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风民俗手抄报范文

民风民俗手抄报精选(九篇)

民风民俗手抄报

第1篇:民风民俗手抄报范文

20xx清明节简单好看的手抄报的图片欣赏20xx清明节简单好看的手抄报的图片1

20xx清明节简单好看的手抄报的图片2

20xx清明节简单好看的手抄报的图片3

20xx清明节简单好看的手抄报的图片4

20xx清明节简单好看的手抄报的图片5

20xx清明节简单好看的手抄报的资料:清明节扫墓祝福语1、总是那细雨纷飞,总是那行人匆匆,总是那杜鹃满山,总是那炮竹声声,总是那惦念的惦念,总是那回忆的蔓延。清明节来雨纷纷,缅怀过去,祈祷未来。

2、阵阵春风吹绿,缕缕春光明心;丝丝春雨润物,声声问候暖情。清明节了,只言片语伴随你,愿你照顾好自己,关心亲人和好友,祝你节日快乐!

3、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放下你手里的工作;即使你是个工作狂,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稍作变化。生命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好好地活。

4、清明时节雨无数,不浇花不浇树,心底思念暗生雾。世事万千看不足,尘归尘土归土,敞开怀抱迈大步。真情相牵人生路,朋友心遥相诉,一声问候友情固。

5、清明雨是我的泪水,清明的风筝是我的思念;就让风筝飞向天堂,它会带着我的思念温暖你的灵魂;就让雨水回归故土,它会带着我的祝福滋润你的心田!

6、认识你是刻意,想着你是情意,不见你时三心二意,见到你便一心一意

7、再多的安慰也无法拂去你的泪水,再多的短信也不能抚平你受伤的心扉。我只想轻轻地对你说:清明节到了!远方的我永远在你身边祝福你、支持你。

8、在热闹中寂寞,在寂寞中热闹。想你的感觉是喝一杯加了酒的咖啡。想你会想我吗?

9、在这个柳絮纷飞,樱花烂漫的时节化做万片飘零。清明节来了,在这个有爱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比以前更懂得如何去爱,更明白怎样去爱!

10、如果天变了地变了心没有变,那叫做永远。我想要不说承诺不发誓言安静的陪你走的那种爱恋!

20xx清明节简单好看的手抄报的资料:清明节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2篇:民风民俗手抄报范文

为使广大师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广泛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祝泽小学于9月19日——26日利用一周的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

活动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精心设计内容,广泛宣传传统节日,营造出了浓厚的民族节日氛围,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各班级开展了“知中秋,话传统”主题班会。特别是六年级很有创意。活动以智力比拼的形式进行,老师巧妙地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传统习俗、诗歌等以智力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组对中秋节的知识了解的最多。获胜者老师给大家分发奖品——圆圆的月饼。同学们惊奇地接受这节日的礼物。品尝着甜甜的月饼,分享着节日的祝福。

与此同时,各班还开展了“知中秋,话传统”手抄报评比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精心设计,用自己独到的见解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中秋节。绘图过程中,同学们小组间团结合作,利用周围图书资源搜集有关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中秋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灯谜等传统文化。

学校广播站则播出了学生们精心准备的中秋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中秋节。节目中通过讲中秋的故事、说中秋的习俗、赏中秋的诗篇、送中秋的祝福等,让全校师生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美好氛围。

第3篇:民风民俗手抄报范文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的图片欣赏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的图片1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的图片2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的图片3

第4篇:民风民俗手抄报范文

各国元旦习俗手抄报内容1

朝鲜和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

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各国元旦习俗手抄报内容2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各国元旦习俗手抄报内容3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

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

元旦手抄报内容集锦4

1、古代,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2、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3、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4、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于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西方元旦习俗有:

1.苏格兰

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2.比利时

在比利时,元旦的早上,农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边,煞有介事向这些生灵通明:“新年快乐!”

