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第1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投影几何是现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专门研究空间物体在投影变换下的几何性质,在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计算机模拟、土木工程、绘画等很多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投影几何在古代东西方都有,但相比之下,西方的更为详细和科学,由此,元、明时期西方投影几何开始传入我国。特别是在明朝末年。当时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不仅带来了西方宗教和科技,而且也带来了大量的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投影几何知识。比较多的西方投影几何知识正是在这个时期才开始进入我国的。此时,当然有不少人都为之作出了贡献,如利玛窦、李之藻、熊三拔、徐光启、罗雅谷、汤若望、梅文鼎、年希尧等。特别是利玛窦。其是第一个来到中国内陆,第一个开始给国人介绍西方投影几何的。他介绍的投影几何不仅内容多样、清晰正确,而且还实用,这为当时大量的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利玛窦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完全可以和他传入欧几里德几何所做出的贡献相媲美。但这件事情长时间以来一直未被人们重视。本文拟就利玛窦对于传入投影几何所做的贡献作一论述。

二、利玛窦带来了多种西方投影理论,为国人广泛的学习投影几何打下了基础

利玛窦1583年9月10日来到中国大陆,之后,为了吸引民众宣扬其基督教,他给国人公开展示了多种从西方带来的物件,如地图、星盘、日晷、圣母像、三棱镜等。关于地图,是其最早展示的一种物件。第一次展出是在1584年4月仙花寺建成之后,在其新教堂里。这次展示的地图现在有人进行了考证,证明其是于1546年在罗马刊行又于1570年被奥特里斯(Abraham Ortelius)仿造的一幅,是当时欧洲比较流行的一种〔1〕。这幅地图后来被当时的知俯王泮看到了,他对于此图的精美感到非常震惊,遂令利玛窦翻刻。利玛窦将原来的地图稍进行了改造,将中国由边缘地带转移到了地图的中心,于1584年11月翻刻并印制成功,这就是有名的“山海舆地图”。之后不久,也就是同年同月的30日,利玛窦向罗马耶稣会总监回报了这幅地图,他说:“西式绘制,用华名、华里、华辰计算的世界地图一幅,这图是肇庆长官授命利玛窦编制的,刚完成,便命去刊印了。”〔2〕由这两处文献,我们可知利玛窦带来了在当时西方流行的椭圆投影。

关于地图的绘制,中国古代一直采用的是“计里画方”的方法,从未使用过球形投影,这可能与中国古代一直以为的“天圆地方”有直接关系。而欧洲就不一样了。从古希腊时期,人们就意识到了大地是球形的,绘制地图的时候为了准确起见,最好采用球形投影。西方人绘制地图最早多采用公元二世纪托勒玫给出的球极投影或是圆锥投影,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们航海的需要和视野的开阔,此方法逐渐改进,出现了极球投影、赤道球面投影、水平面投影、墨卡托圆柱投影等。1528年彭德尼(Benedetoo Bordone,1460-1539)发明了椭圆投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这种投影既美观、大方又不失准确性。由此,在绘制世界地图的时候广泛被人模仿。1570年奥特里斯绘制的世界地图Typus orbis terrarum,正是采用了这种投影――这还被认为是最有艺术性的样例〔3〕。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图”既然是根据奥特里斯的世界地图绘制的,那么,其采用的也应当是椭圆投影。此外,这一结果也可以利用其它的资料来印证。1602年利玛窦在北京协助李之藻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此图流传很广,至今还能看到〔4〕。笔者对其保留在南京的一幅的投影进行了细致的测算,发现其确系采用的是椭圆投影。

在利玛窦的中国札记中除了地图,提到比较多的还有星盘。星盘是利玛窦来到中国大陆后进行计时和天文测量的主要工具,因而其时时携带着它,也经常向他周围的人展示。周围的人对其感到非常好奇,为此利玛窦还曾经亲自制作过它当做礼品送给一些高官,如赵可怀等。1607年在北京,利玛窦和李之藻还就此写成了一本书《浑盖通宪图说》。由这,我们可知道利玛窦也带来了西方的球极投影。

星盘是古希腊时期产生的一种天文仪器。据说其创始人是公元二世纪的托勒玫,因为在托勒玫的书中曾有类似的描述,并且托勒玫明确给出了制作星盘的数学基础——球极投影。星盘在中世纪传入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人为了准确的掌握祈祷的方位和时间,制作了大量的精美的星盘,从而将这种工具完好的保留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航海探险之风盛行,因而作为能在晚间也能计时和确定方位的星盘又一次受到广泛的重视。人们不仅给它增加了很多附件,使其能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准确的使用,而且还在托勒玫给出的球极投影基础上给它建立了数学体系,使之成了一种满载数学理论的计算工具。因此,星盘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是“数学之宝”〔5〕。利玛窦在中国使用的那副星盘,据裴化行考证正是从欧洲带来的,平面式,它的设计者还是利玛窦在罗马学院时期的老师,当时欧洲着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也是星盘专家克拉维乌斯神父。他说:“克拉维乌斯神父设计的星盘是‘平面回盘’(planisphsere,即步天规),即在一个圆盘圆周上刻有度数,并装有一个可以旋转的照准仪,这样就能观察天空的不同位置。克拉维乌斯的步天规的最大特点是蛛网式的,即通过盘中各种曲线,指示出天球投影在赤道平面上的纬度。这样既有一般星盘的作用,又有浑仪的功用”〔6〕。所以,利玛窦也从欧洲带来了球极投影无疑。

对于《浑盖通宪图说》,其实际上是克拉维乌斯于1593年出版的专门讨论星盘中数学原理的《论星盘》节译本〔7〕。这本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球极投影的知识。不仅球极投影原理,即如何进行投影的说法,而且还有众多球极投影性质。如“球形投影下,球面上平行于投影面(赤道面)的圆都是同心圆,不过距离南极近的圆投影较大,距离北极近的圆投影较小。”如“球形投影下,球面上不平行于投影面(赤道面)的圆的投影也都是圆。”“球形投影下,球面上的弧线的投影仍是弧线,点和曲线的结合关系不变。”“球形投影下,球面上等距平行于投影面的圆的投影不距等,靠近南极的两个圆的投影的距离大于靠近北极的两个圆的投影的距离。”“球形投影下,在球面上相交的两个圆,它

一、引言

投影几何是现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专门研究空间物体在投影变换下的几何性质,在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计算机模拟、土木工程、绘画等很多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投影几何在古代东西方都有,但相比之下,西方的更为详细和科学,由此,元、明时期西方投影几何开始传入我国。特别是在明朝末年。当时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不仅带来了西方宗教和科技,而且也带来了大量的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投影几何知识。比较多的西方投影几何知识正是在这个时期才开始进入我国的。此时,当然有不少人都为之作出了贡献,如利玛窦、李之藻、熊三拔、徐光启、罗雅谷、汤若望、梅文鼎、年希尧等。特别是利玛窦。其是第一个来到中国内陆,第一个开始给国人介绍西方投影几何的。他介绍的投影几何不仅内容多样、清晰正确,而且还实用,这为当时大量的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利玛窦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完全可以和

他传入欧几里德几何所做出的贡献相媲美。但这件事情长时间以来一直未被人们重视。本文拟就利玛窦对于传入投影几何所做的贡献作一论述。

二、利玛窦带来了多种西方投影理论,为国人广泛的学习投影几何打下了基础

利玛窦1583年9月10日来到中国大陆,之后,为了吸引民众宣扬其基督教,他给国人公开展示了多种从西方带来的物件,如地图、星盘、日晷、圣母像、三棱镜等。关于地图,是其最早展示的一种物件。第一次展出是在1584年4月仙花寺建成之后,在其新教堂里。这次展示的地图现在有人进行了考证,证明其是于1546年在罗马刊行又于1570年被奥特里斯(Abraham Ortelius)仿造的一幅,是当时欧洲比较流行的一种〔1〕。这幅地图后来被当时的知俯王泮看到了,他对于此图的精美感到非常震惊,遂令利玛窦翻刻。利玛窦将原来的地图稍进行了改造,将中国由边缘地带转移到了地图的中心,于1584年11月翻刻并印制成功,这就是有名的“山海舆地图”。之后不久,也就是同年同月的30日,利玛窦向罗马耶稣会总监回报了这幅地图,他说:“西式绘制,用华名、华里、华辰计算的世界地图一幅,这图是肇庆长官授命利玛窦编制的,刚完成,便命去刊印了。”〔2〕由这两处文献,我们可知利玛窦带来了在当时西方流行的椭圆投影。

