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

村庄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村庄调查报告

第1篇:村庄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网络直报;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病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4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96-02

从2004年开始,华宁县县、乡两级即100%全覆盖实现了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但在开始进行网络报告工作之初,因各种原因无论报告或审核质量均不如人意,网络直报所报告传染病未能及时反映同一传染病短时间内聚集发病的情况,但近年来通过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华宁县2011年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审卡及时率已分别达99%、100%,为及时掌握我县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的发病及流行情况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手足口病(hand,food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类主要侵犯儿童的常见传染病,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1]2011年9月7日早10时,县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员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发现截止当日10时,华宁县人民医院报告我县宁州镇新庄村委会新庄幼儿园手足口病病例2例,立即将此情况报告了中心领导,在初步核实疫情后,单位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新庄村委会对该幼儿园及相关单位进行了现场调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此事件的调查处置情况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11基本情况

111新庄村委会位于县城东面,离县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左右,交通便利。该村委会辖有9个自然村984户3578人,另有马鞍山村委会阿矣寨村与其相邻,10个自然村共有6岁及以下儿童306人。新庄幼儿园所在的新庄村有185户664人,5岁及以下儿童235人。

112新庄幼儿园为私立幼儿园,位于位于新庄村委会旁,有教师3人,厨师1人;有大、中、小3个班级58名学生,其中男生32人,女生26人;有床位80个(高低床),每人1床位。

113新庄小学与幼儿园仅一墙之隔,设有2个学前班,共有学生62人,均为6-7岁儿童。

12病例分布首发病例魏××,男,2岁,新庄幼儿园中班幼托儿童,9月4日发病,末例病例赵××,女,2岁,幼儿园所在地新庄村散童,首发病例与末例病例时间差历时9天,发病后第3日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发现疫情,疾控中心进行调查处置6天后无新发病例报告。截止2011年9月19日12时结案时无新增病例,此事件共报告手足口病36例,其中重症3例,无死亡。

121性别分布男24人,女12人,男女性别之比为21,以男性为主[2-3]。

122年龄分布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2-4],其中1岁2人,2岁7人,3岁13人,4岁7人,5岁5人,6岁2人。

123班级分布幼儿园小班15人,中班10人,大班2人,学前班5人,非在校儿童4人。

124职业分布幼托儿童27人,学生5人,散居儿童4人,以幼托儿童为主,以2-5岁为主。

125地区分布新庄村17人,下龙洞村11人,新文村2人,居左村2人,上龙洞村1人,新田村1人,马鞍山村委会阿矣寨村1人,红石岩村1人,以幼儿园所在地新庄村及与其紧邻的下龙洞村为主。

126时间分布于9月4日-13日,以9月8日为高峰,首例与末例发病时间历时10天,具体见图1。

13卫生学调查新庄幼儿园占地面积约250,教学楼为一幢L型2层楼房,其中小班、中班在1楼,两间教室相毗邻,两室隔墙仅2米左右高,空气对流及光照程度均较差;大班在二楼,光照尚可,空气对流仍较差。3个班的幼儿午睡宿舍在2楼的同一房间,光照及空气对流欠佳。无专职校医,分别由3位教师轮流进行晨检,因缺乏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晨检工作开展不规范,除查看是否发热、用稀释食醋进行喷喉外,未进行其他检查,也无晨检记录。外环境、玩具等设施的消毒不到位,不能提供任何消毒记录。全园仅设有一简易洗手池,师生共用餐饮具、擦手毛巾。园内环境卫生差,苍蝇密度高。园内食堂提供中餐,在园内共餐的师生有30余人(部分新庄村儿童回家就餐)。新庄小学所设2个学前班教室与新庄幼儿园毗邻。新庄村委会所辖9个自然村及马鞍山村委会阿矣寨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欠佳,均有乱堆畜粪现象存在。

14实验室检查对首发病例、所有重症病例及部分轻症病例共15例采咽拭子送省疾控中心检测采用realtime-PCR检验方法,3例重症中检出EV71病毒核酸1人;12例轻症中检出EV71病毒核酸1人。

2结论

此次事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患儿的临床表现,断定由于感染EV71病毒引起手足口病暴发。

3控制措施

第2篇:村庄调查报告范文

我镇2011年经省国土厅批准的皖政地【2010】173号增减挂项目,涉及、枣林、李庄、、、张圩6个村居,19个自然村庄。在市、县第二、七批次初验基础上,加快推进第五批次村村庄复耕进度。同时对照县委下达的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职责,经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就我镇2012年土地整治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完成2011年增减挂任务

1、3月30日前完善五村村庄工程任务,确保省国土厅验收通过。

2、加快村村庄复耕进度,严格按照县委规定的序时进度完成任务,确保省国土厅验收通过。

3、村增减挂项目完成时间计划

二、2012年整体推进、占补平衡、高标准基本农田整体推进项目申报任务分解

1、根据我镇土地利用现状,2012年申报社居委整体推进项目,社居委位于合阜高速路两侧,村庄主要集中在高速路东侧,全村10个自然村庄,土地总面积6214.9亩,其中村庄面积574.42亩,水塘面积506.2亩,未利用土地面积444.1亩(田埂),农田整理估测净增耕地7﹪。

2、依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我镇2012年申报县级废糖以及未利用土地占补项目400.0亩,任务分解分别是庄王社居委80.0亩、李庄村50.0亩、村50.0亩、侯集村50.0亩、杨湾村40.0亩、枣林村40.0亩、徐岗村30.0亩、张圩村20.0亩、村20.0亩、薛桥村20.0亩。

3、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我镇特殊的地形地貌2012年申报李庄村高标准化基本农田示范项目,项目区面积7787.6亩,其中耕地面积5606亩,水塘面积645亩,未利用土地面积617.8亩(田埂),农田整理估测净增耕地15﹪,

三、2012年土地整治项目申报完成时间

1、整体推进项目:2012年2月29日前完成对拟申报村的土地利用现状、村庄现状、房屋结构、面积情况、居住户数、人口数等进行全面调查核实;3月20日前完成对拟申报村组入户调查、到村、到组不定时召开会议,征求村两委和群众意见、拟新建村庄选址、建设房型、户均面积、货币安置等情况;4月30日前落实规划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县国土局审查后入库;5月30日前对照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测绘勘测定界,经审查核对无异议后,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预算方案上报县国土局;6月30日前完成建新区规划设计方案两上两下征求意见。2、高标准化基本农田项目:2012年2月29日前完成对拟申报村的土地利用现状、村庄现状、水利设施利用状况、当家糖面积、实际可耕地面积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核实;3月20日前完成对拟申报村组入户调查、到村、到组召开会议,征求村两委和群众意见、4月20日前落实规划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县国土局审查后入库;5月20日前对照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测绘勘测定界,经审查核对无异议后,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预算方案,上报县国土局;6月20日前完成高标准化基本农田规划设计方案两上两下征求意见。3、占补平衡项目:2012年3月30日前完成对拟申报村的土地利用现状、水利设施利用状况、当家糖面积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核实;4月20日前完成对拟申报废塘进行调查、到村、到组召开会议,征求村两委和群众意见;5月20日前落实规划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县国土局审查后入库;6月20日前对照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测绘勘测定界,经审查核对无异议后,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预算方案上报县国土局;9月20日前完成废糖工程施工任务,申报县国土局验收。

