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蛋白酶抑制剂范文

蛋白酶抑制剂精选(九篇)

蛋白酶抑制剂

第1篇:蛋白酶抑制剂范文

【摘要】 利用人源的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建立了一种快速、微量、灵敏的高通量体外筛选方法。利用该模型从微生物菌种库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中筛选得到一阳性真菌F02ZA2554。该菌株发酵液经有机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及HPLC ODS反相柱层析等活性跟踪下的分离纯化,得到活性化合物F02ZA2554 A,该化合物对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32.4μmol/L。通过对该化合物的紫外、质谱、核磁等理化分析,确定该化合物为蒽醌类化合物中的大黄素甲醚(physcion),该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属首次报道。

【关键词】 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 大黄素甲醚 抗炎作用

Studies on the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ssay for HLE inhibitor

ABSTRACT Using LpyroglutamylLprolylLvalinepNA as the substrate, a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ssay was developed for screening HLE inhibitors with high S/N ratios (>5) and Z′factors (>0.85). In screening for HLE inhibitors from metabolites of microorganisms, a compound named F02ZA2554A was isolated from fungal broth with IC50 of 32.4μmol/L. The spectrum data (UV, IR, MS and NMR) showed that it is physcion, which is the ubiquitous component in many kinds of herbs. These results maybe revealed the mechanism of physcion on antiinflammation, which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before.

KEY WORDS Human leukocyte elastase inhibitor; Physcion; Antiinflammation

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leukocyte elastase,HLE)是人体中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它直接作用于肺、肝脏、肾脏等结缔组织中的弹性蛋白、胶原蛋白、蛋白多糖等胞外基质。体内弹性蛋白酶表达过多或活性过高均可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并造成或加重多种如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脓血症、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和某些皮肤症等疾病[1~4]。因此,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上述疾病药物的重要研发方向之一。另外由于弹性蛋白酶可以破坏胶原纤维及组织基底膜层,在肿瘤的形成和肿瘤转移方面起关键作用,所以弹性蛋白酶已经成为抗癌新药的作用靶点[5,6]。

本研究利用显色方法建立了一种高通量的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快速、灵敏、稳定。为了寻找新的HLE抑制剂,利用该模型对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高通量的药物筛选, 并从一株真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活性化合物F02ZA2554 A,经结构确定为大黄素甲醚(physcion),该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此前未见报道。本文就模型的建立、阳性菌株的筛选、活性化合物的分离及生理活性进行阐述。

1 材料与方法

1.1 筛选用微生物的菌株

放线菌和真菌由本室微生物菌种库提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经溶媒提取作为筛选样品。

1.2 试剂及仪器

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leukocyte elastase,HLE)和多肽底物均购自Sigma公司;Victor2 1420多标记分析仪(美国PE公司);GenesysTM 2红外分光光度计(美国Nicolet公司);质谱(AutospecUltima);核磁共振500MHz(Inova)。

1.3 HLE活性测定原理及方法

HLE活性测定原理与方法参考文献[7],并稍加改动。以化学标记的多肽nitroanilide为底物,利用水解后的产物nitroanilide在405nm有特定吸收,通过测定酶反应前后光吸收A值的变化,确定HLE酶的活性。反应式如下:

HLE

多肽Valnitroanilide多肽+nitroanilide(405nm)

筛选的操作过程为:在96孔板中加入测试样品,加HLE酶液100μl,再加入2μl的筛选样品,用DMSO作为空白对照。使用Victor2 1420多标记分析仪在405nm波长处读取每孔A值(样品本底A);加入底物100μl,37℃保温反应120min后再次读取每孔的A值,并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A2-A1](对照)-[A2-A1](样品)[A2-A1](对照)-[A2-A1](空白)×100%

1.4 F02ZA2554的培养

将菌株F02ZA2554斜面接种于种子培养基(淀粉2%,葡萄糖1%,黄豆饼粉0.2%,麦芽粉0.6%,酵母0.5%,CaCO3 0.2%,MgSO4·7H2O 0.1%,NaCl 0.2%,pH7.0),27℃摇瓶培养3d。按1%接种的量接种发酵培养基(淀粉1.0%,葡萄糖2%,黄豆饼粉1.3%,酵母粉0.4%,麦芽粉0.8%,NaCl 0.05%,CaCO3 0.15%,pH7.0)27℃振摇培养6d。

1.5 F02ZA2554A的分离纯化

F02ZA2554发酵液1000ml于3000r/min离心15min,分别收集菌体与上清,菌体用1000ml丙酮提取后,蒸去丙酮,用1000ml乙酸乙酯抽提二次,乙酸乙酯层经无水Na2SO4脱水,浓缩抽干后得到褐色物质2.3g。取1g样品,用少量甲醇溶解后,使用硅胶柱(2.5cm×25cm)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洗脱系统为氯仿∶甲醇,收集合并活性组分,浓缩抽干后得固体62mg。将该活性组分在制备型HPLC(Waters 996 PDA)ODS反相柱(Phenomenex 20mm×250mm,10μm)进行单组分的制备(流动相为50%乙腈,流速6ml/min,检测波长210nm),得到橙黄色物质F02ZA2554A 7.8mg。

2 结果与讨论

2.1 筛选模型的建立

利用96孔板,在底物终浓度为10mmol/ml的条件下,加入不同稀释浓度的HLE,测定不同HLE的酶量与A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酶量0.5×10-4~8×10-4U/ml范围内与A值之间均呈很好的线形关系(图1)。 将模型筛选时每孔的酶量确定为4×10-4U/ml。以乌司他丁注射针剂的原粉作为阳性对照测定对HLE的抑制活性,评价模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乌司他丁在该模型上表现出强抑制活性,并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图2),其IC50为1.1μmol/L,筛选模型的Z′因子>0.85,信噪比(S/B)>5。

2.2 F02ZA2554A对HLE的抑制活性

取浓度梯度稀释(1001μmol/L)的F02ZA2554A对HLE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见图3。该化合物对HLE的抑制作用呈现较好的浓度依赖性的关系,IC50为32.4μmol/L,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

2.3 F02ZA2554A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由FABMS的测定显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6H12O5,分子量为284。并且对F02ZA2554 A进行了核磁(CD3OD4)1HNMR和13CNMR谱的测定,数据见表1。

根据F02ZA2554 A的理化性质、分子量、UVλmax(MeOH)以及在CD3ODd4中的1HNMR及13CNMR数据,并结合文献检索[8,9],最后确定该化合物为蒽醌类的大黄素甲醚,化学结构见图4。

3 讨论

据统计,近几年来肺部感染的人数增长幅度较大,已成为继心脑血管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致死原因,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目前临床上缺少候选药,所以开发HLE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炎症相关疾病药物和抗癌药物研发热点之一。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 sodium hydrate)是日本小野公司2002年4月开发的全球首个治疗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急性肺损伤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药物[10]。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大多是由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及胰腺炎等诱发,能引起与重症 表1

F02ZA2554A的碳谱和氢谱数据(DMSOd6)炎症或局部炎症无直接关系的肺、肝脏、肾脏等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情严重时造成死亡,其中中性粒细胞及其释放的弹性蛋白酶起了重要作用。西维来司钠能选择性地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酶,改善呼吸功能,缩短患者使用呼吸器的时间,降低安装呼吸器引起的压力性损伤及呼吸道感染症的并发率,改善SIRS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等引发的急性肺损伤。另外,西维来司钠除了在肺部损伤和肺部感染上的用途外,还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肾炎的临床治疗。2002年我国暴发SARS时期,在治疗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中除了抗生素和激素以外,西维来司钠成为第一个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S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抗非典药物。

乌司他丁(ulinastain)是从健康成年男性新鲜尿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分子量66470.7u的糖蛋白,是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对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多种酶有抑制作用,具有减少组织、细胞的损伤;改善循环、改善组织灌注;抗炎、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休克以及肿瘤化疗中预防肾中毒及肝、肾移植手术等[11]。本研究利用乌司他丁作为阳性对照,验证了筛选模型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具有较好的量效依赖关系,信噪比高(S/B>5),Z′因子>0.85,提示该模型可高通量应用于筛选[12]。