关于地图的绘制,中国古代一直采用的是“计里画方”的方法,从未使用过球形投影,这可能与中国古代一直以为的“天圆地方”有直接关系。而欧洲就不一样了。从古希腊时期,人们就意识到了大地是球形的,绘制地图的时候为了准确起见,最好采用球形投影。西方人绘制地图最早多采用公元二世纪托勒玫给出的球极投影或是圆锥投影,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们航海的需要和视野的开阔,此方法逐渐改进,出现了极球投影、赤道球面投影、水平面投影、墨卡托圆柱投影等。1528年彭德尼(Benedetoo Bordone,1460-1539)发明了椭圆投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这种投影既美观、大方又不失准确性。由此,在绘制世界地图的时候广泛被人模仿。1570年奥特里斯绘制的世界地图Typus orbis terrarum,正是采用了这种投影――这还被认为是最有艺术性的样例〔3〕。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图”既然是根据奥特里斯的世界地图绘制的,那么,其采用的也应当是椭圆投影。此外,这一结果也可以利用其它的资料来印证。1602年利玛窦在北京协助李之藻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此图流传很广,至今还能看到〔4〕。笔者对其保留在南京的一幅的投影进行了细致的测算,发现其确系采用的是椭圆投影。

在利玛窦的中国札记中除了地图,提到比较多的还有星盘。星盘是利玛窦来到中国大陆后进行计时和天文测量的主要工具,因而其时时携带着它,也经常向他周围的人展示。周围的人对其感到非常好奇,为此利玛窦还曾经亲自制作过它当做礼品送给一些高官,如赵可怀等。1607年在北京,利玛窦和李之藻还就此写成了一本书《浑盖通宪图说》。由这,我们可知道利玛窦也带来了西方的球极投影。

星盘是古希腊时期产生的一种天文仪器。据说其创始人是公元二世纪的托勒玫,因为在托勒玫的书中曾有类似的描述,并且托勒玫明确给出了制作星盘的数学基础——球极投影。星盘在中世纪传入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人为了准确的掌握祈祷的方位和时间,制作了大量的精美的星盘,从而将这种工具完好的保留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航海探险之风盛行,因而作为能在晚间也能计时和确定方位的星盘又一次受到广泛的重视。人们不仅给它增加了很多附件,使其能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准确的使用,而且还在托勒玫给出的球极投影基础上给它建立了数学体系,使之成了一种满载数学理论的计算工具。因此,星盘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是“数学之宝”〔5〕。利玛窦在中国使用的那副星盘,据裴化行考证正是从欧洲带来的,平面式,它的设计者还是利玛窦在罗马学院时期的老师,当时欧洲着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也是星盘专家克拉维乌斯神父。他说:“克拉维乌斯神父设计的星盘是‘平面回盘’(planisphsere,即步天规),即在一个圆盘圆周上刻有度数,并装有一个可以旋转的照准仪,这样就能观察天空的不同位置。克拉维乌斯的步天规的最大特点是蛛网式的,即通过盘中各种曲线,指示出天球投影在赤道平面上的纬度。这样既有一般星盘的作用,又有浑仪的功用”〔6〕。所以,利玛窦也从欧洲带来了球极投影无疑。

对于《浑盖通宪图说》,其实际上是克拉维乌斯于1593年出版的专门讨论星盘中数学原理的《论星盘》节译本〔7〕。这本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球极投影的知识。不仅球极投影原理,即如何进行投影的说法,而且还有众多球极投影性质。如“球形投影下,球面上平行于投影面(赤道面)的圆都是同心圆,不过距离南极近的圆投影较大,距离北极近的圆投影较小。”如“球形投影下,球面上不平行于投影面(赤道面)的圆的投影也都是圆。”“球形投影下,球面上的弧线的投影仍是弧线,点和曲线的结合关系不变。”“球形投影下,球面上等距平行于投影面的圆的投影不距等,靠近南极的两个圆的投影的距离大于靠近北极的两个圆的投影的距离。”“球形投影下,在球面上相交的两个圆,它们的投影也相交。”等。不仅有投影的性质,而且还有投影的具体做法,如天顶规的做法是:“既得天顶,则自天顶以对地心有一规,总为天顶规。此规上下过天地之中,东西交赤道卯酉之中。

辩方正位,于是乎取其法自赤道规,酉中起数地方赤道出地度,或自子中起数北极出地之度,其法皆同,但数一处刻界。自酉中按界作弦长出,求其交子中线处,即是地下对对顶中际。从此上望天顶,折半求中以是为枢,旋而规之则成天顶规。”如地平规渐升圈的做法是:“凡求(地平规)渐升度,以前图南北极轴线为界,去界北不用,自界而南,以半规均分百八十度或兼二度,则分作九十兼五度,则分作三十六中定赤道轴线以求天顶,次自北极左行第一度望酉中画一弦,又自南极右行第一度望酉中画一弦。二弦皆过盘中子午线,而取子午线上所得之界,上下折半为枢,旋规是为渐升第一规,当为出地之第一度。余自二度至九十度亦如之。”另们的投影也相交。”等。不仅有投影的性质,而且还有投影的具体做法,如天顶规的做法是:“既得天顶,则自天顶以对地心有一规,总为天顶规。此规上下过天地之中,东西交赤道卯酉之中。

数北极出地之度,其法皆同,但数一处刻界。自酉中按界作弦长出,求其交子中线处,即是地下对对顶中际。从此上望天顶,折半求中以是为枢,旋而规之则成天顶规。”如地平规渐升圈的做法是:“凡求(地平规)渐升度,以前图南北极轴线为界,去界北不用,自界而南,以半规均分百八十度或兼二度,则分作九十兼五度,则分作三十六中定赤道轴线以求天顶,次自北极左行第一度望酉中画一弦,又自南极右行第一度望酉中画一弦。二弦皆过盘中子午线,而取子午线上所得之界,上下折半为枢,旋规是为渐升第一规,当为出地之第一度。余自二度至九十度亦如之。”另外,还给出了这些做法的原理: “原所以取赤道卯酉为准者,盖赤道纮天地之中,卯酉又分赤道之中,借卯酉以为地心,因望地心以求天顶。仪体虽平,其用则圆,而其经纬从衡之秒全在赤道一规。平视之而分子午卯酉,侧视之而寄南北二极。二极结子午之正,寄二极于赤道者,借赤道之规为子午规者也。后凡地盘度皆自赤道为准。”〔8〕由此看出,利玛窦还将大量的球极投影理论知识也传入了中国。

