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西师范大学现况范文

广西师范大学现况精选(九篇)

广西师范大学现况

第1篇:广西师范大学现况范文

关键词:广西高校 武术套路 竞技实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5643(2013)09―0042―03

1 前言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目前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魅力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而高校作为传承和发展武术的重要途径,更应该重视和推动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但从参加广西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的情况来看,仅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医学院、玉林师范学院、百色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12所高校,这意味着竞技武术在广西高校尚未得到广泛开展。因此,有必要对广西高校竞技武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促进竞技武术在广西高校的开展,不断提高武术竞技水平,进而推动广西高校竞技武术的快速持续发展。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广西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为研究对象,以参加本次比赛的教练员(28人)和运动员(63人)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有关高校竞技武术方面的文献资料。

2.2.2 访谈法

访谈相关专家学者及参加广西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的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深入了解广西高校武术套路教学及训练情况。

2.2.3 观察法

现场观察广西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各单项比赛,记录比赛数据。

2.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充分了解广西各高校武术套路竞技水平。

3 广西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竞技实力比较分析

3.1 广西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于2011年8月1日至4日在广西工学院举行,本次比赛共有12所高校参赛,分别是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百色学院、钦州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体专)、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柳州师专)、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比赛分为男子组、女子组,设立长拳、南拳、太极拳、刀术、剑术、棍术、枪术、对练等8个项目。比赛执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定的最新《武术竞赛规则》及其有关补充规定(无规定难度,不需要配乐),按各单位比赛的得分之和计算团体成绩,并决定团体比赛的名次。

3.2 广西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团体实力比较分析

由表1可见,在武术比赛团体实力上,广西中医学院取得了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男女团体3个第一名,显示出了较高的竞技实力。其次是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取得了女子团体、男女团体的第二名以及男子团体的第三名。广西师范大学作为广西最早创办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也取得了女子团体、男女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总体来看,广西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基本上被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师范大学、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所垄断。

通过对广西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长拳、南拳项目的比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长拳项目上,男子长拳第一名由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夺得,广西中医学院则获得第二名,两者相差0.05分,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以9.15分名列第三(见表2),从排名与得分上可以看出竞争非常激烈。而女子长拳方面,广西师范大学夺得第一名和第三名,显示出较强的竞技实力。

南拳项目被广西中医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几所高校所包揽。从比赛得分来看,各高校间的差距较大,广西民族大学以9.30分的高分获得男子南拳第一名,超出第二名0.27分,女子南拳第一名更是超过第二名0.5分之多,(见表2)充分说明广西高校南拳项目比赛的竞技实力较强,但整体水平发展不均衡。

从表3可以看出在男子太极拳比赛中广西中医学院一枝独秀,包揽了前三名,而且得分都在9分以上。在女子太极拳项目上,广西师范大学夺得第一名,二、三名则由广西中医学院获得,而且作为第二名的广西中医学院与广西师范大学仅相差0.05分。由此可见,除了女子太极拳第一名,其他名次全部被广西中医学院所包揽,充分展现了在太极拳项目上的竞技实力,这与学校的性质和专业特点有着密切联系。

从表4可以看出,广西中医学院和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在刀术项目的竞技实力较强,男子刀术第一名由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以9.40分夺得,第二名由广西中医学院以9.25分夺得,广西民族大学则以8.85分屈居第三。而女子刀术方面,广西中医学院以最高的9.45分夺冠,超出第二名0.68分,显示了较高的竞技水平。在女子剑术项目上广西中医学院实力并不是很强,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在男子剑术比赛中则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与第一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仅相差0.03分,可见在男子剑术比赛中各高校间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

在棍术项目上,广西中医学院和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表现出较强的竞技实力,其中广西中医学院以高于第二名0.43分的成绩夺得女子冠军,同时还获得了男子二、三名的好成绩,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则获得男子冠军和女子第三名。(见表5)

在枪术比赛中,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师范大学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在男子枪术项目上广西中医学院以9.15分夺得第一名,女子枪术第一名则由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以8.95分获得,(见表5)而且各名次之间的分差较大,充分说明各高校在枪术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武术对练项目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运动员掌握扎实的武术基本功,还需要运动员之间协调配合。在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对练项目中,广西民族大学经过顽强拼搏,获得了男子第一名和女子第二名的好成绩,广西师范大学则以9.00分获得女子第一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中医学院也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见表6)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广西共有61所高校,而参加广西第七届大学生运动武术套路比赛的仅有12所,开展范围仅局限在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院校(如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和开设有体育专业的院校(如玉林师范学院、百色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由此可以看出竞技武术尚未在广西高校得到广泛开展。(2)武术团体竞技实力方面,广西中医学院独占鳌头,取得了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男女团体的第一名,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师范大学、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则包揽了团体比赛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在团体竞技实力方面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3)武术单项竞技实力方面,作为团体第一名的广西中医学院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女子南拳、刀术、棍术和男子太极拳、枪术,而在长拳和剑术方面则相对较弱;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的优势项目则集中在男子刀术、棍术和女子枪术;广西师范大学在女子项目上展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获得了女子太极拳、长拳和剑术的第一名;其他项目的第一名则被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子长拳、剑术)和广西民族大学(男子南拳)获得。(4)综合研究表明,广西高校竞技武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竞赛体制不完善,严重影响各高校参与的积极性;训练经费不足,场地和器材无法满足训练的需要;教练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武术后备人才匮乏等,严重制约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竞技武术的发展。

4.2 建议

(1)加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武术教学改革发掘一批具有较大潜力的人才并加以重点培养,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竞技武术,推动高校竞技武术水平的提高。(2)进一步完善高校武术竞赛体制。应充分考虑广西各高校的实际,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区别对待的原则,设置专业组和非专业组,进一步完善竞赛体制,调动各高校参与竞技武术的积极性,促进广西高校竞技武术的普及与发展。(3)各高校应加大对竞技武术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改善武术教学和训练条件,同时加强对训练场地和器材的科学化管理,进而满足高校竞技武术教学和训练的需要,为竞技武术的发展提供保障。(4)加强武术专业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优秀武术人才,更新训练方法和理念,进行科学化训练,不断提高训练水平。(5)加强武术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通过各种途径招收一批优秀的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如在招生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获得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等。(6)充分发挥高校武术社团的作用,举办各种武术比赛。各高校可以经常开展“大学生武术节”、“高校武术交流比赛”、“校园武术节”等活动,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积极性,以此发掘更多的武术人才,同时还可以增加运动员参加各种武术比赛的机会,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柏利.对我国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5(11):6-8.

[2]袁春杰.从全国第8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看高校竞技武术的发展态势[J].安徽体育科技,2008(3):83-85.

[3]张一龙,张继生.湖南省高校竞技武术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0(8):38-40.

[4]邓以华,初学玲等.浅析影响山东省高校武术发展的因素[J].搏击・武术科学,2011(1):15-16.

