楼,一部分人负责看守人质,一部分人则担任机场的警卫任务。阿明总统决心借此良机教训教训“犹太佬”。

一开始,拉宾总理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试图通过和平谈判来营救人质。他请求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出面,要求阿明总统说服劫机分子。但一心偏袒劫机分子的阿明根本不买账。劫机分子也因有了这个靠山态度逐渐强硬起来,言称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而关押的国家,也都纷纷拒绝拿交换人质,这使以拉宾总理为首的危机对策委员会感到十分棘手,一时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拉宾总理深知绝不能向劫机分子妥协,否则将会陷入更大的被动之中。权衡利弊后,危机对策委员会断然决定执行B计划――以特种部队武力营救人质。随后,他们通过谈判假意答应释放扣押在以色列的,满足劫机的要求,为武装营救赢得更多的准备时间。

劫机分子果然中计,7月11日下午1时,他们同意将最终答复时限延迟72个小时,即7月4日下午2点,还决定释放101名人质。劫机分子推迟最后期限的决定,为以色列武力营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总参谋长格尔将此次营救作战命名为“雷电行动”。以色列国防部随后制定了详细的营救计划:整个突击部队由280名特种部队队员组成,分4个突击分队,分别乘坐4架C-130“大力士”运输机,在其他飞机(2架用于指挥、救护的波音707,8架用于护航的战斗机和1架加油机)的配合和支援下,在恩德培机场强行着陆,而后对关押人质的候机大楼发动突然袭击,救出人质后一同乘飞机撤离乌干达。

突击部队的具体分工是:第1突击分队,共35人,乘坐一号机,由内塔尼亚胡中校(注:乔纳圣・内塔尼亚胡中校是以色列现任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哥哥)率领,任务是突击候机大楼,解救人质;第2突击分队共30人,乘坐二号机,负责攻击由乌干达士兵守卫的指挥塔台,掩护第1突击队作战;第3突击分队,共36人,乘坐三号机,任务是破坏机场雷达,摧毁机场上停放的乌干达军用飞机;第4突击分队,乘坐四号机,一部分负责夺取机场油库并为自己飞机加油,另外一部分作为预备队,随时增援其他分队行动。

此次行动的总指挥是佩雷德空军司令,乘机在堪培拉郊外的维多和亚湖上空指挥;肖姆准将乘第1架C-130机,指挥整个袭击部队;内塔尼亚胡中校指挥突击部队营救人质。内塔尼亚胡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系,后在以色列特种部队任职,他既儒雅又干练,部下都尊敬地称他为“奈尼”,所谓的“奈尼”,在希伯莱语中意为“拥有剑和圣书的男子汉”。以色列国防部经过千挑万选,终于选中了出类拔萃的他。

为确保此次行动成功,参加营救任务的所有人员都进行了严密的临战训练和准备。“摩萨德”的情报人员特意找来了恩德培机场大楼的设计图纸,参考美国卫星拍摄的卫星照片以及被释放人质的证言等,很快制作了同候机大楼一模一样的实物模型。突击队员利用该模型,把候机大楼内的设施弄得一清二楚。

7月2日晚,肖姆将军和内塔尼亚胡中校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服,利用训练基地的设施,指挥着百里挑一的突击队员进行模拟演练。他们

在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按照战斗编组重点进行了针对此次营救行动的实战训练。第1突击分队重点进行了冲进关押人质的建筑物内、识别出人质和、击毙、救出人质的训练;第2突击分队重点进行了压制、阻击乌干达增援部队的训练;第3突击分队重点进行了爆破雷达、摧毁米格战斗机的训练;第4突击分队重点进行了夺取机场汕库、为飞机加油的训练。另外,救护分队还进行了运出死伤者并进行治疗的训练。参加此次行动的C-130运输机也进行了短距离(飞机滑行210米就可以停下)强行着陆训练。为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突击队还准备了1辆与乌干达总统专车一模一样的黑色奔驰轿车,准备乔装乌干达总统车队突袭候机大楼。为增强突击火力,突击队还在4架C-130“大力士”飞机上,装载了106毫米无后坐力炮的吉普车、装甲输送车、重机枪、“龙”式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等装备。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远程奇袭

7月3日下午,以色列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经过表决,内阁成员一致同意武力营救人质计划。15点30分,载着身着特战服、手持乌兹冲锋枪的突击队员和摩萨德特工的4架“大力士”运输机和其他保障飞机组成的突击编队,离开西奈半岛向乌干达进发了。这是一次空前的远程奔袭,突击编队要飞行4000千米,横跨十余个敌对国家,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为隐蔽企图,以军把4架运输机涂上了民航机的标志,飞行中保持无线电静默,降低高度,小心躲过敌对国雷达的侦察。