在利玛窦给国人展示的物品中,也多次提到西方绘画,如圣母像、耶稣像等。这些绘画,有的是从印度、澳门、日本等外面经教友转来的,也有是利玛窦自己绘制的。如1602年利玛窦奉中国皇帝的命令,耗时两三天绘制成的“西方宫廷生活图”是一幅〔9〕,还有利玛窦晚年绘制的“野墅平林图”也是一幅〔10〕。利玛窦采用的什么方法画这些画呢?虽没有文字记录,但可以从其它地方找到证据。从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的“野墅平林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不是中国式的写意画法――虽然入画内容是山水。其远近分明,明暗比例协调,灭点固定,视野开阔,显然是采用了西方****画法。还有,利玛窦在1601年将圣母像献给皇帝之前,曾给很多人展示过,在展示的时候,还对比中国画进行了讲解,他曾说:“中国画但画阳不画阴,故看之人面躯正平,无凹凸相,吾国之画兼阴与阳写之,故面有高下,而手臂皆轮圆耳。凡人之面正迎阳,则明而白,若则立,则向明一边者白,其不向明一边者眼耳鼻口凹处,皆有暗相。吾国之写像者,解此法用之,故能使画像与生人亡异也。”〔11〕在《译几何原本引》中他又曾说:“察目视 势,以远近正邪高下之差,照物状可画立圆、立方之度数于平版之上,可远测物度及真形。画小,使目视大,画近,使目视远,画圆,视目视球,画像,有坳凸,画室,有明暗也。”〔12〕还有,在利玛窦学习过的罗马学院的课程表中明确标有:****学,学习三个月。〔13〕由此,利玛窦懂得当时在欧洲兴起的****画法,了解其中的数学投影原理,也将它们带到了中国。

此外还有日晷。在利玛窦日常活动中,也曾多次提到过日晷。如在肇庆他曾指导瞿太素制造日晷,在南京曾辅导张养默制造日晷等。日晷作为一种古老的利用太阳来计时的仪器,东西方都有,但各有所长。东方的多是赤道日晷,没有投影理论在里面。而西方的多是地平日晷,其以西方古代天文学基本构架为基础,大量地使用了球面投影理论和方法。西方绘制日晷的方法叫做“Analemma法”。关于这种方法,古希腊有两部书进行了介绍,一部是公元前一世纪亚历山大里亚的狄奥多努斯(Diodorus)写的,另一本是公元二世纪的天文学家托勒玫写的,书目都叫Analemma。狄奥多努斯的书已失传。现根据托勒玫的书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球面平行正投影,借助这种投影可以将赤道坐标很容易的换算成黄道坐标,反之依然。〔14〕利玛窦带来的日晷不同于中国式的,通过其对日晷的描述我们可考证一定是地平日晷〔15〕。另外,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一个小图下面他还曾提到Analemma,他说:“右图乃黄赤二道错行中气之界限也。凡算太阳出入皆准此。其法以中横线为地平,直线为天顶,中圈为地体,外大圈为周天。以周天分三百六十度。假如是图在京师地方,北极出地平线上四十度,则赤道离天顶南亦四十度矣。 然后自赤道数起,南北各以二十三度半为界,最南为冬至,最北为夏至。凡太阳所行不出此界之外,既定冬、夏至界,即可求十二宫之中气。先从冬夏 二至界相望画一线,次于线中十字处为心,尽边各作一小圈,名黄道圈。圈上匀分二十四分,两两相对作虚线,各识于周天圈上。在赤道上者,即春秋 分;次北曰谷雨、处暑,曰小满、大暑,曰夏至;次南曰霜降、雨水,曰小 雪、大寒,曰冬至。因图小,止载中气,其余节气仿此。就中再匀分一倍, 即得之矣。而其日影之射于地者,则取周天所识,上下相对,透地心斜画之。 太阳所离赤道纬度,所以随节气分远近者,此可略见。凡作日晷带节气者, 皆以此为提纲,欧逻巴人名为‘曷捺楞马’云”。“曷捺楞马”系“Analemma”的音译〔14〕。由此看出,利玛窦还从西方带来了球面平行正投影。

总之,利玛窦确系带到中国来很多的投影知识,不仅有椭圆投影、球极投影、球面平行投影,而且还有****法等,不仅有投影原理,而且还有投影的性质命题和绘制方法等知识。这大大丰富了当时的数学研究,为国人顺利地接受西方知识打下了基础,也为我国数学的迅速发展争取早些与西方数学会同铺平了道路。

第2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我们六盘水有什么条件呢,值得我们探索。

关键词:六盘水市 旅游休闲 度假胜地 条件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 A

1. 六盘水市城市基础设施

据2013年统计,六盘水 市城市基础设施,中心城区建设区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64.1万人。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58.26亿元,比上年增加40.47亿元。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49728户,竣工36375户;全市人均住宅面积为16.79平方米。人均城镇道路面积10.39平方米,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69标台。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5万吨/日,用水普及率为91.7%,燃气普及率为53.51%。基本完成杨柳夜郎文化广场、德坞少数民族图腾广场、双水和谐广场、三线建设纪念广场、红桥时代广场、钟山凤凰文化广场等“6个城市广场”工程建设;完成凤池园工程、明湖水库工程、明湖湿地公园工程、天生湖工程、德坞水库工程、明硐水库工程“6个湿地公园”建设;完成钟山大道、人民路、凉都大道、红山大道等“4条大道”景观改造工程;完成水城河改造治理工程、机场路建设、环城高速、凤凰山城市综合体开发等工程。各类绿地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分布均匀,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特色突出,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规范、景观保护得力、绿化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建设格局。

六盘水市区位大交通优越,境内小交通改善迅速。六盘水市地处川滇黔桂结合部,是国家国土资源开发规划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及“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四省立交桥”之称。境内贵昆铁路、株六复线横贯东西,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水柏铁路南北连接,拥有西南较大的铁路编组站――六盘水南站,形成了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随着十二五期间六盘水支线机场的建设,贵阳至广州、昆明、成都、重庆等一批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的修建,六盘水与上述城市距离缩短,相同时间内客源范围扩大。此外,黔中水利、北盘江流域等重点水利工程(水域航道)也正在筹建中,交通的改善和优化将极大的促进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我市众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可能。

2. 六盘水市城市公共服务

教育“四项突破工程”全面实施,新建、改扩建乡镇幼儿园25所,启动建设县区中学5所、小学6所,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3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3598套,实施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餐工程、惠及21.3万名学生。贵州科学院六盘水分院正式授牌,国家煤炭清洁转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基本建成。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水矿医院等3家创建三级甲等医院通过省级评审;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三降一升”,摆脱了全省挂末位次。大力实施文化、体育、广电惠民工程,六盘水大剧院、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六盘水美术馆等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5条、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5个、农家书屋125个、农村数字书屋20个;完成24789套农村广播电视设备安装,新增58个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延伸覆盖。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科技、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气象、人防、共青团、工会、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3. 六盘水市城市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们六盘水深入推进“四创”工作,规范城市管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全面稳定。2013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总投资达224.7亿元的20件民生实事,这也是党的十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2012年12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将今年的民生实事扩至20件。这20件民生实事既细致入微贯穿百姓的生活,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如: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2万人、农村危房改造2.8万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民居建设14.1万户,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57万套(户),竣工(含基本建成)1.3974万套(户),市中心城区城市景观提升改造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等,民生持续改善,六盘水居民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另外,全市政法机关超常谋划,精心部署,共同努力,强化打防管控,大力开展“百日攻坚战”、“雷霆行动”、“夏秋严打”、“三年禁毒人民战争”、重大工程(项目)周边治安整治”、平安凉都建设治安整治“333”工程等系列专项斗争,全市的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2013年六盘水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测评,全市群众安全感比例为92.62%,与去年同比增加5.44个百分点,在全省9个市州排名比去年上升2位,增幅名列全省第一;群众安全感指数较去年有所上升,对政法机关综合满意率为94.17%,名列全省第二。

4. 六盘水市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为旅游业注入了发展动力。六盘水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为基础的能源原材料新兴工业城市。2005年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从209亿元增加到500.64亿元,年均增长15.2%;财政总收入从30.04亿元增加到107.89亿元,年均增长了2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098.48亿元,年均增22.5%。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撑和保障。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82.11 亿元,增长15.9%;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仅次于省会贵阳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8.3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3.59 亿元,分别增长9.88%和19.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0亿元,增长35.9%,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完成1054.93 亿元,增长3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9.33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4 元,增长14.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54.42亿元和599.88 亿元,分别增长11.57%和1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73.4%。盘县进入西部十强县和全国百强县,填补了贵州全国百强县的空白。

