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景设计论文范文

水景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水景设计论文

第1篇:水景设计论文范文

所谓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渗透景观设计,就是指在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中不仅仅注重对水资源的开发,和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质量和工程施工安全上,还要注重水利水电工程中人文艺术的建设,将景观设计融入水利水电工程中去。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渗透景观设计,就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对水资源的开发,更注重水资源本身的重要功能(包括环境改善功能、生态协调功能、气候调节功能),将水利水电工程很好的与周边风景融合,构建出一个独特的水利水电风景区,以更好的供人们休息、娱乐、观光。新时代水利水电工程不仅仅是对水资源的开发,而是将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资源开发性和生态美感协调性共同开发,将水利水电工程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旅游胜地,更好的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开发配套。

2水利水电工程中渗透景观设计的现状

新时代的水利水电工程,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渗透景观设计,其本质就是将水利水电工程所需要的知识变得更为全面,要想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更好的渗透景观设计,这就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水利水电建筑结构设计知识外,更需要熟悉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等景观设计知识,而目前国内十分缺少这种复合型水利水电工程师人才,所以目前面临的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渗透景观设计的条件还是不容乐观的,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少新的景观设计形式

由于水利水电景观设计的专业人才稀少,导致国内的水利水电工程中渗透的景观设计的形式十分单一,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渗透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专业和对口的专门型人才,导致了很多时候景观设计的形式是照搬以往的案例,目前比较常见的水利水电景观设计就只有农家乐、钓鱼码头、游船和水边公园等,可以说在形式上完全没有突破和创新,导致了水利水电景观设计不能很好的吸引游客。

2.2景观的规划不足

由于同时精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景观设计的人才缺失,导致很多水利水电景观设计在景观的规划上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水利水电景观设计,以水作为景观的主体,但不注重水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水本身最大的特点是无色无形,可以很好的衬托出周边景物的美感,与周边景物的相互呼应正是水作为景观的最大特色,但由于设计中规划方案不尽人意,常常导致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渗透的景观设计过于独立性,与周边本身的自然景观出现了脱节,而单单把水作为景观供游客欣赏的话,会是否乏味,一望无际的水面很容易导致人的视觉疲劳,从而照成景点的毫无特色,逐步失去游客的青睐。

2)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渗透景观设计,将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个景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经济价值,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想法,但很多管理人员出于对景观的方便管理,往往要求设计人员在景观的设计上只留设一个进口,一个出口,由于水利水电景观往往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上建设的,所以整个景观在设计上往往十分绵长,游客想要从进口观光到出口这么长的距离往往会十分疲劳,导致对后面的景点游客已无观光的情绪,而只想着快点走到出口。

3)很多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在设计上只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依附于水利水电工程,只考虑平面效果,而忽视了意境中的人文建设。

3未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渗透景观设计的探讨

具体可以分为两类,静水景观建设和动水景观建设。

3.1静水景观建设

静水一般被人们比喻成一面光洁的镜子,在设计静水景物建设时要注意对光线的应用,来凸显景物的美感。

1)平静清澈的水面,可将其附近景观倒景于水中,所以在塑造静水景观时,人们可以创造出炫美的倒影景观,通过倒影可以增强景点的空间层次感。

2)静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水面的不流通,容易造成死水,水质变坏很快,容易滋生飞虫和一些细小的浮游生物,易发臭,达不到很好的景观效果,或者很难维护,这时就可以借助水生植物来管理静水景点,在水中种植一些可以改善水质,调节水质的植物。

3)如果单纯的观看静水景观和水生植物很容易造成游客的视觉疲劳,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在水中放养一些水生动物,来创造一种动静平衡的美。

4)建设一些人为景观,如港口和水中凉亭,提供人们更多的观景角度和视野,提高观赏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更可以建设出有特色的水利水电景观。

3.2动水景观建设

动水相对于静水更有一种生命的气息,一种水和生的喧嚣。流动的水给人以生的体会,往往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动水的末端会有较大的水势,我们可以在水中囤放一些奇石怪相,让水流自然而然的冲刷他们,将动水和这些奇石怪相有机的组合起来,造成一种特殊的动水景观。其次还可以建设一些像瀑布的落水景观,当然建设瀑布的工程量极大,需要较大的水位差,没有条件时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建设一种跌水景观,水流顺着河道一层一层的跌落下来,也别有一番风味。在动水景观的建设中要注意对声音的运用,水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建设一些听水阁楼,听雨亭等特色景观。再者合理的利用光线,可以通过动水制造出人工彩虹,更是别有意义的景观。

4结语

第2篇:水景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景观,原则,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内容,除满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还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得到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需求,逐步实现从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观和美学要求,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一、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与需求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①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景观。②对滨河带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独特历史、文化、风俗的滨河景观;能提供一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能营造一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胜、便于人水亲近的滨河带。

