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玉石文化论文范文

玉石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玉石文化论文

第1篇:玉石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灵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也以“玉”命名,可见玉石在书中的地位.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浓孟的玉石崇拜心理.并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层次地理解曹曾芹的创作本竞。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和玉石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像玉石一样把富贵、高雅与纯洁、质朴如此有机地融合成一体。玉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我们形容富足的生活是“锦衣玉食”,我们比喻高贵的出身是“金枝玉叶”,我们赞美高雅的品质为“冰清玉洁”.我们祝福幸福的婚姻为“金玉良缘”,我们向往的最美的居所是“雕栏玉砌”.我们坚定自己意志的时候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这就是中国独特的玉石文化。

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氛围中,《红楼梦》深受其影响也就不是一个什么难以理解的问题。很明显,《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灵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书中重要人物也均以‘.玉”命名,如“宝玉”、“黛玉”、“妙玉”等等。都体现了浓重的玉石崇拜心理。但对作品中出现的女蜗所炼补天之石以及贯穿全书的通灵宝玉如何理解.还有诸多相关问题,历年来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若能揭开这个谜.也就更能理解曹雪芹的思想情感.更接近他的创作本意。

在此,本文试从中华民族的玉石文化人手,透过作品的玉石崇拜心理.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层次地理解曹雪芹的创作。

人类对石头的崇拜,应始于石器时代。当先民们面对强大的自然界以求得生存时,从石头或石头磨制的石器中得到勇气和力量,由此产生了崇拜.敬畏的心理。特别是当我们的祖先从石头中认识了比石头更精美的玉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于是,在把它从石头中分离出来的时候更加感受到了玉的珍贵。因此,人们把各种想法寄托在它上面,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

早在中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玉就已经成为通灵的神器。因此玉常常被称作通灵宝玉。西方用宗教来通神,而中国人则用玉来通神,也就是说一开始玉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神圣的地位。

提到玉。不能不让人想起中国历史上关于玉石的最著名的传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楚人卞和发现了一块璞玉,他先后两次向两代楚王进献,因其不识宝物.以为是块石头,卞和便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等到第三个楚王上台,卞和又将璞玉献上,这回楚王命人剖开石头,一块宝玉出现在楚国君臣面前。卞和洗清了罪名,他所献的宝玉也被雕成了象征最高权力的玉璧。后人为了纪念卞和,就叫它和氏璧。在这个故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卞和的执着精神,还有玉石的非凡价值。后来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和氏璧被加工成一块御玺。显然,秦始皇希望能借助宝玉的神力护佑他的王朝千秋万世。从此以后.历代君王将各种宝玉雕琢成玉玺,玉便成了王权的象征。

在中国关于玉的神话传说有很多很多,人们相信:食玉成仙.饮玉还童,玉能使生人长命百岁,使死人灵魂升天;玉有神兆,能因人而变,因世而现;玉法力无边,能驱凶避邪,惩恶扬善……

与此同时,中国人还把很多美好的想法熔铸在玉石上面,使其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如幸福、吉祥、和平、圈满、高贵、圣洁……最为重要的是:玉石的天然品质竟如此惊人地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特质相吻合。玉坚硬而柔和.晶莹又剔透.圆润且丰满.恰好成为我们这个温文擂雅、坚强平和的东方民族的绝妙象征。我们所创造的美玉文化,以其独到的方式连接着古老的文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它已悄悄地渗透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活当中.历久不衰。

可以说,曹雪芹深得中国玉石文化的精髓。所以才会在这部被演绎得如此美纶美焕的(红楼梦》中将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今天的读者已深深感到,《红楼梦》中的玉石意象最吸引人也最令人费解。

作品第一回就讲到,“女蜗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蜗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堪人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此后被一僧一道幻化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并携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替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立业。”由此“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作者在开篇独具匠心地设置了这个神话故事,不仅仅是为J’吸引读者、引起兴趣,更重要的是从作品的总体构思出发,使这块女蜗补天之石即后来的通灵宝玉成为连接梦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实物依托,从而实现作者写’‘梦”、写“幻”的’‘立意本旨”。同时,通灵宝玉还是结构全书情节的线索,种种纷繁复杂的事件、亦真亦幻而又众多的人物皆因通灵宝玉而相互钩连。且看前八十回的几个重要情节:宝玉衔玉而诞—宝。黛勿见,宝玉摔玉—探宝钗通灵遇金琐—路祭秦可卿.北静王赏玉一一姐弟逢五鬼,癫头和尚、踱足道人说通灵一边是神仙世界,一边是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又是一个多重的世界,包含着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大观园的女儿悲剧、宝黛钗的爱情悲剧、贾府的盛衰悲剧等等.这些悲剧彼此牵连,形成诸多线索,最终皆由通灵宝玉而收拢,从而建立了全书的立体结构,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艺术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这块女蜗补天之石即通灵宝玉由大荒山无稽崖被携人红尘,在“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后又回到青埂峰下,使全书形成了一个完整、周密的圆形结构。自然天成而又浑然无迹。

仍是第一回.因甄士隐的一梦.则又引出了绛珠仙草还泪的美丽神话: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每天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使她“久延岁月”,“修成个女体”:只因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草也和他一起下世为人,并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于是,便有了宝(神瑛侍者》黛(绛珠仙草》缠绵排侧的爱情故事。应该注念的是,作者在这里并非故弄玄虚.而是独具匠心,道含深意。瑕,“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瑛,即美玉。可见.贾宝玉和玉的密切关系。也因而首先设置了一个机缘,让那一僧一道借“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人世”之时.将补天石幻化的通灵宝玉夹带其中,去人间“经历经历”。由此.补天石(通灵玉)、神瑛侍者同时降临人世.与贾宝玉三者合一融为一体;其次,“还泪”故事给宝黛爱悄蒙上了一层浪漫而又神秘的色调。这个宝、黛身前的因缘,倒极容易令人想起《搜神记·韩凭妻》、《孔雀东南飞》、《长恨歌》、《娇红记》、《梁山泊与祝英台》中男女主人公身后化成鸳鸯、比翼鸟、连理枝、蝴蝶的动人情节。身前也好身后也罢都象征了忠贞不渝、流芳千古的爱情;第三,交代“木石前盟”,以便展开后面的情节,形成“金玉”与“木石”的对立。‘.金玉良缘”意味着富贵婚姻,而“木石前盟”则代表着最素朴、最单纯、最坚实、最浑厚、最符合自然本性的爱情。这也正是全书所要突出的核心而这一核心又贯穿于贾府的荣辱兴衰之中。

再看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雨村亦讲了金陵甄府的宝玉。按脂砚斋甲戌本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蒙古本侧批:“灵玉却只有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它进一步点明了全书的总体设想,有一贾府便对应一个甄府,有一个贾宝玉就对应一个甄宝玉。二者不仅相互映衬.也彼此对照,并因通灵宝玉而连接挽合。

由此不难看出.补天之石即通灵宝玉在全书的总体构思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曹雪芹只是平铺直叙地讲故事.恐怕不会像现在这样有韵味、有深意,其艺术魅力无疑要大打折扣。

