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

贮藏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贮藏技术论文

第1篇:贮藏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果蔬

中图分类号:S6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15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果蔬的种植量与销售量较大,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故果蔬需要具有较长时间的储存能力。果蔬超过保存时间便会发生腐烂、败坏等。科学的果蔬贮藏与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经济损失,增强果蔬管理的综合效果,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文章将基于当前果蔬贮藏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管理发展建议。

1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果蔬贮藏管理技术的发展。常见的果蔬保鲜技术主要包含减压贮藏、加压保鲜、气调贮藏保鲜、辐射贮藏保鲜以及新鲜保鲜剂保鲜等等。

1.1 减压贮藏

减压贮藏也可以称之为低压贮藏,被誉为21世纪的保鲜技术。减压贮藏技术的工作原因与技术具有先进性特点,能够提升果蔬保鲜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冷藏或者气调技术等。特别是针对易于腐烂的水果,其贮藏效果更加理想。

减压贮藏技术工作原理即为在接近于真空的保存塑封中进行贮藏,但是与实际的真空保存塑封又有所不同。其工作中,减压贮藏技术能够将蔬菜水果存放在封闭的环境中,抽净其中的空气。通常其中压力低于正常气压的10%,还需要一直维持在这种气压状态下,水果特性压力具有一定的弹性。减压贮藏技术还有加湿处理优势。将存放物放置在理想的状态下,炔科压以及湿度均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增强果蔬的保存质量。

1.2 加压保鲜

加压保鲜贮藏技术思想与减压贮藏保存思想中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当前有关于加压保鲜技术的理论研究内容相对较多,比如日本京都大学粮食科研所副教授林力丸则在研究中发现,蔬菜加压杀菌后,能够延长其保鲜的时间,这种方式能够在接近于生鲜的状态下长时间保存。

我国朱勇等研究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芒果负压渗透处理的方式,其保鲜效果相对比较理想,充分证实了负压渗透保鲜在芒果保鲜中应用的价值。

通过辐射处理的果蔬,外形不会发生改变,能够保持果蔬的颜色、气味以及营养成分等,能够在常温下实现长时间的贮藏,有效节约能源,没有化学药剂残留,对于人们的健康也不会造成危害。

2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是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明确当前果蔬贮藏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加强对各项保鲜技术的研究。

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主要是从细胞与分子的角度,针对果蔬成熟与衰败的机理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而基于研究内容不断加强对有效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发。生物保鲜的方式相对比较干净、卫生,其保鲜效果也比较理想。贮藏的环境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因为光照辐射发生水分流失等问题。同时,生物保鲜的方式价格相对较低,市场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对人们的机体没有任何伤害,市场应用前景比较理想。

纵观当前我国果蔬贮藏的实际情况,果蔬贮藏的方式相对较多,其中包含一些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技术。在实际的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应用中,需要基于当地的实际生产条件、经营条件等进行科学选择,保证果蔬贮藏的效果。蔬菜水果的储藏和运输应注重多种技术的有效结合,在植物的生长和销售阶段减少细菌和病害的发生,从而延长果蔬的存储时间,为下一步的利用赢得时间,减少浪费问题的发生,使水果蔬菜的加工过程更加科学、完整。

3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果蔬保鲜技术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的果蔬保鲜需求,弊端日渐凸显。在当前的果蔬贮藏中,需要巧用减压贮藏、加压保鲜、气调贮藏保鲜、辐射贮藏保鲜以及新鲜保鲜剂保鲜等果蔬保鲜技术,注重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果蔬贮藏质量。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需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积极研究各类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生长与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炳新,孙海娟,冯叙桥.1-MCP与其他技术联用对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23):385-390.

[2]戴莹,王纪华,韩平,等.拮抗酵母菌复合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18):742-746.

第2篇:贮藏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 实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50-02

《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作为高等本科院校园艺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 园艺产品采前采后的生理、病理控制;园艺产品商品化技术;园艺产品贮藏、运输、保鲜技术;园艺产品质量控制;园艺产品市场营销和对外贸易。其基础课程涉及到: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解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建筑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法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广告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专业知识(程运江 等,2011)。《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结合生产实际,不断实践。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需要不断顺应形势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深入地教学改革。作为一门园艺专业基础要求高、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其教改的原则是:根据课程特点、类型、层次进行总体考量,制定相应的教改对策。作为地方高等本科院校的一名普通专业课授课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以及科研中的实践提出《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教改,旨在为更好地促进《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教学过程。

1.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课程学时分配不合理

《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主讲内容包括:园艺产品的采前采后的生理、病理控制;园艺产品商品化技术;园艺产品贮藏、运输、保鲜技术;园艺产品质量控制;园艺产品市场营销和对外贸易等内容。总内容量包括十多章内容。由于教学周时限制,《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的理论课时量只有40课时左右,因此本课内的教学内容容量非常大大,留给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以及教师生间的互动时间太少,这样易导致教师容易陷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

1.2 实践性强,学生基础较薄弱

《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的学习对象包括果树、蔬菜和花卉等产品,需要学习各园艺产品产前、产中和采后农艺措施技术对产品的影响;需要联系园艺产品生产基地、包装企业、产品贮藏企业、运输公司、以及销售企业等等商业公司加以实践。而学校所在地园艺产品商品化水平、产业化水平低,学生实践的基地非常匮乏。《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特别是涉及社会学、法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广告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专业知识,学生对此内容知之甚少,基础薄弱。此外,园艺产品贮藏运销整个产业链、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都知之甚少。

2.教学改革措施

2.1 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是一门课程的灵魂。对《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进行教改,首先要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由于不同学校的培养方式不同,因此,教学大纲可根据不同院校的培养方式与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所在高校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大纲中所需课时需要增加,同时增加教学实践环节,以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以致用,以防眼高手低的现象产生。

2.2 教与学的互动

《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内容丰富,既涉及理论又涉及技术,而且是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如果教师只是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因为教与学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统一整体,因此,只有掌握良好的教学互动技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只有实现了与学生良好的互动,才能促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活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内容更丰富。比如,《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中讲授园艺产品质量控制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的案例与学生形成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3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必然占用大部分教学时间,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情况下,不可能对所有教材内容做到面面俱到,应根据本课程教学目的和本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及任职需求等方面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取舍。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实践。园艺产品包括水果、蔬菜和花卉,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就是针对水果、蔬菜和花卉以及每一种类型园艺产品的贮藏运销技术。在教学中,三种类型园艺产品都要提出相应的贮运技术,让学生都能掌握这些技术,学以致用。

2.4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资源丰富,比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园艺产品采后的网站(http://postharvest.ucdavis.edu)、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中心网站(http://.cn/1.htm)有丰富的教学实践资源,对园艺产品采后损失,园艺产品贮藏性、质量安全、商品性、保鲜等等都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内容很全面。与贮藏运销相关的期刊资源也十分丰富,比如国际上的期刊: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这是采后生物学和技术专业的期刊,会报道最新的园艺产品贮运生理技术相关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应用这些网络资源、促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学生对课上知识的消化。

后记

园艺产业是我国比较大的一个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近亿人口,我国园艺产业化现在蓬勃发展,急需大批具备园艺产品贮藏运销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本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对《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这一课程在教学改革思考的问题。

第3篇:贮藏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MAP技术;杏;贮藏保鲜;展望

中图分类号:S6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68-2

杏(Prunus armeniaca L.)为蔷薇科李属植物,其果实具有润肺、定喘、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等功效,鲜食加工均可。杏树的寿命长,适应性强,抗旱性强,耐瘠薄,在新疆广泛种植,是杏树的主要栽培地,具有“中国杏乡”之称。截至到2007年[1],新疆杏的栽培面积157848公顷,占全疆果树种植面积的31.39%,杏子产量占到全疆水果产量的27.97%。但由于杏子的易腐性,造成了杏果实的严重腐烂,因此降低杏子腐烂率,延长杏子贮藏期将对农民增收以及林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影响MAP技术的主要因素

1.1 膜的选择性

目前,用于果蔬气调包装的透气性薄膜品种不多,在国内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薄膜是应用最广泛的包装材料。另外由于聚苯乙烯(PS),聚丁二烯(PB)拉伸膜的透气性能也比较好,国外也常用他们做果蔬包装膜[3]。为了优化膜的性能,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复合膜,添加了多孔矿物的薄膜具有调节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乙烯等气体的透过能力。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PET/PA(聚酰胺)、PET/PVDC/PA等保鲜膜不仅具有新的透气性,而且在韧性、阻湿性、耐低温能力、耐油耐腐蚀性、热合性等方面均获得改进,也是目前包装膜的发展趋势。

安建申(2005)将水蜜桃用15μm的PE膜包装,陈蔚辉等(2004) 将荔枝用微孔30μmPP膜包装,陆胜民等(2004)把梅果用60μmPE膜包装,均取得了比较好的贮藏效果。

1.2 O2与CO2的透气性

保鲜膜透气性是MAP的关键因素,也是能够达到预期保鲜成功的因素[2]。如果薄膜袋的透气性差,袋内的O2浓度太低(低于3%),果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乙醛等挥发性物质, 产生异味和异臭,导致果实风味品质降低。CO2浓度过高(高于10%)[13],也会对某些水果造成伤害。王伟等[12]认为当CO2气体的含量在2%~3%之间,杏的贮藏效果较好。而高海生等则认为O2浓度在3%~5%、CO2浓度在2%~3%时,气调贮藏杏子效果较好。罗云波等[23]报道O2浓度为2%~3%,CO2浓度为2.5%~3%相对效果比较好。由于储藏杏的品种不同,所以他们的呼吸强度存在差异,即O2和CO2浓度也随之不同。

1.3 抑菌性

果蔬在采摘后表面都带有一定腐败微生物,袋内的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常常增加了果实的病害程度,从而影响贮藏保鲜。因此,在水果装袋前应进行涂膜和杀菌处理。杨娟侠等人(2007)将金太阳杏用2%壳聚糖浸泡进行涂膜处理,对腐败微生物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广西化工研究所研制的复方卵磷涂膜剂[10]以卵磷脂和2,4-D分别与NaHC03,Ca(N03)2,聚乙烯醇等配制的保鲜剂,可保存柑桔、甜橙90天,亦用于荔枝、菠萝、香蕉的保鲜。美国研制的以酪蛋白为基质加少量维生素C的涂膜用于切片水果保鲜,从牛乳、大豆等植物蛋白中均可获得这些安全的可食性薄膜[17]。常用的杀菌剂,如臭氧、克菌灵、抑菌灵、山梨酸。通过涂抹和浸渍而作用于果蔬。抵御外界病菌的侵入和抑制真菌的繁殖[9]。现在已研制出一种柑橘防腐保鲜纸,防腐保鲜纸是将化学药物加入纸张纤维中或将化学药物涂在纸张表面,用其包果后,可以杀灭果实表面的各种病菌,控制蒂腐病、黑腐病等病菌的感染。但这些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和水果直接接触,且有一定的药物残留。