筛选中得到的活性化合物F02ZA2554A经结构解析确定为蒽醌类大黄素甲醚。蒽醌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分布较广,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中药紫草中的紫草素类化合物具有止血、抗炎、抗菌、抗癌等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黄素甲醚对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IC50=32.4μmol/L)。Zembower等[13]曾报道他们利用合成方法得到的新的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抑制HLE的活性(IC50=4~10μmol/L),由此推测蒽醌类化合物具有的抗炎和抗癌活性的机制之一有可能与其抑制HLE相关,初步揭示了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Doring G. The role of neutrophil elastase in chronic inflammation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4,150(6 Pt 2):114

[2] Tremblay G M, Janelle M F, Bourbonnais Y, et al.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neutrophil elastase inhibitors [J]. Curr Opin Invest Drugs,2003,4(5):556

[3] Betsuyaku T, Nishimura M, Takeyabu K, et al. Decline in FEV1 in communitybased older volunteers with higher levels of neutrophil elastase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J]. Respiration,2000,67(3):261

[4] Steinmeyer G J, Kalbhen D A.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antirheumatic drugs on the activity of human leukocyte elastase and cathepsin G [J]. Inflamm Res,1996,45(7):324

[5] Sun Z, Yang P. Role of imbalance between neutrophil elastase and alpha 1antitrypsin in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J]. Lancet Oncol,2004,5(3):182

[6] Dona M, Dell′Aica I, Pezzato E, et al. Hyperforin inhibits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J]. Cancer Res,2004,64(17):6225

[7] Tanaka H, Shimazu T, Sugimoto H, et al.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assay for granulocyte elastase in inflammatory tissuefluid using LpyroglutamylLprolyl LvalinepNA [J]. Clin Chim Acta,1990,187(2):173

[8] 姚新生. 天然药物化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9] 于德泉,杨峻山. 分析化学手册第七分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10] Naoko O, Yasuyuki K, Takeshi O, et al. Effects of a specific neutrophilelastase inhibitor (sivelestat sodium hydrate) in acute lung injury [J]. Anesthesiology,2003,99(2):371

[11] Okuhama Y, Shiraishi M, Higa T,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ulinastain against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e [J]. J Surg Res,1999,82(1):34

第2篇:蛋白酶抑制剂范文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胃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生物体内进行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包括细胞周期调节因子、转录激活和抑制因子、肿瘤抑制因子等[12]。蛋白酶体抑制剂能阻断UPP,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目前该类药物硼替佐米已进入临床,MG132也在肝癌、直肠癌、肺癌等多系肿瘤细胞中得到广泛研究[35]。3,4二氯异香豆素(3,4dichloroisocoumarin,DCI )同样具有抑制蛋白酶体的功能,对肿瘤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本研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与培养 人胃癌细胞BGC823购自上海细胞中心,置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使用时以0.25%胰蛋白酶消化。

1.1.2 试剂 DCI 购自Santa Cruz公司,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成浓度为50 mmol·L-1的贮存液,4℃保存,用时稀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RPMI 1640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D公司FACS calibur型号;酶标仪为BIORED 550型。

1.2 方法

1.2.1 MTT法测细胞生长抑制效应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96 孔板,每孔5×103个细胞,孵育过夜后,实验组分别予终浓度为25、50、100、200、400、600、800 μmol·L-1 DCI,对照组予不含DCI的培养液,每组设3个复孔,各组分别培养6、12、24、48 h,用MTT法测每孔吸光度(A)值。

1.2.2 Annexin Ⅴ/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 实验组分别用终浓度为150、300 μmol·L-1 的DCI处理BGC823细胞,对照组予不含DCI的培养液,均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用PBS洗2次,采用Annexin Ⅴ和PI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状况及周期分布。

1.2.3 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收集经300μmol·L-1 的DCI处理24 h后的BGC823细胞及未经DCI处理的对照组细胞,戊二醛和锇酸双重固定,乙醇、丙酮梯度脱水,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枸橼酸铅染色,透射电镜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应用SPSS 10.0软件Probit(概率单位法)计算,并行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DCI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MTT法检测结果显示,100~800μmol·L-1的DCI对胃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见表1,12、24 h 的IC50 分别为478和398μmol·L–1。24 h回归方程为Y=-000104X±0.91476,其中Y、X 分别为细胞率和DCI的浓度。Y和X的相关系数r为0.98,P

表1 MTT法检测DCI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略)

2.2 DCI对BGC823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的影响DCI作用于BGC823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各个周期细胞百分比改变见图1。150和300μmol·L–1 浓度的DCI处理BGC823细胞,G0/G1期细胞增加,而G2和S/M期细胞明显减少(表2)。图2表示DCI作用24h后细胞的凋亡率。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培养的BGC823细胞凋亡率为2.54%,而经150μmol·L–1DCI作用后,凋亡率已达18.27%,G1期前出现凋亡峰,DCI浓度为300μmol·L-1时,细胞凋亡率达23.86%,显示DCI诱导的BGC823细胞凋亡具有量效关系。

2.3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对照组细胞体积大,细胞器丰富,染色质均匀(图3A)。经DCI作用后部分BGC823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细胞体积缩小,胞浆浓缩,细胞器减少,出现空泡,染色质固缩、边缘化,并形成凋亡小体(图3B)。

3 讨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可有效地诱导恶性、增殖程度高的细胞凋亡,对正常细胞几乎无作用,从而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途径[6]。DCI最初是作为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随后有多项研究显示DCI对UPP有明显抑制作用。早老素可以诱导Alzheimer病发生,其降解主要依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蛋白酶体抑制MG132可以抑制早老素的降解,DCI也可以抑制其降解,但效率较MG132低,而同样作为广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AEBSF对早老素降解无作用[7]。DCI还可抑制泛素化的生长相关蛋白GAP43降解,主要是作用于20S蛋白酶体β亚单位N末端苏氨酸残基,抑制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样活性作用[89]。

A.对照组; B.BGC823细胞经150μmol·L–1 DCI作用24 h组; C.BGC823细胞经300μmol·L–1 DCI作用24 h组

图1 DCI作用于BGC823细胞后细胞DNA周期分布的改变(略)

表2 DCI作用于胃癌细胞24h各周期细胞所占比例 (略)

Drexler报道DCI在50μmol·L-1浓度时即可引起HL60细胞凋亡,对凋亡DNA片段的分析显示,DCI作用较硼替佐米强[10]。另有文献报道DCI可以使丝氨酸蛋白酶水平较高的纤维母细胞瘤L929细胞凋亡,凋亡与DCI和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酰化的中间产物有关[11]。而DCI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其它实体瘤作用的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本试验将DCI作用于胃癌细胞后,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且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其中剂量关系较显著,r达0.98。当DCI浓度小于100 μmol·L-1时,细胞生存率减少不明显,400 μmol·L-1的DCI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DCI可诱导肿瘤细胞早期凋亡,电镜也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表明DCI可以有效地促进胃癌BGC823细胞发生凋亡,细胞被大量阻滞在G1期,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减少,这些可能是DCI抑制BGC823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作用于胃癌细胞后,同样观察到细胞生长受抑制,与剂量和作用时间相关,大量肿瘤细胞出现G2/M期阻滞,MG13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已有较多的探讨[1213],而DCI通过何途径对胃癌细胞增殖产生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A.对照组;B.BGC823细胞经150μmol·L–1 DCI作用24 h组;C.BGC823细胞经300μmol·L–1 DCI作用24 h组

图2 AnnexinⅤ/PI法测定DCI对BGC823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略)

A.对照组; B.BGC823细胞经300μmol·L–1DCI作用24h

图3 DCI对BGC823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8000(略)

参考文献

[1]ADAMS J.The proteasome: structure,function,and role in the cell [J].Cancer Treat Rev,2003,29:39.

[2]PICKART C M,EDDINS M J.Ubiquitin:structure,functions,mechanisms [J].Biochim Biophys Acta,2004,1695(123): 55272.

[3]KIM O H,LI J H,WOO K J,et al.Influence of p53 and p21Waf1 expression on G2/M phase arerest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HCT116 cells to proteasome inhibitors[J].Int J Oncol,2004,24(4):935941.

[4]EMANUELE S,CALVARUSA G,LAURIEELLA M,et al.Apoptosis induced in hepatoblastoma HepG2 cells by the proteasome inhibitor MG132 is associated with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expression of BclXS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3 [J].Int J Oncol,2002,21(4):857865.

[5]GRIMES K R,CLAIR D K,CLAIR W H,et al.Proteosome inhibitor MG132 improves the efficacy of radiation therapy agains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vivo and in vitro[J].Free Radic Biol & Med,2003,35 (Suppl 1): S132.