四、工程施工方法

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每个项目工程均交给复耕所在村的村民理事会或者招投标企业进行施工,施工期间的工作协调由村民委员会负责,所产生的隐蔽工程由镇隐蔽工程领导组负责丈量登记,并当场签字确认。

五、组织领导

六、奖惩规定

第3篇:村庄调查报告范文

一、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步伐、争创科学发展先行区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

村庄整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要贯彻落实好上级各项任务,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必须自觉学习科学发展观,忠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科学发展主题,以“保增长、促转型,争创科学发展先行区”为实践总载体,以“深化村庄整治,加快改建步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部门载体,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落实到村庄整治建设工作中,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建设和谐机关,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及目标要求: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紧密结合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努力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深化理论学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使指挥部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与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解决村庄整治中的突出问题。将深入开展农村村庄整治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最需要取得的实效,把村庄整治建设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解决问题,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3、创新体制机制。把建立健全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和指挥部机关相关制度作为核心贯穿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坚持为民办实事。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认真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参加学习指挥部实践活动的征求意见、民主评议等工作。

5、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带头深入学习、调查研究、解放思想,搞好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带动指挥部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

6、促进科学发展。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村庄整治建设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破解突出矛盾问题,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推进建设和谐村庄上见到新成效,保持全市村庄整治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活动时间安排

根据市委部署要求,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8月结束,具体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

(一)学习调研阶段(2009年3月至5月上旬)

这一阶段,要围绕“重在深化思想认识、重在转化调研成果”的要求,统筹抓好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三个关键环节。

1、精心制定计划抓好学习培训。3月13日召开动员大会,部署指挥部学习实践活动。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深入学习上级及*市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决策部署,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和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等。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党支部、各科室要集中时间组织党员和干部开展自学和集中学习。

2、深入调查研究。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深化村庄整治、加快改建步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实践总载体,就进一步深化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旧村改建两方面,采取走村串户、发放问卷、结对帮扶、现场接访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意、掌握实情、找准问题、分析对策,走进矛盾、破解难题。

3、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召开指挥部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进行解放思想专题交流,并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和“怎样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交流,形成科学发展的新共识。

本阶段重点开展三项专项行动:

1、开展“科学发展聚共识”专项行动。围绕解放思想,组织培训,使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宣讲、聘请专家精讲,深化指挥部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开展解放思想讨论,通过交流,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在“是不是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实现思想新的解放和新的统一。

2、开展“蹲点调研”专项行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调研阶段,围绕进一步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维护稳定、改进作风等方面,集中开展蹲点调研活动,了解民意,掌握实情,找准问题,分析对策,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确定由党组书记、指挥谢炳献牵头,副指挥卢祥宝、茅晓华、党组成员倪建辉4位领导分别联系北白象镇前西岑、清江镇北塘、淡溪镇峃车村、乐成镇马车河村等4个村,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走进矛盾,广泛听取意见,开展不少于一周的蹲点调研活动。通过专题调研,梳理影响和制约上述村在村庄整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对策。学习调研阶段结束前,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3、开展“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专项行动。根据指挥部工作实际,在活动开始后,组织开展“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专项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努力做好解困、扶持、服务等工作。深化“结对共建”活动,真正做到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服务群众。

(二)分析检查阶段(2009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

这一阶段,要围绕“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完善发展思路”这一重点,统筹抓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三个关键环节。

1、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做好班子成员之间谈心、交心,认真撰写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发言材料,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全体党员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查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2、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旧村改造工作实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突出检查和分析两个环节。初稿形成后,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

3、组织群众进行评议。分析报告形成后,召开民主评议会,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对象参加,着重围绕理解科学发展观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根据评议代表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并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本阶段重点开展两项专项行动:

1、开展“开门纳谏”专项行动。召开一次民主恳谈会,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等参加,虚心听取他们对指挥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每位班子成员都要主持或参加一次以上民主恳谈会。此外,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意见箱、公开电子邮箱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班子成员个人也要通过座谈、上门走访、谈心等方式,主动听取和征求群众的意见。

2、开展“共商对策”活动。认真做好意见建议的汇总梳理,开展一次“共商对策”活动。对照“六型机关”和“四好科室”创建标准,重点查摆党员干部在科学理论学习、服务基层能力、部门协调合作、机关办事效率、勤政廉洁节约等方面的问题,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对象,共同研究破解对策,及时加以整改落实。

(三)整改落实阶段(2009年6月中旬至8月底)

这一阶段,要围绕“重在创新体制机制、重在人民群众满意”这一重点,统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机关制度等三个关键环节。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政策制度,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整改落实的项目、目标、时限要求、具体措施和责任主体。要以适当的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整改落实方案。领导班子的整改方案要经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把关,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备案。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一批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对于一些重大决策难题,组建难题破解专项工作组合力攻关。要实行领衔制、承诺制、公示制、问责制,督促抓好问题解决,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3、完善机关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是提高机关效能的一个重要杠杆。要坚持边整边改,及时把好的机制、方法引进来,整理完善指挥部机关制度汇编,确保件件公务有章法、项项事务有规则。完善和落实机关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本阶段重点开展两项专项行动:

1、开展“保障民生”专项行动。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终价值取向,切实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住房难问题,努力改善与群众愿望仍有差距的村庄人居环境方面工作。领导班子要根据工作职能,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时间要求,办好几件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2、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与机关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入开展“六型机关”和“四好科室”创建活动,重点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公务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效能建设活动,加强机关党建建设,树立指挥部机关良好形象;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指挥部党组全面负责指挥部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切实保证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指挥部建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谢炳献担任组长,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卢祥宝、茅晓华、倪建辉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林秀琴、金忠益、陈建平、姚虞伟、倪郁洁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卢祥宝兼办公室主任,林秀琴同志为联络员。

2、求真务实,探索创新。坚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杜绝形式主义,讲成本,重实效,在高标准完成上级和市委规定要求的同时,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强化活动效果,使学习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第4篇:村庄调查报告范文

一、引论

2001年,我们在山西、湖北、山东、吉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广东和北京各选择一个村作了关于村民自治实践状况的调查。调查选点是随机的,没有典型性,但比较真实。调查报告的作者都是近年活跃在村民自治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都有过较为长期的农村调查经历,调查经验比较丰富,调查报告生动有趣,提出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令人深思[1]。

这些调查报告大都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村民自治的政策后果,二是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村民自治也可以看作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2],其目标是在国家不能为村庄提供足够秩序的情况下,通过改善村庄的治理来提供自足的村庄秩序。改善村庄治理的具体办法就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上规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调查报告的情况来看,村民自治大大改善了村庄治理,从而为村庄秩序提供了制度基础。不过,村民自治也带来了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村庄的表现相当不同,抽象地讨论村民自治的好和坏,功与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入到村庄内部来看村民自治这一自上而下安排下来的制度,讨论村民自治制度与村庄的对接过程,与村庄自组织资源,与村庄集体经济状况,与村民的面子、宗族观念,乃至于与村民的性格和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相互联系状况的相关性,从而理解村民自治的实践过程,看到制度背后的社会基础。村庄自足的秩序需求,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当前村庄本身的社会状况,构成了调查报告的关键词。

