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炒股小故事范文

炒股小故事精选(九篇)

炒股小故事

第1篇:炒股小故事范文

中国股市的历史上也有过妖股的爆炒。老股民或许还记得当年第一个冲上百元大关的“亿安科技”,就是从5块多钱一直炒到126.31元,令一大批股民叹为观止。还有德隆系的三驾马车“合金股份”、“湘火炬”、“新疆屯河”等等,都是中国股市历史上著名的妖股。从历史上亿安科技到今天的成飞集成,它们的炒作都有共同的规律可寻。通过认真地总结,我们不难看出妖股形成的一些基本要素:

第一,有最具爆发力的题材或者说是非常动人的故事可讲,想象空间极大。其实都是可供炒作噱头而已,而这种概念渲染足以吸引市场的眼球。当年的亿安科技,就是以所谓的电动车的故事,来编造一个高科技的概念,令市场跟风炒作。今天的成飞集成,以所谓的新能源题材,进军锂电池概念为由而大肆炒作。这些题材都是捕风捉影的事,根本无法支持股价的爆炒。亿安科技在10年后的今天成为了笑柄:成飞集成或许只需要两三年时间就能使市场人士感觉到滑稽可笑。

第二,袖珍小盘,易于炒作。这些妖股无论是流通盘还是总股本都不大,极易被控盘。而且所需资金也不需要特别大。如亿安科技当年的总股本只有区区几千万股,流通盘就更小了,不足2000万。今天的成飞集成总股本虽有2个亿。流通盘6500余万,但按现在市场容量大了以后,这样的总股本和流通股本都算是较小的。盘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便于快速收集筹码。

第三,股价相对偏低,有号召力,响应者众。妖股的炒作一般都是选择8元以内的低价起步,如此有两个好处,一是低价需要资金就少,加之本身流通股本不大,所以需要的资金就更少。往往2、3个亿的资金就能把一只个股炒上天。二是低价翻番容易且不显山不露水的。散户跟风胆子也大一些。比如,一只价格8块左右的股,翻一倍不过16元,再翻一位还只是30元出头,绝对价位不算很高。所以庄家就敢炒,散户也就敢跟。如果把一只个股从20元起步的话。只翻―倍,就到40元了,你想再往上翻,就有点困难了。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就是这个道理。

妖股可能将是中国股市长久存在的现象,不可能靠一个禁炒令就能杜绝的。套用一句俗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毕竟市场大了,参与的各方都一心想要从这个市场套取利润,所以,就只能靠炒妖股来赢得暴利。试想一下,谁能靠炒农业银行来发财。谁又敢去碰中石油这样的巨无霸。靠以前老一套的炒作手法来做:吸货建仓――打压洗筹――拉高出货,虽然可行。但毕竟要耗时费事,而且也不能保证你运作成功,弄不好的话庄家都有被套的可能。而妖股炒作就简单、明了,获利迅速,出局容易。

第2篇:炒股小故事范文

李荣融的这句话是在两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他告诉记者,卸任国资委主任后,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炒股,希望能通过实际的操作,搞清楚中国的股市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于是网民和股民议论纷纷――有的说,他早就该亲自炒炒股了,假若他也以48元的高价买进中石油的股票,他大约就会感受到投资者刻骨铭心的痛。也有人不无担忧,退休官员炒股应该受到限制,比如应该去相关部门备案,这样才能保证股市交易的公信公正。股民和网民跟李荣融一点儿也不见外,直言不讳,见仁见智,想必老李听了一定会很高兴吧?

由此我却想到,这难道不是一例真实版的老人励志故事吗?这位可敬而实在的老人,从“高处不胜寒”的位置走下来,他已经退休了,他不能再“发号施令”,他亦无权“指手画脚”,他没有责任去探险,也没有义务去战斗;但他一点也不落寞,他仍然像一个创新者,要继续探索;他仍然像一个探险家,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他仍然像一个勇士,要战斗下去……

这是为什么呢?

不能说他没有一丝自己的牵挂。因为他执掌国资委期间,一大批央企的中坚力量都在A股上市,他期盼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使得“国企可以管好”,但他“看不懂,蛮好的企业股价往下跌,不怎么样的企业股价还轰轰地往上升”。

不能说他没有一些个人的遗憾。当得知他退休之后最想炒股,隔天就有记者追问他:“您的股票账户开好了吗?”他却边走边回答说:“我不炒股,我不能炒股,官员不能炒股!”