突击编队飞过蒂朗海峡,超低空飞越红海海面,纵贯吉布提领空,取道埃塞俄比亚,进入肯尼亚空域。航程出人意料地顺利,丝毫没有引起敌对国的警觉。7个多小时后,突击编队终于于当晚10点40分抵达乌干达恩德培机场上空。但气象突变,电闪雷鸣,飞机剧烈地颤动着,突击队员都暗暗地捏了一把汗。编队在目视模糊的情况下,依靠雷达摸索着前进。好在雷雨一闪而过。突击队员透过舷窗远远望去,整个机场一片灯火通明,对方好像毫无戒备迹象。

此刻,恩德培机场塔台雷达已经发现了这群不速之客。塔台飞行监察官用英语在国际民航通用频段上发出询问。“这是东非航空公司航班,我们从以色列运来了劫持者要求释放的巴勒斯坦人,请允许降落。”以色列人的回答十分流利,丝毫没引起对方的怀疑。还没等对方回复,一号机迅速向机场旧跑道俯冲而去。为了缩短冲锋距离,该机驶出跑道,尽量向扣押人质的机场候机大楼靠近。

一号机刚一停稳,第1突击分队便从后舱门乘车而出。打头的是一辆英式吉普车,车上是几个荷枪实弹的“黑人”彪形大汉,黝黑的脸膛泛出成严的光芒,个个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跟在吉普车后面的是一辆豪华的黑色奔驰轿车,里面竟然坐着乌干达人望而生畏的元首“阿明”。

在夜幕的掩护下,“阿明”车队风驰电掣般向候机大楼开去。候机楼的哨兵一看这架势,都以为是总统光临,慌忙放下手中的枪,向总统敬礼,然而回敬他们的却是无声手枪的子弹。这些人一枪未还就被全部歼灭,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在自己国家的机场竟然会出现假总统车队。原来,这也是“雷电行动”的一部分,为了尽量缩短接敌战斗的时间,避免人质遭到杀害,突击队假扮了乌干达总统阿明的车队。“阿明”是一个颇与阿明总统相象的士兵精心装扮而成的,而其他“黑人”司机和警卫也是突击队精心装扮而成的。顺利闯关后,为避免发生误伤,纳塔尼雅夫中校和他的部下迅速抹掉脸上和手上的黑色油彩,脱掉乌干达军服,准备向候机大楼发起攻击。

此时,指挥塔台上的乌守军似乎发现了情况有些不对头,立即关闭了机场上的电灯,顿时整个机场漆黑一团。这根本难不住突击编队,因为在临战训练中,它们配备了照明器材,专门进行了黑暗中降落训练。只一会儿,二、三、四号机也在跑道上着陆。各突击分队及装载的车辆鱼贯而出,随后突击队员乘车分别向各自的目标扑去。

第1突击分队在内塔尼亚胡率领下,跳下车朝候机大厅猛扑过去。此时,劫机分子做梦也没有想到,远在4000千米以外的以色列突击队员会深夜“造访”。他们中大部分人虽然按部就班地警戒和巡视,但已十分困顿,毫无士气。当以色列突击队员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搞不清发生了什么事,顿时乱作一团。

“卧倒!卧倒!”一声凄厉的希伯来语的大声呼叫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响彻大厅上空。顷刻间,所有以色列人质都听懂了这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语言,本能地趴向地面。一幅奇妙的画而出现了:夹杂在人质中的劫机分子和十余名乌干达守军顿时如鹤立鸡群般凸现出来。说时迟,那时快,突击队员的几十支冲锋枪以极高的射速喷出火舌,候机大厅内一时间硝烟弥漫,枪声如爆豆,密如雨织的火网吞没了这里的一切。及乌干达士兵虽然枪没离手,但还是没来得及还击,就全部命丧黄泉。

内塔尼亚胡中校和部下为寻找残存的,登上了二楼,找到了藏在厕所内的2名,并当场击毙。藏在机场大楼北侧的另1名也被打死。最后经过清点,一共打死7名,另3名不知所踪。事后,据乌干达人统计,在这些被打死的人身上,总共出现了近千个弹孔,平均每人身中百余弹。这里的战斗结束后,内塔尼亚胡不敢耽搁,立即组织队员将人质及受伤人员转移到运输机上。