二、村民自治制度安排的分类标准

在对调查报告的编辑上,我们将派性和集体经济状况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而将选举和村庄秩序作为了共同项。这样编辑的理由,是民主选举作为村庄政治中最为耀目的事件,对村庄治理的影响最大,也是当前村民自治制度安排中实施最为彻底有效,最不同于传统村庄治理方式的方面。民主决策本来是村庄治理中更为基础的方面,可惜当前民主决策在实践中落实的不好,不如民主选举普遍落到了实处。选择选举作为共同项的另一个原因是,正是选举这个牵动所有村民和村干部的戏剧化事件,最为彻底地将村庄社会的形貌表现了出来,反过来又构造了村庄社会本身的形貌。村集体经济状况往往决定了村庄治理的方式,也决定了村庄选举的方式,村庄选举又制造或强化,有时也消解了村庄的派性斗争。

具体来讲,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极大。所谓村集体经济,就是村级组织可以获得或掌握使用的经济资源,较多的村集体经济资源不仅可以减少向村民提取经济资源的数量,缓和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因为收取提留产生的干群矛盾,而且可以通过向村民分配村集体创造的公共物品,获得村干部对村民的主动性。较多的村集体经济资源,提高了村级组织的运作效率,强化了村干部对村民的优势地位。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以后,村民有更多参加村务活动的积极性,更愿意参加村委会的选举和村务决策。在村级组织不仅不需要向村民提取经济资源,而且可以向村民分配公共福利时,村务决策,尤其是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合法化了的村务决策,具有强大的执行能力。而村集体经济很少的村庄,村级组织不仅不能代替农民向国家交纳税费,而且办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村民出钱出力,由此造成农民负担过重和干群关系紧张,村民以拒交税费来抗拒村干部的权威,村民获得了对村干部的主动性。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以后,村民既可能通过民主的办法来抵制上级过多的提取,也可能通过选择好干部,达成善协议,来改善村庄治理,提高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但是,因为村集体经济资源较少,村干部的正当报酬不会太高,村民达成合作协议涉及出钱出力而难度骤增,少数反对合作的村民成为村庄公共物品提供越不过去的坎。从村民方面看,要么对村庄事务参与过度,要么对村级治理漠不关心。总之,村集体经济资源的有无与多少,对于村民自治的过程与后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较多的村集体经济资源因其本身的来源与性质的不同,而会对治理产生相当不同的影响。具体来看,一类村庄的集体经济资源主要来自村办企业,这类村庄的村级组织掌握着大大优于一般村民的经济资源,并因此具有远高于一般村民的权威。这类村庄的村干部具有很强的绵延性和传递性,即使是村委会选举,也大多是由村级组织自身的决定和上级组织的干预,决定了村干部的当选。在那些由能人办村办企业起家的明星村,如华西村、南街村,情况更是如此。苏南的村办企业发达,其村级治理或村民自治的过程便大多是这种类型。另一类村庄的集体经济资源主要来自于卖土地的收入,这类村庄的收入来得太容易,且与某个村干部的个人魅力没有关系。简单地说,这种收入很难归入某个村干部和村级组织的经营才干,与个人无关。这类村庄获得的集体经济资源便面临着村民强大的分享压力,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村民可以分成一派又一派组织起来分享村集体收入的成果。这类村庄,村民参与村务积极,村干部本身缺乏自我绵延与传递的能力,村委会选举成为动员全村村民的最有力武器,村民代表会议吵得一塌糊涂。这类村庄大多集中于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城郊型农村。目前发生的村委会主任罢免案之所以大多发生在温州、珠江三角洲等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郊型农村,不是没有原因的。

村集体经济较少的村庄也有激烈的争斗,具体可以分出两种类型,一类是与传统因素联系起来的争斗,诸如与宗族意识、面子观念、宗教信仰等相联的争斗。另一类是与少数村干部或村民个人利益密切联系起来的争斗。这两种争斗在目前的中国农村,因为传统深入农村的能力大大下降,而更多表现为上层的、间接的且间歇性的争斗。相对来说,与传统相联系的村庄争斗更加稳定和深入,在村庄的动员能力更强,具有“派系”斗争的特征。而在那些村集体经济较少且传统断裂的村庄,即使发生争斗,也仅限于上层少数人中,这种争斗很不稳定,动员能力弱,以利益许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派斗争只能是派性斗争。派性斗争最重要的特征是以两个争斗的个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争斗双方中一方的退出,即意味着派性斗争的结束[3]。

大多数集体经济贫乏村庄即使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也并不因此产生戏剧性的场面。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化,村民对村委会选举十分冷漠,更不用说对村务决策的参与了。多数村民的想法是,只要村干部不找我收钱,他们做什么事情与我何干!不过,当村民因为诸如水利工程、桥梁道路等设施被破坏,社会治安、道德水平等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是迫切期望村干部来为他们提供公共物品和村庄秩序的。村民自治是提供公共物品的一种办法,这是一种民主的办法,试图通过村民本身的参与来约束村干部的不良行为,提高村庄资源的动员能力,从而为村庄秩序提供来自村庄的基础。实践中的很多村庄是比较好地达到了这个目标的。问题是,这种办法并非一了百了。离开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离开了对少数村民不合作倾向的约束能力,村民自治这种民主治村方法的效果要大打折扣。 必须将村民自治的效果与村民的行为倾向,与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状况及这种关系对村民行为的约束能力,与村民和村干部及村庄精英的互动状况相联系,来讨论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在那里。随后应该讨论村民自治的相关政策问题。

三、村民自治实践中的理论问题

先来讨论与村民自治实践相关的理论问题。这里讨论的理论问题,仅是一个方面,即村民自治制度村庄基础的方面。

1、村庄的规模。这里及前面讲的村庄,也就是村委会。村委会的规模即其人口的多少和地域的大小。当前的村委会一般是承接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大队而来。生产大队下面的生产小队改为村民小组。人民公社初期实行“一大二公”,生产单位规模较大,带来极大的效率损失。1962年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人民公社60条》确认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将生产队作为组织劳动的基本单位。生产队一般20-30户人家,百余人,是一个相互熟识的熟人社会,这种社会中,因为相互熟识,可以相互监督,舆论约束也比较有力,从而减轻了人民公社体制本身的问题,使人民公社可以再延续20年之久。建立在生产小队之上的生产大队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村委会,规模较生产队要大一个数量级,在这种规模的社会中,村民不再相互熟识,舆论压力下降,一致行动能力不足,村民与村民之间的互动往往经由村干部这个中介。我们将村委会这样一个规模的社会称为“半熟人社会”[4]。作为“半熟人社会”的村委会,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动能力具有“半熟人社会”的特点,特别是在村委会选举及村务决策中,不理解村委会半熟人社会的特点,很难理解村级治理的某些方面。

