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听评课活动总结范文

听评课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听评课活动总结

第1篇:听评课活动总结范文

为了强化学校教研活动氛围,提高课堂授课水平,我们昨天借语文教研日,对初四讲课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老师针对初四毕业班课堂教学的实效与常效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研讨气氛非常热烈,主要针对如下问题作了集中讨论。

一、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实效性

怎样在有限的 45分钟内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这不只是任课教师的严谨、认真的授课态度问题,更要在课前对授课的内容千锤百炼,精讲精练,前后联系,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燃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于议论这种文体,我们初四语文教师应该怎样上得更好?

本次上课匡老师讲了小说《孤独之旅》,,董和苏老师教的是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其他教师分别上的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虽然现在的课堂强调淡化文体,但中考阅读题仍是按文体分类,不同文体的文章,做题的思路答题的术语要求也是不同的,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议论文,在教学此类文体时,老师们一致商定,由议论文知识入手,条理清晰的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以科学严谨的语言,教会学生树立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观点,让别人信服自己的观点。议论文本就是以理服人,以理性的授课思路教会学生读议论文,这样哟扑实效也有常效。

三、针对本单元有争议的几个知识点。老师们在经过激烈争论后,达成了思路的共识。

本次听课,老师们提出了两个有争议的问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种》的论点究竟是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意见倾向。匡、董老师认为题目就是论点,徐、韩老师认为题目只是个引子,引出论题——人的创造性思维主要的要素。张、范、苏老师认为最后一段的结论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各位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论据证明自己所持论点是有道理的。但最后终因为各有道理,谁也没能说服对方,最终一致形成这样的教学思路。按自己的观点讲课,但把其他的两种意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心中有数,不迷信老师和权威,真正把“事物正确答案不只是一个”运用到生活中去。

2、是《鱼我所欲也》的论点是“舍生取义”还是“不失本心”?

第2篇:听评课活动总结范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现实基础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探索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而目前农村中学,尤其是初级中学在常规教研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 校内常规教研流于形式。

①开课质量仍有待提高。就石湫中学而言,每学期都有自己的教研活动安排,

要求是每人至少一到两节校级公开课。从开展情况看,一些教师把教研活动当作是应付检查,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从2001~2004年,通过“说、听、评”市级课题2~3年的落实和研究,校内开课的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教师素质有了明显加强。但还未达到我校原先设定的目标和要求,比如课题研究层次性、学科特色还不够明显,具有各学科特色的有效教研模式和策略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对“说、听、评”课题做进一步研究十分必要,同时提升为省级课题进行研究,更能规范教师的教研行为,更能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②评析不到位。各教研组虽按学校要求让每一位教师开课,但评析时,有的教师三言两语,有的围绕某个知识点大谈特谈,评析不到位或评不到点子上,无形中给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造成了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另外,教研组对教师们的评析意见未能及时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开课教师,不能让开课教师扬长避短。

2.校际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也有待提高。

自95年南京市倡导“课堂教学年”,狠抓教研活动起至今近10年,10年来,“课堂教学年”活动的开展,尤其是近几年我县狠抓“理论学习与备课年”活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但从我校对参加教研活动反馈信息所作的分析看,校际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当前的教研活动尚未形成经验或模式,其理论缺乏指导性,其实验性

尚欠缺。

目前的常规教研局限于“听”,很少注重于“评”,常常忽略了“说”。同时各校开展常规教研模式不同,要求不一,这样就很难保证各校教研活动同时进步,同步提高。

(二)理论依据

1. 有效教学的需要。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益。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模式的目的)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对每节课自己进行反思或者通过别人帮助反思。(课后评课)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注重说课)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研活动模式,为了增强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走科研兴校之路,特提出本研究课题。

2. 校本研究理论的指导。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即研究者,将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在职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校本教研强调团队精神和同伴互助,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和专题研究提供了有效平台,从而为学校培植一种学术探讨与学术批评的文化;校本教研强调校长是学校教研、科研活动的第一责任人,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教学研究的制度化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形成,成为校本教研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为此,我校提出“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就是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教研。

二、课题的界定

“说、听、评”是学校常规教研内容之一,即“说课、听课、评课”,而我校新课改理念下农村中学“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旨在通过“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探索出农村中学校本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切实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和学生的发展,构建学习型农村学校。其重点是如何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教研。

①“说、听、评”教研模式中的“说”指说课。即开课教师将自己的上课意图、教学设计写成说课稿,面对所有听课教师解释和说明。“说课”的过程,是以教师对新课标、对教材的刻苦钻研为基础,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依据,并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等进行全面阐述的过程,是一项把教师个人在备课过程中的隐性思维显现化并趋于理性化的教学研究活动。

②“听”指参与者听课、开课者上课。即开课教师要按照自己的说课思路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课堂教学情境,有效变化上课思路,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听课教师则从学生课堂中的四种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即学生的情绪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

③“评”指评课。即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根据开课教师的说课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对该课给予评价,评价时评课教师必须按评课反馈表进行书面评定。其重点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

④“说、听、评”模式中三者之间的关系。“说、听、评”教研模式中的“说课”是基础,是为“上课”“听课”服务和准备的,“说课”是为了交代上课的理论依据,交代上课者为什么这样上而不那样上的理由,给听者即评者指明听课的方向。“上课”则是为了体现说课思路,共同发现教学中的个性或共性的问题。“评”是对前两个环节的总结,是教师之间的反思、互动与交流。