目前抗菌膜已经研制成功,并取得比较好的抑菌效果。只要在膜内聚合或涂布安全有效的抗菌成分,使其在包装后缓慢释放,产生抑菌作用[20]。青岛化工学院纳米材料研究所将纳米TiO2添加到PP中,抗菌率优良。徐瑞芬等,采用锐钛矿型纳米TiO2经表面包裹处理,添加于PE等树脂中,研制的抗拒膜具有长效广谱的抗菌效果[14]。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研究中心,李喜宏等人(2002)以PE保鲜膜为载体,添加含银系纳米材料母系,研制出PE/Ag纳米防霉保鲜膜,抑菌效率大大提高。韩永生等人(2005)自主研制的PE/Ag、Zn抗菌薄膜对几种果蔬的实际包装试验,证明此抗菌膜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维持果蔬良好的贮藏质量。

1.4 保水性

由于MAP包装保水性能再加低温条件使果蔬保存在相对高湿的环境中,减少了果蔬的内水分的蒸腾,从而延长了正常生理活动状态的时间。王淑贞、鲁墨深[21]等人对金太阳杏储藏研究表明,MAP包装后贮藏保鲜效果明显,失重率不超过2%,而对照果(不包装)贮藏10天后即明显皱皮。由于MAP包装膜的保水性比较好,所以他的透水性一般相对比较差一点。保藏期中果蔬生命中产生的水汽在温度波动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结露现象,从而影响果蔬的品质进一步腐烂变质。如可使用蔗糖醋溶液浸渍皱纹纸(湿度调节剂)具有抑制包装内果实的水分蒸发, 可防止果实表面和包装内壁结露。目前防露薄膜已经研究成功,在膜材中加入适当配比的聚乙二醇、多元醇、蔗糖酯、硬脂酸酯等表面活性剂后,凝集在薄膜表面的水不会形成水滴,使膜表面均匀湿润形成水膜,不再结露而达到防露的效果[20]。郭玉花等人(2006)利用研制的PE/CaCO3保鲜膜对小油菜保鲜取得排湿保水的效果。

1.5 吸附性

现在普遍使用的吸附剂为乙烯,他能快速促进水果成熟及衰老,水果一旦成熟、其品质状况就日益衰败,以至老化过熟腐烂。日本研制的由沸石、磷酸盐、高锰酸钾组成的高锰酸钾制剂用于水果保鲜,其以氧化分解、吸附、中和三种作用配合而发挥作用,适用范围广。国外开发的乙烯吸收剂还有溴酸钠制剂、聚苯乙烯-CuCl-AIC13,交联剂、氯化耙制剂、过氧化钙、过氧化镁等,他们在猕猴桃、香蕉、荔枝、芒果、柿子、批把等保鲜中取到了一定的效果[17]。

目前脱氧剂、二氧化碳脱除剂、湿度调节剂、防腐杀菌剂都已研究成功,并和乙烯吸附剂综合使用,使保鲜达到一个全面性的调控。使保鲜不光具有吸附乙烯防止水果后熟衰老,还具有调节保鲜袋中的气体成分,达到防腐杀菌,使水果处于最佳的MAP环境中,如现在的保鲜片材就有综合保鲜功能。因此把多种吸附剂结合起来使用,将会达到更佳的保鲜效果[6]。

2 MAP技术在杏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MAP技术在我国的果蔬保鲜中已经广泛应用,在杏子的贮藏保鲜中也运用得比较多,而且达到比较好的保鲜效果。杨娟侠(2007)等人利用周转箱、表面带有塑封膜的纸盒、厚度为0.03mm的无毒聚氯乙烯薄膜,对金太阳杏进行三种包装研究发现,与无MAP处理的对照相比,MAP处理后,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酸、可溶性蛋白质及VC含量的变化幅度均明显降低。赵瑞平(2008)等人利用MAP技术(0℃,气体成分为O23%~5%、CO23%~5%,0.1mm的聚乙烯包装袋)对香白杏贮藏发现,香白杏果实在0℃条件下可贮藏35~42d,MAP气调贮藏的效果要优于普通冷藏。霞(2007)等人利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精油对金太阳杏进行防腐处理,并用0.04mm聚乙烯薄膜包装。结果表明使用浓度为20uL/L时,能有效地防腐保鲜。陈富(2003)等人采用0.01mm低密度聚乙烯单果薄膜和戴挫霉处理兰州大接杏在0℃贮藏30d结果表明,单果包膜可明显降低冷藏间的杏果失重率、硬度和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好。戴挫霉处理可明显减少杏果储藏间的腐烂率。戴挫霉处理再经个体包膜,杏果贮藏性显著提高,保鲜可达30d。关于MAP技术在杏果方面的贮藏保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新的MAP保鲜技术如抗菌膜、防露膜、保鲜片材、综合无污染保鲜急等在杏子保鲜方面运用的比较少。所以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才能达到最佳的MAP保鲜效果,以达到延长贮藏周期的目的。

3 结论与展望

由于MAP技术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无毒无害,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在杏、李、桃等水果保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主要存在两点不足:其一MAP技术对微生物抑制作用有限,其二MAP技术难以获得杏子所需要的最佳贮藏条件。

MAP条件下对控制杏子的真菌和细菌作用甚微,由温差引起的薄膜袋袋壁结露又进一步加剧了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因此应选择抑菌能力强、不结露的MAP包装材料。如日本的防露保鲜膜、抗菌保鲜膜等,另一方面可以涂膜、打蜡处理和单过包裹可能对抑菌有较好的效果。杏子在贮藏期间,由于呼吸强度和生理代谢不断变化,造成MAP包装袋内气体浓度不断变化,因此利用薄膜材料所具有的透气性、透湿性和吸附性等,建立合理的气调环境,同时考虑适当的应用某些吸收剂或清除剂等辅助材料,以便开发出合适的透气性和透气比的特定杏子专用气调保鲜袋,以达到最佳的杏子MAP储藏条件,这将是我们今后所要研究的方向。随着各种薄膜保鲜材料的开发成功和科技人员对杏子呼吸率的测定和探索,相信MAP技术一定能够在杏子的贮藏保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313-314.

[2] 及华,关军峰,冯云霄,安永芳,孙玉龙.MAP在某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效某及其作用[J].保鲜论坛,2005,1(5):7-9.

[3] 曹菲,张蕾.微孔薄膜在果蔬气调包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包装,2004,2:107-108.

[4] 邱丽萍.MAP技术对果蔬保鲜作用[J].农产品包装.1999,1:1-4.

[5] 罗云波,蔡同一.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214.

[6] 崔立华,黄俊彦.气调保鲜包装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6):100-103.

[7] 邢军,杨,郑力.新疆杏子分布及贮藏保鲜的可行性分析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79-82.

[8] 黄永红,张静,陈文玉.挂机自动冷库贮藏红丰杏的试验初报[J].落叶果树,2005,5:35-36.

[9] Penn Anthony.MAP show the way[J].Packaging Magazine.2002,5(8):48-53.

[10] 张瑞宇.食品MAP保鲜原理与实用分析[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8:27-28.

[11] 冯双庆.水果与蔬菜保鲜剂[J].保鲜与加工,2005,4.

[12] 陈成锐,卢泽勤,李肖.果蔬保鲜剂开发动向[J].现代化工,1991,(4):22-25.

[13] 杨娟霞,鲁墨森.壳聚糖在贮藏保鲜金太阳杏中的应用落叶果树2007,5:19-20.

[14] 宋小平,陈光荣,韩长日,马雪梅.水果保鲜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2000,13(2):59-63.

[15] 王伟,张有林.鲜杏贮藏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10):224.

[16] 田世平.水果保鲜的自发性气调薄膜包装[J].科技园地,1999,19(5):89-90.

[17] 徐凌,丁立群,韩国涛.杏果贮藏保鲜技术探讨[J].山西果树,2001,(2):40.

[18] Hyung Wo Park,Jong-Dae Park.Freshness extension of"fuji apple to packaging materials[J].Korean J.Postharvest Sci.Technol,2001,8(4):345-350.

[19] 张祖华,吴茂英,周郭煌.纳米二氧化钛在塑料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3,15(6):35-37.

[20] 杨娟侠.墨森.包装对金太阳杏冷藏果实营养价值和鲜活度的影响[J].落叶果树,2007,6:4-5.

[21] 王淑贞,鲁墨深,张静.金太阳杏的贮藏保鲜试验初报[J].落叶果树,2001,(4):35-36.

第4篇:贮藏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糜;冰温;冷却;冷冻;品质

中图分类号:TS2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6-3959-04

淡水鱼糜是生产鱼糜制品的主要原料,而淡水鱼糜的保鲜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淡水鱼由于含水量高,宰杀后鲜度下降快,易腐烂变质。目前鱼糜制品的加工主要采用冷冻鱼糜。而冷冻贮藏会使蛋白质变性、汁液流失、凝胶强度下降,解冻后食用和加工品质下降[1,2]。而冷却贮藏保鲜货架期过短,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冰温是0 ℃以下、冰点以上的温度区域,冰温保鲜是在冰温带的范围内贮藏,而绝大多数食品的冰温区域很窄,很难控制该温度区域,使食品在稳定的冰温带贮藏。冰温保鲜技术是继冷却贮藏、冷冻贮藏之后的第三代保鲜新技术。该技术在日本、美国和韩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水果、蔬菜保鲜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3]。中国目前在果蔬以及鲜肉方面已有冰温保鲜的研究报道[4],而对于淡水鱼糜的冰温保鲜研究在所检索到的资料中未见报道。为此,以湖北省丰富的淡水鱼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糜为研究对象,通过冰点调节拓宽其冰温带,然后在冰温条件下贮藏,分别以冷却贮藏和冷冻贮藏作为对照,研究不同低温环境下鲢鱼鱼糜品质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原料与试剂 新鲜鲢鱼由荆州市水产集贸市场提供。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购自天津市诺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结冷胶购自浙江中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倍丁香汁、大料汁、小茴香汁购自天津市顶兴食品有限公司。大豆分离蛋白、葡萄糖、复合磷酸盐、D-异抗坏血酸钠、食盐、玉米淀粉、白胡椒粉、葱姜蒜粉、白砂糖、味精均为食品纯,氯仿、三氯乙酸、盐酸、硫代巴比妥酸均为分析纯。

1.1.2 仪器与设备 YC 200鱼类采肉机购自潍坊格瑞食品机械有限公司,LD4-40低速大容量离心机购自北京医用明星机厂,TA. TX Plus质构仪购自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公司,WFJ 7200可见分光光度计购自龙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WH-2微型漩涡混合仪购自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Z323K高速冷冻离心机购自德国赫默公司,冰温库由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1.2 方法