2、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联系。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联系,我们叫做“村庄社会关联”[5]。“村庄社会关联”指村民之间关系的性质、强度及其广泛性,尤其指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的村民一致行动的能力。任何一个社会得以延续,都是建立在社会成员相互合作基础之上的,与其他人无联系不合作的原子化的个人,是现代社会所淘汰的对象。村民自治及村庄秩序的获得同样有赖于村民的合作或村民之间建立有强有力的关系,正是村民之间强有力的关系,使得村民会议通过的决策不只是对赞同者具有约束力,而是对全体村民具有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不是凭借暴力,而是凭借村民心中的正义和他们对村庄正义的敬畏。他们受到村庄舆论及与这种舆论密切相关的村民与村民之间关系的约束。 村庄社会关联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村庄现状密切相关的。其中的两个方面尤其与村庄社会关联关系密切。一是村庄传统的状况。宗族意识构成了村民之间的宗族联系及与这种联系相关的一致行动能力。面子观念则造成了舆论本身的力量。二是村庄经济社会分化的状况,即在村庄内部因为资源分布不均衡而产生的一些占有优势资源的村庄精英对一般村民的影响能力,这种影响能力是村庄形成群体行动的一个基础。不同村庄的社会关联程度并不相同。当前市场经济与现代传媒的进村和村民的自由流动可能性,对于村庄社会关联状况有极大影响,这会构成对村民自治这种治理制度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十分不足。

3、村庄精英。村庄精英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诸如对乡村土绅的研究和“长老统治”的说法。村民自治是一项授权村民的治理事业,但这并不是说村里的所有事情都由村民去做,也不是说每一个村民所做的事情和他们的影响力是相同的。正是因为村民之间各不相同的影响能力,构成了村民本身的结构分化,这种结构分化塑造了当前村庄治理的现状[6]。

所谓村庄精英,就是村庄中较一般村民影响力大,行动能力强的人。这些人拥有诸如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优势资源。村庄精英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式及村庄精英数量的多少,与村庄本身有密切关系,宗族头人、宗教领袖和经济大户是些高大威猛的村庄精英,这样的人不会很多,却“力大无比”。“大社员”、小地痞是些细小琐碎的村庄精英,这样的村庄精英数量虽多,影响力却很有限。村庄精英往往不只是在村庄范围活动,他们可能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村庄以外,对于村庄治理没有兴趣。这样的村庄精英,严格说是不在村的精英,与村庄治理关系不大。还有一些人虽然一直在村庄以外生活,却十分在意村庄生活,他们的生活面向村庄,这些不在村的人事实上是在村精英。细致观察村庄精英的状况,对于理解村庄治理,尤其是村民自治引入之后村民的行动和村庄决策的达成,会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因为村庄精英本身的状况不同,造成村民自治这个全国一统制度安排实践后果的不同。 以上三点讨论,只是希望回答为什么实践中的村民自治过程与后果的不同。过去学术界和政策部门过于关注村民自治制度实践中的政府方面,自上而下的方面,这也是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之初所应关注的主要方面。当前的村民自治制度已实践10余年,仅从自上而下的视角来看,显然不够,因此,我们将村民自治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定位于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以上三个方面在全国不同村庄的表现相当不同,就必然造成村民自治这一民主化村级治理制度实践的不同。这样我们就会对村民自治实践有一个更为理性的判断。

四、村民自治实践中的政策问题

引入村民自治制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村庄秩序自足提供的问题,因为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无力为庞大的农村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不过,村民自治制度还必须同时解决国家向乡村社会的渗透能力。在当前的行政体制下面,乡镇一级设基层政权,但乡镇这个基层政权的范围太大,一般人口在5万左右,地域数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区区乡镇干部无法将诸如计划生育、收粮派款等繁重的任务完成,他们无力面对数量庞大的村民。何况他们根本不可能熟悉村民。村委会是一个半熟人社会,千人左右,村干部对每个村民都很熟悉,正是村干部可以成为乡镇行政离不开的腿。这样一来,村干部就不仅要成为村民的当家人,而且要成为乡镇行政的人。这就面临着村民自治的第一个政策性问题:乡村关系问题。 在不同的地区,乡村关系面临的问题并不相同,因此,在乡村关系政策上面所留有的空间也不相同。有些农村地区,乡镇政府的首要难题是计划生育,如江西农村。大部分不发达农村地区,乡镇政府的首要问题是收粮派款,是如何为农村义务教育提取足够的经费,如湖北、安徽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政府可能不再有计划生育或收粮派款的压力,但如何保证村级组织的有序运作,如何介入村庄内部派性争斗,如何保证村庄公共物品的有序提供,却可能成为乡镇政府颇为头痛的事情,如浙江温洲农村的情况。 总的来说,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因为乡村组织掌握有大量经济资源,乡镇有求于村级组织的相对较少,而村级组织往往需要从乡镇一级获得合法性资源和权威资源,乡村关系方面,乡镇有更大的主动权。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乡镇一级急切需要村级组织协助完成让乡村两级都感头痛的计划生育和收粮派款的硬任务,乡镇一级不敢得罪村干部,村干部也因为合法收入太少而工作难度太高,而缺乏当下去的意愿。乡镇有时默许村干部在合法收入之外捞取灰色收入,有时利用正式关系之外的非正式人际交往来笼络村干部[7]。

村民自治制度的引入,强化了乡村关系中事实上一直存在的以上问题的症结。当乡村合谋以向农民提取资源时,农民不会对乡村干部留有好感,农民要么对村庄事务漠不关心,要么联合起来将乡镇事务意愿过强的村干部选下来。农民联合起来的基础是他们的组织方式,在不同地区农民的组织方式是十分不同的。农民组织的一种方式是派性斗争。派性斗争首先是村庄内部分成两派的斗争。其中一派特别是处于村庄权力弱势的一派习惯打出为民请命的招牌,将对手置于与乡镇合谋的不利处境。选举中,乡镇事实上是希望干预以选出自己满意人选的,但乡镇干预的结果必然强化受到损害一派的愤怒,受到乡镇支持一派即使当选,也会不断受到另一派的“刁难”。乡镇因此更加难以完成向村一级渗透的任务。大多数乡镇目前终于知道,在村委会选举这类政策操作性很强的事情上,“按法律和政策来”,不带意志让村民选上谁谁当[8]。村委会选举的自由度越来越高。

高度自由的村委会选举,会因为村民的不感兴趣以及村民在原子化基础上的无联合,而变得没有力量,乡村关系依然按照惯性向前走。从完成国家任务的角度,这有可能是好事,但在当前中央政府事实上很难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很难控制乡村组织的背景下,各种劳民伤财的“积极行政”措施肥了部分官员,而折腾苦了本来很穷的村民。沉重农民负担和高额村级债务成为当前全国农村的恶疾,即为明证。 经济发达农村地区的情况大不一样。村中两派斗争需要乡镇作为裁决者,乡镇较欠发达农村地区更超脱于村庄斗争,不仅超脱,而且事实上成为村庄争斗的受益者。这类地区乡村关系面临的问题与欠发达农村地区会很不相同。