玉石本身的魅力在普通中国人的心中世代流传,而曹雪芹则作了最绝妙的诊释。

先说这块补天之石。在中国遍布名山大川,山中奇石自然众多。而作者独独选一块他自己杜撰出来的女蜗补天未用之石,这又有什么深意呢?“无才可去补苍天,枉人红尘若许年”,这是石头的自怨自艾之词。而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于国于家无望,.从世俗的眼光看就是无用.恰好说明了贾宝玉对传统人生道路的背离,尽管贾府盼其“补天”。一方面,作者慨叹石头亦是慨叹自己无力回天,充满悲凉之感;另一方面,对贾宝玉似贬实褒的评价又是肯定其行为。于是,作者在将石头、贾宝玉融为一体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明显的悖论,可以看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

再看这块通灵宝玉。玉是将石头精心雕琢而成,可谓集天地之精,必然更具灵性。宝玉衔玉而生,自是祥瑞之兆,且玉上还有字,人皆以为“来历不小”,故名宝玉,因而深得贾母的喜爱。不仅如此,宝玉自小聪明过人,显然是借玉而生出与常人殊异的灵性,通灵玉便成了他的灵魂。从中不难看出.贾宝玉是一个非写实的意象化了的人物,以玉命名是取其高贵、灵性之意。更何况.贾宝玉也确实如宝似玉.在贾府玉字辈乃至三代人(‘.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中地位最突出。犹如蒙古本第三回脂砚斋回前批:‘.宝玉衔玉来.是补天之余,落地已久、得地气收藏,因人而现。其性质内阳外阴,其形体光白温润.天生有眼可穿。故名曰宝玉,将欲得者尽爱此玉之意也。”

第2篇:玉石文化论文范文

有一种石头,自出世以来就备受关注;有一种石头,在成长过程中就一直背负舆论压力;有一种石头,因其内外兼修令众人折服;有一种石头,正如朝阳产业般,大放异彩。它就是――黄龙玉。

文化的认同与价值的市场考验都需要一定的过程,黄龙玉自2004年出现到如今的火爆,不仅为赏石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扩大了赏石文化的内容。尽管黄龙玉是石是玉至今仍没有定论,尽管各界对黄龙玉仍有不同的声音,但就其形质色的优异和受欢迎程度,便足以在赏石历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迎接“昆明东盟石博会暨珠宝文化节”,云南省观赏石协会与《中华奇石》杂志社特别策划了这期黄龙玉专题。在为全国各地黄龙玉收藏者构建一个交流赏玩经验的平台的同时,让更多人认识、了解黄龙玉。饕餮盛宴,以飨石友。

寻找黄红为主色调的玉石,可以说是玩玉人的梦想,但国人寻找了近万年,中国玉石史上却没有出现过以黄色或红色为主色调的玉石,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玉文化中的遗憾。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田黄石现世后能被尊为“石帝”了。

2004年,一种新的玉石被发现,这就是黄龙玉。黄龙玉是继新疆和田玉和缅甸翡翠之后,发现的最为优秀的玉种。黄龙玉的出现,不仅弥补了这种缺憾,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世人的视觉享受和收藏价值。可以说,黄龙玉是中国赏石史上一个伟大的发现。

黄龙玉的主要化学成份

黄龙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故属硅质玉。传统观念认为:硅质玉多为低档玉石,但黄龙玉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这一观念,真正见过黄龙玉精品的人们,无不被它的高贵品质及优异特性所折服。

黄龙玉的物理特性

黄龙玉的硬度:6.5~7(摩氏);密度:2.6~2.9g/cm3;折射率:1.54;透光度:微透明~半透明;部分黄龙玉有荧光效应、猫眼效应(极少)等特殊光学效应。

黄龙玉的色彩特性

黄龙玉以黄色为主色,兼有羊脂白、青白、黑、灰、五彩等色,绿、蓝色罕见,色调明快,“浓、阳、正、和”兼有之。黄龙玉中,纯色难得,间色、俏色为多。

有学者作过调查,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是:黄、红、绿三色,尤以黄红为甚。在中国文化中,黄色代表尊贵,是黄皮肤、黄河水、黄土地的印记,为皇室与宗教专宠;红色代表激情,是最具活力和最受人们喜爱的色彩;绿色代表生命,勃勃生机和永不凋零的美。

黄龙玉的玉石特性

黄龙玉现无国家标准,全国很多宝玉石检验机构所验出的结果之间相差非常大。结论为石英岩玉者有之;为玛瑙者有之;为玉髓者有之……其实,黄龙玉除了主要化学成分与这几者相近似外,其感观性状与它们有着巨大的差别,任何人都可以用肉眼将它们区别开来。中国玉文化所强调的凝脂性温润感、透与不透之间的神秘感、宝气内敛的高贵感等都在黄龙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黄龙玉的玉质感极好、有灵性,与中国玉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黄龙玉的收藏品类极其丰富,每个品类都有精品。它的玩法几乎涵盖了玉石玩赏的方方面面。下面就分五大类介绍一下黄龙玉的玩赏。

1、黄龙玉原石的玩赏

黄龙玉原石,主要指黄龙玉籽料和带玉料的观赏石。黄龙玉籽料丽质天成,是上天的杰作,吸日月之精华,采天地之灵气,堪称通灵宝玉。

2、黄龙玉雕件的玩赏

黄龙玉可雕刻成各种玉雕艺术品,如礼器、实用器、摆件、玉山子、手把件等。关于黄龙玉料,由于生成时矿脉厚度还未见超过半米者,所以,黄龙玉应不会出现巨型玉器。

3、黄龙玉饰品的玩赏

黄龙玉由于其色彩鲜艳、温润靓丽、抛光度好等优点,决定了它可以作为饰品的上好材料,特别是籽料,完全可以开发出高档饰品。

4、黄龙玉印章的玩赏

玉作印玺,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是一个传统。黄龙玉有玉的质地、田黄的色彩,所作印玺,温暧润泽,与文房相谐。

5、黄龙玉水草花的玩赏

水草花在地质上被称为模树石,多见于裂缝发育的含锰岩石中。玉石中出现水草花,且意境好、花草好、成规模,仅见黄龙玉独有。

以上五种玩赏,我们将在后面作详细介绍。

抚摸大自然・黄龙玉原石玩赏

玉石的原石赏玩贵在自然天成,在其它玉石中,大概只有和田玉和田黄石是可以当作原石玩赏的。虽说“玉不琢,不成器”,但上天之手用漫长岁月雕琢出的精致美丽,是人类永远无法企及和超越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便是玉石玩赏的最高境界。黄龙玉作为原石玩赏的价值就在于:一是其本身具有极高的观赏及把玩价值;二是可作为上等玉料传世。

黄龙玉原石玩赏中最重要的就是黄龙玉籽料,其次是山流水,再有就是打磨的观赏山料,可作观赏的原封石、蛋蛋石、凝结石、单面石等。

好的黄龙玉籽料其质细腻坚结、柔若无骨;其色丰腴纯厚、温润灵动;其肤宛若凝脂、滑不留手。赏形,对黄龙玉籽料来说已不重要了,所谓“大象无形”,没有形,恰是它最好的形。

黄龙玉的玩赏以质、色、肤三点为要:

质,黄龙玉籽料的质已达到坚与柔的和谐统一,看似柔若无骨,实则细腻坚结,极像国人的性格,外柔内刚。

色,黄龙玉籽料的色虽多,但以黄为主。黄,是中国人心中最为高贵的色彩,再配以丰腴纯厚、温润灵动,赏心悦目。

肤,黄龙玉籽料的石肤非常好。科学家研究,抚摸(美丽的质地)能使人产生。把玩黄龙玉籽料,就象抚摸婴儿的肌肤,娱悦无限。黄龙玉籽料石肤的细腻,只有大自然才可以创造,人类如何模仿也难以达到这样的美妙。

上面我们讲的都是完美的籽料,但实际上大多的籽料并不完美,所以在玩赏时便要雕琢了。雕籽料很有讲究,一定是只雕有瑕疵的地方,保留美丽的原貌,保留的地方一定不要抛光或作其它处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籽料的天然美。

黄龙玉的山流水,在质和色上都与籽料无异,但其石肤与籽料却有很大差距。山流水的玩赏重在质色,质色上乘者为上品,极少数石肤好者为极品,与籽料无异。山流水多无皮,质色展现较好,视觉上极为诱人,不少玩家以为其好过籽料,其实不然。两者作为玉料开后,还是籽料作品优势明显,其差别主要在温润度上。

黄龙玉的原封石、凝结石、单面石有山坑和水冲两类,蛋子石现只发现山坑的,尚未见水冲石出现。就是山坑的蛋子石现世的也特别少,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当然,蛋子石也同样具有玉料的价值,利用得当可出绝世精品。

与文化同行・黄龙玉雕件玩赏

黄龙玉由于雕刻性能好、品种繁多、色彩表现力强等优点,使黄龙玉雕件题材范围广泛,如仿古礼器、生活器、圆雕作品、山子雕、薄意雕、浮雕、手把件、玉配饰等,优秀作品不在少数。下面我们就出现多的题材和雕刻手法作简单的介绍。

第3篇:玉石文化论文范文

东亚新石器时代可以称之为玉器时代:红山、良渚、齐家文化是中国玉文化的三座高峰。然而,西亚及附近地区金崇拜亦源远流长。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地中海周围地区均崇拜黄金。英国罗森夫人和中国邓聪先生最早注意到并正式作出了论述。

玉石之路

早在1966年,日本近山晶就提出中国古代存在一条与丝绸之路并行的玉石之路。1994年,臧振在《人文杂志》发表《玉石之路初探》,明确提出了“玉石之路”概念,并大胆地将良渚、石峡文化玉器与西域联系起来,认为开通玉石之路的很可能就是以玉为兵的黄帝族,他同时在《丝绸之路》发表文章宣称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前身。1995年,张如柏对中国古代玉石之路进行了探讨,提出游牧民族昆仑-祁连一带的月氏、塞人和羌人在玉石之路上起了关键作用。早在1989年,杨伯达就注意到了玉石之路的存在,2004年,他对玉石之路网络进行了重新具体勾划。2002年,巫新华结合考古学和地理学对“玉石之路”进行了溯源。

如今,有关玉石之路的成果有:1、王仁湘著作《彩陶与玉石:前丝绸之路探索》;2、干福熹《玻璃和玉石之路――兼论先秦硅酸质文物的中外文化和技术交流》;3、叶舒宪、古方主编《玉成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探源》;4、电视纪录片《玉石之路》;5、梵人等著《玉石之路:消失在古墓中的历史》;6、骆玉城等著《玉石之路探源》。

《穆天子传》记载穆王西行见西王母:“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 《汉书・地理志》记载:“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临羌在今青海湟源东南。从穆天子传等文献的记载,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手段,西王母的原型在甘肃、青海至新疆东部的可能性较大,说明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的交流至迟在西周中期之初的穆王时期已经开始。

玛瑙之路

此次考察的重要站点之一――阿拉善盟,是玛瑙的海洋。我们首先参观了博物馆,走廊上有玛瑙精品展。然后走访了玛瑙奇石市场,从十多年前几千元一卡车到现在上百元一克,价格疯长了成千上万倍。随后,我们又在腾格里沙漠捡拾玛瑙,天老地荒,乐在其中。阿拉善玛瑙质地坚硬、色彩丰富,但与深红的西周玛瑙明显不同。阿拉善虽然有大量玛瑙,却不是西周玛瑙珠的来源。

现在看来沿史前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不只是和田玉,还有玛瑙,可能还有绿松石和水晶。玛瑙古称“赤玉”或“赤琼”。公元前三千纪的印度河和两河流域流行蚀花肉红石髓珠,该类饰物及其制造技术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肉红石髓”又称“红玉髓”或“光玉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肉红石髓本为世界各地常见的玉石品种,但蚀花肉红石髓珠(Etched Carnelian Beads)常见于印度河谷和两河流域的古代遗址,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西周玛瑙非常稀罕,最早见于北方夏家店和殷墟遗址,主要出土于西周贵族墓葬,东周仍流行。韩城芮国梁带村遗址、曲沃晋侯墓地、平顶山应国墓地等处都有发现。

考古学已经证明西周玛瑙珠来自南亚或西亚,古人亦有记载。曹丕《马脑勒赋》序云:“马脑,玉属也,出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固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亦云:“玛瑙多出北方,南蕃、西蕃亦有,非石非玉坚而且脆,快刀刮不动”。狭义的玉,就指软玉,就是和田玉,广义的玉包括玛瑙、绿松石、水晶。因此,玉石之路不只是和田玉之路,还要考虑玛瑙、绿松石、水晶远距离交流的可能性。

现在,通过多种考察,我们基本可以认为西周玛瑙是由西向东传播的。绿松石是玉的一种,中国有,土耳其也有。中原地区,8000年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绿松石,有可能与玛瑙一样也是由西向东传播的。因此,玉石之路不仅是多元多路的,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研究的。

青铜之路

青铜之路与丝绸之路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青铜之路活跃于夏商周三代,几乎没有文字记载,主要作用是由西向东传播青铜与游牧文化。丝绸之路繁忙于汉唐宋元时代,史不绝书,主要是由东向西传播丝绸与定居农业文化。两者先后相继而方向相反,可以说是青铜之路诱发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取代了青铜之路。研究表明青铜技术的传播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与羊、羊毛、牛、牛奶、马、马车等技术的传播密切相关。青铜之路将欧洲和东亚纳入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体系,丝绸之路又加强了东亚与西亚、欧洲的联系。只有将丝绸之路与青铜之路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理解欧亚大陆文化的形成及其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历程。

金入华夏

夏商两代约1000年,但东亚考古出土黄金不到1000克。《史记・平准书》载“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管子・乘马》载“黄金者,用之量也”,“金贵则货贱”。《管子・轻重》载“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先王……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可见,从春秋战国开始,黄金就已被当作价值的尺度。

有关金玉关系的研究,可以参考乔梁《黄金与美玉:中国古代农耕与畜牧集团在选取首饰材料的差异》和黄翠梅、李建纬《金玉同盟――东周金器和玉器装饰风格与角色演变》。

从目前已知的考古发现来看,金玉关系对应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玉i与金环、玉簪与金冠、玉璜与金项、玉镯与金钏、玉s与金戒、金带与玉钩、玉覆面与金面具、金鞘与玉具、金印与玉玺、金杯与玉卮、金权杖与玉杖首、金书与玉册、玉帛与金锦、通灵宝玉与长命金锁、玉作与金工等。