第2篇:广西师范大学现况范文

[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蒋津辉(1982- ),男,广西全州人,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钟之华(1984- ),女,广西贺州人,广西大学物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安全教育;胡俊杰(1973- ),男,广西宾阳人,广西大学物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041-02

所谓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目标,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育以及日常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对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以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迅速发展和社会治安的日益复杂化,高校安全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是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本文选择广西高校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调查问卷形式,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研究,探索现阶段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规律,以期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一、广西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对广西10所高校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在校大学生按照每个年级25%的比例发放了《广西高校安全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66份,其中有效问卷1060份,问卷回收率为97.17%,问卷有效率为90.91%,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广西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参与情况、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接受安全教育的途径、社会活动安全防范技能状况、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六个方面。

1.广西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参与情况。安全教育课程是大学生接受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的最主要途径。对广西高校大学生参加安全教育课程的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1060名大学生中,每学期参加三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有10%,每学期只参加一次安全教育课程的有30%,而有10%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参加过安全教育课程(见表1)。由此可见,广西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课时不足,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将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2.广西高校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如表2所示,对参加安全教育课程学习的大学生进一步调查,了解其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广西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传统老套,涉及面较窄,主要集中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食品安全等传统领域,而对于新时期的社会交往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涉及较少。

3.广西高校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途径。关于广西高校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途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广西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途径较为单一,主要还是通过教师传授的传统途径,没有充分利用宣传舆论阵地和现代信息媒介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引导,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如42页表3所示,在所调查的1060名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接受安全教育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通过校园网络、广播、论坛、报刊等其他途径接受安全教育的学生人数均较少,有63名学生甚至没有接受过任何途径的安全教育。这表明传统的安全教育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和实施途径,难以收到积极的实际效果。

4.广西高校大学生社会活动安全防范技能状况。关于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安全防范技能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见42页表4),高达62%的大学生没有充分掌握相关劳动法律法规,44%的大学生没有到正规的招聘会求职,38%的大学生没有通过正规的招聘网站求职,49%的大学生没有在工作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67%的大学生对非法传销模式没有深刻的了解,39%的大学生曾有过求职被骗钱的经历,54%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当今大学生社会活动相关的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有待提高,这与大学生求职心切、社会阅历不深、经验不足有关,也与广西高校社会活动安全教育没有完全到位有关。

5.广西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状况。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大学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由于网络信息的隐蔽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网络犯罪成为新型犯罪方式,受害群体中当代大学生占了不少比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调查研究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状况十分必要。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见表5),在所调查的1060名大学生中,高达65%的大学生不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54%的大学生不了解网络安全知识,31%的大学生曾有过网上购物受骗的经历,33%的大学生曾遭遇过网络求职陷阱,3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网瘾,3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曾经浏览过。

6.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由于大学生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疏导而引发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见表6),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7%的大学生不了解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76%的大学生在心情不畅时不会求助于心理咨询师,5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能理智地应对困境,37%的大学生常感到生活没有希望,52%的大学生常抱怨生活的艰辛,71%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考前焦虑症状,61%的大学生表示常不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

综合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当今广西高校大学生中安全教育的参与度不高、受教育内容不广泛、受教育途径单一、社会活动安全防范技能匮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心理调节和心理承受能力欠缺,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施现状不容乐观。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高校的安全教育机制效果不佳,高校领导层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足,安全教育方法及手段简单落后;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主动接受安全教育的意识不强,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一些大学生不重视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他们的心理年龄并不高,对性知识和社会实践中的人际交往有许多不足,加上一些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一些学生存在独立生活能力差、与人沟通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1.提高对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校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的现状,应当设立以学院及部门一把手为负责人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小组,并建立工作办公室、执行办公室、考核办公室等相关配套机构,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经费纳入财务预算,并根据新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增减,旨在将高校安全教育贯彻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当中,实现安全教育的长效性和连贯性。

2.落实高校安全教育学分制。虽然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但当前不少高校没有深刻认识到加强安全教育与培养高素质人才之间的联系,没有把安全教育放到素质教育的高度上去理解。因此必须把安全教育的内容逐步充实到素质教育中,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教育落实学分制是一项强有力的措施,它不仅能够提高高校领导层及安全教育工作相关部门对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而且能够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和约束力。

3.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辅导员和保卫科干部是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外聘一些具有丰富安全教育经验的专家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增加相关专职安全教育工作者的数量和提高质量;旨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4.创新安全知识传输途径。通过放映大学生安全事故警示电影、举办大学生安全事故警示论坛、大学生安全教育主题征文比赛、大学生安全教育主题辩论赛、大学生安全教育讲座、大学生安全网站及微博等多种形式进行高校安全教育,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达到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5.创新安全知识的传授内容。通过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育工作者传授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安全知识。比如,防火防盗防毒防损伤等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防范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知识、人际交往安全(特别是异往的原则与常识)知识、网上信息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教会学生掌握自我保护、自我调适等防范风险的方法与途径。

6.组织学生干部参与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代表,如果能把学生干部加入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之中,既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进而又能影响和提升周围同学的安全意识,更能够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蒋娜红.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杨得志.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recid=&filename=008107906.nh&dbname=CMFD9908&dbcode=CMTdoVUxyTFYxMjdGcks0R2RqTXE=,2008-

10-23.

第3篇:广西师范大学现况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98-02

一、会计实训教学的现状及调查分析

(一)调查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广西全区高职高专院校(不含独立学院),涉及地区范围包括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百色、崇左、河池、贵港、梧州,共十个地方。所包括的专业主要有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及会计与审计等专业。

(二)调查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制订调查方案,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访谈法进行资料的搜集以及数据的整理。问卷调查主要以电子问卷为主,实地问卷为辅,电子问卷又可以采用邮件、QQ、微博等方式进行调查。访谈法主要通过走访或者电话采访两种方式。走访院校主要以南宁市内的院校为主,通过老师的引荐和会计学生的调查观察,对所调查院校的实训教学、设备设施、共建共享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8份,收回的问卷有126份(主要是电子问卷),回收率达到85%。此外,调查组采取就近原则,走访了南宁周边的高职院校,通过实地观察,咨询在校师生,取得了比较客观充分的资料,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内容及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主要了解了广西高职院校的分布、实训资源的构建、实训教学的师资配置以及会计学生就业能力等情况。

1.广西高职院校的分布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是电子问卷为主,包括南宁、柳州、桂林等十个地方。样本主要情况表现为:从办学的主体上,包含了公办、民办院校;从办学的院校类别上,包含了理科类、工科类、文科类、艺术类等院校;从办学的水平上,包含了国家示范院校、广西示范院校和一般高职院校。有效样本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见表1):