显然,乡村关系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和要求是相当不同的,这不仅与乡村组织面对的国家任务的不同有关,而且与农民的组织方式,村集体经济的发育状况等等有关。在笼统谈乡村关系之前,似乎应先分清是什么类型的乡村关系。 与乡村关系紧密相关的是村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所谓“两委关系”。“两委关系”也是当前村民自治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制度设计很多,争论极大。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两委关系也如乡村关系一样,在不同地区因为面对的任务和所处村庄基础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表现。关键是应将两委关系由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回归到村庄中予以理解,将笼统的讨论具体化到实践中去。

五、结语

假若我们只是局限在制度文本和总体状况上研究村民自治,这种研究很快就会被实践抛在一边。中国是有9亿农民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大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当前包括乡村在内的中国的显著特点,这种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村民自治制度以及其它诸种自上而下安排下来制度的不同生长基础。苏力在回答同一套法律在乡土社会的人民法庭和城市或工商发达地区运作的差别时写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社会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伴的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以及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及其行为方式的不同。”[9]他主要讨论了法律实践因为经济方面的差别而造成的过程与结果的差别。如果将苏力的法律实践的差别换为国家自上而下安排的制度实践的差别,比如村民自治制度的差别,就会发现苏力结论的普适性。而如果不看得那么根本,我们还应看到,不仅是经济不平衡,而且有文化不平衡和其它不平衡的因素在决定村民自治制度实践不平衡方面的作用。学术界如何深入到不平衡的农村实践中去,理解自上而下制度安排的不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诸如村民自治这些上面安排下来制度的处境,对于完善这些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术研究当然也有重要意义。

--------------------------------------------------------------------------------

[1] 参见范瑜、贺雪峰主编《村庄治理与秩序——村民自治调查报告》,即出版。

[2] 参见贺雪峰:“论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

[3] 参见贺雪峰:“乡村选举中的派性与派系”,《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4期。

[4] 参见贺雪峰:“论半熟人社会”,《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3期。

[5] 参见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即发表;董磊明:“传统与嬗变——苏南乡镇企业改制后的村级治理”,《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期。

[6] 参见仝志辉、贺雪峰:“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第1期;贺雪峰:“缺乏分层与缺失记忆型村庄的权力结构”,《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

[7] 吴思红将这种非正式人际交往称作“体制外动员”,参见吴思红:“村民自治制度下的乡村关系与农村社会动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第5篇:村庄调查报告范文

7月17日,本刊记者邀约城市管理领域专家对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进行了深度采访。在考察过程中,王东书记谈到,巨各庄在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坚持“环境先行”的巨各庄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精致巨各庄,绿色国际休闲梦”,他们在守护“绿水青山”掩映的精致乡村生活中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环境保障机制。

巨各庄镇位于密云县城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镇域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95.13平方公里,平原面积12.67平方公里,下辖26个行政村,京承高速在该镇蔡家洼村与金鼎湖分别设有出口。依托区位优势,巨各庄镇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农民就地城镇化建设,“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建成了环境优美的园林式小城镇,吸引了一批优质产业入驻。在巨各庄,我们看到了环境建设带来的经济发展,也看到了经济发展推动环境提升的良性循环。“干净、整洁、路畅、村美”,简单的标准成就了巨各庄的精致乡村生活;“宜居、宜业、宜游”,朴素的愿望承载了巨各庄人的美丽“乡村梦”。王东书记用简练精到的话语,为大家回放了巨各庄镇的环境建设与提升之路。

种树栽花 环境先行

“乡村就是要像乡村,有花有树,年年种花栽树”,王东书记简练精到的话语道出了巨各庄镇“环境先行”的发展理念。

王东书记告诉我们,巨各庄镇是密云县的经济重镇、工业强镇、生态大镇,过去的砖厂矿厂等对环境影响和破坏较大,环境怎能名列全县前茅?2013年,巨各庄镇组织全镇26个村支部书记、主任及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到怀柔区、延庆县等地实地学习考察,组织专题培训,全镇上下形成了“重视环境、建设环境、提升环境”的思想意识。有了这种观念,环境怎能好不了?巨各庄的科学定位首先体现在整治环境的决心和力度上,其“环境先行”的第一步就是“绿化”,平原造林,沿京承高速造林3300亩,村庄绿化1万亩。种树选用适合本地的树种,做深层绿化。“美丽巨各庄,山水林田路”,巨各庄镇在坚持不懈种树栽花及美化环境的过程中,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园林式小城镇。

如果说绿化是巨各庄镇环境建设的基础,那么“精致乡村”的“精致”又如何体现?王东书记告诉我们,2013年以来,巨各庄镇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环境建设“三大工程”。即:以无乱堆乱放、无私搭乱建、无漂浮物、无暴露积存垃圾和无非法小广告为主要内容的干净指数工程;以统筹推进村庄绿化、民居外立面油饰、主干街道提档升级、景观节点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美化提升工程;以完善保洁员管理机制、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制、环境建设奖惩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规范化工程。镇域环境得到了整体提升,老百姓也积极响应。

那么,老百姓为什么能够积极响应呢?拆除农户的私搭乱建没有难度吗?王东书记告诉我们,镇里给农户进行民居外立面油饰也不是无条件的,只有积极配合拆除私搭乱建、不乱堆乱放的农户才能得到集体油饰其民居的机会,2013年就有4个村因为工作被动、不予配合拆违而没有进行集体油饰。先进带后进,这些村的村民看到其他村的民居都漂亮了,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也不满意了,村里有了压力,也主动积极起来,镇里的工作就好推行下去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交换”思维,让巨各庄镇的村民们认同了“环境先行”的理念,让这里的村庄亮了起来、精致了起来。

在豆各庄村、蔡家洼村以及后焦家坞村,所到之处几乎都是花园式的景观节点、典雅的徽派建筑风格、美观整洁的文化墙以及两旁开满鲜艳的玫瑰和月季花的整洁舒适乡村小路。据王东书记介绍,村里栽种的玫瑰花和月季花,都是镇里自己培植的,平均每支只有1元钱,与购买相比节省了不少成本。

此时已是酷暑时节,而村里自行购置的洒水车却能为道路两旁绽放的花儿及时补充水分,为乡间小路降温。

机制引领 创新驱动

在巨各庄镇豆各庄村的中心小花园休闲走廊前,记者看到一位在亭子里纳凉、身着黄马褂的保洁员大姐,这位大姐告诉记者,她现在不叫保洁员了,今年镇里给她们改了新名字,叫“环境建设员”,而她所负责的区域就在自家门口。透过她爽朗的应答声与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记者感觉到了这位大姐对自己这份工作的满意。

王东书记告诉我们,2014年以来,巨各庄镇在继续坚持各村作为本村环境建设责任主体、各村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村环境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前提下,改革完善了原有村级保洁员管理机制。

首先,村级“保洁员”统一更名为“环境建设员”。巨各庄将全镇范围总共划分为127个责任网格,对应127名村级环境建设员。过去,保洁员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村内各类生活垃圾、白色垃圾的清扫捡拾。现在环境建设员的工作可远不止这些,在原有保洁员的工作基础上,还增加了以下主要职责:对村内乱堆乱放、建筑垃圾的清理、劝导和报告;对违法建设现象的发现和报告;对村内公园、文化体育器材、景观节点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定期管护和损坏报告;对村内绿化成果的日常管护、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报告;对生活垃圾分类初选及就地无害化处理等。显然,环境建设员的职责相对保洁员的“保洁”工作更增加了“监管”的职责。

那为什么之前的保洁员甚至连单一的工作都不一定能做好,而现在的环境建设员却能一人多岗担负网格内的所有责任?王东书记告诉我们,村级环境建设员作为“全职化”的公益性岗位,实行每日7小时工作制,岗位补贴标准也由原来的每月80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月1300元,实现了村民在自家门口就业。此外,巨各庄镇政府还坚持“以奖代惩”原则,每月根据每名环境建设员的实际工作成效相应给予绩效奖励,年底再统一发放绩效考核奖金,部分优秀环境建设员甚至每月可以领到1700元的岗位补贴。环境建设员的责任重了,岗位补贴增加了,“高补贴”“全职化”与责任“全面化”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在了解到环境建设员的职责之后,记者不禁发问,环境建设员发现问题后的报告渠道、方式是什么?谁来考核、监督他们的工作?