可能有人会说炒股当然是为了赚钱,尤其是对咱们股民而言――但没有人会质疑老李就是要“搞清楚中国的股市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个念头的真实性。其实,革命导师马克思也曾经炒股,还以600英镑的本金赚取了约400英镑的净利润;卸去英国财政大臣之职的丘吉尔也曾小试牛刀,一天之内,他却几乎损失了投入股市所有的10万美元……毕竟,“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说了半天,老李似乎还是不能亲自炒股。但从国资委李主任到平民老李的朴实转身,李荣融以一以贯之脚踏实地的态度做着退休后的选择与规划,以这个真实的故事向我们发问:人,为什么活着?向我们证明:人怎样生活才更有意义。

这正是李荣融无所顾忌、不遮不掩、真诚真实的一句话,让无数股民网民为之喝彩,为之感慨的原因吧。

这可以看成是他留给继任者的精神遗产吗?

第3篇:炒股小故事范文

一些上市公司在2006年度业绩平平甚至亏损,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却推出大比例送转股本。

已披露的2006年报显示:岁宝热电每股收益为0.013元,拟以总股本13659万股为基数,每10股转增10股;天房发展每股收益为0.079元,拟以总股本42370万股为基数,每10股转增10股;动力源每股收益为0.082元,拟以总股本10434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0.5元(含税)转增10股;中体产业每股收益为0.161元,拟以总股本25365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0.7元(含税)送0.5股转增7.5股。

2007年以来,中体产业、岁宝热电、天房发展、动力源等,引发涨幅惊人的走势。

大比例送股含资本公积金转增,虽然在牛市行情中,但也容易成为市场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对象,成为吸引资金助推股价的工具。但对业绩平平、却利用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公积金较高的特点,进行大比例送股的绩差股而言,这无异于把上市公司多年积累风险准备金,趁此轮牛市和市场投资气氛甚佳之际,配合投机炒作资金,制造出所谓的大牛股现象,这极易引起不善于理性分析,而又喜欢题材、概念故事的投资者跟风炒作的博傻游戏。

倘若以上述股票的净营运资金/资产总计、留存收益/资产总计、息税前利润/资产总计、股东权益合计/负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计等指标为核心指标的Z值财务预警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岁宝热电、天房发展、中体产业的Z值分析均为严重预警,动力源财务Z值分析为轻度预警。

换言之,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陷或潜在隐患。因为,绩差公司由于股本急剧扩张,每股收益必然大幅度下降,假如上市公司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能力逐步消失,持续盈利能力出现问题,大比例送股后的股票价格是不能获得有效支持的。

既然像天房发展这样的上市公司,因种种原因和受业绩限制股本始终没有扩大过,目前公司业务已经进入发展拐点,预期以后几年发展前景转好,推出大比例送股,该公司管理层说不会摊薄业绩,那是不可能的,起码预期发展前景在没有得到兑现之前,将摊薄每股业绩水平。在牛市中注重业绩成长的前提下,推出大比例送股,对股东提高的回报方是踏实和可靠,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未来成长,股本扩张会对公司短期业绩构成一定影响,这是市场投资者的一般常识。

有人认为上市公司之所以推出10转增10的分红方案,主要缘由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偏小,股价容易被资金操纵。公司股本大小是与二级市场炒作有一定关系,但绝对没有直接决定性的关系,二级市场股价高低,主要看公司内在价值、制度、企业文化、盈利模式、核心净争能力、市场占有率、行业优势和它的发展前景等诸多因素。

绩差上市公司大比例送转是因为,公司转增股本是为了履行当初的股改承诺,公司股改时承诺10转增5股,鉴于公司资本公积金长期未动,一直保持在账面上也不好,于是公司决定用资本公积金扩充股本。这不是上市公司内涵价值的提升为前提下的股本扩张,投资炒作客要求公司在分红送股上予以配合,以期推高股价,那么,就存在大股东本身是市场炒作主力、或者与二级市场部分炒作资金存在着利益关系的嫌疑,否则难以解释上市场公司基本面与二级市场股价背离现象。事实上,在高送转方案出台前后,公司股价二级市场表现确实表现得牛气冲天。

上市公司大比例送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接下来的再融资能募集更多资金。现在的牛市是激情超越理性的时候,由于场外大量资金不通过基金形式涌入市场,这些非理性资金对大比例送股分红题材十分热衷,上市公司大比例送股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加强市场的信誉度,从中期看盲目追捧绩差公司大比例送股题材的行为,本身就蕴含着较大风险。

第4篇:炒股小故事范文

看看一些知名的中药企业上市公司市值规模虽然不大,但市盈率已经恢复到了50-60倍,甚至高达80倍。与此同时,一些国内白酒行业的二三线品牌上市公司市盈率也飞上了天空,高达80-90倍。

消费股的泡沫从产业升级的逻辑上理解非常简单。由于经济转型仍未见曙光,加之外需不景气,投资者对中国内需投入了过度的关心,内需升级本应该是一件长期并可持续的事情,但在外需不景气、房价泡沫、汽车家电供给过剩的多层环境下,消费升级成了市场炒作的一个噱头,缺少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这一点与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非常相似。