5. 六盘水市城市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类

北盘江大峡谷(乌蒙大地缝、花嘎天坑、营盘大峡谷、野钟大峡谷)、阿勒河峡谷、格所河峡谷、普古六车河峡谷、沙河溶洞、碧云洞、金盆天生桥、麒麟洞

人文历史类

妥乐古银杏、盘县大洞盘州古城(丹霞山护国寺、 北门楼、盘县会议会址(九间楼,红二、六军团会议会址)、普安州文庙)、新民鱼龙化石遗址、岩脚古镇、郎岱古镇、荷城古镇

民族民俗类

梭戛生态博物馆、苗族节日(采花节、正月初五至十五的“坐坡节”, “小年”、“大年”和“尾巴年”。正月、八月、十一月“坐花房”)、凉都•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布依族节日(大年、小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彝族节日(春节、正月十五、端午节、彝族年、正月三十、火把节)、仡佬族节日、回族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

温泉养生类

百车河温泉、h龙溪温泉(木贡温泉)、新民温泉、乐民温泉、红岩脚温泉、刘官温泉

康体运动类

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坡上草原景区、韭菜坪景区、江湖滨旅游度假区、老王山

森林度假类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杨梅林场与茶园、七指峰森林公园、月亮河省级森林公园、凉都森林公园

六盘水市市中心城区拥有一批优质的旅游资源。有明湖湿地公园、天生湖景区、明硐湖旅游综合体、凤池园、动物园、上、下钟山、荷城古城、以朵影视文化城、德坞儿童乐园、月照、大河乡村旅游区,三线建设博物馆以及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等。

此外,我们六盘水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六盘水市气候凉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相连。专家们通过检索中国730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与全国17个避暑胜地对比,六盘水市夏天的人体感觉舒适程度占明显优势,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0℃,是消夏避暑的胜地。2005年8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气象局的有关专家,通过观测和探测实验,对六盘水市夏季气候特点进行科学分析,认为这里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性,可称“凉都”。六盘水连续多年获得“十佳避暑城市”的称号,“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称号,全国“大学生十佳旅游目的地”,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我们六盘水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休闲饮食资源。结合六盘水本地的水土、气候特点, 六盘水人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六盘水风味饮食,六盘水羊肉粉与烙锅洋芋是其典型代表。方便快捷、实惠美味的六盘水羊肉粉,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提供了轻松娱乐、生活与休闲的保障。特色浓郁的烙锅洋芋则是六盘水人闲时朋友聚会聊天的好选择。荷叶糯米鸡,螺蛳鸡,水城砂锅,沓哨馄饨,恋爱豆腐果,凉粉,冰粉,卷粉,春卷,烤豆腐,烧洋芋,辣鸡糯米饭,脆哨面,燃面,酸汤鸡鱼粉,那克烧烤,砂锅饭,盘县刺梨果脯,六盘水核桃,红心猕猴桃等等满足了游客与市民美食、休闲的愿望。

随着六盘水市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全面实施、城市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富和不断挖掘,为我们六盘水市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提供优良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六盘水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3月)

第3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一、激发兴趣,开展竞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如果想在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效果,就需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文化常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做到激情引趣。教学时,对作者的介绍是古诗词教学里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不太感兴趣,再加上介绍作者的语言缺乏系统性,所以学生的掌握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古诗词里的作者进行梳理,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有选择地把常识性知识告知学生。其次就是打破以往的背景介绍模式,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进行渗透,如情景导入、讲故事等。其三是去掉那些与小学生心理发展、学习领域、兴趣无关的“摘抄”,尽量精简地介绍作者的生平。例如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一诗的作者李白的介绍,教师就可以设计悬念,激情引趣,以李白有着“诗仙”之称,也有“酒仙”的美誉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对李白被称为“诗仙”“酒仙”的原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笔者通过简单的介绍道明李白“诗仙”之名的由来,以及与贺知章、杜甫之间的关系,并顺势介绍这两位诗人:四明狂客——贺知章(李白的朋友),少陵野老——杜甫(和李白并称“大李杜”)。同时,笔者还将学生的思路短暂带回到三年级的古诗《望洞庭》《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行》中,因为这几首诗的作者的雅称分别是诗豪(刘禹锡)、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小李杜(杜牧)。并通过“古代诗人知多少”竞赛的形式,对以前学习过的“古代诗人并称、雅号、雅称”进行巩固复习,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短短几分钟,便可让学生积累到古代诗人别称的基本知识。

二、借助多媒体,形象生动

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在对古代文化常识讲解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那些远离生活的抽象知识点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古诗词教学中,对天文知识方面的介绍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在诗词里,关于月亮的别称有很多。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因初月如钩,所以被称为“银钩、玉钩”;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因满月如盘,故称“银盘、玉盘”。教学时,如果我们单纯通过文字讲解,小学生对“弓、钩、盘”难以产生直观的印象。但如果运用多媒体呈现月亮形状变化的动画图,用视觉的直观感受,代替文字,这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主题教学,系统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比较琐碎、零散,如果我们想要掌握其中一部分,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主题教学的方式。主题教学旨在将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学习目标相结合,通过知识点主轴的构建,串联起一系列的知识点切片,对学生所学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纵向发掘,整体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这类课堂的教学目标更明确,对问题的挖掘更深入,对知识的总结更系统。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主题教学离不开“学习前置”“问题驱动”。在教材中,我们会碰到不少有关历法的诗词,如王贞白的《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朱熹《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由此,我们可以围绕古代计时法这个主题来展开教学。课前教师向学生提出:“三更、五更是几点钟?为什么古人是用‘寸’来衡量‘光阴’的?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计算时间的?古代有哪些计时法?”等诸多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先自主学习,然后分小组搜集资料。为了避免学生无从下手,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适当提供帮助。课中,教师检查学生的笔记,并小组汇报交流,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对知识进行总结,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将古代的十二个时辰和现在时间一一对应,并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在笔记本上。这样通过“学习前置”“问题驱动”,学生的脑海中就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主题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系统有着更严格的要求。教师对相关知识需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是确保课堂有效进行的前提。

第4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器具;设计艺术;文化创意;启迪;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很多事物看上去总是显得那么矛盾,我们要战胜自然又要顺应自然;设计中强调用户研究又不忽略设计者“自我”的视角;汽车是现代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但自行车的健康环保价值也许将会重新取代汽车;过去了的传统文化是过时的,但很可能过去的文化就是未来的一部分……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看似内容与形式恰恰是相反的互斥的思想和体系,但方法论的宏观规律告诉我们,这种好像很对立的东西,最终却往往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补充的关系。

我们从事现代设计,强调物的创造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未来的趋势,强调关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心理方式和行为方式,但在启发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却往往会采用“回眸”的方法,从历史传统中去寻找灵感。一个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历史是一个流淌的过程。从中国传统器具设计中去汲取智慧启迪现代设计的创新,就是这样一种互补的设计方法,是一种研究创新的视角。

一、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和方法中值得汲取的智慧

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反对将人类与自然分离,反对仅仅把自然当作人类生活“环境”的思想。这种“万物生死相依”的思想是一种整体的生态观,人和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不能分开。中国传统的这种思想显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树立“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观念,就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显然这种思想与过去我们十分接受并引以为理念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相悖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人需求和欲望的满足,设计是为了人健康的生存,是为了人与物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如果自然被破坏了。人赖以生存的环境被从根本上摧毁了,人的生存根基没有了,何来人的健康生存?中国自古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大家知道农业社会是春种秋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期望的是风调雨顺,人的农事活动要与自然相联系这种又种又收的思维方式,使我们的民族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有强烈的生态意识,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就是“仁”,“生”就是“善”。人与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因此,人与万物是平等的。人没有权利把自己当做万物的主宰,而应该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使万物都能按照它们的自然本性得到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适应自然,甚至顺应自然。