由此可见,“说、听、评” 这个循环过程,不只是直线式的低层次的循环过程,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使教师教研行为自主化。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个性化教学。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提高农村中学常规教研实效。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出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模式,提高常规教研实效,全面提升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3.促使教研、科研一体化。我们认为,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服务,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发展而服务。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学校教研、科研有效整合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内容

1. 校本教研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通过各种有效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帮助教师实现从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教师的跨越式发展,学校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及制度上的激励和保障。我们认为,在校本教研中,制度建设是关键,教师反思是起点,行动研究是途径,教师发展是根本,共同发展是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完善“说、听、评”的评价体系等系列制度文档,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建设。

2.继续研究和完善“说、听、评”常规教研操作模式。

通过继续研究和完善“说、听、评”常规教研操作模式,使常规教研规范

化、标准化、科学化。

“说课”的具体标准或内容如下:

(一)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1)本课内容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2)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3)对教材的处理

(二)目标的设定。(1)目标的科学性(2)目标的分类、分层(3)重点、难点确立及依据

(三)教法选择。(1)教学结构及教学基本思路(2)重、难点突破方法(3)导入和过渡的设计(4)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5)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四)学法指导。(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2)学生学习新知的障碍(3)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应采用的学习方法

(五)作业设计。(1)作业设计目标(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上课”具体标准或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明确、全面(2)教学目标具有可达成性

(二)教学内容。(1)贯彻说课思路(2)按新课标、考纲要求处理教材(3)学科导向科学、准确(4)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教学方法。(1)方法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得当(3)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4)容量得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

(四)教学功底。(1)教学结构安排合理、严谨(2)语言准确、规范

(3)能够驾御课堂

(五)教学效果。(1)双基训练有效、得到巩固(2)学生思维活跃、认知到位

“评课”的具体标准或内容如下:

(一)学科导向

(二)教学结构的设计

(三)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四)知识点传授方法和技巧

(五)学法指导及学生参与

(六)教辅手段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

(八)教学效果

3.形成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于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

通过本课题研究,建立校本教研平台,促进和改革常规教研工作,改革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提供更多层面上的教学支援、同伴互助、师生研讨和专业引领,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自我反省和自主学习,主动追求进步。利用结对帮扶、案例剖析和问题会诊等,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促进同伴互助。为教师搭建课案设计展示平台、教研交流平台和教学反思交流平台,培植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持久开展,带动校本教研规范有序的发展。建立教师发展学校,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和教师培训,建设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把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立体的、相济并蓄的校本教研体系,把学校的各种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教师能力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探讨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以“课题促进研究,评价促进教学”为指导,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实验,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色,发展学生特长。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下,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走出课

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欢快中学习;改变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获得充分的过程体验;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探究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5. 探讨新课改理念下各学科教研实践模式。

以“说、听、评”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相结合,促使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及其他人员多方合作参与,有效构建具有各学科特色的教研实践模式。建立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故事、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等,形成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师研讨和教师学习活动。探讨学科整体发展的课堂应用模式。确立专题研究项目和备课组子课题;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组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以调查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对“说、听、评”教研活动进行研究。

(一)、调查法:调查法将作为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在实施过程中将通过教师访谈、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师生对“说、听、评”常规教研活动的意见与感受,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观察法:即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各课题组成员仔细观察参与活动的教师对“说、听、评”活动的投入程度,(如表情、热情等)并深入课堂听课,进一步观察学生活动状态、教师教学实践,以此来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把握“说、听、评”教研活动的实效,以便及时找出利弊、优劣,进而加以改进、完善。

(三)、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组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参与“说、听、评”活动写出自己的体会、提出意见,各教研组要在学期末进行总结,在下学期写出符合本教研组实际的“说、听、评”标准,在总结、归纳、分析教师个人、教研组及其它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更加贴近我校实际的“说、听、评”标准。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立项、申报阶段:

1、2004、7~9月,为课题立项、准备阶段。

2、2004、9~11月,为课题申报阶段。

在立项材料准备就绪之后,由教导处写出课题立项申请,报县教科室审批,教导处再根据县教科室审批意见修改立项报告,完善之后上报市教科所申请为省级课题。

(二)、课题的研究计划为2年,(2004、12~2006、12)具体步骤如下:

1、2004、12~2005、2为课题校内试验、求证阶段。步骤为:

①、2004、12,学习和认识阶段。

教导处组织教师对市级课题“说、听、评”的有关成果和理论进行学习,同时学习省级课题立项申请,领会其中的要义和操作要求。

②、2005、1~2,选科试验阶段。

在部分学科如数学、语文学科中按照新的评价标准进行试验,在可行的前提下,再组织其他教研组按新的“说、听、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进行实践。

③、2005、1~2,分析、求证、总结阶段。

在经过各组试验和实践之后,教导处根据各教研组提供的材料和反馈意见,对“说、听、评”课题的立项申请中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对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做进一步的分析、求证,在修改后再制定出比较科学的“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

2、2005、3~2006、3,为课题完善、校内推广阶段。具体步骤为:

①、2005、3~4,专家指导阶段。

一是学校按照“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程序开公开课演示,让县教研室领导观摩、评点;二是邀请教科室领导对“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进行审核。

