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

第1篇: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摘要:目前,医患沟通不足、沟通障碍是引起医患矛盾甚至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原因。注重医医方是主导方面,医患沟通是基础性工作。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搞好医患关系是当前医务所建设的主题。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医方是主导方面,医患沟通是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医患沟通 患者 医疗事故

1、 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

1.1、医患双方掌握医学信息具有不对称性 医患双方掌握医学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患者与医生所谈论的看似一个话题,实质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情。在医患沟通中医护人员起主导作用,而患者对自身疾病所产生的不适和痛苦深受其所处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若医护人员对此认识不深,会导致医患沟通障碍。认为医生不重视他的痛苦与忧虑,只强调客观的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误解,使医患关系恶化。医患沟通的最大障碍是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是医患沟通缺失的本质原因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1.2、诚信危机引起医患沟通障碍? 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是医患关系得以建立的前提与基础,是医生职业得以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4]。诚信危机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患者对医学信息的相对无知,以及对医学的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医患双方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从医生角度看,个别医护人员有收受红包、回扣、开大处方等违背医德医风的行为,使医生这个本来崇高的职业添上了一些不光彩的东西;再加上现在医疗纠纷增多,医生和患者之间增加了很多不信任的敌意。信任危机必然影响医患之间进行坦诚的沟通。而医护人员将一些患者及亲属视为潜在的投诉者,为了提高自身工作的保障系数,往往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中,把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医疗风险说得过重,让患方充分知情,但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

2、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2.1、加强医患沟通是缓解医患矛盾的迫切需要? 据统计,50%以上的医疗纠纷并不是因医疗技术而引发的,多是由于医患交流障碍导致患者或其家属对医务所、医者不满意所引起的[3]。多数患者对医务所、对医者的满意程度,并不在于判断医者诊断、治疗及护理的优劣、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其是否耐心,是否有同情心。这些多是通过医者专业行为以外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有时病虽然没有治好,但是患者仍然表示了满意;而有的情况是病虽然治好了,患者对医务所、对医者仍有怨言,以至引发医疗纠纷。医患沟通可以为医患之间构筑起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通过医患沟通可以使患者对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有正确的理解,增加对医生的信任,从而使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得到缓解。

2.2、加强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现实需要? 医疗过程是一个医患双向互动的过程。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是顺利完成医疗过程的重要条件,而医患沟通在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对医疗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增加对医生的信任,增强医生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尽可能避免医生采取防卫性医疗措施,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救治和医学的发展;医生在诊疗疾病的同时,通过病史的采集和日常沟通,可以疏导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使之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转归。

2.3、加强医患沟通是建立医务所现代化服务理念的需要? “医患沟通制”是建立现代医务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尊重、实现自我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等需求是医务人员终身追求的目标和高层次需求[5]。为病人提供良好服务,得到病人的赞许和认同,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医患沟通制的建设

3.1、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要向患者介绍疾病的诊断、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疾病的预后及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副作用、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并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由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沟通记录,并按规定的形式书写于病例中。由科室及医务所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不定期进行督察,了解医患沟通的实施情况,将实施效果和评价以及改进措施。

3.2、 培训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与病人沟通交流需要技巧,需要讲究艺术性。沟通的艺术在于真诚、平等、保密、适度为原则,注意语言表达艺术和非语言交流艺术。医务人员要有积极的沟通愿望和良好的沟通态度,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达到沟通效果。在语言沟通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善于倾听、主动倾听、认真倾听。倾听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2)要运用得体的称呼语,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3)谈话时要表达准确,通俗易懂,多用保护性语言,避免尴尬性语言,切忌伤害性语言。(4)适时、恰当地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医患沟通。非语言交流是配合言谈举止进行的,它通过身体运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服饰发型等方式产生的。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如能准确理解、认识并运用自如非语言沟通艺术,对增进医患沟通成效有重要价值。

第2篇: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沟通;医患关系;和谐; 医患纠纷

沟通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这种信息是广泛的,包括思想观念、价值情感等多个方面。如果交流的信息能够被沟通双方理解和接受,那么这种沟通就是有效沟通。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医患交往中的社会伦理、心理等关系构成了医患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患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种平衡,是医患之间密切合作,相互信任和良好的互动秩序,是一种“性命相托”[1]的特殊关系,由于医患之间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性,加之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有时甚至演变成医患纠纷,造成医患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患双方的因素,也有社会舆论的影响。

1来自患者的因素

1.1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患者是疾病信息的发出者,由于所处社会地位、民族文化、生活水平的影响,使患者对自身疾病产生的不适与痛苦有着不一样的心理体验,如果医护人员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就无法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症状的描述,或者由于患者对症状的描述与疾病轻重程度不一致,而认为医务人员对其疾病重视程度不够引起误解,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沟通不能顺利进行。

1.2不正确的就医观念: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许多社会关系演变成了消费关系,有些患者就把到医院看病当成是一种单纯的消费,认为自己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一旦不能满足预期,便拒绝接受现实,导致医患关系恶化,拒绝沟通。

1.3对医疗工作认识的片面性:人体是一个特殊的复杂的整体,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人类未知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同时,由于个体差异造成了疾病的表现与治疗效果千差万别。许多患者仅凭从卫生科普宣传中获得的一些医学常识,对疾病作出判断,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后果不能理解和接受,加上医疗卫生行业腐败现象的影响,降低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不能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2医方存在的问题

2.1服务意识淡薄: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 一些医务人员不能随着医学摸式转变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仅从疾病角度对患者进行诊治,而不重视疾病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存在着专业权威思想,认为你到我这里来看病就应该听我的。对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缺乏同情,从而不能与患者达成对疾病的共识。

