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写过年的作文范文

写过年的作文精选(九篇)

写过年的作文

第1篇:写过年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英语写作 研究主题 发展趋势

1.引言

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比较棘手的一个环节。一方面,许多教师认为写作难教,自己费尽气力却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反映作文难写,尽管反复操练,写作能力依旧不见提高。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研究者们从各个层面对国内大学英语写作展开探究。整体而言,这类研究(王文宇,王立非,2004;姚兰,程骊妮,2005;李至雪,李绍山,2003)一般通过检索过去十几年间发表在国内各大期刊上的写作类文献,从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探讨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状况,指出其中存在问题,并预测未来研究趋势。这类回顾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写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其一,这类文章数据一般基于2003年前的文献,这使我们对当前写作研究的发展概貌了解不彻底。其二,这些文章一般以研究内容、方法为视角探讨写作研究现状,缺乏对研究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因此无法详尽描绘国内写作研究的发展脉络。其三,这些文章对写作研究内容界定不一。其四,这些文章一般以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为视角探讨写作研究现状,缺乏对各类主题的研究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分析,因此无法详尽描绘国内写作研究的发展脉络。本篇写作调查旨在呈现当前国内写作研究全貌。

2.调查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1987年至2007年间国内大学英语写作研究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写作研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九十年代缓慢上升,大规模的写作研究工作起始于2000年,此后四年间论文数量逐年锐增,但上升幅度在2005年至2007年间有所减缓。整体而言,国内大学英语写作研究呈不断上扬之势,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发现相吻合(李至雪,李绍山,2003;王文宇,王立非,2004),可解释为: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对英语写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姚兰,程骊妮,2005),相关研究匮乏。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教育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国外各种语言教材材料和语言学理论逐渐为国内学界所熟悉、熟知,许多专家学者并由此涉足研究,开始展开西方写作理论或实践方法的引介或试验。此外,随着学界对写作认识的不断加强,一些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研究,试图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写作教学。调查表明,2000年论文数最少(7篇),随后呈上升趋势,并于2005年升至23篇,居历年之首;其后两年论文数略有下降。这八年间论文篇数虽然有所起落,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国内二十年间(1987-2007)变化趋势相一致。

3.写作主题研究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写作教学、写作结果和写作语境因素一直为研究重点。其中,教学类文章所占比例一直位居首列,在2000年至2001年间过半,其后几年比例一直维持在三成以上。写作结果类、写作语境因素分析类文章比例变化模式一致,均表现为:前三个阶段稳步上升,第四阶段略微回落,其中语境因素类文章比例升降幅度较大。在其他主题文章中,评估、评分与测试类文章比例变化不大;读者反馈型文章比例上升幅度突出,从第一个阶段的零比例跃升到第四阶段的14%;写作过程类文章、对国内外写作研究的回顾类文章所占比例均不突出,变化亦不醒目。整体而言,在国内写作研究中,教学类文章一直处于主流地位,这表明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束定芳,庄智象,1996),但近几年这一主题研究的强势地位逐渐削弱,写作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发展态势。这一变化趋势可解释为:近年来,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等相关学科发展迅速,这些领域的发展为多视角、多维度的写作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结语

写作研究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在于真正提高教与学的实效。当前,在我国高校展开的外语质化教学改革工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意识到写作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姚兰,程骊妮,2005)。因此,我国学界迄今展开的写作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意义不容小觑。尽管我国二语写作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国外二语写作研究在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相比还存在差距,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关注,这一差距必然会缩小。

参考文献:

[1]Matsuda,P.K.Process and post-process:A discursive history[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3.12:65-83.

[2]Zamel,V.Writing:The process of discovering meaning[J].TESOL Quarterly,1982.16:195-209.

第2篇:写过年的作文范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选材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

3、学习本文精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

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作者介绍

老舍,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1899年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其父亲在抗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阵亡。1918年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开始写小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1936年专门从事写作,创作了《骆驼祥子》。1950年写下了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受“”迫害,8月24日投河自尽。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2)本文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

(3)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写迎新年。

分三个层次:

(1—2)写腊八的风俗;

(3—6)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7—8)写除夕前迎新年的风俗。

第二部分(9—16)写庆新年和闹元宵。

第三部分(17)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快速读一读课文,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板书:腊月的初旬—正月十九

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新年——元宵

(二)研习“迎新年”这部分。

1、默读课文,,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2、这部分作者从几个层面写小年的景象的?