中国传统的生态观影响着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中国绘画作品往往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中国画家从来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山水人物花鸟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内容,但传统中国画从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体现了对万物生灵的爱念,这一点我们从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也看到了。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意识的文学作品。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幻化成美丽的少女,并与人产生爱情,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种生命与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中国传统园林亦是这种思想的再现。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通过整合地形地貌,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休闲空间。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虽由入作,宛自天开”是其艺术原则,中国园林融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工艺等艺术形式与自然山水树木为一体,凸显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构成了人与自然亲近接触的生态空间。中国传统建筑亦如此,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用住宅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长方形的院落,一家一户住在封闭式的院子里。它是一种文化意象,“四”为东南西北四面,“合”为口形的家庭聚合空间。居住方式分而相连,院落中的井、树、花、草、石、鱼缸、廊架、对联,构成了小园林景观,即便是多户居住的“大杂院”也充满了邻里之间的温馨。这种居住文化反映了中国人重视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念上体现着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中国的烹饪术也是这样,是用“合二为一”的原理去制造“味”的,中国人的“人情味”也是用同样原理产生的,亦即使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因此,中国人对“人”的定义是“仁者,人也”,亦即是必须用“二人”才能去定义任何一个“人”。这是一种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心意通感,是“以心换心”的,并且,在这种双方心意感通的过程中,理想的行径必须是处处以对方为重。中国人的“礼让”其实正是这种关系的外在的表现。这种居住形态的形成反映出中国传统十分重视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制约因素,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极端“自我”。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有它自己的生活形态,人们要吃住行就离不开生活器具和生产工具。我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些生活器具和生产工具,既是一种技术的结晶,也是一种文化精神与审美理想的载体。中国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其中所反映出来的设计智慧,至今也具有很多的指导意义。

公元前5世纪,在《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中有一段话:“子贡南游于梦,返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雍而出灌。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说: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汤,其名曰槔”。“用力甚寡而见功多”,这是子贡对机械的最早的定义,细品其味。又何尝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设计定义?好的设计就是在人使用器物功能时,便捷、宜人,“用力甚寡而见功多”。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设计遗产中,无论是最早的“计程器”(记里鼓车)、最早的“冰箱”(冰鉴)、最早的“运水器”(农用水车),还是最早的枪械(弩),不在乎什么称

谓,也不一定要追究古代的“那个”是不是现代的“这个”的前身,中国传统生活器具和生产工具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设计智慧,却是实实在在的。举几案例:

1、中国传统炉灶

中国传统的炉灶是一种具有显著效能的生活用具,这是一个与地相连的炉灶,一锅饭烧好了,同时水也烧开了,山芋也烤熟了,菜也热了,鞋也烘干了,甚至炕也捂热了,一次火的热效能提高到极致。同时炉灶上还描绘着民俗的灶神画像和生活食物的图案,寓意着生活的富足,祈求合家平安,逐步演绎成腊月二十三迎灶王爷的习俗,成为一种固定的传统仪式了。这种既提高效能又赋予传统文化的器具,将功能与精神,实用与文化结合得如此贴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人重物重环境的“大协调”观,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2、中国汉代铜牛灯

错银铜牛灯是汉代“烛灯”的一种,具有自动吸入燃烧后的烟尘和调节光的照射强度以及照射方向的功能,并且灯体各部分均可拆卸清洁。整个灯具造型与功能结合完美,水牛昂首站立,牛体中空,牛背中心有圆洞,上置圆筒至灯座,灯座有顶盖,牛角作为通道,与顶盖相连,烟可吸入牛角进入牛身行水解,起到环保作用。中国在汉代的器物设计中就有了环保意识,尽可能不污染环境,而且将观赏性的造型与使用功能结合得如此巧妙,值得我们今天的人赞叹和学习。

3、中国传统折扇

折扇是传统的生风招凉、遮阳祛暑的工具,同时也是文人雅士的赏玩之物。折扇是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凌绢做扇面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圆形,聚头散尾。使用时,折扇握持在手掌摇动,带动空气流动,加速人体表面水份蒸发和空气流动,即可纳凉祛暑。人体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的热对流、热辐射、热传导以及蒸发,与扇风相关的是热对流和蒸发散热。对流散热是指通过同皮肤接触的空气流动将肌体热量传给外界,扇风可以加快这种流通。蒸发散热是指人体热量通过体表水份(以汗为主)的蒸发来散失体热,扇风也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折扇开合自如,便于携带且便于手持,且材料生态,装饰性强,扇面还可承载各种文化信息,展开方式富于“显露性”的变化,十分优雅。小小折扇所显示出来的文化性与功能性的结合,体积最小且十分便利的纳凉器具,极显古人的创造智慧。

4、中国传统空竹

空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资料显示可以追溯到三国曹植的《空竹赋》。到了唐代,宫廷贵族们流行“千千”的玩具,后来在民间被当作健身娱乐的玩具广泛流传开来,到了明代初期,空竹已经发展得与今天的形制玩法完全一致。空竹的基本结构由盘子和柄芯组成,中空的盘子又是由框子和蒙在框子两边的板子组成,盘子中心有一圆孔,木轴或者柄芯穿过盘子与盘子固定在一起。盘子侧面刻有用来发声的“门子”内部有形成共鸣腔室的“胆子”。就这么一个材料低廉的简单“陀螺”,一条简单的绳,一种简单的玩法,就能创造出很强的娱乐性,并为玩者提供了创造性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创造新的玩法,使该玩具赋予玩者的创意。空竹在使用方式上贵贱贫富老幼皆宜,一个人可以玩,一群人可以玩,可以单玩也可以对玩,不管室内室外空间大小皆可,下雨了可以在室内玩,不下雨可以在室外玩。空竹、绳、人三者在抖嗡时紧密结合,构成点、线、面三者组合造型的不断变化,加上多人的加入,这种造型上的变化就更加丰富。极具观赏性,因此玩空竹不仅普通人容易上手,锻炼灵敏的协调性、提高视力和智力、加强血液循环、刺激消化系统等,成为健身的玩器,而且成为舞台上专业人员表演的一种演出形式。如此简单设计所显现的如此广泛的使用价值,值得我们今天的设计师加以研究和汲取。

二、中国传统器具设计对现代创新设计的启迪价值

中国传统器具设计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其中所隐含的中国智慧是我们所需要汲取的。中国传统的器具是“那个”时代生活方式下的工具,或许材料是廉价的,工艺是落后的,功能是原始的,造型是老土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但其中隐含的观念与方式有些到现在都是非常先进的。我们需要重新激活中国传统设计中的智慧,激活中国造物文化自身内在的修复机制,启迪我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出符合现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器具,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这是一个十分有诱惑的思路。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近年来持续开展这方面的设计研究,出版了《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1―4册,获得了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04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国家出版总署2007年颁发的“首届政府出版奖图书奖”。在此基础上,学院又开展了从中国传统器具设计中提取智慧进行现代创新设计的相关研究,开发了部分设计产品,仅举几例案例:

1、案例一:拔步床――多功能床

“洞房”一词早已出现,最初是指幽深而豪华的居室,后来特指新婚夫妇的卧室。中国传统的洞房的床第被称为拔步床,其设计营造了更小的私密空间,使夫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达到易于欢愉的私密氛围,使“性”不仅仅是生殖的工具,而成为一种“欢愉”载体,是一个到了全面盛开阶段的“个人”的人格内容,是一股“向外求的生命力量”。这种将器物设计提升到一个人性的高度,使自然属性与人为属性高度统一的原生态,是极具有智慧的思考。