与此同时,另外几支突击分队也正打得如火如荼。第3突击分队对停放在机坪上的军用飞机发起攻击,他们使用“龙”式导弹对其逐个进行“点名”,这种专门对付坦克的武器对付这些毫无防护能力的米格飞机简直就像砍瓜切菜一般,11架乌干达米格战斗机顿时灰飞烟灭。与此同时他们也袭击了雷达中心,在引爆炸药之前,队员们也没忘记卸下苏联制造的装置带回国内。埋伏在机场入口处的第4突击队,远远望见一队乌干达增援分队开了过来,他们使用装备在吉普车上的无后坐力炮和装甲运输车上的机枪迎敌,突然而强大的火力一通猛打,增援的乌干达分队死伤过半,余者作鸟兽散。

然而,攻击塔台的第2突击分队却不怎么顺利。守卫塔台的乌干达士兵清醒过来之后,迅速调整了部署,在猛烈火力的掩护下,进行有细织的反击。密集的火力一时间压得第2突击分队抬不起头来。就在第2突击分队进退维谷之际,内塔尼亚胡率领第1突击队突然前来增援。内塔尼亚胡带来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立了头功,第一次齐射,就打哑了乌军几个重要的火力点。正在集结冲锋的乌军士兵,失去了火力掩护准备撤退,然而以军突击队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以军突击队几十支冲锋枪像风暴一样向对方横扫过去,将成群的乌干达士兵撂倒在地,坚硬的机场混凝土跑道上尸横遍野。忘乎所以的内塔尼亚胡同他身边的

几名突击队员打得一时兴起,干脆从掩体后面冲上跑道,追击四散溃逃的乌干达士兵,然而就在这时,塔台上一处乌军火力点突然复活了,一梭子重机枪子弹从侧后击中了他。内塔尼亚胡饮弹身亡。他的牺牲迅速燃起了突击队员们心中的怒火,队员们把载有无后坐力炮的吉普车,开到距塔台仅数十米处进行直瞄射击。仅一发炮弹,火力点便飞上天,又几发过后,塔台便在浓烟烈火中狼藉一片,怒不可遏的突击队员乘势冲了进去,肃清了所有残敌,捣毁了所有设备。

就在内塔尼亚胡被击中的当口,第1架满载乘客的“大力士”飞机正急切地扑向夜空。机舱内死里逃生的乘客们万分激动,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一些老人和妇女儿童喜极而泣。随后不久,突击编队的另3架“大力士”飞机及其他飞机也相继起飞,并安全返回以色列国内。以色列特种部队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

余音袅袅

第5篇:千劫火范文

我们,看着人间的月圆月缺,把持心灵的是非曲直,掂量生命的跌若浮沉,逆走时光的斗转星移。

北京,一座古老而又时尚的城啊,用充满沧桑的口吻,讲述着我们铭记于心的血泪与辉煌。

积淀千年之审美 一火焚化为灰烬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四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一把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这场浩劫,我们无权冲破,圆明园已被狩猎。火焰吞噬摧毁,却无法击溃。废墟和鲜血,教会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上将由来无善死 功到雄奇即罪名

救民水火,处理冤狱,关心辽事,聚会奎英,题辞高塔。

袁崇焕,一代英雄,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的罪名“磔”死。崇焕伏刑之惨情,令人毛骨悚然,当时北京百姓都相信袁通敌,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史无前例奥运会 震撼世界心疯狂

当五星红旗染红鸟巢时,当祥云火炬点燃夜空时,整个华夏民族的血液都在跳动着,对于奥运的兴奋,又似乎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引起全身的共鸣。2008年的8月8日,人们的努力给了日期永久的意义,因为世界上也许从未有过十三亿人为一个时刻而屏息的先例;当然,世界上也许就更未有过十三亿人同时腾跃的辉煌。

第6篇:千劫火范文

VN、狗头、武器、索拉卡、剑魔、掘墓、劫、火女、拉克丝(光)。

2、阵容羁绊

九光、三召唤师。

3、核心英雄装备

VN(飓风、飓风、羊刀、或者巨杀)、劫(复活甲、救赎、变光)。

4、前期过度

VN、狗头、武器、维鲁斯、千珏或者任意二星炼狱、前期三光三炼狱两游侠VN有装备就很好过度了,如果VN和狗头来的特别多,打完石头人可以适量的赌一下三星,VN如果三星那就很好过度了。前期不太追求劫的装备,优先过度。中期到后期全都给劫拿装备。

