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趣味数学范文

趣味数学精选(九篇)

趣味数学

第1篇:趣味数学范文

2008年

二月17日

星期日

今天,我闲着无聊,便打开电脑,在网上“闲逛”,想找点事儿干。

忽然,几道数学题把我的视线“钩”了过去,我就想:反正没事儿可干,找几道题做做也不错呀!于是,我开始看题目。

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说的:

小兰请同学们到她家里去吃饭,每一个人一只碗,两个人一只汤碗,三个人一只菜碗,已知有11只碗,问有几个同学去她家吃饭?

这道题应该不算难,让我来想想,应该怎么做。

噢!我知道了!就这样做,一定错不了!我是用倒推法做的,我的推理是:既然三个人有一只菜碗,那就可以先算3个人,可下一个条件:两个人一只菜碗,那就不行了,第三个人就没有碗了。现在看来,这个人数,一定要能被“2”整除。如果是2只菜碗呢?可以耶!2×3=6(人),也就是说一共有6个人。6÷2=3(个)。除下来正正好好3个汤碗,接下来,也就是6个人,6个饭碗。2+3+6=11(个)。

太棒了!终于算出来了!一共请了6个人。

看来做点数学题也满不错的嘛!今天我好开心呀!

金阊实小

第2篇:趣味数学范文

关键词:趣味;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密且逻辑性强的学科,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在运用的时候要求严密、准确、简练地使用教学语言。但是很多学生表示学习数学很困难,对数学没有兴趣,面对数学时常常觉得很痛苦,很难学好数学。为了帮助中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文章运用调查法,观察法,跨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得出了运用诗歌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的方法。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研究,逐步的摸索,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诗词,歌曲作为材料,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这种方法的使用,提高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1.引言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枯燥,乏味,晦涩是大部分人在想起数学时的第一反应。因此加强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性就显得很重要,仅仅依靠过去的数学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照本宣科,直达主题,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不能够被充分的调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缺少趣味性。数学课堂不能成为教师的主场,与之相反,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挖掘数学中有趣的东西,这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方式。在数学中提高了文学素养,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2.初中趣味数学教学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提高数学的趣味性,主要从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例题设计,归纳总结这几方面来进行运用。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使用趣味方法所具有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把数学和语文两个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语文的形式融入到数学教育中。将语文的感性与数学的理叉,以改变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力求以最简洁直白的语言,讲述诗意化的数学课堂。通过[1]翻阅古今中外数学家们在对数学趣味化的研究结果的过程中,将中外数学家对数学的趣味化的这一过程进行研究对比,并且认识到趣味性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可实施性。

2.1方程组

东吴都督今而立,英年早逝是双数。个位比十大个三,其寿正好个倍六。问君何人巧计算,得知周瑜欲几何。

设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x-3,(x-3)*10+x=x2

解得x1=6,x2=5所以x-3=3或

则周瑜的年龄为36或22。

但是题中第一句话点出了而立之年(30岁以上到40之间)。

所以舍得x=5。答:周瑜的年纪为36。

评价:将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化入到诗歌中,又将教学的内容与诗歌巧妙的结合起来。在情境导入的时候,以这样[4]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同学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太会一开始就对数学课堂的内容产生畏难的情绪。产生[5]学习情绪不高等问题,要知道,一堂优秀的数学课是需要有一个好的开始的。

2.2勾股定理

西江月

平地秋千未起,板绳离地一尺。

送行二步恰竿齐,五尺板高离地。

仕女佳人争减,终朝笑语欢戏。

良工高士请言知,借问索长有几。

评价:一首西江月[6]就是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我们以一首西江月慢慢咀嚼那古老而永恒的勾股定理。这是一个数学的追寻者,在不经意的时候填下这一阕词,让数学随着秋千在风中荡漾,严谨的数学与清新的生活轻轻地碰撞。诗词的清新脱俗让数学在浪漫中进行,数学的课堂里弥漫着的满是人文的墨香,数学也变得清新起来了。在数学的课堂上运用一首数学词,勾股定理就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同学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数学也是具有独特的数学美的。

2.3三视图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评价:我们以一首古诗false作为引子,引出数学世界里面的三视图知识,更是用三维空间的思维来表现诗的哲理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知R时,也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的数字或者字母组成,也像文学那样充满着美感,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其实是具有诗意美和哲学美的。不是将数学写成了诗文,而是诗文中蕴含中数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哲学,文学三位一体的魅力。