1.2.1 鱼糜的制备 原料鱼前处理采肉漂洗脱水腌制真空包装不同温度下贮藏。用加5 g/L食盐的5倍于鱼糜量的冷却水(10 ℃)将鱼糜漂洗2次,漂洗时先慢速搅拌2 min,静止5 min使鱼糜充分沉淀,倾去脂肪层、漂洗液,尽量不丢失鱼糜,对沉淀的鱼糜500 g用低速大容量离心机脱水3 min。然后将15 g/L食盐、4 g/L复合磷酸盐、0.14 g/L亚硝酸钠、1.2 g/L抗坏血酸钠、8 g/L白糖、4 g/L葡萄糖和6 g/L小苏打溶于冷却水中(鱼糜质量的10%),同鱼糜搅拌均匀,在冷却贮藏条件下腌制15 h,然后真空包装,每袋350 g,共27袋,待藏。

1.2.2 试验设计 将真空包装后的样品分成3组,每组9袋,分别置于冷却(1±1) ℃、冰温(-1.50±0.03) ℃和冷冻(-18±1) ℃条件下贮藏,对于冷却贮藏和冰温贮藏,每周定期取样,进行湿腌、成型熟制和指标测定,对于冷冻贮藏,从第4周开始每周定期进行同样的处理和分析。设置冷却贮藏和冷冻贮藏为对照组。对贮藏样品定期取样,然后将50 g/L大豆蛋白粉、8 g/L TG酶、0.5 g/L结冷胶、70 g/L玉米淀粉溶于冷却水(鱼糜质量的20%),同鱼糜搅拌均匀,在冷藏条件下腌制2 h,精确称量105 g鱼糜于培养皿中,用勺子抹平压实,使成饼状,用电饼铛烤熟,进行品质指标分析。

1.2.3 营养成分的测定 水分含量测定参照GB 5009.3—2010直接干燥法;蛋白质含量测定参照GB/T 5009.5—2003常量凯氏定氮法;蛋白质组分的测定参考Joo等[5]的方法。取3 g绞碎的鱼肌肉,与10倍体积的0.025 mol/L的磷酸钾缓冲溶液(pH 7.2)均质1 min,将匀浆于4 ℃连续搅拌1.5 h,然后于5 000 g离心15 min,此提取过程重复两次。向收集的上清液中加入500 g/L三氯乙酸(TCA)溶液,使TCA最终浓度达到100 g/L,于室温静置2 h,然后以5 000 g离心15 min,上清液部分为非蛋白氮,沉淀部分为水溶性蛋白质。向沉淀物中加入10倍体积的1.1 mol/L KI-0.1 mol/L磷酸钾缓冲液(pH 7.2),均质1 min,将匀浆液于4 ℃连续搅拌1.5 h,然后以5 000 g离心15 min,此提取过程重复两次。收集的上清液部分为盐溶性蛋白质,沉淀部分为不溶性蛋白质。

1.2.4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的测定 依照Lee等[6]的测定方法。

1.2.5 蒸煮损失的测定 将精确称重的鱼糜饼于175 ℃的电饼铛中烘烤,用热电耦测温仪测量肉样的中心温度,待中心温度达70 ℃,将饼取出,冷却后精确称重。蒸煮损失计算公式为:蒸煮损失=(生样品重-熟样品重)/生样品重×100%。

1.2.6 持水性的测定 称3.00 g样品用滤纸包好,用2 000 g离心15 min后,取出称重。失水率=离心损失的水分重/样品重×100%;持水性=(样品重-离心损失的水分重)/样品重×100%。

1.2.7 弹性、粘聚性、咀嚼性和剪切力的测定 采用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公司生产的TA. TX Plus质构仪,测定方法应用质构剖面分析方法(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样品处理:将样品切成长1 cm、直径1 cm的圆柱体。压缩测定参数为:测前速度2.00 mm/s,测中速度1.00 mm/s,测后速度1.00 mm/s,压缩距离5 mm,2次下压间隔时间5.00 s,负载类型auto-5 g,探头类型P35 (35 mm CYLINDER STAINLESS),数据收集率200点/s,测定时环境温度20~25 ℃(室温)。

1.2.8 数据处理 用Microsoft excel整理试验数据,用Statistix 8.1分析标准偏差。用SigmaPlot10.0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脂肪氧化情况

由图1可知,冷却贮藏条件下脂肪氧化形成的TBARS值显著高于冰温贮藏和冷冻贮藏,在贮藏前期(4周之前),冰温贮藏的TBARS值显著增加,而且显著高于冷冻贮藏,说明冰温贮藏鲢鱼鱼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脂肪氧化,但效果还是不如冷冻贮藏。对于脂肪氧化,温度越低抑制力越强。

2.2 持水性和蒸煮损失的变化结果

由图2可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贮藏方式的鲢鱼鱼糜的持水性逐渐降低。与预想不同的是冷却贮藏的持水性最低,冰温贮藏与冷冻贮藏差异不显著。由图3可知,不同贮藏方式的鲢鱼鱼糜的蒸煮损失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到第3周,冷却贮藏鲢鱼鱼糜的蒸煮损失极显著升高,感官品质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失去了商品价值。综合考虑持水性和蒸煮损失的结果可知,在冰温贮藏条件下,鲢鱼鱼糜的保水品质优于冷却贮藏和冷冻贮藏。

2.3 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

由图4可知,冰温贮藏和冷却贮藏的鲢鱼鱼糜的弹性在贮藏第1周没有显著变化;第3周,冷却贮藏的鲢鱼鱼糜的弹性极显著降低,且极显著低于冰温贮藏,冰温贮藏鲢鱼鱼糜的弹性显著优于冷却贮藏。由图5可知,不同贮藏方式的鲢鱼鱼糜贮藏期间粘聚性表现出了相似于弹性变化的趋势。不同的是,冰温贮藏的鲢鱼鱼糜的粘聚性与冷冻贮藏间差异不显著。

由图6和图7可知,在不同低温环境下贮藏,鲢鱼鱼糜的咀嚼性和剪切力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第1周,冷却贮藏鲢鱼鱼糜的咀嚼性和剪切力就出现了极显著降低,其鱼糜饼组织状态已经开始软烂。冰温贮藏鲢鱼鱼糜显著优于冷却贮藏,但是在贮藏第3周,咀嚼性和剪切力显著下降,质构品质急剧下降。

在第4周,冷冻贮藏鲢鱼鱼糜除了粘聚性以外,弹性、咀嚼性和剪切力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说明鲢鱼鱼糜的贮藏性较差,低温环境下也很难使其保鲜,在冰温条件下也只能保鲜2~3周。冷冻贮藏可以显著抑制其脂肪氧化,但对其持水性和质构影响显著。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鲢鱼鱼糜的贮藏性能相对较差,冷却贮藏第1周和冷冻贮藏第3周品质明显发生了变化。冰温贮藏对其保鲜效果有所改善,但保鲜期最多延长到3周。在研究的淡水鱼品种中,鲢鱼的贮藏性能显著低于草鱼和鲤鱼,对这几种淡水鱼的营养分析结果表明,鲢鱼鱼糜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种鱼糜,蛋白质含量相对最低(鲢鱼为16.85%,草鱼和鲤鱼分别为18.31%和19.18%);蛋白质组成中盐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最低(鲢鱼为45.52%,草鱼和鲤鱼分别为51.67%和53.24%);而对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鲢鱼为31.34%,草鱼和鲤鱼分别为30.42%和30.43%;对于不溶性蛋白质含量,鲢鱼为21.78%,草鱼和鲤鱼分别为16.71%和15.04%。由此看来,贮藏过程中鲢鱼的质构和持水性相对较差主要是因为盐溶性蛋白质含量低、凝胶性能差。因为肌原纤维蛋白的含量和结构直接影响到鱼糜凝胶的质构和持水性[7-9],水溶性蛋白质又容易在贮藏过程中流失,而且鲢鱼本身的不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较高,所以贮藏中质构性能相对最差可能与鲢鱼的营养结构和蛋白质组成有关。

在冰温条件下保鲜动物食品,姜长红等[10]利用70 g/L和100 g/L的NaCl调节鸡肉的冰点,然后采用-1 ℃冰温保鲜,以5 ℃冷藏鸡肉为对照,发现对照在第8天时变质,且组织软烂,而冰温贮藏的样品在第27天各项感官指标完全符合国家二级鲜肉统一标准要求。同样,张瑞宇等[11]报道鲜猪肉在

-1 ℃冰温保鲜,其保质期可延长至14 d,而冷藏4~5 ℃的样品在第8天时已经变质。对于水产品的冰温保鲜,目前在活鱼、虾蟹流通领域已有相关研究报道。在冰温带贮藏水产品,让其处于活体状态,降低其新陈代谢速度,可以长时间保存水产品原有的色、香、味和口感[12]。对于鱼糜制品的冰温保鲜技术,华中农业大学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研究了淡水水产品冰温气调保鲜技术,与传统的冷却贮藏保鲜技术相比,冰温气调保鲜技术可延长水产品加工制品的货架期3~4倍[13-15]。本研究中,在冷却贮藏条件下,鲢鱼鱼糜保鲜期最多1周,冰温条件下可以延长到3周。冷冻贮藏确实可以有效抑制脂肪氧化,但是鲢鱼鱼糜的贮藏性能较差,冷冻贮藏第4周质构和保水品质显著降低,组织软烂,失去了商品价值。

4 结论

在低温环境下,贮藏温度对鲢鱼鱼糜的脂肪氧化影响显著;在冷却、冰温和冷冻贮藏条件下,冷冻贮藏对脂肪氧化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冰温贮藏。相对于冷却贮藏,冰温贮藏可以显著降低鲢鱼鱼糜的蒸煮损失,改善其持水性。在贮藏3周内,冰温贮藏可使鲢鱼鱼糜保持良好的弹性、粘聚性以及适度的剪切力和咀嚼性。总的来说,鲢鱼鱼糜低温贮藏性能较差,冷却贮藏条件下,鲢鱼鱼糜第2周就发生了极显著的脂肪氧化和质构变化;在冷冻条件下贮藏1个月,脂肪氧化可被显著抑制,但其质构品质却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 SIGURGISLADOTTIR S, INGVARSDOTTIR H, TORRISSEN O J,et al. Effects of freezing/thaw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texture of smok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0,33(10):857-865.

[2] SOOTTAWAT B,WONNOP V. Comparative study on physicochemical changes of muscle proteins from some tropical fish during frozen storage[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3,36(8):787-795.

[3] 尹淑涛,薛文通,张 惠.冰温技术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7):138-140.