提示:三个层面:一是商贩的忙碌,二是儿童们的“忙乱”,三是大人们的“紧张”。

3、第6段写“祭灶王”的习俗时,用的是什么写法?用意何在?

提示:用对比反映时生了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反映出两个时代不同的社会现实。用意在于讴歌新时代。

4、7、8两段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两段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如何体现写作上的详略得当?

提示:

①以时间先后分别写了“贴对联”“扫房”“备菜”“吃团圆饭”“守岁”等。

②第7段侧重写“忙”,第8段侧重写“热闹”。

③详略结合,“贴对联”“扫房”“穿新衣”“吃团圆饭”等一笔带过,“备菜”则写的较为详细。

(三)研读第二部分。

1、默读这部分,说说这部分可分为几层?

分三层:

(9—11)写拜年与游玩;(12—15)写闹元宵;(16)写新年结束,大家又要忙着干活。

2、默读第二层,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过元宵节的热闹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先将元宵节与元旦进行对比(如何对比的?),说明元宵节的独特魅力:时美,可出来踏月;景美,可出来赏灯;氛围更美,“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自由”。然后写灯,写了灯的数量多,分布广;写灯的用材、形色、种类,突出其“各形各色”。最后又写了孩子们在元宵节的快乐。

总之,是浓墨重彩,状写元宵节的盛大与热闹。

3、读“闹元

(四)研习最后一部分。

1、齐读这一节。

2、北京过去和今天的春节有和不同?

提示:过去,过年跟迷信分不开,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过去的花费用在神灵身上,现在则不必了;过去儿童有“怕神怕鬼”的恐惧,现在则只快活地过年;过去大家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则是凭一年的劳动成果快活地过年。

3、作者的用意何在?

作者通过新旧社会不同春节的对比,极其巧妙地赞美了新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流露作者对新生活的赞美与无比的热爱之情。

4、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五、归纳写作特色

1、时间为序,条理清晰。文章整体结构以时间为序,从腊八写起,过小年、除夕前,再写庆新年和闹元宵;具体的节日也是按时间顺序如第一部分的第三层,写“贴对联”“扫房”“备菜”“吃团圆饭”“守岁”等。

2、口语风格,朴素直白。

3、运用对比,凸现变化。对比大致有两类:一是春节前后的对比,二是社会新旧风俗的对比。

板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老舍)

第一部分(1—8)写迎新年。分三个层次:

(1—2)写腊八的风俗;

(3—6)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7—8)写除夕前迎新年的风俗。

第二部分(9—16)写庆新年和闹元宵。分三层:

(9—11)写拜年与游玩;(12—15)写闹元宵;(16)写新年结束,大家又要忙着干活。

第3篇:写过年的作文范文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启蒙阶段,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开始在教学中实施有意识的写作练习,是小学生写作的最初始形态。而真正的写作模式出现在小学三年级,这一时期的教学要求才将真正的写作提到教学的层面,进而锻炼学生用文字来进行描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文字的运用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语文教师进行写作培养研究的重点。“读写结合”方式是近年来经过不断摸索而得出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已讲解课文为主,通过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常的阅读、分析,并领会作者向我们传递的信息,从而形成语文文学的欣赏能力。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字欣赏能力的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文字驾驭能力的锻炼,写作是文字应用训练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写作的根基来源于大量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小学阶段课内外的阅读就是学生们锻炼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选择的阅读从而对句子的结构、修辞的手法进行写作模仿,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了小学作文教学要与阅读训练紧密的结合,因此,读写训练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通过阅读,进行模仿写作的训练

作文是语文课程中的实践过程,如何综合的评价语文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文字的运用方面,因此,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语文课程,就要着重考虑到学生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写作首先起源于模仿,只有广泛的阅读,对其他文章、语句形成印象性,才能够形成写作的思路,实现逐步由使用简单语句到复杂语句的过渡。片段阅读的训练是对学生模仿写作最集中的训练方式,通过有主题性的阅读,对类似的内容进行写作模仿,一方面可以套用阅读素材中的句子运用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借用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灵感,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作理清思路、降低写作入门难度,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通过对《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的学习,是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手法,再进一步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方式来写一写你生活中的田野景象,就很容易形成文章思路,使学生们易于上手。