2.2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有的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注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技术人才梯队不完整,造成对疑难重症病例的诊疗措施不及时到位,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也削弱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与满意度。

2.3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是杜绝差错、事故,提高医护质量的关键所在。

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就会造成医务人员态度松懈,工作上漏洞百出,不断出现差错、事故,同时难以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2.4不重视沟通和缺乏沟通技巧:以往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没有开设有关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对于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与患者主动沟通的意识。另外,由于缺乏进行沟通的技巧,有的虽然进行了沟通,但沟通的时机、方法不当,患者难以接受,也影响到医患之间关系的融洽。

3社会舆论的影响

几年来,各种有关医疗纠纷的报道经常在媒体上出现,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得到众多媒体的同情。许多不够客观的、片面的报道,强化了人们对医院的偏见,增加了人们对医务人员的戒备心理,这也成为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潜在因素。

4完善沟通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4.1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医患之间有效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疾病的原始资料,保证对疾病诊断与治疗手段选择的正确性、科学性。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因此,医务人员必须端正态度,尊重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做到文明、礼貌行医,坚持以疾病为中心、以诚信为原则,关心体贴理解患者,尽最大努力为患者解除或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获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同,同时也形成了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

4.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取得患者信任: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包括技术素质和非技术素质。首先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自觉遵守医疗护理操作规范和有关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其次,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患者营造一个优良的就医环境,使患者的身心获得最大的愉悦。

4.3严格制度管理: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化解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前提和基础。医院应当将医患沟通制度化,以制度的形式来保障和加强医患沟通。明确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时机、内容和方法。要把对疾病的诊断、主要治疗护理措施第一时间告知患者,维护患者的知情选择权。避免事后告知引起患者的抵触与反感。对有特殊要求的患者,也应及时告知其主要监护人。使患者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一旦出现而不致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

4.4注重沟通技巧的掌握:医务人员应当学会运用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的方法。多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诉说,对患者的病情尽量做出详细、准确的解释。要在不刺激患者、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对病人讲真话。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当前的治疗状况。让患者有权利选择同意或拒绝某种治疗护理措施。使医患在相互交流中取得共识,共同完成疾病的治疗过程。其次,医务人员也要善于使用与患者沟通感情的语言,交流中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让患者能够理解和领会医务人员的治疗意图,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另外,医务人员还要善于运用移情、暗示等手段,多使用有安慰性、治疗性、鼓励性的语言来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恰当、有效的良好沟通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帮助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疾病信息,不断修正诊断和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疗效;通过沟通,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真实的病情,让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进行选择,增强了医患之间的合作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密切了医患关系。通过随时的有效沟通,对病人施以积极的暗示和引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增强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进一步融洽了医患关系,使患者在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氛围中快速地恢复健康。

第3篇: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作者单位:650032 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随着生活的逐渐富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防范医疗纠纷。医患沟通具5有技巧性,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程和必备技能,是解决医患争议的有效途径。

1 医患沟通概念

1.1 医患沟通的涵义

1.1.1 医患沟通,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具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指引、诊疗患者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1]。

1.1.2 医患沟通属于人际沟通,但又不同于普通的人际沟通。由于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特殊专业关系,医患沟通有其特定的内容、形式和目的,所应遵循的关系规则与普通人际沟通不完全相同。其沟通受职业情感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影响;医患沟通的本质是治疗性沟通,医务人员除了沟通患者病情和治疗信息,还要通过沟通,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开放的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按沟通方式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种。

1.2 医患沟通的特点

1.2.1 以医方为主导。医患沟通的双方并不完全平等,因为医生是一个高技术性职业,医院因其专业技术的优势而实际上占主导地位。因此,医方为了解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要经常与患方沟通,引导好并维持与患方的交流。

1.2.2 以患者为中心。以医方为主导并不意味着医务人员是医患沟通的主体,患者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相反,患者作为疾病的主体,是整个医疗活动的中心,所以,在医患沟通中,患者才是主体。医务人员应作为良好的倾听者,鼓励患者表达其情感、思想和观念,从而形成双向的互动的沟通过程。

1.2.3 沟通内容的专业性。医患沟通是围绕医疗活动进行的,其内容往往与医学专业知识密切相关,所以不同于一般的人际沟通。

2 医患关系

2.1 医患关系定义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2],现代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患者为中心的人群的关系。

2.2 医患关系的属性[3]

2.2.1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即“施助者”(医方)与“求助者”(患者)的关系。这是医患关系最基本的、起主导作用的属性。从医方来说,就是要讲医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从患者来说,就是要尊重医务工作者的劳动。

2.2.2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又是一种经济关系即特殊的商品交换关系。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生产者,患者就医是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医务人员生产医疗服务所消耗的劳动必须通过收费得到补偿,患者接受医疗服务则必须付费。否则,医疗服务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无法进行。这种收费与付费的关系,就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但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特殊商品。

2.2.3 从法律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即强制性的契约关系。患者一旦跨进医院大门,挂了号或办了住院手续,这种强制性的契约关系就确定下来了。在这种关系中,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各有各的权利和义务。

2.2.4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即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结成的唇齿相依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有人将这种关系形象地概括为“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患者的再生父母”。医患之间这种互为“父母”的关系,实属世间罕有。