理论上说,白酒行业利润增速与CPI同比增速之间保持较为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两者相关性较强,说明白酒行业属于抗通胀的板块毫不夸张。但自2011年8月之后,两者出现背离。CPI向下而白酒行业利润增速仍居高位,则表明白酒行业继续涨价的空间有限,收入与利润高增长难以为继,行业景气度已经见顶。

但消费股为何难以成为下轮牛市的顶梁柱呢?关键原因在于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逆周期行业,但成长有天花板的,毕竟,要大幅度提高人均白酒、榨菜、牙膏及中成药的消费量简直就是个真实的谎言。更何况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是一个系统性风险,中国消费品的消费增速还能够提升多少?

当然,中国A股市场一直热衷于炒,凡是有炒的机会,就一定不会放弃。由于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周期股已经被“打得趴下”,在中国资金面充裕的情况下,存量资金倘若不找点题材,则很难获得正收益,由此二级市场消费股的泡沫应运而生。

但我们要提醒投资者,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或者当股价的上涨早已透支了未来公司的10年成长,或者市场已经将故事讲得过分,那么,任何炒作投机都是一种零和游戏或负和游戏。换句话说,最终会有人要为此买单,为前面赚钱的人和讲故事的人买单。希望买单的人不是你。

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消费股被主流资金抱团推动,导致其价格远离内在价值,大幅透支正常的业绩增长,加之一些人热衷于讲述消费增长的神话故事,最终导致一些股价创出了历史新高。然而,按照历史的经验来看,神话故事并不符合客观事实,一旦神话破灭,飞起的股价最终也就降到了起跑线。

目前市场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过去惯性的多头思维已经容易落入刻舟求剑的窠臼,并不适合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创新工具的登台亮相,一味的做多已经不适合市场客观需要。

第5篇:炒股小故事范文

资金的拥有者跟下单者之间依靠松散的“私募默契”在动作,这是否也是股价不负责地“翻番猛涨”的重要动因?

散户:阶级,严重分化

刘小姐从事IT工作,而她工作的那家公司专门从事实业和资本市场的投资业务。

从2006年底至今,中国股市迎来了空前的火爆局面。很多媒体都在疯吹,某人赚了几套房钱,某人资产都上百万了,等等。在这股热风的熏陶下,刘小姐也在2007年3月份入市了。

时至今日,尽管没有像有些媒体说得那样赚成一个大富婆,但资产也还是增长了不少的。于是,刘小姐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别人谈论股票:什么中国铝业怎么样啊,金融界怎么着啊,万科A最近该不该进啊,工商银行怎么卖啊?等等。俨然已经成了一个专业“炒手”。

谈到自己赚钱的秘诀,刘小姐小手一挥,脑袋一摇:“什么技术分析,什么资金为王啊?要我说,内幕消息最重要!”

不懂其中缘故的人一听这话,马上会想到,这位刘小姐是不是某位上市公司高官的亲戚啊,或者是某位官员大人的嫡系?她怎么敢这么气焰嚣张地宣传内幕交易呢?

不是的。其实刘小姐既非某上市公司高管的亲戚,也不是某证券监管部门高官的嫡系。说实话,尽管她不懂得什么叫CCI、KDJ,甚至连什么叫换手率都不知道,但是他还是非常懂得“树大招风”“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的。

可是这位志得意满的刘小姐,怎么就一下子悟道就悟到了根子上,竟然明白了“消息最重要”的呢?

原来,这还真是她和她周边的人的一种切身体会。

松散化的私募基金出现

起初,刘小姐在股市中的投入的资产总共有20万,至今浮赢接近6%。

跟刘小姐情况类似的,在他们公司数不胜数。

张小姐投入8万,浮赢5%;李小姐全家投入15万,浮赢8%;赵先生投入20万,浮赢最多达到11%,一时成了刘小姐们的楷模。

但是,据刘小姐跟笔者透露,无论是她本人来时李小姐、张小姐、赵先生……他们都只懂IT技术语言,而不懂股票分析语言。更让人惊讶的是,像他们技术部的这种情况在这家金融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信息中心、法律部等还普遍存在。也就是说,单在刘小姐所在的这一家公司,就有好多好多根本不懂股票的人在2007年的中国股市中盈利非浅!

怎么会这样呢?