二、强化阅读,积极开展创作式写作训练

也有的低年级学生存在阅读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广但却在写作提高上存在瓶颈问题,归根结底,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广泛涉猎的取材,更要落实到用笔上,只有积极的巩固、联系,强化“读为所写”,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读写意识,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思维的活跃性与发散性是小学生最主要的思维特点,通常我们认为小学生这种思维特点不利于学习的集中,其实不然,如何能够利用好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可以在写作培养上抓住闪光点的。因此,对小学生开展联想式的思路启发,是写作训练进行实战练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开展联想式写作训练首先要以阅读材料为依据,选择尽可能贴近小学生生活与兴趣爱好的阅读内容,以此为基础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例如,我们常见的小学课文或阅读素材中有很多是描写动物的,小学生好奇心理较重,而且对小动物都有一定的偏爱,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阅读材料中的动物描写为基础,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将这样的描写使用到其它小动物身上。例如我们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文章内容中向我们讲述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由“鸟的天下”展开联想,鸟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茂密的树林”,那么在树林中还有什么样的动物可以共存?反过来,我们就可以仿照课文对“鸟的天下”的描写,来自己动手写作,讲述另外一种动物的生存环境如何、如何。如此联想式的展开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从而发掘更多的写作素材。

扩展式的写作训练与联想式写作训练对小学生的文字能力锻炼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在语文阅读的素材中,有很多原文中的语意未尽的地方,抓住这些可以进行扩展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将原文中未尽的语义表达出来,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续写,这种续写可以是情节上的,也可以是描写上的。扩展式的写作训练,具有明确的写作基调,但又不局限学生的思维,可以在扩展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视角,既迁移了知识,又联系学生实际。扩展式写作训练可以频繁的穿插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每进行一次阅读训练都可以向学生布置一段扩展式写作的练习,与系统性的通篇写作不同,是从文章的构成段落入手来练习语句运用和写作构思,将整篇文章分割成小的写作单元,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阅读,进行系统化的写作训练

第4篇:写过年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写作能力;写作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评定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何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写作文,会写、巧写作文,从而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现今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写作兴趣缺乏,情感淡漠化

从低年级开始的词汇、句子、段落式练习到高年级的整篇写作,较长的写作训练过程让学生对写作课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学

生的畏难情绪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再加上写作内容的模式化与重复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低。在教师布置写作训练的时候,常常出现虚拟事件。

2.不重视材料积累,内容空洞

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其生活体验和积累的情感体会都是不多的,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关注语言材料的积累。但学生在教辅市场的影响下,过于依赖作文指导书上的所谓经典实例等,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写出的内容难免过于空洞,缺乏新意。

3.写作结构模式化,创新不够

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为丰富的时期,那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点进行较好的引导,让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能有事可写、有感可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现在的确发现学生有套模式写作的习惯,开头入题,结尾总结点题,作文呈现三论式。如,写《我的妈妈》,通常都是起篇对妈妈的赞美,中间举例妈妈在我学习上的关怀、生活上的关怀和心灵上的关怀,结尾总结对妈妈的热爱。这样的写作模式和写作内容学生使用得过于频繁,并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情感,缺少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创新。

4.照搬好词好句,缺少变化

有些对写作训练表现得较为积极的学生,他们有足够的写作热情,但没有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懂得用一些好词好句打动教师,但是却忽视了是否适合作文的主题或是段落的内容。照搬照抄,缺少自己情感上的一些融合或是句式上的一些变化。

二、造成写作兴趣匮乏、写作能力较差的原因分析

1.兴趣激发过于重视体验

现今的教学手段多样,写作兴趣激发可以依靠很多方式,如用多媒体技术。但是,学生虽然对写作课的课堂导入或是体验很感兴趣,在听课的过程中表达出较积极的情绪,但是这些新事物和新感官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重点没有放在写作兴趣的激发上,而是停在了体验阶段。

2.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为高年级的小学生,写作时需要做到有感情、有条理,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并懂得观察、总结,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在养成了较好的语言材料收集,并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后,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但是现今很多学生都在学习的压力或是娱乐项目的影响下缺乏观察生活、认真总结的耐心,无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写作教学常常会陷入过多地追求作文中的思想性的误区,比如说教师会出《假如我是一片落叶》这类的题目,然后再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倾向于灌输学生落叶可以代表柴,为了祖国的发展我们勇于牺牲,或是代表着土地的肥料,为庄稼输送养分等,这可能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想教育都有促进,但却某种程度上养成了学生口号式写作的缺点。因此,教师要多注意写作练习的内容,应多关联生活实际,从而引出学生的真实情感,不要总是讴歌好人好事及好的精神。