[4] 姜长红,万金庆,王国强. 冰温贮藏鸡肉的试验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8,24(1):63-67.

[5] JOO S T,KAUFFMAN R G,KIM B C,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sarcoplasmic and myofibrillar protein solubility to colour and water-holding capacity in porcine longissimus muscle [J]. Meat Science,1999,52(3):291-297.

[6] LEE B J,HENDRICKS D G,CORNFORTH D P. A comparison of carnosine and ascorbic acid on color and lipid stability in a ground beef pattie model system[J]. Meat Science,1999,51(3):245-253.

[7] PORNRAT S,SUMATE T,ROMMANEE S,et al. Changes in the ultra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prawn muscle (Macrobrachuim rosenbergii) during cold storage[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40(10):1747-1754.

[8] SRIKET P,BENJAKUL S,VISESSANGUAN W,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the freeze-thawing proces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black tiger shrimp (Penaeus monodon) and white shrimp (Penaeus vannamei)muscle[J]. Food Chemistry,2007,104(1):113-121.

[9] SIDDAIAH D,SAGARREDDY G V,RAJU C V,et al. Changes in lipids,proteins and kamaboko forming ability of 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mince during frozen storage [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1,34(1):47-53.

[10] 姜长红,万金庆,王国强. 冰温鸡肉微生物基本特性的实验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2):7-9.

[11] 张瑞宇,殷翠茜.新鲜猪肉冰温保鲜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6(2):113-116.

[12] 石文星,邵双全,李先庭,等.冰温技术在食品贮藏中的应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02,23(4):64-66.

[13] 吕凯波,李红霞,熊善柏. 二氧化碳浓度对冰温气调贮藏鱼丸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8,29(2):430-434.

第5篇:贮藏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哈密瓜; 采收期; 生理

新疆所产的厚皮甜瓜(Cucumis melo L. ssp. melo pang),习惯称哈密瓜,是新疆的名优特产之一[1],属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Cucumis Linn),果实为瓠果,品质优良,味美甘甜,营养丰富[2],但由于哈密瓜生长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较强,成熟度较高的优质哈密瓜受温度、生产季节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大,易遭受病原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造成巨大的损耗[3-8]。因此,对不同采收期哈密瓜贮藏期间生理变化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在低温和自然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哈密瓜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材料及其栽培管理 供试材料为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培育的黄皮9818。该品种植株生长旺盛,抗病性较强,结果性好,坐果整齐一致。全生育期80 d左右,果实发育期45 d。单果质量1.5~2.5 kg;果实椭圆形、黄皮、全网纹,肉色橘红,肉质细腻稍紧,口感脆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6% 以上。于2010年4月27日将种子直播于新疆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试验地内,采用滴灌方式,地膜覆盖,667 m2施有机肥(主要成分羊粪)0.8 m3,常规大田管理,并在开花期间统一挂牌。第1批果实于7月15日采收,第2批果实于7月18日采收。第3批果实于7月21日采收,果实采后挑选大小一致、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果柄处带 “T” 形蔓的果实,其外面套发泡塑料网套,防止运输过程中对哈密瓜的碰撞损伤,随后将果实装箱运置贮藏地。

1.1.2 贮藏地点 低温贮藏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贮藏库,内放P/N EC750型温控仪,监测温、湿度变化情况,贮藏库内采用果蔬消毒解毒机制造臭氧杀菌,每72 h处理1次;自然贮藏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贮藏库通道内,内放P/N EC750型温控仪,监测温、湿度情况。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了3个不同采收期处理:第1批果实发育到第39天(约八成熟,7月15日)采收;第2批果实发育到第42天(约九成熟,7月18日)采收;第3批果实发育到第45天(约完熟,7月21日)采收。采收后,将果实分别放在温度6~8 ℃、相对湿度80%~90%的冷藏条件下和温度25~30 ℃、相对湿度28%~50%的自然贮藏条件下,每个处理60个瓜,共180个,低温条件下每周测定1次,自然条件下每3 d测定1次,分别共测定5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9],SOD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9],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采用TBA显色法[9]。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采收期黄皮9818贮藏期间POD、SOD活性变化

低温条件下,3个处理的POD活性先降后升再降;第1批果实的POD活性在贮藏至第14天降到最低,然后急剧上升随后急剧下降;第2、3批果实POD活性变化比较平稳,在贮藏至第7天时降至最低,然后又略有上升,第21天后又开始缓慢下降;总体上,3批果实在贮藏后期POD活性均低于贮藏前期(图1)。自然贮藏条件下,第1批果实POD活性先降后升再降,第2、3批果实先升后降。在贮藏后期,第1批果实的POD活性较贮藏前低,而第2、3批果实较贮藏前略有上升(图2)。从图2还可以看出,在贮藏后期第1批果实的POD活性略低于贮藏前期,第2、3批果实的POD活性略高于贮藏前期。

在低温贮藏期间3个处理的SOD活性变化趋势差异较大,第1批果实SOD活性先升后降,第2批先升后降再升,第3批先降后升(图3)。在自然贮藏期间3个处理的SOD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第1批果实在贮藏第12天时达到最高值24.21 U·g-1·min-1,第2、3批果实在贮藏第6天达到最高值16.11 U·g-1·min-1、20.34 U·g-1·min-1(图4)。

2.2 不同采收期黄皮9818贮藏期间MDA含量变化 膜脂过氧化是由脂氧合酶(LOX)催化的,其主要产物之一是MDA。因此,MDA产生数量的多少能代表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可间接反映植物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大小。随着哈密瓜贮藏时间延长,MDA含量不断增加,说明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细胞膜透性增大。

无论是低温贮藏还是自然贮藏期间,第3批果实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均逐渐增加。低温贮藏后期,第2批果实MDA含量高于第1和第3批果实;自然贮藏后期,第3批果实MDA含量高于第1和第2批果实(图5、图6)。

低温贮藏期间第1~3批果实贮藏至第28天时,MDA含量分别是贮藏前的1.69倍、1.96倍、2.28倍;自然贮藏期间第1~3批果实贮藏至第12天时,MDA含量分别是贮藏前的1.69倍、1.87倍、2.25倍。

第3批果实在贮藏期间MDA含量增加量最大,说明膜脂过氧化程度最大。不同采收期哈密瓜果实在贮藏期间会产生不同量的自由基,自由基又作用于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促进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产生MDA。

2.3 低温贮藏与自然贮藏条件下生理指标的比较

哈密瓜果实在贮藏期间,体内会产生少量的活性氧,在正常情况下,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始终保持平衡,因而不会对机体造成巨大伤害。以第2批果实为例,低温贮藏期间,POD活性降升降,贮藏至第28天时,POD活性比贮藏前低4.67%,而自然贮藏期间,POD活性升降,贮藏至第12天时,POD活性较贮藏前高4.67%;低温贮藏期间,SOD活性升降升,贮藏至第28天时,SOD活性比贮藏前高66.09%,而自然贮藏期间,SOD活性升降升,贮藏至第12天时,SOD活性较贮藏前高134.22%;在整个贮藏期间MDA含量增加,但低温贮藏条件下,MDA含量比贮藏前增加了97.53%,自然贮藏条件下比贮藏前增加了87.02%。低温贮藏下POD活性下降了4.67%,但自然贮藏下却上升了4.67%;无论是低温还是自然贮藏,SOD活性比贮藏前都有所增加,但低温条件下增加了66.09%,而自然贮藏条件下增加了134.22%;MDA含量在贮藏期间上升,且低温条件下的MDA含量的变化量略高于自然贮藏,但低温贮藏时间却比自然贮藏时间长16 d。由此可见低温可以降低POD、S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抑制MDA含量的增加。

3 讨 论

POD是一个对内外环境十分敏感的保护酶,它催化果肉组织中低浓度的H2O2而氧化其他底物,用以清除过氧化物和H2O2,SOD能在植物组织衰老过程中维持活性氧代谢的平衡,保护膜结构,从而延缓细胞衰老[10]。

果实衰老时细胞内活性氧代谢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引发过剩的自由基对生物膜和生物大分子的损害,进而造成植物细胞膜系统破坏和功能丧失。但采收期不同的果实抵御外界环境胁迫能力不同,致使POD、SOD活性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量不同。目前,POD、SOD在果实成熟衰老中生理作用尚不十分清楚,其变化模式也较复杂[11]。

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期间,3个处理哈密瓜的POD活性先降后升再降,这一结论与赵元寿等[12]的研究结论相反;3个处理的黄皮9818 SOD活性变化趋势差异较大,第1批果实先升后降,第2批果实先升后降再升,第3批果实先降后升,第1、2批哈密瓜SOD变化趋势与赵元寿等[12]的研究结果不同。POD和SOD的变化趋势与赵元寿[12]的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可能和品种及采收期有关。第3批果实哈密瓜SOD变化趋势与赵元寿等[12]的研究结果相同,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自然贮藏期间,第1批果实的POD活性先降后升再下降,这一结论与赵元寿等[12]的研究结论相同,第2、3批果实先升后降,这一结论与赵元寿等[12]的研究结论相异;第1、2、3批果实的SOD活性先升后降再升,这一结论与赵元寿等[12]的研究结论相异,产生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品种、采收期不同所致,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MDA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酶等结合、交联使之失活,从而破坏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导致细胞内含物渗漏,表现为细胞膜透性增加。随着贮藏时间延长,3个处理的黄皮9818 MDA含量不断增加。低温贮藏期间,第1批果实前期增幅较大,贮藏至14 d后无明显变化,而第2、3批果实的MDA含量后期增加明显;自然贮藏后期,第3批果实MDA含量增加的倍数高于第1、2批果实,说明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使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MDA大量积累。

参考文献

[1] 吴明珠. 新疆厚皮甜瓜育种的回顾及展望[J].中国西瓜甜瓜,1992(1): 14-18.

[2] Yabumoto K,Jennings W G. Volatile constituents of cantaloupe,cuumis-melon,and their biogenesis[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7,42(1): 32-37.

[3] 梁宁. 不同药剂对贮藏前哈密瓜真菌病害的抑制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2006(10): 32-37.

[4] 张淑平,缪 松. 新疆哈密瓜贮藏工艺条件的研究食品科技[J]. 1999(5): 55-56.

[5] Bi Y,Tian S P,Liu H X,et al.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chilling injury,decay and quality of Hami melon during storage[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3,29(8): 229-232.

[6] 王文生,董成虎,贾 凝. 新疆厚皮甜瓜贮藏温度试验[J]. 保鲜与加工,2006(6): 21-22.

[7] 张新慧. 哈密瓜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 新疆农业科技,2002(1): 62.

[8] Morris S,Mc Conchie R,Ma K Q,et al. Postharvest handling of melons in Australia and China[J]. ACIAR Proceedings,2001(105):44-48.