表1广西高职院校的分布情况

2.会计实训资源的构建情况

调查收回的126份问卷当中,主要从校内实训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方面进行调查。从收回的资料整理来看,在开设有会计或相关专业的33所高职院校中,有90.91%的院校建设有自己会计手工实训室,有93.94%的院校建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其中配有相应的会计软件占75.76%;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部分院校购买了厦门网中网会计实训系统,进行一体化会计实训,比例占30%;个别院校还开有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会计师事务所模拟实训室、银行及出纳实务实训室、珠心算训练室、纳税申报实训室等,但所占比例较低。另外,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有绿信会计有限公司,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有财务公司,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有南宁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提供全天候的保障。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从建设数量来看,建有3-5个实习基地的高职院校占45.45%,建有7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的占21.22%(见表2)。

从调查的结果表明,广西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还比较重视,基本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但存在以下较为明显的现象:一是文科类院校较比其他院校,会计实训设备配套较为齐全,比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二是公办院校较比民办院校,会计实训设备要较为先进,种类也较多;三是院校之间会计实训资源共享的情况比较少见,个别民办院校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

表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3.会计实训教学的师资配置情况

会计实训教学的开展需要优质的师资,特别是具有一定企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尤为重要。从此次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广西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有讲师职称又有会计师职称的占43.64%;在企业从事会计工作或参加过顶岗实习达到2年以上的仅占28.60%;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36.36%;公办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达到65.15%,民办院校的仅有33.23%;从配备实训指导教师来看,有58.26%的高职院校配有稳定的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有41.74%的院校没有配备实训指导教师,特别是民办院校;从对外学习与交流角度来看,有86.56%的高职院校教师到别的院校或者企业进行学习交流,但却只有18.56%的教师到别的院校进行实训指导。

从以上的数据表明:一是广西高职院校具有高学历的双师素质比较缺乏,特别是在民办院校,具有企业会计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基本上是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二是院校之间师资共享的情况比较少见,特别是在公办与民办之间,没有充分利用好师资资源,彼此间几乎没有对口的交流、合作与扶助。

4.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情况

会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影响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此项调查,主要对会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入手。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分别给各影响因素进行赋值分析(影响很大为2分, 影响较大为1分, 影响一般为0分, 影响较小为-1分, 没有影响为-2分) , 并按照“Y5*2+Y4*1+Y3*0+Y2*( - 1) +Y1*( - 2) ”来计算各项影响因素的分值( Y5至 Y1分别表示选择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影响较小、没有影响的人数),结果见表3。

表3 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从表3可以看到,影响会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依次排序为(前五位):能力(指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自信心、相关经验、所获证书、教学实践。严格来讲,这五个因素都与动手实践能力密切相关。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中小企业偏向于尽快找到上手的做账先生,并不想花太多精力用于新手的培训。所以,高职院校要想拉近就业的距离,就必须在会计学生毕业前加大实践实训教学的工作,培养技术应用型的会计人才。

二、结论与建议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加强会计学生实训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会计学生就业能力受到重大的影响。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会计人才已是高职院校重要责任所在,院校应充分整合教学资源,致力于广西整个区域教育的发展,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是集中有限的资金,建设集团化的实训基地,辐射多个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实训教学、创业教育的开展。

二是创建区域性的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实现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鼓励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之间的交流与援助。

三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合作保障机制,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经济区区域性实训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泽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0).

[2]周桂萍.广西中小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0,(9).

第4篇:广西师范大学现况范文

(一)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去年总书记在西安召开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给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各省市都在尽一切力量,研究和规划作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省市都把教育的发展作为大开发的重要思路。特别是从去年高校扩招开始,全国高校扩招48万人,其中陕西高校扩招1.2万人。高校扩招数额如此之大,给西部各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高校带来了压力。正是这压力,使我们商讨尽快落实扩招工作的具体措施,如充分挖掘高校现有潜力,改革学校后勤工作;根据各校实际情况积极推出了“走读”制度;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审查、审批一批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发放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和联合筹办一批高等师范学院。所有这些充分调动了高等教育战线上广大教职工的改革热情,给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生机。

(二)西部大开发高等师范教育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西部和东部的差距,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劳动力素质的差距,人才的差距。据统计,“西部地区199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比全国低1.53个百分点。全国接受高等教育比率不到4%的省区有5个(广西3.75%,贵州2.86%,云南3.36%,2.06%,青海3.55%)其中4个在西部,占80%”。北京、天津、上海三直辖市,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更高一些,西部大多数省(市)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仅以陕西为例,有科教优势,但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影响,科教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陕西的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为25.12%,高出全国15.88%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陕西及其西部各省科技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外流的势头,现在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伴随着21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对我们经济的影响和对全民素质提出的要求。特别是西部各省是身跨农业社会、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三个阶段,具有相对落后,基础薄弱,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事业带有过渡性,不确定性和探索性特征。因此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比别的省份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任务,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大批的合格师资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高等师范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研究和制订西部大开发,必须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

二、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情况分析

(一)中国西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分布情况(1995年)

从上表统计结果看,截止1995年西部有高校214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理工院校50所,农牧院校15所,林业院校2所,医疗院校25所,师范院校62所,语言院校2所,财经院校13所,政法院校5所,体育院校2所,艺术院校7所,民族院校7所。改革开放20年来,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占总数30%)以其低重心,宽覆盖面,紧密结合西部地方经济和基础教育需要发展为目标,完善了西部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坚持为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基本上形成了三级层次布整体完善的态势。

(二)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

按照高等学校统计分类相比较,西部地区普通高校类别齐全,学科也比较完善。但由于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及其专业布局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和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且条条制约过强,导致院校科类、专业等层次的结构不协调,缺少区域的平衡性,如青海、宁夏、高校少,无法合理配套。目前西部地区办学层次和院校科类结构不合理,出现比例失调,如四川现有42所高校中有一半即21所是专科,而专科中又一半,10所是师范专科。可见调整专科比例,尤其师专升本科的比例更显突出。

(三)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大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水平

第5篇:广西师范大学现况范文

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我国是人口资源大国,今后的人才工作重点是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打造人力资源强国。而广西作为人口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开发人才方面更是任重而道远。如何确定广西区域人才战略也成为“人才兴桂”的重要前提。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与外国建设的首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10国作为整体与外国建设的首个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于一体的,东亚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新一代自由贸易区。这虽然是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南南型”自由贸易区,但到2010年1月建成之时,它将拥有19.8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其规模之宏大,不容世人忽视[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专业人才的短缺却成为当前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多年来,广西结合自身的实际,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地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动“职教攻坚”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提升自身的人才素质,并且通过建立“人才小高地”、“人才特区”等措施,大力建设人才队伍,以此作为“人才强桂”战略的突破口。