第4篇:玉石文化论文范文

我是“2015’草原玉石之路(第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的积极关注者,经常看相关报道、材料。去年的“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我也参加了,并深深地被各位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对于今年的文化考察活动,我有这样几点感受。

首先,我作为一个外行,在这2年时间里,对“玉石之路”的认识有了巨大变化。自从去年关注“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我开始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前身――玉石之路以及其在中华文明发生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今天会场展出的由敦煌玉雕刻的玉器使我想起,去年考察结束后,我在定西总结会上看到的叶舒宪、易华等老师从瓜州采回的玉石原料。由学术研究转向田野调查,由玉石原料转化成精美的艺术品,这种变化也对应着我不断深入理解玉石之路概念的进程。去年的考察专著也将面世,我很期待看到。同时,我们组建的敦煌乐舞团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表明,我们的这项文化活动,成果已经非常丰富。另外,玉石之路的考察每次都从西北师大出发,这给学校带来重要启示,我们从中学到很多重要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以我个人为例,去年听叶老师讲大传统、小传统理论框架时,还不是很明确,紧接着读叶老师的新作《图说华夏文明发生史》,阅读进行到一半后,我又重新细读《山海经》和赵逵夫先生的《体育古文》,并和赵先生进行交流。《体育古文》把文学作品中涉及体育的材料整理起来,很好地反应了古代体育活动的情景。正是这样的阅读历程,才使我对这一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也使我深深感到,大、小传统的概念确实突破了我们以前的知识理论架构。以前,我们将《山海经》视作神话,现在看来,其中也反应了当时人类文明的进步状况,或者说是科技进步的一些成果。例如《山海经》对玉的分类非常细,说明当时人对玉的认识、把握、分类、鉴别已经到达非常高的程度了。但是,在《山海经》记载之前,也就是叶老师说的没有文字记载的大传统时代,也保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反映了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反映了文明传播的路径。玉石之路就是这样的路径。因此,这种理论上的突破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中华文明发生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对西北师大来说,我们的研究基本上是局限于校园,集中于文献,离开书本,可能就没有办法进行了。这几次考察带给我们很深刻的启发,那就是,信息化条件下的田野调查对于书斋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们能够通过新闻报道及时分享到考察进展和收获。学术研究很难与社会结合,这是现在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重点改进的方面。与此同时,在如何利用好信息化条件,做好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方面,我们能从这两次活动中总结出大量的有益经验。

第三,国家以各种形式大力提倡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大多民众仍难以记诵。这说明,我们关注核心价值观内涵中来源于传统文化积淀的因素还是太少,对研究成果的传播也不够。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体系中,很多都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的。我们这样的活动,使普通大众对丝绸之路、玉石之路以及文化根源都产生了很好的认识,具有普及、推广的重要作用。我觉得,中国的文化人,一定要有这种追根溯源的探索精神。同时,这两次活动中,专家学者们表现出的不畏艰辛的吃苦精神值得敬佩,应该弘扬、继承。

第四,我说一下学校对于文化考察活动的一些想法。这项工作具体由学校的《丝绸之路》杂志社承办。杂志社最近几年的发展很好,在良好的环境下把握住了发展机遇,尤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学校看到了杂志社各位同仁的努力以及成果,下一步,学校要继续加强杂志社的工作,将《丝绸之路》办得越来越好,使之能够更好地承担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另外,我们希望有更多种的形式来展现和传播研究成果,学校要打造一些如“中国玉文化高端论坛”这样的平台,并且将其制度化。我们希望在西北师大能有更多学者围绕着玉石之路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和探索,也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将来成为研究和传承玉帛文化的重要力量。

第5篇:玉石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玉文化;教学策略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说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如同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汉语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对汉语的影响可谓是深入骨髓。作为一种文化的语言,对外汉语教学必然少不了文化的教学。而说到文化教学,自然要谈到中华文化的精髓――玉文化,如何将玉中深意传达给外国学生并使其发扬光大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一、中华玉文化及其内涵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绵绵延续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玉既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它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以及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综观玉文化的深刻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六个字:玉神、玉宝、玉德。

所谓玉神,即将玉石奉为神物,视作天地之精,用天地之精化生万物的思想来解释玉的起源、本质及作用,把玉推崇为最尊贵的事物,赋予玉石以神奇的力量,玉崇拜由此而来。玉石为天地之精的说法在《周礼正义》《白虎通义・考黜篇》《财货流源》《玉纪》《淮南子》等古典文献里都有记载,其中论述最为完备的要算《淮南子》。书中说到:“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得天地之精也。”这正是玉为天地之精的具体体现。而由对天地之精的追求,也引发出了古人“食玉”的轶事。《周礼正义》中就有“王齐则共食玉”的说法,道教典籍《元始上真众仙记》也有“金、玉、珠黄者,天地之精也,服之,与天地相毕。”的记载。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佩戴玉饰的习惯,其不仅仅是起到装饰容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用来驱邪避灾。在古代,玉石也被用到祭祀和墓葬之中,这与玉石的神巫化是分不开的。

玉宝,即宝玉,《辞海》中将玉器总称为宝。所谓宝,一般都具备这几点条件和特征:第一、凡宝物大多皆因具有天然的美质而受到人们的珍惜,并渐渐进入人类的生活领域,如作为人的装饰或标志;第二、凡宝物大多皆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往往是以最小的体积积聚了最大的财富,被人们视为富有的象征;第三、凡宝物大多为稀有之物,甚至是千载难逢,举世无双,具有可有而不能再、可遇而不可求的特征;第四、凡宝物往往为极其高超的技艺所造就。这种巧夺天工之绝技,累积了数代匠师们的智慧,成为一代天成之绝品;第五、凡宝物往往被赋予神奇的观念。不同的人对这些观念有不同的解释,但都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存留于社会生活中。毫无疑问,以这些条件来考察,玉是有过之而不及的。

玉德,即玉石的人格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用玉石的自然特性来比附人的道德品性。《周礼》中就有记载,孔子从玉的品质中归纳出“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共十一种人的高尚品德。此外,《五经通义》曰:“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暇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另《说文》释玉为“石之美,有五德者”,五德即:仁、义、知、勇、洁。也就是说,在礼义上,玉一直被标榜为道德楷模。所谓道德楷模,是指将玉石本身所固有的优良矿物属性和人们对于善恶、是非、荣辱、美丑的观念对应结合在一起,加以拟人化的解释,作为对社会评判和追求的标准。这是“玉德”观念的内涵。

二、对外汉语玉文化教学策略

我们可以看到,玉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而且与儒、道等中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这无疑增加了汉语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明确了玉文化的具体内涵后,如何向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学生讲解和传授玉文化精髓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如下几条教学策略:

一是要注重直观的文化体验。文化是活的,并不单纯是硬生生,死板板的书本上的东西。比起浪费大量唇舌,直观的文化体验来得更真实,更行之有效。众所周知,玉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物质文化遗产,基于玉石的物质特性,文化体验对于玉文化的学习来说,是一种非常经济的教学方式。实物及图片展示、视频电影播放,博物馆参观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等都能让学习者直观地了解到玉之美。相比单纯地摆出《辞海》对玉的定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学习者能更快地捕捉到较多的信息,甚至是一看便知,这为学习者理解玉石的文化内涵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举办专题文化讲座能让学习者对玉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文化教学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剧本表演、话题讨论的形式来加深对玉文化的学习,从而提升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留下更深刻的文化印象。