人们提出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艺术、科学和现代气息,注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美学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外的大量实践都表明,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它们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来越显示它们的环境效益,成为一种新颖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发水利工程旅游,已经成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己成为国际、国内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

二、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

2.1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枢纽布局不能单纯追求美学效果,它首先要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满足技术优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环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学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工程的技术、经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技术美是水利工程的美学基础。

2.2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原则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河流是生态环境中能量转换和生物活动的廊道,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尽管河流生态系统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恢复期与河流生态生命力有关,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复,有些河流的生态甚至完全不能恢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对周边环境以及流域的生态进行保护,不应以生态的破坏、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水利工程景观(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2.3强调个性和创新的原则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独特性和大空间的跨越带来景观特质和震撼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标的意义。要发挥水利工程景观特点,必须在设计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个性发挥,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谐,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等方面的因素。

三、水利工程景观规划策略

3.1沿河绿地

滨水环境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古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

规划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胶坝,泵房外观可按风景区房屋标准设计,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边设置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

通过新建湿地连通闸向人工湿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为生态化污水净化技术的引进提供良好的试验场所。

3.3生态护堤

可规划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4绿化树种及花草

沿河绿化树种,以合欢、国槐、银杏、杨树、柳树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桂花、雪松、紫薇、黄杨球、桃树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叶草、金边书带草、马尼拉草坪等花草为主要植被,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生态群落。

参考文献:

王蜀南,王鸣周.环境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第3篇:水景设计论文范文

根据园林建设工作的需求,合理地运用水元素设计出立体化的动感成果,规划出魅力十足的园林景观艺术作品。这就是立体动态的整体应用特点。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融入水景的设计可谓是传神之笔,如果设计师还应用上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视觉、嗅觉和触觉。这表现了水景全新创作的运用特性。

2水景创艺的重要性

①柔化空间的美感。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水景艺术,不仅反映了真切的流动感受,而且这种创造的方式具有柔化作用,水景可以把人们带入整体的感受空间,提升空间的活跃度,使空间增添几分趣味,并有效地将情景相结合。比如,设计出水的倒影、使用光影的变换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成果,并且可以达到柔化空间的效果,给艺术作品和环境之间增加气息,使单调乏味的空间充满生机。②园林生态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水景。对城市园林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水景的设计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把大自然资源、森林的资源水资源等都相互结合形成统一的生态体系,呈现给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信息,并且在创作水景艺术表现生态多样化特性的同时,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围绕低碳方面、环保方面、生态方面的理念进行设计。水景园林生态多样化具体表现为:溪流的融入设计、瀑布的融入设计、人工湖的融入设计等其它有关水元素的融入。

3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水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3.1动静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的方式之一就是动态与静态的相互结合运用。其主要表现在使用喷泉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瀑布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涌泉等其它表现艺术的形式。这些形式可以进行各种样式的水态图案表演,例如,蒲公英图态的展现、半球图态的展现、扇形图态的展现等等,在众多的水态喷涌形态中最典型的表现就属上海世博会的韩国馆、河南郑州的水幕电影和河南洛阳的音乐喷泉了,这些场所都成功的把音乐、光彩、水完美的结合,运用自如,呈现给人们各式各样的奇妙景象,尤其是光和水的融合,使人有冰火两重天的绝妙感受,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具有激情的音乐使人在炎炎夏日享受清爽和欢悦。流动的水是动态的表现形式,奇特的自然景观静态的表现形式,流动的水和自然奇特景观相互结合的景观,就是动态与静态的运用。比如,建设滑梯式人工瀑布、幕布式人工瀑布等其它方式的瀑布,都可以呈现给人们不同的艺术魅力感受

3.2水景与植被的氛围

全面的营造城市园林水景,注意与水面植被的有效合理结合,可以使用借景和对景的方法,产生俯视、仰视等不同视角的艺术体会,把水草、芦苇、荷莲等各种水生植物有条不紊的布置于生态环境中,展现出动植物、水景的相互生存和相互调养,水元素的运用效果显而易见,鲜明的浅水池清澈见底,整个艺术的气氛尽收眼底。特别体现在植物的组成上,远远近近疏疏密密的程度都有条不紊的组合栽培,为了形成柔美的线条,可以在水边种上垂柳,为了形成鲜明的层次感、更加富有趣味,可以种植些落松等小型的水植物。

3.3水景与照明的烘托

园林景观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就水元素。花园照明的重要表现对象不单是动态的水景,还包括静态的水景。不管是潺潺流水的小溪、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是水花四溅的喷泉、波光粼粼的水面,各种各样的水景形式都具有其动人的魅力。尤其是在晚上,如漓江夜景,周围的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给漓江带来了魔幻般的效果,水景如同画家手中多彩斑斓的画布,而灯光成为了画家的画笔。