②、2005、3~6,对外开放演示阶段。

部分教研组按“说、听、评”模式承担县级教研活动,向兄弟学校展

示“说、听、评”三环一体的教研模式,征求兄弟学校的看法和意见,以进一步完善“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

③、2005、3~6,校内赛课阶段。

为了进一步演练“说、听、评”三环一体教研模式,主要学科按“说、听、评”模式在校内开课,同时赛课一节,以便达到熟练掌握“说、听、评”三个环节的研讨标准和评价表。

④、2005、3~6,深化阶段。

各教研组在开展“说、听、评”教研模式的基础上,酝酿本组“说、听、评”的标准,特别是对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细化。

3、2005、9~2006、3为课题总结、提高阶段。具体步骤为;

①、2005、7~8,总结、提高阶段。

各教研组拟出本组“说、听、评”活动的新标准试行稿,按试行稿组织教研活动。

②、2005、10~2006、1,新标准实施阶段。

各组按新标准组织实施。

③、2006、1~3,阶段性成果总结阶段。

学校对“说、听、评”模式进一步总结、完善,形成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材料。

4、2006、4~2006、12,为课题结题、推广阶段。

①、2006、4~6,教师自行总结阶段。

全体教师结合自身体会,写成有关理论文章。

②、2006、7~10,准备结题阶段。

教导处准备结题材料,提供课题成果。

③、2006、11~12,结题阶段。

学校写成结题报告、材料自查,搞好结题工作,迎接市、县教科室结题。

七、课题研究对象

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是石湫中学所有任课教师。

八、课题研究成果显示

(一)形成更规范的、具有各学科特点的“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模式。

(二)建立可行的、具有各学科特点的农村中学“说、听、评”三环一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三)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强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②、产出校内名师。③、提高市县校级公开课质量。

2、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3、力求学生在各类竞赛屡获佳绩。

(四)、提供典型课例。

(五)、形成可推广的课题结题报告或研究性报告。

九、课题研究条件

1、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肯定

本课题在先期的两、三实践中得到了市教科所、县教科室、县教研室领导的肯定,通过市级课题结题给予该课题以极高的评价,认为该课题踏踏实实,是一个关注校本、关注过程的切实可行的课题。同时表示给予该课题大力宣传和智力支持。

2、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本课题在通过市级课题结题后,学校领导对该课题今后的转型、发展、深化十分关注,要求教导处总结经验,拟定立项申请,申报省级课题,进一步深化课题,巩固课题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扩大课题的影响力,使课题真正被推广。

3、基础厚实、经验丰富

本课题经过2~3年的研究全校上下对“说、听、评”的操作程序和标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理解和研究,课题组成员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对课题今后的发展方向,对课题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这个基础对课题做进一步研究是非常切合实际的。

4、课题组成员素质强。

本课题研究成员13人,就年龄而言,平均35岁左右,精力旺盛,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就业务而言,都是师范院校毕业,专业理论比较强,本科率达50%以上,其余的正在函授本科或自学本科,是学校的教研组长或分管领导,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其中1人是县学科带头人,多人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十、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

学校拟投入1万元用于课题研究,大致用途如下:

1、形成理性材料及资料汇编约1000元。

2、课题组研究经费约5000元。

3、对教研组及教师个人研究成果奖2000元。

4、有关资料的编写、印刷、装订费用约1500元。

5、其他费用约500元。

附:课题研究成员

组 长:洪福

副组长:赵 文 陈欣耘 张志君

成 员:虞海青 王小国 俞同良 周跃宝 端义进

刘春香 张东华 江克文 孙招凯

石湫中学《新课改理念下农村中学“说、听、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课题组

第3篇:听评课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过程;质量评估;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59-04

The Study on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Quality Based on Curricular Teaching Course

WANG Hong1, JIAO Li-ping2

(1.Urumqi 69010 Troops, Urumqi 830031,China;2.The Military Synthesizes Staff Room of Urumqi Border Cadre Training Unit,Urumqi 830002, China)

Abstract: Acedemy’s attention was held throughout the management of the Curricular Teaching Course, and it was been to the portal advancing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Quality base on Curricular Teaching Course wa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three-class polymeric principle from 14 major teaching taches, for example collectivity prepare lession, try teaching and student-base inquiry. It was expectation of more potimizing and perfecting the construct of major teaching taches quality standard.

Key words: teaching course; quality evaluation; curricular evaluation

随着全国、全军教学评价工作的深入,诸多院校都将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作为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育人质量的切入点[1-2]。对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主要是对课程主要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督[3],通常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编制教学日历、集体备课、教案测评、试讲试教、学情调查、课前教学联系、集体听课、听课查课、课中联系、学员评教、课后教学联系、课程考试、教学总结以及课程总结等14项环节。目前各院校对以上14项的管理仅停留在制度约束、行政督促阶段,管理比较简单、粗放、缺乏定性、定量以及系统性分析和判断,因此,如何系统性的对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讨。该文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及课程建设管理经验,深入探讨了基于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评估方法及实施策略,以期为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及教学育人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1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评估总体策略

基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集体听课、试讲试教、听课查课等各大教学环节,因此,教学过程的质量取决于各教学环节质量,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又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期或学年)各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的频率与质量,而每次活动不仅要看质量,有时还必须考察其时效性。所以,要对教学过程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估,必须通过由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三级聚合来得以实现,具体描述如图1所示。