3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医务人员一句鼓励的话、一句体贴安慰的话,在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2002年12月卫生部朱庆生副部长在全国医患沟通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医患沟通是一门艺术,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程,是解决医患争议的重要途径。”明确指出了医患交流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必备技能,通过医患沟通来缓解医患对立情绪[4]。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患者在当地医院被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全家慕名到某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处就诊,经过艰难的托关系,排队挂号,在门诊等了近4 h,终于轮到患者时,专家诊疗共用了不到10 min,结论给了3句话。患者一家报极大希望,千里迢迢,仅机票就花了上万元,好不容易挂到号,等了几小时,结果不到10 min结束就诊。一家人大失所望,愤而回当地诊治。事后证明,专家所给出的结论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非常正确,说明专家是认真负责、高水平的,当时也问诊及体检、认真查阅辅助检查资料,但就因为医患沟通太少,患方极为不满,不愿选择该专家,严重影响了诊疗的效果,也损害了专家自己的形象。

3.1 医患沟通有利于医生正确诊断病情。英国著名学者汉普顿等人的实践表明,一般医院82.5%的患者仅凭采集病史,就可以做出诊断,需要体检帮助诊断的只有8.75%,需要进一步辅助检查帮助诊断也只有8.75%。可见医患交流沟通对患者疾病诊断的重要性[5]。

3.2 医患沟通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就疾病的情况与患者沟通交流,促使患者积极参与、配合治疗,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医生也能更好地收集临床资料,有利于疾病的救治和医学的发展。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对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6]。

3.3 医患沟通有利于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7]。知情同意的过程也是一个医患交流沟通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医生对患者进行告知,同时了解患者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患者也需要通过与医生的对话、接触,明白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风险、预后、费用,是否同意和接受医方的治疗措施等问题,需要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有什么风险和意外,影响自己病情转归的因素有哪些,需要多少费用,是否同意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等问题,所以,加强医患沟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3.4 医患沟通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近年来,医患矛盾日趋突出。其原因,除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之外,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医学具有高科技、高风险性,且其发展也有阶段局限性,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探索、总结。因此医生很难全面认识每个患者与疾病相关的所有状况,也不可能预知患者可能会出现的还未被认识的病症。医学的特殊性影响了医患沟通中的信息交流,医患沟通中的这些很难全面告知患方的情况,一旦出现,患者及其家属就难以理解,就可能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引发医疗纠纷。

3.5 医患沟通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注重沟通,增强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做好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是医生良好职业素质的体现,也是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

3.6 医患沟通有利于防范医疗纠纷。目前多数医疗纠纷并不是因医疗技术而引发的,多是由于医患交流障碍导致患方对医方不满意所引起的。据统计80%的医患冲突直接由双方沟通不畅所致,即使其余20%与医疗技术有关的医患冲突,也都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医患沟通为医患之间构筑了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可以使患者对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有正确的理解,增加对医生的信任,从而使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得到缓解。患者并不完全因为医方告知医学知识而表示理解,更多的是因为获得了医方的人文关怀而表示认同。

4 加强医患沟通的具体措施

4.1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医生不能见病不见人,在重视躯体疾病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在治疗的同时,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便捷、和谐、舒适的就医环境。

4.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限制医患沟通。大城市中大型综合医院不仅要承担本市居民的医疗工作,也因医疗技术和设备先进吸引全国各地疑难杂症患者,而且长期承担着繁重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与每位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大医院中医生人均日门诊数在30人次以上,部分专家甚至要达到40、50人次以上,平均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就5 min左右,医生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谈何与患者深入沟通。因此医生为了保证基本诊疗规范,只能省略医患之间的充分交流。本文案例可见一斑。

住院部医生管理的患者可多达到10几个,医生每天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书写病历、手术、开医嘱、开具各种检查申请单上,很少有时间和患者充分有效地沟通。医务人员其实很想和患者沟通,但没有足够时间,实在是很无奈。

建议医院主管部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营造良好的医患沟通氛围。

4.3 加强人文关怀。医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一些医务人员人文知识贫乏,对患者缺少同情心,缺少关怀、关爱,在医患沟通中不能敏锐观察和尊重患者的心理感受而导致沟通不利。医务人员应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立场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应用不同的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方法,主动真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能理性地认识医疗活动,加深医患双方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减少误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

4.4 建立医患沟通的有效机制。医院建立全方位的医患沟通制度,明确沟通内容和沟通时间,并将医患沟通的实施情况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

4.5 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培训。医患沟通具有艺术性和技巧性,医务人员通过培训掌握沟通的技巧,灵活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预期沟通目的。

总之,医患沟通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在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整体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是缓冲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防范医患矛盾,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王锦帆.医患沟通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2] 饶敏.浅论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其改善策略.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4(8): 260-261.

[3] 印石.医患关系具有多种属性~论医患关系.卫生经济研究,2003,(1):20-21.

[4] 李晓刚,李萍,许建新.医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12(4): 319-320.

[5] 王方松.论医患沟通的实现.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17(1):11-15.

第4篇: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2005年2月6日卫生部首次公布了对一批部级大型医院医疗服务、费用状况和综合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认为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中:医患沟通不足占50.56%;医疗费用过高占49.72%;服务态度不佳占33.61%;技术水平欠缺占17.56%。医患沟通几乎涉及当今医患关系领域的所有问题。强调医患关系,不可能不涉及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首先要改善医患之间的沟通状态。 

        1  医患沟通的概念 

        医患之间的沟通,就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交流。如果没有这种交流,医务人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病情,患者也无法满足追求健康、解除病痛的需要。 

        2  医患沟通的意义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2.1医患沟通是医疗诊断的需要 疾病诊断的前提是对患者疾病起因、发展过程的了解,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质量,决定了病史采集的可靠程度和体格检查的可信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决定了疾病诊断正确与否。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医疗活动必须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 