4结语

第4篇:水景设计论文范文

大同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东北部,西坪河为区域内的主要河流,全长12.4km,由北向南贯穿县城。河道上游地处黄土丘陵阶地,平时无基流,以季节性洪水为主,主要集中在6—9月,洪水特征为流量大,时间短,易形成山洪。县城位于河道的下游,这里地势较低且平坦,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河岸滩涂内常年有泉水出露,形成水塘,同时这里也极易受到上游洪水的危害。近几年,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原有河道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道两岸新建了许多的居民区,河道内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也随之增加,河道及周边环境形成“脏、乱、差”的局面,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急需提高。同时,河道淤堵和被挤占现象明显,许多河段由于断面减小而不能满足行洪要求,对该段河道进行整治迫在眉睫。

2治理思路

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对河道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将城区内河道沿线零散区域进行整合,形成以河道及其水体为中心的特色景观廊道,构建生态、人文、和谐的健康环境,并以此提升城市形象。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治理后主城区内的河道不仅要解决防洪排涝的问题,还要改善水体环境的质量,更要满足生态景观建设的需要。其中景观工程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元素,营造生态自然、亲水娱乐的景观环境,并使水面、河槽及堤岸绿化等各种景观之间协调一致。具体的治理内容如下。防洪排涝: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要求,使西坪河城区段的防洪标准达到二十年一遇。为沿河居民提供防洪、排涝安全保障。环境改善:清除河道的淤泥、垃圾等污染物,对沿河两岸的污水进行截流和疏导,使河道内泉水的水质得到改善,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创造条件。景观建设:以水体景观为核心,建造生态岸坡、滨水公园、休闲广场等亲水设施,整合沿河地块,形成“碧线穿珠”的景观格局,打造特色水利风景区。

3规划布局

3.1水体景观设计

受当地的水文、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水体景观的设计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主城区上游河道来水以雨洪为主,缺乏地表径流的补给,主城区河道内的水源主要是滩涂内的泉水;主城区内的河岸蜿蜒曲折,加之周围居民区的兴建,能够用于景观建设的区域面积非常有限,而且极其不规则;河槽断面宽窄变化大,最小处仅为18m,建闸蓄水与汛期行洪之间不能兼顾。因此,在现有的自然条件下,如何营造水体景观在河道治理设计中显得十分关键。设计中首先考虑到是规划利用河道滩涂内由泉水形成的几处水塘,这是河道治理范围内唯一的天然水源。能否将其改造成人工湖,并作为治理工程的核心水体景观呢?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许多城市内都建有人工湖,虽然规模各不相同,但其均有独特的景观效果。这归结于湖泊的独特的自然属性,湖泊在空间形态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湖面的形状可以随意修建成圆形、扇形或不规则形状,彰显别具一格的特性;湖面的面积可以根据地形和景观需要设置成不同的大小,与其它景观相呼应;湖水的深度可以在不同区域设置成不同的深度,以适应水景观赏、娱乐休闲、水产养殖等不同需求。由此可见,将河岸附近的泉水池塘改建成人工湖,作为水体景观的核心,技术角度是可行的,而利用原河槽行洪,消除洪水的影响,以此兼顾河道防洪与水体景观建设,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又不乏是一种新的尝试。

3.2总体规划布局

基于河道现状的复杂条件和水体景观的设计思路,对城区重点治理段1.1km长的河道,采用的设计方案为:在原有河道内,按河道防洪标准确定行洪河槽的宽度,堤线按原有河道的岸线布置,不进行裁弯取直;将行洪河槽的横断面整修成矩形,两侧修建防洪堤,增强堤岸防洪能力;在堤外侧重新规划布置排污管路,将污水送至下游的污水处理厂,确保未经处理的污水不排入河道;以泉水为主要水源,将堤外侧几处水塘改造成人工湖,人工湖与河道由中隔堤分开,形成独立的蓄水系统;以人工湖为中心,将湖岸及周边区域重新规划,布置生态护岸、亲水平台、园林绿地等景观设施,建设特色滨河公园。

3.3规划设计评价

规划设计中,人工湖的设计对于整个滨河公园的景观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将河岸附近的水塘改建成人工湖,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自然水源。人工湖与河道主槽分开,在河道行洪时,人工湖不受洪水的影响,这种布局方式不仅解决了河道行洪的问题,而且同时满足了小区域内进行水体景观建设的要求。人工湖的面积虽然不大,但相对于整个公园区域来说是适宜的,人工湖的布置最大程度的适应了整个公园对于水体景观的需求,并且在视觉感官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大地美化了河道周边的人居环境。景观工程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独特的多样性,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其内在美感效果,对于水利景观来讲也是如此。规划设计中,没有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保留了河岸线曲折蜿蜒、原始自然的曲线形态,这种设计提升了河岸景观的艺术效果,因此,人工湖岸设计也遵循了这一法则。