其中,教学活动的评估取决于活动时效与活动结果,时效性利用活动计划、实施、上报的时间节点来衡量;教学环节评的估包括该环节单位时间内多次活动的综合质量及频率;教学过程的评估则为根据各环节在教学过程重要性加权因子与其环节评估结果的综合。

2课程教学环节质量评估方法

2.1单次活动质量评估方法

单次活动质量取决于活动的时效性及具体活动的结果,因此,其评估包括时间节点及活动结果两个方面。

2.1.1单次活动时间节点评估

该评估主要从活动实施和上报的守时性、节点性方面进行评估,评估设置了“两点一段”3个评价指标。“两点”即2个时间点:活动计划时间、活动情况上报时间,“一段”指1个时间误差段,即以计划时间为标准,活动正常实施上报所允许的时间误差,不同教学环节,所允许的时间误差也各不相同。具体评估方法是利用这3个指标,计算出活动实施的实际时间误差占允许的时间误差的百分比,进而完成该活动的时间节点评估,其数学表达式为:

2.1.2单次活动结果

单次活动结果是指在某些教学环节中由活动的评分结果。如教案测评结果、各级评价结果以及学员评教结果等。一次活动中,评分定级结果有多个时取其均值。对于无评分的教学环节(如集体备课、教学联系等)不予计算。

2.1.3一级聚合—单次活动质量评估

单次教学活动的质量取决于时效性及结果两方面,因此,单次活动质量的评估可进行一级聚合。一级聚合是利用单次活动的时间节点评估及活动结果,根据二者对活动质量决定性大小进行的加权,其数学表达式为:

QAO

=QT

×iT+QR

×iR

其中,QAO为单次活动质量,QT为该次活动时间节点评估结果,iT为时间节点权重,QR为该次活动结果,iR为活动结果权重。对于一些教学环节无法定量的以百分制体现活动结果,可将其活动结果权重设为零。

2.2教学环节质量评估方法

教学环节质量取决于教学活动总体质量评估及单位时间(学年)内教学活动的频率,所以,其评估应包括教学活动总体质量评估及教学活动频率评估,通过二者的适当聚合,最终完成对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估。

2.2.1活动总体质量评估

某教学环节活动总体质量评估主要根据该学期中该环节各次活动的平均结果来衡量,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QAA=(∑(QAO1+QAO2+QAO3+...+QAOn))÷n

QAA为某环节教学活动总体质量,QAO1为第一次活动质量,QAOn第N次活动质量,n为该环节组织教学活动的总次数。

2.2.2活动频率评估

在总部课程评价标准中,对教学活动活动频率尚没有系统的、明确的规定,仅是对个别教学环节(如集体备课、集体听课、试讲试教)的教学活动频率作了粗略的定性要求,通常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进行定性衡量。教学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特别是一定数量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集体备课、集体听课、试讲试教)是教员上好课前提,所以,在总部课程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对各教学环节活动频率的评估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量化,具体见表3。

表3各教学环节活动频率评估

2.2.3二级聚合——教学环节质量评估

二级聚合即教学活动总体质量与教学活动频率的加权,进而完成对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估,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其中,QH为教学环节质量,QAA为该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总体质量,iAA为该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总体质量权重,QF为该教学环节教学活动频率得分,iF为该教学环节教学活动频率权重。根据活动质量重于活动次数的原则,通常各教学环节活动质量与频率权重值按6:4的比例来计算。

2.3某学年教学过程质量评估

某课程某学年教学过程质量评估是指为各教学环节质量评估结果按各环节在教学过程的重要性的加权,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3结束语

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与监督,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提高院校办学水平。精细化管理少不了科学的评估,评估是一种手段,同时更是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实践证明,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增强院校竞争能力,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4]。

参考文献:

[1]周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0(5):38-39.

[2]温素平.加强高校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09(46):190-191.

第4篇:听评课活动总结范文

 

 

 

笔者从1998年开始对“议课”的探索,经组织实践和研究,并按自己“以教科研兴校”的主张,在学校中组织教师进行“备、说、讲、听、评、议”(即备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议课)的“六环节”系列教研活动,将抓“六环节”做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核心工作,实践证明收到了“提高教师水平,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良好效益。本文就其中的“议课”环节做以简介。

一、什么是议课

这里所说的议课,是指专门组织教师以及教师自觉地利用闲暇时间或有意地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对所听取的课,在评课前后,以座谈的形式各抒已见,深入议论探讨的一种有组织或无组织的活动。可以肯定,议课是一种教师之间的教研活动。它不同于依据课堂质量评估标准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最终划等定性的的评课活动。参与议课者,打消了思想顾虑,凭自己的理解和设想自由发言,有感即发,畅所欲言。授课人与听课者可一起以该堂课为核心,对如何上好课深入的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二、议课的来源、性质和意义