[6]GILLESSEN S,GROETTUP M,CERNY T.The proteasome,a new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J].Oncologie,2002,25(6):534539.

[7]HONDA T,YASUTAKE K,NIHONMATSU N,et al.Dual roles of proteasome in the metabolism of presenilin 1[J].J Neurochem,1999,72:255261.

[8]DENNY J B.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of 43 kDa(GAP43)is cleaved nonprocessively by the 20S proteasome[J].Eur J Biochem,2004,271:24802493.

[9]REIDLINGER J,PIKE A M,SAVORY P J,et al.Catalytic properties of 26S and 20 S proteasomes and radiolabeling of MB1,LMP7,and C7 subunits associated with trypsinlike and chymotrypsinlike activities[J].Biologic Chem,1997,272: 2489924905.

[10]DREXLER H C.Activation of the cell death program by inhibition of proteasome function[J].Science,1997,94: 855860.

[11]HAMEED A,ASLAM U,YING A J.3,4dichloroisocoumarin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induces DNA fragmentation and apoptosis in susceptible target cells[J].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 Medicine,1998,219(2):132137.

第3篇:蛋白酶抑制剂范文

【关键词】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人宫颈癌细胞 细胞增殖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 (Trypsin inhibitor.SBTI) on the human hela cells' (Ishikawa) proliferation in vitro. Methods Hela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nd effects of SBTI on cell proliferation were measured by using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assay. Results For 0.20~1.00 g/L SBTI concentr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and with the duration of the same concentration, the inhibition to cell prolif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optosis can be observed under the light microscope. Conclusions SBTI markedly inhibited hela cells' proliferation on dose- effect and time- effect relationship.

Key words: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 the human hela cells; cell multiplication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分布 呈双峰状,35~39岁和60~64岁,平均年龄52.5岁。宫颈癌不仅发病率居于首位,近年来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探寻一种经济有效的、非手术的、能够免除平常化疗药物副作用的方法可谓当务之急。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是从大豆中提取的,是指能够抑制胰蛋白酶作用的一类物质。国内外已经有文献报道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包括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现在人们在对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研究已经证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1-3]。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国内外关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宫颈癌的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以细胞培养为基础,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证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期对临床用药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积累实验资料,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药品和试剂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细胞与生化实验室提取(浓度为98%);RPMI-1640培养基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胎牛血清为杭州四季青血清;胰蛋白酶和EDTA均购于Ameresco公司。四甲基偶氮唑蓝(MTT)、二甲基亚砜(DMSO)购于Sigma公司;HERAD—6345型二氧化碳培养箱(德国赫利氏公司);IⅩ71倒置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FCANF129004酶标仪(澳大利亚TECAN公司)。

1.1.2 细胞株

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由北京病毒学研究所惠赠。

1.1.3 培养液

RPMI1640全培养液(RPMI1640+10%胎牛血清+青链霉素100 U/mL及100 μg/mL)。

1.2 实验方法

1.2.1 肿瘤细胞培养

Hela细胞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全培养液,在设定为37.0 ℃、5%CO2 培养箱中培养。细胞可贴壁生长,待细胞生长贴满底壁的80%左右时传代。传代时移去旧的培养液,用PBS洗涤2 次,用含0.25%胰蛋白酶和0.02% EDTA的混合消化液消化,培养液重悬细胞于新培养液中,每瓶传代为2或3 瓶。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

1.2.2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

将用上述方法培养得到的细胞消化,l 000 rpm离心10 min,计数,以2×105个/L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100 μL,在37.0 ℃、5% CO2 培养箱培养24 h后,加入浓度分别为0、0.50、1.00、2.50、5.00、10.00 g/L 的 SBTI (溶解在含10%胎牛血清的1640全培养液中)100 μL。每一浓度各设6个平行孔,并分别设空白孔(即只加入药液和培养液,不加细胞)以调零。继续培养24、36、48 h后,每孔加入20 μL MTT(5 g/L),再培养4 h,弃上清,每孔加入150 μL DMSO,振荡器上震荡10 min,应用酶标仪于490 nm处测吸光值(A),按照公式:抑制率%=(对照组A-实验组A)/对照A×100%,求抑制率。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均重复进行3 次。

1.2.3 光镜下形态学观察

hela细胞接种于50 mL培养瓶中,培养24 h后,加入0、0.50、1.00、2.50、5.00、10.00 g/L的SBTI,培养24 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拍摄照片。

1.2.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求抑制率,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并绘制出SBTI对Hela细胞抑制作用的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曲线。

2 结果

2.1 SBTI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SBTI能够明显的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并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在不同的作用时间分别是24、36、48 h,随着药物浓度(为0、0.50、1.00、2.50、5.00、10.00 g/L)的依次增加,抑制率依次增加,最高可达83.24%,87.83%,96.01%, 除了0.50 g/L与1.00 g/L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外,其他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的作用浓度(如上的6个浓度),随着作用时间(24,36,48 h)的依次增加,抑制率也依次增加,除了0.50 g/L和1.00 g/L组的24 h与36 h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外,其他的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1),抑制率最高可达49.2%,59.77%,77.52%,80.92%,96.01%。见表1、图1。表1 不同浓度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不同作用时间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略)注:*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前一组比较P﹤0.01,与上一组比较P﹤0.01但是0.50 g/L与1.00 g/L两组间在24 h时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 0.50 g/L组的24 h与36 h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1.00 g/L组的24 h与36 h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

2.2 SBTI对Hela细胞形态上的影响

正常培养时,Hela细胞在传代后陪培养3~4 h即可贴壁,呈现长椭圆形,10 h后贴壁结实,呈现多角形而且细胞大小不一,可见巨大细胞,胞质也多少不一,核大小不等,可有双核。24 h后细胞呈现活跃的增殖。48~72 h后细胞生长贴满一底壁,此期间细胞称为对数生长期,见图2,图3。96 h后则由于细胞之间互相的抑制而不再增殖。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加药不同浓度后培养24 h,可见1.00 g/L浓度的细胞不再增殖,细胞间距变大,而且贴壁不紧固,见图4,10.00 g/L浓度的细胞,细胞大部分变圆,边缘跷起,且已脱离底壁,少量细胞聚集成一个一个的小细胞团,见图5。

3 讨 论

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 inhibitor ,TI)是指能够抑制胰蛋白酶作用的一类物质。天然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来源广泛,动物植物以及人体内均含有TI,如可从黄豆、南瓜籽、牛肺或牛胰以及人尿中提取等。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 ,SBTI)是从大豆中提取的 [4],无毒副作用[5],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有着良好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前景。

肿瘤的发生有其遗传物质基础,主要表现为多基因突变所致的细胞失控性生长,细胞增殖失控和凋亡受阻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肿瘤治疗的新的手段之一。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抗肿瘤作用。Zhang[6]等研究了单纯型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BBI 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人类头颈肿瘤细胞 (SCC61 和 SQ20B) 、人类宫颈癌细胞(Hela ,Hela-R1 ,Hela-R3) 、非肿瘤生成性人类上皮细胞 (MCF10)、非肿瘤生成性人类甲状腺上皮细胞(Htori-3)及小鼠成纤维细胞(C3H10T1/2)的影响 ,结果显示单纯型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BBI 和结合型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BBIC 能够显著降低MCF7 和SCC61 细胞系的存活率。

有实验证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降解基质膜的作用,从而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离开原来的生长部位,突破细胞外基质(ECM)的屏障和侵犯周围毗邻的正常组织[7]。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纤溶酶原激活系统起作用。这一系统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lasmino gen activator, uPA)及其受体(uPAR)和uPA抑制剂。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与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尿胰蛋白酶抑制剂(B ikunin)有着类似的作用,即与uPA结合形成一个复合体,并竞争地与uPAR 结合,封闭uPAR 的激活部位,使uPA酶活性不被激活,从而防止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浸润。Kobayashi等[8]研究发现,肿瘤可分泌大量uPA,分泌后随即与肿瘤细胞表面的uPAR高度结合,活化的uPA再催化细胞表面的纤溶酶产生蛋白溶解级联反应,导致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被破坏。Kobayashi 等[9] 通过Northernblot、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法等证实,SBTI以一种时间及剂量依赖形式,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抑制卵巢癌细胞系HOC-Ⅰ和HRA 的uPA 表达。