4主要技术措施

4.1河堤工程设计

在城区重点防洪河段两侧修建浆砌石防洪堤,采用重力式挡土墙结构,不仅利用岸坡防护,也可以节省占地。墙体迎水面直立,背水面坡比为1∶0.4,墙顶宽度0.5m。河道内地下水埋深较浅,基础埋深综合考虑了河道防冲要求和寒冷地区冻胀的影响,最终确定基础砌筑深为1.6m。河槽与人工湖相临的位置布置中隔堤,中隔堤采用现浇C20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墙体高度为2.2m,基础砌筑深为1.6m,墙体宽度为1.8m,墙体厚0.4m,墙内填砂砾土。墙顶铺设大理石砖,两侧安装防木质栏杆,作为水上景观桥。中隔堤在一定高度的位置预留放水管,放水管穿墙布置,用于人工湖的排水,并控制湖面水位。

4.2人工湖岸设计

人工湖的湖岸不在排洪河道内,不需要承担防洪任务,因此将湖岸修建成接近自然状态的缓坡,水面以下铺设块石、碎石、卵石等天然建筑材料,形成景观堆石护岸,水面以上的坡面种植生态植草护坡,湖岸的岸线也修建成曲线形态,使湖岸更贴近自然状态。

4.3亲水平台设计

在人工湖岸边布置景观亲水平台,平台也与河岸相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水滨场所。亲水平台高度为3.5m,平台修建成圆形和不规则的半圆形,使圆弧形的平台边临水。平台的顶面和边墙均采用现浇C25钢筋混凝土砌筑,面层铺设水磨石和瓷砖,并将平台表面砌成一定的图案。

4.4生态景观工程

人工湖岸及亲水平台的,将地面整理成有高低起伏的土丘和台地,坡面种植草坪,间隔布置灌木丛和高大乔木。采用景观效果好且耐寒的树种,体现植物群落的色彩、季节丰富性的特点,并达到植物与环境生长的和谐统一的要求。此外,公园内布置一些小桥、亭台、景石、小品等空间景观元素,以达到景观审美与空间意境有机结合的良好协调。

5结语

第5篇:水景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环境因素;景观设计

1概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化进程建设过程中,城市政府着重于城市环境建设,结合西方先进的设计理论和我国实际的设计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进行城市美化建设。城市中的水系代表了城市整体的文明,渲染了城市的活力。城市滨水区域建设具有较大的综合价值,主要包括生态价值、实用功能价值和景观价值。

2我国滨水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2.1缺失生态文化要素

现阶段,我国的滨水景观设计存在较大的失误,许多景观都采取硬质铺地,破坏了已有的生态系统物种,且未考虑资源循环利用和城市生态系统,破坏了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平衡。同时,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于追求平面效果,过度依赖西方的景观设计理论,破坏了城市内部的文化命脉,无法体现城市特色。

2.2设计缺乏公众参与

目前,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缺乏公众的参与或者参与度不够。设计师设计缺乏不同人群的调研,设计思想具有个体性,这使得在设计初期就出现偏差。同时,方案完成后,设计师并没有调查研究景观使用者的具体体验。这些情况都会使得滨水景观设计无法满足公众需要,无法实现城市景观的功能。2.3缺乏小水系设计精品我国现阶段众多小水系滨水景观比较简单,只能满足防洪需要,并未实现景观的功能,不满足唯美的设计宗旨。因此,设计人员结合防洪功能和亲水性设计,充分考虑实际景观的地理条件,将景观平台设计立体化,满足水位动态变化的要求,最终满足防洪需要,为人们提供唯美的景观。

3改善现阶段滨水景观设计的对策

3.1以生态、共享为原则

滨水景观是内陆城市和水体的交汇处。设计人员在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时,注重发挥水域的边缘效应,结合多样的物种设计出唯美的景观。在实现防洪的基础之上,尽量维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物种和自然风貌,改良场地景观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需要。此外,设计者融合组织设计场地水质和城市水质,有效保证水系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性。最后,设计者需要在设计滨水景观中,借鉴国外先进的景观设计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生态和共享为准则,设计出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滨水景观。

3.2迎合水系城市规划建设

现阶段,我国的滨水城市主要以水发展,城市规划人员必须以水系设计为主,具体地规划设计城市。同时,城市设计人员必须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景色为城市添彩,给市民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此外,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和规划时,充分把握建筑整体轮廓线与周围山水的呼应,重点把握建筑物的密度和层高,严格控制滨水岸线和建筑物的距离,使水体和城市内陆浑然一体,最终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3建立并健全评价机制

对滨水景观的评价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至关重要个环节。主要以主观评价的介入为主,增加公众对滨水景观设计的参与度,通过综合性评价了解公众和滨水景观之间的价值需要,将此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依据。而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从心理模式具体划分为满意度评价、喜爱度评价和景观舒适评价;从认知模式具体划分为滨水景观意象评价、空间使用方式评价和景观审美评价。