3.土耳其

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后穿上新衣裳,他们认为这样可去除过去一年的衰气,除旧迎新,迎接来年好运。

第5篇:民风民俗手抄报范文

关键词:潮州歌册;版本;流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07-01

潮州歌册又名潮州歌、潮州俗曲、潮州歌文,是清代道光初年开始流行于潮汕、闽南、港澳台及东南亚潮汕籍华侨聚居区的曲艺品种潮州歌的表演底本。潮州歌是用潮汕方言口语表述的以唱为主的民间说唱文学形式。据马风《潮汕文化丛谈》中写到,它是由唐代以来的潮州弹词演变而成。歌文都用潮汕方言编写,有曲有白,之所以称为“歌册”,可能是因为早期较短的歌文仅凭借记忆诵唱,而无稿本,较长一些的歌文只抄写在纸张上,凌散而未成册,当有了整齐统一的印本之后,就称之为歌册了。(见《别具一格的潮州歌册》吴奎信《文史知识》1997年第09期)

潮州歌册的形成年代,《潮州府志》并没有记载。它作为一种俗文化,特别是女子文化,被封建社会视为“书正歌邪字无曲”而未载入史册,可想而知。但对于“潮州歌册”渊源及形成的界定,至少可以上溯至明代。若从潮州歌册的结构、形式、演唱、内容来看,潮州歌册近似我国古代的一种民间说唱――“说话”和“变文”。(见《论潮州歌册的历史渊源与现状》 吴丽玲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说话”在隋代已广泛流传,它是一种讲故事的说唱形式,一般以七言为主,内容以说小说、史书、民间故事为主,说话的底本称 “话本”。另一种叫“变文”的民间说唱,内容主要演绎佛经和历史故事。而对照 “潮州歌册”的结构,内容、用词、句法,与“说话”“变文”皆有共通之处,均可寻出其与古代“说话”及“变文”两种说唱形式的传承关系。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原来在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一些取材于佛经或中国民间故事变文也开始在潮州一带流传开来,后经过唐代变文,宋代陶真,元明宝卷、词话等,进而从这一系列流变中分化出一种新的曲艺形式――弹词。

而弹词主要流行于南方,用琵琶、三弦伴奏,自弹自唱。如《二十四孝》、《娘娘落山》等皆是那时流传下来的弹词作品。但在明清时期,弹词虽然十分盛行,但因演唱弹词时技巧性要求很强,且又需乐器伴奏,难以普及大众。同时,弹词抄本除了抄写唱文外,还得给其标注伴奏曲调,所以在传抄时极其繁琐,错漏很多,难以保持其完整性。一些民间文人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开始整理弹词唱本,除去繁琐的曲调标注,单录歌文。又因此种刻本即可唱又可读,且无需乐器伴奏,当时深受人民喜爱,一些书商也因此大量刻印刊行,使得弹词刻本开始流行于世。这些刻本题名后大多标有“全歌”字样,如《宋帝全歌》、《绿牡丹全歌》、《刘明珠全歌》等,群众统称这些刻本为“歌册”。

从简短篇幅、简单内容以及口头流传形式,发展成为编印成册的宏篇巨制的叙事歌册,潮州歌册从弹词中蜕变出来后,又汲取潮州当地的民间艺术营养,结合潮语的语法与音韵,融合潮州民歌、歌、俗曲等曲艺形式,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表现力和艺术性,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吴奎信在〈潮州歌册溯源〉一文中写道:“依据潮剧《明代潮州戏文五种》论证潮州歌册产生于明代初年,他还认为明代潮州戏文中的唱词其实就是潮州歌册的原始形态。”

潮州歌册自明代产生以后,逐步发展,晚清有了歌文册本至解放约100年间,是潮州歌册广泛流传的兴盛年代。(《别具一格的潮州歌册》,吴奎信《文史知识》1997年第09期)