2007年广西顺利通过国家“普九”验收,完成了“两基攻坚”,2008年又启动为期三年的“职教攻坚”计划,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广西现有中等职业学校476所,在校生68.9万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学校占19%,连续四年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招生任务,高中阶段普职比达0.9∶1,名列全国前列[2]。目前,广西正在加紧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教中心建设。广西师范学院从今年开始,也招收职业教育师资班,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从政策发展看,政府非常关注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劳动者队伍的职业素质的提升,旨在造就一批有专业技能,能够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劳动者队伍。同时,广西近几年也在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自2004年首批13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挂牌以来,已建立了32个人才小高地[3]。人才小高地主要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针对产业集群中的优势项目和空白项目开展研究。从布局看,这些高素质人才队伍主要倾斜于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重点优势产业、填补地域或产业(行业)空白的产业集群。广西师范学院的人才小高地就重点关注广西的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广西区域性人才战略立足于开发本地优势产业和资源性深度开发,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培养和引进人才,解决未来一段时期的人才需求。与其他区域相比,广西的人才战略凸显出自身的特色,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自己战略的思考。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广西选取了职业教育作为自身发展的重点,强调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和高中后教育中的优先地位,这种政策取向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强烈影响广西教育的整体走向,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概括起来,广西区域人才战略的重点可以表述为如下几个方面:1.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打造职教中心,并以此为契机,为广西工业化培养专业技术人员。2.利用区位优势,引进和造就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专业人才。3.确定人才开发重点区域,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以资源开发为辅助,地方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实现人才资源整合和二次开发,造就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库。

二、区域人才战略对教师教育改革取向的影响

(一)区域人才供求关系使传统师范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1.广西普通中小学校教师需求量呈急剧下降趋势,职业教育师资仍有一定的需求空间2008年,广西全区有小学在校生4,448,080人,比2007年减少76,760人;招生765,620人,毕业767,240人;有小学专任教师218,040人,比2007年增加2,200人。明显的特征是:学生数在减少,专任教师有少量增加,增加比例为教师总量的1%左右,生师比为20.4∶1,基本上达标。小学教师补充的数量基本上维持在教师自然减员补充上,没有大量增加需求的可能。2008年,广西有普通初中在校生2,119,360人,比2007年减少53,080人;招生762,820人,毕业695,820人。有专任教师117,470人,比2007年增加370人。明显的特征是:初中招生与小学毕业生基本持平,说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完成,其维持率较好,但是就教师需求而言,新增教师极少,仅为0.31%。生师比为18∶1,基本达标,但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2008年全广西有普通高中在校生757,050人,比2007年增加2,360人。有专任教师40,810人,比2007年增加940人。基本特征是:高中在校生仅有少量增长,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扩大,2008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共招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新生29.00万人。普通高中的生师比约为18.55∶1,新增教师数约占总教师数的2.3%。说明普通高中阶段师资还需要一定数量的补充。职业教育师资则严重短缺,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奇缺[4]。

2.师范院校的师范生独特性正在削弱,就业优势地位在继续减弱首先,师范院校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不具备优势。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采取较为灵活的教师招录制度。根据目前广西职业教育的状况,双师型教师相对偏少,但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生由于专业上的局限,很难进入职业中学任教,相对而言,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更适合于职业中学的教学,他们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之后更容易胜任职业学校教师。其次,“凡进必考”制度提高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的几率。由于我国对教师资格制度采取公开考试的制度,规定中小学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这种“凡进必考”的制度,降低了教师资格入门门槛。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大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在提高,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再次,师范教育引以为荣的从师任教技能训练日趋弱化。当前粗放型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和从师任教技能培训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随着教师资格门槛的降低及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师范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市场竞争将更加严峻。

(二)区域人才储备战略转变要求教师教育的发展路径应当重新定位

从师范院校的发展路径看,我们已经走过了短缺教师的时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教师队伍的爆炸性增长时代已经过去,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必须转型。

1.区域人才储备战略从党政机关和学校转向企业和社区,要求师范院校必须承担起为企业和社区提供人才服务的责任告别短缺时代的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正在面临着两难的抉择:选择教师职业,竞争愈加激烈,选择非教师职业,社会认同度又不高。正如上文指出的,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在减少,地方人才战略在发生转变。过去的人才储备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学校,现在大量的人才都流向企业和社区。人才储备战略的转型,客观上要求教师队伍培养是竞争性的培养,更多的师范院校资源应当转而为企业和社区培养人才,才能适应战略转型的需要。

2.师范教育转型基本完成,师范院校成为综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由于社会对教师队伍的需求发生变化,在政策和战略布局上,国家对教师教育发展进行一定的调整,其支持的方向和支持的方式会发生重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

(1)减少师范院校数量,减少教师教育专业招生人数。十几年来,随着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调整,基本完成了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今后,本科及以上教师教育专业将主导着我国教师教育的走向。

(2)对教师培养和培训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认证制度。目前教育部已经推动此项工作的实施,许多不具备资格的学校已经被取消师范专业的招生资格。

(3)实行开放的教师资格培养制度和培训制度,鼓励竞争性地培养和培训教师。随着“凡进必考”制度的实施,教师培养制度将更多地落实到课程模块,而不是专业培养计划。随着教师学历的逐步提升,教师培训主要转向专业发展培训,培训项目也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具有较强教师专业指导能力的院校。

(4)扩大师范院校非师范类专业的招生规模。由于人才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师范院校毕业生垄断教师队伍成为历史,学校为维持生存和发展,开设非师范专业,扩大非师范专业的招生规模,提高学校的综合性,实现转型,是必然选择。如此看来,师范院校面临着重要的战略选择,一方面,将培养教师的职能集中于少数学校,通过教师培养资格认证和减少师范院校数量,减少新升格综合院校师范生招生数量等政策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原有师范院校通过招生专业的转变,摆脱原有师范教育模式,走综合培养模式。

(三)局部优势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取向要求教师教育必须突出专业化的教师训练课程开发与实践

从广西的区域人才竞争优势战略布局看,利用区位优势,开发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区域人才竞争优势战略非常明显。通过人才资源整合和二次开发,打造一大批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实用型人才和高端人才成为广西人才战略的重中之重。教师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母机,必将服务于本地的人才战略。对于那些有志于承担责任的师范院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突出自己在教师教育中的竞争优势,确保在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中占据优势地位。从战略的角度看,任何组织都必须寻找到自己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优势。实践证明,竞争优势必须通过诸如兼并、技术壁垒、开发新产品等手段才得以继续维持。在开放的教师队伍培养和培训制度下,教师招录和教师培训都具有较充分的竞争。通过考试杠杆调节的教师队伍招录制度必然会集中到具有教师教育专业优势的少数师范院校。而培训制度的变革,也使各地区教师培训资源逐渐集中于少数优势师范院校。能够统领本区域教师教育的学校,其在教师专业化课程建设方面应当符合中小学校的需要,且善于开发新的培养和培训课程。十几年来,师范院校一直在寻求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和方法,多数院校整合学校资源,成立了教育学院,承担教师专业化研究和培训的职责。6所部属院校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改革,正在探索高水平师资培养的模式,为其他师范院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而越来越多的新升本科院校则逐渐退出教师培养的舞台,转而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服务。省属师范院校则通过人才引进和整合平台,拓展教师专业化服务的范围,尤其是开发教师培训市场,新一轮的教师教育“圈地运动”正在展开。