        2.2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高速发展,临床医生对仪器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的新模式使医患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 

        2.3医患沟通是减少纠纷的需要 相当一部分医患纠纷,由于医患相互交流不足和沟通不够,致使患者对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与医护人员不一致,进而信任感下降所导致。 

        2.4医患沟通是双向性的 要真正体现医学的整体意义和完整价值,实现医学事实与医学价值、医学知识和人性目的和谐统一,医患沟通方式可以以交谈为主,也可通过电话、书信等方法。 

        3  医患沟通的作用 

        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交流,而目前有些医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有效的医患沟通能令医患双方满意,医患关系和谐,并且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3.1医患沟通有利于医生了解和诊断病情。如医生询问病史,这是一种医患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过程,医生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从患者处了解到疾病的有关信息,如主要症状、发病过程、既往史、已用药情况等,这一过程十分重要,不可省略。在这个环节的沟通广度和深度对问诊的质量及诊断的准确性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3.2医患沟通有利于维护患者的权利。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的体现也是一个医患交流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对患者进行告知,同时了解患者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患者也需要通过与医生的对话、接触,明了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情况,需要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有什么风险和意外,影响自己病情转归的因素有哪些,需要多少费用等信息,患者综合考虑后做出适合自己条件的选择。 

        3.3医患沟通有利于培养关爱患者的意识。关爱病人,为病人谋福利,是医疗行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和职业道德规范。现在,生物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生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生活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要了解患者方方面面的情况,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要关心病人,善于同病人沟通。加强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的需要,是关爱病人的体现,也是为患者提供良好医疗服务的需要。  

        3.4医患沟通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占有技术信息, 若医患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常易使患者造成误解,引起猜疑或不满,为日后不和谐、磨擦及纠纷带来隐患。 

        3.5医患沟通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注重沟通,增强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体现良好的职业素质 

        3.6医患沟通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医疗活动中,医患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可以加深相互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赢得更多的就医者。 

第5篇: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能力培养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各种新的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快速发展,使得医疗保健的快速发展。然而,医院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投诉和纠纷[1],由于缺乏医疗工作者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造成的占2/3[2]。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高品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因此,在医学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的医学知识,还要加强沟通能力。这种结合临床教学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临床形式的交流与沟通技能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

1医学生沟通能力缺乏的原因

1.1医学人文教育不足。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施文理分科的专长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教育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培养专业人才,不提高整体素质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位置。在需要医学人文高素质人才,但也因为同样的根源医学教育表现出相同的“人力不足”。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虽然相关的医疗机构也开设了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但这些课程较为单一,大多是选修课相对偏少,当然是比较单调的,缺乏灵活性的形式教学工作。人文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人的精神和人类知识的理解,在医疗应用仍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只关注医疗科普知识,忽视了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人文主义。

1. 2医患沟通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主要借鉴了前苏联医学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较注重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对人文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我国医患沟通学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医患沟通学在医学教育中横跨了医学和人文科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 对师资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大批的临床教师由于历史原因,其知识结构和人文素质一时难以适应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 对医学教育其他领域(如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 教师的人文课程培训少,使这些教师在后续的医患沟通培养方面感到力不从心。

1. 3对于医患关系沟通与教育方面的短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医学教育学习前苏联的主要医学教育模式,更加重视医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上,而忽略了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能力,使我们的耐心沟通教育开始晚,发展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医患沟通在医学教育中的科学医疗和人文两个不同的学科之间,教师的质量要求更高。目前大量的临床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知识结构和人文素质难以适应教学课程的任务,另一方面,在其他领域(如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人文学科教师培训课程较少,这些教师在随后的医患沟通培训方面感到力不从心。

1. 4受现代医学极速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科学的理解的人体达到高水平的医学理论知识达到“喷涌”的水平,医学界和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知识密集前所未有,导致医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实验室和图书馆,并在咨询轮,并检获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的方面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另外,由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门诊和住院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以及过度依赖实验室的检测和治疗,问诊和体格检查的通信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通信被忽略。这些医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亲眼目睹的现象,学生们将毫无疑问是医患沟通方面越来越冷漠的尴尬。由于长期重实用,轻质量的教育理念,使培养医学生都受到影响,导致出现许多今天的医疗专业医药现代化的,文明的现象相反的整体素质,使我们的医疗教育可以无法适应生物-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

2培养医学生医患淘通能力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时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学实践的基础之一,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医学技术知识本身,是医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1加强医患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导致疾病发生的比重已经高出生物因素。医学模式的转变不再是泊来的口号,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及转变医学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在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患关系绝大多数是以“相互参与型”出现,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要求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尊重患者,平等相待[5]。医务人员有义务把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告诉患者,成功的双向交流,往往会得到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和对诊疗的主动配合,从而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但医患双方的知识背景存在极大的差异,要把艰身复杂的医学问题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告知患者并使之理解绝非易事,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具备高超的交流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人文素质,而这些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必须始于学生时代,始于医学生初涉临床之时。

第6篇: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难点,时常困扰着医务人员,有时甚至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据医疗投诉资料分析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1]。如何寻求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缓解医患矛盾、提高医疗质量已成为医院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为和谐医患关系,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服务宗旨,笔者从分析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与成因等方面,论述加强医患沟通在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1 医患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十分突出。据报道,患方向医务人员施暴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2]。另据报道,北京医师协会对北京71家二级以上医院的统计表明:近3年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02起,其中致伤、致残90人[3]。此类事件如此之多,表明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更是值得探索和研究。