潮州歌册历史悠久。据郭马风〈旧潮州歌册调查杂记〉考证,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印本,是清咸丰年间潮州李万利商号印的唱本。但后来又在民间发现了更早的手抄本,是代乾隆年间的重刊本,也就是说它的原刻本可能出版在乾隆时期之前,这样就把潮州歌册刻本文献的出版时间提前了起码一百多年。(详见《清乾隆年间潮州歌册已有刊物刻本》,马庆贤《 汕头特区晚报》 2005 年10 月20日。)而有记载的极盛时期,是在清乾隆至同治年间(1735-1874),潮州府城的李万利等书坊就大印特印潮州歌册(大量的是木刻版)。清乾隆以后至民国,潮州先后有老万利、万利生记、万利春记等多家书坊,印制歌册约五、六百部。除民国时期有个别铅印本与石印本外,清代流传下来的均是木刻版本,土纸材料,约三寸半宽,五寸长(约32开本大小),楷书字体,约今之三、四号字体大小,直行板式,每行印四句七言,每句约空出半字作间隔,清楚整齐;如逢情节变化或说白,句式变化为五言或三三七、三三四、三三五时,版本也按规格留空而不混乱,便于视唱。歌册每部短的二三万字,最长的有三、四十万字。由于不断流失,尤其经的抄毁,现在能开列书目的有300多部,保存下来的约200部左右。

1920年中国官方第一次大规模收集唱本时,刘复、李家瑞在全国各地收集俗曲唱本,并编列了《中国俗曲总目稿》,其中列出了6300多种唱本,却无一本潮州歌册,甚是遗憾。但是在同时期,广东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却收集到了238部的潮州歌册,并发表了该所风俗物品陈列室所收藏的歌册书目。这是目前所知有关潮州歌册收藏的最早记录,极为难得。

1949年解放后,曾有过改造歌册的尝试,也编印了一些新版潮州歌册,但流传不广。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官方曾对旧版潮州歌册组织过两次大规模的重印:

第一次印刷是在1955年,从1988年一封由施蛰存写给薛汕的信函中能得知,有一套歌册存于旧北京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分馆),一套藏于旧北京市图书馆(现首都图书馆),一套薛氏自藏。

第二次印刷是在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主要依据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藏为底本,搜集、整理了一部大型珍稀专题文献汇编,并以《稀见旧版曲艺曲本丛刊》为名结集出版(即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潮州歌册卷”作为该《丛刊》推出的第一集,收集清代刊行潮州歌册最为著名的李万利、李春记、瑞文堂、友芝堂等书坊印行的潮州歌册130种。其中篇幅最长的多达70余卷,30余万言;最短的也有两卷,纸万余言。全书共计1460卷,纸2000万字,制为精装70册。至此,“旧版潮州歌册”的称谓得以正式确立。

参考文献:

[1]吴奎信.别具一格的潮州歌册.文史知识,1997年第09期.

[2]吴丽玲.论潮州歌册的历史渊源与现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第6篇:民风民俗手抄报范文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上级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的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在今年清明节期间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清明节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借助网络签名寄语的形式,充分挖掘运用重要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地进行“中国梦”学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不断增进未成年人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材。

二、

活动时间:3月27日至4月4日

三、

活动内容及安排:

1.

利用微信、钉钉,开展清明节文化宣传活动

2.开展“清明”节手抄报评选活动

4--6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制作“清明”节手抄报,每班班主任负责收集手抄报,并将学生作品于上交学校评选。“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可以是清明节的来历、民俗、风情、传说、历史故事、还可以是英烈故事、缅怀英烈感言等。4月2日--4月12日优秀作品展览。

3.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

组织学生积极登陆中国文明网“网上祭英烈”栏目,利用“网上祭先烈”的互动平台,通过网上献花、哀悼鞠躬、寄语留言,进行网上祭奠或发表祭奠感言,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1-6年级学生可有条件的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注献花、留言时写明学校、班级、姓名)。各班统计好献花人数和留言人数。

4.阅读有关革命英雄故事的书籍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鼓励学生阅读有关革命英雄故事的书籍,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缅怀为维护国家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献身的无数英烈。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深切的怀念和无限的哀思。