3.4注重景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景观环境因素主要有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人工设施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因素,设计者可以详细分析具体区域的设计因素,充分展现滨水城市特色和发展。针对人工设施因素,主要注重设计具有合适的尺度和亲水性,体现城市水系文化脉络,通过开发水上活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营造文化水体风景线。

4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滨水景观已经成为城市特色的具体体现,展示出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文化脉络。因而,城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相关滨水景观的设计,设计者注重景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以生态和唯美为设计准则,迎合水系城市建设规划,建立并健全我国的景观评价机制,实现城市整体景观水平的全面提升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作者:完美静 单位:浦口区人民政府星甸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徐梦龙.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与文化元素的关系———以上海市南翔镇横沥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2015(12)

第6篇:水景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意境 城市滨水区 生态理念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243-01

1 景观意境

1.1 意境

《辞海》中对于“意境”的解释是在艺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客观存在在人们思维中的一种抽象造型观念的反应。从美学角度而言,最初源于对诗词的鉴赏评价,如王昌龄的《诗格》中:“诗有三境……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在此后的对于诗画的评价体系中,“意境”一直是众多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现代很多学者对意境的内涵做了新的理解,大都认为,对意境的欣赏是一种对艺术美的本体的审美过程。

1.2 景观意境

“意境”所传达的艺术最高境界在各个美学领域被逐步推崇,包括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景观园林学。

纵观我国园林景观发展史,可概括出伴随其同步产生的景观意境发展过程大致为三个阶段:(1)“萌芽”—— 中国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山水为主体替代之前时期的以宫苑建筑为主体的转变为标志,产生了中国园林对景观意境的追求,通过照搬自然山水对其进行意境营造,让观赏者产生对自然山水的想象;(2)“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山水诗、画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园林的形态,样式也多样化。当时的文学家、艺术家与造园家相结合,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情趣,引用到园林创作上;(3)“成熟”——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代,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与世界发展的大交融中,我国园林景观发展体系也逐步成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逐渐受到重视,对于园林意境的研究体系也日渐成熟完整。

2 城市滨水区景观意境营造要素

城市滨水区景观意境营造要素可大致分为两大类:精神类型要素(意)和实体类型要素(境)。

2.1 精神类型要素(意)

精神类型要素(意)是指人们对现实存在的物体有所感知而产生的某种情绪、感受、意境和想象等元素,主要包括对时间,历史和空间的感受,由于受主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人们对同一实体中的材质,色彩,光影和形体将感受到不同的精神属性。因此精神类型要素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易变性,同时其存在形式是隐性的。

2.2 实体类型要素(境)

实体类型又可以分为自然的实物类型和人工的实物类型。自然的实物类型包括滨水场地中原有的水体,植被,地形,生物和天空等要素。人工的实物类型包括人们熟知的建筑、人工堤坝、亲水平台等。进一步把精神类要素和实物类要素从功能角度划分的话,精神类要素的功能主要是指人文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对城市居民生活和地域文化的反应。而实体类要素的功能主要包括生态、经济、功能和审美要素功能。

3 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意境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3.1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意境的设计原则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意境设计原则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与主体共鸣原则:景观意境的最终目的是设计者通过提高景观审美感,使景观与使用者高度契合,从而产生共鸣即产生美好的联想与想象,所以在进行滨水景观意境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群体特性,使观赏者产生共鸣感受到景观意境。

二是与时间共存原则:景观意境的产生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时间维度上产生变迁,具有动态性。景观的意境营造必须考虑到不同时间的属性,遵循展现当代人们的审美品位又具有在时空上的可持续发展性。

三是与空间共生原则:意境的营造要与场地生态现状进行结合,不能凭空想像,这是景观设计的基础。通过对场地空间肌理和脉络的梳理,因地制宜,创造出真正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滨水景观意境,实现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发展。

3.2 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意境的设计方法

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意境的营造,同样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章法。现代城市滨水景观意境的营造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滨水景观空间作为一个审美系统,其系统内部严格遵守美学关系中的主次分明原则,因此在营造城市滨水景观意境时,要突出主体,以主体控制全局,找到设计的灵魂,以期达到更好的审美效果和意蕴传达。

(2)区域划分,丰富空间,各要素之间互妙相生。

城市滨水区域的实际空间是有限的,必须要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使整个空间主题明确,层次丰富,又传达出意蕴层出不穷的意境。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意境营造中,要注重各要素之间的互妙相生,如水与鱼、石与苔等。在设计中要注重这些相生的景观,让其以自然形态完美相生,即满足对生态的完美保护又使景观意境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

(3)一气呵成,气蕴相连。

在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意境营造中尤其要注意对水体的设计,水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及给城市带来的灵秀之美一直被人们所认可,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对这一要素使用的虚实相映,气脉相连的造景手法和利用“风水学”理论,来营造气韵生动的城市滨水景观意境。

4 结语

城市滨水景观体现着现代城市的文明,深刻地揭示一个城市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脉络。所以,对城市滨水区的景观意境营造和当代生态理念的结合研究也迫在眉睫。意境的设计可以说是城市滨水景观中最高层次的设计理念,景观设计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当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根据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考虑其时空特性和人文特性,运用突出主体,分割空间,分析场地等具体方法进行现代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意境营造。

参考文献

[1] 日本土木学会[编],孙逸增[译].滨水景观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玑规划设计[M].东南人学出版社,2005.