另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调节信号传导途径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通过直接抑制CD44 的二聚化抑制肿瘤转移。白细胞分化抗原CD44是一种多功能跨膜糖蛋白,它促进肿瘤细胞粘附、迁移,参与新生血管形成等一系列关键步骤。Kobayashi等[10]对人类软骨肉瘤细胞系HCS22 /8研究显示,肿瘤细胞间是通过CD44相互识别透明质酸,其相互作用是通过CD44蛋白二聚化完成。SBTI 通过直接抑制CD44二聚化介导激活的促细胞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系统,从而抑制uP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及肿瘤的侵袭。

本实验用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处理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后,Hela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随着药物浓度为0、0.50、1.00、2.50、5.00、10.00 g/L依次增加,作用时间为24、36、48 h的依次延长,其抑制率也明显增加。并且出现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细胞大部分变圆,边缘跷起,且已脱离底壁,少量细胞聚集成一个一个的小细胞团,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均漂起,聚集成一个一个的大细胞团。这些结果表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与文献报道相似这可能是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有关。有关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抑制Hela细胞的机理方面我们将在以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又无毒副作用的抗癌药,很有值得研究的价值,尤其我国是一个大豆资源丰富的国家,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将对临床肿瘤治疗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Kennedy AR, Billings PC, Wan XS, et al. Effectsof Bowman-Birk inhibitor on rat colon carcinogenesis [J] . Nutr Cancer,2002 ,43 (2):174-186.

[2]Wan XS, Ware JH, Zhang L , et al. Treatment with soybean derived Bowman-Birk ihibitor increases serum prostate specific 49antigen concentration while suppressing growth of humanprostate cancer xenografts in nude mice [J] . Nutr Cancer,1999 ,33 (2) :174-177.

[3]Stonelake PS, Jones CE, Neoptolenos JP etal, Proteinase inhibitors reduce basement membrane degradation by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J]. Br J Cancer,1997, 75(7): 951-959.

[4]Kennedy AR. Chemopreventive agents : protease inhibitors [J ].Pharmacol Ther , 1998 ,78 (3) :197-209.

[5]Ann R Kennedy.The Bowman-Birk inhibitor from soybeans as an anticarcinogenic agent1-3[J].Am J Clin Nutr, 1998,68(suppl):1406-1412.

[6]Zhang L , Wan XS, DonahueJJ , et al.Effectsof the Bowman Birk inhibitor on clonogenic survival and cisplatinor radiation induced cytotoxicity in human breast , cervical , and head and neck cancer cells [J] .Nutr Cancer,1999 ,33 2 :165-173.

[7]杜惠芬,李克生,郭红云,等.胰蛋白酶抑制剂体外抑制肿瘤细胞降解细胞外基质的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2004,5(2):138-139.

[8]Kobayashi H, Suzuki M, Sun GW, et al.Suppression of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expression from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s by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J].Biochim BiophysActa, 2000, 1481 (2) : 3102-3161.

第4篇:蛋白酶抑制剂范文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凋亡:神经保护

近年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脑外伤后的作用开始被研究者关注。本文采用动物实验方法,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CTT)对脑外伤的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试剂:CTT(BIOMOL公司产品),TUNEL检测试剂盒(武汉博士德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产品。

1.2 动物模型制备:2~3月龄健康SD大鼠64只(250~300g/只)雌雄各半。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侧脑室注射CTT)和对照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每组按处死时点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6小时8例、24小时8例、3天8例、7天8例。用10%水合氯醛30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经侧脑室注射CTT或生理盐水各10ml。第二天利用Marmarou等学者的自由落体撞击法制造脑外伤,撞击重量50 g,撞击高度1.5米。

1.3 神经症状评分:脑外伤后在各处死时点采用Longa和Kat-sumata等的方法观察并记录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1.4 TUNEL法测凋亡:大鼠经过生理盐水和4%多聚甲醛快速灌注后,完整取出脑组织,注意软脑膜剥离干净。将脑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浸泡3~4小时后。移入30%蔗糖溶液4℃下浸泡沉底2天。固定后的脑组织作20 μm厚的冰冻切片,再经TUNEL试剂盒处理后苏木素染色,400倍光镜下记数阳性细胞数。

1.5 统计方法: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作差异的显著性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见表1、图1。

2.2 CTT对脑外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在实验组和对照大鼠的海马部可以见到一定数量的TUNEL染色阳性的凋亡细胞,见图2、表2。

3 讨论

MMPs是一组与锌有关的金属蛋白酶,主要功能是降解和再塑造细胞外基质。该酶在正常的胚胎发育,组织塑型和一些疾病如膜性肾病、多囊肾、动脉粥样硬化、多种结缔组织疾病、关节炎和肿瘤转移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试验中使用的CT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它能够特异性的抑制明胶酶MMP-2和MMP-9,而对MMP-8,MMP-13,MP-14等无抑制作用。

第5篇:蛋白酶抑制剂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蛋白酶抑制剂(recombinant proteinase inhibitor,RPI)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和RPI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检测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的变化。结果 RPI组的淀粉酶、脂肪酶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关键词】 胰腺;缺血再灌注;重组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

胰腺移植能增加患者胰岛素分泌细胞,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和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早期胰腺炎是胰腺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引起移植胰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使用高效治疗胰腺炎的药物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重组蛋白酶抑制剂(RPI)是含有Kunitz结构域(Kunitz domain)的一个片段(289~345),由5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多肽,具有Kunitz型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KPI)活性,能够有效地抑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纤溶酶、胰血管舒缓素等蛋白水解酶的活性。研究表明,成功地利用DNA重组和分子克隆技术制备重组人Kunitz型RPI优选的表达系统是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1〕,并通过药效学实验证实RPI对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本研究旨在观察RPI在胰腺I/R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防治胰腺I/R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试剂及仪器 Wistar大鼠30只,雌雄兼用,由吉林大学医学动物研究中心提供。RPI由吉林大学药学院制备。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COLE PARMERP酶标仪 (新加坡 ) TJ6低温高速离心机(美国BACPKMA公司);2700型生化分析仪(日本SANYO公司);KUBOT KR2000T高速离心机(日本)。

1.2 动物模型与分组 术前实验动物禁食 12 h,自由进水,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和RPI组。术前30 min假手术组、I/R模型组尾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 ml,RPI组尾静脉推注RPI(8×104 kIU/kg) 。3%戊巴比妥钠 30 mg/kg腹腔注射,腹正中切口,分离胃脾韧带,结扎脾门血管,夹持脾脏,将胃翻向大鼠右侧,暴露膈肌与左肾动脉之间的腹主动脉,游离腹腔干至脾动脉,用无创动脉夹闭脾动脉,造成胰腺体尾缺血模型,30 min后松开动脉夹进行再灌注,松开动脉夹前各组按上述方法再次给药 1 次。假手术组以相同的手术方法切开显露腹腔干及脾动脉,但不夹闭血管。再灌注时间均为 6 h。

1.3 大鼠血清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ase)测定 各组动物分别在再灌注后 6 h腹主动脉取血约 3 ml,2 000 r/min 离心 10 min,分离血清,测定血清AMY、Lipase。

1.4 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白介素1β)的测定 标本采集同1.3,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具体步骤按试剂盒要求进行。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实验数据以x±s表示,各组数据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RPI对胰腺I/R损伤大鼠血清AMY和Lipase的影响 I/R模型组大鼠血清AMY及Lipase含量均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RPI组与I/R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AMY及Lipase含量均明显降低(P

2.2 RPI对胰腺I/R损伤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的影响 I/R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 论

I/R损伤是造成胰腺移植后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移植术后早期胰腺炎、移植术后胰岛细胞功能不良,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胰腺移植的效果〔3〕。I/R损伤的具体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能量代谢障碍、 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中性粒细胞激活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等有关〔4〕。

基因工程制备的RPI是一种小分子量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包含一段KPI结构域,具有强抑制活性,氨基酸序列与KPI家族的抑肽酶43%同源性,具有与KPI相同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本研究中通过建立大鼠胰腺I/R损伤模型后,血清AMY和Lipase明显升高,而给予RPI治疗后则明显降低,说明RPI可有效地抑制胰酶的分泌和释放。

另外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在胰腺I/R损伤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机体的免疫细胞分泌,在各种因素刺激如感染、 外伤、 缺血后其表达可急剧增加,过度表达可导致或加重组织损伤〔5〕。其中,TNFα 和 IL1β 已被普遍认为是介导胰腺I/R损伤的主要细胞因子,其水平异常增高时,可直接作用于细胞,使组织细胞溶解;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时,刺激中性粒脱颗粒,生成自由基,释放各种蛋白酶和其他水解酶,诱导细胞凋亡,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反过来又诱发炎症介质的释放。本研究也显示,RPI可明显降低I/R模型组血清TNFα、 IL1β,说明胰腺I/R后,RPI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而达到对胰腺I/R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贺巾超,杨莉莉,马 杰,等. KPI/AβPP大规模发酵及纯化工艺〔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报,2006;32(2):21881.