“我们公司有个小钱,是金融部的。刚36岁,房子有4套,其中两套是别墅。每个月光房租收入就有3万元人民币。这个人在公司里特别受欢迎。”谈到这事,刘小姐眉飞色舞地说,“他就是搞金融的,每天没别的事情,就是看盘,炒股。”

据刘小姐说,向他们这些根本不懂股票的人,在他们公司全都是跟着像小钱这样的人炒股。

“每天中午吃饭的时间,就是我们交流炒股经验的时间。”刘小姐说,“其实,我们都是跟着金融部的人在炒。比如说小钱吧,我们技术部就非常信他,因为它是我们技术部的女婿。”

刘小姐笑了笑继续说,“他说炒什么,我们就跟着炒什么。我们都听他的!”

除了这些,刘小姐还透露,在她们公司,远不止是一些一般员工在跟风炒股,就连他们公司的老总都在跟风。

据说,他们公司的欧阳老总,也是个人开户,然后通过小钱的脑子过滤信息后来下单的。

“哎呀,咱们买股票都是几手几手的,最多不过几十手。”小刘一脸的不理解,“我听说,我们老总一下就是一万手、两万手。而且都是好股票。十几二十几块钱的股票,人家根本看不上,全是五十块钱以上,百八十块钱的!啧啧!难以想象吧?!”

据了解,刘小姐的公司是一个集团,北京总部总共有人6000多人。其中80%左右都已经是股民了。而且最少的投资也在5万元以上。

这样算来,刘小姐所在公司的散户资金总体规模应该在几百万到上千万元人民币的规模,这就不要说该公司本身就是一个股票投资机构,手里操纵着上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资金了。

分析刘小姐的透露的信息,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在她所在的这家金融投资公司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没有固定合约但却有很高默契的私募基金。之所以称之为“私募基金”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庞大资金确实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投资方向”,而且这个“统一的方向”确实被一个“统一的团队”所“掌控”着。

散户两极分化

刘小姐透露的情况,恰好折射出目前中国炒股散户的一大特征:严重的阶级分化!

别的不用说,就说刘小姐公司里的副总裁欧阳吧,动不动就买卖人1-2万股。整个金融部门都在他的领导之下。过去,有一个说法,领导干部爱打麻将,怎么拍领导的马屁呢?跟他玩麻将,故意输钱给他!

这不正好,领导干部爱炒股,属下金融部门为之服务孰敢不竭尽全力热情周到?!欧阳总裁就是中国散户股民中的贵族阶级。

更何况,全中国像欧阳总裁那样的人又灿若群星。

笔者就收到过这样一条短信:投资规模100万以上,在某著名券商那里可以开VIP大客户市。在那里你可以免费享受该券商的很多研究成果以及即时买卖建议。该券商还列举以前的业绩试图“保障”月收益率在20%以上。

还有一个证券公司明白无误地在网上刊登出一则招商启示来――《**证券大客户室虚位以待》:现我公司有大客户室一间,放有6台高配置计算机,环境幽雅,交通方便,服务周全,欢迎资金30万以上的朋友现场操作!电话 816*****。

其余像笔者了解的,北京目前就有各种各样的“财富工作室”“投资工作室”“咨询公司”等等都在发展股票投资经纪业务。

据了解,有些“工作室”为了吸引大客户,甚至不放过跟新闻从业人员的套瓷的机会,以高回扣为承诺,要求新闻记者给他拉大客户。这种情况,相信很多新闻从业人员都碰到过。

现在,有些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根本就不开始小散户室,至少是“中户室”。他们在中户室内着急了大批“手有闲钱”的老头老太太,竭诚为之服务。据了解,他们的门槛也是比较高的,至少要在几十万以上。

但是,在实际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目前中国很多地方并没有消灭散户交易大厅。有些地方,小散户还成了券商的一块肥肉。

这只要从佣金的收取比率上就能看出。据了解,目前小散户在券商小散户交易大厅买卖股票,手续费最高达千分之三。

另据调查,目前各家券商收取的手续费比率高低不一。

这就造成了好多散户的流动性。为此,有些券商为了吸引更多中大客户从别处搬家来自己的经纪公司,拼命在手续费用和服务上展开竞争。

据了解,有一家“**证券经纪有限公司”就只在北京开了一个点,为了吸引中大散户,他们承诺可以为顾客报销搬家产生的“转托管费用”,而且手续费比别人都低。

据这家券商的客户经理透露,他们给中大客户的服务非常好,从研究报告到每一天的建股、再到每一只股票的分析、即时提醒等等,应由具有。而且账户规模越大所能享受到的信息服务越全面越及时。

另据了解,目前温州地区已经形成了新型的“炒股团”。

第6篇:炒股小故事范文

我给《科学投资》写文章的数年期间,很少专门来谈股票,我印象中这是第四次,而且是上一期刚说过,这次又来说――不为别的,实在是有点担心新入市的股民朋友。

在上期的文章中,我就苦口婆心地提醒股市的风险:不要被放大的赚钱效应冲昏了头,股市的风险是巨大的。功夫不到或运气不好的话,几十万元的血汗钱,进进出出几个回合,就可能打了水漂。