床的“欢愉”概念,在功能上完成了视屏、网络、背景音乐、变换灯光、床头冰箱以及夫妻性生活的助兴镜面、姿势变化方式等与床的一体化设计,在造型上汲取了拔步床的格局、空间遮蔽等方式,使现代人在床第生活时更加私密、舒适与欢愉。也许有人会说,现在住房面积大大增加,房间门一关就是私密空间,在卧室中再造“小房子”多此一举。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床第所围合的小空间尺度与卧室空间尺度所形成的私密空间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对“欢愉”程度的提升绝对优于一间房间空间尺度下的状态,加上现代数字设置的引入,这一张床已经不是简单的以睡眠为主要功能的床,而是一个“欢愉器具”、“休息器具”。该设计曾获得江苏省优秀工业设计一等奖“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启迪现代设计系列作品”中的一件作品。(设计者:何晓佑)

2、案例二:货郎担――早餐车

中国传统的货郎担是一种挑夫走街串巷的服务工具,小小货郎担大大装载量。比如馄饨担,一夫挑起就走,但当它展开时:炉子、锅碗瓢勺、洗刷用具、工作台面、餐饮桌面、餐凳、照明器具以及馄饨皮肉馅、油盐酱醋等一应俱全。这种传统器具的收藏折叠方式,值得我们汲取。

根据货郎担设计的现代“早餐车”,不用的时候收叠起来体积不大,推行方便,当需要使用时展开全部内容,可以方便服务者操作又满足一定数量的就餐人员。当然,器具的面貌已经完全现代化了,功能的效率、造型的美观、使用的方便程度都与原先的货郎担已不能同日而语,不仅使用了煤气炉,对垃圾也有处理的空间,车体已经不是“担”的概念,但其构思确实是从中国传统货郎担中得到的启迪。这种早餐车

适应流动早餐点的实际状况,造型清洁、移动便捷、使用方便。该设计因此曾获得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设计组特等奖”,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设计者:张炎,指导教师:何晓佑)

3、案例三:算盘――拨击乐器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它是我国古代人民的科学发明,有着悠远的历史,它从古代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筹演变而来,宋元时期已见算盘使用的记载,直至明代算盘被广泛使用,并逐渐替代其他计算工具,成为计算的主要工具。算盘是由框、梁、档、珠四部分组成,其结构长方形,四周为木框,框内上下穿圆孔以固定13根竹档,每根竹档穿7粒算珠,中间一根横梁把算盘分成两栏,上栏2粒算珠,又称上珠,下栏5粒算珠,又称下珠,上栏每珠当五,下栏每珠当一。

算盘计算时的工作原理直接作用于算珠,传统算盘上二下五的七铢算盘,是根据我国古代“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记数方法而确定的。算盘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运算时可以任选一档定位,然后按照珠算口诀拨珠计算,珠算口诀有加法口诀、减法口诀,乘法口诀即“九九口诀”,如“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之类,”除法口诀则沿用元代筹算的“九归”口诀如:“二一添作五,逢二进成十,三一三十一”等等。这些歌诀相当完善,应用方便,直到现在还在继续使用。

算盘的设计特点:以简单的造型方式和结构方式,满足了复杂的计算要求,材料加工成型方便,制作成本低廉,易于成为普通人的普及计算工具。下面五个珠子,上面2个珠子,是计算数学上的要求,但中间这个横杠分界清晰,拨珠不乱。一只手便能完成全部操作。整个造型符合手的“控制”范围,排列方式符合手指的运行方式,使得操作者计算时手指运行自如,没有障碍。在熟练使用的过程中富有音乐节奏感的拨击声声悦耳。

既然算盘拨击声音十分好听,为什么我们不能汲取这个特点制作一种“拨击乐器”呢?击鼓可以成乐,敲板可以成乐,拨击也一定能成乐。在这一概念启迪下,我们设计了“电子拨击乐器”。该设计曾作为“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启迪现代设计系列作品”之一,获得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颁发的“江苏省优秀工业设计一等奖。”(设计者:何晓佑、高岑)

4、案例四:斑鸠杖――多功能电子手杖

鸠杖因杖首为一圆雕鸠鸟形象而得名。鸠鸟是一种敬老尊老的象征物,它是古代朝廷授予70岁以上老人的一种权利性凭据。在《王杖诏书令》中涉及到同情关怀“耆老”,给高龄者“赐王杖”,在杖头上饰鸠鸟,以方便大家远远望见之,因此鸠杖是重要的凭证和地位的标志。从汉代诏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古代特别优待老年人,鸠杖作为老年人出门的辅助工具,成为一个具有尊老的传统观念和助弱的道德意义的器具。

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在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以后,如何关爱老人,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是每一个设计者应该用心的问题。据此设计了这一款“多功能电子手杖”。该杖取“为了我们的父母”这一主题,集现代报警器、手机、数码相机、亲人直拨电话、收音机、病状查询、急救药瓶、手电筒等功能与手杖组合一体,当老人外出时,能够自娱自乐,当出现危险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该款为老年人而设计的现代多功能手杖曾获得过“第十届全国美展设计作品铜奖”。(设计者:何晓佑)

5、案例五:石磨具――多功能烫衣棒

磁山石磨具分为石磨盘、石磨棒两个部分,是我国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的人类早期的石质农用加工工具。该器具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使用者是该器具两个部分的“链接件”。公园前5400―5100时期的这种极简的器具造型方式或许就是我们现代所需要追求的造型方式。现代社会是一个“移动”的社会,工作出差是现代人“随时随地”的行为。出门在外,尽管可以花钱获得服务,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有一些简便的工具满足日常生活的一些需求,是值得我们为此开发出这样的工具的。“多功能烫衣棒”就是针对经常出差的人士在外旅行时随时熨烫自己的衣物的一种便携式工具,造型来自于石磨具,变电熨斗的笨重变为轻巧的烫衣棒,使用方式为“滚烫”,可以拆卸,更加缩小了体积,符合“旅行者”的需求。该设计曾在香港“新青年――内地六校设计作品展”中展出,曾作为“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启迪现代设计系列作品”之一,获得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颁发的“江苏省优秀工业设计一等奖。(设计者:杨骁丽,指导教师:何晓佑)

6、案例六:香薰球――滚坡玩器

香薰球是我国古代用来熏香衣被等物的奇巧器具,其特点是利用内部通信圆环活轴机构,使球体内部的焚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香薰球呈圆球形,以中部水平线为界平均分割成两个半球,即球盖和球身。球盖和球身之间以子母扣相互扣合。在径向一侧以活轴相连接,另一侧以钩链相勾合,可开启。球身内部装设有内外两个同心机环宇焚香孟之间成直角以铆钉相互衔接支撑,外持平环与球身内壁也以铆钉连接。上下半球合拢后,可利用同心机环造成的机械平衡,再加上焚香盂自身的重量,使球体无论怎样转动,焚香盂始终能够保持水平状态。

香薰球设计的最大的特点是现代力学上所称的“常平架技术”在生活用品中的应用,这种现代社会中的技术,我国在汉代就开始出现,并在唐代达到完善。我们将这种“常平架”运用到现代器物中,创造了一种“大型滚坡玩器”,完全运用香薰球的原理,将焚香盂替换成“坐骑”,这种玩器从山坡上滚下,无论怎么滚动。坐在中间的人身体始终保持头朝上的姿势,既惊险又安全,符合年轻人的娱乐健身的需求。该设计是曾作为“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启迪现代设计系列作品”之一获得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颁发的“江苏省优秀工业设计一等奖。”(设计者:戚凤国,指导教师:何晓佑)

通过以上设计研究的案例,我们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设计大国,在中国五千年灿烂历程中隐藏着巨大的创造性和智慧,这就是历史。对于我们祖先留下的设计文化,现代人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并使之成为启迪现代设计的一种创新方法,是一种有价值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琥、何晓佑、李立新、夏燕靖,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2][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5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爱马仕(HERMES)的家族第六代传人、现任艺术总监Pierre―Alexis Dumas与配件设计师DascaleMussard共同设定,他们和整个设计团队一起前往印度,透过实际生活去真正了解印度民俗风情,用浓艳的印度灵感,营造富有东方神韵的异域风情,进而创作出可以感动人心的作品。2008年春夏,爱马仕刮起了一场印度风情的时尚风。