2 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2.1 患方因素

医患关系紧张、矛盾突出,其成因很复杂,其实医患双方都有问题,同时社会因素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从患者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患者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大部分患者认为既然花了钱,就要达到期望的目的。有不少患者认为,到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医院有义务、更应该有能力治好自己的疾病。究其根本原因是患方对医疗行业、对医学科学的认知不够,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现代医学水平现在达不到,将来很长的时期内也达不到治愈任何疾病的程度。(2)患者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也有患方在诊疗过程中采取先入为主,稍有不妥即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患方中不少患者对医方存有戒备心理,出现了对医方与其谈话和诊疗措施进行录音或记录的怪现象。

2.2 从医务人员方面看,存在以下一些因素

(1)医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具有特殊性、科学性强、风险高的特点,自身的责任大、压力大,然而收入相对低,导致心理失衡。(2)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服务态度差,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患方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3)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重仪器检查、治疗等客观操作,很少与患者交流和沟通,无意中把患者“物化”。

2.3 社会因素

(1)过去城镇职工是公费医疗,现在因医疗体制改革,患者自身需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尤其是重病、慢性病个人付费更多,心中有怨气,医务人员可能就成了“出气筒”。(2)社会舆论对医院的片面指责,媒体的爆炒和不正确的引导,导致患方对医方的不满和不信任。另一方面,“病人就是上帝”这种说法的误导,将患者和医务人员没有摆在平等的位置上。

3 加强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3.1 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尖锐,会削弱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力量,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医患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 在消除医患关系紧张状态、化解矛盾方面,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全社会参与,更重要的是医患双方能够换位思考,达到相互理解,两者从根本上享受自己的权利。医方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规范自己医疗行为,增强法律意识,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呼吁全社会医务人员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尊重科学,为广大医务人员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执业环境。在改善医患关系中,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实施医患沟通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推进行业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病人的需要,是融洽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极好的方法之一。

3.2 实施良好的医患沟通,医生是主体

在医患沟通中,医生起主要作用,必然要求医生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语言艺术能力。首先要求医生“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不要随意打断患者对身体症状和内心痛苦的诉说。患者主诉时,尽管有许多不切主题的语言,医生不能不耐烦,要善于引导病人回答问题,描述症状,使患者感觉在听他诉说,是在关心他(她),同时用恰到好处的语言温暖他(她),使他(她)感觉亲切、可信。可以说“耐心”、“倾听”和在患者面前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最重要的一步。

3.3 加强医患沟通可以拉近医患双方的距离

医务人员必须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有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解释说明的义务,既“告知”义务,有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同样,患者也应主动去配合医务人员积极完成诊疗过程,尽到自己的义务,以达到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与良好的氛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保证医患双方履行自己的上述义务的基础条件之一,是保证如实地实现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前提。

3.4 加强医患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患关系的形式绝大多数是以“相互参与型”的形式出现,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成功的双向交流沟通,往往会得到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和对诊疗的主动配合,可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4 医患沟通的技巧

4.1 沟通态度

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服务态度的好坏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尽管患者因疾病的折磨而造成形体的扭曲、情绪的低落甚至精神的恍惚或是神志的丧失,但医患双方的人格仍然是平等的。体现良好沟通态度的关键之一是医务人员情感适时恰当的“输出”。情感是有回报的,同样,态度也是有回报的。真诚、和蔼、关切的态度,回报的是对医者的信任。因此,医务人员的沟通愿望和沟通态度往往是决定医患沟通成败或效果的关键。

4.2 倾听艺术

医务人员要善于倾听,这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倾听时应该注意:一是要主动倾听,需要倾注感情,充分运用目光、语调、姿势、手势等方式融洽和影响患者,同时注意寻找患者语言文字和情感上的含义;二是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叙说,只是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因为患者一般都迫切希望在第一时间段内被医生理解、同情;三是在与患者沟通时应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以免被患者误认为医生对自己的疾病漠不关心;四是注意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的表述,“兼听则明”;五是跟踪和观察患者的“视线”所在,了解患者的感受、需求和“额外”的服务需要,寻找真实含义;六是适时、恰当地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

4.3 谈话艺术

由于医学知识所限,以及对医疗活动的不可知性和对医疗结果的难预测性,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心理往往处于弱势,情感处于低潮。因而医务人员与患者交谈应充分运用谈话艺术,讲究方式和技巧。交谈时医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患者的生命,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二是要同情患者的处境,理解他(她)的内心感受,关注情感差异,个性化的处理谈话方式和交谈内容结构;三是关注患者的生存状态,用平易亲切的语言、呵护的情态“探讨”医疗问题,内容明确,表达准确,并始终流露和充满对患者生命的关爱和体恤;四是在谈话中尽可能不用或是少用医学术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疾病治疗中的相关问题,对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应反复讲解,充分应用生活中丰富、生动的各种形象的例子或是比喻,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沟通的目的。

4.4 体态语言和表情艺术

沟通时,医务人员的体态语言是配合言谈进行的,体态语言包含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外表等,这些体态表现都含有特定的涵义。微小的体态变化,都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把握好沟通时的体态语言分寸,自然而不失庄重、严谨又充满温情、愉悦但不夸张,恰到好处地传达医务人员的交谈信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注意患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感受,使交谈更富有生气和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

4.5 沟通的实效性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期望以及在医疗活动不同时期的情绪反应,疾病治疗的轻、重、缓、急,有效地把握好沟通时间,或及时或暂缓,或分层次逐渐深入,或先突出重点再兼顾全面,围绕医疗活动的进程,注意把握沟通的时效性和沟通效果,体现医务人员的人文情感和关怀。