第7篇:民风民俗手抄报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本真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111-01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某地做一次关于教育的报告。报告开始,只见他拎着一个口袋疾步走上台,从袋子里捉出一只鸡,然后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接着将鸡的头使劲儿往桌之上按,可是鸡就是不吃,一直在呱呱叫,翅膀扑腾,鸡爪乱抓……数分钟后,他将鸡放在地上,也撒了一把米,鸡自由地走了一会儿后,开始悠然地吃了起来。最后,他走到话筒前,说了句“报告完毕”。全场愕然!在人们惊异的眼光中,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难道教育不是如此吗?只有主动学习者,才是真正的学习者,任何外在的强制力都是无用的。是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真正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人,让他们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课堂培养的目标,是不容质疑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各学段的学习特点不同,课文的篇幅也不相同,特别是高段的课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冷场,学生不知道课文内容的来龙去脉,不了解作者的文学人生,就靠四十分钟的课堂效应,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涵盖的目标较多,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对于个性差异的学生是很难达到这些目标的。所以,学生学习状态的准备又是自主课堂的起点,总之,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有依托、凭借,否则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务必要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可见,方法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成为学习方法的主人,也才能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这样,课堂才是自主的、本真的。

一、学生学习状态的准备是学习成功的起点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意识是否被唤醒,决定着他们能否主动的进行学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家强调作战时的准备工作,教育亦如此。

(一)学习之前的酝酿

随着自己所教年级的升高,课文的量和质都有了增加和提升,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我觉得学习之前的酝酿时基础之基础。

酝酿包括“课前预习和激感”,学生课前的储备信息,从信息中引发的阅期待。例如:在学生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之前,我引发学生以“圆明园”为主体开展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信息的收集、整理、交流中生发出疑问和愤怒。然后,才在课堂上学习此篇课文,这给课堂学习注入了极大的动力。课题的有效引发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过渡到文本中,如“根据课题设想文章内容”、“联想自己以前的阅读,说出文章中自己已经了解到的知识”、“创设情景使学生从一个情景进入到另一个情景中”。

这份学习前酝酿至关重要地使学生首先进入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为自主、本真地欢迎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之中的刺激

在良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被层出不穷的“刺激”所牵引,带着满腔的热情去学习,这样的“刺激”是教师苦心经营的结果,也是睿智的教师善于发觉学生学习过程中隐含着的“动力资源”的结果。要让学生惊奇,你总有出不完的招。

(三)学习之后的迁移

带着问题进课堂,更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这就是学生迁移情感的一种方法,只有学生把课堂中的情感和生活情感融为一体,学习才能更有效地延伸到课外,自主才能真正变成可能。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训练组的单元主题是“民风民俗”。《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居民》、《和田的维吾尔》等课文,让学生领略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居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学完这个单元,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中。这正是我布置作业的有效契机。

师:请同学们以民俗民风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要自己动手去寻找、去收集、去欣赏、去感悟。你打算如何办好这一份手抄报。

生1:为了办好手抄报,我要阅读有关单书刊、杂志或访问家长,收集有关的资料,一定要办的内容丰富。

生2:我打算利用我的美术、书法技能,将刊头设计、排版插图跟内容融合一体。

生3:我打算出以“有特色民居”为主题的手抄报,收集居民中的图片、各种民居的特点介绍,力求图文并茂,夺人眼球。

师:好。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设计出一份最精彩的少抄报。

我相信,这样的学习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课堂的知识也通过自主的方式真正回归了生活,知道了生活,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本真的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何为课堂?课堂是为了更好习得知识,构建自我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方式,课堂的本来面目是学生成长的时空。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助手。在学习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决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专业的教师必须“低估”自己的作用,放弃课堂的裁决权,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空间,还原课堂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重要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去经历课堂中的学习。

第8篇:民风民俗手抄报范文

一、《海盐骚子》的历史渊源

海盐骚子依存于海盐民间以家户为单位所进行的“待佛”祭祀活动,吴侠虎(1901年生)于1933年所著《东方大港・漱浦帅》之《习俗・述待佛》,记载了明嘉靖许相卿为官期间(1518-1521)海盐待佛仪式的风俗,据此可追溯四百八十余年历史。从骚子手抄本看:现已收集到清光绪五年(1879)抄本;骚子艺人吴关金(1925-2005)曾见过清雍正二年(1724)抄本,据此其历史亦至少可上溯一百至三百余年;从传承谱系推测:海盐县六里乡(现澉浦镇)青龙村的周惠荣(1908-1995)可上溯八代传承人,按每代间隔25年计,亦有近三百年历史。此外,海盐骚子唱腔、唱辞与演唱形式皆与被誉为南戏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有密切关系,说明这一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海盐,每年农历九月至次年三月,人们每逢喜事或灾难时会以家庭为单位邀来骚子先生举行仪式,这类仪式大致可分三类:待佛、攘灾和结婚。因在祭祀过程中主持者需焚烧马嶂、纸钱,得名“烧纸先生”,久经流转得雅称“骚子先生”。