(四)内部协同发展和效益最大化要求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大学与中小学协同发展

在战略管理中,协同作用是实现战略构想,整合内部资源的重要途径。它常常被描述成1+1>2的效果,教师教育体系中,各独立机构内部通过有效机制联合起来,其所产生的效益要大于各个独立单位各自努力所创造的效益总和。如何整合教师教育专业和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学界一直存在着学术性和师范性的论争。从理论上讲,学术性强调学科专业课程应当达到相应的水平,而师范性强调的是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否能够满足教师岗位的需求。从实践上看,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强调学术性作为基础,例如采取从本科即将毕业的学生中招录部分学生进入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在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中,强调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另一种模式是将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单独的课程模块,供本科学生选修,获得相应的教师教育课程学分,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作准备,在这种模式下,教育实习作为一门课程开设。以上两种模式中,第二种模式被普遍采用,而第一种模式在部分部属院校中施行,一般是通过教育硕士学位课程或第二专业方式实现。从实施的效果看,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模式下,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而且可以保证学术性的前提下提供教师教育课程。第二种模式则是通过教师教育的课程来实现教师教育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这种课程往往是分散的,理论性的,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以实现其目的。从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上看,也存在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论争。在课程时数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任何加深单方面的课时数都必然导致另一方面课时数的减少。如何在这两者之间的权衡是每一所师范院校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许多国家,理论性主要是通过大学独立设置教师教育课程而获得,而实践性培养往往依赖于与中小学校的合作,在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少数国家则将实践性课程全部下放到中小学校,由中小学校指导教师完成。在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中,实践性课程一般都是通过教育实习来完成,约持续4-6周,主要是通过将学生带到实习点,由大学带队教师和中小学校的指导教师合作完成指导任务,学生在中小学校中获得实习的机会。从实习授课时数上看,一般都保持一周1-2节课的水平,期间一般还承担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实习任务。理论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这几门课程来实现。以上论争不仅仅局限在理论上的探讨,不同的师范院校也在尝试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以协调学术性、师范性与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论争。在开放的教师教育体制下,并不存在着惟一正确的路径,但是内部协同是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途径,这其中,教育学院和专业学院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成为师范院校做强做大教师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三、区域人才战略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取向

区域人才战略对所有的高等院校都产生影响,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到区域人才战略的转变。以广西的区域人才战略转变为基础,广西师范学院也正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我们认为,在区域人才战略背景下,广西的教师教育改革取向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育改革取向应当以区域人才战略为参照系

从广西的区域人才战略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人才基本战略。教师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应当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合格师资,为教师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基础教育是教师教育一贯而且基本的使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无疑应当以此为基础来展开。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为传统的教师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职教师资培养创新、改革、新模式的探索应该成为基本方向之一。

(二)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和专业化应当加强

不可替代性是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教师教育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并不是制度设计的结果,相反,开放的教师教育制度并不保护不具有独特性和专业化的教师教育。传统的师范教育依靠“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教育理论课和“三字一画”(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教学简笔画)等传统教学技能的训练赢得社会的认可,但是,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课改不断推进,传统的技能型教育显然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必须通过改革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整体更新来实现新的教师专业化,适应社会对教师的人才需求。在改革过程中,广西师范学院依据新的形势,调整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模块内容,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实践性课程,推进以“新三手”(现代教育技术能手、心理健康帮手、教育科研强手)为基本内容的能力培养,着手研究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师教育课程平台的建设,顺应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教师教育招生应当少而精,专业发展应当专而强

区域内师资队伍的现有容纳度有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面向应有所更多维度的调整。根据区域人才战略部署,师范院校应当充分发展非师范专业,以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同时,在招生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师范毕业生在就业适应性、能力多样性、职业技能的强迁移性上要有新的举措。既然,非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可以成为教师的合格来源之一,那么师范院校的师范毕业生更应该能够成为社会多种行业、职业的竞争者。为避免教师教育资源浪费,在招生规模上,应当强调少而精、专而强的战略。有针对性地扩大需求专业的招生,如广西的地理课程教师稀缺,广西师范学院作为惟一拥有地理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就要扩大规模招生。职业师资缺乏,广西师范学院从今年开始举办职业教育师范专业,以争夺教师人才市场。在专业建设上,强调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通过专业化改造提升教师教育的品质。我们通过课程改革、教师资源平台建设、教师技能训练、与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提高学校在广西教师教育的知名度,推动教师教育人才的高就业率,扩大教师培训市场的占有率。

第6篇:广西师范大学现况范文

本报讯(记者 王智)日前,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营销工作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本次营销研讨会由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发行工作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承办,来自中南地区的14家大学出版社及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华书目报》共16家单位参加了研讨会。各出版单位领导和有关代表围绕“大学出版社市场营销以及转企改制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的发展之路”等议题各抒己见,并结合本单位情况分析了当前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未来变化、将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目前出版发行业市场格局的大变动中,大学出版社要苦练内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长远发展积聚力量。虽然与会各出版社的经营、发行情况不同,但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营销环节中遇到的各种掣肘问题以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让大家有了共同语言。湖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发行工作委员会会长廖建军指出,目前市场格局的大变动、大学社的转企改制等情况使部分兄弟出版社在发展中产生了迷茫,遇到了困难,在这个时候大家汇聚一堂,是探讨研究问题、共谋发展的好机会。会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创建者之一、现任该社党委书记的王建周回顾了广西师大社艰苦的创业之路,介绍了其发展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姜革文认为,目前市场的发展使得大学社转企改制迫在眉睫,数字出版的强势崛起以及国家各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将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他还结合广西师大社自身的情况谈了未来的发展之路及战略规划,为各兄弟出版社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新华书目报》总编辑赖雪梅则从行业信息媒体的角度对出版社的市场营销和宣传工作提出了诸多建议,并结合市场变化分析了大学社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引起大家的共鸣。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田道全表示,大学社转企改制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市场营销的真正改革发展应与其他部门的改革相配合,他并阐述了具体的操作原则和操作方法。

实际上,大学出版社在整个出版格局中不仅数量多、份额大、码洋高,受到各方重视,更因其在教材和学术出版上的突出地位而备受关注。然而,各大学出版社因为发展机遇不同,路径各异,条件有别,因此导致目前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一些取得先机的大学出版社,经过多年积累,发展趋向明确,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部分出版社因为历史原因、人事变动等因素的制约没有跟上步伐,情况严峻。近两年来,大学社转企改制是国家出版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改革不仅仅要制定宏观政策,更应该考虑到技术层面的操作,此次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营销工作研讨会集思广益,成效显著,为各社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12285

第7篇:广西师范大学现况范文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 幼儿教师 科研能力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欠发达,学前教育发展起点低。高素养的幼儿教师科研队伍是确保我国《 幼儿园工作规程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在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顺利贯彻实施的基本保障。因此,笔者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现状进行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110名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所裨益。