[3] 王湘昀.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对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启示[M].湖南:湖南大学,2005.

[4] 姚远.城市滨水景观的创新研究—— 理想的城市滨水景观发展模式的探寻[D].研究生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10.

第7篇:水景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水体景观 设计

建筑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使建筑物在满足最基本功能时更加使人赏心悦目,目的是使建筑物更能适于人类的居住、办公、观光等等,在人们日益提高生活品质及美学意义的今天迅速发展。

一、水体景观优化设计在建筑外环境和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1.1 建筑水体景观在建筑外环境运用中的重要性 建筑外环境中的水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静水、流水、落水、喷泉。静水的设计是关于水体、周围环境和水体池岸三者的设计。由于静水水面较大,水面平衡容易形成倒影,因此其位置、大小、形状的设计与主要倒影的物体关系密切。如泰姬陵前一大片水池,将泰姬陵的形象作了一个翻版。游客驻足池前,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建筑和一个虚幻的丽影,情景交融,水为建筑添色,建筑为水增光。流水主要指自然溪流、河水和人工水渠、水道等。流水是一种以动态水流为观赏对象的水景,除了控制水量、水深、水宽的大小来设计流水的效果外,还可以通过水渠的形状和在水渠中设置主景石来引起景致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娱乐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更多的喷泉设计成让人亲近,甚至可以参与其中。

1.2 建筑水体景观在建筑室内环境运用中的重要性 水体在室内空间中具有增强室内意境的作用。静水给人以平和宁静之感,蜿蜒的小溪气氛欢快,千姿百态的喷泉造型有强烈的感染力。水体具有扩大空间、分隔空间、美化空间的作用。静止的水面通过反映周围的景物,既扩大了空间又使空间增加了层次。室内水渠、小溪、喷泉为分隔空间起到一定的作用。水体的动态以及它的造型和室内静态空间的硬性线条的对比给室内环境增加了活力和美感,尤其是现代水体与灯光、音响、雕塑相结合。音乐喷泉、彩光水池为室内环境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景观。同样,水体、山石、绿化及其它小品常常构成有机的整体,在室内环境中创造出多种形式的景观。室内水景设计时要注意主景和背景,主景是特别能引人注目的景点,一般放在室内最显眼的位置,往往也比较大,色彩丰富,较多的设计为瀑布、喷泉等,因为其形态自然多变,柔和多姿,富有动感,最能吸引眼球。背景是为了衬托主景,一般是在主景背后,使主景内容能丰富,最常见的是一副风景画。

二、 建筑水体景观设计优化策略

2.1 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

中国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经过不断的实践之后,特别是在设计观念上,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渐变、意境等人文文性的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现代意义下的转换,可以理解为:①整合―即现代景观设计上,空间形态的有机的连接方式;②渐变―即设计对象―景与物之间的人文顺序关系;③意境―即现代景观设计通过形态―媒介携带的内在精神性。风水作为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协调关系的传统学问,在当代被很多人看作迷信和糟粕,因而长期未受重视。然而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了解,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农业时代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即风水)、不同尺度上的建筑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都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说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现今遍布全国各地的古村落,无论在村落选址、宅院布局,还是园林构景、居室设置等方面,无一处不讲究风水形局、环境宜忌,因此有人认为风水相当于我国古代的景观设计学,它探求的是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协调关系。建筑水体景观与传统文化尤其是风水理论的结合是今后再展的必然趋势。 转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2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水是人体宝贵的资源,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体受到了污染,人们可用的淡水资源也日益减少,建筑景观设计需用大量的水,如何有效的利用雨水来进行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各国景观设计师的重视。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和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景观设计师在这些地方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在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种“雨水花园”能够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水体景观设计是“雨水花园”,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雨水花园”位于波特兰,紧邻俄勒冈会议中心。它由梅尔•里德景观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主要收集5.5英亩(约合2.2公顷)屋顶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的雨水蜿蜒流入一些石砌浅水池中,仿佛山间潺潺的溪流一般。“雨水花园”几乎吸纳了会议中心屋顶上所有的雨水―堪称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富有创造力的景观设计师已经发现雨水所蕴含的艺术潜能。关键是表达出雨水在整个设计中的独特动感之美。景观设计师史蒂夫•科赫为波特兰的一座公寓设计的庭院景观就是一个典范。科赫的设计将屋顶雨水收集起来,水流在高低错落的水道中欢快地跳跃着,最后注入岩石围筑的水池。水池下是一个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利用现代技术,融入灯光、音乐,利用电脑控制,会产生更独特、梦幻般的效果。