二、《海盐骚子》的基本内容

海盐骚子是流传于海盐地区以家户为单位举办的一种民间祭礼活动,每年农历九月至次年三月,当地家庭凡逢喜事或灾祸会邀请骚子先生举行待佛、攘灾或结婚三类仪式,意在向神抵祈求福佑、驱灾避祸。骚子先生按照既定程序、祭祀对象演唱,运用说表念唱或生旦净末丑分等表现手法,再加上伴唱与伴奏,以达到娱人娱神之目的。

仪式在家户正厅举办,一般为三天两夜。根据仪式规模以奇数设筵,对称排列。所奉神灵谱系混合了儒释道和复杂的民间信仰体系。仪式过程分为请神、酬神、送神三大步骤。演唱所依的文本是该地区世代传承的手抄本,题材丰富,按仪式时间与功能分为排场书、正书、汤书以及夜朝书,每类文书在题材、曲调、节奏等均有既定特点。

三、《海盐骚子》的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骚子使用道具(以七筵为例):八仙桌15张,每2张布置一筵,中筵3张;7套法器(烛台,香炉);52位神码分列7筵;帐怖7道;桌布7套;椅披(椅子)14套;瓜果供品7套,中筵增加五畜供品;纸扎龙船一条;捏作(粉塑)神像一套。(神码顺序参见辅助材料)

骚子文书:光绪五年新正月抄本排场书《交纳》“清河交龙记”;《纪念俱乐部创办一周年专辑》汤书“通元好”;手抄本灶君、小师姑化柴、接神、玄天上帝、沈万山等;骚子先生在现代结婚仪式上的新唱辞汤书“迎花烛”;编辑、出版《海盐骚子,文书抄本》等著作。

海盐骚子的艺术创新:海盐县文艺工作者对海盐骚子艺术进行创新创作尝试,创作、编配、编演了不少富有当地特点、符合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骚子联唱《南北湖风光美如画》,保留骚子原有的音乐旋律和韵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突破了曲调比较单一的限制,使用了A-B-A1三段体的创作手段,使叙述不疾不缓,抒情更加舒展,且富有变化,优美动听;同时在表演上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突破了只能由男性表演的陈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分别在江浙沪毗邻地区田(山)歌会串和嘉兴市首届“东海明珠”乡镇文艺汇演上获得好评。由笔者参与的男生表演唱《上梁》,沿用传统骚子中主唱、轮唱、伴唱等表演方式,在表演形式和灯光道具和伴奏乐器使用上进行创新探索,使其更具观赏性和听赏性,在浙江省第二届乡镇文艺汇演中分别荣获创作和表演银奖,并应邀参加江南艺术节闭幕式演出。以骚子音乐为基础创编的摇滚表演唱《新农夫汤书》,更是把极具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现代舞的张扬和律动引入骚子艺术的表演中,为探索海盐骚子的创新发展做了大胆尝试。

四、《海盐骚子》的主要特征

独特性:海盐骚子融合了地方信仰、曲艺活动、文娱表演、民俗活动于一体,通过庞杂的神灵信仰体系、繁琐的传统祭礼仪式、丰富多彩的神界和历史人物故事系列表现出来,其格律、音乐以及文学表现手法都有鲜明的特点,承载着这一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

世俗性:海盐骚子常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重要人生仪式,人们借此来面对生活中的现实困境、人生悲喜。骚子先生非专职神职人员,通常是普通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农闲时主持仪式、祈福攘灾。无形的文化传统与地方性知识以此为载体得以传承。