一、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

1.幼儿教师学历偏低

我们首先对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年龄的统计数据来看,40岁以上的教师占28%,30岁以下的占57%,30~40岁的占15%。教龄在10年以下的占67%,10年以上的占33%。调查对象既有刚入行的新教师,也有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样本的多层次选择将使本研究更具代表性和一般性。从学历的统计数据来看,被试中有12%的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余大部分教师的学历为大专和中专。从访谈得知,有的教师初始学历并非学前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在从事这一行业,由此可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不仅存在学历偏低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专业不相符的问题。

2.教育科研意识模糊

强烈的科研意识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由调查得知,幼儿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意识,但这种科研意识仍然比较肤浅,在问及“您认为教育科研对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时,一半以上的教师都认为作用非常明显,这说明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科研对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但在访谈一位民办幼儿教师时,该教师对“你们平时有科研活动吗”回答的却是与幼儿园讲故事有关的内容,据此可以认为,该教师并不是真的理解教育科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部分幼儿教师已经有了教科研意识,但这种意识是浅层的、模糊的。

3.幼儿园教研活动频次少

调查表明,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的幼儿园只占3%,每季度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的学校占6%,有的私立幼儿园一学年从未开展过教研活动,这说明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频次较少。通过调查得知,广西农村私立幼儿园一般没有专项教研室,有的农村公立幼儿园虽然设有教研室,但是平时很少开展教研活动,这说明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幼儿园工作中还没有坚持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幼儿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有待加强和提高。公开课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比较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比较喜欢的形式,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教师综合能力的检验,更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检验,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公开课等教研活动,特别是青年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同行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4.没有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科研离不开对问题的思考,如果碰到问题只会怨天尤人、烦躁或发脾气,而不懂得思考并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就只会是一个机械的教书匠。由于我国国情特殊,师生比例普遍比较悬殊,在这种师生比例不协调的情况下,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困难后不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所以教学反思对一个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调查中,当被问到“在教育教学中,是否曾经遇到一些困惑,有没有深入研究下去”时,只有4%的教师表示有;同时只有3%的教师教学期间天天写教学反思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的总结,但从调查结果看,真正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展开反思的教师并不多。

5.科研论文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论文写作是科研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推出科研成果以及进行经验交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问及“您写过论文吗”时,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人写过。在问及“您公开发表过论文吗?在什么杂志上”这一问题时,教师的回答表明,部分教师公开发表过论文,但大都是发表在普通的教育刊物上,仅有个别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这表明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在问及“您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时,有64%的教师是为了职称晋升,有30%的教师是为了获奖,仅有6%的教师把论文写作当做个人兴趣爱好。这表明部分教师的写作动机存在问题。

6.科研能力自我评价度低

让教师自己来评价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让我们从教师自己的角度来了解其教科研能力的情况。首先,从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来看,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的仅占2%,这说明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是不够好的。其次,从对课题研究基本程序的了解情况看,有67%的教师选择不了解,33%的教师选择了解;从对教育科研方法的掌握情况看,非常熟悉只有14%;从曾经主持或参与过几项课题研究情况看,63%的教师没有参加过,21%的教师参加过1~2项,参加过5项及以上的占6%。这就说明,虽然公办幼儿园比民办幼儿园科研机会相对较多,但是就其总量来说,教育部门给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方面创造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因而幼儿教师也就很少能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教育科研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是在教育科研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只有具体的教育科研实践,才能使教育科研知识转化为教育科研能力,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被调查的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与教育科研的机会少。

7.科研环境不佳

在问及“在业余时间您想要学习、科研,干扰或阻力大吗”时,28%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经访谈得知,教师压力大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园的教学任务重;二是家庭的影响,在访谈中得知,有的教师处理家庭事务占用了不少时间,没有时间去考虑教育科研的事情;三是部分幼儿教师自己感觉水平、经验都有限,所以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信心。结合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一般都有教师参与过教育科学研究,一些教师也发表过一些文章,也主持过幼儿园的相关课题,而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私立幼儿园,较少有教师参与专项的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在问及“幼儿园有没有科研奖励或鼓励措施”时,幼儿教师的回答表明,公办幼儿园有相关奖励政策,而私立幼儿园却没有。由此可见,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在教师教科研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对策

1.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试想连幼儿教师的稳定性都无法保障,教育科研就更加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是保障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建设的首要因素。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偏低、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比例较高、有的甚至是“半路出家”等现状,相关管理部门应首先建立幼儿教师准入机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吸引广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或者对高素质人才降低准入门槛。最后,对在职的农村幼儿教师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快捷有效的师资培训,培训一支土生土长的幼儿教师队伍。培训应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儿教师队伍,这是保障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科研正常开展的基础。

2.让教师意识到教育科研就在教育教学生活中

由调查得知,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虽然知道教育科研重要,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要么认为那是高山仰止的“科学”,令人敬畏的“圣经”,要么认为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其实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就在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只要平时多留心观察,多做记录,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综合与概括,就是在进行科研。如果幼儿教师总是任务式地教学,对幼儿身边发生的任何事件都不去反思、总结,也从不做记录,那么这样的幼儿教师就不具备研究的意识和态度。另外,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在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建设方面的相关措施或培训缺乏针对性,应让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意识到,教育科研写作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为了让教师在活动中游刃有余,驾驭活动的能力更强 [1] ,提升幼儿教师观察的能力。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或课题也应来源于幼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关注儿童、书写儿童,写自己的生活琐事,写自己的教研感悟,写教学故事,写你身边的人和事 [2] ,不要轻视生活琐事的写作。

3.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软硬件“一起抓”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民办幼儿教育成为了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办园的体制是公办还是民办,教育科研都是幼儿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此,教育管理部门除了要对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硬件设备进行管理以外,还要对幼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等软件“一起抓”。从调查情况来看,公办幼儿园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的管理上都比民办幼儿园要成熟,公办幼儿园在教研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不能较好地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而民办幼儿园在教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暇顾及科研建设。由于民办幼儿园在体制上实行市场化经营,自负盈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孩子的发展与幼儿园盈利性冲突的问题,他们认为满足家长需求,争取到生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科研方面可有可无,因为家长并不关注。因此,管理部门必须通过教研管理的途径,让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及规范化得到一定的保障,达到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目的。

4.建立“区域城乡幼儿园教研管理互助共同体”

从调研的结果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存在一定差距,公办幼儿园从教育科研制度到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比民办幼儿园要规范得多。民办幼儿园把焦点主要集中在迎合家长的需求以争取更多生源上,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因此,应由教育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区域城乡幼儿园教研管理互助共同体”,即一所教育科研力量较强、教研师资队伍较全的城市幼儿园与一所教研力量相对较薄弱的农村幼儿园之间,或者是一所公办幼儿园与一所民办幼儿园之间组成帮扶“一对一”,两所幼儿园定期召开教研活动,互派教师到对方幼儿园顶班等,把开放、互动的理念引入教研活动,让彼此的教研理念、教研管理、教研方法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也会让两所不同的幼儿园教师看到差距,有差距就会有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让这种动力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起到监督作用,定期对农村公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的质量、规范性等进行检查,督促民办幼儿园活动的规范性。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普遍偏低,其中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科研能力存在差距。要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必须要提高幼儿教师对科研的深入认识,帮助幼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与写作方式。