[9] 张治安,陈展宇主编.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 1版.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10] Y·Y·莱谢姆,A·H·哈勒维著. 植物衰老过程和调控[M]. C·法伦克尔,胡文玉译.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第6篇:贮藏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柿(Diospyros kaki L.);单宁;脱涩;硬度;贮藏;保鲜

中图分类号:S665.2;TS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7-1297-06

Research Advances on De-astringent and Storage Methods of Persimmon Fruit

CHAI Xiong1,JIANG Xi-bing2,GONG Bang-chu2

(1. Forest Farm of Kaihua County, Kaihua 324300, Zhejiang,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Fuyang 311400,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demand of persimmon(Diospyros kaki L.), a green and healthy fruit, is increas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Therefore, it is vital to understand the de-astringent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ften easily and hard to storage for the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on de-astringent, storage and fresh-keeping of persimmon fruit. the research abou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of de-astringent, storage and fresh-keeping technology of persimmon was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current research findings.

Key words: persimmon(Diospyros kaki L.); tannin; de-astringent; hardiness; storage; fresh keeping

柿(Diospyros kaki L.)属于柿树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 L.)植物,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在我国已有3 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特色果树之一。柿果实味甜汁多、营养丰富,除用作水果食用外,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属于极具特色的功能保健型果品。根据柿果实脱涩特性将其分为甜柿和涩柿两大类,在我国栽培的柿除罗田甜柿外其余均为涩柿,涩柿中单宁含量较高,涩味强烈,必须经过脱涩处理才能食用。然而,柿果实经过脱涩处理后极易软化,发生褐变,不耐贮藏和运输,直接影响了柿果实的商品价值,严重阻碍了我国柿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脱涩柿果实贮运过程中以保硬为中心的保鲜问题,寻找适合不同品种的脱涩及贮藏方法,是发展我国柿业的当务之急。本文对柿果实脱涩机理及不同脱涩方法、采后硬度变化机理及贮藏保鲜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柿果实脱涩、贮藏、保鲜技术等提供相关参考。

1 柿果实脱涩机理及方法

柿果实的涩味来自于其中的单宁物质,是诸多水果果实中单宁含量最高的水果,相当于其他水果10多倍甚至几十倍。关于柿果实脱涩的机理,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是由有涩味的可溶性单宁缩合、凝聚变成不溶性单宁所致。目前,有关涩柿果实脱涩单宁聚合的研究可归结为两种假说。其中一类即缩合学说,认为柿果实在脱涩过程中处在缺氧或无氧状态下,激活乙醇脱氢酶,产生大量的乙醛,促使具有涩味的可溶性、低分子单宁缩合,形成不溶的高分子缩合类单宁,使涩味消失[1,2]。另一类是凝胶学说,即柿果实在脱涩过程中与果肉中的果胶、多糖发生凝胶反应,形成凝胶,使涩味消失。目前,柿果实脱涩方法较多,最常见的归纳有如下几种。

1.1 清水脱涩法

清水脱涩法分为温水脱涩和冷水脱涩。温水脱涩的原理是基于乙醇脱氢酶和丙酮酸脱羧酶在40 ℃左右活性最高,柿果实此时产生的乙醛最多,能缩短脱涩时间。温水脱涩法的关键是要控制适宜的水温。冷水脱涩则是由于柿果实在冷水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丙酮后转变为乙醛而脱涩。冷水脱涩柿果实酶活性较低,脱涩时间较长,但无需加温设备,果实比温水脱涩的脆。清水脱涩法方法简单,成本低,但脱涩后柿果味稍淡,不耐久贮,几天后颜色发褐变软,不适合大规模处理。

1.2 气体脱涩法

1.2.1 CO2脱涩法 利用高浓度CO2产生缺氧的环境,诱导产生乙醇,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醛,乙醛与可溶性单宁发生反应使其变成不溶性树脂状物质而使柿果实脱涩。CO2脱涩分诱导期和自动脱涩期,诱导期需要CO2的存在,当诱导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柿果实进入自动脱涩期,此时可在空气中自动脱涩,不需要CO2的诱导。CO2脱涩法能够很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但脱涩后柿果肉质一般,不能体现优质品种柔嫩的口感,易产生褐变。

1.2.2 N2脱涩法 高浓度的N2制造了厌氧的环境,使柿果实产生大量乙醛和乙醇,与可溶性单宁结合产生不溶性单宁而脱涩。采用N2脱涩法脱涩后的柿果实硬脆,无褐斑,然而不同品种对此法的敏感性、脱涩处理的时间长短存在很大差异,需要研究人员在脱涩时进行摸索验证。

1.2.3 混合气体脱涩法 混合气体脱涩即利用80%(体积分数)CO2和20%(体积分数)N2对柿果实进行脱涩。高浓度的CO2制造了无氧的环境,从而诱导产生乙醛使得柿果实脱涩,充入N2能克服由高浓度CO2引起的柿果实软化与褐变。混合气体脱涩法既能使柿果实快速脱涩,又能延长其货架寿命,然而此法操作成本高,只适合大规模生产。

1.3 离子溶液脱涩法

离子溶液脱涩法的原理即利用溶液封闭产生无氧环境,离子渗入柿果实单宁细胞中促使可溶性单宁形成沉淀或与可溶性单宁结合产生沉淀,从而使柿果实脱涩。较为常用的离子溶液有石灰水、食盐和明矾溶液,其中的钙离子、钠离子、铝离子等均可渗入柿果实单宁细胞中,使得可溶性单宁形成沉淀而脱涩。采用离子溶液脱涩法脱涩后柿果实硬脆、味甜,且能够长时间贮藏,适合长距离运输。

1.4 保鲜剂处理脱涩法

主要利用保鲜剂吸收果实的乙烯和降低O2含量来抑制成熟并脱涩。Matsuo等[3]报道,用呼吸抑制剂0.1%(质量分数)二硝基苯酚和1.0%(质量分数)的As2O3处理柿果实,均能使柿果实积累乙醇和乙醛而脱涩。此法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保持柿果实鲜脆的质地,但费用较高,食用安全性不是很高,并非绿色食品。

1.5 其他脱涩法

1.5.1 乙醇脱涩法 乙醇能从果面渗入果肉,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醛与可溶性单宁结合而脱涩。

1.5.2 乙烯利脱涩法 脱涩速度快慢因品种、成熟度、乙烯利浓度、浸渍时间及气温高低不同,此法适于大量生产,但柿果实易变软,不利于运输。

1.5.3 乙醇+CO2脱涩法 采用乙醇+CO2处理比单独采用其中一种处理时柿果实中乙醇和乙醛累积多,因而脱涩快,果肉硬度下降较明显,其中CO2起主要作用。

1.5.4 控释气体熏蒸剂脱涩法 控释气体熏蒸剂是目前研究的最新果品催熟剂,用其催熟的柿果实具有色泽红艳、脱涩均匀、不易腐烂和口感新鲜香甜等特点。

1.5.5 其他方法 其他一些传统的脱涩方法如冷冻脱涩法、熏烟脱涩法、刺伤脱涩法、真空薄膜包装脱涩法等均被广泛应用于柿果实脱涩。

2 柿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2.1 柿果实采收后硬度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柿果实成熟期集中,采收后极易软化。其中果肉硬度是判断果实成熟衰老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限制柿果实贮藏期限的重要因素。柿果实自采收之后硬度持续下降,且在呼吸峰到来之前果实已迅速软化(硬度小于2 kg/cm2)[4]。柿果实在后熟过程中,随着硬度的下降,粗纤维、原果胶含量逐渐下降,并在接近软化时下降速率较快,果实软化后可检测到较高的可溶性果胶含量,表明果肉软化与果胶和粗纤维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田建文等[5]通过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将与柿果实采后相关的多个理化指标与硬度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单宁、原果胶、GA、CTK之间呈线性正相关,而与乙烯、ABA、细胞膜相对透性呈线性负相关。童斌等[6]研究发现,火柿及水柿果实采收后原果胶含量均下降,可溶性果胶不断增加,细胞膜透性与柿果实硬度呈明显的负相关,且水柿果实硬度下降及细胞膜透性增大速率均比火柿快。

当果实硬度下降时,细胞壁水解酶活性也在发生变化,在呼吸峰、乙烯峰到来之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与纤维素酶(CX)均有高峰出现[4],PG、CX均为柿果实软化的重要酶,但其活性变化与柿果实硬度并不呈现线性关系,认为PG、CX等对硬度的影响可能决定于某一时期,而不是在整个过程中起作用。果胶甲酯酶(PME)对柿果实软化的作用研究存在一定的争议,张子德等[7]发现PME先于PG出现峰值,认为果实衰老软化与PME活性升高有关。钱永华[8]研究认为,柿果实在成熟过程中,随着乙烯含量的上升,首先启动PME活性,随后PG和CX活性增强,表现出PME、PG和CX在柿果实软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但田建文[4]发现PME在后熟的早期活性高,此时果肉未软化、硬度高,但随着果实的成熟软化,PME活性逐渐降低,认为PME活性与硬度变化无必然的相关性。此外,研究发现,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β-半乳糖苷酶等也对柿果实的软化有一定作用。

2.2 柿果实贮藏保鲜方法研究

柿果实的硬度下降和极易软化给贮藏和运输等带来很大困难,使得其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商品化销售和加工,严重影响了其商品价值。因此,对柿果实贮藏保鲜技术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柿果实的贮藏保鲜报道,其中物理方法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保鲜剂贮藏、综合贮藏等技术经过70多年的发展,正在成为有效的现代贮藏辅助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2.1 物理方法贮藏 ①热处理。热处理是目前柿果实贮藏前最主要的一种物理处理方法。热处理(包括热水、热蒸气、热空气和强热力风处理)在减轻果实冷害、降低呼吸作用、减少乙烯释放量、延缓成熟衰老以及延长贮藏期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并对采后果实病虫害的防治也有一定的作用。罗自生[9]用48 ℃热空气处理3 h、44 ℃处理4 h的方法减轻了扁花柿果实的冷害,抑制了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的异常增加,减缓了膜透性的上升、增加了内源多胺含量,使果实能正常成熟软化。殷晓军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35 ℃热处理抑制了脱涩火柿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的下降速率,使乙烯生成量降低和乙烯峰出现时间推迟,刺激了早期的呼吸速率,抑制了后期的呼吸速率,降低了PE、PG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了延缓脱涩柿果实软化及延长贮藏期的目的。②辐射处理。近年来,有些高科技正逐步应用于贮藏领域,主要有辐射保藏和电离处理技术。低剂量的辐射能延长果实贮藏期,推测其可能与辐射灭菌有关;同时,辐射处理还能辅助柿果实脱涩。