二是借助文化辅助阅读。作为四种语言技能之一,阅读在语言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通过文学文本等书面材料来获取和理解文化信息,相比文化知识的满堂灌,更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可接受性。我们可以看到,玉文化在中国文学中表现出了十分强大的渗透性,这给学习者获取文化材料提供了便利。在经典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就将“玉文化”的主题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书中对通灵宝玉的展现,正是对“玉神”概念的完美阐释。当然,对于外国学生来说,《红楼梦》显得过于晦涩,通俗易懂的《穆斯林的葬礼》是更好的选择。这本书继承了《红楼梦》的文学理念,不管是谋篇布局,还是人物塑造,都深深地打上了玉文化的烙印。除此之外,霍达还突出展现了“玉宝”、“玉德”的观念,这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也是十分有用的。不仅如此,学习者在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方面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三是要善于寻找文化契合点。人与人交往需要契合点,文化之间的交流更需要契合点。在汉语学习中,日韩学生普遍比欧美学生学得更快,学得更好,就是因为他们与我们同属于汉文化圈。文化的共通性,使得跨文化交际显得更为顺畅。诚然,日韩学生对于玉文化并不陌生,但并不是说玉文化之间就没有差异,其中细微的差别同样也会对跨文化交流造成阻碍。因此,汉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两国的玉文化,找出其中的异同,使得学生对中国文化和本国文化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当然,文化比较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欧美学生的文化教学中。文化是相通的,在西方同样也有对宝物的崇尚,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契合点。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海洋之星不单单只是一颗钻石,而是成为了忠贞爱情的象征。有了电影的铺垫,玉石的人格化在欧美学生的眼中将不会显得那么突兀。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穆斯林与美珍玉宝有着不解的因缘。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我们了解到“和阗玉出在新疆,绿松石产于波斯,猫眼石源于锡兰,夜明珠来自叙利亚……”,而且“在伊斯兰教的圣城麦加KABAH神殿中,供祀着一块黑色的宝石作为伊斯兰教至高无上的神的化身,千百年来,穆斯林们都以朝觐这块神石为毕生的荣誉和追求”,而这正是玉文化与穆斯林学生的契合点。由此,我们又打通了中华文化与穆斯林文化交流的道路。所以,在文化教学中,文化契合点能起到构建跨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

除了这些增强文化的可理解性的教学策略,汉语教师还应将玉文化教学与语言学习相结合,因为文化教学最终也是为语言学习服务的。在汉语中,与玉相关的词语不胜枚举,光是带玉的成语就多达258个,如“小家碧玉”“冰清玉洁”“香消玉殒”“亭亭玉立”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这些玉系词语,并找出相关释义,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解有关玉石的成语故事,这些有利于学生文化知识与词汇的积累。

文化教学可以提升汉语教学的趣味性,让学习者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汉语的理解,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鉴于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文化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策略的施行都是汉语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便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教师不仅要通晓古今,还要学贯中西,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汉语教师还应该要认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为辅,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文化的教授上,而是要将实现交际作为最终目标,这样才能使汉语真正走向世界,使得中华文化在全球遍地开花。(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映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与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72-174

[2] 何松.《红楼梦》・中国玉文化流芳百世的经典名著[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7(4):162

[3]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6

第6篇:玉石文化论文范文

Abstract: Jade carving craft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Jade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Training of jade carving talents lies in the serious lag situation. To meet jade industry’s demand for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the jade carving feature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关键词: 玉雕;培养;教学

Key words: jade carving;cultivation;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204-01

1玉雕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现状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消费市场,现在玉雕业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员,理论和实践都相对不足。从全国的玉石产业基地来看,制约玉雕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缺乏专业人才。

玉雕行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由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徒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远远跟不上玉雕行业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全国许多玉雕企业纷纷萎缩生产,甚至解体、倒闭,各地的玉雕学校逐渐萧条,玉雕人才培养逐渐萎缩。可喜的是,教育部前不久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出现了玉雕工艺专业技能方向。可见,玉雕人才需求和培养状况的矛盾已逐渐被发现和重视,相关政府部门、玉雕企业、院校也逐渐形成了共识。应尽快确立玉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玉雕人才的培养。

2玉雕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现有高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来建立玉雕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是可行的。进入新世纪以来,玉雕收藏投资的兴起,消费者对玉雕的需求更注重工艺性和创意性,企业更需要具有文化基础知识和有创新设计理念玉雕人才。

2.1 玉雕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玉雕设计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艺术素养,从事传统玉雕、现代玉雕的设计与制作,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艺人才。

2.2 人才培养规格

2.2.1 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健康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礼仪风范;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开拓精神;具备良好的敬业爱岗精神。

2.2.2 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达到学院规定相应要求;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艺,包括设计程序和方法、工艺技术等;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掌握一定的审美鉴赏方面的知识。

2.2.3 核心能力具有玉雕造型设计制作的能力;具有装饰设计制作的能力;具有雕塑设计制作的能力;具有玉雕传统特色工艺的制作能力;具有手绘制图及电脑绘图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协调的工作能力;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玉雕人才培养进程

玉雕艺术作品的价值体现在极具个性化的巧妙构思,这就决定了玉雕工艺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方向。在第一学年,以基础课学习为主,理论课主要学习传统文化、文学鉴赏、中外美术史、美学。技能课主要学习绘画。第一、二学期,每周安排两天时间学习素描,学习绘画、设计和雕塑。在第二学年,以专业课学习为主,主要学习玉石学、玉石鉴定、玉文化、玉雕设计、玉石雕刻。设计和雕刻都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与设计有关的内容如玉文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制作工艺等则以讲课、研讨和实验的方式进行。第三年,进入生产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参加大量的商业生产,将企业生产全部过程直接引入实训场,由客户提出产品质量要求,实习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

4玉雕人才培养模式

玉雕专业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人文、社会、历史、美学和鉴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教学模式上以体现如下特点:

4.1 教学以实践为主教学以实践为主,学时数占总学时的 80% ,且开放工作室,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设计与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主要是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设计和制作中遇到的困难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4.2 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理念、人文历史等课程的教学可以没有固定的教材,要求老师讲课与开展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并交换讨论结果。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学生在查阅资料和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4.3 教学因人施教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进度及现有的水平不一样,同样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采用因人施教的模式,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制定、实施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学得扎实,不限制他们的发展。

4.4 搭建就业社会平台对基本功扎实、生产实践做得好,表现突出的学生,推荐他们走向各大玉雕企业从事玉石雕刻和设计工作。支持鼓励学生创建玉雕设计、制作工作室。专业基础牢固的学生,也可从事其它相关的工作,可从事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工作,也可从事玉石鉴定、营销工作。

5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产业经济的转型期,社会建设需要一大批职业型、技能型人才。我们通过对学生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等训练,最终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但符合新世纪对玉雕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具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这些方法的探索与运用对培养新型玉雕设计人才将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荣红. 英国首饰高等教育及启示[M].宝石和宝石学,2001,(6).