【注: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教师教育立项课题“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JS04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533000)

参考文献:

第8篇:广西师范大学现况范文

【关键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如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一直是高校研究和努力的方向。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方案出台后,各高校更是注重专业与产业的对接。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紧随国家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的脚步,高校也应注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引导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

一、“物流热”与物流专业学生对口就业难的供需矛盾

我国的现代物流已经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但现实当中,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对口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的学生并不多。以广西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2014、2015届毕业生对口就业仅占毕业生人数的17.27%和13.91%。为什么“物流热”、物流产业巨大的缺口的背景下,物流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两者之间存在着供需矛盾呢?究其原因,既有我国物流产业现状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0年2月,物流业被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我国的物流业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水平较落后等问题。这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或很少从事物流行业。1.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虽然西部地区也在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建设,但总体来说西部地区比东部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缓慢,很多物流企业管理仍处在原始人力状态,这多少打击了毕业生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的积极性。2.物流管理制度仍未完善。我国物流业目前管理还不够规范,无统一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和管理,造成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物流企业效益降低,物流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与劳动付出不对等。这也使得愿意从事物流业的毕业生人数减少。

(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存在着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吃苦耐劳精神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对职业期望值较高等缺点。这些缺点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1.学校的原因。从高校培养的角度看,高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高校物流专业教师多是从经济学相关专业转型到物流管理专业,“半路出家”导致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绝大部分教师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和实际物流管理能力。因此,他们在培养人才时多是理论讲授,缺乏物流规划与管理的实际案例,物流实践操作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同时,高校没有重视物流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和合作,仅靠学生毕业前仅一个月的短期专业实习实践很难让学生系统掌握物流管理规律和工作经验。此外,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有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仅对学生就业求职、应试技巧等方面重点指导,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等内涵的教育引导。这使得很多学生毕业后职业目标不明确,存在着只重薪酬、盲目择业的心态,对职业前景迷茫。2.学生自身原因。(1)学生就业期待与自身能力的矛盾。我国物流企业最缺乏懂得物流实际操作的人员,和了解物流行业现状及业内基本情况、有物流行业工作经验的高级专业人员。而多数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缺乏在企业的实践技能,有些毕业生渴望涉足很多领域,学习很多知识,但博而不专,虽然表面看起来什么都懂,其实内部很虚弱,每一项能力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外强中干,使得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种种困难。(2)双向选择就业模式下学生的职业责任奉献意识减弱。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将个人发展、薪酬作为择业的主要目标,就业时有“一步到位”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而进入物流企业工作往往是从基层干起,做一些类似底层的苦力工作,这让缺乏职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的大学生没有办法接受。

二、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

要让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其加深对物流管理职业认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促使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物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东北师范大学薛利锋认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应“着力构建‘知’、‘情’、‘意’、‘行’为主线的内容体系。”笔者认为这一体系也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上。

(一)以“知”为基础,开展物流管理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教育

认知影响行为。对物流职业价值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物流管理职业能力,是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只有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物流行业的发展规律有充分认知,才能使毕业生做出职业选择的决定。同时,学校应根据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对应的物流职业技能教育,使毕业生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工作后能较快适应岗位要求。

(二)以“情”为动因,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

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其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具有激励和调节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自觉把自身成才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热爱自己的职业,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个人价值,使学生养成“祖国繁荣我有责,产业发展我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三)以“意”为重点,开展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

“意”是大学生践行职业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学校应进行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鼓励学生确立职业奋斗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培养事业心,在职业选择上正确处理个人地位、待遇与乐于奉献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物流职业道德意识和物流职业行为规范。

(四)以“行”为关键,开展职业规划与职业体验教育

职业价值意识最终通过职业实践体验行为成为稳定的价值观念。因此,学校应建立物流实习见习基地,使学生通过实际职业岗位的锻炼实践,巩固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做好符合职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念。

三、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我国物流产业将快速发展。如何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改革以适应地方经济需求一直是广西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努力探索的方向。广西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已招生培养超过10年,2013年获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工程”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近年来,广西师范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产业对接、就业促进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加强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方面,笔者认为应从专业教育、实践巩固、分类指导、价值实现等方面加强教育与引导。

(一)加强理论,增强自信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扎实广泛的理论知识。在培养模式、讲授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均要进行改革,形成合力。1.依托专业建设平台,构建四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广西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坚持走特色专业建设道路,2011年获得了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区级建设平台,2013年获得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工程”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部级的广西师范学院—钦州港口集团物流管理实践教育基地等建设项目。精心构建了以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习相结合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习实训”四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2.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培育特色课程群。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等精神,广西师范学院与广西发改委、广西工信委、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田阳商业局、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钦州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南宁云鸥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了物流学科“政产学研”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协同培训人才新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订、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等方面协同制订和实施。此外,广西师范学院依托与广西物流行业龙头企业钦州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部级的物流实践基地,构建具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特色的四层次课程体系和以港口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以及物联网环境下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两个特色课程群,为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委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能力。通过教师在企业的学习,了解企业需求,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思路,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教师到企业也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工作理念,培养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指导委员会合作、培育特色课程群、师资队伍挂职锻炼等方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增强学生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的自信心。

(二)因材施教,分类规划

教育要尊重学生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也不一定只有到企业公司就业一种选择。因此,广西师范学院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未来就业意向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对未来就业意向是到企业公司工作的学生加大实习实践力度,促使其充分了解、掌握物流企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对于未来就业意向是到高职院校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学生,重点提高其教师教学技能以及班级管理能力;对于未来就业意向是考研升学的学生,安排指导老师对其加强物流专业理论研究的引导。分类指导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人选择,同时也让高校在进行学生培养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注重实践,迎合产业

高校应积极在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习实训的渠道,并把短期实习变为大学四年分层次多次实习。大一以参观体验为主,大二以广泛了解为主,大三以问题导向为主,大四以全面实践为主,通过递进式实习促使学生培养职业感情,激发职业责任感。广西师范学院积极探索创建实习基地,分别与钦州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广西凭祥物流园、中海物流(深圳)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以及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理工职业学校、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校外友好合作关系,成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与钦州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的共建基地为部级共建基地,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基地和实验平台。增强学生对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软件信息系统、公路客运、货运、危险品运输、零担运输、报关货代等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物流人才。此外,高校还应广泛开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种职业能力竞赛活动,形成为物流人才培养发回积极作用的第二课堂,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转变观念,实现价值

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讲授、实践体验、企业分享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自信,明确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增强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创业开拓的精神,将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薛利锋.试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12)

[2]杨南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对云南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为例[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2)

第9篇:广西师范大学现况范文

关键词 广西师范大学;女篮;训练

【Abstract】Since th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women's basketball team in Guangxi since, area competition and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but in the division seri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women's basketball overall level is low, and what factors are the impact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women's basketball training. This paper tak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women's basketball tea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the impact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women's basketball training the factor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women's basketball team training and external factor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women's basketball tea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Key words】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women's basketball; training;