说实话,以我个人的个性来说,我是最喜欢炒股这个“职业”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用看领导和同事脸色,不用求人公关,也不用监督手下的作业,敲敲键盘,打打电话,钱就挣到了自己的帐号上;流动性好,又没有欠债和应收帐款;上午9点半上班,下午3点就下班;多大年纪都不用退休……

我入市近10年了,3000多个日日夜夜,说不完的故事,至今也不敢完全以炒股为职业。而且,跟开车似的,越来胆越小。

关于如何炒股,各种高手出版的书籍和各种专业报刊汗牛充栋,我没有必要再跟大家说太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教训,讲两条自己制定的纪律,供大家参考。

第一条纪律:永远只用自己的一部分钱!

我曾经认识一位非常优秀的大户,他的起始资本只有20多万元,几年的时间,他的帐户上就达到了500万元左右――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业绩了。在周围的朋友圈里,他有很高的声望。一次,他的一位有一定位置的朋友给他一个机会:有5000万元的资金可以让他用两天,可以在股市里做一个短线。这个大户本就是做短线的高手,这笔钱一个进出,做好了利润相当可观。大户千挑万选,全仓杀入银广夏!

一提著名的银广夏,大家可能就有不好的预感了。这个大户的运气实在太差了:当时从各种技术图形上来看,银广夏的走势都没有问题,他买入后还应该有一个短线的涨幅,然后他顺利出货,赚个百分之七八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实际情况是,他买入后就是一个跌停板!他在跌停板上逃了出来,在还了朋友的本金以后,他几乎一无所有:剩下了几万的资金!大户在床上躺了3个月,起来后见到大家就只有一句话:活着真好!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第一不要用七大姑姨、朋友以及公家的钱,此类“代客理财”的纠纷和故事多得说不完;第二只用自己的一部分钱,一定要把老婆孩子的日常生活费用和必要的现金留出来,不要把股票投资的风险时刻带进你的日常生活中来。

第二条纪律:投资是要有纪律和计划的,炒股更是如此。在家里做好赢利和止损计划,严格执行计划,不要被屏幕上的红绿K线冲昏了头。

1999年的时候,我在营业厅里认识了一个老头,我们都叫他李大爷。当时李大爷手中的一只股走势很好,大家没事都跟李大爷逗乐:李大爷,现在赚一辆奥拓了。过两天,又说:李大爷,好啊,现在成夏利了,得请客。李大爷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请,一定请!又过两天,说:大爷,得吃海鲜了,你瞧,夏利变成桑塔纳了!

李大爷那个美啊。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出货,也许还在想着奥迪吧。又过了些天,桑塔纳变成夏利了,夏利又变回了奥拓,到最后,连奥拓的轮胎也没了――开始亏损!

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李大爷的脸色。老人家从来不抽烟,那一天,老人家伸出手:谁给我根烟?然后,他蹲到营业厅门口,使劲地抽烟,咳嗽……

后来再没有见过李大爷,不知道他老人家可好?

股市永远充满了变化和诱惑,所有人性的弱点都会在这里被展现出来,每个人都在后悔和遗憾:本来选好了股要做长线的,可忍受不了漫长的等待出来追热门,再回首,热门成了垃圾,原来的蜗牛却一飞冲天;准备做短线的,本想有10%的利就走,可当奥拓、夏利、桑塔纳变来变去的时候,就没那么坚决了,原来的计划早忘了,最后被套成了股东……

第7篇:炒股小故事范文

上月中旬,朗玛信息首次发行遭遇机构“闭门羹”后,只得“卸妆”降价重发,方才获得基金等机构呼应并成功发行,且上市首日涨幅超80%。无独有偶,中国交建的IPO之旅可谓小心翼翼:继初步询价创下了近年来新股发行最低市盈率后,由于网下认购不足,更是由IPO主承销商出面包销,创7年来首例。

去年以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对新股询价的态度趋冷,“高挂免战牌”也好、观望也罢,令新股市场“战局”陡然生变,各个参与主体“暗战”升级。有业内人士表示,朗玛信息上市首日暴涨或可视为基金的一个小小的胜利。基金“冷战”新股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新股利益链上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各方博弈的结果或许可以促使新股发行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暗战升级

新股上市没有基金帮着“吆喝”,一级市场上的巨星面临“卸妆”上市,给承销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月17日,中国交建公告称,确定首次发行价格为5.4元/股。而在初步询价过程中,价格下限5.0元的申购数对应网下发行规模达3.04倍,而按照5.4元定价,承销团余额包销股数为逾1.02亿股。为了以价格上限发行,中国交建成为自2005年实施IPO询价制度以来,首只出现主承销商包销的新股。