[2]赵永魁,张加勉.中国玉石雕刻工艺技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

第7篇:玉石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金银玉器的制作;《考工记》器物制作;美学文化传承,历史人文精神

1 金银玉器的历史内涵

金银玉石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璀璨恒星,散发出恒久不散的艺术魅力,不仅有着考究的制作工艺,更有着自身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气息。金银玉石最广泛的意义,在于文化走向和地域风情的直接表达,运用客观艺术制作的视野来阐述别具特色文化氛围。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现代文化的凝练,金银玉石的器物记录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能深刻地反映出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引领文化最具特色的亮点。同时,金银玉石性质的记录不仅仅是对于文化风情的直接表达,更多的是用艺术化的富有人文气息的装饰和风格来讲解,让人能直观地了解到文化风情和历史内容的本质。地域的不同对于文化的影响有着巨大的作用,金银玉器凝练出来的不仅仅是历史,间接性表达出来的还有历史人文精神的过渡。作为艺术文化的兼容媒介,吸收、融汇着古往今来各式各样的文化精髓,表现出古往今来各种文化的独特风格,为人们保存着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财富。

2 金银玉器的人文精神

从古到今的历史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木质或者纸质的文字记录随着岁月的流淌都会泯灭在历史的硝烟之中。金银玉器作为固化的物质组织形式对于文化的记录也有着优秀的传承作用且不会随着历史红尘的过渡而发生改变;对于文化的记载和传承有着深刻的历史凸显作用,能够生动传神地表现曾经的历史场景,使人深受启发。特色化的金银玉石记录,是主题事物展现的一种艺术体现形式,通过时间和空间因素相组合达到历史记载的一种视觉美感传递。“记录”本质上的原则是特色文化的展览与文化展现,通过制作专业化的金银器具让人们充分地了解事物特色化的内容,感受事物的艺术特色。历史发展过程中浓厚的人文关怀,表达着最为热切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思感。金银玉器的人文精神在于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先人们对于历史使命的担当,用最辉煌的手段留下最为完美的文化财富。文化在这里碰撞出最为烂漫的火花,各色的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结合文化自身的差异形成了金银玉器的特色文化。在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各类美好的情感也在萌发成长,发展壮大,吸收各种文化的精髓形成了金银玉器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将历史精神生生不息的传承下来。借鉴场景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来打造艺术化的直接性记录器物,在金银器具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地域文化的特色,引发人们深思的是器物本身流露出来的人文情感。无论是历史的红尘过渡,还是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视觉震撼的背后是艺术情感的真情流露。一代代能工巧匠,不断地行进行着艺术创作,殚心竭虑创造出辉煌的艺术器物来表现辉煌的历史文化,不断地走向艺术的巅峰,创造出更具特色的金银艺术器具,延续着文化的传承。

3 金银玉器的文化核心

金银玉器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有着自己核心的文化价值,不仅展现着历史的聚散离合,而且还体现出器物承载的历史云烟。金银玉石文化的传承有着自己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不仅是民族认同的归属感,也是文化流传不息的动力所在。精神元素的融入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没有精神支撑的文化不能称之为文化,精神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文化的核心所在。人们自身思感的汇聚形成了金银玉石独特的特色文化,文化的传承也源于精神的加持,没有精神的传递不可能有文化的绚丽多彩,因为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归属来源于文化的归属,生生不息的生命文化之火在不断地汇聚,不断地传递来源于生命的历史传承。生命精神是物质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支撑人们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桥梁。各个民族的人民在地域上彼此汇聚,彼此交流。各个民族在这里彼此的融合,用信仰内涵来铸造自己的民族精神,让各个民族的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斗,肩负国家使命,相互扶持,开创了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各族儿女世代受到民族精神的感染,在骨髓中深深烙印下了民族的情感,无论时光转变,地域变迁,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始终不忘自己的家在哪里。金银玉器的精神传承渲染着民族的精神,各族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汇聚,产生着最为绚烂的金银玉器文化的传承,开拓历史,汇聚历史使命,走向创新。物质文化发展在于人们对于发展历程的记录和看重,在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人们用金银玉器等方式记录下自身的所见所感所思,让后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的精神思想。源于信仰的传承,人们不断地追求超脱,在发展中谋求壮大,在拼搏中不忘历史使命,将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牢牢地捆绑在一起,用自身的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将民族发展的历程深刻的记录下来,将自己的精神信仰流传下去,让物质文化不断地传承,让金银玉器的文化内涵在史诗中不断扩大。

4 结语

历史文化的传承汇聚在金银玉石中绽放出最为璀璨的光辉。历史的尘烟不断地消散,不断地融化,金银玉器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传承着优秀的文化精神,传承给后人优秀的视觉共享,传递出先人们的精神思想,感天动地。别具匠心凝聚历史精髓,开创辉煌器物王朝,让造物美感烙印在历史的天空中。

参考文献:

[1] 田树谷.广州市金银珠宝商会积极开展珠宝知识普及活动[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1(04).

[2] Michele Lee,周耀恩.古典甜品[J] .明日风尚(时尚美容),2007(05).

第8篇:玉石文化论文范文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珠宝玉石业发展迅速,己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他们在珠宝玉石业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揭阳市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揭阳市玉器产业要想尽快发挥其潜在优势,成为揭阳市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就必须结合揭阳市实际,勇于继承和创新。本文以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基础,比较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珠宝玉石业的发展模式,基于揭阳市玉器产业竞争格局的分析下,提出了揭阳市玉器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揭阳市玉器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当前揭阳玉器产业所面临的竞争格局

1、生产要素面临紧缺的局面

珠宝玉石资源是珠宝玉石业发展的基础,揭阳市本身不产玉。当地玉器企业的绝大部分原料来自新疆和田和缅甸,分别占36%和20%。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从缅甸开采出来的中高档翡翠原料85%以上流向阳美。而玉矿石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产量正在日渐减少。故此玉石毛料短缺是制约揭阳玉器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玉石毛料短缺突出表现为玉石毛料远离原产地,毛料拍卖场起步慢,未能发挥预期作用,生产原料受制于人,这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且拉长了企业的生产周期。为此,地方政府要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形成更好的投资环境,并充分利用阳美人与缅甸玉石商的良好关系,引进有实力的玉商前来投资设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组织玉石原料拍卖,把上游市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力资源方面,揭阳市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水平,珠宝首饰加工的比较成本优势非常显著。近年来,揭阳阳美通过多功能磨玉机、软轴吊磨机、油锯切玉机等各种现代设备,雕刻技术不断提升,玉雕设备不断改进大大提高了传统的玉雕工艺的效率。迄今为止,揭阳玉器的加工销售量,已占据全国中高档翡翠玉器成品的85%以上。拥有相关企业近万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玉器贸易的总额突破了百亿元。

2、珠宝首饰需求多元化

目前我国珠宝首饰消费品种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除传统的黄金首饰外,翡翠、玉石、铂金、钯金、钻石、宝石首饰的销售增长也非常明显。特别是翡翠和玉石艺术品、装饰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和翡翠消费市场。

当前,消费者消费动机和审美情趣的多元化使得他们对珠宝产品需求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不仅是对同样档次产品款式的多样化,而且也包括低中高档产品分层的多样化。仔细探究消费者消费动机和审美情趣多元化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任意支配的收入的增加、产品多元化和高品质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观念受其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与职业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珠宝首饰是一种具很深文化内涵的饰品,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和背景必然会影响到其购买行为。如果对珠宝首饰佩戴的意义理解不同,相应的购买行为会绝然不同。其次,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和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购买行为也是不尽相同的。此外,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使得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念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必然会影响到其购买行为,例如,处于高阶层的人士,由于经济宽裕,生活悠闲,他们是各种高档服装、高档珠宝、高档化妆品的主要购买者;而处于低阶层的人士,由于生活节奏紧张,收入来源少,因而只能购买维持生存的产品。