王东书记告诉记者,巨各庄镇改革了管理模式,引入专业化市场监管力量。巨各庄镇选聘了专业保洁公司,将全镇127个责任网格划分为5个监管区域,由该公司派出5名监管专员根据镇政府制定的管理制度,全程参与所在区域环境建设员的“录用、培训、考核、奖惩、辞退”等各环节的管理。同时,环境建设员采用竞聘上岗的办法选用。以往,巨各庄镇的保洁员是由村里推荐直接上岗。今年年初,镇里把村级保洁员升级为镇级环境建设员,并作为全职化的公益性岗位,严格按照任职条件,通过推荐、培训、面试等程序竞聘上岗,实现了公益性岗位职业化管理。“职业化、网格化、专业化、管理无缝隙化”的环境建设员管理机制与“镇、村、专业保洁公司、环境建设员”四方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为镇域环境提升提供了常态化保障,形成了镇域环境建设的责任“全覆盖”。自年初新举措实施以来,全镇各村在环境建设上形成了各个有干劲、村村争当样板村的良好氛围,全镇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那么,在“四方”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中,镇、村的作用与责任怎样体现?王东书记告诉我们,除了环境建设员管理制度,巨各庄镇同时还有环境建设定期督查评价机制及环境建设工作责任制为保障。

其一,巨各庄镇党委、政府在做好日常环境监管的基础上,坚持每季度组织各包片领导、包村组长和各村负责人共同参与全镇环境建设拉练检查,并把检查考核结果通过镇机关大屏幕滚动播放,通过镇有线广播“村村响”平台通报等形式向全镇公开,通过专题座谈会、上门主动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形式引导各类社会力量来监督评价,形成倒逼机制,增强了各村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二,巨各庄镇政府与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和各村书记、主任签订专项责任制,明确将各村开展环境建设的成效情况,与年底对各村的绩效考评、年内对各村的镇级财政资金及项目支持等重大事项挂钩;镇纪委对此进行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或效果不明显的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有责任、有监管、有落实,全环节保障了镇域内环境水平的提升与守护。而与责任相比,奖励似乎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巨各庄镇“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激励办法显然印证了这一点。王东书记告诉我们,巨各庄镇设定的“环境优秀奖”、“突出进步奖”及“优秀典型奖”,有效促进了“抓两头、带中间”的镇域环境建设工作思路落实。

三个奖项的设置也体现了镇党委、政府的良苦用心。其中,环境优秀奖,为基础性的绩效奖,以各村在全镇年度环境建设考评中的具体排名情况为依据,分等次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几乎覆盖全镇各村,保护了各村“共同建设”的积极性。而突出进步奖是用于奖励那些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进步明显的村。该奖项规定,考核排名较上年度进步5个名次的,奖励3万元;进步10个名次的,奖励10万元,调动了后进村“比学赶超”的积极性。优秀典型奖则用于奖励长期以来工作积极、成效显著并取得良好社会影响的村,维护了先进村“引领示范”的积极性。

务实管用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巨各庄人参与环境共建的积极性,他们在建设环境、守护环境的过程中得到了实惠,收获了快乐,更看到了美好未来的美丽蓝图。

依托产业 追逐梦想

途经巨各庄镇“北京特色沟域产业带”上蔚为壮观的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蔡家洼玫瑰情园以及连片的葡萄种植基地时,王东书记告诉我们,今年,巨各庄将加快推进葡萄基地标准化进程为依托,对天葡庄园、8号、酒韵河谷、润之都等6个规模葡萄种植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产品展示区、地下酒窖、接待服务大厅等,对已有的13个葡萄基地进行了绿色产品认证,成立镇产业发展办公室,对葡萄基地标准化建设规范进行服务指导,以确保实现“一个葡萄基地就是一个旅游景点”的目标。

第6篇:村庄调查报告范文

一、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民工向城镇集聚的基本情况

镇政府所在地大盂村,南距县城13公里,北距忻州市30公里,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也是商业、集市贸易的枢纽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是以建材业为主、农副产品加工和畜产品养殖加工为辅的新型小城镇。2001年进行小城镇规划建设以来,大盂村硬化了两条主街道,凿了一眼深井,扩建了一栋小学教学楼,新建了镇中学教学楼,镇中心卫生院,信用合作社和居民楼,依托深井水建了45栋节能温室。

经济发展的支撑依赖与项目建设,群众增加收入依赖项目建设。大盂镇一手抓现有项目的发展壮大,一手抓新项目的引进落户。全镇的两个支柱企业喜跃发公司、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亮点企业,喜跃发公司承揽县首邑西路等多项县级重点工程,承揽太佳线等多项省级重点项目,公司业务迈出国门,群众务工到了非洲。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税收支柱企业,全年上缴税金2000万元,但目前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面临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与此同时,经过积极协商联系,投资在千万元以上水泥粉磨站项目即将投产,将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几年随着小城镇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交通、通讯、医疗、教育、水利、电力等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容镇貌得到很大改变。

(二)人口不断聚集,就业结构不断完善。小城镇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小城镇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三)集镇建设对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民营经济发展和集贸市场扩大提供了平台,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大,一改过去冷清、沉闷的景象。

二、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民工向城镇集聚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一)理清思路、科学规划。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全局,以加快创新为主题,以项目产业建设为主线,以城效经济为主导,着力构建“一带三产业”,即构建大运经济带,发展林牧、果蔬、生态旅游三个主导产业,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富裕农民群众,建设太原北部经济强镇。大盂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抓紧抓好太原工业新区规划建设的机遇,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引进建设民营项目,使民营经济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壮大大运经济带,抓紧抓好省市规划建设大运经济带的机遇,依傍大运路的优势,加快项目建设,发展相关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紧抓好国家大力投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搞好试点,以点带面,建设生态美、实力强、人民富裕的新大盂。