尽管选择上限价发行,中国交建市盈率仍创下近年新股发行市盈率新低,价格对应的2010年市盈率水平为10.43倍。成长性不足是该股发行市盈率低而基金仍不愿报高价格的原因。

有基金经理表示,虽然参加了中国交建的路演和询价,但是不会参加申购,原因是该公司价值不是特别突出,成长性不足,吸引的主要是稳定型投资者。也有债基经理认为,中国交建不适合发股票,而适合发债券,如果该公司发行债券他倒是会考虑投资。

中国交建超低市盈率下主承销商包销,市场猜测在所难免,新股市场各个参与主体之间“暗战”升级。某位参与中国交建路演的基金业人士表示,即使今后新股发行主承销商主动调低报价或者新股市盈率下降,基金也还会在询价中尽量压低报价,真正的多方是没有人想高买吃亏的。

博时基金研究员游晓百指出,新股询价中的博弈一般是存在于买方与承销商之间。投行可能会报高价,而买方则会压价。基金经理在报价前会先参考公司内部研究报告,他的判断却是基金参与新股报价的主要决定因素。

对于买方之间是否会为竞争而产生博弈,有基金经理表示,基金公司参与询价会事先打听其他基金公司或机构的报价作为参考。他举例说,“我心理预期是10元,了解后其他公司也报10元,那我们就会报10元。这里面投行会先跟大家沟通,告诉我市场普遍的报价大概多少。”至于投行是否会故意虚报以拉高机构的报价,该基金经理认为不会。“一家投行又不是只负责这一只股票,如果他故意虚报市场报价,那么以后就没有了信誉。”

压低估值

除了中国交建,另一则引人关注的新闻是朗玛信息的上市。2月16日,朗玛信息上市首个交易日上涨82.53%,收于40.96元。有人惊呼“炒新的机会又来了”,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是新股复苏的信号,反而可能是机构在询价“暗战”中获得的胜利果实。

朗玛信息首次发行由于有效申报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而中止发行,在吃了“闭门羹”后,朗玛信息二次发行时大幅下调了发行价,这种“卸妆”的举动为上市后市场的“热捧”奠定了价值基础。“基金谨慎打新的态度正在形成积极的力量,促使新股以合理估值发行渐成常态。”业内人士如是说。

据某基金公司研究员透露,以往类似的参与询价机构不足时,可能会有基金出于人情关系被承销商拉着凑数,但是一般不会故意虚高报价。在人情和价值之间,基金还是会理性地选择后者。

有基金经理坦言,在过去新股狂热时,基于业绩排名的压力,别人打新股,自己不打就会吃亏,所以也就不得不跟着打。但是,市场给予了这种脱离价值的做法严厉的惩罚,热衷打新的债券基金排名居后,有的跌幅甚至超过股票型基金。于是,“谨慎”逐渐成为基金打新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好买基金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参与首发配售的基金只有9只,而去年1月参与首发配售的基金有194只,更有基金一个月就参加了8次首发配售,去年2月也有286只基金参与了首发配售。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现象与节日因素、新股发行放缓和基金打新“降温”有关。而基金态度转冷,给IPO公司带来了压力,形成了一种压低新股估值的动力。

目前,基金对于打新股仍以观望为主。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新股发行节奏来看,目前面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新股审批也出现放缓,从而对新股发行的速度从源头上就进行了控制。从IPO市盈率来看,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月份IPO首发平均市盈率为33.7倍,较去年11月、12月和去年前三个月的平均首发市盈率均有所降低,但市盈率仍然偏高。

“与其说是谨慎打新,不如说是理性打新。”一位基金经理说,“一方面是打新热潮出现,在有赚钱效应的时候安守本分,能够不去追估值过高的公司;另一方面,当打新潮过去、赚不了快钱的时候,遇到优质的估值偏低的公司上市,打新也要出得了手。”该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较好,2011年也偶有参与打新,而且还能赚到钱,这与其理性的打新原则不无关系。据其回忆,曾经有一只市场热捧的新股摆在眼前,但由于报价低了一毛钱没配上。后来,这只新股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现在想起来倒也有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感。

对于新股发行到底应该怎样才合理,某基金经理直言,“新股应该折价上市才合理”。在其看来,新股本身就是“盛装”上市,粉饰的成分较多,与二级市场上老股经过市场洗礼后的透明度相去甚远。一只新股若没有半年或一年以上的考察期,便不能给高的估值,这是评价的核心。

玩家沉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资本是天然逐利的,而基金谨慎打新的主因可能还是无利可图。有基金经理表示,导致打新无利可图的原因或与一群新股玩家逐渐沉寂有关。