面对消费者如此多元化的需求,具体到一个珠宝首饰企业来说,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包打天下,搞大而全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战略需要大投入,而且成功率不高,更多的企业选择的应是专业化生产,以产品个性化赢得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

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珠宝玉石业要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需要许多相关联产业的支持。珠宝的相关产业涉及到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电脑科技、旅游产业等众多的领域。作为玉器产业的上游环节,珠宝玉石业的勘探、开采影响着珠宝玉石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揭阳市珠宝玉石业要发展壮大,关键环节在于设计,其款式的创新及制造工艺的精湛对珠宝首饰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形成尤为重要。在市场的终端,珠宝首饰营销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市场销售网络,但目前揭阳市的珠宝首饰营销还是未能形成规模化。

客观的讲,揭阳市珠宝玉石业才刚刚起步,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拓宽。据了解,目前在阳美乃至揭阳地区,真正在做产业链的玉器企业只有“阳美集团宝玉石公司”和“绿生生”等少数几家,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还停留在小家庭作坊的程度,现代化程度比较低。阳美的玉器企业,雇工在10至30人的占62.4%,而雇工在50人以上的只有1.8%。揭阳玉器产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国内许多地区,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向品牌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升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挑战

中国在加入WTO后所做的政策调整、上海钻石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立,都为中国珠宝玉石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吸引了许多外资巨头纷纷重新布局在华市场,调整策略,以期尽占市场的先机。从市场环境看,由封闭或半封闭的市场环境全面转向开放的市场环境,市场竞争将由主要是国内同行的竞争变为国际间的竞争.境外的厂家与产品将会现实与中国消费者实现直接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这个阶段的珠宝首饰业发展不是在原基础上的数量增长,而是要在一个新的基点上发展,这个新的基点是在提高珠宝首饰业市场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求得珠宝首饰市场消费力的提升。

据分析表明:未来中国珠宝产业的基本构架已经形成了“五个基地三大中心”。五个基地分别是:以钻石、贵金属营销交易为主的上海;以钻石与贵金属生产加工为主的深圳 ;以岫玉生产加工出口为主的辽宁岫岩县;以黄铂金镶宝石类生产加工外销为主的广东番禺、揭阳 ;以翡翠及有色宝石原材料和成品营销为主的云南。三个中心分别是:深(深圳)――港台(香港、台湾)――广(东)珠宝深加工生产中心;北京――上海的珠宝贵金属交易中心;云南――东盟有色宝玉贸易中心。

作为全国珠宝首饰产业的龙头的广东省,其产业规模占全国70%~80%以上,但其产业不是集聚在某一个地区,而是相对分散于沿海几个不同的区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和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广东省集聚了全国四大翡翠玉器集散中心(见表1―1.),也是国内最大的翡翠加工、交易集聚基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华林、揭阳阳美、南海平洲和肇庆四会。

表1―1.广东省四大玉器集聚基地产业情况一览表

据分析显示;上述四会、平洲、广州玉器市场,它们对阳美最大的冲击,是大多经营价格低廉的B、C货。许多不具有玉器鉴赏能力的顾客,容易被低价所迷惑,这对阳美玉器纯A货经营很不利。除了这些地方,做玉的地方还有以南方玉为主的“信宜玉器”,河南南阳“独山玉”,新疆“和田玉”。他们既拥有资源,也都在打他们的品牌,与阳美一争高低。

二、当前揭阳玉器产业的发展现状

1、揭阳玉器零售行业的进入壁垒低,不存在分销渠道方面的进入壁垒

揭阳市重视发展阳美玉器产业,经过十多年来的精心规划和因势利导,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毗邻阳美村的乔西、乔东、乔南古乔三村依托地缘和部分村民历来就有从事玉器生产、加工与贸易的传统优势,率先发展玉器产业。在翡翠玉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从俄罗斯、新疆、青海、辽宁、河南等地购来白玉胚料,制成各种各样的白玉产品进行销售,规模日益扩大。琢玉一年琢出一百亿元,占了全国同行业总产值的20%!凭此业绩,粤东古邑揭阳市将“亚洲玉都”、“中国玉都”的称号收入囊中。作为全国四大翡翠玉器集散中心,也是国内最大的翡翠加工、交易集聚基地之一的揭阳阳美,是目前全国最大型、最集中的设计、生产、加工、营销高级翡翠的专业市场,已成为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汇集设计、加工、生产、贸易之宝地。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产自缅甸的中、高档翡翠玉石原料约有85%流向阳美,大陆90%的中、高档翡翠饰品出自揭阳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阳美玉器产业总体规模宏大,拥有明显区位优势、品牌特点和产业基础。但由于大部分玉器商缺乏品牌意识,其生产模式还处于正规化、专业化不高的家庭作坊阶段,导致阳美玉器产业在规模、链条、效益的优势并不明显。此外,玉器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它与其它宝石不同,不存在标准的加工式样。一件好的翡翠作品,是原料和设计的完美结合,使得每一件中高档翡翠产品都有别与其它产品,再加上原料的稀缺和手工加工,使翡翠行业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这也造成了使得揭阳的玉器行业尤其是翡翠零售行业的进入壁垒是相当低的,新进入者几乎不会遭到行业内当前企业的报复。

2、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翡翠消费市场的发展空间单一,尚未形成揭阳翡翠玉器的国际化路线

在中国,人们对玉有着浓厚的感情,玉石文化传承贯穿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据《礼记・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由此可见一斑。“君子比德于玉”,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雅士洁身自好的追求。玉雕师也常把一些民间传说、文化习俗、和生活信念等观念形象化地融入玉石中,使之不仅成为一种装饰和保值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成为一种信物,赋之以特殊的文化内涵。玉器中的传统吉祥图案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数不胜数,它浓集了中华玉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华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玉器图案主要包括:人物、动物、花草、文字和其他,运用谐音、象形、比喻、象征等寓意手法表现吉祥题材,寄托美好愿望。这些图案融合了消费者的欣赏习惯,体现了当时人们希望借助于玉器来表达祝福、祈福、向往与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态,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得以世代流传。

目前,除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翡翠在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地也有一定的市场,但基本也是当地华人在购买翡翠。毕竟市场上销售的翡翠玉器,其雕刻的题材基本仍停留在华人文化的题材上,非华人对翡翠价值的认知度低。为了扩大翡翠在国内外的认知度,坚持"纯A货"经营理念,以其选料上乘、技艺精湛、品韵典雅、物美价实而驰名的揭阳阳美玉器,就要及时的全方位的推广翡翠。一方面,要加强翡翠知识的普及,大力推广东方的玉石文化。要让消费者认识到玉石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玉器的质地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玉雕图案所赋予的文化价值上;另一方面,要提高翡翠首饰设计水平,做到翡翠首饰款式的多样化、国际化和年轻化,拓宽翡翠市场的发展空间。

三、积极发展揭阳市玉器产业经营新模式

珠宝玉石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已成为无烟且增值最大的工业,在各国和地区珠宝玉石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不同的经营模式,这些经营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对珠宝玉石业经营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经营模式是否成功,主要在于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从产业发展经营模式整体的演变趋势来看,各种产业经营模式具有趋同的趋势。