(二)突出重点、壮大龙头。在全县“生态建设年”活动大力促动下,把主要精力放在投产项目即百城钢铁的达产达效上,把税收目标的实现全部寄托在百城钢铁上。通过外部环境的创造和内部企业的努力,对供料系统、除尘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在融资、原料、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得到改善和开拓,生产效益有效提升,仅百城钢铁一家纳税就达1600多万元,仅次于龙辉、三兴、东铝,连续两年位居全县第四纳税大户,为全县财政税收做出突出贡献。把发展后劲放在研发项目即喜跃发彩色沥青的开发上,新建生产车间,购置稀浆封层和沥青洒布车辆,该公司承建了县城新阳大街改造工程,出资为阳曲公园修建了聚仙阁第一景观,为大盂增光添彩。与此同时,不失时机地争取到并配合好,顺利完成和推进了一批重点基础项目,争取投资8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近20000亩,顺利完成了建于移动新村投资达640万元的富士康敬老院,建于大盂中学投资达400余万元的文物古迹慈仁寺。顺利推进了一期投资700余万元的大盂中学扩建工程,二期投资200多万元的移动新村建设工程,全镇重点工程项目显著推进。

(三)夯实基础、提升功能。从事关群众长远发展的水、路、田入手,下大力气抓好基础建设。积极向市县交通部门争取,年内新修三条乡村路,分别是卷子头――三畛――大盂,大运路――大泉沟――张家沟――李家沟――大盂,大运路――南高庄――大盂——辛庄。至此,大盂镇将形成环形路网结构,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以此为契机,硬化卷子头、大盂、南高庄、张家沟等村主街道,新建铁猫公园、绿化大盂村主街道,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稳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改造大盂村农田1400亩,新打深井1眼,修整田间路5公里,栽植田间林6000余株,铺设灌溉管道6000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优化产业,形成特色。巩固优化传统产业,以景庄、北家庄小杂粮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在景庄、北家庄、金家岗等村规模发展小杂粮种植,以砂河、棘针沟养猪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发展农户规模养猪,以中低产田改造项

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

“认知企业”实践报告

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

09年大学生手机市场的调查报

大学生人民广播电台实践报告

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白色污染研究性调查报告

第7篇:村庄调查报告范文

一、目标要求

按照市、县指示精神,结合本镇实际,重点对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居民庭院及住宅小区环境卫生、绿化美化亮化、道路设施等进行综合治理,并抓好日常保洁工作。彻底改变全镇城乡环境面貌,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使全镇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二、实施内容

(一)、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通过整治,使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主要道路沿线村道路两侧无违章建筑、无违章占道、无垃圾残土、无污水、无残墙断壁、无柴草堆、粪肥堆和物料堆、无散养家禽、无残缺树木,使有碍观瞻的建筑、违建住宅、广告、牌匾得到有效整治。真正达到“干净、整洁、路畅、村绿”。重点做好以下地段的环境整治工作:

1、做好徐连高速公路出入口及245省道沿线村庄的环境整治(责任单位:张庄村、汤庄村、牛山村、英疃村);

2、做好323省道沿线村庄的环境整治(责任单位:牛山村、汤庄村、曹林村、东蔡村、西蔡村、张谷村);

3、做好晶都大道沿线村庄的环境整治(责任单位:英疃村、贯庄村、望东村、望西村、湖西村);

4、做好市县路沿线村庄的环境整治(责任单位:和堂村、茅墩村);

5、做好牛辰路、牛桃路、牛安路等道路沿线村庄的环境整治(责任单位:贯庄村、张谷村、曹林村等村);

6、做好城中村城区主要道路沿线的环境整治(责任单位:各城中村)。

(二)、城区住宅小区及居民庭院环境整治。配合县市容环境指挥部、城管部门对辖区内背街小巷、无物业管理小区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进行彻底清运,清理小广告、拆除私搭乱建、清理乱堆乱放,实现辖区内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无违章建筑、无垃圾积存。配合建设部门,加强物业住宅小区环境管理,取缔饲养禽畜、违章搭建、随意堆放装修垃圾、车辆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规范收集、运输和处置生活垃圾,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做到小区环境整洁美观。(责任单位:各社区居委会)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22日—4月25日)。各村要完成各自整治工作的摸底调查,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主要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报镇“春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实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26日—5月24日)。各村按照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要集中力量抓好主要整治任务的落实,尽快改变环境卫生面貌,创造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

(三)考核验收阶段(5月21日—5月28日)。镇党委、政府对整治工作将进行全面考核评比,检查验收,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在全县通报批评,并限期改进。同时,迎接县考核组对我镇整治工作的考核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里成立“春雨”行动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责任单位负责同志任成员。各村(居)要成立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和居委主任负总责,要落实经费,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结合实际,选准突破口,找好切入点,齐抓共管,整体推进,下大气力抓好整治活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广泛宣传,全民参与。镇“春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编发整治活动简报。各村(居)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春雨”行动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面,形成人人关心、参与整治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8篇:村庄调查报告范文

自《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规划学科由过去重视“城”转变为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带动周围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规范农村农民建设活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的新型城乡关系。我国城乡规划学科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完善,对其体系本身的发展规律与实践认识已经日臻完善。鉴于本校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指导思想,结合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学科生源,就业等相关实际问题前提下,提出“模拟工作流程”的村庄规划设计教学实践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全程记录实践过程,并进行经验总结。村庄规划在实际规划设计工作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其次村庄规划在工作量、设计深度、设计广度、设计难度上来讲,相对适中,能够较好的使同学们掌握相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编制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主要内容与步骤

1.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

根据本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乡村规划设计》作为专业设计课安排在第六学期,前置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社会调查方法论》。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乡村规划与设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各方面专业技能与能力得到初步锻炼,为将来工作做一个提前的模拟演练。进度安排如表1。

2.村庄选择

村庄选择时尽量符合一下的几个基本条件:1村庄规模人口方面保持在300-500户即1000人左右的村庄,大小控制在2KM2以内,方便初学者快速掌握村庄规划的内容与要求。2位置方面尽量选择离学校较近的村庄,或者公共交通系统直达的村庄,方便学生前往调查。3村庄内涵尽量丰富,例如选择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村庄,文物古迹保存较多较完好的村庄,或是自然资源条件特点突出,有部分乡村企业、问题较为突出的村庄选择。即方便学生在进行规划时抓住村庄的主要矛盾,也利于后期村庄特色的规划与展示。

3.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必要,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知识。任课老师需要提前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先期阅读。(1)阅读与学习“村庄规划”课程的理论书籍,弥补理论深度不足、细节不详尽问题。做到应知尽知,为后一步的村庄规划与设计做好理论铺垫。(2)阅读国家与所在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条例、办法,特别是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国务院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条例与规范。培养加强学生们查阅规范条例、阅读规范条例、使用规范条例的思维意识和能力。(3)查找阅读村庄的上位规划,包括城市、区县、乡镇的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重点阅读与村庄规划相关的文本内容。一来使得同学们正确理接上位规划的规划意图与要求;二来使得同学们能够学会并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4.村庄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整理

调研是做好一切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我们模仿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乡村调研环节,首先在课下做好基础资料收集,如阅读地方志,网络收集村庄概况。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了解村庄概况前提下,采取单个小组专题调研,共享调研成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准备、完成分专题调研报告与图纸。具体小组内容分工如表25.村庄规划设计与图册文本制作在进行完村庄现状调研基础上,进行村庄规划设计工作。按小组分工形式,确定每位同学的图册与说明书的工作量。主要包括:现状问题归纳与分析、村庄定位、村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修规总平面、公共设施规划、市政管线综合规划、公建住宅设计等部分。

三、总结

通过以上“模拟工作流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们从乡村规划理论学习、资料查询收集、规范标准执行、村庄调查分析、村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文本说明书撰写、方案演示与讲评、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锻炼,对尽快适应乡村规划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要点与沟通技巧,做了一次提前模拟演练。全过程地完成一次规划模拟训练,不仅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规划编制的方法流程与基本要点,而且使同学们对于平时课本上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更加印象深刻。通过上述《村庄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践,是在结合本校建校方针的前提下,结合本校生源特点与市场需求而提出的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还需逐步完。我们希望本课程可以为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一个较好的实验平台,不断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使他们早日成为合格的规划人才。

作者:高鹏 刘赚 倪乐平 单位:安阳工学院土建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悦.《乡存调查与规划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南方建筑,2009(4).