去年,股市中有一些炒家东窗事发,其中颇有名气的就是铑钿。此人曾经在四川成渝、紫金矿业、湘鄂情等一批新股中有所斩获,被称为“炒新第一人”。在他眼里,没有庄家,之前也没有K线,新股就是白纸一张,所以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比的就是谁对故事更敏感,谁下手更狠。铑钿这种理念获得了部分投资者的认同,当时新股的热度也很高。然而,去年年中他被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提起公诉。

其实,炒新玩家吃官司的并非铑钿一人。某位炒新人士在圈子中小有名气。他认为,利用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的特点,通过资金运作激发市场人气,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也证明,在新股首日行情最红火的时候,其狙击战略使得数日之内就能收获丰厚的收益。随着他募集的资金越来越多,炒新的单子也越下越大。

就是这些炒新游资,助燃了市场炒新几近疯狂的状态。这种击鼓传花、推高股价的游戏,有人赢得惊险就必有人输得惨烈。那些接得最后一手的投资者,只能无奈面对股价大幅回落亏损的宿命。对于一些新股而言,破发就像多米诺骨牌,当有了第一只破发的新股,后面相继倒下的情况就不难预料。

2011年,新股上市首日集体破发即频频出现。包括该位炒新人士在内的这些炒新玩家融资的成本也不小,市场行情、人气根本不足以支持他们高风险的玩法,一日翻倍已然成为了回忆。在资金链断裂后,该炒新人士被告上了法庭。

第8篇:炒股小故事范文

资本证券交易市场恰恰是这样一个具有相当充分“个体自由”的市场。每个交易者几乎都可以独立地作出“买”或“卖”的决策。因此,在这一市场也总是爆发让人耳朵起茧的各种非理性繁荣和泡沫的故事。从让法兰西崩溃的“密西西比计划”,到英国政府信用几乎完全丧失的南海泡沫,再到荷兰离奇的郁金香狂潮,这些人尽皆知的故事似乎仍不足以警醒身处泡沫中的人们。

在日益火热的中国股市上,似乎正在重复着往日的非理性繁荣。很多退休老人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拿出来炒股或买基金,已经不是新闻。今年,在中国县域地区拥有庞大网点的农行,与证券相关的第三方存管业务飙涨59倍,显示了县域地区对于证券业务的热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同样在“中国概念”盛行的香港市场,很多人已经开始讨论“股疯”现象,舍身一搏的市民不分阶层不分年龄:有小情侣将辛苦储蓄的“老婆本”买股、“有楼阶级”密谋加按,只求增加资本投入“鱼缸”;甚至有打工仔辞工全职炒股,有人在家置下专业用的彭博股价机。来自香港媒体的消息甚至称,部分医院证实,病态赌徒的求助个案激增。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有如此多的前车之鉴,但在财富面前,所有人似乎都低下了高昂的头。号称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中国石油,11月5日在上海A股市场的首日表现令人瞩目,其股价飙升163%,从而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公司,是市值排名全球第二的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两倍还多。而在香港市场上,中国总理公开表示了对香港市场的担忧之后,恒生指数在11月5日大跌1500点。但香港市场似乎仍旧对未来充满期望和憧憬:不管怎么说,已经有大量(内地)资金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香港,(的)这种声明不足以削弱当前的基本交易――套利交易。

是的,太多人渴望那泡沫中暴增的财富了。在股市狂热的同时,我们不能不问一句:不炒股,他们能够把资金放到哪里去?

历史在这里又是惊人的相似。在密西西比计划、南海泡沫和郁金香狂潮中,全部同时发生了其他各类商品价格飙涨的事实。不炒股,不炒郁金香,就意味着大众们再也住不起房子,买不起食品,甚至很难在这个国家的国土上生存。而“中国概念”,似乎也正在酝酿着一个类似的泡沫。

从很多官员的讲话中,我们一直听到的都是:通胀问题不是个问题,通胀是暂时的,通胀将会在未来缓解。可当我们看到超市的花生油开始出现100元一桶,相比前年的60元一桶大涨40元的时候,我们还会不会把钱存在银行而得到那仅有的4%不到的利息?或者还是把钱投到一年涨幅100%的股市?