由上所述可知,议课就是经悉心观察总结和探究后将学校教学中事实存在的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议的一种有益的活动进行肯定,再加以规范的教研活动。一般教师在有人听课之后或讲授了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等之后,都会主动去找听课人互谈认识;大多数教师在评课之前和评课之后,言犹未尽或偶有所思,或受别人发言之启发而发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设想和观点,议课就是要教师把这些观点和设想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和共同探索完善。议课中教师边议、边想、边说,话题往往会越谈越深,越议越明了,越完善,越成系统。因此,议课有利于教师互相交流和促进,能激发教研热情,提高教研和教学水平,搞活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利于激发思维,集集体智慧,探索教学规律和艺术;有利于教师谈一些设想性、探究性和带个人见解的观点和话题,培养教学个性形成教学特色;有利于发现教科研课题,出教研成果,进行教育创新。

三、议课的类型和组织深化

议课,可分为全面议课、专题议课和个别议课三种类型。针对所听课堂教学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专门讨论或带着某一问题进行连续多次的听课议课活动叫做专题议课。专题议课更适宜于议研究型课,有针对性地系统探索规律出教研成果。全面性议课就是参与者对所议课堂的教学有感即发,全面评论,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个别议课是指听课后,听者之间或听课人与讲课人之间三三两两在一起随随便便或专门进行的议课动,这是一种自发的自由式的活动,但却应视为教师的一种教研行为,其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讲课者与听课促膝议课,畅开话题,推心置腹式的议课,其影响会更为深刻。对于带组织性质的议课,为了保证议课质量,教研组长要做好组织工作,记好记录。议后要对记录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必要时印发给教师。讨论中教研组长要注重引导,用敏锐的眼光抓住重要观点,合理引导调控深化论题。对于有争议的观点要理出头绪,引导讨论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来。讨论中悬而不解的议题,要求同存异,组织安排教师在会后研究解决。授课教师要密切

配合积极参与议课。教研组还要大胆创新,有目的地选取课题主持专题议课,经反复议论总结实践,探索创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个别议课时参与者要记好笔记,当时或议后补记均可,并在议后进行深入的总结思考和研究。

第5篇:听评课活动总结范文

听课和评课是教研人员的基本功之一。教研人员只有通过听课,才能从源头上了解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地方法;通过评课,能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或主管领导,能即时解决问题,并将教研人员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即时地传播给教师或学校。这既是教研人员实践的过程,又是理论阐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研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与实践的修养,用大教育观来审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象,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当前乃至于今后教育学发展的趋势。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才不愧为学科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具体体会如下:

一、教研人员要具有听评课理论

教育为本,质量为魂,教研质量是教研工作的生命线。质量靠什么?要靠我们平时的学习、积累和长期实践的运用。那么,了解和掌握听课和评课在实践和运用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听评课具有管理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如果偶然想起来才去听几节课,老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使他走不进教室,不能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都失掉了意义,开会等等的事,都会一钱不值。” 苏霍姆林斯基的阐述表明,听课评课是学校领导最常规的工作,更是我们教研人员最常规的工作,他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检查、指导、督促和评估等作用。搞好了听评课会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研人员要真正把握住严格教学常规的指挥权;指挥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

2、听评课具有教研科研作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高层次的听课评课过程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课前和评课中交流者之间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教师可以在执教中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新的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有很大的提高的同时,教研人员的听课评课经验得到丰富,理论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如果将这些加以总结,就形成了很好和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

3、听评课具有激励发展作用

通过学习理解到,听课评课对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成长,发展他们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导教师走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因为,在听课中,教师具有优势感,教育局领导、教研员、学校领导能够亲自听自己的课,说明在上课这一环节上自己确有与人不同的地方,教师能够将这种优势感化为动力,能够有效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评课中,教研员一般都采用带有探讨性的和具有理论依据解决课上存在不足的同时,都充分对教师好的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科学使用的教法手段及教师特点等给予肯定,教师不仅在意和能够接受提出的不足,而且更在意的是教研员或学校领导对他的肯定。提出不足本身是教师提高的过程,肯定是对教师勉励的过程,二者的合理就是对教师激励的过程。

4、听评课具有教学诊断作用

我的理解是听课评课就如激励作用一样,不仅要提出教师上课好的地方,更重要的要指出教师教学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改进。这种提出和分析不足原因的过程,我借助医学上的术语称之为“教学诊断”或“临床诊断”的过程。这种诊断包括课堂观察,课后材料分析和交流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是“诊――断――治”的过程,对于教师形成性评价至关重要。为了查找教师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去听课,在评课时,对教学课做出综合分析,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要对教师教材处理、了解学生情况、教法手段、教学程序设计诸多方面做一个“透视”,分析产生的原因,指出改进意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听评课具有沟通协作作用

听课评课是人与人之间的群体活动,既然是群体活动,就要有相互交流、沟通和融洽感情的过程,对教师而言,可以借此挖掘潜力,提高教学水平;对教研人员来说,可以通过友好的交换意见,和教师的情感相容,达到和谐共进的目的。

6、听评课具有评估考核作用

听课评课作为一种促进教学相长的手段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对教师教学课品头论足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一节课的评估的过程。尤其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在例行检查评估时,看课评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一些教师上课,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学校教师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听评课对教师来讲评优评先、升迁晋级、聘用考核等,除了看一些材料或通过间接了解外,一般重要的方法就是上课,因此,听课评课有重要的考核评估作用。

二、教研人员要把握听评课技巧

听课评课既然具有前面所述的作用,对于教研人员、领导和教师来说,如何听评课显得十分重要。科学合理的听评课能够起到勉励和激励教师的作用,相反,就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掌握听评课的技巧。