1 前言

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建立高水平运动队不仅可以彻底地改变高校体育运动的落后面貌,迅速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而且还可以通过比赛展示运动实力、加强彼此交流、增进相互情谊、扩大学校影响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因而倍受各个高校的青睐,成为人们普遍议论和关注的焦点[1]。高校学生运动训练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振兴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受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影响高校学生运动训练的质量和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体育训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方法的正确运用。当然,除了要正确运用体育运动训练的各种训练方法外,还要根据高校学生体育训练的特点,广泛采用多种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广西师范大学女篮(以下简称广西师大女篮)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影响训练因素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

2.2.2 访谈法:访谈广西师范大学女篮教练及队员是什么因素影响他们训练。

3 结果与分析

3.1 影响广西女篮队员训练的因素

3.1.1 主观因素

3.1.1.1 训练态度。队员心态好,对训练积极性高,训练成果也好。要是队员心态不好,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教练传达的意图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影响训练成果的质量。不愿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依次为:有伤病,训练枯燥乏味和训练太辛苦。从访谈中发现,1)招生来源,每一次进代表的队员运动水平都不一样,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进队以后,队里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训练态度,因为队里无形中形成一种竞争,使大家都有一种压迫感。2)比赛的次数少,每年只参加2次比赛,一个是广西区选拔赛;另一个是CUBA西南赛区比赛。这样的训练目标使队员感觉训练没有进步、参加的比赛少、缺少锻炼机会、没有实现自身价值。3)出于伤病的影响,而且伤病直接影响了队员的训练行为,导致在训练中产生消极情感和情绪。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广西师大女篮产生不想训练的消极心态。

3.2 客观因素

3.2.1 队友的水平。从访谈教练员可知,广西师大女篮的技战术特点主要是:快、灵、准、稳。因为队员身高不高,只有突出小个队员的优势才是广西师大女篮取得成功的前提。由于队员在进队之前接受的训练不一样,所以在训练时队员对教练员讲解的训练内容及教练员安排的战术内容的理解都不一样,还停留在高中时手把手的教学思想,所以队员的技战术意识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结果。从访谈发现,广西师大女篮在比赛中个人进攻能力差,得分手段少,失误较多。从这可以显示出广西师大女篮队员的个人技术不足。影响队员在训练时执行战术训练的效果。因此,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影响了整个队伍的整体实力。

3.2.2 教练员的训练水平与指挥能力。

教练员是训练过程中的主导者和调控者,因而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对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的激发和训练质量的提高是极为中要的影响因素[3]。篮球比赛时,场上运动员和战术都会根据比赛过程而变化,比赛中的胜负之争处处充满着智慧的较量,如果想赢得比赛的胜利,除了在技术、体能、战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实力外,教练员的临场指挥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双方队伍实力旗鼓相当的时候,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往往会对比赛结果起到关键作用。从上面可知广西师大女篮教练员临场指挥的应变能力有赖于教练员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

3.2.3 学习因素。

体育生文化功底差,外语能力不强,因此,外语学习及计算机也给队员造成了不少的学习压力。学习与训练比赛的冲突对运动员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影响着队员训练投人程度及行为表现。从访谈得知,学习因素是影响训练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从这看出队员的基础知识差、文化底子薄,学习自然跟不上正常生。不及格课程的门数也自然较多,面对沉重的学习负担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必然影响着训练;而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造成的过多的体力与精力消耗又很难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与充沛的精力去认真地学习。因此如何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是广西师大女篮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3.2.5 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对其训练已产生较大影响。据了解,前几届代表队毕业毕业的师兄、师姐所在的工作单位大部分在企业单位,小部分在事业单位。虽然工作性质满好,但是有80%的人是合同工,不能享受一些单位待遇。

据了解,广西师大女篮心目中的理想单位就是能进入一个有编制的单位。目前,因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各单位部门招聘的人员逐渐减少,而同专业毕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出现功过于求的现象。一方面,现在各高校及普通高中教师都处于饱和状态或要求很高的学历,所以在就业方面又减少了一条出路。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没有很好的政策安排训练队的就业问题。目前,广西师大女篮普遍就业趋向于一般的企业单位,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单位就业。因此,广西师大女篮面临的不只是学业上的问题还要面临就业的压力,所以代表队的队员心理存在矛盾,在训练方面花的时间也会相对减少。

3.2.6 训练待遇。训练待遇通过训练补助体现,主要通过数量、评定方式等对女篮队员的训练产生影响。学校发放训练补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学生的伙食状况,增加营养,维持日常训练所需。但广西师大女篮队员普遍反映补助偏低,与训练时间不成比例,一个人每学期训练的补贴只有200—300元左右。这样的训练补助评定方式会让大多数的女篮运动员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并在一定时间内将这种情绪带到训练中。

通过走访了解到,学校从来没有提供训练服装费。在训练期间所有的服装和鞋都是自己提供的,使学生在训练中,产生抵触心理,觉得为校争光的同时自己还要为自己提供的衣食。在补充营养方面,学校做的更加不足。合理的营养补充是提高运动员训练质量的保证是保护队员不受伤的基础。而广西师大女篮的饮食都是在学生食堂,没有专门设计运动员饮食窗口。从广西师大女篮现状可知,队员因营养物质跟不上,导致伤病率增加。因此,学校要在这方面要引起重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影响广西师大女篮训练的主观因素有两方面,一是,队员在训练中产生消极的训练态度。二是,生理因素的影响导致队员在训练中不愿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

4.1.2 在加上运动员训练造成的过多的体力与精力消耗又很难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与充沛的精力去认真地学习。就业单位需要体育方面的人才较少,导致运动员就业困难。

4.2 建议

4.2.1 加强队员的思想教育,采取相关措施以克服队员的不稳定因素,以便端正队员的训练作风,促进广西师大女篮的健康发展,必须在训练中养成积极主动的训练态度。

4.2.2 正确的处理好学习时间和运动训练的关系。利用学分制管理由于学习的灵活性增强,他们就可以根据比赛的轻重合理地安排学习与训练。在比赛任务较重的学期或学年,可以少学几门课,重点学习容易拿到学分的课程,以便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体力与精力来进行训练。

4. 2. 3 通过尽可能多地走出校门参加各类比赛,扩大篮球队在当地的社会影响,让当地的一些企业单位赞助该队出去比赛,并帮助赞助单位做有利的宣传。

4.2.4 学校应多提供一些有关招收体育人才的就业单位或主动帮助代表队进行练习就业单位,这样即能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也能使队员在今后的训练当中更加刻苦。

注释:

[1] 罗建平,罗勇等.影响高校高水平女篮训练的因素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4):71-74

[2] 朱舰,杨毅萍. 山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队员训练影响因素的调查[J].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7,28(2):148—150.

参考文献

[1] 王晓刚.杭州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108.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