总结:相对小学而言,中学阶段学习任务更加的繁重,这就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这时候老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角色出现而不是教授者。让生动,有趣的诗词渗透进数学的世界里,让同学们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结构美,语言美,并且体会了数学思想false中独特的无限延伸得美丽,领略了数学与诗歌完美结合而带来的精神提升和人文性的关怀。

3.结论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人文知识做引,巧妙地将诗词,古题,歌曲与相应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情境导入,例题设计,公式记忆中去。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加强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些事实表明了,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数学并不是我们自认为的那样,诗歌与数学不是无法相互融合的,更不是处于对立状态的。数学不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将引领各学科朝着尽善尽美的方向迈进.诗歌作为中国的国粹,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用诗歌铺路搭桥,数学也会具有诗情画意。数学中有诗歌,诗歌里蕴涵数学,使它们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徐红.浅谈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大学时代,2006,(11):148-148

[2糜越是.生活化的数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2):116-116

[3]刘雪丹.《认识元,分,角》教学反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4):132-132

[4]潘海珍.谈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09,(2):52-53

[5]陈春来.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2):15-16

[6]薛小翔.程大位:让数学随秋千荡漾[J].初中全科导学,2011,(2):50-50

第3篇:趣味数学范文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74

趣味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倡导的教学方法,通过趣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趣味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一、创设趣味教学的良好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趣味教学主要靠的是教师的引导,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计算的内容时,要让学生来表述计算的过程,当然这要靠教师的科学方法。首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简洁语言来把计算的过程表述出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也跟着自己去说,慢慢地,学生就会自己表述了,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清楚,使学生既能够掌握计算的完整过程,又不感觉到复杂。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都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将其中的人物故事融入到教学中,创设趣味教学的浓厚氛围。如教师可以这样来让学生学习计算题:喜羊羊收萝卜,每天收15颗萝卜,共收了4天,总共收了多少棵萝卜?让学生在一边表述中,一边列出具体的算式,同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纸上进行计算、验算,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激起数学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数学知识并不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抽象难懂、不容易理解,其实数字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数学知识本身就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进一步“解读”。因此,要想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必须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中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的题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亲切感。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练习时间,让他们能够进一步去消化知识,因为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当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以后,要实现当堂训练,并且在练习时要让学生有充的分时间进行锻炼,让学生提高计算的能力。

另外,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如数学计算教学,为了避免教学过程的单一和枯燥,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比如,可以让学生练习视算、听算,直接说出计算的结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数学教师可以让他们做数学游戏,如夺红旗、找朋友等,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度,让他们在练习中提高能力。为了实现数学练习的良好效果,一些基本的数学口算和基本的数学计算应该做到天天练习,重点的数学知识和学生难掌握的数学知识,要做到重点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主动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在下面听,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得不到真正的锻炼。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自主去探索和实践,进而给学生展示的才能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辩论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多给学生创造讨论和争辩的机会,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教师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融,他们完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提高了参与意识,最终学会学习。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数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喜欢上数学学习。

四、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学习很吃力,由此越来越不爱学习,这时候教师不能批评他们,要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对症下药,多鼓励他们。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要因人而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上数学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要及时捕捉其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赞扬,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知识。尤其是后进生,教师的鼓励能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活动。

五、把游戏引入教学活动中

第4篇:趣味数学范文

如何才能让小学的数学课“趣”“味”并存、和谐共生呢?

一、创设情境,体会“数学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孩子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案例二就是以学生自身对有余数除法的认知来作为一个教学的情境,这样能在一上课就使孩子们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孩子们迅速调动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认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同时,又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还可以使一部分已经有所认识的孩子在上课开始就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今后能更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数学。这样的教学情境比起案例一中的生活情境能起到更全面的作用,能使孩子们在上课开始就体会到数学课的“数学味”。

“数学王子”张齐华在《平均数》教学中,他先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再通过“去情境化”,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平均数齐次性的特性“移多补少,目的就是让它们一样多”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先合并再平分”等等,然后又通过一系列小情境的创设,如在谈论某个篮球队员的身高会不会高于篮球队员平均身高时,出示了中国男篮全体队员的合影;在讨论小明(身高1.2米)到平均水深1.1米的池塘里游泳会不会有危险时,出示了池塘底部示意图。中国男性平均寿命71岁,70岁的老伯为什么会担心?中国女性平均寿命74岁,老婆婆会比老爷爷寿命长吗?几个典型的生活事例,几幅简洁的画面,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更深层次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学会了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需要太多的解释,不需要太多的话语,平均数的知识就已经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得以有效内化。