1、要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者盲目地去听课和带着一定目的性,有计划地去听课,其效果大不一样。我理解每个听课者听课前都要有明确的目的,选好听课的角度,突触重点的热荩是每次听课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一般听课有以下类型:了解检查、指导帮助、总结推广、实验研究、学习吸收和考核评比六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又不同地听课目的,不同的听课目的要选好不同地听课类型,这些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方能运用的得心应手。

2、要选好听课的时机

选好听课的时机很重要,俗话说:“打铁看火候,种地看农时”。听课的时机抓准了,不仅会提高听课的效率,而且还能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反之,音响听课效果和引起教师的反感。首先从教师心理状态考虑,在教师烦恼、工作烦乱和与领导对立期间,尽量不要听该教师的课;从自身特点上选择听课的时机,一般应从计划、新旧课和协调关系上选择时机。这样才能发挥听课的最大效率,在评课是不能引起教师的不满,反而,教师还能认真和虚心听取评课的意见。

评课是对课堂上好与坏有依据的进行评说的过程。一般要掌握六个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坦率诚恳原则、兼顾整体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讲究方法原则。再有,还要注重六种形式:个别交流、集中探究、书面评议、师生互评、抽签答辩和自我评议式。如能将上述的原则和平课的形式综合运用,将会使评课发挥最大效率。

三、教研人员要实践中磨练提高

教研人员光评理论说教很难使教师信服,只有将自身的理论积淀紧密与教研工作实际结合,才能将所把握的理论在实践得到验证,使教师信服。教研人员的实践主要形式就是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多种多样,凡是与教育教学研究有关的活动,都可称其为教研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研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才能对自身和教师起到磨练作用。即备、说、上、评、研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堂实验相结合;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另外,教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并善于将多种形式相结合,以发挥教研活动的最大效率。

1、教研员具有强烈的教研意识

教研本身具有传播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作用,作为教研人员首先就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教研的责任感和意识。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来主导和指导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才有生机,才能形成一池活水,才嫩起到用先进的历练引领教师的作用。

2、教研员要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第6篇:听评课活动总结范文

区域层面的教研活动是一线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广大学校与一线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如何发挥好教研员对区域教学的研究与指导职能,大面积提高区域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是当前摆在教研部门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前的区域教研至少存在着两方面不足,一者是教研员一言堂,一线教师只是机械地受教,参与教研的力度不足,无法较好地激发一线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而出现区域教研活动敷衍了事的现象;另者是听课后的集体评议多是空话、套话,且由于只是一轮讲课评课,任课教师根据评议建议改进教学的动力不足,听课教师也未引发更多的思考,

针对上述区域教研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研活动中逐渐摸索了一套反复研讨式区域教研模式,尝试总结与探讨如下。

2反复研讨式区域教研模式理论与案例探讨

集体听课评课是当前各地区域教研活动常见的形式,一般采用下面的流程:任课教师教学设计——上课——集体评课,思考上述三大环节,教学设计环节基本上由任课教师独自完成,参与区域教研活动的听课教师并未参与关于教学设计的讨论与思考,显然,以未经深入思考的状态进行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听课的效果有所折扣,在课后的集体评课环节,当前常见的形式是首先由各位听课教师简单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研员进行总结,然而,评课环节往往是以赞扬的话为主,且不少属于泛泛而谈,关于改进之处轻描淡写甚至不提,对于授课教师和其他听课教师而言,这种较为表层的评议受益并不多,此外,即便听到部分改进建议,但因为只有一轮公开课便结束,因此任课教师往往忙于其他事务而较少再去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较好地发挥到听课评课帮助教师职业成长的价值。

针对当前区域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各环节存在的不足,笔者立足多年的教研经验与相关教育理论,提出了“基于教研员引领的反复研讨式区域教研模式”,该模式采用两轮甚至三轮听课评课的形式,针对一位教师的某一节课反复研讨与改进,教研员则在听课教师深入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升华,点拨这一类课型的一般性教学策略,该教研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笔者结合一次高三复习《电场的性质》试卷讲评课为例,一一阐释该模式对应的各个阶段。

阶段一:第一轮教学设计与课前研讨

在阶段一初始,教研员首先确定此次区域教研活动的主题,例如物理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并选取学校与任课教师,其中学校与教师的选取并非集中于名校名师,而是尽量照顾到教研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教龄的教师以及不同的授课年级,尤其偏向中青年教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职业发展。

例如,物理试卷讲评是高三阶段常见的教学活动,笔者以此为主题,在广州荔湾区选取了一所中等略偏上的学校。在高三年级选取了一位青年教师M,选取了高三年级两个平行班A班和B班,请M教师进行两轮高三年级物理试卷讲评公开课,过去的公开课往往都是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等形式较为活泼、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的课型,而作为高三教学主体的讲评课几乎不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实际上这类课型的研讨却是一线教师更期待的,因此,由教师灵活选择的此次教研活动消息公布后,广州荔湾区各校不同年级的物理教师都纷纷放下手头的事务赶赴此次研讨,这也是多次教研活动后教师们感到受益带来的可持续的发展,参与教研活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自发的一种行为而非任务。