第9篇:村庄调查报告范文

第八督查组

按照市综治委统一部署,我组于10月23日对明村、马戈庄、白埠、蓼兰、卫生局、粮食局6个地方的创安工作进行了督查,认真听取了各地方创安工作情况汇报,现场查看了部分村庄、单位治安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情况;综治办、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落实。现将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总的来看,各镇、局都能够从创建“平安平度”的大局出发,按照市综治委的要求,结合平安创建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自上次督导工作结束以来,各镇、局重点抓了治安防范措施落实与矛盾纠纷排查以及平安创建部门规范化建设工作,集中开展了总结经验、典型推广、巩固平安创建成果、提高平安创建水平的工作,平安创建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二、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方面:通过听取汇报和现场查看发现,各镇、局基本上都能够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系统地配置本地本单位的人、财、物,认真细致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地落实工作。各镇坚持群众防范和公安机关打击防范两线并举的方针,普遍建立了夜间值班巡逻制度,同时对重大设施实施重点看护,并由派出所在重点地段进行布防。从各村治安巡逻情况看,可分为义务巡逻和计酬巡逻两种类型。总起来说,夜间巡逻程度最高的如蓼兰镇,可以达到90。而一些“两委”班子不和、基层组织涣散的村庄,夜间巡逻组织很不得力。白埠镇在集体经济较好的22个村实行固定人员拿报酬的巡逻制度,在集体经济较差的59个村实行村民义务巡逻制度,使“村村都有巡逻员,夜夜都有把门哨”。在该镇前洼村,对变压器、农灌线等重大农用设施通过公开招标承包看护的方式进行防护,将承包人的责、权、利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蓼兰镇有60多个村庄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并由派出所牵头,为各办所、中心、站统一配备了报警器,在人防的基础上,提高了技防的能力,进一步维护了各单位夜间的安全。同时由镇、村、户三级签订责任状,加大对非法生产鞭炮的打击力度,维护一方平安。为了加强对农灌线路的管理,该镇还在官庄、蔡家礼府、南张家丘等村农灌线路上推行红色警示灯,达到了较好的防盗目的。明村镇81个村庄,有20个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每年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给值班人员一定的补助;有50个村庄积极落实农村干部轮流值班,落实一部分群众义务巡逻,但有11个村庄没有落实值班巡逻制度。该镇对804国道等重点地段从夜间10点半到第二天凌晨3点由派出所进行巡逻,对农村大牲畜上了近500套报警器具,同时由村委、户主和租房人三方联合签订《流动人口暂住和房屋租赁协议》,约定各方在治安管理方面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约束。卫生局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大比武”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切实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建立完善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组建了卫生执法大队和中队,加强对食品安全及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对市人民医院等重点单位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对其他单位进行了几次不定期抽查,抓好保安措施的落实。粮食局局机关每天有一名领导带班,晚上有2名干部在办公室坐班坚守岗位,保证工作不出现任何问题。以面粉厂、植物油厂为骨干,成立粮食局应急分队,归局“创建”办公室指挥,随时出击;城区重点企业成立夜间巡逻队,24小时有人看家护院。丰夏公司、淳金公司每昼夜有6-7人的巡逻队伍,对重点部位蹲点守候,排除各种隐患20余次。

2、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各地方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增强力量,加大力度,健全完善定期排查、领导包案等制度,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明确责任,限期解决,切实解决在基层,稳定在当地,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分忧解难。卫生局积极推行“三线”工作制度>!<,对出现严重案件的单位在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全系统无越级访、集体访案件发生。蓼兰镇由副书记刘学新专门负责工作,按照“跳出抓”的要求,重视对初访和苗头性事件的 排查,对全镇案件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排查,包案到人。同时积极发挥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对存在的隐性纠纷、公开化的矛盾,村调解委员会主动介入,提前处理,防止矛盾扩大。如该镇官庄村调解主任在了解到两户村民因盖猪圈发生纠纷、互不相让时,主动介入说服教育,避免了矛盾激化。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又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后进村治理有机结合,同工作大队、包村站协调配合,排查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事件,截至到九月底,完成了有土地调整任务的4个“两田制“村庄的土地调整工作,解决了人地矛盾,理顺了长庄、西吴家等多个村的财物问题,收缴农业税尾欠150多万元。白埠镇矛盾纠纷排查中心集中于每月的12日、28日定期排查,工作队每周四总结排查,行政村逢周边集日的前一天分头排查,对排查的纠纷由党政办牵头,办负责定期进行情况通报,准确抓住确定纠纷重点和落实稳控责任人两个关键点,较好的实现了一般纠纷不出村组,村重点纠纷不出工作队,重大疑难纠纷不出镇的工作目标。马戈庄镇每村配备一名员,每月调度情况。粮食局排查出6名比较不稳定的干部,包案到人,靠上作工作。明村镇也对有关案件进行了排查。由于各镇、局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工作到位,措施得力,使得大部分纠纷和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有力的维护的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3、创建平安有关部门规范化建设情况:各镇、局高度重视本地、本单位的创安部门规范化建设工作,按照综治委“四位一体“的正规化建设工作要求,完善制度,加大投入,使各类创安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稳步前进。白埠镇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综治例会,对重点问题提交党委统一研究,同时将每月各工作队、村庄发生的案件进行通报考核。蓼兰镇各村均成立了调解委员会,设立了治保主任职位,各村庄“五位一体”的综治组织基本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马戈庄镇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配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镇内日常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以及相关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同时由综治委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每10天召开一次综治工作联席会议,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配合,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村镇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各项工作机制,各项工作进入正常运转。

三、存在的问题

1、在防范措施落实方面,由于各地经济状况、干部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部分村庄治安防范组织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起正规的、能够发挥作用的防范队伍。同时一部分村庄因为经济原因,对硬件设施投入不大,严重影响了安全防范措施的具体落实。

2、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各镇普遍反映土地调整纠纷和村集体拖欠农户款项案件涉及利益对象广泛,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工作难度很大,调解成功率普遍较低。

四、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提高其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自觉性。同时要进一步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使人民群众能够主动接受法制教育,做到真正懂法、自觉守法、敢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