热处理和辐射处理等技术在果实保鲜上的有效性虽然得到肯定,但迄今为止,这些技术的单独应用尚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2.2 低温贮藏 柿果实采后自身的呼吸与新陈代谢仍在进行。温度是影响果实呼吸的主要因素,低温贮藏能有效地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降低乙烯生成量与释放量,并且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轻褐变腐烂。然而,低温贮藏并不能长期保持柿果实的硬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柿果实极易发生褐变及软化。杨绍艳等[11]对磨盘柿果实进行了冷藏保鲜效果试验,结果是低温(0±0.5)℃条件下贮藏90 d的柿果实硬果率降低到35.0%,且有8.3%的软烂,说明低温条件下磨盘柿果实的保脆完好贮藏期较短。

De Souza等[12]认为柿果实冷藏后软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果肉结构遭受破坏,使其变成凝胶果。导致这种破坏的原因可能与细胞骨架组织及内质网膜系统遭受破坏而改变柿果内蛋白与其他代谢物的合成与转运有关,致使其不完全成熟。为验证这种假设,De Souza等[12]对采后的富有甜柿果实进行了3种贮藏处理:①对照处理,即将采后的柿果实保持在室温(23±3)℃的温度条件下存放;②将采后的柿果实置于低温(1±1)℃的条件下冷藏30 d后放入室温保存2 d;③将采后的柿果实在常温下放置(驯化)2 d,然后置于低温(1±1)℃的温度下冷藏30 d。试验结果表明,在①对照及③处理下,柿果实硬度降低,而可溶性固形物及抗坏血酸含量增加,且果实中内源-1,4-β-葡聚糖酶、PME、PG以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强;②处理下柿果实变成凝胶果,果实硬度降低,而各种酶活性未发生改变,推测可能是由于其细胞骨架遭受物理损伤所致。此外,在①对照及③处理下,与苹果菌素相关的蛋白质含量持续增加,表明这些条件确实有利于与细胞壁溶解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与转运。柿果内质网膜细胞器中与热激蛋白(HSPs)相关基因转录产物富集,表明这些基因参与保护柿果实在低温条件下免受冻害。该试验验证了低温贮藏前常温驯化有利于热激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壁溶解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与转运,这些基因的表达和作用使得柿果实正常成熟,延缓了低温冷藏条件下柿果实的软化时间,同样证实了乙烯产生的发展过程。

低温贮藏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果实的成熟及软化,但若要进一步延长柿果实贮藏期还需要在低温的基础上配合采用气调或其他贮藏措施。

2.2.3 气调贮藏 柿果实能忍受较高浓度的CO2,适合气调贮藏。气调贮藏可延缓或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减少乙烯释放量,抑制果实衰老的代谢进程,能很好地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气调贮藏主要分为调节气体贮藏和自发气调贮藏。

调节气体贮藏是一种人工改变贮藏环境中气体成分的贮藏方法。柿果实硬度的变化与气体成分组合有关,氧气浓度越高,硬度下降越快,但当气体中含有3%(体积分数)CO2时,O2浓度的高低对硬度变化无影响[13]。多数研究表明,柿果实长期贮藏最佳O2浓度为3%~5%(体积分数),CO2为3%~8%(体积分数)。气调贮藏可贮藏3~4个月,柿果实保持脆、硬而不变褐。减压贮藏也是气调贮藏的一种形式,就是通过降低气压,排除柿果实的内源乙烯及其他挥发性物质,从而抑制果实的后熟衰老。黄森等[14]利用减压贮藏的原理,提出了减压处理低乙烯MA贮藏技术,对陕西优良柿品种火罐柿进行了室温条件下的贮藏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技术能显著抑制火罐柿果实硬度的下降,延长果实贮藏期。目前我国大规模调节气调贮藏较少,主要是由于气调投资大、成本高,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自发气调贮藏是指采用薄膜包装或覆被等方法,利用柿果实装袋密封后自身呼吸要消耗O2和放出CO2的特性,减少袋内O2含量和增加CO2含量,达到自发性气调的作用。李丽萍等[15]研究认为,真空包装处理能够明显抑制贮藏期间果实硬度下降、果实褐变率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真空包装的柿果实通过自身呼吸作用,可降低袋内含氧量,抑制霉菌、好气性菌生长发育,控制柿果实变质[16]。此外,低氧、高CO2环境还能有效地减少柿果实呼吸作用,既脱涩又保鲜。常用于气调贮藏的薄膜包装主要有以下3种:不同密度的聚乙烯薄膜袋(PE)、有微孔的高密度薄膜袋(P-PLUS)和聚氯乙烯薄膜袋(PVC)。

2.2.4 保鲜剂贮藏 传统的果蔬贮藏保鲜措施如物理方法处理、低温贮藏等,只能给果蔬提供一个良好的贮藏环境,减缓乙烯的生物合成速度,减少贮藏环境中乙烯的存在,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果蔬的采后软化问题。

采用保鲜剂处理贮藏果蔬效果显著。目前在柿果实上应用的保鲜剂有赤霉素、水杨酸、石灰水、乙烯抑制剂、乙烯吸收剂、脱氧剂以及CO2释放剂等。然而,各种保鲜剂处理的方法及效果不尽相同。周筱玲等[17]在柿果实贮藏期采用乙烯抑制剂、乙烯吸收剂、涂膜剂、CO2释放剂、脱氧剂等对无核甜柿果实进行处理,用不同方式进行保鲜贮藏,研究各种保鲜因素对柿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硬度指数的因素顺序为:贮藏方式>乙烯抑制剂>乙烯吸收剂>涂膜剂>CO2释放剂>脱氧剂。其中贮藏方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乙烯抑制剂、乙烯吸收剂、涂膜剂三者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CO2释放剂与脱氧剂无显著差异。并根据以上结果得出最有效柿果实综合保鲜技术工艺。

乙烯与柿果实的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抑制内源乙烯的生成对柿果实的贮藏保鲜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甲基环丙烯(1-MCP)为近年来研究报道较多的一种新剂型,是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的高效乙烯受体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1-MCP与乙烯受体结合,抑制了乙烯-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从而阻断了乙烯所诱导的信号转导及其催熟作用[18]。用1-MCP处理番茄、苹果、李、鳄梨、香蕉等多种果实均有抑制成熟、延长贮期的作用。朱东兴等[19]研究1-MCP处理对火柿果实在常温下贮藏效果及其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明显降低了柿果实采后贮藏前期果实呼吸强度的上升,并延缓了呼吸峰出现的时间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进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膜相对透性,提高了硬果率。

1-MCP对柿果实具有明显的保硬、保脆作用,却无脱涩效果。研究表明,采用1-MCP处理并结合薄膜真空包装可同时达到柿果实保硬保脆并脱涩保鲜的效果,真空包装通过去除柿果实贮藏小环境中的氧气,增加果实无氧呼吸来达到既脱涩又保鲜的目的。张鹏等[20]对不同浓度1-MCP处理的磨盘柿果实采用PVC袋自发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两种方式,在室温条件下果实的生理变化规律及脱涩保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CP结合单果真空包装处理有效抑制了柿果实硬度的下降、乙烯生成量和呼吸强度的增强、果实丙二醛(MDA)和果皮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可防止贮藏期间果实水分的散失,促进果实可溶性单宁向不可溶性单宁的转化,并使得磨盘柿常温货架寿命延长14 d。

消除环境中的乙烯,抑制乙烯的生成也是延长柿果实贮藏寿命的重要措施。黄森等[21]的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吸收剂能有效地消除贮藏环境中的乙烯,抑制柿果实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加,降低果实呼吸速率,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果实内激素的平衡,可减少其乙烯释放和呼吸强度、延缓后熟软化。常用于柿果实的为赤霉素,赤霉素对乙烯有拮抗作用,并可抑制叶绿素的分解,可有效地保持果蒂的绿色。俞秀玲等[22]研究表明,0.02%(质量分数)赤霉素处理柿果实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周筱玲等[17]的研究结果同样验证了这一结论。陆胜民等[23]研究了不同处理的吊红柿子常温贮藏下的生理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吸收处理和赤霉素浸果处理对柿果实的保鲜均有较好的效果,二者结合对柿果实的保鲜起增效作用,可大大减少柿果实的完熟率和腐烂率,延长果实脱涩时间,降低呼吸强度,维持较高的糖、酸、单宁含量。

钙处理也能增加柿果实的硬度和减缓软化。惠伟等[24]认为钙推迟衰老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因为抑制了膜的崩溃,减少胞内呼吸酶与液泡内底物的接触以及过氧化过程中自由基对乙烯形成的催化,另外,钙可与果胶结合形成多聚体,抑制PG的作用。火柿采后通过减压方式渗透4.0%(质量分数)CaCl2,明显提高了柿果实的贮藏品质,显著降低了呼吸强度和细胞膜透性,抑制了PG等水解酶活性,延缓了硬度下降[24]。周瑞金等[25]以延津牛心柿为试材,对采后的果实采用不同浓度的CaCl2处理,结果表明,采后的柿果实用6.0%(质量分数)CaCl2处理能有效抑制其软化进程和单宁含量的降低,有效地延缓了果实后熟和衰老进程。

近年来发现水杨酸对采后果蔬的成熟也有调节作用,李丽萍等[26]研究发现,用0.1%~0.3%(质量分数)水杨酸处理磨盘柿,可以延缓果实硬度的降低。

2.2.5 综合贮藏 柿果实采收后生理变化过程极其复杂,这给其贮藏保鲜带来极大的不便。在贮藏实践中,往往采用多种保鲜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柿果实进行贮藏保鲜。

采用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进行柿脱涩保鲜能较好地保持柿果实的硬度。日本是世界上柿果实贮藏研究较发达的国家,用瓦楞纸或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冷藏是日本科学家在对甜柿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特点的深入研究、对比后得出的结论,现已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并形成生产规模。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1 mm低密度聚乙烯膜真空包装单果,于室温下保存50 d不软化,于4~6 ℃下可贮藏4个月而无软化、褐变及腐烂现象,营养成分损失小于1%。曹永庆等[27]采用温度、保鲜膜、真空包装等不同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磨盘柿果实进行保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 ℃条件下真空包装冷藏能明显地延长磨盘柿保鲜期,在贮藏3个月后硬度仍能维持在1.97 kg/cm2。

利用保鲜剂处理柿果实后低温贮藏也是一种较好的贮藏方法。柿果实采后常温下贮藏极易软化,冷藏虽能有效抑制软化,但果实对低温(0~4 ℃)敏感,易受冷害,表现为果实内部凝胶化[28],失去商品价值。研究发现1-MCP在减轻果实冷害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张宇等[29]研究了不同浓度1-MCP对4 ℃冷藏条件下阳丰甜柿果实成熟生理和冷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降低了果实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推迟了冷害症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了乙烯释放高峰出现的时间并降低了峰值,从而延缓了果实褐变并延长了果实贮藏时间。