选取了课型、学校、任课教师与上课内容后,由任课教师独自进行教学设计,而后在上课前教研员召集听课教师围绕如何上好这一节课进行课前研讨,研讨时先由任课教师简单介绍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教学流程及教学特色,接着听课教师对任课教师的介绍进行评议,并阐述各自对于上好这一节课的若干思考,最后教研员进行点评与总结,任课教师听取意见后对原教学设计进行轻微的调整,准备上课。

例如,任课教师M选取的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电场的形式》检测题评讲,在课前研讨中,M教师谈到了上课班级学生物理成绩两级分化的现状,谈到了题量较大而讲评课时间较少的困惑,并简单阐述了按照试卷顺序选取错误率较高的习题逐题进行讲评的教学流程,听课教师则纷纷阐述了各自关于如何上好高三试卷讲评课的思考,例如有教师提到可以将同一知识点对应的试题进行归类讲评,有教师提到可以抓重点题讲评并采用变式训练,有教师提到多让学生自主讲考点与做法等,显然,经过课前的小型研讨,可以看到各位教师都已经较好地进行了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为有针对性的听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7篇:听评课活动总结范文

 

并积极思考,将本节课的优点不足和自己的困惑和大家分享,加速大家数学教学的成长。对于听课的误区,我们要防微杜渐,以免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成长造成困扰和不便。

 

学校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听课成为学校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在倡导开展校本数学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显得重要。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中,数学教学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数学教学评价的重点。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数学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数学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课堂数学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如果听课人员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数学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没有留心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没有及时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课评课,是与课程改精神的背道而驰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数学教学研究的效果。

 

因此必须根据现代数学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众所周知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有五个要义:①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②它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③它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④教师的组织活动有多种手段,包括讲解、指导、辅导、演示、评价等;⑤数学教学的主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而教师数学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组织好这一学习活动。因此,听课者对课堂数学教学的评价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考虑。将听课评课的观察的重点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加以评价。针对以上实情分析,我认为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课评课的功能辨析

 

听课评课是加强数学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数学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能促进整个数学教学改革向前发展。听课评课具有以下功能:

 

(一)教研科研功能

 

认识并探索数学教学规律呢,听课评课是简单有效的手段。通过听课评课就能帮助教师认识规律,掌握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经验和方法。听课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为数学教学实践和数学教学理论架起一座桥梁。它不但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领会收大量的数学教学理论、经验和感悟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数学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听课评课也是教育同行对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手段。

 

(二)激励发展功能

 

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能力,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磨道式的循环,是走一条自我封闭的数学教学发展道路;一条是拉扯式上升,采取的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造的策略,是数学教学能力发展的道路。听课评课过程对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上进,发展他们的数学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数学教学诊断功能

 

听课评课就有实战演练的性质。成为检验教师数学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途径,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从而总结优点,避免缺点。在评课的过程中,肯定优点的同时,重点分析问题。从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数学教学程序的设计诸方面出发,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这是一个“诊──断──治”的过程。

 

(四)沟通协调功能

 

听课评课活动是教师同行的群体交流活动。它具有协调角色、沟通意见、融洽感情的功能。对教师而言,可借以挖掘潜力、激励进取、培养良好的数学教学风气;对学生来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稳定数学教学秩序。同时,也具有协调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听课评课具有多功能性,是最直接、最具体,因而也是最有效地研究课堂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二、课基本方法的正确把握

 

按时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课前准备、课中思考、课后反思。

 

(一)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做个有心人。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

 

(二)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听课不仅仅是一个感官的活动,而是多个感官的综合活动,教师要仔细观察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同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包括眼神和表情;听课者还要注意记下他每个数学教学环节和数学教学方法,思科教学者是如何处理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如何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

 

(三)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听课是教师以自身情况为基础,相互学习、交流的的平台。由于教师的年龄不同、教龄不同、教学环境不同,自我修养不同,老师相互学习交流的空间就更加广阔,大家可以相互翻阅听课笔记,反思总结这节课的优点与缺点。我们可以倾听执教者的感悟,取长补短,或者参考不同执教者本节课的执教过程,进行类比。在交流、反思、整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

第8篇:听评课活动总结范文

一、评课要有准备,切忌信口开河

评课时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听课时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使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教师评课时要对授课过程中那些看似各自独立的问题加以仔细的分析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被表面现象所掩盖着的本质问题。

二、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

评课的重点应主要围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课堂信息的传递结构、学生思维活动的密度和质量、教师的基本功等方面进行,因此不要在琐碎问题上吹毛求疵。有的教师在听课时往往抓不住课堂教学中的要害问题,总喜欢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性错误抓住不放,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应该尽量避免。这样做,不但不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反而会伤害教师的自尊心。

三、评课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盖全

我们在听课中往往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某一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优点,令人赞叹不已。例如粉笔字写的很漂亮,或者板图画的非常漂亮等等。这些突出的优点往往会使听课的人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相反,有时候也会因为授课教师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给听课者带来沮丧失望的心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管任何性质的心境都具有强烈的弥散性。也就是说,这种愉快和失望的心情会使人们在面对其他问题时也带上同样的感彩,产生“一好遮百丑”或“一丑遮百好”的心理感觉。因此,如果在听课时发生这种情形,那么在评课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情用事,以偏盖全。如可以评一评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完整有序、体现这一完整性的各个要素的排列是否有序、这个顺序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符合课型特点等。