2 颜波群. rhKD/APP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A〕.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6.

3 曹 鋆,芮 景.胰腺移植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3):16870.

第6篇:蛋白酶抑制剂范文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是中老年人群常见且不能治愈的一种恶性肿瘤,蛋白酶体抑制剂硼酸盐二肽主要通过作用于NF-κB而影响黏附分子表达、抑制血管生成、促进瘤细胞凋亡、降低IL-6等细胞因子分泌达到选择性杀伤骨髓瘤细胞目的。本研究报道了硼酸盐二肽对2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情况。病例1为多发性骨髓瘤,IgA型,ⅢA期的复发难治性病例,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8个月出现病情复发进展,先后给予多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4个疗程,病情呈侵袭性进展,表现为骨髓中骨髓瘤细胞增加,血浆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和骨骼破坏加重,并出现肋骨浆细胞瘤。给予硼酸盐二肽联合柔红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的VADT方案治疗1个疗程获得显著疗效,表现为血浆IgA由54 g/L降至6.6 g/L,骨髓异常浆细胞由治疗前40%降至0.6%,患者右侧前上胸壁外侧5 cm×6 cm骨骼包块在治疗后基本消散;但第2个疗程VADT方案治疗无效并再次出现病情进展。病例2为多发性骨髓瘤,轻链 kappa型,Ⅲ B期的原发难治性患者,先后2个疗程VAD和1疗程MOFP方案化疗无效;在VADT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即获得显著疗效,尿kappa 由24-30 g/24 h降至1.12 g/24 h, 血肌酐由475.3 μmol/L降至124.2 μmol/L,β2微球蛋白由1.61 mg/dl降至0.64 mg/dl;第3疗程后尿kappa定量降至0.088 g/24 h,β2-MG、LDH和白蛋白水平均在正常范围,获完全缓解。病例1主要不良反应有明显疲乏无力,水样腹泻,四肢指趾端轻微发麻发木,均可耐受,并经对症处理及停用治疗后逐渐消失。病例2的主要并发症为第1疗程第3次用药时硼酸盐二肽剂量增加为1.45 mg/m2后出现严重的亚急性左侧肢体偏身运动障碍,发病第2天最为严重,左侧上肢近端肌力1级,远端0级,左下肢2级,2周以后肌力逐渐恢复至正常;本例患者无疲乏、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结论:硼酸盐二肽是一个靶向性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药物,但作为一种新药需注意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酸盐二肽 蛋白酶体抑制剂

Salvage Therapy with Proteasome Inhibitor Bortezomib for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AbstractMultiple myeloma is a malignant disease with high incidence in middle-aged and old-aged population. Bortezomib is a proteasome inhibitor which target mainly is NF-κB. This observation is to stud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bortezomib in one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MM) patient and one primary refractory MM patient. The first patient diagnosed as IgA ⅢA stage, whose state of disease became worse after 8 months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disease became further aggressive with 4 courses of chemical therapy regimen including methylprednisolone, Arsenic trioxide, dexamethasone, cyclophosphamide, mitoxantrone, VM-26. Myeloma cells in bone marrow and abnormal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in blood plasma both increased. Bone destruction became severe, and there was a plasmacytoma about 5×6 cm on the patient's right upper chest wall. Therefore, the patient received therapy of bortezomib combined with doxrubicin, dexamethasone and thalidomide (VADT). After one course of therapy with this VADT regimen, IgA in blood plasma decreased from 54 g/L to 6.6 g/L, and abnormal plasma cells in bone marrow decreased from 40% to 0.6%, and plasmacytoma on the patient's right upper chest wall almost obsorbed. 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clinical effect after the second course of therapy of VADT,and the disease status became progressive again.The second patient was MM patlent with a light chain kappa type, III B stage. There

was no any effect after two courses of VAD therapy and one course of MOFP therapy. The patient acquired near complete remission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with VADT. Quantity of kappa protein in urine reduced from 24-30 g/24 hours to 1.12 g/24 hours. Blood creatinine reduced from 475.3 μmol/L to 124.2 μmol/L. β2-MG reduced from 161g/L to 64 g/L. And this patient got complete remission after three consecutive VADT therapy. The mainly side effects of the bortezomib regimen in the first patient include markedly lassitude, diarrhea, numbness of the end of extremities, marked increase of LDH. All the side effects could be tolerated and became disappeared after contraposing treatment and stopping the bortezomib regimen therapy. The second patient complicated with severe subacute left hemiplegia after the bortezomib dose had been increased to 1.45 mg/m2 at the third time of the first VADT course and the complication became worst at the following day. The upper limb muscle strength was only 1 grade and the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was 2 grade. Then the condition improved with the support therapy and gradually recovered after two weeks. Therefore, bortezomib is an effective target drug for therapy in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and more attentions to the side effects should be paid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ose side effects in time .

Key wordsmultiple myeloma; bortezomib; proteasome inhibitor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1850年由英国医生Willianm首先报道的发生在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大量克隆性浆细胞的增生和积聚,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同时伴有广泛的溶骨病变和骨质疏松[1]。目前骨髓瘤的治疗手段和疗效仍很有限,其平均生存期为3-5年。硼酸盐二肽(bortezomib),商品名万珂(velcade)是新开发的作用于泛素-蛋白酶体信号通路的一种生物制剂。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硼酸盐二肽能够相对选择性地作用于骨髓瘤细胞诱导瘤细胞凋亡,2003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性MM[2]。在该药于2005年9月24日在我国上市前后,我们使用硼酸盐二肽对数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其中可评价的2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病例1

患者,男,42岁。2003年5月因为肋骨痛,血浆IgA 73.6 g/L,骨髓异常浆细胞34%,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A型,ⅢA期。在当地先后给予VAD、M2和VAD方案化疗共3个疗程,血浆IgA由73.6 g/L降至22 g/L,骨髓异常浆细胞由34%降至11%。2003年10月来我院给予VAD、EPAD、CDVD化疗3个疗程及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2004年3月经TBI 8 Gy+马法兰140 mg/m2进行预处理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造血重建后复查血浆IgA 为7.48 g/L,骨髓浆细胞为4%。随后给予沙利度胺100-300 mg/d进行维持治疗。2004年11月患者病情出现进展,血浆IgA升至15 g/L,随即给予沙利度胺加3疗程MAC,病情继续进展。2005年5月出现颅骨、肋骨痛,放射检查示颅骨多发性穿凿样改变,右侧前上胸壁外侧5 cm×6 cm骨骼包块,血浆IgA 为53.7 g/L,骨髓浆细胞为40%。给予DCME方案化疗1疗程及胸壁局部放疗45 Gy,血浆IgA及右胸壁包块变化不明显。2005年8月4日给予以硼酸盐二肽为主的VADT治疗方案,硼酸盐二肽1.3 m g/m2, 第1、4、8、11天;柔红霉素10 mg/d, 第1-4天,第9-12天;地塞米松20 mg/d, 第1-4天; 沙利度胺100 mg/d持续服用;2005年9月19日行第2疗程VADT方案治疗,硼酸盐二肽1.3 mg/m2, 第1、4、8、11天;柔红霉素10 mg/d, 第1-4天;地塞米松20 mg/d, 第1-4天,40 mg/d, 第8、11天;持续服用沙利度胺100 mg/d。