二、研读教材,体现“数学味”。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的思维状况,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创造、整合,善于用自己的智慧激活教材的“数学味”,真正用好、用活教材。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时,事先了解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搭配知识,在上学年学生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组合数。正是有了基于对学生思维认知水平的准确把握,老师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在教学起点的选择上,变教材上“一个荤菜、两个素菜”的简单搭配为“二件上衣、三条裤子”的搭配,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主,顺势而教,让学生有种“跳一跳,摘桃子”的感觉。整堂课,真正的有效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掌握上,还体现在兴趣的培养上,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三、体验探究,凸显“数学味”

让学生主动参与他们自己的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争论、创造。让他们进行再发现的尝试,使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品尝再发现的喜悦,鼓励和支持学生再发现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有位教师教学《认识厘米》时,一直没有出示刻度尺,而是先让学生感知1厘米有多长,从具体到抽象,然后出示长方形纸片,让学生用1厘米长的小棒去量一量、说一说它有多长。———追问还可以怎么量?(把小棒摆成一排量)———在操作中学生发现小棒会移动怎么办?(可以把小棒粘在一起)———再问怎样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几厘米?(标上数字)刻度尺的最初原型就在一系列“数学味”很浓的探究活动中诞生了。这位老师非常懂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寻找到了童趣快乐学习,在孩子们的困难述说中发现了孩子们的思想萌芽,在倾听孩子们原生态充满生机的心声中引导孩子们一齐体验了创造的精彩,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数学味”充盈了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有效。

四、回归生活,品味“数学味”

数学不是生活经验的“照片”,而是对生活经验进行重组、加工以后的思维模型,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它来源于生活而又远远高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这就注定了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味”要浓于“生活味”。“数学味”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味,“生活味”是作为烹饪数学这道大餐的调味剂,“生活味”是为“数学味”服务的。

第5篇:趣味数学范文

篇【1】:趣味数学教学计划

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他们在班级里能对其他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加强学生兴趣的素养,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开拓他们的视野,对全班的学习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所以加强道德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对兴趣小组学生进行分析

兴趣小组的学生相对而言,成绩比较突出,大多数同学成绩较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不扎实的现象,如果引导得好,能够提高一个档次,并带动全班的学习风气。

三、活动时间

每周二下午放学后

四、学生来源

三年级中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

五、辅导内容:

1、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一方面教师提供,学生掌握,另一方面,教会学生自己搜集。这样,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含量,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典型题的强化训练。

3、在掌握基础的同时,作适当的补充,增加一些特殊题型。

六、辅导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时开展竞赛。精讲多练,更多的锻炼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能力。

2、通过作大量的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习俗和文化背景,同时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带有技巧性难度性的习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积累知识,加大知识量。

4、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并定期翻阅,避免犯重复的错误。

篇【2】:三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计划

三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童年是培养思维的最佳时期。数学思维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破常规,灵活思考,给学生以知识的更新、智慧的成长,让学生收获无穷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发现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 、首先要求学生做到“ 五会”即“会看、会听、会说、会想、会做”,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分析、判断等来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观察、动手操作、创新等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训练重点:

以数学思维训练为途径,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本学期重点让学生在观察、想象等多项活动中,多角度,多层次地看看,做做,想想,试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训练、去思考、去探索,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四、主要措施:

1 、以新课程的理念和当下的习惯特色为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 、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

第6篇:趣味数学范文

一、创设情境的魅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的氛围中受到陶冶、感染、激励,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快的求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刚刚升入小学,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讲是生活的一次大转变,从无忧无虑的生活转变为正规的小学教育,大多数孩子不适应,上课坐不住,特别是农村许多孩子没上过幼儿圆和学前学习班,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无从认识,学生理解力差。在教学时,数学老师就要注意说话的技巧,语言表达要简单易懂、形象生动,增强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在教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会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习数字1—9的时候,我会教学生背诵一些顺口溜:“1像铅笔斜着放,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称东西,6像口哨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摇一摇,9像气球飞上天”,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于了枯燥数学内容一定感彩,将数字形象化,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二、游戏的魅力

“玩”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生活方式,游戏也是通往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座桥梁。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为教师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增加一把钥匙。

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火车、接力赛、评选优秀邮递员和夺红旗等。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做法上稍加改变,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如书上有这样的问题:“下面的题对的画√,错的画×。”我在黑板上贴一幅红十字图画,让学生戴上红袖章,当“数学医院”的医生。这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参加“治病”,为被评上“好大夫”而感到自豪。