2.3 与人的行为相关的安全要素的结合 水景欣赏可以使人沉醉其中,但当人的行为参与其中时便产生了一个新的碰撞点―安全因素。这是所有的设计元素之中所不能回避的因子:作为安全性措施的形式与内容人们的关注点往往在美学意义与生态学意义之中,对其带给人的未知的安全因素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形成水体景观中所不应出现的安全盲区,从而产生一系列因水体景观及其周边区域设计不当所引发的严重后果,给人的行为甚至生命造成伤害。所以,在考虑其美学意义及生态学意义的同时,我们更加应当注意其与人的行为相关的安全要素的设计,并且应当和环境美学能够有效地予以结合,使得水景观环境的艺术、技术与安全因素达到完美的统一。

3 结束语

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到现代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延续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美好憧憬。中国建筑设计要赢得竞争,就应熟悉本土文化、拥有这个优势。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文化在现代科学探索中发挥和即将发挥的重要价值,对于祖先留下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现代科技学说分析传统建筑风水理论,将其与现代景观设计学说进行映照,思辨其中的内在联系,可以发掘更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第8篇:水景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 特色 元素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大自然景观绮丽多姿。历史文化的深厚沉淀,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近年来,在人文景观环境设计中,营造一个融于自然、具有当代文化特征的人居环境,是对现代居住环境人性化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与建设关注的热点课题。我们既要继承中国传统的设计理想,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完整性”,创造具有公众性的开放空间的居住环境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景观建筑,同时对于传统的景观设计理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借鉴影视景观艺术的设计带来的视觉美感,运用特色元素来丰富景观设计。

一、概念的探讨

景观艺术不应与景观设计相混淆。前者中,自然元素如水、石、植物材料被用来做出美妙的设计或美学的体验。景观设计所不同的是:它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其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的科学。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变革,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革新,也需要从相关的艺术世界和艺术家那里获取新的思想。同时,我们也必须及时地把景观艺术家的有限的和受人欢迎的贡献同景观设计师的无限的更宽广的使命区分开。

景观设计的主题是实现人居的人性化,要理解这个主题,首先要理解景观的概念,然后再回到景观设计的最深层次的目的――设计良好的人性化环境上来。什么是景观呢?景观,作为地理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泛指自然景色。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自然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即园林。

我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常遵循“人杰地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而且说“景观因人成胜”,不孤立地提以人为本。中国古代设计的思想和形态特征,其主题是尊重自然,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可概括为“取其自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所以中国古代建筑、山石、水面、林木,都是那么的自然生动,如同山水画,人在其中“可观、可游、可行、可居”。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是景观设计的总纲。

二、我国现有景观设计概况

优秀的景观设计不是就事论事,就地论地。优秀的景观设计应凭借得到灵感和激发灵感的视角去审视每一工程,将每一问题作为整体和能自圆其说的规划理念的一部分来考虑。现在的城市化建设给景观设计师带来了很多的实践机会。虽然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现在的景观设计与中国的古典园林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是一种精英设计,受众者都是当时的达官贵人。而现今的景观设计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设计,其目的是提高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目前国内很多项目投入很高,但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所用的设计理念大多还是来源于古代中国的设计思想。虽然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然而时代在前进,我们不仅仅要运用前人在园林方面的理论与经验,并且要不断的探索创新,处理好城市景观与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景观设计在我国来说还是个刚起步的行业,所以还是有很多的实践没有达到设计的目的或使用者的要求。当然我们可以从中国几千年的景观设计历史中摄取很多为今所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晰的看到现在的城市发展和古代时的城市已是天壤之别。我们如何在目前大楼林立的城市里面建设出一个更加健康、生机勃勃的环境,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祥和、富有成果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每个景观设计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对理论缺乏比较深入的研究,使得我国很多景观建设项目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目前很多景观建设就是大量的种植草皮,做些水景、旱喷、花境等。这些虽然可以改善城市或居住者的生活环境,然而这离我们想要的人居环境还有这很大距离,这些也不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全部内容。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园艺或是简单的创造一些人为的自然景观,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特别是现在的人已不是原始时代居住在纯自然环境中的人。

三、景观设计存在的误区

影视景观艺术与城市景观设计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城市居住区的园林绿化以绿色植物为主,结合园林建设,能够创造优美的景观,为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了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但是,当前许多新建的居住小区对园林绿化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这表现在:

误区一:过分追求视觉效果忽略为人服务的根本。许多小区,为追求“卖点”,把注意力集中在景观的视觉效果上。大片的草坪占据了人们的休憩空间,满目青翠令人心旷神怡,却无路可入,“禁止入内”的围栏只能让人一饱眼福,无法切身享用。那些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购买设备,并需耗费大量水电才能正常运转使用的大型瀑布、大型喷泉等等,将增加日后的养护成本。这样的景观由于缺乏自然性、实用性,处于“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