病例2

患者,男,50岁。2003年5月因腰痛、消瘦,尿kappa 26.6 g/24 h, 肌酐 475.3 μmol/L,白蛋白28 g/L,β2微球蛋白1.61 mg/dL, LDH 343 U/L,骨髓异常浆细胞28%,在我院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轻链 kappa型,ⅢB期。先后给予2疗程VAD和1疗程MOFP方案化疗无效。2005年9月28日行第1疗程VADT方案治疗,硼酸盐二肽1.3 mg/m2, 第1、4天,1.45 mg/m2,第8天;柔红霉素10 mg/d, 第1-4天;甲基强的松龙240 mg/d, 第1、4、8天,持续服用沙利度胺100 mg/d。2005年10月28日行第2疗程硼酸盐二肽方案治疗,硼酸盐二肽1.2 mg/m2, 第1、4、8、11天;柔红霉素10 mg/d, 第1-4天,持续服用沙利度胺 100 mg/d。2005年12月5日行第3疗程VADT方案治疗,硼酸盐二肽1.3 mg/m2, 第1、4、8、11天;柔红霉素10 mg/d, 第1-4天;甲基强的松龙240 mg/d, 第1-4天,第9-12天,持续服用沙利度胺100 mg/d。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注意了解记录病人的主诉,并密切监测血象和血生化变化,治疗前后复查血浆免疫球蛋白和尿轻链的变化、骨髓中浆细胞计数比例的变化,对病例1复查右侧胸壁骨骼包块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及血生化变化

病例1在第1疗程VADT方案治疗后血浆IgA由54 g/L降至6.6 g/L,余IgG、IgM等正常免疫球蛋白定量轻微上升。血沉由158 mm/h降至51 mm/h。但在第2疗程治疗后IgA未再明显下降,

治疗结束后3周IgA又上升至25.4 g/L。治疗过程中曾有血浆乳酸脱氢酶一过性增高达2 500 U/L。病例2在第1疗程VADT方案治疗后尿kappa 由24-30 g/24 h降至1.12 g/24 h, 血肌酐由475.3 μmol/L降至124.2 μmol/L,β2微球蛋白由1.61 mg/dl降至0.64 mg/dl,LDH 由 343 U/L降至140.6 U/L,白蛋白轻微上升至 30.1 g/L。第2疗程硼酸盐二肽方案治疗后尿kappa降至0.372 g/24 h, LDH恢复正常水平165 U/L,白蛋白也上升至正常35.5 g/L。第3疗程VADT方案治疗尿kappa定量降至0.088 g/24 h,β2-微球蛋白、LDH和白蛋白水平均在正常范围。

治疗前后骨髓瘤细胞变化

病例1在第1疗程VADT方案治疗后患者骨髓瘤细胞显著下降,骨髓异常浆细胞降至0.6%,以后由于患者全身情况差未再复查。患者右侧前上胸壁外侧浆细胞瘤包块在治疗前约为5 cm×6 cm,在以硼酸盐二肽为主的VADT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基本消散,但第2疗程结束后不久CT检查示右胸壁浆细胞瘤包块增大,伴有胸腔大量积液。病例2在2个疗程以硼酸盐二肽联合方案的治疗后骨髓浆细胞下降至0.8%。

治疗前后血象变化

病例1治疗过程中有白细胞下降,经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血小板治疗前为(30-45)×109/L,治疗后曾降低至(10-20)×109/L近3周,通过输注单采血小板治疗,患者未发生明显出血;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病例2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

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

病例1治疗过程中极度疲乏无力,需要卧床休息;并感轻微恶心,伴有较重水样腹泻;四肢指趾端轻微发麻发木,无疼痛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这些药物毒副作用症状在经过对症处理及停用硼酸盐二肽、地塞米松及柔红霉素后逐渐好转。病例2用药初期精神饮食较用药前明显好转,在第1疗程第8天下午突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双眼不全左侧凝视麻痹,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居中,左侧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4-级,四肢腱反射对称减退,左侧Babinski征阳性;头颅CT示未见明显异常。第1疗程第9天左侧上下肢肌力继续减退,左侧上肢近端肌力1级,远端0级,左下肢2级;第10天左下肢近端肌力恢复到3级。停药2周后左侧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1级,左下肢5级。在第1疗程结束后患者并发糖尿病,后经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以后治疗过程中未再出现明显并发症。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人群的生命数量和生存质量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且该病对化疗存在普遍抵抗,标准的化疗方案仅能使40%-60%病人获得暂时缓解。尽管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缓解率明显提高,改善了部分MM患者的预后,但除了极少数病例,最终难免复发[3]。此外,抑制骨髓浸润灶的血管生成也是治疗MM的重要手段,但在MM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耐药现象,从而导致治疗失败[4]。总体而言,MM至今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致死性疾病。为克服原发性、继发性耐药问题和改善患者的预后,不少研究者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蛋白酶体是指有蛋白溶解作用的酶复合体,可以降解和活化多种调节蛋白。NF-κB转录因子主要由抑制蛋白IκB调节。在静止期细胞中,NF-κB位于胞浆内与抑制蛋白IκB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由于IκB能裂解胞浆中NF-κB p50/p65杂二聚体,NF-κB介导的转录被阻止。当细胞受刺激后IκB降解释放出NF-κB,NF-κB活性恢复,活化的NF-κB进人胞核与特定的启动子结合并活化转录。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阻滞IκB亚单位前体蛋白的水解,从而阻滞NF-κB的激活。因此,NF-κB信号通路就成为蛋白酶体抑制剂的重要靶点。目前认为NF-κB的活性在骨髓瘤中呈组成性增强。蛋白酶体抑制剂就可以通过上述机制抑制 NF-κB的活化,并进一步下调NF-κB 依赖的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如骨髓瘤细胞表达的LAF-1、ICAM-1、VCAM-1、VLA-4、MUC-1;抑制骨髓瘤细胞和骨髓间充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血管生成;抑制p42/44 MAPK 生长信号,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凋亡;降低NF-κB 依赖的IL-6的合成和分泌;抑制TNFα对 NF-κB 的激活,从而达到选择性杀伤骨髓瘤细胞的目的[5]。这种硼酸盐二肽的蛋白酶体抑制剂,于2003年5月13日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在硼酸盐二肽治疗202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组临床观察中,所有受试患者均曾接受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其中92%的患者接受过烷化剂治疗,81%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83%接受过沙利度胺治疗,并有64%进行过干细胞移植。硼酸盐二肽的治疗方案为1.3 mg/m2,第1、4、8、11天,然后休息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总治疗反应率达35%[6]。且硼酸盐二肽与传统药物如地塞米松、柔红霉素、马法兰和米托恩醌等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2,5]。应用硼酸盐二肽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疲乏、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和发热等[6,7]。病例1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8个月并有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出现病情复发进展,提示此时疾病已对沙利度胺耐药。尔后先后给予含甲基强的松龙、亚砷酸、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米托蒽醌、卫萌等药物组成的联合方案进行4个疗程化疗,患者病情继续呈侵袭性进展,出现骨髓中骨髓瘤细胞增加,血浆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和骨骼破坏加重,并出现肋骨浆细胞瘤,提示患者瘤细胞已对这些常用化疗药物产生普遍性耐药。在给予硼酸盐二肽联合柔红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的VADT方案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获得显著疗效。病例2为原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VADT方案治疗1疗程后即获得显著疗效,在3个疗程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由于VADT方案治疗之前2例患者均曾使用柔红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等药物治疗无效,因此,VADT方案的显著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硼酸盐二肽的应用,除了硼酸盐二肽直接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和杀伤骨髓瘤细胞外,也有可能硼酸盐二肽通过复杂的信号网络逆转了骨髓瘤细胞的耐药性,并与柔红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产生了协同抗骨髓瘤效应。但病例1在接受第2疗程VADT方案治疗后又出现病情进展,提示对硼酸盐二肽等药物联合方案出现耐药,除了与患者病情进展有关外,在不到1月的短时间即出现对硼酸盐二肽的耐药,目前尚未见到相关报道,其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病例2疗效显著,但完全缓解状态能维持多长时间还需要密切观察。病例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良反应,其中疲乏无力尤为显著,可能除了与硼酸盐二肽应用有关外,间断大剂量地塞米松的应用也是原因之一;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输注血小板虽然与硼酸盐二肽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患者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差,基础血小板水平低下所造成;患者较重水样腹泻和四肢指趾端轻微发麻发木等Ⅰ度外周神经病变与硼酸盐二肽应用密切相关。经对症处理及停用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逐渐消失。病例2在应用硼酸盐二肽联合化疗方案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偏身运动障碍,患者偏身运动障碍发生在硼酸盐二肽剂量由1.3 mg/m2增加为1.45 mg/m2输注后数小时,颅脑CT检查未发现明显的中枢神经器质性原因,运动障碍在次日进行性加重,但随后又明显改善,整个运动障碍过程呈现亚急性经过,此次治疗前后患者反复应用了相同剂量的其他化疗药物未出现任何神经系统障碍。硼酸盐二肽剂量的推荐应用剂量为1.3 mg/m2,其重要的副作用有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障碍[6],并与剂量呈正相关。本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可能与硼酸盐二肽剂量增加为1.45 mg/m2有关,在停药以后运动障碍逐渐恢复,且以后疗程中硼酸盐二肽剂量为1.3 mg/m2 未再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目前还很少有硼酸盐二肽引起运动功能障碍的报道,因此本例患者并发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提示,硼酸盐二肽作为一种新药在应用过程应该严格遵守药物说明书的规定,并注意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病例2在第1疗程结束后患者并发糖尿病,其原因为患者本身有糖耐量异常,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后诱发糖尿病,后经使用胰岛素治疗,并在以后的糖皮质激素运用过程中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血糖一直控制良好。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与硼酸盐二肽疗效有关的预后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变范围、病变分期分型、β2-微球蛋白含量、染色体异常、既往治疗强度[6,7]。其中年龄大于65岁和骨髓浆细胞大于50%疗效欠佳。疗效较好的因素有血红蛋白和血浆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较高、血细胞制品输注量少、血小板数量较高等。硼酸盐二肽作为一个很有前景的治疗MM的靶向性药物,在杀伤MM细胞的同时,长时间的应用也还存在毒副作用并可能引发耐药。因此,关于该药发挥作用的复杂机制和优化的临床应用方案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Hallek M, Bergasagel Pl, Anderson KC. Multiple myeloma: increasing evidence for a multistep transformation process. Blood, 1998; 91:3-12