4.作文训练,方法指导较为程式化

由教师命题、讲解到学生写作及之后的批改与讲评,程式化的作文训练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写作思想和内容也容易被教师牵制,学生没有自主写作的意识,写作时也容易走入设定好的类型中。

三、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1.写作兴趣的激发要科学有效

高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事物开始有自己的情感和认知,也有种表达心中想法或是抒发各种情怀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1)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一些趣味作文的整理,让学生对于作文欣赏有自己的标准;(2)通过现代教学技术营造较好的具有感染力的写作氛围,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体验,让学生有能描绘的画面或是能抒发的情感。

2.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

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参与家庭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各类生活体验中积累素材,使得在写作中能有感而发,并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将事件和情感记录下来。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所以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启发引导工作,比如说,在参加了校运会后,学生要学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比赛得了第一的感受是什么,最喜欢哪个运动项目,某某学生输了要替他加油等,让学生有思考,有情感抒发。

3.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重视语言资料的积累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把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双线并进的原因就是因为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进行课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好词好句进行记录,认真感受每篇文章的内在表达,并将好词好句的正确使用弄懂,写读书笔记。要想开阔视野,多积累语言资料,就要多读书,并将好的内容融会贯通。

4.教学方式方法要多变,让学生爱写、会写、巧写作文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对自我生活感知能力的培养,且不同类型作文写作的指导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能程式化地指导,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和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作为具有基础语文水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而写作能力正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因此我们一定要改进教学观念,关注写作训练创新,从整体上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培养学生收集积累语言资料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保护学生写作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写作能力在充实、愉快、和谐的写作氛围中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娜.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04):23.

[2]周文,罗琴.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3):134.

[3]柯向妹.巧体验,促提升:浅谈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161-162.

第5篇:写过年的作文范文

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什么都是新的,他们会说话,但不一定能把话有顺序地写下来。仿写特别适合低年级刚学写作的孩子。大家知道:小孩子说话是跟大人学的;小孩子写字先要描红仿起;小孩子学画画先要临摹。我们练习写作文,也可以从仿写开始,用学过的范范例进行模仿写作训练。如,某篇文章的开头写得好,就可以模仿写开头,某篇文章的动作描写好,就可以模仿写动作。某篇文章的对话写得好,就可以模捞写对话……照着范文写,仿中练功,仿中求异,从仿到作,由易到难,这样既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又使低年级作文训练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写作技巧。

一、仿写文体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仿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低年级孩子生活经验贫乏,语言积累不多,写话比较困难,因此,我从词语造句人手。

如一年级《雨点》一文,有相同的句式“雨点落进u里,在u。”因此,我也让学生进行这样句式的训练。经过上课时老师的提示,雨点还会藉在什么地方,在那儿干什么?结果学生的思维被打开,有的写“雨点落进花朵单,在花朵里睡慌。”有的写“雨点落在窗户上,在窗户上唱歌。”有的写:“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滑滑梯。”有的-写“雨点落进草丛里,在草丛里捉迷藏。”还有的写“雨点落在马路上,在马路上打鼓。”这些语句让你难以想象这是出自一年级学生之手。

学生依托教材进行模仿,又在模仿中有所创造,学会了运用语言,还提高了语言实践的能力。这样的训练,由于给了学生一定的模式,学生有章可循,自然有话可说。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写话的兴趣,使他们都乐于进行仿写,使学生的写话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失为习作起步阶段一种快捷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仿写结构

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构思文章,包括怎样开头和结尾;此时,如果给他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会顺利度过难关。范文就是帮助学生学写作文的拐杖。比如《白鹅》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的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是学生仿写的典范。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续写,描写自己熟悉喜欢的动物。了解了总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继续扩展练写其他文章,写人、写景和状物的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由“仿”到创

仿写只是作文练习的初步形式,学生通过自己的笔创造性、独立书写出自己生活才是作文的终极目标。每―个孩子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生话内容,可在作文时,大脑却一片空白,无从说起。此时,老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以范文为例子,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生活寻找自己的影子,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学会选材,从而有效地完成了作文的从仿写到创造。