第9篇:玉石文化论文范文

当今,大多数的学者还停留在古板的“狭玉论”上,认为玉石只有“硬玉”和“软玉”两种。其他更多的玉石品种不是忽略研究,就是视而不见,甚少通过实践来完成学术论文。他们这些观念妨碍了中国玉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多的爱好者也只会跟着“人云亦云”。但这种陈腐的观念的存在却又给了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玉石研究者提供了投资的机会和条件,给勇于实践的人们占尽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

――黄艺麟

2010年,黄艺麟以一名普通网友的身份和国际知名玉学学者、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春云博士就“真玉”话题展开了一场颇为轰动的辩论。“真玉”一词源自“和阗玉”也就是今天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玉。和田玉是闪石矿物的透闪石、阳起石为主要组成的多矿物集合体,后人普遍把它称为“真玉”或“白玉”。但后人以“真玉”的赏玩标准对其它玉石作为价值评比,是不客观的,更不科学的(就等于美国人把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别的国家上一样),有“真玉”的存在,必有“假玉”的横行,若把“真玉”矿物特性称为玉,人们普遍会对其它玉石品种产生“似玉”或“假玉”的联想。评定宝玉石价值的标准,不能照旧生搬硬套,不是只读书就行的,也不是照听、照抄就可以的。它应该与时俱进,用实践的手段和不断学习来相结合。

黄艺麟认为,作为学者、矿物学专家其责任是对矿物做科学的区分和进行矿物特性的学术上的研究。但对于新的玉石材质发表价值评估,则是要十分谨慎的。第一:要从实践着手、看玉石的实际工艺表现力(即工艺雕刻成品后的美丽程度);第二:要从市场入手,全面考虑玉石是否对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对中国传统玉雕工艺的表现力能否起到促进作用),是否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第三:从大局着眼,它是否有利于降低行业生产成本、增加需求和就业,能否把握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服务,这些才是一位专家或具有“话语权”的博士应该去做的事。

与西方人偏爱宝石不尽相同,因为宝石多数为单晶体矿物。中国众多的玉石品牌在西方人眼里就是具有不同特质的“石头”。只是中国人将富有特色“美丽而稀有的石头称为玉”,便于后人将玉与石做出区分。中国美学思维方式、包容性在当代艺术表现力方面愈来愈见其深远的作用。来自中国文化与思想深处的全新思考方式象征着未来人类更高一个层次的思想发展和依之而起的文化发展,同样成为西方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在需求,这才是未来中国玉雕表现力的真正精髓与魅力所在。中国玉雕利用材质中蕴含的自然意识,如见之于道家的道与儒家的仁,可以提供一个融合文化的模型以消除西方单纯对晶体宝石偏重研究所引起的冲突。

当今若要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中国玉雕独特的工艺表现来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度去思考的话,那么选择古人先贤们对玉石的审美和价值评价的观念是最为科学的,按古人的赏玉之道那就是“贵在稀有、妙在天然、赏于质种、悦于色彩”。以美的感性认知去玩赏玉石,是最能适应玉石产业发展的要求,它既广义又富于包容性。这样以来,各种色质的不同种类玉石的工艺表现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中国玉的美丽才能更具吸引力。

我们一直倡导当代玉雕艺术主要体现在玉石材质应用与工艺表现上,其实不仅仅要从雕刻技艺和设计方面去努力,更要因地制、以人为本、以美为本,把中国传统尚玉观念内涵与现代的工艺表现手法相结合。同时更需要去打造一个多元丰富具有东方玉石文化的材质应用特色的矿物研究文化体系。

决定玉石本身价值的关键因素,主要取决于玉石本身的材质结构和色彩特点,还有产量的多少。古人曰:“石之美者为玉”,美丽的玉石就等于是玉,但玉不等于石头。在大自然中,只有质地细密、硬度强、色彩艳丽、产量珍稀的石头才算得上是玉。玉石的品种不同,区别在于其中的矿物组成,但不等于有价值的玉石只能属于某种特定的矿物。就等于人有黄、白、黑、棕肤色之分,动物有鸡、鸭、鹅之分,你能确定的说哪种肤色的人种是最聪明的或哪种动物的肉是最好吃的吗?当然不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各有特色,各具优势,所以衡量玉石价值的高低必须以其美的程度为标准。美丽、赏心悦目是体现收藏品价值的基础,再加上雕刻工艺水平,玉石的稀有程度和人文历史价值作补充,来评定该藏品的实际价值,才是理性的,也是客观的。

不要迷信“品牌”,更不要迷信某种玉石的开采历史如何的悠久(仿品太多、真品太少),除了古代生产的玉器具有文物价值以外,所有的天然宝玉石都历经亿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新加工出来的玉器只有三种因素去决定它的真实价值:一是它的产量;二是它的精美度;三是玉石的品牌效应。其中第三个往往成为人们追捧炒作的主要因素,“虚高”也随之产生。作为一个精明的玉石投资商应以两种方式进行投资:一是长线的,投资稀有质美、具有长期增值空间的玉石品类。这种投资成本较低、投入少、产出大,但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另一种是迅速的买入卖出,如翡翠、和田羊脂白玉、寿山田黄等几个著名品牌,其售价高的惊人。其中炒作、造假现象虚实难辨,使投资大、回报空间小而风险却增加。但对于“真品兼珍品”有雄厚资金实力还是值得投资的,因为最好的东西往往稀少,需求顶尖产品的人还是存在的。

从近年中国玉石市场来看,新玉石品种所占的份额逐年增大,已成为人们热切追求的投资性产品,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将在未来几年产生更大的价值空间。因此,新玉石收藏也将逐渐成为玉石收藏界的一个很大的发展趋势。市场占有率低或知名度不高的玉石,同样具有投资价值。因为品牌的价值是通过文化的包装来实现的,在明朝时期,翡翠的品牌知名度极低,但到了清朝晚期,经过众多贵族的赏玩,知名度也随之提高,价值同时也大大的提升。玉石新品种也同样如此,只不过需要一个人们认识的过程。关键是材质要好,所谓“是钻石一定会发亮”。

1997年,广东台山那琴发现的台山玉石,从发现到现在不过十多年,但由于产量稀少,质量上乘,玉石原材料交易价格从几元/一公斤上涨到现今的几百元/一公斤,按市场的需求来看,升值的空间还将持续。其玉雕产品更成为以广东为代表的大批收藏家所热捧的对象。

又例如在2001年,在云南龙陵县发现的石英质玉石――“黄龙玉”,由于鲜明的黄、红色彩比起翡翠中的“红翡”更显得细腻动人、色彩明艳。当时政府十分重视,并加强资源保护,同时开展有序的市场培植推广,使黄龙玉的品牌在业界迅速的扩展并壮大。短短几年,该玉石材料价格比开发初期上涨近百倍。

改革开发以来,在从事玉石行业人员的努力下,已经先后在国内开发出十几个珍稀的玉石新品种,包括:广东台山玉、桂林朱砂鸡血石、紫玉、蛋白石、蒙古玉髓、冰花玉、三彩玉等等。由于新玉石品种同时具有产量稀少,质地细腻,色彩丰富的特点,逐渐成为了玉石界热捧追求的开发投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