低温+MA结合保鲜剂的长期保鲜措施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柿果实贮藏保鲜方法,也称为“冷库+MA”法,就是把柿果实放入薄膜包装袋中,加入脱涩保鲜剂、氧吸收剂、二氧化碳释放剂和乙烯吸收剂等,利用柿的呼吸和包装材料的透气性,在低温(0±1)℃的条件下,使柿果实在低O2高CO2的环境中延长贮藏期并达到低温脱涩的效果。Fumuro等[30]将日本柿果实品种Heratanenashi先用95%(体积分数)CO2脱涩,再于0 ℃贮藏,保鲜期达6个月。赵淑艳等[31]采用低温、保鲜袋包装,配合乙烯吸收剂、吸氧剂贮藏能有效提高磨盘柿的保鲜期,柿果实可保鲜4个月以上,基本上保持了柿果实的风味和品质,并保持了较高的硬度。占习娟等[32]的研究结果表明,鲜柿采用0.1%(质量分数)亚硫酸钠+0.3%(质量分数)植酸处理后,用冷藏+气藏方法贮藏效果最好,能有效抑制柿果实的呼吸作用,推迟呼吸跃变,延缓柿果实的生长,从而减缓柿果实的新陈代谢,保持柿果实的原有品质和色泽,不仅能使其脱涩,还能很好地保持柿果实的硬度,便于加工和运输;此外,该方法还能够有效地抑制PPO的活性,从而抑制柿果实在贮藏过程中褐变的发生。

3 展望

我国柿产量位于世界第一。目前,柿果实采后脱涩以及如何保鲜保硬且长时间贮藏方面有一些研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且距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尚未系统地对主栽柿品种适宜的脱涩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对具体的脱涩方法、脱涩过程中的果实特征研究以及适合柿果实生理特性的保鲜剂及保鲜技术的研究较少;未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其产业化推进的能力还比较差。

因此,应该借鉴并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及先进技术,大力开展中国传统主栽涩柿品种的采后脱涩以及贮藏保鲜方面的基础研究,并不断推广到实践应用中以寻求柿果实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总结归纳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①加强现有涩柿主栽品种脱涩技术指标的研究。对脱涩过程中功能成分(多酚等)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以利于今后的果实营养评价;②加强传统的简易贮藏技术改造的研究。传统的简易贮藏技术操作方便,在满足国内鲜果市场、柿果实加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简易贮藏方法贮藏期短、软烂严重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开发传统的简易贮藏技术改造研究具有迫切的生产需求性,如薄膜的选择、柿果实的处理等;③增强大规模的工业化贮藏、保鲜研究及技术开发。随着柿种植面积的扩大,柿果实加工、销售体系将逐渐形成,个体少量的贮藏、保鲜品将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应用果品贮藏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工业化柿果实贮藏、保鲜技术开发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MATSUO T, ITOO S. A model experiment for de-astringency of persimmon fruit with high carbondioxide treatment: in vitro gelation of kaki-tannin by reacting with acetaldehyde[J].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1982,46(3):683-689.

[2] PESIS E, BEN-ARIE R. Involvement of acetaldehyde and ethanol accumulation during induced deastringency of persimmon fruits[J]. Journal Food Science,1984,49(3):896-899.

[3] MATSUO T, ITOO S, BEN ARIE R. A model experiment for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 of astringency removal in persimmon fruit using respiratin inhibitors[J]. Jpn Soc Hor Sci,1991,60(2):437-442.

[4] 田建文. 柿(Diospyros kaki L.)在常温下的保鲜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1.

[5] 田建文,贺普超. 植物激素与柿子后熟的关系[J]. 天津农业科学,1994,21(3):30-32.

[6] 童 斌,饶景萍. 柿子成熟过程中几种生理代谢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J]. 西北植物学报,1999,19(3):482-486.

[7] 张子德,马俊莲,甄增立. 柿果采后生理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2):105-107.

[8] 钱永华.柿子采后主要生理生化变化及AOA处理对其的影响[D]. 杨凌:西北农业大学, 1993.

[9] 罗自生. 热处理诱导采后柿果抗冷性机理的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2.

[10] 殷晓军,张继澍.热处理对脱涩后火柿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6):1152-1156.

[11] 杨绍艳,王文生,董成虎. 冷藏处理对磨盘柿保鲜效果的影响[J]. 保鲜与加工,2007,7(5):22-24.

[12] DE SOUZA E L, DE SOUZA A L K, TIECHER A, et al. Changes in enzymatic activity, accumulation of proteins and softening of 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Thunb.) flesh as a function of pre-cooling acclimatization[J].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1,127(3):242-248.

[13] 冯双庆,赵玉梅. 果蔬保鲜技术及常规测试方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4] 黄 森, 张继澍. “火罐”柿减压处理、 低乙烯MA贮藏技术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1996,5(1):82-84.

[15] 李丽萍,韩 涛. 单果真空包装对冷藏涩柿品质和有关生化变化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1998,14(1):233-234.

[16] 冷 平,李 宝,高琪洁,等. 温度和保鲜膜处理对脱涩后磨盘柿货架期果实硬度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9(5):22-25.

[17] 周筱玲,廖 亮,邓辉胜,等. 柿果综合保鲜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2009(5):225-227.

[18] 苏小军,蒋跃明. 新型乙烯受体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在采后园艺作物中的应用[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37(4):361-364.

[19] 朱东兴,饶景萍,周存田,等. 1-MCP对柿贮藏期间几种生理变化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6):1061-1065.

[20] 张 鹏,李江阔,孟宪军,等. 1-MCP和薄膜包装对磨盘柿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2011,42(2):130-133.

[21] 黄 森,张院民,王建芳,等. 乙烯吸收剂处理对柿果实采后生理效应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140-143.

[22] 俞秀玲,孔繁伦,尚铁军,等.保鲜剂对贮藏柿果硬度的影响[J]. 河南林业科技,2006,26(4):13-15.

[23] 陆胜民,殷君霞. 不同处理对常温贮藏柿子的生理和品质影响[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2,15(2):51-53.

[24] 惠 伟,许明宪. 钙及钙调素拮抗剂CPZ对柿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J]. 果树学报,1992,9(2):87-91.

[25] 周瑞金,扈惠灵,苗卫东,等. CaCl2处理对采后柿果实生理变化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0(2):114-115.

[26] 李丽萍,韩 涛. 水杨酸对柿果贮藏期品质的影响[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0,15(1):49-54.

[27] 曹永庆,李 壮,任 杰,等. 磨盘柿贮藏保鲜试验研究[J]. 保鲜与加工,2007,7(6):30-34.

[28] COLLINS R J, TISDELL J S. The influence of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chilling injury in Fuyu and Suruga 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L.) grown in subtropical Australia[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1995,6(1-2):149-157.

[29] 张 宇,饶景萍,孙允静,等. 1-甲基环丙烯对甜柿贮藏中冷害的控制作用[J]. 园艺学报,2010,37(4):547-552.

[30] FUMURO M, GAMO H. Effects of cold storage on CO2-treated Japanese 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Thunb.) ‘Hiatanenashi’ packed in polyethylene bags of different thickness[J].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02,71(2):300-302.

第7篇:贮藏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药饮片变异;中药养护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60-01

中药饮片及其炮制品的贮存保质方法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优劣,药物临床疗效是否安全有效,甚至是否能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中药饮片及其炮制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的相互作用,会逐渐发生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泛油等变异现象,直接影响到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因此,中药饮片在贮存过程中一定要有合理的养护方法。

1 中药饮片及其炮制品易发生的变异现象

1.1 霉变:又称发霉,是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霉变多发生在潮湿闷热的季节,由于药材含水量高,空气湿度大而易发生霉变。霉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中药饮片含水量超过15%时,中药饮片易于发霉从而导致饮片腐烂、变质,甚至失去药效。

1.2 虫蛀:是昆虫入侵中药内部而致的破坏作用。经过虫蛀的药物受虫体及其排泄物的污染内部组织遭到破坏,质量减轻。另一方面,害虫入侵,排泄粪便便产生异物而致药物发热、变霉、 丧失气味,使药物有效成分散失,严重影响临床效果。

1.3 泛油:又称走油或浸油。是指某些含油中药的油质溢于中药表面的现象。含有脂肪油、挥发油、粘液质、糖类等较多的中药,在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出现油润、发软、发粘、颜色变浑、发出腐败气味等现象。实际上即是指干燥中药表面呈现出油样物质,此时常伴随有变色、变质的现象产生。天冬、麦冬、柏子仁、乌梢蛇易发生泛油现象。

1.4 变色:变色是指中药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保管养护不当而引起中药自身故有色泽改变的现象。变色通常与温度、湿度、光线及空气中O2的作用等因素分不开。一般情况下,温度湿度增高,变色速度加快。在O2充足的情况下,其氧化变色的速度也会加快。色泽的变化不仅改变药物的外观,也影响药物的内在质量。由于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导致药物内部化学成分发生氧化、分解、聚合反应,使药物原来的颜色由浅变深、由鲜艳变暗淡。玫瑰花、款冬花、扁豆花、莲须、佛手片等最易变色。

1.5 气味散失:是指一些中药有易挥发的成分(如挥发油等),因贮藏保管不当而造成挥散损失,使得中药气味发生改变的现象,中药气味散失即是有效成分散失。气味散失的程度随温度和湿度的升高和贮存时间的不断增长而加大。气味散失会使药材有效成分不断下降而导致药物疗效的不断降低以至丧失。易于气味散失的药物有薄荷、吴茱萸、花椒、沉香、降香、独活、防风等。

1.6 风化潮解:含结晶水的矿物质药物在与干燥空气接触后,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末状物质,药物的形状和功能发生变化,称为风化。潮解是固体药物吸收空气中水分后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如青盐等的潮解。芒硝易风化等。这些药物一般不会变质,但会引起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从而影响临床药用剂量及贮藏,应该加以防护。

1.7 其它:一些胶类、树脂类药物受热变软粘连。如乳香、没药。新鲜药材如生姜等久贮引起的腐烂。冰片、薄荷脑,樟脑等易易升华变性等。

中药养护是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保管和影响中药贮藏质量及其养护防患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中药饮片的贮藏理论和实践。为保证中药饮片的疗效,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方面。

2 中药的养护技术

2.1 干燥养护技术:干燥养护可以除去中药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以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治虫蛀、发霉,久贮不变质的效果。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摊晾阴干法、高温烘燥法、石灰干燥法、木炭干燥法、翻垛通风法等。

2.2 冷藏养护技术:采用低温(0℃以上10℃以下)贮存中药,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宜烘、晾中药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发生。贵重中药多采用冷藏法。冷藏最好在霉季前进行,并且过了霉季才可出库。