误区二:品种单一。目前,环境绿化设计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大同小异的现象。绿化配置不考虑当地地理气候条件,植物种类简单,树木稀少仅做点缀之用。由于缺乏树木和绿荫,缺乏灌木和建筑小品而失去趣味。

误区三:与环境分离,缺乏地域文化特征。任何城市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地域文化特征。然而在我国的城市美化中,缺乏地域文化特征,过分追求形式美,认为人工的种树铺草才是高标准、高水平、现代化。不论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忽视原有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地形地貌等因素,或挖土造湖,或堆山填沟,用全新的人工布局代替自然生态环境。这其实是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周边环境分离脱节的错误做法。

误区四:模仿之风盛行。目前很多人重“模仿”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的复制、翻版,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景观设计,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四、景观设计中的特色元素

特色元素,其本质特征就是与众不同。笔者在这里所论述的特色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就具体某一个元素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或者滨水在居住小区中的应用,这些仅仅处于微观的程度,无助于解决目前景观设计中的雷同及抄袭现象。本文实际上从更为广阔的空间及抽象层面上提出如何找到特色元素,如果去使用这些元素。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同时结合笔者多年来的设计心得,笔者认为下面三个特色元素可以在我们的景观设计中使用:外观形象、生态建设、审美心理。

与传统的园林风景设计并不割裂,上述特色元素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具体说就是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和生态建设规划: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

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设计的特色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国内外景观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特色元素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特色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这也从本质上区分开了成功设计和失败设计。

外观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这种元素要求的是“第一眼”,因为任何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必须从第一次的感受就让居住者喜欢上设计者的设计。

生态建设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出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审美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外观形象、生态建设、审美心理三个元素对于人们对环境的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设计对人们带来的感受和震撼,必定包含着上述特色元素的共同作用。如果缺少特色元素的应用,就谈不上成功的作品。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外观形象,首先需要的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生态建设,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大众审美心理,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我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难题和瓶颈。笔者见过很多优秀的设计,但是在处理上述三点时,缺乏足够的笔墨,造成我国目前真正优秀的景观设计很少。考察时下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把上述特色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第9篇:水景设计论文范文

1、水的人文内涵

水是万物的生命源泉之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深厚的水文化底蕴。儒家、道家等诸多思想派别中,因其观点与观水视野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水思维。儒家认为,水即为德,君子应该有水一样自强不息、顺其自然的修养。《论语・雍也》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述了水与行仁的关系。在道家思想中,道家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即“水”是道的物理原型,“道”是“水”的哲学升华;“水”不张扬、包容、随类赋形,意味着做人要与水一样。在景观水元素的运用中,恰当融入各种水文化,这给水景赋予了一种思想品格、一种生命力,将水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生活之中。

2、景观中水元素的运用

水,无固定形态,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各种形式存在,如水池、人工瀑布、喷泉、溪流、人工渠等。景观有了水,更添生机与意境。水景设计中既要尊重水的自然属性,又要考虑它的文化内涵和水的形、声、色三要素。水景的形态分为静水景观和动水景观两大类。静态水景能使人愉悦、平静、安祥。例如日本庭园中云开池、葫芦形池等静水景观,北京北海公园内以欣赏静态水为特色建造的濠濮间景色。而动态水景令人激动、心情澎湃。北京香山饭店的“流杯亭”和赖特设计的著名流水别墅也是对流水运用的一种很好的诠释。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水元素的运用除了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特点外,还必须有意识从传统审美中吸取其精华,因地制宜,合理地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之中,才会使水元素在景观设计中与当地建筑、民众融为一体,和谐美好。

2.1因地制宜

水处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当中,水景的设计必然有不同的要求和意境体现。在景观设计中,应当尊重当地地形、气候和文化。建造水景观时,应考虑到本地水系的生态循环,不能强硬地改变本身的水系结构,否则很难做到“流水不腐”。在我国北方由于干旱缺水、气候寒冷,冬季水会结冰,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结冰后的处理。北方的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模式,同样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艺术感受。而在南方,冬季气温比北方高,对水景观的设计应灵活多变。

2.2神似、意境、联想的境界

中国园林属于自然山水式园林,它追求天然之趣、意境之美。明代造园家计成在他的园林学专著《园治》指出园林的建造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受这些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影响,现代景观水元素的设计中只有秉承传统的理性理念,并结合当地民俗文化,才能创造出意蕴深厚的水景景观。在景观设计中水元素的设计,有时并不需要使用真实的水,也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如一座旱桥、一口枯井、一座景观化的船或者流水形状的地砖铺设等。

2.3以小见大

在水元素的运用中,独具一格的小溪流、小水池往往也会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使景观活起来。静静地观赏一钵清水,也会联想到大千世界。有时并非所有的大的水景观才能够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建造大的水景观造价及维护的成本较高,一旦产生的问题解决不当,会成为一潭死水,反而破坏环境。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