5 医患沟通的作用

(1)医患沟通是顺利完成诊疗计划、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医疗过程是一个密切协作的过程,除医护之间的合作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如对某些重要的手术、特殊的检查、某个诊疗方案的确定等,都要及时、有效地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详细说明情况,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医疗纠纷的发生,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医患沟通是让患者对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增多,这样可增大医生治疗疾病的信心。(3)医患沟通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患者到医院看病很希望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减少痛苦,早日康复。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采取换位思考方法,按照“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思路,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耐心、细致、热情、周到,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6 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对医疗机构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措施[4]。全国文明单位——鲁甸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县级综合性医院,近些年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从思路到规划,从举措到实施,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把患者的满意作为医院的追求。从本院的实践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医疗服务工作:(1)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寻找服务创新点。患者在就医的时候不仅关注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如何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改变以往“病人来医院是看病,医院对病人是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将是现代化医院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值得认真思考、研究和探索。医院应就如何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等方面采取措施,寻求服务创新点,通过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本院开展“优质服务明星护士”评选活动及“感动病员服务”活动,效果显著。(2)坚持社会效益准则,打造诚信医院。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我院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医院的医德医风,效果良好。(3)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促进医患沟通。为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要对患者的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做到“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即:“一个要求”,就是医务人员要有诚信的理念,对患者或家属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两个技巧”,就是要多听患者的询问,多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关心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三个掌握”,就是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和患者社会心理;“四个留意”,就是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受教育程度和对沟通的感受、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沟通的期望值;“五个避免”,就是避免强求患者即时接受,避免使用患者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改变患才观点和避免压抑病人情绪;“六种方式”,就是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和实物对照形象比喻沟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本院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患者的投诉,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收集患者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本院住院患者对医院的七项综合满意度达97%。(4)提供精湛、优质的技术服务,让患者放心。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要不断地运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同人类的各种疾病作斗争,用高新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医生对患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真正为患者着想,诚心实意为患者服务,把为患者解除痛苦视为终生最高追求。本院按照卫生部的要求,认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开展“病历处方管理月”活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切实提高服务质量。(5)严格医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医学是一个尚未完全被人类认知的科学,还有一些需要人类不断探索的领域,有一些疾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或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而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却是危及生命的头等大事。因此,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努力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本院严格“新项目、新技术”的准入,严格审批制度,严格把关,确保医疗安全。(6)建立医疗告知制度,增进医患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要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坚持住院患者费用清单制。做到让患者对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何种检查项目、自己的诊治医生“五个明白”;对诊疗程序、诊治专家、手术履行的手续、诊治项目和价格、服务承诺“五个知道”;进而对检查、诊疗、用药、收费、服务“五个放心”。本院在门诊大厅设置电子显示屏及电子触摸屏,为患者提供查询方便。(7)牢固树立忠实为群众、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认同。7 体会

加强医患沟通时要让患者“看到”和“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医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与患者交流,学会尊重患者的权利。在给予他们良好服务的同时,让患者看到、感受到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帮助与关爱,使患方与社会亦更加尊重、理解、信任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医患沟通是自身利益的需求,医患沟通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医务人员通过医患沟通这种实践,学会更多做人的道理,提高与人交往的技巧和综合素质,减少或避免包括社会矛盾交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医患矛盾,使自己不仅成为一名良医,还将成为一个成功社会人士。

总之,从法律意识、知识结构、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医疗质量管理等多方面构建成功的医患沟通体系,要从心理、语言、行为等多角度、全方位、艺术化处理医患关系的角度,来广泛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从而实现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达到进一步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范景敏.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96.

2 朱衍馨,杨国斌,钱峥.从医患关系的现状及成因论加强医患沟通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2.

第7篇: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护患沟通; 医学模式; 法律;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078-02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由传统的主动-被动型转变为共同参与型。新型的护患关系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技术服务,还要通过护患沟通,以便更好的尊重患者的权利,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越发重要。

护患沟通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病情信息、护理信息、感情、愿望及要求等方面的沟通[1]。通过有效护患沟通,能促进双方的信息交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解决理念冲突,化解护患矛盾。但在临床实践中,护患沟通时常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2]。

1 护患沟通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缺乏法律风险意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呈明显的紧张趋势,医疗纠纷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实践中,部分护理人员仍注重于传统医疗技术的开展,忽视了对患者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活动前需履行告知手续,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方能开展相关诊疗护理活动。但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对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未意识到护患沟通的法律意义,为护患矛盾的产生留下隐患。

1.2 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沟通流于形式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享有知情同意权。鉴于护患双方掌握的医学信息不对称,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相关信息。一些护理人员由于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导致不去沟通或者疲于应付沟通。再加上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真正用于沟通的时间少之又少。但考虑到护理管理部门的检查和考核,沟通简单、流于形式,未真正体现出护患沟通的积极作用。

1.3 缺乏沟通技巧

1.3.1 沟通语言使用不当,表达过于专业化 由于医学专业性强,护理人员面对的患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使用专业术语进行沟通,患者一知半解甚至误解,不能起到有效沟通的效果。

1.3.2 沟通方式欠妥,信息量过大或不足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在评估、治疗时没有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没有考虑到患者和家属的感受,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误解[3],主要表现为:急于表达观点,传递大量信息,忽略了患方的接受能力;不主动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心理变化了解不够,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得不到患者的有效配合;表述方式单一、刻板,说话生冷,不会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间、地点选择不同方式沟通。

1.3.3 缺乏沟通计划 沟通前由于缺乏对患者一般情况的了解,未掌握患者需求。沟通时,没有明确目的,给患者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1.4 服务态度差,缺乏人文关怀