2.3 埋藏养护技术:又可分为石灰埋藏法:适用于肉性和昆虫类中药。如刺猬皮、熊掌等。用双层纸将药物包好,注明名称,然后放入石灰中恰好埋没药材为度。砂子埋藏法:适用于少数完整中药如党参、怀牛膝等。先将容器底部用砂子铺平。然后一层药材一层砂子覆盖,容器上下和四周砂子可以稍厚一些。糠壳埋藏法:利用麦糠隔潮性能将中药埋入其中,隔绝外界湿气保持药材干燥。可用于存放阿胶、鹿胶,龟板胶等。

2.4 化学药剂养护技术:按目前直接与中药接触的杀虫防霉剂又可分为:硫磺薰蒸法――硫磺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毒死各种中药霉菌与害虫。磷化铝熏蒸法――磷化铝是当前主要的化学防治药物,不仅对各种中药害虫具有强烈的杀虫效能,还能抑制和杀灭药材微生物及抑制药材呼吸作用。还有氯化苦熏蒸法、氨水熏蒸法等。

2.5 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又称异性对抗驱虫养护,是利用不同品种的中药散发的特殊气味、吸潮功能或特有驱虫去霉化学成分的性质来防止另一种中药生虫、霉变等现象的一种贮藏养护方法。一般有混入同贮法、层积共藏法、拌入密闭贮藏、喷雾撒粉法等。如:泽泻、山药与丹皮同贮防虫保色、藏红花防冬虫夏草生虫、细辛花椒防护鹿茸生虫、当归防麝香走气色、酒蒜养护土鳖虫等。

2.6 无公害气调养护:气调养护法即在密闭条件下,人为调整气的组成,造成一种低氧的环境,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中药自身的氧化反应,保持中药品质的方法。气调养护主要有充N2,降O2、充CO2降O2、自然降氧法。

第8篇:贮藏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鸭梨,降温方法,采后生理,果心褐变

鸭梨(PyrusbretschneideriRehd.)是我国白梨系统的优良主栽品种,其果实美观、皮薄肉细多汁、较耐贮运,但果实贮藏过程中组织褐变一直是影响其品质的技术难题。多年来,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鸭梨贮藏保鲜研究,但对于其果皮、果心褐变原因说法不一,有研究认为鸭梨果心褐变与低温和内源乙烯含量、低O和高浓度CO有关,还有研究认为与采收期和延迟果实预冷时间有关。傅利军等研究表明,1-MCP处理显著降低了常温条件下鸭梨果实贮藏后期黑心病的发生率,我们在对“八月红”、“黄金”梨等的研究中也发现,1-MCP(1-甲基环丙烯)对抑制果实贮藏过程中黑皮、黑心病效果十分显著。本试验从鸭梨果心褐变及果实品质变化的角度研究急聚降温和缓慢降温条件下1-MCP处理对鸭梨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为改进鸭梨现有贮藏方式、提高果实贮藏质量和出库成品率、降低果皮和果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处理

供试鸭梨(套袋)于2006年9月20日和2007年9月19日采自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一管理良好的果园,采收当天将果实运回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试验冷库,选大小基本一致、无机械伤的果实进行1-MCP熏蒸处理。所有1-MCP处理的果实均在10℃环境条件下用1m0.1mmPE薄膜大帐密闭熏蒸18h,处理完后,将果实进行常温、急剧降温和缓慢降温方式贮藏(见表1)。

表1鸭梨果实1-MCP处理浓度和贮藏方式

Table11-MCPtreatmentconcentrationsandstoragemethodsof‘Yali’fruit

年份

1-MCP处理

浓度

贮藏方式

常温

急剧降温

缓慢降温

2006

CK

将处理完后的果实放在20℃条件下贮藏

将处理完后的果实直接进入0℃冷库贮藏

将处理完后的果实放入12℃冷库中,待果温降至12℃后,每3d降1℃,经36d降至0℃,之后在0℃下贮藏至结束

0.5μL/L

1.0μL/L

2007

CK

1.0μL/L

第9篇:贮藏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采后蓝莓;贮藏;呼吸强度;颜色变化

蓝莓(Blueberry),又名越桔、蓝浆果,杜鹃花科 (Ericaceae)越桔亚科(Vaccinioideae)越桔属,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灌木植物。蓝莓果中含有花色素苷、黄酮等多种多酚类生理活性成分[1, 2],具有延缓脑神经衰老,解除眼睛疲劳并增加视力,增强心脏功能和抗癌的独特功效等较高的保健价值,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3, 4]。也因其所具有的独特风味及保健价值,其鲜果及加工品作为一种功能保健食品风靡世界各地,而且售价昂贵。但是,由于采后蓝莓果实极不耐贮藏,鲜果保质期仅1周左右,这极大地限制了果实的鲜销期和消费者的需求[5, 6]。近年来,随着中国蓝莓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迅速增加,生产上需要更为适宜的蓝莓贮藏保鲜的理论和技术。

采收后的蓝莓鲜果仍然是生活着的生命有机体,其光合作用基本停止,呼吸作用成为新陈代谢的主导过程。呼吸作用直接、间接的联系着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因此也影响着耐贮性、抗病性的发展变化。呼吸作用越旺盛,其生物体内的各种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也会随之加快,果实贮藏寿命也就越早终止[7]。这说明了在蓝莓鲜果的贮藏、运输、销售中,为了延长贮藏期,有效地控制呼吸强度和各种代谢强度是很重要的。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将蓝莓鲜果贮藏于不同温度下,摸索蓝莓鲜果在贮藏期内的呼吸强度变化、颜色变化及腐烂率等,以期为蓝莓保鲜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有效依据。

1 试验材料

1.1 材料

试验所用的蓝莓品种为大连大学蓝莓基地采收的“蓝金(Bluegold)”,属于北高丛蓝莓。在晴天上午以手摘方式进行,选择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商业成熟果实,采后装入市场上应用的塑料包装盒内(125g为单位),立即运回实验室进行试验。

1.2 仪器

GC-2010型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电子天平PL203:上海;CR410型色差计:日本美能达;PAL-1型数字手持袖珍折射仪:日本Hitachi有限公司;一次性注射器(1mL):上海达美医用塑料厂;呼吸盒(密闭性较好的保鲜盒,盒盖上配有橡胶塞):自制;冷藏库: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预处理

先将果实平均分成2组(每组16盒),分别在0℃和10℃的冷藏库中预冷8h,然后进行实验。每次定时从每组中取2盒做试验。从采后算起每1d(共15次)、2d(共4次)、3d(共8次)取样一次测定其腐烂率、颜色变化、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各项指标。

2.2 测试指标及方法

2.2.1 果实腐烂率的测定。果实腐烂率=(烂果数/总果数)×100%。烂果是指果实表面至少有一处发生汁液外漏或有一处肉眼可见腐烂斑点或表面凹陷超过20%。

2.2.2果实亮度差值、呼吸强度及呼吸商的测定。参照姜爱丽等[5]的方法。

2.2.3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测定。均匀取样,将选出来的蓝莓果放入研钵中充分研磨后,用数字手持袖珍折射仪测出可溶性固性物含量(SSC%),重复5次,取平均值。

2.3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检验差异显著性。试验重复3次。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贮藏温度对蓝莓鲜果的腐烂率的影响

2种温度下蓝莓果实腐烂率均在各自的贮藏后期迅速上升(图1)。贮藏前14d,2组果实的腐烂率均较低;从第16d开始,腐烂率均急剧增加,10℃贮藏下的蓝莓鲜果腐烂率明显高于0℃贮藏的腐烂率;第18d天时,10℃下的蓝莓腐烂率高于30%,显著高于0℃,约是后者2倍;第22d时,高达3倍。

3.2 不同贮藏温度对蓝莓鲜果颜色变化的影响

亮度差值在贮藏期内下降(图2),前2d,2组蓝莓的亮度差值相近;但从第3d开始,2组蓝莓的亮度差值急剧增大,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0℃下贮藏的果实亮度差值总体高于10℃的亮度差值。亮度差值可以表示果实表面蜡质的多少,蜡质的多少与亮度差值的大小呈正比关系。亮度差值逐渐减小,是因为果实表面的蜡质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降解和脱落。蓝莓果实表面的蜡质不仅是其成熟度的标志,还能有效地阻止微生物的侵染并降低蒸腾失水速率。同时,蜡质的多少也直接决定了蓝莓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而亮度差值最能直观地代表保鲜效果和外观品质。

3.3 不同贮藏温度对蓝莓鲜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2种温度下贮藏的蓝莓,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图3),总体上0℃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高于10℃的果实,但是2组的变化趋势较相近。果蔬中的可溶性物质(主要是可溶性糖)含量能直接反映果蔬的成熟程度和品质状况。一般地,在果蔬的成熟过程中,果蔬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但在衰老过程中可能出现下降。

3.4 不同贮藏温度对蓝莓鲜果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

从图4可知,不同贮藏温度下,蓝莓鲜果的呼吸强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总体上10℃贮藏的果实呼吸强度高于0℃的。其中前7d,10℃的呼吸强度略高于0℃;第8d开始,10℃贮藏的果实呼吸强度急剧增加,和0℃的差值也急剧加大,约为后者的2~3倍。蓝莓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但贮藏过程中出现不明显的呼吸高峰出现,后期还出现了呼吸速率迅速上升的现象,这除了和衰老有关外,还可能与微生物引起的腐烂率上升密切相关,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4.1 果实腐烂率及品质的变化

2种温度条件下蓝莓果实的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随着贮藏天数的延长和贮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10℃的腐烂率在贮藏期内逐渐高于0℃,0℃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比同期10℃的略高。

4.2 果实外观变化

2种温度条件下蓝莓果实的亮度差值在贮藏期内逐渐下降,0℃的下降速度较慢,这表明0℃下贮藏的蓝莓果实的保鲜效果和外观品质较好。

4.3 果实衰老即呼吸强度变化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种温度条件下蓝莓的呼吸强度逐渐增加,但10℃条件下蓝莓的呼吸速率上升期早于0℃。

(收稿:2012-05-22)

参考文献

[1] Naczk M, Grant S, Zadernowski R,etal. Protein precipitating capacity of phenolics of wild blueberry leaves and fruits[J]. Food Chemistry, 2006,96: 640-647.

[2] 孟宪军, 于娜, 李颖畅等. 蓝莓花色素苷稳定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29 (4): 49-53.

[3] 顾姻.蓝浆果与蔓越橘[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4] 孙宝贵. 蓝莓的保健作用及各国栽培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 2002, 8 (3): 225.

[5] 姜爱丽, 孟宪军, 胡文忠 等. 高CO2冲击处理对采后蓝莓生理代谢及品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31 (3): 362-368.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