四、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式化

评课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被评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定。评课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要注意年龄差异;要注意教师的性格差异;要注意教师的素质差异。

五、评课要实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庸俗化

第9篇:听评课活动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目标,以教法和学法改革为重点,以构建和推广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活动,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快速、健康发展。

二、采取三项措施,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知识能力

(一)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要加强教师学科知识培训、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知识水平。各单位要积极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外出培训教师要撰写学习体会,通过报告会或观摩课形式向其他教师传递培训成果,扩大培训效益。市、镇、校三级要在组织好省市全员培训的同时,结合实际,强化专业能力培训、教材培训以及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各类专项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知识能力。

(二)鼓励教师学历进修。45周岁以下的教师均应达到相应学段的规定学历水平,支持教师在学历达标的情况下继续进修。鼓励小学教师进修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进修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进修研究生以上学历。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小学85%以上的教师取得专科以上学历;初中80%以上的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高中10%以上的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激励政策,调动教师的学历进修积极性。

(三)加强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测评。各学校要坚持以考促学、以评促学,积极采取考试、评议、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测评。要在充分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校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测评方案,原则上每学期组织一次,测评成绩记入教师业绩档案。教体局将对各单位的教师专业知识能力进行抽测,抽测成绩计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

三、抓住五个重点,大力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一)加强备课研究。要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倡导“三步”备课法,即个人初备后提出问题---集体研讨解决问题---二次备课形成个案。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发挥个人潜能,对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和补充。课后做好反思。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编写一个精品教(导)学案,教体局将每学年组织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实行逐级推荐评选。各级要利用校园网、教育网建立“精品教案展示栏”,实现资源共享。各单位要建立有效的备课评价制度,加强备课检查,确保备课实效。

(二)加强教学模式研究。各单位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小学阶段“问题引领式”、初中阶段“10+35”式、高中阶段“七步教学法”和“三个一半到三分之二”等教学模式,并要尊重教师首创精神,探讨更多更有效的模式。教研室要牵头组织各学段、各学科、各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年度要初步建立一套涵盖各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加强教法研究。各级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教法探讨与研究。一要树立正确的教法选择理念。教法的选择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环境,按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二要以教学模式为载体,深入研究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实效。三要组织教师结合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教研室和学校要抓好优秀教法案例的评选,及时将优秀教法案例编订成册,推广应用。

(四)加强学法研究。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入手,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校要定期举行学生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教师学法指导经验交流会,切实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五)加强小课题研究。要降低教研重心,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困惑开展研究,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学期初,各科教研员要汇集日常听课、座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小课题,随教学计划下达基层。学期中,各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教师分析、实验,探索有效解决策略。学期末,教研室要组织交流活动,汇集小课题解决策略并抓好研究成果的推广。

四、开展三项活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一)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把听评课活动作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研讨的基本形式和大面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组织教师广泛开展。学校要倡导教师积极开放课堂,通过相互听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听评课活动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师带徒”结合,徒弟每周听师傅课不少于2节,师傅每周听徒弟课不少于1节;二是与教研活动结合,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每周听课至少1节,进行集体研讨,有效指导课堂教学。三是与学校交流活动相结合。学校之间、镇办之间要结合教师和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促进城乡交流、校际交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校领导要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每周至少1次,确保听评课效果,促进听评课活动常态化。

(二)开展课堂教学监测活动。学校要负责抓好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监测,重点采用“汇报课”和“推门听课”两种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测。汇报课即每位教师每学期准备1-2节汇报课;推门听课即不打招呼随机听取教师授课,原则上每学期抽取1-2节。汇报课与推门听课的监测成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镇办教委要采取推门听课等多种形式抓好本镇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监测,监测成绩纳入中小学校的绩效考核。市教研室负责对各镇办和市直学校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测,监测成绩计入镇办和市直学校的绩效考核。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监测活动,原则上市教研员每周到学校推门听课不少于2天,每学期到各镇办(市直学校)推门听课不少于一轮;教委副主任每周推门听课至少1节,校长及业务领导每周至少2节。

(三)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市、镇、校三级要每年组织优质课评选活动,上学期组织校级和镇级评选,下学期组织市级评选,通过层层组织评选,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教学氛围。优质课评选要严格坚持“专业知识能力强、课堂教学水平高、教学成绩优秀”三项基本标准。评选采取自下而上的程序,层层选拔,逐级推荐。评选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民主,所有教师全员参与。原则上市、镇、校三级分别按照教师总数的5%、10%、20%左右的比例评选优质课,评选结果与教师晋升职称、评先选优、绩效考核和申报推荐示范课(公开课)挂钩。

五、抓好三级检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建立市、镇、校三级教学质量检测体系。市级教学质量检测由教研室负责,主要采取调研等方式组织,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调研;镇级教学质量检测由镇(办)教委负责,每学期均要对辖属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调研检测,并要不断创新调研方式,确保调研效果。校级教学质量检测由学校负责,要同时抓好考试与考查两类学科的质量检测。各级质量检测分别纳入镇办、学校和教师的绩效考核。

各级要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检测方法,按照《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突出抓好各级各类考试,完善考试实施细则,细化考试环节和流程,保证考试效果。要利用好检测结果,每次考试和调研后,均要进行认真分析,反思教学不足,改进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科学统筹,严密组织,抓好工作落实。教体局将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课堂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开展。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