传统的医学教育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重专业知识培养轻人文素质教育,导致目前一些护理人员不会关心患者,缺少与患者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不注意患者及家属的信息反馈。同时,护理人员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容易产生消极、烦躁的负面情绪,在接待患者时,不耐心听其表述,说话生硬刻薄,甚至态度高傲,不注意患者的感受,导致患者的不满。

2 改进措施

2.1 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考虑得较多的是疾病护理,常常忽略了对患者权利的尊重和保护。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与时俱进,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尊重患者在诊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规避临床风险,切实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院要重视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培养,定期组织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和考核,做到以案说法,理论联系实际,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2.2 加强护理人员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在护理工作中,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回答患者的提问;只有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使患者获得安全感,进而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有效沟通打下扎实的基础。医院和科室应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有计划的举办学习和讲座,安排进修,促进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护理技能的提高。

2.3 转变观念,重视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

做好护患沟通,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患者的配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有意识的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尤其是对低职称、低工作年限的护士进行重点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相关服务理念的灌输,使低年资护士护患交流认知水平迅速提高,从而提升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总体认知水平[4]。

2.3.1 熟练掌握语言技巧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也是护患沟通的主要手段。熟练掌握语言沟通技巧,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性格和要求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如当患者不具备医学知识时可使用指导性语言;当患者提出问题或者产生疑义时可使用解释性语言;当患者的行为不合理时可使用劝说性语言;当患者病情较重,缺乏信心时可使用鼓励性语言。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还要注意使用慎重、严谨、真诚的语言,避免因语言表达不当引起不良心理反应[5]。另外,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保持恰当的语调语速,也能产生增强沟通的效果。

2.3.2 重视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非语言性沟通是指医护人员通过日常行为、举止、表情等与患者进行沟通[6]。有资料表明,高达93%的沟通是非语言的,其中55%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态和手势传递的[7]。因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仪表礼仪培训,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护理人员仪表整洁、衣着得体、行为端庄、举止文雅,能获得患者良好的印象,赢得信任感,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沟通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高傲、冷淡、厌烦、嘲笑等非语言表现形式,保证在平等护患关系下进行有效沟通。

2.3.3 学会倾听 倾听包括注意整体性和全面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全部[8]。学会倾听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因此,在倾听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身体前倾,表情自然,目光专注柔和,不时用点头和微笑表示肯定和回应[9]。患者倾诉时,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接受其思维模式,琢磨其想要表达的信息,设身处地的为其思考[10]。切忌在患者讲话时随意插嘴,以个人的价值取向来评判患者的观点,更不要东张西望、坐立不安,给人一种不耐烦的感觉。只有通过积极的投入,认真的倾听,才能与患方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沟通氛围。

2.3.4 学会换位思考 在就医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各种担忧,心理上很难适应[11]。护理人员应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深入到患者的内心,揣摩患者的各种想法,然后再传递给患者,取得患者的认同。因此,在工作中,应加强自我训练,提高理解和同情他人的能力。

2.3.5 制定沟通计划,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在进行护患沟通前,应首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其年龄、民族、家庭、文化、职业、疾病状况等有计划的选择沟通内容。每次沟通要明确本次沟通的目的,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制定详细流程,以保证通过沟通达到预期目的。

2.4 增强护理角色意识,提升人文修养

修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具备良好人文修养的医务人员才能深入到患者的内心并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12]。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时刻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真诚、热情、宽容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服务于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护理服务[13]。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不断塑造完美的人格,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的护患沟通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明确护患沟通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重视沟通技巧的积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红英,黄然,罗莲英.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22-23.

[2]蔡翠梅,曾荣华.医疗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及其技巧浅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112-113.

[3]王红业.护患沟通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15-116.

[4]朱彩文,王娅丽.护士对护患沟通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3):142-143.

[5]李娜.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73-74.

[6]吴海祯.浅谈现代护理模式下的护患沟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8):104-105.

[7]李心娥,赵健英.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1):65-66.

[8]王越霞.护患沟通模式与技巧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66.

[9]王香莲.语言行为在护患沟通中的重要性[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6):787-788.

[10]夏同霞,陈俊希,张亭亭,等.体验后反思在《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152-153.

[11]刘海洋.内科护理中护患纠纷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64-65.

[12]王丽红.人文关怀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56-58.

第8篇: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教育

1. 医患沟通教育的内涵

医患沟通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的医患沟通是指各类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人员、医学教育工作者等,采取的非诊疗服务手段与社会各界进行的沟通和交流,主要围绕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法律法规、道德与规范等诸多方面。广义的医患沟通能够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医患双方和谐关系的产生,更有利地推动了我国医学教育、医学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医患沟通教育就是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医学生树立起医患沟通的理念,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拥有全面的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2. 加强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教育的意义

2.1 加强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根本要求

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本科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仅可以提高专业职业技能,还有利于减少救治过程中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产生。为此,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素质全面的医学生的重任,肩负着培养新时代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加强学生医患沟通教育是医疗行业所需,更是医学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已成为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此外,医学本科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面向基层,面向地方,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入学期间的医患沟通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2.2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一项对我国大医院医疗纠纷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中,真正因为医疗事故而导致的纠纷只占少数,大部分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患者沟通不畅和医患互不信任等所引起。[1]在日常医疗救助中,医务人员不仅要拥有做好一台手术或治疗好一次病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有与患者良好沟通的人文素养。把即将要采取的医疗手段、医疗行为将会产生的效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医疗措施的局限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危险性等告知给患者或患者家属。让患者或患者家属在正确了解、悉知了这些医疗信息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准备,当出现不令人满意的结果时,能够给予宽容的理解和正确的对待。