第6篇:写过年的作文范文

    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语文界关注的重点,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对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有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或侧重于作文教学宏观规律的探索,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的培养,少有对学生个体写作状态和个性作文发展的关注。同时,缺乏对学生作文能力成长过程的整体把握,缺乏关注的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作文能力提高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同一学段的学生写作能力的阶段不平衡性也有所忽略。

    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剥离,与学生作文成长的实际相脱节。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写作训练要求,但那样的训练要求似乎只是重视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相对应,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的主体——学生。何况,其中有些训练还只是片段训练,从训练次数上来说,每学期也只有六次。从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看,写作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赖于丰富的作文实践,在适度的巩固强化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研究学生,只是不顾实际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且有浅尝辄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个体写作状况出发,认真梳理本学段作文训练目标,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初中生作文成长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长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重视方法的研究,也重视对“人”的研究,作文成长周期不以学段、年级或年龄作为划分依据,而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要标准。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特点、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三是关注学生作文基础,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通过立体的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与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多人轮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7篇:写过年的作文范文

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语文界关注的重点,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对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有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或侧重于作文教学宏观规律的探索,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的培养,少有对学生个体写作状态和个性作文发展的关注。同时,缺乏对学生作文能力成长过程的整体把握,缺乏关注的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作文能力提高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同一学段的学生写作能力的阶段不平衡性也有所忽略。

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剥离,与学生作文成长的实际相脱节。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写作训练要求,但那样的训练要求似乎只是重视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相对应,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的主体——学生。何况,其中有些训练还只是片段训练,从训练次数上来说,每学期也只有六次。从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看,写作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赖于丰富的作文实践,在适度的巩固强化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研究学生,只是不顾实际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且有浅尝辄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个体写作状况出发,认真梳理本学段作文训练目标,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初中生作文成长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长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重视方法的研究,也重视对“人”的研究,作文成长周期不以学段、年级或年龄作为划分依据,而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要标准。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特点、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三是关注学生作文基础,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通过立体的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与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多人轮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8篇:写过年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英语四级写作 命题趋势

1.引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从198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随着四级考试改革的实行和推进,考试的题型、考点、评分方式等都有所改变,对考生的各项能力的要求有相应的调整。写作一直是四级考试的必考题型,所占分值为15%。在四级考试改革的进程中,写作部分的词数要求、在试卷中的位置、写作试题的体裁及类型都在发生变化。近两年的四级写作在词数要求和题目类型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笔者以2011年12月、2012年6月和2012年12月的三次写作试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观察写作部分具体的调整,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总结新的变化所考查的侧重点,旨在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2.命题分析与演变趋势

2.1 2011年12月的写作命题分析

2011年12月的四级写作出现了两大明显变化。一方面,词数要求上又有了新的调整,往年的试题仅仅要求不少于120词,本次的试题设置了180词的上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书面表达能力的字数要求分为三个等级:一般要求为能在半小时内完成不少于120词的短文;较高要求为不少于160词;更高要求为不少于200词[1]。通过这一变化,可以看出对考生写作能力正在从一般要求向较高要求过渡,180词的上限有利于避免考生漫无目的地将作文写得过长。本次写作命题首次采用全英文的形式,写作要求和写作主题都是用英语指令表达,与往年汉语提纲的命题形式表面上有较大差别。本次写作要求考生对意思为“戒烟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我已经戒了几百次了”的英语句子进行评论,以Nothing Succeeds Without a Strong Will为题写作。面对本次全英文命题的方式,不少英语基础较差的考生在审题上遇到了困难,比如对单词quitting和will的理解如果有偏差,很可能就会偏离写作的主题和重心。本次考试中这个幽默引语的设置,是给考生的一个重要信号。考生需要注意,既不要对题目中的幽默引语置之不理,更不能深陷其中,拘泥于戒烟现象大发宏论,导致本末倒置,离题千里[2]。

2.2 2012年6月的写作命题分析

面对2011年12月的写作命题的突然转变,广大英语教师和考生在四级写作的准备上重心有了一定的转移,更加侧重对幽默引语的搜集和评论训练。2012年6月的写作试题除了词数要求上延续了上一年的标准外,命题形式又回归到了往年汉语提纲式。在话题的选择上仍是考生较熟悉的社会热点话题,要求考生根据汉语提纲以On Excessive Packaging为题目进行写作。因为是汉语的提纲,所以只要按照提纲的要求写作,基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再加上这种命题方式是四级写作的传统主导形式,考生只要把平时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发挥出来,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2.3 2012年12月的写作命题分析