艺术性:海盐骚子的表演样式多种多样,有歌、唱、戏、杂技以及民间工

艺的剪、画、写、捏等,其神谱、颂词、曲调、唱腔、故事、仪式过程、道具制作无不体现出江南地区质朴而精巧的民间美学传统。

五、《海盐骚子》的艺术价值

海盐骚子与发源于海盐的中国戏曲最早的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有专家、学者称其是海盐腔的“活化石”,这对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合性的艺术价值:海盐骚子为民间祭祀仪式活动,初以民间故事、神话传奇、当地风物、生产生活、新闻轶事等艺术形式演唱为主,后汲取说表念唱、生旦净丑、民间小调等表演形式和音乐,逐步演变成以文学唱本为基础,用海盐方言说唱为主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地方信俗的研究价值:海盐骚子融合古代社祭与摊祭特征,更集聚儒释道以及地方民间信仰体系,再现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信仰、文艺的产生与流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文化的演进。

体现地方文化性格的精神价值:海盐骚子融合江南地区的民间传统与世俗生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骚子歌神书、汤书等民间创作,体现了中国古老的祭礼文化与江南传统风俗,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六、《海盐骚子》的存续状况

解放后,“待佛”习俗逐步停息,但骚子演唱艺术的精华部分则被断断续续地传承下来,海盐骚子艺人仍有数百名。改革开放后,海盐县相应建立专门机构对骚子艺术进行调查、保护与传承创新。相关人员除了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十多篇研究文章外,还改编创作了多个骚子说唱文艺节目。自1996年以来,海盐县的文艺工作者运用骚子艺术形式,创作了更多富有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从1996年第一届海盐南北湖观光旅游节举办开始,骚子艺术的表演就成为旅游节的常设节目。2005年开始,海盐县向阳小学在教育局和文体局的支持下申报了关于海盐骚子的省级课题并获得立项成功,海盐骚子开始走进向阳小学,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海盐骚子说唱艺术。近几年,海盐县教育局又启动非物质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海盐骚子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走进各中小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海盐骚子艺术的起源历史、发展前景和教育功能,并开设相关课程,使海盐骚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司能。

海盐骚子艺人并非专职的神职人员,对于骚子艺人的选择也并无严格的条件限制,一般通过家传或师传的方式教授仪式过程、唱腔、唱词以及文本,传承体系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旧时海盐有大量的骚子艺人,因而该项目属集体传承。

第9篇:民风民俗手抄报范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时间】2019年6月16日

【活动地点】四(2)教室

【活动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

【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一)走进端午。

主持人A: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呢?(生答)

主持人B:是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合:“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

(二)话说端午。

1、端午说由来。

主A: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别名吗?关于端午节,你们又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呢?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生讲《曹娥救父的故事》、黄巢及伍子胥的故事)

2、端午话习俗。

主B: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主B:那你们知道在我们安庆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吃粽子、吃咸鸭蛋、划龙舟、悬艾叶菖蒲、吃绿豆糕、撮五彩线等。)

主B:那大家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赛龙舟)

主B:谁能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

(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主A: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那你们知道粽子的由来吗?

(屈原跳江后,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主B: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端午节哪些习俗的由来呢?(生结合屈原和黄巢的故事谈喝雄黄酒、悬艾草的由来)

主B:端午的时候,人们还要佩香囊、撮五彩线呢,你们知道五彩线由哪五种颜色组成呢?人们为什么撮五彩线呢?

(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这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

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3、端午赛诗会。

主A:我们知道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称作“诗人节”。现在谁来朗诵一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生可以选择其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

(1)七律《 端午》 (老舍)

(2)《浣溪沙》(宋•苏轼)

(3)《端午 》(文秀)

(4)《渔家傲》(宋•欧阳修)

……

主B: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4、端午习俗小游戏 。

主A:今天,我们的许多活动也与端午节密切相连,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棱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请问是什么呢?(谜底:粽子)

(1)包粽子比赛。

主A:下面我们就来个包粽子比赛,怎么样?

(主持人讲规则: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准备好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包得又快又好。)

(2)撮五彩线比赛。

主B:接下来我们进行撮五彩线比赛。

(规则:每组两人合作,把各自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主持人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三)描画端午。

主A: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

(分小组展示手抄报)

合: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