据心理学研究,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的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利用这一规律,做游戏时,我画一个山头,山头上贴着一面红旗,两名同学从左右两边同时进行口算比赛,优胜者得到红旗。或从左右两边画上楼梯,楼梯顶上蹲着一只老鼠,让两名学生分别戴上黑猫、白猫的头饰,进行口算比赛,看谁先捉到老鼠。一面红旗,一个动物头饰,都加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人人争先恐后地参加做数学游戏。让学生的思维和活动结合在一起,在游戏中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游戏的魅力也不容小觑。

三、竞赛的魅力

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勇攀高峰”、“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智力火车”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如“指得数比赛”,我在黑板上写出所需要的数,请两人上来比赛,老师说题,得几,学生就指黑板上写得几,看谁指得对指得快。为了让每个人都动起来,我在指定两人到前面参加比赛的同时,把下面的同学也分为两队,人人当裁判员,用“打手势”的方法分别记先指对的次数,最后老师看左右两部分同学打的手势,就知道几比几了。这种比赛,如同进行一场紧张的排球赛,大家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而要当好裁判员,也必须算得快,这样就把两人的活动变为全班同学的活动,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果。

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把知识的学习寓于愉快的比赛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因而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表扬的魅力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学,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同时我认为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能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7篇:趣味数学范文

所谓趣味课堂,指的是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这种课堂是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方式相对立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上课方式往往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形式,整个教育环节多以教师逻辑性、严谨性的教学内容为主,教学课堂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及趣味性。而趣味课堂则是以培养学生兴趣出发,从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课内容方面都应加入一些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1 课伊始,趣已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如果将一节45 min的课堂划分为3部分的话,课堂开始阶段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课堂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力是最强的,这时教师如能在开始阶段给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对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当学生带着这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他们的学习动力自然会提升好几倍。在课堂开始阶段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改变方法、提出几个趣味的问题、带学生做一些游戏互动等,只要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关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集合》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由于是中职学生的第一堂数学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今天是大家进入到中职的第一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学生数学。在上课之前给大家念一则通知。”教师没有直接上课,而是要给学生念通知,大家瞬间感到非常好奇,于是仔细听老师念通知:“明天下午全班同学到学校操场集合,一起参加迎新晚会。”大家一听要去参加迎新晚会,纷纷感到非常激动,教师等了一会后继续说道:“消息非常好,但通知里面的内容涉及到一个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的一句话将学生们的好奇心又勾了回来,学生纷纷表示想知道,教师继续说道:“这个通知面向的对象是我们班全体同学呢还是某一个同学呢?”“全体同学”,大家纷纷回答,教师继续引导:“非常好,我们大家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叫作集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集合这个数学新名词好不好?”至此教师完成了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在上课前就已经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兴趣,教师再往下讲,就可轻松地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中。

2 课进行,趣正浓,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当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后,教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讲授学习内容,在讲授学习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循循渐进,一层层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学习的趣味性,实践证明,适当地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在这一环节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可以采用多媒体加实际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挑战数学内容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掌握所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层次进行教学,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更加强烈。

比如在讲授《概率》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讲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教师这样引导学生:首先教师先通过ppt演示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一段奥运会选手射箭的场景,并给学生这样介绍:“这是一位非常辛苦的运动员,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每天都要辛勤地练习射箭,请仔细观察一组视频,将该选手射中靶心的数量记录下来。”随后动画开始播放3次,每次运动员射出10支箭,中靶心的次数分别为9、8、9,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中靶心的频率。于是学生们分别用9/10、8/10、9/10将其计算出来,教师继续引导:“由此可见频率是可变的还是不可变的?”大家纷纷回答道:“可变的。”教师继续播放视频,并让学生记录射中靶心的次数,10轮过后,大家记录的结果为:“0.9、0.8、0.9、0.85、0.88、0.8、0.95、0.89、0.92、0.93”,教师继续引导:“这些数据有什么不变的规律吗?”大家思考了一段时候后,有同学回答道:“波动都不大”,教师继续引导:“都靠哪个数值波动?”大家马上想到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来,于是经过计算后得出0.8为平均值,教师给学生说:“对这个值是不变的,它就是概论。下面大家想想频率与概论有什么区别呢?”整个过程以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的,让学生边学习边提高学习兴趣。

3 课结束,趣犹存,引导学生检验成果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相反应该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仅仅是把学生带入门,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兴趣并逐渐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后,教师可在课程结束前给学生提出一些课堂趣味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拔高的趣味数学题,并尝试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找到学习的趣味。