在四级考试的准备过程中,许多英语教师都被考生问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2012年12月的写作到底是什么命题形式。许多教师给出的建议是都要准备,不管是新的还是传统的命题形式都要进行写作练习,要注重写作能力的提高,只要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则不管面对何种命题方式都能应对自如。2012年12月的写作命题形式为图表作文,可以用“怀旧”二字形容。纵观二十多年的四级写作试题,一直以议论文为主,应用文和图表作文为辅,其中只有1991年6月和2002年6月的作文命题形式为图表作文。由于从本次考试开始采用多题多卷的形式,因此写作部分的题目不尽相同。其中有一套题要求以Education Pays为题目,基于图表的信息进行写作。图表作文侧重考查考生对图表所含信息的理解,以及其特有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能力。

2.4演变趋势

通过简单分析近三次的四级写作试题,我们发现,四级写作命题的改变更加注重对考生实际写作能力的考查,避免模板化、程式化的“洋八股”作文。从2011年12月的试题开始,除了词数要求的又一次变化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命题形式由汉语提纲式变为全英文形式。在题材方面,往年的写作试题基本上都围绕校园生活、社会热点等考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展开,2011年12月的作文更侧重人生哲理的考查,这也是四级写作的一个发展趋势。从2012年6月回归传统的汉语提纲式到2012年12月的图表作文,我们可以看出,四级写作的命题形式正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过渡,而且命题形式在将来的试题中可能还会有所突破。由此可见,广受学生欢迎的一些黄金模板、万能句型的作用被多变的命题形式削弱。四级写作命题的变化不仅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改善当前许多考生在写作方面高分低能的状况。

3.结语

面对四级写作命题方式的改变,有些学生感到有些突然,不知所措。其实,变的是命题形式,不变的是对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近两年的四级写作命题形式多样化、题材丰富,不断变化的命题形式对防止考生照搬模板、硬套句型等现象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考查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未来的四级写作将会以何种命题形式出现,我们不得而知,但多样性是四级写作命题的一大趋势,而且未来还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命题形式。总之,学生应该多阅读、多背诵、多模仿、多练习,从词汇、句型、段落、篇章等各个层次开展有效训练,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和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9篇:写过年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作文;善于观察;写作兴趣;激励

对于我们地处农村的学校,学生的视野本来就不宽阔,再加上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知识面狭小,每天见到的只有教科书,再加上学生一天的学习任务较重,不能很好的体验生活、走进大自然。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感受颇深。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尽早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让小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我这几年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起步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小学低年级起步作文是学生从说到写的过渡

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教师就对学生进行字、词的训练,让学生做听写练习。听写就是用文字记录口语,这是作文的基本功。开始先听写学过的字、词语、课文,然后听写教师编撰的句子、短文,或书报上的一段话。这方面的训练在一二年级几乎可以天天进行。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摘录优美句子、篇段。这样做,不但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能为说话、写话积累素材。为学生到三年级真正接触作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生到三年级大脑中已积累一些知识和字、词、句、段。这样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见闻、记日记。学生就不会不知该怎样写作文了。

二、让学生善于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

以前我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针对教科书进行教学,结果我在作文中发现学生为应付作文,大部分学生便使出浑身招数,或照抄作文、改头换面,或依赖他人、闭门造车。作文内容素材缺乏、弄虚作假、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不协调,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对作文失去感情和兴趣,作文教学方式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老师们教得随意,少有当堂成文的习惯,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抄写作文,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切身感受。教师怕教、难教、学生怕写、难写已是不争的事实。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学生的作文源泉来源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才能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学习、生活的主人。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抒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整理和收集信息。才能激发他们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学生最喜欢的故事、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入作文教学,变枯燥乏味的技法传授为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快中领悟。如《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把"贴鼻子"等简单游戏搬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玩中体验,边玩边写,思维活跃,作文也很生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四、激励学生,肯定学生,让孩子感受到成功

在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重视学生自信的培养,让学生树立起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从悲观、消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文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写作充满自信,同时还能逐步纠正部分学生心理偏差。我们教师在批阅和评讲中,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角度去进行批阅和讲评。还要多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题材、结构、思想、表达上充分发挥自主,使作文具有一种新概念的特征。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