5、阵型站位

光的特性光属性英雄阵亡给予其他光属性英雄回复血量和攻速,这也是后期劫能存活的基础、VN站中间,左右防刺客,狗头武器前排就可以。

6、装备分析

过度最好就是VN,飓风加上羊刀配合VN的技能特性带双游侠,伤害可以打的很高,三星VN保证存活的情况下基本上吃连胜。劫的复活甲配合救赎站起来满血配合光属性回血,无限循环,显卡燃烧之术。前期如果有劫的装备也可以给武器大师来过度,后期再找一个武器替换一下就可以了。

7、克制分析

光劫成型之后基本上能吊打大部分阵容,被六极地奥拉夫克制,有沉默加上极地等装备,劫很难分身出来。

8、后期转型

第7篇:千劫火范文

“浩劫”为多任务远征地面作战车辆,由帕特里亚公司的8×8装甲模块车发展而来。该车可以根据任务要求装备不同的武器、传感器以及通信系统。该车具备出色的机动能力和可运输能力,可以保证士兵在面对极端威胁时的安全。(励)

法国奈科斯特系统公司公布泰特斯6×6装甲战车 泰特斯(Titus)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多种变型,可选用不同的作战任务组件、作战环境组件。该车可以执行包括运兵、作战、战斗支援等多种任务。

该车具备很强的机动能力和防护性能。它采用新一代模块装甲,防弹水平达到2~4级,防地雷的水平达到4a和4b级,可防150千克的自制炸弹。乘员2~3人,可携载一个班12名士兵。该车可安装多种武器站,可采用7.62毫米机枪、20毫米自动炮以及40毫米榴弹发射器。其新一代车辆电子系统能够与C4I网络完全综合,“发现者”战场管理系统可提供环境感知能力,而周视摄像系统以及侦察机器人则使下车作战更安全。 (励)

俄罗斯公布“终结者”2坦克支援车 在下塔吉尔举办的2013年俄罗斯武器展上,俄罗斯乌拉尔机车车辆厂(Uralvagonzavod)公布了该车。该车编号为BMPT-72,是T-72主战坦克的现代化改进型。与之前的BMPT相比,BMPT-72采用了改进型火控系统,转塔武器站具备更强的防护。

BMPT-72安装有2门30毫米自动炮、2具30毫米榴弹发射器、4具130毫米“攻击者”-T反坦克导弹发射器、7.62毫米机枪以及2具81毫米烟幕弹发射器。

据称,对于装备了俄制T-72坦克的用户来说,BMPT-72可以使其无需采购新的设备,以最小的成本快速将装备提高到非常现代的水平。 (励)

俄罗斯与法国联合研制新型步兵战车 俄罗斯乌拉尔机车车辆厂与法国雷诺公司将联合研制新型步兵战车,在2013年俄罗斯武器展上,两家公司展出了该车的样车。据称,法方将负责提供传动、发动机、概念以及火控系统。新车将采用57毫米自动炮,超过目前世界上普遍装备的30毫米自动炮。该车的射程将达到16千米。

第8篇:千劫火范文

“都动抢了,现在白天人们都不敢出远门。”千里之外的我听了这些“警匪片”似的场景描述,十分担心故乡的亲人。当年那个虽然贫穷但很宁静祥和的小村,今天为何变得如此恐怖?

我的故乡在鲁西北平原上,一条新马颊河平缓地流过,大多数年轻人在外边打工,老人妇女和孩子是大部分家庭的主人。前几年修起来的“村村通”公路,除了人们出行方便之外,并未给村子带来多大变化。很多人家原来的摩托车都换成了电动车,这样就可以不用缴纳每年120元的“养路费”和60元的 “路港费”。张大伯就是骑着借来的新电动车被劫并遇害的。

这两年来,据我所知村民被抢不止一两次,受害人还都是中老年人。犯罪分子一般是三五人结伙,开着摩托或者面包车作案,据说劫杀张大伯的歹徒就是开的红色面包车。劫匪借口问路让人停下,借助人多且手持凶器能轻而易举地将受害人控制。笔者的姑父曾在村口不远的地方放羊,大白天就被三个歹徒抢走三只价值一千多元的山羊。没有办法,稍微有反抗可能就会遇到不测。这些留守农村的“5460部队”是弱势群体,丝毫没有防御能力。