3. 提高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技能的途径

3.1 开设医患沟通教育专门课程

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者等的重任。教师在教会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教会学生们如何做人,具备有高尚的医德情操,使他们对诊疗对象具有耐心,同情心和爱心。高校应当重视学生医患沟通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将医患沟通技能放在医学生众多基本技能之中去考核。

一方面,学校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们接触患者、了解患者们的身体及心理特特点,进而学会与病人进行两哈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医患沟通课程,开设如:《医患沟通》、《医患沟通学》、《医患沟通的艺术》、《医患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医患沟通教育》等相关医患沟通方面的必修或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医患沟通课程设置应当基于“过程框架、能力为核心、技能训练为载体的中心任务[2]”。进行有目的、分阶段、层次感强的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目的。

3.2 在临床实习中开展医患沟通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沟通教育方面,除了采用课堂教学、小组讨论、书面教学、案例教学等传统授课的方式外,还可采取在校外实践中对学生开展医患沟通教育的方式。第一,学校应当重视学生所在实践教学医院对学生的现场教学和医患沟通教育。由医德评价高,经验丰富的医生对学生进行切身实践教育,学生能够从中活生生的体会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第二,在临床实习中,可以采取医患沟通座谈会、仿真模拟演练、问卷调查以及服务评比等众多活动,使学生在实习医院不仅历练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锻炼了他们人际沟通、与病人沟通的能力。

3.3 医患沟通技能测试作为职业医师技能考核范畴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领域的飞速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越来越得到提升。高等医学院校培养了4-5年的医学本科生,他们学习了本专业相应的专业技能。通过全国性的职业医师技能考试的学生才具有行医资格,方能持证上岗。职业医师考试,是对学生几年学业的考核方式之一,面对医患沟通日益严峻的今天,医患沟通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体现。应此,可以将医患沟通测试纳入到职业医师考核之中,顺利通过的考生才真正意义上具备了医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这一改革是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教育效果的检验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平.减少医疗纠纷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华现代医学管理杂志,2006(3):56-56.

[2] 汪涛,冯正直.医患沟通内涵分析及对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21-22.

第9篇: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现代医疗模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患关系的建立,病人与医生的隔阂程度也逐渐加深,突出表现为医患纠纷的日益增多。但大部分医患纠纷不是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方面原因引起的,而是由于医疗服务不到位及医患之间沟通不够引起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任务在于为医学事业特别是临床医疗提供高素质医生,培养德高、学博、术精、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其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医学研究生成为一名高素质医生必不可少的保障。1987年英国医学会已将对医生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美国医学院协会(TheAssociationofAmericanMedicalColleges)、美国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TheUSLiaisonCommitteeonMedicalEducation)等组织要求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未来医生时,仔细讲解、传授、评估其交流技能,使每一位医生不仅具备精湛的医术,更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2]。从2004年开始,对医患沟通技能的考核正式成为美国执业医师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师执业考试中涵盖沟通技能也正成为一种国际化趋势。同时,有效的医患沟通益处很多,因为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建立医患信赖关系,对治疗有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医患沟通能更有效地应对愤怒与怀有敌意的患者,这会增加医生自己的满意度;良好的医患沟通会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良好的医患沟通会降低医生被投诉甚至被攻击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2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

    医患沟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化态度与服务能力、非语言表达与解读能力、主动倾听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谈判与化解冲突的能力等。1979年BeauchampandChildress提出口头表达在医疗实践中应该遵循自主选择原则、无害原则、有益原则、公正原则等。崇高的医德使得医生愿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崇高的医德使得医生容易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崇高的医德也使得医生愿意学习与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崇高的医德使得医生在困难的情况下能勇于与患者沟通;具有崇高医德的医生还努力完善现有的医疗制度与体系。我们应当端正服务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化精神与高尚的医德,因为这不仅是医患沟通任务完成的基础,而且也是整个医患沟通的核心要素。非语言沟通可分为肢体动作语言、语言中的音素、利用物件进行的沟通、通过空间位置传递信息等。比如肢体动作语言方面,应注意相互握手问候,让患者先坐下,适当的正视对方,适当的目光接触,坐凳子2/3位置身体稍前倾,不时地点头微笑等;说话时注意适当的音调、节奏、音度、音色等;适当的利用物件进行沟通;注意与患者谈话场景的布置,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正确理解患者的非语言信号等。倾听的基本原则包括听别人说话时需要发挥主动性、倾听说话者的心声、在聆听别人说话时给予说话者尊重与肯定、在聆听别人说话时先别想如何回应等。倾听的具体技巧包括注意保持安静,用说话来帮助倾听,避免就某个问题或事实进行直接争论等。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如何在谈话开始建立和谐关系的技巧包括见面时相互自我介绍、尽量从积极的角度说话、在谈论一个重要的话题时先征询对方的同意、自己尽量放松、用心说话、说话时意思要表达完整清晰明白、学会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说话要学会随着场合的变化而变化及向对方问问题时尽量用开放式提问等。谈判与化解冲突的技巧包括注意管好自己的情绪、为对方消气、有同情心、鼓励对方把心中的想法与感受都说出来、注意说话技巧避免责怪对方、探究式的问话等。在危机情况下的沟通技能,如与刚得知自己罹患恶性肿瘤患者的沟通,应避免为安慰患者或家属而说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向患者承认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常对待患者的情绪表达,表达自己人性化的一面,给予支持与帮助,鼓励并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给予希望,为患者提供信息,指导并鼓励患者做一些能够帮助他应对危机的事情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