银色金属水壶

纯净得如同一颗拉长的水滴,具有抛光银色金属发出的悠长光芒,精致的细节设计:壶嘴的特殊几何形状设计使得流出的水具有和壶把相同的曲线。

印度人酷爱披金戴银,服饰中也大量运用金银色,甚至使用金银丝线。受到中东及过去蒙兀儿帝国遗风的影响,印度的金银首饰造型大多华丽抢眼、手工细致,以古典、华美、复杂和夸张闻名于世:纯银雕花镶缀宝石的泪滴形耳环、造型优雅的银项链、印度特有的纯银脚炼??在印度很多誊那教的寺庙中,也都可以看到神象耳朵上戴着那种金银打制并镶嵌有珠宝的耳饰。可见金属材质也是印度民俗色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工艺让金属的精美不仅局限于首饰,更深入到家居产品。银色金属水壶,造型简洁,纯净得如同一颗拉长的水滴。弧线型设计,精致的做工,抛光银色金属发出的悠长光芒,让水壶如首饰般高贵、典雅和精美。壶嘴的特殊几何形状设计使得流出的水具有和壶把相同的曲线,这一精致的细节让这个水壶更具时尚感。印度传统手工艺品富有浓厚的民俗色彩,纯手工漆绘而成的红色、紫黑色木质叠盘,线条优美、色彩厚重,在典雅中透出现代感。红色和紫黑色,在印度的绚烂色彩中并不起眼,但它却是印度女人们的“吉祥痣”最普遍的两种色彩。已婚妇女都点上红色痣,表明她们享有家庭幸福生活;未婚女子点痣不用红色而用紫黑色生孩子或回娘家的妇女,也以紫黑色痣作点缀。足见这两种色彩在印度的重要地位。

红色和紫黑色两种吉祥的色彩,再加上精湛的工艺却让这些木盘充满了高贵的品质。上漆层数多达到10至30层,使用极其精细的砂纸工艺砂制成形,并且最后一次砂制用一层蜡来作为保护。此外,不同色彩的木盘还配有压缉缝制的小牛皮提手。

涂漆木盘,配Chamonix小牛皮提手

在越南用手工漆绘而成,每个木盘的上漆层数都达到10至30层。用极其精细的砂纸工艺,砂制成形,并且最后一次砂制用一层蜡来作为保护。不同色彩的木盘都配有压缉缝制的小牛皮提手。

叠碗,Khat木和Mysore山羊皮

这款作品灵感来自于佛教僧侣的木碗,以坚硬的khat木雕刻而成,这种树木生长在印度的沙漠地区,手工车成,碗边镶以一圈同色或对比色的Mysore山羊皮,为天然木色凭添一抹亮丽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用仿印度僧侣所用器皿的木头钵,轻易把浓浓的印度风情融入现代时尚设计中。印度手工艺品,大多采用天然材质,体现朴实无华的质感。使用生长在印度的沙漠地区的坚硬的khat木,纯手工雕刻制作而成的木质叠碗,充满自然气息,似乎让人感觉到深邃的智慧。碗边再镶以一圈同色或对比色(如黄色、紫色)的Mvsore山羊皮,为天然木色凭添一抹亮丽,自然中透出时尚感。

未做任何处理的柚木摸上去手感沙沙的,不涂任何油漆,保持其原始的木色,恰与结实耐磨的Clemence taurillon小牛皮形成完美搭配。现代技术让椅子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实用性,椅座宽大,可调节,加上配套的折叠凳和靠垫,足以适应从花园到起居室的一切过渡。

折叠椅,柚木和Clemence Taurillon小牛皮

便携,可折叠,结实耐用,这是一款最为高雅时尚的折叠椅:未做任何处理的柚木摸上去手感沙沙的,不涂任何油漆,恰与结实耐磨的CIemence taurillon小牛皮形成完美搭配,宽大的椅座,可调节,加上配套的折叠凳和靠垫,足以适应从花园到起居室的一切过渡。

沙滩浴巾,纯棉

这款以印度风格为主题设计的沙滩浴巾有丰富的色彩,可确保您的假日充满阳光,这款大浴巾(150*200 cm)大得足够一家人使用!轻柔,存放时节省空间,并可与同一系列的纱笼和沙滩包搭配使用。

印度是个色彩极其丰富的国家,印度人对彩色的迷恋让人吃惊,他们从不吝惜夸张颜色的涂抹:明黄色的店铺,明黄色的纱丽,湖蓝色的墙壁,大红的头巾,土黄色的地??甚至某种颜色都在不经意中演变为一座城市的标志。常年阳光普照的气候环境,为植物、花卉、蔬果等提供了极佳的生长环境,也让印度包罗了“赤登黄绿青蓝紫”所有色彩,印度因为拥有这些阳光的颜色而变得绚丽多彩。

不管是同系的渐变色,有还是大胆的对比色,浓烈的色彩总能做到合理搭配。这种不寻常的色彩搭配运用,让平凡的沙滩浴巾也都具有浓郁印度装饰风格、浓烈丰富的色彩,充满假日的阳光。

从色彩斑斓的纱丽到普通的家居服,人们对印度服装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大胆运用鲜艳的颜色,即使是最平常的针织品也能用色彩搭配得很出挑。用高科技面料保证睡衣保暖、轻盈、柔软、易清洗的同时,兼具鲜艳的色彩。以手工纺纱织成的印度土布(遵循圣雄甘地的教诲),采用多色压条、细小的花朵纹印花、和木马图案,配上色彩如黏土、胡椒、洋茴香和亮眼橘色等抢眼的“香料”色调,运用织品的天然质感和色彩的对比和协调感,弥漫着一片异国风情的华丽氛围中,仿佛看见神秘而古老的印度。

儿童睡衣套装,纯棉印度土布

以手工纺纱织成的印度土布(遵循圣雄甘地的教诲)儿童寝室系列,该系列推出女孩版、男孩版和男女皆宜版,采用多色压条、细小的花朵纹印花、和木马图案。其中一些产品絮有棉花用于保暖,但仍不失其轻盈、柔软、易清洗的特点。

“CHEVAL D’ORIENT东方之马”小方瓷盘五件套

第6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学;概率统计;游戏化教学

概率学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高中数学中,概率统计知识的学习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概念。概率和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从概率的基本性质出发,对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以及随机抽样的教学方向进行了研究。

一、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我引入了很多生活中的故事,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认识概率的概念和性质的教学中,我首先做了最经典的猜硬币实验,让大家猜测硬币的正反面,有的猜对了,有的猜错了,我说:“这是一个游戏,答对的学生今天运气真好。”然后我又问:“小明,你刚才猜对了,那你再猜一下,下午的天气怎么样?”小明说:“我猜一定是晴朗的,下午我和同学要去踢足球。”我又问:“小红,你今天早上迟到了,你觉得你明天早上能早起吗?”小红说:“我明天一定不会迟到的,老师。”然后我给学生讲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刚上课的时候我们一起玩了一个猜硬币游戏,有的同学猜对了,有的同学猜错了,下次抛硬币的时候到底是字朝上还是花朝上谁也不能确定。”我问:“小明,下午还没到,你能肯定下午天气就很好吗?”小明思考了一会,说:“不确定。”我又问小红:“小红,明天还没到,你肯定自己明天不会迟到?”小红说:“不肯定。”上面是我和学生课上对话的一部分,其中加入了日常生活场景,小游戏、情景模拟等,可以看出我对教学引导部分的重视,上面这些对话看似无关紧要,但在这样的对话中,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在分层抽样的教学中,我首先和学生一起观看了315晚会的节目片段,我又给学生设定了一个情景:“小明,你现在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工作人员,进入了一家制作面包、蛋挞、蛋糕的工厂,你要进行质量检查,但是工厂里生产了非常多的东西,你准备怎么检查?”学生说:“我刚才看了315晚会视频的片段,其中重复最多的就是某一类商品抽查多少、合格多少、合格率多少这样的话语,我想,如果我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工作人员,我会在各种类型的糕点中抽查一部分。”这时候我再进行分层抽查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就是抓住了学生对新媒体的热爱,对新事物的好奇,结合当前阶段的社会热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二、游戏化教学