基层警力不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是农村治安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故乡县城上班的同学在QQ上说,他们村总共有七八十户人家,有八九户被人“下院了”,一个五保户两头仅有的黄牛被偷走,报案时民警居然说“你夜里不睡觉不就丢不了么?”以笔者故乡来说,全乡57个行政村,3.2万人口,派出所只有5名干警。若为双班倒工作制,正常情况下只有两三名工作人员,一般出警两人,一旦多处同时报警,难免顾此失彼,贻误案情。让干警天天乡间巡逻,更是几乎不可能。如今四通八达的村村通公路,更便于犯罪分子机动化作案。所以,一旦案发将给案件侦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基层民警压力大、收入低,是制约警力增加的一个原因。笔者几个部队专业的军官同学宁肯到垄断国企当个“大头兵”也不愿到乡派出所任职。也不难理解,他们把一腔热血和青春都献给部队,若再转到乡下派出所这类清水衙门,养家糊口的确是个现实问题。警力不足,所以一旦出现刑事案件,派出所只能“秋后算账了”。在电视的民生新闻上经常看见,一夜之间村民们的几百颗树木被拦腰砍断、蔬菜大棚莫名起火、鱼塘被人投毒的新闻。警察来了,找了相关当事人问问备案就走了,极少有在短时间内就能把案件弄个水落石出的,有的干脆没了下文。

现在很多村民牛羊遭抢或被偷只能自认倒霉,报案的很少。知道即使报案希望也不大,还弄得满城风雨。农民大都爱面子,怕人笑话,脸上无光,索性忍气吞声了。我的邻居家大伯,去年一夜之间两头即将出栏的大肥猪被人掠走,大娘暗自哭了几天,也没报案。从报纸、电视等媒体经常出现的关于农村治安状况恶化的新闻司空见惯,农村治安问题已经成了普遍问题。

在现今还不允许拥有枪支、警力不足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成立“乡村治安联防队”刻不容缓。政府应该旗帜鲜明地从舆论到资金给予支持,并提供业务培训与指导,让农民联合起来保卫家园,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提前预防,时刻警惕,壮大人民的力量,才能使犯罪分子闻风丧胆,仅仅依靠警力不足的基层派出所,短时期内要扭转这种治安混乱的局面,很难。只有让群众团结在政府周围,才能构筑一道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天罗地网,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才有保障。

第9篇:千劫火范文

中国总不乏“文化啃老族”。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也总有消费不完的祖宗庇荫。汉墓如此,长城更甚。七年前,位于北京怀柔西水峪的“野长城”,还是一处原汁原味的明遗址。外地人相信长城青砖是镇宅之宝,当地人视长城青砖为致富之道,于是有报道,“村民倒卖长城砖,加速长城破坏,五元卖掉历史遗产”。葫芦岛境内的古长城也在劫难逃。有游客对长城青砖“避邪”、“镇宅”笃信不疑,居然挖空心思,疯狂盗拆,致使城墙伤痕累累、斑驳陆离、不堪入目。

挖汉墓黄土,拆长城青砖,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雷峰塔,“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又一次印证了“无主财产”(“公有财产”)的易被破坏。鲁迅说,“无破坏即无新建设,大致是的;但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他将破坏分为三类,即革新式、寇盗式、奴才式。革新式的破坏此处不赘。如何识别后两种破坏呢?先生给出了标准,“凡言动中,思想中,含有借此据为己有的征兆者是寇盗,含有借此占些目前的小便宜的征兆者是奴才……”无论寇盗式还是奴才式,其行为结果都是共同的,“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马王堆汉墓不用说了,清帝康熙指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法养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康熙皇帝不屑于修筑长城,却热衷于建造圆明园。这个“万园之园”今日何在哉?前年国内纪念圆明园罹难一百五十周年,许多专家认为,圆明园的劫难并不止于1860年这个时间点。一百五十年来,圆明园实际上遭遇了四重劫难。一是“火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精美建筑大多被烧毁,许多花草树木被破坏,大量珍贵文物遭抢劫。二是“木劫”。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园中太监勾结土匪、地痞(当然也有百姓),拆除建筑木料,砍伐园中古树,甚至烧炭变卖。三是“石劫”。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官僚、政客对园中石料巧取豪夺,平民百姓肆意盗取,石刻文物被拆运各地。四是“土劫”。始于民国年间。许多农民住进园内,耕稼种植,搭房造屋,挖山取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山形水系终遭破坏。

圆明园遭此四劫,遭遇了两类破坏者,一类是寇盗式,如英法联军、军阀政客;一类是奴才式,如清宫太监、平民百姓。在过去的岁月中,我们往往只将圆明园的罹难单向或片面地归罪于外国强盗,却从来不肯提及本国百姓也曾参与破坏,甚至对行径同样恶劣的军阀与政客也过于客气,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同仇敌忾,仿佛唯有如此才是“政治正确”。外国强盗固然罪不可逭,本国强盗同样罪在不赦,强盗何需分中外,破坏岂必论东西!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