第9篇:炒股小故事范文

恶炒新股在A股蔚然成风,严重到屡禁不止、屡打不散的程度。深市因为有中小板和创业板,更是疯炒新股资金的乐园。深交所的数据显示,2010年初到今年2月底,深市583只新股已有497只跌破上市首日收盘价,占比85.25%;34只首日收盘涨幅超过100%的新股中,已有33只跌破首日收盘价,占比高达97.06%,平均跌幅23.15%,最大跌幅达64.4%;炒得越高,跌得越狠。新股上市首日买入的主要是个人投资者,且大都亏损,其中10万元以下的小散户亏损比例60.75%。

沪深两个交易所近期对大户黄某、苏某和瞿某的三个证券账户分别作出限制其交易3个月的处分;并对瞿某账户及其他多个账户的涉嫌违规行为上报证监会调查,为史无前例。这些大户的共同手法就是通过“大笔申报、高价申报、频繁申报和撤销申报”等方式,以及“快速收集筹码、快速拉升”这两大短线炒家的公开秘诀,诱使其他投资者上当受骗,借此牟取不正当利益。这一回应该遇到了真正的“克星”。

A股投资人喜欢搏傻,这原本无可厚非,“爆炒新股、炒小盘股、炒绩差股”正是当下的特色之一。因为炒家们都是拿着自己的血汗银子去玩,与他人何干?问题在于如果这种投机长时间的亏蚀,即没有大家所说的“赚钱效应”、财富难以增值之时,其动机或目的就非常值得怀疑。如果这种搏傻式的操作长期不挣钱,而又要非常执着的坚持,所为何为呢?是不是一种嗜赌成瘾呢?

当局提出“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其良苦用心当然不容怀疑。在股市这种月黑风高浪急之地,“小心驶得万年船”,理性投资,应该对所有人都管用,而并非只是仅适用于某些特定人群。

上周三、四,深沪证交所先后出台打击爆炒新股的规定,虽然此举在上市首日颇有一点“杀威棒”的作用,但应该还是严重低估了市场资金的赌性难移。上周四在深交所上市博雅生物和蓝英装备,在其上午开市后半小时不到,双双被强制临时停牌,因为该两股当日的换手率均超过了50%的停牌规定。结果当天市场就传出,一些专炒新股的资金大户放出狠话,要监管机关“走着瞧”,当然有不服输、不怕狠的心态,比试一下究竟是“道高还是魔高”?

到了上周五(新股上市次日),博雅和蓝英照样被恶炒。前者被巨量资金打到涨停板(10%)收盘,换手率为55.98%,仅比周四62.968%的换手率略低,却也超过了五成;蓝英在周五上涨4.84%,但换手却高达72.14%,远远超出周四63.488%的换手率,明显就有要向当局示威、示强的意味。你当局不是不许资金爆炒新股吗?这些游资偏偏就要炒给证监部门看。

炒新资金大玩家们有本钱,有手段在市场上舞高弄低,只是一方面,关键是这种恶炒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这个非常可怕。深交所公布了上周四首日博雅和蓝英的资金炒作明细。从投资者参与情况来看,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均未参与新股首日交易,主要买入账户仍为中小散户。

尽管当局视其为击鼓传花、火中取栗的游戏,“狮子和绵羊放在一起比赛”。但当事人却乐此不疲,并大有前赴后继,即便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照跳不误的豪气。难怪之前郭主席也在讲,对于爆炒新股屡屡被套、最后不得不割肉出局的“不可思议”。

对证监会而言,正在进行中的新股改革,恐怕又会面临力有不逮,按下葫芦则浮起瓢的局面。新股IPO的制度改革,主要是想解决一、二级市场价格的有效及合理衔接问题。在这两个参与者绝然不同的市场上,要让市场各方都得利、做到均衡衔接谈何容易?

过去和现在的难题是,一级市场若卖高价(市盈率高),二级市场就会骂声连天;一级市场若定价不高、或者较低,二级市场立马就会爆炒翻天。二级市场上,大批炒新资金当然希望新股IPO的定价越低越好,故事越多越好,想象空间越大越好。所以说叫做“炒新两头(在两个市场)开花”。

显然,证监会并不能单单只是解决一级市场的“三高”问题,而要在两个市场都下手:一级市场发行制度要改,也正在积极谋划;在二级市场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做法:严管、摁住!显示出郭主席的新政中,完善市场制度,并不单限于发行环节,同时还包括二级市场。

上周四以来上市的几支新股,其上市后的最高价比起发行价的涨幅、以及上市数日累积的换手率分别为:中泰桥梁(87.92%和262.75%)、博雅生物(83.36%和251.10%)、蓝英装备(41.09%和256.34%)、雪迪龙(39.45%和213.10%)、中国交建(31.30%和140.08%)以及京威股份(19.15%和194.23%);中泰桥梁的涨幅与换手都是最大。仅仅从这寥寥几支新股上市才数日的火爆表现就可知,显然新股又成为炒新资金的可口点心。

本周证监会再出新规,要求各家券商在“投资者教育、承销、投资和咨询”环节四管齐下,全面防范炒新;并要求券商的自营资金和资产管理业务不要跟风炒新;保荐承销收入,投行部门、保荐代表人提成和奖励不得与超募资金直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