2 Montagut C, Rovira A,Mellado B, et al.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roteasome inhibitor bortezomib in cancer treatment. Drugs Today(Barc), 2005;41:299-313

3 Gahrton G, Bjorkstrand B. Progress in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multiple myeloma. J Intern Med, 2000; 248: 185-201

4 Zaidi AA, Vesole DH. Multiple myeloma: an old disease with new hope for the future. CA Cancer J Clin, 2001; 51: 273-285

5 Zavrski I, Jakob C, Schmid P, et al. Proteasome: an emerging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 Anticancer Drugs, 2005;16:475-481

第7篇:蛋白酶抑制剂范文

大肠腺瘤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大肠癌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作者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研究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及其抑制剂cystatin C在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引物由上海捷倍思公司合成,合成的引物序列[1]见表1;RT-PCR盒购自Promega公司; Trizol裂解液购自Invitrogen公司;7例大肠癌组织和7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均取自手术中切除的组织,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10cm;11例大肠腺瘤组织取自大肠镜下切除的息肉。以上新鲜组织用生理盐水迅速清洗,去除表面血液及粪便,立即置入液氮冷却,保存在-80℃冰箱中。手术及内镜下标本均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病理医生诊断证实。表1 PCR各引物序列及片段大小(略)

1.2 方法

从-80℃冰箱中取出标本,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液氮,快速研磨成为粉末状,倒入装有1ml Trizol裂解液的1.5ml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室温下放置10min。每个试管中加入0.2ml氯仿,混匀,室温下放置2~3min。在4℃低温下,12000g 离心15min。离心后,取出试管,将含有RNA的水相约 0.5ml转移到另一个试管中。再加入0.5ml的异丙醇,室温下放置10min。在4℃低温下,12000g 离心10min,在管壁或底部可见无色胶状沉淀。吸去上清,加入1ml 的75%乙醇洗涤RNA 1次。在4℃低温下,以7500 g 离心10min。去掉乙醇,室温下晾干5~10min。将RNA沉淀溶解于20μl无菌高压的去离子水中,-70℃冻存,备用。通过核酸蛋白定量检测仪测定总RNA的浓度并检测RNA质量,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拍照。 将2μg的总RNA加入含有以下成分的终体积为 50μl 的一步法RT-PCR反应混合体系进行混合,加入冰上0.2ml的反应管:AMV/Tfl 5X 反应缓冲液10μl;每种10mmol/L的混合d NTP 1μl ;上下游引物各 50pmol;25mmol/L MgSO4 2μl ;5U/μl AMV 反转录酶1μl ;5u/μl Tfl DNA 聚合酶1μl ;RNA 模板2μl;加无RNA酶水至50μl。进行扩增:45℃反转录45 min ,94℃变性 2 min,接着进行30个循环的扩增:95℃变性1min,55℃退火1min,72℃延伸2min,最后72℃延伸10min ,于4℃贮存。PCR产物通过2%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观察,照相,并运用凝胶分析软件,对PCR产物进行半定量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用单因素ANOVA法,方差不齐用Games-Howell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

2 结果

用一步RT-PCR半定量的方法,证实了所有大肠腺癌、腺瘤、正常组织中都存在组织蛋白酶B和抑制剂cystatin C mRNA的表达, 如图1及表2。表2 组织蛋白酶B 和 cystatin C 的mRNA在各组的表达(略)注:腺瘤组、大肠腺癌组、正常组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

3 讨论

大肠癌的恶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浸润和转移,此过程需要: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成分的黏附、细胞对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以及细胞移行几个基础过程。组织蛋白酶B可以调节细胞凋亡,促进新生血管形成[2,3],调节其他蛋白酶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可以由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降解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IV型胶原蛋白等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破坏黏膜屏障,促进肿瘤细胞一系列降解和移行过程。

有研究发现组织蛋白酶B的蛋白表达在大肠癌黏膜中的活性比癌旁正常组织要明显增高[1,4],但实际上组织蛋白酶B mRNA水平的增加要比活性增加的更多、更稳定,本文实验采用一步RT-PCR的方法测定大肠腺癌、腺瘤、正常组织黏膜中组织蛋白酶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B mRNA的表达在大肠腺癌,腺瘤,正常对照中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实验说明组织蛋白酶B的调节机制在mRNA 的基础上已经发生,即组织蛋白酶B表达的调节可能从转录或翻译时就发生了。腺瘤中的组织蛋白酶B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这说明过量的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参与腺瘤的形成过程,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反映出癌前病变腺瘤具有潜在的侵袭性。从腺瘤到腺癌,组织蛋白酶B mRNA的表达又增加了一倍,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见腺瘤中的mRNA是癌变的临界点,即(1.06±0.34)。

从实验结果,作者推测在正常组织中,cystatin C 的适量表达和组织蛋白酶B保持平衡,由于基因突变或失活等多因素的影响,初形成的良性腺瘤刺激了机体的保护反应,导致cystatin C的表达增加从而抑制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控制腺瘤的进一步发展,如果继续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刺激,良性腺瘤演变成恶性肿瘤,甚至形成肿瘤转移时,此时组织蛋白酶B表达增加,其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蚀作用增强,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cystatin C表达明显降低,对组织蛋白酶B的抑制作用减弱,组织蛋白酶B和 cystatin C的表达处于失平衡状态,进一步促进肿瘤的远处转移,两者同时的变化参与大肠癌的演变过程。Janko等[5]测得大肠癌患者血清中cystatin C比正常增加1.6倍,虽然抑制剂的含量增加,但增加的组织蛋白酶B酶活性并未被相应增加的抑制剂平衡,即组织蛋白酶B和抑制剂处于失平衡状态,最终结果是组织蛋白酶B浸润作用依然存在,故有人把组织蛋白酶B与抑制剂的比值作为诊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6]。 参考文献

1 Kyoji Hirai, Munehiro Yokoyama, Goro Asano, et al. Expression of cathepsin B and cystatin C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Human Pathology,1999,30:680-686.

2 林晓,王娅兰.大肠癌组织蛋白酶B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2,2:264~270.

3 Wang YL, Lin X. Cathepsin B expres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icrovessel density and biological behavior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02,14:293~296.

4 Chabowski A, Skrzydlewska E, Sulkowska M, et al. The activity of cathepsin B in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Pol Merkuriusz Lek, 2001,11:330~333 .