比如在讲授《立体几何》这一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趣味的思考题目:“在一个底面直径为20 cm的装有一部分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放一个底面直径为6 cm,高为20 cm的一个圆锥形铅锤,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杯里的水将下降几厘米?”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并将思考和实验的过程记录下来。探讨后发现问题的关键――因为玻璃杯是圆柱形的,所以铅锤取出后,水面下降部分实际是一个小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与玻璃杯的底面一样,是一直径为20 cm的圆,它的体积正好等于圆锥形铅锤的体积,这个小圆柱的高就是水面下降的高度。当探讨出结果后,大家又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演示,最终结果证实了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大家纷纷探讨应该如何进行解答。某位同学给出了这样的计算过程:因为圆锥形铅锤的体积为×20=60π(cm3),设水面下降的高度为x,则小圆柱的体积为=100πx( cm3),所以有60π=100πx,解此方程得x=0.6(cm),因此杯里的水下降了0.6 cm。通过这样一道趣味的练习题,使学生掌握了运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找到了该题的数学模型是下降的水的体积等于取出的圆锥形铅锤的体积。

第8篇:趣味数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60-0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灌,一味地填,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部分学生厌学恶学,中途辍学。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至高点,并获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

1.营造“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在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对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并激发创新思维有着很强的积极作用。首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将自身地位放在和学生同一高度上,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互相尊重,教师也要爱护学生,只有在相互尊重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营造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具体的实施上,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善于通过穿插小故事、幽默语言以及灵活的眼神等方式才可以很好地和学生做到互动。例如在讲授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幽默故事开场:有一天,负数撞倒了一个叫正数的数,在负数撞正数后,它不但不表示歉意,还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正数于是生气地对负数说,你怎么撞倒人了也不道歉,难怪别人叫你负数,就会欺负人。负数无所谓地说:“是我欺负你还是你欺负我?我撞你的同时,你不也同进撞了我吗?”就在他们吵个不可开交的时候,零过来劝说:你们各让一步,向对方道歉,你们要学我,我有着很好的包容心。通过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既贴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让学生很好地为后面理解正数和负数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时,要始终保持着笑脸,教师面带笑容,不但可以烘托学习的气氛,还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紧张,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心理环境下思考和回答问题。

2.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3.创造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可以借助大量的著名的建筑图片,像美国白宫、凯旋门、悉尼歌剧院、东方明珠等,让学生从整体上先领略感受到几何体的美,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思想不受束缚,往往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凭着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对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和感性认识. 教师利用此适当引导,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去求索和创新。

4.点缀趣味,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当人们“运用”“摩玩”它时,便会发生许多的情趣来,由严肃变为活泼、幽默的;变为亲切、有味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趣味点缀,以幽默调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我在七年级讲去括号法则和添括号法则时,对于括号前是负号时,不管是添括号或者是去括号,括号内各项符号都改变,给学生先讲了披着羊皮的狼这么一个故事,然后把括号前是负号时,去掉负号和括号就像狼去掉羊皮就变成狼,填上负号和括号就像狼披上羊皮就变成羊,学生们哈哈大笑同时很快记住了这几个法则。从这个故事和比喻中,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抽样的,而是生活中需要的,生活中的乐趣;也反映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如果善于点缀趣味,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

第9篇:趣味数学范文

一、情境激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数字与编码》一课教学中,我就注重情境的创设,在课初、课中、课末都用“数码城”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为贯穿全课的线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带领学生去数码城逛逛,认识那些可爱又神奇的数码精灵。课件演示中,学生深深地被色彩丰富的数码城以及形象可爱的卡通数码精灵给迷住了,萌发了数学真有趣,要好好去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导课生动、形象、自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解码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数码的规律,并应用“我爱数学”这样的解码答案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生活寻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于是课前我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如:上网查找资料、咨询、调查等),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编码的编码结构和含义,然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调查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不但对数码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还深切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了原来自己要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有这么大的作用。这样通过在生活中找数学,既让他们对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探索感趣

学习的乐趣有很多,初级阶段的乐趣有内容的乐趣、形式的乐趣等,但是高级阶段的乐趣更多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经历了成功的过程,体验到了“努力――收获”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的,是学生以后自主学习、不懈进取的精神源头,是高年级学生应该着重培养的学习素质。

《数字与编码》一课中,学生通过课前实践活动不但带回了有关信息,同时也带回了许多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面对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重点针对身份证号码,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信息,集思广益展开讨论,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解决自己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个过程,就给那些肯钻研、爱学习的学生留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全体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

四、应用悟趣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莱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因此,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编码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动手动脑,尝试在具体情境中编码。通过实践,使学生懂得数字编码的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让学生体会到编码的学问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同时,编学号这种开放性的练习活动,符合学生喜爱挑战、爱动脑、喜发明的心理特点,同时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评价促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