古典概率有两个特点:(1)实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概念,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抽奖游戏,获胜者可以一个月不参加平日的擦黑板活动。游戏有三套规则,每个学生先进行规则选择,然后进行游戏。规则一:袋子中有1个红球和1个白球,学生从中取出一个球,是红球就获胜。规则二:袋子中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学生从中不放回地取出两个球,同样颜色就获胜。规则三:袋子中有3个红球和1个白球,学生从中不放回地取出两个球,不同颜色就获胜。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先要进行思考,判断哪一套游戏规则获胜的可能性大,然后再进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了古典概率的概念。

在几何概率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做了超市转盘的游戏。超市今天有一个活动,购物满100元就可以进行一次抽奖活动,在超市门口有一个很大的转盘。圆形转盘平放在桌子上,游客动手按下按钮指针开始转动,再次按下按钮,指针在惯性作用下慢慢停下来。我把这个转盘简化后搬到了课堂上,让学生玩一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一等奖的面积最小,二等奖稍大一点,三等奖更大一些,谢谢参与占据了整个圆盘的多一半,学生通过游戏,观察、探索,更好地认识了几何概率的概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概率和统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文对概率和统计的教学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和游戏化教学的教学理念,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概率统计的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发现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7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

二、设计思想

《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完成了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批判与建设,本节课将以此理论为支撑,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关注每一位学生优势智能的培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七、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题君山

雍陶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 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 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

(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第8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提问;教学;创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好的教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与深入,并且能给课堂带来高效率。而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师的作用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阐述: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或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特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这种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多种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映,从而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开放式的提问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巧设开放式提问,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古语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打开课堂思维之窗,放飞想象家的翅膀,以知识点为起跳板,让学生到太空翱翔。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广大师生所期望的。

再如,以教学认识梯形为例,把梯形置于四边形的系统中来类比,引出梯形的概念。首先给出一组图形,其中有两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一般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梯形,提出如下问题:①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是什么?②我们已经认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是什么?③最后一个图形与我们认识的图形对边不平行”的本质。

教学中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这样不仅突破了难点,更有利于弄清同类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更加透彻,学生的课堂生成也显得自然流畅。

二、巧设开放式提问,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数学教学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概率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从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消除错误感觉。

比如:小明和小亮星期天去公园游玩,被公园门口的一种游戏所吸引,其游戏规则是:如图,是一个转盘,交一元钱玩十次,在转转盘之前,自己先决定按正数还是反数,然后转一下,转盘停下后,找到指针所指的数,从这个数开始,数到与该数相同个数的位置,凡数到17这个位置的交摊主3元钱,数到其他位置的得相应钱数,请你从概率的角度,并结合实际图形,说明小明和小亮玩这各游戏能赢吗?

不能赢。因为若转出9和17,不论正数还是反数,必输,若转出其他数,输赢概率各为50%。但输时交3元钱,而赢时只得一元钱,其他钱数无论转出的数是多少都得不到。因此,转的次数越多,输的钱越多,有的学生很可能认为只要运气好,就能赢,要消除学生的错误感觉,“转盘”能有效的让大家体会概率的意义,在“猜测—— 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 分析试验结果—— 开放设计方案”(不是每个问题都必须进行所有的这些程序)这些有趣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的特点。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地快乐。这样,我们的教育才可能真正地没有负担,学习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大的快乐。

三、巧设开放式提问,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古诗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知识点的本质,引入古诗来创设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以引入古诗《池葭(jia)出水》“湖静风平六月天,荷花半尺出水面,忽来南风吹倒莲,荷花恰在水中淹,入秋农夫始发现,落花距根二尺整,试问水深尺若干?这是数学中的一道趣题:有一个正方形的池子,池中心一株荷花,露出水面半尺,当南风吹来时,荷花倒在池边,它的末端刚好与水面一样平,当荷花落下距根二尺,试问水有多深?

巧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巧设问题情境,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才能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

四、巧设开放式提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中,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问题1? 在平行四边形中,能作一条直线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

学生1:只要画出它的一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即可。

学生2:也可以过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中点作直线。

学生3:只要过对角线的交点任意画一条直线都可以。

问题2? 对于矩形、菱形、正方形,是否也有类似的画法?为什么?

多数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是这些图形是一个共同点特点: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问题3? 你能否用两条直线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割成四个部分,使含有一对顶角的两个部分面积相等?

问题4? 对于问题3,满足条件的直线有多少组?从中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高涨,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在不断地成功与失败中享受学数学的乐趣,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

再如每次学生解题完成后,我都会提出以下类似问题:

(1)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此题,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2)此题用到哪些知识,运用的方法有哪些?

(3)你还见过哪些题与些题类似?

(4)你不能够迅速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以后你再解决此类题时有什么经验要告诉大家?

第9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

老师还说过:“孔子是教育界的祖师爷!连老师都毕恭毕敬的称他为”老祖师“!想不到连”孔子老师“都上网冲浪来了,那可得好好去拜访一下,向他老人家学习学习。我十二分恭敬的按下电脑键盘,到孔子制定的聊天室取会一会他。聊天室里早已人满为患。看来,莘莘学子都久仰孔子大名,前来拜访。孔子说:”近日上网,主要是为了体察明间教育情况,并广招学徒,把儒学发扬光大!“一听孔子要收学生,大伙可来劲了,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抢着要拜孔子为师。孔子:”这样吧,我来考考你们。

“谁来背四书五经?”

大家一看,都说:“不会!没学过。”

“那你们上课都学什么啊?”

我马上抢着回答:“哦,那多呢!有《飞夺沪定桥》,《卖火柴的小女孩》,《桂林山水》.....对了,还有数学,英语,美术,音乐,自然,什么有用学什么!”

“天啊!这些都是什么东西?还不如四书五经管用!”

我一看乐了,说:“这是什么年代了,还教四书五经呀!仙子啊都讲究素质教育,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不信我们来比一比吧!”孔子满口答应。

“我们来比比写文章吧!”我向孔子挑战。“哈哈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豆丁,想和我比写文章?那就来吧,快拿笔,纸和墨来!”我忽然机灵一动,兴奋地说:“我刚才看到网上的MCH儿童报社在招聘编辑一名。我们都写文章去应聘,看谁能被聘上。”

比赛开始!我和孔子敲打着键盘。看不到孔子那一头的情况,我不禁心里发虚。于是,我使浑身解数,力求在语言上精炼生动,体现个人风格;我把自己曾经发表过的美术作品扫描了进去,还设计了花边,插图,同时又用英语做了自我介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只听见双手敲击键盘的“噼啪”声。随着最后一个字的完成,我长长的嘘了一口气。扫视了一下自己的文章,图文并茂,基本上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于是我向MCH儿童报社发了过去。半个小时后孔子也交卷了,他得意地说:“哈,老妇写的文章,天下还没有谁能比,一定叫那什么报社的编辑大吃一惊!”

很快比赛结果出来了,儿童报社所选中的人竟然是我!

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孔子十分惊异,马上发出电子邮件去询问:“我写的也不错啊,为什么没选上呢?”MCH儿童报社答复他:虽然文章很有古风遗韵,但是过于老气横秋,没有时代风格。满篇的“之乎者也”,古板老套!

看到这些话,孔子沉思了很久才说:“唉,社会发展的太快,看来,不学新知识就会被淘汰。我这个老脑筋可得好好改改了!”

不也不好意思地说:“孔老师,我今天能赢,纯粹是碰巧。您老人家知识渊博,不知还有多少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呢,您手握为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