第8篇:蛋白酶抑制剂范文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2-0076-03

近年来临床及基础研究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对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目前研究得较透彻[1-2]。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疗效,但有关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MMP-9和TIMP-1水平的影响国内外报道不多[3]。本研究观察了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MMP-9和TIMP-1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浆MMP-9和TIMP-1水平的测定 取晨起8∶00空腹外周静脉血5~10 mL,常规低温低速离心,分离出血清,-7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MP-9和TIMP-1水平,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生产,实验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上腹不适1例和恶心2例,症状较轻,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等现象。治疗期间复查头颅CT或MRI未发现梗死后出血现象。

3 讨论

MMPs是一类新型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关系密切[5]。MMP-9是MMPs家族中最重要成员,主要由脑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的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和纤黏连蛋白,使血脑屏障受损,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同时可引起基底膜破裂,使易损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6]。TIMP-1是 MMP-9的内源性抑制剂,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修复基底膜组织,维持血管壁基底膜完整性及稳定性,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体积及损伤范围,并能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稳定易破裂的动脉斑块[7]。正常情况下MMP-9和TIMP-1的比值保持平衡共同维持基底膜的完整性;MMP-9和TIMP-1的比值发生失调是引起基底膜破裂及斑块破裂不稳定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8]。因此,通过调节MMP-9和TIMP-1水平可为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噻吩类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血小板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不可逆地结合,减少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的活化,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9]。近年来国内外大样本研究已证实,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能更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且患者胃肠道副作用较少,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较佳[10]。付国惠等[11]研究发现,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并能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浆MMP-9下降幅度及TIMP-1上升的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显著,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表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与降低血浆MMP-9水平、提高TIMP-1水平、纠正MMP-9和TIMP-1的比值失调密切相关。我们推测氯吡格雷可通过降低MMP-9水平、提高血浆TIMP-1水平,从而降低血浆MMP-9和TIMP-1的比值,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修复基底膜组织,维持血管壁基底膜的完整性,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体积及损伤范围,稳定易破裂的动脉斑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12]。

总之,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与其降低血浆MMP-9和TIMP-1的比值失调密切相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飞,袁建新,杨秀平. MMP-9、TIMP-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0): 992.

[2] Ding YH, Li J, Rafols JA, et al. Reduced brain edema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 expression by pre -reperfusion infusion into ischemic territory in rat[J]. Neurosci Lett,2004,372 (1-2):35-39.

[3] 赵俊泉,吕秀英. 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J]. 山东医药,2008,48(22):56-57.

[4]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 Montaner J,A lvarez-Sabin J,Molina C,et a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expression after human cardioe mbolic stroke: temporal profile and relation to neurological impairment[J]. Stroke,2001,32(8):1759-1766.

[6] RosellA, Alvarez-Sabin J,Arenillas JF, et al. A 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protein array reveals astrong relation between MMP-9 and MMP-13 with diffusion-weighted image lesion increase in human stroke[J].Stroke,2005,36(11):1415-1420.

[7] 寇忠爱, 相波, 赵仁亮.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临床荟萃,2007,22(1):6-9.

[8] GuoM, Cox B, Mahale S, et al. Preischemic exercise reduce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expression and ameliorates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in stroke[J]. Neuroscience,2008,151(4): 340-351.

[9] 杨汶刚.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136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52-153.

[10] Cannon C. Effectiveness of clopidogrel versus aspirin in preven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atherothrombosis(CAPPIE trial)[J]. Am J Cardiol,2002,90(7):760-762.

[11] 付国惠,张保朝. 氯吡格雷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63-64.

第9篇:蛋白酶抑制剂范文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胱蛋白酶抑制剂C;临床意义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008

Detection significance of serum homocysteine and cystatin C in senile hypertension patients YANG Fang. Shangqiu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47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homocysteine (Hcy) and cystatin C (Cyst C) detection for senile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There were 70 senile hypertension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75 healthy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Their Hcy and Cyst C level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Hcy and Cyst C level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Senile Hypertension; Homocysteine; Cystatin C; Clinical significance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其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高血压、糖尿病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越来越高。尤其我国进入老龄化, 老年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 高血压病程较长,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 及早诊断及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了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CystC水平检测的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均符合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42例, 女28例, 年龄62~80岁, 平均年龄(66.12±6.4)岁。选取同期7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男40例, 女35例, 年龄63~81岁, 平均年龄(67.52±5.7)岁。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疾病、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者, 均了解研究相关情况,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方法 采集空腹血清检测Hcy、Cyst C指标。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测定Hcy、Cyst C水平, 试剂均购于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其检测方法采用速率法。Hcy正常参考值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Hcy、Cyst 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3 讨论

Hcy属于蛋氨酸循环中的中间产物, 是一种含巯基的非必需氨基酸。高Hcy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是心脑血管疾病, 尤其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Hcy本身并不参与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 人体血浆中Hcy的含量很低。Hcy作为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性氨基酸, 任何导致其代谢所需酶或相关因子缺陷以及代谢物的异常均会对人体血浆中Hcy的浓度产生影响。如果它在血液中标准数值>10 μmol/L, 就会对血管产生危害[1]。Hcy作为一种硫醇, 可以通过氧化应激和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损伤心血管内皮细胞和功能, 促进炎性反应, 从而导致人体出现心肌肥大和心肌损伤, 表明高Hcy血症患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

Hcy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原因可能为Hcy可以降解一氧化氮, 并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 从而对心脏的舒张功能促氧化作用产生影响。使心肌细胞膜脂质出现过氧化现象, 心肌功能受到损伤[2]。Hcy具有激活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作用, 可以显著增加心率, 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缺氧现象。并诱导血管局部的炎症细胞释放各种炎症因子, 损伤血管局部功能。整体来看, 人体血浆中Hcy水平异常升高会对血管造成十分直接且严重的损害,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3]:①导致血管内皮出现硬化或者损伤, 严重时甚至导致出血情况的出现, 形成血栓, 使血管产生不同程度的堵塞, 引发各种疾病的出现;②导致血小板凝聚性的增强, 血管壁上也较易出现血液凝结的现象, 导致脑血管梗死风险的增加。当高血压合并高Hcy同时存在时, 其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将呈现出1+1>2的效果, 高血压合并Hcy升高者的血管疾病风险会出现显著上升[4]。除遗传因素外, 中国人饮食习惯造成的低叶酸摄入是导致Hcy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如中国人吃蔬菜习惯煎炒烹炸, 较少生食, 这会破坏蔬菜中的叶酸, 导致体内叶酸缺乏, 进而引起Hcy水平升高。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

由于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病, 多数较隐匿, 且进展较缓慢。在多年以后可引起小动脉硬化或肾脏损害。尤其体内Hcy水平升高, 则通过氧化应激导致一氧化氮的浓度降低, 并减退患者生理功能, 从而影响脂质的代谢,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Cyst C早在1984年从血清中分离出, 是新的CPIS家族中的碱性蛋白质, 其相对分子量约为14300, 有核细胞产生, 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从而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分解。已有相关学者研究表明[5]:血中的浓度并不受到年龄、性别及炎症、饮食等因素的干扰, 可将其作为肾小管滤过功能良好的有效指标。在临床中, 可测定Cyst C水平来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刘嘉芳等[6]通过选取4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30例健康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两组的Cyst C、血肌酐(Cr)进行测定, 得到老年高血压患者中47.82%的患者早期肾损害, 在这些患者中Cyst C水平(2.3±0.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9±0.2)mg/L, 但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 70例高血压患者中早期肾功能损害30例, 占42.86%, 其Cyst C水平也高于对照组。杨芳[7]通过选取10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30例健康老年者(C组)进行对比研究, 同时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清Hcy水平分为A组(48例)与B组(56例), 对Cyst C水平进行测定, 得到:A组与B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16±4)、(26± 4)μmol/L高于对照组(12±4)μmol/L, 且随着Hcy水平的升高, Cyst C (1.7±0.4)、(2.6±0.8)mg/L也升高, 两者呈现正比例相关。当Hcy水平越高, 随之Cyst C也越高, 且血管内皮损害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老年高血压中Hcy、Cyst C水平升高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 当随着Hcy水平升高, Cyst C水平也越高时, 应注意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可能, 并做好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峰, 杨丽霞, 王先梅, 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意义.高血压杂志, 2002, 10(3):207-209.

[2] 沈丹, 曹萍, 王桦, 等.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应用.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5):489-491.

[3] 许保磊, 马丽娜, 杨伟, 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4(11):872-874.

[4] 黄惠玲, 孙东升, 黄慧芳.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浙江医学, 2005, 27(11):825-826.

[5] 陈莉, 胡立群, 蔡其云, 等.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 15(1):21-23.

[6] 刘嘉芳, 崔蒙, 徐金英, 等.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诊断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高血压杂志, 2005, 13(11):69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